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九年级政治 第四单元 理想与使命备课参考 湘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九年级政治第四单元理想与使命备课参考湘教版
一、单元说明
(一)单元设计理念
也许在小时候我们会提理想,但随着学龄和年龄的增长,对理想的讨论和追求就越来越少,人们更注重于现实生活中的一个又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以往对于理想的设计和追求,正一点一点地被生活所淹没、吞噬。
对于学生而言,理想也被一次一次的考试成绩所掩盖,猛一提到理想,还会出现短暂的蒙然和与沉默。
但人到底要不要有理想?什么是理想?
雨果说过:"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理想才能生活。
你要了解生存和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列夫·托尔斯泰也说过:"理想是指路明灯。
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可以这样说:理想和信念是人类生存发展最基本的动力!
理想信念并非现实;人们决不能只凭理想生活,那样,理想也就成为了幻想。
要使理想成为现实,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
但人决不能没有理想。
一个人要有理想,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同样要有理想,需要她的人们为之而努力。
我们国家的理想是什么?有多少人知道,又有多少人想过它与自身的联系呢?一个人丧失理想与信念会如何?一个国家失去奋斗目标又会怎样呢?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重提“理想与使命”,并把“理想与使命”作为一个重大话题郑重其事地提出来,具有其必要性和重要性。
1、具体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体会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立志在将来爱岗敬业、奉献社会。
崇高的理想是激励人们前进的不懈动力,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就具体内容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明确现阶段我们的共同理想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二,要把各人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有机地结合起来,自觉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第四,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第三,要勇于承担责任和努力完成使命,用正确的理论作为思想引导,培养创新精神,乐于奉献。
在内容的把握上,要注意几点,一是在讲我国的共同理想时,可以提到我国的最高理想,但不宜作过多的论述,只要作一般性的概括说明即可。
一般而言,只要学生了解共产主义社会,将是物质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这三句话就行了。
主要从共产主义社会与社会主义社会的关系,即最高理想与共同理想的关系加以展开,让学生明确: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共产主义社会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
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
二是要坚持把远大理想与艰苦奋斗有机统一,明确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一美德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更加发扬光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振兴中华,任重而道远,一定要发扬长期艰苦奋斗的精神。
三是要把“三个代表”的思想对理想的实现和使命的完成进行恰当的分析,千万不能出现生搬硬套的现象,或干脆出现内容之间的脱节。
2、单元整体框架
前言:设计了“张云倬的思考“这一小情景。
一方面,引导学生意识到自己的成长,另外一方面提出直接提出本单元的主题“理想与使命”。
同时也指出一个人要有理想与使命,一个国家同样需要理想和使命。
本单元共分三节,每节内容分两个框题,在框题的数量有所减少,但是本单元所涉及内容,都是一些理论性较强的内容,在一个框题里,有时也许包含了几个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在以往的教材里阐述得相当多。
第一节“畅谈理想”:包括“多彩的个人理想”和“远大的社会理想”两个内容。
首先引用了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接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个小小活动:“欣赏关于理想的名言”,这个活动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进行资料的搜集,老师自己也要准备一些经典的语句,并可以结合名人的一些经历来帮助理解和提升。
在“多彩的个人理想”里,共讲了“什么是理想”“理想的
