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商城发展历程
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
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是一家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解决方案服务商。
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的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供大家参考选择。
海尔发展的五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战略,选择做冰箱。
这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当你的企业处于困境的时候,要学会做出正确的选择。
这个战略也叫个人战略,一般我们称它叫战略思维。
第二个阶段战略,做企业的产品规划。
它从做冰箱开始,利用冰箱大做文章,利用冰箱培养人,利用冰箱做品牌,利用冰箱打造出一个长远发展的平台,这就叫建平台、建队伍、建品牌。
第三个阶段战略,抓住时机进行平台的扩张。
从冰箱这一平台扩张到洗衣机,扩展到空调。
第四个阶段战略,进行地域扩张,从国内走向国外。
第五个阶段战略,整合社会资源,通过上市、资本并购来扩大规模。
海尔现在是卖厨房、卖客厅,这就叫综合性产品体系。
什么叫卖厨房?排油烟机、厨具、冰箱、冰柜全部卖,什么叫卖客厅?卖电视机、空调、洗衣机,这叫卖整体的产品解决方案。
这是一条极为清晰的企业发展思路。
同时,张瑞敏还有一点特别成功,他是国内唯一的以民营企业家身份始终担任中央候补委员的人。
中央候补委员相当于副部级,一个民营企业家能做到中央候补委员,而且年年都是,这个很了不得。
这说明他是一个运作资源的高手,这一点特别值得我们企业家学习。
第一,作为企业家,一定要具备周密思考的能力。
就是你要清晰、明确地认识到我们企业目前的产品状况到底是怎么样的。
第二,要有敢于走出去的勇气和决心。
我们很多企业停滞不前的问题出在哪里?就是没有走出去的勇气,没有走出去的决心。
第三,要能坐得住冷板凳。
企业家在某一阶段要有沉下心来做专业化的能力,并通过专业化把人才培养出来,把品牌树立出来,把平台打造出来。
另外,作为一个企业家还要有应对挫折的能力。
上天要想成就你,就会先给你挫折。
再就是企业家要有一个发展的大格局,永不满足。
到了一定程度以后你就要学会当仁不让,是我的机会就一定要当仁不让,敢于表达自己的心声,作为一个领导者就要有这种鲜明的个性才行。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一、海尔集团初始成立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一)、集团前身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该厂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电机厂),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
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后跨入家电行业。
1979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
为此,在1980年3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电器厂。
1979-1983年,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白鹤”牌洗衣机5.8万多台。
1983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
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年10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
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的批准,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制造技术合同。
合同于1984年9月12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腾飞①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根据公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前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200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1991—1998)。
别的企业搞“独生子”,而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逐步实现海尔的目标。
最后一个阶段是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
海尔创客平台以投资驱动平台和用户付薪平台作为驱动机制,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让员工成为开放创新平台上的创业者,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海尔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
海尔战略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1.一元化战略从1984年12月到1991年12月,海尔兼并青岛的洗衣机、空调工厂,经过7年时间,确立名牌战略。
在张瑞敏接任青岛电器厂之后,为企业订立一个大目标,就是要创全国的名牌。
这个战略目标制定之后紧接着就确定战略重点,就是以质量创名牌,紧接着在海尔的整个的运作中间,出现一次震惊全国的砸冰箱事件。
