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论述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1试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咳是肺病的主要见症。“肺之令人咳”把咳与肺联系在一起。内外合邪,伤肺成咳。就肺而言,是“内外合邪,因而客之”的结果,肺为娇嫩清肃洁净之脏,若风寒外袭,加之内有寒饮食入胃,其寒气上犯于肺,外内之邪相合,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产生咳。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肺为脏之长,为心之盖,受百脉之朝会,故其它脏腑发生病变,均会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如临证可见肝火上犯肺之咳,心肺气虚之咳,肺肾阴虚之咳,肺脾气虚之咳,水寒射肺之咳等,故张志聪注云:“肺主气而位居尊高,受百脉之朝会,是咳虽肺证,而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为咳。”因此临证除用宣肺、益肺、降肺、润肺、清肺治咳之法外,还有如培土生金、佐金平木、金水相生诸法,其理皆在于此。

2试述痹证的病因、病机、分证和治疗?

(1)痹证的病因:风寒湿气夹杂侵袭人体,壅闭经络,闭阻气血而成为痹证。风性善行数变,故风气偏盛者,痹痛行无定处,称为行痹;寒性凝滞收引,寒气盛者其痛剧烈,称为痛痹;浊气重浊粘滞,湿邪偏盛,症见肢体沉重,酸痛不移,称为着痹。(2)痹证的病机:营卫之气,皆水谷所化。营气精专柔顺,能入脉中,循脉上下而灌注五脏六腑,濡养全身。卫气熛悍滑利,不能入于脉中,行于皮肤分肉间,布散于胸腹。故营卫气虚或失调,都能制使奏理皮肤疏松,精脉涩滞,筋骨肌肉五脏六腑失于濡养温驯,此时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而发为痹,故曰“逆其气则病”“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3)痹证的分证:五脏痹,由体痹发展而成,五脏精气损伤,加之复感风寒湿气,则体痹内传相应之脏而成五脏痹。六腑痹,因饮食不洁,肠胃先伤,痹邪内传于腑而成。五体痹(4)痹证的治疗:脏痹以“输穴”为主刺治,腑痹以“合穴”为主刺治,“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分之”,如用右归饮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骨痹,用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筋痹,用黄耆建中汤合羌活盛湿汤治疗皮痹。

3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乃人身气血津液化生之源泉;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阴经阳经总会于宗筋,合于阳明。会于前阴者虽有九脉,但冲脉、阳明脉占重要地位,而冲脉通过气街与阳明相会,以接受阳明的气血,故冲脉之气血本之于阳明。所以高世拭说”阳明者,胃也,受盛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皮、肉、筋、脉、骨皆资于水谷之精,故阳明主润宗筋…….痿则机关不利,筋骨不和,皆由阳明不能濡润,所以治痿独取阳明也“。“治痿独取阳明”源于《灵枢.根结》“痿疾者取之阳明”的针刺治疗原则,不能当成治痿之独法。如“各补其荣而通其俞”,并不拘限于阳明胃经。表明治疗痿证既要重视阳明后天之本,又要重视辩证论治,可见独取阳明只是突出阳明胃对于治痿的重要作用而已。4“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病变机理是什么?它们与现在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阳盛则寒”有何不同?

“阳虚则外寒“是指外感表证中恶寒症状产生的机理。”阳虚“指肌表卫阳为寒邪喝阻不能宣达,肌表失于温驯所致,治宜辛温发散,透解表邪。而”阳虚则寒“是指全身性的或者某一内脏之阳虚损,机体失温而致,治疗宜温补阳气。“阴虚则内热“指脾气虚发热,”阴虚则热“指肺胃或肝肾之阴不足,虚火内生发热。”阳盛则外热“指外感寒邪所致的表证发热,”阳盛则热“指邪气入侵,阳气亢盛所致的发热,包括内热和表热证。”阴盛则内寒“指阴寒上逆,积于胸中,损伤胸阳的内寒证,‘阴盛则寒”现在泛指一切脏腑机能衰退或代谢潴留的内寒证。

5“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与“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对虚寒虚热病证治本法则的论述。阴虚阳热,病本于阴虚,其“热”乃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亢而出现的虚热,故用苦寒药

则更伤阴,只能针对其阴虚本质,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取之阴”,即“状水之主,以制阳光”,其热自退。阳虚寒证,病本于阳虚,其“寒”乃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而出现的虚寒,如应用辛温发散以去其相对偏盛之阴寒则阳愈耗而寒愈盛,故只有针对其阳虚本质,以“取之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其寒可愈。“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属反治法,即以寒药治疗真热所致的假寒证,用热药治疗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寒热均是实证。6标本缓急的临床应用有哪些基本原则?

(1)本病先治。先病后逆,则治其先发之证,先逆后病治其逆,先寒后病治其寒,先热后病治其热,先泄、先中满者也皆先治之。(2)标急治标。腹胀满、大小便不通等症,即使属于后发,也必须立即调治,否则便不能扼制疾病发展,甚至危及生命。(3)标本先后。以邪气有余为本之病,则邪气传他处而见标病,应先治其实邪之本,杜绝传变,则标本自然易治,若以正气不足为本之病,则易受乘侮之气,应先治其乘侮之标,才利于扶助正气之本。(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临证有时需要治标治本两者兼顾,一同施用,有时仅治标或治本,一方单行,完全取决于病情。病证错杂而病势尚轻者,可“并行”如《素问?评热病论》治风厥,“表里刺之,饮之服汤”,既治发热之表,又兼治烦闷之里。

7为什么“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本神”即诊治疾病必须根据患者神的不同变化,施以相应的治法。因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的活动已脏腑的经气血为物质基础,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气血者,人之神。”故脏腑气血的盛衰,可根据机体形态、面部色泽、眼神、脉象等反应出来,通过对神的观察,可以推断出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预后的凶吉,作为治疗的依据,所以诊治疾病必先本于神。

8怎样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有何临床意义?

营、卫、津、血液皆由水谷精气所化,其中津入于脉即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汗是津之排出体外者,故多汗者必伤其血失血者必伤其津。

9宗气、营气与卫气的功能及其运行如何?

宗气来源于水谷,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下贯心脉,而为呼吸运动,使体内浊气得以呼出,外界清气吸入。营气和卫气来源于饮食水谷,营在脉中,水谷精微上注肺脉后,化生为营血,昼夜五十周于身,有化生血液,内注脏腑,外荣四肢而营养全身的作用;卫在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具有卫外温等作用。无论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其每周运行均交会足少阴肾经一次,故谓”常从足少阴之分”。

10 “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古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支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1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2“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府,皆已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为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3“夫百病之所生也,皆生于风雨寒署,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则节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不可胜数.

14“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