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危害因素及环境因素和风险评价工作计划

合集下载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

化学试验室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化学试验室是一个潜在危险的工作环境,存在着各种危害因素。

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必须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评估,以便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本文将重点讨论化学试验室中常见的危害因素,并介绍风险评价的方法。

一、危害因素的识别1.化学品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各种化学品,包括有毒物质、腐蚀剂、易燃物质等。

这些化学品可能对人体产生刺激性、损伤性、致畸性、致癌性等危害。

2.物理因素危害:物理因素包括噪音、震动、温度、湿度等。

在化学试验室中,噪音可能来自于仪器的工作声音或试验过程中的爆炸声;震动可能来自于仪器的振动或试验过程中的剧烈摇动;温度和湿度可能对试验人员的舒适度和健康产生影响。

3.生物因素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可能存在致病微生物、动物实验中的病原体等生物因素。

这些生物因素可能会引起传染病或过敏症状。

4.机械设备危害:化学试验室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不稳定的仪器、易于发生事故的旧设备等。

5.火灾和爆炸危害:化学试验室中存在可燃物质和易燃物质,如溶剂、气体等。

如果安全操作不当或存在其他火源,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二、风险评价的方法1.作业分析法:通过对试验室中的工作过程进行细致的分析,确定危害源、暴露途径和受体,评估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作业分析法可以帮助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2.概率论方法:概率论方法通过统计数据和概率模型对风险进行评估。

例如,可以利用历史数据和概率模型来计算其中一种事故发生的概率和严重程度。

这样可以判断其中一种危害因素产生的风险是否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并采取适当的控制措施。

3.专家评价法:专家评价法是指利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对风险进行评估。

专家可以依据他们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评估其中一种危害因素的潜在风险,并提出相应的控制建议。

专家评价法可以灵活应用于不同的情况,但需要依靠专家的主观判断。

三、风险评价的目标风险评价的目标是确定潜在的危害因素和风险,并为采取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工作指南1范围为了辨识和评价与公司及所属单位的所有活动、产品和服务过程、场所、人员、设备有关的危险和有害因素(以下简称危害因素),特制定本工作指南。

本工作指南规定了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的方法。

本工作指南适用于公司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

2内容2.1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对公司所有常规和非常规的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场所人员的活动以及所有作业场所内的设备设施存在的危害进行全面的辨识并对其风险评价。

2.2 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价的步骤a)选择生产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b)识别各类作业活动(包括作业活动中所使用的设施设备)中的危害;c)风险的定性和定量评价;d)确定重大风险。

2.3危害的分类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代码》(GB/T13861-2009)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分为四类:——人的因素:在生产活动中,来自人员自身或人为性质的危害因素;——物的因素:机械、设备、设施、材料等方面存在的危害因素;——环境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害因素;——管理因素: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害因素;2.4危害识别的方法——安全检查表:系统剖析,确定检查项目,按顺序编制表格,以提问或现场观察等方式了解检查项目的状况,确定危害因素。

——现场观察:对作业活动、设备运转或系统活动进行现场观测,分析人员、工艺、设备运转存在的危害因素。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有关事件、事故和环境监测数据等,从中发现存在的危害因素。

——座谈:召集HSE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和操作人员,集思广益、讨论分析作业活动或设备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危害因素。

