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大题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07be17efb7b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 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 C、刘歆 D、刘向 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 D、战国至秦汉 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 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 )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 E、西汉刘歆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 D、《太素》 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 )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 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 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 E、杨上善16、《类经》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 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 )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 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 )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 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 )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 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 )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 )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 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 )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 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 D、医学经典 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 )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 )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 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 )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 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 )① 王冰 ② 马莳 ③ 李中梓 ④ 张介宾 ⑤ 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 )① 汉书 ② 针经 ③ 易经 ④ 九卷 ⑤ 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 ②《黄帝内经太素》 ③《素问直解》 ④《内经知要》 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 )① 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 ② 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 ③四气调神大论④ 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 ⑤ 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 )① 经络腧穴 ② 运气 ③ 刺灸法 ④ 藏象 ⑤ 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 )① 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 ② 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③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④ 直觉领悟 ⑤ 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 )① 阴阳五行 ② 司外揣内 ③ 援物比类 ④ 直觉领悟 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 )① 详于针刺,略于方药 ②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③ 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⑤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 )① 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② 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③ 一部治病的法书④ 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⑤ 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 )① 天文学 ② 历法学 ③ 气象学 ④ 心理学 ⑤ 生物学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内经选读》题2022(3)

《内经选读》题2022(3)

内经选读练习题3一、单选题1.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风胜”则()【1.5分】A.动B.肿C.干D.浮正确答案是A2.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精不足者”,其治疗当( )【1.5分】A.温之以气B.补之以味C.阳病治阴D.阴病治阳正确答案是B3.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病属虚衰者,其治疗当( )【1.5分】A.泻之B.扬之C.减之D.彰之正确答案是D4.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煎厥的病机是人体阳气()【1.5分】A.上逆B.陷下C.内郁D.亢盛正确答案是D5. 根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以下何项属于男子三八的生命特征【1.5分】A.发长齿更B.天癸至C.筋骨劲强D.肌肉满壮正确答案是C6. 《素问·六节藏象论》中认为“凡此十一脏取决于()”【1.5分】A.肾B.肝C.肺D.胆正确答案是D7. 根据《素问·标本病传论》下列当先治其标的是()【1.5分】A.先病而后逆者B.先逆而后病者C.先热而后生中满者D.先寒而后生病者正确答案是C8.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髓之府”是指( )。

【1.5分】A.肾B.脑C.骨D.腰正确答案是C9. 据《素问·奇病论》所论,“有病口甘者,病名为()”【1.5分】A.消中B.热中C.脾瘅D.消渴正确答案是C10. 《素问·异法方宜论》认为,东方之域其病多()【1.5分】A.生于内B.痿厥寒热C.挛痹D.痈疡正确答案是D11. 《素问·平人气象论》肺的“平脉”是()【1.5分】A.有胃微弦B.有胃微钩C.有胃微毛D.有胃微软弱正确答案是C12. 《灵枢·营卫生会》认为“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

【1.5分】A.重阴B.重阳C.合阴D.太阴正确答案是C13. 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述,“夫精明五色者,()”。

【1.5分】A.气之华也B.中之守也C.身之强也D.血之府也正确答案是A14. 据《灵枢·水胀》所论,肤胀病是寒气客于()。

内经选读考试题目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目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目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心B. 肝C. 脾D. 胃答案:D2. 根据《内经》,人体的“三焦”是指?A. 胸腔、腹腔、盆腔B. 上焦、中焦、下焦C. 左焦、右焦、中焦D. 前焦、后焦、中焦答案:B3. 《内经》中提到的“六腑”包括哪些?A.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 心、肝、脾、肺、肾、胃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胆管D. 心、肝、脾、肺、肾、大肠答案:A4. 《内经》中认为“气”的运行主要依赖于哪个脏腑?A. 心B. 肝C. 脾D. 肺答案:C5. 以下哪一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A. 寒B. 热C. 湿D. 燥答案:C6. 《内经》中提到的“五味”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酸B. 苦C. 甘D. 咸答案:E7. 根据《内经》,人体的“五色”分别对应哪些脏腑?A. 心、肝、脾、肺、肾B. 肝、心、脾、肺、肾C. 脾、肺、肝、肾、心D. 肾、肺、肝、心、脾答案:A8. 《内经》中提到的“五音”分别对应哪些脏腑?A. 肝、心、脾、肺、肾B. 心、肝、脾、肺、肾C. 脾、肺、肝、肾、心D. 肾、肺、肝、心、脾答案:A9. 根据《内经》,以下哪一项不是“五劳”所伤?A. 久视伤血B. 久卧伤气C. 久坐伤肉D. 久立伤骨答案:B10. 《内经》中提到的“七情”包括哪些?A. 喜、怒、忧、思、悲、恐、惊B. 喜、怒、忧、思、悲、恐、爱C. 喜、怒、忧、思、悲、恐、怨D. 喜、怒、忧、思、悲、恐、恨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内经》中提到的“六淫”包括以下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E. 燥F. 火答案:ABCDEF2. 根据《内经》,以下哪些是“五脏”的功能?A. 心主血脉B. 肝主疏泄C. 脾主运化D. 肺主气E. 肾藏精答案:ABCDE3. 《内经》中提到的“五志”分别对应哪些脏腑?A. 心对应喜B. 肝对应怒C. 脾对应思D. 肺对应悲E. 肾对应恐答案:ABCDE4. 根据《内经》,以下哪些是“五味”的作用?A. 酸能收涩B. 苦能泻火C. 甘能补中D. 辛能发散E. 咸能软坚答案:ABCDE5. 《内经》中提到的“五色”与脏腑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 赤色对应心B. 青色对应肝C. 黄色对应脾D. 白色对应肺E. 黑色对应肾答案:ABCDE结束语:以上是《内经选读》的考试题目及答案,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次考试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内经》的相关知识。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

