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论述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全国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297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30分)1.《黄帝内经》汇编成书可能是在( )A.黄帝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者,天地之道也”,这个“道”是指( )A.根本、本源B.道路、途径C.法则、规律D.纲领、本质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浊阴走五藏”的“浊阴”指( )A.水谷精气B.糟粕和水液C.大小便D.精血津液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六淫致病的特点是:热胜则( )A.干B.动C.肿D.浮5.下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的原文,属于“阴阳转化”病机的是( )A.“阴胜则寒”B.“阳杀阴藏”C.“重阴必阳”D.“阴胜则阳病”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认为,气味辛甘“属阳”的药物,其功能是( )A.涌泄B.发散C.清热D.润燥7.《素问·疏五过论》强调“治病之道”应当是( )A.神内为宝B.精内为宝C.气内为宝D.血内为宝8.《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封藏之本”,是指( )A.肺B.脾C.肾D.肝9.《素问·五脏别论》认为“治之无功”的主要原因是( )A.病情危重B.拘于鬼神C.恶于针石D.病不许治10.《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 )A.脾统血B.脾为胃行其津液C.脾主动化水湿D.脾气主升11.据《素问·大阴阳明论》的内容,人体“下先受之”的邪气是( )A.风B.寒C.湿D.暑12.《素问·经脉别论》认为:惊而夺精,汗出于( )A.肾B.心C.肝D.肺13.《素问·经脉别论》所言的肺通调水道理论,对治疗水肿病的方法有重要启迪的是( )A.温阳利水B.攻逐水饮C.渗淡利水D.提壶揭盖14.《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脾气乃绝”的原因是( )A.味过于酸B.味过于咸C.味过于苦D.味过于辛15.据《素问·举痛论》所述,“悲”所引的病机是( )A.气上B.气下C.气消D.气结16.据《灵枢·师传》所论,“消谷,令人悬心善饥,脐以上皮热”的病机是( )A.胃中寒B.胃中热C.肠中寒D.肠中热17.根据《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的论述,疾病病情表现最严重的时候是在( )A.早晨B.夜半C.白天D.傍晚18.《素问·脉要精微论》提出诊病的最佳时间为( )A.日西B.日中C.平旦D.晡时19.《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代脉的主病是( )A.气衰B.气少C.心痛D.脾虚20.《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秋季的脉象特点是( )A.中规B.中权C.中衡D.中矩21.《素问·评热病论》认为,“阴阳交”病的“三死”之症是( )A.壮热、脉躁疾、喘息B.烦躁、失志、大便秘结C.脉躁疾、狂言、不能食D.烦躁、手足逆冷、下利清谷22.据《素问·咳论》内容,症见“咳而失气”者,病属( )A.三焦咳B.小肠咳C.大肠咳D.胃咳23.据《素问·水热穴论》内容,被称为“胃之关”的是( )A.脾B.心C.肝D.肾24.据《灵枢·水胀》内容,因腹腔肿瘤,在疾病后期,症见腹大如怀孕状,但不影响月经者,是( )A.鼓胀B.肤胀C.肠潭D.石瘕25.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的内容,“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 )A.温补肾阳B.健脾祛湿C.辛温解表D.滋阴补肾26.据《素问·标本病传论》的内容,“病发不足”时的治疗,应当是( )A.标本同治B.本而标之C.标而本之D.先治其本27.下列哪一项不是..《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的养生方法?( )A.食饮有节B.起居有常C.不妄作劳D.尽终其天年28.据《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述,若违逆秋季养生原则,冬季可能发生的病是( )A.痿厥B.寒变C.飧泄D. 疟29.《灵枢·天年》认为:“人之始生,何气筑为基”?( )A.以父为基B.以母为基C.以气为基D.以血为基30.《灵枢·天年》指出,三十岁人的动态特点是( )A.好坐B.好疾行C.好徐行D.好奔跑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中医药大学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编版】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内经选读》试卷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B.养生学说C.病因学说D.藏象学说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B.脾C.口D.魄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各十八日寄治D.脾主夏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A.热因热用B.求其属C.正治法D.塞因塞用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A 、《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阳中之阴E、少火1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会发生(C)A、水肿B、偏枯C、痈肿D、风疟E、大疔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怒E、笑不休1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C)A、病寒B、病温C、病暑D、病湿E、病热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内经选读试题-3
内经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297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运气学说是古代的( )。
A.医学气象学B.医学哲学C.气功医学D.预防医学2.现代通行的《素问》版本是( )。
A.《黄帝内经太素》B.《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素问直解》D.《素问训解》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论疾病治疗方法,认为“其慓悍者”可以( )。
A.引而竭之B.按而收之C.因而越之D.汗而发之4.《素问调经论》指出:夫邪之生也,或生于阴,或生于阳,其生于阳者,得之于( ) 。
A.饮食居处B.阴阳喜怒C.风雨寒暑D.劳倦过度5.《素问调经论》所言的“阳虚则外寒”,其所致的证候是( )。
A.外感表阳虚证B.内伤里阳虚证C.外感表寒实证D.内伤里寒实证6.下列属《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反佐法 ”的是( )。
