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名校版

合集下载

内经复习题及答案

内经复习题及答案

1.肉烁、骨痹、肉苛的含义是什么?肉烁:肌肉消瘦。

“逢風而如炙如火者,是人當肉爍也。

”骨痹:又称肾痹。

寒伤肾阳,但未损及心肝,症见身冷骨节拘挛而不冻憟。

肉苛:肌肉顽麻沉重之症。

病机是荣卫两虚,肢体皮肉失养。

主要症状是皮肉麻木,肢体不能举动,身形与神志不相协调,最终引起死亡。

2.“胃不和则卧不安”的机理及其临床意义如何?机理:胃失和降,阻碍卫气运行,故睡眠不安。

临床意义:喘息、不得卧、息有音等病变均有脏器上逆引起,但病位的不同,因而症状有差异。

(1)肺络上逆,症见“起居如故而息有音”,病轻。

(2)胃气上逆,症见“不得臥而息有音”,病较重。

(3)肾水之气上逆,症见“不得卧卧而喘”,病重。

素问·咳论1.怎样理解“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肺为娇嫩清肃洁净之脏,若风寒外袭,加之内有寒饮食入胃,其寒气上犯于肺,外内之邪相合,致使肺气失于宣降而发生咳。

2.怎样理解“肺之令人咳”和“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咳是肺之主要病症,从整体角度看,肺与五脏六腑关系密切。

肺为脏之长,为心之盖,受百脉之朝会,故其他脏腑发生病变,均会波及于肺,导致肺气上逆而咳。

如临证可见肝火犯肺之咳,心肺气虚之咳,肺肾阴虚之咳,肺脾气虚之咳,水寒射肺之咳等。

因此临证除用宣肺、益肺、降肺、润肺、清肺止咳之法外,还有培土生金、佐金平木、金水相生诸法,其理皆在于此。

3.六腑咳证各具什么兼症特点?六腑咳--各腑功能失调的证候胃咳: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

胆咳:咳呕胆汁。

大肠咳:咳而遗失。

小肠咳: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失。

膀胱咳:咳而遗溺。

久咳不已,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

4.解释:(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2)聚于胃,关于肺。

(1)五脏各以其时受病:五脏于分别主旺的季节(如肝主春、心主夏、脾主长夏、肺主秋、肾主冬)感受相应的时令之邪而发病。

(2)聚于胃,关于肺:水饮聚于胃,则上关于肺而为咳。

言五脏六腑皆令人咳,而以肺胃两脏关系最为密切。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不过是托名而已,并不是黄帝时代由黄帝所著.因此,《内经》并非一时一人之手笔,大约是战国至秦汉时期,许多医家进行搜集整理、综合而成,其中甚至包括东汉至隋唐时期某些医家的修订和补充。

内经选读考试习题库(含答案).docx

内经选读考试习题库(含答案).docx

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飨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 _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澹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疫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矗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矗,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哲学部分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B)E、发散(B)E、寒伤气(D)E、寒伤气(C)《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 病因 B 、病机 C 、正气 D 、病性(D)A 、温病B 、夕食泄C 、瘻疟D 、咳嗽E 、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岀上窍”,“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 D 、津液E 、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滕理”,“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D 、津液E 、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 :) A 、糟粕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C 、饮食化生的精气D 、津液E 、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 :) A 、二便等污秽之物 B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 、饮食化生的精气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D 、津液E 、营血6、 AE 、阴阳(E )7、 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胃气袞不能腐熟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中“清气在下,则生飨泄”的机理是(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E 、以上均不是)C 、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B)8、 A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胃气袞不能腐熟水谷 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中“浊气在上,则生_胀”的机理是( B 、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E 、以上均不是C 、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C) 9、 A《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水谷之精气 “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 B 、天地之精气 C 、真元之气 云:D 、药食之气E 、正气 (C )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 A 、固表发汗B 、发散属阳C 、宣通肺气 )D 、补虚E 、涌泄属阴(B )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飨泄“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C 、瘻疟D 、咳嗽E 、 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飨泄“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C 、瘻疟D 、咳嗽E 、 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 A 、温病B 、夕食泄“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 C 、瘻疟 D 、咳嗽 )E 、濡泄(A) 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A 、二便等污秽之物D 、精血津液 B 、E 、 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 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 卫气 C 、 饮食化生的精气 (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A 、上下 B 、左右 指出“阴阳的征兆”是( C 、水火)D 、血气E 、 男女 (C) 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 A 、阴阳离决 B 、脾气内绝 C 、邪气壅盛 D 、阴阳竭绝 E 、 正气亡失 (B) 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A 、肝B 、心 谷气通于(C 、脾D 、肺E 、 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 A 、阴阳五行 B 、脏腑气血 24、《素问•阴阳离合论》经文说明了()A 、阴阳的统一性 D 、阴阳的可分性 (C)() E 、七损八益 (E) 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经络腧穴学 - 复习及答案-名师版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经络腧穴学 - 复习及答案-名师版

