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合集下载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不过是托名而已,并不是黄帝时代由黄帝所著.因此,《内经》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其中甚至包括东汉至隋唐时期某些医家的修订和补充。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一、单项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漏泄"是指:(A)正确答案:(A)A、汗出如漏B、崩漏C、白带频下D、大便溏泄2、"胸中之府"是指:(C)正确答案:(C)A、心B、肺C、背D、膻中3、五脏咳的共同症状是咳而兼有:(A)正确答案:(A)A、痛B、泄C、喘D、痰盛4、《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六B、九C、五D、一5、"下极"是指:(C)正确答案:(C)A、下巴B、下眼睑C、两目之中D、鼻子6、感受暑邪可出现"烦则喘喝,静则____________"的症状:(B)正确答案:(B)A、发热B、多言C、嗜睡D、神昏7、薄厥的病机是:(A)正确答案:(A)A、阴虚阳亢B、阳气厥逆C、阳气积蓄D、阳气抑遏8、《痿论》认为"治痿者独取_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胆B、肝C、阳明D、肺9、《风论》认为"入房汗出中风"是为:(B)正确答案:(B)A、虚风B、内风C、肾风D、脾风10、《灵枢·五色》中"蔽者"是指:(D)正确答案:(D)A、额部B、两眉之间C、面颊D、耳门11、濡泻是指:(D)正确答案:(D)A、泄泻无度B、下利赤白C、大便完谷不化D、大便稀溏12、古代医生"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祝"为何义?(D)正确答案:(D)A、祝福B、预测C、判断D、祝由13、"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的"能"字通借下列何字?(D)正确答案:(D)A、耐B、态C、太D、胎14、《决气》中"一气变为六气"的"一气"是指:(D)正确答案:(D)A、营气B、水谷精气C、宗气D、卫气15、《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____________"。(B)正确答案:(B)A、食养尽之B、温之以气C、补之以味D、充养其精16、"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中的"四维"是指:(A)正确答案:(A)A、四方之邪气B、四方之地理C、四个方向D、四种药物17、"罢极之本"是指:(B)正确答案:(B)A、肾B、肝C、脾D、胃18、热病十二日左右"大气皆去,病日已矣。"此"大气"是指:(B)正确答案:(B)A、邪气B、正气C、胃气D、脏气19、"壮火食气"之"食"是指:(A)正确答案:(A)A、消蚀B、消散C、消灭D、滋养20、"风胜则____________";"寒胜则____________"。(D)正确答案:(D)A、动/浮B、动/肿C、肿/浮D、动/痛21、五脏之久咳则传于:(C)正确答案:(C)A、肾B、三焦C、六腑D、肺22、《举痛论》认为诸多疼痛大多与什么邪气有关?(D)正确答案:(D)A、热B、风C、火D、寒23、营卫之气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于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手太阴B、膻中C、心D、心包络24、"因其衰而_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攻之B、通之C、彰之D、补之25、"髓之府"是指:(D)正确答案:(D)A、脑B、命门C、肾D、骨26、《素问·汤液醪醴论》"其有不从毫毛而生者,五脏阳以竭也"的"竭"的意思是:(D)正确答案:(D)A、同"急"B、衰竭C、消耗D、阻绝27、热病"未满三日者,可____________而已"。(C)正确答案:(C)A、清B、泻C、汗D、散28、"已食如饥,曰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胆瘅B、脾瘅C、胃疸D、黄疸29、《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胆B、脾C、肾D、心30、《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何?"(A)正确答案:(A)A、胎病B、癫病C、阳厥D、薄厥。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其中《素问》共有______篇。

2. 《内经》中提到的“五运六气”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种气候因素,以及木、火、土、金、水五种运行周期。

3. 《内经》认为人体健康的基础是“阴阳平衡”,其中“阴平阳秘”是指______。

二、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E. 长夏气化2.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是指: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肺、脾、胃、肾3. 根据《内经》的理论,下列哪项不是“六淫”之一?A. 风B. 寒C. 湿D. 火E. 暑三、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根据《内经》的理论,如何理解“五行相生相克”?四、论述题1. 论述《内经》中“形神合一”的观点及其对现代养生保健的启示。

2. 请结合《内经》的养生理论,谈谈如何进行四季养生。

五、答案1. 填空题答案:1. 812. 风、热、暑、湿、燥、寒3. 阴阳平衡,身体健康2. 选择题答案:1. E2. A3. E3. 简答题答案:1. “治未病”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等预防疾病的发生。

其重要性在于强调预防胜于治疗,体现了中医“未病先防”的思想。

2. “五行相生相克”是《内经》中描述自然界万物相互关系的理论,认为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形成相生循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形成相克循环。

这一理论在人体健康中体现为五脏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制约。

4. 论述题答案:1. “形神合一”是《内经》中强调人的身体和精神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形是神的物质基础,神是形的功能表现。

