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二叉树概论
数据结构二叉树学习教案
[1]
A
[2]
B
[3]
C
[4]
D
[5]
E
般不用
[6] [7] [8] [9]
F G H I
A
一 、顺序 存储结 构 按 二 叉 树 的 结点“ 自上而 下、从 左至右 ”编号 ,用一 组连续 (liánxù)的 存储 单元存 储。
B
C
D EF G
H
I
问:顺序存储后能否复原成唯一对应(duìyìng)的二叉树形状? 答:若是完全/满二叉树则可以做到唯一复原。
right_child
data
left_child
right_child
第6页/共17页
第七页,共16页。
二 叉 树 结 点 (jié diǎn)数 据 类 型 定 义 : typedef stru ct B iTNod e {
TElemT ype d ata; struct BiTN ode *lef t_chi ld, *righ t_ch ild; } BiTNo de, * BiTr ee;
f
d
b
e
ac
g i
h
j
第14页/共17页
第十五页,共16页。
习题2:若一棵二叉树,左右子树均有三个结点,其左子树的前 (先)序序列与中序序列相同,右子树的中序序列与后序 序列相同,试构造该树。
习题3:一棵非空的二叉树其先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正好相反,画出 这棵二叉树的形状。
习题4:已知一棵完全二叉树共有892个结点,试求:⑴ 树的高度; ⑵ 叶结点数;⑶ 单支(度为1)结点数;⑷ 最后(zuìhòu)一 个非终端结点的序号。
第9页/共17页
第十页,共16页。
二叉树概述
=0.xx =1; 若结点个数n=3,则有深度k=1,满足k=lb(3+1)-1=1。
二叉树概述
1.二叉树的定义
一、二叉树: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合。n=0的树称为空二叉树;n>0的二叉树由 一个根结点以及两棵互不相交的、分别称为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
逻辑结构: 一对二(1:2) 基本特征: ① 每个结点最多只有两棵子树(不存在度大于2的结点); ② 左子树和右子树次序不能颠倒。所以下面是两棵不同的树 注意:二叉树不是有序树
3.二叉树的性质
性质1 在一棵非空二叉树的第i层上至多有2i个结点(i≥0)。
性质2 深度为k的二叉树至多有2k+1-1个结点。 说明:深度k=-1,表示没有一个结点;深度k=0,表示只有一个根结点。
性质3 对于一棵非空的二叉树,如果叶结点个数为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 则有 n0= n2+1。 证明:设n为二叉树的结点总数,n1为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个数,则有: n = n0 + n1 + n2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N O
A
B
C
D
E
F
G
H IJ
(a)满二叉树
(b)完全二叉树
问题:一个高度为h的完全二叉树最多有多少个结点?最少有多少个结点?
《二叉树的概念》课件
05
二叉树的应用
Chapter
在数据结构中的应用
二叉搜索树
二叉搜索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它的每个节点的左子树上的所有元素都小于 该节点,右子树上的所有元素都大于该节点。这种数据结构可以用于快速查找 、插入和删除操作。
AVL树和红黑树
这两种二叉树都是自平衡二叉搜索树,它们通过调整节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来 保持树的平衡,从而在插入、删除等操作时具有较好的性能。
VS
详细描述
平衡二叉树的特点是,它的左右子树的高 度差不会超过1,且左右子树都是平衡二 叉树。平衡二叉树的性质还包括,它的所 有叶节点的层数相等,且所有非叶节点的 左右子树的高度差不超过1。平衡二叉树 的查找、插入和删除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 O(log n),其中n为节点数。
04
二叉树的遍历
Chapter
决策树
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领域,决策树 是一种重要的分类和回归方法。其基 础结构就是二叉树,通过构建决策树 ,可以解决分类和回归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代码表示法
总结词:严谨规范
详细描述:使用编程语言的语法结构来表示二叉树,每个节点用对象或结构体表示,节点间的关系通 过指针或引用表示,严谨规范,易于编写和调试。
03
二叉树的性质
Chapter
深度最大的二叉树
总结词
深度最大的二叉树是指具有最大 可能深度的二叉树。
详细描述
在二叉树中,深度最大的二叉树 是满二叉树,即每个层级都完全 填满,没有空缺的节点。满二叉 树的深度等于其节点总数减一。
02
二叉树的表示方法
Chapter
图形表示法
总结词:直观明了
详细描述:通过图形的方式展示二叉树的结构,每个节点用圆圈或方框表示,节 点间的关系用线段表示,直观易懂,易于理解。
树和二叉树——精选推荐
第6章 树和二叉树内容概要:本章主要介绍树,二叉树,最优二叉树的相关概念和操作,存储结构和相应的操作,并在综合应用设计中,给出了对应算法的C 语言实现。
教学目标1.理解各种树和森林与二叉树的相应操作。
2.熟练掌握二叉树的各种遍历算法,并能灵活运用遍历算法实现二叉树的其他操作。
3.熟练掌握二叉树和树的各种存储结构及其建立的算法。
4.掌握哈夫曼编码的方法。
5.通过综合应用设计,掌握各种算法的C 语言实现过程。
基本知识点:树和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的存储表示、二叉树的遍历以及其它操作的实现、树和森林的存储表示、树和森林的遍历以及其它操作的实现、最优树和赫夫曼编码重点: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的遍历及其应用,构造哈夫曼树。
难点:编写实现二叉树和树的各种操作的递归算法。
本章知识体系结构:课时安排:6个课时树的定义 树树的性质 树的逻辑表示法 树形表示法 树的存储结构 双亲存储结构 文氏表示法凹入表示法 括号表示法 孩子存储结构 孩子双亲存储结构二叉树二叉树的定义 二叉树的性质二叉树的逻辑表示法(采用树的逻辑表示法)二叉树的存储结构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先序遍历 中序遍历 后序遍历二叉树的遍历 二叉树的链式存储结构(二叉链) 由先序序列和中序序列构造二叉树 由中序序列和后序序列构造二叉树二叉树的构造 二叉树的线索化 哈夫曼树二叉树和树之间的差别 二叉树与树、森林之间的转换二叉树和树课程数据结构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时2班级06网络教学日期/课时 /2课时教学单元第6章树和二叉树教学方法讲授(PPT)教学目标掌握树、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二叉树的性质教学重点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的性质、链式存储结构教学难点二叉树的性质、链式存储二叉树的基本操作组织教学一、树的定义二、树的基本概念三、二叉树的定义、性质四、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五、小结作业复习本讲内容并预习下一讲内容课堂情况及课后分析课程数据结构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时2班级06网络教学日期/课时 /2课时教学单元第6章树和二叉树教学方法讲授(PPT)教学目标掌握二叉树遍历的三种方法及二叉树的基本操作教学重点二叉树的遍历算法教学难点中序与后序遍历的非递归算法组织教学一、复习二叉树的定义二、遍历二叉树的三种方法三、递归法遍历二叉树四、二叉树的基本操作五、总结作业复习本讲内容并预习下一讲内容课堂情况及课后分析课程数据结构教学教具多媒体课件学时2班级06网络教学日期/课时 /2课时教学单元第6章树和二叉树教学方法讲授(PPT)教学目标理解树与森林的转换,掌握哈夫曼树教学重点哈夫曼树教学难点树与森林的转换组织教学一、导入二、树与森林三、哈夫曼树四、小结作业习题6课堂情况及课后分析前面几章讨论的数据结构都属于线性结构,线性结构的特点是逻辑结构简单,易于进行查找、插入和删除等操作,可用于描述客观世界中具有单一前驱和后继的数据关系。
