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叉树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目录及正文
目录1 前言 (1)2 需求分析 (1)2.1课程设计目的 (1)2.2课程设计任务 (1)2.3设计环境 (1)3 概要设计 (1)3.1数据结构设计 (2)3.2模块设计 (3)4详细设计 (3)5 测试分析 (13)6 课程设计总结 (18)参考文献 (19)致谢 (19)1 前言编写一个程序来处理二叉树的存储及各种非递归遍历输出。
实现二叉树的广义表表示法输出二叉树,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以及层次遍历。
通过栈、队列来实现。
针对现实世界中如今许多关系复杂的数据,如人类社会的家谱,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博弈交通等复杂事物或过程以及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分支关系或层次特性的对象,如人工智能和算法分析的模型表示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组织形式等,用线性结构难以把其中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必须借助于数和图这样的非线性结构,因此在以模拟客观世界问题,解决客观世界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领域中树型结构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树有着广泛应用。
2 需求分析2.1课程设计目的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课程的知识来研究、解决一些具有一定综合性问题的专业课题。
通过课程设计(论文),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使用文献资料、及进行科学实验或技术设计的初步能力,为毕业设计(论文)打基础。
2.2课程设计任务先序、中序、后序及层次遍历的非递归遍历算法的实现,应包含建树的实现。
2.3设计环境(1)WINDOWS 2000/2003/XP/7/Vista系统(2)Visual C++或TC集成开发环境3 概要设计通过一个二叉链表对二叉树存储,其中每个结点包括左孩子指针、右孩子指针和双亲结点表示值。
通过一个顺序栈对二叉树先中序遍历的结点存储,其中包括一个下标指针和二叉树结点数组。
通过一个顺序栈对二树后序遍历的结点存储,其中包括一个下标指针和二叉树结点和值的数组。
通过一个顺序队列对二叉树层次遍历的结点存储,其中包括头尾指针和一个结点。
c++课程设计报告(二叉树运算)
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二叉树解决四则运算问题院系:自动化院班级:XXX学号:XXX姓名:XX指导老师:XX时间:XX一.程序功能简介利用二叉树的结构解决带括号的四则运算的问题。
程序利用二叉树的堆栈将二叉树的结点变成结点中的数据时运算符,左右子树是标准结点形式,或是另外的标准二叉树形式,通过后序遍历,经标准结点中的表达式求出。
二.课程设计要求(1)读懂程序,将程序的运算步骤完整的描述出来。
(2)四则运算的表达式可以接受空格输入(3)依照运算顺序依次输出四则运算每一步的算式及及结果,最后输出最终计算结果三.课程设计思想这个课题设计要求最关键的就是读懂程序,用类实现四则运算其实不是很难,只是利用二叉树实现带括号的四则运算有些难度。
初读源程序觉得摸不到头脑,几遍下来还是能够理解的。
在程序中先计算的式子放在栈顶,首先赋值右子树,再赋值左子树,保证优先级。
如图:二叉树类栈运算符栈)—* (+输入“+”,“(”,“*”三个运算符没有优先级冲突,按顺序压栈,然后输入“—”,优先级低于“*”,binary_tree temp_tree; //生成二叉树string thisstring="";thisstring = thisstring + OpStack.top();OpStack.pop() //将栈顶优先级高的运算符移除(即这边的乘号)etree.root = build_node(thisstring);//将优先级高的运算符作为二叉树的根结点copy(temp_tree.root,NodeStack.top().root);//将二叉树堆栈栈顶的二叉树复制到新生成的二叉树中(即把1复制到新的二叉树中)NodeStack.pop();//移除二叉树栈栈顶etree.root->right_child = temp_tree.root;//将二叉树作为新二叉树的右分支temp_tree.root = NULL;copy(temp_tree.root,NodeStack.top().root); //继续将下一个栈顶二叉树复制(即把5复制)etree.root->left_child = temp_tree.root;//成为新二叉树的左分支NodeStack.pop();//移除temp_tree.root = NULL;copy(temp_tree.root, etree.root);NodeStack.push(temp_tree);//新二叉树进栈etree.root = NULL;OpStack.push(c);//优先级低的运算符压栈过程如图:栈顶二叉树temp_tree二叉树Etree二叉树将temp_tree作为etree的右结点新的二叉树类栈最后进行一个遍历,判断运算符栈是否处理完,算出最后结果。
实验报告:二叉树
实验报告:二叉树第一篇:实验报告:二叉树实验报告二叉树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掌握指针变量,动态变量的含义;2、掌握二叉树的结构特性以及各种存储结构的特点及适用范围。
3、掌握用指针类型描述、访问和处理二叉树的运算。
4、熟悉各种存储结构的特征以及如何应用树结构解决具体问题。
二实验原理树形结构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和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是一种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
在这种结构中,每个数据元素至多只有一个前驱,但可以有多个后继;数据元素之间的关系是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树形结构主要用于描述客观世界中具有层次结构的数据关系,它在客观世界中大量存在。
遍历二叉树的实质是将非线性结构转为线性结构。
三使用仪器,材料计算机 2 Wndows xp 3 VC6.0四实验步骤【问题描述】建立一个二叉树,请分别按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该二叉树。
【基本要求】从键盘接受输入(按前序顺序),以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立二叉树(以前序来建立),并采用递归算法对其进行前序,中序和后序遍历,将结果输出。
【实现提示】按前序次序输入二叉树中结点的值(一个整数),0表示空树,叶子结点的特征是其左右孩子指针为空。
五实验过程原始记录基本数据结构描述; 2 函数间的调用关系;用类C语言描述各个子函数的算法;附录:源程序。
六试验结果分析将实验结果分析、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关于本实验项目的心得体会,写在实验报告上。
第二篇:数据结构-二叉树的遍历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数据结构(C语言版)实验名:二叉树的遍历姓名:班级:学号:时间:2014.11.03一实验目的与要求1.掌握二叉树的存储方法2.掌握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3.实现二叉树的三种遍历方法中的一种二实验内容• 接受用户输入一株二叉树• 输出这株二叉树的前根, 中根, 后根遍历中任意一种的顺序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头文件#include #include //*********************************************************** //宏定义#define OK 1 #define ERROR 0 #define OVERFLOW 0//***********************************************************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二叉树二叉链表存储结构char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 *************************** int CreateBiTree(BiTree &T){ //按先序次序输入二叉中树结点的值,空格表示空树//构造二叉链表表示的二叉树T char ch;fflush(stdin);scanf(“%c”,&ch);if(ch==' ')T=NULL;else{ if(!