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率惊人防范校园暴力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青少年犯罪是指在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因违反法律或伦理道德规范而受到惩罚的行为,其涉及的犯罪种类十分广泛,包括盗窃、破坏公共设施、暴力犯罪、毒品犯罪、网络诈骗等。
青少年犯罪问题早已成为现代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深刻影响着社会稳定和发展。
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青少年犯罪的发生?如何从源头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展呢?一、青少年犯罪的成因1、家庭问题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最基本单位,儿童从小受到的家庭条件及环境对其成长会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青少年犯罪中许多问题与家庭教育相关,例如父母离异、家长过于溺爱或严格管教、亲子关系不和谐等家庭问题,严重影响了未成年人的个性发展和向善向上的价值观。
2、社会问题青少年身处的社会环境也是犯罪行为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代社会在不断进步、发展的同时,伴随着各种问题的出现,例如经济萧条、社会不平等、城镇化问题、信息化带来的文化冲击等社会问题,使得青少年受到的影响也更加复杂、多元化。
3、心理问题青少年的思想和性格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压抑情绪、攻击性、自卑等负面心理,易使其产生焦虑、抵触,而这种感受很容易转化成对社会的敌意和进行犯罪行为的冲动。
4、学校问题学校作为青少年的主要教育场所,其教育质量和教育方式、教育环境与他们的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学业压力过大、校园暴力、同学关系不良等教育问题,也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导致其产生犯罪行为。
5、娱乐问题人类的本性会导致人们渴求刺激和乐趣,一些青少年因为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的吸引都愿意尝试危险、冒险的行为,例如抽烟、饮酒、吸毒等,这些行为容易成为青少年犯罪的起点。
二、如何从源头预防和遏制青少年犯罪1、家庭治理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中心,父母们对于孩子的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父母首先需要关注孩子的情感状态,给孩子提供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氛围。
其次,父母要追求平等和理解,认真关注并参与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制定合理的家庭规矩及约束孩子的行为。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青少年犯罪及预防
高中道德与法治教案:青少年犯罪及预防青少年犯罪及预防引言:青少年犯罪作为社会问题的一部分,在现代社会愈发引起关注。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教育机构和家庭应该积极参与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工作。
本教案将探讨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原因及预防措施,旨在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法治观念,提供重要的参考和指导。
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1.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青少年犯罪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 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陷入犯罪的泥沼,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问题和压力。
2. 常见的青少年犯罪类型- 小规模盗窃、欺凌、校园暴力、吸毒等是青少年犯罪中常见的类型。
- 青少年犯罪类型的多样化和复杂化使得犯罪预防更具挑战性。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 家庭教育缺失- 部分家庭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关注,缺乏合适的教育和引导。
- 家庭环境和家庭关系紧张都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进而走上犯罪道路。
2. 学校教育缺失- 学校教育过于注重学术成绩,而忽视了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
- 部分学校存在欺凌事件和校园暴力现象,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社会上存在各种不良信息和消极影响,容易导致青少年陷入违法犯罪的困境。
- 青少年受到网络、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容易模仿和追随不良行为。
三、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是青少年最早的教育场所,家长应承担起培养孩子正确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责任。
- 家庭应注重家庭教育的全面性、系统性和连续性,为孩子提供一片健康成长的土壤。
2. 学校的道德与法治教育- 学校应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
- 学校要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方式和途径,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参与。
3. 加强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社会各界应关注青少年犯罪问题,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 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的活动和社交机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结语: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是一个系统工程,家庭、学校和社会各界需要共同努力。
校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行为与后续犯罪行为的关联
校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校园暴力行为与后续犯罪行为的关联在近年来的社会中,校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关联问题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校园暴力是指在校园内发生的身体或心理上的恶意伤害行为,青少年犯罪则是指未满18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在法律意义上犯下的违法行为。
虽然二者在定义和性质上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其之间确实存在明显的关联。
本文将从心理、社会和犯罪学角度分析校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之间的联系,并探讨其原因和对策。
