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信息技术中心发展规划

十四五信息技术中心发展规划
十四五信息技术中心发展规划

中医学院

信息化建设十四五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为加快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步伐,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办好人民满意大学的总体要求,根据《省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5)》,适应我校建设高水平骨干中医药大学的发展需要,根据我中心工作职责范围,结合现有条件,坚持“适当超前、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规划校园网的未来发展方向,加强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与应用,开发整合各类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依托各类信息化平台和手段,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我校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能力。

二、发展目标

根据“适当超前、稳步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定如下发展目标:1.成立中医学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组长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亲自担任,组员为各二级单位负责人,负责全面统筹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

2. 建设适合学校发展的高水平技术人员队伍

进一步明确工作定位,大力引进高学历、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现有技术人员,建设适合学校发展的高水平技术人员队伍,满足教学、科研、办公需要。

3. 保证校园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

建设高水平中心机房,保证校园网络的高速稳定运行,建设异地容灾备份机房,保证数据信息的绝对安全,建设覆盖全校的无线校园工程。

4.启动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

启动和完善数字化校园建设,整合现有应用资源,建设完善可靠的基础平台和适应各部门工作需要的应用系统。

5.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

在全校大力推广现代教育技术,发展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方式,建设全校范围的课程中心,建立数字化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技术形式,大力引进高水平精品课程,同时将我校的精品课程向校外推广。

三、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成立中医学院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学校应当成立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院长(或主管副院长)亲自担任,组员为各二级单位负责人,负责全面统筹我校的信息化建设工作,保证信息化建设能够强力推进,顺利实施。

(二)人才培养与引进

引进三到五名高学历、高水平专业技术人才,重点引进应用系统

安全、数据库维护、多媒体教育、影视编导等方面人才,以保证我校网络运行安全、数字化校园建设、现代教育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三)网络安全建设

1.建设高水平中心机房

我校中心机房面积只有87平方米,随着机房设备的增加,现有机房面积已经不能适应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需要,规划新建一个高水平的数据中心机房,根据“适度超前,合理够用”的原则,面积不应小于300平米。同时在橘泉校区建设异地容灾备份机房,保证数据安全,面积不小于100平米。

2.校园网实现双线路运行

我校现有一条800M中国电信专线和一条2M教育网专线,为了保证我校的网络可靠、畅通,规划增加一条200M中国联通专线,实现双线路运行,同时配套增加一套负载均衡设备,保证链路运行畅通。(四)数字化校园建设

1.基础平台建设

通过信息标准化建设、数据清洗与中间件建设、共享数据中心建设,实现各业务部门数据标准统一、信息准确,消除信息孤岛,去除冗余数据,实现全校资源共享。

2.部门应用子系统建设

建成各部门应用子系统,实现无纸化办公,建立以教务、学生、人事、科研、资产管理工作为核心的、覆盖管理部门主要业务范畴的综合业务系统。

3.统一门户建设

通过数字化校园统一门户建设,为教师、学生、管理部门提供个性化服务,包括文献资料服务、项目成果服务、教学资源服务、教学支持服务,管理服务。使学校领导快速获得准确、直观的信息,为决策提供科学的有力支撑。

(五)现代教育技术建设

1.录播教室建设

大力提高现代教育技术水平,争取学校政策购置主流非线编设备,建设一至两个精品录播教室,建成一间录音棚,通过培训现有人员,增强制作音视频节目能力,为我校的质量工程建设提供现代化教育技术保障。

2.多媒体教室建设

多媒体教室进行网络化管理改造,管理员能够实时动态了解各个多媒体教室设备运行与使用状况,能够远程控制多媒体设备,合理提高多媒体设备利用率,保证教学工作顺利进行,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3.一卡通建设

继续进行一卡通后续工程建设,与数字化校园平台对接,实现数据共享,增加一卡通支付宝支付、微信支付功能,建成手机app平台,实现手机圈存,方便师生使用。

4. 课程中心建设

大力引进微课、慕课等新兴教学方式,建设全校范围的课程中心,引进高水平精品课程,将我校的精品课程向校外推广。

通过中医学院(2020-2025)五年发展规划的实施,使得我校的信息化教育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基本满足我校建设省属骨干大学的发展要求,为早日建成高水平中医药大学提供有力技术保障。

