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合集下载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外建筑史是指中国和西方国家在建筑领域发展的历史。

中西方建筑有许多差异,包括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

1. 设计风格:中西方的建筑设计风格有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强调平衡和谐,注重对自然的模仿和尊重。

西方建筑则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自由表达和个人意愿。

2. 材料选择:中国传统建筑多使用木材、砖瓦和石材等天然材料,强调材料的质感和纹理。

西方建筑则更多地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3. 结构: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多采用悬挑结构和木结构,注重平衡和静态力学。

西方建筑则采用更多的框架结构和钢筋混凝土结构,更注重动态力学和抗震性能。

4. 功能: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功能和象征意义的结合,如建筑布局和空间规划与人的居住习惯和传统文化有关。

西方建筑则更注重功能分区和空间利用效率,强调建筑的实用性和灵活性。

中西方建筑在设计风格、材料选择、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存在差异。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地理环境和历史发展等因素的影响。

然而,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也相互影响和交流,形成了丰富多样的建筑文化。

从美学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从美学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从美学看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摘要:由于地域阻隔和文化差异的原因,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中西建筑在相对封闭的系统内各自独立发展,很少有交流的机会,从而形成了差别极大的建筑风格。

中西建筑的差别,其本质是文化差别的表现。

它反映了物质环境,社会形态及人的思维方式的差别。

关键词:建筑文化;建筑差异;建筑美学Abstract:Because of the geographical barrier and cultural differences,for a fairly long historical period,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develop in a relatively closed system separately,and have rarely an opportunity to form the patterns which are completely different in architectural style. The difference’s essence between Chinese and Western architecture is their cultural differences.Key words:architectural culture; architectural differences;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引言建筑是一门综合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一种空间文化形态。

建筑对于人类的影响是相当大的,它伴随着人类的发展,不可或缺,不能忽视。

建筑表达了世人的人生观、宇宙观、审美观,综合反映了时代特征,也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

由于中西方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也使得中西方的建筑艺术风格存在着重大差异。

本文旨在从建筑美学的角度论诉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

中西方建筑差异

建筑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体现了某个地区和族群的生活方式、历史传承和审美趣味等方面的特点。

建筑在人类生活中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人类居住和生活的场所,同时也是社会活动、文化交流等的重要场地。

在东西方文化背景下,中西方建筑之间有着很多的差异,下面将对其中的一些方面进行分析。

一、历史传承的差异西方地区的建筑与中西方地区的建筑相比,其历史沉淀较浅,西方的文明主要起源于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化。

其建筑风格以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文艺复兴等为主,而中西方文化交汇的北京紫禁城、三峡古镇、长城、南京夫子庙等古建筑具有千年历史传承,充分体现了华夏文化的底蕴。

二、建筑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风格也存在一些差异。

在建筑风格上,中式建筑的特点是在材料色彩、造型、比例等方面强调平衡、和谐,注重“意境”和“意象”,强调以人为本,其主要的特色表现在建筑的结构和装饰上;而西方建筑的特点则是开阔、高大,注重对称、比例、几何美学,以功能为导向,重视技术,其主要的特点体现在材料使用、建筑造型和细节处理等方面。

三、建筑材料的差异中西方建筑在材料选择和使用上有很大的差异。

传统中式建筑喜欢使用木材、砖瓦和灰泥等天然材料,视物理和气候因素选择材料,从而体现出地域文化特色;而西方建筑则更加注重使用现代化的材料,例如混凝土、玻璃和钢铁等。

西方建筑使用材料不仅具有现代感,而且更耐久,花费更低,更适合工业化生产和快速建设的需求。

四、建筑功能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功能也存在差异。

中式建筑内饰和布局关注故事情节和神话传说,突出的是文化上的价值,重视营造历史和文化气息;而西方建筑更多地突出功能性、实用性,室内装修注重个性化、深度定制,更注重人的服务性需求。

总之,中西方建筑的差异受到了文化、历史、环境等多种方面的影响。

中式建筑注重天人合一、景色宜人,视觉效果和联想上更容易想到中国几千年的历史积淀,而西方建筑更讲究简洁、现代化、实用性,这也是现代人所倡导的生活和工作方式。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

浅议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摘要】中西方园林的美学差异是一个复杂而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

本文从中西方园林的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与景观呈现、装饰风格与细节处理,以及氛围营造与审美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

中西方园林在美学上存在着诸多差异,包括理念追求、风格特点、景观配置等方面均有明显区别。

这些差异既受历史文化背景影响,也反映了不同地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

了解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的影响及现实意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园林艺术,同时也为园林设计和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对比和交流,可以促进中西方园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推动园林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关键词】关键词:中西方园林、美学差异、设计理念、规划与布局、植物选材、景观呈现、装饰风格、细节处理、氛围营造、审美价值、影响、现实意义1. 引言1.1 介绍中西方园林的背景中西方园林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在中国,园林艺术起源于古代帝王贵族的园林别墅和皇家园林,如秦始皇陵园、唐代的大明宫园等,逐渐演变为宋代的私家园林和元明清时期的名胜园林。

这些园林以山水相间、假山迭峰、流水潺潺、假山瀑布等构造特色为主,注重塑造自然景致,以体现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想。

相比之下,西方园林的发展则始于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宫殿花园和公共休闲园,如阿维尼翁花园和潘赛斯花园等。