变化”“理想的影响”“理想与幻想、空想的区别(理想实现的条件)”四个内容。
因关于个人理想的内容,理论性不是太强,与学生联系很紧密,故这一框题主要侧重于学生的体验和感受,从丰富的活动中真正受益。
教师在教学时,应结合自己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开展活动,而不要流于形式。
“远大的社会共同理想”这一框题,讲述了三个内容:“什么是社会共同理想”“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实现社会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共同理想”和“实现社会共同理想需要艰苦奋斗”这两个内容,都是理论性较强的内容,而教材正文中只用了两句话进行说明,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活动和“信息平台”进行适当的补充和进一步的说明。
第二节“感受使命”,之所以命名为“感受使命”,是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理解能力和实际的社会不责任的承担能力,重在认知、重在感受,而非“承担”。
包括“不同时代不同使命”“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两个框题的内容。
在引言中,设计了一个小故事,从对“使命”二字认识的逐渐加深,引出“使命”实际上是一个沉甸甸的字眼。
接着讲述了“理想与使命的联
系”“什么是使命”等两个内容。
使前后两个章节的内容紧密结合起来。
“不同时代不同使命”这一框题,主要是通过讲述各个时代的先进人物的事迹来论证,让学生了解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因面对的主要问题不同,那不同时代的人们所肩负的使命也就不同。
“新的时代新的使命”主要是讲述现阶
段我们所肩负的使命是: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这一框题繁荣内容较少,而且显得有点空洞,教师在教学时,须多花点气力。
第三节“坚持理想担当使命”包括“思想引导人生”“实践锻造人生”两个内容。
这一章节是在前两个章节讲述理论基础上的行动落实。
第一框题“思想引导人生”,讲述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教材从“三个代表”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关系,及与“西柏坡精神”的联系等方面来进行了阐述。
第二框题“实践锻造人生”,主要讲了“勤于学习、立志成才”“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两个内容,前一个框题是在思想上进行指导,这一框题主要是在行动上给学生以指导。
3、具体内容设计
(1)第一节第一框“多彩的个人理想”,教材设计了多种活动来进行阐述,使内容变得充实而有趣。
在教材76页的“阅读空间”里,通过学生的一篇关于理想的感想的文章,得出理想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的。
为了加强理解,设计了“活动建议”这一下小栏目,通过对比自身的“过去的理想现在的理想”,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关于理想的话题中来,并可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理想会出现变化?接着,教材例举了我国数学家杨乐的事迹,以及教材77页的“议一议”,通过“母鸡与鹰的理想”来告诉学生理想的力量、理想对人的影
响。
接下来家才设计了一段材料:初三的“我的理想”的主题班会上一个同学的观点,实际上是给教师引出当今在学生当中存在的、也许还比较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这里要求教师应联系实际,给学生进行较深的分析和指导。
接着在此基础上设计了“想一想”的环节,并例举了“大学生马加爵的忏悔”,讲述了如果人生失去理想、失去追求目标、失去正确的方向,就很容易走上歧途。
(2)教材79页的“想一想”: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存在着什么关联?,是教材前后内容的照应与提升。
在这里,教师可以联系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关系进行讲述。
(3)教材80页中设计了一个辩题:如今人民的生活好了,国家富强了,在提艰苦奋斗过时了,对于经济发展也不利。
设计这一辩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了解,即便生活好了、国家富强了,但我们还要坚持“艰苦奋斗”这一优良传统。
教师在讲解时,注意引导学生:所谓艰苦奋斗并不是不提倡合理消费、科学消费,而是注意节约:能源的节约,建立“节约型社会”。
(4)教材83页的“想一想”,通过对几段话的理解分析,了解先辈对社会责任感、历史使命感的论述。
(5)教材84页中例举了林则徐、孙中山等人物,通过查阅资料,讲述故事,体验使命。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灵活变动,讲述不同人物的优秀事迹,来烘托主题,注意联系当今社会的先进人物,如‘ 等。
(6)教材85页的“按照你的饿理解把下面这首诗补充完整”,是一个与创意的点子,可以激发热爱写诗的学生的热情,同时也把自己的理想与时代的发展、肩负的使命非常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
(7)教材87页的“说一说”:你是如何看待这些成人话语的?不知道编者的意图是什么?