二叉树教案
二叉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
2.学会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
3.掌握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创建二叉树、插入节点、删除节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
2.二叉树的遍历算法。
3.二叉树的基本操作。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计算机、投影仪。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纸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树的基本概念,并激发学生对二叉树的兴趣。
Step 2 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教师给出二叉树的定义,并带领学生讨论二叉树的性质(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左子树和右子树)。
Step 3 二叉树的遍历算法1.前序遍历:先访问根节点,然后递归遍历左子树,再递归遍历右子树。
2.中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访问根节点,再递归遍历右子树。
3.后序遍历:先递归遍历左子树,然后递归遍历右子树,最后访问根节点。
Step 4 二叉树的基本操作1.创建二叉树: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二叉树的创建过程。
2.插入节点: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插入节点,并解释插入节点的规则。
3.删除节点:教师通过示例向学生展示如何删除节点,并解释删除节点的规则。
Step 5 练习与拓展1.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2.鼓励学生拓展二叉树的其他应用领域,并进行讨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二叉树的定义和性质,以及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和基本操作,使学生对二叉树有了基本的了解和掌握。
通过练习和拓展,巩固了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的实际操作机会较少,可以在课后布置相关的作业,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 叉 树 遍 历 及 应 用
实验报告课程: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二叉树遍历及应用学号:班级:软件11k1姓名: 南方小羊指导教师:刘军二叉树的遍历1、问题描述利用先序遍历建立一棵二叉树,并分别用前序、中序、后序遍历该二叉树2、节点形式Lchild data Rchild3、说明(1)输入数据:1,2,3,0,0,4,0,0,5,0,0其中“0”表示空子树。
(2)输出数据:先序:1,2,3,4,5中序:3,2,4,1,5后序:3,4,2,5,1二叉树的应用1、问题描述运用二叉树的遍历的算法,编写算法分别实现如下功能。
(1)求出二叉树中的结点的总数。
(2)求出二叉树中的叶子数目。
(3)求出二叉树的深度。
运用上题所建立的二叉树,求出其结点总数、叶子数目、深度,最后释放所有结点。
二叉树结点结构中包数据域(data),指针域(*lchild,*rchild)。
结点结构的代码如下:typedef struct tree{int data;struct tree *lchild,*rchild;}*bitree;本实例使用的是二叉树,首先建立头结点,并且保存数据,然后根据递归方法,分别建立其左右孩子结点,且左右孩子结点的指针域指向空。
先序递归遍历时,输出第一个根结点数据,然后分别遍历左子树再遍历右子树,中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的左子树输出数据,再输出根结点的数据,再访问右子树,后序遍历先访问根结点的右子树,再访问根结点,再访问左子树输出。
统计二叉树叶子的个数可以看成一个遍历问题,访问一个结点,判断该结点是否为叶子,如果是将叶子树加1,可以采用任何遍历实现,求二叉树的深度是假设根结点为第一层的结点,所有K层结点的左右孩子在K+1层,所以可以通过先序遍历计算二叉树中每个结点的层数,其中最大的就是二叉树的深度。
四、实验心得:树结构是数据结构课程的典型内容,而且综合使用了多种逻辑结构,具有代表性,可以锻炼个人编程能力。
在刚开始选题后,我感觉无从下手,一是因为没有实践经验,二是因为对数据结构课程的内容没有把握到位,然后在参考一些专业书籍并且学习了之前其他人的课程设计,才逐渐可以上手去自己做。
数据结构_二叉树的遍历_课程设计
8
if(bt!=NULL)/*二叉树 bt 非空*/ { inorder(bt->lchild);/*中序遍历 bt 的左子树*/ printf("%c",bt->data);/*访问结点 bt*/ inorder(bt->rchild);/*中序遍历 bt 的右子树*/ } } void postorder(bitree *bt)/*后序序遍历二叉树*/ { if(bt!=NULL) { postorder(bt->lchild); postorder(bt->rchild); printf("%c",bt->data); } }
3.2.2 二叉树的中序递归遍历算法
void inorder(bitree *bt)/*中序序遍历二叉树*/ { if(bt!=NULL)/*二叉树 bt 非空*/ { inorder(bt->lchild);/*中序遍历 bt 的左子树*/ printf("%c",bt->data);/*访问结点 bt*/ inorder(bt->rchild);/*中序遍历 bt 的右子树*/ } }
图 1 “菜单”界面
图2
创建二叉树
5
图 3 二叉树的先序遍历
图4
二叉树的中序输出
6
图 5 二叉树的后序输出
五:实验总结 虽然做的过程中出现很多错误。但是最后还是一一纠正了,并在其中发现了自 身的不足,补学补差。最后终于完成了。
六:源程序附录
#include<stdio.h> #include<stdlib.h> typedef char datatype; typedef struct node { datatype data;/*数据元素*/ struct node *lchild,*rchild;/*指向左,右孩子*/ }bitree; bitree *root;/*二叉树结点类型定义*/ bitree *creatbitree(bitree *root)/*创建二叉树*/ { char ch;
数据结构详细教案——树与二叉树
数据结构详细教案——树与二叉树一、教学目标1.了解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掌握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3.能够通过递归遍历树和二叉树。
二、教学重难点1.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递归遍历树和二叉树。
三、教学内容1.树的概念和特点1.1树的定义树是n(n>=0)个节点的有限集。
当n=0时,称为空树;如果不为空树,则1. 树有且仅有一个特殊节点被称为根(Root);2.其余节点可分为m(m>0)个互不相交的有限集T1,T2,...,Tm,其中每个集合又是一棵树。
