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
中国新加坡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比较
基于以上原因,我国十分反对划分重点班级,现在 还是采用“全班齐步走”的做法。但这样的做法容易 出现“好生吃不饱,差生吃不饱”的现象。针对这些 出现的问题,有学者建议:“在当前分流制度在我因还难 以开展的形势下,是否可以尝试一下 分层次教学。不 打乱目前的年级和修业年限,只是把每门课程都开成 快班、普通班和慢班,针对这三种班级学生的不同学 习水平,设置不同的课程,规定毕业生必须达到的的 最低学术标准后,各班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适当 增加学习的难度。”
当今世界是信息社会,职业的频繁更换使人的发展成为终身性的。为了 不断增强终身发展的竞争力,终身学习也应运而生。数学作为处理客观模式 的强有力的学科,在人的终身学习起到特殊的作用。
中国标准》中指出:“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基本活动经验。”
新加坡《大纲》也要求:“习得日常生活以及在数学或相关学科中继续学习所 必需的数学概念和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两国都将“终身学习”看做未来社 会发展的需要。适宜的数学教育,必须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为学生未来生 活、工作和学习做好准备。
中国和新加坡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比较
目录
• 一、整体框架结构比较 • 二、学段划分 • 三、基本理念比较 • 四、两国课程总目标对比分析 • 五、小学数学课程内容比较分析 • 六、课程实施建议的比较分析
2018
一、整体框架结构比较
Lorem ipsum dolor sit amet, consectetur
因为“分流制”,在新加坡《大纲》中,五、 六年级有“标准水平”和“基础水平”两种内 容标准,“标准水平”适用于EM1和EM2语言 流,“基础水平”适用于EM3语言流。 为了对比方便,我们选择“标准水平”的内容 作为对象进行对比。
新加坡课程标准
新加坡课程标准
新加坡的课程标准以双语教育为核心,采用三向分流的双语教学模式。
其具体内容如下:- 双语课程的理念:将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学,学生所操的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除10%最优秀的学生之外)。
- 双语课程的框架: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让学生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
小学阶段有三种双语课程分流,正式分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
- EM1:学生修读的英文和母语都作为第一语言。
- EM2: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
- EM3: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主要是听说会话。
学生小学毕业后进入中学,再进入三种双语课分流进行学习:
- 特选双语课程:会考优秀的1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均为第一语言水准)。
- 快捷双语课程:会考较优的3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英文为第一,母语为第二语言水准)。
- 普通双语课程:会考后余下的4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其中母语水准又降一等要求)。
- 双语课程总目标:通过学校制度确保学生的双语能力;促进作为中立语言的英语的使用,以使所有种族平等竞争;促进母语的使用,以确保对传统文化及价值观的了解和认同。
总的来说,新加坡的课程标准注重双语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双语能力和文化素养。
新加坡华文教育政策和课程标准解析
新加坡政府在双语教育政策的制定上,最初主要是出于 国家生存、政治现实和经济发展上的考量,而后则逐步 注入了“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的教育理念,为来自不 同家庭语言背景、不同能力、不同兴趣,以及不同智力 水平的学生“量身定制”课程、教学法和评估方式等, 真正从学生个体情况和需求出发,以学习者为本位。
(一)培养语言能力。 (二)提高人文素养。
(三)培养通用能力。
二、新加坡小学华文教学与中国小学的汉语母语教学
相同点:
(1)具有强制性。(现行的《中国人民共和国教
育法》(1995年颁布)第十八条规定公民有义务的 接受义务教育。)
(2)同样都有培养语言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和培
养通用能力的目标。
二、《吴庆瑞报告书》:因材施教理念的初步实施
20世纪70年代,新加坡的经济进入了腾飞阶段,在克服 了建国之初迫切的生存问题之后,新加坡政府更加关注 教育问题。1975年,国防部对一群受英文教育、中四会 考及格的国民服役人员的英文识字水平进行了调查,结 果显示只有11%的人在工作和训练的时候能应用自如地 使用英语(Goh Keng Swee,1979)。推行了将近20年 的双语教育,成效却令政府相当沮丧,教育改革迫在眉 睫。于是,吴庆瑞受委托对新加坡教育体制和教育部内 部运作进行检讨。
政治上: 当时出台各族学习族群母语和以马来语作为国语的政 策,则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上的考量。作为一个多元种 族、多元文化的国家,为了使人民能够保留自己的文 化和传统价值观,各种族势必还要学习族群母语。而 从地理位置上看,新加坡处于以马来族穆斯林为主的 区域中,保留马来语为国语,无疑更有利于容身于这 样的环境之中。
