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合集下载

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与纪律约束方案

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与纪律约束方案

强化学生规则意识与纪律约束方案引言:作为学生的我们,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纪律和规则意识,这既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社会的尊重。

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我们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方案和措施,下面就来谈谈如何强化学生的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

一、加强学生自律观念培养学生应该在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养成良好的自律观念,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遵守规则所带来的好处。

家长和教师应起到示范和引导的作用,通过言传身教、榜样示范等方式,让学生内化规则,形成自觉遵守规则的习惯。

二、建立明确的纪律规则与制度学校应制定出一套明确、合理的纪律规定与制度,使学生清楚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这些规则与制度应包括学生行为规范、违纪处分措施等内容,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规则宣传教育学校应通过多种方式宣传教育学生,让他们充分了解规则的内容和重要性。

可以利用班会、主题演讲、校园广播等形式进行规则教育,让学生形成遵守规则的自觉意识。

四、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学校应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监督和管理。

可以设立班级纪律委员、学校纪律委员等职位,负责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监督和处罚。

同时,可以通过班级评比、公示制度等方式强化监督机制,让学生时刻保持规矩。

五、加强对违纪行为的惩处对于那些违反规则的学生,应该依照规定进行严厉惩处。

这不仅可以起到警示作用,还可以维护学校纪律的严肃性。

同时,也应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引导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进行改正。

六、注重规则的实施与执行学校应加强对规则的实施与执行,确保学生遵守规则的执行率。

这涉及到教师的工作态度与质量,教师应做到严格要求、公正执行,让学生感受到规则的权威与必要性。

七、加强师生沟通与合作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和合作是确保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有效的重要保障。

学校应提供一个开放公正的沟通平台,教师和学生之间应及时沟通、互相尊重,共同维护学校秩序和纪律。

八、强化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衔接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家庭也应承担起培养孩子规则意识和纪律约束的责任。

幼小衔接 规则意识

幼小衔接 规则意识

幼小衔接规则意识幼小衔接是指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阶段,是孩子们从幼儿园生活逐渐过渡到小学学习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阶段,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

规则意识是指孩子们对于社会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通过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幼小衔接阶段的规则意识培养应从家庭教育开始。

家长应该给予孩子们明确的行为规范和要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例如,要求孩子们遵守家庭的规定,如按时完成作业、保持卫生等。

同时,家长还应该给予孩子们适当的自主权,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

在幼儿园阶段,教师应该通过游戏和活动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模拟不同的社会角色,学习遵守规则和与他人合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唱歌等方式,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进入小学后,学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规则意识的培养。

学校可以制定明确的校规校纪,让学生们明白在校园中应该如何行为。

同时,学校还可以组织一些集体活动,如班级会议、社团活动等,让学生们在集体中学会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除了家庭和学校的培养,社会也应该为幼小衔接阶段的规则意识培养提供支持。

社会可以通过举办一些公益活动,如义务劳动、环保活动等,让孩子们亲身参与其中,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

此外,社会还可以通过媒体宣传、教育节目等方式,向孩子们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幼小衔接阶段是孩子们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时期,培养孩子们的规则意识对于他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该共同努力,为孩子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的良好行为习惯。

只有这样,我们的下一代才能成为有规则意识、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策略论文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的策略论文
幼儿从一出生,就开始了一个从自然人向社会人成长的过程。成为社会人的一个标志,就是学会自觉遵守全社会一致认同和遵守的生活规则。什么是规则?简言之,规则是处在社会关系中的特定社会角色为履行义务所必须遵守的规范。
在幼儿园教育阶段.加强幼儿规则意识的教育和培养非常重要。幼儿家庭与幼儿园应该共同承担起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重任。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应该怎么做呢?
培养幼儿规则意识,要从孩子们日常共同参与的生活情节开始。例如孩子每天入园后,就要求孩子们依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领取餐具,然后按照老师事先安排好的位置落座;就餐时,不喜欢吃的东西不能随便倒在地上……在课间自由玩耍中,如果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要有礼貌地向小朋友提出请求,得到允许后才动手拿去玩。在孩子的生活中充满了与别人、与公共环境的各种联系,有很多应当遵守的“规矩”,教师应当在每一个环节上循循善诱,严格要求,让“规矩”逐渐变成孩子的自觉习惯。
一、在幼儿园教学细节和生动多样的活动中培养规则意识
在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和训练方面,幼儿园无疑是重要的阵地。教师要在充分尊重、理解幼儿的基础上,给他们提出一些必要的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制定在园、在家应遵守的、科学的、合理的生活规则、学习规则、游戏规则,让孩子们理解规则的意义,把这些规则贯穿在孩子的日生活之中。通过反复训练,让这些规则入心、入脑,成为幼儿的习惯,为他们升入小学后自觉地遵守更多的规则做好准备。
三、在家庭、社会教育中培养规则意识
每一位幼儿既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也是家庭和社会的一分子,他们都将会走出家门、走出幼儿园、走进社会的大殿堂。因此我们要和家长一起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培养幼儿形成规则意识及执行规则能力的心理环境和物质环境,以友善、关爱、示范的态度和方式,让孩子从被动接受规则要求转为主动接受规则。此外,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树立孩子的劳动意识。家长要有意识地给孩子安排一些简单的家务,鼓励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他们做不好或是违反了规则时,应正面引导、鼓励他们。让孩子在生活中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从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将强制性、必须遵守的规则内化为自主、快乐、自觉的行为和终身受益的习惯。在家中要求孩子养成物品用后要归回原处的好习惯,出家门时要和家人打招呼;要按一定的时间作息等等。家长还可和孩子从最熟悉的生活、环境、游戏中共同商量制定家庭规则,用孩子们共同约定、看得懂的方式记录下来随时提醒、共同遵守。这样,才能让孩子们在经历规则产生、执行、完善的过程中建立规则意识,逐渐地使遵守规则成为他们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在当今社会,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作为社会成员的基本行为准则,法治观念的培养对于孩子来说尤为重要。