名牌战略应该说是它的一个战略重点。
2.多元化战略从1991年12月到1998年12月。
1991年12月,从冰箱一种产品做到其他多个产品。
当时的舆论都认为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做到多元化,只能专业化做一个产品。
欧美的企业一般不会拓展这么多的领域的做多元化,原因是欧美的市场比较成熟,在这种成熟的市场下,他们感觉做多元化的扩张难度比较大,所以在欧美市场上在一个产品下做多品牌,以这样的方式进行扩张。
在我们国家,或者说亚洲地带,整个的发展不够成熟,市场空间很大,所以比较适合做多元化经营。
企业不是要不要做多元化的问题,而是怎样才能做好多元化的问题。
企业不应该分为专业化和多元化,应该分是不是国际化,例如可口可乐从市场角度来讲就是多元化,它在世界每个地方都有销售,不能看到它只做一种饮料。
所以采取一个战略,就是“东方亮了再亮西方”。
把一个产品做好再做另一种产品,这样,基础会越来越牢固,越来越大。
第二个阶段,很多家电行业的质量已经相差不大,要想做出企业的品牌、名牌,靠什么呢?海尔提出,要靠服务、靠创造消费者认同的产品以外的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他们提出一个很新的观点,就是以概念功能价值来进行创品牌。
3.从1998年开始,海尔进入国际化战略“海尔的国际化”就是把企业变成一个合格的国际出口商,但“国际化的海尔”就不同了,就是要在全世界各地形成一个本土化的海尔,例如美国海尔是在当地生产、销售,被当地消费者认可的美国品牌,在加入WTO后对企业来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什么是国际化战略呢?一般来说,国际化战略要满足这样三条:(1)市场国际化。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发展壮大的
青岛海尔集团是如何把蛋糕做大的?【海尔集团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海尔"走出去"靠的是一条渐进式道路,即在逐步取得国内市场领先地位的基础上,才开始推进国际化。
所以在这阶段,海尔先在国内市场以创新产品的方式建立海尔的品牌形象。
张瑞敏到四川考察当地市场,有用户向他反应海尔的洗衣机不好用,时常会堵塞。
原来四川很多农人用洗衣机来洗地瓜,所以常导致泥沙、根须等堵塞了洗衣机出水口。
张瑞敏将这个问题带回海尔总部,但是大家把这事当笑话,张瑞敏却严肃地说,「用户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课题。
」海尔研发部门因此发明一种专门用来洗地瓜的「大地瓜」洗衣机。
这种分众订制的行动,让客户对海尔留下深刻的印象,也展开海尔订制电器的行销新纪元。
*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0年,海尔冰箱开始出口德国和美国市场,为了说服挑剔的德国人以打进德国市场,将撕去商标的海尔冰箱和德国名牌冰箱放在一起,让德国经销商自行去挑选。
经过严格检查及试用后,结果经销商选中海尔冰箱,因此海尔获得2万台冰箱的订单,开启海尔走向国际之路。
拉开了海尔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序幕。
经过九年努力,海尔的营销国际化取得了丰硕成果:冰箱、冰柜、空调、洗衣机等出口到美国、日本、澳大利亚以及欧洲、东南亚、中东、拉美等市场,共87个国家和地区,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
在海外销售过程中,主要依赖外国专营经销商设立营销网点,并建立国际物流中心,保证对海外经销商的产品供应,赢得了国际信誉。
*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自1996年起,海尔首次投资海外,菲律宾海尔CDLKG电器有限公司成立,海尔的冰箱、空调、洗衣机的生产技术也出口到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南斯拉夫和西班牙等国家,还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斯拉夫、伊朗和美国等国先后投资设厂。
海尔发展历程
P:
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
(海尔出口创牌,海外建立“三 位一体”的 本土化模式)
R全球化、网络化战略的实施(从传
统制造家电产品向互联网发展的 企业转型)
小组观点:
• 国际市场营销的形成即是企业管理定位由种族中心往多重中心继而 向区域与全球中心的过渡,其中多重中心是关键。
1、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要么不干,要干 就干第一
• 海尔专心致志做冰箱,在管理、技术、人才、资金、企业文化方面有了 可以移植的模式。
相关事件:1985年,一位用户来信反映海尔 冰箱有质量问题,张瑞敏 让员工用大锤亲自砸毁76台有缺陷的冰箱,砸醒了员工的质量意识。
战略实施分析
5、网络化战略发展阶段(2012年—2019年):网络化的市场, 网络化的企业
• 海尔从传统制造家电产品的企业转型为面向全社会孵化创客的平台,致 力于成为互联网企业,颠覆传统企业自成体系的封闭系统,而是变成网 络互联中的节点,互联互通各种资源,打造共创共赢新平台,实现攸关 各方的共赢增值。
•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颠覆了传统经济的发展模式,而新模式的基础和运行 则体现在网络化上,市场和企业更多地呈现出网络化特征。在海尔看来, 网络化企业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企业无边界、管 理无领导、供应链无尺度,即大规模定制,按需设计,按需制造,按需 配送。
• 时代机遇:国家实行改革开放 • 一般企业做法:只注重产量,而忽视了质量 • 海尔创新做法: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 • 海尔管理创新:实施全面质量管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2、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1—1998):海尔文化激活 “休克鱼”
