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与海洋战略
中国海洋战略的意义[1]
海洋作为孕育人类生命的摇篮,依然蕴藏着无尽的资源和秘密;海洋国界的无形和海运方式的廉价与便捷也使海洋成为了人类交往的通途中国的海洋战略是国家用于筹划和指导海洋开发、利用、管理、安全、保护、捍卫的全局性战略;是涉及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外交、海洋军事、海洋权益、海洋技术诸方面方针、政策的综合性战略;是正确处理大陆国土和海洋发展关系,迎接海洋新时代宏伟目标的指导性战略。
海洋战略从属于国家战略,是国家总揽海上方向健设与斗争全局的总方针,是处理国家海洋事务的总战略。
在海洋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有利于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资源限制,缓解土地的压力,缓解中国的能源危机和粮食危机,提高交通运输能力,解决水荒问题并且能够提供生活空间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经营海洋,利用辽阔而宝贵的海洋国土,把中国建设成为海洋经济强国,使海洋经济成为整个国民经济重大的新增长点,对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二部、第三部战略目标的实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海洋产业将成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新的经济增长源。
海洋经济对于陆地经济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是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效率所望尘莫及的。
因此,可以断言,开发海洋区域具有科技、经济、社会的三重价值,是解决资源短缺、环境恶化、人口膨胀三大难题的内在要求,在社会进步中能够发挥自身高与新的技术优势,使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关系得到改善,更加协调地向前发展。
21世纪是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时代,不仅要求对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益更高,而且要求经济腾飞与环境治理、社会发展之间更加协调,科学发展。
为子孙后代营造长期、有效的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践行海洋政治战略和海洋军事战略,提高海军作战能力,将使中国更好的应对中国解决台湾问题、岛礁归属、海域划界三大海洋挑战,解决中国的海权危机,维护蓝色国土的安全和完整。
中国海军在东海、黄海地区一定要争取拥有局部的优势,这对震慑日本、安顿朝鲜海域局势都有着积极的意义,可以说对整个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都是极其重要的意义,同时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我国“大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我国“大海洋”战略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刘岸冰
【期刊名称】《浙江海洋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年(卷),期】2024(41)1
【摘要】由于“重陆轻海”意识与政府“禁海政策”的施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与近代百年,海洋事业陷入全面没落与落后挨打的悲惨境地。
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中国共产党建构了自1949—1978年以“图存”为目的的防御型海洋战略,到1978—2013年以“图富”为主线的开放型海洋战略,再到2013至今以“图强”为核心的外向型海洋战略体系,由此中国现代大海洋事业进入了一个全面恢复、发展和崛起的新历史时期。
实践证明,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牢记中华海殇,以一脉相承且不断发展创新的“大海洋”战略理论为根本遵循,坚持发展为第一要义,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海洋强国崛起的支撑与根本。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刘岸冰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董浩云航运博物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74
【相关文献】
1.我国农村基层协商民主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
2.1956-1965年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与基本经验
3.改革开放40年我国社会治理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兼论新
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推进路径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未来展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
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2012年7月,习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纪念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海洋是陆海交汇的天然资源宝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区域。
没有海洋就没有今天的中国。
中国要实现海洋强国梦,必须坚持海洋自信,走蓝色崛起之路,建设海洋强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海洋工作。
他指出,当今世界,海洋经济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
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使用海洋,国际社会对海洋开发和利用有着广泛而深刻地共识。
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促进海洋经济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坚持海洋权益维护;坚持维护海洋权益始终不渝;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共赢;坚持共同发展;坚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共同推进蓝色崛起。
中国致力于海洋权益维护和开发,促进海洋文明共同繁荣。
