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

合集下载

怎样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2)

怎样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 (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对党的执政能力给出了一个科学而简明的定义:“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

”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其科学内涵,需要深刻领会这一定义所蕴含的五个关系:一是执政能力与领导水平的关系。

党的执政活动和领导活动既有联系,又不能简单地等同。

执政是针对国家政权而言的,主要发生在国家政权活动领域。

执政更多地体现为法治活动。

领导在广义上是政治活动。

在我国现行的制度条件下,党的领导是执政的政治前提,但是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并不是以党组织的名义号令社会成员,而是以国家和公共管理者的角色,通过制定和执行全社会的共同规则━━宪法与法律,来从事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活动。

二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的关系。

依法执政是现代国家政治建设的一条普遍规律,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要求。

党的执政能力综合地体现为依法执政的能力。

四中全会强调,党要紧紧抓住制度建设这个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重要环节,坚持依法治国,领导立法,带头守法,保证执法,使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三是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的关系。

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本身并不是执政能力,但整个党的执政能力如何,执政成效如何,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因此,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但要着眼于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还要重视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领导体制和领导方式。

四是执政能力与党制定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关系。

理论、路线、方针是执政党凝聚党心、赢得人心和引领社会、整合社会的旗帜,政策和策略是执政党的生命。

现在,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善于把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升华为理论,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创新。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极大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这对于全党正确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是我们系统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起点,也是未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需遵循的实践指南。

我们可以从五个“度”来把握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

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体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实施广度人口规模巨大的基本国情,深深嵌入于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历史进程,昭示着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历史上的独一无二,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路径。

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没有先例可循、没有现成道路可走。

从人口规模角度来看,英国、法国等最早一批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人口规模不过是千万级;美国、日本等20世纪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其人口规模也仅仅是上亿级。

迄今为止,全球实现现代化的国家和地区人口不到10亿,仅为全球总人口的八分之一。

中国要实现现代化的人口基数达到十亿级,从世界现代化历史进程来看,这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既没有先例可循,又没有成功经验可供借鉴的开创性事业。

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完全基于中国国情、彰显中国特色。

历史已经告诉我们,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这种现代化是对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历史性超越,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打破了“现代化二资本主义化”的神话,展现了现代化的另一幅图景,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实现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必将创造人类历史、重塑世界格局。

区别于为资产阶级少数人谋利益的西方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实现现代化“一个都不能少二让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社会。

中国跨越中等收入国家陷阱,将使发达国家和地区人口在世界的占比从16%上升到34%,这是重塑世界现代化格局的历史性超越,将展现出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多样化路径和光明前景,为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有益启示和借鉴样本。

财税实务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中的几个关键词的涵义

财税实务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中的几个关键词的涵义

【tips】本文由梁志飞老师精心收编整理,同学们学习财税会计定要踏踏实实把基本功练好!财税实务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税收政策中的几个关
键词的涵义
在税收政策中时常出现一些对不同情形进行区分的政策界限的
关键词,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事关执行政策的正确与否,更是文件拟订的关键。

1、“超过”,意为大于某金额,如:超过50万元,就是指大于50万元,但不包括50万元。

2、“不超过”,意为小于或者等于某金额,如:不超过3万元,就是小于3万元和等于3万元。

3、“达到”,意为大于或者等于某金额,如:达到10万元,就是大于10万元和等于10万元。

4、“未达到”,意为小于某金额,如:未达到3万元,就是小于3万元。

5、“满足以下条件之一”,意为只要满足以下列举条件中的任何一条就是满足了条件。

6、“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意为对以下列举的条件的必须全部满足。

7、“在条件A和条件B下的…”,意为必须同时满足条件A和条件B。

8、“在条件A或(或者)条件B下的…”,意为只要满足条件A和条件B中的一个条件就可以。

9、“允许”,意为同意的意思,是一种授权式表述。

也就是说对该政策同意执行,但也可以选择放弃执行。

10、“可”或者“可以”,意为可以的意思,让当事人选择而非。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

论文题目: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单位名称:蓝坊漆溪小学作者姓名:梁红梅日期:二00九年十月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边试验边推广,已经进入到第五个年头了,且已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但如何真正走进小学语文新课程,如何科学建构小学语文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切实整体提高母语启蒙教育质量,仍然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所面临且必须有效解决的最重要课题。

针对当前我市仍有相当一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没有完全走出传统教学,或者“穿新鞋走老路”,严重影响小学语文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深化改革和高效实施等实际情况。