1.2节点间的关系- 父节点(parent)是当前节点的直接上级节点;- 子节点(child)是当前节点的直接下级节点;- 兄弟节点(sibling)是具有同一父节点的节点;- 祖先节点(ancestor)是通过从当前节点到根的任意路径可以到达的节点;- 子孙节点(descendant)是通过从该节点到子树的任意节点可以到达的节点。
1.3树的特点-树是一个有层次的结构,可以看作是一个鱼骨图;-树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有多个子节点,但只有一个父节点;-树中的节点之间是唯一的,不存在重复节点;-树中的任意两个节点之间都有且仅有一条路径连接。
2.二叉树的概念和特点2.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树结构,它的每个节点最多只能有两个子节点,分别称为左子节点和右子节点。
2.2二叉树的特点-二叉树的度最大为2,即每个节点最多有两个子节点;-二叉树的第i层最多有2^(i-1)个节点;-对于任意一颗二叉树,如果其叶子节点数为n0,度为2的节点数为n2,则有n0=n2+1;-完全二叉树是一种特殊的二叉树,除了最后一层的叶子节点外,每一层的节点都是满的。
四、教学过程1.讲解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树和二叉树的定义和节点间的关系。
2.分析树和二叉树的基本操作,并通过实例演示操作过程,让学生掌握操作的步骤和方法。
3.运用递归算法遍历树和二叉树的过程,详细讲解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和后序遍历的定义和实现方法。
二 叉 树
下图是1.2中所示的完全二叉树的顺序存储示意图。
例如,bt[3]
3=/12, 即在bt[1]中,其左
孩子在bt[2i]=bt[6]中,右孩子在bt[2i+1]=bt[7]中。
目录
二 叉 树
2)一般二叉树的顺序存储 一般的二叉树采取的办法是按完全二叉树的形式补齐 二叉树所缺少的结点,对补齐后的二叉树进行编号,将二 叉树的原有结点按编号存储到一维数组中。 下图给出了一棵一般二叉树改造后的完全二叉树形态 和其顺序存储状态示意图。
目录
二 叉 树
2021年1月30日星期六
性质3 对于一棵非空的二叉树,如果叶子结点数 为n0,度数为2的结点数为n2,则有n0=n2+1。
性质4 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的深度k log2n +1。
性质5 对于具有n个结点的完全二叉树,如果按照 」 从上到下和从左到右的顺序对二叉树中的所有结点从1
则ki无左孩子结点,即ki是叶子结点。因此完全二叉
树中编号i> n / 2 的结点必定是叶子结点。 (3)若2i+1≤n,则ki的右孩子结点编号是2i+1;
否则ki无右孩子结点。
目录
二 叉 树
2021年1月30日星期六
可用一维数组bt[]存放一棵完全二叉树,将标号 为i的结点的数据元素存放在分量bt[i]中,bt[0]不 用或用来存储结点数目。
typedef struct BiTNode { // 结点结构
ElemType data;
2021年1月30日星期六
目录
二 叉 树
二叉树、树及有序树是有区别的,二叉树不是树的特 例,主要差别在于二叉树的子树有左右之分。
在有序树中,虽然一个结点的孩子之间是有左右次序 的,但若该结点只有一个孩子时,就无须区分其左右次序。
第四章-树和二叉树-说课教案
第五章树和二叉树说课教案姓名:仇环单位:信息工程系年级与科目:08级计算机应用《数据结构》课题:树和二叉树职称:讲师教龄:1年(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树和二叉树)说课的内容包括:一.教学大纲分析二.教材分析三、学情分析四.教学目标五、教学重点与难点六、教学方法七、教学过程八、教学效果预测及教学后记一、教学大纲分析: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特征是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具体到计算机专业来说,就是培养从事计算机产品生产、维修和编程和实际应用的技术人才。
在计算机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数据结构》不仅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而且是计算机程序设计重要的理论基础,更是计算机等级、专升本等考试的必考课程之一。
它在整个学科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课程的教学不仅重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锻炼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更注重实践动手的能力,要求学生能够设计出结构清晰、可读性好、运行效率高的算法,并能够用一种或多种计算机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实现。
学好这门课程,对培养学生程序设计的能力、设计算法的能力和运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能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其前导课程为:《C语言程序设计》或《C++语言》。
二、教材分析本教材属于“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这套教材主要面向高职高专院校学生。
教材内容力求体现以应用为主体,强调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实现专科教学以实践体系及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的目标。
1、教材特点:本教材的特点可总结为:(1)基础理论知识的阐述由浅入深、通俗易懂。
内容的组织和编排以应用为主线,省略了一些理论推导和数学证明过程,淡化了算法的设计分析和复杂的时空分析。
(2)各章都配有应用举例,列举分析了很多实用的例子,且大多数算法都直接给出了相应的C语言程序,以便上机练习和实践。
(3)便于复习和掌握每章的重点,每章的起始处都给出了要点,并在每章结尾处给出了小结。
2、教材内容:本书共分为8章。
第一章叙述数据、数据结构、算法等基本概念。
二叉排序树(二叉链表结构存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
二叉排序树(二叉链表结构存储)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报告目录1需求分析 (1)1.1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 (1)1.2课程设计思想 (1)2概要设计 (2)2.1 二叉排序树的定义 (2)2.2二叉链表的存储结构 (2)2.3建立二叉排序树 (2)2.4二叉排序树的生成过程 (3)2.5中序遍历二叉树 (3)2.6二叉排序树的查找 (3)2.7二叉排序树的插入 (4)2.8平均查找长度 (4)3详细设计和实现 (4)3.1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4)3.2主程序设计 (5)4调试与操作说明 (12)4.1程序调试 (12)4.2程序操作说明 (13)总结 (16)致谢 (17)参考文献 (19)1需求分析1.1课程设计题目、任务及要求二叉排序树。
用二叉链表作存储结构(1)以(0)为输入结束标志,输入数列L,生成一棵二叉排序树T;(2)对二叉排序树T作中序遍历,输出结果;(3)计算二叉排序树T查找成功的平均查找长度,输出结果;(4)输入元素x,查找二叉排序树T:若存在含x的结点,则删除该结点,并作中序遍历(执行操作2);否则输出信息“无x”;1.2课程设计思想建立二叉排序树采用边查找边插入的方式。
查找函数采用递归的方式进行查找。
如果查找成功则不应再插入原树,否则返回当前结点的上一个结点。
然后利用插入函数将该元素插入原树。
对二叉排序树进行中序遍历采用递归函数的方式。
在根结点不为空的情况下,先访问左子树,再访问根结点,最后访问右子树。
