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被动句
中考语文文言文被动句句式
中考语文文言文被动句句式
中考语文文言文被动句句式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2、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3、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 “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初中文言文句式-被动句 课件(共25张ppt)
感谢观看
用“于”“受……于……”等表示被动
1.百里溪举于市——《孟子二章》 翻译:百里溪从市场上被提拔起来服 。
用“被”字表被动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屈原贾生列传》 翻译: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 。 2.予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翻译:我还记得周公被逮捕。
无标志的被动句
1.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翻译: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 2.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翻译:大王受蒙蔽一定很厉害了 。
用“为…所”结构表被动
1.其印为余群从所得 ——《活板》 翻译:他的字模被我的堂兄弟和侄儿们得到。 2. 山峦为晴雪所洗——《满井游记》 翻译: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
用“见”“见……于……”等表示被动
1.秦城恐不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传》 翻译:秦国的城邑恐怕不可能得到,白白地受到欺骗。
文言文-被动句
目 录
壹贰叁肆
什
被
分
过
么
动
是
句
类
关
被
的
学
斩动类Fra bibliotek句型
习
将
第一小节
什么是被动句?
被动句
被动句是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 关系的句子,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 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第二小节
被动句的类型
被动句的类型
第三小节
分
类
学
习
用“为”字表被动
1.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童趣》 翻译:舌头一吐,两只小虫全被它吃掉。 2.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陈涉世家》 翻译:吴广平素很爱护士兵,士兵大多愿意替他出力。
过关斩将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
文言文被动句解析文言文被动句解析文言文阅读需要在顺利翻译的基础上理解全文内容,体味古人表达的思想和情感。
文言文中的句式也是变幻多端,正确把握文言文句式,对于提高我们的文言文翻译速度非常有帮助,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文言文被动句解析,一起来看一下!文言文被动句解析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扩展阅读:常见被动句的文言文特殊句式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触龙说赵太后》)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司马迁《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如:(1)有罪受贰。
这种句式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主动者也能引出。
文言文被动句式例析
文言文被动句式例析甘肃漳县一中李露萍被动句是文言文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有标志的被动句,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1、用介词“于”、“受”、“受……于……”表被动,构成“谓语+于……”的形式。
“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④有罪受贰。
(因有罪不被信任。
)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在动词前用“见”、“见…于……”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
如:①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④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
注意:上述四句都是被动句,有被动标志词“见”或“见……于”,“见”后都接动词。
但并不是所有“见”后接动词都表示被动。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容易相混,如:①冀君实或见恕也。
(《答司马谏议书》)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陈情表》)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充当动词的宾语(动宾倒装!),实际上起一个代词的作用,“见恕”意为“饶恕我”;“见背”意为“背弃我”。
现代汉语中的“见谅”也是此种用法,原谅我。
还有:③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④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
这是一个难点,应注意区别。
3、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为……所……”或“……为所……”表示被动。
,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文言句式之被动句
2、用“……见……”的形式表示: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被 动 句
③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
是以见放。 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3、用“见……于……”的形式表示;如: 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用“受……于……”的形式表示;如:
举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用“为……”的形式表示;如: ①止,将为三军获。 ②父母亲族,皆为戮没。 ③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文言句式中的被动句
文言文句式之被动句
在文言文翻译的考察中,文言文特殊 句式是一个重要的考察点,能够清楚的 辨别特殊句式,就能够把它们翻译好, 翻译得流畅。特殊句式分五大类:判断 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和固定句 式。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被动句。
高考链接: ①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 信。 (2010年山东卷)
③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④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⑤戍卒叫,函谷举。
选出下列各组中不是被动句的一项 A、禹、汤被之矣 B、恐为操所先 C、君子寡欲则不 役于物 D、嬴闻如姬父为 人所杀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而为秦人积威之 所劫 C、盖当蓼州周公之 被逮 D、受制于人
A
A
申甫屡次凭借他的本领干谒各位公卿,
一直不被听从信任。卷) 正好赶上社会动乱,(他的祖父)担心 被 仇人抓住。
被 动 句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 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翻译为 “被”。 一、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 1、用“……于……。”表示; 如:①内惑于郑袖,外惑于张仪。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④而君幸于赵王。
