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文献综述
摘要:中国海洋强国梦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海洋梦,才能托起中国梦。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在 21 世纪的战略选择。
关于中国海洋强国梦的研究已成为一个热点,学者们就海洋强国梦的意义、内涵、战略创新及实现海洋强国梦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形成了许多富有见地的成果。
本文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以中国海洋强国梦的热点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对近年来的理论成果进行分析总结,主要从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和海洋现状、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战略意义和内涵、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路径这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看法及建议。
关键词:大数据中国海洋强国梦中国梦文献综述
一、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和海洋现状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建设海洋强国”确定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即“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1进而为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海洋是富饶的资源宝库。
在陆地资源逐渐枯竭、人口持续增长的情况下,海洋所蕴藏的丰富多样的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海洋运输越来越频繁,海上航运成为当前世界经济最重要的运转方式。
海洋是沿海国家的国防前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屏障。
海洋还在
1胡锦涛. 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40. 气候调节、生态系统的运行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总之,海洋在人类可持续发展、世界文明演进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历史表明,国家的繁荣,民族的兴盛,已经与海洋事业的发展密不可分。
(一)国外海洋强国战略历史脉络
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和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思想。
2公元前 4 世纪,古代欧洲集运就有了海权思想的萌芽,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伯里克利就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就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
3 1890 年,马汉出版了《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提出了海权思想。
马汉认为,“成为世界强国的先决条件是控制海权”,他深入研究了 1660-1783 年间的海洋历史及这一时期的欧洲列强之间的海上战争和冲突,提出“一个国家的海上势力取决于六个因素,即地理位置、海岸特征、海岸线长度和防御的可能性、人口规模、国家对海上贸易的态度和政府政策”,从地理环境和政治现象来为国家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4 英国学派海权理论的代表人物朱利安·S·科贝特,于 1912 年创作出版了《海上战略的若干原则》。
他指出,“那种认为一方失去制海权等于另一方马上得到制海权的观点是非常错误的。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海洋的正常状态不是出于哪一方控制之下,而是不受任何一方控制。
在海战中,最通常的情况是交战各方都不具有制海权”。
本书是科贝特对英国百年海洋霸权历史的理论总结,也是最早、最系统最严谨的海上战略理论著作之一。
5
2.马志荣.海洋强国---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J].海洋开发与管理,2004,(6).
3.殷克东.世界主要海洋强国综合实力测评[J].研究海洋技术,2007,(3).
4.(美)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 海权对历史的影响:1660-1783 [M]. 安常容,成忠勤.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6 .
5.(英)朱利安·S·科贝特. 海上战略的若干原则 [M]. 仇昊.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2.
20 世纪 60 年代,苏联的谢·格·戈尔什科夫在其著作《国家海上威力》中提出了“国家海上威力理论”,“把国家的海上威力看作一个体系,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海军、运输舰队、捕鱼船队、科学考察船队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这一理论深深地影响了俄罗斯的海洋战略。
6克拉克·雷诺兹的《制海:海权帝国的历史和战略》、赫伯特·罗辛斯基的《海权思想的发展:赫伯特·罗辛斯基论文集》、拉贾·梅农的《海上战略与大陆战争》、科林·格雷和罗杰·巴尼特的《海权与战略》分别从陆权和海权二元关系的角度研究海洋战略。
7
克拉克·雷诺兹“通过对各个海权帝国的发展史做了至为宏观而深邃的评论,对帝国、海军和战略之间的关系有精辟的描述,他还对海权国与陆权国运用海权的模式做了清晰准确的概括”;8赫伯特·罗辛斯基“对于制海权、德国海权理论和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权与陆权的动态均衡过程有独到见解”;9拉贾·梅农论述了“大陆性国家在发展海权方面应该与海洋性国家保持区别”的原因。
10
应当说,从地理大发现开始,西方国家在海洋强国方面的实践就日益丰富。
随着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的扩张,西方国家在全球建立了世界市场,而海洋已经成为它们最熟悉不过的地理概念。
所以,国外对海洋强国方面
6.左凤荣.俄罗斯海洋战略初探[J].外交评论,2012 ,(5).
7.Clark G. Reynolds, Command of the Sea: The History and Strategy of Maritime Empires, Malabar, Florida: Robert E. 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 1974
8.B. Mitchell Simpson III, ed., The Development of Naval Thought: Essays by Herbert Rosinski, Newport, Rhode: Naval War College Press, 1977.