——工作安全分析(JSA):较细致地分析作业过程中存在危害的方法,把一项作业活动分解成几个步骤,识别每一步骤中的可能产生的危害。

适用于在各类作业活动中对作业人员操作活动中潜在危险和危害的识别,同时也适用于岗位人员工作活动的危害分析。

——工艺安全分析(PHA):通过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和控制工艺中的危害。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管理规定
5.1.5.3宁波公司及各工厂应将重大风险因素和控制措施记录到《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经审核批准后发给各部门,以便实施运行检测,并作为各单位安委会跟踪的依据。
5.1.6定期评审和动态管理
5.1.6.1定期评审
5.1.6.1.1各公司相关部门应定期回顾《危险源辨识评估表》和《重大风险和环境因素控制跟踪表》中的措施和进度。
1
完全意外但可能性较小
0.5
可以设想但很不可能
0.2
极不可能
0.1
实际上不可能
b)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次(E)
分数值
频次
10
连续暴露
6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3
每周一次暴露
2
每月一次暴露
1
每年一次暴露
0.5
很少或罕见暴露
c)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产生的后果
100
非常重大,一人及以上死亡
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做相应说明和规定,其他评价方法的说明和要求,各子公司可根据自己的具体需求做进
一步描述和规定。
5.1.3.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它们之间的函数式。根据专业人员的实际经验,给出3个自变量的各种不同情况的分数值,采取对所评价的对象根据情况进行打分的方法,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出其危险性分数值,再在危险程度等级表中查出其危险程度的一种评价方法。
对辨识、评价出的不可接受的风险,由各公司安委会组织进行控制策划,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所制订的风险控制计划应有助于降低风险、保护员工的安全健康,同时应与公司的运行经验和所采取风险控制计划的能力相适应。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办法

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办法

环境因素、危险因素识别评价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准确、有效地辩识和评价分析项目经理部所辖各处室、项目(分)部工作环境及相关工作活动过程中的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因素,确定重大风险,选择合理可靠的风险控制和削减措施,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项目经理部各处室和项目(分)部的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辩识和风险评价的管理。

第二章管理部门及职责第三条质量安全环保处是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的归口管理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一)负责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

(二)负责对各部门识别、评价出的环境因素、危害因素和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害因素进行整理和汇总。

(三)负责评审、最终确定重大风险并组织编制重大风险控制措施计划,下发各部门执行。

第四条各处室负责组织本部门进行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更新,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害因素的评价工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汇总填写在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调查表上,并将结果及时提交质量安全环保处。

第五条各项目(分)部结合各自管道建设项目管理实际,负责组织本部门进行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识别、评价、更新,重要环境因素、重要危害因素的评价工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汇总填写在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调查表上,并将结果及时提交质量安全环保处。

第六条项目经理部的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评价由质量安全环保处负责组织,其余各部门参与。

项目的环境因素、危害因素评价由各项目(分)部组织。

第三章管理方式及程序第七条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的识别(一)环境因素的识别要考虑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三种状态对环境的影响。

(二)各部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所伴随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

(三)根据项目经理部工作性质和实际情况,确定主要产生环境影响的工作活动包括:1. 工作及生活垃圾的处理;2.工作机械、车辆使用;3. 工作人员活动;4. 药品的使用;5. 办公设施的使用;6. 消防设施的使用;7. 水、电、油料的管理。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5篇)

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1.目的为了做好公司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及评价制度,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有效预防职业危害,切实保障员工健康,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等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作业场所职业病危险因素的检测及评价工作,包括日常检测、评价检测、监督检测、事故性检测。

3.内容____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组织开展对本公司作业场所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检测和监督检测工作,为保障检测工作规范进行,应聘请经当地安监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并签定委托协议书,协议书内容应包括检测项目、检测时间、检测地点或岗位、检测报告书出具方式、费用结算等;____公司应向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如实提供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原辅材料、产品、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个人防护措施、岗位设置及接触时间等相关资料;3.3现场检测时,公司质量安全环保部应该提供必要协助,并对工作场所生产运行状况及职工职业接触情况负责;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对检测过程和结果负责;3.4检测人员进入现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防毒面罩等相关防护用品;3.5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前必须进行工业卫生评价,并整理分析结果建立技术档案;对不符合国家工业卫生标准的,禁止投产使用直至符合要求;3.6采样点、采样点的数量、采样对象以及采样时间段的选择,必须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要求;3.7检测方法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卫生检测检验方法和标准进行;3.8检测项目为《高毒物品目录》中的高毒化学物,至少每个月监测一次;检测项目为《高毒物品目录》外的其余化学物质或粉尘,每年至少监测一次;检测项目为物理因素,每年至少测量一次;职业危险因素评价至少每三年进行一次;3.9对于检测结果不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接触限值的监测地点或岗位,公司应立即采取相应治理措施,仍然达不到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必须停止存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职业病危害因素经治理后,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的,方可重新作业,并应该适当增加检测次数;3.10检测、评价结果应存入公司职业卫生档案,并向所在地安监部门报告,同时向劳动者公布;3.11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对公司内职工反映的工作环境问题督促落实;3.12各部门应对本部门职业健康环境进行经常性检查,对不符合国家要求的岗位应及时建立整改方案并按计划实施,质量安全环保部负责督促整改。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策划程序是指在安全管理中对潜在危险源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的步骤和流程。