•一、海洋强国的内涵海洋强国是以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并纳入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国家形态。
海洋强国是一个多层次复合概念,既包括海洋的基本要素又包括海洋战略与规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战略、规划、政策等属于宏观层面的管理范畴和行动纲领。
海洋强国由国家的综合实力、海洋战略与海洋环境、国家综合实力、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等因素综合评判而形成。
随着人类对海洋持续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与海洋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的矛盾日益突出等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安全形势日趋严峻。
国际社会对海洋安全、海洋权益、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沿海地区经济等给予高度关注。
世界各主要海洋强国都已确立了具有自身特色和战略意义的海上强国建设方案。
因此中国实施“海权战略”(2013年3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会见巴西总统特梅尔时提出)需要对此有更加深刻地认识和把握。
我们要贯彻党关于海疆事业发展要求,强化维护管控与开发能力建设在我国外交全局中作用已经成为了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
为了更好地实施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形成的“三大法宝”――坚持党对沿海工作领导、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实施全球治理以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这些重大问题。
海洋战略
形势与政策论文_海洋战略时代的中国文化任务中国是一个陆海兼备的大国,大陆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拥有主权的海上岛屿数千个,发展海洋经济和保障海洋安全关系到国家的主权完整、周边安全和核心利益。
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对自己的正当海权长期有所忽略。
而近年来,特别是2008年以后,中国日益频繁的海上活动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高度关注。
2009年4月23日,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以”和谐海洋“为主题的海上大阅兵在”海军城“青岛隆重举行,并取得圆满成功。
举办这次多国海军活动,是中国政府和军队致力于推动建设和谐海洋环境的重要举措,标志着人民海军与世界各国海军合作交流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同时也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海洋战略“时代。
应该说,”海洋战略“不仅是军事战略,更是国家的整体战略,是中国”开放战略“在新的时代起点上的进一步发展,是中国文化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在此背景下,如何正确认识中国”海洋战略“的时代背景,如何从国家总体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中国海洋战略问题,如何将中国文化置于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中使之服务于国家海洋战略,如何在”和谐海洋“理念中深度挖掘符合国家利益与国际利益的文化内涵,搞好海洋文化建设,是具有战略性、紧迫性和现实性的重大课题。
一、中国”海洋战略“的时代背景(一)国内层面首先,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贸易额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以航运为主要交通形式的国际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制约力日益突出,石油等战略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一直居高不下,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命线“。
目前,经过马六甲海峡运送的石油数量约占我国石油进口总量的70%以上,每天通过马六甲海峡的船只近60%是中国船只。
[1]同时,中国的持续发展,对开发海洋资源的依赖度越来越大,东海及南海蕴藏丰富的天然资源和能源,保护好、开发好、利用好这些资源关系着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安全和持久动力。
2007年,中国海洋生产总值为24929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一成。
大国崛起:中国海洋之路
六 中国海洋趣闻
一 海洋传说
0 1
四海海神与四
海龙王
0 2
八仙过海
0 3
海神娘娘——
妈祖
0 4
海洋众神灵信
仰
0 5
南海传说
六 中国海洋趣闻
二 中国海洋文化与习俗
怪书《山海经》—— 海洋文化的始祖
中国海洋岛屿命名的由 来
渔家的海洋习尚
中国文学与海洋 渔业民俗
感谢聆听
一 找回蓝土地
01 重 新 认 识 我们的版
图
03 北 方 疆 防 的要冲 —
—黄海
05 中国南海
02 北 方 的 “ 水路要
津”——渤海
04 南 北 海 区 的中枢 —
—东海
06 绵 延 曲 折 的海岸
一 不可忽视的蓝色国土
一 找回蓝土地
01
中国的 海港
02
海防的 前哨— —岛屿
03
海上走 廊——
一 我国古代的航海事 业
远去的辉 煌——海上 丝绸之路
折楫的蓝色 求索
汪大渊和 《岛夷志略》
三 中国古代的海洋之路
二 中国古代海洋军事
隋炀帝东 征
虞允文之 采石大捷
郑成功收 复台湾
2020/12/12
三 中国古代 的海洋之路
三 我国古代的海洋渔业经 济
0 1
原始社会的渔 业
0 4
五花八门的古 代渔具
二 中国与周 边国家的海 洋之争
一 西方的海 权思想与海 洋实力
三 中国的海 权思想发展
二 纷争的国际海洋形势
一 西方的海权思想与海洋实力
西方的大航海 时代
“二战”后的 世界海洋格局
世界各国的海 洋实力现状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
从海洋发展史角度看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摘要:中国是海陆兼备的大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300万平方公里管辖海域、18000多公里的海岸线和6000多个岛屿,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长期以来陆权比较强势,海权相对弱势。
“强于世界者必盛于海洋,衰于世界者必先败于海洋。
”纵观世界各强国,无一不是以海立国,以海兴国。
世界海洋强国的发展史,实质上都是海洋的掠夺史和海上霸权的争夺史。