(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return(OVERFLOW);T->data=ch;Creat eBiTree(T->lChild);CreateBiTree(T->rChild);} return(OK);} //********************************************************* void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 //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先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if(T){ printf(“%c”,T->data);PreOrderTraverse(T->lChild);PreOrd erTraverse(T->rChild);} } /***********************************************************/ void InOrderTraverse(BiTree T){ //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中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if(T){ InOrderTraverse(T->lChild);printf(“%c”,T->data);InOrderT raverse(T->rChild);} }//*********************************************************** void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T){ //采用二叉链表存储结构,后序遍历二叉树的递归算法if(T){ PostOrderTraverse(T->lChild);PostOrderTraverse(T->rChild) ;printf(“%c”,T->data);} }//*********************************************************** void main(){ //主函数分别实现建立并输出先、中、后序遍历二叉树printf(“please input your tree follow the PreOrder:n”);BiTNode *Tree;CreateBiTree(Tree);printf(“n先序遍历二叉树:”);PreOrderTraverse(Tree);printf(“n中序遍历二叉树:”);InOrderTraverse(Tree);printf(“n后序遍历二叉树:”);PostOrderTraverse(Tree);}图1:二叉树的遍历运行结果第三篇:数据结构二叉树操作验证实验报告班级:计算机11-2 学号:40 姓名:朱报龙成绩:_________实验七二叉树操作验证一、实验目的⑴ 掌握二叉树的逻辑结构;⑵ 掌握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结构;⑶ 掌握基于二叉链表存储的二叉树的遍历操作的实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排序树:用顺序表结构存储)报告
教师签字
日期:2013-1-5
4.在删除函数中,最重要的是建立了一个新的数组,并且初始化了该数组,然后将不需要删除的节点保存到该数组中,当删除了指定的数据后,最后返回该数组,并且在对其进行中序遍历,输出。
最后的效果:
输入数据,提示选项,“0”代表退出该程序,“1”代表对给定的数组数据进行中序遍历,“2”代表对给定数据计算平均查找长度,“3”代表删除数据中的节点,并且在中序遍历后输出剩余的数据。
课程设计成绩表
班级:
XXXXX学号:XXX姓名:XXXX
课题名称: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排序树:用顺序表结构存储)
主要工作描述(包括系统实现的主要功能、使用的关键数据结构及算法思想描述、最后的效果):
主要功能:
手动输入一串数字,用“0”代表输入完成,然后通过代码,对这一串数据进行中序遍历,并且输出;其次,可以对该数列进行计算平均查找长度;最后是可以删除该数列中的节点,并且再通过中序遍历后,输出。
使用的关键数据结构及算法思想:
1.运用到了完全搜索二叉树,通过数组的数据,边查找边插入来建立二叉排序树,并且记录结点个数;
2.还运用了中序遍历,通过左子树,根节点,右子树的顺序输出节点;
3.在计算平均查找长度的时候,记录当前结点的在当前树中的深度,再记录已遍历过的点的深度之和,从而得以计算出平均查找长度;
二叉树课程设计报告
一、设计目标二叉树是形象地说既树中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分支,它是一中重要的数据类型。
可以运用于建立家谱,公司所有的员工的职位图,以及各种事物的分类和各种机构的职位图表。
二叉树是通过建立一个链式存储结构,达到能够实现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以及能够从输入的数据中得知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的个数,二叉树的深度。
在此,二叉树的每一个结点中必须包括:值域,左指针域,右指针域。
二、总体设计1.对程序中定义的核心数据结构及对其说明:typedef struct BiTNode{//创建二叉树char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在开头定义了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此处采用了每个结点中设置三个域,即值域,左指针域和右指针域。
2.模块的划分及其功能:本程序分为:7大模块。
二叉树的建立链式存储结构、前序遍历、求叶子结点的个数计算、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深度、主函数。
1、二叉树的建立链式存储结构;首先typedef struct BiTNode:定义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此处采用了每个结点中设置三个域,即值域,*lchild:左指针域和rchild:右指针域。
2、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利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的前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再依次访问左右子树。
3、二叉树的求叶子结点的个数计算;先分别求得左右子树中各叶子结点的个数,再计算出两者之和即为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
4、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利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的中序遍历:先访问左子数,再访问根结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5、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利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的前序遍历:先访问左右子树,再访问根结点。
6、求二叉树的深度:首先判断二叉树是否为空,若为空则此二叉树的深度为0。
否则,就先别求出左右子树的深度并进行比较,取较大的+1就为二叉树的深度。
7、主函数。
核心算法的设计:二叉树是n个节点的有穷个集合,它或者是空集(n=0),或者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有且仅有一个称为根的节点;(2):其余节点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并且T1,T2都是二叉树,分别称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二叉树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线索二叉树的应用院(系):计算机工程学院专业:嵌入式系统软件设计方向班级:嵌入式109(1)学生:黄江彬指导教师:寇海洲殷路邱军林孙成富2010年12月目录1.设计目的 (3)2.总体设计 (3)2.1首先创建一个线索二叉树 (3)2.2功能函数的实现 (4)3.调试分析 (7)4.测试结果 (7)5课程设计小结. (10)1.设计目的线索二叉树的应用:创建线索二叉树,实现二叉树的建立,插入,删除,恢复线索的算法。
2.总体设计实现过程和步骤提示:2.1首先创建一个线索二叉树2.1.1功能说明:程序首先显示创建线索二叉树的界面,并等待用户输入命令(见图1-1所示)。
假如用户输入ABCE##F##D##G##,程序将在显示屏上输出运算结果(见图1-2所示)。
