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ff0e7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7.png)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中提到的“五脏”指的是以下哪五个器官?A. 心、肝、脾、肺、肾B. 心、肝、胃、肺、肾C. 心、肝、脾、胃、肾D. 心、肝、脾、肺、胆2. “阴阳五行”学说在《内经》中占据怎样的地位?A. 基础理论B. 辅助理论C. 治疗方法D. 诊断方法3. 以下哪项不是《内经》中提到的“四气调神”大论的内容?A. 春气生发B. 夏气长养C. 秋气收敛D. 冬气闭藏二、填空题4. 《内经》中提到“治未病”的概念,即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就进行预防,其核心思想是“______”。
5. 《内经》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与自然界的________密切相关。
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五行相生相克”理论的基本含义。
7. 根据《内经》的“四气调神”理论,阐述春季养生的要点。
四、论述题8. 论述《内经》中“精气神”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在中医养生中的重要性。
答案:一、选择题1. A2. A3. D二、填空题4. 治未病5. 四时变化三、简答题6. “五行相生相克”理论认为,五行之间存在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的关系,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以及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7. 春季养生要点包括:顺应春气生发的特点,注意调养肝脏,保持情绪舒畅,适当增加户外活动,饮食上宜清淡,避免油腻。
四、论述题8. 《内经》中“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精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在中医养生中,注重精气的充足和气的流畅,以及神的安宁,是维护健康、预防疾病的重要手段。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801fae03a300a6c30c229f92.png)
模拟试题一一、填空题( 10分,每空1分)1、阴在内,();阳在外,()。
2、女子二七而天癸至,(),太冲脉盛,(),故有子。
3、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实则()。
4、怒则气逆,甚则()及飧泄,故()。
5、肝者,(),谋虑出焉;胆者,中正之官,()。
二、选择题(一)单选题( 20分,每题1分)1、《黄帝内经》书名最早见于()A、《白氏内经》B、《汉书·艺文志》C、《史记》D、《针灸甲乙经》E、《脉经》2、《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述,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五脏之气的充盛B、天癸的形成C、水谷的摄入D、肾气的充盛E、三焦的气化3、《灵枢·天年》认为人体胚胎产生“以母为()”A 、基 B、本 C、楯 D、根 E、标4、据《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述,人体阴阳平衡的关键是()A、阳气致密于外B、阴精充足C、精神清净D、阴气固守于内E、传精神、服天气5、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6、据《素问·五脏别论》,为“五脏使”的是()A 脉B 脑C 魄门D 髓E 女子胞7、《素问·灵兰秘典论》指出“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的“化物”应该解释为()A、主传导糟粕B、分清泌浊C、化生水谷精气D、化生营气E、以上均不是8、《灵枢·本神》篇描述了五脏虚或实的症状,其中肾气虚的症状是()A、耳鸣B、形寒C、手足厥冷D、面白E、腰膝痠软9、据《素问·脉要精微论》,“水泉不止”是由于()A 、肾不化气 B、肝失疏泄 C、肺失宣降 D、膀胱不藏 E、气化失常10、据《素问·热论》,巨阳为诸阳主气,是因其脉连于()A 风池B 风府C 百会D 大椎E 阳维脉11、《素问·痹论》“心痹”的症状是()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B、脉不通,烦则心下鼓C、烦满喘而呕D、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E、中气喘争,时发飧泄12、《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13、《灵枢·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A 、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B 、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C 、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D 、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E 、上巨虚穴和下巨虚穴14、“枢折挈”见于《素问·痿论》中痿证的()A、筋痿 B 、骨痿 C 、脉痿 D、肉痿 E 、痿躄15、《灵枢·水胀》认为“月事不以时下”的疾病是()A、肠蕈B、石瘕C、石水 D 、鼓胀 E、皮水16、据《素问·举痛论》,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其疼痛性质为()A、得炅则痛立止B、痛不可按C、按之痛止D、按之无益E、腰与背相引而痛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夫精明五色者”,为()A 、气之华 B、血之华 C、精之华 D、神之华 E、色之华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精不足者”的治则是()A、滋养胃阴B、滋养肝肾C、补之以阴D、温之以气E、补之以味19、《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损者”宜采用的治疗方法是()A、行之B、收之C、通之D、益之E、温之20、《素问·至真要大论》对“惊者”的病证宜采用的治法为()A、行之B、平之C、缓之D、散之E、润之(二)多选题( 10分,每题1分)1、注释《内经》全书的作者是()A 、王冰 B、马莳 C、李中梓 D、张介宾 E、高士宗2、《素问·上古天真论》指出不善养生者的主要表现为()A 以酒为浆B 以妄为常C 不妄作劳D 不知持满E 不时御神3、据《素问·生气通天论》,阳气一日内消长规律是()A 平旦阴尽而阳受气B 平旦人气生C 日中阳气隆D 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E 夜半而阴隆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A 出上窍B 走五脏C 发腠理D 归六腑E 出下窍5.