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流转税改革情况
从调节收入分配角度看我国流转税税制改革
从调节收入分配的角度看我国流转税税制改革摘要:在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讨论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指出:”十二五”规划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把提高居民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富裕人民群众作为全新思路和战略。
因此,流转税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肩负起调节收入分配的职能。
这主要体现在初次分配和三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
本文分析了我国流转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可行性和优越性,进而提出了促进收入公平分配的流转税改革设想。
关键词:收入分配;流转税税制;公平原则;改革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急需发挥税收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一般而言,调节收入分配的主体税种是个人所得税、财产税等直接税,但在我国以增值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格局中,直接税很难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
因此,调节收入的紧迫性、直接税的调控不力及直接税改革的艰巨性要求我国应该发挥间接税的调控作用,以弥补直接税的不足。
二、流转税调节收入分配的机制流转税的税制虽然主要体现在实现财政收入职能和效率原则上,但是,它也能在某种程度上体现公平原则,即可以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能。
结合我国现行流转税税制,笔者认为,流转税调节收入分配的可行性体现在:1、初次分配领域中的税收调节在初次分配领域,市场机制发挥主导作用。
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造成的。
在初次分配领域,税收的调节作用主要体现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促进社会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这时,流转税的调节功能主要是通过征税范围的选择、差别税率的设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不同产业、行业、产品之间的利润水平。
另外,在我国,营业税的差别行业税率也在很大程度上起到调节不同行业之间利润率的作用。
2、第三次分配领域中的税收调节第三次分配是指通过捐赠行为实现的社会财富再分配。
此类税收优惠政策的基本作用机制是允许捐赠者在发生捐赠行为时可以免除流转税,且在计算所得税时可以税前扣除。
在我国现行的流转税中,增值税和营业税对捐赠行为都是采用视同销售,需要报税。
二讲流转税制概述
二讲流转税制概述前言流转税制是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对货物和服务流转环节中的税收的总称。
在我国,流转税制比较复杂,不同的行业和商品都有不同的流转税制。
其中,增值税是流转税制中的主要税种。
以下是二讲流转税制的概述。
原理流转税制是通过对商品的交易环节征税来达到国家税收收入的目的,并且促进商品的流通和经济的发展。
减少或者免税可能会导致商品价格的降低和经济的发展,但是可能会对政府的财政收入造成影响。
流转税种我国的流转税制涉及到许多税种,其中比较重要的税种是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
增值税增值税是流转税制中的重要税种,它是国家税收的重要来源。
在我国,增值税适用于商品和服务的生产和流通环节,主要适用于工业、商贸、服务业等行业。
国家通过增值税的征收来收取税收,并且促进经济的发展。
消费税消费税是对某些特定商品征收的税收,主要是对某些奢侈品、高档商品和资源性商品征收。
在我国,消费税主要征收在烟草、酒类、贵重饰品等行业,通过消费税的征收来控制商品的消费,同时增加税收收入。
营业税营业税是对企业和个人的经营活动征收的税收,主要适用于传统行业、个体经营和小微企业。
在我国,营业税在增值税改革后逐渐取消,转而在税务总局监管下的个体经营和小微企业上征收营业税。
流转税制的改革为了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完善税收体系,近年来我国流转税制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主要包括:增值税改革增值税改革是我国税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了实现税制转变和推动供给侧结构调整而进行的。
其中,增值税率下调、扩大适用范围和推行增量转负等措施被广泛采纳。
目的是为了降低企业税负,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升级。
营改增营改增是我国税制改革中另一个重要措施。
它是指消费税、营业税等做出一系列的调整,使其逐渐转化为增值税,并对不同的行业将所需征收的税费进行了再调整。
营改增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公平和规范税收,同时促进企业的发展。
流转税制是我国税收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流转税制不断得到完善。
目前中国税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及对策
目前中国税制改革面临的形势及对策一、经济全球化要求我国税制进行调整经济全球化给各国经济政策和制度带来多方面的冲击,税收制度也不例外,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税收政策国际化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税收制度特别是国际税收规范与经济全球化和市场自由化的步伐应该保持一致。
面对经济全球化,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程度加深,同时,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媒介进行的电子商务流动在全球范围迅速兴起,这些交易活动具有(参与者)边界性、数字交易的隐秘性和无纸化操作的灵活性等特征,使传统贸易形式和劳务提供方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现行税收政策中,有的已无法适应这些新情况。
因此,我国税制改革应采取以下应对措施: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1.建立适应国际规范的税制结构。
适当降低流转税比重,提高所得税比重,开征社会保障税,逐步建立以增值税、所得税和社会保障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
思想汇报/sixianghuibao/2.按国际规范完善所得税制。
统一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所得税制,扩大征收范围,统一规定纳税人的认定标准,适当取消或降低税前费用扣除项目或标准,规范资产的税务处理,合理选择税率,适当取消或削减所得税减免项目。
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建立分类与综合相结合的税制,拓宽税基,降低税率,规范税收优惠政策,建立规范严密的个人收入监控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制度。
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3.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建立适应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税收政策机制,增强税收政策对国际经济的适应性。
调整税收优惠政策思路,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对现行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可从三个方面展开:—是对国别和地区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二是对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三是对产业性税收优惠政策的调整。
开题报告/html/lunwenzhidao/kaitibaogao/面对经济全球化,笔者认为税制改革应该把握两个原则:一是经济全球化趋势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统一。
解读我国流转税变革
税对销售 、 口货物和加工 、 进 修理修 配劳务征 收 ,
可 以抵 扣 进项 税 额 , 是 当 生 产 经 营过 程 中 接 受 但
建 筑安 装 等 营业 税 劳务 时 , 项税 额 无 法抵 扣 ; 进 营
展创 造公 平合 理 的税 收环境 是 当务之 急 。 3 优化 升 级对 外 贸 易 结 构 需 要 合 并 两 税 , ) 公 平税 负 , 现 出 口货 物及 劳务 彻底 退 税 。 实 国 际上通 行 的增 值 税 , 征 收 范 围 上 覆 盖 第 在
图 1 流转税结构