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B 脑C 魄门D 髓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主传导糟粕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A 风池B 风府C 百会D 大椎E 阳维脉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A 、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B 、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C 、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D 、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E 、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筋痿 B 、骨痿 C 、脉痿 D、肉痿 E 、痿躄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A、肠蕈B、石瘕C、石水 D 、鼓胀 E、皮水16、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A、得炅则痛立止B、痛不可按C、按之痛止D、按之无益E、腰与背相引而痛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 、气之华 B、血之华 C、精之华 D、神之华 E、色之华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1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之B、收之C、通之D、益之E、温之2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E、润之(二)多选题( 10分,每题1分)1、注释《内经》全书的作者是()A 、王冰 B、马莳 C、李中梓 D、张介宾 E、高士宗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A 以酒为浆B 以妄为常C 不妄作劳D 不知持满E 不时御神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是()A 平旦阴尽而阳受气B 平旦人气生C 日中阳气隆D 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E 夜半而阴隆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A 出上窍B 走五脏C 发腠理D 归六腑E 出下窍5.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A 藏精气而不泻B 传化物而不藏C 泻而不藏D 满而不能实E 实而不能满6、《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A 烦则心下鼓 B夜卧则惊 C暴上气而喘 D嗌干、善噫 E上为引如怀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夺气”的表现为()A、目不明B、言而微C、耳聋D、四肢乏力E、终日乃复言8、《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则()A、为呕B、为泄C、为喘D、为痛E、为满9、《素问·热论》对热病提出的治疗大法包括()A、汗法B、下法C、吐法D、泄法E、消法10、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瞑者”的主要机理是()A、气血衰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C、肌肉枯,气道涩D、五脏之气相搏E、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三、名词解释( 10分,每题1分)1、和于术数2、壮火3、神明之府4、奇恒之府5、头倾视深6、汗出偏沮7、肺朝百脉8、痿躄9、五脏气争 10、虚里四、默写原文( 10分)1、“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经选读 练习题库