最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 2008-5-27 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北京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增强北京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有力举措,是推进北京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为促进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现状 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科教文化资源丰富,各类创意人才荟萃。20世纪90年代,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并率先提出发展文化产业,“十五”以来形成了文艺演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会展、古玩艺术品交易等优势行业,并呈现出向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明显趋势。特别是2003年以来,随着北京市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化,市场主体日趋多元,初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市场格局,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文艺演出、影视节目制作、出版发行和版权贸易、广告会展、古玩及艺术品交易等传统行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文化旅游、文化体育休闲、动漫网游、设计创意等新兴行业潜力巨大、前景广阔;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正在形成,吸引相关文化机构和企业集群式发展。到2005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总资产达到5140.3亿元,实现增加值700.4亿元,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10.2%,营业总收入2793.6亿元,实现利润110亿元,

上缴税金123.6亿元;按现价计算,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比2004年增长14%,文化创意产业的支柱地位初步确立。 当前,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首都城市功能的定位,首都城市所承担的文化传播的社会责任,国内外市场对中国优秀文化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使北京具有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强大动力。从国际看,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发展创意经济有利于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和综合竞争力;从国内看,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加剧,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有利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从北京市看,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建设繁荣、文明、和谐、宜居新北京,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都为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宝贵机遇。 同时也要看到,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各个文化行业中心市场功能建设尚不平衡,文化创意人才价值尚未充分发挥,文化生产力素质有待增强,文化创意产业链条尚不够完善,由此造成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的能力不强,文化创意产业的知名企业、驰名品牌还不多,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力还不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开发有待完善。正视不足和差距,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进一步增强紧迫感,立足环渤海,面向国内外,把握战略重点,抓住关键环节,优化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培育市场主体,健全要素市场,大力发展北京文化创意产业。 二、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

《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共包括27项主要任务。以下为央行《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主要内容。 第一章发展形势 第一节重要意义 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该定义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于2016年提出,目前已成为全球共识),旨在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改造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业务流程等,推动金融发展提质增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金融科技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金融业务深度融合,为金融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与安全应用,已成为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的内在需要和重要选择。 金融科技成为推动金融转型升级的新引擎。金融科技的核心是利用现代科技成果优化或创新金融产品、经营模式和业务流程。借助机器学习、数据挖掘、智能合约等技术,金融科技能简化供需双方交易环节,降低资金融通边际成本,开辟触达客户全新途径,推动金融机构在盈利模式、业务形态、资产负债、信贷关系、渠道拓展等方面持续优化,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为金融业转型升级持续赋能。 金融科技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发展金融科技能够快速捕捉数字经济时代市场需求变化,有效增加和完善金融产品供给,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对企业经营运行数据进行建模分析,实时监测资金流、信息流和物流,为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学依据,引导资金从高污染、高能耗的产能过剩产业流向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推动实体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 金融科技成为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机遇。通过金融科技不断缩小数字鸿沟,解决普惠金融发展面临的成本较高、收益不足、效率和安全难以兼顾等问题,助力金融机构降低服务门槛和成本,将金融服务融入民生应用场景。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实现滴灌式精准扶持,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金融支农力度需要加大

企业技术中心发展情况报告

XXX有限公司 省级企业技术中心 工作总结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与规划的实施情况 (一)、企业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与调整 XXX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自2011年9月企业技术中心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的技术创新战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台阶,企业充分运用现有的经济和技术中心的强大实力,在技术中心现有科研基础上,继续引进高层次的人才,进一步与各个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整合企业多方资源,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企业竞争力。具体创新战略的制定与调整如下: 1、坚持以企业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技术为主导,运用科学发展观进行管理,扎实稳妥地开展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充分发挥产学研合作的重大作用,与湖南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引进新技术,提高生产工艺,解决新产品开发应用和产业化生产中的技术难题; 2、调动合作院校和公司专家指导团的力量,负责企业重大、关键、前瞻性技术项目的研发并实现项目产业化; 3、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效益为中心的选项原则,在对研发项目进行市场分析、技术经济评估、投融资评估等基础上,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组织完成项目实施,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定期组织评估和进行必要的调整。

4、根据公司的发展目标,以及国际、国内家用电器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技术中心的发展规划立足于国内领先,面向未来,逐步赶超国际水平。 (二)、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1、根据公司经营机制的特点,借助公司电子商务创业孵化中心的平台,制定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目标是实现网上购物、物流配送、内部信息化管理。从而改善供应链、延长营业时间、降低通信成本、改善客户关系,将市场拓展到全球更多国家和地区; 2、在新产品研发方面,为不断提高公司适应市场变化的能力及我国家用电器行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技术中心不断高薪招聘高端家用电器的专业技术工程师,争取每年推出2-4项技术含量和工艺水平在国内外处于先进地位的科技成果,成为公司强有力的技术后盾和主导产品; 3、积极参与国内外家用电器业界的技术交流和市场竞争,提高技术中心的科研水平,提高公司的生产能力、经济效益、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确保公司实现销售收入和净利润逐年递增; 4、在企业技术中心基础建设方面,企业进一步完善了实验室和检测平台的检测仪器、试验设备和其他相关配套设施,争取建成国内一流的实验室和检测平台,力争将技术中心建设成为广东省内家用电器业界最具影响力的行业技术中心; 5、通过一系列工作计划的制定与实施,争取做到科研团队化、成果产品化、产品市场化、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国际化、市场信息化、管理人性化。 二、企业主营业务涉及哪些行业领域,以及在该行业领