9.Raja Menon, Maritime Strategy and Continental Wars, London: Portland, OR: Cass, 1998.
10.Colin S. Grey and Rager W. Baenett, ed., Seapower and Strategy,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89.
的研究,无论从历史上还是从深度上来讲,都处于领先地位,也因此诞生了大批理论和成果。
丰富的实践经验推动了地缘政治理论大发展,配合着西方国家的海外扩张,让这些研究成果成为举世闻名的经典理论。
(二)中国海洋强国梦历史机遇和海洋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很重视海洋问题。
毛泽东就批示:“一定要建设强大的海军”、
“核潜艇哪怕是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1964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邓小平就批准成立国家海洋局;以后他一手设计和推动的改革开放就是从沿海起家的。
进入新时期,江泽民同志多次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一个历史性战略问题”。
中共十六宏观经济大报告里提出“实施海洋开发,建设海洋强国”。
十七大指出:“要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信息、生物、新材料、航天航空、海洋等产业。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开发海洋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1996年我国出台了《中国海洋21世纪议程》及行动计划。
2002年制定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06年公布了《国家“十一五”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9年在全国科技大会上温家宝总理指出,“我国是海洋大国,发展海洋经济,利用海洋资源是一个聚宝盆”。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编制了《中国2050年海洋科学技术发展路线图》。
刘新华认为开发利用海洋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至关重要。
西方沿海发达国家的海洋强国崛起借助工业革命的成果实现了突破发展,而中国在发展进程中却错失了难得的良机。
郑和下西洋的航海实践与工业革命推动崛起的机遇,被丧失殆尽,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国内外经验教训昭示抢抓发展机遇的重要性。
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当今经济发展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认清这些特点成为中国海洋强国梦所必须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11
郑贵斌提到,进入21世纪以来,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为时代主题; 11刘新华.现代海权与国家海洋战略[J].中国社会科学,2004,(8).
另一方面,作为海洋世纪,科技日新月异,资源环境压力逐渐增大,权益争夺异常加剧,海洋安全形势成为国家安全的重点方向,对维系全球化和
合作发展构成严重挑战"在和平与发展方面,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各国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强化,包括海洋在内的战略变革调整日趋深刻复杂,格局演变、关系重组与规制重塑的步伐进一步加快21 世纪作为海洋世纪。
海洋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与国家兴衰紧密相连。
国际社会对海洋日益重视,海洋开发与利用日趋深化。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开辟了和平开发利用海洋的新时代,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海洋争端。
世界沿海国家普遍以新的目光关注、开发海洋。
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日本、印度、韩国都在提出21世纪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以后,又有新的筹划和部署。
美国确定了太平洋战略并重返亚太,加速向亚洲扩张。
俄罗斯在太平洋和北极也采取了战略举措。
日本积极实施“海洋立国”规划,提出海洋高新技术战略以提高国际竞争地位,并不断实施海洋扩张。
今年 4 月,日本政府通过了作为日本今后 5年海洋政策方针的《海洋基本计划》。
12该计划包括总论、未来 5 年海洋事业的基本方针、政府所承担的责任!综合推进发展海洋事业所采取的必要措施等。
根据这一基本计划,日本将把振兴海洋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官民并举推动海洋资源、能源开发,培育新的海洋技术和海洋经济领域。
日本还将根据这一计划推进海洋资源开发并加强日本周边海域的警戒监视体制。
韩国在 2005 年制定《海洋宪章》后,加快科技和经济发展,形成了新的海洋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海洋经济竞争力不断提升。
印度政府积极推行海洋综合管理以后也有新的动作,许多发达国家有进一步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动向。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愈来愈依赖维护海权和开发利用海洋资源。
无强大的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则无法有效享有海权,无海权难以建设真正的世界强国。
随着国际海洋战略环境的变化,特别重视海洋,加快制定战略指导海洋经济和各项事业发展,是世界范围的海洋开发和权
12.伊民.日本政府通过未来5年海洋基本规划 [J].中国海洋报, 2013.6.2,(6).