可 见 , 值税 在 工业 生产 、 增 流通 领域 进 行普 通 调 节 , 费税 进行 特 殊调 节 , 商 品经 营征 收 营业 消 非 税 , 值 税 成 为 我 国第 一 大税 种 , 增 由此 , 国 现行 我 流转税 体 系 已基 本 确 立 。 而 后 , 流转 税 又 经 历 了
集 的资金相 当于担 负 了新 中 国成 立 以来奠 定工业 化 基础 所需 全 部 , 功 劳大 小 由此可 见 。 其
2 17 ) 9 8年 至 1 9 9 2年
否适 应社 会 经济 的发 展 , 否 充 分 发 挥 其 组 织 收 能
人 、 节 经 济的作 用 。 调
这 期 间 , 国 税 制 经 历 了 两 步 利 改 税 , 革 我 改 涉 及 所 得税 , 涉 及 流转 税 , 1 9 也 到 9 2年 1 时 , 0月 我 国属 于 流 转 税 的 税 种 恢 复 开 征 到 十 来 个 : 产 品税 、 营业 税 、 值 税 、 商 统 一 税 、 税 、 税 、 增 工 关 盐 印花 税 、 畜 交 易 税 、 市 交 易 税 、 种 消 费 税 牲 集 特 等 。就 1 8 9 8年 来 说 , 转 税 收 入 占全 部 税 收 收 流
近三年来我国税法的调整
我国主要税种的主要调整自1994年财税体制改革后,我国的税种设置由原有的37个减至23个,初步实现了税制简化与高效的统一。
按课税对象,可分为流转税、所得税、财产税、资源税和行为目的税五类。
流转税主要包括现行的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等;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也称工薪税);财产税主要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资源税则分为一般资源税和级差资源税;行为目的税包括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屠宰税、耕地占用税、契税、土地增值税等按照征收管理体系,可分为工商税收、关税和农业税三类:工商税收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企业所得税等;关税以进出境的货物、物品为课税对象;农业税收主要是指农(牧)业税(包括农业特产税)、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企业所得税调整财税[2009]87号文规定:对企业在2008年1月1日至2010年12月31日期间从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及其他部门取得的应计入收入总额的财政性资金,凡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可以作为不征税收入,具体包括企业能够提供资金拨付文件,且文件中规定该资金的专项用途;财政部门或其他拨付资金的政府部门对该资金有专门的资金管理办法或具体管理要求;企业对该资金以及以该资金发生的支出单独进行核算。
(国税函[2010]256号)规定,自2009年1月1日起,纳税人购进并实际使用规定范围内的专用设备并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在按照财税[2008]48号文件第二条规定进行税额抵免时,如增值税进项税额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不再包括增值税进项税额;如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允许抵扣,其专用设备投资额应为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价税合计金额。
企业购买专用设备取得普通发票的,其专用设备投资额为普通发票上注明的金额。
《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税率为25%.同时明确对非居民企业取得的应税所得适用20%的税率。
除此之外,还规定对小型微利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浅析以流转税向所得税为主体的改变是历史趋势
浅析以流转税向所得税为主体的改变是历史趋势以流转税向所得税为主体的改变是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的历史趋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税收制度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
流转税向所得税为主体的这一改变,反映了我国税收制度在不断优化和调整,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国家财政需求的历史演进。
一、流转税向所得税为主体的历史演进我国税收制度改革经历了多个阶段,从计划经济时期的重点是征收流转税,到改革开放以来逐渐建立完善的税收制度体系,所得税作为主体逐渐占据了税收收入的主要来源。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税收制度主要依靠流转税为主,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等。
这些税种主要是从商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中征收,属于间接税。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改革,所得税作为直接税逐渐成为税收收入的主体。
1994年颁布实施了个人所得税法和企业所得税法,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这也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从主要依靠流转税向所得税为主体的转变。
二、这一改变的原因和动因1. 经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建立,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活动日益活跃。
传统的流转税制度对于新兴的市场经济体制来说已经不再适用,需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税收制度。
而所得税作为直接税,能够更好地反映纳税人的实际经济能力,更符合市场经济的需要。
2. 财政需求的变化。
由于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的财政需求也在不断增加和变化,传统的流转税制度已经不能满足财政需求的增长。
而所得税能够更好地满足国家财政的需求,能够为国家提供更为稳定和可持续的财政收入。
3. 社会公平和税收公正的需要。
所得税作为直接税,能够更好地发挥财富再分配的作用,能够更好地实现社会公平和税收公正。
而流转税则往往会加重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负担,不利于财富再分配和社会公平的实现。
以上种种原因和动因,都促使我国税收制度朝着以所得税为主体的方向发展,标志着我国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调整,以适应国家经济发展和财政需求的需要。
我国税制改革
我国1994年进行的全国税制改革,以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规范分配方式,保障财政收入为指导思想,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税制体系,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税制框架。
但这么多年来,新税制在运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有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一、我国税制现状第一,流转税占主导地位的税收体制。
目前,我国的税制结构中占主体税种的是流转税,包括对销售货物进口货物及提供加工、修理分配劳务征收的增值税;选择部分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特定行业征收营业税等。
在近10年的实施过程中,我国的税收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年均增长1,400多亿元。
1994年全国税收收入5126亿元,1999年突破10000亿元,到了2001年全国税收收入突破了150000亿元,2003年达到20000亿元。
在连续增长中,流转税的增长一直处于主导地位,2001年流转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69.3%。
第二,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及个人所得税法并存。
1994年税制改革时,将原先的个人所得税、个人收入调节税和城乡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三税合并成一税,统一开征个人所得税;将原来的国营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和私营企业所得税合并,统一开征企业所得税,以适用于内资企业。
同时,原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继续执行,形成了“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三种所得税并存的现状。
将所得税分设为内资企业所得税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
主要是考虑我国开放初期,有利于吸引外资,鼓励外资机构来华投资。
所得税在我国税制中处于与流转税并重地位。
2001年,所得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23.9%。
第三,资源税、财产税、行为税、农牧业税为流转税及所得税的必要辅助税种。
