新版电视剧《三国》语言文化探析【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影视改编的话语分析

《三国演义》影视改编的话语分析
的戏 剧被 搬 上 舞 台 ,袁 阔成、 单 田芳、姜 存 瑞 等评 书 表演 艺 术 家都 先后 演 义过 评 书 《 国演 义 》。 随着 二 十 世纪 初 三 电影和 电视 技术 的发展 ,传 统 的古 典 小说 也 相应 地被 搬 上 了银 幕 或屏
的存在 形 式 既是 对作 品 本 身存 在 的 强化 ,又促进 了文本 的生成和 发展 。 在 视 觉媒 介 兴 起 ,印刷 媒 介式 微 的 背 景 下 ,改 编 行 为本 身 与 改编 作 品 的存 在 即具 有其 对 文学 名著 进 行 解 读和完形构建 的合法性 。 2 、从有机 统一 的情节 到碎 片化 情节 ( 话语与 内部语境 ) 我们 所讨 论 的语 境 除 了文 本 在 不 同传 播 媒 介 中的 存在 与 变化 的外 部 语 境外 ,还 包括 文 本 自身 的 内部 语 境 ,其 中 人物 、故 事 等 构成 因素 都 融合统 一到 了情 节 的结 构安排 中。 小说和影视剧 大都 属于叙 事艺术 ,所 以情 节结 构 起 到统 摄全 篇 的重要 作 用。纵观小说名著 电影改编的历史 , 前 人对 于情 节 、结 构 改编 的态度 经 历 了一个变化的过程 ,简单说来就是 神 圣化 不可 随 意 改动情 节一 可根 据 具 体 需 要适 当修 改一 相 对 自由开 放 的情节观 ( 如可不改动 , 亦可 少改动 , 甚至可以解构、 戏拟 ) 1 9 从 9 4版 《 三 国演 义 》到 2 1 0 0版 ,我们 也可 以看 到 改编 观念 从 不 可随 意 改动 到逐 渐 多元化 的发展倾 向,但 由于 《 三国演 义》 是历史性 的小说 , 有其依 据可考 , 故 而 改编 是 否 忠实 于原 著 或历 史 事 实引起 的争议 自然 比一般小说 更大。 传 统 意 义 上 的 “ 节 ”有 两 种 情 倾 向 :其一情节是一个有时间顺序 、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讲述了东汉末年天下三分,魏、蜀、吴三国争夺天下的故事。

历年来研究《三国演义》的人不计其数,即使是开题报告,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一、课题提出背景:在寒假我看了新《三国》这部电影,同学们也在讨论《三国》中主要任务人物的性格特征,由于我还不具体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就听他们聊。

不一会儿,他们就说了很多,引发了我对他们的性格特征的了解的兴趣。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研究目的研究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二)研究意义:通过对《三国》人物的研究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使同学们更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

三、研究方法(一)文献研究法: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他们的性格特征及事例。

(二)采访法:对一部分老人和同学进行采访。

四、实验步骤(一)准备阶段11月13—14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首先对研究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再根据每个成员身体情况进行分工,并制定一套实施方案。

(二)实施阶段 1月15—17日:小组各成员根据自己的任务和方案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相关信息。

1月18—24日,邀请指导老师参加,全组成员对研究过程作一个小结,写下自己的感想。

然后对研究资料进行研究总结,从中分析《三国演义》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小组进行分析讨论,制定出他们的性格特征. 1月25—26日,小组根据采访得出结论之后,将报告草案完善,总结并写出最后的研究报告。

(三)总结阶段1月27日,最后写出的研究报告经指导老师指导修改后,就可以通过学校广播将这些人物的性格特征推荐给学校学生。

五、预期成果完成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六、条件分析主观条件:全体组员的课题感兴趣,积极参与,团队协作。

客观条件:学校有微机室,家中有电脑,对调查资料提供了方便。

探究方案可行,老师十分配合我们。

经费来源:大家可以自筹解决参考文献:罗贯中—《三国演义》张大可—《三国人物新传》。

原创: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物对话赏析

原创: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人物对话赏析

[摘要]语境的作用,就在于排除语义的模糊性,从而准确地理解话语的意义。

但语境包含由各种因素决定的一系列可能的语境而非单个的语境,从这一系列可能的语境中选择某一具体的语境的决定因素是关联性。

本文试图从语境关联理论的角度对根据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三国演义》改编的同名电视剧里“煮酒论英雄”故事中曹操和刘备的对话进行语言学的分析,通过话语分析来品评英雄人物特征,从而达到赏析电视剧的目的。

中国论文网[关键词]语境;关联;《三国演义》;话语分析“煮酒论英雄”是著名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所讲述的一则脍炙人口的故事,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曹操、刘备都可称得上大英雄,这点毋庸置疑。

不过《三国演义》将曹操定为奸雄,将刘备定为正统英雄,历来也是备受争议。

把《三国演义》搬上银幕所改编成的同名电视剧,较为忠实地再现了原著的风格,在人物的刻画上基本保持了原作人物的形象。

本文试图从语境关联理论的角度对电视剧《三国演义?煮酒论英雄》中曹操和刘备的对话进行语言学的分析,通过话语分析来品评英雄人物特征。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上述电视剧中的人物对话整理如下:操(笑曰):在家做得好大事!备(面现惊异之色):……操:在家种菜灌园,玄德有此闲情,真是不易!备(方才放心):无事消遣。

丞相有请,不知何事?操:玄德,刚才看见枝头梅子已青,忽有所感,……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会。

(二人来到小亭,饮酒之际,纵论当世英雄,刘备所举人物都被曹操否定……)备:舍此之外,备实不知。

操: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备:谁能当之?操(以手指备,后自指):当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备(吃了一惊,手中拿的筷子不觉掉到地上,正巧雷声大作,于是从容低身拾起筷子):一震之威,乃至于此。

