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政治考研练习题
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单项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A.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B. 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答案:A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即辩证唯物主义。
这一观点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高级存在形式,二者之间存在着辩证的统一关系。
虽然阶级斗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内容,但它们都是围绕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展开的。
2. 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B. 非公有制经济是主体,公有制经济起辅助作用C.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地位平等,共同发展D. 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公有制经济逐渐消亡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这一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即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同时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以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
(2)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 科学发展观D.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答案:A、B、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而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
它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著作是这一理论体系的理论来源之一,但不是其直接内容。
二、简答题1. 简述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答案: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主要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持久战理论、人民战争理论、矛盾分析方法等。
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
考研政治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章节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章节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马克思指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产和精神生活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对这一段话的正确理解有()A.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前提B.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不可能进行政治活动,也不可能有精神活动C.社会历史活动可以脱离人类意识而存在D.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正确答案:A,B,D解析:马克思的这段话说明了社会物质资料生产的重要性,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动的前提,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人们就无法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
社会历史活动不可以脱离人类意识而存在,所以C错。
因此,正确选项是ABD。
知识模块: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2.根据唯物史观,我们寻找对于整个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应当()A.到人们的头脑中去寻找B.到人们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C.到生产方式和交往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D.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正确答案:C,D解析:根据唯物史观,我们应当把社会历史的变迁和政治变革的原因归结为某种物质的经济的因素。
因此,正确选项是CD。
知识模块: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3.唯物史观创立的伟大意义有()A.将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避难所中驱逐出去B.能使我们发现人们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根源C.能使我们正确地揭示事变的内部联系D.使得社会历史科学的研究如同自然科学一样精确正确答案:ABED解析:答案D的观点是列宁的观点,这句话说明了:唯物史观的创立使我们能够正确地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像研究自然科学那样精确地研究利:会历史科学。
2011考研政治真题之单选题分析:往年趋势延续 重视基础知识
2011考研政治真题之单选题分析:往年趋势延续重视基础知识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下午好,我们刚刚结束了2011年政治科目的考研考试,我们有幸请到海天考研的三位老师,两位是美女,我大概做一个介绍,这三位老师分别是在海天考研任教时间很长了,一位是蔡老师,跟网友打个招呼。
海天考研蔡桂娟:各位考研学生,大家好。
主持人:绍老师、于老师。
海天考研绍燕飞:大家好。
海天考研于美玲: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我们今天请到三位考研政治老师对2011年的真题做一个点评,还是一个很难得的机会,我们先从单选题,包括整个这套题的整体状况来考虑,绍老师,您先请。
海天考研绍燕飞: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上午2011年的政治考试刚刚结束,我们第一时间拿到真题,现在我给大家分析一下今年考研政治题目的特点。
首先,今年的考研政治和去年相比,从难度上来说,基本上延续往年的趋势,稍微难度提高一点,从具体的分数上马原是22分,毛特26分,史纲是20分,思修18分,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16分,从分值比重来看,马原和毛特占的比重较高,仍然是考研政治的重点部分。
从特点来看,今年的考研政治题和考研政治要求的是一样的一部分是对基础知识的要求和了解,另一部分是在基础知识的要求上有运用和了解。
今年的题型从单选来看,基本上以基础的记忆为主,而且题目的难度比较低。
所以,我相信考研学生这部分得分比较高。
分析题今年简单的说一下大概的特点,题目出的稍微有一点点偏,尤其是毛特部分,这部分的题一会儿再仔细的说。
多项选择题各部分比重相对均衡,尤其是史纲的题分量比较重,但是考察的特点还是跟大家练习中,该我们学习的知识点我们之前都练习过了。
主持人:有提到过。
海天考研绍燕飞:有提到过,大家的复习过程中把这些知识点真正记住了,我想多项选择题的答案应该也不会有很大的问题。
主持人:绍老师从总体上给我们解读了今年考研的分值情况,针对单选绍老师给我们举其中的一个例子跟各位网友做一个简单的解析。
考研政治题库(绪论——练习部分)
考研政治必做1800题(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1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选择题Ⅰ1.一切哲学都是()A.智慧之学B.各门科学的总和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人们自发的世界观2.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指()A.将一切具体科学包括在内的哲学B.马克思主义哲学C.正确反映时代本质要求的哲学D.德国古典哲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实践和认识的关系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4.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A.作为意识形态都具有阶级性B.都不能回避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都不能超越进步阶级和保守阶级的对立D.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5.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D.唯理论和经验论的标准6.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指()A.思维和存在能否在一定条件下等同起来B.思维能否认识存在的问题C.划分唯物论和唯心论的标准D.思维的至上性和非至上性的问题7.能够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是()A.朴素唯物论B.庸俗唯物论C.机械唯物论D.辩证唯物论8."二元论"认为精神和物质同为世界的本原,但最终陷入()A.折衷主义B.唯心主义C.神秘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9.中国古代哲人荀子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是一种()A.宿命论观点B.唯意志论观点C.机械唯物论观点D.朴素唯物论观点10.唯物主义的三个发展阶段是()A.古代原子论、近代原子论、现代原子论B.庸俗唯物主义、自然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D.朴素辩证法、唯心辩证法、唯物辩证法11、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这说明()。