通过该程序,企业可以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设备或环境造成伤害的危险源,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以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下面将就该程序的具体内容进行详细介绍。

一、危险源辨识危险源辨识是指通过系统地对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进行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存在的潜在危险源。

危险源可以包括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机械因素和人为因素等。

具体的危险源辨识包括以下步骤:1. 收集信息:了解企业的工作场所、工作流程和工作设备情况,收集相关资料和数据,包括工艺流程图、设备清单、作业程序等。

2. 观察和分析:通过实地观察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例如,观察工作场所的布局、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方式,分析可能存在的不安全行为和不安全条件。

3. 记录和整理:将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记录和整理,包括危险源的种类、位置、可能的影响和可能的控制措施等。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指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确定其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程度。

风险评价的目的是为了确定风险的优先级,确定优先采取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风险评价包括以下步骤:1. 确定风险的评估指标:根据不同的危险源,选择相应的评估指标。

评估指标可以包括可能的伤害程度、可能的发生频率、可能的影响范围等。

2. 进行风险评估:对辨识出的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估。

根据评估指标,对危险源进行量化或定性评估,确定其可能造成的风险程度。

3. 优先级排序:对评估结果进行排序,确定风险的优先级。

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哪些危险源需要优先考虑,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三、控制策划控制策划是指根据危险源的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和控制计划。

控制策划包括以下内容:1.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

控制措施可以包括工程控制、行政控制和个人防护等。

例如,在需要接触危险化学品的作业环境中,可以采取局部排风装置、防护屏障或穿戴防护设备等。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计划书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计划书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计划书1. 引言本职业卫生风险评价计划书旨在对特定行业或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卫生风险进行全面评估。

职业卫生风险评价的目的是识别潜在的危险因素,并制定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工人的健康与安全。

2. 背景2.1 评价对象本次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将针对特定行业或工作环境进行,确保评价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2.2 目的本次职业卫生风险评价的目的包括:•了解工作环境中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评估工人接触这些危险因素的程度;•识别潜在的健康风险和安全隐患;•制定有效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职业卫生风险。

3. 评价方法本次职业卫生风险评价将采用以下方法:3.1 收集信息通过收集相关资料、观察工作环境以及与工人进行访谈等方式,获得必要的信息以了解工作环境的特点。

3.2 风险评估基于收集的信息,采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评估,并确定工作环境中存在的职业卫生风险。

3.3 数据分析对评估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职业卫生风险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为进一步制定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3.4 制定控制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和相关法规标准,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包括工程控制、个体防护和行为管理等方面,并制定实施计划。

3.5 评估效果实施控制措施后,评估其效果,并根据需要对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职业卫生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 预期成果通过本次职业卫生风险评价,预期可以达到以下成果:•对潜在危险因素进行准确评估,确保评估结果可靠;•确定职业卫生风险的程度和分布情况,为制定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保护工人的健康与安全;•评估措施的效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措施;•提高工作环境中的职业卫生管理水平。

5. 项目计划为保证职业卫生风险评价的顺利进行,制定以下项目计划:阶段任务完成日期需求分析收集相关资料日期1观察工作环境日期2访谈工人日期3评估分析风险评估日期4数据分析日期5控制措施制定控制措施日期6实施计划日期7评估调整评估效果日期8调整改进措施日期9项目总结编写评价报告日期10提供建议意见日期116. 预算和资源本次职业卫生风险评价的预算和资源需求如下:•人力资源:1名职业卫生风险评价专家,1名数据分析员;•设备资源:计算机、测量仪器等;•经费预算: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辨识、评价清单和控制措施.docx