6、用“为……所……”的形式表示;如: ①卫太子为江充所败。 ②少北,则为匈奴所得。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文言文常用句式:被动句的格式
文言文常用句式:被动句的格式
范文1: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非常常见,掌握其格式和用法十分必要。
被动句是形式主语是被动词的句式,主语承受动作,强调的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常见的被动句格式如下:主语+被+动词过去分词+其他成分。
例如,“寒风袭来,村舍已被雪覆盖。
”在这个句子中,“寒风”是主语,“被”是连动助词,“雪覆盖”是动词的过去分词,可以看到“村舍”是承受动作的对象,这就是被动句的特点。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讲述了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以及其特点,在写作重点方面,文章用了大量的实例,以使读者更容易理解这些概念。
此外,文章的用词比较通俗易懂,语言流畅自然,对初学者的帮助较大。
范文2:
被动句是文言文中句式常见的一种,需要掌握其格式和特点。
在被动句中,主语承受动作,动作的执行者不明确,强调句子的承受者而不是执行者。
被动句的格式如下:主语+被+动词过去分词+其他成分。
例如,“战场上的士兵,常常会被敌人围剿。
”在这个句子中,
“士兵”是主语,“被”是连动助词,“围剿”是动词的过去分词,
说明“敌人”才是动作的执行者。
这就是被动句的特点。
要点分析:
这篇文章同样讲述了文言文被动句的格式和特点,但在写作重点方面,作者更加深入地探讨了被动句的用法。
此外,文章还涉及了被动句与主动句的区别,使读者更加易于理解这个概念。
用词上,作者没有使用太高深的词汇,但也没有简单化,比较适合初学者。
文言特殊句式之被动句 课件(共43张ppt) 2023年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课程目标
✓ 1.认识被动句
2.掌握常考被动句句式
✓✓ 3.学做被动句翻译
判断标志 为
为.....所 ......为所...... 于 见/见......于
被
句式 为+动词 为+施事+动词
为+施事+所+动词 为+所+动词 动词+于+施事 见+动词 见+动词+于+施事
被+动词 被+施事+动词
小结
翻译被动句: 找:五大标志词和谓语动词 判:判断是否为被动句 套:套用“受事者+被+施事者+动词”翻译格式 译:一一对译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 被动句
课程目标
1.认识被动句 2.掌握常考被动句句式 3.学做被动句翻译
PART 1
认识被动句
识记定义
我 养了一只垂耳兔。 一只垂耳兔被我养了。
主语 发出 谓语(动作)
主语 承受 谓语(动作)
被动句:主语承受动作的句子
识记定义
被动句:是指表被动意义的句子。 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 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3.学做被动句翻译
PART 3
学会翻译被动句
翻译
翻译被动句: 找:标志词和谓语动词 判:判断是否为被动句 套:套用“受事者+被+施事者+动词”翻译格式 译:一一对译
翻译
1、翻译下列句子
拉青铜入伙,而为之坑。
找:标志词:为 动词:坑
宾语:之
施事者
被动句
译:拉一个青铜一起玩,但被他坑了。
翻译
2.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解析:被动句
【初中语文】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解析:被动句初中语文文言文句式解析:被动句,希望本篇文章对您学习有所帮助。
初中语文
文言文句式解析:被动句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
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正数二山:被……所敬佩。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中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中被动:管夷吾布莱雷士“布莱雷……”即为“在……被荐举”。
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
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等于“不是……吗”研习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皈,难于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
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么样呢”。
(3)“以……为……”相等于“把……当做……”基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为“把丛草当做树林,把虫蚁当做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
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基准:何以战。
文言文阅读中被动句句式
文言文阅读中被动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般分四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其中较难理解的是倒装句。
一、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一古代汉语中有标志的被动句式主要有四种⑴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禽,通"擒") 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是被动者,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⑵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⑶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被动句的基本句式文言文
被动句的基本句式文言文被动句是文言文中常用的一种句式,其基本结构为“被”字加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如“被射杀”、“被捕获”等。
被动句的使用可以使文言文更加严谨、准确、生动,也能够表达出一些特殊的语言意义。
一、被动句的基本结构被动句的基本结构是“被”字加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如“被射杀”、“被捕获”等。
其中,“被”字是表示被动的助词,它的作用是表示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而不是行为的执行者。
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则表示动作的完成状态。
被动句的基本结构如下:被+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其他成分例如:被射杀的士兵被捕获的罪犯被打败的军队被称为文学大师的作家被选为班长的学生二、被动句的语法作用1、表示被动被动句的主要作用是表达被动,即动作的承受者。
在被动句中,主语不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
例如:被射杀的士兵这句话中,“被射杀的士兵”是主语,但它不是动作的执行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也就是被射杀的对象。
2、强调动作的结果被动句还可以强调动作的结果。
在被动句中,动作的结果通常放在句首,从而突出强调。
例如:被称为文学大师的作家这句话中,“被称为文学大师”是动作的结果,它放在句首,强调了这个作家的文学成就。
3、表达客观事实被动句还可以用来表达客观事实,即某种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与否。
例如:这个城市被战争摧毁了。
这句话表达了一个客观事实,即这个城市经历了战争的摧毁。
三、被动句的使用技巧1、注意主语的选择在使用被动句时,要注意主语的选择。
被动句的主语通常是动作的承受者,即动作的对象。
因此,在选择主语时,要根据句意确定。
例如:这个城市被战争摧毁了。
这句话中,“这个城市”是主语,它是动作的承受者,也就是被战争摧毁的对象。
2、注意动词的时态在使用被动句时,要注意动词的时态。
被动句的动词通常是过去分词形式,但时态要根据句子的时态和语态来确定。
例如:这个城市正在被战争摧毁。
这句话中,“正在被战争摧毁”是一个进行时,因此动词的时态为现在分词形式。
【精品文档】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整理:被动句-实用word文档 (2页)
【精品文档】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整理:被动句-实用word文档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中考语文文言文句式整理:被动句
