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绵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doc
绵竹规划方案类型划分 (2)
绵竹规划方案类型划分介绍绵竹市是四川省德阳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北部。
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实现城市规划,需要进行规划方案的类型划分。
据此,本文将就绵竹规划方案类型进行划分和介绍。
城镇化规划城镇化规划是以城镇和城市为主体的规划类型,它是针对城市和城镇的发展,提出关于对城市和城镇的建设、改造、提升和发展的总体策略。
城镇化规划的核心是城市规划,它包括土地利用规划、交通规划、市政工程、住宅区规划等多个方面。
在绵竹的城镇化规划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加强对城市建设的控制和管理,避免盲目发展和过度扩张。
2.要加强对绿化的规划和建设,提高城市环境的品质和人居舒适度。
3.要注重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农业规划农业规划是指对农业发展进行预测和规划,依据人口、资源、市场和技术等因素制定农业发展策略,明确农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在绵竹的农业规划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科学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要鼓励农民积极参与特色农业的发展,创新和发扬传统农业文化。
3.要注重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推动农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文化遗产规划文化遗产规划是指对文化遗产资源进行预测和规划,以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为目标,明确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方向、战略和措施。
在绵竹的文化遗产规划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保护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持续性。
2.要通过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3.要注重对文化遗产的科研和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资源环境规划资源环境规划是指规划管理者针对城市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环境,设计和实施解决现实问题的措施。
在绵竹的资源环境规划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要加强对环境质量的监管和管理,推广节能和环保产品的使用。
2.要加强对水、土地和气候资源的保护,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要注重提高社会环境的品质,建设和谐社会。
绵竹规划方案设计 (2)
绵竹规划方案设计背景绵竹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四川省内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
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绵竹市也需要进行规划设计,以适应人口增长,提升城市品质。
目标本方案的目标是为绵竹市规划设计一份包含综合交通、城市居住区、商业区、公园绿地等方面的城市规划方案。
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提升绵竹市的市容市貌,解决城市存在的问题,为市民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
方案设计综合交通规划1.道路规划为了缓解道路交通压力,保证市民出行顺畅,本方案将对绵竹市所有主干道路进行优化改造,包括拓宽、改善道路通行状况、设计公交专用道等。
2.公交规划本方案将加强公交运营、改善公交线路设置,优化公交车辆运营调度,并增加公交分拣中心,以便更好地实现多点换乘,提高公交出行便捷度。
3.地铁规划为了推进城市化进程,缓解人口压力,本方案将设计绵竹市地铁一号、二号线路,从而将城市联系起来,方便市民出行,推动城市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
城市居住区规划1.住宅区本方案将规划建设紫金智慧园、锦江之星花园等多个住宅小区,同时设置便民设施,提供便利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市民居住需求。
2.学校规划本方案也着重规划设置多所学校,满足市民对于良好教育环境的需求。
商业区规划1.商业中心本方案将规划建设绵竹市商业中心,集中餐饮、购物、休闲、娱乐等多种服务于一体的商业综合体,满足市民对于丰富多样化的消费需求。
2.商业广场本方案也将设计多个商业广场,提供市民购物消费的场所,同时增加城市文化氛围,展现城市的美好形象。
公园绿地规划1.公园本方案将规划建设多个公园,增加城市的绿化面积和生态环保,提供市民公共的休闲场所。
2.绿地本方案也将加强绿地的建设和保护,提升城市的环保意识和文明程度。
结论本方案充分考虑市民的需求,立足于科学规划和设计,旨在打造一个更加美丽、宜居、繁荣的城市。