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辨识、评价清单和控制措施.docx

施工现场危险源及环境风险辨识、评价清单和控制措施工程名称:编制单位:审核人:编制人:日期:一、评价目的识别公司、项目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影响职业健康安全的危险源,评价危险源的风险程度,确定重大危险源,并对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

二、适用范围评价适用于该公司、项目在活动、产品或服务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的评价与风险控制的策划与更新。

三、危险源识别准备收集国家、地方、行业关于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文件等资料的现行版本,掌握相关的规定。

四、评价方法:1 、直接经验法,对照有关标准、法规、安全检查表(可以采用《安全性评价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 GJ59-2011)》)或依靠分析人员的观察分析能力,借助于经验和判断能力直观地评价对象危险性和危害性的方法。

经验法是辨识中常用的方法,其优点是简便、易行,其缺点是受辨识人员知识、经验和占有资料的限制,可能出现遗漏。

为弥补个人判断的不足,常采取专家会议的方式来相互启发、交换意见、集思广益,使危险、危害因素的辨识更加细致、具体。

2 、定性评价:这种方法是依据以往的数据分析和经验对危险源进行的直观判断。

对同一危险源,不同的评价人员可能得出不同的评价结果,思想难以统一。

但对防治常见危害和多发事故来说,这种方法比较有效。

施工现场重点防治的“五大伤害”(高处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坍塌),就是在对以往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定性评价不是简单“拍脑袋” ,而是一种“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 。

3、定量评价:这种方法是对危险源的构成要进行综合计算,进而确定其风险等级。

常用的一种简单易行定量评价方法是“LEC法” ,即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这种方法考虑构成危险源的三种因素——发生事故的可能性(L)、人体暴露在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和一旦发生事故会产生的后果(C),取三者之积来确定风险值(D),用公式来表示,则为 D=LEC式中 D ——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规定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和风险评价管理办法为实现公司的安全生产,实现管理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预防,达到消除减少危害、控制预防的目的,结合公司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1. 评价目的1.1 对本公司范围内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评价,制定风险控制措施,并对其实施控制。

1.2 识别生产中的所有常规和非常规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害,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

1.3 加强管理和个体防护等措施,以减少或避免不期望的事件发生,遏止事故,避免人身伤害、死亡、职业病、财产损失和工作环境破坏,保证安全生产。

2. 评价范围本公司范围内所有常规和非常规作业活动存在的危害,以及所有生产现场使用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及生产活动、服务过程中的风险进行评价、识别与控制。

3.职责3.1 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本公司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组织领导工作,负责建立风险评价小组,负责批准重大的风险清单。

3.2 安全部门负责组织本公司范围内的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确定重大及巨大的风险,提出重大事故隐患的整改方案,并对全公司的危险源的控制进行监督。

3.3 安全部门应确保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价人员进行应有的培训,以承担指定范围内的工作。

3.4 各部门对所辖范围内的危险源进行辨识评价,并实施控制。

4.风险评价工作程序4.1 总则4.1.1 本公司重大风险详见《重大风险清单》。

4.1.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准则:——国家、地方、行业颁布的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要求;——有关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公司制定的安全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4.1.3 危险因素的分级原则危险因素按以下原则进行分类:I 级: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 级:近期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II 级:将来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IV 级:不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控制的危险因素;4.2 风险评价的组织和管理4.2.1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工作在安全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1.个人因素:-缺乏充分的培训和教育-不合适的个人保护装备-缺乏必要的技能和知识-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和程序-对危险源的不敏感性或过于自信2.物理环境因素:-不安全的工作场所和设备-不稳定的结构和设备-不合规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缺乏紧急逃生通道和逃生设备-不充足的照明和通风-噪音、震动等有害环境-潜在的火灾、爆炸和化学泄漏风险-不安全的物料储存和堆放方式3.组织管理因素:-缺乏明确的安全政策和程序-不充分的资源和预算用于安全管理-缺乏监管和检查机制-不合理的工作时间和任务安排-缺乏有效的沟通和信息流动-不合理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健康问题-人员不合理数量和分配问题4.操作过程因素:-不规范的工作操作和程序-缺乏充分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措施-不良的工艺和操作控制-作业手册和操作程序不清晰-缺乏恰当的监测和检修程序-不合理的物料和化学品管理5.环境因素:-天气条件的不利影响-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台风等)-环境污染和有害物质的存在-社会和政治不稳定因素以上仅为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的一些常见因素示例,具体的清单应根据具体的组织和行业进行定制。