我认为,应采取以下基本思路来解决这一问题:进一步引领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科学理解和把握小学语文新课程理念的实质,并以此为基础着力探讨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的具体操作策略和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课堂教学的新突破和教学效率的新提升。

其理由是:理念是行动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反之,行动是理念的土壤,没有有效的行动,光喊口号是毫无意义的。

只有大家都确立新理念、运用新策略、采取新行动、实施新手段,才能真正走出困境、超越传统,走进新课程。

同时,几年来的新课改实践已经告诉我们,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正确理解与把握以及有效课堂教学行动,是健康、有效推行新课程的前提。

因为,无论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还是“校本课程”……其实归根结底还是“师本课程”,是教师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和效果。

所以,我们要从解决教师的教学理念(思想观念)、课堂教学行动(操作策略方法)入手,以求得问题的实质性、有效性和长期性解决。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首先提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据统计,“语文素养”作为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核心理念在整个文本中前后出现了十次。

那么,以“语文素养”取代“语文能力”在课程中的核心地位究竟有何意义?“语文素养”的内涵和外延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理念如何才能变成实实在在、卓有成效的课堂教学行动呢?《语文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语文素养”凸现出来。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联系工作实际,“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体会和认识第4组李超党的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产生背景、精神实质,并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写进了党章。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进一步明确了当今时代中国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十几亿人的中国为什么发展、为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全新的发展、改革、建设和执政理念,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指导方针。

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2. 核心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强调发展的人文本质,强调发展的最终目的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是发展的前提、基础、核心、目的及其价值与意义。

在政治层面,强调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在经济层面,强调一切经济活动及其成果均以人的需要、人的安全为出发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权益。

在社会层面,强调发展的广泛性和普遍性,消除由于发展的不平衡所带来的阶级、阶层以及个人、家庭的矛盾冲突甚至对抗,构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状况。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既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马克思主义强调以人为本,揭示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共同探讨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过去应试教‎育过,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

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于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

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

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伴随着科学‎知识的获得‎。

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爱心‎,越来越有同‎情心,越来越有责‎任感,越来越有修‎养。

二、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观。

心得体会:正确理解和把握“纪在法前”的深刻内涵

心得体会:正确理解和把握“纪在法前”的深刻内涵

心得体会:正确理解和把握“纪在法前”的深刻内涵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把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果转化为纪律要求,体现了党中央对管党治党规律的科学把握,为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指导和制度依据。

纪律和规矩是衡量党员干部行为的尺子,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

只有把纪律和规矩立起来,严起来,才能从源头上阻断不正之风和腐败滋生蔓延的通道。

一、要正确认识“治标”与“治本”的关系“标”与“本”是相对而言的,在中医学上常用来说明病变过程中矛盾的主次关系,急则治标,缓则治本。

治标和治本是辩证统一的,既相辅相成又相互促进。

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角度来讲,我们遵循的是“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十六字方针,既要治标,也要治本。

“治标”就是以零容忍态度坚决查处各种腐败行为,“治本”就是建立和完善反腐倡廉体制机制,从源头预防腐败。

从当前的情况和形势来看,由于多年的积累,腐败存量非常大,腐败现象,腐败行为,腐败思想已经滋生蔓延到社会各个方面,从党政机关到企事业单位到军队,从中央到地方,从高层领导到普通干部,从政治生活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腐败无处不在,无孔不入,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在这种形势下,如果“标”和“本”平均用力,循规蹈矩地治标,四平八稳地治本,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腐败愈演愈烈,把腐败这个急病拖成死症,治本也无从谈起。

形势决定任务,也决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夺势,及时对反腐倡廉的战略方针作出了调整,提出当前反腐败斗争以强力治标为主,为治本赢得时间。

这种调整是非常及时、必要和科学的,体现了我们党一切从实际出发,抓重要工作、抓主要矛盾的辩证的思维和方法。

当前,工作重点、主要矛盾是“治标”,是严肃惩处,但这并不等于放弃“治本”或不重视“治本”。

党中央提出要加强纪律建设,实际上是在提醒我们,不能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纪律审查上,不能满脑子都是线索和案件,在强力治标的同时,也要突出治本的功能,标本兼治,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如何准确的理解把握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如何准确的理解把握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

如何准确的理解把握并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党的性质,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质的规定性和与其他政党、社会组织、群众团体质的区别性。

十七大党章对党的性质做了全面准确的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这段话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党的地位和作用、党的根本宗旨、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四个方面阐述了党的性质。

