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治疗的新理念

合集下载

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

婴幼儿腹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婴幼儿阶段,腹泻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给宝宝的健康带来一定的风险。

为了有效地治疗婴幼儿腹泻,中西医结合疗法成为了一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的方法。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疗法在婴幼儿腹泻治疗中的应用。

一、西医治疗方法在西医治疗婴幼儿腹泻时,常见的方法包括给予水分补充、电解质平衡调节、使用抗生素等。

1. 水分补充当婴幼儿腹泻时,身体会失去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

因此,给予充分的水分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可以通过让宝宝多饮水或给予口服补液剂来补充水分。

2. 电解质平衡调节婴幼儿腹泻会导致身体电解质失衡,特别是钠、钾、氯等离子的浓度发生变化。

调节电解质平衡能够帮助宝宝更快地恢复健康。

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针对性地给予电解质补充。

3. 抗生素使用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如果婴幼儿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生素来治疗感染并缓解腹泻症状。

二、中医治疗方法中医在治疗婴幼儿腹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它通过调整体内的阴阳平衡和气血流通来达到治疗的目的。

1. 饮食调理中医认为,腹泻与饮食密切相关。

根据宝宝腹泻的具体情况,中医师会制定相应的膳食方案。

例如,在宝宝腹泻期间可以适量食用一些消化和止泻的食物,如煮熟的米饭、香蕉、苹果泥等。

2. 中药治疗中药在治疗婴幼儿腹泻中有着显著的疗效。

一些中药可以缓解腹泻症状,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

例如,黄连、茯苓等药物常被用于治疗婴幼儿腹泻。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疗法将中医与西医的优势相结合,通过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1. 辨证论治中医的特点之一是辨证论治,即根据宝宝具体的症状和体质,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生会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中医四诊观察,确定宝宝体内的阴阳失衡面临的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药物疗法综合应用在中西医结合治疗中,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西药和中药进行治疗。

西药在短时间内能够控制腹泻症状,缓解宝宝不适感;中药则能够从根源上调节体质,增强抵抗力。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期发生的腹泻症状,通常由于感染、饮食不洁或消化系统问题引起。

腹泻不仅会给孩子带来不适,还可能造成身体脱水和营养不良,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非常重要。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首先,对于腹泻引起的脱水问题,最重要的是及时补充水分。

婴幼儿期的宝宝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完全发育,更容易出现脱水的情况。

因此,家长在发现孩子腹泻后,应该立即给予足够的水分补充,可以选择口服补液盐溶液或者含有益生菌的口服液,以补充体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其次,饮食调理也是治疗小儿腹泻的重要环节。

在腹泻期间,孩子的消化系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因此需要在饮食上进行调理。

建议停止给予高脂肪、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可以选择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煮熟的蔬菜等清淡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饮料,以减轻对肠道的刺激,有利于康复。

此外,益生菌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益生菌能够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增强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对于恢复肠道功能和缓解腹泻症状非常有益。

因此,家长可以根据医生建议给孩子补充益生菌制剂,帮助恢复肠道健康。

最后,家长在治疗小儿腹泻时,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

如果腹泻持续时间较长或者伴随发热、脱水症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补充水分、调理饮食、补充益生菌和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治疗过程中,家长需要耐心细心地照料孩子,配合医生的治疗,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希望每个宝宝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儿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腹泻是指粪便次数增多或稀薄,且呈液体状态的一种症状,通常是肠道功能紊乱的结果。

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及时、有效地治疗小儿腹泻至关重要。

小儿腹泻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饮食调整:腹泻时,孩子的肠胃功能容易受到刺激,因此饮食调整是治疗的首要环节。

首先要确保孩子有足够的水分补充,可以给予温开水、稀释后的果汁或配制的口服补液溶液。

此外,应减少或避免孩子摄入油腻、油炸、刺激性、难消化的食物,尽量选择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材,如稀粥、面条、蔬菜汤等。

饮食宜清淡,少量多餐,避免过度进食和饱腹感。

2. 调整药物:小儿腹泻时,有时需要调整和使用一些药物以缓解症状。

常见的药物包括止泻药和抗生素。

止泻药主要用于减少肠蠕动,从而减少粪便次数,此类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宜长期使用。

抗生素主要用于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但抗生素不适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

因此,在使用药物时应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进行选择和使用。

3. 补充益生菌:益生菌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微生物,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增强免疫力。

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益生菌的补充可以缩短病程,并帮助肠道恢复正常。

可以选择口服益生菌产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病情选择适合的益生菌产品并按照说明进行使用。

4. 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小儿腹泻通常是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因此保持良好卫生习惯是预防和治疗腹泻的重要措施。

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手并教育孩子正确洗手的方法。

此外,儿童应避免与有腹泻症状的孩子密切接触,避免在公共场所接触污染的物品。

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通风也是预防腹泻的重要措施之一。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面,家长还应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并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指导和治疗。

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腹泻,孩子可能需要入院治疗。

总的来说,小儿腹泻的治疗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益生菌补充和卫生习惯的培养。

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腹泻是指儿童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水或呈水样,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的一种常见疾病。

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饮食调理1. 给予适当的饮食:在幼儿腹泻期间,应给予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汤、面汤、稀饭、面条等。