操(笑曰):大丈夫亦畏雷乎?备:圣人迅雷烈风必变,安得不畏?一、语境及其对语义的厘清作用语境指某一交际情景中的所有因素:语词和非语词语境,给定话语场景的语境,还有反映说者听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的知识和态度的社会语境。

成绩斐然 错误不少——浅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语言

成绩斐然 错误不少——浅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语言

作者: 李今
作者机构: 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
出版物刊名: 中国文学研究
页码: 85-92页
主题词: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 语言错误
摘要: 八十四集大型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历经多年艰苦奋斗,呕心沥血拍摄成功的大制作。

成绩斐然,有目共睹。

惟剧集中的文字、语言尚存在不少错误。

就错误的性质来说,字音错读,词语误用,句意混乱,以至人名、地名讹舛,史学常识谬误,不一而足;就错误的类别而言,有的是字幕正确而演员表述有误,有的是字幕出错而演员未将错就错,有的是两者皆错。

本文归纳为四大类,以就教于高明的读者。

也说《新三国》作品赏析

也说《新三国》作品赏析

•••••••••••••••••也说《新三国》作品赏析也说《新三国》作品赏析新版《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新三国》)播出已经一年多了,观众对它的反应颇不相同:赞誉不少,批评指责更多,真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也是个《三国.》爱好者,学生时代多次拜读原著,每次都有新感受。

后来看了80年代编排的《三国演义》(以下简称《旧三国》),觉得场面宏大,精彩纷呈;最近又将《新三国》啃了两遍,感触颇深,别有一番滋味。

我个人认为,《新三国》的成绩是主要的,但同时也存在各方面的不足。

电视剧作为一种文化艺术品,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为了增加艺术效果,可以对情节进行艺术加工,经过夸张、虚构,使故事情节更加生动形象,人物性格更加丰满典型。

但艺术虚构不能歪曲史实,不能有损艺术真实,既正史没有记载的可以大胆虚构,而正史有记载的不能随便篡改。

否则就有不负责任,混淆视听之嫌。

《新三国》主要取材于历史小说《三国演义》,其主要史实出自《后汉书》《三国志》《献帝春秋》等史书,也包含了大量虚构成分,如《三国外传》、唐宋传奇|、野史轶事等。

.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它熔文学、历史、音乐、美术、服饰、考古、摄影等学科于一炉。

要同时处理好主题的确立、剧情的编写、场景的选择、演员的酌用、服饰的配备等一系列问题。

《新三国》在这些方面均做出了努力,闪现出不少亮点,但也存在不少瑕疵。

一、编排体制的突破《旧三国》完全按照《三国演义》原著编排,按小说的情节结构把全剧分成三大部分:群雄逐鹿,三国鼎立和三国归晋。

各部分又分若干集,每集有小标题。

各个故事之间有解说词。

亦步亦趋,平铺直述,可以说是故事情节的镜头化。

《新三国》在很大程度上打破了这一编排体制,全剧分95集,没有标题,故事的衔接大多采用直接转换镜头,必要时通过人物台词简单交代,这就使得故事情节前后衔接紧密,浑然一体。

对原著中略述而正史中的重大事件,如曹操追袭董卓、李傕郭汜长安之乱、曹操讨伐袁术、陈琳为袁绍草拟“讨賳檄文”、曹丕曹植为争储明争暗斗等情节,大手笔渲染,符合历史事实,看了令人耳目一新。

从新_三国_谈历史剧的翻拍

从新_三国_谈历史剧的翻拍

168 《新闻世界》九月 / 下月刊
NEWS WORLD 艺廊回声
对小说的喜爱。四大名著之所以成为“名 著”,它们对于我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影 响是相当深远的,其中蕴含了我国文化的 精髓。而人们所喜爱的小说被翻拍成电视 剧,可以通过实实在在的演员,生动的演 绎出他们喜爱的人物,这无疑给人一种 “让梦成为现实”的感觉。而由于电视剧 的台词、情节、人物皆引经据典,其内容与 小说十分相似,人们在观看电视剧的过程 中,把脑海中幻想的意境演化为现实景 象,融入到电视剧里,这便是旧版电视剧 被人们喜爱的关键因素之一,当然,演员 的表演也很重要,表演的好与坏是电视剧 是否成功的直接因素。
NEWS WORLD 艺廊回声
从新《三国》谈历史剧的翻拍
■周纯 刘洋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新《三国》,探讨现如今历史剧翻拍的走向及趋势,分析 这种现状对社会和人们产生的影响,讨论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以及传统文化与现 代文明之间的冲突,呼吁作为当代电视人,如何利用主流媒体引导受众正视当代文 明,发扬传统文化,并提出历史剧翻拍的未来发展之路。
1、语言和情节的混乱 文学作品《三国演义》虽然属于白话 小说,但《三国演义》故事发生的年代而 言,文言恰恰是真实反映了三国时期人们 的语言习惯,是对历史的还原。而新版《三 国》中的语言如此的通俗化,一方面是扩 大了受众范围,使得《三国》成为一个人人 皆可懂的通俗之作,或许这在一定程度上 有助于人们读懂《三国》,成为雅俗共赏的 文化经典。想法是好,但问题就出在新《三 国》本身。因为它本身对于文化经典的颠 覆,已经使这部电视剧变质了,原版《三国 演义》的内容绝大部分皆源自经典,人物 的表现力和语言的感染力都远远超过了 新版,整版《三国》重情节,轻语言,很多时 候台词能省则省,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 电视剧的艺术性,加之全文言的表述,生动 再现了三国时期那个动乱时代,英雄辈出, 群雄逐鹿的壮丽诗篇。而新版《三国》则相 对逊色很多,其台词改文言于白话,这使得 全剧的历史还原性急剧缩水,加上其场面 制作的痕迹太重,使得这部电视剧从艺术 性到可看性都大打折扣。而且需要大众去 了解的,是小说中描写的那个时代的生活、 战争、谋略和思想,不是压抑昏暗不见阳光 的虚拟世界,更不是古代版的现代爱情。 2、历史的混乱 在新版《三国》中,很多情节的表现 和叙述与史实不符,或许这是很正常的事 情,因为《三国演义》本身就源自文学小 说,其中很多故事都是经过后人虚构和夸 张而杜撰的。但要明白一点,这里所说的 历史是相对而言的。这里不是三国时期人 物经历的史实,而是那个年代人们的生活 状态和语言习惯。这个版本中出现的诸如 “ 扶 不 起 的 阿 斗( 曹 操),金 屋 藏 娇( 董 卓)等等,都出现了演义与史实的混乱。 因此,经典可以翻新,但再翻新,基本的历 史朝代不能搞错,尤其是在语言上。