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推行下,绵竹市的城市化进程将变得更加健康、有序,并且为市民带来更加美好的生活。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川府发[1999]63号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正文:----------------------------------------------------------------------------------------------------------------------------------------------------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通知(一九九九年十一月十五日川府发〔1999〕63号)《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总体规划》是四川省土地利用和管理的依据,具有法定效力。
全省城乡建设、土地开发等各项土地利用活动都必须符合《总体规划》的要求。
土地利用计划制定、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农用地转用和建设用地审批、城市和村镇规划建设用地规模审核、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检查等,也必须严格依据《总体规划》。
各级政府要尽快建立和严格执行实施《总体规划》的各项管理制度,确保依法批准的《总体规划》切实得到贯彻落实。
二、各级政府要建立起实施《总体规划》的领导责任制。
省政府将把《总体规划》的执行情况作为考核各市州人民政府、地区行政公署主要领导政绩的一项重要指标。
各级政府也要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层层建立实施《总体规划》的领导责任制度。
三、各级政府要编制好本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实行公告制度。
地方各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准后,要有组织地做好规划的宣传、发布工作,特别要重视做好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公告工作。
规划公告可采用在报纸上公布、张贴布告等方式进行。
有条件的地方还可采用设立公告牌的方式,将规划的主要内容向社会公布,以便起到长期宣传和警示的作用。
四、各级政府要实行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制度。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论证阶段,必须报土地管理部门预审。
凡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未通过用地预审的建设项目,其用地申请不予受理。
绵竹规划方案
绵竹规划方案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绵竹市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与此同时,城市规划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问题。
如何规划出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城市布局,是一个重点需要考虑的问题。
本文将详细介绍绵竹市城市规划的相关情况,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建议。
绵竹市基本情况绵竹市地处四川省中部,是成都市辖区的一部分,位于成都市区东部,距离成都市区约50公里,总面积为1742平方公里。
绵竹市地势较为平坦,地形相对稳定,是一个典型的低丘平原地貌。
绵竹市河流众多,其中自然河流主要有岷江、沱江、鹿溪河和犀浦河。
旱季时常有水草丰茂,湿季时期可能会涨水,但罕见洪水。
气候方面,绵竹市属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冬暖夏凉,四季分明。
绵竹市城市规划目标在制定城市规划方案的过程中,必须将城市的发展目标确定为主要的考虑因素。
基于对绵竹市未来发展的预测和分析,可以制定出如下的城市规划目标:1.建设集中整合的城市核心区:通过优化城市结构,打造交通便捷、环境舒适、公共资源集中的核心城市区域,实现城市内生动力和活力的集中发展。
2.实现市区向外围的有序扩张:在满足城市发展的前提下,尽可能实现城市对周围区域的有序扩张,促进城市空间的合理利用和优化布局。
3.建设按功能分区的城市优化用地体系:通过区域性的功能划分和功能分区,统筹城市规划和用地管理,实现城市生态环境的全面提升和功能区结合的有序发展。
绵竹市城市规划建议在规划绵竹市的城市发展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未来的城市成长方向和需求。
下面列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城市发展策略1.加强核心区建设:加大对城市核心区域的资源投入,主要围绕交通运输、区域开发、商业文化等方面加强建设,形成城区活力的聚集中心。
2.构建城乡合一的城市发展模式:在保持城市发展的同时,注重保护和发掘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提升乡村旅游的吸引力,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3.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注重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农村社会建设,大力发展农业、养殖业和林业等产业,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质量。
绵竹规划方案
绵竹规划方案背景介绍绵竹市位于四川省中部,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工农业和生态环境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为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市政府制定了绵竹规划方案。