《经络腧穴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督脉的主要功能是(B)A、总督一身之阴脉B、总督一身之阳脉C、约束诸经D、调节十二经气血2、肾俞穴的定位在(B)棘突下,旁开1.5寸A、第一腰椎B、第二腰椎C、第三腰椎D、第四腰椎3、下列除哪项外均是经脉特点(D)A、内属脏腑B、运行气血主干C、外络支节D、走行浅而易见4、下列不符合十二经脉循行流注次序的是(C)A、胆、肝、肺B、大肠、胃、脾经C、心、小肠、肾D、三焦、胆、肝5、在外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平外踝高点的腧穴是(A)A、昆仑B、委中C、至阴D、委阳6、目正视,瞳孔直上,在眉上一寸处的腧穴是(A)A、阳白B、四白C、睛明D、印堂7、足三阳经在下肢的分布规律是(D)A、太阳在前,少阳在中,阳明在后B、太阳在前,阳明在中,少阳在后C、阳明在前,太阳在中,少阳在后D、阳明在前,少阳在中,太阳在后8、环跳穴在侧卧屈股在股骨大转子最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B)点取穴。

A、内1/3B、外1/3C、内2/3D、外2/39、“阳脉之海”是指(A)A、督脉B、冲脉C、任脉D、带脉10、大横穴在任脉神阙穴旁开(B)A、3寸B、4寸C、5寸D、6寸11、“起于手小指外侧端“的经脉是(C)A、手厥阴心包经B、手阳明大肠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少阳三焦经12、三阴经交为哪项之交会穴(C)A、足太阴,阴跷、足少阴B、足太阴、阴维、足厥阴C、足太阴、少阴、厥阴D、足太阴,少阳,厥阴13、行间穴在足背(A)缝纹端取穴A、第1、2趾间B、第2、3趾间C、第3、4趾间D、第4、5趾间14、矫正胎位的腧穴是(B)A、大横B、至阴C、隐白D、三阴交15、针灸治疗腮腺炎常用(B)A、颊车B、角孙C、翳风D、风池16、下列各穴中属于心经的是(B)A、天池B、阴郗C、大陵D、阳溪17、章门穴在第(C)下缘A、八肋软骨端B、九肋软骨端C、十一肋端D、十二肋端18、“脾之大络”是指(B)A、虚里B、大包C、中脘D、公孙19、人中穴可以治疗除哪项以外的各种病症(D)A、昏迷,中暑B、口眼歪斜,鼻部病C、急性腰纽伤D、腹胀肠鸣20、定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腧穴是(A)A、命门B、大椎C、腰阳关D、肾腧21、手、足太阴交会于(C)A、大包B、周荣C、中府D、云门22、风池穴主治除下列哪项外的各种病症(D)A、中风偏瘫B、感冒、热病C、目赤肿痛、目眩D、腹痛便秘23、瞳子寥在目外呲旁开(C)A、2分B、3分C、5分D、1寸24、骨度分寸法,外踝高点至脚底为多少寸(B)A、2寸B、3寸C、4寸D、5寸25、风府穴在后发际上(A)A、1寸B、2寸C、3寸D、4寸26、在腕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凹陷中的穴位是(D)A、太渊B、外关C、内关D、神门27、在耳屏前,下颌关节踝状突的后缘,张口呈凹陷处的穴位是(B)A、听会B、听宫C、耳门D、风池28、在头正中线上,入前发际上0.5寸的腧穴是(B)A、四白B、神庭C、阳白D、太阳29、屈膝,在髌骨下缘,膑韧带外侧凹陷中的穴位是(A)A、犊鼻B、梁丘C、足三里D、解溪30、睛明是属于哪一条经脉的腧穴(B)A、足阳明胃经B、足太阳膀胱经C、手太阳小肠经D、手阳明大肠经二、多项选择题1、经脉包括(A、B)A、十二经脉B、奇经八脉C、十五络脉D、浮脉、孙脉2、腧穴的分类有哪几类(A、B、C)A、十四经穴B、经外奇穴C、阿是穴D、十二经穴3、内关的功效有(A、B、C、D)A、醒脑开窍B、宁心安神C、养心益气D、和胃止逆4、手指同身寸取法包括(A、B、C)A、拇指同身寸取法B、四指同身寸取法C、中指同身寸取法D、无名指同身寸取法5、曲池穴的应用(A、B、C、D)A、各种发热B、牙痛牙肿C、高血压D、颜面热毒生疮6、颊车的功效是(A、B、C、D)A、清胃泻火B、活血退斑C、养颜润肤D、祛风止痒7、迎香穴的美容中应用,可以用于治疗(A、B、C)A、面部粉刺B、颜面湿疹、面痒浮肿C、颜面皱纹D、牙痛牙肿8、攒竹在美容中应用,可以用于治疗(A、B、C、D)A、眼圈发青B、迎风流泪C、眼睑下垂D、上额皱纹9、丝竹空的功效有(A、C、D)A、清热明目B、面痒浮肿C、洁面除皱D、祛风止痒10、经络的生理功能是(A、B、C、D)A、内属脏腑,外络肢体B、输布气血,营养周身C、抗御外邪,保卫机体D、双向调节,平衡人体三、填空题。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伤寒论选读 - 复习题及答案-精