第四,税务征管实行分级财政管理,由中央与地方两级税收征管体系和金库体系分别负责中央税和地方税的征收管理及收入入库工作。
我国税制结构的变迁
我国税制结构的变迁一、流转税制流转税制是我国税制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流转税主要以货物和劳务税为主,包括增值税、营业税等。
近年来,随着增值税改革的推进,增值税成为了流转税的主要税种,覆盖了商品生产、流通、劳务等多个领域。
二、所得税制所得税制也是我国税制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所得税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是对企业所得额征收的税种,个人所得税是对个人所得额征收的税种。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所得税的比重逐渐增加。
三、资源税制资源税制是我国针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而征收的税种。
我国资源税制主要包括资源税、土地使用税等。
资源税的征收范围涵盖了矿产资源、水资源等多个领域,旨在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
四、财产税制财产税制是指对财产价值或收益征收的税种。
我国财产税制主要包括房产税、契税等。
房产税是对房屋所有权征收的税种,契税是在土地、房屋权属转移时征收的税种。
财产税制的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财富分配,缩小贫富差距。
五、行为税制行为税制是指对特定行为征收的税种。
我国行为税制主要包括印花税、车辆购置税等。
印花税是对经济合同、产权转移书据等征收的税种,车辆购置税是在购买车辆时征收的税种。
行为税制的实施有利于调节社会经济行为,促进经济发展。
六、特定目的税制特定目的税制是指针对特定目的或特定行业征收的税种。
我国特定目的税制主要包括城市维护建设税、关税等。
城市维护建设税是对城市维护建设资金征收的税种,关税是在进出口环节征收的税种。
特定目的税制的实施有利于调节经济活动,促进特定行业或领域的发展。
七、税收征管制度税收征管制度是指税务机关对税收征收管理的相关制度。
我国税收征管制度主要包括税收征管法、税务行政处罚法等。
税收征管制度的实施有利于规范税收征管行为,保障国家税收权益。
八、税收法律制度税收法律制度是指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的总称。
我国税收法律制度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等。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1. 引言财税体制改革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领域,在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财税体制改革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从现状和问题两个方面来分析我国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展,并深入探讨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
2. 现状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果,其中包括:•转变税制模式:我国从简单的营业税制度转向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税制模式,这种转变为企业减轻了税负,促进了经济发展。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财税体制改革进一步加大了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提升了地方财力,同时也增强了地方政府的财政自主权。
•建立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为了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引入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通过绩效评估来优化资源分配。
3. 主要问题虽然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一些主要问题,以下为重点分析:3.1 地方财政依赖度过高由于我国财税体制的特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依赖于中央转移支付和地方税收。
这种地方财政依赖度过高的现象存在一些问题:•地方政府难以实现充分自主权:地方政府在面临财政压力时,常常无力控制地方经济增长和财政支出,受制于中央的转移支付。
•地方政府财政制约存在:由于地方政府财政依赖度过高,一些地方政府可能会过度依赖外部财政资源,而忽视了地方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3.2 财政收入分配不均衡财政收入的分配不均衡是我国财税体制改革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
具体表现在:•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不平衡:中央财政收入占比过大,地方财政收入不足,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大。
•区域之间的差距加大: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财政收入分配不均衡加剧了区域之间的差距。
3.3 预算绩效管理亟待完善虽然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引入了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绩效考核指标不够科学:有些地方政府的绩效考核指标仍停留在数量层面,而缺乏科学的质量指标。
•绩效评估结果运用不足:在一些地方政府中,绩效评估结果得不到充分运用,没有实际起到改革的推动作用。
中国税制改革回顾与展望
对工业:工商所得税 工商统一税(将原有的商品流通税、货物税、
营业税、印花税合并) 统一农业税 调整工商所得税: 个体经济税负重于集体经济
实施内容: 1973年: 受极左思潮影响,税收功能被淡化,工商税制
被批为“游离于资本主义,不利于社会主义”。 税制进一步简化:
税制合并:进一步简化工商税制(五税合一) 工商统一税及附加、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
2、财政占GDP比重
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国家的经验来看,财政收入符合 瓦格纳定律,即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有逐步增长 的趋势。
改革初期主要是“放权让利”,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有所下降。但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 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这个比例却仍然一直呈下降趋 势。1980年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 25.7%,1993年已经下降到12.56%。
存在明显的信息劣势地方利用信息占有的优 势往往使中央处于不利的谈判地位而疲于日 常“算小账”中。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包死基数后果严重
地方和企业的利益被过度强化,地方政府和 企业行为短期化,各地盲目投资,重复建设,靠 上价高利大的项目、增加产值来实现财政 收入的增长
走的是外延式、粗放式经济发展之路。尤 其是“一地一包”、“一企一包”成为严 重地方保护主义和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的体 制障碍,诸候经济特征明显。
1994-2003年: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背景: 1993年11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 《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经济结构 经济分权型“分税制”财政体制
非公有制经济与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下可以共同发展
依纳税人的国别身份、经济成分和具体的课 税对象而实行不同的税制,造成纳税人之间、 产品之间税收待遇的不公平、不统一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税收政策分析