总体思路绵竹规划方案的总体思路是:“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宜居发展、共享发展”。
具体地,规划方案按照“一核、两带、多点支撑”的发展模式,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白苍龙生态旅游区和漳蓬山文化旅游带为两条带动,辐射带动东北、东南等多点。
城市空间结构与功能定位城市空间结构绵竹市将实行“小门将、大门打开”的城市空间结构,即小门将城市内部形态分散的街口、广场、公园等场所进行综合规划、统一组织;大门打开则指城市与外部的联系尽可能地打开,由现有的三个门(绵竹站、白龙路口、柳峰口)扩大到六个“轴”(宝马立交、楼房大桥、开发区大桥、白龙路口、新县站、柳峰口),形成八个“门面”,即“城市大门面”、“旅游大门面”、“文化大门面”、“生态大门面”、“制造大门面”、“商贸大门面”、“交通大门面”、“居住大门面”。
功能定位1.中心城区:政治、文化、商贸中心2.白苍龙生态旅游区:综合旅游、度假休闲区3.漳蓬山文化旅游带:文化遗产、旅游休闲区城市发展指标市内交通绵竹规划方案中提出,未来市内交通将采用“多线运行,相互衔接”的模式,以地铁和公共汽车为骨干交通工具,骑行和步行为主要交通方式,为市民提供更方便、快捷、环保的交通选择。
规划方案中还提出了实现公共交通刷卡互联互通的目标。
环境保护绵竹规划方案中强调环境保护,提出优化城市局部环境、推进城市绿地和公园建设、整治污染源、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等措施。
同时,规划方案还明确了建立健全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目标。
教育绵竹规划方案中提出推进“5+2”教育体系建设,即建设五所规模较大的高水平学校和两所大学城,形成“高校+职业学院+企业”完整产业链,为绵竹市和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的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现状分析当前,绵竹市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交通不便、城市绿化较少、城市功能分散、空气污染严重等。
四川省绵竹市土门镇总体规划
四川省绵竹市土门镇总体规划获奖等级:2009年度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三等奖2010年度江苏省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审定人:张正康童本勤审核人:刘新宇刘军项目负责人:何世茂项目组成员:徐冬喜杨植元高俊谢影刘向上一、项目构思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地震,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
绵竹市土门镇处于地震中心附近,震损严重。
在中央和省两级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江苏省建设厅组织编制绵竹市相关规划,为尽快恢复当地正常生活、生产秩序提供科学支撑保障。
我院承担编制了土门镇总体规划。
本项目的特点(1)时间紧迫、任务严峻为指导当地灾后重建,国家、江苏和四川有着具体的要求,在时间上,要求2个月完成全部成果。
同时随着国家灾后重建工作的全面开展,很多援助项目也已确定,受灾居民的重建需求十分突出。
在规划先行的指导思想下,也要求在最短时间内编制出最为合理的规划方案,成为指导灾后重建工作和未来发展的重要依据。
(2)受灾严重、规划基础薄弱在5.12大地震中,土门镇受灾情况十分严重。
死亡人数219人、受伤人数2490人,倒塌农户房屋7251户、59926间、面积149.82万平方米、经济损失13.4838亿元。
由于地震原因,造成规划开展工作基础差,许多资料都是通过现场塌堪和走访而来,用地评价资料来源多、时间慢;房屋鉴定也较为滞后。
针对规划基础情况和建设发展强烈需求,规划提出思路为:分析镇域、镇区震前、震后情况,全面进行地质灾害评估和地质环境适宜性分析,明确建设要求,保证建设的安全性;分析研究,提出针对性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措施;做好近期灾后重建,解决居民住房、公益性设施配套建设问题;科学合理布局镇域镇村体系,统筹安排村庄布点和产业发展;合理布局镇区远期土地利用,解决近远期衔接;完善镇域、镇区各项事业建设。
二、空间布局1、城镇性质以生态休闲为特色的旅游城镇,市域西南部的物资集散中心。
2、镇域空间布局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二轴三区”的总体空间结构。
绵竹规划方案范文
绵竹规划方案范文绵竹是一个位于四川省的县级市,地处成都平原,背依巴山蜀水,自然风光优美壮丽。
为了进一步发展经济、改善城市环境,绵竹市政府制定了一项规划方案,旨在提升城市品质和居民生活水平。
以下将介绍绵竹规划方案的内容和实施计划。
1. 规划背景和目标绵竹市是四川省北部的一个县级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生态环境良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潜在的发展空间。
然而,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例如人口过剩、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城市的发展质量,绵竹市政府制定了以下规划目标:•提高城市交通网络的密度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水源安全;•发展新兴产业,提升经济结构和居民收入水平;•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和吸引力。
2. 城市交通规划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绵竹市计划增加道路建设和改善公共交通系统。
