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综合练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A、B、C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将它们分别放入三个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

①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F浮C

②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③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③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

2.一块冰浮于盐水中,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液面将()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相同材料制成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不可伸长的水平轻绳相连,下面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2m和3m.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同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则()

A.质量为3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B.质量为2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C.轻绳对m的拉力为

D.轻绳对m的拉力为

4.如图所示,第一次甲单独用50N的力推墙。第二次甲推墙的力不变,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两次,人均未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50N的推力

C.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80N的推力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kt(k为常数)作用。则下列四个图象中能大致反映物体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 B.C D.

6.如图所示,薄壁轻质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B,有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取出容器中的金属小球,则A、B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p A、△p B和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 A、F B的关系是()

A.△p A>△p B F A>F B B.△p A>△p B F A<F B

C.△p A<△p B F A<F B D.△p A<△p B F A>F B

7.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塑料试管下面挂一实心小铁块,浮在水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小铁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小铁块的重力

B.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C.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外壁A点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

D.若将细线剪断,小铁块会沉底,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8.如图所示,浸在水中的A物体的质量为3kg,B物体的质量为2kg,且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B.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B受到的重力和绳对B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为500cm3

9.水平桌面上有一只杯子,杯子中装满水,现向杯中轻轻放入一个物块,则放入物块后()

A.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可能不变B.水对杯底的压强一定不变

C.水对杯底的压力可能变大D.杯底对桌面的压力可能变大

二.填空题(共9小题)

10.如图所示,将一重27N的金属块浸没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N,则它受到的浮力为N;现将它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则液体的密度为kg/m3,g=10N/kg。

11.如图,容器中装有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木块的体积为4dm3,木块的密度为0.6g/cm3,容器的底面积约为200cm2,木块由如图位置到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是Pa。

12.将一个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小球,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分别为V1和V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V1:V2=;F1:F2=。

1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S甲<S乙)、高度相同、质量可忽略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待静止后,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则p水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F乙.(选填“>”、“=”或“<”),(已知ρ酒精<ρ<ρ水)

14.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物体A,系A的绳跨过定滑轮后悬有一盘,绳AB段水平。当盘和盘内物体总重10N时,A匀速运动,此时取走盘中重2N的物体,A在继续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是N,方向,当A 停下来时受到的摩擦力是N.(托盘始终没着地)

15.如图所示,甲、乙两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们水平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两个圆

柱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截去部分的质量△m甲△m乙,圆柱体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16.如图是“擦窗机器人”,它的质量为2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g取10N/kg)

(1)机器人工作时,主机内部的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而产生吸力。

(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2×10﹣3m2,若吸盘在此面积上对玻璃的压强为1.5×105Pa,则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N。

17.新旧两只鸡蛋放入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两只鸡蛋的体积分别是V A、V B,质量分别是m A、m B,两只鸡蛋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A=,F B=(已知水的密度为ρ)。

三.计算题(共3小题)

18.有一直壁圆筒,其底面直径为D,另有一密度为0.6×103kg/m3的圆柱形木块,其高度为h0,底面直径为d,将木块放入直壁圆筒中(如图甲所示,下方系有细绳且

压在木块下),向其内部倒水(ρ水,g为已知量)。

(1)当木块对圆筒底部的压力恰好为0时,注入水的质量m1是多少?

(2)当注入质量为m2的水时,水面恰好与木块上方相平(如图乙所示),请在图乙中画出木块的受力示意图。(3)求图乙中水对底面的压强。

19.如图甲,水平地面上有一底面积为400cm2,重为2N的圆柱形容器(容器重和容器壁厚度不计),容器内盛有20cm深的水,一个量程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下端用细线挂着一个边长为10cm的不吸水的正方体物块缓慢放入水

中,物块的上表面与水面刚好相平,此时测力计示数为10N,如图乙。已知在一定范围内,弹簧受到的拉力每减少1N,弹簧的长度就缩短0.6cm.(g=10N/kg)求:

(1)图甲中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是多少?

(2)物体的密度是多少?

(3)图乙中从容器内向外缓慢抽水,直至物块有一半浸在水中,此时容器对桌面的压强?

三.实验探究题(共7小题)

20.如图甲是小华同学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时的实验情景。

(1)小华将系于小卡片两对角的线分别跨过左右支架上的滑轮,在线的两端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小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并通过调整来改变拉力的大小。

(2)当小卡片平衡时,小华将小卡片(填“翻转”或“旋转”)一个角度,松手后小卡片不能平衡。设计此实验步骤的目的是为了探究。

(3)为了验证只有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才能平衡,在图甲所示情况下,小华下一步的操作是。(4)在探究同一问题时,小明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同学们认为小华的实验优于小明的实验。其主要原因是。

A.小卡片容易扭转B.小卡片是比较容易获取的材料

C.容易让小卡片在水平方向上保持平衡D.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5)小华在探究活动结束后想到物体的平衡状态包括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如何探究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呢?小明提出了自己的实验方案:用弹簧测力计拉着钩码在(填“水平方向”、“竖直方向”或“任意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观察到弹簧测力计示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的现象,可以得出结论:物体静止时的二力平衡条件同样适用于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1.一质量均匀分布、正反面相同的长方形木板,以中线MN为界,对比观察左右两部分,发现粗糙程度可能不一样,哪一侧更粗糙?同学们进行了研究。

(1)①小华将滑块放在木板上,通过细线和固定的测力计相连,如图甲所示。水平向右拉动木板,待示数稳定时,记下滑块经过左、右两部分时测力计的示数F左和F右,若F左>F右,则木板的侧更粗糙,实验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木板。

②小华左右手戴上同样的手套,木板水平对称地放在左右手上,现左手向左、右手向右,使两手距离快速增大,若木板向左运动,则木板侧更粗糙。

(2)小明用图乙实验装置,进行如下操作:

A.将轻弹簧的一端分别固定在板上MN左右两侧的P、Q点,另一端分别与同一滑块接触。

B.移动滑块使弹簧压缩相同的长度,由静止释放滑块,使滑块越过MN但不滑离木板。

C.分别测出滑块越过MN后滑行的距离x1和x2。

小明想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判断木板的粗糙程度,小华提出疑义。为能根据x1和x2的大小关系作出正确判断,请指出小明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

(3)小红使滑块分别从左右两侧滑上木板,测出滑块运动的速度,作出滑块从两端分别运动至MN过程中的速度v 和时间t的关系图线如图丙,则图线(选填“a”或“b”)所对应的接触面更粗糙,判断的依据是。22.演绎式探究﹣﹣气压与流速的关系。