避免给予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生姜等。

同时,要保证幼儿充足的水分摄入,避免脱水。

2. 补充盐分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幼儿失水和电解质紊乱,因此需要及时补充盐分和电解质。

可以给幼儿喝一些含有盐分和电解质的口服溶液,如口服补盐液、口服葡萄糖盐水等。

3. 注意饮食卫生:腹泻是由病原体引起的,因此在饮食方面要注意卫生。

给幼儿食用熟食,避免生食和未经煮沸的水。

同时,要保持幼儿的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二、药物治疗1. 抗生素治疗:如果幼儿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根据细菌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但是,对于病毒性腹泻,抗生素是无效的,不应滥用。

2. 抗菌药物:对于幼儿腹泻,一般不主张使用抗菌药物,因为抗菌药物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加重腹泻症状。

只有在细菌感染明确的情况下,才会考虑使用抗菌药物。

3. 止泻药物:对于轻度腹泻,可以使用一些止泻药物,如酚麻美敏、洛哌丁胺等。

但是,使用止泻药物要谨慎,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避免滥用。

三、中医治疗1. 中药治疗:中医认为腹泻是由于脾胃虚弱、湿热内蕴等原因引起的,可以使用一些中药进行治疗。

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苦参等,可以起到清热解毒、止泻的作用。

2. 针灸治疗: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对于幼儿腹泻也可以尝试针灸治疗。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脾胃功能,改善腹泻症状。

四、其他治疗方法1. 补充益生菌:腹泻会破坏肠道菌群平衡,导致肠道功能紊乱。

可以给幼儿补充益生菌,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改善腹泻症状。

2. 注意休息:腹泻会导致幼儿体力消耗,因此需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活动,有助于恢复身体健康。

幼儿腹泻治疗最佳方法

幼儿腹泻治疗最佳方法

幼儿腹泻治疗最佳方法
幼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应综合考虑病因、症状和年龄因素。

一般情况下,以下是幼儿腹泻治疗的最佳方法:
1.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腹泻会导致身体失水和电解质失衡。

因此,给幼儿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是治疗腹泻的关键。

可以口服含有盐和糖的口服补液溶液,如ORS(口服补液盐)。

2. 饮食调理:幼儿在腹泻期间应避免油腻、辛辣和刺激性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包、土豆泥等。

同时,可以酌情增加摄入乳酸菌或益生菌,促进肠道菌群平衡。

3. 使用药物:针对特定病因引起的腹泻,如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应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抗生素或抗寄生虫药物治疗。

4. 观察并就医:对于持续时间较长或严重的腹泻,建议及时就医,寻求医生的帮助,了解具体病因并进行相应的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幼儿腹泻的治疗,家长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避免随意使用药物,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现代西医西药治疗小儿腹泻

现代西医西药治疗小儿腹泻

现代西医西药治疗小儿腹泻引言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特点是频繁的液便和腹部不适。

腹泻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感染、消化系统疾病、饮食问题等。

在现代西医中,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主要依靠西药治疗。

本文将介绍现代西医西药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和常用药物,以及一些注意事项。

治疗方法液体补充小儿腹泻会导致大量体液和电解质的丢失,因此液体补充十分重要。

临床上通常会使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的方式来进行补液治疗。

口服补液口服补液是常用的补液方式,特别适用于轻度腹泻的患儿。

可以选用含有盐和糖的口服补液盐,如葡萄糖盐水、口服盐水等。

在补液的同时,还应鼓励患儿多饮水。

静脉注射对于严重腹泻、脱水严重的患儿,需要采用静脉注射的方式进行补液。

这需要医生指导和监控,在医院或诊所进行。

抗生素治疗腹泻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细菌感染。

如果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那么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抗生素的选择应该根据细菌的敏感性测试结果来确定。

常用的抗生素药物包括阿莫西林、头孢菌素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腹泻都需要使用抗生素,因为细菌感染只是腹泻的一种原因。

使用抗生素应该根据医生的建议,并遵循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止泻药物在治疗小儿腹泻过程中,有时可以考虑使用止泻药物来缓解腹泻症状。

止泻药物包括鸦片类药物和肠道收敛剂。

鸦片类药物鸦片类药物可以通过生物反射作用抑制肠壁蠕动,减少排便次数。

但是鸦片类药物有成瘾性和副作用,因此在使用时应该严格控制剂量,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肠道收敛剂肠道收敛剂通过抑制肠道分泌和增加肠道收缩,起到止泻的作用。

常用的肠道收敛剂有正丁芭拉宁、酚苷等。

使用肠道收敛剂时,应该注意剂量和使用时机。

相关护理腹泻的治疗并不仅仅依靠药物,正确的护理也很重要。

以下是一些建议:•给予患儿充分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保持患儿的环境清洁,避免交叉感染。

•注意饮食,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和饮料。

•鼓励患儿多饮水,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观察患儿的排便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小儿腹泻用中医“绿色疗法”

小儿腹泻用中医“绿色疗法”