【开题报告】《三国演义》与新版电视剧《三国》中两个曹操之比较

【开题报告】《三国演义》与新版电视剧《三国》中两个曹操之比较

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三国演义》与新版电视剧《三国》中两个曹操之比较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曹操是具有双重文化意义的人物形象,“双重文化意义”是指曹操这个任务形象兼具历史和文学两种属性,而被作为一个典型的文化符号,曹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乃至不同的文学形式中都有不同的形象表现。

史书关于曹操事迹的记载基本尊重历史史实,大体相同,但由于各时代作者正统观念差别甚大,史家对曹操褒贬不一,对于史实记载侧重点各异,选材也完全服从其本身的历史观念和编撰思想,甚至遍采野史、笔记、小说和民间话本,进行歪曲演绎。

西晋陈寿坚持正魏寇蜀论,《三国志》中的曹操唯才是举、足智多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基本符合历史事实,到了《三国演义》,则已经融会思想家、史家、民间伪魏正蜀论和拥刘反曹倾向,正史、野史、笔记、小说,兼收并蓄,熔于一炉,曹操成为古今来奸雄中第一奇人。

随着新版电视剧《三国》的播出,曹操的形象在这个时期和这种影视文学的表现形式下又有了新的展示,不可否认,这样的形象展示有其趣味性、活力性,使得历史上原本静态的形象有了动态的表现,但由于与史实的差异,电视剧中的曹操也会引起对部分观众的误导,从而造成背离历史的负面影响。

如何正确看待电视剧中的曹操形象,如何从影视文学的角度合理的比较出《三国演义》和《三国》中曹操的人物象,从而进一步深入认识曹操,不论是从历史的角度,文学的角度,或是现实的角度,都有其重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内容:一、历史“眼”中的曹操二、《三国演义》与新版电视剧《三国》曹操形象对比(一)跳脱自私残暴,白脸转红脸(二)豪爽洒脱的气质取代虚假伪善的印象(三)更深一层的爱才之心,惜才之情(四)更胜一筹的军事、政治才能三、曹操形象转变的原因分析(一)《三国演义》尊刘贬曹符合时代特征(二)新版电视剧《三国》侧重恢复历史原貌(三)不同文学表现形式带来的差异四、正确看待曹操形象的几点建议(一)尊重历史,辩证分析(二)尊重不同的文学表现形式,全面分析人物形象三、研究的方法与技术路线:研究方法:1、文献分析法,通过对三国演义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总结了解并掌握各学者对曹操这个人物形象的研究成果。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是我国的四大名著之一。

本文将介绍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人物赏析”开题报告
指导老师:黄明
课题组长:付源
课题成员:付源将涵宇谭旭景陈美吉江雨霜夏中意
一、课题提出背景:
《新三国》热播,三国时代传奇色彩引起人们广泛关注。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目的:通过研究三国时代的惊天动地的计谋,兄弟情长,和独具特色的人物性格来反思自己的现实生活。

2、有助于了解中国国代社会的历史,反思自己现实生活。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采访调查法。

四、研究计划:
1、11月6日—11月7日,通过翻阅书籍进行初步了解三国时代的初步局面。

参加人员:付源夏中意
2、11月12日—11月14日,采访调查社区居民,调查三国人物在居民心中的形象。

参加人员:陈美吉江雨霜陈秋冰
3、11月20日—11月21日,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三国时代传奇色彩的主要因素和刘关张三兄弟情长。