A.只要自然科学有所发展就能实现哲学的发展B.哲学是适应自然科学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C.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D.哲学的发展推动着自然科学的进步12、“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
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考研政治是考研生中的一门必修课程,对于考生来说,政治的复习备考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而练习题是考生们复习备考的重要方式之一,通过做题可以帮助考生巩固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考研政治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考生们的备考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1.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
A. 马克思主义B. 民主主义C. 社会主义D. 人民民主专政答案:C. 社会主义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是()。
A. 党的领导B. 人民当家作主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D. 依法治国答案:A. 党的领导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3.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
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C. 实现人民民主专政D. 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答案:A. 实现共产主义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判断题1.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答案:错误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人民当家作主。
答案:错误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党的领导。
3. 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答案:错误解析:中国共产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三、简答题1. 请简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谁?答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习近平。
解析:习近平是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也是中国国家的核心。
他担任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职务,对于中国的发展和改革起到了重要的引领作用。
2. 请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解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它既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有机结合。
历年《考研政治》练习题含答案十二
历年《考研政治》练习题含答案(十二 )单项选择题 -1胡锦涛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基本方式是:A.科学执政B.民主执政C.依法执政D.友好执政【答案】 A【分析】这是胡锦涛在 06 年 7 月的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二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的。
胡锦涛重申, 科学执政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成功的前提条件。
科学执政,就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 ,不停研究和依据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以科学的思想、科学的制度、科学的方式组织和率领人民共同建设中国特点社会主义。
单项选择题 -2建立友好社会的直接辩证法依据是()。
A.矛盾的广泛性原理B.矛盾斗争性原理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D.矛盾的特别性原理【分析】[分析 ] 本题综合察看友好社会和矛盾同一性的原理。
建立友好社会是中国特点社会主义的一项基本任务。
它要求人与人、人与自然要和平共处,也就是在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学会在矛盾同一性中思虑。
而矛盾的同一性原理正揭示了友好社会的实质。
选项ABD固然都在友好社会中有所表现,但它们其实不可以组成直接的辩证法基础。
单项选择题 -3管理咨询不只要为客户解决管理中的问题,还要着眼于提升客户的管理水平。
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咨询人员不只告诉客户应当如何做,还要告诉客户为何这样做,指导客户亲身去做,无保存地向客户教授有关的知识和经验,使客户在咨询结束今后也能解决近似的问题。
这类做法是管理咨询人员道德规范中 ( ) 的内容。
A.表现了客户利益最大化B.守旧客户神秘C.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D.不做诽谤同行的事【答案】 C【分析】本题察看管理咨询人员的道德规范的内容。
中国公司联合会制定的《咨询人员行为准则》在管理咨询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方面,主要突出的内容有:严格恪守国家有关法律、法例和政策;不接受力难胜任的咨询拜托;表现客户利益最大化;保持咨询工作的独立、客观、公正;守旧客户神秘;既“授人以鱼”,又“授人以渔”;不做诽谤同行的事。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选择题练习(第七章)
考研政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七章选择题练习第一节从争取和平民主到进行自卫战争一、单选题1、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新的国际格局下,美国采取的对华政策是A. 保持中立的政策B. 扶蒋反共的政策C. 武力干涉的政策D. 遏制中国的政策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的政治代表是A. 中国民主同盟B. 中国农工民主党C. 中国共产党D.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3、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抗战、团结、进步B. 和平、民主、团结C.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D. 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发表了明确提出“和平、民主、团结”口号的A. 《对目前时局的宣言》B.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宣言》C. 《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D. 《将革命进行到底》5、1945年10月10日,国共两党在重庆谈判的基础上签署的文件是A. 《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B. 《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C. 《和平建国纲领》D. 《国内和平协定》6、抗战结束后,国共双方通过重庆谈判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是在A. 1945年8月28日B. 1945年10月10日C. 1946年1月10日D. 1946年6月26日7、1945年8月至10月,国共双方举行了确认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的A. 西安谈判B. 重庆谈判C. 南京谈判D. 北平谈判8、为应对抗战结束后的局势变化,中共中央在1949年9月19日正式确定的战略方针是A.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B. 向南发展,向北防御C. 向西发展、向东防御D. 向东发展,向西防御9、1946年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后不久,国民党特务就在重庆制造了破坏政协协议的A. 五卅惨案B. 较场口惨案C. 