A.治寒以热,温而行之B.治热以寒,温而行之C.治温以清,凉而行之D. 治清以温,热而行之7.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 ) 。
A.肝肾B.心肺C.脾胃D.心脾8.《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说的“仓廪之本”,是指( )。
A.大肠、小肠B.脾、胃C.肾、膀胱D.肝、胆9.《素问五藏别论》归纳的六腑功能特点是( )。
A.实而不能满B.满而不能实C.实而能满D.满而能实10.《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主四肢的生理基础是( )。
A.脾统血B.脾为胃行其津液C.脾主运化水湿D.脾气主升11.《素问经脉别论》认为:惊而夺精,汗出于( )。
A.肾B.心C.肝D.肺12.《灵枢本神》指出,血所舍藏的是( )。
A.魂B.意C.神D.魄13.《灵枢营卫生会》认为,下焦的生理特征为( )。
A.如雾B.如泌C.如沤D.如渎14.《灵枢本藏》认为,五脏的共同功能是( )。
A.藏精神血气津液B.藏精神血气魂魄C.藏志意血气魂魄D.藏精神营卫魂魄15.《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言“烦劳则张 ”是指( )。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述《内经》在中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被誉为中医学的根本经典。
其包括《黄帝内经》和《难经》两部分,涵盖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诊断与治疗原则等方面。
《内经》通过系统论述人体运行规律和健康的方法,为中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并对中医诊疗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内经》中的“阴阳”概念是什么意思?它在中医理论中的作用是什么?答:《内经》中的“阴阳”是指宇宙万物存在的两个相对和相互依存的方面。
阴阳相对而非绝对,二者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
在中医学中,“阴阳”既是理论基础,也是诊断和治疗的指导思想。
通过阴阳的平衡与调整,可以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3. 简述《内经》中“五行”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
答:《内经》中的“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元素。
这五行之间相生相克,表达了事物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在中医学中,“五行”理论被应用于诊断和治疗中,通过分析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可以判断疾病的发生、变化和病因,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二、名词解释1. 请解释“气”的概念在《内经》中的含义。
答:在《内经》中,“气”是指宇宙间存在的一种客观物质形态,也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它包括天地间的自然气体和人体内的各种生命活动所产生的精气、营气、阴阳气等。
《内经》中强调气的运动和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提出了“气”在人体内部运行的理论基础。
2. “脏腑”是指什么?它与中医诊断和治疗有什么关系?答:在中医学中,“脏腑”是指人体内部的器官系统。
脏腑包括心、肺、肝、脾、胃、肾等,它们分别担负着不同的生理功能。
《内经》中将脏腑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脏腑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
通过观察和分析脏腑的功能变化,可以辅助中医诊断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论述题按题目中要求,本节不提供小节标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是一份以题目形式呈现的试题和答案汇编。
内经考试题及答案
内经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 《内经》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出自哪一篇?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B.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C. 《素问·生气通天论》D. 《素问·金匮真言论》答案:A2. 《内经》中提到“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是在哪一篇?A. 《素问·五脏生成篇》B. 《素问·宣明五气篇》C. 《素问·玉版论要篇》D. 《素问·金匮真言论》答案:B3. 《内经》中“治未病”的概念最早出现在以下哪一篇?A.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B. 《素问·上古天真论》C.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D. 《素问·玉版论要篇》答案:B二、多选题4. 《内经》中提到的“四气”指的是哪些?A. 风B. 寒C. 暑D. 湿答案:ABC5. 《内经》中提到的“五味”包括以下哪些?A. 酸B. 苦C. 甘D. 辛答案:ABCD三、判断题6. 《内经》中认为“心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主。
(对/错)答案:对7. 《内经》中提到“肾为先天之本”,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对/错)答案:对四、填空题8. 《内经》中提到“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也”。
其中五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心、肝、脾、肺、肾9. 《内经》中提到“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其中十二经脉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五、简答题10. 简述《内经》中“阴阳”的概念及其在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性。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是指自然界和人体生理、病理变化中的两种基本属性和作用。
内经选读执业医师考试大纲