西方园林在文艺复兴时期受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影响,逐渐发展出条理清晰、对称美丽的花园风格,以几何形状、修剪整齐的植物和水池为特色,体现了西方文化中对对称、秩序和理性的崇尚。

虽然中西方园林在风格和设计理念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它们都是人类对自然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1.2 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美学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尤为重要,因为美学是人们对美的感知和追求的体现,也是园林设计的灵魂。

园林作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设计不仅要具备实用性和功能性,更应该体现出美学的价值。

中西方建筑对比

中西方建筑对比

中西方建筑对比一直以来,中西方建筑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无论是东方的古老寺庙还是西方的现代建筑,它们都通过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背景,展现了各自独特的美学价值。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材料选用以及文化传承等方面,对中西方建筑进行对比分析。

首先,建筑风格是中西方建筑最显著的差异。

在西方,建筑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注重线条和几何形状。

比如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 - 格拉斯哥的"格拉斯哥的麦金托什建筑风格",强调简洁、流线型和机械化的设计风格。

而东方的建筑风格则更加注重美感和精神内涵,如中国的传统园林和寺庙建筑,强调平衡和谐、以及与自然的融合。

这种差异源于不同的文化和思想背景。

其次,中西方在材料的选用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建筑通常使用钢筋混凝土和玻璃等现代建材,以实现大跨度和高层的设计。

而东方建筑则更多地选用砖、木和青石等传统材料,以强调自然和温暖的触感。

例如,中国的古代建筑中常常使用木材和琉璃瓦,这种材料的选用不仅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也有助于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统一。

最后,中西方建筑的文化传承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在西方,建筑的发展趋势更加注重技术和创新,追求独特性和个性化的设计。

而东方建筑则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讲究节奏和秩序,更注重建筑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这种文化传承在东方古建筑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如中国的古代宫殿和寺庙所展现的封建王朝和宗教信仰。

然而,尽管中西方建筑在风格、选材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差异,它们也有一些共通之处。

例如,都注重功能性和空间利用效率,都追求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西方建筑中的生态建筑和东方建筑中的环境友好型设计,都体现了人类对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平衡的关注。

总结来说,中西方建筑在风格、材料选用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却又有一些相似之处。

中西方建筑之间的对比,展现了各自不同的审美理念和文化价值观。

每一种建筑风格都有其特定的立足点和价值所在,都值得我们去欣赏和学习。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

中西方建筑的区别建筑是各个国家和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不同的建筑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建筑在风格、构造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三个方面来探讨中西方建筑的差异。

一、建筑风格中西方建筑风格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建筑形式和装饰上。

在中国建筑中,我们常见到的是传统的斗拱、飞檐、琉璃瓦等特色装饰。

古代中国人注重建筑的层次感和比例美,通过飞檐、斗拱等装饰来突现建筑的庄重和威严。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简洁和对称。

希腊柱式、拱门和尖顶等装饰成为西方建筑的特色。

除了装饰风格的差异,中西方建筑的庭院布局也存在巨大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倡导“四合院”的布局,将建筑围绕一个中心庭院布置,形成内有天地之内的空间。

而西方建筑通常采用开放式的布局,注重建筑和环境的对话,大面积使用落地窗和露台,使室内外景观有机结合。

二、建筑结构中西方建筑的结构形式也存在很大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普遍采用木结构,以木材为主要材料,通过榫卯结构将木料和木构件连接起来。

这种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韧性,能够抵御地震等自然灾害。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多采用石头、砖块和混凝土等材料,通过砌筑或浇注实现建筑的坚固和稳定。

在建筑结构上,中西方也存在着不同的设计理念。

中国传统建筑追求“虚实结合”,即将建筑分为实体部分和虚幻部分,在视觉上给人以层次感和变化感。

而西方建筑更加注重形式和功能的一致性,追求简约和实用,遵循“形式从功能而来”的原则。

三、文化内涵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影响了建筑的风格和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的是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反映了中国人崇尚天人合一的思想。

建筑中的象征意义和精神内涵较为丰富,从屋顶上的装饰到院落布局都带有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比之下,西方建筑更加注重个体的需求和生活方式。

建筑被视为功能的延伸,体现了西方人追求人权、自由和民主的思想。

总结起来,中西方建筑在风格、结构和文化内涵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中方建筑注重庄重、威严和天地合一,强调层次感和象征意义;西方建筑则更加简约、实用和自由,强调个体需求和功能性。

简述中西建筑的差异

简述中西建筑的差异

简述中西建筑的差异中西建筑风格的不同,从本质上看是因为中西文化的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特征的差异中国崇尚“天人合一”,注重自然与人的和谐,强调顺其自然。

西方以人为中心,强调入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以此求得人类生存与发展。

中国古代建筑的修葺原物之风远不及重建之盛,中国历代建筑至关重要的不是对建筑物质形态的保存,而强调通过修葺传承、延续作为“祖宗之法”的建筑精神理念,只求神似而不重形似。

西方人重实轻虚,对于留存的古典建筑,均尽量保持其原始面貌,不人为加工和美化,即便修葺亦是以复原原貌为主。

(2)材料差异中国建筑木构传统源远流长,一脉相承,建筑多采用木料,其式样以斗拱式为主。

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建筑体系,以古典柱式为主要造型特征,多采用质地坚硬的石料。

