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
郑和拓展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国际意义再认识
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3期主持人语:由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学术研讨会于2019年4月12日在青岛举行.现将有关专家学者的观点和建议以笔谈形式呈现,以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过程中的外部环境㊁内在本质㊁实施路径和保障制度,更进一步地体系化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内涵,完善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以提升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视阈下的海洋命运共同体作出微薄的学术贡献为目标.金永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海洋战略研究室主任㊁特别研究员)中国海洋强国战略治理体系(笔谈)摘㊀要: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完整提出了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包含四个方面的内容,它们构成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的基本体系.这些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设海洋强国研究进行第八次集体学习时得到发展,即 四个转变 .此后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得到深化,即 要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要以 一带一路 建设为重点,形成陆海内外联动㊁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换言之,其提出了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㊁原则㊁方向和路径,构成中国海洋强国战略完整的治理体系.为此,有必要研究中国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外部环境和主要挑战,并回顾历史㊁把握现状和展望未来,以进一步完善国内海洋管理制度,为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作出贡献.关键词:中国海洋强国战略;丝绸之路;陆海统筹;海洋安全;管理制度中图分类号:D815.5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G335X(2019)03G0001G14郑和拓展的海上丝绸之路及其国际意义再认识郑海麟(香港亚太研究中心主任㊁研究员,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东亚海研究室主任)㊀㊀明代大航海家㊁战略家郑和是一位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历史人物,郑和七下西洋的壮举给人类历史进程留下了深刻的影响.因此要把他放在世界历史进程的大格局中去考察.郑和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航海家和战略家;更是一位中华文明体系的建构者和传播者.郑和航海的最重要意义在于将当时已充分发展成熟的传统中华文明通过王道的方式(当然,对不遵守文明规则的海盗也实施了霸道的惩戒)传播至整个东方世界,建立起以王道为规则的东方世界文明秩序(相当于现在的国际法),充分展现了中国作为海洋强国和文明大国的风范,使东亚和东南亚数十个国家纷纷要求内附于中国,建立起友好睦邻的传统宗藩关系制度,使中华文明体系走向世界,也即是具有国际意义并产生深远影响.在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诸多文明体系中,以郑和为标志的明代中华文明体系是首创;之后才有英国工业革命后建立的英联邦体系,以及二战后美国模仿明代中国传统宗藩关系而建立的新宗藩关系(即美国与其盟国之间建立的安保体系).因此,明代以王道为核心价值观的中华文明体系以及它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海洋强国展现出来的泱泱大国风范和经验,是十分值得重视和发扬光大的.1一㊁从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来看,中国其实是第一个建立起世界性的文明体系的国家郑和下西洋时率领的庞大舰队有数十艘宝船,军士多达2.7万名.那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拥有这么强大的海军,当时的明代中国毫无疑问是一个海洋强国.第一个世界文明体系就是靠这样的一个海洋强国建立起来的.二㊁中国的文明体系不同于西方殖民主义,我们只是输出文明而不占有他人土地明朝以儒家的价值观为主体,以礼学为行为规范㊁以及一套系统的政治和法律制度,用王道而不是霸道的方式输进当时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的国家.在一种传统的安保体系下,通过册封制度建立起朝贡贸易关系.明代不以占有他人的土地为目的,加上以强大的海上军事力量作为后盾,这样建立起的一套世界文明秩序,非常值得我们借鉴.我们现在要建立海洋强国,最难的就是建立一个新的价值体系,让周边国家都能接受.我们现在的经济基础㊁军事力量也开始展现出实力,也就是说硬件已经上去了,但是软实力㊁价值系统㊁整个国民素质等方面还没有达到明代那个时代的高峰,所以现在要建立海洋强国,我认为就目前各方面的条件来说还不是很成熟的.三㊁日本自明治维新之后,也曾试图建立自己的一套文明体系,即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以便取代传统中国的文明体系但是日本的所谓大东亚共荣圈,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主要原因是日本没有自己的一套制度文明和价值系统.而且日本向外扩张的方式和做法非常粗暴,完全是靠武力占领人家的土地和掠夺资源,结果以二战结束而宣告彻底失败.四㊁继明代中华文明体系之后,近代以来,英国也曾成功地建立起自己的一套英联邦殖民主义体系原因是英国自有一套很诱人的价值系统,虽然英国当年也是靠坚船利炮打开人家的国门,但是他进去以后首先是建立医院㊁教堂㊁学校等,实施了一些便民㊁利民的措施,而且英国的殖民主义的文明依靠的又是经过文艺复兴以后而形成的一套价值系统,这套价值系统在近代史上应该说是先进的.当然,英国主要也是靠海上强权即强大的舰队才能把文艺复兴之后建立的文明推向世界,从而建立起所谓的日不落的帝国.英国建立的这套英联邦体系无疑要比明㊁清以来的中华文明体系进步.它是继中华文明体系之后人类历史上的第二个文明体系,也就是英联邦体系,这套体系维持了起码300年的历史,它主要也是靠海上强权即海军.由此我们可以看到,海军非常重要,特别是近代,海上强国在世界上肯定是大国,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但近代英国由于战线拉的很长,占据了许多殖民地却没有办法管理,所以许多殖民地在二战之后都纷纷脱离英国宣告独立.五㊁二战后,美国取代了英国,建立起以美国的自由㊁民主㊁人权等核心价值为主体的美式文明体系美国的这套文明体系到目前为止还是有相当的吸引力,因为美国宣扬的所谓普世价值即自由㊁民主㊁人权㊁平等,这套价值系统在世界还有很大的市场.如果我们现在要努力地超越它,起码要发展出一套让世界各国人民都能够接受的共同价值.美国成功主要靠三个方面:第一是有强大的海军以及它在战后建立起来的安保体系;第二是美元本位的全球金融体系;第三就是自由㊁民主㊁人权的价值系统;这套价值系统也是非常有效的.然而,美国过度追求公平和人权,很多人好吃懒做,社会生产力和效率慢慢下降.再加上近年来在世界各地过度使用武力和扩张,也导致了人们对美式文明及其价值系统逐渐失去信任.美国现在面临着依靠其自身力量难以解决的三大挑战:(1)是伊斯兰教和基督教的冲突;(2)是美元本位受到严重挑战;(3)是美国所标榜的普世价值系统也面临严重挑战.原因是根据这套价值系统所建立起来的制度没有办法解决效率跟公平之间的矛盾.六㊁中国为什么能崛起?道路的正确选择是中国崛起的最根本要素目前中国的制度设计力求在效率和公平之间找到一个很好的平衡点,效率调动了整个国家的生产力,能做到集中力量办大事,这也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一种优越性.另外,树立文化自信,把普世价值和中国传统文化㊁优秀文化结合起来,建立一套新的价值系统,如果能在这一基础上建立起一套人类普遍接受的共同价值,那么就可以取代美国和西方的所谓普世价值.这样建立起来的中国文明体系便不容易倒塌,因为它有很深厚的文化底蕴,加上中国人民勤劳勇敢㊁聪明智慧.中国近期提出的两个目标非常好:一个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一个是 一带一路 倡议.如果说郑和2时代建立的中华文明体系是以白银为本位的体系;那么英联邦体系便是以黄金为本位的体系;战后美国建立的文明体系便是以美元为本位.那么我们实现中国梦便是要建立起以人民币为本位的一套制度文明体系.目前中国的国力正处于上升时期,人民币本身也很坚挺,越来越受国际社会欢迎.基于此,中国建立起人民币为本位的文明体系和海上强国也就为期不远了.海洋强国战略框架下的我国海上安全邢广梅(国防大学军事管理学院教授,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㊀㊀在当代,亚太乃至全球范围内,海上安全日益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中国在海洋利益不断拓展的同时,近海㊁远海两个方向面临着日益增多的挑战.党的十八大报告有关 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的战略部署,蕴含了国家海上安全在海洋强国战略框架下的作用和地位.理清这一作用和定位,以及我国海上安全面临的挑战,可以更好地应对挑战,促进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的早日实现.一㊁我国海上安全在海洋强国战略中的作用和定位1.我国海上安全是衡量海洋强国的重要指标.海洋强国是指在开发海洋㊁利用海洋㊁保护海洋㊁管控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综合实力的国家.其中,我国海上安全体现为国家能有效地管控海洋,客观上表现为国家海上方向的活动㊁权利和权益不受外部威胁,主观上表现为国家主体(主要是政府和人民)不存在外部威胁的紧张感受.具体包括国家有效地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主权安全㊁海洋权益安全㊁海上战略通道安全,以及海上经略活动安全等.在能力建设上体现为拥有强大的海上执法和维权力量,在效果上上述四种安全能得到有效维护.可见,我国海上安全是衡量我国是否已建成海洋强国的重要指标,上述任意一种安全没有得到实现,就不能说建成了海洋强国.2.我国海上安全是建成海洋强国的有效保证.海洋强国的目标及实现手段分别是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㊁发展海洋经济㊁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其中,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即有效管控海洋,确保国家海上安全是建成海洋强国的有效保证,因为在和平安宁状态下,开发㊁利用和保护海洋活动才能顺利实现,国家海上方向生存和发展利益才能得到实现.二㊁中国面临的海上安全挑战1.美国 亚太再平衡 战略以及 印太战略 的实施,成为迟滞中国发展的根源.美国自2012年首次提出 亚太再平衡 战略以来,从三个方面实施了这一战略:一是军事上加强在亚太地区的军力部署,以应对中国快速增长的军事能力建设;二是政治上巩固与该地区盟友及友好伙伴国关系,利用与中国有海上权益争端的邻国向中国发难,牵制中国发展;三是经济上推进落实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 P P),以排斥中国在这一地区日益增强的经济影响力.特朗普执政以来,更是将 亚太再平衡战略 调整为 印太战略 ,扩大了遏制中国的范围.上述战略的实施结果体现在海上方向,就是给中国带来了多重安全压力:岛链一线,美积极与日韩澳等国构筑 岛链 军事战略部署,强化对中国的军事威慑;海上通道方向,美加强从中国东部沿海和南海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战略通道的管控,威胁中国的航运安全;黄海方向,美韩军事同盟的加强增加了半岛的紧张局势,半岛无核化目标遥遥无期,危及中国东北部的国土安全和朝鲜半岛的安全稳定;东海方向,为借重日本遏制中国,美国不惜放纵日本松动战后和平体制,姑息纵容日本的错误历史观,并以«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为由插手中日领土争端;台海方向,以«与台湾关系法»«台湾旅行法»等美国国内法取代国际法,联合日本插手协防台湾,阻碍两岸和平发展进程;南海方向,以维护自由航行权为借口,插手地区领土争端,为非法侵占中3。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
区域经济评论2021.01REGIONAL ECONOMIC REVIEW 【区域高质量发展】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研究*孙久文高宇杰摘要:海洋经济是海洋强国战略的基础和核心,海洋经济的发展对于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经济经历了滞后发展、探索发展、快速发展和转型发展四个阶段,在规模效率、产业结构、科技创新、区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仍然存在资源利用方式粗放、产业结构层次较低、科技水平与国外存在一定差距、区域海洋发展差距较大等问题。
未来中国海洋经济发展应该在加强法律保障、转变发展模式、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主动融入区域发展战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采取相关措施,推动由海洋大国向海洋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海洋经济;海洋强国战略;海洋产业;海洋科技中图分类号:F0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766(2021)01-0038-10收稿日期:2020-10-14*基金项目:2020年度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资金资助)项目“文化多样性对区域创新力的影响研究——基于人口流动的视角”(N0.20XNH134)。
作者简介:孙久文,男,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872)。
高宇杰,女,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北京100872)。
海洋事业关系民族生存发展状态,关系国家兴衰安危①。
中国管辖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千米,是一个典型的海洋大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对中国的长远发展尤为重要。
党中央和政府历来重视海洋的发展,毛泽东主席提出了建设“海上长城”和“海上铁路”的战略思想,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关于海军建设的一系列思想理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制定了一系列海洋发展规划,党的十八大报告做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将海洋事业的发展上升到更高的战略层次。
吐血整理之海洋科研业务单位-3
单位属性业务单位为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第二海洋研究所(杭州)第三海洋研究所(厦门)国家海洋技术中心(天津)国家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北京)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京)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天津)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大连)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北京)天津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研究所(天津)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山东省科学院海洋仪器仪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科技部农业部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海洋水产研究机构中国海洋大学厦门大学北京大学海洋研究院清华大学海洋技术研究中心浙江大学海洋学院(舟山)上海交通大学海洋研究院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天津大学海洋科学与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大连理工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局国内高校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河海大学港口海岸与近海工程学院哈尔滨工程大学水声工程学院华中科技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海洋科研业务单位(含业务方向)及对口服务的职能部门业务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近海、大洋和极地海域自然环境要素分布及变化规律,包括海洋资源与环境地质;海洋灾害发生机理及预测方法;海气相互作用与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环境变化规律和海岛海岸带保护与综合利用等。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底科学与深海勘测技术、海洋动力过程与数值模拟技术、卫学科方向星海洋学与海洋遥感、海洋生态系统与生物地球化学、工程海洋学5个重大研究领域和19个重点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海洋生物、化学、地质、动力、遥感、声学、环境与生态、极地与深海科学、全球变化科学等学科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在海洋生物技术与资源开发、海洋—大气化学与全球变化研究、海洋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台湾海峡与热带边缘海应用海洋学等四大领域的研究独具特色,居国内先进水平。