内经选读  练习题库

内经题库1---260一.单选题(20题,20.0分)1、1.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对事物变化过程中气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气始而有形B.气散而生化C.气终而象变D.气布而繁育E.气化而成形正确答案:C2、2.据《素问•六微旨大论》,对气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器散则生化存矣B.出入废则气立孤危C.升降出入则无器不有D.升降出人反常则灾害不至E.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壮老已正确答案:C3、3.据《素问•六微旨大论》,下列对神机气立描述正确的是A.出入废则气立孤危B.升降息则神机化灭C.化有大小,期有远近D.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壮老已E.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正确答案:C4、4.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A.心肝B.脾肺C.肝胆D.肝肾E.心肺正确答案:E5、5.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A.脾胃B.肠胃C.肝胆D.心肺E.胃胆正确答案:B6、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之清气通于A.心B.肺C.肝D.肾E.脾正确答案:B7、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饮食水谷之气通于A.胃B.心C.嗌D.肾E.脾正确答案:C8、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关于人与自然之气描述正确的是A.天气通于肺B.雷气通于肝C.地气通于脾D.雨气通于心E.风气通于肾正确答案:A9、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药食气味与人身之形与精描述正确的是A.味归精B.形归气C.气归味D.精食味E.形食气正确答案:B10、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体之正气可伤于A.味B.形C.气D.精E.化正确答案:A11、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1.0 分正确答案:E12、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支”,“清阳”是指A.糟粕B.营血C.津液D.饮食化生的精气E.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正确答案:D13、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卫气B.精血津液C.饮食化生的精气D.二便等污秽之物E.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正确答案:B14、14.据《素问•阴阳系日月》,心在胸应夏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正确答案:A15、15.据《素问•阴阳系日月》,肺在胸应秋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正确答案:B16、16.据《素问•阴阳系日月》,肝居腹应春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1正确答案:C17、17.据《素问•阴阳系日月》,脾居中焦应长夏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正确答案:D18、18.据《素问•阴阳系日月》,肾居腹应冬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正确答案:E19、19.《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生命的根本在于A.阴阳B.阳气C.阴气D.脏腑E.经络正确答案:A20、2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失其所”可导致A.脉流薄疾B.五脏气争C.九窍不通D.阴平阳秘E.生命夭折而不彰显正确答案:E得分:36 已完成一.单选题(40题,40.0分)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在志”为A.怒B.喜C.思D.忧E.恐正确答案:C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志”为A.怒B.喜C.思D.忧E.恐正确答案:B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声”为A.呼B.笑C.歌D.哭E.呻正确答案:E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在声”为A.呼B.笑C.歌D.哭E.呻正确答案:D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声”为A.呼B.笑C.歌D.哭E.呻正确答案:A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体”为A.筋B.脉C.肉D.皮毛E.骨正确答案:E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体”为A.筋B.脉C.肉D.皮毛E.骨正确答案:B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体”为A.筋B.脉C.肉D.皮毛E.骨正确答案:A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窍”为A.目B.舌C.口D.鼻E.耳正确答案:E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在窍”为A.目B.舌C.口D.鼻E.耳正确答案:D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在窍”为A.目B.舌C.口D.鼻E.耳正确答案: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在音为A.角B.徵C.宫D.商E.羽正确答案:E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南方在音为A.角B.徵C.宫D.商E.羽2内经题库1-9973正确答案:B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东方在音为 A.角 B.徵 C.宫 D.商 E.羽正确答案:A1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在色为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正确答案:E1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西方在色为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正确答案:D1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东方在色为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正确答案:A1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在味为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正确答案:E1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中央在味为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正确答案:C2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东方在味为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正确答案:A2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在脏为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正确答案:E2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南方在脏为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正确答案:B2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东方在脏为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正确答案:A2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主的气候变化是 A.寒 B.风 C.热 D.湿 E.燥正确答案:D2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主的气候变化是 A.寒 B.风 C.热 D.湿 E.燥正确答案:C2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主的气候变化是 A.寒 B.风 C.热 D.湿 E.燥正确答案:B2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属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正确答案:E2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西方属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正确答案:D2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中央属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正确答案:C3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通过望闻问切首先区别 A.表里内经题库1-9974B.寒热C.虚实D.阴阳E.脏腑正确答案:D3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属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针刺原则是 A.阿是穴 B.下病下取 C.左病右取 D.右病右取 E.上病上取正确答案:C3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易伤人的部位是 A.五脏 B.六腑 C.皮毛 D.肌肤 E.皮肉筋脉正确答案:E3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外感病“半死半生”是邪在 A.皮毛 B.肌肤 C.筋脉 D.六腑 E.五脏正确答案:E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六淫之邪首先伤人 A.皮毛 B.肌肤C.筋脉D.六腑E.五脏正确答案:A35、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可导致 A.精气乃绝 B.阴气乃绝 C.精神乃治 D.脉流薄疾 E.五脏气争正确答案:A3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阴平阳秘解释正确的是A.阴阳平和协调B.阴气充足,阳气壮盛C.阴气平稳,阳气强盛D.阴气守持于内,阳气运使于外E.阴气固守于内,阳气卫护于外正确答案:A37、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平衡协调的关键在于 A.精神清静 B.阴精充足C.阳气固密于外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正确答案:C38、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贮藏阴精的五脏伤于 A.五脏 B.六腑C.脏腑D.经络E.五味正确答案:E 39、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精的化生本源于 A. 五脏 B. 六腑 C. 五味 D. 经络 E. 脏腑正确答案:C4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论述正确的是 A.一日而主内 B.平旦人气盛 C.日中而阳气隆 D.日西而阴气虚 E.夜半而阴气升正确答案:C单选题(100题,100.0分) 1、据《素问•宣明五气》,肾藏 A.志 B.魄 C.神 D.意 E.魂正确答案:A2、《灵枢•本神》指出“肝藏血,血舍” A.志 B.魄 C.神 D.意 E.魂 1.0 分 正确答案:E 我的答案:E3、《灵枢•本神》指出“脾藏营,营舍” A.志 B.魄 C.神 D.意 E.魂正确答案:D4、《灵枢•本神》指出“肾藏精,精舍” A.志 B.魄 C.神 D.意 E.魂正确答案:A5、《灵枢•本神》指出肝气实则表现为 A.恐 B.怒 C.悲 D.厥E.笑不休正确答案:B6、《灵枢•本神》指出心气实则表现为 A.恐 B.怒 C.悲 D.厥内经题库1-9975E.笑不休正确答案:E7、《灵枢•本神》指出肾气虚则表现为 A.恐 B.怒 C.悲 D.厥E.笑不休正确答案:D8、《灵枢•本神》指出肾气实则表现为 A.恐 B.怒 C.腹胀 D.笑不休 E.鼻塞不利正确答案:C9、《灵枢•本神》指出脾气虚则表现为 A.恐 B.怒 C.悲D.经溲不利E.五脏不安正确答案:E 10、《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首先散精于 A.肺 B.肝 C.心 D.脾 E.肾正确答案:B 11、《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谷食精气的浓浊稠厚部分归入于 A.肺 B.肝 C.心 D.脾 E.肾正确答案:C 12、《素问•经脉别论》关于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是 A.游溢精气 B.上输于脾 C.行气于府 D.上归于肺 E.下输膀胱正确答案:C 13、《素问•经脉别论》关于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是 A.精气归于肺 B.输精于皮毛 C.留于四脏 D.气归于权衡E.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正确答案:E14、据《素问•经脉别论》,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腑是 A.肺 B.肝 C.心 D.脾 E.肾正确答案:A15、据《素问•经脉别论》,判断预后生死的部位是A.肺B.肝C.心D.脾E.气口正确答案:E16、据《灵枢•邪客》,对营气论述正确的是 A.夜行于阴 B.昼日行于阳 C.内注五脏六腑 D.源于五谷之悍气 E.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正确答案:C17、据《灵枢•邪客》,对卫气论述正确的是 A.注之于脉 B.以荣四末 C.以应刻数 D.昼日行于阳 E.源于五谷之津液正确答案:D18、据《灵枢•营卫生会》,有关营卫二气论述正确的是A.营气行于脉外B.卫气行于脉中C.营运周行于全身D.水谷精气之浊者为营E.水谷精气之清者为卫正确答案:C19、据《灵枢•营卫生会》,卫气白昼与黑夜各行A.五十度B.三十五度C.四十五度D.二十五度E.四十八度正确答案:D 20、《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 A.气与血 B.体内与体表 C.白天与晚上 D.营气与卫气 E.阴经与阳经正确答案:D 21、《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五十而复大会的部位在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太阳膀胱经正确答案:C 22、《灵枢•营卫生会》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 A.五十度 B.三十五度 C.四十五度 D.二十五度 E.四十八度正确答案:A 23、《灵枢•营卫生会》认为日中为 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 E.阴阳俱衰内经题库1-9976正确答案:D 24、《灵枢•营卫生会》认为日西为 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 E.阴阳俱衰正确答案:C 25、《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血与营卫之气 A.神气也 B.异名同类 C.异名异类 D.同名同类 E.同名异类正确答案:B26、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作用的是 A.卫气 B.营气 C.肾气 D.志意 E.五脏正确答案:A27、据《灵枢•决气》,“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是指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谷食之精 D.水饮之精 E.天地之精气正确答案:A28、据《灵枢•决气》,具有宣发饮食水谷精微作用的是 A.精 B.气 C.津 D.液 E.血正确答案:B29、据《灵枢•决气》,具有温煦肌肤作用的是 A.精 B.气 C.津 D.液 E.血正确答案:B30、据《灵枢•决气》,具有充养身体,润泽皮毛作用的是 A.精 B.气 C.津 D.液 E.血正确答案:B31、据《灵枢•决气》,具有华利关节作用的是 A.精 B.气 C.津 D.液 E.血正确答案:D32、据《灵枢•决气》,有关“津”的论述正确的是A.汗出溱溱B.皮肤润泽C.淖泽注于骨D.泄泽补益脑髓E.熏肤.充身.泽毛正确答案:A33、据《灵枢•决气》,六气化生的源泉是 A.脏腑 B.脾胃 C.气血 D.津液 E.五谷与胃正确答案:E34、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风池 B.风府 C.百会 D.大椎 E.阳维正确答案:B35、《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一日,则 A.巨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少阳受之 D.太阴受之 E.厥阴受之正确答案:A《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三日,则 A.太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少阳受之 D.太阴受之 E.巨阳受之正确答案:C37、《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五日,则 A.太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太阴受之 D.厥阴受之 E.少阴受之正确答案:E38、《素问•热论》认为伤寒六日,则 A.太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太阴受之 D.厥阴受之 E.少阴受之正确答案:D39、据《素问•热论》,“头项痛腰脊强”,是邪在 A.巨阳 B.阳明 C.少阳 D.少阴 E.厥阴正确答案:A40、据《素问•热论》,“身热目疼而鼻干”,是邪在 A.巨阳 B.阳明 C.少阳 D.少阴 E.厥阴正确答案:B41、据《素问•热论》,“胸胁痛而耳聋”,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少阴E.厥阴正确答案:C42、据《素问•热论》,“口燥舌干而渴”,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少阴E.厥阴正确答案:D43、据《素问•热论》,“腹满而嗌干”,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太阴E.厥阴正确答案:D44、据《素问•热论》,“烦满而囊缩”,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太阴E.