对现代养生保健的启示是,我们在追求身体健康的同时,也要注重精神健康,通过运动、冥想等方式来达到身心和谐。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之欧阳光明创编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之欧阳光明创编

一、名词术语欧阳光明(2021.03.07)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E)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 练习题库

内经选读  练习题库

内经题库1---260一.单选题(20题,20.0分)1、1.据《素问•五常政大论》,对事物变化过程中气的作用描述正确的是A.气始而有形B.气散而生化C.气终而象变D.气布而繁育E.气化而成形正确答案:C2、2.据《素问•六微旨大论》,对气的运动描述正确的是A.器散则生化存矣B.出入废则气立孤危C.升降出入则无器不有D.升降出人反常则灾害不至E.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壮老已正确答案:C3、3.据《素问•六微旨大论》,下列对神机气立描述正确的是A.出入废则气立孤危B.升降息则神机化灭C.化有大小,期有远近D.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壮老已E.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正确答案:C4、4.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气入鼻,藏于”A.心肝B.脾肺C.肝胆D.肝肾E.心肺正确答案:E5、5.据《素问•六节藏象论》,“五味入口,藏于”A.脾胃B.肠胃C.肝胆D.心肺E.胃胆正确答案:B6、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天之清气通于A.心B.肺C.肝D.肾E.脾正确答案:B7、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饮食水谷之气通于A.胃B.心C.嗌D.肾E.脾正确答案:C8、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关于人与自然之气描述正确的是A.天气通于肺B.雷气通于肝C.地气通于脾D.雨气通于心E.风气通于肾正确答案:A9、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对药食气味与人身之形与精描述正确的是A.味归精B.形归气C.气归味D.精食味E.形食气正确答案:B10、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人体之正气可伤于A.味B.形C.气D.精E.化正确答案:A11、1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1.0 分正确答案:E12、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支”,“清阳”是指A.糟粕B.营血C.津液D.饮食化生的精气E.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正确答案:D13、1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卫气B.精血津液C.饮食化生的精气D.二便等污秽之物E.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正确答案:B14、14.据《素问•阴阳系日月》,心在胸应夏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正确答案:A15、15.据《素问•阴阳系日月》,肺在胸应秋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正确答案:B16、16.据《素问•阴阳系日月》,肝居腹应春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1正确答案:C17、17.据《素问•阴阳系日月》,脾居中焦应长夏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正确答案:D18、18.据《素问•阴阳系日月》,肾居腹应冬为A.阳中之太阳B.阴中之少阴C.阴中之少阳D.阴中之至阴E.阴中之太阴正确答案:E19、19.《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生命的根本在于A.阴阳B.阳气C.阴气D.脏腑E.经络正确答案:A20、2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失其所”可导致A.脉流薄疾B.五脏气争C.九窍不通D.阴平阳秘E.生命夭折而不彰显正确答案:E得分:36 已完成一.单选题(40题,40.0分)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在志”为A.怒B.喜C.思D.忧E.恐正确答案:C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志”为A.怒B.喜C.思D.忧E.恐正确答案:B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声”为A.呼B.笑C.歌D.哭E.呻正确答案:E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在声”为A.呼B.笑C.歌D.哭E.呻正确答案:D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声”为A.呼B.笑C.歌D.哭E.呻正确答案:A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体”为A.筋B.脉C.肉D.皮毛E.骨正确答案:E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心“在体”为A.筋B.脉C.肉D.皮毛E.骨正确答案:B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体”为A.筋B.脉C.肉D.皮毛E.骨正确答案:A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窍”为A.目B.舌C.口D.鼻E.耳正确答案:E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在窍”为A.目B.舌C.口D.鼻E.耳正确答案:D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脾“在窍”为A.目B.舌C.口D.鼻E.耳正确答案: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在音为A.角B.徵C.宫D.商E.羽正确答案:E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南方在音为A.角B.徵C.宫D.商E.羽2内经题库1-9973正确答案:B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东方在音为 A.角 B.徵 C.宫 D.商 E.羽正确答案:A1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在色为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正确答案:E1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西方在色为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正确答案:D1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东方在色为 A.青 B.赤 C.黄 D.白 E.