图1-1图1-22.1.2创建线索二叉树的程序代码://创建二叉树ABD#GJ##K##E##C#FH##IL### ABCD##E###F#GH##I#J#K## void Creat(Bitree *p) //指向指针的指针{char ch=getchar();if(ch=='#')(*p)=NULL;else{//Bitree k;*p=(Bitreenode *)malloc(sizeof(Bitreenode));(*p)->data=ch;Creat(&(*p)->lchild);Creat(&(*p)->rchild);}//return 1;}2.1.3创建线索二叉树系统菜单实现提示:(1).遇“#”则该结点为空;(2).直接从键盘获取字符串.2.2功能函数的实现2.2.1二叉树的遍历2.2.1.1功能说明:对用户输入的二叉树进行遍历2.2.1.2二叉树的遍历程序代码://先序遍历void First(Bitree p){if(p){printf("%2c",p->data);First(p->lchild);First(p->rchild);}}//中序遍历void Middle(Bitree p){if(p){Middle(p->lchild);printf("%2c",p->data);Middle(p->child);}//后序遍历void Last(Bitree p){if(p){Last(p->lchild);Last(p->rchild);printf("%2c",p->data);}}2.2.1.3遍历二叉树功能实现提示:(1).用户输入二叉树后函数自动对所输入二叉树进行遍历。
二叉树课程设计
目录1 问题描述 (1)2 需求分析 (1)3 概要设计 (1)3.1模块划分……………………………………………………….错误!未定义书签。
4 详细设计 .............................................................................. (6)4.1主要模块流程图 (7)4.2 数据类型的定义 (8)4.3 主要模块的算法描述 (8)5 测试分析 (14)6 课程设计总结 (17)参考文献 (18)附录(源程序清单) (19)1 问题描述建立一棵二叉树;再以广义表表示法输出这棵二叉树;然后对该树进行先序、中序、后序遍历及层次遍历。
要求:(1)采用二叉链表存储二叉树;(2)先序、中序、后序遍历设计非递归算法。
2 需求分析二叉树一种数据结构,用于保存和处理树状的数据,比如家谱。
他的应用极为广泛,因为根据数据结构的理论,任何复杂的树够可以转换为二叉中并进行处理,二叉树在排序、查找、大规模数据索引方面有很多很多应用。
而且二叉树排序是简单算法排序中速度最快的。
在二叉树的一些应用中,常常要求在树中查找具有某种特征的节点,或者对树中全部节点逐一进行某种处理。
这就提出了遍历二叉树。
根据遍历的方向的选择,就有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以及层次遍历二叉树。
因此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二叉树算法非常重要,而且高效的遍历算法能够节省很多成本。
3 概要设计3.1模块划分本程序包括七个模块:(1)主程序模块void main(){初始化;以广义表表示法输出;建立二叉树;非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并输出;非递归中序遍历二叉树并输出;非递归后序遍历二叉树并输出;层次遍历二叉树并输出;}(2)以广义表表示法输出——实现对二叉树的输出(3)二叉树建立模块——建立一个二叉树并对二叉树进行初始化(4)非递归先序遍历模块——实现对二叉树的递归先序遍历并输出(5)非递归中序遍历模块——实现对二叉树的递归中序遍历并输出(6)非递归后序遍历模块——实现对二叉树的递归后序遍历并输出(7)层次遍历模块——实现对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并输出4 详细设计4.1主要模块流程图主流程图建立一棵二叉树以广义表表示法输出一棵二叉树非递归先序遍历非递归中序遍历非递归后序遍历层次遍历4.2数据类型的定义(1)二叉树的二叉链表存储类型typedef struct BiTNode{char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 BiTNode,*BiTree;(2)栈类型的定义typedef struct SqStack/*定义一个顺序栈*/{BiTNode *base;BiTNode *top;int stacksize;}SqStack;void InitStack(SqStack *S)/*栈的初始化*/{S->base=(BiTNode*)malloc(STACK_INIT_SIZE*sizeof(BiTNode));S->top=S->base;S->stacksize=STACK_INIT_SIZE;}void Push(SqStack *S,BiTNode e)/*入栈算法*/{if(S->top-S->base>=S->stacksize){S->base=(BiTNode*)realloc(S->bas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izeof(BiTNode));S->top=S->base+S->stacksize;S->stacksize+=STACKINCREMENT;}*(S->top)=e;S->top++;}BiTNode Pop(SqStack *S)/*出栈算法*/{S->top --;return *S->top;}int StackEmpty(SqStack *S)/*判栈空*/{if(S->top == S->base )return 1;elsereturn 0;}4.3主要模块的算法描述(1)主函数void main(){BiTree Ta;int a=1;printf("请创建树\n");Ta=CreateBiTree();printf("广义表表示法输出二叉树\n");printfBTree(Ta);printf("\n");printf(" 请选择:\n");printf(" (1)先序遍历\n");printf(" (2)中序遍历\n");printf(" (3)后序遍历\n");printf(" (4)层次遍历\n");printf(" (0)结束程序\n");while(a){scanf("%d",&a);if(a==1){(2)建立二叉树BiTree CreateBiTree()/*以二叉链表的存储方式建立一棵二叉树*/ {char p;BiTree T;scanf("%c",&p);if(p=='#')T=NULL;else{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T->data=p;T->lchild=CreateBiTree();T->rchild=CreateBiTree();}return (T);}(3)用广义表表示法输出二叉树void printfbitree(t)/*用广义表表示法输出二叉树*/{if(t!=NULL){printf("%c",t->data);if(t->lchild!=NULL||t->rchild!=NULL){printf("(");printfbitree(t->lchild);if(t->rchild!=NULL)printf(",");printfbirree(t->rchild);printf(")");}}}(4)非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void PreOrder(BiTree T)/*非递归先序遍历二叉树*/ {SqStack S;BiTree p=T;InitStack(&S);if(p)Push(&S,*p);while(!StackEmpty(&S)){p=(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p=Pop(&S);printf("%c",p->data);if(p->rchild)Push(&S,*p->rchild);if(p->lchild)Push(&S,*p->lchild);}}(5)非递归中序遍历二叉树void InOrder(BiTree T)/* 非递归中序遍历二叉树*/ {SqStack S;BiTree p=T;InitStack(&S);while(p||!StackEmpty(&S)){if(p){Push(&S,*p);p=p->lchild;}else{p=(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p=Pop(&S);printf("%c",p->data);p=p->rchild;}}}(6)非递归后序遍历二叉树void PostOrder(BiTree T)/ *非递归后序遍历二叉树*/ SqStack S;BiTNode p, *l, *r;InitStack(&S);Push(&S, *T);while(!StackEmpty(&S)){p = Pop(&S);l = p.lchild;r = p.rchild;if (l == NULL && r == NULL){printf("%c", p.data);}else{p.lchild = NULL;p.rchild = NULL;Push(&S, p);if (r != NULL) Push(&S, *r);if (l != NULL) Push(&S, *l);}}}(7)层次遍历void LevelOrderTraverse(BiTree T) /*层序遍历*/ {BiTree Q[STACK_INIT_SIZE];int front=0,rear=0;BiTree p;if(T){ //根结点入队Q[rear]=T;rear=(rear+1)%STACK_INIT_SIZE;}while(front!=rear){p=Q[front]; //队头元素出队front=(front+1)%STACK_INIT_SIZE;printf("%c",p->data);if(p->lchild){ //左孩子不为空,入队Q[rear]=p->lchild;rear=(rear+1)%STACK_INIT_SIZE;}if(p->rchild){ //右孩子不为空,入队Q[rear]=p->rchild;rear=(rear+1)%STACK_INIT_SIZE;}}}5 测试分析6 课程设计总结通过这次课程设计使我充分的理解了从建立二叉树到输出二叉树再遍历二叉树的基本原理与算法,尤其是深刻的学习了二叉树遍历的非递归实现的算法。