清单应包括所有与组织或工作活动相关的潜在危险源,并识别可能的风险等级和可能的风险后果。

这些清单不仅可以帮助组织发现和识别危险源,还可以帮助组织评估和优先级不同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清单的应用对组织的安全管理非常重要,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的风险,以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来减少人员和财务损失。

因此,组织应定期进行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关的风险管理计划和行动方案。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实施方案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实施方案

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环境因素识别与评价实施方案根据公司现有生产装置、施工作业等方面的风险,选用LEC法、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进行评价。

其中危害识别参照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表进行识别。

作业活动采用LEC法进行评价,设备设施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进行评价。

一、作业活动采用LEC法进行评价的有关要求:1、按照生产厂设置的岗位来进行作业活动的危害识别。

2、生产厂成立的评价小组组织岗位员工确定本岗位中所有常规作业活动,建立活动清单。

常规作业活动清单3、确认作业活动中存在的危害因素,这些危害因素可能导致的危害事件,利用LEC法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等级按照以前下发的标准来判断。

风险评价表4、车间评价小组汇总补充,依据风险评价判别准则选出不可承受风险,填写危险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汇总表。

5、车间评价小组对不可承受风险,提出削减目标和相应削减措施,建立其清单。

LEC法不可承受风险及控制汇总表二、设备设施采用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进行评价的有关要求:1、生产厂对与安全生产有关的设备设施均要进行分析评价,设备设施的划分以实现单一功能为标准,相同的设备设施并实现相同的功能,只进行一次评价。

2、生产厂成立的评价小组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和岗位员工,共同来确定设备设施可能出现的故障或危害,以及这些故障或危害可能导致的影响或危害事件。

故障、事件或事故类型调查表3、生产厂评价小组汇总补充,并依据判别准则进行风险评价,填写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汇总表。

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汇总表4、生产厂评价小组对不可承受风险,提出不可承受风险削减目标和相应削减措施,建立其清单。

FMEA法不可承受风险及控制汇总表三、环境因素的识别与评价的有关要求:1、生产厂组织员工填写环境因素调查表。

主要针对“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排放。

员工环境因素调查表注:此表主要由各基层单位员工填写,基层单位保存。

2、环境因素的评价方法环境因素的评价采用“环境因素评价矩阵表法”。

2024年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篇)

2024年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三篇)

2024年危险源辩识和风险评价及控制1.目的为准确识别公司工作场所的危险源,并评价出重大危险源,采用相应控制措施,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风险的预防好有效控制。

适用于本公司在生产和服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策划。

3.工作程序3.1.程序描述要控制安全生产风险,首先要识别风险源,评价其带来危害的严重程度和可能性,确定重大危险源,据此策划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以消除安全隐患。

3.2危险源识别3.2.1危险源识别时要考虑以下业务活动和影响因素范围:a.正常的作业活动和非正常的作业活动;b.作业现场的地理位置及周围的环境;c.现场临时设施及作业现场的平面布置;d.作业工艺流程;e.使用的机械设备、装置、工具等;f.有毒有害作业部位(如粉尘、毒物、噪声、振动、辐射、高温及低温等有危险源的作业部位);g.各项制度的规定;h.安全防护设施、事故应急抢险设施和辅助生产、生活、卫生设施;i.进入生产区所有人员的活动,包括内部员工、访问者或其他人员。