选择题:《内经选读》中,对于“阴阳”的论述,以下哪项是核心观点?A. 阴阳是宇宙间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正确答案)B. 阴阳只存在于人体内部,不涉及外界环境C. 阴阳平衡是绝对的,不会受到任何因素影响D. 阴阳学说与现代医学理论完全无关在《内经选读》的考试大纲中,关于“五行”的考察点,以下哪项是必考内容?A. 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及其在人体生理病理中的应用(正确答案)B. 五行的历史起源与演变过程C. 五行与西方星座学的对应关系D. 五行在现代科技领域的应用实例《内经选读》中,关于“藏象”的论述,以下哪项是重点考察的知识点?A. 藏象学说中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正确答案)B. 藏象与现代解剖学理论的对比研究C. 藏象学说在烹饪艺术中的应用D. 藏象与古代哲学思想的渊源在《内经选读》考试大纲中,关于“病因病机”的部分,以下哪项是必须掌握的内容?A. 六淫、七情等致病因素及其引起的病机变化(正确答案)B. 现代环境污染对中医病因病机理论的影响C. 病因病机与天气预报的关联性研究D. 病因病机在动物实验中的验证方法《内经选读》中,关于“诊法”的论述,以下哪项是执业医师必须熟练掌握的技能?A. 四诊合参的方法及其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正确答案)B. 诊法与古代占卜术的异同点C. 诊法在远程医疗中的创新应用D. 诊法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结合前景在《内经选读》考试大纲中,关于“辨证”的部分,以下哪项是核心考察点?A. 八纲辨证、脏腑辨证等基本辨证方法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正确答案)B. 辨证与西方医学诊断体系的对比研究C. 辨证在心理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D. 辨证与人体生物钟的调节关系《内经选读》中,关于“治则治法”的论述,以下哪项是执业医师必须掌握的内容?A. 正治反治、标本缓急等治则及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正确答案)B. 治则治法与古代兵法策略的相似性探讨C. 治则治法在园艺设计中的运用实例D. 治则治法与现代科技发展的关系研究在《内经选读》考试大纲中,关于“预防与养生”的部分,以下哪项是必须了解的知识点?A. 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预防思想及养生方法在中医实践中的应用(正确答案)B. 预防与养生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的表现形式C. 预防与养生在现代商业营销中的运用策略D. 预防与养生与外星生命探索的联系探讨《内经选读》中,关于“经络”的论述,以下哪项是执业医师考试大纲中的重点考察内容?A. 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路线及生理功能及其在中医临床中的意义(正确答案)B. 经络与现代神经科学的对应关系研究C. 经络在艺术创作中的灵感来源作用D. 经络与古代交通网络的类比分析。
《内经选读》期末论述题
《内经选读》期末论述题1.如何理解“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由于阴虚而阳亢者,应滋阴以配阳;由于阳虚而阴盛者,应壮阳以消阴。
由于人体阴阳在生理上互根互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
阳病必及于阴,阴病必及于阳。
“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的治则针对阴虚阳亢、阳虚阴亢从阴阳制约角度提出,突出了治病求本、调节阴阳的思想,在临床上可以灵活地运用,如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气虚补血、血瘀行气;育阴潜阳,滋阴降火,引火归源,温阳散寒;脏病治腑,腑病治脏等。
“阴病治阳,阳病治阴”的治则1)阳病治阴:阴虚不能制阳而出现阴虚阳亢(盛、旺)的虚热证↓滋阴以制阳-“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寒药治热证,热势不减,为阴虚发热,当用补阴法)“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阴虚引起热象(浮火、阳亢)-纯用苦寒泻火-引起化燥伤阴-阴愈虚则阳火愈亢-故当滋阴为主,佐以降火潜阳。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2)阴病治阳-病机:阳虚不能制阴出现阴寒偏盛的虚寒证↓补阳以制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热药治寒证,寒象不消者,为阳虚生寒,当用补阳法)“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阳虚引起寒象-纯用辛热之品-耗散阳气,阳愈虚则阴寒愈盛-当用补阳为主,佐以祛寒(“益火之源,以消阴翳”)2.结合《素问·五藏别论》原文,试论诊脉独取寸口的道理。
《素问·五藏别论》曰:“帝曰:气口何以独为五脏主?岐伯曰:胃者,水谷之海,六府之大源也。
五味入口,藏于胃,以养五脏气,气口亦太阴也。
是以五脏六腑之气味,皆出于胃,变见于气口。
”此段原文说明了诊脉独取寸口的道理。
(1)从寸口与胃气的密切关系来看,脾胃为后天之本,水谷精微之化源,五脏六腑、四肢百骸都是依靠脾胃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来供养的,胃气的强弱对脏腑精气的盛衰有直接的影响,胃气在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所过之处,肺脉起于中焦,并环循于胃口,故寸口与胃气关系密切,胃气盛衰的变化可直接反映到寸口脉上来,故原文说“变见于寸口”。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全称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难经》答案:A2. 《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C3. 在《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是:A. 五行学说与人体无关B.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C.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D. 五行学说既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也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4. 《内经》中的“________”是指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有序,是健康的表现。
答案:气血和畅5. 《内经》提倡的养生原则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答案:法于阴阳调于四时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阴阳理论用于判断疾病的基本性质,如阴阳失衡导致的各种症状。
五行理论则用于分析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关于“精、气、神”的调养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内经》中提到“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力。
调养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顺应四时等。
在现代生活中,这些调养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请根据《内经》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调养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气血两虚有关。
调养建议包括:适当补充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生成;同时,注意情志调养,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维护心神安宁。