查阅资料得知:在地面附近同一高度或高度差不显著的情况下,空气流速v与压强p的关系可表示为:.式中C是定值,ρ表示空气密度。根据上述关系式可知:

(1)其他条件相同时,空气流速越大,压强。

(2)如图所示,在一枚硬币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其表面积为S、质量为m、空气密度为ρ,在硬币上方,平行于硬币表面以速度v吹气。气流通过硬币上部,由于硬币下面没有气流通过,从而产生压力差,相当于给硬币一个向上的力,这个压力差刚好等于硬币重力时,硬币刚好“飞起”。

①硬币刚好“飞起”时,硬币上、下表面的压力差△F=;

②根据上述流速与压强的关系式可知,硬币下方空气压强p下=;

(3)请导出刚好将硬币吹起时吹气速度v的表达式(写出推导过程)

23.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不计玻璃管自重)

器材:一端扎有橡皮膜的薄壁玻璃管,长50cm;一大烧杯水;刻度尺;称好质量的细沙。步骤:

(a)如图甲所示,将扎有橡皮膜的一端竖直插入水槽中,发现橡皮膜向玻璃管内部凹陷,此现象说明。

(b)如图乙所示,将玻璃管取出,并向管中缓慢倒人适量水,发现橡皮膜向管外部凸出。

(c)将玻璃管中的水倒掉,擦干。

(d)向玻璃管中分别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将玻璃管竖直缓慢插入水中,直至橡皮膜变平。

(e)用刻度尺测出每一次橡皮膜到水面的距离l。

数据如下表:

次数 1 2 3 4

沙子的质量/g 10 16 30 m

橡皮膜的深度l/cm 12.5 20.2 37.5

(1)当沙子的总质量为m时,橡皮膜的深度l=。

(2)分析实验数据,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深度成,玻璃管的横截面积为cm2。【拓展】将装有一定量细沙的玻璃管竖直放入水中后漂浮,有的体积浸入水中。将其放入另一种液体中后也漂浮,有浸入液体中。在这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N。

24.小明同学在探究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请你根据小明的实验探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C与E两图中,保持了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研究浮力与的关系;根据A与E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N。

(2)小明对ABCD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

(3)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根据有关实验数据,可以计算出盐水的密度为g/cm3。

(4)实验中某同学观察到将同一物体浸没在密度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为1.5N的物体,如图乙所示,当他把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丁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N处对应标上0.8g/cm3的字样,可将图甲中的装置改成一个液体密度秤。

25.小明利用粗细均匀20cm长的吸管、细铜丝、石蜡等材料自制密度计。

(1)制作密度计的过程中,需要一个盛放液体的容器,现有200mL的量筒和200mL的烧杯供选择,则小明应选择。

(2)将适量细铜丝从吸管下端塞入作为配重,并用石蜡封起来,这是为使其能在液体中。小明将制作好的密度计放入水中,用刻度尺测出吸管露出水面的长度是8cm,则吸管浸入水中的深度h水=cm.小明将该密度计放入某液体中,吸管浸入液体的深度为15cm,则此液体的密度是kg/m3(ρ水=1.0×103kg/m3)。(3)如果在该密度计上刻刻度,在竖直方向越往下刻度值越(大/小)。

(4)小明同学也用吸管制作了密度计,他发现密度计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距离太小,导致用此密度计测量液体密度时误差较大,为此同学们提出了如下改进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A.换大的容器做实验B.换细的吸管制作密度计

C.换稍长的吸管制作密度计D.适当减小密度计的配重。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6小题)

1.水平桌面上有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容器,装有不同的液体,A、B、C三个长方体的质量和体积都相同,将它们分别放入三个容器的液体中,静止时,三个容器内的液面相平,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

①物体受到的浮力F浮A>F浮B>F浮C

②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

③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

④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甲<F乙<F丙

A.只有①②正确B.只有②④正确C.只有③④正确D.只有①③正确

【分析】(1)当物体漂浮或悬浮时,其浮力等于自身的重力;

(2)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可知三种液体的密度关系,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得出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关系。

(3)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

(4)根据容器对桌面的压力等于容器的重力和容器内部物体重力之和,可判断三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大小。

【解答】解:

①根据图示可知,A悬浮,B、C漂浮,所以物体所受的浮力与自身的重力相等,因三个长方体的质量相同、重力相同,所以F浮A=F浮B=F浮C,故①错误;

②由①知,F浮A=F浮B=F浮C,由图知V排甲>V排乙>V排丙,

根据F浮=ρ液V排g可知,ρ甲<ρ乙<ρ丙,

三容器的液面等高,根据p=ρ液gh可知,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p甲<p乙<p丙,故②正确;

③因为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差等于物体受到的浮力,所以甲下表面受到的压力大于浮力;

乙、丙上表面受到的压力为零,所以乙、丙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等于浮力,且相等;

由此可知物体下表面受到液体的压力F′A>F′B=F′C;故③错误。

④甲、乙、丙三个容器完全相同,三个长方体的质量相同,则重力相同,

三容器液面相平,ρ甲<ρ乙<ρ丙,由图知液体的体积V甲<V乙<V丙,

所以由m=ρV可知,三容器内液体的质量m甲<m乙<m丙,液体的重力G甲液<G乙液<G丙液,

则容器及容器内液体和物体的总重力G甲<G乙<G丙,

所以F甲<F乙<F丙,故④正确;

综上所述,只有②④正确。

故选:B。

2.一块冰浮于盐水中,如图那么当冰熔化前后,其液面将()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判断

【分析】(1)冰漂浮在浓盐水中,利用漂浮条件和阿基米德原理求出冰块排开浓盐水的体积。根据ρ=求出当冰熔化之后水的体积。

(2)比较上面的两个体积,如果冰化成水的体积大于冰块排开浓盐水的体积,液面上升;如果冰化成水的体积等于冰块排开浓盐水的体积,液面不变;如果冰化成水的体积小于冰块排开浓盐水的体积,液面下降。

【解答】解:

冰块漂浮在盐水中,所以,F浮=G冰,

由阿基米德原理和重力公式可得:ρ盐水gV排=m冰g,

则:V排=﹣﹣﹣﹣﹣①

冰熔化成水之后,状态变化,质量不变,所以,m冰化水=m冰,

由ρ=可得,冰化为水的体积:V冰化水==﹣﹣﹣﹣﹣﹣②,

已知ρ盐水>ρ水,比较①②可知V冰化水>V排,

由于容器没有盛满盐水,所以冰全部熔化后,盐水液面将上升。

故选:A。

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相同材料制成的四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不可伸长的水平轻绳相连,下面两个木块质量分别为2m和3m.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3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一同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则()