一、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这是我们党对自身性质认识的飞跃和深化,强调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从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两个方面对党的性质进行了确定。

党的阶级性是指中国共产党以工人阶级为基础,代表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党的先进性是指党必须由工人阶级和其它社会阶层中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组成,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

1.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政党是某一个阶级、阶层或集团为实现其根本利益,以取得政权和巩固政权为主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

任何政党都有其阶级基础,代表着一定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是这个阶级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以工人阶级为基础的。

第二,阶级关系的变化并没有改变工人阶级的地位和作用。

2.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把我们党规定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对党的性质的新概括,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和人民性、民族性相统一的本质。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先锋队。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理解,把握,明析

理解,把握,明析

理解,把握,明析
理解、把握和明析是三种重要的思维技能,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包括科学、工程、政治、商业和人文学科等。

以下是对这些概念的详细解释和拓展。

1. 理解
理解是指透彻地了解事物的本质、原因和意义。

理解可以通过认知、分析、推理和体验等方式实现。

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和建立关系。

2. 把握
把握是指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状态、特征和规律。

把握可以通过学习、记忆、观察、实践和思考等方式实现。

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化。

3. 明析
明析是指清晰、明确地了解事物的特征和本质。

明析可以通过逻辑、分析和批判性思考等方式实现。

明析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意义和影响。

理解、把握和明析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理解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把握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明析事物的状态、特征和规律,从而更好地应对挑战和变化。

在实际生活中,理解、把握和明析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小视。

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做出决策和建立关系;把握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状态、特征和规律;明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意义和影响。

因此,理解、把握和明析是三种非常重要的思维技能,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共同富裕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在现代社会发展中具有很大的意义。

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对于推动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解释共同富裕的含义,并提出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与措施。

首先,共同富裕是指社会资源和财富的合理分配,让广大人民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经济层面的繁荣,更是关于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以及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

共同富裕不仅关乎物质条件的改善,更关乎人民的幸福感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我们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共同富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思考。

首先,共同富裕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概念。

共同富裕不仅仅是指经济收入的增加,更体现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多个方面。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在整体上提高人民的素质和能力,确保人民能够获得公平的机会和平等的待遇。

我们应该注重教育和技能培养,让人民拥有更多的机会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和发展目标。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让人民在面对疾病、失业等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支持和保障。

其次,共同富裕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现代社会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不合理利用和分配,将会导致资源枯竭和环境恶化。

因此,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注重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我们需要推动绿色经济发展,倡导节约资源和环保的生活方式。

同时,我们也要注重追求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双赢。

只有确保资源的长期可持续利用,才能够实现真正的共同富裕。

再次,共同富裕是一种社会公平与正义的追求。

共同富裕强调的是资源和财富的公平分配,让每个人都能够公平地分享社会的发展成果。

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解决贫富差距过大、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政府应该加强财富再分配的政策和措施,减少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特别是对农民工、儿童、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精准扶贫和帮助。

最后,实现共同富裕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 义基本原理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正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于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然而,要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需要我们付出努力,掌握正确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认识到马克思主义是一个系统而完整的理论体系。

它涵盖了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等多个领域,这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框架。

在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不能孤立地看待其中的某一个方面,而要从整体上把握其内在的逻辑关系。

就哲学而言,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我们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世界,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则指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这使我们能够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分析问题,理解社会现象的产生和演变。

在政治经济学方面,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的经济运行规律。

他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必然会导致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让我们看到了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

通过对政治经济学的学习,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经济现象,把握经济发展的趋势。

科学社会主义则为我们描绘了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方向,即实现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社会是一个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公平正义、人民共同富裕的社会。

这为我们的奋斗提供了目标和动力。

其次,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在对人类社会发展历史的深入研究和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批判中形成的。

了解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后来的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价值。

例如,19 世纪中叶,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日益尖锐,工人阶级受到残酷的剥削和压迫。

马克思通过对这些现象的观察和分析,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

初中物理教师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初中物理教师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

初中物理教师怎样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正确理解和把握教材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些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教材。

1. 仔细阅读教材:教师应该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每个章节和单元的内容和目标。

对每个概念和实验,教师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能够准确地解释给学生。

仔细阅读教材:教师应该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每个章节和单元的内容和目标。

对每个概念和实验,教师需要理解其背后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能够准确地解释给学生。

2. 掌握教材结构:教材通常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教师应该熟悉教材的章节和单元的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有助于教师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

掌握教材结构:教材通常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教师应该熟悉教材的章节和单元的顺序,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这有助于教师将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教学。