据《素问·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A 藏精气而不泻B 传化物而不藏C 泻而不藏D 满而不能实E 实而不能满6、《素问·痹论》指出心痹的症状是()A 烦则心下鼓 B夜卧则惊 C暴上气而喘 D嗌干、善噫 E上为引如怀7、据《素问·脉要精微论》,“夺气”的表现为()A、目不明B、言而微C、耳聋D、四肢乏力E、终日乃复言8、《素问·咳论》指出,五脏受邪致病,微则为咳,甚则()A、为呕B、为泄C、为喘D、为痛E、为满9、《素问·热论》对热病提出的治疗大法包括()A、汗法B、下法C、吐法D、泄法E、消法10、据《灵枢·营卫生会》所述,“老人不夜瞑者”的主要机理是()A、气血衰B、营卫之行不失其常C、肌肉枯,气道涩D、五脏之气相搏E、营气衰少而卫气内伐三、名词解释( 10分,每题1分)1、和于术数2、壮火3、神明之府4、奇恒之府5、头倾视深6、汗出偏沮7、肺朝百脉8、痿躄9、五脏气争 10、虚里四、默写原文( 10分)1、“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b1bce4168884868662d643.png)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a1e6bf77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6.png)
·
试题二
一、填空题( 10 分,每空 1 分)
1、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 ),实则( )。
2、恐则精却,却则( ),闭则气还,还则( ),故气不行矣。
3、心者,( ),神明出焉。肺者,相傅之官,( )。
4、《素问· 热论》曰:病热少愈,( )则复,多食则( ),此其禁也。
5、形不足者,温之( ),精不足者,补之( )。
二、选择题
(一)单选题( 20 分,每题 1 分)
1、最早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是 ( )
A 、《黄帝内经太素》 B 、《素问吴注》 C 、《黄帝素问直解》
D、《黄帝内经素问》 E 、《读素问钞》
2、《素问· 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此处“主水”是
指( )
A、主水液代谢 B 、 主藏精的功能 C 、 主骨 D 、 主天癸 E 、 生殖之精
A、四肢解堕,发咳呕汁 B 、脉不通,烦则心下鼓 C 、烦满喘而呕 D 、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 E 、中气喘争, 时发飧泄
12、 《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 A、张志聪 B 、王冰 C 、高世栻 D 、全元起 E、滑寿
13、《灵枢· 百病始生》篇认为“两虚相得”之“两虚”是(
)
A 、自然界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B 、虚邪贼风和人体正气虚 C 、异常气候和人体正气充实 D 、正常气候和人体正气虚
D 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E 夜半而阴隆
4、《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指出“浊阴”的走向是
()
A 出上窍 B 走五脏 C 发腠理 D 归六腑 E 出下窍
5. 据《素问· 五脏别论》,五脏总的功能和特点是
()
A 藏精气而不泻 B 传化物而不藏 C 泻而不藏 D 满而不能实 E 实而不能满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d6c57304b35eefdc8d333d6.png)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ei(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第一单元宝命全形二、单选题1、《素问•上古天真论》中女子五七发始堕的原因是()A、肾气虚B、肾精亏C、血不足D、阳气衰于上E、阳明脉衰(E)2、《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而精藏之。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cccb0edd36a32d737581a7.png)
07be17efb7b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 )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 )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 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 C、刘歆 D、刘向 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 D、战国至秦汉 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 )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 )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 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 )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 E、西汉刘歆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 )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 D、《太素》 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 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 )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 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 )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 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 E、杨上善16、《类经》的作者是( )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 