• 海尔兼并了18家亏损企业,从只干冰箱一种产品发展到多元化,包括洗衣机、 空调、热水器等。 那时,舆论称“海尔走上了不规则之路”,行业也认为企业要做专业化,而不 是“百货商场”,而海尔则认为“东方亮了再亮西方”,海尔冰箱已做到第一, 在管理、企业文化方面有了可移植的模式。另外,不管是专业化还是多元化, 本质在于有没有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体系。同时海尔开始实行OEC(Overall EveryControl and Clear)管理法,即每人每天对每件事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清理, 目的是“日事日毕,日清日高”。这一管理法也成为海尔创新的基石。
海尔总体介绍
一、海尔集团简介1、发展历程1984年10月23日,青岛电冰箱总厂和德国利勃海尔公司签约引进当时亚洲第一条四星级电冰箱生产线,标志着海尔的创立。
1991年合并了青岛电冰柜总厂和青岛空调器总厂,于12月20日成立海尔集团. 1998年,美国《家电》周刊对海尔的高度评价是:发展速度在世界家电业位居第一。
海尔在做大的同时,实现了做强。
2005年12月25日,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宣布启动新的发展战略,海尔进入了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27年来,海尔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一个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白色家电指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主要包括洗衣机、部分厨房电器和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物质生活水平的空调器、电冰箱等。
早期这些家电大多是白色的外观,因此得名。
目前中国大陆是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
) 2、竞争优势海尔要创造互联网时代的世界名牌。
互联网时代世界名牌的特点是能快速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企业需要大规模定制而非大规模制造。
海尔抓住互联网的机遇解决这一挑战,创造出差异化的、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引领潮流的研发优势——海尔累计申请专利1万多项,居中国家电企业榜首二、零距离下的虚实网融合——“虚网”指互联网,通过网络社区形成用户黏度;“实网”指营销网、物流网、服务网,第一时间送达用户满意。
因此许多世界名牌将他们在中国的销售全部或部分委托给海尔;海尔也通过他们在国外的渠道销售海尔产品,形成了资源互换,加快了海尔进军世界市场的步伐。
三、零库存下的“即需即供”——改变传统企业以产品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实施以用户为中心的即需即供大规模定制,实现了“零库存”和“零应收”。
在流动资金零贷款的基础上,海尔CCC(现金周转天数)达到负的10天。
3、海尔的核心价值观是:一、是非观——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
(是海尔创造用户的动力。
海尔发展史
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年—1991年)多元化战略发展阶段(1992年—1998年)国际化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2005年)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1998年—2005年)特征:只干冰箱一个产品,探索并积累了企业管理的经验,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出一套可移植的管理模式。
海尔集团前身为青岛电冰箱总厂,这个名称启用于一九八四年二月。
19 84年12月26日,张瑞敏带领新的领导班子来到小白干路上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当时的冰箱厂亏空147万元,产品滞销,人心涣散。
张瑞敏是到农村大队借钱,才使全厂工人过了一个年。
85年12月的一天,有用户反映海尔冰箱存在质量问题。
海尔公司在给用户换货后,对全厂冰箱进行了检查,发现库存的76台冰箱虽然不影响冰箱的制冷功能,但外观有划痕。
他让全厂职工轮流参观后当众宣布:由生产这批产品的直接责任人亲手砸毁这些冰箱。
当时一台冰箱800多元钱,而职工每月平均工资只有40元,一台冰箱几乎等于一个工人两年的工资。
很多职工在砸毁冰箱时都流下了眼泪,平时浪费了多少产品,没有人去心痛;但亲手砸毁冰箱时,感受到这是一笔很大的损失,痛心疾首。
产品质量是当今市场竞争的焦点和根本手段,是企业的生命,是产品能否在国际市场上取胜的一个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1985年、琴岛——利勃海尔牌、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投放市场,很快便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1987年,海尔被全国48家大型商场联合推举为最受消费者欢迎产品电冰箱类第一名。
海尔的发展逐渐引起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1988年荣获中国冰箱史上的第一枚国优金牌,从此奠定了海尔冰箱在中国电冰箱行业的领头地位。
1990年青岛电冰箱总厂获国家质量管理奖。
童年海尔在家电行业第一家通过ISO9001国际认证和美国UL认证、德国VDE认证、加拿大CSA认证等10余项认证,被公认为中国家电第一名牌。
张瑞敏率员工挥锤砸冰箱的故事可谓妇孺皆知。
海尔发展历程
海尔简介海尔的历史应该是从1984年,张瑞敏由青岛市原家电公司副经理出任青岛电冰箱总厂厂长开始。
海尔的发展应该是从1985年,厂长张瑞敏用大锤带头砸毁76台不合格冰箱开始。