二叉树操作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
二叉树操作设计和实现实验报告一、目的:掌握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及存储方式,各种遍历算法。
二、要求:采用二叉树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完成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的操作,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的操作。
三、实验内容:1、分析、理解程序程序的功能是采用二叉树链表存储结构,完成二叉树的建立,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的操作。
如输入二叉树ABD###CE##F##,链表示意图如下:2、添加中序和后序遍历算法//========LNR 中序遍历===============void Inorder(BinTree T){if(T){Inorder(T->lchild);printf("%c",T->data);Inorder(T->rchild);}}//==========LRN 后序遍历============void Postorder(BinTree T){if(T){Postorder(T->lchild);Postorder(T->rchild);printf("%c",T->data);}}3、调试程序,设计一棵二叉树,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用#代表虚结点(空指针),如ABD###CE##F##,建立二叉树,求出先序、中序和后序以及按层次遍历序列,求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
(1)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ABD###CE##F##,程序运行结果如下:(2)先序序列:(3)中序序列:(4)后序序列:(5)所有叶子及结点总数:(6)按层次遍历序列:四、源程序代码#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include"stdlib.h"#define Max 20 //结点的最大个数typedef struct node{char data;struct node *lchild,*rchild;}BinTNode; //自定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typedef BinTNode *BinTree; //定义二叉树的指针int NodeNum,leaf; //NodeNum为结点数,leaf为叶子数//==========基于先序遍历算法创建二叉树==============//=====要求输入先序序列,其中加入虚结点"#"以示空指针的位置========== BinTree CreatBinTree(void){BinTree T;char ch;if((ch=getchar())=='#')return(NULL); //读入#,返回空指针else{T=(BinTNode *)malloc(sizeof(BinTNode)); //生成结点T->data=ch;T->lchild=CreatBinTree(); //构造左子树T->rchild=CreatBinTree(); //构造右子树return(T);}}//========NLR 先序遍历=============void Preorder(BinTree T){if(T) {printf("%c",T->data); //访问结点Preorder(T->lchild); //先序遍历左子树Preorder(T->rchild); //先序遍历右子树}}//========LNR 中序遍历===============void Inorder(BinTree T){if(T){Inorder(T->lchild);printf("%c",T->data);Inorder(T->rchild);}}//==========LRN 后序遍历============void Postorder(BinTree T){if(T){Postorder(T->lchild);Postorder(T->rchild);printf("%c",T->data);}}//=====采用后序遍历求二叉树的深度、结点数及叶子数的递归算法======== int TreeDepth(BinTree T){int hl,hr,max;if(T){hl=TreeDepth(T->lchild); //求左深度hr=TreeDepth(T->rchild); //求右深度max=hl>hr? hl:hr; //取左右深度的最大值NodeNum=NodeNum+1; //求结点数if(hl==0&&hr==0) leaf=leaf+1; //若左右深度为0,即为叶子。
数据结构二叉排序树课程设计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数据结构题目:二叉排序树姓名:学号:专业:班级:指导老师:年月日目录一、课程设计简介 (3)二、原理分析及流程 (3)2.1、原理分析 (3)2.2、流程图 (4)1、main()函数 (4)2、创建 (4)3、插入 (5)4、查找 (6)5、中序遍历输出 (7)三、算法描述 (8)3.1、存储结构 (8)3.2、插入算法 (8)3.3、查找算法 (9)3.4、删除算法 (10)四、小结与体会 (12)五、程序执行过程 (13)5.1、创建二叉排序树并中序输出 (13)5.2、插入并中序输出 (13)5.3、查找 (14)六、程序清单 (14)一、课程设计简介1.1、题目:二叉排序树相关操作1、创建二叉排序树;2、插入给定值;3、查找给定值;4、删除给定值的结点。
1.2、报告要求:1、封面;2、题目与流程图或模块图;3、程序清单和运行结果;4、小结(收获和体会);5、装订成册。
1.3、目的: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既动手又动脑,独立实践的机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有机的结合起来,锻炼学生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适应实际,实践编程的能力。
二、原理分析及流程2.1、原理分析:根据题目要求,要实现这些功能,就必须创建一个菜单。
这个菜单设置在main()函数里面,然后使用while()...switch()语句进行循环调用相关函数,以达到实现相关功能的目的。
2.2、流程图:1、main()函数:23、插入:4、查找:5、中序遍历输出:三、算法描述3.1、存储结构定义一个链表式的二叉排序树,用链表的方式构造结点,存储二叉排序树中的结点、结点类型和指针类型如下:#include <stdio.h>#define null 0typedef int keytype;typedef struct node{keytype key;struct node *lchild,*rchild;}bstnode,*bstree;3.2、插入算法在二叉排序树中插入一个新节点,首先要查找该节点在二叉排序树中是否已经存在。
二叉排序树课程设计
二叉排序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掌握其结构特点和应用场景。
2. 学生能够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并了解其时间复杂度。
3. 学生能够理解二叉排序树与其他排序算法的关系,了解其在排序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构建二叉排序树,并实现插入、删除和查找功能。
2. 学生能够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性能,对其进行优化,提高排序效率。
3. 学生能够运用二叉排序树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排序、查找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二叉排序树,培养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兴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培养团队精神和共享意识。
3. 学生能够认识到二叉排序树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激发对计算机科学的热爱。
本课程针对高中年级学生,课程性质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实践。
根据学生特点和教学要求,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以便学生和教师能够清晰地了解课程的预期成果。
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引入二叉排序树的概念,讲解其定义、性质和基本操作。
- 理解二叉树的基础知识,回顾二叉树的遍历方法。
- 介绍二叉排序树的定义,阐述其特点及应用场景。
- 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性质,如二叉排序树的中序遍历结果为有序序列。
2. 探讨二叉排序树的构建、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