参加人员:谭旭景蒋涵宇
4、总结,分析,归纳并制定调查报告,书写读书笔记。

参加人员:付源蒋涵宇陈美吉江雨霜陈秋冰
五、预期成果:
读书笔记和调查报告。

六、条件分析:
1、客观条件:多数同学家中拥有电脑。

2、主观条件:参加人员都对《三国》感兴趣。

主导课题:历史
相关课题:语文。

邓雪鹏 - 论电视剧《三国演义》《三国》与文本《三国演义》的比较研究 2015 10 10C

邓雪鹏 - 论电视剧《三国演义》《三国》与文本《三国演义》的比较研究 2015 10 10C

电视剧《三国演义》、《三国》与《三国演义》文本的比较研究邓雪鹏目录引言 (2)关于名著《三国演义》改编电视剧的现状 (2)关于名著《三国演义》改编电视剧的主要观点 (2)本论文的研究方法 (3)第一节:两部三国电视剧创作背景的异同及受众的欣赏水平 (4)1.1) 94年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拍摄背景 (4)1.2) 电视剧《三国》的拍摄背景 (5)1.3) 播出体制的变化 (5)1.4) 评价标准的变化 (7)1.4.1) 大众文化的召唤 (7)1.4.2) 审美追求的走向 (8)第二节:两部三国电视剧观众群体的变化及改编方式 (8)2.1) 94版《三国演义》的改编 (9)2.2) 10版《新三国》的改编 (10)第三节:观众对两部三国电视剧改编的的认同和选择 (11)3.1) 观众对两部三国电视剧的评价及心里变化的原因 (14)3.2) 电视剧《三国演义》和《三国》的文本生成与认同 (20)3.2.1) 文本生成的基础 (20)3.2.2) 文本认同的差异 (24)3.2.3) 画面语言的比较 (28)3.2.4) 声音效果的比较 (30)3.3) 余论 (31)第四节:名著改编成电影的策略原则 (32)4.1) 其本质的不同 (32)4.2) 电影叙事的独特性 (32)4.3) 电影语言与文字的区别 (33)4.4) 电影对于文学性表达的局限性 (33)4.5) 主导者的区别 (34)引言关于名著《三国演义》改编电视剧的现状文学文本与电视艺术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学不仅仅是电视剧文本的母体,更为电视剧提供艺术的土壤和创作源泉。

电视剧从文学文本中汲取营养,提升艺术品位的同时也传播了文学艺术。

经典名著的电视剧改编和翻拍,可以充分体现出电视艺术与文学母体的紧密联系。

在电视发展的百年历史中,导演们运用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综合艺术,让更多的受众观赏到文学作品,也让更多的文学作品有机会走向大众。

这就形成了电视与文学之间良性互动的关系。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开题报告《三国演义》开题报告一、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复杂的政治斗争和精彩的战争场面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三国演义》的价值和意义。

二、历史背景《三国演义》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公元184年至280年的中国三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混乱、战争频繁的时期,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英雄人物辈出的时期。

通过《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了解到这段历史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三、人物形象《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如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格和优点,他们的形象描绘了中国古代英雄的形象。

通过对这些人物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人物塑造的艺术和价值观。

四、政治斗争《三国演义》中的政治斗争是整个故事的核心。

刘备、曹操、孙权等各自代表着不同的政治力量,他们之间的斗争和较量展现了权力争夺的残酷和复杂。

通过对这些政治斗争的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和演变。

五、战争场面《三国演义》中的战争场面是其最为精彩的部分之一。

刘备与曹操、孙权之间的战争,张飞与吕布、赵云与曹操之间的战斗,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通过对这些战争场面的研究,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战争的策略和战术。

六、文化价值《三国演义》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它还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

它揭示了中国古代文化中的许多价值观念,如忠诚、义气、仁爱等。

通过阅读《三国演义》,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化的独特魅力。

七、对现代社会的启示虽然《三国演义》描绘的是古代的故事,但其中蕴含的智慧和道理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

例如,刘备的仁爱和谦虚、曹操的智慧和权谋等,都可以给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

八、结论《三国演义》是一部具有深刻意义的文学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部历史小说,更是一部展现中国古代文化和智慧的杰作。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一)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一)

略论《三国演义》的语言面貌(一)【内容提要】《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从语言面貌上看,汉魏以后口语中新生的词汇现象与语法现象,都在书中有面广量大的反映,因此奠定了全书的古白话基础。

为了营造历史气氛,全书中也出现了一些文言成分,是作者人为地“文言化”的结果。

我们可以利用汉语史的研究成果区分这些古白话因素与文言因素。

《三国演义》的这种以古白话为基础搀杂部分文言成分的语言形式,受到后出演义体历史小说的仿用,形成历史演义体语言的特色。

【关键词】汉语史/《三国演义》/语言面貌《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一般认为是元末明初罗贯中在民间传说与民间艺人创作的基础上,根据《三国志》及裴松之注等正史材料,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创作而写成的。

《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因而对后世的影响甚大,研究它的人很多,成果也十分丰富。

这些研究几乎涉及《三国演义》的各个方面,有史实的考辨,有源流的梳理,有思想内容的挖掘,有艺术风格的探讨等等;但从语言形式的角度来研究《三国演义》面貌的成果尚不多见。

关注的主要问题是:《三国演义》使用的语言到底属于什么性质?(《三国演义》历代版本甚多,本文主要依据人民文学出版社上下册本,1973年12月北京第3版,2002年1月北京第1次印刷)为什么作为古代白话小说代表性著作的《三国演义》通常却被认为是用文言或用浅近文言写成,而不是用古白话写成的?汉语是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语言之一,从道理上说,“五四”白话文运动之前的历史时期内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应在古代汉语范围之内,但是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只是自3000多年前甲骨文时代开始的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

由于语言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的,各个时期的语言必然会发生程度不同的某些变化,因而古代汉语的书面语言也大致形成两个系统:一个是文言,另一个是古白话。

所谓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以及后世历代作家如韩愈、柳宗元之类文人仿古作品中的语言;这种语言形式是我国古代典籍文献所使用的一种最基本的书面语言形式,它不仅显然不同于现代汉语,即便与秦汉以后的历代口语相比,也有很大的不同。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语言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语言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语言
许光烈
【期刊名称】《语文建设》
【年(卷),期】1995(000)005
【摘要】电视剧《三国演义》的语言许光烈电视剧《三国演义》有其成功之处,然而,它在语言方面却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剧中语言风格不统一。

大概是为了营造一种特定的历史氛围,剧中人物对话使用了大量的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然而为了让现代的观众能听懂看懂,又必然要用到现代白...
【总页数】2页(P32-33)
【作者】许光烈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905.2
【相关文献】
1.电视剧《三国演义》与《新三国》的音乐分析及对比 [J], 牛春雨
2.试论电视语言的创新——以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为例 [J], 周曦
3.半路英雄与最佳配角r——试论94版电视剧《三国演义》与历史中袁绍的文艺形象 [J], 钟志强
4.电视剧《三国演义》语言运用指瑕 [J], 宋洪民;张红梅
5.古人不见今时月——从电视剧《三国演义》人物语言谈起 [J], 陈向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新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研究