主要职能和基本任务是对国家海洋技术实施业务管理;为国家海洋规划、管理、能力建设和公益服务提供技术保障、技术支撑;同时担负我国海洋高新技术及前瞻性、基础性、通用性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_企业报告(业主版)
报告时间:
2023-08-21
报告解读: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网站公开的招标采购 项目信息,基于招标采购大数据挖掘分析整理。报告从目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供应 商、代理机构、信用风险 5 个维度对其招标采购行为分析,为目标单位招标采购管理、采购效率 监测和风险预警提供决策参考;帮助目标单位相关方包括但不限于供应商、中介机构等快速了解目 标单位的采购需求、采购效率、采购竞争和风险水平,以辅助其做出与目标单位相关的决策。 报告声明:本数据报告基于公开数据整理,各数据指标不代表任何权威观点,报告仅供参考!
青岛创合信息技术 有限公司
2.6
TOP10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采购 电子验收单公示
青岛盛信合创电子 技术有限公司
2.5
*按近 1 年项目金额排序,最多展示前 10 记录。
2022-11-17
2022-11-25 2022-11-25 2022-09-13 2022-09-15
(3)信息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28)
本报告于 2023 年 08 月 21 日 生成
2/29
1.4 行业分布
近 1 年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招标采购项目较为主要分布于计算机设备 办公设备 信息系统 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行业,项目数量分别达到 93 个、41 个、28 个。其中水上交通运输设备 信息 系统集成和物联网技术服务 办公设备项目金额较高,分别达到 1928.33 万元、1467.32 万元、445.19 万元。 近 1 年(2022-09~2023-08):
同比增长:-33.7%
项目总金额(万元)
(不含费率与未公示金额)
国家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名单
行业产业
16
煤炭分级转化清洁发电协同创新中 心 高端制造装备协同创新中心
浙江大学、清华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中国华能 集团公司、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 任公司、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等 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沈阳机床(集团)有 限责任公司、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等 洋石油总公司等 同济大学、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 学、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国家信息中心、潍柴 动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52 所、中科院电动汽车研发中心等 行业产业 行业产业 行业产业
类型
科学前沿
2 3 4
科学前沿 科学前沿 科学前沿
5
郑州大学、中国社科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 文化传承创新 水利部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中心等 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
6
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 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南大学、中国 心 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部考试中心、安徽科大讯 飞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
文化传承创新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 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 新中心 科学院经济学部、国家统计局统计科学研究所等 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安徽大学、北京大学、湖
文化传承创新
8
出土文献与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协同 南大学、吉林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 创新中心 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文化遗产 研究院、中山大学等 厦门大学、复旦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中国社会 科学院台湾研究所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等 武汉大学、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清华大学、北京 航空航天大学等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电子信息产 业集团有限公司等 东南大学、清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 大学等 清华大学、 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 中国华能集团、 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电气(集团) 总公司、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 公司等
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1.26•【文号】教社政函[2004]50号•【施行日期】2004.11.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公布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的通知(教社政函[2004]50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其他有关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学校:按照我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的通知》(教社政10号)要求,经有关高校推荐申报、我部组织专家进行通讯评审和实地考察,现批准第五批27个科研机构列入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名单见附件)。
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对于推动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和科研体制改革具有深远意义。
入选机构及其所在学校,应认真按照《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和《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管理办法(试行)》提出的建设标准加强建设,使重点研究基地的体制改革、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信息资料、咨询服务等项任务得到全面落实,尽快提高重点研究基地的整体科研水平和参与国家重大决策的能力。
二00四年十一月二十六日附件: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建设计划第五批入选机构名单马克思主义研究1.中国人民大学“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哲学2.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3.北京大学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4.湖南师范大学道德文化研究中心5.山东大学犹太教与跨宗教研究中心历史学6.南开大学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中心7.中山大学历史人类学研究中心经济学8.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9.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10.东北财经大学产业组织与企业组织研究中心11.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法学12.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13.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中心14.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新闻传播学15.武汉大学媒体发展研究中心教育学16.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管理学17.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18.南开大学公司治理研究中心综合19.复旦大学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20.华东师范大学现代城市研究中心21.苏州大学中国农村城镇化研究中心22.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23.中山大学中国口头和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24.西北师范大学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25.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26.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7.河南大学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
城镇化与生态经济市建设研究进展综述
城市化的加速 , 国20年颁布的 《 我 06 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中明确提 出 “ 坚持大 中小城市 和小城镇
协调 发展 ,提高 城镇 综合承 载能 力 ,按照循 序 渐进 、节 约土 地 、集约发展 、合理布局的原则 ,积 极稳妥地推进城镇 化 ,逐
步改变城 乡二元结构 , ”从 而为 中国的城镇化奠定 了政策基调。
中国城镇 化在人类 历史进程里 意义非凡 。2 0 年诺 贝尔经 00
稳 步上升 。但也 有学者指 出 , 目前 中 国的城 镇化率 是虚假 的 , 中国科学院 院士陆大道认 为 ,超过一亿 的农 民工 虽然在城市里 工作 ,但 由于户 籍仍在农村 ,无法享 受城市 的各种公 共服务 , 但也被计人城镇人 口,从而导致 了中国的城市化水平 的高估 。 对于中 国城镇化 的发展路 径 ,国内学者也未 能达 成统一意
城镇化水平 ,才能加快第二 、三产业 的发展 ,促进农 村的现代
在于改 革农 村社 区土地 和乡 镇企业 产权关 系 ,优 先发展 中心
镇 , 同时改革地方治理结构 ,理顺建制镇 与村 自治的关 系 ,以
避免其 它人 口过亿 的大型发展 中国家大城市盲 目扩张导致 的大 量贫 民窟 、黑社会犯罪 等造成现代化进程 中的不稳定 问题 。还 有一种较 为折衷 的观点 ,认为推进我 国农村 应该坚持城市化与
见 。综合来看 ,主要包括 三种 观点 。一种是通过 大中城市扩容 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 ,这一 观点 主要是从规模经济 的角度出
济学 奖获得者 斯蒂格利茨曾表示 ,影 响2 世纪人类进程 的有两 1
件大事 ,一是 以美 国为 首的新 技术 的革命 ,二是 中国的城 市 化。 国内的学 者普遍 将农 村城镇 化 看作 为 中国实 现农 业现代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形象标识
所徽主体为鱼的艺术图案,颜色为象征科学的蓝色;背景为简易经纬构成的地球,右下角为研究所英文简称 ECSFRI CAFS。
所获荣誉
2022年3月,入选2021-2025年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谢谢观看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图书馆收藏水产科学各专业中、外文期刊 400多种,图书5万余册。文献 主要涉及鱼类学、水产养殖、海洋渔业及资源、水生生物学、渔业环境保护、水产品加工等专业和学科。
截至2016年12月,研究所鱼类标本馆拥有鱼类标本1700余种,其中模式标本50余种,馆藏标本余瓶,录制标 本(包括骨骼标本)200余件。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拥有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据2018年1月研究所官显示,研究所与上海海洋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 所、大连海洋大学建立联合招收培养研究生机制;共有博士生导师5人、研究生导师57人。
研究所承担我国渔业发展中的全局性、基础性、关键性和方向性的重大科技任务,为我国渔业科技进步、行 业管理和产业发展提供服务。主要开展远洋与极地渔业资源开发、河口与近海渔业生态学、渔业资源保护及利用、 捕捞与渔业工程、渔业生态环境评价与保护、水产养殖技术、水产遗传育种与生物技术、水产品加工与质量安全、 渔业信息与战略等研究。经农业农村部批准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发展规划中确定将我所建成国家级远洋和河口 渔业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远洋与极地渔业创新重点实验室、农业农村部东海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重 点实验室
农业农村部野外台站:农业农村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
奥思达 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年项目清单