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0、1946年,国民党当局制造的镇压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请愿团的事件是A. 五卅惨案B. 较场口惨案C. 下关惨案D. 五二○惨案11、1946年6月26日,国民党军队挑起全国性内战的起点是大举围攻A. 东北解放区B. 中原解放区C. 陕北解放区D. 山东解放区12、在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的著名论断是A. 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 兵民是胜利之本D.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二、多选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上形成的两大对立阵营是A. 以德国为首的战败国阵营B. 以英国为首的战胜国阵营C. 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D. 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2、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内存在的三种建国方案是A. 民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B.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的建国方案C. 地主阶级与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D.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建国方案3、在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的建国方案所代表的阶级是A. 工人阶级B. 农民阶级C. 民族资产阶级D. 城市小资产阶级4、1945年8月25日,中共中央在《对目前时局的宣言》中明确提出的口号是A. 独立B. 和平C. 民主D. 团结5、在全面内战爆发前,中共领导的解放区军民打退国民党军事进攻的自卫反击战包括A. 上党战役B. 邯郸战役C. 平绥战役D. 津浦战役6、1946年1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开幕,出席会议的主要党派有A. 中国国民党B. 中国共产党C. 中国民主同盟D. 中国青年党7、在1946年初召开的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上通过的协议包括A. 政府组织问题B. 国民大会问题C. 和平建国纲领问题D. 宪法草案问题8、1946年2月10日,在国民党特务制造的较场口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 李公朴B. 雷洁琼C. 郭沫若D. 马寅初9、1946年6月23日,在国民党当局制造的下关惨案中被打伤的民主进步人士包括A. 李公朴B. 雷洁琼C. 郭沫若D. 马叙伦10、1947年2月至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A. 对陕甘宁边区的重点进攻B. 对东北解放区的重点进攻C. 对中原解放区的重点进攻D. 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三、简答题1、美国在中国抗战胜利后采取的扶蒋反共政策。
【考研政治】习题精练含答案解析Ⅵ
教学资料范本【考研政治】习题精练含答案解析Ⅵ编辑: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________单选题-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 )。
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同党的执政地位【答案】C【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中的党的中心任务的了解与掌握。
1956年中共八大明确指出。
我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的中心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A项是毛泽东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总方针,B项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生活的主题,与中心任务不能混淆。
故选C。
单选题-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点是A.建设和谐文化,巩固社会和谐的思想道德基础B.完善社会管理,保持社会安定有序C.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D.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答案】D【解析】暂无解析单选题-3党的xx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______A.实现共同富裕B.切实提高居民收入C.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D.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答案】D【解析】[解析] 本题考查xx大报告中关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容。
D为官方标准表述,需注意识记。
单选题-4药品生产中的职业道德要求不包括A.保证生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B.质量第一,自觉遵守规范C.保护环境,保护药品生产者的健康D.规范包装,如实宣传E.指导用药,做好药学服务【答案】E【解析】暂无解析单选题-5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不包括( )。
A.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B.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C.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答案】A【解析】[解析] 胡锦涛七一讲话指出: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考研政治11年真题及答案
考研政治11年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是(ABCDE)。
A. 均衡性B. 发展性C. 矛盾性D. 过程性E. 整体性答案:BCDE2.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具体时间是(AB)。
A. 1921年7月23日B. 1921年7月1日C. 1922年7月1日D. 1925年7月23日答案:AB3. 中国共产党确定土地革命总路线的会议是(C)。
A. 中共一大B. 中共二大C.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D. 中共七大答案:C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A)。
A. 长征胜利和延安整风B. 遵义会议C. 农村包围城市D.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答案:A二、简答题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有哪些?请简要阐述。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包括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党的群众路线和整风运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三个民主主义的统一战线理论等。
这些经验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通过实践不断探索,取得的重要成果。
2. 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什么?请简要阐述。
答案:中国社会主义改革的目标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国家。
这一目标体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体要求,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的目标。
三、论述题论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
答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 坚持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保证和关键所在。
历年考研政治练习题含答案5052
历年考研政治练习题含答案单选题1、马克思:唯物史观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答案:C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单选题2、邓小平同志“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是指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按照这个原则来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完成。
A.永远不变B.长期不变C.短期不变D.暂时不变答案:-1暂无解析多选题3、“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佳方式。
实行“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