新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研究作者:赵子茹来源:《今日财富》2019年第16期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载体是深受广大人民大众喜爱的电视剧。

每部经典电视剧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他们高度认可,甚至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规范。

旧版《三国演义》注重“出身门第”、“践行仁义”、“同情弱者”、“皇权至上”的文化价值观;新版《三国演义》强调“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性”、“执政者的评判标准是改善民生”、“强者在于为社会创造新价值”的文化价值观。

新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蕴含的文化价值观研究表征着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有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 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则是深受广大人民大众喜爱的电视剧。

每部经典电视剧所蕴含的文化价值观他们高度认可,甚至是他们的日常生活规范。

本文试图通过对新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蕴含的文化价值观进行比较研究来了解当代中国文化价值观的精神内核。

只有搞清楚这种精神内核,才能培育高度的文化自信,从而“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反之,“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1994年上映,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2010年热播。

这段历史时期正是计划经济终结、市场经济生成并迅猛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下,我们中华儿女戮力齐心开创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

这种奇迹必然表征为文化价值观的根本转变。

这种根本转变鲜明地体现在广大电视观众对新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不同看法上。

一、旧版电视剧《三国演义》蕴含的文化价值观(一)讲究出身门第。

凸显蜀汉政权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刘备的出身门第。

据考证,他乃系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

这种皇族后裔身份是至关重要的。

自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以来,古代中国社会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天下为公”让位于“天下为家”。

《三国演义》语言艺术新探-6页精选文档

《三国演义》语言艺术新探-6页精选文档

《三国演义》语言艺术新探《三国演义》是一部历史演义小说,它不仅承袭了《三国志》中的大量历史事实,也借鉴了里面的许多的精彩故事与事件。

但是,我们知道,《三国演义》是一部文学作品,不是史书,并不能代替庄重肃穆的历史。

据此,在创作过程中,《三国演义》能够通过引人入胜的精彩艺术情节,运用语言艺术的优美布局,让读者徜徉在历史的长河与文学的海洋之中。

可以看出,《三国演义》是秉承着诉说历史的庄严郑重与严谨仔细的态度,使自己的语言带有独特的史家气派和大家风范,又运用了“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语言表达方式与技巧,体现了奇特的阅读效果,也塑造出有别于其他系列小说的审美形象。

1 语言的简单精炼美想要使小说的语言都彰显着史学家的庄重气质,那就少不了文言风格的堆砌塑造。

文言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占据着正统语言的地位,也是代表上流社会的权威语言,可以说,庄重、高雅、崇高、肃穆是其主要的特点,《三国演义》篇幅多是类似文言风格的过渡性语言,这让作品具备文言的端庄和凝重的特点,同时,由于《三国演义》来源于广泛的民间三国故事,在作品中又含有白话小说的特征,语言清晰明白,通俗易懂。

但是,《三国演义》的这种语言运用风格相比于后期的白话小说,史笔成分与文言特色较为突出,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语言的精炼。

《三国演义》精炼简单的语言主要体现在文中的故事情节的描述上。

作为一部历史演义小说,连绵不断、异彩纷呈的战争是难以避免的,应是这类作品着力描述的内容。

对于文学中的战争场景展现,必然是刀光剑影、千军万马攻城略地等的着意刻画,向读者展示出一幅气势磅礴、万马齐喑的恢宏场景。

包括一些闻名天下的战争题材的文学作品,在刻画战争场景的时候,往往采取的是精雕细琢,在细节的描绘上尤为注重。

然而,在《三国演义》大大小小的上百次战争描写中,作者没有精细加工,着力渲染,而是承袭传统文言的创作风格,更倾向运用简单凝练的语言来描绘战争场景。

例如:“程远志勃然大怒,遣副将邓茂上前迎战。

三国演义的语言研究报告

三国演义的语言研究报告

三国演义的语言研究报告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

它以三国时期为背景,描绘了东汉末年到三国时代的历史进程,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和传世佳话,包括刘备、关羽、张飞、曹操、孙权等。

在语言研究方面,以下是一些关于《三国演义》的语言特点和研究成果。

1. 古代汉语的鲜明特点:《三国演义》所使用的是古代汉语,其特点是辞藻华丽、结构复杂,语言韵律感强烈。

这种特色的语言给小说赋予了独特的文学艺术魅力。

2. 各地方言的巧妙运用:《三国演义》描写了中国不同地理环境下的各个战争、策略与谋略。

小说中巧妙地采用了各地方言的特色表达,用以形塑人物形象和地域风貌。

3. 形象化的口语对话:小说中不仅有宏大的叙事、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描写了丰富的日常生活场景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其中包括了大量的口语化语言,使得小说更加栩栩如生。

4. 固定的成语和词语:《三国演义》中使用了许多固定的成语和词语,这些成语和词语给小说增添了古典气息,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了古代汉语的独特魅力。

5. 历史文化的研究:《三国演义》呈现了三国时期的历史风貌、官场政治、军事战争等方面的内容,对于历史研究、文化研究
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于研究这段历史时期的学者来说,《三国演义》中的语言表达也提供了许多研究的素材。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其语言研究不仅仅是对语言的形式和特点进行分析,更重要的是要与作者创作时的社会背景、历史文化背景、人物塑造等进行综合考虑,以深入理解小说的价值和意义。