A.质量为3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B.质量为2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C.轻绳对m的拉力为

D.轻绳对m的拉力为

【分析】要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匀速运动,采用整体与隔离法分析各部分的受力情况,再对两物体分析可求得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以及绳子对m的拉力。

【解答】解:

四个木块水平向右匀速运动,把四个木块当作一个整体,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和总摩擦力f总平衡,所以f总=F;

图中四个木块对地面的压力:F总压=G总=(m+m+2m+3m)g=7mg,

右边2个木块对对地面的压力:F右压=(m+3m)g=4mg,

左边2个木块对对地面的压力:F左压=(m+2m)g=3mg,

因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成正比,

所以,右边质量为3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1=×f总=,

左边质量为2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f2=×f总=,

把质量为m的木块和质量为2m的木块上看作一个整体,整体向右匀速运动,

所以轻绳对m的拉力和质量为2m的木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相等,即F绳=f2=,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4.如图所示,第一次甲单独用50N的力推墙。第二次甲推墙的力不变,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两次,人均未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B.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50N的推力

C.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80N的推力

【分析】(1)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3)一对相互作用力分别作用在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解:A、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墙壁向右的50N的推力,乙向左的推力30N,还受到摩擦力的作用,这三个力平衡,故地面对甲的摩擦力为20N,方向向左,故A正确。

B、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甲的推力的作用,甲的推力50N,故B正确;

C、乙推甲的力为30N,根据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甲推乙的力为30N,由于乙静止不动,故推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故C正确;

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甲的推力的作用,为50N,故D错误。

故选:D。

5.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质量为m的物体受到水平拉力F=kt(k为常数)作用。则下列四个图象中能大致反映物体受到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f随时间t变化关系的图象是()

A.B.C.D.

【分析】由题意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拉力不断增大,导致物体从静止到滑动。则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先是静摩擦力后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压力大小成正比,而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拉力大小相等。

【解答】解:在拉动物体之前,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根据F=kt知,拉力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摩擦力也随着时间的增大而增大,即在拉动之前摩擦力与时间成正比,当物体的拉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时,物体开始滑动,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都等于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摩擦力,与拉力大小无关,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6.如图所示,薄壁轻质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B,有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现取出容器中的金属小球,则A、B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的变化量△p A、△p B和两容器对地面的压力F A、F B的关系是()

A.△p A>△p B F A>F B B.△p A>△p B F A<F B

C.△p A<△p B F A<F B D.△p A<△p B F A>F B

【分析】(1)先据题意分析出两种液体的密度关系,而后取出小球后,判断出两个容器的压强变化量,再据液体内

部压强的计算公式得出压强的变化量;

(2)据取出球后容器底部所受的压强恰好是原来压强与减小压强之差的关系进行分析即可解决。

【解答】解:

(1)由题意知,薄壁轻质柱形容器内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A、B,两个相同的金属球分别浸没在A、B液体中,此时,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即p A=p B;

由图知h A<h B,根据p=ρgh可知,ρA>ρ B;

取出金属球后,减小了相同的体积,由于A的底面积小,所以根据△h=可知△h A>△h B(即液体A的液面降低得多)

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压强的变化量△p A>△p B;

(2)已知金属球浸没在A、B液体中时,p A=p B;

取出金属球后,容器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强p A′=p A﹣△p A<p B﹣△p B=p B′,

由图知S A<S B,由F=pS可得,两个容器中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F A′<F B′,

又因为薄壁轻质柱形容器(容器自身重力不计),

所以容器内部液体的重力G A=F A′,G B=F B′,

则两个容器对地面的压力关系为:F A=G A<F B=G B。

故选:B。

二.填空题(共9小题)

7.如图所示,将一重27N的金属块浸没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17N,则它受到的浮力为10N;现将它浸没在另一种液体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15N,则液体的密度为 1.2×103kg/m3,g=10N/kg。

【分析】(1)利用二次称重法(F浮=G﹣F示)求出金属块受到水对它的浮力;

(2)根据F浮=ρgV排求出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当金属块浸没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金属块的体积;

再利用称重法求出金属块受到液体的浮力;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液体的密度。

【解答】解:

(1)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G﹣F拉=27N﹣17N=10N,

(2)∵F浮=ρ水V排g,

金属块排开水的体积:

V排===1×10﹣3m3,

∵金属块浸没水中,

∴金属块的体积:

V=V排=1×10﹣3m3,

金属块受到液体的浮力:

F浮=G﹣F拉′=27N﹣15N=12N,

∵F浮=ρ液V排g,

即:12N=ρ液×1×10﹣3m3×10N/kg,

ρ液=1.2×103kg/m3。

故答案为:10;1.2×103。

8.如图,容器中装有水,放在水平桌面上。水中有一个木块被细线系着,木块的体积为4dm3,木块的密度为0.6g/cm3,容器的底面积约为200cm2,木块由如图位置到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是800Pa。

【分析】据木块的质量和体积,计算出木块的质量,进而计算出木块的重力及漂浮时木块的浮力,根据根据F浮=ρ液gV排得出木块排开水的体积,根据V排的变化得出水深度的变化,从而可得压强的变化。

【解答】解:由ρ=可得木块的质量:

m=ρV=0.6g/cm3×4000cm3=2400g=2.4kg;

则木块的重力:G=mg=2.4kg×10N/kg=24N;

木块由如图位置到绳子断了,最终木块漂浮在水面上,此时木块受到的浮力F浮=G=24N;

由F浮=ρ液gV排得,木块漂浮时排开水的体积:

V排===2.4×10﹣3m3=2400cm3;

所以排开水的体积变化量:△V排=4000cm3﹣2400cm3=1600cm3;

液面下降的深度为△h===8cm=0.08m;

则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变化量:△p=ρ水gh=1.0×103kg/m3×10N/kg×0.08m=800Pa。

故答案为:800;

9.将一个密度为0.9×103kg/m3的实心小球,先后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排开水和酒精的体

积分别为V1和V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则V1:V2=9:10;F1:F2=9:8。

【分析】(1)分别比较小球与水和酒精的密度关系,根据物体浮沉条件得出浸没在水和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的状态,设小球的质量为m,然后根据物体漂浮,浮力等于重力,以及密度公式分别列出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关系式,然后相比即可解答;

(2)已知小球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利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其所受浮力之比。

【解答】解:(1)设小球的质量为m,

因为ρ球<ρ水,所以将小球浸没在水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漂浮在水面上,

则浮力F1=G=mg,由F浮=ρ液gV排可得排开水的体积:

V1====,

因为ρ球>ρ酒精,所以将小球浸没在酒精中,松开手后,小球静止时沉底,

则根据ρ=可得,排开酒精的体积V2=V球=,

所以,排开水和酒精的体积之比为:====;

(2)小球在水和酒精中所受的浮力之比:

====。

故答案为:9:10;9:8。

10.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放置着两个底面积不同(S甲<S乙)、高度相同、质量可忽略的薄壁圆柱形容器甲和乙,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现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待静止后,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分别为p水和p酒精,则p水>p酒精;甲和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分别为F甲和F乙,则F甲<F乙.(选填“>”、“=”或“<”),(已知ρ酒精<ρ<ρ水)

【分析】(1)水和酒精对容器底部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p=ρgh即可得出;

(2)因容器是固体,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应根据F=G进行比较。

【解答】解:(1)由图可知:甲乙容器中的液面高度相同,

因为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将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待静止后,液面高度不变;

所以根据ρ酒精<ρ水,则对容器底部压强根据公式p=ρgh可知:p水>p酒精;

(2)因甲乙容器中分别盛满质量相等的水和酒精,即G水=G酒精;

将密度为ρ的物体A分别放入水和酒精中,因ρ酒精<ρ<ρ水,所以待静止后,物体A会在水中漂浮,在酒精下沉,所以在甲容器中,G A=F浮水=G排水,在乙容器中,G A>F浮酒精,F浮酒精=G排酒精,

所以G排水>G排酒精,

甲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甲=G水+G A﹣G排水,乙容器对桌面的压力为F乙=G酒精+G A﹣G排酒精,

所以F甲<F乙。

故答案为:>;<。

11.如图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有物体A,系A的绳跨过定滑轮后悬有一盘,绳AB段水平。当盘和盘内物体总重10N时,A匀速运动,此时取走盘中重2N的物体,A在继续运动中受到的摩擦力是10N,方向水平向左,当A停下来时受到的摩擦力是8N.(托盘始终没着地)

【分析】(1)静止的物体和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平衡力的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

(2)滑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3)根据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判断物体A静止时受到的摩擦力。

【解答】解:

(1)物体A受到的拉力大小为10N,在10N的拉力作用下沿水平桌面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水平方向上受到水平拉力和摩擦力作用,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取去盘中重2N的物体后,物体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右运动,物体还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摩擦力大小跟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即10N。

(2)物体A停下来后,仍有向右相对运动的趋势,所以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盘的重力,而盘的重力为10N﹣2N=8N,则A停下来时受的摩擦力是为8N。

故答案为:10;水平向左;8。

12.如图所示,甲、乙两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现将它们水平截去一部分,使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若两个圆柱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则甲、乙截去部分的质量△m甲大于△m乙,圆柱体对地面压强变化量△P甲

大于△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分析】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根据F=G=mg=ρVg=ρShg表示出两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力,根据“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两个圆柱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得出密度和底面积乘积的关系,从图中可知两者原来高度关系,进一步得出截取的高度关系,然后得出截去部分的质量关系;根据p=得出圆柱体对地面压强的变化量关系。

【解答】解:因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所以,圆柱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

F=G=mg=ρVg=ρShg,

因截去一部分后,剩余部分的高度均为h,且两个圆柱体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力相等,

所以,ρ甲S甲hg=ρ乙S乙hg,即ρ甲S甲=ρ乙S乙,

因由图可知甲原来的高度大于乙原来的高度,

所以,甲截取的高度△h甲大于乙截取的高度△h乙,

则ρ甲S甲△h甲>ρ乙S乙△h乙,

由△m=ρ△V=ρS△h可知,△m甲>△m乙;

由△F=△G=△mg=ρS△h可知,△F甲>△F乙,

因S甲<S乙,

所以,由p=可知,△p甲>△p乙。

故答案为:大于;大于。

13.如图是“擦窗机器人”,它的质量为2kg,它的“腹部”有吸盘。当擦窗机器人的真空泵将吸盘内的空气向外抽出时,它能牢牢地吸在竖直玻璃上。(g取10N/kg)

(1)机器人工作时,主机内部的气压小于(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大气压而产生吸力。

(2)当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板上静止时,若真空泵继续向外抽气,则擦窗机器人受到的摩擦力不变(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吸盘与玻璃的接触面积为2×10﹣3m2,若吸盘在此面积上对玻璃的压强为1.5×105Pa,则吸盘对玻璃的压力是300N。

【分析】(1)流速越大的地方压强越小;

(2)首先要明确静止和匀速下滑时,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只要找出哪两个力是平衡力,然后根据平衡力的特点解题就可。

(3)根据压强定义式的变形公式F=pS可求压力。

【解答】解:(1)机器人工作时,主机内部的气体流速大气压小,外面气体流速小,气压大,故主机内部的气压小于大气压而产生吸力

(2)“擦窗机器人”的重力G=mg=2kg×10N/kg=20N,“擦窗机器人”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即受力平衡,在竖直方向上摩擦力和重力平衡,则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大小20N,只要“擦窗机器人”在竖直玻璃上静止,重力不变,摩擦力就不变;

(3)由p=得,吸盘对玻璃的压力F=pS=1.5×105Pa×2×10﹣3m2=300N。

故答案为:(1)小于;(2)不变;(3)300。

14.新旧两只鸡蛋放入水中的状态如图所示。两只鸡蛋的体积分别是V A、V B,质量分别是m A、m B,两只鸡蛋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 A=m A g,F B=ρgV B(已知水的密度为ρ)。

15.【分析】(1)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已知质量,由G=mg可以求出浮力;

(2)下沉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小于物体的重力,可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求出浮力。

【解答】解:

鸡蛋A处于漂浮状态,所以,浮力都等于自身的重力,则鸡蛋A受到的浮力F A=G A=m A g;

鸡蛋B下沉到容器底部,所以,浮力都小于自身的重力,则鸡蛋B受到的浮力F B=ρgV B。

故答案为:m A g;ρgV B。

15.如图所示为一种自制简易密度计,它是在木棒的一端缠绕一些铜丝做成的将其分别放入装有液体密度为ρ1和ρ2的两个烧杯中,可以判断:ρ1<ρ2.若该密度计两次测量中排开液体的质量分别为m1、m2,则m1=m2.(两空选“<”、“=”或“>”)。

【分析】根据漂浮条件可以判断密度计在不同的液体中受到浮力的大小关系;从图可以得出密度计排开液体体积的大小关系,再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分析液体的密度大小关系;

根据浮力的关系得出排开物体质量的关系。

【解答】解:密度计放在两种液体中都漂浮,根据漂浮条件可知,密度计在甲、乙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G,即:F浮1=F浮2=G;