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在孩子法治观念的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家庭教育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

一、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家长应该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注重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

首先,家长应该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了解法律法规对于社会、家庭和个人生活的意义。

其次,家长应该尊重孩子的权利和自由,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遵守规则。

最后,家长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传递法治观念。

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法治氛围家庭法治氛围的营造对于孩子法治观念的培养至关重要。

首先,家长应该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避免家庭暴力、争吵等不良行为,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秩序。

其次,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与家庭决策,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和责任感,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最后,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法治问题,让孩子了解法律制度、司法程序等基本知识,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

三、通过日常活动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家庭日常活动是培养孩子法治观念的重要途径。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1.让孩子参与家务劳动,培养孩子的劳动意识和责任意识,让孩子懂得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

2.让孩子参与家庭财务管理,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和经济素养,让孩子了解金钱的使用规则和法律责任。

3.让孩子参与家庭决策过程,培养孩子的民主意识和参与意识,让孩子懂得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4.引导孩子关注社会法治问题,通过新闻、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法律制度、司法程序等基本知识,增强孩子的法治意识。

5.鼓励孩子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和社会公德,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和规则意识。

四、加强与学校的沟通合作学校是孩子学习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场所,家庭教育应该与学校加强沟通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法治观念。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幼儿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孩子日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在幼儿期,孩子接受着各种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这个过程对孩子的品德养成、社会适应能力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对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需要引起家长和教育者的高度重视。

今天,我们将从规则意识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和培养方式等几个方面来谈论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一、规则意识的培养规则是社会运行的基石,懂得遵守规则是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

在幼儿期,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尤为重要。

家庭是孩子规则意识形成的第一现场,家长在日常生活中需创造有规则的家庭环境。

不让孩子任意捣乱家里的东西,不让孩子在家里随意大声喧哗等。

这些都是孩子规则意识培养的一部分。

除了家庭规则,幼儿园和学校也是培养规则意识的重要场所。

老师们需要通过教育活动、游戏等形式,让孩子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让他们养成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用语言和行为来示范规则的重要性,让孩子懂得规则不仅是为了让自己安全,也是为了让周围的人更加愉快。

二、行为习惯的养成在规则意识形成的基础上,孩子还需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做起,比如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卫生习惯和礼仪习惯等。

饮食方面,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哪些食物营养丰富,哪些食物应该少吃,并且培养孩子有规律的进餐习惯。

卫生习惯包括自己的卫生习惯和环境的卫生习惯,家长教育孩子要勤洗手、爱干净,不随地乱扔垃圾等。

礼仪习惯则是教育孩子要尊敬长辈、尊重他人、有礼貌、待人友善。

在幼儿园和学校,老师们也需要加强对孩子行为习惯的培养。

在幼儿园里老师可以组织孩子的晨间操、有组织的进行集体活动等,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纪律性。

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通过组织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是参与志愿者活动等方式,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培养方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与行为的过程需要家长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5条建议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5条建议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5条建议育儿宝典03-23 1014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5条建议1、设立“三区段”的家庭行为规则“三区段”行为规则分为绿灯区、黄灯区和红灯区。

“绿灯区”,是人们普遍认可的正确行为,是要鼓励孩子采取的行为。

对于孩子所做的这些行为,家长要给予肯定、赞扬和鼓励,使他的规则意识得到强化。

“黄灯区”,是不被认可的不端行为,但由于情况特殊可以被容忍。

譬如,你开会时不得不带着你4岁的孩子,他却无法在会场安静地坐着,总是乱说乱动,影响了会场秩序;你5岁的孩子感冒时需要打针,他却乱哭乱闹,拒绝打针。

对于孩子的这些行为,你必须表明态度:不能允许,但可以减轻惩罚,表示忍让。

不过你必须让孩子知道他这样做是不对的,你之所以容忍完全是由于情况特殊。

“红灯区”,是无论如何都不能容忍的行为。

譬如危害到孩子或他人安全的行为、不法行为、邪恶行为、不道德行为以及其他为社会所不容纳的行为。

对孩子的这些行为,一开始就要严厉处罚,决不能姑息迁就。

对于3至8岁的孩子,惩罚的方式主要是“隔离”。

具体的使用办法是:当孩子违犯规则时,孩子被暂时隔离,不得与同辈及照料人正面接触。

要知道,孩子最熟悉的环境就是和父母(或照料人)、同辈在一起,这种“隔离”使他暂时离开他最熟悉的环境,就如同“关禁闭”,使他感到孤独,孤独感会引发他的反思,通过反思能提高他的认识。