《三国演义》语言艺术新探

《三国演义》语言艺术新探
:
, , , , ,
)
, ,

,

,
,

:
《 三 国演 义 》 是 一 部历 史演 义 小 说 它不 仅 承 袭 了 《 三 国 志 》 中 的 大量历 史事 实 也 借 鉴 了 里面 的 许 多 的 精彩 故事与 事件 但 是 我 们知道 《三 国 演 义 》 是 一部 文学作 品 不是史 书 并不能 代 替 庄重 肃 穆 的 历史 据此 在创作 过 程 中 《 三 国 演 义 》 能 够 通过 引 人 人 胜 的精彩艺术情节 运用 语 言艺术 的优 美 布 局 让读者 徜 徉 在历史 的 长 河 与文学 的 海洋 之 中 可 以 看 出 《 三 国演 义 》 是秉 承 着 诉说 历史 的 庄严郑重 与严谨 仔 细 的 态 度 使 自己 的语言带有独 特 的 史家气派 和 大家 风 范 又 运用 了 文不甚深 言不甚俗 的 语言表 达方 式 与技 巧 体 现 了奇 特 的 阅读效 果 也 塑造出 有别 于 其 他 系列 小 说 的 审 美 形 象 1 语言 的简 单 精炼 美 想 要 使 小 说 的 语言 都 彰显 着史学 家 的庄 重气 质 那就少 不 了 文言 风 格 的堆 砌 塑造 文言 在我 国 历史上长 期 占据着 正 统语 言 的地位 也是代 表上 流社会 的权 威语言 可 以 说 庄重 高雅 崇 高 肃 穆是 其 主要 的特 点 《 三 国 演 义 》 篇 幅多是类似 文言 风格 的过 渡性语言 这让 作 品具 备文 言 的端 庄 和凝 重 的特 点 同时 由于 《三 国演 义 》 来 源于 广泛 的 民 间 三 国故事 在作 品 中 又含有 白话 小 说 的特 征 语言清晰明 白 通 俗易懂 但是 《 三 国演 义 》 的 这 种语 言运 用风 格 相 比 于后 期 的 白话 小 说 史 笔成 分 与文言 特 色 较 为突 出 最突 出的特 点就是语言 的 精炼 《 三 国 演 义 》 精炼 简 单 的 语言 主要 体 现在 文 中 的 故事情 节 的 描述 上 作 为 一 部历史演 义 小 说 连绵 不断 异彩 纷 呈 的 战争是难 以 避 免 的 应是 这 类作 品 着力 描述 的 内容 对 于 文 学 中 的 战争场景展 现 必然 是 刀 光 剑 影 千 军万 马 攻 城 略地 等 的着 意 刻 画 向读 者展 示 出一 幅气势磅 礴 万 马 齐暗 的 恢 宏场 景 包 括 一 些 闻名 天下 的 战争 题 材 的 文学 作 品 在刻 画 战争 场景 的 时候 往往采 取 的是 精雕 细 琢 在 细 节 的描 绘 上尤为 注 重 然 而 在 《 三 国演 义 》 大大小小 的上 百 次 战争 描 写 中 作 者 没 有精 细 加 工 着 力 渲 染 而 是 承 袭 传 统 文言 的 创作 风 格 : 更倾 向运用 简 单凝 练 的语言来 描绘 战争场景 例 如 飞 程 远 志勃 然大 怒 遣副将邓茂 上 前 迎 战 张 手 握 丈 八 蛇 矛 直 出 手 起 处 刺 中邓茂 心 窝 翻 身落 马 程 远 志见 折 了邓 茂 拍 马 舞 刀 直取 张 飞 云 长 舞 动大 刀 纵 马 飞迎 程 远志 见 了 早 吃一 惊 措 手不 及 被 云 长 刀 起 处 挥 为两 段 ( 第 1 回 ’) 两 次 连续 的厮 杀 就有 二 人丧 命于 此 两场扣 人 心 弦 精 彩绝伦战斗场 面 描绘 在文中竟用 了不 足 白字 像 挺 丈 八 矛 直 出 写 出张 飞 的气势如 虹 威 猛 无 比 ; 纵 马 飞迎 写 出关 羽 的武艺 高超 神 武英 姿 手 起 处 刺中 心 窝 写 出动作 的刚 猛 迅 速 ; 长 刀 起 处 挥 为两 段 写出 动作 的不拖 泥 带水 快 刀 斩 乱麻 这 两个 规 模不 大 的 战斗场 面 虽 然 描绘 文字极少 但文 学 的 艺术 效 果 却 得 以 彰显 呈现 出 人 物鲜 明 的特 征与 战斗 的 场 面 紧张 的 战 斗气 氛 和 强烈 的 动 态视觉 效 果 跃 然 于 眼前 在 《 三 国演 义 》 里 令 人 拍案 叫绝 的 战争故事情节 随处 可 见 这 些战争情节 的 共 同 特 点 便 是简 单 精炼 不 繁冗 拖沓 不 渲 染 铺排 不连 片 赘述 只 寥寥数 笔就 能 描述 战争故 事 既 能 取 得 肃 穆简 单 的说 史成 效 又 能展 现具 有 通 俗性 的文学色 彩 2 语言 的神 异色彩 美 作为 一 部历史演 义小 说 的开 山之 作 《 三 国演 义 》 不 仅 保 留 了创作 语言上 的说 史 的 简 单肃 穆 特 特 点 还 与时 俱进 发 扬 了文学语言创作 的 能动 精神 使 小 说 在刻 画人 物上 具 有 了 神异与神 圣 之美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开题报告篇一: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作者:尼泊尔水果刀创建时间:20XX-6-516:34:00《三国演义》研究性学习总结报告《三国演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章回体小说,也是中国小说史上最杰出的长篇历史小说。

本次研究性学习我们选择了名为《的研究》的课题,。

经过同学们的研究硕果累累,成果如下。

一.作者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

与人寡合。

乐府隐语,极为清晰。

与余为忘年之交。

遭时多故,天各一方。

致正甲辰复会,别后又四十馀年,竟不知其所终。

——贾仲名《录鬼簿续编》罗贯中(约1330年—?年)名本,字贯中,生于元末明初的封建王朝时代,著名的小说家、戏曲家,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籍贯山西太原府。