3.2.2识别和评价的时间公司每年3月份,将办公区域、到生产区的路途和生产区作业可能发生的危险源进行识别和风险评价。

3.2.2.2危险源辨识方法,采取以下方式进行识别:a.经验对比法;b.询问与交谈;c.现场观察;d.过程分析等3.2.3根据本公司作业活动的实际情况,造成各类事故发生的危险源如下:1.高处坠落:脚手架、吊篮、电动葫芦、检修用卷扬机、物料提升机、等高处作业中发生的坠落事故;2.物体打击:包括钢管、扣件、物料、机械零件、作业工具等物体的打击;3.机械伤害:包括卷扬机、电锯、减速机、拉链机、提升机、磨机、破碎机、皮带输送机、风机、搅拌机等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4.起重伤害:各种起重作业中发生的挤压、坠落(吊具、吊重)物体打击和触电;5.触电:包括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生活用电、各种机电设备用电、雷电击等伤亡事故;6.火灾和爆炸:包括作业现场临时用电、生活用电、电焊作业、气焊作业、氧气瓶和乙炔瓶、火工材料的燃烧与爆炸;7.坍塌:包括物料提升机等、堆置物、建筑物倒塌等;8.淹溺:洪水、游泳、洗澡、失足落水等;9.车辆伤害:场内机动车、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等在施工或到工地路途的伤害;10.中毒和窒息:煤气中毒等伤害;11.职业病:电焊、粉尘、水泥粉尘等引起的职业病。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范本(二篇)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范本(二篇)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范本1. 引言在各类工作场所和活动中,可能会存在各种危害和风险,为了确保人们的安全和健康,必须进行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本文将提供一个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的范本,帮助组织和个人进行相应工作。

2. 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场所和活动的分析,识别可能产生伤害和损失的因素。

下面是一个危害辨识的范本,帮助进行危害辨识工作。

2.1 工作场所和活动描述描述工作场所或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所在地点、类型、规模、运营方式等。

2.2 人员和资产列出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和资产,包括员工、访客、财产等。

2.3 危害源列出可能导致危害的各种因素,如物理、化学、生物、人为等。

2.4 危害形式对每个危害源,描述可能导致的具体危害形式,如火灾、爆炸、中毒、伤害等。

2.5 潜在风险评估每个危害源对人员和资产可能产生的潜在风险,包括频率、严重程度、影响范围等。

2.6 现有控制措施列出当前已经存在的控制措施,评估其有效性和不足之处。

2.7 未来改进措施提出对于存在的危害源和潜在风险的改善计划,包括改进现有控制措施、引入新的控制措施等。

3. 危险评价危险评价是对危害源和潜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控制措施。

下面是一个危险评价的范本。

3.1 危险程度评估按照风险评估的标准,对每个危害源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危险程度,如高、中、低。

3.2 风险优先级排序将评估结果按照危险程度排序,确定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和风险。

3.3 行动计划为每个优先处理的危险源和风险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包括控制措施、责任人、时间表等。

3.4 效果评估对实施行动计划后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判断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是否需要进一步改进。

4. 危险控制计划危险控制计划是根据危害辨识和危险评价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和减少危害和风险。

下面是一个危险控制计划的范本。

4.1 控制目标和原则明确控制目标和原则,如保护人员安全、保障资产完整、适应法律法规等。

水泥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评价

水泥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评价

水泥厂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及评价水泥厂是一个充满风险和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主要涉及到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人因和环境因素等。

以下将详细介绍水泥厂主要的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评价。

一、物理因素:1.噪声:水泥厂设备运转时会产生噪声,长期暴露于高噪声环境会导致聋哑症状。

评价:应在厂区内设置带有耳塞的耳罩、隔离噪声源等措施,减少工人接触噪声的时间和强度。

2.震动:水泥机械振动会造成工人的手臂、手腕和腰椎的震动损伤,引发手臂颤动综合征、腰背痛等问题。

评价:应采取适当措施,如机械衬垫、隔震装置等,减少工人的震动暴露时间。

二、化学因素:1.石尘:水泥生产时会产生石尘,长期吸入会导致呼吸道和肺部疾病。

评价:应采取有效的通风系统、佩戴过滤面具等措施,控制石尘浓度在可接受范围内。

2.化学品:水泥生产过程中使用一些化学品,如石膏、硅酸盐胶凝材料等,这些化学品可能对工人造成刺激、腐蚀、中毒等危害。

评价:应加强化学品的储存、使用和处理管理,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定期进行健康监测。