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 )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 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 )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 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 )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 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 )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 )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 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 )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 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 D、医学经典 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 )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 )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 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 )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 )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 )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 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 )① 王冰 ② 马莳 ③ 李中梓 ④ 张介宾 ⑤ 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 )① 汉书 ② 针经 ③ 易经 ④ 九卷 ⑤ 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 ②《黄帝内经太素》 ③《素问直解》 ④《内经知要》 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 )① 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 ② 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 ③四气调神大论④ 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 ⑤ 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 )① 经络腧穴 ② 运气 ③ 刺灸法 ④ 藏象 ⑤ 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 )① 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 ② 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 ③ 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 ④ 直觉领悟 ⑤ 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 )① 阴阳五行 ② 司外揣内 ③ 援物比类 ④ 直觉领悟 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 )① 详于针刺,略于方药 ② 四诊合参,辨证论治 ③ 天人合一,五脏一体 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⑤ 候之所始,道之所生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 )① 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② 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 ③ 一部治病的法书④ 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 ⑤ 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 )① 天文学 ② 历法学 ③ 气象学 ④ 心理学 ⑤ 生物学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f2ee65a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2.png)
内经选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内经》是中国古代医学的经典著作,其全称是:A. 《黄帝内经》B. 《神农本草经》C. 《伤寒杂病论》D. 《难经》答案:A2. 《内经》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概念是指:A. 治疗已经发生的疾病B. 治疗尚未发生的疾病C. 预防疾病的发生D. 治疗疾病的并发症答案:C3. 在《内经》中,五行学说与人体生理、病理的关系是:A. 五行学说与人体无关B.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C. 五行学说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D. 五行学说既用于解释人体生理现象,也用于解释人体病理变化答案:D二、填空题4. 《内经》中的“________”是指人体内的气机运行有序,是健康的表现。
答案:气血和畅5. 《内经》提倡的养生原则包括“________”和“________”,强调顺应自然规律。
答案:法于阴阳调于四时三、简答题6. 简述《内经》中“阴阳五行”理论在中医诊断中的应用。
答案:《内经》中的“阴阳五行”理论是中医诊断的基础。
阴阳理论用于判断疾病的基本性质,如阴阳失衡导致的各种症状。
五行理论则用于分析脏腑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以及它们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从而确定治疗方法。
四、论述题7. 论述《内经》中关于“精、气、神”的调养方法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答案:《内经》中提到“精、气、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要素。