《伤寒论》复习资料选择题1、太阳中风证中汗出的机理是:(B )A.阳虚不能固摄于外B.风寒外袭,卫阳不固,营不内守C.卫虚失固,腠理疏松D.外邪化热,热迫津出2、附子泻心汤证,除“心下痞”外,应有:( C )A.身痛B.恶寒无汗C.恶寒汗出D.下利3、“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

”治宜:( D )A.解其表,表解里自和B.温其里,里和表自解C.先解表,后温其里D.先温里,后解其表4、桃核承气汤的治法是:(D)A.清热化瘀,通下里实B.清热活血,分消湿热C.活血化瘀,软坚散结D.活血化瘀,泻下里热5、下列方中麻黄用量最大的是:(D )A.麻黄汤B.麻杏石甘汤C.小青龙汤D.大青龙汤6、大结胸病的治法是:( C )A.清热涤痰开结B.攻逐水饮,涌吐痰实C.泻热逐水破结D.攻逐水饮,通下瘀热7、下列三承气汤比较中,哪项是错误的?( B )A.三承气汤中都有大黄B.大承气汤厚朴用量最重C.三承气汤中大黄都后下D.大承气汤枳实用量最多8、白虎加人参汤证中“时时恶风”的机理是:(B )A.表证未解,卫外失固B.津气两伤,卫外不固C.津伤气少,阳郁不达D.经气被遏,阳郁不畅9、下列腹痛,小建中汤主治的是:( A )A.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B.腹满时痛C.腹中痛,欲呕吐D.腹痛,自下利10、下列哪项不是寒湿发黄与湿热发黄的区别?(B )A.发热与不发热B.小便黄与不黄C.黄色鲜明与晦暗D.口渴与不渴11、吴茱萸汤方的药物组成是:( C )A.吴茱萸、人参、干姜、大枣B.吴茱萸、人参、白术、大枣C.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D.吴茱萸、人参、半夏、大枣12、下列除哪一项外,均为白虎汤证的主症?(C)A.发热,汗出B.心烦,口渴C.苔白滑D.脉大13、煎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用:(D )A.清酒B.甘澜水C.清浆水D.潦水14、猪苓汤证“心烦不得眠”的机理是:(B)A.肾水不足,心火上亢B.阴虚热扰,心神不宁C.余热未清,留扰胸膈D.阴血不足,心失所养E.以上都不是15、下列哪一症不是太阴病的主证?(A )A.胸下结硬B.食不下C.自利D.时腹自痛名词解释1、胃中干:病理概念。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诊断学基础 - 复习题及答案-精品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诊断学基础 - 复习题及答案-精品