小儿腹泻用中医“绿色疗法”
*导读:小儿腹泻是一种常见病,不少孩子一开始腹泻,就会被心急如焚的父母带到医院吃药打针。

然而,对于3岁以内的小儿来说,如此无微不至的照顾或许会损伤孩子的脾胃健康。

3岁以内的小孩子,身体各脏腑都还处在生长发育期,部分身体底子差的孩子还有发育不完善的情况。

如果此时一点小病小痛就打吊针、吃药,药物的刺激对孩子的脾胃功能伤害较大。

解放军第181医院康复医学科医师刘向阳指出,中医认为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先天不足或后天护理不当,都会引起小儿脾胃虚弱,出现腹泻、消化不良等毛病。

他说:为了减少药物对小儿胃肠粘膜的刺激,避免药物对脾胃的直接损伤,3岁以内的小儿如果出现轻微的腹泻、消化不良等症状,建议可先考虑中医的绿色疗法。

同时,6岁之前的小孩要避免肚脐(即神阙穴)受凉。

所谓绿色疗法,即不用吃药打针,而是采用中医红光、艾灸、捏脊等疗法,针对患儿的具体病症对相应的穴位进行施治,达到调理脾胃的目的。

对关元穴、神阙穴、太溪穴、大肠俞、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或红光治疗,可有效改善小儿腹泻。

刘向阳说,根据病症的不同,施治的穴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家长带小儿就医时,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咨询专业的中医医生,切不可自行在家给孩子做理疗。

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概要(1)

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概要(1)

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概要(1)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概要小儿腹泻病是指小儿排泄物数量增多、水分含量增加以及粘稠度降低的疾病。

液体疗法是治疗腹泻病的关键之一,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探讨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概要。

一、液体疗法的目的和原则小儿腹泻病的液体疗法的目的是确保水、电解质和营养的平衡,尽可能地防止脱水,保证儿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液体疗法的原则是:及时、充足、适度。

及时补充失水失盐,并在适当程度上补充营养,同时预防血钠过低等并发症。

二、口服补液的种类口服补液通常分为口服补盐液和口服补水液。

口服补盐液是含有糖和电解质的液体,可以快速补充水分和电解质,适用于轻度、中度腹泻病。

口服补水液是不含电解质的液体,一般适用于非细菌性腹泻病,如病毒性肠炎和食物中毒等。

三、静脉输液的应用在重度、严重脱水的情况下,口服补液效果不佳,此时静脉输液是必需的。

一般情况下,首先进行脱水程度的评估,然后按缺失的水、电解质和量质计算输液量。

在输液过程中,应定期监测病情和生命体征的变化。

四、注意事项1. 给宝宝喝液体时要慢慢喝,避免仰头或弯腰。

2. 饮食应以容易吸收、不刺激肠道的食物为主,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

3. 注意个人卫生,定期清洗手和居室。

4. 监测宝宝的大小便情况,尽早发现异常情况,诊断和治疗。

5.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针对小儿腹泻病,正确的液体疗法是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

通过口服补盐液、口服补水液、静脉输液等途径,可以有效地补充失水失盐,维持机体正常功能。

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注意事项,预防病情恶化,并及时监测和复查病情,达到治愈的目的。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期发生的大便次数增多,粪便稀溏,每日排便次数超过正常范围的一种疾病。

腹泻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疾病,给孩子和家长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正确的治疗方法对于小儿腹泻的康复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首先,饮食调理是治疗小儿腹泻的关键。

在发现孩子患有腹泻后,家长应该立即停止给孩子进食,以免加重腹泻症状。

接着,可以给孩子喝些含有益生菌的饮品,如酸奶或益生菌奶粉。

这些食品中的益生菌可以帮助恢复肠道菌群平衡,缓解腹泻症状。

此外,还可以给孩子喝些淡盐水或米汤,以防脱水。

其次,药物治疗也是治疗小儿腹泻的重要手段。

在家长的指导下,可以给孩子服用一些止泻药物,如儿童肠胃炎颗粒、益生菌制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有效地缓解腹泻症状,帮助孩子恢复健康。

但是在使用药物时,一定要按照医生的建议和药品说明书上的用药指导来进行,不可随意增减药量或更换药品。

此外,保持室内清洁也是治疗小儿腹泻的重要环节。

腹泻是由细菌、病毒等引起的肠道感染所致,因此,保持室内环境的清洁卫生对于预防腹泻的传播至关重要。

家长应该经常清洁家居环境,保持空气流通,定期消毒,特别是孩子日常接触的物品,如玩具、餐具等。

最后,及时就医也是治疗小儿腹泻的重要步骤。

如果孩子的腹泻症状持续时间较长或病情加重,家长应该及时带孩子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

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相应的治疗方案,如静脉补液、抗生素治疗等,以帮助孩子尽快康复。

综上所述,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调理、药物治疗、保持室内清洁和及时就医。

家长在治疗小儿腹泻时,应该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来进行。

同时,也要注意预防腹泻的传播,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以减少腹泻的发生。

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儿腹泻的治疗金方

小儿腹泻的治疗金方

小儿腹泻的治疗金方导言小儿腹泻是常见的儿童消化道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频繁的大便、稀水样便、腹部不适等症状。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治疗。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用的小儿腹泻治疗金方。