3. 挖掘教材的深度:教材中的每个概念都有其深度和广度。

教师应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掌握更多关于每个概念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应用。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回答学生的深入问题,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挖掘教材的深度:教材中的每个概念都有其深度和广度。

教师应该通过进一步研究和了解,掌握更多关于每个概念的背景知识和相关应用。

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回答学生的深入问题,并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4. 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师工具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研究水平,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教材的难易程度和顺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研究需求。

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只是教师工具的一部分,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水平,灵活运用教材。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需求,适当调整教材的难易程度和顺序,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教师应该善于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

例如,可以利用实验、示意图、模型等进行直观化教学;通过小组讨论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知识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知识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知识各位教师:大家好!随着国家制定的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实施,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已全面展开,要在教学改革的浪潮中成长为一个出色的教育者,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是关键,是重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作为新课程标准的实施者,不能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内涵,不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和新要求,我们的素质教育就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民族的素质就得不到整体的提高。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标的精神?现在我就和大家一起来作一个共同探讨。

一、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

”是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最高宗旨。

过去应试教育,我们称之谓精英教育。

因为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育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窄的情况,绝大数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要求,学生负担过重导致学生对学生失去兴趣,学生的辍学率高,只有少数精英才能达到目标要求。

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新课程标准价值趋向是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从教育,它的基本要求是一个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的标准,这有利全体学生的发展,同时,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过去的教学大纲关注是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

而新课标则着眼于未来这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标准。

这三位一体的目标要求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要求:一是关注每一位学生。

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是自己应关注的对象。

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能引起学生积极的共鸣;二是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

三是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道德生活和丰富人生体验,这样学科知识在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格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如何理解和把握为谁干、怎么干、会不会干.docx

如何理解和把握为谁干、怎么干、会不会干.docx

如何理解和把握“为谁干、怎么干、会不会干?”正确理解党的群众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在此基础上正确理解和把握“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三个问题过后,我们要进一步向自己提出“为谁干、怎么干、会不会干?”这三个紧扣实际工作的问题。

在理解了“三个谁“的问题后,我们要通过做好“三个干”的问题,最终要落实到行动上去。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优良传统。

我们党员干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好党的群众路线,回答好并做好这“三个干”的问题,就是对党的群众路线的最好践行。

为谁干?群众不是空洞虚无的概念,是具体的,相对的。

因工作岗位不同,服务对象不同,群众的外延而有所不同。

具体而言,群众就是我们工作的服务对象。

所以为谁干,就是为我们的服务对象干。

我们作为科技管理工作条线上的一员,我们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广大的企事业单位和人民群众,我们要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服务,做好他们的保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真正做到以科技事业的创新发展为人民群众谋利益,谋幸福。

怎么干?我觉得是依靠群众的智慧去干。

群众中珍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

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

作为科技管理工作者,我们要经常下基层,了解企事业单位的需求,对企业在科技研发、技改、生产等方面有什么困难要及时了解,积极主动地为他们联系高校院所,解决他们的困难。

怎么干,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

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的,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才能把工作干好。

成为一名团员后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成为一名团员后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成为一名团员后我如何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时代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时代在发展,从我们国家到整个世界,大大小小的机遇和挑战层出不穷。

作为一名团员,我们应该怎样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呢?毛泽东主席曾说过:“机会无形而来,时势造英雄。

”言简意赅的话语充满了智慧,让我们一同探讨如何从团员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洞察力我们要成为理论上有准备的团员,只有通过加强学习,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知识,才能更好地洞察时代的机遇与挑战。

我们可以通过参加党的理论学习活动,阅读党和团组织的重要文件,深入了解国内外的形势变化,以及时掌握社会发展的脉搏。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少年团组织是培养青少年无论是在思想上,还是在实践中都要与时俱进的主要阵地。

我们要做到不断追寻新时代的理论成果,不断掌握新思想、新观点、新知识,并将其与实际相结合,以更好地应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二、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增强应对能力理论学习只是第一步,真正的积极参与实践,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应对机遇和挑战。

我们团员应该积极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如社区义工、学校社团、公益项目等,通过实践来增强自己的能力,锻炼自己的见识。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认识到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发展的契机,挑战则是一种促使我们成长的动力。

通过实践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利用机遇,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也能够更好地面对挑战,不断完善自己,迎接新的机遇和挑战。

三、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团队是实现共同目标的重要力量,团队活动是培养我们团员合作意识的重要途径。

通过积极参与社团活动,我们可以与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研究解决问题,增强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