由于二叉排序树自身的性质,左子树小于根结点,而根结点小于右子树,所以中序遍历的结果是递增的。
计算二插排序树的平均查找长度时,仍采用类似中序遍历的递归方式,用s记录总查找长度,j记录每个结点的查找长度,s置初值为0,采用累加的方式最终得到总查找长度s。
平均查找长度就等于s/i(i为树中结点的总个数)。
删除结点函数,采用边查找边删除的方式。
如果没有查找到,则不对树做任何的修改;如果查找到结点,则分四种情况分别进行讨论:1、该结点左右子树均为空;2、该结点仅左子树为空;3、该结点仅右子树为空;4、该结点左右子树均不为空。
二叉排序书课程设计
二叉排序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二叉排序树的概念、性质和基本操作,掌握二叉排序树的插入、删除和查找过程。
2. 使学生能够运用二叉排序树解决实际问题,如数据排序和查找。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二叉排序树进行数据组织和分析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编写和调试二叉排序树相关程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培养学生勇于克服困难、独立解决问题的精神,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3. 培养学生认识到二叉排序树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提高对计算机科学的认识。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以二叉排序树为主题,结合实际案例,使学生掌握二叉排序树的相关知识。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二叉排序树的概念和操作尚不熟悉。
教学要求:1. 通过讲解、示例和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叉排序树的基本原理和操作。
2. 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 强化编程实践,提高学生的编程技能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引言:介绍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概念,及其在数据结构和算法中的应用。
- 相关章节:课本第X章“二叉树与二叉排序树”2. 二叉排序树的性质与定义:- 内容:二叉排序树的定义、性质、特点- 相关章节:课本第X章“二叉排序树的性质与定义”3. 二叉排序树的插入操作:- 内容:插入过程、算法实现、示例演示- 相关章节:课本第X章“二叉排序树的插入操作”4. 二叉排序树的删除操作:- 内容:删除过程、算法实现、示例演示- 相关章节:课本第X章“二叉排序树的删除操作”5. 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操作:- 内容:查找过程、算法实现、示例演示- 相关章节:课本第X章“二叉排序树的查找操作”6. 二叉排序树的应用实例:- 内容:实际案例、程序编写、问题解决- 相关章节:课本第X章“二叉排序树的应用”7. 二叉排序树的遍历:- 内容:遍历方法、算法实现、示例演示- 相关章节:课本第X章“二叉树的遍历”8. 总结与拓展:- 内容:二叉排序树的优缺点、拓展知识、高级话题- 相关章节:课本第X章“二叉排序树的总结与拓展”教学进度安排:1. 引言与基本概念(1课时)2. 二叉排序树的性质与定义(1课时)3. 插入与删除操作(2课时)4. 查找操作(1课时)5. 应用实例与程序编写(2课时)6. 遍历方法(1课时)7. 总结与拓展(1课时)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通过对二叉排序树的基本概念、性质和操作进行系统讲解,使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排序树基本操作的实现 文本文档
10 设计说明书(论文)质量 30 综述简练完整,有见解;立论正确,论述充分,结论严谨合理;实验正确,分析处理科学。
11 创新 10 对前人工作有改进或突破,或有独特见解。
成绩
指导教师评语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摘要及关键字
本程序中的数据采用“树形结构”作为其数据结构。具体采用的是“二叉排序树”。
1.2.5 平衡二叉树( AVL树 )
①平衡二叉树(Balanced Binary Tree)是指树中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大致相同。 ②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均相同(如满二叉树),则二叉树是完全平衡的。通常,只要二叉树的高度为O(1gn),就可看作是平衡的。 ③平衡的二叉排序树指满足BST性质的平衡二叉树。 ④AVL树中任一结点的左、右子树的高度之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在最坏情况下,n个结点的AVL树的高度约为1.44lgn。而完全平衡的二叉树高度约为lgn,AVL树是最接近最优的。
1.2.4平均查找长度…………………………………………………………… 6
1.2.5平均二叉树(AVL树)…………………………………………………… 6
1.2.6平衡因子………………………………………………………………… 7
1.2.7平衡二叉树的调整方法…………………………………………………… 7
攀枝花学院本科学生课程设计任务书
题 目 二叉排序树与平衡二叉树的实现
1、课程设计的目的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课堂上所学各种基本抽象数据类型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和操作实现算法,以及它们在程序中的使用方法。
使学生掌握软件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设计方法,并培养学生进行规范化软件设计的能力。
3) 使学生掌握使用各种计算机资料和有关参考资料,提高学生进行程序设计的基本能力。
二叉树遍历及应用课程设计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论文题目: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遍历及应用学生姓名:学号: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班级:指导教师:兰孝文2020年 1 月 3 日内蒙古科技大学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设计题目二叉树的遍历和应用指导教师兰孝文时间2019.12.30——2020.1.3一、教学要求1. 掌握数据结构与算法的设计方法,具备初步的独立分析和设计能力2. 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3. 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范进行软件开发,培养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二、设计资料及参数每个学生在教师提供的课程设计题目中任意选择一题,独立完成,题目选定后不可更换。
二叉树的遍历和应用以二叉链表表示二叉树,在此基础上实现对二叉树的遍历和应用。
要求设计类(或类模板)来描述二叉树,包含必要的构造函数和析构函数,以及其他能够完成如下功能的成员函数:❖创建二叉树❖输出二叉树❖二叉树的先序、中序、后序遍历❖二叉树的按层遍历❖统计二叉树的叶子结点、计算二叉树的深度并设计主函数测试该类(或类模板)。