一、心理因素引发暴力行为青少年犯罪与校园暴力行为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心理关联。
研究表明,心理压力、自尊心缺失、情绪问题等因素是青少年展开暴力行为的重要诱因之一。
校园暴力行为往往源于情绪失控,当青少年无法处理他们内心的负面情绪时,会选择以暴力行为来发泄。
这种情况下,校园暴力行为往往成为他们抒发情绪和调节内心压力的一种方式。
同时,校园暴力行为也可能是一种自卫心理的表现,当青少年对自己的安全感有所威胁时,他们往往会通过暴力手段来保护自己。
二、社会因素促使犯罪行为滋生除了内在的心理因素之外,一些社会因素也会推动校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的关联。
首先是社会环境的影响。
激烈的竞争、家庭矛盾、权力关系不平等等问题,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校园内暴力的发生。
特别是在家庭教育的缺失下,青少年可能缺乏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进而容易受到社会上消极行为的影响。
同时,社会舆论的渲染和影响也不能忽视。
媒体对暴力事件的报道以及明星偶像的负面影响,都可能对青少年形成误导和误解,进而引发他们模仿和效仿的行为。
三、犯罪学理论分析从犯罪学的角度来看,校园暴力与青少年犯罪之间还可以通过一些犯罪学理论来解释。
例如,社会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通过模仿和学习而形成的,如果青少年在校园内接触到暴力行为,并且没有受到及时的教育和警示,他们也有可能模仿这些行为并将其延伸到犯罪。
再如,控制失调理论认为个体在面临一些刺激和诱因时,如果没有得到正常的控制和约束,就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
遇到侵权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校园暴力不能具有普遍性。
如果具有了普遍性,那么我们的校园将不会变得很纯粹了。
所以校园暴力的发生实际上是对我们不会有利的。
所以应该将这种念头扼杀。
下面就由赢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何预防校园暴力伤害事件一、一般性原则1、建立“事前预防胜于事后处理”观念欲有效预防校园暴力行为之发生,首重建立预防观念“宁可事先花一块钱、多付出一分钟”,老师、学生均应有此认识。
2、运用团队力量防杜校园暴力结合学校所有人员力量对抗校园暴力事件;加强与学校与家庭联系,以整合力量全力教导学生;并与公安、社辅、医疗、司法等部门充份联系,以应不时之需。
3、明了学生个人特性及客观环境,以收防微杜渐之效部分学生之所以有暴力行为,必有其原因,理性、客观分析其心理、生理、社会环境等,以诊断行为成因之后,方能拟定出正确之防治校园暴力对策。
4、平日以爱心、关心管教学子,消弭暴戾之气无论是父母、老师或是学校行政人员,对于学生之任何管教措施均应出于一片爱心,抱持“悲天悯人”之襟怀,善待之以恒,而且最重要者,必须让对方体验得到那份爱心与热忱。
5、使学生相关人士信赖进而配合学校管教措施为发挥整体预防之效果,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必须获得与学生有关之人士的信赖,让他们成为教育辅导之助力而非阻力。
6、管教作为应兼顾学生自尊心对于偏差行为学生之处分,尽量做到维护其自尊心基本要求,避免过于严重之处分与苛刻之指责,可以有效避免因“无地自容”愤而行凶事件发生。
7、加强被害预防教育,强化师生防卫警觉经由普及被害预防教育灌输,使学生具备基本防范被害常识,因而校园找不到被害对象,如斯也可以避免许多因利于施暴者实施校园侵害事件,维护校园安全。
二、家庭方面1、健全家庭教育,培养子女健全人格学生家长应深刻体认一项事实─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之基础,有了健全家庭环境,才可能有健全人格之子女,因此家长应设法努力营造融洽家庭气氛,以子女教养为第一要务,让子女对家庭有充分归属感,可有效避免子女产生各种偏差行为。
青少年校园暴力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青少年校园暴⼒的预防措施有哪些1、学校要切实肩负起教育管理的责任,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校园暴⼒。
2、经常对学⽣进⾏青少年保护相关法律知识教育。
3、加强青少年学⽣⼼理知识教育和⼼理技能训练,提⾼学⽣处世经验和能⼒。
4、家长要承担起预防校园暴⼒的责任。
近年来,校园暴⼒事件时有发⽣,尤其是青少年校园暴⼒事件屡见报端,呈现出逐年增加的趋势,成为社会、学校、家长⼗分关注的问题,担忧青少年从此⾛向犯罪道路。
怎样才能有效减少和预防青少年校园暴⼒事件的发⽣呢?以下是⼩编为⼤家收集整理的相关措施。
青少年校园暴⼒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家庭⽅⾯现代⽗母常因⼯作忙碌⽆太多的时间陪孩⼦,故多以宠爱及⽆限制的物资享受,来弥补对孩⼦亏⽋,其实孩⼦成长过程的空虚是⽆法弥补的,孩⼦的教育不是⾦钱可达成的,只有多⼀点点⼼思,多抽时间,才可陪孩⼦快乐的成长,否则若⼦⼥的⾏为产⽣偏差,再赚更多的钱也终究徒劳⽆功。
家长应做到:1、倾听、了解、接纳、同理尊重并欣赏⼦⼥的⾃主性与独特性,多些关注、多些了解、欣赏与肯定、尊重与接纳,对其嗜好勿⼲涉过度,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对⽴,才可促使其建⽴⾃尊,增强学习动机,发现⾃⼰的价值。
2、⽗母以⾝作则避免以暴⼒解决彼此的争执,造成错误的⽰范。
也不可在⼦⼥⾯前批评⽼师或学校,以免⼦⼥误解意思,造成师⽣对⽴。
3、培养孩⼦的挫折容忍⼒⽗母应提供⼦⼥培养挫折容忍⼒的机会,避免过度保护,但应随时注意其情绪的反应,适时给予接纳⽀持及明智的⾏事⽅针,妥善训练其坚强的挫折容⼒、情绪控制⼒及⾃我克制⼒,对已形成的偏差⾏为,有耐⼼地慢慢疏导,以助其步⼊正途。
4、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家庭的幸福操纵在⽗母的⼿中,因此,⽗母之间的体谅、相爱、互敬、互信都是⼦⼥学习的最真实的典范,也只有在爱的环境,⽗母管教态度上有所共识,才能孕育孩⼦健康成熟的⼈格。
5、建⽴适宜的教育期望对⼦⼥建⽴适当的期望⽔平,避免给予过⾼的压⼒,以免造成过多的挫败,⽽影响其健全⼈格的发展。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在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凸显,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担忧。
青少年正处于成长和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犯罪行为不仅对自身的未来造成了严重影响,也给社会的和谐稳定带来了挑战。
深入了解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原因,并制定有效的预防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1、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的年龄呈现出逐渐降低的趋势。
一些未成年人在 14 岁甚至更小的年龄就开始涉足犯罪活动,这无疑给社会敲响了警钟。
2、犯罪类型多样化青少年犯罪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盗窃、抢劫等类型,还包括网络犯罪、校园暴力、吸毒贩毒等新型犯罪。
其中,网络犯罪的增长速度尤为惊人,如网络诈骗、网络色情传播等。
3、犯罪手段成人化受到不良社会风气和影视作品的影响,部分青少年犯罪的手段越来越成人化,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隐蔽性,给案件的侦破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4、团伙犯罪增多青少年往往由于心理上的不成熟和对群体的依赖,容易结成团伙进行犯罪活动。
团伙犯罪不仅增加了犯罪的危害性,也使得青少年更容易在犯罪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5、犯罪动机简单化很多青少年犯罪往往是出于一时冲动、好奇或者盲目模仿,缺乏深思熟虑的犯罪动机。