厥阴正确答案:E45、据《素问•热论》,三阳经络皆受病而未入于脏者的治法A.吐法B.下法C.汗法D.清法E.和法正确答案:C46、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A47、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八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B48、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九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C49、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十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E50、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十一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D51、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十二日则A.太阴病衰B.少阴病衰C.厥阴病衰D.阳明病衰E.太阳病衰正确答案:C52、据《素问•热论》,“耳聋微闻”是由于A.少阳病衰B.阳明病衰C.太阳病衰D.少阴病衰E.厥阴病衰正确答案:A53、据《素问•热论》,“身热少愈”是由于A.太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太阴病衰E.少阴病衰正确答案:B54、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A.热甚而强食B.热甚而再感C.热甚而忧思D.热甚而热食E.复感热邪正确答案:A55、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饮食当禁A.房事B.劳作C.肉食D.七情E.风湿正确答案:C56、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饮食当禁A.房事B.劳作C.多食D.七情E.风湿正确答案:C57、据《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A.病温B.病寒C.病暑D.病湿E.病湿温正确答案:A58、据《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后7夏至日为A.病温B.病寒C.病暑D.病湿E.病湿温正确答案:C59、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的预后是A.病者B.病甚C.易已D.愈甚E.必不免于死正确答案:E60、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一日则A.巨阳与少阴俱病B.阳明与太阴俱病C.少阳与厥阴俱病D.太阳与太阴俱病E.少阳与少阴俱病正确答案:A61、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二日则A.巨阳与少阴俱病B.阳明与太阴俱病C.少阳与厥阴俱病D.太阳与太阴俱病E.少阳与少阴俱病正确答案:B62、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三日则A.巨阳与少阴俱病B.阳明与太阴俱病C.少阳与厥阴俱病D.太阳与太阴俱病E.少阳与少阴俱病正确答案:C63、汗出复热、脉躁疾、狂言不能食的病证是A.绝B.薄绝C.偏枯D.癫狂E.阴阳交正确答案:E64、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为A.气机逆乱B.痰火内扰C.阳气运行失常D.阳热邪气偏盛E.阴精不足,邪热充盛正确答案:E65、《素问•评热病论》在汗出热不衰后提出“三死”之候是指A.脉躁.狂言.气喘B.烦躁.失志.不能食C.烦躁.不能食.气喘D.脉躁.不能食.气喘E.不能食.汗出辄发热而脉躁.失志正确答案:E6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诊脉的最佳时间是A.日中B.日落C.平旦D.夜半E.合夜正确答案:C6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脉诊要“虚静为保”虚静指的是A.清虚宁静B.人体虚弱C.保持清静D.静而不动E.因虚致静正确答案:A6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通过望面部五色可以审察疾病,因为面色是A.气之华B.血之府C.髓之海D.胸中之府E.水谷之海正确答案:A6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A.赭B.蓝C.黄土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A7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赤不欲如赭,欲如A.蓝B.鹅羽C.黄土D.白裹朱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D7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白不欲如盐,欲如A.赭B.蓝C.黄土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D7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A.盐B.蓝C.赭D.黄土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A7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A.赭B.蓝C.黄土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B7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青不欲蓝,欲如A.赭B.鹅羽C.黄土D.苍璧之泽E.罗裹雄黄8正确答案:D7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A.赭B.蓝C.黄土D.鹅羽E.地苍正确答案:C7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黄不欲如黄土,欲如A.赭B.蓝C.地苍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E7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A.赭B.地苍C.黄土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B7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黑不欲如地苍,欲如A.赭B.鹅羽C.黄土D.重漆色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D7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通过望眼睛可以审察疾病,因为眼睛是A.气之华B.血之府C.髓之海D.胸中之府E.水谷之海正确答案:A8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属于精明虚衰的表现是A.视万物B.别白黑C.审短长D.察精微E.以长为短正确答案:E8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指的是A.眼睛B.肾之精C.精明穴D.精神饱满E.人体之精气正确答案:A8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色察目可以审察疾病,因为眼睛面色是A.血之府B.气聚之处C.形体之关窍D.脏腑精气之外华E.受五脏精气濡养正确答案:D8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头倾视深”则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E8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背曲肩随”则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B8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曲伸不能,行则偻附”则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D8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不能久立,行则振掉”则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C8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转摇不能”是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A8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精神将夺”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正确答案:C8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府将坏”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正确答案:B9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肾将惫”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9正确答案:A9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筋将惫”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正确答案:E9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骨将惫”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正确答案:D9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筋将惫”表现为“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B9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骨将惫”表现为“不能久立,行则振掉”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A9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肾将惫”表现为“转摇不能”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C9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府将坏”表现为“背曲肩随”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D9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精神将夺”表现为“头倾视深”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E98、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A.面B.发C.目D.气口E.七窍正确答案:D99、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胃气对人体至关重要,人脉无胃气则A.死B.脉弱C.不治D.少食E.血空正确答案:A100、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夏胃微钩曰A.洪B.平C.死D.血和E.气平正确答案:B一.单选题(100题,100.0分)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志”为A.怒B.喜C.思D.忧E.恐正确答案:E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变动”为A.握B.嚘C.哕D.咳E.栗正确答案:A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在变动”为A.握B.嚘C.哕D.咳E.栗正确答案:D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变动”为A.握B.嚘C.哕D.咳E.栗正确答案:E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悲胜喜B.恐胜喜C.怒胜恐D.喜胜怒E.恐胜思正确答案:B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辛胜苦B.咸胜酸C.酸胜咸D.甘胜辛10E.辛胜酸正确答案:E7、据《素问•宝命全形论》,属于五行相克正常规律的是A.木得金而伐B.火得水而干C.土得木而灭D.金得火而达E.水得土而缺正确答案:A8、据《素问•六元政纪大论》,属于五郁正确的治则是A.木郁夺之B.火郁发之C.土郁泄之D.金郁折之E.水郁达之正确答案:B9、《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为A.相傅之官B.将军之官C.作强之官D.仓廪之官E.君主之官正确答案:E1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深谋远虑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A 11、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深谋远虑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B12、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深谋远虑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C1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胆为A.君主之官B.将军之官C.中正之官D.仓廪之官E.相傅之官正确答案:C14、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深谋远虑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D15、《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膻中为A.君主之官B.将军之官C.臣使之官D.仓廪之官E.相傅之官正确答案:C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筹划思考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E1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膻中指的是A.心B.虚里C.穴位D.气海E.心包络正确答案:E18、《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脾胃为A.仓廪之官B.传道之官C.受盛之官D.决渎之官E.州都之官正确答案:A19、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变化成形B.主水谷精微C.主泌别清浊D.主通利水道E.主藏津液正确答案:B2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变化成形B.主藏津液C.主泌别清浊D.主通利水道E.主水谷精微正确答案:A21、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藏津液B.主变化成形C.主泌别清浊D.主通利水道E.主水谷精微正确答案:C22、《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解释为A.分清泌浊B.化生营气C.化生水谷精气D.消化吸收水谷E.将糟粕变化成形正确答案:A2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肾为A.作强之官B.君主之官C.相傅之官D.仓廪之官E.将军之官正确答案:A24、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筹划思考D.主精巧多能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D25、《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三焦为A.仓廪之官B.决渎之官C.受盛之官D.传道之官E.州都之官正确答案:B26、《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为A.仓廪之官B.决渎之官C.受盛之官D.传道之官E.州都之官正确答案:E27、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谋划思考的脏腑是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C28、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精巧多能的脏腑是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E29、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决定判断的脏腑是A.胆B.脾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A3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传达喜乐的脏腑是A.胆B.膻中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B31、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饮食水谷的脏腑是A.心B.肺C.肝D.肾E.脾胃正确答案:E32、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变化成形的脏腑是A.胆B.脾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D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泌别清浊的脏腑是A.胆B.脾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C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为五脏六腑之主宰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B35、据《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脏六腑,心为之”A.相B.将C.卫D.外E.主正确答案:E3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以五脏为本,心为A.气的根本B.生命的根本C.藏精的根本D.耐受疲困的根本E.饮食水谷的根本正确答案:B3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以五脏为本,肺为A.气的根本B.生命的根本C.藏精的根本D.耐受疲困的根本E.饮食水谷的根本正确答案:A3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以五脏为本,脾胃为A.气的根本B.生命的根本C.藏精的根本D.耐受疲困的根本E.饮食水谷的根本正确答案:E39、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荣华表现在A.面B.毛C.发D.爪E.唇四白正确答案:A40、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肺的荣华表现在A.面B.毛C.发D.爪。