- 讲解二叉排序树的构建方法,学会从无序数据建立二叉排序树。
- 分析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的步骤,理解它们的时间复杂度。
-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二叉排序树实现数据排序和查找。
3. 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性能及优化方法。
- 探讨二叉排序树的高度、平衡因子等性能指标。
- 介绍常见的优化方法,如平衡二叉树(AVL树)和红黑树。
4. 实践环节:二叉排序树的应用。
- 设计实践题目,让学生动手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操作。
二叉排序树课程设计
二叉排序树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二叉排序树的概念和特点;2. 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和查找操作;3. 能够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时间复杂度;4. 了解二叉排序树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技能目标:1. 能够手动构建二叉排序树并进行基本操作;2. 能够运用编程语言实现二叉排序树的基本功能;3. 能够分析并解决二叉排序树相关的问题;4. 能够运用二叉排序树解决实际排序和查找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学会与他人共同分析、解决问题;4.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注重算法的正确性和效率。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概念和操作,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特点:学生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知识和编程基础,对数据结构有一定了解,但对二叉排序树的认识可能较浅。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讲解、实践和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理解二叉排序树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动手实践并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相关课程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引入二叉排序树的概念,阐述其定义、性质和应用场景;-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一节“二叉排序树的定义和性质”2. 讲解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及其实现方法;-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二叉排序树的操作”3. 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性能特点,包括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二叉排序树的性能分析”4. 介绍二叉排序树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如排序、查找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二叉排序树的应用”5. 结合实例,让学生动手实践二叉排序树的构建和操作;-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例分析与编程练习6. 总结二叉排序树的特点和适用场景,与其他排序方法进行对比;- 教材章节:第三章总结与拓展教学进度安排:1. 第1课时:引入二叉排序树的概念、性质和应用场景;2. 第2课时:讲解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查找操作;3. 第3课时:分析二叉排序树的性能特点;4. 第4课时:介绍二叉排序树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5. 第5课时:结合实例,学生动手实践二叉排序树的构建和操作;6. 第6课时:总结二叉排序树,与其他排序方法进行对比。
二叉树实验报告
二叉树实验报告1. 引言二叉树是一种常用的数据结构,广泛应用于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领域。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二叉树的理解和实现,加深对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
本报告将介绍二叉树的定义、基本操作以及实验过程中的设计和实现。
2. 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个有序树,其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
树的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被称为二叉树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3.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3.1 二叉树的创建在实验中,我们通过定义一个二叉树的节点结构来创建一个二叉树。
节点结构包含一个数据域和左右指针,用于指向左右子节点。
创建二叉树的过程可以通过递归或者迭代的方式来完成。
3.2 二叉树的插入和删除二叉树的插入操作是将新节点插入到树中的合适位置。
插入时需要考虑保持二叉树的有序性。
删除操作是将指定节点从树中删除,并保持二叉树的有序性。
在实验中,我们可以使用递归或者循环的方式实现这些操作。
3.3 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遍历是指按照某种次序访问二叉树的所有节点。
常见的遍历方式包括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
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按照左孩子-右孩子的顺序递归遍历左右子树。
中序遍历按照左孩子-根节点-右孩子的顺序递归遍历左右子树。
后序遍历按照左孩子-右孩子-根节点的顺序递归遍历左右子树。
3.4 二叉树的查找查找操作是指在二叉树中查找指定的值。
可以通过递归或者循环的方式实现二叉树的查找操作。
基本思路是从根节点开始,通过比较节点的值和目标值的大小关系,逐步向左子树或者右子树进行查找,直到找到目标节点或者遍历到叶子节点。
4. 实验设计和实现在本实验中,我们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基于Python语言的二叉树类。
具体实现包括二叉树的创建、插入、删除、遍历和查找操作。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运用了递归和迭代的方法实现了这些操作,并进行了测试和验证。
4.1 二叉树类的设计我们将二叉树的节点设计为一个类,其中包括数据域和左右子节点的指针。
另外,我们设计了一个二叉树类,包含了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方法。
二叉树报告
课程设计报告我的课程设计报告主要包括一下五部分。
1)需求分析:在该部分中叙述,每个模块的功能要求2)概要设计:在此说明每个部分的算法设计说明(可以是描述算法的流程图)。
3)详细设计:各个算法实现的源程序,对每个题目要有相应的源程序,源程序要按照写程序的规则来编写。
要结构清晰,重点函数的重点变量,重点功能部分要加上清晰的程序注释。
4)调试分析:测试数据,测试输出的结果,时间复杂度分析,和每个模块设计和调试时存在问题的思考(问题是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算法的改进设想。
5)分工说明:组内做好分工说明、自评分数。
6)总结。
一.需求分析:源程序包括八种方法.void Preorder(Treenode root);/*先序遍历递归算法*/按照先序的顺序输出二叉树各个节点。
void Inorder(Treenode root);/*中序遍历递归算法*/按照中序的顺序输出二叉树各个节点。
void Postorder(Treenode root);/*后序遍历递归算法*/按照后序的顺序输出二叉树各个节点。
void CreateTree(Treenode root,int NodeNum);/*创建二叉树!*/创建二叉树其中包括输入数据,边输入,边创建。
而且包括是否要输入的判断。