令人欣喜的是,虽然当时的教育政策以服务政治、经 济发展为主,但似乎也有了因材施教理念的影子。 1963年颁布的《新加坡教育调查委员会报告书》(即 《林溪茂报告书》)中强调应对学生所掌握的第一语 文和第二语文的实际水平有所区分,应鼓励那些第二 语文学习能力比较高的学生学习更高水平的第二语文, 并鼓励他们在中四时选考一门第二语文。(Singapore, 1964)这是符合因材施教的理念的。然而,遗憾的是, 这一点在当时并没有得到重视,因而也就没有得到很 好的贯彻执行。
国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
国外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研究在作业数量这个问题上,世界各国的现状分为二类。
一类是课外作业量偏大的国家;另一类是课外作业偏少的国家。
课外作业量偏大的国家主要有中国、新加坡、伊朗、菲律宾、日本。
这些国家小学生作业时间更长,每天作业量在1小时以上。
而中国小学平均每天作业已经在3个小时以上。
从我国来看,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已成为全国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课外作业是过重课业负担的主要部分。
而这个数据还不包括许多学生的课外辅导班作业。
据上海市1995年第二季度对全市8622名小学生及学生家长,对1236名小学教师进行问卷调查的结果显示:83.9%的小学生经常回家后还要做家庭作业。
再以新加坡为例,据1983年“国际儿童调查”,98 %的新加坡儿童每天回家后要进行长时间的学习,其中大部分是为了完成课外作业。
从时间上看,作业时间达到2小时以上的有34%,平均每天在家做作业的时间为1小时35分钟左右。
其它国家的情况也如此,伊朗的小学生每天作业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儿童多至40%。
与上述情况相反,在美国、英国、西班牙、土耳其、法国等欧美国家,小学生平均每天作业时间量在1个小时以下。
从“国际儿童调查”的统计数据来看,美国儿童每天在家做作业的时间平均为52分钟,11%的儿童作业时间为1小时以上,作业时间达2小时及2小时以上的儿童仅占14%。
在英国,虽然有一部分私立寄宿制学校的小学生在校做作业,但从总体看,英国小学生课外作业量仍低于或不超过美国。
这就与中国、新加坡等作业量偏大的国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英美大部分儿童集中在小作业量的时间区,而我国、新加坡等国家大部分儿童集中于大作业量的时间区。
此外,欧洲的一些国家甚至于不给小学生留作业。
比如,1984年西班牙政府宣布废除给小学生留课外作业的制度,违反这一禁令者,无论教师、家长或学生都将受到指控。
1985年,土耳其政府也宣布禁止给学生布置课外作业,并要求家长揭发违反此项规定的教师。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从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比较两国的语文课程设计的异同,以期为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实施及进一步完善有所启示。
一、中国与新加坡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共性新加坡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某种程度上与中国文化有许多默契,体现在课程目标的目标上有很多相似的成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几乎是两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理念的共识。
在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被定位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之后的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把“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注重华文的实用功能”纳为课程理念的首要项目。
(二)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新加坡华文教学经多年课堂实践,提出的综合教学法就是一种讲求综合化、交际化,以及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的特点是根据教学情境,综合各项语文技能、思维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各项语言材料与语言结构,根据不同教材和各类学生的需要综合各种教学手段。
这与中国的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不谋而合,显示出两国对语文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重视。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学习方式上,中新两国都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加坡在《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精神。
”二、中国与新加坡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差异(一)目标定位的差异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将华文课程定位为“以‘理想教育成果’为宗旨,以‘核心技能与价值观’为基础,兼顾国民教育、思维能力、资讯科技、社交能力与情绪管理的学习等方面”的课程。
统编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
统编语文教科书编排思路与内容解析统编义务教育三科教材编写理念: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在教材内容上,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国家主权教育和法治教育等重要内容。
核心理念:语文教科书要体现国家意志;要符合语文学科的基本规律。
课程的内容,主要从学生、知识、特点上选择。
各个学科共同承担的教学责任。
除语文学科自身的学科出发。