201X年的中考已落下帷幕,不知道大家考的如何呢?紧张的复习又一次开始了,今天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语文的文言文句式,来帮助大家提高语文的学习能力,希望各位考生在201X年的中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
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么办”“把……怎么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
么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2、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3、有标志词语
a “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 “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师版)
2017届文言文特殊句式、固定句式(教师版)D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4、曾不若孀妻弱子。
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7、是可忍,孰不可忍?8、此帝王之资也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
(一)分析下面的句子,请找出它们的规律并作小结。
第一组:1、不拘于时,学于余。
2、而君幸于赵王。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4、不能容于远近。
5、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句式特点:】用介词“于”表被动。
第二组: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句式特点:】用“见”“见……于……”表被动。
第三组:1、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2、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3、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4、如姬父为人所杀。
5、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句式特点:】用“为”“为……所……”表示被动。
第四组:1、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2、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句式特点:】用“受”“受.......于..........”表示被动第五组: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4、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句式特点:】用介词“被”表被动,与今相同。
第六组:1、戍卒叫,函谷举。
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3、王之蔽甚矣。
【句式特点:】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念上表被动。
【被动句主要形式:】1、用介词“于”表被动。
2、用“见”“见……于……”表被动。
3、用“为”“为……所……”表被动。
4、用“受”“受.......于..........”表示被动5、用介词“被”表被动。
6、动词本身表被动。
(二)知识迁移: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A )A、同舍生皆被绮绣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C、帝感其诚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 c )A、吾属今为之虏矣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D、行将为人所并3、翻译句子:(朱)晖(huī)刚于为吏,见忌于上,所在多被劾。
文言文被动句式的几种形式
文言文被动句式的几种形式文言文被动句式的几种形式文言文中,被动句是怎么回事呢?什么样的句子是文言文中的被动句呢?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式,这样的句式叫做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 .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施动者,表示被动,即“谓语+于… … ”的形式。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 .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 )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施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构成“见+谓语+于”的形式。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廉颇蔺相如列传》)3 .在动词前用“受”字来表示被动,构成“受+谓语”的形式。
如:其次毁肌肤断肢体受辱。
(《报任安书》 )这种句中的“受”字,含有“被”的意思,后面省略了介词“于”,施动者也能引出。
如果需引进施动者,就构成了“受+谓语+于”的形式。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4 .在动词前边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这种句式的“为”和“见”不同:“见”是助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它总是紧挨着动词;“为”是介词,它可以紧挨着动词(省略了宾语),也可以引出动作行为的施动者。
如:身客死于秦,为夭下笑。
(《屈原列传》)5 .用“为”引进施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示被动,构成“为… … 所… … ”式。
如: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六国论》 )“为… … 所… …”是古汉语最常见的一种被动句形式,并且一直沿用到现代汉语里。
但是,在古汉语里,“为”的行为施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了,变为“… …为所… … ”的形式。
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鸿门宴》)6 .用介词”引出施动者,构成“被+动词”的形式,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一样。
如: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7 .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什么是被动句?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用“为”表被动“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被天下人嘲笑)用“被”表被动“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忠心却被别人诽谤,能不怨恨吗?)用“见”表被动“……徒见欺”(……白白地被欺骗)用“于”表被动“受制于人”(被人控制)“不能容于远近。
”(不能被邻里所容)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在古汉语中,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在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动词后用介词“于”表被动,“于”起介绍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的作用。
如:“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史记.屈原列传》)这里“惑”、“欺”的动作是由“于”后的“郑袖”、“张仪”发出来的。
有时也在介词“于”或动词前加“受”,形成“受......于......。
”的形式表被动。
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用“见”、“于”,“见......于......。
”表被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同上)“暴见于王。
”(《孟子.梁惠王下》)“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
”(《答司马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语中的“见谅”等那为此种用法。