通过对海洋发展史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合适的海洋强国战略,对我国相对被动海洋战略做出迎接挑战的准备,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海洋强国,海洋发展战略,战略目标从世界强国盛衰演变的历史中可以发现,海洋主动性是影响国家战略走向的关键因素之一。
海洋权力直接影响着国家发展战略的政治主动性、军事主动性、经济主动性和外交主动性。
力争海洋主权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日益清晰的一条强国思路。
当今世界,陆地资源紧缺,而海洋中储有大量的战略性资源,日益成为各国发展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造成了争夺海洋的激烈场面。
因此,制定海洋强国战略、争取海洋主动性,不仅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也是当今中国面临历史机遇且能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一、海权论思想2500年前的古希腊海洋学者狄米斯托克利和古罗马的西塞罗都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的思想。
公元前古罗马的西塞罗在总结了古希腊、迦太基和古罗马争夺地中海通商要道的斗争经验后,也提出了“谁能控制海洋,谁就能控制世界”的理论。
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伯里克利提出雅典的根本战略是发展海军,在一切可能控制的海域确立支配地位。
16世纪英国的罗利爵士,19世纪近代美国海军理论奠基人马汉等人,都普遍把争夺海洋、控制海洋与控制贸易、控制整个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出了争夺海洋的实质。
19世纪末美国海军理论家马汉创立海权论,他认为,海洋关系到国家的安全和发展,强国地位的更替,实际上是海权的易手。
从战略角度分析了一国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人口数量、政府政策等因素对海权的影响。
2049年,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
2049年,中国将成为海洋强国作者:胡波来源:《中国经济周刊》2015年第15期近年来,海洋强国这个词在中国可以说是铺天盖地且振聋发聩,它不仅是草根的期待、精英的呐喊,还是政府确定的国家战略。
中国虽然在地缘上一直是陆海复合型国家,古代也曾有非常丰富的海洋实践,但作为一个国家整体全方位转向海洋,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然而,关于海洋强国的诸多关键性问题仍远未得到澄清:海洋强国有哪些主要评价指标,中国应奉行什么样的海洋战略?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等热点的形势走向如何,中国又该如何统筹应对?在2049年,中国完成“第二个百年目标”之时,中国将成为一个怎样的海洋强国,军事、外交、经济等各大能力如何,会超越美国吗?本书对这些问题一一解答,并做出了中国将在2049年成为海洋强国的结论。
完整的战略设计不仅要有目标与路线图,还必须要有大致的时间表。
20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周年,距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建设海洋强国37年,距2015年已过去34年。
2049年距今是一个时间不算短的未知世界,然而,对于建设海洋强国而言,这段时间却算不得太长。
近代以来,海军日渐成为高技术兵种,相较于陆军与空军,历来成军相对缓慢,因而有“十年陆军、百年海军”之说。
一个国力持续上升的强国要从较低的起点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持续时间会非常之长,技术含量越高,舰队结构越复杂,成军形成战斗力的过程也就越长。
美国海军从19世纪末大规模扩军开始,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才得以跻身世界海上强国,这还要得益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英德;德意志帝国穷兵黩武,花的时间略短,从德意志海军大臣阿尔弗雷德·冯·提尔皮茨1897年提出海军扩张的“舰队法”,到1914年德国建成世界第二大海军,用时也近20年;二战结束后,苏联红海军从一支名不见经传的弱旅,最后在80年代成为一支足以傲视美海军以外力量的现代化海军,花了近40年。
现如今,海军技术已发生了重大革新,在信息化时代,体系化、网络化趋势不断增强,海军舰队的结构也已变得相当之复杂,海军与其他军兵种间联合作战的广度与深度均前所未有,这些都远非19世纪及20世纪的情况所能比拟,中国所需的时间很可能超过德国、美国及苏联当年花费的时间。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
海洋强国战略研究15世纪以后,海洋对于国家发展的战略价值日益凸显,人类文明进入了更富开拓性的“海洋时代”。
同时,世界海洋强国的历史也呈现出一些普遍性逻辑,即(1)国家对海洋战略价值的需求决定着海洋强国战略的地位;(2)国家经略海洋的能力决定着海洋强国战略的效用;(3)涉海大国都可以超越客观环境而崛起为海洋强国,但海洋强国的衰落也是必然的规律。
而这些规律的核心要义便是:一个长期有效的海洋强国战略,必然能够在海洋时代塑造出一个成功的海洋强国。
对于诸如中国一般的崛起大国而言,势必要通过合适的战略走向富强,也势必要走上海洋这条通途大道——它在昔日曾经是一条发展的捷径,而现在却是大国崛起的必经之路。
中国是陆海兼备的地区性濒海大国,国家的安全和发展皆同海洋息息相关。
当前,中国海洋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占国内生产总值的9%以上,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量的90%通过海上运输完成,多数原油进口需要依赖海运,中国业已在海洋渔业、海运业以及造船业等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在全球海洋上拥有广泛的战略利益。
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相较于陆地边界局势的基本安定,中国近年来的外部安全威胁主要来自于海洋疆土。
中国面临着来自美国及其军事盟国、有海洋争端的邻国等构筑的战略围堵态势,国家的海上战略空间长期受到外部力量的压制。
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尽管中国一直都在参与地区海洋秩序的塑造以及融入全球海洋秩序的进程,然而赢得走向海洋的机会却并不等于“赢得海洋”。
可以说,建设海洋强国已经成为中国保障国家综合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拓展国家战略利益和塑造新型海洋秩序的必然需求。
与此同时,中国的海洋强国战略无论是在政策和研究领域都还处于起步阶段,相关设计在战略评估、目标确定和手段选择上多少存在着结构性的缺陷。
有鉴于此,本文将选择“海洋强国战略”作为研究对象,力图为海洋强国战略提供一种创新性的解读模式与设计框架。
本文的第一章主要介绍论文对海洋强国研究的理论分析框架。
本章将首先总结并归纳研究所需要涉及的核心概念,并将在国内外既有研究的基础上,以“中西互通、古今互鉴”为原则,结合海洋时代的整体性趋势和阶段性变化,综合考虑海洋强国战略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尝试在基础研究层面为海洋强国战略构建可行的分析框架:海洋强国战略分析的主体是涉海大国,其核心问题是国家与海洋之间的关系,即国家摄取海洋战略价值的能力与意愿之间的互动。