内经选读试题-2
内经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2979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首次整理增删编次《内经》篇目与内容并对其进行全面注释的医家是( )。
A.全元起 B.杨上善C.吴昆D.王冰2.《灵枢》之名最早被称为( )。
A.《针经》B.《九卷》C.《玉枢》D.《神枢》3.《黄帝内经》引用的医学文献大约有( )。
A.十余种B.二十余种C.三十余种D.四十余种4.男子“天癸”产生的年岁在( )。
A.八岁B.二八C.三八D.四八5.《生气通天论》:“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 )。
A.天运不光明B.折寿而不彰C.内闭于九窍D.外壅于肌肉6.《阴阳应象大论》“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月真胀”的病机是( )。
A.阴阳反作B.阴阳离决C.气血失和D.脏腑失常7.《灵兰秘典论》称肺是( )。
A.君主之官B.相傅之官C.中正之官D.仓禀之官8.《六节藏象论》认为心的华彩反映在( )。
A.面B.唇四白C.发D.毛9.《五脏别论》认为五脏的功能特点是( )。
A.藏而不写B.实而不满C.写而不藏D.输写浊气10.《脉要精微论》认为诊脉的最佳时间是( )。
A.平旦B.鸡鸣C.黄昏D.日中11.《太阴阳明论》“脾不主时”的涵义是( )。
A.独主长夏B.独主春季C.独主秋季D.分主四季之末12.《热论》“热遗”产生的原因是( )。
A.热甚而强食B.单感寒邪C.两感于寒D.劳倦过度13.《举痛论》指出过度的悲忧将导致( )。
A.气乱B.气缓C.气耗D.气消14.《痹论》认为春天感邪所产生的痹证是( )。
A.骨痹B.筋痹C.脉痹D.肌痹15.《调经论》认为“气有余则”( )。
A.笑不休B.喘咳上气C.怒D.悲16.《至真要大论》指出“澄澈清冷,皆属于( )”。
A.风B.寒C.暑D.湿17.《本神》说“意有所存谓之”( )。
A.智B.虑C.思D.志18.《营卫生会》认为营卫之气一昼夜间在人体的循行周数为( )。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黄帝内经》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始于战国末年,完成于汉代初年。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开山之作,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灵枢》和《素问》。
《素问》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
全书共分为81个问题,围绕着脏腑经络、阴阳平衡、疾病发病机理等方面,讨论了人体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本质。
它主张“因势利导”、“辨证立治”的观点,强调预防和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另一部分,共分为81篇,总结和整理了当时医学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
它包括了人体的构造、气血运行、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简述《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提出了“整体观念”,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器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与现代医学中的系统医学和整体医学有相似之处,对于综合治疗和疾病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黄帝内经》中的“辨证施治”原则,也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有相似之处。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表现都是不同的,因此治疗应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此外,《黄帝内经》中对于气血运行、阴阳平衡、脏腑经络等方面的论述,也为现代医学中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总之,虽然《黄帝内经》产生于古代,但其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仍然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于中医针灸的影响。
《黄帝内经》对中医针灸的影响深远。
首先,《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针灸的重要性,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恢复健康。
这一观点对于针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黄帝内经》中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穴位、插入针具的方式和深度,以及施针的旋转和提拔等等。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 )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不过是托名而已,并不是黄帝时代由黄帝所著。
内经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模拟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五脏”指的是: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胃答案:A2. 《内经》中“六腑”包括:A.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B.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心包C. 胆、胃、大肠、小肠、膀胱、肺D. 胆、胃、大肠、小肠、心包、三焦答案:A3. 根据《内经》理论,以下哪项不是“四气”之一:A. 春B. 夏C. 长夏D. 秋答案:C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的“五行”理论,是指木、火、土、金、______。
答案:水5. 《内经》中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是______、气、精、神。
答案:血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理论的基本含义。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核心,它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属性组成,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是生命活动和自然现象变化的根本原因。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治未病”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在现代医疗实践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治未病”思想强调预防为主,主张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情志管理等手段,增强机体抵抗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在现代医疗实践中,这一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健康管理、疾病预防和早期干预等方面,提倡人们注重生活方式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减少疾病的发生。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因长期工作压力大,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请结合《内经》中的理论,分析可能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调理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长期工作压力大可能导致肝气郁结,影响心神安宁,从而出现失眠、焦虑等症状。
