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光中《沙田山居》散文阅读附答案
〖2021年整理〗《沙田山居》阅读练习2

《沙田山居》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听听那冷雨节选余光中惊蛰一过,春寒加剧。
先是料料峭峭,继而雨季开始,时而淋淋漓漓,时而淅淅沥沥,天潮潮地湿湿,即连在梦里,也似乎把伞撑着。
而就凭一把伞,躲过一阵潇潇的冷雨,也躲不过整个雨季。
连思想也都是潮润润的。
每天回家,曲折穿过金门街到厦门街迷宫式的长巷短巷,雨里风里,走入霏霏令人更想入非非。
想这样子的台北凄凄切切完全是黑白片的味道,想整个中国整部中国的历史无非是一张黑白片子,片头到片尾,一直是这样下着雨的。
这种感觉,不知道是不是从安东尼奥尼那里来的。
不过那一块土地是久违了,二十五年,四分之一的世纪,即使有雨,也隔着千山万山,千伞万伞。
二十五年,一切都断了,只有气候,只有气象报告还牵连在一起。
大寒流从那块土地上弥天卷来,这种酷冷吾与古大陆分担。
不能扑进她怀里,被她的裾边扫一扫也算是安慰孺慕之情。
杏花。
春雨。
江南。
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
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因为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太初有字,于是汉族的心灵他祖先的回忆和希望便有了寄托。
譬如凭空写一个“雨”字,点点滴滴,滂滂沱沱,淅沥淅沥淅沥,一切云情雨意,就宛然其中了。
视觉上的这种美感,岂是什么rain所能满足的?翻开一部《辞源》或《辞海》,金木水火土,各成世界,而一入“雨”部,古神州的天颜千变万化,便悉在望中,美丽的霜雪云霞,骇人的雷电霹雹,展露的无非是神的好脾气与坏脾气,气象台百读不厌门外汉百思不解的百科全书。
在古老的大陆上,千屋万户是如此。
二十多年前,初来这岛上,日式的瓦屋亦是如此。
先是天暗了下来,城市像罩在一块巨幅的毛玻璃里,阴影在户内延长复加深。
然后凉凉的水意弥漫在空间,风自每一个角落里旋起,感觉得到,每一个屋顶上呼吸沉重都覆着灰云。
雨来了,最轻的敲打乐敲打这城市,苍茫的屋顶,远远近近,一张张敲过去,古老的琴,那细细密密的节奏,单调里自有一种柔婉与亲切,滴滴点点滴滴,似幻似真,若孩时在摇篮里,一曲耳熟的童谣摇摇欲睡,母亲吟哦鼻音与喉音。
余光中《沙田山居》阅读练习及答案

余光中《沙田山居》阅读练习及答案【余光中《沙田山居》原文】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
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
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
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
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
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山是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
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不厌。
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等到众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
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同步练第3单元13《沙田山居》(含解析)(粤教版必修1)

13沙田山居如花笑靥如花,真情如花,希望如花,生命亦如花。
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花,每个人都有许多种理由善待自己,把一生的光阴凝成时光长河中那一瓣恒久的心香。
在盛开的一刹那,灿烂夺目的它会吸引所有的视线。
花是如此柔弱,再美再艳,依然经不起朝来寒雨晚来风。
春红匆匆谢了,只剩下满怀愁绪。
花却又是美丽的战士,风雨中尽管渐渐绿肥红瘦,终究不曾低头。
生命也是一样,像精致的玻璃酒杯,常常经不起天灾人祸的撞击,粉碎成一地的璀璨,每一片都是透明的心。