A.特别行政区虽享有高度自治权,但并不具有独立主权实体的性质B.在两种制度中,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地位平等C.特别行政区的资本主义制度在整个国家占主导地位D.“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答案:A,D[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于“一国两制”不会改变我国国家性质的原因的认识,A 项正确,特别行政区只是我国的地方行政区域,不具有主权性质;B项错误,两种制度地位不是平等的,社会主义制度是主体;C项错误,资本主义制度从属于社会主义制度;D项说法正确。
单选题4、马克思:唯物史观A.新民主主义理论:毛泽东B.列宁:武装斗争理论C.邓小平:改革开放理沦D.思格斯:科学发展观答案:C唯物史观是马克思所创立,改革开放理论为邓小平所创立。
多选题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全面发展,因为A.三个文明构成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内容B.物质文明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物质基础C.政治文明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提供政治保证和政治动力D.精神文明为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答案:A,B,C,D[解析] 考查对三个文明之间的关系的理解和掌握。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之间存在着互为条件、互为目的、相互促进的关系,它们共同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考研政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章节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章节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的各方面的总和,这个总和是指()A.各种不同类型的生产关系的总和B.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中的三个方面的总和C.占统治地位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总和D.作为经济基础的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总和正确答案:B,D解析:考察对基本知识点经济基础的理解和掌握。
知识模块: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2.我国的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但不属于社会革命的范围,因为() A.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B.改革并不触及生产关系C.改革只在上层建筑领域中进行D.改革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正确答案:A,D解析:社会革命属于激烈的社会变革,改革不属于这一范畴,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不相适应的方面,不是改变现有的根本政治、经济制度。
知识模块: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3.下列哪些制度、设施及意识形态属于上层建筑领域()A.监狱B.《红楼梦》C.化工厂D.生产资料所有制正确答案:A,B解析:本体考察上层建筑这一范畴,C属于生产力范畴,D属于生产关系范畴,因此都不正确。
知识模块: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4.“时势造英雄”,这在哲学上说明了()A.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的B.英雄没有阶级性C.英雄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英雄都有其历史的局限性正确答案:C,D解析:在某一社会历史时期,英雄的出现是必然的,但谁会成为英雄有其偶然性,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英雄的出现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因此有其历史局限性。
知识模块: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5.在我国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作用就必须()A.从根本上改造社会制度B.不断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C.建设具有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D.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文化水平正确答案:B,C,D解析: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是先进的社会制度,不能改变。
2011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2011年考研政治真题一、单项选择题:1-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选项的字母填写。
1.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题来讲解他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支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
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
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
”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的角度看,就是要()A.注重量的积累B.保持物质的稳定性C.坚持适度原则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2.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A.社会形态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3.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熟,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
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4.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6.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既包括公有制经济,也包括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纳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是因为非公有制经济()A.是社会主义物质的经济成分B.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是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经济成分D.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占主体地位7. 党的十七大通过的党章把“和谐”与“富强”、“民主”、“文明”一起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写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其原因在于社会和谐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B.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C.经济建设的内在要求D.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重要途径8.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要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发展营业性文化产业的根本任务是( )A.繁荣文化市场,满足人们群众多方面.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B.保证人们群众基本的文化权益C.构建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D.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9.从1840年到1919年的80年间,中国人民对外来的侵略进行了英勇顽强的反抗,但历次的反侵略战争,都是以中国的失败,中国政府被迫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从中国内部分析,其根本原因是( )A. 军事战略的错误B.社会制度的腐败C. 经济技术的落后D.思想观念的保守10.1953年9月,彭德怀在一份报告中说,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章节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政治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章节练习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全部题型 2. 多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恩格斯曾经说过:“物体相对静止的可能性,暂时的平衡状态的可能性,是物质分化的根本条件,因而也是生命的根本条件。