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推动生命活动的动力;神则是指人的精神活动和生命活力。
调养方法包括节制饮食、适度运动、调整情志、顺应四时等。
在现代生活中,这些调养方法仍具有重要意义,它们帮助人们维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五、案例分析题8. 某患者出现面色苍白、乏力、心悸等症状,请根据《内经》理论分析可能的病因,并提出相应的调养建议。
答案:根据《内经》理论,患者的症状可能与气血两虚有关。
调养建议包括:适当补充富含营养的食物,如红枣、枸杞等;保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进行温和的运动,如散步、太极等,以促进气血生成;同时,注意情志调养,避免过度焦虑和压力,以维护心神安宁。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af19ecfab069dc502201d2.png)
《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先天之真气。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a9ac6f8c75fbfc77db2fa.png)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01f505f01dc281e43af028.png)
《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先天之真气。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6924780a417866fb94a8eb1.png)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 )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 )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 )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 )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 )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完整版)《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 )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书名冠以“黄帝”,亦不过是托名而已,并不是黄帝时代由黄帝所著。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
![内经选读题库(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cb1bce4168884868662d643.png)
哲学部分一、名词术语1、神明之府:阴阳是产生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内在动力的场所。
2、飧泄:大便泻下不消化的食物,又叫完谷不化。
3、胀:指胸膈胀满。
4、壮火:指药食气味纯阳者,后世引申为病理之火,即过亢的阳气。
5、少火:指药食气味温和者,后世引申为生理之火,即平和的阳气。
6、濡泄:又称湿泄。
脾被湿困,不能运化水谷,而致肠鸣腹泻,大便稀溏的病证。
7、端络经脉:推求经脉的分布。
端络,理出头绪。
8、气穴:经气所输注的孔穴,也称经穴。
9、谿谷:泛指人身的肌肉间隙。
10、痎疟:疟疾的总称。
11、法阴阳:效法阴阳的法则或规律。
法,取法、效法之意。
12、喘麤为之俛仰:呼吸急促而困难,前俯后仰之状。
麤,粗的异体字。
俛,俯的异体字。
13、烦冤:烦闷不舒。
14、七损八益:指古代房中养生术中七种有害于人体精气的做法和八种有益于人体精气的做法。
15、阴萎:即阳事不举,又叫阳痿。
痿,与萎同,萎弱不用也。
16、权衡规矩:泛指四时常脉,即春弦(规),夏洪(矩),秋毛(衡),冬石(权)。
权为秤锤,衡为秤杆,规为作圆之器,矩为作方之器。
17、身常清:身体常有清冷的感觉。
18、按尺寸:切寸口脉之浮沉,按尺肤部皮肤之滑涩。
尺,尺肤部。
寸,寸口脉。
19、涌泄:泛指呕吐泄泻。
二、单选题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之性是()A、阳生阴长B、阳杀阴藏C、阴静阳躁D、阳化气,阴成形E、水为阴,火为阳(C)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气厚者为()A、阳中之阴B、阳中之阳C、阴中之阴D、阴中之阳E、以上均不是(B)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认为药食中味厚者的功能是()A、通B、泄C、发热D、发泄E、发散(B)4、《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痛而后肿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D)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先肿而后痛者”是由于()A、寒伤形B、热伤气C、形伤气D、气伤形E、寒伤气(C)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治病必求于本”的“本”是指()A、病因B、病机C、正气D、病性E、阴阳(E)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气在下,则生飧泄”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脾阳衰不能运化水谷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B)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气在上,则生胀”的机理是()A、胃气衰不能腐熟水谷B、清阳衰于下而不能升C、浊阴滞于上而不能降D、肾阳衰不能温运脾土E、以上均不是(C)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味归形,形归气”,其中“气”是指()A、水谷之精气B、天地之精气C、真元之气D、药食之气E、正气(C)10、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气味辛甘”药物的性能是()A、固表发汗B、发散属阳C、宣通肺气D、补虚E、涌泄属阴(B)11、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夏伤于暑”,到秋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C)1