三、生物因素:1.粉尘中的细菌、霉菌和真菌:长期暴露在这些微生物的环境中会引起职业性感染病。

评价:应加强卫生清洁,做好通风和卫生消毒工作,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

2.各类致病昆虫:水泥厂周围常有蚊虫和啮齿动物栖息,它们可能对工人的健康构成威胁。

评价:应进行定期的蚊虫和害虫防治,保持良好的卫生环境。

四、人因:1.不安全的工作行为:水泥生产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安全的操作行为,如没有佩戴个人防护装备、违规操作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工伤事故发生。

评价:应加强员工的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

2.疲劳和压力:水泥厂要求工人长时间站立、重复性劳动,以及面临的工作压力也较大,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工人疲劳和压力过大,影响身心健康。

评价:应设置合理的工作计划,适时安排休息时间,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五、环境因素:1.环境污染:水泥厂排出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给生态环境带来潜在风险。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三篇)

2024年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及评价制度为使职工免受作业过程危害因素的伤害,达到保护职工健康的目的。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针对建筑施工中有危害的作业过程和作业环境(指:水泥尘可能导致的水泥尘肺及电焊可能导致的电焊工尘肺)制定职业病危害监测及评价害因素制度。

以消除职业病危害浓度或强度,减少职业病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与损害。

一、职业病危害评价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我公司决定对今后承建的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在项目开工前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评价机构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在竣工前进行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在竣工验收时应取得职业病防护设施验收合格证。

评价程序和方法按国家《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规范》进行。

通过三个评价达到以下目的1、识别、分析与评价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类别,为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分类提供科学依据。

2、确定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项目的设计提供必要的职业病防护对策和建议。

3、评价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及其效果对未达到职业病危害防护要求的系统或单元提出职业卫生补充措施。

4、针对不同建设项目的特征,提出职业病危害的关键控制点和防护特殊要求。

5、从源头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

二、职业病的监测对生产过程产生或存在有害因素(化学的、物理的、生物的),对从业者有可能造成职业危害或职业病的作业都要实行监测。

监测要选择取得省级或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监测机构,按照国家粉尘监测规范规定GB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进行。

监测内容包括:粉尘浓度的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

并做好如下几个环节的监测:1、开展经常性监测对有可能产生有职业危害的场所,为掌握作业场所有害物质的变化和职业危害的程度,要开展经常性职业卫生监测,原则上每两年监测一次。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三篇)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职业病是指在工作岗位上长期接触特定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导致工作人员发生的与工作相关的疾病。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如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是对工作岗位上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全面评估和分析,以确定其对工作人员的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和风险。

这包括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各种危害因素的种类、浓度、接触途径、持续时间等进行详细记录和分析,并结合工作人员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况进行评估。

监测评价制度是指针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存在和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持续监测和评价的制度和方法。

通过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情况,规范工作环境,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监测评价制度可以包括以下方面:1. 环境监测:对工作岗位上的环境空气、噪声、光照等进行定期监测,确保环境指标符合相关标准。

2. 个体监测: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包括体检、生物标志物监测等,以及职业病的诊断和监测。

3. 风险评估:结合环境监测和个体监测数据,对工作岗位上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防护措施和管理措施。

4. 档案管理:建立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档案,记录其工作岗位、接触的危害因素、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监测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5. 宣教培训:开展职业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病防护意识和能力。

通过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可以提高工作岗位上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减少职业病的发生率,保障工作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范文(二)当前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范本如下:一、引言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及监测评价制度的制定旨在全面了解和评估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现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以保障劳动者的职业健康与安全。

工作计划-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计划

工作计划-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计划

专业的论文在线写作平台
工作计划-危害因素辨识及风险评价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危险、危害因素及环境因素的预见性和掌控能力,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上下联动。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指导和督促。

员工要对各自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辨识危害点、源。

各车间对各自的装置进行全局或整体性的辨识。

公司各个主管部门对全厂进行整体性的辨识,具体工作如下:
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计划表
序号
步骤。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

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的确定1、公司制定并实施《QP9-1危险源辨识、评价、管理程序》,以持续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实施必要的控制措施,确保重大风险得到辨识和控制。