黑正确答案:A1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在味为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正确答案:E1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中央在味为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正确答案:C2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东方在味为 A.酸 B.苦 C.甘 D.辛 E.咸正确答案:A2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在脏为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正确答案:E2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南方在脏为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正确答案:B2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东方在脏为 A.肝 B.心 C.脾 D.肺 E.肾正确答案:A2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央主的气候变化是 A.寒 B.风 C.热 D.湿 E.燥正确答案:D2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南方主的气候变化是 A.寒 B.风 C.热 D.湿 E.燥正确答案:C2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东方主的气候变化是 A.寒 B.风 C.热 D.湿 E.燥正确答案:B27、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北方属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正确答案:E28、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西方属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正确答案:D29、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按照五行归属,中央属 A.木 B.火 C.土 D.金 E.水正确答案:C3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于诊治疾病的医生,通过望闻问切首先区别 A.表里内经题库1-9974B.寒热C.虚实D.阴阳E.脏腑正确答案:D3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属于“从阴引阳,从阳引阴”的针刺原则是 A.阿是穴 B.下病下取 C.左病右取 D.右病右取 E.上病上取正确答案:C3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地之湿气”易伤人的部位是 A.五脏 B.六腑 C.皮毛 D.肌肤 E.皮肉筋脉正确答案:E3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外感病“半死半生”是邪在 A.皮毛 B.肌肤 C.筋脉 D.六腑 E.五脏正确答案:E3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六淫之邪首先伤人 A.皮毛 B.肌肤C.筋脉D.六腑E.五脏正确答案:A35、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离决”可导致 A.精气乃绝 B.阴气乃绝 C.精神乃治 D.脉流薄疾 E.五脏气争正确答案:A36、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阴平阳秘解释正确的是A.阴阳平和协调B.阴气充足,阳气壮盛C.阴气平稳,阳气强盛D.阴气守持于内,阳气运使于外E.阴气固守于内,阳气卫护于外正确答案:A37、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阴阳平衡协调的关键在于 A.精神清静 B.阴精充足C.阳气固密于外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正确答案:C38、据《素问•生气通天论》,贮藏阴精的五脏伤于 A.五脏 B.六腑C.脏腑D.经络E.五味正确答案:E 39、 据《素问•生气通天论》,人体阴精的化生本源于 A. 五脏 B. 六腑 C. 五味 D. 经络 E. 脏腑正确答案:C40、据《素问•生气通天论》,对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论述正确的是 A.一日而主内 B.平旦人气盛 C.日中而阳气隆 D.日西而阴气虚 E.夜半而阴气升正确答案:C单选题(100题,100.0分) 1、据《素问•宣明五气》,肾藏 A.志 B.魄 C.神 D.意 E.魂正确答案:A2、《灵枢•本神》指出“肝藏血,血舍” A.志 B.魄 C.神 D.意 E.魂 1.0 分 正确答案:E 我的答案:E3、《灵枢•本神》指出“脾藏营,营舍” A.志 B.魄 C.神 D.意 E.魂正确答案:D4、《灵枢•本神》指出“肾藏精,精舍” A.志 B.魄 C.神 D.意 E.魂正确答案:A5、《灵枢•本神》指出肝气实则表现为 A.恐 B.怒 C.悲 D.厥E.笑不休正确答案:B6、《灵枢•本神》指出心气实则表现为 A.恐 B.怒 C.悲 D.厥内经题库1-9975E.笑不休正确答案:E7、《灵枢•本神》指出肾气虚则表现为 A.恐 B.怒 C.悲 D.厥E.笑不休正确答案:D8、《灵枢•本神》指出肾气实则表现为 A.恐 B.怒 C.腹胀 D.笑不休 E.鼻塞不利正确答案:C9、《灵枢•本神》指出脾气虚则表现为 A.恐 B.怒 C.悲D.经溲不利E.五脏不安正确答案:E 10、《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首先散精于 A.肺 B.肝 C.心 D.脾 E.肾正确答案:B 11、《素问•经脉别论》指出谷食精气的浓浊稠厚部分归入于 A.肺 B.肝 C.心 D.脾 E.肾正确答案:C 12、《素问•经脉别论》关于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是 A.游溢精气 B.上输于脾 C.行气于府 D.上归于肺 E.下输膀胱正确答案:C 13、《素问•经脉别论》关于饮入于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是 A.精气归于肺 B.输精于皮毛 C.留于四脏 D.气归于权衡E.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正确答案:E14、据《素问•经脉别论》,具有通调水道功能的脏腑是 A.肺 B.肝 C.心 D.脾 E.肾正确答案:A15、据《素问•经脉别论》,判断预后生死的部位是A.肺B.肝C.心D.脾E.气口正确答案:E16、据《灵枢•邪客》,对营气论述正确的是 A.夜行于阴 B.昼日行于阳 C.内注五脏六腑 D.源于五谷之悍气 E.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正确答案:C17、据《灵枢•邪客》,对卫气论述正确的是 A.注之于脉 B.以荣四末 C.以应刻数 D.昼日行于阳 E.源于五谷之津液正确答案:D18、据《灵枢•营卫生会》,有关营卫二气论述正确的是A.营气行于脉外B.卫气行于脉中C.营运周行于全身D.水谷精气之浊者为营E.水谷精气之清者为卫正确答案:C19、据《灵枢•营卫生会》,卫气白昼与黑夜各行A.五十度B.三十五度C.四十五度D.二十五度E.四十八度正确答案:D 20、《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 A.气与血 B.体内与体表 C.白天与晚上 D.营气与卫气 E.阴经与阳经正确答案:D 21、《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营卫五十而复大会的部位在 A.足少阴肾经 B.足阳明胃经 C.手太阴肺经 D.