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以高新技术为引领,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决定着整个产业链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脊梁,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引擎。大力培育和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是提升我国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必然要求,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由制造业大国向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工业转型升级“十二五”规划》,编制本规划。规划期为2011-2015年。 一、发展现状与面临形势 高端装备主要包括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高技术高附加值装备。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明确的重点领域和方向,现阶段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方向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智能制造装备。 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装备制造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技术水平的产业体系,2009年、2010年连续2年产业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一,为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10年来,我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2010年,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约1.6万亿元销售收入,约占装备制造业销售收入的8%左右。整体技术水平持续提升,围绕国民经济各行业的迫切要求,开发出了一大批具有知识产权的高端装备,如百万千瓦级超超临界火电发电机组、百万千瓦级先进压水堆核电站成套设备、1000KV特高压交流输变电设备、±800KV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百万吨乙烯装置所需的关键装备、超重型数控卧式镗车床、精密高速加工中心、2000吨履带起重机、ARJ21新型支线飞机、“和谐号”动车组、3000米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等,气象卫星率先实现业务化运行,已初步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格局。

信息中心三年发展规划

信息中心三年发展规划 在2005年9月至2007年8月两年之间,我校的信息化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主要成果是①网络提速,保证八九百人同时上网能够运行良好。②对机房的服务器进行改造升级,保证网站在大流量访问下能够正常运转。③运用拖机技术,以低成本实现在每个办公室内普及电脑和306电脑室更新。④运用万能克隆技术,保证对初中网络班四百余台各种配置电脑能够及时安装修复。⑤实施教师宿舍上网工程,消除学校最后一块上网的盲区。⑥对多媒体室配置方案进行改良,以1.6万元每间室的低廉造价在中小学各间教室中建好多媒体,比原方案减少近一半费用。⑦实施校园“一卡通”工程和校园“短信通”工程,为教学和管理的信息化奠定基础。 可见,在这两年中,信息中心已经基本上完成了相关的配套硬件基础建设工程,为实施“数字校园”战略准备好设备,而通过“一卡通”工程,也在软件部分做好了一定的基础。很明确,我们在今后三年之中,将着力于“数字校园”的建设,逐步实现学校管理电子化、教学手段信息化,教育资源系统化,实现“数字校园”的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教学: ①保证我校在信息学奥赛的传统优势,保证有学生能获得信息学奥赛国家级一等奖,并获得保送生资格。 ②在“学生电脑制作大赛”中希望能取得突破,能有学生获得广东省一等奖和国家级一、二等奖。 ③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从小学到高中的十二年一贯制的信息学教学体系,保证我校的学生在信息学教学方面能有较好的素质和能力。 2、硬件建设 ①按计划每年进行一部分电脑设备的更新,保证电脑及网络能够适应不断增长的教学和管理信息化的要求。 ②建立电子阅览室,电子档案室,为教师及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服务。 ③做好网络教学班的维护工作,保证初中部网络教学班能平稳发展。 3、软件建设: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科技公司发展规划的范本 XX科技公司十二五发展规划 XX科技公司发展规划以服务社会为导向,以创新和开拓为中心,以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与现代化建设为目的,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科技课题研发,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逐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科技企业产业化发展和成果转化应用构建良好平台,并全力打造一流的科技公司。 发展思路为面向市场的科技企业。按现代企业模式,逐步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建立适应市场变化的灵活经营机制,充分利用市场的资源与环境,加快科技企业发展。 XX科技公司面对新的形势,全面分析企业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客观审视自身战略取势和定位,正确评价自身条件和能力,优化资源配置,立足于专业化和特色化发展,充分发挥优势,规避风险,抓住机遇,采取积极果断行动抢占先机,实现市场效应、规模效应、科技效应和价值效应,开创XX科技公司稳健快速可持续发展的新时代。 一、XX科技公司十二五规划发展目标