25年来,海尔集团已由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2008年全球营业额1190亿元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并在全世界获得越来越高的美誉度。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海尔集团是世界白色家电第一品牌、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6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海尔集团在首席执行官张瑞敏确立的名牌战略指导下,先后实施名牌战略、多元化战略和国际化战略,2005年底,海尔进入第四个战略阶段——全球化品牌战略阶段。
创业24年的拼搏努力,使海尔品牌在世界范围的美誉度大幅提升。
2009年,海尔品牌价值高达812亿元,自2002年以来,海尔品牌价值连续8年蝉联中国最有价值品牌榜首。
海尔品牌旗下冰箱、空调、洗衣机、电视机、热水器、电脑、手机、家居集成等19个产品被评为中国名牌,其中海尔冰箱、洗衣机还被国家质检总局评为首批中国世界名牌。
2008年3月,海尔第二次入选英国《金融时报》评选的“中国十大世界级品牌”。
2008年6月,在《福布斯》“全球最具声望大企业600强”评选中,海尔排名13位,是排名最靠前的中国企业。
2008年7月,在《亚洲华尔街日报》组织评选的“亚洲企业200强”中,海尔集团连续五年荣登“中国内地企业综合领导力”排行榜榜首。
海尔已跻身世界级品牌行列,其影响力正随着全球市场的扩张而快速上升。
据世界著名消费市场研究机构欧洲透视(Euromonitor)发布最新数据显示,海尔在世界白色家电品牌中排名第一,全球市场占有率5.1%。
这是中国白色家电首次成为全球第一品牌。
同时,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分别以10.4%与8.4%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在行业中均排名第一。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发展历程一、创立与初期发展阶段(1984年-1990年)海尔集团是一家中国家电制造商和品牌,成立于1984年,总部位于中国青岛。
创始人是张瑞敏先生,他在创立海尔之前曾在青岛冰箱厂工作。
海尔最初是一家小型冰箱生产厂家,拥有有限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份额。
在创立初期,海尔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
然而,张瑞敏先生坚持以质量为导向,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理念。
他还注重市场营销,通过不断改进产品设计和提高售后服务质量,赢得了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
二、市场扩张与国际化发展阶段(1990年-2000年)在1990年代,海尔开始追求市场扩张和国际化发展。
他们通过与国外企业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同时,海尔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将产品出口到世界各地。
1997年,海尔在美国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家电企业中首家在美国上市的公司。
这一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海尔的国际形象和知名度。
三、品牌建设与多元化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海尔开始着重进行品牌建设和多元化发展。
他们将“创新、品质、服务”作为企业核心价值观,并以“世界品牌、中国企业”为目标。
海尔积极投入研发和创新,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创新设计和高品质的产品,如智能家电、空调、洗衣机和电视等。
这些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还在国际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此外,海尔还通过收购和合作的方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
他们进军金融、房地产、医疗器械等领域,逐步构建起一个多元化的产业集团。
四、可持续发展与全球化战略(至今)海尔将可持续发展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
他们致力于推动绿色制造和环保技术的应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海尔还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关注社会责任,并推动员工的个人发展和幸福感。
在全球化方面,海尔加大了对海外市场的投入和拓展。
他们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生产基地和销售网络,开展跨国合作和交流。
海尔的产品现已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腾飞①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根据公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前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200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1991—1998)。
别的企业搞“独生子”,而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这一阶段,海尔探索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逐步实现海尔的目标.最后一个阶段是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