《内经选读》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库以及标准答案

1/71《内经选读》习题及参照答案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 、《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期间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月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件中最早记录《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代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照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订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2/71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所有分类说明《内经》最完好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天生之真气。

内经选读大题

内经选读大题

1.如何理解“阳盛则阴病”?举例说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此处阴胜是指服用酸苦涌泄之品太过而言,阴盛则伤阳,故导致阳病;阳胜是指服用辛甘发散之品太过而言,阳盛则耗阴,故导致阴病。

指出药食气味阴阳太过,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后世医家对此句有所发挥,认为阴气偏胜,则见阳气亏虚之证;反之,阳气偏胜,则见阴精耗伤之证,并以此作为分析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原则。

举例:阳盛则热: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阳气偏亢,脏腑经络机能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

阳盛则热是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而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等郁而化热化火所致。

阳盛则热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阳以热、动、燥为其特点,故阳气偏盛产生热性病变,以及燥、动之象,出现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

故曰:“阳盛则热”;由于阳的一方偏盛会导致阴的一方相对偏衰,所以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同时还会出现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阳盛伤阴,阴液不足的症状,故称“阳盛则阴病”,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阳盛。

2.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

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

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

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

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

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廪之官”。

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

小肠具有将胃传化的水谷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

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

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全称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难经》答案:A2. 《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C3. 在《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是:A. 五行学说与人体无关B.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C.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D. 五行学说既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也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4. 《内经》中的“________”是指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有序,是健康的表现。

答案:气血和畅5. 《内经》提倡的养生原则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答案:法于阴阳调于四时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阴阳理论用于判断疾病的基本性质,如阴阳失衡导致的各种症状。

五行理论则用于分析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关于“精、气、神”的调养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内经》中提到“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力。

调养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顺应四时等。

在现代生活中,这些调养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请根据《内经》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调养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气血两虚有关。

调养建议包括:适当补充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生成;同时,注意情志调养,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维护心神安宁。

内经选读题库(含问题详解)