附件: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3年项目清单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依托部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首席科学家973计划2013CB126900 主要农作物生殖发育的分子机理及调控技术教育部武汉大学孙蒙祥2013CB127000 作物特殊营养品质的评价、形成机理与分子改良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黄继荣2013CB127100 果实采后衰老的生物学基础及其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蒋跃明2013CB127200 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药性形成、传播与控制的基础研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沈建忠2013CB127300 猪利用氮营养素的机制及营养调控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南京农业大学朱伟云2013CB127400 肥料养分持续高效利用机理与途径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周卫2013CB127500 农作物重要病原线虫生物防控的基础研究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大学张克勤2013CB127600 天敌昆虫控制害虫机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陈学新—1—2013CB127700 小麦重要病原真菌毒性变异的生物学基础教育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丽丽2013CB127800 主要粮油产品储藏过程中真菌毒素形成机理及防控基础农业部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刘阳2013CB227900 西部煤炭高强度开采下地质灾害防治与环境保护基础研究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矿业大学缪协兴2013CB228000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王道富2013CB228100 生物质制取高品位液体燃料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周劲松2013CB228200 源-网-荷协同的智能电网能量管理和运行控制基础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张伯明2013CB228300 工业余热高效综合利用的重大共性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何雅玲2013CB228400 基于多元燃料和新型热力循环的内燃机燃烧理论和技术的基础研究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大学赵华2013CB228500 化石燃料燃烧排放PM2.5源头控制技术的基础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姚强2013CB228600 深层油气藏地球物理探测的基础研究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王尚旭2013CB328700 介观尺度下光子行为及新型信息光子器件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龚旗煌2013CB328800 新型高分辨率三维显示器件与系统的基础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理工大学王涌天2013CB328900 支撑微波能高效工业应用中的新型微波源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大学黄卡玛—2—2013CB329000 智能协同宽带无线网络理论基础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陆建华2013CB329100 智慧协同网络理论基础研究教育部北京交通大学张宏科2013CB329200 宽光谱信号无线传输理论与方法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徐正元2013CB329300 互联网环境中文言语信息处理与深度计算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天津大学党建武2013CB329400 非结构化环境下的智能感知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徐宗本2013CB329500 脑机融合感知和认知的计算理论与方法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吴朝晖2013CB329600 社交网络分析与网络信息传播的基础研究教育部北京邮电大学方滨兴2013CB429700 典型弧后盆地热液活动及其成矿机理中国科学院、山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曾志刚2013CB429800 兴蒙造山带构造叠合与大规模成矿作用教育部北京大学徐备2013CB429900 植物固沙的生态-水文过程、机理及调控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李新荣2013CB430000 我国汞污染特征、环境过程及减排技术原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冯新斌2013CB430100 突发性强对流天气演变机理和监测预报技术研究教育部南京大学薛明2013CB430200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南方旱涝灾害的变化规律和机理及其影响与对策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李维京—3—2013CB430300 上层海洋对台风的响应和调制机理研究国家海洋局、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陈大可2013CB430400 围填海活动对大江大河三角洲滨海湿地影响机理与生态修复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崔保山2013CB530500 免疫识别、免疫调节与免疫相关性疾病发生和干预的基础研究卫生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曹雪涛2013CB530600 脂肪代谢调控与肥胖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李蓬2013CB530700 血管衰老及相关疾病的生物学基础教育部北京大学田小利2013CB530800 内脏器官衰老与相关老年疾病防治的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孙雪峰2013CB530900 老年痴呆症的分子机制研究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叶玉如2013CB531100 心律失常的发病机理和干预研究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陈义汉2013CB531200 线粒体功能障碍致早期心衰机制及干预策略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程和平2013CB531300 重度抑郁症遗传与神经生物学基础及干预研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华中科技大学陈建国2013CB531400 肠道细菌微生态与感染及代谢的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项春生2013CB531500 持续性感染防治疫苗和佐剂的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叶丽林—4—2013CB531600 重要侵袭性致病真菌与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与细胞机制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会、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姜远英2013CB531700 “脾主运化、统血”等脾脏象理论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辽宁中医药大学杨关林2013CB531800 基于利水功效的中药药性理论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匡海学2013CB531900 基于临床的针麻镇痛与机体保护机制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育部北京大学万有2013CB532000 中医理论体系框架结构研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潘桂娟2013CB632100 硅芯片光互连用发光材料及器件研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杨德仁2013CB632200 低成本、高延展性高强镁合金材料基础研究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重庆大学刘庆2013CB632300 高性能合成润滑材料设计制备与使役的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维民2013CB632400 高效光催化材料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南京大学邹志刚2013CB632500 面向规模化应用的高性能热电材料及器件的基础研究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武汉理工大学张清杰2013CB632600 共伴生难处理两性金属资源高效清洁转化综合利用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刘会洲2013CB632700 人工微结构红外光电耦合材料及深空目标探测应用研究教育部南京大学陈延峰—5—2013CB632800 红外量子级联激光材料和探测材料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刘峰奇2013CB632900 高性能声功能材料研究及其在高端超声换能器中的集成工业和信息化部哈尔滨工业大学曹文武2013CB733000 航天工程中机构可靠性及其动力学和系统控制基础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谭春林2013CB733100 全天时全方位多形式安全交会对接精确控制理论及方法研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杨保华2013CB733200 西部山区大型滑坡致灾因子识别、前兆信息获取与预警方法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成都理工大学黄润秋2013CB733300 高分辨率高精度地球重力场及其时变效应和动力学机理研究教育部武汉大学李建成2013CB733400 复杂地表遥感信息动态分析与建模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李增元2013CB733500 生物甲烷系统中若干过程高效转化的基础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南京工业大学陆小华2013CB733600 工业生物过程高效转化与系统集成的科学基础研究教育部北京化工大学谭天伟2013CB733700 分子探针识别肿瘤特异性血清标志物的基础研究教育部华东理工大学田禾2013CB733800 基于多模态影像的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新技术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东南大学滕皋军2013CB733900 抗逆元器件的构建和机理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林章凛2013CB734000 合成微生物体系的适配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张立新—6—2013CB834100 与激光聚变、自然灾害和深空探测等相关的非线性动力学斑图和轨道稳定性研究教育部南京大学王炜2013CB834200 现代密码学中若干关键数学问题研究及其应用教育部清华大学王小云2013CB834300 大亚湾中微子实验的物理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贻芳2013CB834400 原子核稳定性极限的新物理与新技术教育部北京大学叶沿林2013CB834500 分子聚集体的化学:多层次功能组装体构筑与动态调控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张希2013CB834600 化学反应动力学的若干前沿课题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杨学明2013CB834700 聚集诱导发光的基本科学问题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香港科技大学深圳研究院唐本忠2013CB834800 金属配合物激发态的基础与应用研究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香港大学深圳研究院支志明2013CB834900 利用南极巡天望远镜在超新星宇宙学及太阳系外行星方面的前沿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王力帆2013CB835000 从雪球事件到寒武纪大爆发:距今6亿年前后的生物与环境演变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朱茂炎2013CB835100 遗忘的功能和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徐林2013CB835200 我国重要家养动植物在人工选择下进化的遗传和基因组机制中国科学院、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王文2013CB835300 适应性免疫的起源与演化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刘小龙—7—2013CB035400 硬岩掘进装备的关键基础问题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杨华勇2013CB035500 核电站紧急救灾机器人的基础科学问题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高峰2013CB035600 高效能电机系统可靠运行与智能控制基础研究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大学夏长亮2013CB035700 先进重型燃气轮机制造基础研究教育部西安交通大学王铁军2013CB035800 高品质复杂零件智能制造基础研究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李国民2013CB035900 高碾压混凝土坝全寿命周期性能演变机理与安全控制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大学钟登华2013CB036000 深长隧道突水突泥重大灾害致灾机理及预测预警与控制理论教育部、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大学李术才2013CB036100 海洋超大型浮体复杂环境响应与结构安全性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研究所吴有生2013CB036200 高速铁路基础结构动态性能演变及服役安全基础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西南交通大学翟婉明2013CB036300 特大跨桥梁全寿命灾变控制与性能设计的基础研究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葛耀君2013CB036400 梯级水库群全生命周期风险孕育机制与安全防控理论水利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王浩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10100 胁迫环境中细胞代谢的调控机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宏—8—2013CB910200 蛋白质动态组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唐淳2013CB910300 新型肿瘤相关蛋白的致癌机理及其应用基础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周钢桥2013CB910400 染色体结构与功能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雷鸣2013CB910500 肿瘤侵袭转移潜能的起源及其关键调控蛋白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复旦大学钦伦秀2013CB910600 离子通道和膜转运蛋白的结构与功能研究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徐华强2013CB910700 退行性疾病相关重要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的化学生物学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李艳梅2013CB910800 基于相互作用网络构建及分析的蛋白质功能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杨晓明2013CB910900 