void PreOrderUnrec(Treenode b)/*先序遍历非递归算法*/void InorderUnrec(Treenode b)/*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void PostorderUnrec(Treenode b) /*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二. 概要设计1. void Preorder(Treenode root);/*先序遍历递归算法*/(1).如果root不等于NULL,打印root节点。
Preorder(root->leftchild).Preorder(root->rightchild).(2). 如果root等于NULL,算法结束。
二叉排序树(二叉链表结构存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排序树(二叉链表结构存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需求分析 (1)1.1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 (1)1.2课程设计思想 (1)2概要设计 (2)2.1 二叉排序树的定义 (2)2.2二叉链表的存储结构 (2)2.3建立二叉排序树 (2)2.4二叉排序树的生成过程 (3)2.5中序遍历二叉树 (3)2.6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3)2.7二叉排序树的插入 (4)2.8平均查找长度 (4)3详细设计和实现 (4)3.1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3.2主程序设计 (5)4调试与操作说明 (12)4.1程序调试 (12)4.2程序操作说明 (13)总结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9)1需求分析1.1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二叉排序树。
用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1)以(0)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3)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4)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除该结点,并作中序遍历(执行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1.2课程设计思想建立二叉排序树采用边查找边插入的方式。
查找函数采用递归的方式进行查找。
如果查找成功则不应再插入原树,否则返回当前结点的上一个结点。
然后利用插入函数将该元素插入原树。
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采用递归函数的方式。
在根结点不为空的情况下,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由于二叉排序树自身的性质,左子树小于根结点,而根结点小于右子树,所以中序遍历的结果是递增的。
计算二插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时,仍采用类似中序遍历的递归方式,用s记录总查找长度,j记录每个结点的查找长度,s置初值为0,采用累加的方式最终得到总查找长度s。
平均查找长度就等于s/i(i为树中结点的总个数)。
删除结点函数,采用边查找边删除的方式。
如果没有查找到,则不对树做任何的修改;如果查找到结点,则分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1、该结点左右子树均为空;2、该结点仅左子树为空;3、该结点仅右子树为空;4、该结点左右子树均不为空。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二叉树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课程设计报告课程名称:数据结构报告题目: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学生姓名:肖琳桂、康政、张小东、张帆所在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软工本1402 学生学号: 1、02、14、08指导教师:李春庭2015 年 12 月 31 日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本课程设计主要说明如何在C++编程环境下实现二叉树的遍历,遍历方式包括:二叉树的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次遍历等四种遍历方式。
同时,此次课程设计还包括了求二叉树深度和结点个数,结点的孩子信息,以及对文件的操作,用文件读取的方式实现对二叉树的建立。
以通过此次课程设计,使学生充分掌握树的基本操作,以及对线性存储结构的理解。
同时,在对树的遍历的操作过程中,同样是运用递归的方式实现遍历,在对树实现层次操作的时候,要求用循环队列的操作方式来实现层次遍历。
此次课程设计对数据结构内容综合性的运用的要求较高。
关键词:二叉树,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层次遍历,节点,线性存储, 节点的孩子信息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需求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1.问题描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功能要求..............................................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概要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1.总体设计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叉树的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摘要针对现实世界中许多关系复杂的数据,如人类社会的家谱,各种社会组织机构,博弈交通等复杂事物或过程以及客观世界中广泛存在的具有分支关系或层次特性的对象.如操作系统的文件构成、人工智能和算法分析的模型表示以及数据库系统的信息组织形式等,用线性结构难以把其中的逻辑关系表达出来,必须借助于数和图这样的非线性结构,因此在以模拟客观世界问题,解决客观世界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计算机领域中树型结构是信息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树有着广泛应用。
在树型结构的应用中又以二叉树最为常用。
二叉树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所描述的数据有明显的层次关系,其中的每个元素只有一个前驱,二叉树是最为常用的数据结构,它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二叉树的遍历方式有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先序遍历的顺序为:NLR先根结点,然后左子树,右子树;中序遍历顺序为;LNR先左子树,然后根结点,右子树;后序遍历顺序为:LRN先左子树,然后右子树,根结点。
由前序和中序遍历,有中序和后序遍历序列可以唯一确定一棵二叉树对于给几个数据的排序或在已知的几个数据中进行查找,二叉树均能提供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比如在查找问题上,任何借助于比较法查找长度为Ⅳ的一个序表的算法,都可以表示成一株二叉树。
反之,任何二叉树都对应一个查找有序表的有效方法根据树的数学理论,对于算法分析的某些最有启发性的应用,是与给出用于计算各种类型中不同树的数目的公式有关的。
本文对二叉树以及二叉树的各种功能做介绍以及写出一些基本的程序,让读者对二叉树的理解有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二叉树,左子树,右子树,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深度等目录摘要 (I)1 课程设计题目及题目基本理论 (1)2 概要设计 (1)3 详细设计 (2)3.1 建立二叉树 (2)3.2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和中序遍历 (2)3.3 求二叉树的深度 (3)3.4将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左右子树相互交换 (4)3.5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 (5)4 调试分析 (7)5 用户使用说明 (8)6 结论 (9)7 参考文献 (10)二叉树的遍历及其应用基本理论(1)建立二叉树的操作就是用递归算法以先序遍历的次序从根结点开始建立一棵二叉树,(2)利用栈的非递归算法对二叉树进行遍历,从二叉树的根结点开始,自顶向下,同层自左往右访问树中的每个结点,此时,保存结点的顺序和访问的顺序刚好一致(3)用递归算法求出左右子树的深度1 需求分析(1)输入二叉树的特殊先序序列,建立二叉树;(2)实现二叉树的层次遍历和中序遍历;(3)求二叉树的深度;(4)将二叉树中所有结点的左右子树相互交换;(5)求二叉树中叶子结点的数目2 概要设计CreatBinTree(&T):建立一棵二叉树,Value(T,e):查找值为e的二叉树结点,并返回该结点的地址。