具体规划如下:•扩建和改造主干道,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新建、改造公交站点,增加公交线路和班次;•推广和建设自行车道网络,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交通方式。
同时,绵竹市政府还计划引进智能交通系统,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来管理交通流量。
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交通信号的智能控制、交通数据的实时监测和分析,从而提高交通效率和减少交通事故发生率。
3. 环境保护与改善为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绵竹市政府将采取一系列行动:•加强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和运营管理,确保废水排放符合标准;•推广清洁能源的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加强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加大植树造林力度,增加绿化覆盖率,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绵竹市将不仅改善城市环境质量,还能有效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4. 新兴产业发展为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绵竹市政府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包括高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旅游产业等。
具体措施如下:•支持新兴产业的科研和创新,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提供优惠政策和税收减免,吸引外部投资;•加强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技术创新和转移。
绵竹市广济镇总体规划(2008-2020)
绵竹市广济镇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文本目录第一章总则 (1)第二章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与战略 (1)第三章城镇化目标 (2)第四章镇域空间利用规划 (2)第五章镇域空间开发管制与区域协调规划 (3)第六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3)第七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3)第一节总体布局 (3)第二节居住用地 (3)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3)第四节生产设施用地 (4)第五节绿地与水系 (4)第六节景观规划 (4)第八章综合交通规划 (5)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5)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5)第九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6)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6)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7)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7)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8)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8)第十章防灾减灾规划 (9)第一节消防规划 (9)第二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9)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9)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10第十一章环境规划 (10)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10)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 (11)第十二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12)第十三章远景规划构想 (14)第十四章实施措施与建议 (14)第十五章附则 (14)附表一: (15)附表二: (15)附表三: (16)第一章总则第1条修编目的为适应广济镇灾后重建,促进广济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编制《广济镇总体规划(2008-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1.《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国办函[2008]54号);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国务院令第526号);3.《关于汶川地震灾区城镇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意见》(建规[2008]130号);4.《四川省建设厅关于灾后重建规划的意见》;5.《绵竹市灾后重建村镇规划编制指导意见》(苏建规[2008]233号);6.《绵竹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第3条规划指导思想1.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类资源,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绵竹城市总体规划汇报.ppt