2012年建成管理科学、规范,具有一定规模的现代科技企业; 2015年建成行业内同等规模的一流企业; XX科技公司根据国家发展政策、市场需求、以及战略目标、根据实际情况规划未来5年内各阶段的主要发展目标并在实践 中不断修正充实,确保科技企业持续高效发展。 二、XX科技公司发展战略 1)立足市场,为科技建设提供专业化服务,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2)进一步拓展XX科技公司的市场,基于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丰富实践和经验,充分利用XX科技公司在行业的成熟的科技解决方案,成为行业内的科技服务提供者; 3)完善优化XX科技公司的科技人力资源组合,构建一支一流的科技管理和建设队伍,有效提升企业在业务应用和信息技术的综合能力; 4)充分联合XX科技公司的合作伙伴资源,拓展企业的有效资源。 三、XX科技公司企业文化

技术中心建设方案

技术中心建设方案 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增强企业后劲,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技术中心即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又能促使生产加工及管理,经营销售工作的进步,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公司的盐、海水化工及海洋生物发展的中心,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共同开发研制和自主创新并进的战略。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拉长产品链条,实现低耗、绿色环保的绿色盐业新形象。以提升资源利用能力为目的,加快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技术研究,培育特色产业支撑的企业振兴;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力度,着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引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围绕公司的发展,明确以促进科学发展、推 动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遵循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和转变发 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产业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奠定基础。

3、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围绕公司的资源进行调结构、上水平,突破应用一批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切实起到科技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作用。 4、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凝练出一批战略性、标志性重大科技问题,确定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选择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主攻方向,集成力量,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以局部的突破和跨越带动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5、坚持统筹安排的原则。进一步统筹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通过各类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研究项目和重点研发基地项目的支持,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建设,满足公司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 6、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提高”的原则。一个中心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两个结合:一是产学研结合,技术中心与企业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合,采取的形式有: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拿到企业共同进行中试或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定出课题并进行合作研究;企业部分课题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来做,或出资在高校建立合作机构;吸引企业外的科研力量以课题研究室或整个研究单位成建制地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技术中心的一部分。二是引进智力和利用外部科技力量的结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三个提高:一是提高起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起点要高。即人员精干,研

湖州市装备制造业振兴升级发展规划

湖州市装备制造业振兴升级发展规划 (2009-2015 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民经济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具有关联度高、技术资金密集特点,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振兴发展装备制造业是我市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实现工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战略路径。为贯彻落实《浙江省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规划》,根据《中共湖州市委、湖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健全重点特色产业培育发展机制的若干意见》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编制本规划,作为我市振兴升级发展装备制造业的行动方案和“十二五”产业发展指导依据。本规划的规划期为 2009 年至2015 年。 一、产业发展现状和面临形势 (一)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以来,我市装备制造业进入了投资扩张和快速发展阶段。主要表现在: 1. 产业规模高速扩张。三年来,装备制造业经济规模高速增长,工业中占比大大提高,2 008 年末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企业共272 家,规模以上产值134.83 亿元,三年年均增长44.20%,高于全市工业产值年均增速20 个百分点,占全市规上总产值比重由“十五”末的4. 91%提高到2008 年末的7.63%。2008 年完成限额以上投资68.23 亿元,占限额以上工业投资的25.5% ,连续两年成为我市工业投资的第一大产业。近年来项目投资趋势和产业规模扩张表明,装备制造业将是湖州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和支撑产业。 2.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通过近几年“二三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针实施,一大批装备制造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优化和高加工度化,行业门类增多,产业链延长;整机、成套设备和主要部件的比重提高,重型装备、自动化设备制造等新的行业建立;产业正由通用设备制造向专用设备制造、零部件生产向整机设备方向发展。2008 年末规模以上整机生产企业达63 家,产值60.35 亿元,在本行业中的产值占比由2005 年的35%提高到2008 年末的近45% 。在产业布局上,初步形成了吴兴区大型构件加工、南浔区电梯制造及配套产业、湖州开发区农用机械及配套产业、改装汽车及汽车零部件

技术中心发展规划

技术中心发展规划 目录 技术中心发展规划 (1) 目录 (1) 1 引言 (2) 1.1目的 (2) 1.2范围 (2) 1.3内容 (3) 2 技术中心职能及组织架构 (3) 2.1中心职能 (3) 2.2工作流程 (3) 2.3组织架构 (4) 2.3.1技术中心组织结构设计 (5) 2.3.2岗位调整及职责 (6) 3.人力资源需求 (14) 4. 2012年度中心主要工作目标 (15) 5. 2012年度中心费用预算 (16) 6. 薪资激励制度 (16)