语文学科意识形态属性强。
它是母语教育,本身的特点强。
要从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必然要求,把好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关的战略选择,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奠基工程。
XXX在上午的讲话中,多次提到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系统地,自觉地,直接地反应社会经济形态。
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政治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
意识形态反映在教材中主要体现在教科书选编文章上。
包括两个方面:1.按照我们国家的社会政治制度和价值体系的客观要求,从为未来社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出发选编文章,重在落实政治思想教育任务。
2.2.教科书的编者依据语言文字,思想情感、伦理道德、社会导向意义等方面的要求,对以政治思想教育为取向的文章进行筛选。
比如,我们的教材要体现民主、法制教育,我们的编者要选择这方面的文章。
语文教科书和意识形态相关的选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爱国,政党和领袖,榜样与模范。
民国时期的教科书,也采用了这样的方式来交流。
一)回顾教材历史目前我们从语文教材发展的历史方面来看看:分歧时期的教科书都会根据政治制度、经济文化的发展需要,对语文教科书进行选文。
语文教科书作为官方审查经由过程推荐使用的课本,其本身是一种价值立场和尺度的挑选。
法国专家XXX认为:意识形态和文化功能是教科书古老的只能。
教科书是建构国家身份的一种工具,如同钱币和国旗意义,是国家主权的一种象征。
语文教科书时候意识形态的影响和制约是必然的。
意识形态必须体现在语文教科书里。
我们来看看民国时期的语文课程标准。
1932年《小学课程标准国语》一)根据本党的主义,尽量使教材富有牺牲及互助的肉体。
新中两国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
新中两国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比较近年来,小学教育对两个不同的国家来说都显得更加重要,提高小学科学课程的质量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新加坡和中国的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了解它们之间的差异并评估它们的效果。
首先,新加坡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主要是以科学和技术启发孩子们的自信,并让他们探究世界的模式。
新加坡小学科学教育以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基础,以提高应用性和创新力为中心,以发展思维技能为重点,以学习中介技能为支撑,并注重把科学与学生的社会和文化背景联系起来。
为了实现这些目标,新加坡小学教育学校有义务提供有关所有学科课程的有效和有益的科学和技术课程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中国小学科学教育的内容。
中国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和新加坡的有很多不同之处,中国的目的是培养孩子们的基本科学素养,启发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训练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以及激发他们的热情和动力。
具体而言,中国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规定,学生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和组织性实验,学习并应用相关科学知识,理解和运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科学文化有正确的认识,培养安全环保意识,掌握科学的运用,以及与科学学习相关的专业素养。
从比较以上两种科学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在定位和目标上有很大的差异。
新加坡着重科技创新,而中国着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由此可见,新加坡强调对孩子们的自信,而中国则重视培养孩子们的兴趣和思维。
最后,来评估这两种科学教育标准的效果。
一方面,新加坡高度重视科技和创新,它的科学教育标准旨在培养孩子们自信和技能,有助于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用能力,有助于提升竞争力,从而有助于国家发展。
另一方面,中国强调孩子们的科学素养,以及理解和利用科学知识的方法。
通过加强小学教育,孩子们可以从小就学会利用科学理论掌握一定的科学技能,从而有助于提高国家整体水平,提升中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从上文可知,新加坡和中国现行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在定位和目标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两者都能够有效地帮助孩子们提升科学素养,并且两个国家都能从中受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小学语文新课解析PPT课件
如果图片是在幻灯片上单独存在, 可选中修改目标图片,单击鼠标右 键选择“更改图片”,这样就不会 丢失原有的动画效果。
如果图片是以图形填充的方式存在 (在图片上单击右键不会出现“更 改图片”选项),可选中修改目标 图片,单击鼠标右键选择“设置图 片格式”-“填充”-“图片或文理 填充”-“插入自文件”即可。
• 结合地方文化设立艺 术特色课程。
O5
加强劳动教育
• 优化综合实践活动课 程结构,
• 确保劳动教育课时不 少于一半。
PART02
新改变、新挑战