当前经济形势下我国税收政策分析标上,重点应落在如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上.【关键词】经济形势税收政蕈经济结构费改税税收征菅一,当前经济形势(一)国内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还相去甚远.我国现在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阶段,可称之为转型经济.用发展经济学的观点来看,即是经济起飞前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所作的准备工作好坏,直接决定了经济起飞的质量与速度.通过经济规律分析我国经济运行状况,不难看出旧体制留下的固疴和新体制运行产生的矛盾一起构成了这个时期的主要问题,阻碍着我国经济健康快速地发展.l,产业结构问题产业结构在一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有着战略性的重要地位.有人认为,美国经济之所以在全球经济不景气的环境中持续8年强劲增长,与其合理,优越的产业结构不无关系.我国的产业结构问题比较复杂,既有历史遗留下的老问题,又有调整过程中产生的新问题.具体表现为:第一,因狭隘的地方利益驱动而产生的地方保护主义障碍.一些地方政府有的追求自成体系的生产格局,重复部点,盲目投资;有的低水平建设,低水平竞争;有的地方企业虽在竞争中处于劣势,却因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而继续生产经营.这些情况严重影响了市场调节机制,其后果是资源浪费和市场配置资源机制的扭曲,影响了企业素质的提高.第二.企业规模结构不合理,集中度不够.1995年我国大型企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为139.7%,远低于工业化国家65%~75%的水平,而其资产比重却达483%,劳动生产率和专业化程度都很低.资产重置现象比较普遍,企业的生产潜力得不到充分发挥.随着我国加入WTO进程的加快,人关后如何抵御跨国大企业冲击,前景令人堪忧.第三,技术改造总体不理想,影响产业升级进程.高科技产业产值高,发展潜力大已成了社会的共识,而我国的高科技产业虽然这两年发展态势不错,但国民经济总体技术古量仍不容乐观.近年对1000家大中型企业的抽查结果表明,企业现有或正在引进的设备中,达到或超过国外90年代初期水平的不足4.2%.2人口,就业以及收入分配问题我国是个不折不扣的人1:3超级大国.泱泱近13亿国人,正以每年1300~1600万的速度增长.虽然我国幅员辽阔,资源广袤,但人均资源占有率却居世界第100多位.而且,应当看到,我国人1:3结构中,农村人口占大多数,部分农民还依靠传统的人力,畜力耕作的方式进行农业生产,而这种生产方式对自然的依赖性很强,一旦出现自然灾害,便会导致粮食市场不稳定.专家估计,到本世纪末我国农村将有2~3亿的过剩劳力.这么多人单是吃饭都很成问题.人1:3众多不仅造成人均资源贫乏,而且给就业带来很重的压力.每年春节前后涌动的民工潮便是农村过剩劳力流动的结果.在城镇,就业困难则更突出.90年代以来,尽管城镇每年都提供700多万个新就业岗位,城镇失业登记人数仍不断上升,1995年达519.6万人,失业率 2.9%,其中还不包括下岗人员.而这两年来随着国有企业的不景气,下岗工人呈增多之势.我国的社会保障体制还很不完善,如果不能处理好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很可能会影响社会稳定.,还应当看到,改革开放的这些年来,我国的个人收入差距逐步拉大,贫富越来越悬殊,而政府的收入调节主要工具——个人所得税作用效果不大.据国务院研究室课题组统计测算,1993年我国的国民收入基尼系数为0.375,1996年为0.39,现在则已经突破0.4(一般基尼系数在0.4--0.5之间表示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较大).而作为政府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工具——个人所得税作用发挥并不理想.1995年国内生产总值58261亿,最终分配中个人占69%.而个人所得税收人只占税收总收入的3%.3.转型时期的经济结构刚性结构刚性是指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缺乏弹性而造成的政府政策失效或政策时滞过长,是目前我国转型时期特有的经济现象.由于我国从计划经济起步向市场经济转化.经济运行的班底还是计划体制,市场经济成份还很稚嫩,远不及发达工业国家的市场具有弹性.美国联邦储备局若宣布利率下调0.1个百分点,其金融市场马上会作出反应,进而其投资和消费市场将受到影响.而在我国则未必有这种效应.近来中央银行连续多次降息来刺激消费和投资,其效果却不大.国民储蓄仍呈上升之势.这种现象便是结构剐性导致的.经济结构剐性不仅导致了政府调节经济的政策失效,同时还造成市场供需结构的扭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供需结构一直是需大于供.而这两年,一方面国内有效需求一直不足.另一方面一些商品(如彩电,VCD等)的生产供给却已达到饱和甚至过剩的程度.然而,这并不意味着我国产品生产已经过剩,我们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而是由于结构刚性的存2在,市场自动调节机制还不完善,因而资源配置存在局限性的结果.这种过剩实际上是局部的过剩,而非总体过剩,其对应的是目前我国还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在贫困线上.总的来说,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而且短缺应是其常态.可以看出,在转型时期,这种结构刚性明显制约了市场传导机制的作用.掩盖了市场的灵敏性,不利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的发挥.(二)国际形势对外贸易一直是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997年,我国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达36.4%,出口拉动了该年8.8%的经济增长率中的2个百分点.而东南亚金融危机以来,全球金融市场持续动荡.先是俄罗斯金融机制面临崩溃,接着又是巴西中央银行宣布放弃维护其汇率稳定,一片货币贬值之声不绝于耳.而我国为了维护一个大国形象,坚决承诺人民币不贬值.这给我国外贸出口带来了不利因素.此外1999年元月1日欧元的启动使得原先我国对欧盟成员国的一部分出口同时也受到影响.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我国外贸出口的锐减.据统计.1997年第三季度,外贸出口增幅达206%,第四季度便降到14.1%,1998年第一季度降为l2.8%.1~6月份则仅为7.6%.国际经济形势动荡给我国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二,我国税收政策取向前面已经分析到,由于转型时期我国经济结构刚性的存在,货币政策调节作用不大,那么,税收政策作为政府调节经济两太杠杆之一的财政政策的主要组成部分,面对一系列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如何发挥其杠杆作用呢?笔者试从税收的三大职能出发,以其作为税收政策目标.对我国目前的税收政策取向进行分析.(一)财政收入目标针对国内市场有教需求不足的形势,我国政府已确立了今年为实行积极财政的一年.今年的财政预算赤字将选2300亿,为历史之最.这种扩张型财政政策是必要的.因为:有教需求由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组成,在出口困难,国内消费低迷的情况下,只有通过扩大政府支出来刺激投资.借以拉动经济的增长.在积极财政条件下,税收政策的首要目标是满足财政支出的需要.1998年在自然灾害和经济发展低迷的条件下.我国税收实现了增收l003亿的目标,应该说很不简单.而1999年财政预算要求税收收入目标是增收800亿,困难是不言而喻的.1999年经济增速不容乐观,靠税源增加来增税不太可能,那么如何完成这个目标呢?应注意到,我国这两年税收弹性系数达 1.9以上,而我国税制以流转税为主.正常情况下税收增长应低于GDP增长,这表明是加强缸管,清理欠税和挖潜增收的结果.今年税收收入要实现800亿的增收目标,无疑还得从这方面动脑筋.值得注意的是,西方经济理论认为在有效需求不足,存在超额失业的时候.政府应实行扩张型财政政策.采取扩大政府采购支出和减税并行的措施,但在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减税并不可行.这是因为:第一,我国税收占GDP比重已经很低.仅10%左右,无税可减;第二.在税费改革的关键时刻,税减会导致费增;第三,由于转型期经济结构刚性的存在,减税政策能否3达到预期目标是个未知数.(二)调节经济目标税收的调节经济职能是伴随其财政收入职能而衍生的职能.针对当前经济结构不合理,市场自我配置资源效果不佳,收入分配体系紊乱的情况,税收政策应达到以下目的:1.清费改税.税费比例失调是目前收入分配紊乱的主要原因.针对当前费重税轻的政府收入结构.费改税一可以提高税收占GDP比重.加强税收政策宏观调控力度;二可以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机制.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三可以减轻企业负担,利于国有企业改善经营.走出困境.有一举多得之效.2.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变化,实际上就是资源配置问题.在不同的经济体制中,资源配置的调节机制是不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在强化宏观调控下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经济实践证明.市场机制在调节资源配置中能实现效率目标;同时,市场机制不是万能的.在公共商品供给,外部经济等方面的资源配置中存在”失灵”,需要发挥包括税收在内的各种经济杠杆的宏观调控功能.税收可以通过差别税率,税收激励和优惠等措施,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国的产业税收政策应有以下特征:第一,选择以流转税调节为主,所得税调节为次的产业税收政策结构.从流转税和所得税的调节功能来看.流转税由于直接在商品流转环节按率征收,具有较强的结构调节功能;所得税一般按比例税率或累进税率征收,其税额会随税基增减变动而成比例或累进变动,因而具有较强的总量调节功能.因此,流转税可以在不同产业选择不同税基和不同税率来进行调整,调节动机直接,效果明了;所得税可以通过对企业成本费用扣除的控制来达到产业目的,其调节具有隐蔽性.结合各自特点,产业税收政策应采取以流转税为主,所得税为辅的结构.现行税制在增值税的税率设计上分高税率和低税率两个挡次,对特定消费品征收消费税,对特殊行业允许采取加速折旧.