《诊断学基础》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咳嗽与咳痰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动作B.咳嗽亦属一种病理现象C.咳嗽控制中枢在延髓D. 胸膜疾病或心血管疾病不会出现咳嗽2、下列各项正确的是()A急性细菌性痢疾——黏液脓血便 B急性坏死性肠炎——白陶土样便C慢性胰腺炎——果酱样便 D急性肠炎——脓血便3、下列哪项是局部视诊内容()A营养、意识状态 B面容、表情 C步态、姿势 D胸腹形态4、触诊对那个部位的检查更重要()A胸部 B腹部 C皮肤 D神经系统5、腹部触诊检查下列哪项最重要()A压痛 B反跳痛 C腹壁紧张度 D脏器触诊6、关于心电图的价值下列哪项不正确()A能确诊心律失常 B能确诊心肌梗塞C辅助诊断房室肥大 D能反映心功能状态7、关于病例书写错误的是()A询问病情时尽量用通俗语言,而记录时必须用医学术语B疾病诊断和手术名称应以《国际疾病分类》的规定为准C各项记录必须有完整日期,按年月日顺序用阿拉伯数字填写D各项记录结束时医师必须签署全名或盖规定印章于左下方,并做到清晰易认8、引起颈静脉怒张的常见原因不包括()A肺水肿 B右心衰竭 C缩窄性心包炎 D心包积液9、下列哪种情况可引起全身淋巴结肿大()A急性咽炎 B慢性鼻炎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白血病10、下列哪项情况可检查到气管向右移位()A左侧胸腔积液 B左侧肺不张 C左侧胸膜粘连 D右侧气胸11、下列对甲状腺检查描述不准确的是()A正常人甲状腺外观不突出 B检查甲状腺可嘱病人做吞咽动作C甲状腺肿大达胸锁乳突肌外侧为3度 D看不到但能触及为2度12、患者男,35岁,上腹部规律性疼痛5年,多于秋季出现。

1周以来每晚12点左右出现上腹痛,3小时前患者进食后突然出现持续性剧烈腹痛,以上腹正中为重,不敢呼吸,腹部查体:板状腹,全腹压痛(+),反跳痛(+),肝浊音界消失,肠鸣音减弱。

该患者可能的诊断为()A:急性胰腺炎 B:肠梗阻 C: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急性穿孔D:幽门梗阻 E:急性胆囊炎13、关于病历书写错误的是()A入院记录一般应在病人入院后24小时内完成 B手术记录于术后24小时内完成C转入记录应在24小时内完成 D死亡记录应在当时完成14、蛙腹见于下列哪种情况()A. 腹膜有炎症或肿瘤浸润B. 腹腔大量积液C. 腹腔大量积气D. 腹腔巨大肿瘤E. 腹壁上的肿物15、左心衰竭引起的呼吸困难的特点不包括()A叹息样呼吸 B休息时减轻 C仰卧时加重 D夜间发作16、血清白蛋白减低不可能见于()A营养不良 B急性肝细胞损害 C恶性肿瘤 D肾病综合征17、心肌梗塞急性期的梗塞区导联有()A ST段弓背向上抬高B 坏死型Q波C T波直立 D缺血性T波倒置18、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不包括()A高胆固醇 B低密度脂蛋白升高 C高密度脂蛋白升高 D高甘油三酯19、下列对主诉的描述准确的是()A患风心病三年加重一周 B活动后心慌气促三年余加重二周C咳嗽咳痰并时有呕吐 D患高血压20年,心绞痛加重三周20、下列关于胸壁静脉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根据静脉血流方向鉴别上下腔静脉阻塞 B正常胸壁静脉不明显C上腔静脉阻塞,静脉血流方向自下而上 D下腔静脉阻塞,静脉血流方向自下而上21、男,30岁,饱餐后劳动时,突然腹部剧烈绞痛,阵发性加重,伴呕吐。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药学导论 - 复习及答案-精品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药学导论 - 复习及答案-精品

《药学导论》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药学:是研究药物的一门科学,是揭示药物与人体或者药物与各种病原生物体相互作用与规律的科学。