6.1考核机制 (17) 6.2激励计划 (17) 1 引言 技术中心宗旨:在公司的发展战略和目标指导下,通过对产品研发过程的组织、计划、指导、控制以及开发流程的不断优化,保证与产品开发紧密相关的各环节有效运行,从而保证公司的开发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持续改善,满足不断客户的需要,提高客户满意度,在同行中保持高品质的水准,成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 技术中心的发展目标:成为集产品研发、科技攻关为一体的,并具有提供汽摩电子设备行业、国内领先的解决方案的能力。 技术中心规划方向: 中心全力支持公司业务的发展,完美支撑公司“做中国的DenSo, 成为世界上一流的供应商”发展目标; 建立“以技术为先导,以质量求生存。。。。。。”的组织结构。做到贴近市场,贴近客户,能对市场变化和需求做出快速反应; 对技术中心人力资源实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开发和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起到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保留人才的作用,建立起一支有丰富研发及行业经验的人才队伍。 本规定由技术中心起草修订,由技术中心主任批准后生效,2012年月日起执行。本规定的解释权归属技术中心。 。 1.1 目的 明确技术中心的发展方向、工作目标及绩效考评等。 1.2 范围 技术中心发展规划。

经典案例-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战略部署和《北京市“十一五”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落实全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确定的八个中心之一的文化旅游业的建设目标,依据《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北京奥运旅游行动规划》、《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旅游业及会展业发展规划》,制定《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北京市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实施方案》期限为2006-2010年,是《“十一五”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指导和促进全市旅游文化创意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文化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目标、战略与方针 文化旅游创意产业指为了满足旅游者对精神方面的需求而策划设计的文化活动内容并形成旅游者可以体验参与的活动,以及为此而必备的制度安排和设施条件。创意主要是释放在文化活动的内容、形式和设施上。从旅游业角度看,重点在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与谋划,包括原有产业的稳定发展和深度发展,以及新型创意产业的培育。旅游创意主要包括旅游产品创意(增加文化品位)、旅游活动创意(增加深度体验)、旅游商品创意(加强设计水平)和旅游服务创意(更加人性化)等方面。 (一)发展目标 依托北京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完善丰厚文化旅游产品,增强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提高游客满意度,传播中华文化和首都文化,到2010年,形成北京文化旅游创意产业发展的基本框架,把北京建成中国文化旅游创意中心,力争建成世界级的文化旅游创意城市。 (二)发展战略 制定并实施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续性的旅游文化创意发展战略措施。总体上包括对现有文化旅游产品的提升改善,并不断新增创意性的文化旅游产品和项目。 1、实施创新发展战略,全面提升北京旅游产品。 文化创意产业强调创新力,不仅有创造力产生出新的思想和观念,更重要的是实践新思想、新观念,把新思想和观念转变成可出售的产品和服务。要把提高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品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核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行业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 2、实施深度开发战略,增加旅游产品的体验值。 利用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提升我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创意,增进和挖掘文化内涵,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范文最新推荐------------------------------------------------------ 医院科技发展规划     改革开放政策为科技发展创造了良好环境,邓小平同志关于“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强化了“科技兴国”的观念。也为传统中医药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近年来,我院积极倡导科技兴院,十分重视医院内涵建设,突出中医特色,抓好人才培养,推动重点专科发展,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医院建设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今年是“九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为进一步提高我院的医学科技水平,推动医院科技进步,特制订XX-~医学科技发展规划。     一、加强重点专科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水平提高     加强医院的重点专科建设,逐步形成优势和特色,增强医院的综合实力,是医院生存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院确立了肛肠科、口腔科、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为重点建设专科,目前已初具优势,到~年,各重点专科将建成融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在市内及周边县享有较高声誉的特色专科。今后5年,医院将在人、财、物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优先满足重点专科发展的需要。     1、优先安排重点专科人员外出进修和学 1 / 16

术交流,鼓励和支持学科带头人外出考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使他们了解本学科国内外最新进展和学术动态。     2、优先满足和培养重点专科人才,根据重点专科梯队需要,对跨世纪学科带头人,在进修、深造、科研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为他们掌握高尖技术创造良好环境。定期邀请省中医院、省口腔医院、省肿瘤医院的专家教授来我院会诊、手术、讲课。明确要求重点专科的医疗骨干充分掌握本学科中、西医最先进的诊疗技术,熟练解决本学科的疑难病症。     3、优先考虑重点专科设备配置,在一定的资金范围内,首先保证重点专科设备的更新,添置。今后5年,医院准备添置新一代ct,800max光机,进口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现代分子生物学pcr等新技术、新设备,为重点专科提供新的检测手段。口腔科装备6台先进的全电脑控制的连体式牙科综合治疗机、铸造机、烤瓷炉、种植机、光固化机、超声波洁牙机等系列国产、进口成套的配套性设备,中西医结合肿瘤科配备介入治疗肿瘤所需要的各种设备,肛肠科购置肛门压力仪、肠镜、多功能微波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为开展各种高难度专科医疗服务提供可靠保证。对重点专科房屋进行改造、装修,待医院新建的综合楼下半年投入使用时,我院的重点专科条件将得到进一步改善,努力开创一种“院有重点,科有特长,人有专长“的欣欣向荣的新局面。为医院技术水平的提高增添活力。     二、积极培养人才,努力提高全员素质     人才是科学技术的载体,市场竞争、科技