对外资企业投资给予税收优惠等等,都是这一原则的体现.近期这些产业税收政策不会改变,而且随着国家产业发展的需要,其体现的产业扶持力度会进一步加大.第二,税收政策的实施必须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综合使用.鉴于转型时期结构刚性的存在.税收政策单独使用可能失效.必须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套使用,才能积极引导投资和消费,扩大内需.譬如在对高科技产业的扶持上,除给予必要税收激励外,还应该加大政府支出中高科技产品的购买支出,在实现政府工作效率提高的同时,鼓励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财政扶持和引导第三产业的同时,给予税收优惠,吸纳一部分失业人员和下岗职工再就业,缓解就业困难;在扩大内需上,采取各种货币优惠政策,鼓励住房等耐用消费品的提前消费,同时降低相关税费.扩大消费需求等等.3.加强个人所得税的收入调节作用.总的来说,现行的个人所得税制的计税依据,税率设计还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其调节乏力主要是税收征管工作没跟上税收形势的发展.税法的公开性和个人收入的隐蔽性形成征纳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决定了个人所得税征管难度大.要改善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乏力的状况须从税收征管方面人手.其中,如何完善纳税人收入来源信息管理.是近期个人所得税政策的走向.4.积极引导出口.在周边国家货币贬值,严重影响我国外贸出口的情况下,有必要提高我4_国出口产品的退税率来刺激出口,进而拉动经济增长.今年,国家税务总局相继提高了铝,铅,锌,船舶,煤炭等产品的出口退税率,正是本着刺激出口,加强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竞争力的目的.而且,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口退税率的高度还会保持.(三)管理监督目标税收的管理监督职能主要是通过税务调查,征管,统计和纳税检查等工作,反映有关经济动态.为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依据和信息,同时又对纳税人的经济活动进行有效监督.在当前内需不足,政府需加大投资的情况下,税收的监督管理重点应落在如何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上.现行税制中对投资直接进行调节的税种主要是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然而.由于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各种原因,94税改将该税划分为地方税.在这种条件下,如何强化执法,严格征管,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带来的重复建设现象需认真考虑.因此,笔者建议将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改为中央税,从整个国民经济角度出发,统一布局规划,对投资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以规范投资行为,提高投资效益.三,近期的税收政策思路税收政策作为政府的经济杠杆之一,其运用的过程既是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过程,又是税制自身优化的过程.经济理论学家普遍认为效率和公平是税制优化需遵从的两个标准.然而从我国国情出发,笔者认为,税制的优化不仅要遵循效率和公平两个标准,而且必须符合财政收人标准和管理标准.效率和公平标准是税收的基本原则,这里不再赘述.后两个标准是在我国特定国情下产生的.财政收人标准是指税收的修订和出台必须以不损失财政收入为原则.这一标准是针对目前税收占GDP比重过低而言的.税制的优化如果一味强调效率和公平,忽略其财政收人重要性,不但会导致税费结构不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而且会使得目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刚性延续.而管理标准则是针对着我国目前税收征管水平不高而言的.因税收政策实施的结果最终还得靠缸管来保障,鉴于我国征管水平不高,税收政策的制定必须考虑到征管因素,即尽量有利于征管.就此基础而言,近期的税收政策思路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1.费改税:理清各方面分配关系的焦点.当前税费问题已成了个人与政府,企业与政府,中央与地方等各方面分配关系的焦点.要规范市场经济下的分配关系,必须首先整顿税费.税费改革的思路有二:一是出台新税种.取消原有收费;二是修改旧税,将相关收费并于税收当中.前者如即将出台的燃油税.其目的便是将过路费,公路养路费,交通运输业收费等项目改为税收,以税法的形式固定下来;后者如目前学术界正讨论的城市建筑维护税,拟将建筑行业,城市环境维护等方面的收费并人此税,或提高其税率,或改附加税为正税,单独缸收.2增值税:扩大缸收范围的可行性.众所周知,增值税的优点在于税收中性和税基广泛,而现行税制却将与生产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建筑安装,金融保险等行业排除在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外,造成了增值税抵扣链条的中断,税负失衡等问题.虽然税法规定与生产相关的交通运输费用允许抵扣7%,但由于征管上的难度,仍解决不了问题.于是一些专家学者提议将交通5运输等行业纳入增值税征收范围,以解决链条中断问题,公平税负.但从税收征管标准来说,这样做并不可取.因为除铁路,航空,水运和一些大型的公路运输企业外,我国的交通运输业实际上是相当零散的,这就对税收征管提出很高要求.而就现有税收征管水平而言,其难度极大.如操作不好,同样会造成增值税税收中性的扭曲.3.企业所得税:统一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在这个问题上学术界的意见比较统一,认为统一两税的时机已成熟.我国政治稳定,经济高速发展,市场需求广阔,这些是吸引外资的最有利条件.同时,两税统一可以稳定,规范税法,增加税法透明度,易为外商理解.此外,94税改后内资企业所得税已经比较规范,两税统一,应无大障碍.4.个人所得税:收入信息管理机制的提高是关键.要改变税法与个人收入的非对称性,唯有健全个人收入信息管理机制.这需要金融体制等社会大环境的配合,有必要实行存款实名制,加强收入来源管理,防止纳税人多头开户,隐匿应税收入.同时,加强个人所得税的税务代理发展,提高公民纳税意识,避免税源流失.在这方面,以所得税体系为主的西方国家的征管经验值得我们借鉴.5.农业税: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以减轻农民负担为中心.目前农业税名义税负并不高,造成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在于一些地方机构乱收费,乱摊派.农业是国之根本,农业税改革须遵从稳定负担,增产不增税的原则,将一些收费并人税收中去,简化征收,同时加强财政监督力度,严格禁止地方乱收费,乱摊派,切实减轻农民负担.6.税收征管: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同时进行.硬件是指税收征管必须配备的工具.这方面需加快税务软件的开发和统一,加快网络化进程,提高税务信息的使用效率.软件则是指与税收征管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其亟待解决的问题有三:第一,需要银行体制改革的配合.国家对企业和个人在银行的开户没有切实有效的规章进行约束,以致多头开户,假名开户泛滥,税务部门在调查时难以及时有效取证.因此有必要实行存款实名制,银行等金融机构应予以密切配合.第二,改革税务登记制度,变工商,税务各自登记为统一登记,避免税源流失;同时工商,税务共用一套资料,可提高纳税人信息的使用效率,便于及时有效控制税源.第三,执法必严.对于偷,漏税的企业要予以重罚,”至其倾家荡产为止”,一经查出,绝不姑息.对于欠税企业,要查明实况,如属欺诈行为,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如确属无力清理欠税,可依法申请破产.要严格树立起税法的严肃性.主要参考文献:①房无畏:(特型中的中国羟’,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0安体富,拳朋:(对当前税收势的判断和思孝’.(中田税4F~)1999322. 0首繁正等盛译:(税务管理).缸碡出版社1998年版.④脚飞属:(税收负担理.}旨与豉蕈’,中圈财经出版社1995年版.0高墙勇:(促进经济坩长可否选择战税?’.(步外税务)19992..@霄田矗,奈祖峰:(税收枉管滞后原目分析),(中m~--4D1999319.0’中田统计年鉴),1995,1996,1997年(作者单位;中南财经大学财税系)责任编辑:武震6。
中国税收制度改革30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1)从1978年底、1979年初起,财政部门就开始研究税制改革问题,并确定为了配合贯彻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第一步先行解决对外征税问题。从1980年9月到1981年12月,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先后通过并公布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个人所得税法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时,国务院明确,对中外合资企业、外