生命又常常像昙花,用许多年的泪与汗,掺上心血浇灌,才会有笑看天下的一刻。
如今的世界,爱花的人少了。
当人们为着生计奔波的时候,连自己的生命都抓不住,又有谁会倾听花的诉说?然而,烦躁的都市啊,请不要忘记,这世界本是镜花水月。
一切如花、花如一切。
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
这个世界,总有你不喜欢的人,也总有人不喜欢你。
这都很正常。
【课内挖掘】余光中的乡土情结1.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方魂牵梦萦的土地。
得意时想到它,失意时想到它;逢年逢节,触景生情,随时随地想到它;辽阔的空间,悠长的时间,都不会使这种感情褪色,这就是乡土情结。
《沙田山居》的字里行间,都流露着余光中先生的故土情思:“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却是人为的骚音。
从清早到午夜,一天四十多班,在山和海之间,敲轨而来、鸣笛而去”“山下的铁轨向北延伸,延伸着我的心弦”“湘云之后是楚烟,山长水远/五千载与八万万,全在那里面”。
这些是一个游子的呢喃,也是五千年血脉的颤音。
这则素材可应用于故园情结、思乡、爱国、乡恋、乡怨等话题中。
2.有人问余光中,“李敖天天在不同场合找您的茬儿,您从不回应,何故?”余光中答曰,“他天天骂我,说明他的生活不能没有我。
而我从不搭理,证明我的生活可以没有他”。
记者于是问余老,如此不回应,是不是受南京人温和的“大萝卜”性格的影响?余光中马上表示,“其实萝卜也会有辣的时候,我对辩论没什么兴趣。
2020—2020学年高中语文《沙田山居》参考资料 粤教版必修1 精品

广东教育版语文必修1《沙田山居》参考资料1.课文解读⑴作者简介余光中,福建永春人,1928年生于南京。
1952年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
1985年迄今,在高雄市中山大学外文系任教,并担任文学院长6年。
余光中作品多产,风格多变,近年在内地出版的诗选、散文选、评论选、翻译等书,近20种。
他的《乡愁》一诗传遍华人世界,他的《乡愁四韵》与《民歌》等,亦颇流行。
散文如《听听那冷雨》与《我的四个假想敌》等亦屡入选集,并收进两岸的教科书中。
⑵基本解读全文以“站在阳台上看山景”为线索,细腻描绘居室四周海水群山变幻莫测的景色,突出“好景虽美而乡愁难遣”的主题。
阅读课文时要细细体味作者对山水的光影、声音、态势、烟云的传神描绘,揣摩文章用词造句的匠心独具。
在文章深厚的文化内涵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及祖国文化的热爱,从中可以去体会作者心中深深的乡愁。
文章先写了晴朗日子里的海与山,写了它们的色、光、神态、形态。
接着,笔锋一转,“但是云烟一起,庄重的山态便改了。
”又写了风起云涌的日子里的海与山。
最后一段,笔锋再转,从自然的山光海色转到了人类活动,然而落笔处却并不在人,而在“最令人心动而神往的”——“人为的骚音”,不但将人类的活力与喧嚣刻划得淋漓尽致,而且也暗示了自己做不得山人,忘不了尘世,割不断故国之情。
文章最后,作者以一首诗收尾,照应开头,使含蓄在整篇文章中的思想感情明朗化,令读者回味全文,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
⑶精华鉴赏文章的第二、第三自然段对海、山的描绘极为传神精到,建议仔细品读。
第二自然段中,有许多精彩的比喻和独到的用词。
“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淼南海”,一个“困”,不但写尽了山的环抱之态,而且还带出读者对南海浩荡烟波的无尽联想。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运用了比喻(暗喻和借喻)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海风吹指下的大海蔚蓝宽阔,浪花此起彼伏的状观景象。
“到了深夜,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撼我的心血来潮。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沙田山居》课时训练及答案