内经选读题库(含问题详解)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一、单项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髓之府"是指:(D)正确答案:(D)A、脑B、命门C、肾D、骨2、"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中的"四维"是指:(A)正确答案:(A)A、四方之邪气B、四方之地理C、四个方向D、四种药物3、《决气》中"一气变为六气"的"一气"是指:(D)正确答案:(D)A、营气B、水谷精气C、宗气D、卫气4、古代医生"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祝"为何义?(D)正确答案:(D)A、祝福B、预测C、判断D、祝由5、"罢极之本"是指:(B)正确答案:(B)A、肾B、肝C、脾D、胃6、薄厥的病机是:(A)正确答案:(A)A、阴虚阳亢B、阳气厥逆C、阳气积蓄D、阳气抑遏7、《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何?"(A)正确答案:(A)A、胎病B、癫病C、阳厥D、薄厥8、《素问·汤液醪醴论》"其有不从毫毛而生者,五脏阳以竭也"的"竭"的意思是:(D)正确答案:(D)A、同"急"B、衰竭C、消耗D、阻绝9、"已食如饥,曰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胆瘅B、脾瘅C、胃疸D、黄疸10、《灵枢·五色》中"蔽者"是指:(D)正确答案:(D)A、额部B、两眉之间C、面颊D、耳门11、热病"未满三日者,可____________而已"。(C)正确答案:(C)A、清B、泻C、汗D、散12、濡泻是指:(D)正确答案:(D)A、泄泻无度B、下利赤白C、大便完谷不化D、大便稀溏13、《风论》认为"入房汗出中风"是为:(B)正确答案:(B)A、虚风B、内风C、肾风D、脾风14、"壮火食气"之"食"是指:(A)正确答案:(A)A、消蚀B、消散C、消灭D、滋养15、"胸中之府"是指:(C)正确答案:(C)A、心B、肺C、背D、膻中16、"下极"是指:(C)正确答案:(C)A、下巴B、下眼睑C、两目之中D、鼻子17、"风胜则____________";"寒胜则____________"。(D)正确答案:(D)A、动/浮B、动/肿C、肿/浮D、动/痛18、"因其衰而_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攻之B、通之C、彰之D、补之19、热病十二日左右"大气皆去,病日已矣。"此"大气"是指:(B)正确答案:(B)A、邪气B、正气C、胃气D、脏气20、五脏咳的共同症状是咳而兼有:(A)正确答案:(A)A、痛B、泄C、喘D、痰盛21、五脏之久咳则传于:(C)正确答案:(C)A、肾B、三焦C、六腑D、肺22、《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____________"。(B)正确答案:(B)A、食养尽之B、温之以气C、补之以味D、充养其精23、"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的"能"字通借下列何字?(D)正确答案:(D)A、耐B、态C、太D、胎24、感受暑邪可出现"烦则喘喝,静则____________"的症状:(B)正确答案:(B)A、发热B、多言C、嗜睡D、神昏25、《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胆B、脾C、肾D、心26、营卫之气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于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手太阴B、膻中C、心D、心包络27、《举痛论》认为诸多疼痛大多与什么邪气有关?(D)正确答案:(D)A、热B、风C、火D、寒28、《痿论》认为"治痿者独取_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胆B、肝C、阳明D、肺29、"漏泄"是指:(A)正确答案:(A)A、汗出如漏B、崩漏C、白带频下D、大便溏泄30、《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六B、九C、五D、一。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全称《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下面是一份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1. 题目:《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是什么?答案:《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是中医“未病先防”的重要思想。

2. 题目:《内经》中“五行”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中医中,五行理论用于解释人体脏腑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原则,如通过调整五行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3. 题目:《内经》中“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

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病人的阴阳失衡状态来判断病情;在治疗中,通过调和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4. 题目:《内经》中“四气调神”是指什么?答案:“四气调神”是指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调整情志和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春季应养生,夏季应养长,秋季应养收,冬季应养藏。

5. 题目:《内经》中“五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内经》中提到五种基本味道:酸、苦、甘、辛、咸,它们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有对应关系。

例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通过合理调配五味,可以调节五脏功能。

6. 题目:《内经》中“经络”学说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在中医治疗中,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治疗疾病。

7. 题目:《内经》中“精气神”三宝的概念是什么?答案:“精气神”是《内经》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精神活动的表现。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内经选读大题

内经选读大题

1、《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养生原则和方法有哪些?养生法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1应效法自然界阴阳变化规律2恰当运用养生方法锻炼身体345劳动不违背常度。

养生原则:(对外环境)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人本身)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既注意避免外邪侵袭又注意调摄精神避免情志过激和精气妄耗,才能保持真气充盈,令疾病无从发生生。

4、如何理解“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阐明了顺时养生的基本原则。

由于四时阴阳是万物之根本,万物皆生于春,长于夏,收于秋,藏于冬,人亦应之。

所以,春夏当顺生长之气,秋冬当顺其收藏之气。

具体言之,春养少阳,以助生发之气;夏养太阳,以助盛长之气;秋养少阴,以助收敛之气;冬养太阴,以助闭藏之气,使人体阴阳与自然界四时阴阳消长变化保持协调一致。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明确指出了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是:春发陈、夏蕃秀、秋容平、冬闭藏,并从生活起居和精神情志两个方面提出了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的养生方法,说明了只有适应四时规律进行养生,才能保持人体健康,祛病延年。

7、如何理解《灵枢•天年》中的“以母为基,以父为楯”?“以母为基,以父为楯”指人体胚胎的形成,以母血做基础,父精做遮蔽与捍卫,阴阳互用,促使其发育成长。

即胚胎由父精母血结合产生。

此论人始生的物质基础及人体生命形成过程。

认为人体胚胎是父精母血的结晶。

父精为阳,母血为阴,阴为基,阳为用,阴阳交感,胚胎形成并开始发育,至脏腑齐全、营卫气血调和畅行、神气藏舍于心,魂魄毕具,可称谓人,脱离母体而降生。

11、如何理解“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原文指出“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

”阴气居于内,为阳气的主持;阳气居于外,为阴气的役使。

守,镇守于内。

使,役使于外。

言阴阳内外相合互用,不可相离也。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 )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不过是托名而已,并不是黄帝时代由黄帝所著。

内经选读题库

内经选读题库

内经选读题库
1. 《内经》是指以下哪部经典?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以上都是
2. 以下哪个是《内经》所阐述的基本理论?
A. 阴阳五行学说
B. 中医诊断学说
C. 药物治疗学说
D. 以上都是
3. 以下哪个是《内经》所阐述的养生理论?
A. 食疗
B. 药膳
C. 气功
D. 以上都是
4. 《黄帝内经》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是哪一章?
A. 《素问·灵兰秘典论》
B. 《灵枢·九针十二原》
C.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D. 《素问·五运行大论》
5. 以下哪个是《内经》所阐述的治疗原则?
A. 治标
B. 治本
C. 调和阴阳
D. 以上都是
6. 《内经》中将人体分为五脏和六腑,以下哪个不是五脏之一?
A. 肝
B. 胃
C. 肾
D. 心
7. 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经》所阐述的温疫病理学?
A. 温热邪气能引起疾病
B. 温热邪气的发生繁殖有规律可循
C. 温热邪气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
D. 温热邪气能从中医药中治愈
8. 以下哪句话不是《内经》所阐述的心理学原理?
A. 心情愉悦,气血通畅
B. 心生怒气,伤肝
C. 心生悲痛,伤肺
D. 心平气和,乐观向上
9. 以下哪项不属于《内经》所阐述的治疗方法?
A. 针灸
B. 按摩
C. 理疗
D. 手术
10. 《内经》所阐述的五运六气说,是指哪个层次的天人合一观?
A. 宏观层次
B. 微观层次
C. 基因层次
D. 社会层次。

内经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五脏”指的是: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胃答案:A2. 《内经》中“六腑”包括:A.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肺D. 胆、胃、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答案:A3. 根据《内经》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四气”之一:A. 春B. 夏C. 长夏D. 秋答案:C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______。