(1)1993年10月3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同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公布,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废止国务院1986年发布的《城乡个体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和《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1994年1月28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至此,统一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推出。
(2)1993年12月25日,国务院批准了国家税务总局报送的《工商税制改革实施方案》,并发出通知,将其转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贯彻执行。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增
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12月25日,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暂行条例》。以上六个税收暂行条例均自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我国财税体制改革进展及主要问题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相比,特别是与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的耍求相比,目前财税体制仍然存在着宏观税负偏高、财力事权不对称、税制结构不健全、支出结构不合理、转移支付制度不规范等重大问题。
财税体制改革滞后,既不利于促进经济转型、社会转型和政府转型,不利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甚至会进一步固化经济社会发展中原有的结构性矛盾,产生逆向调节作用。
推进科学发展,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针对突出矛盾和问题,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协调推进。
一、宏观税负偏高,挤压居民收入增长,制约消费需求扩大宏观税负是指一个国家的总体税负水平,一般通过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政府取得的收入总量占同期GDP的比重来反映。
基本上有三种统计口径:一是小口径的宏观税负,即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二是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即财政收入占GDP 的比重,包括税收在内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收入;三是大口径的宏观税负,即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包括税收收入、预算内收费、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各级政府及其部门以各种形式取得的收入的总和。
采用不同的指标,运用不同的方法,对中国宏观税负高低判断的结论相去甚远。
从相关资料可以判断:(一)中国大口径宏观税负高达30%以上,比中小口径的宏观税负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2008年全国税收收入54219. 62亿元,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小口径宏观税负,即全国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为18. 03%。
2008年包括税收在内的纳入财政预算管理的全国财政收入61316. 90亿元,中口径宏观税负,即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为20. 4%,比小口径宏观税负高出 2. 36个百分点。
2008年全国土地出让收入9600亿元(比2007年13000亿元有较大缩水),占当年GDP的 3. 19%; 全国社保基金总收入13808亿元,占当年GDP的 4. 59%;中央和地方预算外资金收入7000亿元(该项收入2007年为6820. 32亿元,2008年数据尚未公布,暂按与2007年大致相当的数计),占当年GDP的 2. 33%,包括此三项在内的大口径宏观税负,即政府全部收入占GDP的比重高达30. 51%,比中口径宏观税负高10. 11 个百分点,比小口径宏观税负高12. 47个百分点。
浅谈我国税收制度及其改革趋势
浅谈我国税收制度及其改革趋势作者:许晓东来源:《财会学习》 2018年第35期摘要:税收作为政府财政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以及调节社会经济的主要手段,在社会收入分配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原有的税收制度已经很难适用于当今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要求,所以税收改革就显得势在必行了。
本人作为一名财税工作者,在工作中,对税收制度近些年发生的变化,深有体会。
所以借助本文,想谈谈我对税改趋势的一些想法和分析。
关键词:中国税制体系;七大税种;税制改革的趋势一、中国的税制体系及其现行格局特征( 一) 中国的税制体系中国现行税制体系是一个由流转税和所得税为双主体、其他税种为补充的复合型税制结构体系,这个复税制体系可以使我国税收多环节、多层次地发挥作用。
我国的税制体系主要由以下部分构成:1. 货物和劳务税类包括: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关税。
2. 所得税类包括: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
3. 行为税类包括:车辆购置税、印花税、契税。
4. 资源税类包括:资源税、城镇土地使用税。
5. 农业税类:主要包括烟草税、耕地占用税。
6. 财产税类主要有:房产税、车船使用税。
7. 特定目的的税类主要有:城市维护建设税、土地增值税、船舶吨税。
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的税收制度形成了以货物和劳务税、所得税并重为主体,其他税种配合发挥作用的税制体系。
( 二) 中国现行税制体系的特征中国现行税制体系存在以下三个主要特征:其一,以价格为主要实现方式。
我国税收收入来源于间接税的居多,而许多间接税都是通过包含在商品和要素的价格里来实现的。
其中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代表,间接税的特点是比较容易转嫁,可以刺激经济的发展,适合经济发展较慢的发展中国家,能够有效地实现国家的财政收入,但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这种体系就难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了。
其二,企业税收负担较重。
每年财政的税收收入多数都来源于企业,这意味着企业是中国税收负担的主要承受者。
06年以来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容及趋势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
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06年以来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容及趋势在当前中国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税制改革被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2006年以来,税制改革的几个“大动作”仍让人们记忆犹新: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进一步调高……以减税为主基调的税改,不仅切实减轻了百姓负担,也给中国经济增添了活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以来税制完善2003年举行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收改革原则。
从这一年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中国,将税收调控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初步确定了市场经济下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此后的十几年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结合国内、国外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又推行了以“费改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增值税的转型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
06年以来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容及趋势范文