【课堂新坐标】2019届高考语文总复习第3单元沙田山居课时训练粤教版必修1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瓶塞艰涩瑟缩色厉内荏B.马厩灵柩臼齿一蹴而就C.滞留投掷对峙栉风沐雨D.休憩收讫栖身锲而不舍【解析】A项,“瓶塞”的“塞”读sāi,其余的读sè;B项,“一蹴而就”的“蹴”读cù,其余的读jiù;C 项,都读zhì;D项,“憩”、“讫”读qì,“栖”读qī,“锲”读qiè。
【答案】 C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具备万事俱备风声谈笑风生B.陈规墨守成规精心漫不经心C.衣襟衣锦还乡融会融汇贯通D.桃园世外桃源直接直截了当【解析】“融汇贯通”应为“融会贯通”。
【答案】 C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文化体制改革正在深入推进。
转型的挑战、创新的压力,考验着每一个文化从业者。
然而,有一些人依然故我,在陈词滥调中打转;有一些人以种种束缚为由,在改革创新中趑趄不前;也有一些人在遭遇批评质疑时,归咎于观众的“审美取向”和论者的“外行身份”……作为成功的商业纪录片,对中国美食评头品足的《舌尖上的中国》告诉我们,即便是“爱国主义”的宏大主题,也可以充满细节与温情。
A.陈词滥调B.趑趄不前C.评头品足D.即便【解析】评头品足:原指一些无聊的人评论女子的容貌,现泛指对人对事说长道短,多方挑剔;A项,陈词滥调:陈旧的言词,空泛的论调;B项,趑趄不前:形容想走又不敢走,犹豫不进;D项,即便: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
【答案】 C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诚信缺失对社会道德是毁灭性的伤害,当前为公众深恶痛绝的那些恶性事件,每一件都深深地刻着背信弃义的烙印和丑恶心理。
B.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是伦敦奥组委在国家皇家植物园举行倒计时100天庆典活动之前向记者提交的一份新闻公报中公布的。
沙田山居阅读答案

沙田山居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沙田山居导学案粤教版必修1】>课前自主导学知识梳理单音字2.字形辨认3.词语辨析泄漏:液体或气体排出,漏掉;泄露机密、秘密。
泄露:让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
两者均为动词。
“泄漏”主要用于物品(液体)排出,而“泄露”则更多的是秘密的外泄。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前日下午,雅居乐小区,一居民家装修,不慎钻破了燃气管道,导致了该小区天然气泄漏(泄漏/泄露)。
②经常上网的人应该提高警惕,如果不小心泄露(泄漏/泄露)了自己的私密文档,可能会带来好多不必要的麻烦。
称道:述说;赞扬某事物。
称奇:称赞奇妙。
“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些。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在上周的全校第十八次田径运动会上,高三五班的同学表现极好,值得称道(称奇/称道)。
②晚会开始了,各个选手亮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让在场的观众啧啧称奇(称奇/称道)。
4.熟语运用请判断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1)秋天来了,可是天气依旧炎热,今年的寒流似乎姗姗来迟。
(√)请说明理由:“姗姗来迟”,行走缓慢,来得很晚。
(2)在曲回的山路行走,峰回路转,一座亭子如同鸟翼展开在山头,令人眼睛一亮。
(√) 请说明理由:“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此处用其本意。
相关知识作者名片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余光中,台湾当代作家、学者、诗人,祖籍福建永春。
因眷恋故土,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为“五陵少年人”。
八十年代后,余光中开始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他的爱国诗歌《乡愁》。
其代表作品还有散文集《左手的缪思》、《听听那冷雨》,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等十余种。