1. 补充足够的水分小儿腹泻会导致大量水分的丧失,因此补充足够的水分是治疗腹泻的关键。

可以采用口服补液盐溶液或者经静脉输液的方式进行补液。

此外,还可以给宝宝喂食含有丰富水分的食物,例如稀粥、水果汁等,以补充水分。

2. 规范饮食在小儿腹泻期间,宝宝的胃肠道功能受到损害,因此需要规范饮食,避免给宝宝食用过于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难以消化的食物。

可以给宝宝适量的新鲜蔬菜、水果,以及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粉、面条等。

3. 使用抗生素如果小儿腹泻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抗生素治疗。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抗生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能滥用。

抗生素的使用应遵循科学的用药原则,按照医嘱用药,并严格控制用药时间和用量。

4. 补充益生菌小儿腹泻后,肠道菌群失去平衡,益生菌的数量减少。

因此,适量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肠道的正常菌群。

可以使用一些益生菌制剂或酸奶来补充益生菌。

需要注意的是,选择合适的益生菌制剂,并按照说明服用。

5. 应用中药治疗中药在小儿腹泻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的作用。

常用的中药金方有:5.1 苏子降龙汤组成:酸枣仁、僵蚕、苍术、黄连、厚朴、大黄等。

作用:清热解毒,利湿止泻。

使用方法:煎服或冲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

5.2 木香顺气丸组成:木香、厚朴、白芍、砂仁、陈皮等。

作用:疏肝理气,健脾温中。

使用方法:煎服或冲服,按照医生的指导用药。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使用时应根据医生的具体建议,单独使用药方可能不够有效。

6. 注意个人卫生小儿腹泻是由传染病引起的一种疾病,因此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病菌的传播。

保持宝宝的身体清洁,经常洗手,切勿与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儿接触,避免交叉感染。

7. 密切观察病情在治疗小儿腹泻的过程中,要密切观察宝宝的病情变化。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小儿腹泻是指婴幼儿在一段时间内,每日排便次数明显增多,大便水样或稀溏,常伴有里急后重、发热、脱水等症状。

腹泻是小儿常见的疾病之一,给孩子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困扰。

对于小儿腹泻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经常被用来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患儿的临床效果。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基本理论中医认为小儿腹泻多因饮食不洁,感受外邪,中焦湿热及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

西医学认为小儿腹泻是由于感染引起的胃肠炎症所致。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首先要根据腹泻的具体病因进行分析,然后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中西医结合的理论框架为中医治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方法。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及方法1.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小儿腹泻以清热解毒、健脾止泻为主,常用的中药有黄连、连翘、苍术、厚朴等。

这些中药通过清热解毒,健脾止泻的作用,可以有效控制腹泻症状,并且对小儿腹泻的病因有一定的疗效。

2.中药熏洗:中药熏洗是中医特有的治疗方法,通过将中药煎剂蒸汽熏洗在患儿腹部,可以缓解小儿腹泻的症状,并且对缓解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3.西药治疗:西医治疗小儿腹泻常用止泻药物,如酚酞、偶酮和吗丁啉等,这些药物可以有效缓解腹泻的症状,减轻小儿的不适感,并且降低腹泻的发作次数。

三、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临床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非常显著。

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健脾止泻的特点,可以有效对腹泻进行控制,减少小儿腹泻的发作次数,降低病情的严重程度。

中药熏洗可以通过蒸汽的作用,缓解小儿腹泻引起的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改善患儿的舒适度。

西药止泻药物也可以快速缓解腹泻的症状,减少小儿的痛苦和不适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可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避免抗生素过度使用导致的耐药性,保护小儿的肠道菌群,更有利于小儿的康复。

四、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注意事项1.治疗前要明确病因:小儿腹泻有多种病因,有感染性腹泻、食物过敏引起的腹泻、肠道功能紊乱引起的腹泻等,治疗前需要明确病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中西医结合能治疗小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能治疗小儿腹泻

中西医结合能治疗小儿腹泻引言小儿腹泻是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其特点是大便次数增多、便质稀薄,伴有腹痛、腹胀等症状。

传统中医和现代西医均有各自独特的观点和治疗方法。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是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本文将介绍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原理、方法和注意事项。

一、中西医结合治疗原理中医认为小儿腹泻是由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湿热蕴结所致,可以通过调整脾胃气机、清热利湿来治疗。

西医认为小儿腹泻往往是由于感染、肠道菌群失调或消化道功能异常引起的,可以通过抗菌药物、补充益生菌、调整饮食来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原理是综合利用中医的辨证施治和西医的病因治疗,全面调理机体,提高治疗效果。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1. 中医辨证施治中医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核心方法,对于小儿腹泻同样适用。

据中医理论,小儿腹泻多为脾胃虚弱,湿热蕴结或脾胃气滞所致。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清热利湿法:使用中药清热解毒、利湿止泻,如黄连、黄芩、白芍、石膏等药物。

•脾胃调补法:使用中药健脾益胃、调理脾胃功能,如党参、白术、茯苓、陈皮等药物。

2. 西医病因治疗西医治疗小儿腹泻主要从病因入手,针对感染、菌群失调等问题进行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包括:•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体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如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等。

•益生菌治疗:补充益生菌有助于调整肠道菌群,减少腹泻症状,常用的益生菌有嗜酸乳杆菌、双歧杆菌等。

•调整饮食:在饮食方面要注意提供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刺激性食物和过多纤维素摄入。