(8)在“实践锻造人生”这一框题,讲到了“勤于学习”,只有努力学习,完成好作为学生的最大任务,掌握了知识,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更好地承担自己的历史使命。
还提到了“甘于奉献”,奉献是一种精神,也是社会责任感、使命感的一种体现。
讲到了勇于创新,在第三单元的“科教兴国的重托”中,曾提到过怎样培养“创新精神”,这里更进一步地阐述“创新就是敢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
(9)教材90页的“人生‘递增规律’和‘递减规律’”,这里把经济学上的概念引用到人生上来,是想说明:父母是最具有奉献精神的,子女总是难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也正因为父母的这种奉献精神,才使的人类不断延续、发展。
4、教学示范(教学片段设计)
范例1:主题班会:
理想前途
主题班会方案:
一、活动目的
配合班主任进行理想教育,使九年级学生进一步明确学习目标,树立远大理想,增强自信心,发扬顽强拼搏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们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最佳的状态来迎接毕业考和中考。
二、活动对象
全班全体同学
三、活动方案的步骤
1、情景导入
凡有所成就的人必经“立大志”阶段,“志”就是人的理想,它犹如浩瀚海洋中的灯塔,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如果没有他,在我们受挫折时就会萎靡不振,唉声叹气!这无疑不利于我们成才,因而我们必须时刻以“志”激励自己成人成材。
2、名人故事欣赏(袁隆平、周恩来、哥德巴赫的故事),名言警句推荐。
3、现场采访:学生畅谈自己的理想
4、同学讨论交流,形成共识
5、辨论赛:“平凡的工作岗位能否实现自己的远大理想”,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6、歌曲《真心英雄》合唱
7、演讲《立大志,成人成材》
8、老师总结发言
四、建立学生“志向”档案,并跟踪记载他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实现自己志向奋斗的一些感人事情。
范例二:社会理想的实现需要全国人民的艰苦奋斗(引入)
1、听《艰苦奋斗歌》:
艰苦奋斗歌
什么花开似火焰哪似火焰嘿嘿
什么人不怕远征难哪远征难嘿嘿
什么是我们的传家宝嘿嘿传家宝
什么本色不能变不能变
传统花开似火焰哪似火焰嘿嘿
红军不怕远征难哪远征难嘿嘿
艰苦奋斗是传家宝嘿嘿传家宝
政治本色不能变不能变
想一想红米饭南瓜汤
吃什么都觉得香又甜
想一想爬雪山过草地
没有闯不过的艰和险
2、教师解说:“艰苦奋斗”四个凝重的大字,总括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发展的历程,融贯了我党我军优良传统的真谛,寄托了老前辈奠基创业的豪情,昭示了新一代义不容辞的使命。
正因为如此,《艰苦奋斗歌》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
歌曲采用对唱形式,有问有答,珠联璧合,表现出特有的情趣和活力。
“传统花开似火焰”。
在一定意义上讲,一部中国革命史,就是一部党领导人民艰苦奋斗的历史。
在那血雨腥风的峥嵘岁月里,敌人是那样强大和凶恶,环境是那样残酷和险峻,物质条件是那样匮乏和简陋。
但凭着艰苦卓绝、百折不挠的精神,井冈山的“红米饭、南瓜汤”,催生了革命的星星之火;长征路上的野菜草根,支撑了北上抗日的滚滚铁流;陕北高原的小米饭粗布衣,孕育了新中国的灿烂曙光。
如果没有人的自觉奋斗,历史规律不会自动发生作用,科学理论不会变为人民群众的行动,美好理想就不可能取代旧社会的丑恶现实。
有了这样的感悟,我们不由增添了对革命前辈的崇敬之情。
“艰苦奋斗是传家宝”,历史的浩渺烟波永远淹没不了艰苦奋斗精神的光芒。
在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改善的今天,提倡艰苦奋斗还合不合时宜?歌中对此明确回答:“政治本色不能变”。
创业艰难守更难。
无数历史教训告诉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执政的大党,一支作为专政柱石的军队,丧失艰苦奋斗的本色,贪图安逸享乐,无异于自取灭亡。
“日子富了怎么办?”“富裕不忘勤和俭”。
我国现在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从根本上改变贫穷落后面貌,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艰苦奋斗。