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崛起
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与国家崛起近代中国是一个庞大的陆地国家,然而海洋却是中国在崛起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自19世纪末,随着列强的侵略、割地以及中国社会不断沉沦,中国逐渐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
海洋战略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当时中国国家建设期处于多事之秋,政治、社会、经济和文化均非常落后,而列强则在追求殖民帝国的扩张和海洋霸权。
作为一个陆地国家,中国长期以来逐渐失去了海上战略和能力,难以在航海技术、海底资源、海域和海洋权益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不仅严重威胁着中国海洋权益和安全,同时也放缓了中国国家崛起的步伐。
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海上闭关主义”向“积极参与海洋协作和共治”转变。
为了有效推进海洋战略,中国在政策、法律、科技、产业等方面加强了海洋建设,同时现代化海军的建设也成为了战略要素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还进行了重要的海洋权益和海域争端解决。
最有代表性的是黄岩岛争端和南海各相关国的领土争议。
中国一直坚持和平解决争端,而且全面、平和、公正、切实地履行着国际承诺,通过与周边国家的海洋合作,推进了可持续发展和治理海洋资源的目标。
中国还积极参与了全球海洋治理和普通航路、环保、海上恐怖主义等领域的合作。
此外,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活跃参与深海开发的国家之一,并具有先进的海洋科技、技术和人才。
近年来,在“一带一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推动下,中国还加强了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方面的合作和交流,扩大海洋的国际影响力和地位。
这些变化导致中国的海洋战略越来越多地吸引着全球的关注。
外界也认为中国通过海洋战略的发展,体现了“和平、和谐、合作、共赢”的理念和在全球治理中的更积极角色。
总之,近代中国的海洋战略已经成为中国国家崛起的重要方面。
虽然中国海洋建设仍存在许多问题和挑战,但中国政府和人民已经意识到并正在积极解决,通过不断推进海洋科技和经济发展,不断加强海洋领域各方面的合作来确保中国的海洋安全和利益。
海洋安全对中国崛起的意义
海洋安全对中国崛起的意义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形成了得海洋者得天下的局面。
因此,我国海洋的安全对我国的崛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首先,从海洋的资源来看。
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中国近海海洋资源丰富,开发远景十分广阔。
一、石油资源现代海洋开发中最令世人瞩目的是海洋石油业。
二、矿产资源我国绵长的海岸带蕴藏有丰富的海滨砂矿,其中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的金刚石矿床,广东一些海岸的高品位磷钇矿、锆石、独居石和金红石矿,海南岛沿岸的锆石、钛铁矿、独居石、金红石、磷钇矿,台湾岛西南的独居石、锆石砂矿,台湾桃园县、新竹和苗栗县沿岸的磁铁矿和锆石最丰富,矿产储量可观其次,从我国海洋的外围环境来看。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可谓乱象丛生,在东海,归我国管辖的海域面积有56万平方公里,日本与我重叠的海域面积约21 万平方公里,钓鱼岛之争对于中日海域的划界关系重大。
近年来,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的主权矛盾明显上升,双边摩擦日益增多,围绕海洋油气资源的争夺十分激烈,是目前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
南海范围北起台湾,南至马来西亚和文莱,西起越南,东至菲律宾,针对南海这块“风水宝地”,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国纷纷宣称对我国南沙群岛拥有领土主权。
目前,南沙群岛除大陆控制的9个岛礁和我国台湾驻守的太平岛(南沙诸岛中的最大的岛,林遵收回)外,共有41个岛礁被其他国家所侵占。
目前,我国南海已经形成“六国七方”的各国占领格局,而且这种分割和控制还有蔓延的趋势。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海洋安全对我国的崛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思,只要海洋安全了才可能进行发展。
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走向
中国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及其战略走向摘要:在国际关系史上,海洋自古就是世界大国的必争之地,也是它们走向世界之巅的重要路径之一,从西班牙、葡萄牙的新航路开辟到英国“日不落”帝国再到今天的美国“一超”地位,海洋兴国思想无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作为新兴崛起国家,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提高,与此同时,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海洋地缘政治环境,如何在这个重要的战略转型期构建适合中国国际地位的海洋战略至关重要。
关键词:海洋环境;中国海权;战略走向自古就有学者提出一个大国要崛起必须重视海洋,比如古希腊海洋学家狄未斯托说得: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一切。
1890年美国战略家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的《海权对历史的影响》(简称《海权论》)在美国出版,明确把海权作为一个国家的对外战略系统地提出。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是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包括海上军事力量和非军事力量。
前者包括所拥有的舰队,海军基地、港口等,后者则包括以海外贸易为核心的,与海洋相关的附属机构等。
马汉认为海权与国家兴衰休戚与共,谁能有效控制海洋,特别是控制世界上具有战略意义的海道与海峡,从而取得海权,谁就会成为世界大国。
【4】《海权论》不仅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海权”这一概念的著作,而且对世界历史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当其冲的是美国,自《海权论》面世之后,美国政府就采用马汉的制海权理论并使之迅速转化为国家对外政策,开始了美国一直延续至今的海洋扩张战略,如今美国的海军力量已无人能及。
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中国处于一个国家战略的转型时期,中国海权将成为21世纪中国战略的核心问题之一。