面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主动适应和融入团队,发挥自己的能动性,与团队成员一起思考和应对问题。

团队合作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利用和整合团队的资源和智慧,取得更好的效果,共同应对时代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是指国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在涉及国家生存、发展、利益维护等方面,保持国家长治久安的总体观念和总体部署。

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国家的长治久安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深刻认识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

国家安全不仅仅是指国家的军事安全,还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等多个领域。

国家安全的内涵非常广泛,要全面把握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不仅要关注传统安全领域,还要重视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国家安全格局。

其次,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国家安全的最终目的是保障人民安居乐业、安心生活。

因此,在制定和执行国家安全政策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尊重人民的权利和利益,保障人民的合法权益,促进人民全面发展。

再次,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国家安全是国家利益的重要体现。

在处理国家安全问题时,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的原则,不断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坚决维护国家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利益,切实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最后,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就要坚持综合治理、综合保障的原则。

国家安全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需要政府、军队、企业、社会组织、个人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要坚持综合治理、综合保障的原则,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协同发力的国家安全工作格局,形成全社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合力。

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总书记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阐述,是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正确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对于推动国家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长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社会各界人士都能深刻理解和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同为国家安全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怎样正确理解、把握“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

怎样正确理解、把握“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

怎样正确理解、把握“国之大者”的丰富内涵一是“大者”乃大事、要事,大者乃根本也。

“国之大者”主要体现在大国要有大国的模样,大党要有大党的模样。

二是“国之大者”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这就要求我们在大是大非的问题上立场坚定、决不动摇,从而确保对新形势新问题的正确认知与科学研判。

三是实现两个“转换”,以修炼好共产党人“心学”。

一方面,超越传统心学局限于个体主观性的修养,进而拓展到对现实物质世界的实践之中;另一方面,注重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这就要求我们提升理解和把握“国之大者”的自觉意识,在波谲云诡、变幻莫测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努力做到处变不惊,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目标定位,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和鲜明的问题意识。

要善于变挑战为应战,化危机为先机,尤其是要重点防范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有效应对各种风险考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国梦”
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民族复兴扫清了障碍,创造了必要前提。

2012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展览现场。

习总书记定义“中国梦”--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而且满怀信心地表示这个梦想“一定能实现”。

青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继承人,他们将决定祖国的命运。

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佼佼者,具有优势的特殊群体,大学生们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时刻牢记自己的历史使命,肩负起时代的重任,而且要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将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的大学生,我们首先认清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首先,大学生们应关心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继往开来,为中国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而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我们要把自己的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

我们要多关心时事,了解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特别是中国所处的国际环境方面的信息。

我们要能够心怀祖国,而不是仅仅纸上谈兵、在文字上、在演讲台上大发爱国之情,我们要付诸行动。

再者,我们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顺应人民群众的需要。

扎根基层,投身到西部,积极的到偏远贫困地区支农等。

积极培养自己地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投身社会经济建设,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同时,我们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踏踏实实地打好基础,积极迎接科技和知识经济的挑战。

要顺时代潮流而动,作时代的弄潮儿。

我们要敢于挑战时代、挑战自我,要以强者的姿态于世。

我们更要能够实事求是的工作和学习。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

我们还要有全球意识,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历史古迹,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和谐与发展,促进人类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贡献出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

我们要有地球公民意识,要开阔视野,拓展心胸,抛弃一些偏见。

勇于和善于自我反省,同时,悦纳别人对自己实事求是的批评。

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认清形势,肩负责任: 首先,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
我国经济有广阔的增长空间,新的技术革命为我国经济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有比较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把丰富的资源更充分更有效地用于经济发展;不断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社会生产力获得进一步的解放,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体制保证;支持经济发展的群众基础和人力资源是具备的,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国民教育程度不断提高,大批科技人员和各级各类管理人员成长起来,在改革和发展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从外部环境看,虽然国际政治和经济形势的不稳定和不确定性增加,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新的世界大战在可预见的时期内打不起来,我们仍然能够集中力量进行国内建设。

同时,深刻意识到大学生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当今世界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以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世界新技术
革命正在形成新的高潮,世界经济正在走向知识经济,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依赖于高科技的发展和新知识的创造,世界各国抢占知识经济制高点的竞争日益激烈。

面对这一切,当代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民族复兴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在前人已经取得伟大成绩的基础上,承担起这个事业赋予的重任,勇于竞争,大胆创新,充分发挥生力军的作用,努力成为历史的开拓者、完成复兴大业的实干家,为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