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1>V排2,

所以,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V排g可知,第一种液体的密度小,即ρ1<ρ2。

两次浮力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两次排开液体的重力相等,所以两次排开液体的质量相等。

故答案为:<;=。

三.多选题(共3小题)

16.如图所示,容器内有水,有一塑料试管下面挂一实心小铁块,浮在水面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铁块受到的浮力等于小铁块的重力

B.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C.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试管外壁A点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

D.若将细线剪断,小铁块会沉底,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

【分析】(1)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小铁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

(2)把小铁块和塑料试管看做整体,整体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此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小铁块的体积加上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将小铁块取下放入容器中时,整体的重力不变,仍漂浮,受到的浮力不变,则排开水的体积不变,即液体的深度不变,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试管排开水的体积,据此比较两种情况下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变化,从而得出试管外壁A点所处的深度变化,根据p=ρ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和试管外壁A点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化;

(3)把小铁块和塑料试管看做整体,整体漂浮,受到的浮力和它们的重力相等,将细线剪断,小铁块下沉,试管漂浮,根据物体浮沉条件比较两种情况下它们的浮力关系,然后判断出排开水的体积变化,进一步可知容器内水深度的变化,根据p=ρgh比较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化。

【解答】解:

A.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小铁块浸没时受到的浮力小于自身的重力,故A错误;

B.把小铁块和塑料试管看做整体,整体漂浮,受到的浮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此时排开水的体积等于小铁块的体积加上试管排开水的体积,

将小铁块取下放入容器中时,整体的重力不变,仍漂浮,此时排开水的体积为试管排开水的体积,

因两种情况下总的排开水的体积不变,

所以,将小铁块取下放入试管中,容器中水的深度不变,试管排开水的体积变大,试管外壁A点所处的深度变大,由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不变,试管外壁A点受到液体的压强增大,故BC正确;

D.把小铁块和塑料试管看做整体,整体漂浮,受到的浮力F浮=G铁+G试管,

将细线剪断,小铁块下沉受到的浮力F浮铁<G铁,试管漂浮受到的浮力F浮试管=G试管,

两者受到的浮力之和F浮′=F浮铁+F浮试管<G铁+G试管,

由F浮=ρgV排可知,两者排开水的体积变小,液面下降,水的深度变小,

由p=ρgh可知,容器底部受到液体的压强变小,故D错误。

故选:BC。

17.如图所示,浸在水中的A物体的质量为3kg,B物体的质量为2kg,且整体处于静止状态,弹簧测力计自身重力不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0N

B.物体A处于平衡状态

C.物体B受到的重力和绳对B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为500cm3

【分析】(1)因为是个定滑轮,所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B的重力;

(2)平衡状态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和静止状态;

(3)平衡力中的两个力必须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所以判断这两个力是不是一对平衡力,就看这两个力是不是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先根据F浮=G﹣F示算出物体A所受的浮力,然后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算出物体A排开水的体积,即为物体A浸在水中的体积。

【解答】解:

A、由图可知,滑轮是个定滑轮,定滑轮不省力也不费力。由于物体B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B的重力与弹簧测力计对物体B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物体B的重力,物体B的重力:G B=m B g=2kg×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全部完整版

马店小学霸教育培训学校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备课2017人教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 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 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 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 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1—1长度和 时间的测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用适当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难点:误差的产生。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速度的计算公式是怎样的?要计算速度必须知道什么量?怎样利用公路上的里程碑大致测出汽车的速度? 通过学生的讨论得出要测出相应的时间。 (二)讲授新课 1.时间的测量 让学生讨论各种测量时间的工具和方法。学生说出多种方法和用具。鼓励学生用科学的眼光认识周围的事物。 ①时间的单位:秒(s)、分(min)、时(h) ②学生活动:练习使用停表的方法;利用停表测量自己一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全汇总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汇总 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1km=1 000m;1dm=0.1m; 换算关系: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2.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 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 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时间的单位: 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

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 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观众方法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它的速度越快---裁判方法2.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中物理 八年级下册知识点

物理八下知识点 第七章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它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要产生力至少要有两个物体,它们之间不一定接触,其中一个是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受力物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它们既是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力可以产生两种作用效果: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或者说使物体发生形变 )。 2、力的三要素是指: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力一般用大写字母 F 来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其符号是 N 。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都表示出来的方法叫力的图示,力的示意图则只表示出力的作用点和力的方向。 3、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叫弹力,常见的拉力、提力、压力、支持力都属于弹力,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受力面。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测力计。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是: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长。相互作用的力总是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并且它们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这两个物体互为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4、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作用点叫重心,施力物体是地球,用符号 G 表示,其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即与水平面相垂直。质量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其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以采用悬挂法来确定。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用公式表示是 G=mg ,其中G 表示重力,单位是 N ,m表示质量,单位是 kg ,g表示重力与质量的比,其值是 9.8N/kg ,它表示的含义是: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大小为9.8N 。 5、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滑动时,在接触面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理解时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与物体的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如人在行走时摩擦力与人行走的方向相同,用传输带运送货物时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方向相同。滑动摩擦力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学案及答案(全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学案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锁定目标 1.(知识目标)1、会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 2、知道测量由误差、减小误差的方法。 3、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能力目标) 1.通过实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使用方法。 3.(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简单的测量知识,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认识计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预习巧导航 1、阅读课文35页了解国际单位制。 2、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 3、认识长度单位的符号及单位间进率。 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 m= dm= cm= mm= nm 4、测量时间的工具有: 5、认识时间单位的符号:小时(h)、分(min)、秒(s) (一)、测量物体的长度。(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一放:刻度尺要放,刻度要。 二读:视线要与刻度尺,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的。 三记:记录的结果由和组成。 例:1.林强测量物理书的宽,他的测量方法如图,图中A是 他观察读数时眼睛的位置,请指出林强同学测量中的错误之处.