让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从文本走进课堂,我们面对哪些改变 与挑战。
新改变.新挑战
课程性质方面
• 综合了2011版课标的“前言”与“课程性质”部分的大部分内容, 注入新鲜血液。
提问&答疑
Thank you for listening to
10.如何取消PPT中的动画效果
取消一张幻灯片的动画效果: 单击当前幻灯片Ctrl+A全选后,打开“动画窗格”,选择第一个 动 画效果后按住Shift键点击最后一个动画效果,按Delete删除。
取消整个幻灯片的动画效果: 选择“幻灯片放映”菜单, 点击“设置幻灯片放映”,在对话菜 单中选择“放映时不加动画”。
• 爱国主义、优秀传统 文化等教育基地和各 类公共文化设施与自 然资源、向学生免费 或优惠开放。发挥其 重要育人作用
O2
提升智育水平
• 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 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 学,
• 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 定学业质量标准。
强化体育锻炼
• 坚持健康第一,实 施学校体育固本行 动。
O4
强化美育熏陶
• 实施学校美育提升行 动,严格落实音乐、 美术、书法等课程,
新加坡小学语文教科书评述
新加坡小学语文教科书评述
董蓓菲
【期刊名称】《小学语文》
【年(卷),期】2008(000)006
【摘要】新加坡是多民族、多语种共存的国家,国家教育实行双语政策,即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同时,鼓励各民族社群通晓他们的母语。
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其地位类似于我国的汉语文教学。
下面以培生(Pearson)教育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英语教科书为例,剖析新加坡第一语言教科书的结构和特点。
该教科书也为文莱、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所采用。
【总页数】3页(P53-55)
【作者】董蓓菲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52
【相关文献】
1.中、新教科书价值取向的比较研究——以中国苏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和新加坡EPB版小学华文教科书为例 [J], 闫艳;程治国
2.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不平等现象研究现状评述——基于CNKI中的期刊文献的分析 [J], 施慧
3.社会需求写作心理表达规范--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习作部分编制评述 [J], 董蓓菲
4.教科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与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比对与各领域教学建议(三) [J], 杨广荣;许蓓;刘亚鸿;刘海屏;王玉婷;张璇;张立巍;陈伟;樊一文
5.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解读——评《小学语文教科书选文标准研究》 [J], 景晓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陈先云: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
陈先云:新版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近日,新版部编教材培训会在成都举行,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主任、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陈先云老师在本次培训会上,为广大教师详细讲解了语文教科书的编写理念和主要特点,为接下来新版教材进一步的广泛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部编教材的编写理念'三科'编写理念。
突出'德育为魂'、'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
核心理念之一:体现国家意志把握意识形态部编教材选文原则其一部编教材选文原则其二语文教科书编写受意识形态影响民国时期的《小学课程标准国语》比较成熟的标准规定具体明确1992年大纲,值得再学习。
政治思想教育,小语课程的重要任务之一《小学国语读本》民国教材,可取之处选编进部编教材里叶圣陶主编的国语读本(开明书局)最好的国语读本之一 爱国教育与部编教材思想相通商务印书馆第一课生活化,儿童化第二课,递进性课标(大纲),是教科书编写的依据放眼世界: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看新加坡的一年级语文思想教育显然四年级 第二课《认识新加坡》(我们编排时,思想教育放在语言文字的学习里,不要生硬地说教)教材,时代烙印鲜明(意识形态)部编教材,体现教育的'六大功能'一、小学语文教科书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及呈现方式 第一课'三才'(与后面的'五行'一脉相承)传统文化的精髓,融入教材中。
按年段特征,逐步选取古代文化,层层推进,螺旋上升象形字,汉字的起源(日月水火,山石田禾)'遨游汉字王国':了解汉字知识,明白构字规律选字,摒弃了'赌',也是正能量教育的需要。
时髦,不要不加选择的用'洋文',要以汉字为主。
'三百千':《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
对待一些文本,要去芜存精,去伪存真。
新加坡三育中小学:一份小学生的课程表
新加坡三育中小学作为新加坡唯一提供小学和中学课程的私立教育机构,SYAS能够通过教学法管理新加坡课程,该教学法不仅具有独特的整体性,而且具有基督教性。
该学校已获得私立教育委员会(CPE)颁发的4年EduTrust认证。
今天SYAS是一个商业自我维持的机构,由新加坡基督复临安息日会议拥有和运营。
它是基督复临安息日会全球教育体系的一部分,该体系包括115个国家的7000多所学校和170万学生。