我们要富而思源,富而思进,千万不能停滞不前,坐享其成。
对我们军队来说,要在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的前提下走质量建设和科技强军之路,迎接世界军事革命的严峻挑战,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重任,更需要全体官兵“勤俭建军不忘本”。
艰苦奋斗的精神体现了时代的要求,任何时候都不会过时。
当然,我们强调艰苦奋斗,并不是主张沿袭过去年代的某些具体做法,更不是提倡“苦行”和“寡欲”。
社会发展了,条件变化了,艰苦奋斗也要有新的形式。
我们唱传统,学传统,最重要的是要保持和发扬战争年代和革命前辈那样一股劲,那样一种革命精神。
“想一想爬雪山过草地,没有闯不过的艰和险”,“想一想革命前辈那股劲,干什么都感到力无边”。
有没有艰苦奋斗的劲头,反映出一个人有没有坚定的理想和信念,一支军队有没有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个民族有没有远大的前途和希望。
实现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三步
走”的宏伟目标,期待着我们“艰苦创业续新篇”。
对每个官兵来说,走好人生之路,也必须自觉“以苦为乐经磨练”,从勤俭节约、合理消费等日常的生活实践中培养严谨朴实的生活作风,在战胜艰难险阻中使自己坚强和成熟起来,当好革命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五、教学资料
1、古今中外社会理想
1、柏拉图,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法律思想家。
他出生在雅典一个富有的奴隶主贵族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
他的生日据说与太阳王阿波罗相同,都是5月21日。
柏拉图的法律思想应当分成为二个阶段。
他前期的思想是重人治而轻法治,体现在他的“哲学王”思想,认为哲学家的决策比法律更高明,有“贤人而无需法律”。
他后期的思想发生了转变,在坚持哲学家是国王的前提下,承认了法律的作用,主张人治与法治相结合,甚至认为“无法之国家必覆灭。
”他思想的闪光处集中于其著作《理想国》:所谓理想国,是柏拉图推理出的一个“正义、美德”的国家,这个国家应当由统治者、军人、劳动者三种等级的人组成,而奴隶则只是一种活的财富。
柏拉图作为奴隶主阶级的法学家,他的思想当然要受到历史与阶级的局限。
马克思在揭露柏拉图的理想国时指出:“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分工被说成是国家的构成原则,就这一点说,他的理想国只是埃及种姓制度在雅典的理想化”。
尽管如此,柏拉图仍不失为一位伟大的
法学家,他的理论成为后世历代自然法学大家们的思想源泉,他的“理想国”甚至深深影响了后来诸如摩莱利、圣西门、傅立叶等空想社会主义者。
2、康帕内拉的《太阳城》17世纪初,意大利南方监狱一间阴暗、潮湿的牢房中坐着一位两鬓斑白的老者,他忽而凝神沉思,忽而低头挥笔疾书…… “这是个阳光明媚的美丽的地方。
在这里,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财富属于每一个人;这里没有暴力,没有罪恶,人们过着和平安详的生活——这就是太阳城。
” 意大利思想家、作家康帕内拉的名著《太阳城》,就是这样在监狱中写成的。
康帕内拉出生在意大利南方的卡拉布里亚。
从年轻时代起,他就对哲学、宗教、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和精深的研究。
因为宣传唯物主义思想,对教会权威大胆提出怀疑,他两次被宗教裁判所审判。
当时的意大利分裂为很多的小国,各小国间相互敌对,给外国侵略者以可乘之机,成为西班牙等国掠夺和角逐的场所,连年战争不断,人民深受苦难。
1599年,31岁的康帕内拉领导组织意大利南部人民,准备发动一次起义,推翻西班牙的统治。
可惜机密泄露,起义失败,康帕内拉被捕。
自此,他先后被囚禁在那不勒斯和罗马等地的监狱中长达30年。
残酷的刑罚,血腥的拷打,没有使他屈服,在漫长的暗无天日的牢狱生活中,康帕内拉对人类历史的发展、黑暗。
Y O35964 8C7C 豼nyX26503 6787 枇39090 98B2 颲39367 99C7 駇@21291 532B 匫25140 6234 戴 38535 9687 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