赖氨酸翻译后修饰及对蛋白质功能的调控作用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秦樾2013CB911000 DNA损伤修复相关蛋白在基因组稳定性维持和肿瘤发生发展中的机制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孔道春2013CB911100 重要病毒转录复制蛋白复合体的结构功能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陈新文2013CB911200 修饰蛋白质规模化分离鉴定新技术新方法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邹汉法2013CB911300 病毒诱导肿瘤发生的氧化还原蛋白质组研究教育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四川大学黄灿华—9—2013CB921700 量子有序现象及其多场调控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方忠2013CB921800 基于自旋量子调控的固态量子计算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杜江峰2013CB921900 新型量子材料中电子内禀自由度的调控教育部北京大学吴飙2013CB922000 冷原子与偶极量子气体的性质和调控教育部清华大学尤力2013CB922100 分子体系中电子电荷和自旋的量子调控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大学左景林2013CB922200 原子分子量子态的超快调控教育部吉林大学丁大军2013CB922300 固态量子器件及电路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华东师范大学褚君浩2013CB922400 受控超快光场作用下物质的量子特性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魏志义2013CB932500 用于脑部肿瘤治疗的新型纳米药物研究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复旦大学陆伟跃2013CB932600 低维材料的高效能量转换与器件基础教育部北京科技大学张跃2013CB932700 生物医用纳米材料的代谢过程及其分析方法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学云2013CB932800 纳米生物机器的可控组装与多功能集成教育部清华大学刘冬生2013CB932900 半导体纳米结构的非可见光波段光发射与探测器件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大学施毅—10—2013CB933000 仿生流体可控输运微/纳米界面材料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宋延林2013CB933100 碳资源优化利用的纳米催化基础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申文杰2013CB933200 半封闭空间机动车排放污染物常温治理的关键纳米技术中国科学院、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纳米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施剑林2013CB933300 分立量子点可控高效纳米发光器件机理及制备基础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牛智川2013CB933400 分子纳米磁体的设计合成、可控组装与器件基础教育部北京大学高松2013CB933500 有机微纳晶态材料的可控制备和器件集成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付红兵2013CB933600 基于纳米冷阴极的新型真空微纳电子器件的基础问题研究教育部中山大学邓少芝2013CB933700 单分子单细胞水平高分辨实时动态纳米检测技术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方晓红2013CB933800 重大疾病相关的若干重要难检活性小分子细胞内纳米传感研究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师范大学唐波2013CB933900 纳米材料调控自噬的机制、安全性及在肿瘤诊疗中的应用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温龙平2013CB934000 基于新型三维纳米结构的储能锂二次电池重要基础问题研究工业和信息化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世超2013CB934100 面向能源高效利用的功能介孔材料设计和调控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复旦大学唐颐2013CB934200 纳米界面超润滑检测技术与机理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郑泉水—11—2013CB934300 面向PTS快速检测与重度污染土壤治理的实用化纳米材料与技术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孟国文2013CB944900 肝脏造血免疫组织发育分化的分子调控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田志刚2013CB945000 原始生殖细胞发生和性腺发育的机制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陈大华2013CB945100 植物传粉与受精的分子调控网络山东省科学技术厅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2013CB945200 脂代谢紊乱与精子发生障碍的分子关联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医科大学赵子建2013CB945300 心肌细胞分化增殖与心脏发育的调控机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复旦大学钟涛2013CB945400 代谢物失衡和信号通路异常致出生缺陷的分子机理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复旦大学王红艳2013CB945500 原始卵泡形成与募集的调控机制教育部中国农业大学夏国良2013CB945600 神经前体细胞命运决定、分化及环路形成的调控机制教育部、浙江省科学技术厅浙江大学杨小杭2013CB955700 海洋微型生物碳泵储碳过程与机制研究教育部厦门大学焦念志2013CB955800 云、气溶胶气候效应的观测与模拟研究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李占清2013CB955900 我国大陆典型温暖期的气候变率及驱动机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周卫健2013CB956000 青藏高原沙漠化对全球变化的响应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董治宝—12—2013CB956100 南海珊瑚礁对多尺度热带海洋环境变化的响应、记录与适应对策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余克服2013CB956200 西北太平洋海洋多尺度变化过程、机理及可预测性教育部中国海洋大学吴立新2013CB956300 全球变化对中国典型草地生态过程的影响及生态环境效应河南省科学技术厅河南大学万师强2013CB956400 中国西部大陆剥蚀风化与青藏高原隆升和全球变化的关系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2013CB956500 扬子大三角洲演化与陆海交互作用过程及效应研究教育部、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大学高抒2013CB956600 碳循环关键过程及其与气候系统耦合的研究教育部清华大学林光辉2013CB956700 基于水-岩-土-气-生相互作用的喀斯特地区碳循环模式及调控机理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王世杰2013CB966800 重编程造血细胞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陈赛娟2013CB966900 干细胞分化产生的免疫原性与免疫耐受诱导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天津医科大学施福东2013CB967000 胚胎干细胞治疗致盲性眼病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阴正勤2013CB967100 干细胞分子标记筛选、鉴定及其分子网络关联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曾令文2013CB967200 肿瘤干细胞在实体肿瘤发展中的调控机制研究教育部、天津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南开大学向荣—13—2013CB967300 微环境调控植物生长点干细胞中心维持与重建的分子网络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胡玉欣2013CB967400 精原细胞向生殖干细胞和生殖细胞转化的机制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上海交通大学吴际2013CB967500 干细胞治疗视网膜变性的基础与临床转化研究教育部、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同济大学徐国彤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编号项目名称项目依托部门项目第一承担单位项目负责人2013CB336500社交网络信息传播分析与挖掘教育部浙江大学蔡登2013CB336600 密集立体覆盖移动通信的基础理论与方法教育部清华大学陈巍2013CB336700协同异构蜂窝层叠网络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教育部北京大学宋令阳2013CB336800基于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的高效低噪频率转换研究及应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强2013CB836900调控生命过程的若干天然产物的合成、靶点和机制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李昂2013CB837000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相关科学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范一中2013CB837100寒武纪叶足动物及其相关蜕皮动物起源与演化研究陕西省科学技术厅西北大学刘建妮2013CB837200三维微纳米生物芯片在肝癌和大肠癌肝转移中的分子机理研究及其临床应用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刘雳宇—14—2013CB837300人类概念认知的脑网络基础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毕彦超2013CB911400癌-睾丸蛋白作用机制和调控网络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医科大学胡志斌2013CB911500重要病原微生物感染与耐药性相关的膜蛋白结构功能研究教育部北京大学汪涛2013CB911600DNA损伤与抗肿瘤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南京师范大学郭志刚2013CB934400荧光硅纳米结构的设计、生物学效应及其用于生物荧光成像的基础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苏州大学何耀2013CB934500石墨烯纳米结构的边缘调控和相关电子学器件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张广宇2013CB934600超导-拓扑绝缘体低维异质结构的制备和物性教育部北京大学王健2013CB934700安全、轻质、高效的新型全固态锂离子电池关键材料纳米制备科学问题研究四川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四川大学张楚虹2013CB934800高效金属-氧化物复合催化剂的理性设计与性能调控湖北省科学技术厅、教育部华中科技大学陈蓉2013CB967600iPS细胞重编程过程中染色体稳定性调控的机制研究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教育部同济大学毛志勇2013CB967700利用多能干细胞进行感光细胞定向分化和视觉修复的研究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薛天—15—。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介绍
_S8$I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介绍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由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于2017年12月29日在中国海洋大学召开了建设启动暨揭牌仪式。
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的成立,以推动国家海洋可持续发展、建设海洋生态文明为目标,搭建海洋经济研究成果的“思想库”,破题海洋经济发展的“短板”,为国家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供良好支撑,推动海洋经济基础理论、海洋经济研究手段及技术、海洋经济规划与战略实施三者间的协调互动发展;为我国中长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建设高水平海洋经济研究基地,引领海洋经 济发展和理论创新的方向,提升我国海洋经济在全球海洋治理的话语权。
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将充分发挥国家海洋信息中心与中国海洋大学的各自优势,整合 资源,合作开展海洋经济研究。
中国海洋大学经济学院以海洋经济研究为特色,近年来已经 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
拥有教育部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国家应用经济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已构建起从本科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
近五年来,学院承担 “中国沿海典型区域风暴潮灾害损失监测预警研究”“突发性海洋灾害恢复力评估及市场化 提升路径研究”及“海洋生态损害补偿标准与制度设计”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3项,承担 “中国现代海洋经济史问题研究”“中国海洋经济安全监测预警研究”“中国海洋经济周期 波动监测预警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4项,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6项,主持国家 社科基金项目一般及青年项目19项,主持教育部项目及国家海洋局等相关课题近百项,在国 家高水平出版社出版涉海专著20多部,发表S S C I、S C I、EI研究论文近百篇。
海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作为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高等研究院(教育部基地)重点建设 平台之一,包括四个主要研究团队。
海洋经济金融支持与海洋灾害管理研究团队,聚焦于海 洋经济发展中的“海洋产业与金融政策支持”“海洋灾害市场化支撑政策”等研究领域,借 助金融手段构建海洋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体系;区域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与管理研究团队,侧 重于构建贯穿海洋渔业资源保育、海洋捕捞、海产品加工及贸易流通等环节的“蓝色粮仓”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和产业发展路径;海洋经济监测预警研究团队,聚焦于“数量经济分析与建模”“海洋产业运行与评估”与“海洋经济安全与权益综合管理”三个研究方向,为海洋经济研究提供技术支撑;海洋资源经济研究团队,围绕“海洋资源价值评估与生态补偿”“海洋空间资源优化配置”“海洋渔业资源与水产品国际贸易”"环境资源约束与贸易发展”四个分支方向,对海洋生态补偿制度设计、生态资本评估与资产负债管理、海洋渔业经济低碳发展、水产品加工及流通等领域开展深入研究。
2008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浙江)
2008中国海洋大学文科录取分数线(浙江)高考分数线是考生和家长最为关注的内容之一,因此高考频道的小编为您收集整了此内容。
本页内容主要有2008年浙江地区中国海洋大学文科高考分数线信息。