新加坡素以办学认真,学术成就卓越而享誉盛名,每年均以高达国民生产总值4%-5%的经费发展教育事业。
在政府的支持下新加坡发展优良的全面教育,完全发展学生学习潜能、思考能力和培养学生成为精通双语的人才。
新加坡的基础教育全球顶尖,这已是一个公认的事实!但具体为何顶尖,到底顶尖在哪里呢?我们就先从从新加坡小学生的一张课表说起。
新加坡小学生的课程表7:30升旗8:00-9:30第一节课通常是英语或华文9:30-10:00课间休息可以去食堂买饭吃东西,也可以去操场玩。
10:00-13:30第二节课包括英语/华文/数学/音乐/艺术/公民教育……(只换老师,孩子们不动。
有时上华文/艺术之类的课程需要换教室,那走路的几分钟就是孩子们难得的休息时间。
)13:30下课,孩子们就要去赶校车。
到家大约14:00上课时间少,自由时间多从课表中不难看出,新加坡小学阶段的学习时间比较短,基本上为半天授课,其余时间为素质型的课外活动。
比如设计与工艺、美术与劳作、体育与音乐等,几乎每所学校的课外活动都有几十种。
新加坡的教学是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生拥有较多的自由时间来发展自身的兴趣爱好。
课程内容先进,超越时代在课程内容方面,新加坡近年实施了“智慧国”计划,力图以科技来带动新加坡的教育发展。
目前小学四、五年级,以及初中一、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加入到该计划,尝试以趣味的方式来教导学生如何进行程序设计;2017年起新加坡所有的小学生将被纳入“编码乐”的课程范围,而且会用平板电脑来指导学习。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解读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1年第1期(总第29期)“识读汉字”和“书写汉字”时参考。
三、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程标准与《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对比的构想以上论述了对比两个标准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于对比这两个标准的初步构想,我们的建议如下:(1)从字词对比切入我们的初步构想是从字词对比切入,这既是两个标准中都可量化的指标,也是语言能力最基础的部分。
例如,我们从最初步的对比中看到,在新加坡中小学课程标准的5级标准中,“识读汉字”是2200~2300个,“书写汉字”是1800~1900个,这个对应《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6级的1800个汉字。
所以我们从这两个汉字指标可以看出,《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中的6级汉字水平和新加坡中小学课程标准中的5级比较接近。
(2)通过理论对比和测试对比分析两个标准的对接点在字词对比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就语言点指标、能力指标、话题和题型进行对比,然后针对每个等级抽取样本进行实测,再进一步进行相关性分析和两个分数的对接,以期最后达到三个目标:第一,通过新加坡中小学生报考HSK,帮助他们在会考前有效地预估其华文水平,以取得华文会考的好成绩,这也切合HSK 的理念,即“以考促学”和“以考促教”;第二,为使用新加坡中小学华文课本的海外中小学提供评估系统;第三,为海外中小学国际中文教材的编写提供参考。
《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解读李亚男汉考国际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一、《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的定位《国际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等级标准》)是面向新时代的国家级汉语水平标准,是汉语国际教育学科与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顶层设计与基本建设,将为汉语作为非第一语言的学习、教学、测试、评估四个关键环节,提供最权威的参考与指导,具有多种用途和广泛适用性:(1)国际中文教育总体设计、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课程测试的重要依据这是最基本、最主要的用途,既是对第一代、第二代等级标准用途的继承,也是突出汉语本身特点这一研制理念的体现与创新。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新加坡教育部课程规划署2002年制订的《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在第三章教学目标中从语文能力和思想教育两个方面作了规定:一、总目标小学华文教学的总目标有两个:一个是工具性的,一个是思想性与文化性的。
工具性目标包括语文在交际、认知与思维三方面的功能。
思想性与文化性的目标主要是针对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的教导。
工具性目标1、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理解与运用华文的水平,并具有初步的自学能力,做到·学会汉语拼音,用以帮助识字、阅读、说标准华语以及应用华文的资讯科技;·听懂与青少年日常生活有关的谈话及一般性的新闻报道;·能以流利的华语与人交谈,满足小学生日常生活交际的需要;·读懂用字不超出《字表》的规定,并适合程度的语料;·根据要求写语句通顺的短文和书信;·能应用学生词典学习华文。
2、让学生结合语文学习掌握思维与资讯科技等相关技能,并用以提高华文的交际、认知与思我方面的能力。
思想性与文化性目标·通过课文、课外读物和相关的文化活动,使学生能认识自己的传统文化,重视自己的根;·认同我国的核心价值观。
热爱自己的国家。
二、分项目标奠基阶段(1-2年级)听的技能:1、能分辨不同的声母。
韵母、音节。
2、能分辨不同的声调、语调、句调。
3、能听懂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的主要信息。
4、能听懂句子、句群、话语所要传达具体细节。