重难突破1.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与文章的主旨有何关系?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本文主要描写的景物有:海、山、云雾、风潮。
沙田山居阅读答案

沙田山居阅读答案【篇一:2015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沙田山居导学案粤教版必修1】>课前自主导学知识梳理单音字2.字形辨认3.词语辨析泄漏:液体或气体排出,漏掉;泄露机密、秘密。
泄露:让人知道了不该知道的事。
两者均为动词。
“泄漏”主要用于物品(液体)排出,而“泄露”则更多的是秘密的外泄。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前日下午,雅居乐小区,一居民家装修,不慎钻破了燃气管道,导致了该小区天然气泄漏(泄漏/泄露)。
②经常上网的人应该提高警惕,如果不小心泄露(泄漏/泄露)了自己的私密文档,可能会带来好多不必要的麻烦。
称道:述说;赞扬某事物。
称奇:称赞奇妙。
“称奇”是称赞奇妙,比“称道”语义重些。
请将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在上周的全校第十八次田径运动会上,高三五班的同学表现极好,值得称道(称奇/称道)。
②晚会开始了,各个选手亮出了自己的独门绝技,让在场的观众啧啧称奇(称奇/称道)。
4.熟语运用请判断下列加点的词语使用是否正确。
(1)秋天来了,可是天气依旧炎热,今年的寒流似乎姗姗来迟。
(√)请说明理由:“姗姗来迟”,行走缓慢,来得很晚。
(2)在曲回的山路行走,峰回路转,一座亭子如同鸟翼展开在山头,令人眼睛一亮。
(√) 请说明理由:“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曲折迂回。
比喻事情经历挫折失败后,出现新的转机。
此处用其本意。
相关知识作者名片台湾乡愁诗人——余光中余光中,台湾当代作家、学者、诗人,祖籍福建永春。
因眷恋故土,神游古典,自命为“江南人”,亦自称为“五陵少年人”。
八十年代后,余光中开始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其中最脍炙人口的是他的爱国诗歌《乡愁》。
其代表作品还有散文集《左手的缪思》、《听听那冷雨》,诗集《舟子的悲歌》、《蓝色的羽毛》、《钟乳石》、《万圣节》等十余种。
重难突破1.本文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写景与文章的主旨有何关系?请简要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答案】 (1)本文主要描写的景物有:海、山、云雾、风潮。
高考语文第13课沙田山居专题1

高考语文第13课沙田山居专题12020.03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为一棵香樟树感谢(费振钟)这个依山傍水的小镇,有很多香樟树。
那天下午,我们在小镇上遇见了其中一棵巨大的香樟树。
对于这座小镇来说,这棵香樟树的来历可能太早了。
根据记录,那时候,还没有这座小镇子,但香樟树已经在这儿。
香樟树目睹了小镇的兴起,衰败,以及再兴起,再衰败,如此循环,都贮存在它的沧桑记忆的年轮中。
小镇显然有了这棵树的存在,而有了自已存在的凭据。
因此,对于这个闻名江南的小镇来说,这棵巨大的香樟树,是牢固的,不可撼动的,撼动它的一片叶子,都有可能破坏了小镇历史的完整。
但我们是一些外来者,我们慕名来到这个小镇,并非为了小镇上的这棵香樟树。
像所有那类游客一样,我们在小镇里不停地游走。
我们走过小镇所有街道和巷陌。
我们看到临街的烧饼炉里正在烘烤着香脆的烧饼。
我们看到芋艿在盐开水里冒着咸咸的气息。
我们看到一家竹器铺,年轻的竹匠正在做一只精致的竹盒,这种手艺在小镇仍然代代相传。
我们看到溪水从小镇前面流过,石码头上上下下的是提着莱篮米箩洗衣桶忙碌的媳妇和姑娘们。
我们看到门楼子边一个悠闲地吸水烟的老人,老人身后是一条长长的过道,幽幽通向里面的天井和木楼。
是的,我们看到了小镇全部生活。
这样的生活,太简单庸常,不会引起我们的好奇心。
可是小镇如此呈示的生活形式,毋宁说,因为它的简单和庸常而反过来拒绝我们的眼睛,拒绝我们的心情,甚至拒绝我们的感受力,最后使我们的行走盲目而空洞。
作为匆匆过客,我们在这座小镇一无所得。
这样,我们就必须遇见这棵生长在小镇中央巨大的香樟树了。