海尔的发展历程
海尔的腾飞①海尔集团创立于1984年,创业以来,坚持创业和创新精神创世界名牌,根据公司的发展制定相应的战略计划,当前已经从一家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了全球拥有7万多名员工、2014年营业额2007亿元的全球化集团公司。
海尔已跃升为全球白色家电第一品牌,并被美国《新闻周刊》(Newsweek)网站评为全球十大创新公司。
海尔的成就成为中国公司成功的一个典范。
海尔从产生到发展一共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为名牌战略发展阶段(1984—1991)。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正值改革开放初期,很多企业引进国外先进的电冰箱技术和设备,包括海尔。
那时,家电供不应求,很多企业努力上规模,只注重产量而不注重质量。
海尔没有盲目上产量,而是严抓质量,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提出了“要么不干,要干就干第一”。
专心从事自己的擅长领域,专攻取得了最后的优势。
第二个发展阶段是多元化的发展阶段(1991—1998)。
别的企业搞“独生子”,而海尔走低成本扩张之路,吃“休克鱼”,建海尔园,“东方亮了再亮了西方”,以无形资产盘活有形资产,成功地实现了规模的扩张,为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是国际化的战略发展阶段(1998—2005)。
海尔认为走出去不只为创汇,更重要的是开创中国自己的品牌。
因此海尔提出“走出去、走进去、走上去”的“三步走”战略,以“先难后易”的思路,首先进入发达国家创名牌,再以其优势进入发展中国家,逐渐在海外建立起设计、制造、营销的“三位一体”本土化模式。
使得海尔快速的适应了全球化的发展进程。
第四阶段是全球化品牌战略发展阶段(2005—2012)。
海尔整合全球的研发、制造、营销资源,将全球的资源为我所用,创造本土化主流品牌。
这一阶段,海尔探索出"人单合一双赢"模式,通过创建全球性的品牌赢得自身的名气,扩大自己在世界市场的占有额,逐步实现海尔的目标。
最后一个阶段是网络化战略阶段(2012年至今)。
海尔创客平台以投资驱动平台和用户付薪平台作为驱动机制,通过人单合一双赢模式创新让员工成为开放创新平台上的创业者,在为用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身的价值。
海尔集团发展史
“海尔集团”的发展史一、海尔集团初始成立中国海尔创立于1984年,经过30年创业创新,从一家资不抵债、濒临倒闭的集体小厂发展成为全球家电第一品牌。
海尔秉承锐意进取的海尔文化,不拘泥于现有的家电行业的产品与服务形式,在工作中不断求新求变,积极拓展业务新领域,开辟现代生活解决方案的新思路、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引领现代生活方式的新潮流,以创新独到的方式全面优化生活和环境质量。
(一)、集团前身海尔集团总部位于山东省青岛市。
其前身是隶属于青岛二轻局家电公司的青岛电冰箱总厂。
1984年,该厂有员工820人,年生产电冰箱740台,销售收入348万元,固定资产500万元,年亏损额147万元,全员劳动生产率4200元,出口为零。
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前身是1955年组织起来的一个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1959年,随国民经济的改组和调整,过渡为合作工厂——青岛电机厂(后改名为东风电机厂),主要生产交直流电动机、电葫芦。
在研制成功民用吹风机、小台风扇后跨入家电行业。
1979年先后研制出单缸洗衣机和滚筒洗衣机。
为此,在1980年3月经青岛市二轻局批准,青岛东风电机厂、青岛工具四厂合并成立青岛日用电器厂。
1979-1983年,青岛日用电器厂共生产了“白鹤”牌洗衣机5.8万多台。
1983年,产品因质量问题被淘汰。
此时企业基本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进行传统、盲目、粗放式的生产和经营。
1983年10月,根据部、省、市的指示精神,青岛日用电器厂着手进行电冰箱生产技术方面的国内市场考察和生产的准备工作。
1984年1月1日,经青岛市经委的批准,企业正式启用青岛电冰箱总厂的名称。
在对市场考察的基础之上,企业决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与德国利勃海尔工程有限公司签订了电冰箱制造技术合同。
合同于1984年9月12日生效,青岛电冰箱总厂成为由轻工部批准的我国最后一批电冰箱定点生产企业。
1984年企业面临的环境是,全国生产电冰箱的厂家已有近100家,国外产品蜂拥而入,各种牌号的电冰箱充斥市场,其中不乏有“部优”“省优”产品,竞争十分激烈。
海尔简介及发展历程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01 公司简介 02 企业文化 03 品牌战略
01 公司简介
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海尔集团公司(简称:海尔),于1984年在 青岛创立,是一家生活解决方案提供商。公 司从开始单一生产冰箱起步,拓展到家电、 通讯、IT数码产品、家居、物流、金融、房 地产、生物制药等领域,从制造产品逐渐转 型为制造创客的平台。
2018年,青岛海尔正式入围《财富》世 界500强。
02 企业文化
观
永远以用户为是,以自己为非——海尔创造用 户的动力
发展观
创业创新的两创精神—— 海尔文化不变的基因
利益观
人单合一双赢——海尔永续经营的保障
发展观念
人人都是自己的CEO
员工从雇佣者、执行者变成创业者、 动态合伙人
2012-2019
全球化品牌战略
创造互联网时代 的全球化品牌
网络化战略
网络化的市场, 网络化的企业
201 8
感谢您的耐心观看
人人能在海尔平台创业
世界就是我的人力资源部
创新文化
以观念创新为先导
以战略创新为方向 以组织创新为保障
创新
以技术创新为手段 以市场创新为目标
03 品牌战略
发展历程
名牌战略
要么不干,要干 就干第一
多元化战略
海尔文化激活 “休克鱼”
国际化战略
走出国门,出口 创牌
1984-1991
1991-1998 1998-2005 2005-2012