㎝ 2 3 1 ㎝ 2 3 1 (1)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 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 ______; 2. 如图甲、乙、丙三个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分别是 、 和 。 木块的长度分别为:甲_____cm ;乙_____cm ;丙______cm. 3、如图所示,用A 、B 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其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刻度尺精密些,就使用方法而言, 刻度尺不正确.按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 4、测得一物体长28.4 cm ,则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 __,准确值是____ _,估计值是_ __; (二)、误差: 1、.某同学用一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某物体的长度,分别为:8.46cm 、8.45cm 、8.56cm 、8.44cm 、8.47cm,那么错误的是________,该物体的长度是______. 2、有关误差的正确说法是( ) A .对一个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在测量中应力求准确,避免错误,而误差是不能绝对避免的。 C .只要使用精密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 .天平没有调节就进行测量,会造成较大的误差。

初中: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一)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八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八年级上册物理概念(一)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八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 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电、力等形形色色的物理现象。 第一章:声现象 2: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说话时声带在振动,刮风时空气在振动) 震动可以发声。 3: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 4:真快不可以传声。 5:声以波的形式传播,我们把它叫做声波。 6: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m是长度单位,读作米,s是时间单位,读作秒;m/s也可写作m?s的负一次幂,是速度单位,读作米每秒) 7:振动产生声音→空气传播→鼓膜振动→其他组织→听觉神经,大脑。 8:耳聋分为传导性耳聋,神经性耳聋。 9:骨传声:头骨,颌骨→听觉神经→大脑。

骨传声的效果比空气传声的效果更好。 10:双耳效应:正是由于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的判断声音传来的方位,所以说,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 如果想得到更好的立体声音的效果,可以在声源的四周多放几只话筒,在听众的四周多放几只扬声器,这样听众就可以感觉声音来自四面八方,立体效果就更好。 11音调和频率(每秒内运动的次数)有关。 12频率的单位为赫兹,简称赫,符号为hz。物体在一秒内如果振动100次,频率就是100hz。 13大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从20hz到XX0hz。人们把高于XX0hz的声音叫做超声波,把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因为他们分别高于和低于人类听觉的上限和下限。 14:声音的波形可以在示波器上展现出来。 15:声音的强弱叫做响度。 16:物理学中用振幅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物体振动的幅度越大,产生的响度越大。 17:音色和发生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18:噪声的发生体是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19: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 第一章简单的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学习目标:1、知道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知道声音在不同介质的传播 速度不同。 3、能分析一些常见的声现象。 重、难点:(重)1、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难)2、设计探究的实验。 3、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关键:指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总结结论。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器材:电脑、音叉、鼓、闹钟、真空罩等。 教材分析:1、本节研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因此要求尽可能利用实验、周围现象去进行教学。可以利用课本外的实验、现象去 进行教学。 2、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指导学生归纳出正确的结论,并 能利用所学知识去解释有关的现象。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无————因为暂无相关 内容 二、导学达标: 学生观看第一部分录像——各种 各样的声音。引入课题:声音是怎样 产生和传播的? 1、声音的产生 演示实验:(1)、敲打音叉— —音叉振动,发声。 (2)、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 马上停止。 (3)、放一段声音的录像。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4)、扩展:录制声音 2、声音的传播: (1)、得出:固体、气体可 以传播声音。

(2)、实验14页图1-4示: 得出: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指导学生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3)、声波:利用录像 同水波进行对比。 3、声速: 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4三、小结: 小结本节内容,明确目标,强调重、难点 四、达标练习: 完成物理套餐中本节内容,因内容较多,可以留一部分作课 外练习。 五、课后活动: 练习:物理套餐的部分内容。 作业:16页1、2、3题。 教学后记: 1、 在课堂上对声音的知识不能扩展太多,这只是声音的第一节课, 可降低难点。 2、 要测一测学生的接受情况。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案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力教 案 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1.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能分析简单情况下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2、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3、知道力的两种作用效果;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概括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经历实验分析、演示、讲解、讨论与分析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 力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力的概念以及物体间力的相互性。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物理学中的许多概念来自于生产、生活。人们对力的认识也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 那么,什么是力它又是如何作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进入今天的学习! (二)进行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学生活动设计

1、认识力 演示实验:手握握力计、折弯 铜条、棒击小球、弹簧拉钩码。以 上实验可用投影仪展示,以利于 学生观察。 引导学生记录,分析情况。提 问:以上实验都有哪些特点你们还 能举出哪些这样的例子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观察投 影仪展示试验情况。引导学生讨 论得出结果:以上实验都是一个 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它们 有的外形发生了变化,有的运动 状态发生了改变。 学生再举出一些力的作用的 例子:运动员举重、踢足球、拉 车、折树枝…… 通过观看实验与学生讨论发 言,使学生明白:力是物体对物体 的作用。 学生明白力的概念。 2、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老师做实验: (1) 弹簧拉钩码。 多媒体放映: (2) 小车撞击绷紧的橡皮筋。 (3) 两人站在冰上,一人用 力推另一人。 带领学生讨论、分析。提问: 谁是施力物体谁是受力物体 观看实验:弹簧拉钩码时自 身也被拉长;小车撞击橡皮筋时 自身运动方向改变;一人推另一 人自身也被向后推。分析:当弹 簧是施力物体时,钩码是受力物 体,反之,当钩码是施力物体 时,弹簧是受力物体。其他也是 这样。 老师通过大量实例使学生明 白:两物体发生力的作用时,每一 个物体即是受力物,同时又是施力 物。它们的力是相互的,是成对出 现的。 学生明白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概念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知识点汇总

第七章《力》复习提纲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测量: 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 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最大量程。 D、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象:温度计、弹簧测力计、压强计等。 7、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8、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二、弹力 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 三、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 9.8N。 ⑶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方形薄木板的重心在两条对角线的交点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只要求写出两种生活中可能发生的) 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含答案)