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冬伤于寒”,到春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A)13、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秋伤于湿”,到冬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D)14、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春伤于风”,到夏引起的病变是()A、温病B、飧泄C、痎疟D、咳嗽E、濡泄(B)15、《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出上窍”,“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B)16、《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发腠理”,“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卫气(E)17、《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清阳实四肢”,“清阳”是指()A、糟粕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C)18、《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出下窍”,“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津液E、营血(A)19、《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浊阴走五脏”,“浊阴”是指()A、二便等污秽之物B、使上窍发挥各种功能的精微物质C、饮食化生的精气D、精血津液E、卫气(D)20、《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阴阳的征兆”是()A、上下B、左右C、水火D、血气E、男女(C)21、《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腹满,死”的机理是()A、阴阳离决B、脾气内绝C、邪气壅盛D、阴阳竭绝E、正气亡失(B)22、《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谷气通于()A、肝B、心C、脾D、肺E、肾(C)23、《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知之则强,不知则老。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56acded2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4.png)
内经选读试题一、单项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1、"壮火食气"之"食"是指:(A)正确答案:(A)A、消蚀B、消散C、消灭D、滋养2、《风论》认为"入房汗出中风"是为:(B)正确答案:(B)A、虚风B、内风C、肾风D、脾风3、"四维相代,阳气乃竭"中的"四维"是指:(A)正确答案:(A)A、四方之邪气B、四方之地理C、四个方向D、四种药物4、《举痛论》认为诸多疼痛大多与什么邪气有关?(D)正确答案:(D)A、热B、风C、火D、寒5、五脏之久咳则传于:(C)正确答案:(C)A、肾B、三焦C、六腑D、肺6、薄厥的病机是:(A)正确答案:(A)A、阴虚阳亢B、阳气厥逆C、阳气积蓄D、阳气抑遏7、《素问·汤液醪醴论》"其有不从毫毛而生者,五脏阳以竭也"的"竭"的意思是:(D)正确答案:(D)A、同"急"B、衰竭C、消耗D、阻绝8、《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____________"。(B)正确答案:(B)A、食养尽之B、温之以气C、补之以味D、充养其精9、《奇病论》"人生而有病巅疾者,病名为何?"(A)正确答案:(A)A、胎病B、癫病C、阳厥D、薄厥10、《痿论》认为"治痿者独取_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胆B、肝C、阳明D、肺11、"下极"是指:(C)正确答案:(C)A、下巴B、下眼睑C、两目之中D、鼻子12、"已食如饥,曰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胆瘅B、脾瘅C、胃疸D、黄疸13、热病"未满三日者,可____________而已"。(C)正确答案:(C)A、清B、泻C、汗D、散14、感受暑邪可出现"烦则喘喝,静则____________"的症状:(B)正确答案:(B)A、发热B、多言C、嗜睡D、神昏15、"因其衰而____________"。(C)正确答案:(C)A、攻之B、通之C、彰之D、补之16、"漏泄"是指:(A)正确答案:(A)A、汗出如漏B、崩漏C、白带频下D、大便溏泄17、古代医生"先知其病之所从生者,可祝而已也","祝"为何义?(D)正确答案:(D)A、祝福B、预测C、判断D、祝由18、"罢极之本"是指:(B)正确答案:(B)A、肾B、肝C、脾D、胃19、濡泻是指:(D)正确答案:(D)A、泄泻无度B、下利赤白C、大便完谷不化D、大便稀溏20、"风胜则____________";"寒胜则____________"。(D)正确答案:(D)A、动/浮B、动/肿C、肿/浮D、动/痛21、五脏咳的共同症状是咳而兼有:(A)正确答案:(A)A、痛B、泄C、喘D、痰盛22、"胸中之府"是指:(C)正确答案:(C)A、心B、肺C、背D、膻中23、《六节脏象论》"凡十一脏皆取决于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胆B、脾C、肾D、心24、《决气》中"一气变为六气"的"一气"是指:(D)正确答案:(D)A、营气B、水谷精气C、宗气D、卫气25、"阴阳者,万物之能始也"的"能"字通借下列何字?(D)正确答案:(D)A、耐B、态C、太D、胎26、"髓之府"是指:(D)正确答案:(D)A、脑B、命门C、肾D、骨27、《灵枢·五色》中"蔽者"是指:(D)正确答案:(D)A、额部B、两眉之间C、面颊D、耳门28、营卫之气运行五十度而复大会于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手太阴B、膻中C、心D、心包络29、热病十二日左右"大气皆去,病日已矣。"此"大气"是指:(B)正确答案:(B)A、邪气B、正气C、胃气D、脏气30、《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____________。"(A)正确答案:(A)A、六B、九C、五D、一。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9ca9ac6f8c75fbfc77db2fa.png)