3.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强调综合治疗,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病情,灵活选用中西医疗法,例如:•若属于湿热蕴结型小儿腹泻,可以选用中药清热利湿法,并结合抗菌药物治疗。

•若属于脾胃气滞型小儿腹泻,可以选用中药脾胃调补法,并结合益生菌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儿的年龄、体质等因素进行个体化治疗。

治疗宝宝腹泻的新观点与用药

治疗宝宝腹泻的新观点与用药

治疗宝宝腹泻的新观点与用药治疗腹泻的新观点:1、首先给患者足够的含盐液体以预防脱水;2、给患者以适当的食物以预防营养不良,不再提倡禁食;3、出现轻度脱水,口服补液盐纠正脱水,重度脱水需要静脉输液补充液体;4、细菌感染引起的腹泻可以抗生素,其他因素引起的腹泻不主张应用抗生素,可用消化道粘膜保护剂,蒙脱石散、思密达,这些药能与黏液糖蛋白结合,提高黏液屏障的抗病能力,同时对引起消化道基本的多种致病因子具有极强的固定控制作用。

思密达,不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无毒性反应,疗效好。

5、近年提倡微生态的新观点,可用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腊样芽胞杆菌等制剂治疗,但疗效不肯定。

如羊羊100等。

怎样合理使用止泻药?1、在腹泻早期不宜应用,因可增加毒素吸收,使中毒症状加重。

等待一般症状好转后,腹泻不止可适当选用止泻药物。

2、要注意止泻药的副作用,(说明书一般会注明)如有腹胀者不用阿片制剂止泻,因可以使肠蠕动减慢加重腹胀;苯乙哌啶对肝脏有损害等。

3、注意用药顺序,某些止泻剂不能和抗生素同时应用,因为形成保护膜对病原菌有保护作用,故必须先控制感染后再使用,如鞣酸蛋白、次铋酸等。

4、注意某些药物的拮抗作用,如鞣酸蛋白不能与胰酶、胃蛋白酶、乳酶生同服,因易使后者失去活性。

5、不要单用止泻药,要注意综合全面治疗。

腹泻-合理用药1)抗生素应用指征:侵袭性腹泻患儿,临床有粘液脓血便,伴有腹痛或里急后重症状,粪便镜检有较多白细胞和吞噬细胞,大便PH值7以上。

根据临床特点选用抗菌药物,再根据大便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进行调整。

2)微生态制剂:使用目的在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生物屏障,抵御病原菌定殖和侵入。

常用制剂有乐托尔、培菲康、丽珠肠乐等。

3)肠粘膜保护剂:能吸附病原体和毒素;与肠道粘液蛋白结合,增强肠粘膜屏障,阻止病原体的攻击。

如思密达、蒙脱石散。

4)中药治疗:并可配合推拿、针灸和磁疗等。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小儿腹泻的治病求本是中医学的一个治疗原则,在泄泻症状控制之后,应从“健脾祟土”的方法加以巩固培本,尤其对于一些脾胃素虚的病者,更应该注意,否则往往使病情容易复发。

小儿腹泻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多发于夏秋之间,如不及时治疗或处理不当,可使病情迅速恶化,导致肌体脱水和水电解质严重紊乱我认为小儿脏腑娇嫩,如草木之方萌,成而未全,全而未壮,脾常不足。

脾主升运,胃主降纳,脾胃相表里,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消化功能。

小儿腹泻的主要原因是脾胃感受外邪,或内蕴湿热,使脾胃升清降之功能失调,从而发生泄泻。

正如《沈氏尊生书》指出:“泄泻脾病也,脾受湿而不能渗泄,致水入大肠而成泄泻。

”所以泄泻是以“脾”为主脏,“湿”为主因。

首先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在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大便性状无改变,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近年来发现此类腹泻可能为乳糖不耐受的一种特殊类型,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排除了生理性腹泻外就都考虑病理性腹泻.小儿腹泻分急性腹泻(连续病程在2周内),迁延性腹泻(2周~2月),慢性腹泻(2月以上),病因可分感染性,饮食不当,过敏性,先天畸形等等。

小儿腹泻不宜禁食,而应合理膳食。

腹泻是导致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禁食,病儿得不到必要的营养,肠道黏膜的损伤难以恢复,使腹泻迁延,进一步削弱幼儿的抵抗力,甚至可诱发肺炎或败血症等。

小儿腹泻在保证饮食的情况下,应注意纠正和预防脱水。

孩子出现腹泻后,应让孩子比平时喝更多的液体,如米汤、面汤、菜汁、果汁、淡糖水和白开水等。

由于腹泻不仅丢失水分,而且还丢失盐分,所以液体中加少许食盐效果更好。

不要滥用抗菌素:目前小儿腹泻的治疗,应用各种抗菌素的现象非常普遍,而实际上小儿腹泻一半以上为病毒所致,或者由于饮食不当引起。

对这些原因引起的腹泻,抗菌药物不但无效,还会杀死肠道中的正常菌群,引起菌群紊乱,加重腹泻。

【育儿知识】小儿腹泻治疗新观念

【育儿知识】小儿腹泻治疗新观念

小儿腹泻治疗新观念
夏日炎炎,小儿易患腹泻。

治疗小儿腹泻痛的传统原则是禁食、静脉输液和使用抗生素,但经临床证明很不合理。

新的原则是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和合理用药。

在发展中国家腹泻每年夺去400万婴幼儿的生命,其中250万是脱水造成的,因此从腹泻一开始就应该给孩子喂比平时更多的液体以防脱水,如米汤、面汤、菜汁、果汁、淡糖水和白开水,因为腹泻不仅丢失水分,而且还丢失盐分,所以液体中加少许食盐治疗效果会更好,也可用稀释的口服补液盐(ORS)。

