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项生理指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红细胞计数(RBC)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4.0~5.5)×1012/L(400万~550万/mm3)

成年女性(3.5~5.0)×1012/L(350万~500万/mm3)

新生儿(6.0~7.0)×1012/L(600万~700万/mm3) 2周岁后逐渐下降。

临床意义:

减少:各种类型贫血,如缺铁性贫血、失血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以及感染、肝病、出血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症、胃切除术后等所致的贫血。有的老年人由于骨髓造血功能下降,也可能产生中度贫血。

增多:①慢性心肺疾病,如肺源性心脏病、某些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肺气肿、心力衰竭等。

②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③慢性一氧化碳中毒。

④大量失水、严重烧伤等。

2.血红蛋白(Hb或Hgb)

正常参考值:

成年男性120~160g/L(12~16g/d1)

成年女性110~150g/L(11~15g/d1)

新生儿170~200g/L(17~20g/d1)

临床意义:

减少:①Hb减少的程度比RBC严重,见于缺铁性贫血,即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主要由于慢性反复性出血所致,如溃疡病、钩虫病、痔疮出血及妇女月经过多等。

②Hb减少的程度与RBC相同,见于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如大出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炎、慢性肾炎所致的贫血。

③RBC减少的程度比Hb严重,见于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如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的营养不良性贫血和慢性肝病所致的贫血。

增多: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大量失水、严重烧伤、休克、高原病等。

3.白细胞计数(WBC)

正常参考值:

成人(4~10)×109/L(4000~10000/mm3)

新生儿(15~20)×109/L(15000~20000/mm3)

6个月至2岁(11~12)×109/L(11000~12000/mm3)

临床意义:

减少:

①某些病毒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等,某些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以及伤寒、结核病、极严重败血症等。

②某些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病性白血病、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等。

③使用抗癌药物、放疗和长期接触放射性物质者,以及药物反应,如使用氯霉素、甲磺丁脲、磺胺药等。

④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⑤营养不良、恶病质等。

增多:

①急性细菌性感染如扁桃体炎、中耳炎、大叶性肺炎、化脓性脑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阑尾炎、肾盂肾炎、输卵管炎、肝脓肿、疖肿、脓胸、急性风湿热、白喉、百日咳、败血症等,以及由感染引起类白血病反应等。

②某些病毒性疾病,如乙型脑炎、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

③某些螺旋体病,如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等。

④急、慢性白血病等。

4.白细胞分类计数(DC)

正常参考值:

a、中性粒细胞(N):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st) 1%~5%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sg) 50%~70%

b、嗜酸性粒细胞(E或Eos) 0.5%~5%

c、嗜碱性粒细胞(B或Bas) 0%~1%

d、淋巴细胞(L或LY) 20%~40%

e、单核细胞(Mon) 3%~8%

临床意义:

中性粒细胞:

增多:一般化脓性感染、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中毒、急性出血或溶血等。

减少:某些病毒性、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以及药物中毒、放射线损伤等。提示机体抵抗力差。

嗜酸性粒细胞:

增多:寄生虫病如钩虫病、蛔虫病、肺吸虫病等,过敏性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荨麻疹、过敏性鼻央等,某些皮肤病如湿疹、银屑病、天疱疮等,以及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恶性淋巴瘤等。

减少:较严重的疾病进行期,待到恢复期时可转为正常。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亦可减少。

嗜碱性粒细胞:

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溶血性贫血及脾切除手术后等。

减少:无临床意义。

淋巴细胞:

增多:淋巴细胞白血病、百日咳、结核病、某些病毒性感染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等,以及传染病或中毒后的恢复期、淋巴肉瘤等。减少:传染病的初期、淋巴系统有广泛破坏后和接触放射线、细胞免疫缺陷及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单核细胞:

增多:单核细胞白血病、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急性传染病的恢复期、活动性结核病、疟疾、黑热病等。

减少:一般无临床意义。

血小板PLT

[

100--300X109/L(10--30万/mm3)

[

1.血小板增多:当>400x109/L时为血小板增多,原发性血小板增多常见于骨髓增生性疾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反应性血小板增多症常见于急慢性炎症,缺铁性贫血及癌症患者,此类增多一般不超过500×109/L,经治疗后情况改善,血小板数目会很快下降至正常水平。脾切除术后血小板会有明显升高,常高于600x109/L,,随后会缓慢下降到正常范围。2.血小板减少:当<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脾功能亢进,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家族性血小板减少如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等。

血沉ESR

正常参考值:

男:0--15mm/60分钟

女:0--20mm/60分钟

临床意义:

1.生理性加快:月经期、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胆固醇的增加均使血沉加速,而卵磷脂可使血沉减慢。

2.病理性加快:

(1)风湿热和急性传染病:麻疹,猩红热,脑膜炎或败血症等。

(2)活动性结核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