三、设计要求及成果1. 分析课程设计题目的要求2. 写出详细设计说明3. 编写程序代码,调试程序使其能正确运行4. 设计完成的软件要便于操作和使用5. 设计完成后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四、进度安排资料查阅与讨论(1天)系统分析(1天)系统的开发与测试(2天)编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和验收(1天)五、评分标准1. 根据平时上机考勤、表现和进度,教师将每天点名和检查2. 根据课程设计完成情况,必须有可运行的软件。
3. 根据课程设计报告的质量,如有雷同,则所有雷同的所有人均判为不及格。
4. 根据答辩的情况,应能够以清晰的思路和准确、简练的语言叙述自己的设计和回答教师的提问六、建议参考资料1.《数据结构(C语言版)》严蔚敏、吴伟民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2.《数据结构课程设计案例精编(用C/C++描述)》,李建学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 3.《数据结构:用面向对象方法与C++语言描述》,殷人昆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2目录1. 功能设计 (1)(1)创建二叉树 (1)(2)先序递归遍历 (1)(3)中序递归遍历 (1)(4)后序递归遍历 (1)2. 算法流程图 (2)(1)创建二叉树 (2)(2)先序递归遍历 (3)(3)中序递归遍历 (4)(4)后序递归遍历 (5)3.问题描述 (6)4. 详细设计 (7)(1)设计思想 (7)(2)设计表示 (7)(3)函数接口说明: (8)(4)函数调用关系如图所示: (8)(5)实现注释 (9)5. 运行结果截图 (10)6. 总结 (12)附录 (13)1.功能设计(1)创建二叉树利用二叉树模板类,创建二叉树时产生类模板,调用类的构造函数来创建,修改二叉树的结构时,可以调用赋值语句直接把广义表转换成二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二叉树操作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_⼆叉树操作数据结构课程设计题⽬:⼆叉树的操作学⽣姓名:学号:系部名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专业班级:指导教师:课程设计任务书第⼀章程序要求1)完成⼆叉树的基本操作。
2)建⽴以⼆叉链表为存储结构的⼆叉树;3)实现⼆叉树的先序、中序和后序遍历;4)求⼆叉树的结点总数、叶⼦结点个数及⼆叉树的深度。
第⼆章算法分析建⽴以⼆叉链表为存储结构的⼆叉树,在次⼆叉树上进⾏操作;1先序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唯恐则为空操作;否则(1)访问根节点;(2)先序遍历做字数和;(3)先序遍历有⼦树;2中序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为空,则空操作;否则(1)中序遍历做⼦树;(2)访问根节点;(3)中序遍历有⼦树;3后续遍历⼆叉树的操作定义为:若⼆叉树为空则为空操作;否则(1)后序遍历左⼦树;(2)后序遍历右⼦树;(3)访问根节点;⼆叉树的结点总数、叶⼦结点个数及⼆叉树的深度。
第三章⼆叉树的基本操作和算法实现⼆叉树是⼀种重要的⾮线性数据结构,是另⼀种树形结构,它的特点是每个节点之多有两棵⼦树(即⼆叉树中不存在度⼤于2的结点),并且⼆叉树的结点有左右之分,其次序不能随便颠倒。
1.1⼆叉树创建⼆叉树的很多操作都是基于遍历实现的。
⼆叉树的遍历是采⽤某种策略使得采⽤树形结构组织的若⼲年借点对应于⼀个线性序列。
⼆叉树的遍历策略有四种:先序遍历中续遍历后续遍历和层次遍历。
基本要求1 从键盘接受输⼊数据(先序),以⼆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叉树。
2 输出⼆叉树。
3 对⼆叉树进⾏遍历(先序,中序,后序和层次遍历)4 将⼆叉树的遍历打印出来。
⼀.问题描述⼆叉树的很多操作都是基于遍历实现的。
⼆叉树的遍历是采⽤某种策略使得采⽤树型结构组织的若⼲结点对应于⼀个线性序列。
⼆叉树的遍历策略有四种: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和层次遍历。
⼆.基本要求1.从键盘接受输⼊数据(先序),以⼆叉链表作为存储结构,建⽴⼆叉树。
2.输出⼆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二叉树
《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二叉平衡树算法实现班级组别:二指导老师:完成时间:2019.6.19 组长:学号:05 组员1:学号:33 组员2:学号:组员3:学号:成绩:目录目录一、课题设计任务 (2)二、任务分析 (2)1. 数据逻辑结构(算法描述) (2)2. 关键算法思想 (3)三、概要设计(总体设计) (3)四、详细设计 (4)1. 数据存储结构 (4)2. 各模块流程图及算法 (5)3. 算法效率分析 (9)五、测试 (10)1. 删除 (10)2. 查找 (10)3. 遍历 (10)六、课程设计心得 (10)七、参考文献 (11)八、附录 (11)一、课题设计任务针对给定的序列建立存储结构,实现各种遍历;实现树的生成,实现数据的查找、插入、删除,输出各种遍历。
二、任务分析1.数据逻辑结构(算法描述)//中序--递归void InorderTra(PNode root) {if (root) {InorderTra(root->leftChild); //中序遍历左子树printf("%d\t", root->keyValue); //访问根节点InorderTra(root->rightChild); //中序遍历右子数}}//前序--递归void PreOrderTra(PNode root) {if (root != NULL) {printf("%d\t", root->keyValue); //访问根节点PreOrderTra(root->leftChild); //前序遍历左子树PreOrderTra(root->rightChild); //前序遍历右子数}}//后序--递归void PostOrderTra(PNode root) {if (root) {PostOrderTra(root->leftChild); //后序遍历左子树PostOrderTra(root->rightChild); //后序遍历右子树printf("%d\t", root->keyValue); //访问根节点}}//求树的最大深度int getDeep(PNode root) {if (!root) {return 0;}int leftDeep = getDeep(root->leftChild) + 1;int rightDeep = getDeep(root->rightChild) + 1;return leftDeep > rightDeep ? leftDeep : rightDeep;}//从根节点开始打印出所有层void printByLevel(PNode root, int deep) {for (int i = 0; i < deep; i++) {LevelOrderTra(root, i);}printf("\n");}2.关键算法思想树的生成过程保持左右平衡,插入删除过程中保证树的平衡。
树和二叉树教案1
教学过程一、导入树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是以分支关系定义的层次结构。
在日常生活同学们经常见到树。
树有一个树根。
有许多树枝,在树枝上长有很多树叶。
就象我们今天要讲的树,是一种层次结构。
二、新授(一)树1.树的定义树(tree)是由n (n≥0) 个结点组成的有限集合。
它是树型结构的简称,是一种重要的非线性数据结构,应用广泛。
如:磁盘上的文件目录结构、家族成员关系、单位的组织机构、书的内容组织、算术表达式等。
任何一棵非空树是一个二元组:Tree = (root,F)其中:root被称为根结点,F被称为子树森林2.基本术语森林:是m(m≥0)棵互不相交的树的集合有向树:有确定的根,树根和子树根之间为有向关系(自上到下,自左到右)有序树:树中结点的各子树从左到右是有次序的,不能互换无序树:树中结点的各子树从左到右是没有次序的子女:结点的子树的根是该结点的孩子双亲:孩子结点的根结点兄弟:具有同一双亲的结点堂兄弟:双亲在同一层的结点祖先:从根到该结点所经历分支上的所有结点子孙:以某结点为根的子树中的任一结点学生活动:请同学门总结树形与线形的异同(二) 二叉树1.二叉树的定义二叉树(BinaryTree)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它或者是空集(n=0),或者由一个根结点及两棵互不相交的、分别称作这个根的左子树和右子树的二叉树组成。