例如,为了追求刺激而参与打架斗殴,或者因为好奇而尝试吸毒。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家庭环境的好坏对青少年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一些家庭存在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父母教育方式不当等问题,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正确的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偏差。
2、学校因素学校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但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同时,校园欺凌现象的存在也给一些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了伤害,成为他们犯罪的诱因。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不容忽视。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一些不良文化,如暴力、色情、享乐主义等,这些文化通过网络、影视等渠道传播,容易侵蚀青少年的心灵。
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
校园暴力频发的原因及对策袁贵仁部长在今年两会上说,校园暴力等威胁当前校园里2亿学生的安全问题,是教育部面临的压力最大的问题。
同时,一份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
校园暴力是滋生未成年人犯罪的温床,如不及时阻止、教育或惩治,这些年幼的孩子难免走上歧途。
70%的数据也从侧面证明了遏制校园欺凌行为的必要性。
近期,国务院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专门对“小孩打架”下达文件。
通过多年的一线教育经验,我分析当前校园暴力频发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社会原因。
1、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逐渐吹进了校园,泛滥的不良文化误导着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些成人世界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着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
2、一些媒体对某些暴力事件的过度渲染,校园暴力自拍视频被频频上传,以及相关部门对网络暴力视频监管不严等,都对青少年产生了负面影响,误导学生将暴力行为及一些社会不良风气视为可接受的行为模式,成为暴力事件频频发生的诱因。
3、学生犯罪成本低,一些学生在校内犯罪错时老师只能是说服教育,没有一定的惩罚手段,学生发生矛盾都是因为一些小事引起的,问被欺负的学生为什么不告诉老师,他说:“告诉老师,老师也只能是说说打人者,你能怎么的?”而且告诉老师后,还有可能面临挨第二次打的可能。
二、家庭原因。
1、家教影响,通过多年来与家长打交道,发现一种现象,只要是孩子在校有暴力倾向,不服从管教的,大多数家长也是一些不可理喻的人。
2、家长的溺爱,现在大多数家庭都是一、两个孩子,对孩子溺爱,有的在家中教育孩子不要打架,但不能吃亏,别人打咱们了咱不干,孩子只记住了在学校不能吃亏,却记不住家长说不让他打架。
甚至有的家长教育孩子别挨打就行,把别人打坏了咱给掏钱,从面出现了“5+2=0”的现象。
在4月27日打架的学生当中在八年级时就在校外用棒子把人打伤,家长没有重视,及时教育。
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少年作为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其法治意识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养,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各地纷纷建立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
本文将围绕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的设立背景、功能定位、实践效果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设立背景1. 青少年犯罪率上升近年来,我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校园暴力、盗窃、抢劫等案件频发,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严重影响。
这表明青少年法制教育亟待加强。
2. 法治意识薄弱部分青少年对法律的认识不足,法制观念淡薄,导致他们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提高其法治意识,成为当务之急。
3. 国家政策支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法制教育,明确提出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正是这一政策的具体体现。
二、功能定位1. 法律知识普及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普及法律知识,让青少年了解国家法律法规,提高法律素养。
通过举办讲座、展览、模拟法庭等活动,让青少年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法律知识。
2. 案例分析教育基地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让青少年了解犯罪行为的危害,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同时,案例分析教育有助于青少年提高法律意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3. 互动体验教学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采用互动体验式教学,让青少年亲身感受法律的威严和正义的力量。
通过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青少年学习法律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法治精神。
4. 心理辅导与矫治基地为有需要的青少年提供心理辅导和矫治服务,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基地还与专业机构合作,对有严重违法行为的青少年进行矫治。
三、实践效果1. 提高法律素养青少年法制教育实践基地的建立,使广大青少年在参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对法律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法律素养得到显著提高。
2. 减少犯罪率通过法制教育,青少年犯罪率逐年下降,特别是校园暴力等案件发生率明显减少。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浅谈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内容提要:今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与预防工作,采取切实措施,开展工作。
但是,校园暴力事件时有发生。
作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的青少年犯罪问题一直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困扰司法部门和家庭、学校的一个难题,也是制约社会文明发展的重要因素。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分析青少年犯罪的成因、特点,探寻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对策是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法制教育,群防群治,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化,青少年犯罪已经严重困扰着社会文明和进步,妨碍着家庭和社会德稳定。