海尔的发展
目录•1、海尔公司的发展历程•2、海尔的管理模式•3、海尔的营销方式海尔首席执行官介绍•张瑞敏,1949年1月5日出生于山东省莱州市,中国科技大学工商管理硕士,高级经济师,现任海尔集团总裁、海尔集团党委书记、党的十四大、十五大代表。
96年荣获美国优质服务科学协会授予的终身荣誉“五星钻石奖”成为荣获此荣誉的第一位中国企业家。
•1984年、张瑞敏先生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经理,同年,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该厂当时是一个亏损147万元的小厂。
短短十三年时间,它把这个小厂发展在为97年销售额高达108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海尔公司发展的历程•海尔集团是靠名牌起家,靠“联合舰队”发展起来的。
集团制定了以中国名牌海尔冰箱带动集团的一批产品成为名牌的整体发展战略,同时,还提出了“联合舰队”的管理模式,即海尔集团不应是一列火车,加挂的车箱越多,车头的负担越重。
海尔集团应是一支联合舰队,每一艘舰都有很强的战斗力,可以各自为战,但大方向、总目标必须服从集团旗舰的统一指挥,随时编成新的阵容,参加联合作战,发挥舰队的整体优势,战胜各种各样的困难。
•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海尔公司发展重大年事表●1、1984年张瑞敏先生出任青岛市家用电器工业公司副经理,同年在青岛电冰箱总厂担任厂长,当时该厂亏损147万元的小厂。
短短十三年时间,它把这个小厂发展在为97年销售额高达108亿元的国家特大型企业集团,成为中国家电行业的排头兵。
●2、张瑞敏先生出任厂长不久出现著名的砸冰箱事件,提高产品的质量走名牌战略。
海尔重大年事表3、1985年、琴岛——利勃海尔牌、亚洲第一代四星级电冰箱投放市场,很快便以高技术,高质量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信任。
海尔发展简史
海尔集团发展史海尔集团(Haier)是中国大陆最大、也是世界上10大综合家电厂商之一。
创立于1984年,22年来持续稳定发展,产品从单一冰箱发展到拥有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在内的96大门类15100多个规格的产品群,并出口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已成为在海内外享有较高美誉的大型国际化企业集团,在中国市场,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四大主导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达33%,海外销售营收28亿美元。
海尔的前身是位于青岛市的青岛电冰箱总厂,这家工厂当时已经亏损人民币一百四十七万元,濒临破产的命运,当时的厂长,也就是现任海尔集团的总裁张瑞敏第一次走进工厂,触目所及竟然是满工厂臭气薰人的大小便,工人四处闲晃、无所事事,还有三五成群的工人拆下窗框烧火取暖。
张瑞敏上任后第一道命令就是「不准在工厂内大小便」,自这道命令开始,张瑞敏展开打造中国最大家电企业的漫长道路。
一接手青岛电冰箱厂,就将库存的电冰箱全部检查一遍,挑出七十六台有瑕疵的电冰箱,接著将这些电冰箱搬到工厂广场上,要求生产这些电冰箱的工人在全体员工面前抡起大槌敲坏自己生产的成品。
当时一台冰箱的价格约合一名普通工人二个月的薪水,工人亲手敲毁自己的血汗结晶,不禁泪流满面,也打下海尔坚持品质的基础。
海尔集团坚持全面实施国际化战略,以自创品牌的方式进军国际市场,已建立起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球设计网路、制造网路、行销与服务网路。
现有设计中心18个,工业园10个(其中国外2个,分别位于美国和巴基斯坦;国内8个,其中5个在青岛,合肥、大连、武汉各有一个),海外工厂及制造基地22个,行销网点58800个;在海外市场,海尔产品已进入欧洲15家大连锁店的12家、美国前10大连锁店。
在美国、欧洲初步实现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本土化目标,专门开发适合当地消费者的家电产品,海外工厂全线运营。
【海尔集团发展历程】海尔的发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984年~1990年,内向型发展阶段;1990年~1996年,出口阶段;1996年~1998年,海外投资阶段(在印尼等地投资);1999年以后,本土化阶段(在美国南卡罗来纳州投资、设计、生产、销售)。
海尔商城发展历程
海尔商城的发展分析黄梦平1007130122张雁茹1007130110陶江玲1007130124王蓉1007130109孙妍1007130112秦祎鸿1007130123海尔集团是世界第二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其在全球30 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 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005 年 4 月,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 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企业只有海尔入选,世界排名89 位,实现中国品牌入主世界品牌零的突破。
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 (欧洲透视)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营业额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白色家电行业第一制造商。
接下来,我们将从海尔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应用模式、行业优劣势、及对策建议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1、基础网络架构从1997 年开始,海尔集团逐步着手搭建企业自己的网络:园区采用千兆骨干网络,100M (兆)因特网宽带接入,全国的园区间采用10M 光纤互联,全国40 多个销售公司和30 个电话中心采用10M 宽带互联;在企业内部的网络中实现数据、视频、IP 电话三网合一。