足太阴脾经 E.足太阳膀胱经正确答案:C 22、《灵枢•营卫生会》认为营卫之气在体内一昼夜各运行 A.五十度 B.三十五度 C.四十五度 D.二十五度 E.四十八度正确答案:A 23、《灵枢•营卫生会》认为日中为 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 E.阴阳俱衰内经题库1-9976正确答案:D 24、《灵枢•营卫生会》认为日西为 A.阴衰 B.阴陇 C.阳衰 D.阳陇 E.阴阳俱衰正确答案:C 25、《灵枢•营卫生会》指出血与营卫之气 A.神气也 B.异名同类 C.异名异类 D.同名同类 E.同名异类正确答案:B26、据《灵枢•本藏》具有“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关合”作用的是 A.卫气 B.营气 C.肾气 D.志意 E.五脏正确答案:A27、据《灵枢•决气》,“常先身生是谓精”的“精”是指 A.先天之精 B.后天之精 C.谷食之精 D.水饮之精 E.天地之精气正确答案:A28、据《灵枢•决气》,具有宣发饮食水谷精微作用的是 A.精 B.气 C.津 D.液 E.血正确答案:B29、据《灵枢•决气》,具有温煦肌肤作用的是 A.精 B.气 C.津 D.液 E.血正确答案:B30、据《灵枢•决气》,具有充养身体,润泽皮毛作用的是 A.精 B.气 C.津 D.液 E.血正确答案:B31、据《灵枢•决气》,具有华利关节作用的是 A.精 B.气 C.津 D.液 E.血正确答案:D32、据《灵枢•决气》,有关“津”的论述正确的是A.汗出溱溱B.皮肤润泽C.淖泽注于骨D.泄泽补益脑髓E.熏肤.充身.泽毛正确答案:A33、据《灵枢•决气》,六气化生的源泉是 A.脏腑 B.脾胃 C.气血 D.津液 E.五谷与胃正确答案:E34、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 A.风池 B.风府 C.百会 D.大椎 E.阳维正确答案:B35、《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一日,则 A.巨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少阳受之 D.太阴受之 E.厥阴受之正确答案:A《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三日,则 A.太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少阳受之 D.太阴受之 E.巨阳受之正确答案:C37、《素问•热论》认为伤寒五日,则 A.太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太阴受之 D.厥阴受之 E.少阴受之正确答案:E38、《素问•热论》认为伤寒六日,则 A.太阳受之 B.阳明受之 C.太阴受之 D.厥阴受之 E.少阴受之正确答案:D39、据《素问•热论》,“头项痛腰脊强”,是邪在 A.巨阳 B.阳明 C.少阳 D.少阴 E.厥阴正确答案:A40、据《素问•热论》,“身热目疼而鼻干”,是邪在 A.巨阳 B.阳明 C.少阳 D.少阴 E.厥阴正确答案:B41、据《素问•热论》,“胸胁痛而耳聋”,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少阴E.厥阴正确答案:C42、据《素问•热论》,“口燥舌干而渴”,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少阴E.厥阴正确答案:D43、据《素问•热论》,“腹满而嗌干”,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太阴E.厥阴正确答案:D44、据《素问•热论》,“烦满而囊缩”,是邪在A.巨阳B.阳明C.少阳D.太阴E.厥阴正确答案:E45、据《素问•热论》,三阳经络皆受病而未入于脏者的治法A.吐法B.下法C.汗法D.清法E.和法正确答案:C46、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A47、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八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B48、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九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C49、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十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E50、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十一日则A.巨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少阴病衰E.太阴病衰正确答案:D51、据《素问•热论》,其不两感于寒者,十二日则A.太阴病衰B.少阴病衰C.厥阴病衰D.阳明病衰E.太阳病衰正确答案:C52、据《素问•热论》,“耳聋微闻”是由于A.少阳病衰B.阳明病衰C.太阳病衰D.少阴病衰E.厥阴病衰正确答案:A53、据《素问•热论》,“身热少愈”是由于A.太阳病衰B.阳明病衰C.少阳病衰D.太阴病衰E.少阴病衰正确答案:B54、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A.热甚而强食B.热甚而再感C.热甚而忧思D.热甚而热食E.复感热邪正确答案:A55、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饮食当禁A.房事B.劳作C.肉食D.七情E.风湿正确答案:C56、据《素问•热论》,热病恢复期,饮食当禁A.房事B.劳作C.多食D.七情E.风湿正确答案:C57、据《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为A.病温B.病寒C.病暑D.病湿E.病湿温正确答案:A58、据《素问•热论》,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后7夏至日为A.病温B.病寒C.病暑D.病湿E.病湿温正确答案:C59、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的预后是A.病者B.病甚C.易已D.愈甚E.必不免于死正确答案:E60、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一日则A.巨阳与少阴俱病B.阳明与太阴俱病C.少阳与厥阴俱病D.太阳与太阴俱病E.少阳与少阴俱病正确答案:A61、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二日则A.巨阳与少阴俱病B.阳明与太阴俱病C.少阳与厥阴俱病D.太阳与太阴俱病E.少阳与少阴俱病正确答案:B62、据《素问•热论》,“两感于寒”,三日则A.巨阳与少阴俱病B.阳明与太阴俱病C.少阳与厥阴俱病D.太阳与太阴俱病E.少阳与少阴俱病正确答案:C63、汗出复热、脉躁疾、狂言不能食的病证是A.绝B.薄绝C.偏枯D.癫狂E.阴阳交正确答案:E64、据《素问•评热病论》,阴阳交的病机为A.气机逆乱B.痰火内扰C.阳气运行失常D.阳热邪气偏盛E.阴精不足,邪热充盛正确答案:E65、《素问•评热病论》在汗出热不衰后提出“三死”之候是指A.脉躁.狂言.气喘B.烦躁.失志.不能食C.烦躁.不能食.气喘D.脉躁.不能食.气喘E.不能食.汗出辄发热而脉躁.失志正确答案:E6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诊脉的最佳时间是A.日中B.日落C.平旦D.夜半E.合夜正确答案:C6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脉诊要“虚静为保”虚静指的是A.清虚宁静B.人体虚弱C.保持清静D.静而不动E.因虚致静正确答案:A6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通过望面部五色可以审察疾病,因为面色是A.气之华B.血之府C.髓之海D.胸中之府E.