2.二叉树的五种基本形态二叉树可以是空集;根可以有空的左子树或右子树;或者左、右子树皆为空。
3.二叉树不是树的特例(1)二叉树与无序树不同二叉树中,每个结点最多只能有两棵子树,并且有左右之分。
二叉树并非是树的特殊情形,它们是两种不同的数据结构。
(2)二叉树与度数为2的有序树不同在有序树中,虽然一个结点的孩子之间是有左右次序的,但是若该结点只有一个孩子,就无须区分其左右次序。
而在二叉树中,即使是一个孩子也有左右之分。
4、满二叉树和完全二叉树是二叉树的两种特殊情形。
a、满二叉树一棵深度为k且有2k-1个结点的二又树称为满二叉树。
第五章二叉树-.ppt
1
2
3
4
5
6
7
图5.9 满二叉树
则称这样的二叉树为完全二叉树,图5.10(b)、 (c)是2棵非完全二叉树。满二叉树是完全二叉树的 特例。
1
2
3
45
6
(a)完全二叉树
1
2
3
4
5
7
(b)非完全二叉树
图5.10 完全二叉树
1
2
3
6
7
( c)非完全二叉树
完全二叉树的特点是:
(1)所有的叶结点都出现在第k层或k-1层。
n0,度为2的结点数为n2,则n0=n2+1。
设二叉树中度为1的结点数为n1,二叉树中总结点数 为N,因为二叉树中所有结点均小于或等于2,所以
有:N=n0+n1+n2
(5-1)
再看二叉树中的分支数,除根结点外,其余结点都
有一个进入分支,设B为二叉树中的分支总数,
则有:N=B+1。
由于这些分支都是由度为1和2的结点射出的,所有有: B=n1+2*n2 N=B+1=n1+2×n2+1 (5-2)
5.1 树的定义和基本术语
定义:树(Tree)是n(n>=0)个结点的有限集T,T为 空时称为空树,否则它满足如下两个条件:
(1)有且仅有一个特定的称为根(Root)的结点;
(2)其余的结点可分为m(m>=0)个互
不相交的子集T1,T2,T3…Tm,其中每 个子集又是一棵树,并称其为子树
(Subtree)。
第五章 二叉树
树型结构是一类重要的非线性结构。树型结 构是结点之间有分支,并且具有层次关系的结构, 它非常类似于自然界中的树。树结构在客观世界 国是大量存在的,例如家谱、行政组织机构都可 用树形象地表示。树在计算机领域中也有着广泛 的应用,例如在编译程序中,用树来表示源程序 的语法结构;在数据库系统中,可用树来组织信 息;在分析算法的行为时,可用树来描述其执行 过程。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理工大学数据结构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 二叉树的遍历集成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专业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2015年 01 月 9 日安徽理工大学课程设计(论文)任务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信息安全教研室2014年 12 月 18 日目录1.需求分析 (1)2、总体设计 (1)2.1 程序目录 (1)2.2 算法流程 (3)3、详细设计 (3)3.1 界面设计 (3)3.2 详细代码设计 (4)3.3 调试分析 (10)4、总结 (14)参考文献 (15)代码详述 (15)1.需求分析“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的重要理论技术基础,它不仅是计算机学科的核心,而且也成为其他理工类学科必修课程,所谓”数据结构”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成为结构,结构一般有线性结构,树形结构,图状结构,本程序所做的就是树形结构的二叉树的遍历算法和线索化查找.本程序使用VC6.0++编写,具体实现功能有二叉树的遍历,包括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的递归算法以及非递归算法.另外本程序还有可线索化二叉树的功能,由此可以得到二叉树某个节点的前驱和后继.题目要求为:1.实现二叉树的各种遍历。
包括先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以及层次遍历。
2.要求能查找任一结点在某种遍历序列中的前驱和后继。
3.界面友好,易于操作。
可采用菜单或其它人机对话方式进行选择。
由小组一起制作,本人做小组汇总工作,并在基础上加了查找某个节点是否存在二叉树,以及求二叉树总节点数等一些简单功能2、总体设计2.1 程序目录(1)typedef struct node二叉树的定义,包含数据域data,左孩子lchild,右孩子rchild,若二叉树为空,则头结点指向空指针,并且data数据域为字符型数据.(2)BiTree CreatBiTree1(BiTree &T)创建一颗二叉树,需要按照先序遍历输入相应字符才能构造出二叉树,其中用星号”*”来代表空字符.(3)void Preorder1(BiTree T)先序遍历递归算法,调用此函数可以获得输入二叉树的先序序列(4)void Preorder2(BiTree T)先序遍历非递归算法,和上面一样,调用此函数可以获得二叉树先序序列(5)void Inorder1(BiTree T)中序遍历递归算法,调用此函数可以获得输入二叉树的中序序列(6)void Inorder2(BiTree T)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和上面一样,调用此函数可以获得二叉树中序序列(7)void Postorder1(BiTree T)后序遍历递归算法,调用此函数可以获得输入二叉树的后序序列(8)void Postorder2(BiTree &T)和typedef struct stacknode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和其中用到的哨兵结构体.调用此函数可以获得二叉树后序序列(9)void Levelorder(BiTree T,int NodeNum)层序遍历二叉树,需要手动输入节点数,然后即可进行二叉树的层序遍历,输出遍历结果(10)void InThreading(BiTree p)线索化二叉树中需要用到的线索化前驱和后继(11)void InOrderThreading(BiTree &Thrt,BiTree T)以中序遍历来线索化二叉树,让空节点分别指向当前节点的前驱后继(12)BiTree Inprenode(BiTree p)和BiTree Inpostnode(BiTree p)线索化后用此函数查找二叉树的前驱和后继(13)BiTree search(BiTree BT,char x)查找某个二叉树节点,其中x为要查找节点的data域的值(14)main( )主函数利用while()和switch()语句构造可视化友好界面 2.2 算法流程小组分工设计独立的函数,比如三种遍历,层序遍历,二叉树线索化等,然后再综合起来,用主函数调用即可33.1 界面设计(1)打开程序后首先是按照先序序列输入二叉树,其中用“*”号表示空节点。
mainCreatBiTree Inorder1Preorder2 Preorder1Inorder2 Levelorder Postorder1 Postorder2InThreading InOrderThre Inprenode search图1 二叉树输入界面(2)输入完二叉树后进入功能选择页面,选择对应的编号,实行相应的操作图2 二叉树功能选择页面3.2 详细代码设计(1)创建一个二叉树,用户按照二叉树先序遍历顺序输入相应data域数据,使用getchar()读入并赋给c,利用T节点,以及左右递归,即可建立出一颗二叉树。