如人物、事物、时间、地点、数字等;5、能根据语境或主要信息找出话语中的隐含信息;6、能初步根据说话者感情的强弱、语气、语调的变化等辨别话语的真正含义;7、具有起码的聆听能力,综合表现在能·听懂简单的口头指示·听懂简单的问题·听懂简单的儿歌、儿童故事、生活故事、谜语和寓言故事等·开懂有关日常生活话题的简短谈话,包括与个人、家庭及学校方面的话题·听懂较有内容的谈话(包括有关邻里与社区的一些简单话题)·听懂简单的儿童广播剧8、能集中注意力听别人说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及新旧课标的对比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第一部分前言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
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
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
新加坡双语教育课程标准及实施新加坡是多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新加坡的人口主要由四个种族群体组成: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一些欧亚等人种,其比例大致为75:15:7:3。
在新加坡这样一个多种族的移民国家,语言文字也必然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新加坡政府适应多种族和多文化国情的需要逐步形成了今天新加坡具有本国特色的双语教育政策。
双语教育为新加坡教育制度的基石,对新加坡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新加坡政府根据本国国情,为了尊重各种族的历史,弘扬各种族的文化,推行了十分英明的以英语为主、兼修母语的双语教育政策,即不仅要学好英语,还要学好母语。
一、双语教育课程标准(一)双语课程的理念新加坡实行的是三向分流的双语教学模式,即把双语教育运作过程与分流结合在一起的新加坡式的一种双语教学模式。
其基本精神,乃是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来教学,官方规定学生所操的华语、马来语和泰米尔语这些母语,作为第二语言来教学(除10%最优秀的学生之外),即英语为教学语言,用于学习绝大部分课程,在学习其他课程中学习英语,而母语主要是语言教育课程,其目的在于理解民族文化价值,保持传统。
(二)双语课程的框架三向分流模式是依据学生的学业水平,让学生在评价后分别进入三种课程学习的分流,因英语与母语的双语配比和要求不同而形成的一种模式。
如小学阶段有三种双语课程分流,正式分流从小学四年级开始:1.EM1——学生修读的英文和母语都作为第一语言(第一语言流);2.EM2——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为第二语言(第二语言流);3.EM3——英文为第一语言、母语主要是听说会话(第三语言流)。
学生小学毕业根据成绩进入中学后,又进入三种双语课分流进行学习:1.特选双语课程,会考优秀的1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均为第一语言水准);2.快捷双语课程,会考较优的3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英文为第一,母语为第二语言水准);3、普通双语课程,会考后余下的40%的学生,兼修两种语言(其中母语水准又降一等要求)。
新加坡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全方位对比
新加坡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全方位对比新加坡教育和中国教育的全方位对比一、教育体制不同1.1 新加坡教育体制:1)基础教育小学(6年制):6年级学生需要参加小学离校考试(PSLE),考试科目为英文、华文、数学和科学。
中学(4年制):4年制(特别和快捷班),第四年必须参加全国统一新加坡O水准考试,成绩将决定升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
中学(5年制):5年制(学术及工艺),学术班的学生在中四必须参加‘N’水准考试,通过后才能升上中五参加剑桥O水准考试。
工艺班的学生有两门主课,英文和数学,第四年必须参加剑桥N水准考试,大多数学生在N水准考试后不再修读第五年课程,而直接进入技术学院。
工艺教育学院(2年制):考取技术文凭( ITE 证书课程)。
初级学院(2年制):考取剑桥‘A’水准文凭,成绩将决定大学的去向。
2)高等教育理工学院:3年制的大专课程(文凭课程),包括理论和实习。
成绩优秀的毕业生将豁免大学第一年课程。
大学:除了医学、法学等专科外,一般需要3年时间来考获普通学位,荣誉学位需4年。
3)私立学院新加坡的私立学校提供两种课程:预科的课程文凭以及学位的课程。
其中学位课程都是与国外大学合作办学所颁发的国外大学文凭。
1.2 中国教育体制:1)基础教育小学(6年制):6年级学生需要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初中(3/4年制):根据地区不同,年制不同。
完成年制后参加中考。
高中(3/4年制):根据地区不同,年制不同。
完成年制后参加高考。
2)高等教育大专:2年或3年制大专,毕业后可进入社会工作或者继续考本科。
大学:荣誉学位需4年。
还有自考本科,跟据具体情况来定。
二、教育制度差异中国与新加坡都是6年制的小学教育,大体上区分不大。
新加坡的小学是半天上课,作业比中国孩子的少,压力也少一些,孩子的个性教育得到尊重。
除了学习知识外,还接收一些实用教育、道德教育和公共知识教育,也特殊重视双语教育(英文和华文),中国在中学阶段更加重视数理化的教育。
《汉语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
《汉语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标准》的比较一、教学性质1.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工具性指语文是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后者指语文是认知工具。