建议患者调整工作节奏,适当减轻压力,同时可以通过适当的运动、音乐疗法、冥想等方式来缓解情绪,促进肝气的疏泄。
饮食上宜清淡,避免过于油腻、辛辣的食物,以免加重肝火。
必要时,可辅以中药调理,如逍遥散等,以疏肝解郁,安神助眠。
内经选读试题-6
内经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297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张隐庵(志聪)注释《素问》的注本是( )A.《黄帝内经素问直解》B.《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是“万物”之( )A.本始B.纲纪C.父母D.征兆3.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对“形不足者”必须采用的治法是( )A.补之以味B.益之以精C.养之以血D.温之以气4.下述是《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反佐法”的是( )A.热因寒用,寒因热用B.热因热用,寒因寒用C.热者寒之,寒者热之D.治热以寒,温而行之5.《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心的阴阳属性为( )A.阳中之太阳B.阳中之太阴C.阳中之少阳D.阴中之少阳6.据《素问?五藏别论》内容,六腑的病理特点是( )A.多实B.多虚C.多寒D.多热7.《素问?五藏别论》认为,“心肺有病”可以出现的症状是( )A.心烦喘满B.心悸而喘C.鼻为之不利D.胸痛彻背8.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论,“治中央”的脏腑是( )A.肺B.脾C.心D.肾9.《素问?经脉别论》“生病起于过用”观点,提示我们治病应该( )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以平为期D.急则治其标10.《灵枢?本神》所提出的“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是为了了解( )A.患病之因B.精神魂魄之存亡C.病者的体质D.病之虚实11.《灵枢?营卫生会》在论述津血关系时认为,“夺汗者”,不应再( )A.耗其精B.伤其血C.损其气D.发其汗12.《灵枢?本藏》认为六腑具有的功能是( )A.化水谷而行津液B.化糟粕而行津液C.化水谷而行阴阳D.化糟粕而行浊气13.《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精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 )A.阴阳更胜B.阳阴离决C.阳虚阳亢D.阳虚阴盛14.据《素问?玉机真藏论》的内容,心的真脏脉为( )A.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B.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C.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D.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15.《素问?举痛论》中“视其五色”的诊病方法,认为提示病证属寒的面色是( )A.黄B.赤C.白D.青16.据《灵枢?百病始生》的内容,七情在病机上伤害人体的部位一般是( )A.五脏B.六腑C.经脉D.气血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细脉主病是( )A.气病B.气少C.气衰D.气胀18.《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的原因是( )A.肺气不固B.卫气失守C.门户不要D.膀胱不藏19.《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应“中权”的季节是( )A.春B.夏C.秋D.冬20.《素问?痹论》认为,针刺治疗六腑痹时,可取的穴位是( )A.井穴B.荥穴C.经穴D.合穴21.据《素问?痿论》五脏合五体的理论,肝之所合为( )A.皮毛B.血脉C.肌肉D.筋膜22.据《素问?痿论》,肺热而致的痿证,可出现的症状是( )A.色白而毛败B.色赤而络脉溢C.色黄而肉蠕动D.色苍而爪枯23.据《素问?水热穴论》内容,被称为“冬脉”的经脉是( )A.太阴经B.少阴经C.厥阴经D.太阳经2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皆属于脾”的病变是( )A.诸寒收引B.诸风掉眩C.诸痛痒疮D.诸湿肿满25.《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的病因是( )A.风B.湿C.热D.寒26.《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法是( )A.清热法B.消阴法C.润下去D.滋阴法27.据《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行”是指( )A.标本兼治B.本急先治其本C.先治其标后治其本D.先治其本后治其标28.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决定人体生长壮老的是( )A.心气B.肝气C.脾气D.肾气2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调养神气法则是( )A.食饮有节B.顺应四时C.安静乐观D.起居有常30.《灵枢?天年》指出六十岁人的动态特点是( )A.好坐B.好疾行C.好徐行D.好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名词解释和论述题目及答案
二、名词解释1、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是《黄帝内经》的养生总原则,本质的含义就是要顺从自然规律生活。
“和于术数”的意思就是说要符合术数。
术数就是方法,技术,方法和技术都可以用数字来表示。
“和于术数”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和”字。
一个人要想身体健康,要想长寿,最重要还是“和”,跟大自然和,跟社会和,跟别人和,跟自己身体心理和,跟自己的形体与精神和。
适当运用调摄精神,锻炼身体的一些养生方法,如导引、吐纳、按跷、七损八益等。
和,调和,适当运用之意。
术数,指修身养性之法。
2、形与神俱形神健全和谐,是健康的标志。
形,指形体。
神,指精神。
俱,全也,引申为健全、和谐。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天癸肾中精气充盛产生的促进生殖功能发育、成熟、旺盛的精微物质5、飧泄泻出未消化的食物。
又称完谷不化的泄泻。
6、壮火、少火《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其中“壮火”、“少火”本指药食气味的阴阳性能而言,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意为:药食气味纯厚而作用纯阳,服之则耗散人体的正气,药物饮食气味温和而作用平和,食之则能使人体正气壮盛。