如果正确地运用,这个方法可以很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不端行为。

可惜,有太多的家长不能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他们对孩子的违规行为要么不予重视,轻描淡写地说几句,要么用粗暴的打骂来解决问题,使孩子感到被排斥和被侮辱,这种有损孩子人格的做法并不能使孩子思考认识自己的过错。

对于再大一点的孩子,当然还有其他的惩戒办法。

如没收全部玩具,停止全部娱乐活动,取消原定的休闲娱乐活动计划等。

在孩子受惩罚期间,家长对孩子的态度与以往要有明显区别,要让孩子感到家长对他的“冷淡”,目的是促使他冷静反思。

2、家长对孩子的违规行为一定要令行禁止面对孩子的无理取闹,家长必须遵循一个原则:态度要平静,原则要坚持。

幼儿园法治启蒙:家庭法律意识与规则学习

幼儿园法治启蒙:家庭法律意识与规则学习

幼儿园是孩子人生中最重要的阶段之一,这是他们接触外部世界的开始,也是他们接受教育的开始。

在这个阶段,幼儿园的法治启蒙就显得尤为重要。

家庭法律意识和规则学习也是幼儿园法治启蒙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在幼儿园阶段,孩子们初步了解社会规则和法律概念。

在这个阶段,家庭的法律意识和规则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家庭是孩子最早的社会化环境,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法律和规则教育者。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不仅要言传身教,更要注重给孩子树立榜样,让他们在家庭环境中建立起对法律的尊重和规则的遵守意识。

父母在家庭生活中要示范良好的行为规范,引导孩子正确处理家庭事务,包括尊重他人、共享家务等,从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法治观念。

家长应当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选择适合孩子芳龄和认知水平的法治教育素材,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接触一些法治教育相关的内容,比如有关法律意识的绘本、动画片,以及家规、班规等。

通过这些教育素材的引导和教育,可以让孩子在游戏中、观看中逐渐了解基本的法治知识,提高他们的法治意识。

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设置一些小规则,让他们在家庭生活中习惯性地遵守这些规则,不仅锻炼了孩子的自律能力,也培养了他们的法治观念。

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家庭法律意识和规则学习也需要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延伸。

幼儿园教师应该通过生活化的教育活动,引导孩子们了解和接纳法治观念,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中感知法治与规则的重要性。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运用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孩子们在亲身参与中学习法治知识,提高对法治的认知和维护意识。

并且,幼儿园还可以通过组织家长活动,邀请法律专家给家长们讲解相关法治知识,增强家长的法治意识,使家长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

在我看来,良好的家庭法律意识和规则学习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

家长和幼儿园都应该重视这一点,共同致力于孩子的法治启蒙教育。

只有这样,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才能树立正确的法治观念,健康地成长。

幼儿园法治启蒙中的家庭法律意识与规则学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

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的策略在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方面,家庭、学校和社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策略,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良好的规则意识:一、家庭教育:1.亲身示范: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举止会深刻影响孩子。

因此,家长要时时刻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做到言传身教,示范遵守规则的行为,让孩子从小就能够模仿。

2.讲述规则的重要性:家长可以通过讲故事、实例等方式告诉孩子,规则是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保护我们的安全和利益,让我们更好地与他人相处。

3.奖惩机制:家长可以设置一些奖励措施来激励孩子遵守规则,同时也要适时地进行惩罚教育,让孩子明白不遵守规则会带来的后果。

4.家庭规则制定:家庭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性格特点,共同制定一些家庭规则,涉及到孩子日常生活和学习的方方面面,让孩子从小养成规范行为的习惯。

二、学校教育:1.规则宣传:学校可以通过绘本故事、校园广播等形式,向学生宣传各种规则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养成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2.规则教育课程:学校可以设置专门的规则教育课程,教导学生如何正确理解和遵守规定,让学生明白规则的存在意义。

3.规则实践:学校可以定期组织规则实践活动,比如模拟交通安全演练、防范欺凌活动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会规则的作用。

4.规则考核:学校可以设立规则考核制度,对学生的遵纪守规进行评定,激励学生规范行为,纠正不良习惯。

三、社会教育:1.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社会规则的重要性,增强规则意识和责任感。

2.社会互动交流:学校可以邀请社区警务人员、交通安全人员等来开展讲座、宣传活动,向学生介绍各类规则和法律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为。

3.社会服务参与: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志愿者服务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总之,要培养小学生规则意识,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多方面的配合和努力。

家长应该做好榜样,给孩子正确的引导;学校要注重规则教育,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行为准则;社会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引导,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七大方法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七大方法

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七大方法教育孩子规则意识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能够帮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学会自律、积极、负责任地行为。

下面是七种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

1.建立清晰的家庭规则建立清晰的家庭规则是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基础。

家长应该和孩子明确约定家庭规则,例如起床时间、作业时间、用餐时间等,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规则应该简洁明了,不要太复杂,以便孩子能够理解和记忆。

2.明确规则的原因和意义孩子需要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意义,而不仅仅是为了听从家长的安排。

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规则的原因,例如早睡早起有助于身体健康,完成作业有助于学习进步等。

通过让孩子了解规则的背后意义,能够增加他们遵守规则的动力。

3.给予孩子合理的自主权适当地给予孩子自主权可以培养他们对规则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家长可以让孩子参与制定一些规则,如如何分配家务劳动、制定周末活动安排等,从而增加孩子的参与感。