如果患儿吐泻严重,出现汗少、尿少、口干,甚至皮肤失去弹性或四肢发冷,说明已经严重脱水,要立即加以纠正。

只要按医嘱耐心给患儿喂口服补液盐,90%的脱水患儿可以用口服补液盐纠正。

临床实践证明只有10%的脱水患儿需要静脉输液。

小儿腹泻如何治疗

小儿腹泻如何治疗

小儿腹泻如何治疗腹泻是以大便次数增多和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是我国婴幼儿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每年有两个发病高峰,一是发生在6、7、8月,称夏季腹泻,二是发生在10、11、12月,称秋季腹泻,不同时期出现的腹泻的病原、症状都有所不同。

腹泻分为急性腹泻(2周内),迁延性腹泻(2周到2月),慢性腹泻(2月以上)。

1992年全国有关专家制定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分案》使我国腹泻病的控制进入新时期。

一、急性腹泻的治疗1992年前我国旧治疗方法包括:①禁食;②过多应用静脉输液;③滥用抗生素。

现在认为是不科学、不合理的,应予改变。

1992 年确立了新的治疗方法,包括:①继续饮食;②预防脱水;③纠正脱水;④合理用药。

1.脱水对患儿有危险,应及时评估,发现脱水及时纠正,以防病情向严重化发展。

(1)腹泻而无脱水的患儿,可在家庭治疗,1)腹泻一开始就要给患儿口服更多的液体以预防脱水:建议选用以下液体任何一种:A.米汤加盐溶液:配制方法:米汤500ml(一斤装酒瓶1瓶)+细盐1.75g(一瓶啤酒盖的1/2) ,随时口服。

预防脱水:40ml/kg;也可治疗轻~中度脱水:60 ~80ml/kg,4~6小时分次饮完,以后可以继续服用,能喝多少给多少。

不禁食继续喂养。

B.口服补液盐(ORS)溶液:每腹泻一次给ORS液50-100ml,应注意另外适当补充白开水。

2)给患儿足够的饮食以预防营养不良:可进平时习惯的饮食,只要有食欲可鼓励其进食。

腹泻儿禁食是有害的。

不用担心饮食不能被消化吸收。

实验证明吃进去的饮食大部分可被吸收。

3)补锌急性腹泻的小儿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硫酸锌或葡萄糖酸锌,小于6个月的的婴儿,每天补锌10毫克,6个月以上的小儿,每天补锌20毫克,一般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4)密切观察病情:如果患儿在治疗三天内临床症状不见好转或出现下列任何一种症状,即应该去看医生:①腹泻次数和量增加;②频繁呕吐;③明显口渴;④不能正常饮食;⑤发热;⑥大便带血。

小儿腹泻病的微生态治疗

 小儿腹泻病的微生态治疗
利用人体肠道内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 杆菌等)在肠道粘膜上定植(占位),从而 使对人体有害的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 等)缺少位置不能定植,不致病的原理进行 治疗 (成人肠道内益生菌约1.5公斤)
微生态治疗适用于感染性腹泻吗?
微生态治疗适用于各种腹泻(感染性 和非感染性)
当然,有些感染性腹泻(如细菌性痢 疾),伴随有肠道外感染的病征:高热, 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比率较 高,应使用抗菌药物治疗。
小儿腹泻病的微生态治疗
江西省儿童医院
李翠昌
感染性腹泻
细菌性痢疾 大肠杆菌性肠炎 霉菌性肠炎 阿米巴性肠炎
病毒性:轮状病毒性肠炎
非感染性腹泻:受凉、疲劳、饮食不适等
所致。例:乳糖不耐受腹泻
传统治疗:根据不同的致病菌、病毒、
原虫,采取相对应的抗菌、抗病毒、驱虫 等措施。并根据其脱水程度补液。
微生态治疗(定植理论)
谢谢!!
小儿常用微生态制剂用法
药名
年龄 剂量 用法 时间
枯草杆菌二 联活菌颗粒
(妈咪爱) 1g/包
双歧杆菌四 联 <1岁 >1岁
½包/次 口服(餐后) 2次/日 1包/次 口服(餐后)2次/日 ½片/次 口服(餐后)2次/日 1片/次 口服(餐后)2次/日
双歧杆菌三 联活菌片
(培菲康)
<1岁 ½片/次 口服(餐后)2次/日 >1岁 1片/次 口服(餐后)2次/日
蒙脱石散的应用
蒙脱石双八面体(思密达)法国产 蒙脱石双八面体(必 奇)中国产 3克/包 蒙脱石单八面体(肯特令)中国产
用法:
小于1岁 1----2岁 大于2岁
1/3包/次 1/2包/次 1包/次
3次/日 3次/日(餐前) 3次/日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方法治疗原则:继续进食,合理调配,维持营养;迅速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控制肠道内外感染;对症治疗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避免滥用抗生素。