(3)外观差异中国建筑体现与自然和谐的态度,其建筑布局以内收的凹线依附于大地,横向铺开。

并且,中国建筑对远景效果十分重视,多从整体上予以规划,以与周围的环境、气氛融为一体为上,呈现优美、柔和的外轮廓线,其斗拱与屋顶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西方建筑则体现对大自然的征服与超越,在外厚瓦处理中有意强调建筑的几何体型,尤其是那些耸向天空的尖顶和巨大的穹顶,更是赋予向上和扩张的气势,与自然山水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

(4)装饰差异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平和,具有较长时期的稳定性,并形成一定的规则,一些装饰色彩还因社会政治内容的渗透而成为标示等级观念的象征性符号。

西方建筑的色彩变幻,并无常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之特点,盖因西方建筑装饰追求的不是中国传统强调的”祖宗之法”,而是注重标新立异、推陈出新的艺术创新。

(5)布局方式差异从建筑的空间布局来看,中国建筑是封闭的群体的空间格局,在地面平面铺开。

中国无论何种建筑,从住宅到宫殿,几乎都是一个格局,类似于“四合院”模式,是一种“集体”的美。

与中国相反,西方建筑是开放的单体的空间格局向高空发展,采用“体量”的向上扩展和乖亩罾加,由巨大而富于变化的形体,形成巍然耸立、雄伟壮观的整体,以外部空间来包围建筑,从而突出建筑的实体形象。

中西方建筑文化审美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审美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审美差异由于文化渊源、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在建筑审美观念上也不同。

一、建筑审美风格的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格调。

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飞檐有许多类型,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

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

中国建筑倾向于反映中国的艺术风格情趣,像园林建筑就体现了中国士大夫的思想追求和艺术情趣。

中国建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沿袭着差不多相同的格调,而西方建筑在其每一发展阶段的特征都不同,像哥特式与巴洛克式建筑就是非常不同的建筑风格。

二、建筑形体审美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线形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

中国传统建筑采取木质的梁、柱,单体建筑的外轮廓线和群体建筑的天际线都是一种对于“线形美”的表现。

西方建筑则讲究“体积美”,在古希腊、古罗马自然科学高度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人们对于数与几何图形有特别的认识,极其重视富于逻辑的几何形状之美。

他们往往借助数的组合和几何形体来塑造建筑的形式美。

此外,建筑材料的不同也可看出中西方审美情调的不同。

木质轻盈、熟软给人以温暖、亲切的审美情调感受,中国人比较感性,追求的是一种意境,普遍存在求和睦、重感情的心理;石质阴冷坚硬,给人以冷峻、生硬的感觉,符合西方人的理性、客观、求实际的心理。

三、建筑和谐之美和对抗之力审美的不同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为美。

我国在汉以后,受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传统建筑逐渐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

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个体服从于整体,追求和谐。

而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

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并且缺乏人情味。

在建筑的形体结构方面,西方古典建筑以夸张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

在西方造园家眼里,自然景物不是模仿的对象,而是改造的对象,因而西方古典园林的造景多以体现人工伟力的建筑为主,山水花木不过是建筑的陪衬。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及表现

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及表现

中西方建筑哲学的差异及其表现近段时间我们学习了《中外建筑史》这门课,通过这门课使我了解到了中外建筑的样式风格,建筑的施工工艺,以及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建筑的审美需求。

让我开阔了视野,并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了解和吸收了许多知识。

我认为,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决定的,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有着不同的和谐之美,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中西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中西名族不同的价值观,在建筑上就体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同时,中国的名族风格是含蓄,和善,仁慈等多种人文风格;西方文化重物,较重视科学与宗教,重视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

中西方的建筑的差异主要有材料、结构、布局、观念等方面的不同:一、建筑材料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材料一般就是三种:土、木、石。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为主,西方的传统建筑以石为主。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也使得中西方的传统建筑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表达着不同的思想和情感,也体现着不同的人文文化传统,不同的理念。

二、建筑结构上的差异中国传统的建筑在建筑结构上的一个特征是以木构架为主的“框架式结构”体系,即采用木柱、木梁构成房屋的框架的结构方式,同时,注重独特的单体造型,讲究对称美,黄金分割美等艺术效果。

西方的传统建筑追崇一种雕塑般的建筑美,显示宏伟壮观的景象。

从外表看,西方石构建筑的雕塑感尤为强烈。

建筑师们带着强烈的追崇雕塑美的创作冲动与情结,来处理建筑的结构问题,从而体现出建筑设计者的另一番风采。

三、建筑布局的差异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的是对称的有对称和谐规律的走向,传统中国的四合院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

这就是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成一个个庭院而组成的。

同时,这种庭院式的组群与布局,采用均衡对称方式的前提下,沿着纵轴线与横轴线进行设计。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瞿少杰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

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然而中西传统建筑在不同社会文化功能的影响和制约下,去卩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尺度,即中国建筑的人的尺度和西方建筑的神的尺度。

那么对于有着很大差异的中西方传统建筑,他们又表现出怎样的美学差异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差异所在1、建筑用材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虽然中西古代建筑都起源于木构,这已为大量的人类考古发现所证明。

但是,中国(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建筑始终对土木情有独钟,传统建筑仍以木为材的梁架结构体系,沿用了原始的木构结构,并保持了长期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使得中国建筑把木材运用得得心应手,把木材的装饰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用土木谱写了一曲优美的乐章。