即具有纯阳作用的壮火之品能够损伤人体的正气,具有平和作用的少火之品能够补益人体的正气。
后世医家对“壮火”、“少火”有进一步发挥,将“火”解释为阳气,壮火是过亢的阳气,即病理之火;少火是平和的阳气,即生理之火。
这种壮火、少火的理论,不仅成为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后世主火的学术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7、濡泄濡泄,病名。
指湿盛伤脾的泄泻。
由土虚不能制湿,肠胃不固,湿反胜而成病,故脉迟而缓,小便不利,身重,腹不痛,肠鸣漉漉,所下多水。
宜四苓汤加二术、胃苓汤加草蔻。
8、七损八益针对房事交合中对人体有害的七种做法,古人又提出了房室生活中对人体有益的八种做法,即“八益”,是指:“一曰治气,二曰致沫,三曰智(知)时,四曰畜气,五曰和沫,六曰窃气,七曰寺(待)赢,八曰定顷(倾)。
7月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7月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课程代码:02979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张介宾C.吴昆D.张隐庵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是“天地”之( )A.本B.理C.神D.道3.下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原文中,是张景岳提出“善治精者,能使精中生气;善补气者,能够气中生精”的理论根据的是( )A.形归气B.气生形C.气伤精D.精化为气4.《素问·调经论》论气血阴阳的虚实病机,指出“气之所并”为( )A.阴虚B.阳虚C.气虚D.血虚5.《素问·五常政大论》提出“必先岁气,无伐天和”的原则,强调( )A.不可违背六淫邪气的致病规律B.不可违背生长壮老已的生命规律C.不可违背天人相应的自然规律D.不可违背协调阴阳的养生规律6.据《素问·六节藏象论》所言,“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 )A.肝肾B.心肺C.脾胃D.心脾7.《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论的“身热、不时卧”,其病位在( )A.五脏B.六腑C.四肢D.躯干8.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述,“伤于风”者( )A.脏先受之B.腑先受之C.上先受之D.下先受之9.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论,“不得独主于时”的脏腑是( )A.心B.肺C.脾D.肾10.《灵枢·本神》认为,随神往来的是( )A.魄B.魂C.意D.志11.《灵枢·本神》指出,脉所舍藏的是( )A.魂B.意C.神D.魄12.《灵枢·营卫生会》有“浊者为卫”之说,其“浊”是指卫气的( )A.刚悍之性B.稠浊之性C.混浊之性D.浓厚之性13.《灵枢·营卫生会》在论述津血关系时认为,“夺汗者”,不应再( )A.耗其精B.伤其血C.损其气D.发其汗14.《灵枢·本藏》所论的“志意”是指( )A.情志喜怒B.精神情感C.人体的自控调节机能D.思维活动15.《素问·生气通天论》提出“精神乃治”的关键是( )A.真气从之B.阴平阳秘C.阳密乃固D.独立神守16.《素问·举痛论》中“视其五色”的诊病方法,认为提示病证的属寒的面色是( )A.黄B.赤C.白D.青17.据《素问·举痛论》,九气为病的内容,下列不属于...“怒”所引起的病证是( )A.呕血B.气逆C.飧泄D.口舌生疮18.据《灵枢·顺气一日发为四时》所述,百病始生于“阴阳喜怒”的“阴阳”是指( )A.寒热失调B.起居失常C.五味偏嗜D.房事不节19.《灵枢·百病始生》认为,“清湿袭虚”则( )A.病起于上B.病起于下C.病起于中D.病起于外20.据《素问·脉要精微论》辨五色理论,下列为“赤”之“善色”的是( )A.如赭B.如红绛C.如白裹朱D.如地苍21.《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秋季的脉象特点是( )A.中规B.中权C.中衡D.中矩22.据《素问·咳论》内容,肾咳久病传变,可致( )A.胆咳B.胃咳C.小肠咳D.膀胱咳23.在《素问·痿论》中,被称为“藏之长”的是( )A.肺B.心C.肝D.脾24.据《素问·水热穴论》内容,被称为“冬脉”的经脉是( )A.太阴经B.少阴经C.厥阴经D.太阳经25.据《灵枢·水胀》内容,症见“月事不以时下”者是( )A.水胀B.肤胀C.臌胀D.石瘕26.据《素问·至真要大论》,与湿有关的病机原文是( )A.诸湿肿满B.诸痉项强C.诸转反戾,水液浑浊D.诸禁鼓栗,如丧神守27.据《素问·标本病传论》,可以先治本的有( )A.病发而小大不利者B.先病而后生寒者C.先病而后生中满者D.先热而后生中满者28.《素问·上古天真论》:“上古之人,其知道者”之“道”的含义是( )A.道家B.道德C.道理D.养生之道29.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是由于( )A.心安而不惧B.不惧于物C.德全不危D.美其食、任其服30.据《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肾气盛”,男子见于( )A.八岁B.二八C.三八D.四八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个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内经选读》练习题
15级中医专科《内经选读》练习题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 0 分)1 、《素问·上古天真论》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2 《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汗皆出,勿止。
3 、《灵枢·营卫生会》曰:营卫者,(精气也);血者,神气也。
故血之与气,异名同类焉。
故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故人生有两死,而无两生。
4 、《素问·厥论篇第四十五》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厥)二、单选题(每题 1 分共20 分)1、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2、《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 )A、马莳B、李中梓C、吴昆D、滑寿E、高士宗3、《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此处“主水”是指( B )A、主水液代谢B、主藏精的功能C、主骨D、主天癸E、生殖之精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 )A、阳气固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阳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 )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6、《素问·阴阳离合论》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这句经文说明了( D )A、阴阳的统一性B、阴阳的对立性C、阴阳的运动性D、阴阳的可分性E、阴阳的物质性7、《素问·灵兰秘典论》中“气化则能出矣”的“气化”主要由何脏腑施行(C )A、三焦B、脾C、肝D、肾E、命门8、据《素问·五藏别论》六腑的功能是(C )A、藏精气而不泻也B、泻而不藏C、传化物而不藏D、满而不能实E、以上均不是9、《素问·太阴阳明论》认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脾不主时D、脾主四时末十八日E、以上均不是10、《灵枢·营卫生会》篇认为,老年人表现为(A )A、昼不精,夜不瞑B、不昼瞑C、夜瞑D、昼精E、夜昼不瞑11、《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的“两虚”是指(B )A、自然界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充实B、虚邪之风和人体正气虚弱C、气候异常和人体正气充实D、气候正常和人体正气虚弱E、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2、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清静则肉腠闭拒”的“清静”是指(B )A、四时气候清静正常B、人体阳气清静正常C、人体阴阳平衡协调D、人体精神清静不乱E、天气清静正常13、《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皆属于下”的原文是(D )A、诸逆冲上B、诸胀腹大C、诸躁狂越D、诸厥固泄E、诸痛痒疮14、据《素问·热论》,热病产生遗热是由于(A )A、热甚而强食B、热甚而再感C、热甚而忧思D、热甚而热食E、复感热邪15、《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B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6、腰脊不举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 )A、骨痿B、痿躄C、脉痿D、筋痿E、肉痿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是由于(D )A、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C、肺失宣降D、膀胱不藏E、气化失常18、《素问·至真要大论》对“诸热之而寒者”宜采用的治法为(C )A、取之热B、取之寒C、取之阳D、取之阴E、取之营19、《灵枢·营卫生会》中“太阴主内,太阳主外”之“内外”是指(A )A、营气与卫气B、体内与体表C、白天与晚上D、气与血E、阴经与阳经20、据《素问·举痛论》,疼痛日久而成积者,是由于寒气客于(A )A、小肠膜原之间B、侠脊之脉C、背俞之脉D、肠胃之间,膜原之下E、小肠三、多选题(每题 1 分共10 分)1、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1 2 4 )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2、《素问·上古天真论》认为,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女子七七可有(2 3 4 )①阳明脉衰②任脉虚③天癸竭④太冲脉衰少⑤肾气衰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提出阴阳偏胜的临床表现中,阴胜则出现(2 5 )①汗出②数慄而寒③齿干④腠理闭⑤身常清4、《素问·经脉别论》指出,食气入胃后的输布过程中正确的有(1 2 3 4 5 )①输精于皮毛②散精于肝③行气于府④浊气归心⑤留于四脏5、《灵枢·本神》指出智者之养生必做到(1 2 3 4 5 )①和喜怒②顺四时③节阴阳④安居处⑤调刚柔6、《灵枢·决气》篇指出,液的生成和作用是(1 2 3 4 )①谷入气满②淖泽注于骨③骨属屈伸④泄泽补益脑髓、皮肤润泽⑤若雾露之溉7、据《素问·举痛论》,下列哪些是正确的(1 3 5 )①怒则气上②恐则气乱③思则气结④惊则气下⑤悲则气消8、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皆属于火”的病机是(2 3 4 5 )①诸厥固泄②诸禁鼓慄,如丧神守③诸躁狂越④诸逆冲上⑤诸病胕肿,疼酸惊骇9、据《素问·咳论》,脾咳的兼症为(3 5 )①咳则遗尿②咳则失气③右胁下痛,阴阴引肩背④呕吐⑤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10、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内容,下列哪项属于反治法(1 2 3 4 )①真寒假热,治以四逆汤②真热假寒,治以白虎汤③气虚便秘,治以补中益气汤④热结旁流,治以大承气汤⑤阴虚火旺,治以六味地黄丸四、名词解释(每题 1 分共10 分)1、齿更:人到七八岁,乳牙脱落,被恒齿代替,谓之齿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述题】
1试述“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咳是肺病的主要见症。
“肺之令人咳”把咳与肺联系在一起。
内外合邪,伤肺成咳。
就肺而言,是“内外合邪,因而客之”的结果,肺为娇嫩清肃洁净之脏,若风寒外袭,加之内有寒饮食入胃,其寒气上犯于肺,外内之邪相合,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产生咳。
咳不离乎肺,然不止于肺。
肺为脏之长,为心之盖,受百脉之朝会,故其它脏腑发生病变,均会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
如临证可见肝火上犯肺之咳,心肺气虚之咳,肺肾阴虚之咳,肺脾气虚之咳,水寒射肺之咳等,故张志聪注云:“肺主气而位居尊高,受百脉之朝会,是咳虽肺证,而五脏六腑之邪皆能上归于肺而为咳。
”因此临证除用宣肺、益肺、降肺、润肺、清肺治咳之法外,还有如培土生金、佐金平木、金水相生诸法,其理皆在于此。
2试述痹证的病因、病机、分证和治疗?
(1)痹证的病因:风寒湿气夹杂侵袭人体,壅闭经络,闭阻气血而成为痹证。
风性善行数变,故风气偏盛者,痹痛行无定处,称为行痹;寒性凝滞收引,寒气盛者其痛剧烈,称为痛痹;浊气重浊粘滞,湿邪偏盛,症见肢体沉重,酸痛不移,称为着痹。
(2)痹证的病机:营卫之气,皆水谷所化。
营气精专柔顺,能入脉中,循脉上下而灌注五脏六腑,濡养全身。
卫气熛悍滑利,不能入于脉中,行于皮肤分肉间,布散于胸腹。
故营卫气虚或失调,都能制使奏理皮肤疏松,精脉涩滞,筋骨肌肉五脏六腑失于濡养温驯,此时易受风寒湿邪侵袭而发为痹,故曰“逆其气则病”“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3)痹证的分证:五脏痹,由体痹发展而成,五脏精气损伤,加之复感风寒湿气,则体痹内传相应之脏而成五脏痹。
六腑痹,因饮食不洁,肠胃先伤,痹邪内传于腑而成。
五体痹(4)痹证的治疗:脏痹以“输穴”为主刺治,腑痹以“合穴”为主刺治,“五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分之”,如用右归饮合当归四逆汤加减治疗骨痹,用四物汤合桂枝汤加减治疗筋痹,用黄耆建中汤合羌活盛湿汤治疗皮痹。
3为什么“治痿独取阳明”?
“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乃人身气血津液化生之源泉;阳明“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
“阴经阳经总会于宗筋,合于阳明。
会于前阴者虽有九脉,但冲脉、阳明脉占重要地位,而冲脉通过气街与阳明相会,以接受阳明的气血,故冲脉之气血本之于阳明。
所以高世拭说”阳明者,胃也,受盛水谷,故为五脏六腑之海,皮、肉、筋、脉、骨皆资于水谷之精,故阳明主润宗筋…….痿则机关不利,筋骨不和,皆由阳明不能濡润,所以治痿独取阳明也“。
“治痿独取阳明”源于《灵枢.根结》“痿疾者取之阳明”的针刺治疗原则,不能当成治痿之独法。
如“各补其荣而通其俞”,并不拘限于阳明胃经。
表明治疗痿证既要重视阳明后天之本,又要重视辩证论治,可见独取阳明只是突出阳明胃对于治痿的重要作用而已。
4“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的病变机理是什么?它们与现在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阳盛则寒”有何不同?
