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教育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方法论之三 政府和社会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公教育2013年国考申论热点方法论之三
政府与社会的关系
(申论研发中心)
一、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阐述
党中央国务院一直高度重视社会服务和管理工作。十七大首次把社会建设放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同样的地位。提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推动建设和谐社会。”
2011年底,胡锦涛主席更是提出要社会管理创新,由此可见,社会服务与管理不仅被提上政府职能转变的议程,还被作为基本民生保障的一项重要任务深入推进。
上一篇热点我们讲到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政府四大职能中,与市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经济管理和市场监管职能,而与社会的关系主要体现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当中。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内容。
(一)社会管理职能和公共服务职能概述和问题
1.社会管理职能
社会管理主要包括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要强化政府促进就业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维护社会稳定。
[当前主要问题]
我国处在一个多元化利益矛盾不断增多的背景下,社会矛盾和社会风险不断增加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局部的小乱难以避免,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社会现实。利益表达、利益诉求渠道不畅是引发的群体事件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阶段社会管理创新,重在将大乱化解于小乱之中,把全局性的问题化解在局部之中,这就需要有协商对话。例如,健全信息公开、听证、检举等公共参与制度,建立社会与政府在公共领域沟通的有效渠道;提高社会的组织化水平,使反映不同利益诉求的各类社会组织,能够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参与到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执行中,保证其话语权和参与权。
2.公共服务职能
所谓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要突出政府的公共性,为社会提供其他组织所不能和不愿提供的具有排他性的公共产品
当前公共服务职能具体体现在,政府要着力促进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建立健全公平公正、惠及全民、水平适度、可持续发展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当前主要问题]
公共产品短缺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着的突出矛盾,即全社会的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产品短缺、公共服务不到位的矛盾日益突出。具体反映在,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基本住房保障、公共安全等方面的公共需求,日益成为老百姓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基本内涵。
比如,因病和因教致贫与返贫,在一些地区还仍然存在;解决好涉及基本公共服务的民生问题,越来越成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心。
(二)社会管理的基本内容概述
1.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主体和形式
当代社会服务与管理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主体构成也从传统的政府扩展到政府、社会组织以及公民个人的多元主体。
政府
政府是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基本主体,社会服务与管理是现代政府的基本职能。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出发,政府在社会服务与管理方面的主体作用应该适度,不应该也不可能包揽一切。在社会自我调节机制能够发挥功能的领域,政府就不要插手或介入,在社会自我调节机制不能有效发挥作用的领域,应加大政府干预的力度,适当放宽政府干预的方式。
主要有行政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传统上,政府更多运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和服务,将来需要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各种社会化方式,形成多方合力。
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是相对于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或公民社会的主体。比如,行业协会,妇联等等。具有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的特点。
其管理手段主要有:利用社会团体行为准则和道德约束对社会生活的自我管理或自治自律;督促企业利用市场机制提供公共服务以及自觉履行社会责任。
由于政府与市场并非是万能的,无力解决全部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组织发挥上传下达的作用,解决政府和市场失灵的领域。比如各种选美评比、行业表彰等。2012年重庆选美评比造假等,需要相应社会组织发挥相应作用。
公众
社会服务与管理的核心主题就是维护人的尊严和满足人的需要。
社会服务与管理,必须有赖于公众的认同、支持与积极参与。公众积极参与社会事务,有利于公众了解社会政策并促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实施。
公众参与主要形式有包括决策参与、执法参与、争议裁决参与、监督参与等,这贯穿于政府信息公开、意见收集、处理和反馈等各个环节。
2.社会管理和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缺位”与“越位”同时存在。
一方面政府管了很多不该管、管不好的事项,即“越位”现象。比如慈善公益方面,官办慈善机构,由于不透明,缺少监督,令慈善公信力大打折扣,这应该交与社会组织管理。
另一方面也存在该管的没有管或没有管好,即“缺位”现象。对于一些事关社会长远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以及转型期各种问题和矛盾交织的突出领域,如维护社会公正、环境资源管理、人口和就业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弱势群体的保护等方面,较为薄弱和滞后。
二是管理手段单一,管理理念亟需转变。
一些地方和部门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习惯于采用单一的行政手段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重堵不重疏。比如对一些群体事件简单采用武力镇压,未从根本是解决问题。
在执法形式上,习惯于搞运动式、突击式执法,忽视长效机制建设。比如各种扫黄打黑行动,质量安全检查,只注重一时效应,未形成长期监察机制。
在管理理念上,习惯于事后应急处置不适应开放、动态、信息化社会环境下的社会管理要求。
三是社会组织发展不足,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我国社会组织快速增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与社会发展需求还是不足。政府对社会组织的管理过死,限制过多,审批过严。
有些社会领域,公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管理的渠道不畅,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比如各种听证会最后都成了听涨会,群众利益没有得到充分尊重和维护。
从总体上看,我国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
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
因此,对于社会管理领域的问题,我们必须在发展中解决,建立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
(三)政府加强社会管理和服务的重点和努力方向
1.工作重点:加快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为了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减少不和谐因素,胡锦涛主席于2011年提出了社会管理创新的理念,要求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并就当前要重点抓好的工作提出8点意见:
第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第二,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
第三,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管理和服务;
第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
第五,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
第六,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
第七,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信息网络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