语文课程应该强调其实践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人文性指汉语文的人文性,着眼于对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科学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高度统一,紧密结合在一起,要求同时实现两种目标。
(2)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为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2.汉语课程的性质(1)汉语教学是国家通用语教学。
(2)从课程来看,汉语课程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性质。
(3)从语言学习的先后顺序来说,汉语教学是第二语言教学。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1. 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素养指人通过长期的学习和实践在某一方面所达到的高度,包括功用性和非功用性。
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思维品质,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知识视野,情感态度,思想观念等内容。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育具有很强的人文性;儿童学习母语重在感性把握;汉语文的特点对语文教育有重要影响。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发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加强综合性学习,沟通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沟通与生活的联系,通过语文课程学到其他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拓宽学语文、用语文的天地。
具有资源意识、现代意识、氛围意识。
2.汉语课程的基本理念(1)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基本素养汉语课程应该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汉语,获得适应自身发展需要的口语交际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运用汉语学习科学和文化的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促进汉语思维的形成和发展。
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作者简介
吴忠豪,上海师范大学初等教育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上海师范大学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 兼任上海市二期课改小学语文(实验本)教材主编.中国教育学会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学术委员。上海市教育学 会小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编著有“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建国以后 小学语文教学概述》、《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训练》、《小学语文科学化的探索》、《语文教学研究大系·小学教 学卷》等十余部著作和多套教材,发表论文百余篇。获得过全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会优秀成果著作类一等奖,上 海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二等奖。
目录
前言 第一章外国小学语文课程设置 第一节美国语文课程设置 第二节英国语文课程设置 第三节法国语文课程设置 第四节俄罗斯语文课程设置 第五节日本语文课程设置 第六节新加坡语文课程设置 第二章外国语文课程标准研究 第一节各国语文课程人文目标取向 第二节英国语文课程目标
前言
张志公先生于1988年谈到我国语文教学改革时曾经说过:“我们国家的语文教学急需改进。改进必须在深入 研究的础上进行。要研究必须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要研究当前我国的国情;二是要研究传统;三是要研究外 国。”他特别指出:“近现代世界各国在许多方面都发展很快。特别是在科学方面,包括教育科学、心理科学以 及与语文教学有关的应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于传统的和外国的经验都应进行认真、冷静、科学的研究,取其 所应取,弃其所当弃”。
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
20xx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01 内容简介
03 目录
目录
02 作者简介 04 前言
《外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是2009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吴忠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与新加坡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比对
从分析语文课程目标的角度,比较两国的语文课程设计的异同,以期为中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实施及进一步完善有所启示。
一、中国与新加坡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共性
新加坡深受儒家文化影响,某种程度上与中国文化有许多默契,体现在课程目标的目标上有很多相似的成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