同时,还要鼓励孩子在规则的框架内进行选择,让他们学会自我管理。

4.积极强化和奖励合规行为孩子从小就应该被教育积极遵守规则。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家长可以及时给予积极的奖励和反馈,如表扬、鼓励等。

这样可以让孩子明确知道合规行为是受到认可和赞赏的。

5.建立适当的惩罚机制当孩子违反规定时,家长应该合理使用惩罚机制。

首先要和孩子进行明确的沟通和解释,让他们了解违反规则的后果。

惩罚应该合理,既不过于严厉,也不能过于宽容。

家长可以想一些适合孩子年龄和特点的惩罚方式,例如限制使用电子设备的时间、减少外出活动的机会等。

6.树立家庭模范行为家长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价值观。

因此,家长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并遵守家庭规则,做出良好的榜样。

在孩子违反规定时,家长也要自觉检讨自己是否存在不良行为的影响。

7.与孩子进行实践操作和反思孩子在行动中学习规则更为有效。

家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完成各种任务并要求他们按照规定的步骤去完成。

家庭育儿中的孩子行为规范

家庭育儿中的孩子行为规范

家庭育儿中的孩子行为规范在家庭育儿中,孩子的行为规范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话题。

孩子的行为举止不仅反映了家庭教育的质量,也对孩子今后的生活和人际关系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因此,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重视对孩子的行为规范进行引导和培养。

首先,父母需要为孩子树立正确的行为榜样。

孩子是模仿的天才,他们往往通过观察父母的行为来学习和模仿。

因此,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要用自己的行为来影响孩子,做一个值得孩子学习的榜样。

如果父母在家中谩骂、打骂孩子,那么孩子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为方式,从而模仿父母的错误行为。

其次,父母要建立明确的行为规范和家规。

在家庭中,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一些明确的家规,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同时,父母要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及时的反馈和引导,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当孩子违反了家规时,父母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并解释为什么这样的行为是不正确的。

另外,父母还要注重培养孩子的自律和责任感。

自律是孩子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只有孩子有了自我约束和控制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遵守家规和行为规范。

同时,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承担一些家庭责任,让他们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家庭产生影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最后,父母要注重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感受。

通过与孩子的交流,父母可以更好地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找到适合孩子的行为规范培养方式。

总的来说,家庭育儿中的孩子行为规范是一个复杂而且长期的过程,需要父母的耐心和引导。

通过正确的榜样示范、明确的家规建立、自律和责任培养以及良好的沟通交流,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行为规范,成为品德端正、行为规范的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XXX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学校:XXX姓名:XXX时间:2017年5月XXX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许多家长都有体会,当孩子调皮的时候,才发现规则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他才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惯,更重要的是,这有益于他遵守社会规则,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而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规则,他则容易“为所欲为”,难于管教。

因此,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孩子应遵守的规则孩子应遵守的规则包括很多,总的来说有3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这些规则可以从道德思想和行为上两个方面来说明,也可以具体分为生活规则、研究规则、社会交往规则和保护环境规则等。

1.生活划定规矩生活规则就是孩子在生活中应遵守的思想和行为上的规定,包括安全规则、卫生规则等。

比如说,不能玩火、不能到野外玩水、不能摸电源插座、饭前便后洗手等等。

这些规则是最基本的规则,孩子明确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当然,这些规则可能会有很多,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和遵守,家长可以以时间或地点的形式罗列出来。

2.研究划定规矩研究规则涉及到孩子的研究惯。

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先做作业再玩、作业字迹端正、做完作业要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等。

这些规则如果能使孩子明确,孩子将会养成良好的研究惯。

3.社会交往划定规矩社会交往规则指的是孩子在于他人交往或在公共场所中应具备的规则,比如学会文明礼貌、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对人诚实、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公共场所要有秩序排队等。

这些规则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变得善解人意,也能显示出孩子的教养,让孩子交到很多好朋友,也初步为孩子建立了社会化秩序,打好了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

4.保护环境的划定规矩人生活在环境中,与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任务,家庭教育应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爱护环境。

幼儿教育规则意识

幼儿教育规则意识

幼儿教育规则意识
x
《幼儿教育规则意识》
一、引言
规则是社会生活的必备要素,更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

教育是一项全面性的工程,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提高儿童的学习能力和各方面的素质,必须要把儿童培养成有规则意识的人,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也就不可忽视了。

二、培养孩子规则意识的方法
(一)渗透规则
家庭教育中,日常生活是孩子的重要教育场所,家长在此有责任和义务要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比如家规,家长在设定家规的时候,一定要做到及时、轻重缓急、渗透和可行。

比如学习规则,其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习的习惯,如早起、勤刷书、熟练家庭作业等。

(二)加强法律意识
家长应该和孩子讲解有关法律和社会规范的知识,让孩子真正掌握一些法律法规,实现合法合规,特别是安全知识,家长应该充分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及早给他们加强安全知识,让他们正确了解交通规则,认识危险,掌握应急措施,这对于培养孩子规则意识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强调责任感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要帮助孩子树立责任意识,主动履行自己应
尽的义务,他们在规则的遵守中会自觉地履行责任,这在发展孩子的规则意识中尤其重要。