为您作为今年的高考报考提供尽所能及的帮助。
谢谢您的访问!最后,预祝各位考生在今年的高考中能够取得优异成绩。
中国海洋大学在浙江地区录取分数线--理科专业类型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录取批次汉语言文学566 575 -- 第一批文化产业管理573 574 -- 第一批国际经济与贸易576 580 -- 第一批查看:2013浙江高考分数线 2008浙江高考分数线专题:全国历年高考理科分数线汇总全国历年高考文科分数线汇总中国海洋大学介绍:中国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学科为特色,包括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历史学等学科门类较为齐全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之一。
校训是海纳百川,取则行远。
中国海洋大学的前身是私立青岛大学,始建于1924年。
后经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等几个时期的变迁,于1959年发展成为山东海洋学院,1960年10月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13所重点综合大学之一,1988年更名为青岛海洋大学,校名为邓小平同志题写。
2002年10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海洋大学。
学校现辖崂山、鱼山和浮山三个校区,设有20个院,1个基础教学中心,67个招生本科专业。
现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6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4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1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131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专业),6大类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即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管理硕士(MPA)、会计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工程硕士(13个专业授权领域)和农业推广硕士(5个专业授权领域)。
还具有高校教师(15个专业领域)、中职教师(4个专业领域)在职攻读硕士学位资格。
2016年中文核心(环境类)期刊影响因子
2016年环境类核期刊名称主办单位出版周期自然资源学报中国自然资源学会月刊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学会半月刊土壤学报中国土壤学会双月刊中国农业科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半月刊应用生态学报中国生态学学会等月刊生态学杂志中国生态学学会月刊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中国可持续发展协会等月刊环境科学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月刊环境科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月刊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等月刊中国环境科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月刊水土保持学报中国土壤学会等双月刊环境科学研究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月刊水科学进展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双月刊生态环境学报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等月刊农业环境科学学报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等月刊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环境保护部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双月刊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双月刊水生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双月刊环境化学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月刊微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月刊微生物学通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等月刊环境科学与技术湖北省环境科学研究所月刊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双月刊干旱区资源与环境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干旱半干旱区研究所月刊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江苏省植物研究所等季刊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研究所等月刊中国生物工程杂志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月刊环境工程学报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月刊环境污染与防治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月刊环境工程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等月刊水处理技术国家海洋局杭州水处理技术研究开发总院月刊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院等半月刊中国环境监测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双月刊环境与健康杂志中华预防医学会等月刊海洋环境科学国家海洋局海洋环境保护研究所双月刊江苏农业科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月刊给水排水亚太建设科技信息研究院月刊环境与职业医学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月刊注:核心(被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总览》来源期刊收录) JST(被来源期刊收录) CSSCI(被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收录) CA(被化学文摘(科学文摘(英)收录) EI(被工程索引(美)收录)境类核心期刊影响因子复合影响因子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等级3.088 1.871核心、JST、CSCD、CSSCI2.852 1.963核心、CA、JST、P*(AJ)、CSCD2.623 1.865核心、CA、JST、CSCD2.598 1.662核心、CA、JST、CSCD2.533 1.907核心、CA、JST、P*(AJ)、CSCD2.442 1.292核心、CA、JST、P*(AJ)、CSCD2.439 2.058核心、CSCD、CSSCI2.331 1.484核心、CA、JST、CSCD2.293 1.752核心、CA、JST、P*(AJ)、CSCD2.247 1.085核心、CA、JST、P*(AJ)、CSCD、CSSCI2.206 1.933核心、CA、SA、JST、P*(AJ)、EI、CSCD2.188 1.070核心、JST、CSCD2.061 1.595核心、CA、JST、P*(AJ)、EI、CSCD、CSSCI1.990 1.791核心、CA、JST、P*(AJ)、EI、CSCD1.859 1.405核心、CSCD1.814 1.338核心、CA、P*(AJ)、CSCD1.782 1.056核心、CA、CSCD1.730 1.574核心、JST、CSCD1.645 1.157核心、CA、JST、CSCD1.4830.924核心、CA、JST、P*(AJ)、CSCD1.4700.747核心、CA、JST、P*(AJ)、CSCD1.4350.805核心、CA、JST、CSCD1.2850.604核心、CA、JST、CSCD1.1660.894核心、CA、JST、P*(AJ)、CSCD1.155 1.266核心、CSCD、CSSCI1.1360.890核心、CA、CSCD1.084 1.677核心、CA、CSCD1.0300.503核心、CA、CSCD0.9560.682核心、CA、JST、CSCD0.9250.592核心、CA、JST、CSCD0.8910.514核心、CA、JST、CSCD0.7900.567核心、CA、JST、CSCD0.7680.568核心、CA、JST、P*(AJ)、CSCD0.762 1.389核心、CA、CSCD0.7600.555核心、CA、JST0.7400.598核心、CA、JST、P*(AJ)、CSCD0.7030.320核心0.5280.331核心、CSCD0.4610.603核心、CA、CSCDT(被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收录) CSCD(被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收录) CA(被化学文摘(美)收录) P*(AJ)(被文摘杂志(俄)收录) SA(被。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成功研发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中国位于亚洲东部的东亚大陆边缘,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近年来,中国以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为基础,成功研发了新型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推动了海洋经济的发展。
本文将介绍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领域的重要成就和对海洋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一、深海勘探技术的突破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重要突破之一是深海勘探技术的发展。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在深海勘探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
通过发射卫星和潜水器的配合使用,中国科学家深入海底,开展了大规模的深海勘探工作。
他们不仅发现了许多海洋生物和珍贵矿产资源,还开展了深海地形和海洋地质的研究。
这些研究成果为后续的深海开发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二、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不仅依赖于传统的渔业和海产养殖业,还借助新型技术实现了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
中国的深海勘探技术突破使得对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可能。
中国科研人员针对深海矿产资源的特点和环境条件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通过创新技术开展了实验和试验。
结果表明,中国成功地开发出深海油气、锰结壳、燃气水合物等矿产资源,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这些深海矿产资源的开发不仅为中国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合作机会。
三、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海洋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了中国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又一重要方向。
中国通过开展海洋风电、潮汐能、波浪能和海洋温差能等能源的研究和试验,成功地将这些能源转化为稳定可靠的电力资源。
从而有效地满足了中国沿海地区能源的供应需求,同时为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做出了贡献。
四、海洋环境保护与灾害防治中国在海洋资源开发技术的推动下,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和灾害防治工作。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通过海洋监测和数据采集,积极参与国际海洋环境保护行动,并通过技术手段预测和监测海洋生态环境的变化。
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和预防,通过技术手段提前预警和减轻海洋灾害对周边区域的影响。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
4月16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成立暨第一次理事会全体会在青岛八大关礼堂召开。
成果发布
成果发布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 室
10个国家实验室之一
01 团队建设
03 发展历程
目录
02 研究领域 04 成果发布
基本信息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由科技部和山东省、青岛市共同建设,充分调动中央各部门及地方的积极性, 整合全国海洋科技资源,在体制机制上大胆改革,积极探索,服务国家海洋战略。主要依托:中国海洋大学、中 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农业部水科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土资源部青岛海洋地质研 究所5家单位联合共建。
展历程
发展历程
2007年9月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建设方案正式通过由国务院委托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的国家论证。 在两天时间里,由科技部、财政部组织的专家听取并审阅了国家实验室筹备组关于实验室建设方案的总报告、8个 功能实验室的分报告、公共实验平台和技术支撑体系的综合报告。经过讨论,专家组形成了“同意国家实验室的 建设方案,建议尽快批准实施”的意见。专家组的意见指出,青岛地区汇聚了国内一批具有较强优势的海洋科技 力量,承担了大量的国家海洋科技重大任务,为我国海洋科技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围绕国家重大战略目标, 在青岛建设国家实验室是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重要举措,对增强我 国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探索科技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模式意义重大,具有紧迫性。专家组认为,国家实验室利 用筹建单位现有优势和基础,提出的建设方案符合我国海洋科技发展需要,并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提出了新 的思路,框架结构和运行模式基本符合当前科技体制下国家实验室建设的要求。各理事单位提出的8个功能实验室 和3个技术支撑体系的建设,体现了资源整合的思想,有利于更充分发挥现有资源的功能和作用,可望对国家实验 室的建设奠定重要基础。提出的新建6个面向国内外开放共享的公共实验平台设想,将提升国家实验室的能力,对 推动全国海洋科技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所
滨海
海洋 法 学 研 究 领域 的主 要 研 究 方 向
、
国际海洋法
、
海 洋环 境
与海 洋 资源 保 护 法
:
;
海 洋 文 化研 究领 域 的主 要 研 究 方
、
海洋文化理 论 体 系
:
海 洋 文 化 遗 产 与 海洋 文化 传播
:
海洋 文化 史
、
海洋文化产 业 作
、
海 洋政 治研 究领域 的主 要 研 究方 向
’
9857
程 国 家 哲 学 社会科学 创 新 基 地
”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海 洋 发 展 研 究 院于 2 0 0 4 年 1 2 月 成 立
所 人 文社 会 科 学 重 点 研 究 基地 之
创新 基地
—
—
。
该 院 属 教育部百
一
,
也是
。
“
985 7
_
程
”
国 家哲 学 社 会 科 学
海 洋 发 展 研 究 的依 托 单 位
:
实行全 员聘任制
;
校 外 研 究 人 员 实 行 驻 院研
专 兼 职 研 究 队伍 现 状 及 建设 计 划 : 现 有专 职 研 究 人 员 1 8 2 .