《浙江省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申请报告》-范本

《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申请报告》 一、企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1、企业基本情况 山东奥邦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创建于2005年,是一家民营企业,公司经过10多年的发展,乘改革春风,抓发展机遇,逐步走出了一条拓市场、强管理、创品牌的健康、持续、快速发展道路。截止2015年,公司共有职工260人,资产总值为38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60.92%,连续八年获得山东省建设银行资信等级“AAA级”企业和山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并和多家商业银行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15年集团公司各产业共实现总产值11295万元,实现利润1952万元,近10年来公司通过不断的实践“市场网络化、业务基地化、经营规模化”的市场竞争策略,在国内20多个大中城市建立了开发,形成了以深圳、新疆、安徽、青海、广西、武汉为中心的几大板块市场。 2、企业的行业地位和竞争力 山东奥邦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国内同行业中较早生产沥青洒布车的企业。公司生产的沥青洒布车,同步封层车广泛应用于道路施工工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条。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注重人才的吸收、引进和培养,公司有职称的各类工程技术、经济管理人员近160人,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10人,并且各类专业技术人才、经济管理人员齐全。经过十多年的精心培养,公司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支充满朝气和活力,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管理团队。 近年来,奥邦公司始终坚持“质量为先、诚信为本,顾客至上、社会满意”的经营宗旨,赢得了社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广泛认同。先

后创出了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1项,国家优质工程银质奖1项,2008年度国家“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工地”以及浙江省“钱江杯”、上海市“白玉兰杯”、湖北“楚天杯”等省部级以上优质工程奖60多项(近几年获省级以上奖项17项)。 公司连续三年位列全国500强;完成产值连续六年(04~09年)位列****建筑业企业前三甲(2009年度****市建筑业年度综合考评第二名);公司还先后荣获绍兴市建筑业龙头企业、浙江质量管理奖、浙江省文明单位、浙江省先进建筑业企业、浙江省百强企业、浙江省知名商号、浙江省AAA级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上海市建筑业诚信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优秀建筑企业、全国实施用户满意工程先进单位、中施企企业资信等级AAA级、中国质量鼎、2009中国建筑承商60强等众多社会荣誉。 图1 集团公司2009年度部分荣誉 3、企业在本产业领域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和竞争能力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林业科学技术“十一五”发展规划 【征求意见稿】 为加速林业科学技术的进步,全面提升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林业又快又好发展,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林业发展“十一五”及中长期规划》和《林业科学技术发展中长期规划(2006-2020年)》,特制定本规划。 一、形势与任务 加快林业发展,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国土生态安全,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实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实现由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转变,必须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大幅度提高林业生产力,促进林业发展的关键措施,瞄准“十一五”期间林业两大体系建设的重大科技需求,统筹规划部署,集聚优势力量,强化自主创新,取得科学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林业又快又好发展。 (一)建设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支撑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在取得重大成效的同时,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根本扭转尚需时日,生态建设的任务将更加重大而艰巨。特别是在支撑当今社会发展的物质产品、文化产品和生态产品等三大类产品中,生态产

品已成为社会最短缺、最急需大力发展的产品,提高生态产品的供给能力已成为林业部门最艰巨、最迫切的任务。针对林业生态工程区自然条件严酷,困难立地相对比例不断加大,生态建设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必须在荒漠化防治、脆弱生态区植被保护、困难立地造林、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步伐,尽快攻克生态建设的技术“瓶颈”,为林业生态体系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必须以自主创新为引领 建设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是推动新时期林业又快又好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林业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目前人造板、家具、松香等主要林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跃居世界前列。但是,我国林业产业初级产品多,精深加工产品少,木材综合利用率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与世界林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较大差距。面对国内外市场对林产品的旺盛需求和发展机遇,必须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提升市场竞争力。特别是要依靠自主创新,大力促进林业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使之成为引领我国未来林业产业的发展方向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加快林业科学技术发展必须以强化自主创新为核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林业科学技术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长期以来,林业科技投入水平低,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与我国林业发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 规划纲要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武汉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的通知(武政〔2007〕49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 现将《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201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二00七年六月三十日 武汉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规划纲要 (2007年-2010年) 装备制造业是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的产业总称,其所提供的产品包括金属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交通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及器材、通信等电子设备、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等制造业行业投资类机电产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有关精神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8号)的要求,为加快振兴武汉装备制造业,将武汉建设成为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级装备制造基地,特制订本规划纲要。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现状 我市装备制造业发端于清朝末期张之洞时期。建国后在国家的重点建设和扶持下,我市逐步发展为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研发、生产基地。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历史有3个主要时期:一是装备制造业基地奠定期(建国后至改革开放之前),在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机床、船舶及配套、电气装备、机车车辆等行业领域,初步形成了全国重要的装备制造研发、生产基地的格局;二是装备制造业结构调整期(改革开放