答案:水5. 《内经》中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______、气、精、神。

答案:血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理论的基本含义。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组成,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本原因。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主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管理等手段,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这一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等方面,提倡人们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内经》中的理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长期工作压力大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影响心神安宁,从而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建议患者调整工作节奏,适当减轻压力,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音乐疗法、冥想等方式来缓解情绪,促进肝气的疏泄。

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肝火。

必要时,可辅以中药调理,如逍遥散等,以疏肝解郁,安神助眠。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如何理解“阳盛则阴病”?举例说明。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

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

”此处阴胜是指服用酸苦涌泄之品太过而言,阴盛则伤阳,故导致阳病;阳胜是指服用辛甘发散之品太过而言,阳盛则耗阴,故导致阴病。

指出药食气味阴阳太过,可以引起人体阴阳偏盛偏衰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后世医家对此句有所发挥,认为阴气偏胜,则见阳气亏虚之证;反之,阳气偏胜,则见阴精耗伤之证,并以此作为分析人体阴阳寒热盛衰的病机原则。

举例:阳盛则热:阳盛是指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阳气偏亢,脏腑经络机能亢进,邪热过盛的病理变化。

阳盛则热是由于感受温热阳邪,或感受阴邪而从阳化热,或七情内伤,五志过极而化火,或因气滞、血瘀、痰浊、食积等郁而化热化火所致。

阳盛则热的病机特点,多表现为阳盛而阴未虚的实热证。

阳以热、动、燥为其特点,故阳气偏盛产生热性病变,以及燥、动之象,出现发热、烦躁、舌红苔黄、脉数等。

故曰:“阳盛则热”;由于阳的一方偏盛会导致阴的一方相对偏衰,所以除上述临床表现外,同时还会出现口渴、小便短少、大便干燥等阳盛伤阴,阴液不足的症状,故称“阳盛则阴病”,但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于阳盛。

2.试述十二脏腑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十二脏腑的主要功能:心藏神,主人体精神思维活动而协调各脏腑的生理功能,为“君主之官”。

肺主气,助心调畅全身气血和气机升降,为“相傅之官”。

肝犹如将军,智勇兼备,主深谋远虑,为“将军之官”。

胆主决定判断,肝胆相使,才能正确处理事物,为“中正之官”。

膻中为心包络,犹如内臣,代君行令,主情志喜乐,为“臣使之官”。

脾胃能受纳腐熟水谷,化生水谷精微,为“仓廪之官”。

大肠具有传化糟粕功能,为“传导之官”。

小肠具有将胃传化的水谷分清别浊的功能,为“受盛之官”。

肾藏精充脑养骨,使人运动强劲.动作精巧,神强聪慧,为“作强之官”。

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功能,为“决渎之官”。

膀胱能贮藏全身升清降浊后的津液,在肾的气化作用下,变为尿液排出体外,为“州都之官”。

以上十二功能活动并不是孤立的,而是既分工又合作,密切配合,共同维持人体生理功能。

故曰“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说明十二脏腑是一个统一协调的整体,体现了藏象学说的整体观。

3.脏腑分为哪几类?它们的功能特点各是什么?这一理论有何临床意义?脏腑分为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

五脏的生理功能特点五脏主贮藏精气,藏而不泻。

六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六腑主传化水谷,泻而不藏。

奇恒之腑的生理特点也是“藏而不泻”与五脏类似。

了解五脏与六腑的区别,奇恒之腑与五脏六腑的区别,掌握脏与腑的区别对脏病多虚,腑病多实;脏实者可以泻其腑,腑虚者可以补其脏等有一定意义。

4.足太阴脾经与足阳明胃在生理和病理上的关系如何?有何临床意义?有待补充5.试叙“阳道实,阴道虚”的含义。

“阳道实,阴道虚”,是阴阳学说的一个基本观点。

即凡事物之属于阳者,必须有充实、满盛、向外的特点;凡事物之属于阴者,必须具有柔弱、不足、向内的性质。

据此观点来认识中医学中的问题,如以人身之阴阳之气而言,则《素问•生气通天》云:“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阴者,藏精而起亟也”。

以男女而言,则男子为阳,十六岁而精气溢满,保持长盛而不衰;女子为阴,十四岁月事以时下,而不得不通。

以脾胃病言之,则脾为阴脏,其病多虚;胃为阳腑,其病多实,因此,有“实则阳明,虚则太阴”之论。

虽然胃病亦有虚寒证,但治疗时常从补脾入手;脾脏亦偶有实热之证,治疗往往从泻胃入手。

后世据此把中焦病的治疗特点概括为:“实证责之于胃,虚证责之于脾”,可见“阳道实,阴道虚”在临床应用中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6.营卫二气的循行合会规律是怎样的?有何意义?营卫二气的运行规律:营气沿十二经脉之序,一昼夜运行五十周次。

卫气昼行于阳二十五周,夜行于阴二十五周。

营卫二气周而复始有规律运行,如环无端。

两者虽各行其道,但于夜半子时会合于手太阴肺。

营卫二气是水谷精微之气所化;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水谷精微之气奉心神化赤而成。

营卫二气与血是同源而异名,均来源于水谷精微。

张志聪注云:“营卫者,水谷之精气也。

血者,中焦之精汁奉心神而化赤,神气之所化也。

血与营卫皆生于精,故异名同类焉。

”也就是说,血与营卫二气皆生于水谷之精,但因各自作用、性质不同,所以名称也不同,故曰:“血之与气,异名同类。

”7.你对“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是怎样理解的?有何临床价值?无者,勿也。

是说失血的病人,勿再发其汗;大汗伤津的病人,勿再耗其血。

这是根据血与营卫之气异名同类的理论,提出的治疗原则。

因为在生理上两者关系密切。

汗为津液所化,血由营气所生,二者均来源于水谷精微。

而津液又是血液的重要成分,故二者关系密切。

在病理上两者相互影响。

若出汗太多,必然伤津,化血无源而血少;而失血之人必伤津液,津液亏损,汗出无源而少汗。

在治疗上,对失血、血虚患者,不能妄夺其汗;对于脱汗者,也不宜用动血之品或针刺放血等疗法。

此论点对临床实践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如《伤寒论》中的“衄家不可汗”、“疮家不可汗”、“亡血家不可发汗”等汗法禁忌原则,即导源于此,告诫医生对血虚或失血感受外邪者,当用养荣发汗的治法。