BiTree CreatBiTree1(BiTree &T){char ch;if((ch=getchar())=='*')T=NULL; //读入星号,返回空指针else{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生成结点if(!T)return 0;T->data=ch;T->LTag=0;T->RTag=0;CreatBiTree1(T->lchild); //构造左子树CreatBiTree1(T->rchild); //构造右子树return(T);}}(2)先序递归算法,读取头节点后,输出,接下来使用递归算法,不断地向下延伸读取,输出即可。
void Preorder1(BiTree T){if(T) {printf("%c",T->data); //访问结点Preorder1(T->lchild); //先序遍历左子树Preorder1(T->rchild); //先序遍历右子树}}(3)先序遍历非递归算法,设置一个stack的栈用来存储读取的二叉树序列,利用栈先进后出的特性,输出栈即为先序遍历.void Preorder2(BiTree T){ B iTree stack[Max],p;int top;if( T!=NULL){top=0;p=T;while(p!=NULL||top>0){while(p!=NULL){printf("%c",p->data);stack[top]=p;top++;p=p->lchild;}if(top>0){ top--;p=stack[top];p=p->rchild;}}}}(4)中序遍历递归算法和先序遍历思想差不多,只是在遍历完左边后再输出头节点.void Inorder1(BiTree T){if(T) {Inorder1(T->lchild); //中序遍历左子树printf("%c",T->data); //访问结点Inorder1(T->rchild); //中序遍历右子树}}(5)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同理也是利用栈的特性来存储读取出来的data域的值,修改下出栈方式即可.void Inorder2(BiTree T){ BiTree stack[Max],p;int top;if( T!=NULL){top=0;p=T;while(p!=NULL||top>0){while(p!=NULL){stack[top]=p;top++;p=p->lchild;}if(top>0){ top--;p=stack[top];printf("%c",p->data);p=p->rchild;}}}}(6)后序遍历递归算法和先序遍历思想差不多,只是在遍历完最后后再输出头节点.void Postorder1(BiTree T){if(T) {Postorder1(T->lchild); //后序遍历左子树Postorder1(T->rchild); //后序遍历右子树printf("%c",T->data); //访问结点}}(7)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首先设置一个typedef struct stacknode的结构体为监查哨兵,输出过的节点都做上标记,防止二次输出.typedef struct{BiTree ptr;int tag;}stacknode; //设置哨兵void Postorder2(BiTree &T){ stacknode s[Max],x;BiTree p=T;int top;if(T!=NULL){top=0;p=T;do{while(p!=NULL){s[top].ptr=p;s[top].tag=1;top++;p=p->lchild;}while(top>0&&s[top-1].tag==2){x=s[--top];p=x.ptr;printf("%c",p->data);}if(top>0){s[top-1].tag=2;p=s[top-1].ptr->rchild;}}while(top>0);}}(8)层序遍历二叉树,利用指针数组*cq[Max]进行出队入队操作,再遍历左子树,最后再遍历右子树.void Levelorder(BiTree T,int NodeNum){int front=0,rear=1;BiTNode *cq[Max],*p; //定义结点的指针数组cqcq[1]=T; //根入队while(front!=rear){front=(front+1)%NodeNum;p=cq[front]; //出队printf("%c",p->data); //出队,输出结点的值if(p->lchild!=NULL){rear=(rear+1)%NodeNum;cq[rear]=p->lchild; //左子树入队}if(p->rchild!=NULL){rear=(rear+1)%NodeNum;cq[rear]=p->rchild; //右子树入队} }}(9)线索化二叉树,利用void InThreading(BiTree p)和void InOrderThreading(BiTree &Thrt,BiTree T)可完成二叉树中序线索化.主要思想是使二叉树中的空节点指向其前驱和后继.void InThreading(BiTree p)//线索化二叉树前驱后继{if(p){InThreading(p->lchild);if(!p->lchild){p->LTag=1;p->lchild=pre;}if(!pre->rchild){pre->RTag=1;pre->rchild=p;}pre=p;InThreading(p->rchild);}}void InOrderThreading(BiTree &Thrt,BiTree T){Thr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Thrt->LTag=0;Thrt->RTag=1;Thrt->rchild=Thrt;if(!T)Thrt->lchild=Thrt;else{Thrt->lchild=T;pre=Thrt;InThreading(T);pre->rchild=Thrt;pre->RTag=1;Thrt->rchild=pre;}}(10)查找二叉树的前驱和后继,基于中序线索化二叉树后,根据LTag和RTag的只能即可确定出节点的前驱和后继.BiTree Inprenode(BiTree p)//查找前驱{BiTree pre;pre=p->lchild;if (p->LTag!=1)while(pre->RTag==0)pre=pre->rchild;return(pre);}BiTree Inpostnode(BiTree p)//查找后继{BiTree post;post=p->rchild;if (p->RTag!=1)while(post->LTag==0)post=post->lchild;return(post);}(11)查找某个二叉树节点.根据data域的值,可以利用递归遍历查找出二叉树的对应节点的data域的值,从而确定所要查询的节点是否在二叉树中.BiTree search(BiTree BT,char x)//查找结点X,BiTree是二叉树结点类型的指针{if(BT->data==x) return BT;else if(BT->lchild)return search(BT->lchild,x);else if(BT->rchild)return search(BT->rchild,x);elsereturn NULL;}3.3 调试分析(1)先序递归遍历图3 二叉树先序递归遍历(2)先序非递归遍历图4 二叉树先序非递归遍历(3)中序递归遍历图5 二叉树中序递归遍历(4)中序非递归遍历图6 二叉树中序非递归遍历(5)后序递归遍历图7 二叉树后序递归遍历(6)后序非递归遍历图8 二叉树后序非递归遍历(7)层序遍历图8 层序遍历二叉树(8)查找二叉树节点的前驱和后继图9 查找前驱和后继(9)判断节点是否在二叉树内图10 判断节点是否在二叉树内4、总结数据结构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课程,尤其是通过这次课程设计,我深切是了解到算法为何是程序的灵魂了,算法决定一个程序的好与坏,效率高与效率低.在以前的c语言学习中,编写的程序大多数都是简短的实现单一功能的程序,没有了解到程序与程序之间的联系,和不同算法之间是如何相联系的.而这次试验却完全不一样.编写程序前需要自己做一个好的规划和设计,不断去了解所需要的编写的功能概念和算法,一开始总是很难,但随着不断地深入,我渐渐喜欢上了这种不断探索的过程,当然程序是不断出错的,而一次又一次的解决错误的过程,却使我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最终在自己的努力下,程序可以运行起来,实现自己所需要的功能,这是一件自豪的事情.