目前,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也呈现出低龄、团伙、暴力、智能化的趋势,日益加重的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研究分析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预防和控制青少年违法犯罪已刻不容缓。
制定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致力于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的我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的特点青少年犯罪成因是多方面的。
预防青少年犯罪要从青少年犯罪特点着手,进而理清青少年犯罪的成因,否则我们的研究只是纸上谈兵。
当前青少年犯罪案件呈现出的特点:(一)、犯罪年龄低龄化。
有调查显示:我国青少年初次犯罪的年龄已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期的18-25周岁,逐步向14-16周岁年龄段发展。
一些青少年刚满14周岁就犯罪入狱,甚至有的实施犯罪行为时尚未年满14周岁。
(二)、犯罪形式团伙化。
由于青少年身心尚未完全成熟,受生理、心理、智力、阅历等因素的影响,单靠个人往往难以完成复杂的犯罪过程。
但是青少年作案时相互依附,借势壮胆,结成团伙进行作案并带有一定的组织形式。
这些人往往靠所谓的哥们义气和江湖义气,相互纠集,一拍即合,一哄而起,共同作案,形成一个较固定的团伙组织。
(三)犯罪类型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的重点领域和相关预防策略
犯罪手段网络化
随着互联网普及,青少 年犯罪手段愈发网络化 、智能化。
犯罪后果严重
青少年犯罪不仅影响个 人和家庭,还对社会造 成巨大损失。
青少年犯罪原因及影响因素
A
家庭因素
家庭环境不良、家庭教育缺失或不当是导致青 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
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校园暴力等问题也是 诱发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之一。
引入专业社会工作力量,为青少年提供心 理咨询、法律援助、教育辅导等服务,降 低犯罪风险。
社会资源整合
预防宣传与教育
发挥社会组织的优势,整合社会资源,形 成政府、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参与的 青少年犯罪治理合力。
通过社会组织开展青少年犯罪预防宣传和 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自我 保护能力。
谢谢聆听
法律法规完善及执法力度加强
法律法规的完善
国家应不断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青少年犯罪的性质、责任和 处罚等,为预防和打击青少年犯罪提供法律保障。
执法力度的加强
公安机关、检察机关和法院等执法机关应加大对青少年犯罪的打击 力度,严格依法惩处犯罪行为。
法律宣传教育的普及
政府和社会组织等应加强法律宣传教育工作,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 识和法律素养,让他们知法守法、远离犯罪。
青少年犯罪的重点领 域和相关预防策略
目录
• 引言 • 青少年犯罪重点领域 • 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 • 针对不同领域具体预防措施 • 青少年犯罪治理体系建设及展望
01
引言
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危害
犯罪率上升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 呈上升趋势,给社会带 来严重危害。
犯罪类型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涉及抢劫、 盗窃、故意伤害等多种 类型,暴力倾向明显。
还学校一片净土
还学校一片净土中国科学院朱清时校长说:“一个社会要有希望,一定要有净土,这个净土就是学校。
学校一定要严守诚信的底线,如果学校这方净土失守了,社会就没有希望了。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
学校则是青少年学习本领、提高素质的地方,应当是一片净土。
但近年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率不断上升,校园暴力事件频发,严重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甚至危害到他人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青少年犯罪原因近来,校园暴力案件不断刷新,冲击人们的眼球,涉事者对被害人各种殴打,侮辱,谩骂,最后还发视频炫耀。
我不禁问,这还是祖国的花朵,还是花圈?你们打人想过这是违法犯罪吗?侮辱人的时候考虑过对被害人会产生多大心里阴影吗,甚至会毁了他人一生!最后拍视频还网上炫耀,自以为这是光荣的事,这些青少年可有是非观念?可有生命意识,有做人的基本道德?甚至最近连发几起弑师案,杀人者还给同伙鼓气,说不要怕,我们还小,杀人不负刑责。
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增加,究其根本,是各种复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学生法制意识淡薄,心智不成熟,出于讲义气或泄愤报复或者好奇心的驱使,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心理不健康,有的家长的溺爱,培养了子女的任性、骄横等不健康的心理。
有的家庭则采取打骂等不正确教育方法,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到处打架斗殴。
3、道德缺失,学生缺乏最基本的辨别是非的能力,缺少生命意识,更不用说中华五千年的传统美德。
4、违法犯罪的成本太低,有我们还小,杀人不负刑责的叫嚣,有打人者不嫌事大的疯狂视频传播,究其原因,是我们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成了这些人的护身符,因为未成年,不用负刑责,成了他们侵害其他人权益的保护伞,打人了,杀人了,又能拿这些未成年人怎么样?所以,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还学校一片净土,也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二、如何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1、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要遵循学校教育的规律,充分利用校园这一特定的文化传递空间,发挥各有关课程在进行法制教育方面的作用和功能,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受到比较系统的法制教育。
预防青少年犯罪方案
预防青少年犯罪方案引言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产生了严重影响。
针对此问题,社会各界应联合起来,合力制定出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方案,以保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维护社会的安宁和和谐。
本文将探讨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预防青少年犯罪方案。
一、加强父母教育与家庭关怀家庭是培养青少年良好行为和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要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关键是加强父母教育和家庭关怀。
父母要注重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关注并尊重子女的成长需求,引导他们健康、积极地发展。