1.饮食治疗1稳步母乳喂养,引导排便。

2人工喂养儿年龄<6个月者,可继续喂养日常食用的奶或奶制品;>6个月者给予平日习惯的日常饮食如粥、面条、烂饭等,可给一些新鲜水果汁或水果以补充钾,避免不易消化食物。

3呕吐轻微或咳嗽严重者,可暂禁食4~6小时,但不该禁水。

禁食时间≤6小时,应当尽早恢复正常饮食。

2.液体治疗1防治水解从患儿呕吐已经开始,就给口服足够多的液体以防治水解。

母乳喂养儿应稳步母乳喂养,并且减少喂食的频次及缩短单次喂食的时间;混合喂食的婴儿,应当在母乳喂养基础上给与ors或其他洁净饮用水;人工喂食儿挑选ors或食物基础的补液例如汤汁、米汤水和酸乳饮品或洁净饮用水。

建议在每次稀便后补足一定量的液体<6个月者,50ml;6个月~2岁者,100ml;2~10岁者,150ml;10岁以上的患儿能够喝多少给多少直至呕吐暂停。

2轻中度脱水者可给予口服补液盐ors,用量ml=体重kg×50~75。

4小时内服完;密切观察患儿病情,并辅导母亲给患儿服用ors液。

以下情况提示信息口服补液可能将失利:①持续、频密、大量呕吐[>10~20ml/kg·h],②ors液服用量严重不足,③频密、轻微咳嗽;如果即将来临4小时,患儿仍存有水解整体表现,必须调整补液方案。

4小时后再次评估患儿的水解状况,然后挑选适度的方案。

3中重度脱水者需要住院给予静脉补液。

头24小时补液总量包括累积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维持量三部分。

补足积累损失量:1液体量根据脱水的程度,轻度30~50ml/kg;中度50~100m1/kg;重度100~120m1/kg。

2液体种类根据水解的性质,等渗性迁调1/3~1/2张,低渗性迁调2/3张,低渗性迁调l/3~1/5张。

小儿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

小儿腹泻的治疗一、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能饮食者,继续饮食,加强护理、合理用药,防治脱水。

二、小儿腹泻时除严重呕吐者需要晢时禁食外,均应继续进食,一般停食4-6小时后开始进食,少量多餐,可喂以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度到正常饮食。

继续饮食的依据如下:1、肠道内营养可刺激肠绒毛增殖,增加吸收功能,通过刺激肠APUD细胞诱导胃肠道激素如促胃液素、促胰液素、肠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缩胆囊素等的分泌及营养肠粘膜,使肠壁细胞在数日内恢复功能。

2、腹泻时由于肠粘膜损伤的修复、发热导致代谢增加、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质等原因而使营养需要量增加,此时,相对的摄入不足是导致营养不良的重要原因。

尤在慢性患者易致严重吸收不良和营养状态低下等一系列恶性循环。

腹泻时,营养物质的吸收减少30%,但其大部分仍可消化,吸收,利用。

腹泻期间和恢复期间适宜的营养供给对促进肠道粘膜绒毛形态、双糖酶活力、胰腺功能的恢复很重要。

急性患儿继续饮食时,虽然便量增加,但其体重增长率可接近正常。

而进食少者则体重增加减少或下降。

而对于慢性腹泻患儿,合理进食能减少体重下降和生长停滞的程度,缩短康复时间,预防营养不良。

3、国际上许多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腹泻患儿继续喂养,病情康复明显优于禁食病例。

WHO 小儿腹泻治疗方案中首先强调继续喂养和哺乳。

继续饮食时应注意:@母乳中含有多种抗感染成份,对细菌和病毒有特异性防御作用,且不易引起耐受或过敏,故母乳喂养者可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人工喂养儿,6个月以下者喂以米汤或水稀释的牛奶(1/3-1/2稀释奶),6个月以上者用粥、面条等少渣食品,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病毒性肠炎多有双糖酶缺乏(主要是乳糖酶,其次是蔗糖酶、麦芽糖酶),因此对疑似病毒性肠炎(尤其是较重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者和小肠双糖酶缺陷者应暂停乳类,改为不含乳糖、蔗糖和豆制代乳品、去乳糖配方奶,发酵奶或豆浆,轮状病毒肠炎者用5-7天。