.
兼职 研 究 人 员 1 2 人
。
研究
院将 利 用 中 国 海 洋 大 学
“
繁 荣 哲学 社 会 科学 人 才工 程
。
”
,
面 向 海 内外 公 开 招聘 1 0 名 左 右 学
、
海 洋 争端 与 国 际 合
海 洋权益 及 其维 护
:
海洋 安全 与 海洋战 略
中国海洋研究中心海洋科学推动海洋经济发展
中国海洋研究中心海洋科学推动海洋经济发展近年来,随着全球资源的枯竭和经济的发展,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
作为世界上拥有丰富海洋资源的国家之一,中国不仅需要保护和管理好这些资源,还需要利用科技手段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
中国海洋研究中心扮演着关键角色,其在海洋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助力。
一、海洋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海洋是地球最大的自然资源库,拥有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以及能源资源。
海洋科学研究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同时还可以开发新的利用方式和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因此,海洋科学研究对于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二、中国海洋研究中心的角色和使命中国海洋研究中心是国家海洋科学研究机构,致力于开展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动海洋科技进步和海洋产业发展。
其重要使命包括海洋资源的科学调查和评价、海洋环境保护和修复、海洋生态系统的监测与评估、海洋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等。
通过这些工作,中国海洋研究中心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三、中国海洋研究中心的科研成果与应用中国海洋研究中心在海洋科学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其中包括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利用技术、远洋科考技术、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等方面。
这些成果在中国的海洋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还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例如,中国海洋研究中心在海洋生物资源调查和利用技术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研究,提高了我国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
通过对不同海洋生物的分布、数量和生态特征的研究,中国海洋研究中心帮助相关部门合理规划渔业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海洋生物多样性。
此外,中国海洋研究中心在海洋环境科学与技术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突破。
通过开展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研究,中国海洋研究中心帮助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和管理措施,保护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发展。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研究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5期第094—105页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研究张樨樨韩秀元摘要: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的良性集聚发展离不开人才环境的引致与涵养。
在重塑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内涵与特质提炼的基础上,构建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A H P权和熵权结合的方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归纳与对比分析方法,依照由面及点,由趋势到典型的逻辑脉络深刻解析我国各地区人才集聚发展环境的现状与优劣,从人才环境发展梯度、软硬件环境兼顾与各分项环境入手,因地制宜地提出高新技术产业人才环境提升的细化对策方案。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人才集聚;集聚环境;综合评价在产业升级换代、高新技术产业主控产业竞争力的后金融危机时代,高新技术产业人才已经成为各国共同争夺的稀缺资源。
当前,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各省市以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有效引擎,但拥有与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发展相匹配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则是实现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增强经济发展引领带动力、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支撑。
因此,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的科学化建设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升级换代、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及实现产业规模化、综合化、尖端化及创新化发展意义重大。
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资源总体效能的全面提升,最终取决于人才集聚发展质量与人才发展环境水平。
人才综合环境突出体现为人才涵养力,即能否引致并较好保持人才稳定性的综合能力。
人才环境综合评价与细致解析是助推高新技术产业人才良性集聚发展的关键,有利于在未来激烈的稀缺人才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紧跟世界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步伐。
因此,紧密契合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重点围绕配套连续的政策体系、集聚规模的产业环境、灵动高效的体制机制、国际接轨的人文生活环境等方面,建立规范化、法制化、科学化、常态化的人才环境建设的长效政策机制,形成纳才有力、用才有道、训才有方、储才有法的良性工作格局是当前高新技术产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根本所在。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海洋空间规划的发展
14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 第5期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海洋空间规划的发展黄杰,王权明,黄小露,李滨勇,钟慧颖(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 大连 116023)收稿日期:2018-11-06;修订日期:2019-03-22基金项目: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资助项目 基于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C AMA Z D 201713).作者简介:黄杰,高级工程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洋资源综合管理摘要:文章立足国家提出推进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要求,剖析当前在国土空间规划改革背景下,海洋空间规划面临的主要挑战及调整的方向,以期为构建科学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提供建议和参考㊂研究认为未来的海洋空间规划,必须准确把握陆域和海域空间治理的整体性和独特性,加强陆海统筹,协调匹配陆海主体功能定位㊁空间格局划定㊁开发强度管控㊁发展方向和管制原则设计㊁政策制定和制度安排,促进陆海一体化发展和保护㊂关键词:国土规划;改革;多规合一;海洋功能区划;海洋空间规划中图分类号:F 205;P 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9857(2019)05-0014-05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p a c eP l a n n i n g u n d e r t h eB a c k gr o u n d o f t h e R e f o r mo fL a n dS p a c eP l a n n i n g S ys t e m HU A N GJ i e ,WA N G Q u a n m i n g ,HU A N G X i a o l u ,L IB i n y o n g ,Z H O N G H u i y i n g(N a t i o n a lM a r i n e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M o n i t o r i n g Ce n t e r ,D a l i a n116023,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 o n t h e c o u n t r y 's s t r a t e g i c r e q u i r e m e n t s of a d v a n c i ng th em o d e r ni z a t i o n o f go v e r n -a n c e s y s t e ma n d g o v e r n a n c ec a p a c i t y ,t h e p a p e ra n a l y z e dt h e m a i nc h a l l e n g e sa n do r i e n t a t i o no f a d j u s t m e n t o fm a r i n e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u n d e r t h eb a c k g r o u n do f t h e c u r r e n t l a n d a n d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r e f o r m ,t o p r o v i d e s u g g e s t i o n s a n d r e f e r e n c e s f o r t h e 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 s c i e n t i f i cm a r i n e s p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 s y s t e m.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e d t h a t t h e f u t u r em a r i n e s p a c e p l a n n i n g m u s t a c c u r a t e l yg r a s pt h e i n t e g r i t y a n du n i q u e n e s so f l a n da n ds e as p a c e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o v e r a l l p l a n n i n g o f l a n da n d s e a ,c o o r d i n a t e a n dm a t c h t h em a i n f u n c t i o n p o s i t i o n i n g ,t h e s p a t i a l p a t t e r nd e l i m i t a t i o n ,d e v e l o p -m e n t i n t e n s i t y c o n t r o l ,d e v e l o p i n g d i r e c t i o na n dc o n t r o l p r i n c i p l ed e s i g n ,p o l i c y fo r m u l a t i o na n d s y s t e ma r r a n g e m e n t ,a n d p r o m o t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a n d p r o t e c t i o no f l a n d a n d s e a i n t e g r a t i o n .K e y wo r d s :T e r r i t o r i a l p l a n n i n g ,R e f o r m ,M u l t i -p l a n n i n g u n i t e d ,M a r i n e f u n c t i o n a l z o n i n g ,M a r i n e s p a t i a l p l a n n i n