用“为”,“为......所.....。
”表被动。
如:“(巨)偏在远郡, 行将为人所并。
”(《资治通鉴》)用“被”表被动。
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张溥《五人墓碑记》)无标志的被动句,这种情况是指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
如:“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课件
1. 确定句子中的主语和谓语,看 是否有表示被动关系的词语;2. 分析句子结构,理解句子的意思 ;3. 结合上下文,理解整个段落 的意思。
写作中如何运用好被动句
总结词
在写作中,运用好被动句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详细描述
1. 根据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被动句;2. 注意被动句的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3. 避 免使用过于复杂的被动句,以免让读者产生 困惑;4. 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被动句,可以让
写作中运用被动句的好处
强调主语,突出主题
如:在写作中,使用被动句可以使主语更加突出,使读者 更容易理解和关注主语所表达的意思。
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
如:使用被动句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重复,使句子更加 简洁明了,更易于表达和理解。
增强句子的表达力
如:使用被动句可以增强句子的表达力,使句子更加生动 有力,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被动句与省略句的辨析
总结词
省略句省略了某些成分,而被动句在语 法和语义上都是完整的句子。
VS
详细描述
省略句中,常常省略了主语、宾语、动词 等成分,需要依靠上下文来理解。例如: “见笑了”是省略句,省略了主语“我” 和动词“笑”,完整句子应该是“我见笑 了”;“被发现了”是被动句,表达主语 “我”遭受了“发现”这个动作。
文言文特殊句式之被动句课件
• 被动句概述 • 被动句的类型 • 被动句的辨析 • 被动句的运用 • 练习与思考
01 被动句概述
被动句的定义
01
被动句是指句子中主语不是动作 的执行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
02
被动句是一种特殊的句式,它与 主动句相对。
被动句的特点
被动句的主语是动作 的承受者,而不是执 行者。
中考语文文言文被动句详解
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
专注下一代成长中考语文文言文被动句详解
中考语文文言文被动句详解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句。
二是没有被动词,意思上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1)没有标志词语,意念上的被动。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被……所感动。
(2)有标志词语
a“为”表被动: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
b“为……所……”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为所吞”即“被……吞掉”。
c“于”表被动:管夷吾举于士“举于……”即“在……被举荐”。
5、固定格式。
初中文言课文中固定结构有:“不亦……乎”“有……者”“得无……乎”“如……何”“奈……何”“然则……”等。
(1)“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易君子乎?
(2)“如……何”相当于“对……该怎幺办”“把……怎幺样”,例:……如太行王屋何?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幺样呢?”其如土石何:即“能把土石怎幺样呢”。
(3)“以……为……”相当于“把……当作……”例: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
(4)“何……为”相当于”为什幺要……呢”,“为什幺会……呢”,例: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幺不会变成福呢”。
(5)何以:例:何以战。
关于中考语文三轮复习计划。
文言文常用被动句式
文言文常用被动句式文言文常用被动句式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文言文常用被动句式,希望能帮到大家!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炮台悉为逆据。
(《三元里抗英》)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五蠹》)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师说》)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
如: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
(《三元里抗英》)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
如: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
如: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6、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
“见”是助动词;“于”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
(《廉颇蔺相如列传》)7、意念上的被动。
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
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
如:①举孝康,不行。
(《张衡传》)──“举孝廉”,被举荐为孝糜。
②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被封为上卿。
③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函谷举”,函各关被攻下。
文言句式——被动句
所谓被动,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 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 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 受害者,而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1.“于”表被动,介出动作的 主动者。
1)而君幸于赵王。《廉颇蔺相如 列传》(而你被赵王宠幸)
2)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赤壁赋》
3)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六艺经传接通习之,不拘于时, 学于余。《师说》
.“见” “见…… 于……”“受……于……”形式表被 动。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 颇蔺相如列传》
2)渐见愁煎迫。《孔雀》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为”“为……所”“为所”
1)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 《过秦论 》
2)为仲卿母所谴。 《孔雀东南飞》 3)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
“被”字表被动
1)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 娘妒。(《琵琶行》)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 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 古》)
3)仍更被驱遣。(《孔雀东南 飞》)
4)今日被驱谴,小姑如我长 词为标志的,即以主动句的形式表 达被动的内容。也叫意念被动句。
1)戍卒叫,函谷举。——函谷关 被攻占(《阿房宫赋》)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劝 学》)
3)王之蔽甚矣
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
1)虽体解吾犹未度兮。 《离骚》 2)感斯人言。 《琵琶行》
翻译句子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厚者为戮,薄者见疑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