是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

鲁迅推断他生活的年代为1330年—1400年。

二.艺术成就1.《三国演义》不仅是较早的一部历史小说,还代表着古代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小说采用浅近的文言,明快流畅,雅俗共赏;笔法富于变化,对比映衬,旁冗侧出,波澜曲折,摇曳多姿。

又以宏伟的结构,把百年左右头绪纷繁、错综复杂的事件和众多的人物组织得完整严密,叙述得有条不紊、前后呼应,彼此关联,环环紧扣,层层推进。

2.《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战争描写和人物塑造上。

小说最擅长描写战争,并能写出每次战争的特点。

注意描写在具体条件下不同战略战术的运用,指导作战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不把主要笔墨花在单纯的实力和武艺较量上。

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等,每次战争的写法也随战争特点发生变化,在写战争的同时,兼写其他活动,作为战争的前奏、余波,或者战争的辅助手段,使紧张激烈、惊心动魄的战争表现得有张有弛,疾缓相间。

如在赤壁之战前描写孙、刘两家的合作、诸葛亮、周瑜之间的矛盾,曹操的试探,孙、刘联军诱敌深入的准备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说特别注意把人物放在现实斗争的尖锐矛盾中,通过各自的言行或周围环境,表现其思想性格。

新版电视剧《三国》语言文化探析【开题报告】

新版电视剧《三国》语言文化探析【开题报告】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汉语言文学新版电视剧《三国》语言文化探析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

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以多个主人公做线索,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大投资——冲锋号已吹响就首轮播出的新版《三国》而言,1.55 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使该剧导演高希希一举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李少红之后,又一个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影视巨子,新《三国》的播出,另一个意义在于,中国的“大剧时代”就这样来临。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无疑是中国电视剧的“黄金时代”。

在 2010 年,这个“收官”的年份里,中国电视剧市场绝对可以用“大剧时代”来加以形容——耗资 1.18 亿元人民币的新版《红楼梦》已杀青,而尚在拍摄中的新版《水浒》和新版《西游》同样造价不菲。

对于电影大片的大投资,观众已经从惊奇到习惯。

无论《英雄》、《赤壁》、《建国大业》,“大片模式”早已不是一个可以吸引眼球的新鲜话题。

中国庞大的“电视人口”以及家庭式的观看习惯,与华语电影大片曾经掀起的观影热潮相比,“大剧”的到来定会掀起收视狂潮。

《三国演义》语言的凝重之美——中国小说语言美学系列之七

《三国演义》语言的凝重之美——中国小说语言美学系列之七

《三国演义》语言的凝重之美——中国小说语言美学系列之

赵卓
【期刊名称】《北方工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21)004
【摘要】<三国演义>通过语言艺术的审美愉悦,把读者带到历史重现的画卷中,带到历史文化的领悟中.为此,它保持着述说历史的郑重其事、严肃认真的态度,从而使自己的语言带有特殊的史家气概和史笔风采.
【总页数】7页(P38-43,49)
【作者】赵卓
【作者单位】北方工业大学文法学院,100144,北京石景山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45
【相关文献】
1.中国小说人物语言的审美特色——中国小说语言美学系列之六 [J], 赵卓
2.中国小说描述语言的审美追求——中国小说语言美学系列之四 [J], 赵卓
3.中国小说描述语言的审美风貌——中国小说语言美学系列之五 [J], 赵卓
4.中国小说叙述视角的语言审美功能--小说语言美学系列之二 [J], 赵卓
5.中国小说叙述语言的叙述风格——中国小说语言美学系列之三 [J], 赵卓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
新版电视剧《三国》语言文化探析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英文名: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历史演义小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中国小说由短篇发展至长篇的原因与说书有关。

宋代讲故事的风气盛行,说书成为一种职业,说书人喜欢拿古代人物的故事作为题材来敷演,而陈寿(裴松之注引)《三国志》里面的人物众多,以多个主人公做线索,事件纷繁,正是撰写故事的最好素材。

三国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来在民间也已流传,加上说书人长期取材,内容越来越丰富,人物形象越来越饱满,最后由许多独立的故事逐渐组合而成长篇巨著。

这些各自孤立的故事在社会上经过漫长时间口耳相传,最后得以加工、集合成书,成为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这是一种了不起的集体创造,与由单一作者撰写完成的小说在形式上有所不同。

《三国演义》对后来的小说相信有一定的启导作用。

大投资——冲锋号已吹响就首轮播出的新版《三国》而言,1.55 亿元人民币这个数字使该剧导演高希希一举成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李少红之后,又一个进入“亿元俱乐部”的影视巨子,新《三国》的播出,另一个意义在于,中国的“大剧时代”就这样来临。

21 世纪的第一个十年无疑是中国电视剧的“黄金时代”。

在 2010 年,这个“收官”的年份里,中国电视剧市场绝对可以用“大剧时代”来加以形容——耗资 1.18 亿元人民币的新版《红楼梦》已杀青,而尚在拍摄中的新版《水浒》和新版《西游》同样造价不菲。

对于电影大片的大投资,观众已经从惊奇到习惯。

无论《英雄》、《赤壁》、《建国大业》,“大片模式”早已不是一个可以吸引眼球的新鲜话题。

中国庞大的“电视人口”以及家庭式的观看习惯,与华语电影大片曾经掀起的观影热潮相比,“大剧”的到来定会掀起收视狂潮。

以《幸福像花儿一样》、《甜蜜蜜》为标签的导演高希希名声虽有如张艺谋、陈凯歌响亮,但新版《三国》高达 1.55 亿元人民币的制作费创造出的“大剧”会让他在影视领域上升一个新级别。