益竞争的基本走向,是享有和维护海洋权益的大势所趋。
我国依据世界发展大势和各国国际海洋战略进行深刻调整,制定实施海洋战略,指导海洋开发利用完全可以大有作为。
13
武桂馥则认为,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我国海洋强国建设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为海洋强国建设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思想基础、技术基础、实力基础和组织领导基础。
第一,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已具备建设海洋强国的坚实物质基础。
第二,国家对海洋的重视及全民族海洋意识的觉醒,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必需的思想基础。
第三,海洋产业蓬勃发展,为海洋强国建设打下不断扩大的资源与技术基础。
第四,海上防卫作战能力日益跃升,已具备有效捍卫我国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的军事实力基础。
第五,国家战略策划、指导与行动能力不断提高,已具备建设海洋强国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基础。
第六,海洋人才战略储备日益丰富,已基本具备建设海洋强国的人力资源基础。
14
胡德坤认为,随着我国海洋发展战略的确立、海洋政策法令的完善我国海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在1978年为50多亿元,2001年即增加到7233亿元,2004年达到12841亿元,2008年更是高达29662亿元,与2004年相比翻了两番。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海洋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22%,远超过了同期国民经济的平均增长速度。
海洋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由1995年的1.9%上升到2008年的9.87%。
从发展趋势而言,我国面向海洋发展将迎来新的高潮。
海洋经济在未来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
海洋将成为我国从世界大国向世界强国转变的强大助力。
14
14武桂馥 . 我国建设海洋强国面临的战略机遇与挑战 [J].国家智库, 2013,(12).
13.郑贵斌 . 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历史机遇和战略创新 [J].东岳丛论, 2013,(7). 15胡德坤 . 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历史性的战略选择 [J].武汉大学学报,2013 ,(3).
陈明义指出,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
大陆岸线18000公里,岛屿岸线14000多公里。
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有6500多个。
根据《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可主张管理的海域面积近300万平方公里;其中具有完全主权的领海和内水面积为38万平方公里。
在广阔的太平洋我们还拥有7.5万平方公里的海底矿物开辟区,在南北极建立了4个考察站。
这些“蓝色国土”是我们巨大的资源宝库。
据有关专家预测,中国近海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储量分别占中国石油资源总量和天然气总储量的23%和29%。
中国海疆内可开发的海洋能源总量约有4.41亿千瓦,可以提供60%的水产品,70%以上的原盐,每年可为几亿人的沿海城镇提供丰富的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
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均资源和人均环境容量大大低于世界人均水平。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资源短缺压力的情况下,我们首先要珍惜、开发和保护陆地国土上的资源;其次要积极开发、利用和保护“蓝色国土”上的资源;再次,我们还要进一步向大洋进军,探测、开发和利用占地球表面49%的公海大洋中的各种资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16
总之,为了实现中国海洋强国梦,中国海洋战略的顶层设计更加注重从国内外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更加注重从国内外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更加注重从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推进合作中运筹发展策略,17更加注重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时兼顾陆地与海洋,更加注重从国内外条件的相互转化中把握机遇与挑战。
以上大势和环境构成中国实施海洋战略、建设强盛国家、实现中国梦的基本历史机遇。
中国海洋强国梦,正是在这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应运而生。
重视海洋梦,才能托起中国梦。
15陈明义 .像发展航天事业那样推进海洋的探测与开发 [J]. 政协天地, 2009,(4). 17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心.中国国际战略新规划 [N].光明日报,2013.4.28,(4).
二、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战略意义和内涵
海洋占地球表面的71%,蕴藏着丰富的资源,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是世界临海各国争相开发的“蓝色疆土”。
几百年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罗斯、日本和美国的崛起,都和他们对海洋的开发利用有着密切的关系。
二十一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战略。
陈明义主要从能源方面入手,指出辽阔的海洋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而国际上新一轮海洋竞争在激烈地展开,我们一定要有紧迫感,要加快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国。
18马志荣指出,历史给了我们沉痛而深刻的教训,海洋要成为陆地的屏障,必须依靠强大的海上力量,这样富饶的海洋才有可能成为造福民族的源泉。
应把制定海洋强国战略作为新世纪国家发展的战略重心,提升海洋的战略地位,走海洋强国之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9
在中国新型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与内涵———“努力推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学术研讨会中指出,一直以来,海洋为人类的发展提供着重要的资源和天然的通道。
自近代以来,海洋一度成为国际政治、经济和军事斗争的重要场所与舞台,见证着国家的崛起与衰落。
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海洋战略意义,周祖翼教授强调,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要求要以积极的姿态“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
海洋战略的意义包含三个方面:第一是从什么样的立场出发,即不能单纯将海洋看作一个自然体,关注其资源和环境问题,也不能只是关注海上通道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而应该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立场上去认识海洋。
第二是在什么样的高度理解,即应该认识到一个真正的强国不仅
18 陈明义. 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个重要战略 [J] . 发展研究,2010,(6).