这些基础网络设施,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2、建成电子商务平台,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建成电子商务平台,海尔集团流程再造后,先后成立了商流推进本部、海外推进本部、定单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研发推进本部等部门。
整个集团的业务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伴随着海尔集团业务增长,业务规模日渐扩大。
2000 年,建立起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商业对商业)、B2C(Business To Consumer 商业对消费者)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创了中国第一笔网上家电采购,中国第一个B2B 工业园――合肥海尔工业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尔商城的发展分析黄梦平1007130122张雁茹1007130110陶江玲1007130124王蓉1007130109孙妍1007130112秦祎鸿1007130123海尔集团是世界第二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
其在全球30 多个国家建立本土化的设计中心、制造基地和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 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
2005 年 4 月,世界五大品牌价值评估机构之一的世界品牌实验室编制的《世界最具影响力的100 个品牌》报告揭晓,中国企业只有海尔入选,世界排名89 位,实现中国品牌入主世界品牌零的突破。
据全球权威消费市场调查与分析机构Euromonitor (欧洲透视)最新调查结果显示,按营业额统计,海尔集团目前在全球白色电器制造商中排名第四,海尔的目标是成为世界白色家电行业第一制造商。
接下来,我们将从海尔电子商务的发展历程、应用模式、行业优劣势、及对策建议的角度进行分析。
一、发展历程1、基础网络架构从1997 年开始,海尔集团逐步着手搭建企业自己的网络:园区采用千兆骨干网络,100M (兆)因特网宽带接入,全国的园区间采用10M 光纤互联,全国40 多个销售公司和30 个电话中心采用10M 宽带互联;在企业内部的网络中实现数据、视频、IP 电话三网合一。
这些基础网络设施,为电子商务的实现提供了可能。
2、建成电子商务平台,以信息流带动物流和资金流、建成电子商务平台,海尔集团流程再造后,先后成立了商流推进本部、海外推进本部、定单推进本部、物流推进本部、资金流推进本部、研发推进本部等部门。
整个集团的业务采用集中式的管理模式,伴随着海尔集团业务增长,业务规模日渐扩大。
2000 年,建立起B2B (Business To Business 商业对商业)、B2C(Business To Consumer 商业对消费者)等电子商务平台,开创了中国第一笔网上家电采购,中国第一个B2B 工业园――合肥海尔工业园。
从2000 年起,海尔集团的产品销售和原材料采购的定单和支付通过网上实现。
海尔集团同国内银行全面合作,创造了一个适合电子商务持续发展的网上结算体系,开发出一套完整的网上结算解决方案。
一方面海尔集团的客户方可以通过Internet(互联网)发布同城或异地的电子支付指令。
另一方面海尔的供应商可以通过物流B2B 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交易,海尔将付款信息由银行直接划转到供应商账上。
自2000 年海尔集团开始第一笔网上结算业务以来,共操作上千亿元的业务,并在海尔诞生出国内第一张网上信用证。
网上结算不仅加速了资金周转,缩短了资金在途时间,而且通过网上支付信用额度调节资金运营,加快了现金流速。
同时这种网上结算模式,不仅支持了海尔电子商务的开展、而且带动了国内上万家业务协作单位的网上交易。
3 、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整体规划,分布实施电子商务平台需要整体规划,20 年来,中国企业在应用MRP-II/ERP(Manufacturing Requirement Planning,制造需求计划;Enterprise Resources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信息系统方面投资约80 亿元,1 但成功率仅为10%,能够真正达到预期目标的更是屈指可数。
主要的原因不是系统本身的问题,而是企业管理者规划的问题。
海尔在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的时候,重点考虑几大应用在海尔整个系统中的定位和业务功能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括:PLM(Production Lifecycle Management,产品生命周期管理)CRM ,(Customer Relation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SCM ,(Supply Chain Management,供应链管理),SRM(Supply Resources Management,供应商资源管理)等应用,并实现全面质量管理、全面生产管理、全面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
4、电子商务的核心是实现SBU 的经营机制、SBU 是海尔集团提出的要在未来达到的一个重要的管理目标,使每一个人都成为创新的主体。
没有员工的SBU,便没有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每个员工都是经营自我的创新主体,通过竞争和竞标,获得企业的资源,通过创新和速度,达到集团要求的目标并使经营资源增值,满足用户的需求,并从中获得激励和增值。
绩效与增值挂钩,从而使企业和个人能够不断循环向上发展。