通过这次试验,我也体会到数据结构的重要性,只有真正理解数据类型的区别和数据类型之间的转换,才能更好地做出程序,比如查找前驱和后继的时候用户输入的是char型的数据,而查找函数需要的是BiTree的结构体数据,因为就需要search函数来转化,找到这个节点,从而查找出前驱和后继,这就是数据利用的一小点,而这一小点,让我在程序设计中避免了好多错误,巧妙地利用数据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灵活的调用函数,而避免出错.这次试验中我有一个疑惑的部分,我输入data数据,使用scanf(“%c”,ch),在运行过程中却没法输入,这个令我很疑惑,我将程序改为cin>>ch;就可以了,我认为%c 字符把enter当成字符了,而cin却不把enter当成字符,所以可以输入.像这样的小问题,我不断发现,不断解决,最终提高自己,感受到数据结构的魅力,参考文献[1]严蔚敏,吴伟民.数据结构(C语言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4代码详述#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include"malloc.h"#include <iostream>using namespace std;#define Max 20 //结点的最大个数typedef struct node{char data;struct node *lchild,*rchild;int LTag,RTag,flag;//用于线索化二叉树}BiTNode,*BiTree; //自定义二叉树的结点类型BiTree pre;//用于线索化int NodeNum; //NodeNum为结点数//二叉树线索化之前先输入二叉树BiTree CreatBiTree1(BiTree &T){char ch;if((ch=getchar())=='*')T=NULL; //读入星号,返回空指针else{T=(BiTNode *)malloc(sizeof(BiTNode));//生成结点if(!T)return 0;T->data=ch;T->LTag=0;T->RTag=0;CreatBiTree1(T->lchild); //构造左子树CreatBiTree1(T->rchild); //构造右子树return(T);}}//DLR 先序遍历递归算法void Preorder1(BiTree T){if(T) {printf("%c",T->data); //访问结点Preorder1(T->lchild); //先序遍历左子树Preorder1(T->rchild); //先序遍历右子树}}//DLR 先序遍历非递归算法void Preorder2(BiTree T){ BiTree stack[Max],p;int top;if( T!=NULL){top=0;p=T;while(p!=NULL||top>0){while(p!=NULL){printf("%c",p->data);stack[top]=p;top++;p=p->lchild;}if(top>0){ top--;p=stack[top];p=p->rchild;}}}}//LDR 中序遍历递归算法void Inorder1(BiTree T){if(T) {Inorder1(T->lchild); //中序遍历左子树printf("%c",T->data); //访问结点Inorder1(T->rchild); //中序遍历右子树}}//LDR 中序遍历非递归算法void Inorder2(BiTree T){ BiTree stack[Max],p;int top;if( T!=NULL){top=0;p=T;while(p!=NULL||top>0){while(p!=NULL){stack[top]=p;top++;p=p->lchild;}if(top>0){ top--;p=stack[top];printf("%c",p->data);p=p->rchild;}}}}//LRD 后序遍历递归算法void Postorder1(BiTree T){if(T) {Postorder1(T->lchild); //后序遍历左子树Postorder1(T->rchild); //后序遍历右子树printf("%c",T->data); //访问结点}}//LRD 后序遍历非递归算法typedef struct{BiTree ptr;int tag;}stacknode; //设置哨兵void Postorder2(BiTree &T){ stacknode s[Max],x;BiTree p=T;int top;if(T!=NULL){top=0;p=T;do{while(p!=NULL){s[top].ptr=p;s[top].tag=1;top++;p=p->lchild;}while(top>0&&s[top-1].tag==2){x=s[--top];p=x.ptr;printf("%c",p->data);}if(top>0){s[top-1].tag=2;p=s[top-1].ptr->rchild;}}while(top>0);}}//层次遍历二叉树void Levelorder(BiTree T,int NodeNum){int front=0,rear=1;BiTNode *cq[Max],*p; //定义结点的指针数组cqcq[1]=T; //根入队while(front!=rear){front=(front+1)%NodeNum;p=cq[front]; //出队printf("%c",p->data); //出队,输出结点的值if(p->lchild!=NULL){rear=(rear+1)%NodeNum;cq[rear]=p->lchild; //左子树入队}if(p->rchild!=NULL){rear=(rear+1)%NodeNum;cq[rear]=p->rchild; //右子树入队}}}//中序遍历下节点的前驱后继void InThreading(BiTree p)//线索化二叉树前驱后继{if(p){InThreading(p->lchild);if(!p->lchild){p->LTag=1;p->lchild=pre;}if(!pre->rchild){pre->RTag=1;pre->rchild=p;}pre=p;InThreading(p->rchild);}}void InOrderThreading(BiTree &Thrt,BiTree T){Thrt=(BiTree)malloc(sizeof(BiTNode));Thrt->LTag=0;Thrt->RTag=1;Thrt->rchild=Thrt;if(!T)Thrt->lchild=Thrt;else{Thrt->lchild=T;pre=Thrt;InThreading(T);pre->rchild=Thrt;pre->RTag=1;Thrt->rchild=pre;}}BiTree Inprenode(BiTree p)//查找前驱{BiTree pre;pre=p->lchild;if (p->LTag!=1)while(pre->RTag==0)pre=pre->rchild;return(pre);}BiTree Inpostnode(BiTree p)//查找后继{BiTree post;post=p->rchild;if (p->RTag!=1)while(post->LTag==0)post=post->lchild;return(post);}//查找某个节点BiTree search(BiTree BT,char x)//查找结点X,BiTree是二叉树结点类型的指针{if(BT->data==x) return BT;else if(BT->lchild)return search(BT->lchild,x);else if(BT->rchild)return search(BT->rchild,x);elsereturn 0;}//主函数int main(){BiTree root,t,k1;char c;int i;printf("\n");printf("创建二叉树; 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 //输入完全二叉树的先序序列,// 用*代表虚结点,如ABD###CE##F## CreatBiTree1(root); //创建二叉树,返回根结点do { //从菜单中选择遍历方式,输入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