家长可以为孩子创造一个规则良好的环境,并给孩子一定的奖赏和惩罚,让他们在规则的环境中渐渐适应,促使他们形成规则意识。

三、结语
家庭教育中要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家长需要采取多种手段,如渗透规则、加强法律意识和强调责任感等,这样才能够让孩子在规则的约束下成长,掌握规则,合理行事,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完整)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问题名称学生参与班规制定,培养学生规则意识现象描述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有些学生规则意识淡薄,行为举止随心所欲,不守规矩,如:上课大声喧哗,随便吃东西,离开座位,不按时交作业,乱扔垃圾,不讲礼貌,在楼道里乱跑,不遵守交通规则等等。

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秩序,养成了许多不文明的习惯。

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产生原因导致学生规则意识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1、家庭因素:如今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几代人围着一个“小皇帝"转,事事让着、宠着、惯着,长期的娇生惯养,使其逐渐形成了以我为中心,遇事我为先的心理定势.造成了在现代家庭结构条件下,家庭对子女行为规则教育的缺失。

甚至有些素质低下的家长,还带头做一些违背社会规则的事,给孩子起了很坏的示范作用,成为学生效仿的“活教材”。

2、学校因素:我校学生来源较复杂,有外地进城务工子女,有城区农村学生,有附近小区学生。

其中,还有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

由于从小所受家庭教育和影响的不同,学生身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问题。

班级管理中,大多是由教师制定学生的行为规则,而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甚至有些教师在某项活动之前不向学生提出任何要求,当发现出了问题时,怒气冲冲责责备学生。

3、社会因素:由于社会上存在个别的违规违法行为,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谴责和制止,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造成误导。

如:在公共场所随便大声喧哗,乘车时不给老人和小孩让座,不遵守交通遵守则等。

由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经历不同,导致了行为举止不守规矩,规则意识淡薄的状况。

校师困惑虽然导致学生规则意识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使之成为有规则意识的合格公民.怎样才能使规则教育落实到具体行动上,让学生逐步树立起规则意识,尤其是防止社会上违反规则的不良现象,对学校教育造成的抵销,成为长期困惑学校和教师的问题。

家校生三方对策虽然学生的规则意识淡薄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但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培养学生规则意识方面,有着重要责任和义务.1、家庭方面:学生的规则意识培养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作为孩子规则意识的启蒙教育,家长肩负着从小对孩子进行规则教育的重任,从小就要告诉孩子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及时纠正其不良行为,引导按照规则做事。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幼儿期是人类成长发展中最关键的阶段之一,对于幼儿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的培养尤为重要。

幼儿在学习和生活中需要建立正确的规则观念,积极形成遵守规则的行为习惯,这对他们未来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1.家庭教育是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渠道。

家长应该通过言传和身教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什么是规则,规则的作用和必要性。

要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避免过于严厉或任性的教育方式。

2.学校教育也是规则意识培养的一大渠道。

教师在幼儿园里可以采用积极、娱乐、创新的方式引导幼儿理解和遵守规则。

不仅可以通过课堂教育,还可以通过游戏和户外活动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习惯。

3.社会环境对规则意识的培养也具有重要作用。

幼儿在家庭和学校的生活中可以明确了解到许多规则,但是社会环境中的规则却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家长和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幼儿逐渐适应社会规则,从而形成自我遵守规则的能力。

二、行为习惯的培养1.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应该充分发挥引导作用,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饮食起居、个人卫生、言行举止等都需要家长引导孩子逐渐形成良好的习惯。

2.学校也是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

老师可以通过体育活动、社团活动、游戏环节等多种形式,引导孩子掌握循序渐进的规律,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3.孩子的朋友圈是教育孩子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朋友之间的相互影响往往远比家长和教师的影响更大。

因此,家长和教师需要引导孩子与正面积极的朋友建立友谊,避免与不良朋友深交产生坏习惯。

总之,幼儿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对于幼儿来说,正确的规则观念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健康成长的关键,也是未来的基石。

所有的人应该充分意识到这一点,共同关注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行为的培养工作,为孩子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家长对孩子纪律意识和规则制约的培养研究

家长对孩子纪律意识和规则制约的培养研究

家长对孩子纪律意识和规则制约的培养研究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他们对孩子纪律意识和规则制约的培养起着决定性作用。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养成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遵守规则,一直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

在当今社会,随着家庭环境的多样化和变化,家长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和规则制约成为了一个更为复杂和重要的问题。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纪律意识的影响家庭环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最主要的社会环境之一,对于孩子的行为养成和价值观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家庭中,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和引导者。

他们的言传身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认知和行为习惯。

一个和谐、温馨的家庭环境能够有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纪律意识,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

二、家长对孩子纪律意识的塑造方式家长对孩子纪律意识的培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首先,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让孩子懂得什么是正确的行为,什么是不被接受的行为。

其次,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信念和原则,示范出遵守规则的榜样,让孩子在模仿中潜移默化地接受纪律意识。

此外,家长还要给孩子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增强孩子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

三、家长对孩子规则制约的管理方式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对孩子的规则制约不仅仅是单纯的命令和限制,更应该是一种引导和教育的过程。

家长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让孩子明白规则的重要性和目的,提高孩子的规则遵守意识。