八年级物理下册期末考试试题 一. 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8。每小题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多、错选或不选的均 不得分) 1. 下列现象中,不能用惯性知识解释的是() A. 在水平操场上滚动的足球,最终要停下来 B. 人走路被石头绊倒会向前倾倒 C. 锤头松了,把锤柄的一端在物体上撞击几下,锤头就能紧套在锤柄上 D. 子弹从枪膛里射出后,虽然不在受到火药的推力,但是仍向前运动 2. 关于物体受到的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比沉在水底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 B. 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在水中受到的浮力越大 C. 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在水中的位置越深受到的浮力越大 D. 物体的密度越大受到的浮力越小 3. 悬浮在水中的潜水艇排出水舱中的一部分水后,潜水艇将() A. 下沉 B. 上浮 C. 仍悬浮在水中 D. 先下沉后上浮 4. 同一艘船从河里驶向海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海水水ρρ<)() A. 船受到的浮力变小,船身沉下一些 B.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浮上来一些 C. 船受到的浮力不变,船身沉下一些 D. 船受到的浮力变大,船身浮上来一些 5.在标准大气压下,大气压对你的一只大拇指指甲表面的压力大约是() A. 1N B. 10N C. 100N D. 1000N 6. 如图1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若在两边的钩码下,各加一个同样的钩码,则() A. 杠杆仍平衡 B. 杠杆右端下降 C. 杠杆左端下降 D. 无法判断 7. A. 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 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 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 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8. 用如图2所示滑轮组提起重G=320N 用在绳自由端的拉力F=200N A. 120N B. 80N C. 60N D. 无法计算 9. (2)天平和砝码、(3)统一规格的长方体木块2~3一组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2)、(3) B.(3)、(5) C.(3)、(4) D.(1)、(4)10. 在下列四种情况中,推力做功最多的是() A. 用10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B. 用5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2C. 用10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2D. 用5N 的水平推力把质量为m 11.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基本单位:______。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________。课桌的高度大约是_______。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________。长城长________。 2、长度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如何正确放置刻度尺:___________(注意有没有从0开始、厚刻度尺如何放置)。 (3)读书时,视线要_____刻度线,读数时读到________的__________(至少读三遍)。 即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除刻度尺外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时间的其他单位以及换算关系:_________________。 6、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误差_____消除,只能_______。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______________。错误_________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 1、两种题型: (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两者位置发生改变:研究物是运动的 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研究物是运动的: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 研究物是静止的: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 (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3)一般选大地为参照物。 3、相对静止应满足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是物理学最基本的测量,也是实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 m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33691 km=10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 nm 31μm=10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4、长度估测: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 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5、特殊的测量方法: A> 、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 ☆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 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 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 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答:将已知直径和未知直 径两卷细铜丝分别紧密排绕在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上,且使线圈长度相等,记下排绕圈数N1和N2,则可计算出未知铜丝的直径D2=0.3N1/ N2 mm B>、测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园柱的周长等常用化曲为直法(把 不易拉长的软线重合待测曲线上标出起点终点,然后拉直测量) ☆给你一段软铜线和一把刻度尺,你能利用地图册估测出北京到 广州的铁路长吗? 答:用细铜线去重合地图册上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再将细铜线 拉直,用刻度尺测出长度L查出比例尺,计算出铁路线的长度。 C>、测操场跑道的长度等常用轮滚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沿着待 测曲线滚动,记下轮子圈数,可算出曲线长度) D>、测硬币、球、园柱的直径圆锥的高等常用辅助法(对于用刻 度尺不能直接测出的物体长度可将刻度尺三角板等组合起来实行测量)☆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测硬币的直径?(简述) ①、直尺三角板辅助法。②、贴折硬币边缘用笔画一圈剪下后对 折量出折痕长。③、硬币在纸上滚动一周测周长求直径。④、将硬币 平放直尺上,读取和硬币左右相切的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 6、刻度尺的使用规则: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精品教案(完整版)

2018年最新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物理 上册全套精品教案 科学之旅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学生认识物理是有趣的、有用的。对物理研究及物理应用有初步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步了解学好物理应注意的事情。 二、能力目标: 1.过观察和实验,学习初步的探究问题的方法。2.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三、德育目标: 1.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精神,发现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2.共同完成的观察及实验中,学会和同伴的协作和配合。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讨论、实验,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难点:能从看到的现象中提出问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引入 [师] 从这个学期开始我们学习一门新课——物理。请同学们观看漂亮的章首图,然后听一位同学带感情地朗读配文。 三、进行新课 [师] 科学之旅的第一站,先请同学们观看几个有趣的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1实验 [演示] 课本图0.1-2实验。 教师边演示,边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教师再演示书本的几个 [想想做做] 1.放大镜看自己的手指纹:是放大的;再用放大镜看窗外的物体:是缩小的。 2.乓球会落下吗? [师] 以上的这些实验有趣吗?

[板书] 物理是有趣的 [板书] 物理学的研究范围:声、光、热、电、力等现象 [师] 这些现象不仅有趣且都包含一定的科学道理,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逐渐弄清楚其中的奥秘。 物理学不仅有趣,而且非常有用: [板书] 怎样学习物理。 [板书] (1)勤于观察、勤于动手 [板书] (2)勤于思考、重在理解 [板书] (3)联系实际,联系社会 四、小结 物理学是有趣的,有用的。学习物理要用自己的眼睛仔细观察周围的生活,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大胆猜想、善于动手、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才能在“真理的大海”中勇往直前。 五、布置作业(略) 六、板书设计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八年级物理专题练习 一、作图题 【光的反射做图】:1.作出图中的反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的像 3. AB 、CD 是某一点光源S发出的一条入射光线,请画出它们的反射光线,标出点光源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2)如图,MN是平面镜,A为发光点,B为反射光线上的一点。试画出经过B的点的反射光线和与这条反射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 4.如图所示,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竖直向下射入井中,请在图中画出平面镜,并标出法线。 【 光的折射作图】:5. 如图,是不从玻璃斜射入空气时入射光的光路情况,请你在图中画出该入射光的折射光线的大概位置。 【 A (1)(3) .S (2) (4) (6) .B .A (8) (7)

8.如图,在凸透镜焦点F处放一平面镜MN,BF为一入射光线的折射光线,请将图补充完整。 【力的示意图】 1.如下图,物体A从斜面上匀速滑下,画出物体A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一个盛水的杯中悬浮着一个小球,杯子放在斜面上,画出此时小球受到的力的示意图。 3.物体A的质量为5kg,在图中A物体进行受力分析(g=10N/kg ) 30度角的拉力。已知拉力大小F=50N ,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 二、基础知识训练题 1.声音是由 产生的。 停止,发声与就停止了。 2.声音靠 传播,真空 传声。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速度 。一般固、液体传声速度 气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______m/s 。声音在____体中传播最快,在___体中传播最慢。 3.回声与原声时差大于 s ,人耳可区分出它们。 4.人们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响度。响度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的。_______越大,响度就越大。人耳所能感觉到的声音的 称为声调。声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决定。________越高,音调就越高。________用来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5. 是发声体作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时发出的声音或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 6.物理学中,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7.控制噪声途径:防止噪声_______;阻断噪声的______;防止噪声________。 8.声音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减弱噪声的途径:(1) ;(2) ;(3) 10、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和_______。 【光】 1.“日出日落”这句话中研究的运动物体是 ,是以 为参照物的。 2.小明同学陪爸爸到公园散步,他看到了柳树上左右摆动的柳枝在湖水中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 是运动的,相对于 是静止的。 3.在下列空格填上合适的单位。 (1)乒乓球的直径为4 ;(2)头发丝的直径约为70 ;(3)一名中学生走了两小时通过的路程大约是3 105 。 4.你身体上最接近35mm长度的是( ) A.大拇指指甲的宽度 B.大拇指指甲的长度 C.头发丝的直径 D.肩膀的宽度 5.如图1所示,四个图都是用刻度尺测量一长方体的边长,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6.如图4所示,铅笔的长度为 cm 。 7.甲、乙二人各乘一台升降机,甲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乙也在匀速上升。乙看见楼房在匀速上升。甲在匀速下降。则他们相对于地面: (1) (2) (3) (4) 图4