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几乎是两国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理念的共识。
在中国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被定位为“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改革之后的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把“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与人文素养的提高”,“注重华文的实用功能”纳为课程理念的首要项目。
(二)注重语文课程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要“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
规律”。
新加坡华文教学经多年课堂实践,提出的综合教学法就是一种讲求综合化、交际化,以及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法,它的特点是根据教学情境,综合各项语文技能、思维技能,根据教学内容综合各项语言材料与语言结构,根据不同教材和各类学生的需要综合各种教学手段。
这与中国的综合实践课的设计不谋而合,显示出两国对语文课程实践性和综合性的重视。
(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学习方式上,中新两国都明确提出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新加坡在《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理念中提到:“教师应组织和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培养学生积极、自主学习的精神。
”
二、中国与新加坡小学阶段语文课程目标之差异
(一)目标定位的差异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将华文课程定位为“以‘理想教育成果’为宗旨,以‘核心技能与价值观’为基础,兼顾国民教育、思维能力、资讯科技、社交能力与情绪管理的学习等方面”的课程。
这种关于小学华文课程基木性质的定位的表述,和中国的定位——“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相比,新加坡对语文的学科木位似乎强调不够,对母语的语言掌握缺乏更有力度的要求。
(二)目标构建维度的差异
中新两国都将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两部分。
通过材料研究,新加坡华文课程目标维度划分清楚,总目标纵览全局,分目标指向性明确,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相比之下,中国小学语文课程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将三个维度糅合在一起加以表述,虽然使课程目标所蕴涵的知识、技能、情感等目标通过“过程与方法”整合成一个相互支持的有机整体,但是表达冗长,要求众多,似乎并不利于教师在课程实施时对课程目标的把握。
(三)阶段目标要求的差异
1.“听”、“说”的培养。
与中国相比,在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新加坡,华文学习环境不如中国,新加坡华文的学习更重视实际的运用,体现在目标上主要表现出对“听”、“说”的重视,《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听说的能力,专门从“态度与习惯”、“聆听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三个方面提出要求。
此外,在“语言技能的综合运用”的范畴中也提出了明确的聆听、口头表达的要求、
2.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落实。
纵览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的阶段目标,几乎每一项维度都明确提出了态度的培养要求。
如“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意愿(识字与写字)”,“养成聆听的习惯(听说)”,“对写作感兴趣(写作)”、对于价值观和情感,更在“人文素养”中,有明确的划分和详细的要求,如“价值观:能分辨是非,具有责任感、正义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对未来充满信心”,“审美情趣:热爱生活、感受美、欣赏美”,“关爱意识:关爱家人,尊敬长辈”,等等。
而在中国,尽管在小语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中提出要围绕三大维度,但是落实在各阶段分项的要求中,只有关于“情感”和“态度”方面的阐述,如“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与别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却找不出价值观的培养要求。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设置似乎悬置。
3.信息技术及综合能力的培养。
新加坡《小学华文课程标准》总目标的三大块之一就是通用能力的培养。
单独将通用能力列为一大目标,体现了新加坡对信息技术及综合能力的重视。
同时,在阶段目标的表述中,对于信息技术及综合能力,新加坡也提出了具体的指导和要求,如“能利用常用的软件(如文字处理、电子简报等)来组织资料,呈现报告”,“能利用资讯科技与他人沟通”,等等。
面对当今信息化时代,新加坡的这种对于网络信息能力的培养和重视,无疑是为在实践中提高语文能力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相比之下,在中国的课程目标的设定中,只在第三学段中提到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索性阅读”,对信息技术的重视略显单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