此外,父母也应了解青少年心理变化和发展特点,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帮助他们构建正面的自我形象,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加强学校教育与校园管理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场所,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关键环节。
学校应加强道德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提供正面的榜样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生活态度和行为准则。
同时,学校也应加强校园管理,建立安全警示和防范机制,严禁校园暴力和欺凌现象,确保学生在和谐、安全的环境中学习和成长。
三、加强社会教育和文化熏陶社会环境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社会教育和文化熏陶对预防青少年犯罪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应广泛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加强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同时,社会也应提供更多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和娱乐资源,为青少年提供积极健康的娱乐方式,减少他们接触负面、暴力的影响。
四、加强社区建设和社会关怀社区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阵地。
社区应加强建设,提供良好的公共设施和场所,为青少年提供健康、积极的社交和活动空间。
与此同时,社区也应加强社会关怀,关注青少年的成长需求,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爱。
五、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辅导青少年心理健康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方面。
青少年时期,他们面临着身心发展、学业压力等多方面的困扰和挑战。
警示教育活动情况报告
警示教育活动情况报告警示教育活动情况报告一、活动背景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特别是校园暴力、网络欺凌、非法集会等问题日益突出,对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安全隐患和数额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加强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警示青少年远离犯罪,我单位决定开展警示教育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提高青少年对法律法规的认知和理解程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 增强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 推动青少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培养公民责任感。
三、活动内容1. 青少年法治教育讲座我们邀请了多位法律专家、人民警察和心理专家,围绕校园暴力、网络欺凌和非法集会等热点问题,给青少年进行了生动形象、具有针对性的讲座。
讲座内容包括法律法规知识讲解、案例分析和心理辅导等,引起了青少年的浓厚兴趣。
2. 模拟案例演练为了让青少年深入了解犯罪的危害和后果,我们通过模拟案例演练的方式,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犯罪行为对个人和社会的伤害。
演练过程中,我们设置了多个场景,包括校园欺凌、盗窃和交通事故等,通过剧情紧凑、引人入胜的表演,让青少年明白犯罪行为的卑劣和残忍。
3. 特邀座谈会我们邀请了一些犯罪嫌疑人、刑满释放人员和失足青少年等特邀嘉宾,与青少年进行座谈。
这些特邀嘉宾通过自身的亲身经历和所吃的苦头,向青少年讲述了犯罪的危害和后果,劝告他们远离邪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4. 社区公益活动为了让青少年更好地融入社会,我们组织了一系列的社区公益活动,如参观敬老院、捐赠衣物和书籍、宣传环保知识等。
通过这些活动,青少年不仅能够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也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活动效果1. 青少年的法治意识得到提升,能够正确对待和处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2. 青少年的自我保护意识得到增强,能够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不良诱惑,保护自己的安全。
3. 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得到培养和提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
预防青少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
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的措施和对策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世纪,他们时逢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正用自己的努力和创造改变国家面貌,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然而,也有极少数青少年,由于自身或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其教训十分深刻.为了解当今青少年的思想动态,剖析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原因,提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应对之策,努力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我们采取问卷调查、座谈交流、专题研讨等方式,对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当前青少年犯罪特点近年来,青少年犯罪除具备一般性犯罪的形式外,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犯罪活动团伙化由于青少年年龄小,心理、生理还不成熟,在实施犯罪过程中,他们担心遇到被害人的反抗而不能得逞,为达到犯罪的目的他们往往采取团伙作案,以此减轻自身的恐惧心理,作出一个人不敢为的暴力犯罪.2、犯罪手段暴力化极少数青少年法制观念淡薄,对宣扬暴力的影视节目津津乐道,甚至刻意模仿,有的动不动就用打碎的啤酒瓶、刀子等尖锐凶器朝被害人身体的要害部位猛刺、乱扎置人于死地而不顾,导致血案发生3、犯罪方式成人化在青少年犯罪中,犯罪方式日益成人经,他们模仿电影、电视剧中的某些情节,采取绑架、打电话等方式进行敲诈勒索,声称如果不把他们索要的现金送到指定的地点就撕票.4、犯罪年龄低龄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学生的生理发育年龄大大提高,而由于学生心理发育的滞后,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日趋龄化.二、青少年犯罪活动的原因一社会原因1、社会消极现象的影响由于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存在一些消极腐败现象,这对幼雅、敏感而易于情绪化的青少年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并诱发青少年犯罪、堕落、报复等不良心理.