07be17efb7bd5f95《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二、多选题1、全面注释《内经》的医家是()①王冰②马莳③李中梓④张介宾⑤张志聪(②④⑤)2、《灵枢》之名又叫做()①汉书②针经③易经④九卷⑤七略(②④)3、对《内经》进行分类研究的著作有()①《类经》②《黄帝内经太素》③《素问直解》④《内经知要》⑤《素问绍识》(①②④)4、《内经》载五运六气的篇章有()①天元纪大论、至真要大论②五运行大论、五常政大论③四气调神大论④六微旨大论、六元正纪大论⑤气交变大论(①②④⑤)5、《灵枢》侧重论述()①经络腧穴②运气③刺灸法④藏象⑤养生(①③)6、《内经》理论体系的形成条件是()①社会的变革,巫术的衰落②医疗实践经验的积累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④直觉领悟⑤科学技术和科学思想发展的影响(①②③⑤)7、构建《内经》理论的重要方法有()①阴阳五行②司外揣内③援物比类④直觉领悟⑤揆度奇恒(②③④⑤)8、《内经》理论体系的学术特点是()①详于针刺,略于方药②四诊合参,辨证论治③天人合一,五脏一体④人生有形,不离阴阳⑤候之所始,道之所生(③④⑤)9、《内经》的学术价值是()①奠定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②确立了天地人三才医学模式③一部治病的法书④树立了多学科研究医学的典范⑤创立经络学说,发明针灸疗法(①②③④⑤)10、《内经》中所涉及到的学科有()①天文学②历法学③气象学④心理学⑤生物学(①②③④⑤)三、简答题1、《内经》的成书年代及作者是怎样的?通观《内经》诸篇,可以看到不同篇章中所反映的社会背景、纪时纪年、学术思想、医理粗精、诊疗技术的运用以及文章笔法、文字使用、篇幅大小等存在着一定差异,这说明在《内经》成书之前,不同的学术观点、学术论文,甚至学术流派,早已产生并且历代流传着,经过不同时代不同医家们的整理、加工、补充和完善而编辑成册,因此,多数学者认为,《内经》决不是一个时代的成就,决非出自一人之手,而是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上限为战国,下限为西汉)各医学家们经验的总结汇编。
13《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13《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16df7b941ea76e59fa0477.png)
《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先天之真气。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2af19ecfab069dc502201d2.png)
《内经选读》习题及参考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B)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第一单元养生一、名词术语2、天真:先天之真气。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
![《内经选读》名解和单选](https://img.taocdn.com/s3/m/e712bd7733687e21af45a988.png)
《内经选读》习题库及标准答案绪论一、单选题1、《黄帝内经》这一书名最早见于(B)A、《史记·扁鹊传》B、《七略》C、王叔和《脉经》D、皇甫谧《针灸甲乙经》E、杨上善《黄帝内经太素》2、被历代医家尊之为“医家之宗”的著作是(A)A、《黄帝内经》B、《难经》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E、《温病条辨》(A)3、《黄帝内经》的作者是(B)A、黄帝B、战国至秦汉时期众多医家的著作汇编C、刘歆D、刘向E、王冰(B)4、《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是(D)A、战国B、东汉C、西汉D、战国至秦汉E、秦汉之际(D)5、现存文献中最早记载《黄帝内经》的是(A)A、班固的《汉书·艺文志》B、刘歆的《七略》C、司马迁的《史记》D、《后汉书》E、《吕氏春秋》(A)6、《灵枢》最早被称为“九卷”,始见于(D)A、《黄帝内经》B、《针灸甲乙经》C、《难经》D、《伤寒杂病论》E、《脉经》(D)7、《灵枢》之名始自()A、唐朝王冰B、东汉张仲景C、晋代皇甫谧D、西汉刘向E、西汉刘歆(A)8、《素问》之名最早见于()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难经》D、《针灸甲乙经》E、《脉经》(B)9、梁代全元起所注的《素问》名为《素问全元起注》,又叫做()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素问直解》D、《太素》E、《素问吴注》(A)10、现存最早的研究《内经》的著作是()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类经》D、《黄帝内经太素》E、《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11、《黄帝内经素问》是学习《内经》的重要参考书,其注家是()A、杨上善B、王冰C、张介宾D、马莳E、林亿(B)12、由唐·王冰注,经宋·林亿等新校正的《素问》注本名为()A、《素问训解》B、《黄帝内经素问》C、《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D、《黄帝内经太素》E、《类经》(C)13、《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马莳B、李中梓C、吴崑D、滑寿E、高士宗(A)14、《黄帝内经灵枢注证发微》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高士宗(D)15、《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吴崑D、马莳E、杨上善(E)16、《类经》的作者是()A、王冰B、张介宾C、张志聪D、马莳E、高士宗(B)17、《黄帝内经素问集注》的作者是()A、张志聪等B、张介宾等C、林亿等D、李中梓等E、马莳等(A)18、《素问直解》的作者是()A、张志聪B、王冰C、高世栻D、全元起E、滑寿(C)19、《内经知要》的作者是()A、李中梓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A)20、《素问识》、《灵枢识》的作者是()A、姚止庵B、丹波元简C、汪昂D、吴崑E、杨上善(B)21、现存全部分类注释《内经》最完整的书是()A、《内经知要》B、《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太素》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E、《类经》(E)22、唐·王冰整理注释《素问》,于唐·宝应元年撰成,即世称()A、新校正B、次注本C、首注本D、全注本E、节注本(B)23、被称为《灵枢》第一注家的医家是()A、王冰B、张介宾C、全元起D、杨上善E、马莳(E)24、《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百科大全D、医学经典E、经方典籍(D)25、《七略》是我国第一部()A、目录学书籍B、医学词典C、图书分类目录D、医学经典E、经方(C)26、被称为中医理论体系奠基之作的经典是()A、《难经》B、《中藏经》C、《神农本草经》D、《黄帝内经》E、《脉经》(D)27、当前国际医学界出现了“中医热”,中国医学走向世界,其先导是()A、《黄帝内经》B、中草药C、养生D、针灸E、疗效(D)28、《黄帝内经》中体现出了中医学的生命观是()A、心身统一B、动静统一C、形神合一D、五脏统一E、全身统一(C)29、《黄帝内经》中所认识的生命规律是()A、心身统一,形神一体B、动静统一,法于阴阳C、形神合一,五脏一体D、言行统一,道德高尚E、天人合一,五脏一体(E)30、气一元论,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又称()A、精气论B、元气论C、黄老学D、形气论E、阴阳论(B)第一单元宝命全形一、名词术语1、宝命全形:保养生命之意,又称摄生、养生。