19马志荣.海洋强国---新世纪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J] . 海洋论坛,2004,(6). 应该是陆上强国,还应该是一个海上强国。
所以,应把海洋事务摆在国家大战略的位置,实现海洋事业的整合,做到机构化和规范化,例如健全国
家海洋委员会。
第三是基于什么样的态度,即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时间和耐心。
从现在我们的海洋意识觉醒开始,到建成海洋强国,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与之相应,汪品先院士认为,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应该置于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变化背景下加以理解。
人类和海洋的关系一般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人类从大海获得生产和生活的资料,是一个“进入海洋”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则是从地理大发现开始,人类开始对海洋进行利用和开发,并因此带动了一批国家的崛起。
第三个阶段始于上世纪70年代直到今天,人类开始深入海洋,海洋经济的重心在下降,从海面下降到海底。
为此,中国应该抓住人类走向深入海洋的时机,推进海洋强国的战略。
我们一方面应该有重点和有选择地推进海洋战略,另一方面需要在海洋战略的推进中加入海洋教育的内容,实现对海洋的良性认知,积极引导出有中国特色的海洋观。
中国的海洋战略应坚持什么内涵呢?俞正晖教授描绘的是一幅相对务实的图景。
他认为,中国海洋战略首要的内容是,应对因中国崛起而影响或冲击到周边国家和世界海洋秩序所带来的结构性挑战。
这里包括:如何处理好和现存海洋主导国的关系;如何安抚或说服周边新兴强国看待中国海权力量的壮大;如何在南海消解或缓和与我国有岛屿争端国家对中国海权扩大的敏感和担心;如何平衡历史性既成海洋权利和应对《国际海洋法》并未界定的新问题。
同济大学夏立平教授认为,中国海洋战略应包括四部分:第一是海洋时代观,现在世界正在进入“智慧海洋时代”,处于智慧海洋时代的海洋战略需要与之匹配的物质基础,其核心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载体的科技基础;第二是海洋利益观,传统上提及海洋利益都会有特定的对象国,但现在海洋已然是各国相互依存的纽带,这决定着海洋战略的实施必须坚持“合作互利共赢”的利益观;第三是海洋安全观,这集中体现为一种“综合安全观”,不仅涵盖传统领域,也包括非传统安全领域,如反海盗、海上反恐、防止全球变暖等;第四是海洋秩序观,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还需要与既成的海洋秩序相互匹配,同时还要提出能让其他国家可以接受的新倡议。
20
陈明义指出,海洋强国是指到2050年我国的海洋综合实力应处于世界的前列,我国的海洋产业占GDP的比重应达到30%左右,新兴的海洋产业应成为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海洋的环境优美,人与海洋和谐相处,海洋的防卫力量大大提高,维护国家海洋战略利益和海上安全秩序的能力大大增强,还要确立我国在国际海洋事务和抵御海上风险的大国地位。
这样,才能称为世界一流的海洋强国。
具体地分析可以有这样十二个方面。
第一,海洋经济要发达。
第二,海洋科技要先进。
第三,海洋资源的探测开发能力强。
第四,海洋各类资源的利用水平要高。
第五,海洋生态环境良好。
第六,海洋各类科技人才队伍强。
第七,建成强大的现代化人民海军。
第八,海洋法制要建全。
第九,海洋文明深入人心。
第十,确立海洋国际事务中的大国地位。
第十一,海洋管理体制健全。
第十二,海洋综合国力处于世界前列。
21
张海文、王芳指出,海洋战略是国家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
现阶段及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将以建设海洋强国为战略目标。
确立海洋强国战略是顺应国际潮流、符合国家利益之举。
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内外基本条件已经具备。
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进程。
当然,在此进程中,必然会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和风险。
中国坚持和平走向海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强国,即“强而不霸”、“和谐海洋”,与“两个一百年”目标同步实施。
22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把海洋的强大与国家强盛紧密联系在一起,前所未有地把海洋的重要性放在了强国建设与民族振兴的重要位置上,以更高站位、更远视野拓宽了建设强盛现代化国家
20刘骞. 中国新型海洋强国战略的意义与内涵———“努力推动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学术研讨会综述 [J] .国际关系研究, 2014,(2).
21陈明义. 海洋强国的内涵 [J]. 政协天地 , 2013(1).