”这一命题表明()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存在状态B.静止和运动一样都是物质存在的状态C.量变是质变的前提D.静止是生命产生的条件正确答案:A,B,C,D解析:恩格斯这段话充分地表明了静止的特点,以及承认相对静止的重要性。
静止虽然不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但它也是物质的存在状态之一,而且它和运动相互渗透,承认静止是度量运动的前提。
因此,正确选项为ABCD。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2.关于物质运动和静止,正确的说法有()A.物质总是处于绝对运动之中,不存在静止B.夸大静止将导致形而上学的错误C.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D.离开物质谈运动将会导致唯心主义正确答案:B,C,D解析:物质和运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二者相互区别:运动是绝对的、五条件的,而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另一方面,二者又是密切联系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离开物质谈运动,会犯唯心主义错误,而离开运动谈物质,会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
夸大静止会犯形而上学的错误,否认静止会犯相对主义诡辩论的错误。
因此,正确选项为BCD。
知识模块: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3.下列命题或说法中属于相对主义诡辩论的有()A.天不变,道也不变B.万物齐一C.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正确答案:B,D解析:相对主义诡辩论在运动和静止问题上往往表现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把事物的存在看成是瞬息万变的,A中的观点夸大了静止,显然不合题意;而C 是一种辩证法的观点,它强调了万物都在运动发展。
B中的观点认为万事万物都整齐划一,没有区别。
历年考研政治练习题含答案3463
历年考研政治练习题含答案不定项选择1、(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第130―132题。
2011年7月1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
胡锦涛总书记在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胡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中,同以上列举的三件大事具有同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概括,是对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也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三大发展成就的重要论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面貌的科学概括,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内涵和基本内容的新阐释、新拓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尖锐地指出了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党所面临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和“一个更为紧迫的任务”。
提出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研究和解决党的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着眼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认识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关于我们党90年奋斗、创造、积累过程中形成的三大发展成就的概括,其中,()这一崭新的理论概括,首次出现于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
A.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C.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高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答案:C党的十七大报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概括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政治理论大纲解析配套选择1000题16.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
”这说明A.真理与谬误没有严格的界限B.真理与谬误可以相互转化C.真理与谬误在性质上并无根本对立D.真理与谬误可以随时转化【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真理与谬误。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反之就是谬误。
真理与谬误在性质上是对立的,有着明显的界限,但又是统一的,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任何真理都有各自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
真理与谬误在一定范围内有确定的界限,二者不容混淆。
真理和谬误的相互转化,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的,条件不具备,真理不会成为谬误;谬误也不会成为真理。
因而,不能因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关系,而抹杀两者之间确定的界限。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17.马克思认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
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自己思维的此岸性。
”这说明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是检验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的标准。
人用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头脑中重建客体模型,并根据这个客体模型推导出应当具有的未知性质,然后再用实践加以检验,当理论预言与对客体的实践结果一致时,就证明头脑中精神地重建的客体模型与客体自身相一致。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18.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是在强调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归宿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学习获得的间接经验并不重要【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知行观。
诗句的意思是说: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自实践。
这强调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首先,实践为认识的产生提出了需要。
其次,实践还为认识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并把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实践把主体和客体直接地、现实地联结起来,使主体能从客体中获得真实可靠的信息。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选项。
19.王夫之:“知也者,固以行为功者也;行也者,不以知为功者也。
行焉,可以得知之效;知焉,未可得行之效也。
”他的这一观点A.主张知易行难B.主张以行为基础的知行合一C.主张因知进行D.主张行先知后【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中国古代的知行观。
王夫之这段话意思是:知必须依赖于行,只有行才能使人们获得成功;行可以取得知的效果,而能知未必能行,事情的成败关键在于能否力行,而不取决于认识。
实践能使人们的认识取得客观的效果,而认识本身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知而不行,即无实效。
由此,王夫之得出“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的结论,认为在知与行的关系中,行是主要方面,是两者统一的基础。
王夫之这一以行为基础的知行统一学说,是中国古代以实践为核心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20.“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象也是不可能的”。
这表明A.想像是获得认识的基础B.想像对主体认识活动有诱导作用C.想像在认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D.想象属于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过程中的非理性因素。