内经选读试题
![内经选读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daadbfd2ba1aa8114531d952.png)
内经选读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清·张隐庵(志聪)注释《素问》的注本是( )A.《黄帝内经素问直解》B.《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C.《黄帝内经素问注证发微》D.《黄帝内经素问集注》2.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述,阴阳是“万物”之( )A.本始B.纲纪C.父母D.征兆3.按《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论,对“形不足者”必须采用的治法是( )A.补之以味B.益之以精C.养之以血D.温之以气4.下述是《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言“反佐法”的是( )A.热因寒用,寒因热用B.热因热用,寒因寒用C.热者寒之,寒者热之D.治热以寒,温而行之5.《素问·六节藏象论》认为,心的阴阳属性为( )A.阳中之太阳B.阳中之太阴C.阳中之少阳D.阴中之少阳6.据《素问·五藏别论》内容,六腑的病理特点是( )A.多实B.多虚C.多寒D.多热7.《素问·五藏别论》认为,“心肺有病”可以出现的症状是( )A.心烦喘满B.心悸而喘C.鼻为之不利D.胸痛彻背8.据《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论,“治中央”的脏腑是( )A.肺B.脾C.心D.肾9.《素问·经脉别论》“生病起于过用”观点,提示我们治病应该( )A.热因热用B.寒者热之C.以平为期D.急则治其标10.《灵枢·本神》所提出的“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是为了了解( )A.患病之因B.精神魂魄之存亡C.病者的体质D.病之虚实11.《灵枢·营卫生会》在论述津血关系时认为,“夺汗者”,不应再( )A.耗其精B.伤其血C.损其气D.发其汗12.《灵枢·本藏》认为六腑具有的功能是( )A.化水谷而行津液B.化糟粕而行津液C.化水谷而行阴阳D.化糟粕而行浊气13.《素问·生气通天论》指出:“精气乃绝”的主要机理是( )A.阴阳更胜B.阳阴离决C.阳虚阳亢D.阳虚阴盛14.据《素问·玉机真藏论》的内容,心的真脏脉为( )A.中外急,如循刀刃责责然B.坚而搏,如循薏苡子累累然C.大而虚,如以毛羽中人肤D.搏而绝,如指弹石辟辟然15.《素问·举痛论》中“视其五色”的诊病方法,认为提示病证属寒的面色是( )A.黄B.赤C.白D.青16.据《灵枢·百病始生》的内容,七情在病机上伤害人体的部位一般是( )A.五脏B.六腑C.经脉D.气血17.《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细脉主病是( )A.气病B.气少C.气衰D.气胀18.《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水泉不止”的原因是( )A.肺气不固B.卫气失守C.门户不要D.膀胱不藏19.《素问·脉要精微论》认为脉应“中权”的季节是( )A.春B.夏C.秋D.冬20.《素问·痹论》认为,针刺治疗六腑痹时,可取的穴位是( )A.井穴B.荥穴C.经穴D.合穴21.据《素问·痿论》五脏合五体的理论,肝之所合为( )A.皮毛B.血脉C.肌肉D.筋膜22.据《素问·痿论》,肺热而致的痿证,可出现的症状是( )A.色白而毛败B.色赤而络脉溢C.色黄而肉蠕动D.色苍而爪枯23.据《素问·水热穴论》内容,被称为“冬脉”的经脉是( )A.太阴经B.少阴经C.厥阴经D.太阳经24.据《素问·至真要大论》原文,“皆属于脾”的病变是( )A.诸寒收引B.诸风掉眩C.诸痛痒疮D.诸湿肿满25.《素问·至真要大论》“诸痉项强”的病因是( )A.风B.湿C.热D.寒26.《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的治法是( )A.清热法B.消阴法C.润下去D.滋阴法27.据《素问·标本病传论》,“间者并行”是指( )A.标本兼治B.本急先治其本C.先治其标后治其本D.先治其本后治其标28.按《素问·上古天真论》所论,决定人体生长壮老的是( )A.心气B.肝气C.脾气D.肾气29.《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的调养神气法则是( )A.食饮有节B.顺应四时C.安静乐观D.起居有常30.《灵枢·天年》指出六十岁人的动态特点是( )A.好坐B.好疾行C.好徐行D.好卧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内经选读题库
![内经选读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998334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171b049.png)
内经选读题库
1. 《内经》是指以下哪部经典?
A.《黄帝内经》
B.《伤寒论》
C.《金匮要略》
D.以上都是
2. 以下哪个是《内经》所阐述的基本理论?
A. 阴阳五行学说
B. 中医诊断学说
C. 药物治疗学说
D. 以上都是
3. 以下哪个是《内经》所阐述的养生理论?
A. 食疗
B. 药膳
C. 气功
D. 以上都是
4. 《黄帝内经》中最具代表性的篇章是哪一章?
A. 《素问·灵兰秘典论》
B. 《灵枢·九针十二原》
C.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D. 《素问·五运行大论》
5. 以下哪个是《内经》所阐述的治疗原则?
A. 治标
B. 治本
C. 调和阴阳
D. 以上都是
6. 《内经》中将人体分为五脏和六腑,以下哪个不是五脏之一?
A. 肝
B. 胃
C. 肾
D. 心
7. 下列哪项不属于《内经》所阐述的温疫病理学?
A. 温热邪气能引起疾病
B. 温热邪气的发生繁殖有规律可循
C. 温热邪气是由生活方式引起的
D. 温热邪气能从中医药中治愈
8. 以下哪句话不是《内经》所阐述的心理学原理?
A. 心情愉悦,气血通畅
B. 心生怒气,伤肝
C. 心生悲痛,伤肺
D. 心平气和,乐观向上
9. 以下哪项不属于《内经》所阐述的治疗方法?
A. 针灸
B. 按摩
C. 理疗
D. 手术
10. 《内经》所阐述的五运六气说,是指哪个层次的天人合一观?