开始至20世纪末),这段时期,国家及省、市重点布局了汽车及零部件、激光、光通信设备制造等行业领域,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原有的一些优势装备制造行业领域(如机床、电气装备等)发展迟缓;三是装备制造业振兴机遇期(21世纪初至今),随着我国工业化进入重化工业阶段及国家、省、市的重视支持,我市装备制造业中机床、电气装备等传统行业重新焕发生机,汽车、环保、冶金装备等新兴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装备制造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2006年全市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从业人员万人,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现利润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实现出口交货值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 (一)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取得的成就 1.优势领域不断壮大发展。在国家确定的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6项重点突破领域中,我市在清洁高效发电装备、高附加值船舶及配套、大型环保装备、大型数控机床、数控系统及功能部件、冶金成套设备、大型施工机械、轨道交通装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发展潜力。我市在湖北省确定的振兴装备制造业的12项重点领域中,有11项居于领先和核心地位。 2.优势行业加速集群发展。我市在光通信装备、激光、汽车及零部件、船舶及配套、环保工程及装备、冶金装备等行业领域已呈现出集群化发展的良好态势。其中,在光通信装备、激光、环保工程及装备、船舶配套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汽车及零部件、电气装备、船舶、冶金装备、数控机床等行业领域居于国内重要地位。在这些优势行业中,龙头企业带动力日益增强,配套能力加快集聚,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日趋完善,产业内分工体系逐步优化。

技术中心建设与方案

技术中心建设案 为了加快企业的发展步伐,增强企业后劲,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转化,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增加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使技术中心即是企业发展的主体,又能促使生产加工及管理,经营销售工作的进步,特制订本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公司的盐、海水化工及海洋生物发展的中心,实行引进消化吸收、共同开发研制和自主创新并进的战略。加快新产品开发的步伐,拉长产品链条,实现低耗、绿色环保的绿色盐业新形象。以提升资源利用能力为目的,加快循环经济和节能降耗技术研究,培育特色产业支撑的企业振兴; 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加大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力度,着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支撑引领经济发展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围绕公司的发展,明确以促进科学发展、推 动自主创新为主要任务,遵循科技自身发展的规律,注重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2、坚持自主创新的原则。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战略基点和转变发 展式、调整产业结构的中心环节,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全面推进产业学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为提高整体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创造和应用奠定基础。 3、坚持需求导向的原则。围绕公司的资源进行调结构、上水平,突破

应用一批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自主创新技术和产品,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兴战略产业,切实起到科技支撑和带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作用。 4、坚持重点突破的原则。凝练出一批战略性、标志性重大科技问题,确定一批重大科技专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重大科技工程,选择一批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作为主攻向,集成力量,加大投入,加快实施,力争快见成效,以局部的突破和跨越带动我公司核心竞争力的整体跃升。 5、坚持统筹安排的原则。进一步统筹人才、项目和基地建设,通过各类科技人才培养计划、重点研究项目和重点研发基地项目的支持,培养一批高水平学科带头人、科技尖子人才和科技领军人物,引进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提升公司的创新能力建设,满足公司自主创新的战略需求。 6、坚持“一个中心,两个结合,三个提高”的原则。一个中心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开发能力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增强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为中心。两个结合:一是产学研结合,技术中心与企业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联合,采取的形式有: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科研成果拿到企业共同进行中试或工程化、产业化研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由企业根据市场需要定出课题并进行合作研究;企业部分课题委托高校或科研院所来做,或出资在高校建立合作机构;吸引企业外的科研力量以课题研究室或整个研究单位成建制地进入企业,成为企业技术中心的一部分。二是引进智力和利用外部科技力量的结合,加强交流与合作,提高自己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三个提高:一是提高起点,企业技术中心建设的起点要高。即人员精干,研究与开发条件好,课题的研究水平高,在重点抓好适销对路的产品开发的基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报告

【最新资料,Word版,可自由编辑!】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 ???各区、县(市)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 《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2009—201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中共杭州市委办公厅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 2009年5月23日 ??????????????????????????????????????????????????????????????????? 目录 ??? 前? 言?1 ??? 一、发展背景?2 ??? (一)背景条件?2 ??? (二)发展基础?6 ??? 二、总体思路?8 ??? (一)指导思想?8 ??? (二)基本原则?8 ??? 三、战略目标?9