这样,我就自觉站到了香樟树的面前。
我意识到,这是我们在小镇上一次真实的停留。
因为这样的停留,我在这棵香樟树前暗生虔敬。
我想,这棵千年巨树,一定是小镇的神癌。
在神癌一样的香樟树下,我的虔敬让我在它面前的站立成为了一种仪式。
想起来,这之前我也曾对某一棵树表示过自已的虔敬。
那是和友人一起在荒风雪岭之上,面对一棵孤独肃杀的山榉的惊悚;与现在相比,我对这棵香樟树的虔敬,却是一种安静中的亲切之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余光中《沙田山居》散文阅读附答案余光中《沙田山居》散文阅读附答案
文/余光中
书斋外面是阳台,阳台外面是海,是山,海是碧湛湛的一弯,山是青郁郁的连环。
山外有山,最远的翠微淡成一袅青烟,忽焉似有,再顾若无,那便是,大陆的莽莽苍苍了。
日月闲闲,有的是时间与空间。
一览不尽的青山绿水,马远夏圭的长幅横披,任风吹,任鹰飞,任渺渺之目舒展来回,而我在其中俯仰天地,呼吸晨昏,竟已有十八个月了,十八个月,也就是说,重九的陶菊已经两开,中秋的苏月已经圆过两次了。
海天相对,中间是山,即使是秋晴的日子,透明的蓝光里,也还有一层轻轻的海气,疑幻疑真,像开着一面玄奥的迷镜,照镜的不是人,是神。
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角角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山色如环,困不住浩渺的南海,毕竟在东北方缺了一口,放樯桅出去,风帆进来。
最是晴艳的下午,八仙岭下,一艘白色渡轮,迎着酣美的斜阳悠悠向大埔驶去,整个吐露港平铺着千顷的碧蓝,就为了反衬那一影耀眼的洁白。
起风的日子,海吹成了千亩蓝田,无数的百合此开彼落。
到了夜深,所有的山影黑沉沉都睡去,远远近近,零零落落的灯全睡去,只留下一阵阵的潮声起伏,永恒的鼾息,撼人的节奏摇动我的心潮。
有时十几盏渔火赫然,浮现在黢黑的海面,排成一弯弧形,把渔网愈收愈小,围成一丛灿灿的金莲。
海围着山,山围着我。
沙田山居,峰回路转,我的朝朝暮暮,日起日落,月望月朔,全在此中度过,我成了山人。
问余何事栖碧山,笑而不答,山已经代我答了。
其实山并未回答,是鸟代山答了,是虫,是松风代山答了。
山是禅机深藏的高僧,轻易不开口的。
人在楼上倚栏杆,山列坐在四面如十八尊罗汉叠罗汉,相看两
不厌。
早晨,我攀上佛头去看日出,黄昏,从联合书院的文学院一路走回来,家,在半山腰上等我,那地势,比佛肩要低,却比佛肚子要高些。
这时,山什么也不说,只是争噪的鸟雀泄漏了他愉悦的心境。
等到众
鸟栖定,山影茫然,天籁便低沉下去,若断若续,树间的歌者才歇下,草间的吟哦又四起。
至于山坳下面那小小的幽谷,形式和地位都相当
于佛的肚脐,深凹之中别有一番情趣。
山谷是一个爱音乐的村女,最
喜欢学舌拟声,可惜太害羞,技巧不很高明。
无论是鸡鸣犬吠,或是
火车在谷口扬笛路过,她都要学叫一声,落后半拍,应人的尾音。
(本文选自《海天?岁月?人生》,原文有删改。
)
1.文章第一段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二段划线的句子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文章第三段的景物描写有何妙处,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 文章最后一段变化角度写山之美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对自己的山居生活满意吗,谈谈你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写了山、海;文章开头借景抒情,淡淡地透露出一丝乡愁。
写“山外山”、“最远”二词含蓄地表达了乡愁的层层与绵亘之远,之久。
2.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与山绸缪”在一起的迷人景象跃
然纸上。
3. “远远近近”、“零零落落”写…查看完整散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谷回音衬托“沙田山居”的宁静、幽美。
大有“蝉噪林愈静,鸟
鸣山更幽”的境界。
5. 作者对自己的山居是非常满意的,试看那对海天相对、中间是山
的山色的描写,看那山替“我”答、鸟代山言的自然情态等等,无一
不透露出作者的喜爱之情。
搜索更多关于余光中初中散文阅读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