@可加用葡萄糖,但对少数小肠病变广泛的严重型病例,葡萄糖与钠的耦联转运普遍受累,则宜慎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态调节剂 有助于恢复肠道正常菌群,重建肠道天然生物屏障保护作用。常用的有双歧三联活菌、嗜酸乳杆菌等。因双歧杆菌是构成微生态的最主要菌种,治疗首选双歧杆菌制剂。
维护肠屏障功能完整性的药物 谷氨酰胺(Gln)是肠黏膜细胞等快速生长细胞的特需营养物,是应激状态下肠黏膜的必需营养物质之一,应激状态下其浓度会降低。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含有适当剂量Gln 的肠外营养和肠内营养可以使绒毛高度及表面积更快修复,具有增加肠绒毛高度、降低肠黏膜通透性和增强肠免疫功能的作用,可防止细菌移位、维持肠黏膜屏障功能,有助于慢性腹泻的痊愈。
具体用法:能进食后即予补锌治疗,6 个月以上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20 mg, 6个月以下患儿每天补充元素锌10 mg,共10 ~14 d(元素锌20 mg 相当于硫酸锌100 mg, 葡萄糖酸锌140 mg) 。
其他药物治疗
肠黏膜保护剂 蒙脱石可覆盖消化道黏膜,吸附病原体和毒素,维持肠细胞正常的吸收与分泌功能;同时可与肠道黏液糖蛋白相互作用,增强其屏障作用,以阻止病原微生物攻击。该类药物适用于急性水样便腹泻及迁延性腹泻,效果好,服用方便。
ORS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治疗小儿腹泻脱水的最佳方法 ,安全有效。ORS适用于各种不同病因的腹泻所致的低渗性脱水或等渗性脱水,主要是纠正累积损失和继续损失。新的低渗ORS配方将钠浓度降至75 mmol /L、葡萄糖浓度降至75 mmol /L、总渗透压则降至245 mmol/L,可使溶液迅速吸收,减少静脉输液的必要性。
服用方法:少量多次服用。年龄在4个月以内的婴儿,每次用量约200~400 ml;4~11个月的婴儿,每次用量约400~600 ml;12~23个月的婴儿,每次用量约600~800 ml。补液4小时后应重新评估患儿脱水情况。
以下情况提示口服补液疗法可能失败:① 持续、频繁、大量腹泻> 10 ~20 ml / ( kg·h) ;② ORS液服用量不足;③ 频繁、严重呕吐。
如果补液后临近4 h,患儿仍有脱水表现,要调整补液方案。必要时改为静脉补液治疗。
合理用药,避免滥用抗生素
在治疗感染性腹泻时应注意以下两方面的问题。
?避免有腹泻就给抗生素的不规范治疗,因为这样的治疗既无效又会增加不良反应,而且还会导致细菌耐药。
?规范用药方法。临床上常常存在对不论何种病因的腹泻患者均使用抗生素、对感染性腹泻抗生素使用却不规范的问题。这样可能导致组织深部感染病原清除不彻底,更易造成细菌耐药。应根据病原及病情轻重规范剂量与疗程。例如霍乱不论轻重,均需抗生素治疗3~5 d,细菌性痢疾一般需要治疗5 d,而真菌感染及惠普尔病(Whipple)一般要治疗2周。疗程结束后均应行病原学检查, 2次阴性才为治愈。
小儿腹泻治疗的新理念
面对小儿腹泻这一儿科常见病,基层全科医师应该牢牢掌握常见病因导致的小儿腹泻处理方法,以不断提高婴幼儿的健康水平。
继续饮食
传统观念中急性腹泻时建议给予禁食,新的观念则鼓励继续喂养,除非患儿呕吐剧烈或进食后腹胀、腹泻明显,可暂时给予禁食4~6小时。
应继续少量多次给予患儿营养丰富和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含粗纤维的蔬菜和水果,以及高糖食物。急性腹泻患儿多数以前吃过的东西均可吃(避免油腻、脂肪类食物),没有吃过的辅食要等腹泻痊愈后再添加。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 张冰峰)
迁延与慢性腹泻患儿由于肠黏膜病变导致微绒毛萎缩、肠上皮细胞受损、双糖酶缺乏,对双糖(蔗糖、乳糖、麦芽糖) 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易造成对双糖(尤其是乳糖) 不耐受,饮食中应去除双糖,选择不含乳糖奶粉或去乳糖豆奶粉(俗称腹泻奶粉) 。
积极推荐口服补液
预防脱水从腹泻起病时开始。应让患儿每日少量多次饮水或稀粥等,或增加哺乳次数,抑或喂养稀释奶及口服补液盐(ORS)。
改变小肠分泌功能的药物 消旋卡多曲是一种脑啡肽酶抑制剂,能增强神经递质脑啡肽的抗分泌作用,对于儿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止泻药物,可在24~48 h控制腹泻。
中医中药治疗 治疗小儿腹泻病应中西医结合,可取得更好效果。中医称急性水样便腹泻为“湿热泻”,所用葛根芩连汤有抗病毒、抗菌和解热止泻作用。对于迁延与慢性腹泻,病原作用多已消除,主要是小肠功能尚未恢复正常,以致腹泻不止,中医称“脾胃虚寒泻”。采用中药“温中健脾、固涩止泻”方法进行治疗,具有独特疗效。此外,还可配合推拿、捏脊、针灸、穴位注射等。
专家们一致认为70%左右水样便腹泻多为轮状病毒或产肠毒素性大肠肝菌(ETEC) 感染引起,不须用抗生素治疗,用好液体疗法患儿多可自愈。
适,减少腹泻次数,缩短腹泻病程,防止腹泻反复。印度相关研究报告最多,我国相关报道尚不多见,说明国内可能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但近期有关小儿腹泻的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已提及此点,应当引起重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