要成为SBU,每个员工都要清楚四个要素:市场目标、市场定单、市场效果、市场报酬。
如果要真正实现SBU,每个人都成为经营的主体,每个SBU 的买入、卖出、成本、费用、增值和损失就必须随时能够体现出来,通过这些信息能够反应出SBU 经营的状况。
为了满足企业的流程再造、市场链和SBU 的需求,必须以采用信息化的手段来实现,也就是企业如何应用电子商务手段来体现出SBU 的经营效果。
二、应用模式海尔网上商城的基本策略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建立一个有鲜明个性的垂直网站,以通过电子商务手段更进一步增强海尔在家电领域的竞争优势。
2.“海尔”提供服务的重要内容包括网站为客户提供更高的便利与个性化服务方面的创新。
3.内部业务流程重组。
4.推动销售的模式向拉动的销售模式转变,提高新经济下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以B2C 的应用为例:面对个人消费者,海尔可以实现全国范围内网上销售业务。
消费者可以在海尔的网站上浏览、选购、支付、然后可静待海尔快捷配送及安装服务。
海尔B2C 网站采用了CA 智能化集成的电子商务平台,使多媒体技术、对象数据库技术和Web 技术相结合,构成了一个含有大量文字、图像、录像信息、并可与三维虚拟场景交互的多媒体数据库应用系统,实现了基于Web 的产品定制与导购功能。
a.在线直销.海尔网上商城是完全由海尔集团公司负责建设、维护与经营的。
它利用海尔现有的销售、配送与服务体系,为广大用户提供产品销售服务。
海尔集团直接对用户订单负责。
顾客可以直接通过海尔网上商城系统,直接订购看中的商品,再通过海尔现有的销售、配送与服务体系,由送货上门或邮寄两种方式得到购物。
目前海尔网上商城提过招商银行、工商银行的网上支付业务,用户在线支付成功后海尔能够通过系统立即查看支付信息,然后安排配送。
(除了在线支付、海尔同样采用货到付款、银行电汇和邮政汇款的方式)b.网上制定服务.海尔最先开始的是冰箱的指定服务。
海尔针对用户的需要,预先设计了多个套餐,客户也可以选配自己喜欢的产品组件,系统会进行自动报价,直到客户满意为止。
定制完成,输入个人和收货信息,就可以等待产品的直接送到。
同产品定制类似,用户也可以详细选择需要的服务项目。
以空调服务制定为例,客户可以从空调移机、加装饰板、清洗保养等十几个服务项目中选出自己需要的服务,系统会整体报价。
c.网上服务中心.海尔的用户数据库及直接对顾客公开的网上服务可以有如下应用:顾客登记:顾客填写顾客登记表的内容将被放到顾客服务数据库中,客户服务人员将会跟踪客户的产品使用情况,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了解产品的具体情况、产品知识,客户可以查询到海尔不同类产品的购买、使用、维护方面的小知识产品咨询:客户对海尔的产品及其他方面有任何疑问,可以在线填写表单,商城会通过邮件或电话解答。
电子刊物:客户可以订阅海尔新闻、市场活动、产品知识等免费电子刊物在线报修:客户购买的海尔产品有任何问题,可以在线填写报修表单,海尔会主动与客户联系d.网络广告的应用:旗帜广告、移动广告三、海尔成功的原因1、盈利模式、产品种类齐全。
服务模式种类齐全。
提供一个及时响应的交互平台;价格折扣,服务到位,响应及时;多种多样的企业活动,吸引客户的参与。
2. 服务特色填写调查表:积分政策:3. 电子商务的应用实现企业价值缩减环节,降低成本,收益增加;提供在线帮助,节省管理成本;非核心企业外包,降低库存量提高收益。
四、海尔的劣势分析1.海尔在电子商务领域还处在探索期:2010 年12 月,日日顺乐家悄然上线,一个月后全时电器网正式上线。
不同于之前海尔试水的网上直销商城,全时电器网也销售海尔之外索尼、美的等其他厂商的产品,与京东商城、淘宝商城等传统的第三方电子商务企业直接展开竞争。
海尔与现在电子商务比较成熟的京东商城、淘宝商城等差距相差较大。
同时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品牌,要想赢得消费都的认可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具有“海尔”行特色的电子商务平台。
2.没有特色的电子商务.3.海尔的电子商务陷入了一个比较尴尬的境地,希望用其它品牌来提升自己的电子商务平台,但同时又不能放手让其它品牌入驻其两大网站,在这里更多的还是海尔的影子,给多样化需求的消费者一种单一的感觉。
2010 年是中国电子商务尤其是B2C 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一年,中国在网上零售市场上,不仅有了很多新的外来玩家,而守城者们上市的上市,融资的融资。
大家都在磨刀霍霍的指向中国网上零售市场的未来10 年。
2010 年麦考林和当当网先后在美国市场上市,掀起了中国B2C 的第一波IPO 浪潮。
京东商城、淘宝商城等在2010 年都在战略上做了重大调整。
京东品类横向扩张到了服装、百货以及图书,正在向中国亚马逊的目标步步迈进,淘宝商城从淘宝网独立多年后,下半年进行了铺天盖地的推广。
总之,在电子商务市场上有实力的都准备去分一杯羹。
如果没有自己的特色,很难享有与自己实力相匹配的市场份额。
“京东们”之所以敢于和传统的家电企业叫板,很大程度上在于“低价” 。
此前,京东商城CEO 刘强东就曾喊出“我们的家电价格,就是要比国美、苏宁低,比传统卖场便宜20%。
事实上,通过纯电子商务的模式运营,不仅缩减了家电商品的中间流通环节,省却” 了店面租金等费用,同时通过厂家、大代理商等直销模式打掉批零差价,保证了商品实惠的低价,自然吸引了一大批消费者转向网购平台。
想要应对京东们的冲击,海尔首先要做好低价竞争的准备。
不过,消费者在仔细比较后不难发现,被寄予厚望的日日顺乐家与全时电器网,并没有表现出家电巨头海尔极大的价格杀伤力。
记者登陆几家电子商务网站上发现,当搜索海尔品牌的家电产品时,同一款产品全时电器网确实比其他电子商务网站便宜50-200 元不等;但在搜索其他品牌如苹果、三星等产品时却并没有多少价格优势可言。
显然,海尔并不希望将全时电器网打造成另外一个海尔商城。
如何吸引更多家电厂商特别是海尔竞争对手的低价入驻,同样是全时电器网面临的一大挑战。
3.产品单一.而从商品品类的丰富程度而言,无论是日日顺还是全时电器网,与一线电子商务网站相差甚远。
举个例子,记者在全时电器网输入关键词海尔,总共找到167 个商品,而在京东上找到2403 个商品,即使除去图书等与家电不相关的产品,总数也要比全时电器网多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