同时,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让孩子在严格遵守规则的同时保持自我尊严和独立性。

四、家长对孩子纪律意识培养的策略为了有效培养孩子的纪律意识,家长可以采取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建立明确的规则体系和奖惩机制,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其次,家长要注重激励和表扬,及时给予孩子积极的反馈,增强孩子规则遵守的积极性。

最后,家长要与孩子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让孩子能够在与家长的交流中逐渐接受规则,并自觉遵守。

五、家长对孩子规则制约的引导技巧在规则制约方面,家长也需要掌握一定的引导技巧。

言必行,行必果——孩子规则意识的确立

言必行,行必果——孩子规则意识的确立

言必行,行必果——孩子规则意识的确立美国有个公益广告,告诉父母如何防止孩子抽烟或接触毒品。

广告中,一位母亲告诫儿子:你现在该做作业了,不能看电视。

同时,她拿走了遥控器。

你现在不能玩电子游戏,同时,他关掉了游戏机,等等一连串的类似场景。

每一次,母亲都严格地维护了规则。

最后,当这个孩子和一群孩子在一起有人给他一根烟时,他坚决的摇头:不!我不喜欢抽烟。

这时画外音响起:说一不二,孩子会听从。

在家庭中,家长制定规则,并严格执行,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现在的很多家长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更倾向于智力投资,大部分孩子规则意识淡漠,没有建立起规则意识,生活中的行为多源于情绪或兴趣冲动,不考虑行为后果。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孩子行为的坚持性和自制力都处于发展初期,不可能做到像成人那么成熟。

虽然老师家长说的时候,好像什么都懂,却常常不能做到。

比如:有的孩子明明知道玩水容易生病,可高兴起来就什么都忘了。

再如:一些打人的孩子在向老师承认错误时都会说:“打人不对,我以后不敢了!”可是没多久出现了矛盾,照样挥出小拳头。

很多的父母都曾对孩子叫喊着“这是最后一次,我最后一次警告你!”,当你已经习惯于指望怒火而不是行为来发挥作用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做让你精疲力竭,教育孩子也难以奏效。

更重要的是,威胁和斥骂会破坏亲子关系,孩子被父母渐渐引到了对立面。

当父母在紧张、辛苦、匆匆忙忙的一天之后,或某种原因心情糟糕时,往往会情绪失控,对孩子进行非常惩罚。

这时,矛盾陡然升级,家庭的平静就被一件生活琐事打破了。

冲着孩子吼叫或斥骂会变成一种习惯,但这是一种毫无作用的习惯!当你平和地要求孩子服从却被孩子置之不理时,你要用行动,而不是空洞的威胁,去获得期望的行为。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一面镜子,我们要求孩子做到什么,自己首先要做到。

这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是一个关键。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讲卫生,懂礼貌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小学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培养

小学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培养

标题:小学教育中的规则意识培养引言:在小学教育中,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规则意识不仅是指对规则的理解和遵守,更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

通过规则意识的培养,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提高自我约束力和社会责任感,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规则意识培养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自我约束力: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并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从而在行为上表现出更高的自我约束力。

2.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规则意识的建立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按时完成作业、积极参与课堂讨论等。

3.增强社会责任感:规则意识的培养有助于学生认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会责任感。

二、培养规则意识的策略1.明确规则:学校应明确规定学生在学校中的行为准则,包括课堂纪律、作业要求、卫生习惯等。

这些规定应清晰易懂,便于学生理解和遵守。

2.家长参与:学校应与家长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家长应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遵守。

3.树立榜样:教师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影响至关重要。

教师应以身作则,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4.强化训练:通过各种方式进行规则意识的强化训练,如组织主题班会、开展实践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5.奖惩制度:学校应设立奖惩制度,对遵守规则的学生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规则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批评和教育。

三、培养规则意识的方法1.课堂互动:教师在课堂上应注重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纠正不良行为,鼓励遵守规则的行为。

2.制定明确的作业要求: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明确的作业要求,如作业量、完成时间、提交方式等。

通过明确的作业要求,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学校的规章制度,并自觉遵守。

3.培养卫生习惯: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卫生习惯,如保持个人卫生、保持教室和公共区域的卫生等。

婴幼儿的家庭纪律与规则培养

婴幼儿的家庭纪律与规则培养

婴幼儿的家庭纪律与规则培养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庭纪律和规则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家庭纪律和规则可以帮助婴幼儿建立自律和责任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

本文将从婴幼儿的行为管理、生活规律以及亲子关系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婴幼儿的家庭纪律与规则。

1. 婴幼儿的行为管理婴幼儿的行为管理是培养家庭纪律与规则的关键。

父母应当对婴幼儿的行为进行指导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行为观念。

首先,父母要尽可能以身作则,做出良好的行为榜样。

同时,父母还应当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行为,采取适当的教育措施,如言语警告、时间限制等。

重要的是,父母要保持耐心和理解,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并在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合作和分享的意识。

2. 生活规律的培养建立良好的生活规律对婴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

婴幼儿习惯于有规律的生活,因此,父母应当为他们建立稳定的作息时间表。

例如,每天规定固定的起床时间、用餐时间和睡觉时间。

此外,要指导婴幼儿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定期洗手、刷牙等。

通过生活规律的培养,婴幼儿可以更好地适应和参与日常生活,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3. 亲子关系的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是培养家庭纪律与规则的基础。