g第5期黄杰,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海洋空间规划的发展150引言空间规划体系改革是国土空间治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和空间治理能力逐步向科学化㊁系统化㊁法制化迈进㊂主体功能区的基础地位得到确立,主体功能区将作为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规划的总图和空间管制政策的依据,其他专项空间规划要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通过空间开发强度与用途的管制,实现空间有序开发保护和顶层设计[1]㊂海洋是重要的国土空间,近年来,各类空间规划涉海内容不断增加,如何协调各类规划的关系,形成科学的海洋空间治理体系,是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㊂1国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政策与实践1.1国土空间规划改革的相关政策与技术要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 五位一体 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㊂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建立空间规划体系,划定生产㊁生活㊁生态空间开发管制界限,落实用途管制 ㊂明确了空间规划作为引导空间资源合理配置的指南,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改革举措之一㊂从2013年年底开始,国家先后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十三五 规划建议“‘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关于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的若干意见“㊁十九大等一系列重要改革文件中部署推进空间规划体系改革(图1)㊂空间规划体系改革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通过构建全国统一㊁相互衔接㊁分级管理的空间规划体系,着力解决空间性规划重叠冲突㊁部门职责交叉重复㊁地方规划朝令夕改等问题[2-3]㊂根据‘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省级空间规划试点的技术路线可以概括为 先布棋盘㊁后落棋子 ㊂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科学划定城镇㊁农业㊁生态空间以及生态保护红线㊁永久基本农田㊁城镇开发边界(简称 三区三线 );把各部门分头设计的管控措施,加以系统整合,与 三区三线 协调配套共同形成国土空间保护与开发的 棋盘 ㊂落实图1国家层面多规合一政策文件时间脉络好国土空间开发强度管控和主要控制线,并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次序,将各级各类空间性规划作为 棋子 有机整合落入 棋盘 ,共同绘出空间发展的 一张蓝图 ㊂可以看出 多规合一 的空间规划的核心是划定 三区三线 ,其他空间性规划在此基础上进行空间的进一步细化和落实;多规合一的空间规划不仅不会替代其他空间性规划,而且还要通过各部门的规划,强化对国土空间的有效管控,这也是简16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政放权和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要求㊂1.2国土空间规划实践进展为落实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相关战略要求,2014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㊁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部㊁中华人民共和国住建部在全国确定了28个市县(包括大连旅顺口区㊁浙江嘉兴市㊁福建厦门市3个沿海市㊁县)开展 多规合一 试点工作㊂2017年1月,国务院印发‘省级空间规划试点方案“,要求在市㊁县 多规合一 的工作基础上,在海南㊁宁夏㊁吉林㊁浙江㊁福建㊁江西㊁河南㊁广西㊁贵州等开展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㊂目前已经开展 多规合一 和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工作的地区,从体系架构看,普遍采取了1+N模式,即通过编制1个 多规融合 的国土空间综合规划为统筹,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㊁城市总体规划㊁环境保护规划等N个专项规划为支撑的空间规划体系[4]㊂将多规融合的国土空间规划作为现有各部门规划的上位规划,统一规划期限㊁统一基础数据㊁统一用地分类㊁统一目标指标㊁统一管控分区㊁统一协调机制㊂在大统一下各部门通过编制专项规划进一步完善㊁深化㊁细化[5-6]㊂在这个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侧重整合陆域各专门规划的空间管控要素,避免叠加错位㊂在试点中,涉及海洋部分一是在统一规划的基础上,编制建设用海规划或海洋功能区划专篇;二是将 三区三线 的空间划分和管制约束扩展到海洋,但并不取代海洋功能区划㊂2海洋空间规划的特殊性海洋是重要的国土空间,海洋的空间规划,同样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纳入统一的规划目标㊁管制要求㊁核心内容和空间基准体系㊂但海洋空间规划又不同于土地㊁城市㊁林业等其他部门专项规划㊂在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重点是整合陆域各空间规划的空间管控要素,避免叠加错位,解决规划间互为掣肘㊁审批多头[7-8]等问题㊂海洋与陆地国土相比是相对分隔和独立的部分,海陆自然属性和利用状况都存在本质区别㊂海洋是一个整体的㊁系统的㊁复合的生态空间,其资源具有流动性和立体性的特点,动态变化强,没有陆地上的明确边界,区域差异性相对陆域很不显著,海洋的空间规划分区和分类在空间尺度㊁类型㊁管控要求等相应与陆域有较大差异㊂海域的行政区管理相对陆域弱化,整体开发程度低,市㊁县主要的规划区域在近岸,离岸大部分海域的规划和管理应由省级和国家统筹㊂正是由于以上原因,海洋空间规划在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具有特殊性㊂‘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明确:海洋既是目前我国资源开发㊁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未来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空间㊂鉴于海洋国土空间在全国主体功能区中的特殊性,国家有关部门将根据本规划编制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本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另行发布实施㊂‘自然生态空间用途控制办法(试行)“也明确,鉴于海洋国土空间的特殊性,海洋生态空间用途管制相关规定另行制定㊂因此,海洋空间规划与陆域专项规划是互补衔接关系,不存在内容和区位上的叠加㊂在统一的规划体系中,海洋空间规划应作为同级空间规划的海域部分,同步另行编制,具有相对独立的定位和实施管理程序,不能完全融入省(自治区㊁直辖市)㊁市㊁县空间规划或被空间规划取代㊂3海洋空间规划的改革方向3.1现有海洋空间规划体系目前,我国从国家层面推动编制的海洋空间类规划主要包括:‘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海洋功能区划“‘海岛保护规划“‘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以及‘港口规划“等涉海专项空间类规划,规划内容均涉及空间的布局与安排,均具有不同层面的法律和法规效力㊂2015年8月20日,国务院印发了‘全国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规划年限5年㊂2017年年底,辽宁㊁天津㊁山东㊁广东等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已发布实施,其他沿海地区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审查基本完成㊂ 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 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以县域海域空间为基本单元,确定海域主体功能,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调整完善区域政策和绩效评价,以实行分类分区指导和管理,构筑科学㊁合理㊁高效的海洋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但在实施管理层面缺少系统的空间规划内容㊁第5期黄杰,等: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背景下海洋空间规划的发展17技术体系和管理体系[9]㊂分类标准包括优化开发㊁重点开发㊁限制开发㊁禁止开发4类主体功能定位㊂海洋功能区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组织编制和实施,在内容上以安排海洋开发保护的空间布局为主,基本不做时序安排,目的是规范海域使用和海域审批,是海域管理的具体依据㊂规划年限10年,从1989年至今,开展了3轮海洋功能区划编制工作,建立国家省㊁市(县)三级规划体系㊂分类标准包括农渔业区㊁港口航运区在内8个一级类,以及进一步细分的22个二级类㊂海岛保护规划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编制,有居民海岛㊁无居民海岛㊁特色利用3类海岛㊂是从事海岛保护㊁利用活动的依据,规划强调系统规范海岛生态保护和无居民海岛使用㊂2012年‘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公布实施,辽宁㊁山东㊁广东㊁福建㊁广西㊁海南㊁浙江等沿海地区相继制订了省级海岛保护规划㊂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规划 依据‘海岸线保护与利用管理办法“,将海岸线划分为严格保护岸线㊁限制开发岸线和优化利用岸线3种类型,实施分类分段管理㊂规划以海岸带功能为基础,考虑岸线两侧海域和陆域的保护与利用,重点解决海岸带保护与利用的陆海统筹问题㊂其他涉海专项规划是以某一涉海特定空间为对象编制的规划,是空间顶层规划在特定领域的延伸和深化㊂2017年2月,国家海洋局批复广东作为全国首个开展海岸带规划编制试点省;2017年10月‘广东省海岸带综合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发布㊂3.2海洋空间规划改革方向海洋空间规划必须被置于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中去认知,未来海洋空间规划应当以国家制度㊁国土治理㊁永续发展为导向,以海洋主体功能区为基础,将 优化 三生 作为规划的核心任务,将 三条底线 作为规划的关键界限,将 自然资源空间管制 与国土综合整治作为规划的实施抓手, 在统一理念㊁目标和共识下 协调各项涉海规划,依托统一的空间平台,制定海洋发展战略,明确 保护底线 和 发展极限 ,优化生产㊁生态和生活空间㊂在当前,将现有的海洋空间规划体系完全打破,建立一个全新的海洋空间顶层规划,存在着法规和技术方法等多重难以逾越的制度障碍和困难㊂因此,采取渐变的规划编制方法较为现实㊂从法理地位和制度保障来看,大部分海洋区域规划以及相关生态环保规划的推进主要依据中央文件,缺乏明确的法律保障,规划的实施主要依据是单一的行政手段;海洋功能区划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共同确定的我国海洋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海洋空间开发㊁控制和综合管理的整体性㊁基础性㊁约束性文件,经过近30年的实践,已形成了完备的技术方法与实施管理体系㊂以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作为海洋空间规划的顶层规划,以海洋功能区划为主体,建立 纵向协调㊁横向衔接 的 多规合一 海洋空间规划体系较为切实可行[10]㊂在统一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海洋功能区划与同级空间规划在空间管制目标㊁管制要求和空间基准等方面具有相对的统一性㊂海洋功能区划的作用与同级的空间规划一致,核心是通过海洋空间开发与保护用途的管制,实现空间有序开发保护和顶层设计,是实施海洋生态空间治理㊁统筹协调涉海行业的海洋空间需求和优化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空间布局的基础㊂涉海渔业㊁港口㊁旅游等其他规划与陆域土地㊁城市㊁林业等规划相对应,是海洋各行业的专项规划,必须在海洋功能区划的约束下进一步细化(图2)㊂3.3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对海洋功能区划的要求在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海洋功能区划从期限㊁目标㊁层级㊁实施管理㊁分类㊁空间规划基准等均要有较大幅度的调整和完善,才能适应国土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要求㊂(1)区划期限㊂在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要求海洋功能区划的期限与本行政区空间规划相一致,而不再是海洋部门单独按照海洋功能区划管理自成体系㊂(2)区划层级体系㊂省级空间规划强调 三区三线 的约束框架,市㊁县层面强调土地㊁城市等相关规划的融合和统一,精细和深化,同时土地㊁城市18海洋开发与管理2019年图2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构想等规划也是在市县级才有明确的规划图件与分区落地㊂在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中,海洋功能区划的层级体系要改变目前以省级为主体的局面,应以市㊁县级为主体,省级侧重 三区三线 约束和规模比例控制㊂(3)区划陆海统筹㊂以往的海洋功能区划陆海统筹内容的体现较少㊂在统一规划体系中,规划的基础底图要统一, 三区三线 控制要素要陆海统筹,沿岸海洋功能区的设置要更多考虑陆域的功能服务㊁支撑和衔接㊂一方面,要统筹城镇建设区的扩展㊁城镇生活空间㊁港口交通用地㊁陆源污染物扩散等功能需求;另一方面,要强化对陆域开发活动的限制措施,如建筑后退线㊁陆源排污㊁自然岸线保护等㊂(4)区划的内容体系㊂构筑以 三线 为核心的空间管控模式,一方面,统一的省㊁市(县㊁区)级空间规划纳入了海域 三区三线 的内容,功能区划的内容必然要在 三区三线 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和深化;另一方面,统一的空间规划更强调空间的约束和保护边界控制,海洋功能区划的重点和核心要倾向于在 三区三线 控制下的,海域用途管控规则和措施,分区内容应相对弱化㊂参考文献[1]樊杰.