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
二叉树实验报告总结(共10篇)二叉树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算法与数据结构专业学号姓名实验日期算法与数据结构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二叉树的结构特点及有关概念,掌握二叉树建立的基本算法2.了解二叉树遍历的概念,掌握遍历二叉的算法3.进一步掌握树的结构及非线性特点,递归特点和动态性。
二、实验内容二叉树的实现和运算三、实验要求1.用C++/C完成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并上机调试通过。
2.撰写实验报告,提供实验结果和数据。
3.分析算法,并简要给出算法设计小结和心得。
四、算法步骤用户以三元组形式输入二叉树的结点元素及其位置关系,建立二叉树,并打印输出该二叉树。
用户输入选择结点,程序调用BiTNode* Find Node(char tag, BiTNode* node)函数,返回子树的根结点,然后调用BiTreeDepth(BiTree T)函数,求出子树的深度,并输出该值。
3.用户可以选择是否继续执行程序,若继续,则输入1,否则输入0,结束程序。
五、主程序代码:int main(void){BiTree T;TElemType e1;char node; // node为用户选择输入的结点//int b,choose; // b为以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深度,choose为实现多次选择输入的标志//BiTNode* a; // a为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根结点//choose=1; // 多次选择的标志,当choose为1时运行程序,为0时结束程序// InitBiTree(T);printf(构造空二叉树后,树空否?%d(1:是0:否), 树的深度=%d\n,BiTreeEmpty(T),BiTreeDepth(T));e1 = Root(T);if(e1 != Nil)#ifdef CHARprintf(二叉树的根为: %c\n,e1);#endif#ifdef INTprintf(二叉树的根为: %d\n,e1);#endifelseprintf(树空,无根\n); //三元组构建二叉树striile(x!=end){AddNode(T, x[0], x[1], x[2]);GetUserWord(x);} //输出树PrintTreeLevel( T );//以三元组形式输入任意二叉树(以大写字母表示结点),求以任意一选定结点为子树的深度。
二叉树操作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树操作课程设计报告一、总体设计1、程序功能简介带枚举值的二叉树的实现,利用枚举值使二叉树的组成尽量平衡,即左右子树的级数相差不多。
可以完成二叉树结点数据的插入、删除、查找和输出等功能。
2、程序设计要求(1)仔细阅读程序,回答下列问题a.枚举值Red和Black在程序中起什么作用,Red的结点和Black的结点有什么区别?b.一个结点的左右子树最多可以相差几级?为什么?c.程序是通过哪些函数来调整二叉树左右子树的结构,举例说明如何调整。
(2)增加对二叉树上结点中的数据进行由大到小排序的函数。
(3)增加对二叉树上结点中的数据进行由小到大排序的函数。
(4)增加计算二叉树中结点上数据的平均值的函数。
(5)修改main函数,增加菜单选项,使得用户可以通过键盘反复输入命令或数值查看运行结果。
评定难易等级:A级二、详细设计1、对二叉树的初步了解(1)本题中的二叉树是一颗二叉查找树,首先应具有二叉查找树的特征。
它或者是一棵空树;或者是具有下列性质的二叉树:若左子树不空,则左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小于它的根结点的值;若右子树不空,则右子树上所有结点的值均大于它的根结点的值;左、右子树也分别为二叉排序树。
且结点上数据互不相同。
如图所示:(2)本题中的二叉树同时为平衡二叉树中的一类——红黑树,因此它具有红黑树的特征。
红黑树是每个节点都带有颜色属性的二叉查找树,颜色或红色或黑色。
在二叉查找树强制一般要求以外,对于任何有效的红黑树我们增加了如下的额外要求:性质1. 节点是红色或黑色。
性质2. 根节点是黑色。
性质3 每个叶节点是黑色的。
性质4 每个红色节点的两个子节点都是黑色。
(从每个叶子到根的所有路径上不能有两个连续的红色节点)性质5. 从任一节点到其每个叶子的所有路径都包含相同数目的黑色节点。
这些约束强制了红黑树的关键性质: 从根到叶子的最长的可能路径不多于最短的可能路径的两倍长。
要知道为什么这些特性确保了这个结果,注意到性质4导致了路径不能有两个毗连的红色节点就足够了。
二叉树实验报告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3班姓名学号指导教师起止时间2012.12~2013.1课程设计:二叉树一、任务描述二叉树的中序、前序、后序的递归、非递归遍历算法,应包含建树的实现。
任务:设计一个程序,实现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的递归遍历运算。
要求:(1)创建二叉树;(2)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的递归遍历运算实现。
二、问题分析1、功能分析分析设计课题的要求,要求编程实现以下功能:(1)二叉树的建立—即创建二叉树;(2)二叉树的遍历—二叉树的前序、中序、后序操作;2、数据对象分析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前序、中序、后序将二叉树补充到完全二叉树在输入,才能正确创建二叉树三、数据结构设计二叉树的建立和遍历的实现。
有关的定义如下:typedef int Status;typedef char TElemType; //定义二叉树结点值的类型为字符型struct BiTNode {//定义二叉树结点类型栈结点的类型TElemType data; //数据域BiTNode *lchild,*rchild;//指针域};BiTNode *BiTree;四、功能设计(一)主控菜单设计程序运行后,输入提示,如下:“创建二叉树,请按前序序列输入各节点值:”正确输入二叉树后,提示“已成功创建二叉树”(二)程序模块结构由课题要求可将程序划分为以下几个模块(即实现程序功能所需的函数):●创建二叉树的函数void CreateBiTree(BiTree &T);●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函数Status PreOrderTraverse(BiTree T,Status(*Visit)(TElemType));●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函数Status InOrderTraverse(BiTree T,Status(*V isit)(TElemType));●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函数Status PostOrderTraverse(BiTree T,Status(*Visit)(TElemType));●最简单的visit函数Status V isit(TElemType e);(三)函数调用关系其中main()是主函数,它进行菜单驱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设计目标二叉树是形象地说既树中每个节点最多只有两个分支,它是一中重要的数据类型。
可以运用于建立家谱,公司所有的员工的职位图,以及各种事物的分类和各种机构的职位图表。
二叉树是通过建立一个链式存储结构,达到能够实现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以及能够从输入的数据中得知二叉树的叶子结点的个数,二叉树的深度。
在此,二叉树的每一个结点中必须包括:值域,左指针域,右指针域。
二、总体设计1.对程序中定义的核心数据结构及对其说明:typedef struct BiTNode{//创建二叉树char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在开头定义了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此处采用了每个结点中设置三个域,即值域,左指针域和右指针域。
2.模块的划分及其功能:本程序分为:7大模块。
二叉树的建立链式存储结构、前序遍历、求叶子结点的个数计算、中序遍历、后序遍历、深度、主函数。
1、二叉树的建立链式存储结构;首先typedef struct BiTNode:定义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此处采用了每个结点中设置三个域,即值域,*lchild:左指针域和rchild:右指针域。
2、二叉树的前序遍历;利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的前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再依次访问左右子树。
3、二叉树的求叶子结点的个数计算;先分别求得左右子树中各叶子结点的个数,再计算出两者之和即为二叉树的叶子结点数。