父母要与婴幼儿建立亲密的关系,包括提供温暖、关怀和安全的家庭环境。

同时,要与婴幼儿进行有效的沟通,理解他们的需求和情感。

在亲子关系中,父母应当注重表扬和激励,树立积极的价值观和态度,鼓励婴幼儿积极参与家庭活动。

通过积极亲子关系的培养,婴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遵守家庭纪律和规则。

4. 方法与技巧为了有效地培养婴幼儿的家庭纪律与规则,父母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和技巧:(1)设定明确的规则:制定简单明确的规则,以便婴幼儿能够理解和记住。

(2)建立奖惩机制:设立适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激励婴幼儿遵守规则。

(3)积极引导与表扬:通过积极引导和表扬婴幼儿的良好行为,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合作性。

(4)灵活适应年龄特点:随着婴幼儿的年龄增长,家庭纪律与规则也需要相应调整,以适应他们的发展需求和能力。

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手册

幼儿教育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一、引言幼儿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

为了帮助家长更好地进行幼儿教育,本手册提供了一些指导原则和实用建议,旨在帮助家长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二、培养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1. 亲子沟通家长应与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尊重孩子的个性和意见。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和自尊。

2. 理解与尊重家长应理解孩子的需求和情感,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

在教育过程中,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性,鼓励他们发展自己的兴趣和才能。

3. 爱的表达家长要通过言语和行动向孩子表达爱和关怀,给予他们安全感和信任感。

在日常生活中,多与孩子互动,共同参与各种活动,增强亲子关系。

三、促进幼儿身心发展1. 健康饮食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饮食健康,提供均衡的营养餐,避免过多的糖分和垃圾食品。

培养孩子良好的饮食习惯,养成吃饭规律和品尝多样化食物的习惯。

2. 身体锻炼家长要鼓励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如跑步、游泳、骑车等,以促进他们的身体发育和运动能力的提高。

同时,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 情感培养家长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能力,帮助他们学会表达情感、理解他人的情感,并逐渐掌握解决情感问题的方法。

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1. 阅读启蒙家长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给予他们丰富的阅读材料,如绘本、故事书等。

与孩子一起阅读,讲解故事情节,培养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想象力。

2. 学习计划家长应帮助孩子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分配适当的学习时间,培养孩子的自律性和时间管理能力。

鼓励孩子主动学习,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3. 学习方法家长要引导孩子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如整理笔记、归纳总结等。

鼓励孩子勇于提问,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五、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1. 规则意识家长要与孩子一起制定家庭规则,并明确规则的重要性和约束力。

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设立规则和界限

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设立规则和界限

家庭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设立规则和界限在家庭教育中,设立规则和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这种方式,父母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明确的行为准则,并促使他们培养自律和责任感。

然而,有效地设立规则和界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本文将探讨一些有效的方法,帮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设立规则和界限。

一、明确目标和价值观在设立规则和界限之前,家长首先需要明确家庭的目标和价值观。

家庭的目标可能是鼓励孩子的学习成绩、培养他们的责任感,或者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等。

家庭的价值观可能包括尊重、诚实、互助等。

明确这些目标和价值观将有助于家长制定相关的规则和界限。

二、与孩子讨论规则在制定规则和界限时,家长应该与孩子进行讨论,并听取他们的意见。

通过这种方式,孩子会更容易接受和遵守规则。

在讨论中,父母可以解释规则的原因和重要性,以便孩子理解并自觉遵守。

三、规则要明确具体制定规则时,家长必须确保规则明确具体。

例如,如果希望孩子在晚上十点之前完成作业,规定的规则可以是“晚上九点开始做作业,十点之前必须完成”。

这样的规则明确具体,孩子容易理解和遵守。

另外,规则还应该考虑到孩子的年龄和能力,不应过于苛刻或过于宽松。

四、界限要灵活可变在设立界限时,家长应该灵活可变。

孩子的行为和需求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改变,因此界限也需要随之调整。

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适时修改规则和界限,确保其对孩子的作用依然有效。

五、榜样的力量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榜样。

在设立规则和界限时,家长应该先垂范。

例如,如果希望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父母就要做孩子的榜样,主动阅读,并鼓励孩子一起阅读。

通过身体力行,父母可以更有效地设立规则和界限。

六、奖惩相结合在监督孩子遵守规则时,家长可以采用奖惩相结合的方法。

当孩子遵守规则时,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奖品等,以鼓励他们继续遵守规则。

而当孩子违反规定时,则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如限制某些特权、减少零花钱等,以促使他们改正错误行为。

七、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在设立规则和界限时,家庭的每个成员都应该参与其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教论文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学校:实验小学
姓名:李菊花
时间:2017年5月
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许多家长都有体会,当孩子调皮的时候,才发现规则是多么的重要!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他才能明白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才能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更重要的是,这有益于他遵守社会规则,成为一个合格公民。

而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规则,他则容易“为所欲为”,难于管教。

因此,家长应重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一)孩子应遵守的规则
孩子应遵守的规则包括很多,总的来说有3个原则:不伤害自己、不打扰他人、不破坏环境。