非理性因素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和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像、直觉和灵感等也属于非理性因素。
认识过程中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动力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对认识发生作用,还得通过情感、意志这些非理性因素。
积极的情感和情绪给认识活动注入活力,对认识的发展是一种推动力量。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
意志对人的认识的进行也是一种重要的支撑力量和推动力量。
马克思指出:“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二,诱导作用。
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兴趣,会使人产生种种想像和幻想,而想像和幻想是科学创造中极可贵的品质。
列宁说:以为只有诗人才需要想像,这是没有道理的,这是愚蠢的偏见!甚至在数学上也需要想像,甚至微积分的发现没有想像也是不可能的。
第三,激发作用。
在情感、意志等非理性因素的激发下会导致直觉和灵感,而直觉和灵感这种非逻辑力量可以弥补逻辑思维的不足,激发人的创造力,它是一种重要的认识能力。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选项。
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观引入认识论,彻底划清了A.能动革命的反映论与直观被动的反映论的界限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C.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先验论的界限D.辩证反映论与形而上学反映论的界限【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认识论,指出:认识本质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因此,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在本质上是一种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旧唯物主义不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抹煞了人的认识(反映)过程的能动性,因而是消极的、直观的反映论。
因为坚持反映者与被反映者之间的一致性和统一性,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有正确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物质世界的特性和规律是可以被人认识的,从而彻底划清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界限。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和体现的是从物质到精神、从客观到主观的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它把社会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从而彻底划清了唯物主义反映论与唯心主义的先验论的界限。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2.有几个盲人,从来没有见过大象,不知道大象长的什么样,他们就决定去摸摸大象。
第一个人摸到了鼻子,他说:“大象像一条弯弯的管子。
”第二个人摸到了尾巴,他说:“大象像个细细的棍子。
”第三个人摸到了身体,他说:“大象像一堵墙。
”第四个人摸到了腿,他说:“大象像一根粗粗的柱子”。
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A.人的认识结果由主体的观念意志决定B.主体在认识过程中具有能动的作用C.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D.主体自身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等因素影响着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和重构【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本质,以及反映与信息、选择、重构的关系。
主体反映客体的过程就是主体获取、加工、处理客体信息的过程。
这一过程需要发挥人的信息选择机制和信息重构机制的作用,这是主体能动性的重要表现。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认识,这就是认识活动中主体认识差异性的重要表现。
因此,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全面、准确地把握认识的本质,正确理解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
盲人摸象的故事表明: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由于主体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知识背景的不同所致。
但是无论不同主体认识的差异有多大,它们都有其客观的根源,归根到底仍然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既是对主体之外的客体的反映,也是对主体自身状况的反映。
因此,人的认识及其结果受主体影响,但不是由主体单方面决定。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D选项。
3.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关系的内涵包括A.实践关系B.认识关系C.价值关系D.审美关系【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关系的内涵。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在对象性活动中,主体和客体之间首先表现为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即实践关系,并在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即认识关系。
主体的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作为主体活动的动力因素和内在尺度,对于主体活动的方向性、选择性以及对活动的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需要与满足需要或使用与被使用的关系;价值关系的最高境界就是人类改造世界的创造活动及其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即审美关系。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选项。
4.柏拉图认为:“如果是我们在出世前获得了知识,出世时把它丢了,后来又通过使用各种感觉官能得到了原来具有的知识,那么,我们称为学习的这个过程,实际上不就是恢复我们固有的知识吗?我们把它称为回忆对不对呢?完全对。
”这一观点A.正确揭示了认识的来源B.是朴素的唯物主义认识论C.是一种唯心主义D.在认识论上属于先验论【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的来源问题。
题目中柏拉图的观点是一种典型的唯心主义先验论。
在他看来,知识为人先天固有,对外界的感受只是起到促进知识回忆的作用,外界并不是知识的来源。
这样,认识就成了回忆人先天就具有的知识的过程。
这就违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的观点。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D选项。
5.孔子的一位学生在煮粥时,发现有肮脏的东西掉进锅里去了。
他连忙用汤匙把它捞起来,正想把它倒掉时,忽然想到,一粥一饭都来之不易啊。
于是便把它吃了。
刚巧孔子走进厨房,以为他在偷食,便教训了那位负责煮食的同学。
经过解释,大家才恍然大悟。
孔子很感慨地说:“我亲眼看见的事情也不确实,何况是道听途说呢?”这个故事说明A.感性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B.感性认识对获得真理毫无意义C.眼见、耳听不一定为实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
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为理性认识,只有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住事物的本质。
题目中孔子认为亲眼看见的事情尚有可能是不确实的,更何况是道听途说。
这就表明,要想获得真理性的认识仍有待于实践的进一步检验。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CD选项。
6.列宁指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
”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的两次飞跃是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B.从理性认识到感性认识的飞跃C.从实践到理性认识的飞跃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命题分析】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
认识的发展过程,首先是由实践到认识,即从实践中产生感性认识,然后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
这是认识过程中的第一次飞跃。
由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是否可靠,能否转化为现实,理性认识本身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