06年以来中国税制改革的内容及趋势在当前中国加快深化经济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的大背景下,税制改革被提上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自2006年以来,税制改革的几个“大动作”仍让人们记忆犹新:延续千年的农业税正式废止,增值税转型改革全面实施,资源税改革启动试点,内外资企业税制全面统一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进一步调高……以减税为主基调的税改,不仅切实减轻了百姓负担,也给中国经济增添了活力。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税制改革进程可以划分为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2000年)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至今)三个阶段。
(一)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时期的税制改革(1978-1993年)(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的税制改革:1994年工商税制改革(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期的税制改革:2001年以来税制完善2003年举行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收改革原则。
从这一年开始新一轮高速增长的中国,将税收调控放在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1994年的工商税制改革初步确定了市场经济下我国税收制度的基本格局,在此后的十几年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结合国内、国外客观经济形势的变化,我国又推行了以“费改税”、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合并、增值税的转型为主要内容的税制改革。
1.税费制度调整中的“费改税”,将一些具有税收特征的收费项目转化为税收。
2000年10月22日国务院颁布了《车辆购置税暂行条例》,自2001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征收车辆购置税,开征的同时,取消了车辆购置附加费。
同时,为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中央决定从2000年开始在农村开展税费改革。
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根据“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对农(牧)业税和农业特产税进行了调整,明确在5年内将逐步取消农业税。
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通过决议,宣布在全国范围内彻底取消农业税。
税制改革现状及建议
很不相符。 我 国的 税 收 收 入 主 要 集 中于 增 值 年提 高 了l 6 . 4 个 百 分 点涧 接 税 占税 收 总 额
一
、
我 国现 行 税 制改 革 存 在的 问题
税、 营业税、 消 费税 、 关税等流转税, 各 种 税 收 的 比例 则从 1 9 9 4 年的 7 6 . 4 %下降 到2 0 0 8 年 的
经济 资源的优化 配置。 税制改革 , 则是 通 过 国 家一 般 实 施 以 商 品税 为 主 体 的税 制 结 构 , 细分 与升 级 发 展 。 税 制 设 计 和 税 制结 构的 改 变 来 增 进 社 会 福 中等 收 入 国 家 则 实 行 以 商 品 和 所 得 税 为 双
税 主
税 收 结 构 的 本 质 是 主 体 税 种 的 确 定 和 间 的交 易 活 动 以 及 第 三 产 业 发 展 存 在 一 定 围绕 主 体 税 种进 行 的辅 体 税 种 配 置 的问题 。 的 重 复 征 税 因素, 使 相 关 企 业 竞 争 力 相对 下
设 计, 进而调 节微观 主体的行为, 促 进 社 会 从 世 界 经 济 发 展 的 历 史 和现 状 来 看 , 低 收 入 降 , 不 利 于产 业 结 构升 级 和 服 务 企 业 专业 化
对 服务业 征收营业 税, 又使 得二、 三 产 业 之 后 , 财政挂账 现象严重, 物 价 上 涨 较快 , 个 别
市场经济 发展 越迅速 , 社 会分 工愈细化, 重 业 运 营 的 资 金 压 力 , 相 应 减 少 了企 业 投 入 技 尽 管 有 重 庆 、 上海 等地的房产 税试点 , 但 是
复课 税 程度愈 厉 害的不尽合 理现 象。 笼 统 术 研 发和 设 备 更 新 的资 金 , 不 利于 企 业 转 型 进 展 缓慢 , 效 果 起 不到 示范 作 用。
我国税制改革的成效与不足
中国税制概论学院:电气工程班级:测控1002班姓名:张春雨学号:201048770221我国税制改革的成效与不足摘要:中国现行税制基本上是在1994年的全面、结构性税制改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近十年来有许多完善税制的重要措施,但未作全面性重大改革。
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它在“统一税法,公平税负,简化税制,合理分权,理顺分配关系”和强化中央宏观调控力量,体现产业政策、贯彻国家战略决策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有力地促进了整个经济体制的市场化改革,特别是促进了国有企业经营机制转换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建立;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保持了税收政策的连续性和税收收入的连年大幅度增长,也改善了依法治税的环境。
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建设阶段的情况下,现行税制仍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关键字:税制改革宏观调控正文:在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期间,经过各方面的努力,中国税制改革取得了很多的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下列四个方面。
1、基本实现内外税制统一:20世纪80年代末,为了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中国实行了内外不同的税收制度。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扩大,统一内外税制为大势所趋,但是道路曲折。
1994年,为了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新税制,首先全面统一了货物和劳务税制度、所得税制度中的个人所得税制度。
此后,由于多方面的因素,推进内外税制统一问题屡次议而未决,或者决而未行,推迟了十多年之久,终于在“十一五”期间全面启动,逐步推进。
2006年12月31日,国务院公布修改以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自2007年1月1日起施行。
从此,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征税范围扩大到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实现了城镇土地使用税的内外统一。
2007年3月16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同日公布,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1991年4月9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同日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和1993年12月13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同时废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销售货物 2.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 3.进口货物 4.视同销售(4&7无外购) 5.混合销售 6.兼营应税劳务与非应税劳务 7.其他项目(*注意:邮政部门) 不征收增值税的项目 免征增值税的项目 烟,酒及酒精,鞭炮,焰火,化妆品, 成品油,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高 尔夫球及球具,高档手表,游艇, 木质一次性筷子,实木地板,汽车 轮胎,摩托车,小汽车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17887.39
21026.48 26210.21 31486.75 34983.1 43514.1
7438.83
9493.31 11964.83 14897.94 15486.1 17680.81
3452.32
4289.93 9452.23 8818.26 9562.37 12560.04
一、1994年以前的流转税(1978-199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贯彻实 施,我国经济形势和经济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 经济上的这些变化要求对税制进行全面改革,建立与之相适 应的税收制度。 1984年,我国对流转税进行了改革。国务院发布了产品 税、增值税、营业税、盐税(草案),将原工商税一分为四, 并从1984年10月1日实施。 到1992年10月,我国流转税的税种包括:产品税,营业 税,增值税,工商统一税,关税,盐税,印花税,牲畜交易 税,集市交易税,特种消费税等。
我国流转税改革情况
小组成员:
什么是流转税?