高昂的制作费用成就了新版《三国》超豪华的明星阵容与超精湛的特效展示。

相似的模式在新版《红楼梦》、新版《水浒》与新版《西游记》的生产与运作中屡见不鲜,这一切似乎都在昭示着属于国产电视剧的“大剧时代”的来临。

大导演——领头冲锋陷阵有“大剧时代”,也必然有大导演。

有人说,胡玫与高希希都是当下电视圈受关注的大导演。

因为他们导演的电视剧对收视率有很大的保证。

胡玫成名早,她的《康熙王朝》、《乔家大院》
都曾创造央视当年播出的收视纪录;高希希是近三年电视圈炙手可热的导演,他执导的《历史的天空》、《搭错车》、《垂直打击》、《新上海滩》、《甜蜜蜜》多是市场与口碑的双料冠军。

央视影视部相关人士就曾透露,这些大导演的戏之所以受欢迎,一是质量有保证,二是观众有保证。

因此,要保证占有市场的话,大导演的作用绝不可轻视。

作为传世经典,四大名著本身已经聚拢了超高的人气,如何将“人气”转化为“利润”,在耗资巨大的同时,大导演的参与也就使名著重拍成就了可能。

据记者了解,新版《三国》首播权就卖出 1.6 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到大导演与“大剧”、“经典”联手的非凡市场号召力。

和老版《三国演义》相比,高希希的新版《三国》的视觉效果足以媲美电影大片,而相对于老版的忠实原著,新版《三国》对小说的重构可谓是大刀阔斧,新版《三国》在人物设置上,也是相当创新。

例如,曹操取代刘备成为电视剧版《三国》的绝对主角,那句有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也不再是薄恩寡义的代言,反而直指一代枭雄于乱世之中“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运筹帷幄。

虽然很难说新版《三国》的改动是电视剧吸引眼球的必须,还是区别已有经典的内在要求,我们可见的是高希希版《三国》的“模塑英雄、阐释英雄”的宏大野心。

大阵容——当红明星带动高收视不可否认,老版电视剧《三国演义》当年吸引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观众,而新版《三国》却令上至八旬老人,下至 80 后,甚至 90 后的年轻观众也感到兴趣。

这是因为,新版《三国》的演员阵容很强大,其中有陆毅、陈建斌等一批受欢迎的当红影视明星,他们的加入自然也吸引了许多追星族。

新版《三国》的目标是明确的,对于中国本土观众而言,它能否征服观众的是高希希对这个故事精神的现代演绎,那些或绚烂、或宏大、或惊异、或诡谲的视觉意象的排列组合。

在某种层面上,新版《三国》更像是一则寓言,它在告诉我们“大剧时代”确实正在向我们走来。

中国影视大制作、大投资、大导演、大阵容正在逐渐进入一个多元发展的时代。

“大剧”的蓬勃兴起,促使更多中国影视人在更大层面上构建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片理想”的可能。

从新版《三国》到新版《红楼梦》,再到新版《水浒》、新版《西游记》,中国“大剧”正在用中国的性格、经验以及精神,把属于我们中国人自己的国粹、历史、经验、变化以及体验向全世界展示。

我们希望,中国“大剧”的发展趋势是与《三国》这样的经典告别或者说并存,用更多现实的生活和画卷表达中国大剧的仪态万方。

小说艺术美创造的历史,也是小说语言美创造的历史。

中国古典小说的作者们,奉献给人们的小说语言的美感魅力是多姿多彩的。

撷其大要,有如下几方面:各尽其妙的语体运用产生的美感魅力,各呈异采的风格创造产生的美感魅力,各具情态的人物塑造产生的美感魅
力。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此次研究只要通过对原著《三国演义》与新版电视剧《三国》的比较,分别从语言风格的传承,
生僻字的处理,文化语词,姓氏等方面对文本进行系统的研究。

笔者希望能借此抛砖引玉,为《三国演义》的相关研究及其历史传承提供一些语言文字方面的依据。

三、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
1、通读《三国演义》,熟悉理解主要内容。

2、阅读毛评本的注解和电视剧《三国》,记录下自己有疑问但是其并没有作注或者说法不一的词语。

3、查阅辞典解决疑问,一时无法解决的选取出来做进一步的研究。

4、大量阅读相关的考释古代文学作品字词的文章,了解词语考释的主要形式、方法。

5、选定要考释的词语,参照《三国演义》原著根据工具书和相关的参考资料,动手写稿。

四、参考文献
[1] 文学小言[J!],转引自:中国近代文论选[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年.
[2] 胡适.三国演义考证[J].胡适论中国古典小说[M]. 汉:长江文艺出版社.1987年.
[3] 托尔斯太.什么是艺术[J].转引自:伍蠡甫等编.西方文论选[M].下册.第433页.第439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年.参观丰陈宝译.艺术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058年.
[4] 克莱夫·贝尔.艺术[M].周金环等译.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4年.
[5] 东坡志林[M].笔记小说大观[M].第五辑.
[6] 小说小话[M].转引自朱一玄等.三国演义资料汇编[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1983年.
[7]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M].第一编.过失心理学.高觉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年.
[8]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年,第三卷,第238—240页.
[9] 司汤达自评.红与黑.[J],转引自:段宝林编.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M].第285页.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980年.参观:古典文艺理论译丛[M].第四册.第183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
社.1962年.
[10] 歌德.致沙路德·封·席勒的信[J],转引自:段宝林编.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M].第157页.参观:徐中玉辑译.伟大作家与创作[M].第32页.天地出版社.1943年.
[11] 歌德.诗与真实[M].转引自段宝林编.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M].第157页.参观思慕译.歌德自传[M].第462—463页.生活书店.1936年.
[12] 故事新编序言[J],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二卷第342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