由社会腐败而导致的丑恶现象和形成的高消费浪潮,使青少年的价值观发生偏离,他们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贪图物质享受,导致不良后果.2、不良文艺作品的污染文学、影视作品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很大.好的文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推动作用,劣质文学、影视作品对青少年的成长起潜移默化的消极作用.如有些文学、影视作品在有关“青红帮”、“斧头帮”的仿真描绘,成了青少年模仿的对象,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的形成与此有关.而对杀人、纵火、绑架、色情细节的渲染,使毫无戒备的青少年不经意地受到侵害.3、文化娱乐场所的诱惑当前,社会上绝大多数文化娱乐场所均以赚钱为第一要义.经营者大多把青少年当成摇钱树,那些不规范的游戏机厅、录相厅、网吧就是典型的例子.有关部门虽明令禁止未成年人入内,但效果并不明显.业主依然我行我素,照样毒害青少年.随着社会的发燕尾服,一些青少年的文化娱乐消费欲望日益膨胀,但手头缺钱,遂产生偷盗、抢劫等邪念及行为.二家庭原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孩子人生的优美乐章.但在现实的社会中,家庭教育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倾向,具体表现为:1、家庭管教溺爱许多爱长忙于官场上的繁琐事务和商场上赚钱而无瑕顾及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闻不问,放手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采取放任自流的政策,孩子的教育出现了真空.这样的家庭一旦孩子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失误,就会无所适从.2、家庭管教不当一些家长教育孩子不讲方法,恨铁不成钢,孩子一旦出现问题,轻者训斥,重者拳头加棍棒.有的还将孩子打伤.上述结局不仅仅给孩子的皮肉造成痛苦,更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永久的伤害.3、家长素质不高现在离婚的单亲家庭越来越多,其父或母一方养育孩子,给孩子的心理造成了缺陷.有这种不健全心理的孩子在成长当是易受到诱惑而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据统计,在违法犯罪的青少年中,生活在残缺家庭的占80%以上.一些家长自身素质不高,对自己要求不严.比如:要求孩子好好学习,自己却不学习,整天打麻将等.要求孩子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而自己却制造和推销假冒伪劣商品等等.这些家长忘了一条基本的教育规律即“身教重于言教”.三学校原因1、学校长期推行应试教育在现行招生体制下,千军万马挤上独木桥的现象很难从根本上改变.分数线依然是学生的生命线,学生常有一种无名的恐惧感、压抑感.而这种压力一旦超越了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那些平时貌似平静、腼腆实则脆弱、偏激的孩子就会做出人们始料不及的异常举动来,不是伤人就是自虐,徒生悲剧.2、问题学生受到不公正待遇在学校里,成绩好的学生得到宠爱,表现差的学生受到嫌弃,此种情况在学校较常见.据调查,犯罪的未成年人在校时被驱逐出教室的占21%,经常挨训的占14%,老师讨厌的占11%.由此可见,教育者的教育态度存在着缺陷.学校在课程教学中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缺乏必要的剖析,没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如何抵御丑恶风气侵袭的专门课程,学生缺乏免疫力和适应性.学校只注重管,而忽视教.学校教育的偏差,不仅“造就”了一些危害校园的“害群之马”,而且培养了为数不少的懦弱学生.许多学生面对来自同龄人的威胁和不法侵害时竟束手无策.3、教师队伍良莠不齐从整体上讲,大多数教师能为人师表,做出表率的.但有个别文化、道德素质不高的教师,对待学生,缺乏耐心、甚至打骂、体罚学生,在这些受害的学生身上,心灵长期受到困扰,回报给社会的报复行为只能导致一些人的违法犯罪.三、预防青少年犯罪活动的措施根据我市社会治安整体状况,要建立起“教育是基础、法制是保障、监督是关键”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预防、遏制和治理青少年犯罪的有效途径,就必须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社会方面1、尽快建立全社会的预防机制首先要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尽快建立起政出一门、统一号令,能够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形成合力的预防体系,设置专门机构,建立工作网络,落实经费;二是尽快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犯罪的预警系统,发挥其超前防范报警功能,从微观层面上入手做好社会控制工作.在社区里普遍建立起青少年教育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活动站、图书馆室、法制学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社会工作站等组织机构.2、创造学生健康成长外部环境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诱发青少年犯罪,而且直接干扰青少年的转化.政府和各级执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立法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项工作,净化社会环境,铲除诱发和滋生青少年的社会土壤,同时要对社会各种文化娱乐场所,特别是不良网吧进行彻底整顿,并实施长效管理,使其遵纪守法,严格自律,将其变成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阵地.3、努力做好问题学生帮教工作犯罪青少年一般都染有恶习,边改边犯,屡教不改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学校要建立帮教转化责任制,实施“一把手”工程.社会各界对青少年案犯不要歧视、嫌弃,更不能放任不管,应给予更多的关心、爱心、耐心和帮助,促使他们有信心、有勇气、有机会改邪归正,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二家庭方面1、重视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要改掉三种毛病:一是放任自流,撒手不管的状况;二是过分溺爱的状况;三是训斥加棍棒的状况.上述三种状况的存在都是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要以平等的态度学会心理沟通,增进相互了解,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品德.2、强化防范意识,承担应尽义务家长自身要以身作则,教育孩子认真学习,自己要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教育孩子要做诚实的人,自己首先做到诚实守信,靠勤奋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同时,家庭要强化防范意识,一是要掌握孩子的消费来源,二是留意孩子结交的朋友,三是警惕孩子的谎言.如出现一些违法的苗头,应及早加以纠正.将其苗头消灭在萌芽不留后患.3、提高家长素质,维护家庭团结要尽量减少离异家庭或单亲家庭对孩子造成的伤害.要珍惜亲情,承担责任,保持稳定和温馨和家庭环境.事实表明,和睦、完整的家庭有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因素.即使在特殊情况下也不要忘记抚养、管教的责任,要给孩子以温暖.三学校方面1、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预防工作学校要切实履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规定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具体做到:驾驶对青少年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做好校园暴力事件的防范工作;教育管理要到位.