22张海文,王芳.海洋战略是国家大战略的有机组成部分[J].国际安全研究, 2013,(6). 的想象空间和发展领域。
中国海洋强国梦的战略,是一项着眼长远、立足当前的宏伟战略,对我国未来发展成为陆海兼备的世界强国,无疑具有重
要战略意义,必将产生深远的历史影响。
三、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路径
2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实施海洋战略是世界强国发展的成功经验,也是中国在 21 世纪的战略选择。
世界海权兴衰交替的历史表明,海洋强国的建设是以资本和制度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性过程,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社会发展各领域。
陈仕平、郭真从国际政治视域下来进行分析海洋强国路径的选择,他们认为第一应推动海洋制度的制定和完善,构建建设海洋强国的法理基础。
第二应推动各全球性国际组织发挥沟通协调积极作用,寻求调节海洋矛盾冲突组织依托。
第三应开展多边外交活动,积极推行区域合作战略,构建建设海洋强国的外交基础。
第四应拓展军事外交领域和加强海洋安全合作,以恰当方式应用海上武装力量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23郑贵斌海洋强国的实现路径1.以海洋价值观铸魂。
2.以海洋富民强国为目标。
3.以海洋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生态、维护海洋权益为重点。
4.以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为保障。
5.以海洋综合管理为手段。
24高恒认为海洋强国首先是政治上是强国。
中国的主权应该是完整的,失去主权应该收回以后才叫强国;安全方面是这样,主权丢了,受损失了,经济再强大也强大不到哪去。
他主张强调海洋强国,更应该是海洋政治强国,海洋安全强国,那么核心问题就是收复我们失去的岛礁。
路径是第一韬光养晦会,有所作为。
第二,重新认识国际法,国际法是西方制定的法律限制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
25耿相魁
23陈仕平,郭真.国际政治视域下中国建设海洋强国的路径选择 [J].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 2013,(3).
24郑贵斌.海洋强大与国家强盛紧密相连 [N]. 中国海洋报, 2013.5.14, (1).
25高恒.海洋强国是托起“中国梦”的战略支点[J].国家智库, 2013,(12).
站在人才的角度来阐述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路径,中国作为海洋发展的后起国家,要在海上一展雄风、后来居上,赶上甚至超过老牌的海洋强国,必须高度重视人才战略,只有发挥人才引领作用才能创新赶超。
历史告诉我们,人才是经济发展主流的领航者;现实告诉我们,人才是创新发展模式的先导者;国际化告诉我们,人才是参与国际竞争的决胜者。
我们必须把人才作为推动海洋强国的动力引擎,通过人才引领战略突破海洋发展的关键要素,实现海洋强国动力机制的重塑,圆中国的海洋强国之梦。
要实现人才引领,推动海洋强国建设,要做到三点:一是营造海洋高端人才的超前集聚优势。
二是打造海洋高端人才的作用发挥平台。
三是建设海洋高端人才的创业支撑平台。
26张湘兰、叶泉从法律角度切入,指出建设海洋强国是未来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方向。
海洋强国拥有四大标志,即海
洋经济发达、海洋科技先进、海洋生态优美和海防管控力量强大,而这都
需要完善的海洋法体系作支撑。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海洋
法制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海洋法体系巳初步形成。
然而,我国的海洋法体系无论在立法理念、形式还是内容上都存在诸多缺陷,与建设海洋强国的
要求相差甚远。
为此,我们应更新立法理念,在科学的指导思想下,构建一
套具有国际性、实用性、开放性和先进性的海洋法体系,该体系由宪法、
海洋基本法、单行性海洋立法和地方性海洋立法构成。
其中,海洋基本法
是完善我国海洋法体系的关键环节,也是现阶段我国海洋立法的重心所在。
他们认为:一、法制化是促进海洋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二、法制化是推动海洋科技创新的必然选择。
三、法制化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重要保障。
四、法制化是增强海洋管控力量的有力支撑。
27陆儒德认为我们必须真正从国家战略高度来审视海洋,以落实建设海洋强国的光荣历史使命。
他从几个方面对中国海洋强国梦的实现途径进行分析:一、建设海洋强国应在
25耿相魁 . 建设海洋强国必须实施人才引领战略 [N].中国海洋报,2013. 5. 5,(3). 27张湘兰, 叶泉.建设海洋强国的法律保障:中国海洋法体系的完善 [J]. 武大国际
法评论 ,2012,(1).
国家战略上切实体现。
二、建立现代海权,保证海洋事业顺利发展。
三、海洋权益,只有充分维护才能体现。
四、科技兴海,开拓海洋开发的新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