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差异

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在历史、风格、材料、结构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以下是对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之间差异的详细分析。

一、历史背景中国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其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观念的影响下形成独特风格。

中国建筑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较大,儒家文化注重礼仪和秩序,因此中国的建筑注重对称美、社会秩序、色彩的搭配,讲究本体和周边环境之间的协调。

中国古代建筑更多使用木材、瓦、砖和土等自然材料。

西方建筑比中国建筑要年轻,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风格影响了整个西方建筑的发展。

古希腊和古罗马建筑注重平衡、对称、秩序和科学,这些特点也影响了继承它们的现代西方建筑。

西方建筑更多地使用石材、玻璃、钢铁和混凝土等人造材料。

二、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追求的是自然和谐、质朴、以及色彩鲜艳,建筑造型大都严格遵从统一规范并讲究寓意和象征,如角楼、庙宇和宫殿等,在进行设计时会借助天地人三合、五行相生等哲学思想,呈现出朴实、富有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特点。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对称的布局和装饰常常用于表达美学价值和文化精神。

西方建筑强调的是实用性和功能性,主张“形式追随功能”,并注重表达现代主义的工业化、机械化思想。

现代西方建筑追求高质量的空间设计和功能性的组织结构,其装饰追求现代性、简洁、成熟、沉稳和富有节奏感,常常是从不同角度、尺度、比例与形式出发,经由逐步洗炼和意念深化,最终达到空间实用性、美感和艺术紧密融合的建筑风格。

三、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特点是采用木构造和斗拱结构体系,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柔性、平衡与适应性。

斗拱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中是基于自然力学优化过的结构应答形态,能充分利用弯曲强度,在节能和保温等方面表现出色。

而木构造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结构形式,形成来自中国自然环境中最丰富、最多样的建筑样式。

相反,西方在古典时期大量使用的石材、玻璃等材料强化了它的结构稳定性和坚韧性。

因此,作为现代大多数建筑的混凝土和钢结构体系,被广泛地应用于西方建筑中,为建筑带来了坚固、耐磨和宽敞的空间。

中西建筑风格的异同比较

中西建筑风格的异同比较

中西建筑风格的异同比较中西建筑风格是世界建筑迷人的两大分支,自然而然也是研究最多的两大领域。

本文将中西建筑风格的异同进行简单比较,论述其历史渊源与折射出的文化价值。

一、历史背景中式建筑,也称中国传统建筑,是一种中国特有的建筑风格。

它主要起源于中国古代商代晚期至春秋战国,并在隋唐时期达到了巅峰。

中式建筑沿袭了华夏文化的底蕴,讲究结构、形制、色彩、格调、气度等方面的和谐统一。

它以阴阳五行学说为理论基础,将自然景观与建筑完美结合,打造出更为和谐、自然的景观,传达出了传统中国人对自然、人文的独特关爱和理解。

西方建筑则主要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时期,但真正的建筑艺术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欧洲最初的教堂、城堡、宫殿、庄园等建筑,形式多样,呈现出特别的艺术魅力。

在欧洲,中国传统建筑更被认为是异域风情飨宴,有许多艺术大师受到中式建筑的启发。

历经几个世纪,西方建筑逐渐发展到现代主义风格,它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二、建筑风格中式建筑具有明显的特点,例如,它的建筑风格贵在“质”的精髓,强调建筑物的方位,讲究整体平衡和协调。

硬质材料的运用是中式建筑承载结构的灵魂,榫卯工艺可谓是中式建筑品质的缩影,各种手工彩画的运用是中式建筑艺术品的代表之一。

中式建筑整体具有的庄重典雅和古朴典雅感也十分明显。

西方建筑多种多样,流派繁多,有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近代主义等等。

它注重实用性和功能性,建筑体量和视觉效果也比中国传统建筑更为宏伟、明快和奔放。

设施计划和公用空间也体现西方文化的衍生特点,如公共图书馆、博物馆、画廊等等皆是西方文化的体现。

三、文化价值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桥梁。

中式建筑风格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优秀的思想观念,体现了“天人合一”、“并肩与天时,交错与地势”的理念。

中式建筑是建筑、人文、景观一体的视觉艺术整体,能让观者体验到中式建筑精髓所在的精神内涵。

西方建筑风格则体现出西方文化的时代意识和建筑艺术的创新精神。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

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中西方建筑文化是各自民族、地域和历史背景所孕育出的独特文化成果,展现了人类智慧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侧面。

中国古代建筑有着悠久的历史,秉承着传统的文化价值观和哲学思想,而西方建筑则在古代罗马和希腊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形成。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材料选择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建筑文化的差异。

一、建筑风格中西方建筑风格是两种文化的风格差异的体现,它们分别反映不同民族的建筑传统和审美观念。

中国古代建筑讲究的是“藏、拟、隐、真”和谐统一的理念。

如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常采用弧形造型,带有一定的曲线美,其庄重、典雅、尊贵的气质让人感到庄重而又不失华丽。

而西方建筑风格则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反映了西方人个性化的思维方式。

例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以其高大、宏伟、精细雕刻的特点而闻名,体现了西方人对宗教信仰的虔诚与敬畏。