水谷之海正确答案:A6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A.赭B.蓝C.黄土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A7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赤不欲如赭,欲如A.蓝B.鹅羽C.黄土D.白裹朱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D7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白不欲如盐,欲如A.赭B.蓝C.黄土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D7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白欲如鹅羽,不欲如A.盐B.蓝C.赭D.黄土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A7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青欲如苍璧之泽,不欲如A.赭B.蓝C.黄土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B7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青不欲蓝,欲如A.赭B.鹅羽C.黄土D.苍璧之泽E.罗裹雄黄8正确答案:D7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黄欲如罗裹雄黄,不欲如A.赭B.蓝C.黄土D.鹅羽E.地苍正确答案:C7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黄不欲如黄土,欲如A.赭B.蓝C.地苍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E7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黑欲如重漆色,不欲如A.赭B.地苍C.黄土D.鹅羽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B7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面部五色中,黑不欲如地苍,欲如A.赭B.鹅羽C.黄土D.重漆色E.罗裹雄黄正确答案:D7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通过望眼睛可以审察疾病,因为眼睛是A.气之华B.血之府C.髓之海D.胸中之府E.水谷之海正确答案:A8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属于精明虚衰的表现是A.视万物B.别白黑C.审短长D.察精微E.以长为短正确答案:E8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夫精明五色者,气之华也”精明指的是A.眼睛B.肾之精C.精明穴D.精神饱满E.人体之精气正确答案:A8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望色察目可以审察疾病,因为眼睛面色是A.血之府B.气聚之处C.形体之关窍D.脏腑精气之外华E.受五脏精气濡养正确答案:D8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头倾视深”则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E8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背曲肩随”则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B8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曲伸不能,行则偻附”则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D8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不能久立,行则振掉”则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C8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转摇不能”是A.肾将惫B.府将坏C.骨将惫D.筋将惫E.精神将夺正确答案:A88、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精神将夺”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正确答案:C8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府将坏”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正确答案:B9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肾将惫”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9正确答案:A91、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筋将惫”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正确答案:E92、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骨将惫”的临床表现是A.转摇不能B.背曲肩随C.头倾视深D.不能久立,行则振掉E.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正确答案:D93、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筋将惫”表现为“曲伸不能,行则偻附”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B94、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骨将惫”表现为“不能久立,行则振掉”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A95、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肾将惫”表现为“转摇不能”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C96、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府将坏”表现为“背曲肩随”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D9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论,“精神将夺”表现为“头倾视深”是因为A.骨为髓之府B.膝为筋之府C.腰为肾之府D.背为胸中之府E.头为精明之府正确答案:E98、据《素问•五藏别论》,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而变见于A.面B.发C.目D.气口E.七窍正确答案:D99、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胃气对人体至关重要,人脉无胃气则A.死B.脉弱C.不治D.少食E.血空正确答案:A100、据《素问·平人气象论》所论,夏胃微钩曰A.洪B.平C.死D.血和E.气平正确答案:B一.单选题(100题,100.0分)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志”为A.怒B.喜C.思D.忧E.恐正确答案:E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肝“在变动”为A.握B.嚘C.哕D.咳E.