中国的国家实力和国际地位正处于上升和迅速崛起阶段,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之下,中国也处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的重要历史时期,与上述时代变化相伴随的是中国的国家利益也前所未有地向外扩展,国家的机遇和挑战越来越多地在海洋方面表现出来。
这就要求中国把在海洋领域的利益和目标纳入国家战略的考虑,并将中国原来的依赖陆上资源和陆上力量的战略逐渐转变为依赖海洋资源和海上力量的国家战略。
中国海洋战略的基本构想
二、迂回实施印度洋战略,打破岛链封锁和马六甲困局
收复领土联盟认为,由于中国已经在巴基斯坦、缅甸和非洲立定根基,中国人以巴基斯坦和缅甸为两大战略支点,以辽阔的非洲为依托,使中国内陆与印度洋和非洲连为一体已经不再是梦,中国实施印度洋战略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层面已经诸事具备,只欠领导人拍板决定这场“东风”了。
第三,中国与绝大多数印度洋国家没有领土纠纷和历史恩怨,阻力小。与我周边海洋邻国截然不同的是,中国在印度洋没有领土,除了与印度在陆地上有领土纷争之外(这完全是印度侵占藏南造成的),中国与绝大部分印度洋沿岸的国家(马来西亚、印尼除外,这也是其蛮横侵占我南沙岛礁或海域造成的)没有领土纠纷,也没有历史恩怨,大多数国家对中国比较友好。建国后,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印度洋沿岸国家尤其是非洲国家的援助,更加深了他们对中国的感情。未来中国出于和平和防御的目的,进入印度洋,不会给他们带来威胁,反而可能将他们从霸权意识浓厚的印度的魔爪下解救出来,更会加大对他们的援助,他们没有理由不支持中国。除个别国家外,中国实施印度洋战略遇到的阻力普遍较小。
[ 转自铁血社区 / ]
(一)中国实行链封锁难度很大。美国挟二战胜利之威,占领日本,控制韩国、台湾,遥控菲律宾、印尼等地,构筑起围堵中国的第一岛链。这一岛链美国已经建立并经营了六十多年,其用心之苦、着力之大、投入之多、防范之严密都非同寻常,中国因此也被封锁和围堵了近六十年。近年来,美日两国更是将美日同盟作为遏制中国崛起、维护西太平洋海权的基石。收复领土联盟认为,对美国而言,第一岛链的最关键处是日本。如果日本易手,则美国岛链战略彻底失败,势力完全退出西太平洋;对中国来说,第一岛链的最关键处是台湾。如台湾回归,第一岛链即遭腰斩,中国面向太平洋的门户洞开。失台湾而得日本,美国仍然牢牢控制西太平洋海权,中国仅得喘息之机,一个出气孔而已,获得最基本的海权、安全和战略通道,但大局仍然掌控在美国手里。即便如此,台湾的战略价值仍然非常之大,美国人绝不会轻易放弃!对台军售仍然不会停止,台湾统一仍然遥遥无期!不要被眼前台海局势和缓和历史上美国人为了与中国建交而做出的与台湾断交、撤军、毁约所迷惑,美国的底线仍然是控制台湾!过去、现在以至未来都是如此,除非美国大幅衰落或中国用巨大的利益去交换。台湾是美国手中的王牌。可惜的是,中国手中并没有可以要挟美国的王牌。更可惜的是,中国人在历史上已经失去了通过库页岛进出北太平洋的机会!也没有趁机收复琉球群岛!何况,除第一岛链之外,还有第二岛链呢,美国早已大规模地建设关岛了。现在,中国人在台湾问题上都很难突破,更不要提解决琉球问题了。另外,南沙是攸关马六甲困局的一处战略要地,美国人更是处处插手。近年来,美国、日本、甚至印度介入南沙问题日益深入和严重,越菲马等周边国家加快侵略步伐,南沙岛屿被占领、海域遭瓜分、资源受掠夺的局面触目惊心!这一切,对于一贯秉持和平思维的中国人来说,维持现状尚且很难,还枉谈什么战略突破?
试论海洋对于中国的战略意义
、
中国海洋发展 中存 在 的问题
第一, 海洋意识薄弱。在 l 5世纪 以前 中国在 海洋开发 和利用 方 面, 于世界 前 列。在近 代 , 处
个岛礁和台湾控制的太平 岛外 , 南海周边等国已经 陆续占据了4 O多个岛礁。其 中菲律宾 占据 9 , 个 马来 西 亚 占据 5个 , 南 占据 2 越 9个 ] 09年 3 。20
识 , 划海 洋战略 , 规 已经刻 不容 缓 。
[ 关键词】海洋 ; 海权 ; 海洋战略 ; 大国崛起 ; 蓝水海军 [ 作者简介] 宋海洋, 东商学院华商学院教 师, 广 法学硕士, 东 广州 5 10 广 13 0 [ 中图分类号 ]D 3 6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7 — 7 8 20 )7— o 0 0 6 2 2 2 (09 0 0 2 — 4
识仍然十分薄弱。有关海洋专家曾作过调查 , 面对
“ 中国国土有 多大” 的提 问,8 的学 生会毫不犹 9% 豫地写下了“6 万平方公里” 90 这个熟悉 的概念 , 但 绝 大 多数 同学 的头脑 中根 本 没 有 “ 洋 国土 ” 海 的概 念 。根 据 18 《 合 国海 洋 法 公 约 》 规 定 , 92年 联 等 中 国可主张 3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 ; 0 在太平洋 国际海底区域 , 中国还拥有 7 5 . 万平方公里具有专 属勘探权和优先开采权 的多金属结核矿区。
10 , 8 个 现已投入生产的 50 口油气井中, 0多 0余 1 0 I Z l 位于我南海断续线 内, 每年开采的石油资源就达 50 万吨 , 00 天然气 56亿立方米 。据资料显示 , 4 j
06 20万吨的 试图以该 岛为起 点 占领 中国 2 l万平方公里 的海 20 年越南至少从南 沙群 岛开采 了 10 域。在中国的南海 , 除中国大陆控制的永暑礁等 8 油。中国在南海争议区的油气资源开发还是空 白,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
形势与政策论文《论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与对策》摘要: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中国海权问题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本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的国内外形势,然后探讨了中国应采取的对策,以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并实现和平发展。
一、引言二、中国海权面临的形势1.国际竞争加剧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海洋已成为国家竞争的重要领域。
许多国家都希望通过探索和开发海洋资源来推动经济增长。
然而,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海洋权益重叠问题和领土争端正在加剧这种竞争。
2.美国的压力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军事力量之一,一直在海洋问题上保持着强势。
美国对中国的海洋权益采取了威慑和遏制的战略,试图阻止中国成为海洋主导力量。
例如,美国曾派军舰在南中国海进行自由航行行动,以维护航行自由。
三、中国海权的对策1.和平发展中国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
中国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与论坛,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合作,解决海洋权益争端,推动国际法治的发展。
2.加强海洋防卫能力中国需要加强自己的海洋防卫能力,确保自身的海洋利益得到保护。
这包括建设现代化海军、空军和海岸警卫队,完善海洋监测和情报系统,提高解决海洋争端的能力。