A. 宏观层次
B. 微观层次
C. 基因层次
D. 社会层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现存分类注释《素问》 、 《灵枢》最完整的书是( B.《黄帝内经太素》 E. 《内经知要》 ) C.王叔和 C.肺 C.脾胃 C.肝 D.膀胱 C.心 )
20、当男子出现“肾气实,发长齿更”时的年龄段为( C.三八
E.五八 4、煎厥
3、 《黄帝内经太素》的作者是( B.皇甫谧 B.脾胃 B.心 B.肺 B.肺 B.意之所存 B.水火 B、五行 B.气脱 B.喜 B.肝 B.下 B.风厥 B.肺痹 B.头
信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 2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 5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装 订 线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1 分,共 20 分。每题由 1 个题干和 5 个备选答案组成,其中 1 个答题是正确 的,请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填上正确答案的序号) :
1、 《黄帝内经》的作者是( A.黄帝 A.《类经》 D.《素问吴注》 A.张仲景 A.肝 A.肺 A.脾 A.肝 A.心有所忆 A.天地 A、五脏 A.精脱 A.怒 A.心 A.上 A.阴阳交 A.心痹 A.腰 B.刘歆 ) C.王冰 D.刘向 ) C.《黄帝素问直解》 E.战国秦汉时众多医家
12、 《素问·举痛论》论述“九气所生病”时指出,引起“气乱”的原因是( 13、病机十九条”认为, “诸湿肿满” ,皆属于( 14、 “病机十九条”认为, “诸痿喘呕” ,皆属于(
五、原文分析(分析下列原文的主要学术观点。每题 10 分,共 20 分) :
1、 《素问·生气通天论》 :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 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 2、 《灵枢·百病始生》 : “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卒然逢疾风暴雨而不病者,盖 无虚,故邪不能独伤人。此必因虚邪之风,与其身形,两虚相得,乃客其形。 ”
,两精相搏谓之 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
6、 《素问·举痛论》 : “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
考 生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信
C.因志而存变
10、 《素问·生气通天论》认为,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于(
四、简答题(每题 8 分,共 24 分) :
11、 《灵枢·决气》论述“六气”病机时指出,症见“耳聋”的病机是(
第 9 页
5、被《素问·六节藏象论》称为“生之本”的内脏是(
6、据《素问·经脉别论》所述,未直接参与水液代谢的脏器是( 7、 《灵枢·本神》认为,易发生“虚则恐,实则怒”病理的脏是( 8、 《灵枢·本神》提出“思”的概念是( 9、可以称为“阴阳之道路”的是( ) C.日月 C、神 C.津脱 C.悲 C.脾 C.肺 C.劳风 C.脾痹 C.背 D.液脱 D.恐 ) D.肺 D.脾 D.肾风 D.肝痹 D.膝
第 3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 4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
4、 《素问·灵兰秘典论》所论的“仓廪之官”是(
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
1、 《素问·灵兰秘典论》 : “肺者, 2、 《素问· 五藏别论》 : “所谓五脏者, 3、 《素问·经脉别论》 : “勇者 4、 《灵枢·本神》 : “故生之来谓之 5、 《素问·生气通天论》 : “阴者 ,故卒然而痛。 ” 7、 《素问·痹论》 :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 者为著痹也。 ” 之谓君, 之谓臣,应臣之谓 8、 《素问·至真要大论》 : “ 1、如何理解“魄门亦为五脏使”? 2、结合《素问·痿论》原文精神,谈谈你对“治痿独取阳明”观点的看法。 3、简述《素问·汤液醪醴论》对阳虚水肿的治则及治法。
15、 《素问·评热病论》指出,症见“身热,汗出烦满,烦满不为汗衰”者,病名为( 16、 《素问·痹论》认为,症见“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者,病为( 17、 《素问·脉要精微论》在论诊法“六府”时认为“髓之府”指(
第 1 页
考 生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 8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二、词语解释(每题 2 分,共 16 分) :
D.杨上善 ) E.小肠 ) E.肾 ) ) E.脾 则 D.因虑而处物 E.所以任物 痹, D.左右 E.气血 ) ” E、精 ) ) D、阴阳 E.血脱 E.惊 E.肾 ) E.肾 ) E.风水 ) ) E.肾痹 E.骨 D.大肠 D.肝 E.胃 D.肾 E.王冰 1、七损八益 2、壮火(古今两义) 6、守经隧 3、气合而有形,因变以正名 7、阴阳交 之官, , 故 ,怯者则 5、 阳道实,阴道虚 8、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出焉。 ” 。 六腑者, 也。 ” 。 ” 也。 ” ,客于脉中 , 者为痛 。 ” , 故 。 ”
18、根据《灵枢·百病始生》 , “喜怒不节”则( A.伤外 A.阳盛则热 D.阴盛则寒 A.八岁 B.二八 B.伤脏 C.伤腑 B.阳虚则寒 E.阳盛则阴病
) D.伤上 E.伤下 )
19、 《素问·至真要大论》认为, “诸寒之而热者取之阴”适应证的病机是( C.阴虚则热 ) D.四八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 6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
息 栏 姓名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第 7 页
考 生 信 ______系___级______ 专业___班 装 订 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