我国空间治理体系现代化在 十九大 后的新态势[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7,32(4):396-404.[2]李月寒,何佳,包存宽.我国现行空间规划的职责交叉与亟待正确处理的四大关系:基于‘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的分析[J].上海城市管理,2016(1):10-14.[3]朱江,邓木林,潘安. 三规合一 :探索空间规划的秩序和调控合力[J].城市规划,2015(1):41-47.[4]谢英挺,王伟.从 多规合一 到空间规划体系重构[J].城市规划学刊,2015(3):15-21.[5]刘亭.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领 多规合一 [J].今日浙江,2016(5):36-37.[6]马永欢,李晓波,陈从喜,等.对建立全国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构想[J].中国软科学,2017(3):11-16.[7]张克. 多规合一 背景下地方规划体制改革探析[J].行政管理改革,2017(5):27-31.[8]严金明,陈昊,夏方舟. 多规合一 与空间规划:认知㊁导向与路径[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21-27.[9]张兵,胡耀文.探索科学的空间规划:基于海南省总体规划和多规合一实践的思考[J].规划师,2017(2):19-24. [10]栾维新,王辉,杨玉洁.4.0版海洋功能区划的实施体系[N].中国海洋报,2017-11-15(A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和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2013年度第一批科研项目指南一、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与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会(以下简称“研究会”)联合发布2013年科研项目。
公开招标的2013年第一批科研项目,包括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动态项目、海大专项和青年项目(详见附件),资助强度分别为重大项目30~50万、重点项目10~20万、动态项目10万、海大专项5万、青年项目原则2万。
二、各类项目完成时限一般为1~2年。
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动态项目,其最终研究成果形式以研究报告、专著为主;海大专项和青年项目,其最终研究成果形式以研究报告、论文为主。
三、本年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动态项目原则上申报者为中心研究员或研究会理事。
海大专项是专门为中国海洋大学教师设立的资助项目。
青年项目主要面向中心研究员和研究会理事单位的青年学者,申报者可在海洋发展研究领域的相关学科范围内自主确定研究选题。
本年度各类项目应按照申报说明的要求进行申报。
所需经费额度应严格按照研究任务的实际需要客观提出。
四、申请项目的人员条件1.能真正承担和负责组织实施项目的研究;不能从事实质性组织指导或研究工作的,不得申请。
2.本年度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和动态项目申请者以中心聘请的研究员和研究会理事为主。
其他人员申报重大、重点项目和动态项目时应填写《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项目申请人基本信息表》。
3.海大专项申请者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申报者范围以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所聘的研究员为主。
4.青年项目申请者年龄不得超过40周岁(包括项目组成员,以申报截止日期为准),不具备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须由两名具有正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同行专家推荐。
5.申请人一般只能申报一个项目,且不宜同时参加本年度中心其他项目的申报,作为申报项目的参加者最多只能参与两个项目的申报。
主持中心在研项目的人员原则不再申报今年的中心项目。
6.已承担其他部门和单位的相近项目不得重复申报,已经查实将取消研究资格。
五、项目经费管理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动态项目和海大专项的经费管理按照《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办理。
为鼓励先进、更好地培养选拔优秀青年研究人员,青年项目在项目启动后拨付1万元研究经费。
项目结题后,对研究报告和论文成果进行评选,根据评选结果决定是否拨付剩余经费。
对研究成果达到要求的项目以奖励的形式拨付剩余经费,对研究成果质量不合格的不再拨付剩余经费。
在此基础上,中心对优秀成果予以表彰,对于有深入研究价值的题目予以后续资助。
六、申报程序申请人可以直接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索取《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申请书》及有关材料,也可以从网站下载(网址:),并根据项目指南和申请书的要求认真填写,经所在单位同意后,按规定时间报送中心。
中国海洋大学申报的项目由学校文科处统一报送中心。
中心负责组织专家对拟立项项目进行评审,批准立项的,由中心向项目负责人签发《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13科研项目立项通知书》,并签署项目合同。
附件:一、2013年度第一批公开招标科研项目目录(一)重大研究项目1.我国海洋产业安全发展研究(1)研究内容要点说明:1)我国海洋产业发展的现状和主要问题研究;2)国际海洋产业安全转型的现状与趋势研究;3)我国海洋产业安全转型的政策措施研究。
通过分地区和分行业调查和分析,客观分析和评价我国海洋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比分析世界主要国家在海洋产业发展和地区布局方面的绿色转型模式,研究其所采取的重大举措,判断其发展趋势;研究我国海洋产业绿色转型的路径与政策措施,提出我国中长期海洋产业安全发展的对策建议。
(2)申报要求:1)建议由从事海洋经济和政策等领域的专家和管理人员联合申报。
2)申报者可联合有关单位总牵头此项目的研究,也可就其中一个问题进行研究,若研究其中一个问题按重点课题申报。
2.新时期我国海上执法问题实证研究(1)研究内容要点说明:1)通过实证研究,分析我国近几年来不同海域(黄海、东海、南海)开展海洋维权执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研究我国海上执法队伍和职责整合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3)提出新机构成立后如何更好加强我国海上执法工作的对策和可行性建议。
(2)申报要求:1)建议由熟悉我国海洋维权执法工作的管理专家、学者及一线执法人员联合申报。
2)申报者可联合有关单位总牵头此项目的研究,也可就其中一个海域进行研究,若研究其中一个海域按重点课题申报。
(二)重点项目3.我国围海造地问题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认真梳理我国本世纪以来围海造地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判断发展趋势;(2)通过典型国家的实证研究,分析其围海造地及现今退地还海的过程,提出其经验与教训;(3)通过借鉴国际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围海造地管控对策建议。
4.本世纪以来我国海岸线变迁情况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以已有的权威性基础研究资料(尤其是国家908专项等)为基础,提炼我国海岸线变动的基本情况;(2)分析国际现行的海岸带综合管理模式对我国海岸线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借鉴方式和可行性;(3)提出我国海岸线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对策建议。
5.本世纪以来我国滨海湿地变动情况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以已有的权威性基础研究资料(尤其是国家908专项等)为基础,提炼我国滨海湿地变动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基本趋势;(2)对比分析国际滨海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经验;(3)提出我国滨海湿地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
6.《海洋基本法》立法相关问题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海洋基本法》立法背景研究;(2)梳理基本法所涉及的主要制度;(3)设计《海洋基本法》框架并整理法条。
7.海洋强国建设中如何加强海洋软实力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研究分析其他国家加强海洋软实力建设的做法;(2)重点研究典型国家海洋对外宣传的做法,分析其国内外背景,采取的主要措施和途径,评估其产生的效果和影响;(3)提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加强软实力建设的建议和可行的措施办法。
8.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海洋综合管理在我国沿海省市的实施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系统梳理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的综合管理理念、理论及实践应用;(2)研究国际上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典型模式,分析其管理经验;(3)研究我国海域开发与保护管理的现有模式;(4)提出我国沿海省市开展基于海洋生态系统管理的现实问题及可行路径。
9.国外海洋事务管理与协调机制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系统研究联合国关于海洋综合管理的基本思路;(2)梳理主要海洋国家的海洋事务协调与管理实践做法;(3)分析我国的海洋管理现状与发展趋势;(4)针对我国的实际,提出海洋事务协调与综合管理的建议。
10.英国海洋战略问题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基本研究内容:围绕英国海洋战略、政策、规划、军事、管理、资源、经济、法律、科技和教育等问题以及自然状况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展开研究。
系统梳理英国海洋领域的相关事件,分析事件的背景、起因、主要经过及影响,国际社会评价,指出事件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
(2)重点研究:认真梳理英国在海洋方面的战略,研究其提出与发展的历史过程及国际国内背景,重点剖析其战略内涵和实施情况及对我国的影响和借鉴。
(3)要求对年度发生的重要事件提交即时分析研究报告。
11.印度尼西亚的海洋事务研究项目研究要点说明:(1)基本研究内容:围绕印度尼西亚国家概况、海洋概况、海洋战略、政策、规划、军事、管理、执法体制、法律、经济、科教等问题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并展开研究。
指出相关事件对我国的影响。
(2)重点研究:印度尼西亚的南海问题主张;在南海油气资源开发等方面所采取的行动策略;分析印度尼西亚与美国、东盟等国家关系的发展与外交政策;剖析其相关政策出台的背景和实施情况及对我国的借鉴。
(3)要求对重点(热点)问题撰写专题分析报告,对年度发生的重要事件提交即时分析研究报告。
(三)动态研究项目12.俄罗斯海洋战略问题年度动态项目研究说明:(1)在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上,跟踪研究2012年以来俄罗斯海洋领域的相关事件,分析事件的背景、起因、主要经过及事态发展、当事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国际社会评价,分析事件的趋势,指出事件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2)重点研究俄罗斯海洋战略调整的趋势,对比俄罗斯针对不同国家和不同海域的战略对策,分析俄罗斯海洋战略制定与实施对我国的影响和借鉴。
(3)要求对重点(热点)问题撰写专题分析报告,及时提交重要事件的即时分析报告,作为附件列出年度大事记和相关文献资料。
13.南海周边五国海洋问题年度动态项目研究说明:(1)在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已有相关研究基础上,跟踪研究2012年以来越南、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文莱海洋领域的相关事件,分析事件的背景、起因、主要经过及事态发展、当事者及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国际社会评价,分析事件的趋势,指出事件对我国的影响及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2)对比研究相关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策略。
(3)要求对重点(热点)问题撰写专题分析报告,及时提交重要事件的即时分析报告,作为附件列出年度大事记和相关文献资料。
(四)海大专项项目申报要求:主要围绕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目标下海洋发展研究领域所亟需的相关国际前沿和基础理论问题开展研究。
鼓励参照重大和重点项目的研究内容,进行相应的专题研究,研究内容和题目自拟。
(五)青年项目项目申报要求:依据相关学科研究的规范要求,运用本学科前沿理论和基本方法,参照本学科高水平课题研究和发表的成果,从海洋历史与文化、海洋政治与法律、海洋权益与安全、海洋经济与管理、海洋资源与环境等海洋发展研究领域的角度设计申报内容,申报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