3.推动区域合作中国应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合作,推动建立共同利益和互信机制。
例如,中国可以加强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推动制定南中国海行为准则,维护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四、结论中国作为一个海洋大国,必须面对海权问题。
当前,中国海权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和美国的压力等形势。
为了维护自身的海洋权益并实现和平发展,中国应采取和平发展、加强自身防卫能力以及推动区域合作等对策。
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海洋问题上取得更大的影响力。
1.王毅.(2024).《走向45度仰角辨析中国航母发展与安全》.中国军事科学出版社.2.吴亚军.(2024).《南海问题:理性应对》.国际出版社.3.郑永年.(2024).《海洋强国论》.上海人民出版社.。
关于中国海洋战略的思考
关于中国海洋战略的思考摘要说到海洋,就不得不说到海防,而在近现代中国史上,这一直是个沉重的话题。
过去数千年,中国以“中央之国”自居,不论是一统天下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还是四处征战、不可一世的成吉思汗,都只重视陆上的经营,开疆拓土,征战四方,以上千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奠定了中国领先于世界上千年的强盛局面。
但由于忽视了对海疆的经营,使得中国尽管拥有数千公里的海岸线和数百万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却并没有成为世界海洋强国。
即使是开创世界航海新时代的明朝郑和下西洋,也只是昙花一现,并没有从此引领中国将目光转向海洋,却成为好大喜功的明成祖炫耀国力、四处施舍的工具。
关键词海洋战略海防中国海军军资正文在这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中国先后遭受了第一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等六次大规模战争,首都三次沦陷(分别是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八国联军侵华攻占北京,日本侵华攻占南京),人民饱受蹂躏,领土完整遭到严重破坏。
这些战争除抗日战争以外,无不以中国的失败告终,根源固然在于政府腐败、国力羸弱,但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海防虚弱、甚至是有海无防造成的。
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侵略者都是依靠海军消灭中国海防守军并登陆,最终迫使清政府求和,中法战争虽然陆地上中国打赢了(镇南关大捷),但由于在福建马尾海战中一败涂地,整个战争其实还是输了,甲午战争,中日海军在黄海进行海战,本来略占优势的中国海军由于执行错误的消极防守战略,不敢放手一搏,处处被动挨打,最终没能逃脱全军覆灭的命运。
重温这一段历史,目的是说明这样一个道理,海防名义为防,但必须要采取攻势策略,以攻为守,否则防不胜防,海军就是一个进攻型的军种,不能总是蜷缩在浅水湾里当小鱼小虾,那样随时会被大鱼吃掉,要游进深海当凶猛的大鲨鱼,让人畏惧不敢惹你。
海洋与陆地不同的是,除了各个国家的领海以外,占地球表面四分之三的海洋大部分属于公海,任何一个国家的军舰都可以自由活动,正如古话所说: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唯有力者居之。
胡彦林上将:构建海洋强国实现中国崛起
•论坛总结•2012.12.下MOTHERLAND胡彦林上将:构建海洋强国实现中国崛起只有建设强大的海军,并以它为核心,形成海上综合力量,才能够真正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记者/程四化12月29日,以“海洋权益——中国家利益与安全”为主题的中华爱国工程2012高级论坛在京闭幕。
全国人大党委、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海军原政委、本次论坛组委会主任胡彦林上将在论坛上作了总结讲话。
他提出要加强海军力量建设,提高捍卫国家海洋权益的核心力量。
胡彦林上将首先对本届论坛产生的积极影响给予了高度评价。
他表示,由《祖国》杂志社主办,中国社科院国际法所海洋法与海洋事务研究中心协办,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指导的 “海洋权益——中国家利益与安全”的高级论坛,召开得十分及时,也开得非常成功。
论坛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高端命题、高端专家、高端成果”为要求,分析了当前我国海洋形势、挑战,探讨了国家海洋战略,提出了应对和解决海洋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胡彦林上将对大会的圆满成功表示热烈祝贺,对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和会务保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
他针对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战略提出三点体会。
一是战略决定未来。
党的十八大作出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部署,这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在党代会报告中对国家海洋发展战略作出系统性的阐述,也是党中央在我国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作出的重大决策,在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中引起了强烈共鸣。
二是人才决定胜败。
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更多专家学者建言献策,需要不断培养领土海洋政策、海洋争端解决与国际法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努力建成领土主权与海洋权益“国家智库”。
三是实力决定一切。
海洋强国需要世界一流的海军做后盾,随着国家利益的拓展和海军能力的快速提升,海军走向远海维护国家海洋利益已成必然。
海军是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核心力量。
只有建设强大的海军,并以它为核心,形成海上综合力量,才能够真正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建设海洋强国战略。
“中国国家海洋战略 ”
2010年2月10日超级欠扁的脑筋急转弯论“中国国家海洋战略”默认分类2010-03-06 16:03:04 阅读194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中中国与世界“连接性”的不断增强,中国人的视线越来越被海洋所吸引。
中国正在逐步从一个传统意义上的陆地国家转型为一个海洋国家,至少已经成为一个海陆并重的新兴大国。
随着中国对海洋的依赖越来越深,海洋战略对中国的影响也就日益显著。