2、生药:是指天然的、未经加工或只经简单加工的植物、动物和矿物类药材。

3、天然药物化学:是应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研究天然药物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4、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设计、基本理论、制剂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5、处方药:简称RX药,是为了保证用药安全,由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规定或审定的,需凭医师或其它有处方权的医疗专业人员开写处方出售,并在医师、药师或其它医疗专业人员监督或指导下方可使用的药品。

二、填空题:1、疾病发生的原因有外在原因、内在原因和自然环境与社会心理原因三大类。

2、目前我国生药质量控制主要依据三级标准是国家药典标准、局(部)颁标准和地方标准。

3、天然药物化学成分的提取方法最主要的两种是溶剂提取法和水蒸气蒸馏法。

4、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受体与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物代谢动力学三方面内容。

5、药物的治疗作用可分为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两种。

6、药物的跨膜转运包括被动转运、主动转运和膜动转运。

7、中药中的四气是指寒、热、温和凉。

1. 润湿剂是使物料润湿并使药物本身的粘性_性显现出来以利于制粒的液体。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和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

3.氨基酸类药物包括个别氨基酸制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

4.酶是药物作用的生物靶点。

5.《中国药典》性状项下主要包括外观与臭味、溶解度和物理常数等内容。

6.回流提取法是用易挥发的有机溶剂,加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方法。

7.1982年重组胰岛素投放市场,标志着世界第一个基因工程药物的诞生。

8.药物的英文化学名为国际通用名称。

9.中国药典的英文缩写是Ch. P 。

10. 国际上按制药产业的技术实力将个过药学科学的综合水平分为四个层次。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2)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2)

《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期末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请简要介绍《黄帝内经》的历史背景及主要内容。

《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经典著作之一,始于战国末年,完成于汉代初年。

它是中国古代医学典籍的开山之作,包含了两部分内容:《灵枢》和《素问》。

《素问》是《黄帝内经》中的重要篇章。

全书共分为81个问题,围绕着脏腑经络、阴阳平衡、疾病发病机理等方面,讨论了人体的运行规律和生命的本质。

它主张“因势利导”、“辨证立治”的观点,强调预防和调整人体的整体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灵枢》是《黄帝内经》的另一部分,共分为81篇,总结和整理了当时医学实践中的经验和知识。

它包括了人体的构造、气血运行、季节变化对人体的影响等方面,为后世的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

2. 简述《黄帝内经》与现代医学的关系。

《黄帝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著作,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和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提出了“整体观念”,即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器和组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这种观念与现代医学中的系统医学和整体医学有相似之处,对于综合治疗和疾病预防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次,《黄帝内经》中的“辨证施治”原则,也与现代医学中的个体化治疗有相似之处。

《黄帝内经》认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疾病表现都是不同的,因此治疗应该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此外,《黄帝内经》中对于气血运行、阴阳平衡、脏腑经络等方面的论述,也为现代医学中的研究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总之,虽然《黄帝内经》产生于古代,但其中的一些理论和观点仍然对于现代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二、论述题1. 论述《黄帝内经》对于中医针灸的影响。

《黄帝内经》对中医针灸的影响深远。

首先,《黄帝内经》中提出了针灸的重要性,认为针灸可以调整人体的脏腑功能,改善气血运行,恢复健康。

这一观点对于针灸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其次,《黄帝内经》中系统地介绍了针灸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选择穴位、插入针具的方式和深度,以及施针的旋转和提拔等等。

(精)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中药学-复习题及答案

(精)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中药学-复习题及答案

(精)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中药学-复习题及答案《中药学》考前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所谓五味,是指()(C)A.酸、苦、甜、咸、辣B.甘、苦、涩、辛、咸C.酸、苦、甘、辛、咸D.酸、淡、咸、苦、寒2.十八反中,甘草反()(D)A. 甘遂、京大戟、红花、海藻、芫花B.细辛、海藻、芫花、瓜蒌、大戟C.甘遂、海藻、芫花、大戟D.甘遂、京大戟、红大戟、海藻、芫花3.十九畏中,丁香畏()(A)A.郁金B.三棱C.五灵脂D.牵牛4.麻黄的功效是()(B)A.发汗解表,平冲降逆,利水消肿B.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C.祛风解表,宣肺平喘,温经散寒D.解表散寒,平冲降逆,助阳化气5.桂枝汤的功效发汗解肌还有()(C)A.温经通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B.温经通络,温中化气,利水消肿C.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D.温通经脉,助阳化气6柴胡主治当中,祛邪解表退热和疏散()之邪。