要减少甚至杜绝流失生、辍学生、减少厌学、逃学现象发生,遏制“三不管”现象增强的势头.学校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将会有效地遏制青少年犯罪低龄化、团伙化的趋势,对综合治理青少年犯罪必将起到很大作用.2、驾驶心理健康教育,增强青少年随挫折的心理素质青少年犯罪的形成,都是由一般性的违法活动演变而来,而违法活动都是由心理疾病导致的.只有在学校中坚持不断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设置必要的机构如心理咨询室等,配备专职教师或医生,关心和治病青少年的心理疾病,才能将其违法犯罪活动消灭在萌芽状态.3、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一支会管理教育教师队伍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教育的成效与教师的素质在密切的、直接的关系.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要求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绝对不能包庇、纵容学生的违法违纪行为.同时,教师必须注意方法的合法性、科学性和艺术性,绝对不能野蛮、粗暴,不能侵犯学生的人身权利、人格权利和受教育的权利,切忌把学生赶出校门.教师应有较强的法制观念,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如果不遵纪守法,学生也会以违法乱纪作为行为方式的选择.教师就成为学生的知心、可靠的朋友,在平等、民主和条件下,互相尊重,才会有交流和沟通,理解和责任,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2024版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社会环境整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打击犯罪活动,减少青少年接触不良社 会现象的机会。
文化市场监管
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防止不良文化产品对青少年的侵害。
网络环境治理
净化网络环境,防止网络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诱导和侵害。
心理干预与辅导
心理咨询与评估
01
建立青少年心理咨询和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他们的心理
校园暴力 校园暴力现象的存在,可能使受暴力侵害的青少年产生心 理问题,甚至引发报复性犯罪行为。
学校与家庭沟通不足 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可能使得青少年 在家庭和学校中都得不到足够的关注和帮助,从而增加犯 罪风险。
社会因素
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如拜金 主义、享乐主义等,可能对青少 年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价值观
犯罪手段多样化
青少年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包括暴力、 盗窃、网络犯罪等,对受害者和社会 造成巨大伤害。
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意义
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维护社会稳定
预防青少年犯罪有助于保护青少年的身心健 康,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预防青少年犯 罪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 义。
降低犯罪率
THANKS
感谢观看
青少年犯罪预防的重要性
目录
• 引言 • 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 青少年犯罪预防策略 • 青少年犯罪预防措施 • 青少年犯罪预防实践案例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青少年犯罪现状及危害
犯罪率上升
心理健康问题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 给社会带来严重问题。
青少年犯罪往往与心理健康问题密切 相关,如抑郁、焦虑、自卑等,这些 问题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05
案例分析
案例一:家庭教育的缺失
总结词
家庭教育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中 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详细描述
家庭教育的缺失可能导致未成年 人缺乏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容易受到不良影响和诱惑,从而
走上犯罪道路。
解决方案
家长应该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 程,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行为 变化,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培 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原因
教育方式不当
部分学校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忽视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导致学生缺乏正确的 道德观念和心理素质。
校园暴力与欺凌
校园暴力与欺凌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可能导致一些学生产生违法 犯罪的行为。
社会原因
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环境复杂
社会环境复杂多变,不良信息和不良诱惑较多,容易对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 负面影响。
近年来,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呈现出逐 年上升的趋势,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 定和安全。
未成年人犯罪中,暴力犯罪、网络犯 罪等新型犯罪形式的比例逐渐增多, 对社会造成了更大的危害。
低龄化现象
未成年人犯罪的年龄越来越低龄化, 一些孩子在很小的年纪就涉及违法犯 罪行为。
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
01
02
03
模仿性强
未成年人正处于模仿性强 的年龄段,容易受到不良 环境和网络的影响,模仿 不良行为。
预防未成年人犯 罪
目录
• 引言 • 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和特点 • 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和建议 • 案例分析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背景
01
未成年人犯罪是一个全球性的问 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未 成年人犯罪的形式和手段也在不 断变化。
校园安全教育对减少中学生违法犯罪问题的意义
实践演练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演练, 如消防演习、紧急疏散等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 自救能力。
案例分析
结合典型案例,让学生了 解违法犯罪行为的危害和 后果,增强学生的法律意 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校园安全教育的实施途径
学校教育