中国要制定怎样的海洋战略,以及制定的原因和意义将是本篇文章所涉及的主要内容……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海洋权益、海洋子战略、海洋观念一、战略提出背景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争夺海洋水域管理权,海洋资源归属权、海峡通道控制权,已经成为国际斗争的重要内容,马汉的“得海洋者得天下”理论得到了践行。
遗憾的是,马汉的海权论思想在中国无论是实践上还是理论上都影响甚微。
中国虽然有着漫长的海岸线,但中国始终不是一个海洋大国。
受古代禁海令、重陆轻海等观念的影响,一直没能组建强大的海上作战力量,更没有产生过经略海洋的战略思想。
中国是最早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航海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创建过惊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自先秦时代已开始海耕,在南疆史载有“骆田”的海洋农业;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有了舟师,春秋战国时代,地处沿海的吴、越、齐、燕等诸国已经“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
公元之初,中国已开始,构筑“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中国的远洋海轮抵达地中海,开辟了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航道。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比哥伦布探索新大陆早87年,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船尾鸵、水密舱、航海指南针等的发明和最早的利用,是中华民族对人类航海事业做出的最大贡献。
中世纪晚期,我国的海洋事业比起地中海沿岸诸国并不逊色,在某些方面甚至与世界的领先地位。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海洋战略探析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视域下中国海洋战略探析于立泉,王艺霖,殷昭鲁(鲁东大学,山东烟台264025)[摘要]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莫不与海洋发展息息相关。
21世纪,中国牢牢抓住机遇,积极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但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中国海洋战略发展不仅面临着机遇,同时也充斥着挑战:陆地资源开采过度,海洋资源开发不足;历史遗留问题众多,岛屿主权争端不断;国际海洋秩序失衡,海洋话语渠道不畅;海洋发展观念滞后,海洋生态污染严重。
因此,对如何大力发展海洋科技,提高利用海洋的能力;如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海军,致力和平解决岛屿争端;如何积极投身国际海洋秩序重构,搭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格局;如何转变海洋发展理念,维护海洋生态文明等海洋战略发展进路的探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海洋战略;发展困境;进路[中图分类号]F47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6043(2022)03-0043-02[作者简介]于立泉(1996-),山东寿光人,2019级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专题史研究;王艺霖(1997-),女,山东临沂人,2020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殷昭鲁(1980-),山东枣庄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史、海洋史研究。
[基金项目]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国共产党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历程与经验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1BDJ107)。
第2022年第3期(总第547期)商业经济No.3,2022Total No.547海洋兴则国家兴。
纵观世界历史,大国崛起莫不与海洋发展息息相关,15世纪的葡萄牙、16世纪的西班牙、17世纪的荷兰、18世纪和19世纪的英国以及20世纪的美国都是一个个典型的代表,都是依靠海洋走上强国之路。
21世纪以来,世界各国普遍认识到海洋的重要性,我国也抓住发展的机会重新经略海洋。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海洋在提供众多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严峻挑战。
中国崛起之南海问题
中国崛起之南海问题南海是亚洲三大边缘海之一。
北接中国广东、广西,属中国海南省管辖。
南缘曾母暗沙为中国领海的最南端。
东面和南面分别隔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与太平洋、印度洋为邻,西临中南半岛和马来半岛,为面积3,500,000平方公里(1,351,350平方哩)的深海盆。
平均深度1212米,最深处达5559米。
现在的南海问题主要集中在南沙,南沙群岛总共有230多个岛屿、沙洲和礁滩,面积比较大、在涨潮时仍能露出水面的有11个岛和5个沙洲,但是除了面积最大的太平岛,其他都被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侵占了。
而且南海各国越开越有抱团向中国发难的趋势,美国、日本、俄罗斯、印度,甚至连欧洲都想在这个问题上“发表看法”,捞取自己的利益。
面对这种形势,我们该怎么办呢?打一仗吗?网上这种呼声很高,但是我认为只是一种感性的爱国主义,可爱但值得商榷。
一方面,我觉得真正的情况也并不像数字上反应的那样,比如东面的黄岩岛,涨潮时基本就仅剩“立足之地”了。
南沙群岛中面积最大也是唯一有淡水的岛屿----太平岛,退潮时,露出水面0.43平方公里,也就是645亩,差不多相当于四分之一个南湖校区。
更别说其他的更小的岛,这样的岛是没有什么军事价值的,根本没办法防守嘛,所以就让他们暂时先占着,并不会构成什么具体的威胁,也不会因为他们多占了一会儿就增加了军事上进攻的难度南海问题早已不是中国和几个南海国家的问题了,尽管中国不想这样,所以我们必须从国际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其实也就是以美国为主的一些国家。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全球的金融,投资和商贸已经高度一体化,对于资本、技术和人才的流动,国界已经丧失了大部分限制权利,而资金、技术和人才的流向才是决定国家间发展差异的最重要因素。
由于美国长期奉行霸权外交,奉行强权干涉,无视其它国家的主权独立,和文化自由,到处插手,使得它四面树敌,终尝苦果。
911事件,使得美国本土第一次遭到战争威胁,数千人丧生,而后美国陷入长期的反恐战争,而美国本土也成为形形色色的反美恐怖组织袭击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崛起与海洋战略