(C)A.太阳在表B.阳明在里C.少阳半表半里D.少阳里表7.石膏为清泻()二经气分实热之要药。

(D)A.肝胆B.心肺C.心肾D.肺胃8.知母的功效是()(A)A.清热泻火,滋阴润燥B.清热泻火,生津止渴C.清热燥湿,除烦止呕D.清热除烦,生津止渴9.能清泻三焦火邪,泻心火而除烦的药是()(B)A.竹叶B.栀子C.黄芩D.石膏10.黄芩,黄连,黄柏共同的功效是( ) (C)A.清热解毒,消肿散结B.清热凉血,泻火解毒C.清热燥湿,泻火解毒D.清热解毒,凉血消肿11. 牡丹皮的功效是()(B)A.清热凉血,解毒散肿B.清热凉血,活血化瘀C. 清热解毒,活血化瘀D.清热解毒,解毒消肿12.桑寄生的功效是( A ) B )A.祛风湿,强筋骨,补肝肾B.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元C.祛风湿,补肾阳,强筋骨,调冲任D.祛风湿,强筋骨13.砂仁的功效是( A )A.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B.化湿行气,温脾止泻,理气安胎C.温中化湿,温脾止泻,理气安胎D.燥湿温中,止泻安胎14. 温中散寒,回阳救逆,温肺化饮的药是( D )A.生姜B.肉桂C.附子D.干姜15.治厥阴头痛的药是( C)A.川芎B.葛根C.吴茱萸D.细辛16.陈皮的功效是( A )A.理气健脾,燥湿化痰B.理气健脾,消积化滞C.理气健脾,化湿止泻D.健脾燥湿,化痰行气17.破气消积,化痰散结又能治脏器下垂(D)A.柴胡B.升麻C.葛根D.枳实18.不宜与藜芦同用的活血调经药是(D)A.红花B.桃仁C.牛膝D.丹参19.主治月经不调,水肿尿少,跌打损伤的两个药是(D)A.桃仁益母草B.牛膝泽兰C.红花益母草D.益母草泽兰20.半夏的炮制不同,功效所区别。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一、名词术语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着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着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着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E)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复习题及答案-优质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复习题及答案-优质

中医药大学2018年专升本下学期期末内经选读-复习题及答案-优质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内经选读》试卷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B.养生学说C.病因学说D.藏象学说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B.脾C.口D.魄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B.脾主四时C.各十八日寄治D.脾主夏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A.热因热用B.求其属C.正治法D.塞因塞用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A 、《黄帝内经太素》 B、《素问吴注》 C、《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读素问钞》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A、阴精之本B、封藏之本C、阳气之本D、先天之本E、罢极之本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A、阳中之阳B、阴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阳中之阴E、少火1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会发生(C)A、水肿B、偏枯C、痈肿D、风疟E、大疔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D)A、恐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C、腹胀经溲不利D、怒E、笑不休1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C)A、病寒B、病温C、病暑D、病湿E、病热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内经选读复习题一、多项选择题1.据《素问·生气通天论》的内容,下列属邪气内伏延期而发的病变是( )。

A.飧泄B.洞泄C.温病D.痎疟E.肠氵辟2.《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述“百病之始生”的原因是( )。

A.风雨寒暑B.居处C.饮食D.燥湿E.阴阳喜怒3.《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说的“以此参伍”,其内容主要包括( )。

A.视精明,察五色B.按尺肤,知滑涩C.切脉动静D.审问病情E.观五脏有余不足,六府强弱,形之盛衰4.《素问·热论》全篇原文所涉及的外感病有( )。

A.广义伤寒B.狭义伤寒C.温病D.寒湿病E.暑病5.据《素问·痹论》的内容,“行痹”的辨证依据是( )。

A.肢节酸痛B.肢节剧痛C.肢节重痛D.疼痛游走无定外E.重痛不移6.《素问·标本病传论》指出:“病有标本,刺有逆从”,其“逆从”是指( )。

A.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标B.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本C.有其在本而求之于标D.有其在标而求之于本E.不求标本求其中气7.据《灵枢·天年》所述,下列属长寿的生理表现的是( )。