??? (一)战略定位?9 ??? (二)发展目标?11 ??? 四、空间布局?13 ??? (一)布局思路?13 ??? (二)空间结构?13 ??? 五、产业发展?19 ??? (一)信息服务业?20 ??? (二)动漫游戏业?22 ??? (三)设计服务业?24 ??? (四)现代传媒业?27 ??? (五)艺术品业?30 ??? (六)教育培训业?32 ??? (七)文化休闲旅游业?34 ??? (八)文化会展业?36 ??? 六、实施保障?38 ??? (一)优化发展环境?38 ??? (二)强化政策扶持?41 ???附件: ??? 1、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核心层统计分类说明

??? 2、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重大建设项目征集表(2009—2010年) ??? 3、杭州市文化创意产业空间布局示意图 ??? 4、杭州市十大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布局示意图 前? 言 ??? 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朝阳产业”,文化创意产业正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为抢抓创意经济时代所赋予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杭州的文化优势、环境优势、人才优势、市场优势和产业优势,杭州市委、市政府于2007年提出了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战略目标。为加快我市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工作进程,尽快把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科学发展的轨道,特制定本规划。 ??? 本规划根据《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文化大省建设纲要(2001—2010年)》、《浙江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纲要(2008—2012年)》、《杭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年)》、《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共杭州市委、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产业中心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4号)等精神编制,并与《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动漫游戏产业发展规划》、《杭州市艺术品产业五年发展规划(2008—2012年)》等专项规划相衔接,是推动今后一段时期我市文化创意产业科学、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 本规划的范围涵盖整个杭州市域,其中杭州市区为重点规划范围。 ??? 规划的期限是2009—2015年。其中2009—2010年为第一阶段,2011—2015年为第二阶段。规划的基期为2008年。 ??? 一、发展背景 ??? (一)背景条件 ??? 1、有利的国内外形势为杭州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机遇。在世界范围内,创意经济浪潮风起云涌,文化创意产业在提升区域经济“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中的巨大作用与潜力正在不断彰显。在国内,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快构建文化创意产业群;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走“创业富民、创新强省”之路的核心战略,提出要“构建和谐文化,切实加快文化大省建设步伐”。省委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建立文化产业体系,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国内外文化创意产业蓬勃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背

《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 背景及做法: 制定新时期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 大明确提出要制定我国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也是科技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国防实力、综合国力的提高,世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都对科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务院从2003 年6 月开始,组织各方面2000 多名专家学者和有关部门力量,在深入进行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这次规划是我国进入21 世纪新阶段对科学技术发展进行的第一次全面规划,也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制定的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温家宝总理提出了十项原则和方法:1 充分认识未来10~20 年是我国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重要机遇期,要认真研究我国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2 要重视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工作并始终保持战略研究工作具有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 3 在研究工作中必须扎实做好研究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三个紧密结合; 4 要突出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通过认真论证,凝练出能够大幅度增强综合国力的重点目标和重点发展领域; 5 要充分体现中央关于“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 6 要实行政府主导与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集中力量办 大事,同时注意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 7 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各地方、各单位之间要大力协同,同时学科之间和专家之间也要大力协同,充分发挥各方面积极性; 8 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搞开放式的研究,要有国际视野,密切关注国际科技新变化、新趋势和特点以及国际经济、政治、军事发展对科技的影响; 9 要坚持处理好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使两者有机的结合起来;10 要努力形成发扬民主、鼓励争鸣、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良好环境,要坚持“双百”方针,大胆使用人才,同时培养锻炼出一支从事国家科技发展战略的队伍。 内容及特点: 方针: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战略研究的主要内容: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问题、科技发展的重大任务、科技发展的投入与政策环境、重大科技专项四个部分,分为20 个专题。其中第八专题是人口与健康科技问题研究。在战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规划纲要,研究重点分为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重点领域、优先主题。 医药卫生领域重点: 目标: 重大疾病防治水平显著提高,艾滋病、肝炎等重大疾病得到遏制,新药创制和关键医疗器械研制取得突破,具备产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发展思路: 1.控制人口出生数量,提高出生人口质量; 2.疾病防治重心前移,坚持预防为主、促进健康和防治疾病结合; 3.加强中医药继承和创新,推进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4 研制重大新药和先进医疗设备。重大专项: 新药创制,传染病防治; 优先主题: 1.安全避孕节育与出生缺陷防治; 2.心脑血管病、肿瘤等重大非传染疾病防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