流转税(commodity turnover tax; goods turnover tax)又称流转课税、流通税,指以纳税 人商品生产、流通环节的流转额或者数量以及非商 品交易的营业额为征税对象的一类税收。流转税是 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各种流转税(如增值 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等)是政府财政收入的 重要来源。
增值税是对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及进 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实现的增值额征收的一个税种。 消费税(Consumer tax)是以消费品Consumption tax (消费行为)的流转额作为课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 销售税是典型的间接税。消费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在流转 税中新设置的一个税种。 营业税(Business tax),是对在中国境内提供应税劳务、 转让无形资产或销售不动产的单位和个人,就其所取得的 营业额征收的一种税。营业税属于流转税制中的一个主要 税种。 关税(tariff)是指进出口商品在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 府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国所征收的税收。
纳税人
1.个人(含个体经营者) 小规模纳税人 ①生产年<100万 销售年 <180万 ②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一般纳税人 ①总机构为一般 分支也为 一般 ②生产年>30万&健全 销售 年>180万
税率
1.基本税率 17% 低税率 13% ①粮食,食用植物油,鲜 奶 ②暖气,冷气,热水,煤 气,液化气,天然气, 沼气 煤炭制品 ③图书,报纸,杂志 ④饲料,化肥,农药,农 机,农膜 ⑤国务院规定的其他 1.比例税率:化妆品,鞭炮, 焰火,汽车轮胎,贵重首饰 及珠宝,摩托车,小汽车 2.定额税率:黄酒,啤酒, 成品油 3.从量定额与从价定律相 结合:卷烟,粮食白酒,薯 类白酒
流转税至存在的缺陷和问题
比例不合适:增值税比重过大、消费税比重过小,增值税存在 重复课税,消费税存在调节不到位,营业税存在税负失衡、重 复征税等现象。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和其他方面的发展迅速,税收的国际、国 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要真正使我国流转税制能够适应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尽快建立 更为科学、规范的新的流转税体系,必须做出相应的变革。
18.00% 16.0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0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关 税 总 水 平 变 化 情 况
至今我国流转税各项具体情况(一)
纳税人
提供应税劳务、转让无形 资产或者销售不动产的单 位和个人,为营业税的纳税 人
税率
1.交通运输,建筑,邮 电通信,文化体 育3% 2.服务,转让无,销售 不动产,金融保 险5% 3.娱乐业20% 差别比例税率: 1.进口关税税率 2.出口关税税率 3.特殊关税
营业税
关税
1、关税的纳税人包括进 口货物的收货人、出口货 物的发货人、进出境物品 的所有人。 2、进境物品的纳税人包 括: ①携带物品进境的入境人 员 ②进境邮递物品的收件人。
我国2001年调整《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关税总水平有 16.4%降为15.3%。 2002年大幅调低了5300多种商品的进口关税,2005年降税涉及900多 种商品,是我国履行义务的最后一次大范围降税;此后的几次降税涉 及商品范围有限,对关税总水平的影响均不大。2006年7月1日,我国 降低了小轿车等42个汽车及其零部件的进口关税税率,最终完成了汽 车及其零部件的降税义务。 2010年我国将继续履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减让承诺,降低鲜草 莓等6种产品的进口关税。调整后,我国关税总水平为9.8%。至此, 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降税承诺已全部履行完毕。 中国的平均关税从2002年的15.3%下降到2005年的10%,继而降至2010 年的9.8%。 2011年1月1日起,我国进出口关税税目税率的新调整付诸实施, 6000多种资源性、基础原材料和关键零部件产品实施较低的年度进口 暂定税率。这一调整可谓2011年中国在节能减排战役上打响的第一枪, 凸显了国家在2011年将继续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及经济结构调整的政策 意图。
目前正在上海试点的“营改增”改革是继2009年全面实施 增值税“转型”后,我国税制改革进程中的又一个标志性 事件,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发展转型的一项重大改 革,也是结构性减税的重要内容。 在2011年10月26日召开的中国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决定, 从2012年1月1日起,在部分地区和行业开展深化增值税 制度改革试点,逐步将目前征收营业税的行业改为征收增 值税。增值税合并营业税是既定的国策,这场改革与94年 新税制改革可以等量齐观,是对94年税制改革的修正与发 展。
近十年我国流转税、所得税、其他各税变动比例
由这两图可知,我国近十年 来,流转税、所得税及其他 个税都有大幅度增加,其中 以流转税的增加最为迅速, 因此我国是以流转税为主体 的国家。2011年,我国流 转税占税收达70%以上。
流转税
所得税
其他个税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中国既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又处于重要的经济转轨时 期,因此,税制结构有着发展中国家的共同特征,那就是流 转税收(间接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很大比重,流转税在整 个税制中占有重要位置,在保证财政收入、对经济的调控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994年开始实行的新流转税制度,为推动我国企业自 身发展,促进国家经济增长,组织财政收入,调节市场经 济等各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试点成效:
以上海市为例,试点3个月来,通过 税务部门的监控情况看,“营改增” 试点工作进展顺利,基本实现了纳税 人整体税负不增加,或略有下降的目 标。到目前为止,共有12.86万户企业 经确认后纳入试点范围。其中,一般 纳税人4.05万户,占31.5%;小规模 纳税人8.81万户,占68.5%。年内共 新增纳税人10194户。其中,有8792 户企业属于在运行期间增加试点服务 业业务项目,另有1402户属新办企业。 绝大部分企业表示,改革对企业是个 重新整合资源、转型升级的机会,他 们对企业前景很有信心。
2008年11月1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 务院令,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增 值税暂行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 暂行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 条例》。新修订的三个条例将于2009年1月1 日起施行。
修订变化: (1)增值税条例主要作了以下五个方面的修订:一是允许 抵扣固定资产进项税额。二是规定与企业技术更新无关且 容易混为个人消费的自用消费品(如小汽车、游艇等)所 含的进项税额,不得予以抵扣。三是降低小规模纳税人的 征收率。四是将一些现行增值税政策体现到修订后的条例 中。五是将纳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2)消费税条例主要作了以下两方面的修订:一是将1994 年以来出台的政策调整内容,更新到新修订的消费税条例 中,如:部分消费品(金银首饰、铂金首饰、钻石及钻石 饰品)的消费税调整在零售环节征收、对卷烟和白酒增加 复合计税办法、消费税税目税率调整等。二是将纳税申报 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对消费税的纳税地点等规定进行 了调整。 (3)营业税条例主要作了以下四个方面修订:一是调整了 纳税地点的表述方式。二是删除了转贷业务差额征税的规 定。三是删除了营业税条例所附的税目税率表中征收范围 一栏,具体范围由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四是将纳 税申报期限从10日延长至15日。
当然,在大部分企业税负下降的同时,部分企业,尤其是部 分交通运输企业的税负是有所上升的。不过这种税负上升不 完全是“营改增”改革造成的,而是因为“营改增”后,部 分老企业由于运输工具采购已经完成,暂时没有新的固定资 产采购发生,导致进项税较少或没有进项税可供抵扣,从而 引起税负上升。 据国家税务总局测算,如果在全国全面推行“营改增”,全 国税收净减收将超过1000亿元。由此可以带动GDP(国内 生产总值)增长0.5个百分点,拉动出口增长0.7个百分点, 同时可以带来新增就业岗位约70万个。
我国近年增值税、消费税和营业税收入变化图
单位:亿元
近十年我国税收结构情况
单位:亿元
流转税 2001 2002 2003 2004 3190.76 11114.96 12986.38 15361.92 所得税 2352.14 4294.57 4337.55 5694.39 其他税 1354.72 1765.96 2693.38 3109.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