A.呼吸微徐B.气以度行C.肌肉解利D.五脏坚固E.血脉和调二、填空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夏伤于暑,;秋伤于湿,。

”2.《素问·太阴阳明论》:“故伤于风者,受之,伤于湿者,受之。

”3.《灵枢·营卫生会》:“其者为营,者为卫。

”4.《素问·玉机真藏论》:“脉至,弱而乍数乍疏,色不泽,毛折乃死。

”5.《素问·脉要精微论》:“春应中,夏应中矩,秋应中,冬应中权。

”6.《素问·咳论》认为,肺咳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二是,二者是引发肺咳的主要机理。

7.《素问·咳论》论及咳病刺治的取穴原则时说:“治者治其俞,治者治其合,浮肿者治其经。

”8.《素问·痹论》在论述痹论发生与季节的关系时说:“以冬遇此者为痹;以春遇此者为_________痹。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1.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2.阴静阳躁:阴性柔而主安静,阳性刚而主躁动。

3、虚邪贼风:四时不正之气。

泛指一切不正常的气候变化和有害于人体的外界致病因素。

4. 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上下不并:指阴阳之气发生壅塞阻隔而不能相互交通。

1.法于阴阳:遵循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

法,效法、遵循。

2.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3.上焦如雾,形容上焦心肺宣发布散精微之气的功能,如同雾露弥漫灌溉周身。

4.任物:主管认识事物和处理事物。

5.开鬼门,洁净府:发汗,利小便的治疗方法。

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E)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

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

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2018年自学考试《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A卷)一、名词术语1、陵居:依丘陵而居住。

2、褐荐:穿粗布衣,铺草席。

褐,粗布衣。

荐,草席。

3、华食:鲜美酥酪骨肉之类的食品。

4、毒药:泛指治病的药物。

张介宾注:“毒药者,总括药饵而言,凡能除病者,皆可称为毒药。

”5、灸焫:用艾火烧灼,或火针、火罐治病的方法。

6、食胕:以经过发酵制成的鱼肉、豉酱之类物品为主食。

胕,同腐。

7、挛痹:筋脉拘挛,骨节麻痹疼痛类疾病。

8、九针:古代用以治病的针具。

即《灵枢·九针十二原》所载之鑱针、员针、鍉针、锋针、铍针、员利针、毫针、长针、大针。

9、导引按蹻:古人用运动肢体、调节呼吸以及按摩等养生保健、防治疾病的方法。

10、杂合以治:根据五方病人及其所患疾病不同,综合五方各种治疗手段或方法予以治疗。

11、引:即指补气升提之法。

12、鑱石:古代石制针具。

13、神不使:神机衰败,针灸、药物已不能发挥治疗作用。

14、五谷:王冰注:“谓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也。

”15、五果:王冰注:“谓桃、李、杏、栗、枣也。

”16、五畜:王冰注:“谓牛、羊、豕、犬、鸡也。

”17、五菜:王冰注:“谓葵、藿、薤、葱、韭也。

”18、病有标本:指疾病的发生有先后、缓急、主次之分。

19、刺有逆从:针刺治病有逆治、从治之别。

逆治:病在本而治标,病在标而治本。

从治:病在本而治本,病在标而治标。

20、前后相应:治病时注意对先发生的病证和后发生的病证相互照应。

21、标本相移:治病时对本病和标病治疗的先后或逆从,要根据病情决定。

标本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移的。

22、正行无问:正确的治疗行为,没有疑问。

23、小大不利:大小便不通利。

24、间者并行,甚者独行:病证轻浅者,标本兼治。

病证急重者,标本单独施治,或治本,或治标,以求治之精专,增强疗效。

间,病轻。

25、能毒:耐受气猛味厚作用峻猛的药物。

26、行复如法:对邪气不除,病不愈者,可用上述方法继续用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州中医药大学成教点
《内经选读》试卷
姓名:学号:年级:专业层次: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20分)
1.《内经》理论体系的核心是( D )。

A.阴阳学说
B.养生学说
C.病因学说
D.藏象学说
2.《素问•生气通天论》中“生气通天”应解释为(A)。

A.人体阴阳之气与自然界阴阳之气互相通应
B.人体阳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C.人体卫气与自然界相互通应
D.人体生命活动与自然界变化关系密切
3.《素问•六节藏象论》“仓廪之本”指的是(B)。