栗正确答案:A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肺“在变动”为A.握B.嚘C.哕D.咳E.栗正确答案:D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肾“在变动”为A.握B.嚘C.哕D.咳E.栗正确答案:E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悲胜喜B.恐胜喜C.怒胜恐D.喜胜怒E.恐胜思正确答案:B6、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下列论述正确的是A.辛胜苦B.咸胜酸C.酸胜咸D.甘胜辛10E.辛胜酸正确答案:E7、据《素问•宝命全形论》,属于五行相克正常规律的是A.木得金而伐B.火得水而干C.土得木而灭D.金得火而达E.水得土而缺正确答案:A8、据《素问•六元政纪大论》,属于五郁正确的治则是A.木郁夺之B.火郁发之C.土郁泄之D.金郁折之E.水郁达之正确答案:B9、《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心为A.相傅之官B.将军之官C.作强之官D.仓廪之官E.君主之官正确答案:E1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深谋远虑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A 11、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肺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深谋远虑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B12、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肝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深谋远虑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C1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胆为A.君主之官B.将军之官C.中正之官D.仓廪之官E.相傅之官正确答案:C14、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深谋远虑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D15、《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膻中为A.君主之官B.将军之官C.臣使之官D.仓廪之官E.相傅之官正确答案:C16、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膻中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筹划思考D.主决定判断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E1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膻中指的是A.心B.虚里C.穴位D.气海E.心包络正确答案:E18、《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脾胃为A.仓廪之官B.传道之官C.受盛之官D.决渎之官E.州都之官正确答案:A19、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脾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变化成形B.主水谷精微C.主泌别清浊D.主通利水道E.主藏津液正确答案:B2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变化成形B.主藏津液C.主泌别清浊D.主通利水道E.主水谷精微正确答案:A21、据《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藏津液B.主变化成形C.主泌别清浊D.主通利水道E.主水谷精微正确答案:C22、《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的“化物”应解释为A.分清泌浊B.化生营气C.化生水谷精气D.消化吸收水谷E.将糟粕变化成形正确答案:A23、《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肾为A.作强之官B.君主之官C.相傅之官D.仓廪之官E.将军之官正确答案:A24、据《素问•灵兰秘典论》,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A.主精神意识B.主治理调节C.主筹划思考D.主精巧多能E.主代君行令正确答案:D25、《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三焦为A.仓廪之官B.决渎之官C.受盛之官D.传道之官E.州都之官正确答案:B26、《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膀胱为A.仓廪之官B.决渎之官C.受盛之官D.传道之官E.州都之官正确答案:E27、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谋划思考的脏腑是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C28、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精巧多能的脏腑是A.心B.肺C.肝D.脾E.肾正确答案:E29、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决定判断的脏腑是A.胆B.脾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A30、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传达喜乐的脏腑是A.胆B.膻中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B31、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饮食水谷的脏腑是A.心B.肺C.肝D.肾E.脾胃正确答案:E32、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变化成形的脏腑是A.胆B.脾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D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泌别清浊的脏腑是A.胆B.脾胃C.小肠D.大肠E.膀胱正确答案:C据《素问•灵兰秘典论》,为五脏六腑之主宰的脏腑是A.肝B.心C.脾D.肺E.肾正确答案:B35、据《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脏六腑,心为之”A.相B.将C.卫D.外E.主正确答案:E36、《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以五脏为本,心为A.气的根本B.生命的根本C.藏精的根本D.耐受疲困的根本E.饮食水谷的根本正确答案:B37、《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以五脏为本,肺为A.气的根本B.生命的根本C.藏精的根本D.耐受疲困的根本E.饮食水谷的根本正确答案:A38、《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以五脏为本,脾胃为A.气的根本B.生命的根本C.藏精的根本D.耐受疲困的根本E.饮食水谷的根本正确答案:E39、据《素问•六节藏象论》,心的荣华表现在A.面B.毛C.发D.爪E.唇四白正确答案:A40、据《素问•六节藏象论》,肺的荣华表现在A.面B.毛C.发D.爪。