4、二叉树的中序遍历;利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的中序遍历:先访问左子数,再访问根结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5、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利用二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的前序遍历:先访问左右子树,再访问根结点。
6、求二叉树的深度:首先判断二叉树是否为空,若为空则此二叉树的深度为0。
否则,就先别求出左右子树的深度并进行比较,取较大的+1就为二叉树的深度。
7、主函数。
核心算法的设计:二叉树是n个节点的有穷个集合,它或者是空集(n=0),或者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1):有且仅有一个称为根的节点;(2):其余节点分为两个互不相交的集合T1,T2,并且T1,T2都是二叉树,分别称为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
三、详细设计:1、存储结构的建立由scanf1()函数实现:一、首先输入的是根结点;二、然后输入的是根结点的左孩子;三、再者输入的是根结点的右孩子;四、接着输入的是根结点左孩子的左孩子;五、输入的是根结点的左孩子的;六、输入的是根结点的右孩子的左孩子;七、输入的是根结点的右孩子的左孩子;八、最后输入的是根结点的右孩子的右孩子。
依次输入数据。
具体函数实现如下:typedef struct BiTNode{ //创建二叉树char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BiTree Create(BiTree T){char ch;ch=getchar();scanf("%c",&ch1);if(ch=='0'){ T=NULL;}else{if(!(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申请新结点printf("Error!");T->data=ch;值域T->lchild=Create(T->lchild); 左指针域T->rchild=Create(T->rchild); 右指针域}return T;}在创建的二叉树中,左右孩子都为字符型。
char的作用是输入n个任意的字符,而且在输入n个字符后,必须输入N+1个0,才能得到本程序所有能够实现的功能。
T=Null是将二叉树置为空。
if(!(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采用动态申请新结点的方式,不仅实现起来方便,而且还节省大量的存储空间。
T->data=ch;值域T->lchild=Create(T->lchild);左指针域T->rchild=Create(T->rchild);右指针域将二叉树中的每一个结点设置为:值域,左指针域,右指针。
这一小段程序实现了二叉树的置空,二叉树的建立,二叉树的存储。
2、前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再访问左子树,最后访问右子树。
具体实现如下:void Preorder(BiTree T){ //前序遍历if(T){printf("%c",T->data);Preorder(T->lchild);Preorder(T->rchild);3、求叶子结点的个数:用sum变量表示叶子结点的总个数,用m、n分别表示访问的左右子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
当树为空是此时讨论叶子结点个数无意义;当树非空时分为:一、左右子数都不存在时,sum自加1,sum的值就为1,即叶子结点的个数为1;二、左右子树存在,就用分别访问出左右子树中叶子结点的个数,两者相加就为二叉树叶子结点的个数。
具体实现如下:int Sumleaf(BiTree T){ //求叶子结点的总个数int sum=0,m,n;if(T){if((!T->lchild)&&(!T->rchild))sum++;m=Sumleaf(T->lchild); //左子树叶子结点的个数sum+=m;n=Sumleaf(T->rchild); //右子树叶子结点的个数sum+=n;}return sum;4、中序遍历: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具体实现如下:void zhongxu(BiTree T){ //中序遍历if(T){zhongxu(T->lchild);printf("%c",T->data);zhongxu(T->rchild);}}5、后序遍历: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右子树,最后访问根结点。
具体实现如下:void houxu(BiTree T){ //后序遍历if(T){houxu(T->lchild);houxu(T->rchild);printf("%c",T->data);}}6、求二叉树的深度:先定义三个整形变量dep、depl、depr,并将的初值设为0。
如果树为空,则dep=0;否则,先分别访问出左右子树的深度,再进行比较,将较大的+1的结果就是所求二叉树的深度。
具体函数实现如下:int Depth(BiTree T){ //二叉数的深度int dep=0,depl,depr;if(!T) dep=0;else{depl=Depth(T->lchild); //左子树深度depr=Depth(T->rchild);// 右子数深度dep=1+(depl>depr?depl:depr);//比较左右子树中较大的,较大的+1为树的深度}return dep;}7、主函数:包括:二叉树的数据结构BiTree T、函数sum、dep、sumleaf 、Depth前序遍历Preoder、中序遍历zhongxu、后序遍历houxu。
main(){BiTree T;int sum,dep;T=Create(T);Preorder(T);printf("\n");zhongxu(T);printf("\n");houxu(T);printf("\n");sum=Sumleaf(T);printf("%d",sum);dep=Depth(T);printf("\n%d",dep);}四、程序清单:#include "stdio.h"#include "string.h"#include"stdlib.h"//#define NULL 0char ch1;typedef struct BiTNode{ //创建二叉树char data;struct BiTNode *lchild,*rchild;}BiTNode,*BiTree;BiTree Create(BiTree T){char ch;ch=getchar();scanf("%c",&ch1);if(ch=='0'){ T=NULL;}else{if(!(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动态申请地址printf("Error!");T->data=ch;值域T->lchild=Create(T->lchild);左指针域T->rchild=Create(T->rchild);右指针域}return T;}void Preorder(BiTree T){ //前序遍历if(T){printf("%c",T->data);Preorder(T->lchild);Preorder(T->rchild);}}int Sumleaf(BiTree T){ //求叶子结点的总个数int sum=0,m,n;if(T){if((!T->lchild)&&(!T->rchild))sum++;m=Sumleaf(T->lchild); //左子树叶子结点的个数sum+=m;n=Sumleaf(T->rchild); //右子树叶子结点的个数sum+=n;}return sum;}void zhongxu(BiTree T){ //中序遍历if(T){zhongxu(T->lchild);printf("%c",T->data);zhongxu(T->rchild);}}void houxu(BiTree T){ //后序遍历if(T){houxu(T->lchild);houxu(T->rchild);printf("%c",T->data);}}int Depth(BiTree T){ //二叉数的深度int dep=0,depl,depr;if(!T) dep=0;else{depl=Depth(T->lchild); //左子树深度depr=Depth(T->rchild);// 右子数深度dep=1+(depl>depr?depl:depr);//比较左右子树中较大的,较大的+1为树的深度}return dep;}main(){BiTree T;int sum,dep;T=Create(T);Preorder(T);printf("\n");zhongxu(T);printf("\n");houxu(T);printf("\n");sum=Sumleaf(T);printf("%d",sum);dep=Depth(T);printf("\n%d",dep);}五、测试结果:输入:d g j 0 0 0 0输出:dgj 2 gdj gjd 1输入:4 5 6 7 8 9 10 0 0 0 0 0 0 0 0 0 输出:4 5 7 8 6 9 10 4 7 5 8 4 9 6 10 7 8 5 9 10 6 4 2 ========================================六、总结本程序基本上实现了,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叶子结点个数的求出,二叉树深度的求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