二、设计理念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设计理念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追求的是“天人合一”、“天人合象”的思想,力求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

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重建筑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共生关系。

与此不同,西方建筑设计强调人类对自然的征服和改造,建筑房屋通常会在周围营造一个独立的空间,与自然形成一定的区隔。

西方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追求对称、平衡、对齐和创新,倡导体现个体意识和核心价值观。

三、材料选择中西方建筑文化在材料选择上也有所不同。

中国古代建筑主要使用木材、砖瓦、石材等天然材料,注重利用自然材料与环境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貌。

而西方建筑则更多地采用钢铁、混凝土等工业化材料,这些材料在工程上更为耐久和稳定,方便建筑师实现更大胆的设计理念。

另外,中西方建筑文化在色彩运用上也存在差异。

中国古代建筑注重色彩的含义和象征,喜用红、绿、黄等暖色调,代表着繁荣、希望和喜庆。

而西方建筑则更注重色彩的实用性和装饰效果,喜用白色、灰色等中性色调,给人一种简洁、明亮的感觉。

总结起来,中西方建筑文化差异体现在建筑风格、设计理念和材料选择上。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建筑设计是一门融合艺术、科学和工程的综合性学科,而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
差异性也是由于文化、历史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所决定的。

在中西方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下,建筑设计理念也呈现出了不同的特点。

首先,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在审美观念上存在着差异。

西方建筑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个人的审美情趣和表达方式。

而中国传统建筑则更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统一,追求“天人合一”的理念。

这种差异在建筑设计中体现为西方建筑更加注重形式和结构的变化,而中国建筑更注重空间的层次和布局。

其次,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功能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建筑注重功能的多
样性和灵活性,建筑的功能性被放在了首位,强调建筑的使用性和适应性。

而中国传统建筑更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的功能性往往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相结合。

此外,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在建筑材料和工艺上也存在着差异。

西方建筑注重材
料的科技含量和工艺的先进性,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创新被广泛应用于建筑设计中。

而中国传统建筑则更注重材料的自然性和文化性,建筑材料和工艺往往与地域文化和传统工艺相结合。

综上所述,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审美观念、建筑功能、建筑
材料和工艺等方面。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融合和交流必将成为建筑设计领域的一大亮点,也将为建筑设计带来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遇。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分析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分析

中西建筑美学比较分析
一、历史背景
二、建筑形式
西方建筑注重建筑的结构和功能,追求理性和实用性。

建筑结构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钢铁骨架构成,注重内外空间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划分。

而中国建筑注重空间的流动和变化,采用木结构或砖石结构,更强调对景观的控制和呈现。

三、审美观念
西方建筑审美观念主要强调对称、线条、比例和立体感。

建筑师追求几何形式的完美和秩序感,追求形式和功能的统一、中国建筑审美观念注重自然和谐的美感,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建筑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四、材料和装饰
西方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玻璃和金属等材料,追求现代感和科技感。

装饰多以简洁、干净为主,强调线条和立体感。

中国建筑则以木材、砖石等自然材料为主,追求自然质朴的感觉。

装饰多用彩绘、瓷砖和雕刻等手法,注重细节的精致和形象的象征意义。

五、精神追求
西方建筑追求现代化和功能性,注重实用性和效率。

建筑作品旨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需求。

中国建筑追求精神修养和灵性体验,注重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

建筑作品旨在营造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

六、意义和象征
西方建筑强调建筑本身的功能和实用性,不太注重象征和意义。

中国建筑则注重建筑的象征意义和内涵,追求建筑与人文的对话和反思。

在当代,中西建筑美学逐渐融合与交流,互相借鉴,形成了新的建筑风格和理念。

无论是西方建筑还是中国建筑,都在不断发展和变化中,展现着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独特魅力和内涵。

中西方建筑美学差异-精选文档

中西方建筑美学差异-精选文档

中西方建筑美学差异0 概述建筑是人造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它既要满足一定的使用功能,又要满足一定的审美要求。

中国传统文化讲求“天人合一”,崇高自然,与自然相融相生,所以,几千年来,中国建筑一直以木构架建筑房舍宫府,形成了我国独特的木建筑文化。

而西方古典建筑的特点是:建筑功能比较简单,建筑类型不多,从建造手段看主要是石结构,人们常把建筑看成是石头的史书。

我们可以看到,由于传统建筑文化和历史发展的差异,造成了中外建筑审美观念上的差异。

1中西方建筑美学差异中国古代的单体建筑形式比较简单,大部分是定型化的式样,孤立的单体建筑不构成完整的艺术形象,建筑的艺术效果主要依靠群体序列来取得。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创立了一整套等级森严的伦理规范,直接影响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型制和布局,传统建筑讲究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和秩序井然的伦理营构,以组群布局的方式在平面上开也体现了“儒家”的尚大精神,进而形成中华传统建筑的尚大性格。

从古代都城、宫殿、寺庙、还是皇家园林以至居民的组群建筑莫不如此。

从群体到个体,从整体到局部,都十分关注尺度、体量的合理搭配,讲究空间秩序的巧妙组合,营造出一种和谐圆融之美。

使组群既能在远观时给人以整体性的恢宏气势和魄力,又能在近观时予人以局部的审美情趣与亲和感。

西方古典建筑,无论是埃及的金字塔、希腊的帕提侬神庙、罗马的凯旋门、印度的泰姬陵,还是西班牙最著名的吉拉尔达塔、君士坦丁堡的圣索菲亚大教堂、法国的巴黎圣母院、意大利的比萨主教堂钟塔,则更注重于单体的外部造型和体量上的巨硕突兀。