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内经选读试题与答案》传统中医学中的内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重要医学典籍,它包含了丰富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

通过深入学习内经,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医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下面是一些内经选读试题以及详细的答案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内经的知识。

1. 内经是什么?它的作者是谁?答案:内经,全名《黄帝内经》,是一部古代医学典籍。

它是由数位医学家共同编纂而成,主要作者为黄帝和扁鹊。

2. 内经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案:内经分为两部分,分别是《素问篇》和《灵枢篇》。

《素问篇》主要讨论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阴阳学说、气血理论、病因病机等。

《灵枢篇》主要介绍了针灸、推拿等具体的治疗方法。

3. 内经强调了哪些基本理念和方法?答案:内经强调了“天人合一”的观念,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疾病的产生与身体与环境的关系密切相关。

内经还注重辨证论治的方法,即根据不同的病情和身体表现,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4. 内经对调理生活有什么建议?答案:内经提倡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以及良好的情绪调节。

例如,内经建议人们食用新鲜、多样化的食物,避免过度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

内经还强调保持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

另外,内经认为情绪不良会影响身体健康,建议人们保持愉快的心情。

5. 内经对预防疾病有什么观点?答案:内经认为预防疾病要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开始,如保持适度的作息时间、合理饮食和锻炼等。

内经还强调注意环境卫生,避免生活在不洁净的环境中。

另外,内经推崇“未病先治”即通过调理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生。

6. 内经如何对待疾病?答案:内经认为疾病的产生与人体的阴阳失衡有关,治疗疾病要从调节阴阳平衡,恢复身体的正常功能开始。

内经主张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采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针灸、推拿等。

通过上述试题和答案,我们可以初步了解内经的基本内容和思想。

深入学习内经,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医学知识,还可以指导我们养生保健,预防疾病。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

其包括《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诊断与治疗原则等方面。

《内经》通过系统论述人体运行规律和健康的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医诊疗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经》中的“阴阳”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内经》中的“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两个相对和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相对而非绝对,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中医学中,“阴阳”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思想。

通过阴阳的平衡与调整,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3. 简述《内经》中“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答:《内经》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这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表达了事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学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中,通过分析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变化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名词解释1. 请解释“气”的概念在《内经》中的含义。

答:在《内经》中,“气”是指宇宙间存在的一种客观物质形态,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包括天地间的自然气体和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精气、营气、阴阳气等。

《内经》中强调气的运动和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气”在人体内部运行的理论基础。

2. “脏腑”是指什么?它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什么关系?答:在中医学中,“脏腑”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脏腑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它们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内经》中将脏腑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脏腑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的功能变化,可以辅助中医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按题目中要求,本节不提供小节标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是一份以题目形式呈现的试题和答案汇编。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全称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难经》答案:A2. 《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C3. 在《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是:A. 五行学说与人体无关B.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C.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D. 五行学说既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也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4. 《内经》中的“________”是指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有序,是健康的表现。

答案:气血和畅5. 《内经》提倡的养生原则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答案:法于阴阳调于四时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阴阳理论用于判断疾病的基本性质,如阴阳失衡导致的各种症状。

五行理论则用于分析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关于“精、气、神”的调养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内经》中提到“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力。

调养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顺应四时等。

在现代生活中,这些调养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请根据《内经》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调养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气血两虚有关。

调养建议包括:适当补充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生成;同时,注意情志调养,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维护心神安宁。

内经选读题库(含问题详解)

内经选读题库(含问题详解)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

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全称《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

下面是一份内经选读考试题库及答案,供参考:1. 题目:《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是什么?答案:《内经》中“治未病”的理念是指在疾病尚未形成之前,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调摄等方法,预防疾病的发生。

这是中医“未病先防”的重要思想。

2. 题目:《内经》中“五行”理论在中医中的应用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存在相生相克的关系。

在中医中,五行理论用于解释人体脏腑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治疗原则,如通过调整五行之间的平衡来治疗疾病。

3. 题目:《内经》中“阴阳”学说在中医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之一,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构成。

在中医诊断中,通过观察病人的阴阳失衡状态来判断病情;在治疗中,通过调和阴阳平衡来恢复健康。

4. 题目:《内经》中“四气调神”是指什么?答案:“四气调神”是指根据四季气候变化,调整情志和生活方式,以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春季应养生,夏季应养长,秋季应养收,冬季应养藏。

5. 题目:《内经》中“五味”与人体五脏的关系是什么?答案:《内经》中提到五种基本味道:酸、苦、甘、辛、咸,它们与人体的五脏(肝、心、脾、肺、肾)有对应关系。

例如,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

通过合理调配五味,可以调节五脏功能。

6. 题目:《内经》中“经络”学说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是什么?答案:《内经》中的“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

在中医治疗中,通过针灸、按摩等方法刺激经络上的穴位,可以调节气血,治疗疾病。

7. 题目:《内经》中“精气神”三宝的概念是什么?答案:“精气神”是《内经》中描述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精神活动的表现。

内经选读题库(含问题详解)

内经选读题库(含问题详解)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内容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内容答案

一、名词术语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E)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说课讲解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说课讲解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 )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 )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 )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 )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 )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 )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 )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 )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 )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 )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 )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 )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 )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 )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 )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 )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 )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五脏”指的是: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胃答案:A2. 《内经》中“六腑”包括:A.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肺D. 胆、胃、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答案:A3. 根据《内经》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四气”之一:A. 春B. 夏C. 长夏D. 秋答案:C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______。