内容摘要: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交通的命脉,是世界各个名族繁衍生息的和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自古至今也是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垂涎的战略要地。
伴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大幅增长,海权竞争逐渐成为焦点,中国的崛起,必然是一个呼唤海权的时代过程。
关键词:海权海洋形势海洋战略
中国是最早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航海事业发达的国家之一,在人类文明史上,曾经创建过惊人瞩目的辉煌业绩,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自先秦时代已开始海耕,在南疆史载有“骆田”的海洋农业;公元前6世纪,中国已有了舟师,春秋战国时代,地处沿海的吴、越、齐、燕等诸国已经“兴渔盐之利,行舟楫之便”。
公元之初,中国已开始,构筑“海上丝绸之路”。
唐朝,中国的远洋海轮抵达地中海,开辟了世界上最长的海洋航道。
明朝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创举。
但是近几百年来,中国与世界上其他海洋国家相比落后了,这是中国海洋文化意识不强,更缺乏经略海洋,全面规划、经营、管理海洋的经略和措施。
自明朝后期以来尤其是实行“海禁” 政策,延至清代,“海禁“更趋激化从而给中华民族的海洋事业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限制,其结果严重抑制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把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扼杀于襁褓之中。
在“海禁”的高压政策夹缝中,挣脱、生存、发展的中华民族海洋事业和海洋文化,相对于西方某些先进国家的成就来说,显然十分脆弱。
近十几年来,中国东海、南海上空风云骤起:日美要协防钓鱼岛,越南、菲律宾立法侵占中国黄岩岛和南沙群岛部分岛礁。
中国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原则遭遇严峻挑战,中国在上述海域的正当权益面临被蚕食的危险,海权危机日益凸显。
今日之中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已进入到一个十分重要的关口,有关中国海权、海洋权益、海洋战略等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民族复兴及中国崛起密切相关。
中国的进一步发展需要海洋就必须从一个战略的角度去思考、争取、利用和开发海洋,于是需要制定一个海洋战略作为指导。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战略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战略:
1、海洋经济发展战略:
国家在《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了“强化海洋意识,维护海洋权益,保护海洋生态,开发海洋资源,实施海洋综合管理,促进海洋经济发展” 的历史任务。
于是,海洋经济开发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中终于有了重要的一席之地,将会使21世纪作为海洋世纪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海洋所形成的各种海洋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之总和。
我认为中国的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应在秉承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加快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船舶工业、海盐及海洋化工业、海水利用业和海洋生物医药业等行业发展尤其是加快海洋新兴产业的发展。
协调第一、二、三产业和新兴产业的比例,并践行“中国海洋产业发展战略”、“中国海岸带开发战略”、“中国海洋经济安全战略”、“中国海洋国际合作战略”、“中国海洋环境保护战略”、“海水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战略” 等具体战略。
2、海洋政治战略
中国是世界上的大国,但不是世界上的强国,实现从大国到强国的跨越,必
然要经历“陆地中国”向“海洋中国”转变。
中国政府应在重申“搁置争议、共同开发”和“近海防御”的同时,以海军为后盾,实行军事威慑,尽可能的加强勘察南部远洋海域的资源点,并予以保护和占领,这构成了中国海洋政治战略的主要内容。
诚然,中国政府的强硬立场或行为势必会引起“中国威胁论”的复发或抬头;但这种对中国的恐惧感也正是震慑南亚诸国的一种天然的工具。
3、海洋军事战略
从中国的历史经验与当前的国际形势分析,中国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是维护国家利益的后盾,中国海军是防止其他国家肆无忌惮侵蚀中国海上利益的强大威慑力量。
中国应采取比较内敛型的进攻型战略,来处理与周边国家的领海争端解决中国的“海权危机”。
同时中国应建设一支符合我国国情、与我国经济实力匹配的海上作战力量,加速航母编队建设步伐,进而加强海防,抵制外来侵略,并起到必要的威慑作用。
4、海洋科技战略
鉴于当前的国际形势和中国海洋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我认为中国应继续加快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在国家“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科技方针指导下,实行科教兴海战略,在海洋战略中一定要奉行科技先行战略,深化近海研究,参与深海竞争、拓展大洋和极地研究,发展战略性前沿技术,攻克急需的关键技术,不断提高对海洋规律的认识水平以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国家权益和安全。
5、海洋教育战略
中国应该大力发展海洋教育,加快海洋类高等院校的发展,各类各级学校均要开设“海洋知识”、“海洋历史”和“海洋科普”课程,积极尽快地编写与海洋有关的教学和教育用书和丛书进而构成一个完整的海洋高等教育体系。
建立海洋法律制度,提高公民的海洋法律意识,并培养专业人才,维护中国海洋权益。
强海洋管理知识的普及,培养海洋管理专业人才以便借助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手段,实现对海洋开发利用活动中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
海洋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中国应该有一个着眼于更长期发展的海洋战略。
这个战略的原则不仅要维护中国的海洋权益,而且还要实现海洋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发展,只有这样才让海洋成为中国的崛起更加有力的后盾,让中国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王珊.《时事报告》,20102011学年度第2 期.
[2]刘中民.《世界海洋政治与中国海洋发展战略》时事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