它们往往以超人的尺度,极力渲染那种对于宗教的迷狂和敬畏之感。

2中西建筑美学差异缘由中西方建筑的差异主要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所决定的,文化传统的不同反映在建筑风格上有着不同的和谐之美,也就是中西建筑文化的差异,中西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中西名族不同的价值观,在建筑上就体现出不同的建筑风格:中国的建筑文化重人,中国文化重道德和艺术,中国文化重融合,同时,中国的名族风格是含蓄、和善、仁慈等多种人文风格;西方文化重物,较重视科学与宗教,重视不同时代或多种流派的独特精神。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瞿少杰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一建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

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然而中西传统建筑在不同社会文化功能的影响和制约下,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尺度,即中国建筑的人的尺度和西方建筑的神的尺度。

那么对于有着很大差异的中西方传统建筑,他们又表现出怎样的美学差异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一、差异所在1、建筑用材上的差异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东方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东方建筑的印度建筑在内,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虽然中西古代建筑都起源于木构,这已为大量的人类考古发现所证明。

但是,中国(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建筑始终对土木情有独钟,传统建筑仍以木为材的梁架结构体系,沿用了原始的木构结构,并保持了长期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使得中国建筑把木材运用得得心应手,把木材的装饰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用土木谱写了一曲优美的乐章。

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

中西方建筑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建筑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建筑的审美差异机电学院机械系B1001马亨0612100101中西方建筑的审美差异摘要:由于文化渊源、思想观念、地理位置等多方面的不同,中西方在建筑审美观念上也不同,不论是从建筑的风格和形体审美上,还是建筑的和谐和对称审美上,都体现出了独特的魅力。

或是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刚之美,或是天人合一、师法自然的融合之美,都能比较全面、立体地反映建筑美学的全部意义,也是一种比较科学的建筑审美形态定位。

关键词:中西方建筑的审美差异;建筑风格;建筑形体;和谐之美;对抗之力;横向纵向不同的水土养育着不同的人,不同的语言表达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建筑承载着不同的文化。

东西方在很多方面都有差异,且在建筑方面的审美差异更加明显。

西方的建筑一般是纵向发展,直指上苍的。

而中国建筑不论多么高大雄伟,却很少给人以“高”的感觉,只给人以宽广的感觉,因为建筑是在一个大的面上铺展开来的。

思想文化的不同,宗教信仰的不同,建筑材料的不同,建筑风格的不同,建筑发展的不同,社会形态和文化氛围的不同给艺术审美带来了差异。

一、建筑审美风格的不同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古代的木制建筑以斗拱为基本格调。

所谓斗拱,是将屋檐托起的交叠的曲木,它可以将纵向的力量向横向拓展,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同西方建筑的屋顶一样,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旋律,飞檐也有许多类型,或低垂,或平直,或上挑。

其不同的形式制造出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不仅亭、台、楼、阁都要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正所谓增之一分则长,减之一分则短,飞檐的设计必须恰到好处,才能显得轻灵而不轻佻,朴实而不机械,威严而不呆板。

中国建筑中深刻浸润着中国的艺术风格情趣,这在园林中表现得尤为明显。

苏州园林玲珑精致,咫尺之间变幻多重景观,譬如狮子林中的假山曲径,极尽曲折回环之能事。

园林中多处体现着虚实、区隔、藏露等。

中西方在建筑上的差异有哪些

中西方在建筑上的差异有哪些

9
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融合
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融合
1
中西方现 代建筑设 2 计融合
3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西方现代建筑设计也在不断融 合
一方面,中国的现代建筑设计逐渐吸收了西方的设计 理念和技术;另一方面,西方的现代建筑设计也在借 鉴中国的传统文化元素和设计理念
这种融合为中西方建筑设计带来了新的思路和创意, 使得现代建筑设计更加多元化和包容性
1
引言
引言
建筑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反 映了社会的物质需求,还体现了人们的 精神追求
中西方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地理 环境等方面的差异,在建筑上也表现出 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从中西方建筑的风格、材料、功 能、空间布局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 入了解中西方建筑文化的独特之处
2
中西方建筑风格差异
3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1. 中国传统建筑材料
中国传统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 ,通过斗拱、榫卯等结构连接, 形成了独特的木结构体系。此外 ,中国还大量使用砖、瓦等材料 ,用于建造城墙、房屋等
中西方建筑材料差异
2. 西方传统建 筑材料
西方传统建筑以石材 为主要材料,通过石 材的堆砌和雕刻,形 成了独特的石结构体 系。此外,西方还使 用混凝土等现代材料 ,用于建造高层建筑 和现代建筑
4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1. 中国传统建筑功能
中国传统建筑的功能多样,包括 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宫 殿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寺庙是信徒祈福的地方,园林 是文人雅士休闲娱乐的地方,民 居则是普通百姓居住的地方
中西方建筑功能差异
2. 西方传统建筑功能
西方传统建筑的功能也多样,包括教堂、 城堡、宫殿、市政厅等。教堂是基督教信 徒礼拜和祈祷的地方,城堡是军事防御和 政治统治的地方,宫殿是国王和贵族居住 的地方,市政厅则是市政机构办公的地方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差异性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性体现在建筑风格、材料选用、空间布局等方面。