答案:水5. 《内经》中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______、气、精、神。

答案:血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理论的基本含义。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组成,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本原因。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主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管理等手段,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这一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等方面,提倡人们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内经》中的理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长期工作压力大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影响心神安宁,从而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建议患者调整工作节奏,适当减轻压力,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音乐疗法、冥想等方式来缓解情绪,促进肝气的疏泄。

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肝火。

必要时,可辅以中药调理,如逍遥散等,以疏肝解郁,安神助眠。

(完整word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完整word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术语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E)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术语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E)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主水”是指( )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D、主天癸E、生殖之精(B)3、《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D)4、《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思想无杂念,则“嗜欲不能劳其()”A、口B、心C、目D、耳E、神(C)5、《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男子衰老始于()A、四七B、五七C、四八D、五八E、七八(D)6、《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女子四七则()A、肾气平均B、筋骨隆盛C、筋骨坚D、阳明脉衰E、肾气实(C)7、《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天寿过度”的原因是()A、肾气有余B、三阳脉盛C、气机畅通D、天癸未竭E、肾气实(A)8、“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的养生方法适应于()A、春三月B、夏三月C、秋三月D、冬三月E、四时(B)9、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违背秋三月的养生之道,到冬天易生的病变()A、寒变B、痎疟C、飧泄D、痿厥E、洞泄(C)10、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蕃秀”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冬E、长夏(B)11、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发陈”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冬E、长夏(A)12、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容平”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冬E、长夏(C)13、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闭藏”描述的是哪一季节的物候规律()A、春B、夏C、秋D、冬E、长夏(D)14、《灵枢•天年》认为表现为“好趋”的年龄段是()A、十岁B、二十岁C、三十岁D、四十岁E、五十岁(B)15、《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A)16、《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父为()”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C)17、《灵枢•天年》篇认为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A、好趋B、好步C、好转D、好走E、好坐(D)18、据《灵枢•天年》篇所述“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之“四脏经脉”是指()A、心脾肺肾及其经脉B、肝心脾肺及其经脉C、脾肺肾肝及其经脉D、肺肾肝心及其经脉E、肾肝心脾及其经脉(B)三、多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二七可有()①肾气平均②肾气盛③任脉通④太冲脉盛⑤天癸至(③④⑤)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①阳明脉衰②任脉虚③天癸竭④冲脉衰少⑤肾气衰(②③④)3、《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丈夫二八可有()①精气溢泻②肾气盛③任脉通④太冲脉盛⑤天癸至(①②⑤)4、《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丈夫七八可有()①肝气衰,筋不能动②天癸竭,精少③肾脏衰④形体皆极⑤发堕齿槁(①②③④)5、《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善于养生者的主要做法是()①起居无节②务快其心③食饮有节④法于阴阳⑤和于术数(③④⑤)6、《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于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①以酒为浆②以妄为常③不妄作劳④不知持满⑤不时御神(①②④⑤)7、《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善于精神养生者能够()①美其食②高下不相慕③恬惔虚无④任其服⑤乐其俗(①②③④⑤)8、《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春天养生应()①夜卧早起②早卧早起③被发缓形④广步于庭⑤使志安宁(①③④)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夏天养生应()①夜卧早起②早卧早起③使气得泄④无厌于日⑤使志无怒(①③④⑤)10、《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秋天养生应()①夜卧早起②早卧早起③使气得泄④以缓秋刑⑤使志安宁(②④⑤)11、《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认为冬天养生应()①早卧晚起②早卧早起③必待日光④以缓秋刑⑤使志若伏若匿(①③⑤)12、《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圣人顺四时而“从其根”的养生方法是()①春夏养阳②春夏养阴③秋冬养阳④秋冬养阴⑤必待日光(①④)13、《灵枢•天年》认为人能长寿的内在因素是()①五脏坚固,血脉和调②营卫之行,不失其常③呼吸微徐,气以度行④肌肉解利,皮肤致密⑤六腑化谷,津液布扬(①②③④⑤)14、《灵枢•天年》中三十岁的表现为()①血气始盛②五脏大定③血脉盛满④肌肉坚固⑤肌肉方长(②③④)15、《灵枢•天年》指出人生百岁则()①五脏皆虚②神气皆去③精气皆亏④形骸独居⑤六腑化谷(①②④)16、《灵枢•天年》篇认为“其不能终寿而死”的原因有()①五脏皆不坚,使道不长,空外以张②喘息暴疾,又卑基墙③薄脉少血,其肉不石④数中风寒,血气虚,脉不通⑤真邪相攻,乱而相引(①②③④⑤)第二单元阴阳应象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