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课程体系, 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到全面的
安全教育。
家庭教育
家长应加强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培 养孩子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
教育内容单一
当前校园安全教育内容过于单一,缺乏针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学生 的个性化教育内容,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安全需求。
教育方式陈旧
传统的校园安全教育方式以讲授为主,缺乏互动和实践环节,难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育资源不足
一些学校缺乏专业的安全教育师资和优质的安全教育资源,导致安全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02
中学生违法犯罪现状及原因分析
中学生违法犯罪现状
违法犯罪率上升
近年来,中学生违法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涉 及校园暴力、欺凌、盗窃、吸毒等问题。
犯罪类型多样化
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不仅限于传统意义上的 暴力犯罪,还涉及到网络犯罪、经济犯罪等 新型犯罪类型。
犯罪后果严重
中学生违法犯罪行为往往给受害者带来身心 创伤,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同时也给 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校园安全教育还能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 对能力,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压力时能够保 持冷静和理智,避免采取过激或违法的行为 。
研究展望与未来趋势
进一步完善校园安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针 对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 的安全教育活动,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校园安全教育的效果 。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模拟 违法犯罪场景,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掌握安
校园暴力问题:成因与预防
校园暴力问题:成因与预防作者:叶文雅唐巧琳张敏黄丽周梦璠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8年第20期摘要: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出现在我们眼前且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扰乱社会发展,给国家的教育事业带来了一定的阻碍。
2015年法制监测中心统计结果显示,山东省校园暴力事件的爆发率为全国各地之最。
本文希望通过探究校园暴力发生的原因,提出合理有效的措施,降低其发生率,给青少年一片成长净土。
关键词:校园暴力;初中生;预防对策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20-0073-03一、校园暴力现状对校园暴力的界定,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挪威心理学家Olweus,他从发生在学生之间的欺负这个角度将校园暴力定义为“一个学生如反复地或长期地成为一个或多个学生负面行为的攻击对象,这个学生即是被欺负或成为暴力行为的受害者。
”而我国于2017年12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的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办法》中,对校园暴力作了更明确的界定,是指在学校实施正常管理、教育职能期间发生在学校及其周边的暴力事件以及对学校造成破坏的行为,参与人员是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和校内师生与校外人员之间,对学校师生所实施的身体和心理或者财产安全受到胁迫的一种行为,是属于社会暴力的一种。
根据法制网监测中心有关数据统计,校园暴力的参与主体趋向低龄化,2014年14周岁的学生参与率高达20.11%,同时更多的校外人员介入暴力事件中,无业人员参与高达11.95%。
[1]而且,在学生的调查中也显示出暴力情况,5.8%的学生表示曾经有过报复计划,6.8%的学生表示在受到暴力行为后有过自我伤害的现象,而1.3%的学生曾经将凶器带入学校内部。
[2]我国受应试教育影响,更关注学生的成绩,公安等社会职能部门只有在学校出事的时候才出现,校车也缺少严格的管理制度[3],安全教育只流于形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犯罪率惊人防范校园暴力犯罪
如果调阅一下各地的报刊,就会发现几乎每天都有不少青少年犯罪案件的报道,其中还有一些性质相当严重的恶性案件。
这些报道和其他千奇百怪的事情同时挤在大小报刊的社会新闻版上,成为新闻生产和消费的一部分。
在这种“司空见惯化”的中间,不知掩藏了多少青春的残酷和悔恨。
就福建省漳平市来说,自2002年以来,该市就有青少年犯罪案件85件140人,其中抢劫28件5人,盗窃36件48人,寻衅滋事28件15人,故意伤害5件6人,敲诈勒索3件8人,绑架2件2人,拐卖妇女1件5人,强奸1件1人,故意杀人1人。
青少年犯罪率与前几年相比呈明显上升的趋势。
另外一份来自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内,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教育专家分析说,心理上的狭隘、自私、惟我独尊、好占上风是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内因,而不良社会环境的熏染、错误的家庭教育方式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乏则是不容忽视的外因。
对青少年来说,对社会、他人以及自
己危害最大的还是暴力犯罪。
在不少青少年暴力犯罪案件报道中,狂砍、狂刺、锄杀、砍杀、刀劈、杀父、弑母、奸杀、勒毙,等等,这些血腥的字眼随处可见。
其实,暴力案件的发生往往具有突发性和偶然性,但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透视出一个社会或一类人群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
笔者认为,青少年暴力案件的增加是和现在普遍存在于青少年中的暴力倾向密不可分的。
现在孩子的暴力倾向最简单的例证随处可见,比如说,过去几岁的孩子斗嘴时最爱说“我打你”,现在的口头禅变成了“我杀了你”!
对此,笔者认为主要的原因是暴力文化已经成为现代文化生活中部分成年人不可缺少的文化享受,暴力文化的商品化自然成为商家的最大卖点。
虽然我国有关青少年问题的法律中都一律禁止孩子接触暴力文化,但在现实中却基本没有可操作的限制性规定,对此还基本处于放任状态。
那么,对青少年暴力我们究竟应该如何防范呢?可以这么说,到青春期即十二三岁再对青少年犯罪进行防范其实已经晚了。
犯罪预防需要一个非常长的过程,一个人的人格形成和行为规范是从小养成的,如果从幼儿时期就过多地沾染暴力文化,形成对暴力的
麻木。
或者家长对其过度地溺爱或打骂,形成骄纵或暴力人格,到青春期时一旦有实施暴力的能力和诱因,就很可能造成犯罪。
所以防范青少年犯罪必须从小孩做起,预防得越早,减少犯罪的成本就越低。
法制教育当然是应该做的,但人并不是懂得法就可以不犯罪了。
对孩子来说,还是应该教导他们遵从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或者让他们形成法制感。
所谓法制感不是具体的法律或条文,而是让人懂得人生活在一个社会里应该是平等的、公正的、相互之间应该是富有同情心和怜悯心的。
也就是要培养孩子有一种非常朴素的道德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