西方文化和历史背景的不同,造就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设计理念。

在建筑风格方面,西方建筑注重个性和创新,强调建筑的功能性和实用性。

西
方建筑师追求简洁、现代、大胆的设计风格,注重建筑与周围环境的融合。

而中式建筑则更注重传统和历史的传承,建筑风格多以屋檐飞扬、斗拱横空为特色,注重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在材料选用方面,西方建筑更倾向于使用现代材料,如钢结构、玻璃幕墙等,
以追求建筑的轻盈和透明感。

而中式建筑则更偏爱使用传统材料,如木材、砖瓦等,以追求建筑的厚重和稳固感。

在空间布局方面,西方建筑更注重个人私密空间和功能分区,建筑内部空间常
被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域。

而中式建筑更注重整体空间的流畅和连贯,强调空间的通透和开放。

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差异性源自文化和历史的差异,各自有其独特的魅力和特点。

在当今世界,中西建筑设计理念的交流和融合也成为了一种趋势,各种新的建筑风格和理念不断涌现,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

无论是中式建筑还是西方建筑,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领略,因为它们都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述中西方建筑美学的差异及来源
瞿少杰
自从人类诞生开始我们就有了对于美的追求与探索,伴随着我们对美学认知与研究的逐渐深入,建筑美学这立在建筑学和美学的基础上,研究建筑领域里的美和审美问题的一门学科逐渐兴起。

建筑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如实地记载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脚步,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民族特色。

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然而中西传统建筑在不同社会文化功能的影响和制约下,却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审美尺度,即中国建筑的人的尺度和西方建筑的神的尺度。

那么对于有着很大差异的中西方传统建筑,他们又表现出怎样的美学差异呢?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一、差异所在
1、建筑用材上的差异
从根本上说,中西方建筑艺术的差异首先来自于材料的不同:传统的西方建筑长期以石头为主体;而传统的建筑则一直是以木头为构架的。

这种建筑材料的不同,为其各自的建筑艺术提供了不同的可能性。

在现代建筑未产生之前,世界上所有已经发展成熟的建筑体系中,包括属于建筑的印度
建筑在,基本上,都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造的,属于砖石结构系统。

诸如埃及的金字塔,古希腊的神庙,古罗马的斗兽场、输水道,中世纪欧洲的教堂,无一不是用石材筑成,无一不是这部“石头史书”中留下的历史见证。

虽然中西古代建筑都起源于木构,这已为大量的人类考古发现所证明。

但是,中国(包括邻近的日本、朝鲜等地区)建筑始终对土木情有独钟,传统建筑仍以木为材的梁架结构体系,沿用了原始的木构结构,并保持了长期的一贯性和连续性,使得中国建筑把木材运用得得心应手,把木材的装饰发挥得淋漓尽致,并用土木谱写了一曲优美的乐章。

因而被誉为“木头的史书”。

不同的建筑材料,不同的文化与社会,使得中西方的古代建筑有了不同的艺术表现。

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流露出不同的情感;不同的材料造就不同的建筑,展现不同的信念。

西方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

石头、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的质感生硬、冷峻,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

中国传统建筑特别注重“线形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和节奏韵律,擅长以线造型,以线传情。

中国传统建筑采取木质的梁、柱恰恰能适应这种“线”的艺术感染力。

故中国传统建筑无论是单体建筑的外轮廓线,还是群体建筑的天际线,都与中国绘画重的勾、描有相同之处。

2、建筑造型上的差异
与西方的石制建筑不同,中国传统造型特别强调“线型美”,讲究线条的婉转流动,从而构造出多种多样的飞檐。

可以说飞檐的设计是我国古典建筑中的璀璨明珠。

不同的飞檐形式往往会有不同的艺术效果,或轻灵,或朴实,或威严。

《阿房宫》赋里的“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就是飞檐的真实再现。

我国古典建筑的四大家——亭、台、楼、阁都用飞檐来标明自己的身份,表达自己的情感,而且飞檐的高低、长短往往会成为建筑设计的难点和要点。

而西方建筑则一般是垂直发展,建得又高又大。

譬如罗马可里西姆大斗兽场高为48米,“万神殿”高43.5米,中世纪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其中央大厅穹窿顶离地达60 米。

文艺复兴建筑中最辉煌的作品圣彼得大教堂,高137米。

它们以夸的造型和撼人的尺度展示建筑的永恒与崇高,以体现人之伟力。

在西方古典建筑中,横空出世的尖塔楼,孤傲独立的纪念柱处处可见。

这些庄严雄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灵的狂热,更多是利用了先进的科学技术成就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

3、表达的伦理意识上的差异
中国传统建筑最具有代表性的便是古典园林建筑,因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文人的追求和喜好左右着造园,因而中国的传统园林在实际意义上是文人园林,历来讲究“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在本体认识的差异上,重视整体的和谐,
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所以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和谐”之美为基调。

老子《道德经》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法道自然。

”这些老子的这种思想代表了古人的自然崇拜观念,却有着明显的人与自然和谐的意味,同时也影响了中国的传统建筑。

尽管我国先时期的建筑也曾有过高台榭、美宫室,气势磅礴、壮丽辉煌的阳刚之美,但随着儒家“中和”思想的影响,汉以后,特别是晋南北朝以来,中国传统建筑这种展现对抗力度的阳刚之美逐步走向“和谐”与含蓄之美。