“阳虚则外寒“是指外感表证中恶寒症状产生的机理。
”阳虚“指肌表卫阳为寒邪喝阻不能宣达,肌表失于温驯所致,治宜辛温发散,透解表邪。
而”阳虚则寒“是指全身性的或者某一内脏之阳虚损,机体失温而致,治疗宜温补阳气。
“阴虚则内热“指脾气虚发热,”阴虚则热“指肺胃或肝肾之阴不足,虚火内生发热。
”阳盛则外热“指外感寒邪所致的表证发热,”阳盛则热“指邪气入侵,阳气亢盛所致的发热,包括内热和表热证。
”阴盛则内寒“指阴寒上逆,积于胸中,损伤胸阳的内寒证,‘阴盛则寒”现在泛指一切脏腑机能衰退或代谢潴留的内寒证。
5“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与“寒因寒用”“热因热用”的意思是否相同?为什么?
不同。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热之而寒者取之阳”,是对虚寒虚热病证治本法则的论述。
阴虚阳热,病本于阴虚,其“热”乃阴虚不能制阳,阳气相对偏亢而出现的虚热,故用苦寒药
则更伤阴,只能针对其阴虚本质,根据补虚泻实的原则,“取之阴”,即“状水之主,以制阳光”,其热自退。
阳虚寒证,病本于阳虚,其“寒”乃阳气不足,不能温养而出现的虚寒,如应用辛温发散以去其相对偏盛之阴寒则阳愈耗而寒愈盛,故只有针对其阳虚本质,以“取之阳”,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其寒可愈。
“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属反治法,即以寒药治疗真热所致的假寒证,用热药治疗阴寒内盛,格阳于外的真寒假热证,寒热均是实证。
6标本缓急的临床应用有哪些基本原则?
(1)本病先治。
先病后逆,则治其先发之证,先逆后病治其逆,先寒后病治其寒,先热后病治其热,先泄、先中满者也皆先治之。
(2)标急治标。
腹胀满、大小便不通等症,即使属于后发,也必须立即调治,否则便不能扼制疾病发展,甚至危及生命。
(3)标本先后。
以邪气有余为本之病,则邪气传他处而见标病,应先治其实邪之本,杜绝传变,则标本自然易治,若以正气不足为本之病,则易受乘侮之气,应先治其乘侮之标,才利于扶助正气之本。
(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
临证有时需要治标治本两者兼顾,一同施用,有时仅治标或治本,一方单行,完全取决于病情。
病证错杂而病势尚轻者,可“并行”如《素问?评热病论》治风厥,“表里刺之,饮之服汤”,既治发热之表,又兼治烦闷之里。
7为什么“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
“本神”即诊治疾病必须根据患者神的不同变化,施以相应的治法。
因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神的活动已脏腑的经气血为物质基础,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说:“气血者,人之神。
”故脏腑气血的盛衰,可根据机体形态、面部色泽、眼神、脉象等反应出来,通过对神的观察,可以推断出正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预后的凶吉,作为治疗的依据,所以诊治疾病必先本于神。
8怎样理解“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有何临床意义?
营、卫、津、血液皆由水谷精气所化,其中津入于脉即为血液的组成部分,汗是津之排出体外者,故多汗者必伤其血失血者必伤其津。
9宗气、营气与卫气的功能及其运行如何?
宗气来源于水谷,积于胸中,上出喉咙,下贯心脉,而为呼吸运动,使体内浊气得以呼出,外界清气吸入。
营气和卫气来源于饮食水谷,营在脉中,水谷精微上注肺脉后,化生为营血,昼夜五十周于身,有化生血液,内注脏腑,外荣四肢而营养全身的作用;卫在脉外,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具有卫外温等作用。
无论昼行于阳,夜行于阴,其每周运行均交会足少阴肾经一次,故谓”常从足少阴之分”。
10 “论言治痿者,独取阳明何也?岐伯曰:阳明者,五脏六府之海,主闰宗筋,宗筋主束古而利机关也.冲脉者,经脉之海也,主渗灌溪谷,与阳明合于宗筋,阴阳总宗筋支会,会于气街,而阳明为之长,皆属于带脉,而络于督脉.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11 “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皆属于上;诸禁鼓栗,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腹胀大,皆属于热;诸躁狂越,皆属于火;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病有声,鼓之如鼓,皆属于热;诸病胕肿,疼酸惊骇,皆属于火;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诸病水液,澄澈清冷,皆属于寒;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12“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府,皆已受气,其清者为营,浊者为卫,营在脉,为在脉外,营周不休,五十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13“夫百病之所生也,皆生于风雨寒署,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则节伤藏,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不可胜数.
14“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浴,则伤肾.”
帝曰:脾病而四肢不用,何也?歧伯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
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禀水谷气,气日以衰,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
帝曰:脾不主时,何也?歧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时长四脏,各十八寄治,不得独主于时也。
脾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
土者,生万物而法天地。
故上下至头足,不得主时也。
帝曰:脾与胃以膜相连耳,而能为之行其津液,何也?歧伯曰:足太阴者,三阴也,其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为之行气于三阴。
阳明者,表也,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受气于阳明,故为胃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