(1)危险源辨识应考虑:——常规和非常规的活动和情形,包括考虑:1)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材料、物质和物理条件;2)因产品设计而产生的危险源,包括研究、开发、测试、生产、组装、施工、服务交付、维护或处置;3)人为因素;4)工作实际是如何完成的。

——紧急情况;——人员,包括考虑:1)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及其活动,包括员工、分包商人员、访问者和其他人员;2)在工作场所附近的可能受到施工生产活动影响的人员;3)在不受公司或司属单位直接控制的地点的员工。

——其他问题,包括考虑:1)工作区域、过程、安装、机器/设备、操作程序和工作组织的设计、方案、规程,包括它们对人员能力的适应性;2)在工作场所附近发生的由工作相关的活动造成的公司及司属单位控制下情况;3)在工作场所附近发生的可能对工作场所中的人员造成与工作相关的伤害和健康损害的不受组织控制的情况;——组织及其运行、过程、活动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际或有计划的变更。

——危险源知识和危险源信息的变更。

——公司内部或外部曾经发生的事件,包括紧急情况及其原因。

——工作组织组织形式和社会因素,包括工作量、工作时间、领导作用、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价——职业健康安全风险评价时应考虑适用法律法规要求和其他要求以及现有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风险评价时应考虑4.1条款中的影响因素和4.2条款中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职业健康安全机遇评价时应考虑公司组织模式、方针、计划的变更,以及适应员工、消除危险源、降低风险、改进管理体系等机遇。

——评价方法应考虑根据公司业务特点、性质和时机确定。

优先采用事故发生可能性、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严重性作为评价要素,对各危险源进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并针对风险等级明确相应管控级别及管控责任人,以实现风险的分级管控。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

环境因素/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序1 目的辨识公司在生产、服务或运行范围内的职业健康安全相关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评价其风险程度,环境影响大小,确定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

2 范围适用于公司生产服务和管理活动中环境因素的识别、危险源辨识及风险评价的控制和管理。

3术语和定义《管理手册》中0.3章的有关术语和定义适用本程序。

4 职责4.1分管副总经理负责审批公司重大风险和重要环境因素以及制定的控制措施。

4.2安质部4.2.1负责组织各部门、单位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必要控制措施的制定活动。

4.2.2负责对各部门、单位上报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进行收集、汇总,确定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报分管副总经理审批。

4.2.3组织相关部门、单位对确定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及其风险程度进行应急预案的策划、编制工作。

4.2.4负责对公司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进行评审、更新和监控。

4.2.5负责对公司的一般或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形成文件发放到相关部门、单位实施控制。

4.3各部门、单位4.3.1负责对本部门、单位职能范围内的(所辖场所和业务范围内的)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识别、确认、登记、更新和控制。

4.3.2建立本部门、单位的“危险源风险评价表”、“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控制好本部门、单位的重大风险、重要环境因素并上报安质部。

5 程序5.1识别范围5.1.1环境因素识别、危险源辨识的范围:a.危险源辩识的范围涉及组织的所有活动(常规的、非常规的生产服务活动);常规的:如正常的装卸车、装卸船、维修、转运、清扫、办公等;非常规的:包括异常活动(如设备设施临时抢修活动等)和紧急情况下的活动(如发生货垛坍塌、火灾等情况下的抢险活动);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现场作业人员、管理人员、货主、代理、司机、承包方、访问者及其他外来人员等);c.人的行为、能力和其他人为因素;d.已识别的源于工作场所外,能够对工作场所内组织控制下的人员的健康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的危险源;e.工作场所附近,由组织控制下的工作相关活动所产生的危险源;f.工作场所的基础设施、设备和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险、危害因素及环境因素和风险评价工作计划
为了进一步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工作,全面提高危险、危害因素及环境因素的预见性和掌控能力,逐步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现公司安全生产目标,要求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上下联动。

各级安全管理人员要加强指导和督促。

员工要对各自岗位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识别,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辨识危害点、源。

各车间对各自的装置进行全局或整体性的辨识。

公司各个主管部门对全厂进行整体性的辨识,具体工作如下:
危险、危害和环境因素辨识与评价工作计划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