初中八年级物理全册概念题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概念八年级(上) 1.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单位是米。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 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是测量的工具。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2.使用刻度尺前,首先要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3.使用刻度尺时,要把刻度尺与被测物体平行,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4.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测量时间的工具是停表/秒表。 5.测量值和真实值的差异叫误差。误差可以减小,但不能消除.。 6.在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比较速度的大小。 7.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速度。 8.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公式为v=S/t ,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单位是m/s 。1m/s= 3.6 km/h。 9.我们把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匀速运动。 10.测量平均速度的原理是v=S/t ;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秒表。11.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能在气体、液体、固体传播,在不同介质声速不同,常温下空气中声速为340 m/s。 12.回声是声音的反射现象,声音的三要素是音调、响度、音色。13.发声体振动的快慢叫音调,音调与频率有关; 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振幅 和距离有关。不同的物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我们能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辨别。 14.物理学中把每秒振动的次数叫频率,频率的单位Hz 。 15.人的听觉范围是20 Hz至20000 Hz。高于20000Hz的声叫超声波;低于20Hz 的声叫次声波。 16.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减弱噪声可以从以下三条途径进行:一是防止噪声产生;二是阻断噪声传播;三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17.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18.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 19.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做成的。温度计的℃表示采用的是摄氏温度,它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沸水规定为100℃.。 20.温度计的使用:温度计的玻璃泡应该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读数时等示数稳定再读数。 21.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 22.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两种。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是:晶体有固定熔点,在熔化

初中物理笔记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 速度公式: t s v = 公式变形:求路程——vt s = 求时间——v s t =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G = mg 密度公式: V m =ρ 浮力公式: F 浮= G – F F 浮= G 排=m 排g F 浮=ρ液gV 排 F 浮=G 压强公式: 物理量 单位 v ——速度 m/s km/h s ——路程 m km t ——时间 s h 物理量 单位 G ——重力 N m ——质量 kg g ——重力与质量的比值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 物理量 单位 ρ——密度 kg/m 3 g/cm 3 m ——质量 kg g V ——体积 m 3 cm 3 单位换算: 1kg=103 g 1g/cm 3=1×103kg/m 3 1m 3=106cm 3 1L=1dm 3 1mL=1cm 3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ρ ——密度 kg/m 3 V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 m 3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物理量 单位 F 浮——浮力 N G ——物体的重力 N [当物体处于漂浮或悬浮时] 单位换算: 1 m==10dm=102cm=103mm 1h=60min=3600 s ; 1min=60s G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N m 排——物体排开的液体的质量 kg

p =F/S 液体压强公式: p =ρgh 杠杆的平衡条件: F 1L 1=F 2L 2 或写成:1221L L F F 滑轮组: F = G 总 / n s =nh 斜面公式:FL=Gh 物理量 单位 F —— 拉力 N G ——物体重 N L ——物体通过的距离 m h ——物体被提升的高度 m 应用杠杆平衡条件解题时,L 1、 L 2的单位只要相同即可,无须国际单位; 物理量 单位 F 1——动力 N L 1——动力臂 m F 2——阻力 N L 2——阻力臂 m 物理量 单位 F —— 动力 N G 总——总重 N (当不计滑轮重及摩擦时,G 总=G )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s ——动力通过的距离 m h ——重物被提升的高度 m n ——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 物理量 单位 p ——压强 Pa ;N/m 2 ρ——液体密度 kg/m 3 h ——深度 m g=9.8N/kg ,粗略计算时取g=10N/kg 注意:深度是指液体内部 某一点到自由液面的 竖直距离;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学期知识点全汇总!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八年级下册

初二物理基本概念(八年级下册) 第六章物质的物理属性 1、什么叫做质量? 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物理量符号是m. 2、质量的国际单位和常用单位是什么?如何换算? 答: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千克的单位符号是kg。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t=1000kg, 1kg=1000g, 1g=1000mg。 3、实验室常用什么器材测量物体的质量? 答:实验室里常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4、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1、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上。2、然后,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线处,再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3、测量物体质量时,应将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用镊子向右盘加减砝码,移动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中线;此时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与标尺示数值之和,即为所测物体的质量。使用托盘天平时注意事项:1、首先要认真观察天平的最大测量值(称量)和标尺上的分度值(感量),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往右盘里加减砝码时应轻拿轻放;2、天平与砝码应保持干燥、清洁,不要把潮湿的物品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在天平左盘里,不要用手直接拿砝码。 5、为什么说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物质状态和地理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质量是物体的物理属性。 6、若被测物体的质量小于标尺上的分度值(即天平的感量),该如何测量? 答:可采测多算少法(累积法)进行测量。(如邮票、大头针等m= m总/n) 7、常见物体质量的大约数值是什么? 答:一张邮票:50mg;一个成人:50kg;一只苹果:140g; 一元硬币:10g;一只鸡:1.5kg;一只鸡蛋:50g;一头大象:6t 8、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与物质的种类有什么关系? 答:同种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相同的。 不同物质的不同实心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不同的。 9、什么叫物质的密度?计算式及单位是什么? 答: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质量/体积。 ρ=m/V 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V表示体积。 密度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米3,单位符号是:kg/m3 其它单位有:克/厘米3

(完整版)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初中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力和机械 6.1 怎样认识力 1、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 2、力的作用效果: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速度或者运动方向)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 1N大约是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6.2 怎样测量和表示力 6、实验室测量力的大小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7、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8、弹簧测力计的用法: 第一步:校零 第二步: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第三步:使弹簧的伸长和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读数 9、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画法:第一:找作用点,第二:画箭头(力越大线越长),第三:标出字母和大小 6.3 重力 10、重力(G):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1、重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2、重力作用点叫重心。 13、重力大小叫物重。重力大小和物体质量成正比。 公式:G=mg (公式中G表示重力,单位是N,m表示质量,单位是Kg) g=9.8N/Kg,含义: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9.8N(有时取10N/kg) 6.4 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14、滑动摩擦: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叫滑动摩擦。 15、滑动摩擦力(f):滑动摩擦中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滑动摩擦力。 16、摩擦力产生的条件:粗糙表面、物体要接触,物体间要有相对运动(滑动),或者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17、滑动摩擦力方向:阻碍物体相对运动。 18、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实验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实验要求:用弹簧测力计测摩擦力的大小 拉弹簧测力计要水平、匀速直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