后世医家据这一理论,提出了“血汗同源”的论点。

8.三焦之气发出的部位及其功能特点如何?上焦:“上焦出于胃上口,并咽以上,贯膈而布胸中……”。

一般将膈以上的胸部,包括心肺两脏,以及头面部,称作上焦。

上焦的生理功能,《灵枢·决气》说:“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说明上焦宣发敷布水谷精气如雾露那样弥漫灌溉至全身,实际上主要是心肺输布气血的作用。

中焦:“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所指的是胃。

现一般认为中焦是指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

其所属脏腑主要是脾胃。

其功能本节指出:“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莫贵于此。

”说明中焦有腐熟消化、吸收并输布水谷精微和化生血液的功能。

所谓“中焦如沤”,实际上是指脾胃对饮食物的腐熟消化、吸收和输布水谷精微的功能,指出中焦是气血生化之源。

下焦:“下焦者,别迴肠,注于膀胱,而渗入焉”。

明代虞抟说:“脐之下曰下焦。

”现一般以脐以下的部位为下焦,包括小肠、大肠、肾、膀胱等脏腑。

肝的解剖部位虽在脐之上、膈之下,但从肝肾精血同源的观点出发,特别是清代温病学说的三焦辨证将温病后期出现肝的病证列入“下焦病”范围后,肝亦归属于下焦。

下焦的功能,本节指出:“济泌别汁,循下焦而渗入膀胱焉。

”即将胃传下的谷食经小肠分清别浊,其清者即水液渗入膀胱排出体外,其浊者即糟粕归入大肠排出体外。

所以概括为“下焦如渎”。

9.试述六气的生成、作用及六气耗脱得证候表现,对临床治疗有何指导意义?《灵枢•决气》云:“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何谓气?岐伯曰:上焦开发,宣五谷味,熏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是谓气。

何谓津?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何谓液?岐伯曰:谷入气满,淖泽注于骨,骨属屈伸,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是谓液。

何谓血?岐伯曰: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何谓脉?岐伯曰: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

”精是构成人体生命的原始物质,源于先天,赖后天之精不断培育。

气在上焦宣发作用下,输布全身,温养脏腑肌腠皮毛。

津较清稀,能变为汗,滋润肌肤。

液较稠浊,注于骨骼与脑,滑利关节,补益脑髓,润泽皮肤。

血由水谷精微变化而成,具有营养、滋润和维持生命活动的作用。

脉是血液运行的道路。

六气同源而异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为临床治疗六气亏损病证从六气相互关系角度分清主次,审因施治,提供了依据。

10.如何理解“两虚相得,乃客其形”?两虚,指虚邪之风与正气虚弱的机体。

相得,即相逢、相遇。

谓虚邪贼风遇到正气虚弱之人,则会留滞于人体而发病。

本句阐明了外感病发病的机理,指出人体正气强弱是发病与否的关键。

11试述积症形成的病因、病机。

据《灵枢·百病始生》的论述,积证的病因,主要是外感寒邪、饮食不节、用力过度、起居不慎、七情失调等。

形成积证的机理虽不尽相同,但其病机总不外乎寒凝、气滞、血瘀、津停。

12.试述煎厥、薄厥的病因、病机及临床表现。

煎厥是烦劳伤阴,阴虚阳亢,逢夏季阳盛,以致煎熬阴精而昏厥的病证。

病因:过劳;病机:因过劳而致阳气亢盛,煎熬阴精;阳亢阴虚,至夏阳盛之时,更使体内阴虚阳亢,阴不制阳而发病;病位:肝、肾;症状: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昏厥;病性:本虚标实。

薄厥是因大怒而迫使气血上逆于头部所致的昏厥之证。

病因:大怒;病机:大怒伤肝,肝气上逆,血随气涌,郁积于上而发病;病位:肝;症状:昏厥、头痛、眩仆,可伴见偏枯的后遗症;病性:实证。

13.试述(举痛论)“九气为病”的病机要点、基本证候及相应的治则治法。

怒则气上:肝志为怒,其脏位于膈下,大怒则扰动肝气,肝气从下向上冲逆,是谓气上。

症状是呕血,气逼血升之故;飧泄,肝气乘脾之故。

喜则气缓:喜乐而气和志达,荣卫通利,是气机和缓的正常生理状态,但暴喜则可使心气过缓,以至涣散不收而为病。

悲则气消:悲生于心使心系拘急,心肺同居上焦,心系急则肺叶上举,阻遏上焦营卫之气的宣发,气郁生热,热消心肺精气,故云气消。

消,通销,销烁之义。

恐则气下:肾位于下焦,其气主升交于上焦。

今恐致精却则气陷而无升,故肾气不上而下行。

寒则气收:寒性主收,使腠理闭塞,则营卫之气收敛而不畅行。

收,收敛。

炅则气泄:热则腠理开泄而汗出,营卫津液之气随汗而耗泄。

惊则气乱:大惊则心气动荡不宁,心神不能内守,而思虑无所安定而乱。

劳则气耗:过于劳倦,则五脏精气消耗。

思则气结:思想过于专一于事物,易引起气的聚结不畅。

结,结聚。

14.(至真要大论)分析病机的基本精神是什么?谈谈病机十九条的启示。

(1)利用相同的病机分析不同的症状,如属火的病机条文,虽症状表现不同,但机理相同。

如“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逆冲上,皆属于火”等。

(2)取相似的症状推求不同的病机。

如“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转反戾,水液混浊,皆属于热”等条文中,均有筋脉拘急、抽搐的症状表现,但病机却不同。

(3)以六淫五脏部位为纲,把错综复杂的病证进行分析归类,体现了审因论治,治病求本的辨证思想。

如归纳为五脏病机、六淫病机、上下病机等。

《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的病机十九条为后世医家提供了分析病机的示范,对后世病机理论的发展影响很大。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在此基础上,参考王冰的注释,编著成了《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以五运六气理论阐发“六气皆从火化”的病机,从而扩大了病机十九条火热证的范围。

并且还提出“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的病机,补充了燥邪病机。

清代著名医家喻嘉言明确提出“秋燥论”,创制清燥救肺汤,使六气燥邪致病的病机,臻于完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