A.胃
B.脾
C.口
D.魄
4.据《素问•太阴阳明论》,脾与季节的关系是(C)。

A.脾主长夏
B.脾主四时
C.各十八日寄治
D.脾主夏
5.《素问•至真要大论》中,用补益药治疗正虚而所致痞塞不通之证的治法属(D).
A.热因热用
B.求其属
C.正治法
D.塞因塞用
6.《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 B )
A、《白氏内经》
B、《汉书·艺文志》
C、《史记》
D、《针灸甲乙经》
E、《脉经》
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D)
A 、肾不化气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
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E)
A、滋养胃阴
B、滋养肝肾
C、补之以阴
D、温之以气
E、补之以味
9.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A)
A 、《黄帝内经太素》B、《素问吴注》C、《黄帝素问直解》D、《黄帝内经素问》E、《读素问钞》
1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C)
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
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
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
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
E、以上均不是
11.《素问·六节藏象论》提出人体以五脏为本,其中肾为(B)
A、阴精之本
B、封藏之本
C、阳气之本
D、先天之本
E、罢极之本
1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薄者为(D)
A、阳中之阳
B、阴中之阳
C、阴中之阴
D、阳中之阴
E、少火
13.《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会发生(C)
A、水肿
B、偏枯
C、痈肿
D、风疟
E、大疔
14.据《灵枢·本神》篇所述,肝气实的症状是(D)
A、恐
B、四肢不用,五脏不安
C、腹胀经溲不利
D、怒
E、笑不休
15.据《素问·热论》,凡病寒伤而成温者,后夏至日者为(C)
A、病寒
B、病温
C、病暑
D、病湿
E、病热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不属“阳胜”的症状是(ABCD)。

A.齿干以烦冤
B.身热
C.喘粗为之俛仰
D.汗
E.厥则腹满
2.依据《素问•五藏别论》所述,下列属天气所生者(CD)。

A.心
B.肺
C.三焦
D.胃
E.奇恒之府
3.据《素问•标本病传论》适于“先治本病”的是(ABDE)。

A.先病而后逆
B.先逆而后病
C.先热而后生中满
D.先泄而生他病
E.先病而后生寒
4.《灵枢•本神》曰:脾气虚则(ABC)。

A.四肢不用
B.五脏不安
C.腹胀
D.经溲不利
E.悲
5.《素问•太阴阳明论》中“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造成四肢不用的机理是(ABCD)。

A.四肢不得禀水谷气
B.气日以衰
C.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
D.脉道不利
E.脾胃以膜相连
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_____水_____,受___五脏六腑之精__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写。


3.《素问•生气通天论》曰:“阴者___藏精___而起亟也;阳者____卫外____而为固也。


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精不足者,__补之以味__。

”“形不足者,__温之以气_。


5、阴在内,__阳之守也___;阳在外,___阴之使也___。

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清气在下,则生___飧泄_____;浊气在上,则生___月真胀_____。

四、解释下列带线的字、词(每小题1分,共5分)
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暴怒伤阴。

阴:指肝,暴怒肝气横逆而血乱
2.《素问•脉要精微论》:持脉有道,虚静为保。

保:通“宝”言诊脉以清虚宁静至为重要
3.《素问•百病始生》:两实相逢,众人肉坚。

两实:以指正气充实,二指正常气候
4.《素问•灵兰秘典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受盛:指接受容纳之意
5.《素问•咳论》:内外合邪。

内:指内伤寒饮,外:指外感寒邪,即内外寒邪相合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素问•汤液醪醴论》中治疗水肿列有哪些方法?
答:有放血、繆刺、开鬼门“发汗”、洁净府“利小便”四种方法。

2.何谓肠覃?其治疗原则是什么?
答:肠覃是指生于肠中之息肉;可用刺络放血,破血逐瘀法导而下之。

六、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据《素问•痹论》内容分析痹证的发病条件及其治疗原则。

答:1.痹病的发病条件:“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治疗原则:按原文可知针治:“五藏有俞,六腑有合,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是知五脏六腑的俞穴合穴,在各经受血,按所循部位,随其病变而治之病愈;原文亦讲到:“风痹之类,逢寒则虫,逢热则纵”即用一切热的方法治疗。

2.列出并解释“病机十九条”中属火的病机条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