这些规则可以从道德思想和行为上两个方面来说明,也可以具体分为生活规则、学习规则、社会交往规则和保护环境规则等。

1.生活规则
生活规则就是孩子在生活中应遵守的思想和行为上的规定,包括安全规则、卫生规则等。

比如说,不能玩火、不能到野外玩水、不能摸电源插座、饭前便后洗手等等。

这些规则是最基本的规则,孩子明确了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就能很好地保护自己。

当然,这些规则可能会有很多,为了便于孩子理解和遵守,家长可以以时间或地点的形式罗列出来。

2.学习规则
学习规则涉及到孩子的学习习惯。

比如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回答
问题、先做作业再玩、作业字迹端正、做完作业要检查、自己收拾书包等等。

这些规则如果能使孩子明确,孩子将会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社会交往规则
社会交往规则指的是孩子在于他人交往或在公共场所中应具备的规则,比如学会文明礼貌、不可以打断别人说话、别人的东西不能拿、对人诚实、有勇气主动承认错误,公共场所不能大声喧哗、公共场所要有秩序排队等。

这些规则能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变得善解人意,也能显示出孩子的教养,让孩子交到很多好朋友,也初步为孩子建立了社会化秩序,打好了遵守社会道德的基础。

4.保护环境的规则
人生活在环境中,与环境息息相关,在现代社会,每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家庭教育应使孩子从小就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自觉爱护环境。

保护环境的规则有:爱护花草树木、不乱丢垃圾、不随地吐痰、垃圾分类,废物回收利用等等。

这些规则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总之,孩子需要学习的规则有很多,有些规则孩子很容易明白,也乐于遵守,但有些规则,孩子则需要时间慢慢学习,形成习惯。

(二)当前家长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存在的问题
在我执教的学校,我发现,许多家长还不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不管是父母还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大都对孩子宠爱有加、有求必应,以孩子为中心,尊重孩子的意愿,
不愿强迫孩子,他们给孩子的教育大多是零散的要求、临时性的规则,还没有形成系统的规则。

二是一些家长因为文化水平或工作繁忙等原因,不重视对孩子的规则教育,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自然而然就会学会许多规矩,还有些家长认为这些规矩都很小,很多是“小题大做”。

结果,孩子没有约束,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的好坏,不知道怎么做才对,一不小心就会走偏。

孩子犯错误后,家长才来教育,才后悔没有教过孩子规则。

三是树立规则后没有坚持或没有以身作则,导致规则被破坏。

四是家长一方把一些规矩下达给孩子,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孩子只知道符合规则,不理解为什么这样做,没有发挥他们的自主积极性。

(三)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建议
规则意识体现着一个人的素养,在一个人的成长中是不可缺少的。

家长首先应重视孩子规则意识的培养,要多讲规则的用处,让孩子了解规则无处不在,一定的规则能保证人们更好地生活。

家长可以时常反问孩子,如果不遵守规则会怎样?让孩子设想违规的后果,引起他对执行规则的正视。

1.与孩子一起讨论立下规则
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的最终目标是使孩子从“他律”转为“自律”,比起努力管理和控制孩子,引导孩子学会自我管理更有效。

邀请孩子去合作参与立一些规矩,而不是迫使孩子符合规矩,这样孩子们才能成长为领导者而非追随者。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在家里列出许多的规矩,可如果总是告诉孩子,要做这、不能干那,许多情况下,孩子并不明白为什么要有
这样的规矩。

与孩子讨论规则,不仅给孩子立了规矩,还帮助孩子明白为什么要遵守,也让孩子有机会对这些规矩提出问题和意见。

2.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坚持遵守规则
家长首先要塑造好自己的形象,这是对子女进行家庭教育的关键。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子女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

在家庭中的一些生活习惯:如按时作息,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做好。

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家长在与孩子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以自身行为去影响孩子。

在实践过程中,家长还要掌握一些让孩子遵守规则的方法,比如“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孩子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就应该让孩子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把孩子推到无法控制的规则之外。

把孩子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孩子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孩子选择什么,他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接受规则。

此外,当孩子有点滴进步时,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表扬、鼓励的形式应该是多样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还可以用微笑、点头、脸上的表情等,对某一个行为的表现表示赞同,这都是一种肯定、都是一种表扬。

3.培养孩子执行规则的技能
有时孩子具备了一定的规则意识,但仍会时常违规。

如有时“起个大早,却赶了个晚集”,并非孩子故意拖拉,而是穿衣、洗漱等动作太慢,不得要领。

那么,家长就要教孩子做事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寻找又快又好的做事方法和规律,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4.孩子违规后,家长要对孩子加强引导
规则意识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孩子的自制力弱,有时坚持不住,出现违反规则的情况。

此时,家长应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而不提倡处处惩罚。

但是,适当采用自然惩罚法是可行的。

规则意识的形成有需付出一定的代价才能使幼儿从他律到自律。

适当地让孩子接受一些自然后果惩罚,是非常必要的,这种方法要有一定的限度,还要与说理引导相结合,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意。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再加上示之以不同后果,就能使孩子慢慢感悟,变得懂事起来。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培养好孩子的规则意识,能使孩子明辨是非,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孩子受益终身。

在规则养成的过程中,应是孩子自主、自愿、理解、乐意的过程,而不是父母的强迫、压制,这样不仅不能使孩子树立规则意识,还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父母应和孩子一起讨论立下规矩,然后以身作则遵守规则,接着教给孩子执行规则的方法,并心平气和地引导孩子的违规行为。

相信在家长的精心培养下,孩子一定能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成为一个守纪律、文明有礼、品德高尚的孩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