以封闭的部空间组合,纡余委曲的建筑序列层次,婉转、舒缓的建筑节奏韵律和凝重、自然的建筑装饰设计,给人以亲切、温馨、安闲、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

西方建筑的艺术风格则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

从历史发展来看,西方视自然为无生命的物质,在中世纪之前,基督教甚至是禁止游山玩水的,他们更多看到的是自然狂暴、危险的一面,那些傲然屹立的神殿、庙坛,处处皆显示出一种与自然的对立和征服,从而引发人们惊异、亢奋、恐怖、等审美情绪。

以哥特式建筑为例,它以高、直、尖为特色,高大的形体由于飞扶壁的作用显得薄而轻快,一个个向上挺拔的尖拱打断了横向的构架,自下而上层层推进,仿佛卷起的浪潮,一层层向上推涌,直至尖顶,以震撼人心的力量将人们的精神引向上苍,寄托着教徒对天国的慕渴与向
往。

同时,也突出建筑个体特性的扬,都不遗余力的表现自己的风格魅力,这反映了西方传统文化中重视主体意识,强调个体观念。

另外,西方传统建筑一直遵循整齐一律、平衡对称、符合规律的形式美法则,故而在建筑风格上多体现出其超脱自然,驾驭自然的“人工美”,这同中国传统建筑强调与自然的融合之美有所不同,具有鲜明的对照性。

一、因由所在
1、自然地理上的差异
由于西方,特别是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环境多裸露的山石,缺少树木,特别是山石地质因素,西方传统建筑体现出以石为本的风格,即主要采用冷而硬、厚而沉、庞而大的石块,以追求一种高大、强大、神秘、威严、震慑效果和体现一种弃绝尘寰的出世精神。

而古代中原林木很多,便于就地取材,加上中原地区适合建筑需要的石材相对较为难觅,且搬运不便,所以建筑多以木质结构为主。

另外,希腊等地中海地区的欧洲民族,气候属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式气候,土地贫瘠,光热水土自然因子组合不谐调,使得他们的海上生活的重要性大过陆地,加之海上生活常常与狂风恶浪搏斗,故产生“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等思想。

这种文化观念反映在建筑风格上,中国传统建筑比西方传统建筑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风格上也相对平和、含蓄一些。

2、文化上的差异
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思想,体现在建筑中,最显著的是中国古建筑的功能通适性、空间灵活性,充分适应人的生活变化,与人相融合。

加之天井、院落、庭园及通楹排窗、走廊……及风水选择与安排,人、建筑空间与自然之间水乳交融。

如中国传统建筑重视功能的通适性,住宅、书院、茶肆、旅馆等同时并存,适应不同的使用需要。

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

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在中国山水园林设计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西方哲学传统主流中,几乎一边倒的是人与自然决无和谐相融,而是你死我活地只有相克。

如果说中国传统建筑空间因轻灵秀丽令人神往,那么西方(欧洲)古代建筑的空间则因其充满秩序和几何美而魁力四射,他们极尽个人所能,不断的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所以,西方的建筑带有极其浓厚的理性主义色彩。

另外,希腊等地中海地区的原始欧洲民族住地,气候属夏干冬雨的地中海式气候,土地贫瘠,光热水土自然因子组合不谐调,使得他们的海上生活的重要性大过陆地,加之海上生活常常与狂风恶浪搏斗,故产生“天人相分”、“人定胜天”等思想。

这种文化观念反映在建筑风格
上,中国传统建筑比西方传统建筑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风格上也相对平和、含蓄一些。

3、时空组合上的差异
大多数学者认为西方文化浓厚的空间意识,与最早发源于其特定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关。

西方原始居民的农耕混合制经济与渔业活动使生活在这里的西方民族对地理方位、空间布局的感受较强,极容易产生强烈的空间感受。

所以西方的建筑物大都以中心向四周放射式规划,中心点或是教堂,或是广场等,他们逐渐摆脱了孤立的单个设计和相互间的偶然配合,而更注意建筑的完整性,体现了文艺复兴面向新生活的新精神。

而生活在农耕地理环境的人,在平缓绵延的冲积平原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很有规律,劳作相当有序,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循环往复的田园生活。

其单一农耕型的经济结构,对四季变化依赖较大,人们容易产生强烈的时间意识。

这种不同的时空观自然影响到建筑风格的差异,尽管中华古人在观念地构建其宇宙观时不会无视与抹煞空间的存在,但中华民族更偏重于对空间之运动形式即时间而不是对空间存在本身的思考。

人们将自然界中的山石树木池塘与建筑结合在一起,将天南地北、春夏秋冬,各时各地的风景人为巧妙地组织起来,以达到宛似天成的意境。

例如园林、圆明园等著名建筑都是如此。

综上所述,正是由于文化的起源不同,而引起了不同的
建筑文化理念、审美、形式,中西古建筑各具特色,分别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生活模式、不同的心理体念、不同的审美享受。

在近代的中西文化碰撞中,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反思,继承传统文化优良的一面和西方文化的积极因素,进而重塑属于我们自己的建筑理念,树立有本国特色的新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