2016/1/18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市域交通规划 交通发展目标和策略
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成绵高速、 德阿公路为骨架的公路网,并 形成以市区为中心、向各镇乡 辐射的半小时交通圈。
1)禁建区: 包括河湖水系、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 区的核心保护区、森林公园内的重要景 点和核心景区、基本农田、饮用水源一 级保护区、潜在地质灾害防护区、高压 走廊等及其他不宜建设区。 2)限建区: 限建区主要包括农田、园地以及与农业 相关的水体空间等用地。 3)适建区: 适建区指规划期内市域内规划新增的建 设用地范围以及城镇远景发展备用地范 围。 4)已建区:
市人民政府驻地──剑南镇,位于市境东南部平原地区,南距成都市83公里,东南距德阳市
31 公里,西南至什邡市23公里,东北至安县49公里,东至绵阳市74公里。
2016/1/18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本次规划简介 规划期限、范围与层次
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5-2030年
近期:2015-2020年 远期:2021-2030年
2016/1/18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城镇体系规划 市域人口规划
2016/1/18
西南民族大学城市规划与建筑学院
城镇体系规划 空间结构规划
规划形成“一城五镇、三带 三片区”的市域空间发展格 局。 一城:即绵竹市中心城区。
五镇:即汉旺镇、孝德镇、 土门镇、新市镇、富新镇五 个重点镇。
三带:即德天铁路城镇发展 带、成绵高速复线发展带、 沿山旅游发展带。 三片区:分别为平坝城乡发 展片区;沿山城乡发展片区; 山地城乡发展片区。
绵竹市广济镇总体规划2008-2020
绵竹市广济镇总体规划(2008-2020)规划说明目录第一章广济镇概况及规划背景 (1)一、广济镇镇域现状概况 (1)二、规划背景 (2)三、本轮规划的重点 (3)第二章规划原则、依据和期限 (3)一、规划原则 (3)二、规划依据 (3)三、规划期限 (3)第三章城镇化目标 (3)一、镇域人口发展预测 (3)二、城镇发展功能定位 (4)三、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分析 (4)四、社会经济发展战略 (5)第四章镇域空间利用规划 (6)一、镇域镇村布局现状 (6)二、镇村体系布局规划原则 (7)三、镇村体系布局规划 (7)四、镇域四废利用 (10)五、农业空间 (10)六、生态保护空间 (10)七、镇域水系规划 (10)第五章镇域空间开发管制与区域协调规划 (11)一、镇村建设用地控制 (11)二、空间管制 (11)三、区域协调规划 (11)第六章城镇性质与规模 (11)一、城镇性质 (11)二、城镇发展规模 (11)1、人口规模 (11)2、用地规模 (11)第七章城镇建设现状 (11)一、用地现状 (11)二、用地布局形态 (11)三、道路交通 (13)1、对外交通 (13)2、镇区内部道路交通 (13)3、交通问题 (13)四、现状用地综合评价 (13)五、震后综合评估 (14)第八章镇区用地布局规划 (14)第一节总体布局 (14)一、城镇用地发展方向 (14)二、规划用地范围 (14)三、总体布局 (14)五、建设分区 (15)六、规划用地汇总 (15)第二节居住用地 (15)一、规划布局 (15)二、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 (16)第三节公共设施用地 (16)一、行政管理用地 (16)二、教育机构用地 (16)三、文体科技用地 (16)四、医疗保健用地 (16)五、商业金融用地 (16)六、集贸设施用地 (16)第四节生产设施用地 (16)一、生产发展的主导思想 (16)二、规划布局 (16)第五节绿地与水系 (16)一、绿化系统规划 (16)二、水系规划 (17)第六节景观规划 (17)一、景观规划原则 (17)二、城镇景观格局 (17)第九章综合交通规划 (18)第一节对外交通规划 (18)一、公路 (18)二、客运站 (18)第二节道路交通规划 (18)一、规划重点解决的问题 (18)二、道路等级 (18)三、路网规划 (18)四、交叉口控制要求 (19)五、停车场规划 (19)六、广场规划 (19)七、加油站 (19)第十章公用工程设施规划 (19)第一节给水工程规划 (19)一、给水工程现状 (19)二、给水工程规划依据 (20)三、给水工程规模预测 (20)四、水源 (20)五、水厂 (20)六、给水管网规划 (20)第二节排水工程规划 (20)一、排水管网现状 (20)二、排水工程规划依据 (20)三、排水体制规划 (21)四、污水工程规划 (21)五、雨水系统规划 (21)第三节供电工程规划 (21)一、供电工程现状 (21)二、规划依据 (21)三、负荷预测 (21)四、供电工程规划原则 (21)五、电源规划 (22)六、高压走廊规划 (22)七、配网规划 (22)八、线路规划 (22)第四节通信工程规划 (22)一、邮政工程规划 (22)二、电信工程规划 (22)三、移动通信工程规划 (23)四、广播电视工程规划 (23)第五节燃气工程规划 (23)一、燃气工程现状 (23)二、燃气工程规划依据 (23)三、燃气用量预测 (23)四、燃气调压站规划 (23)五、管网系统规划 (23)第十一章防灾减灾规划 (23)第一节消防规划 (23)一、规划原则 (23)二、消防站规划 (24)三、消防给水规划 (24)四、消防通讯规划 (24)五、消防车通道 (24)第二节防洪、排涝工程规划 (24)一、防洪排涝工程现状 (24)二、规划原则 (24)三、防洪排涝标准 (24)四、镇区防洪排涝规划 (24)第三节抗震防灾规划 (24)一. 抗震减灾体系建设 (24)二、抗震设防标准 (24)三、防御目标 (25)四、工程抗震规划 (25)五、生命线系统 (25)六、次生灾害防治 (25)七、避震疏散规划 (26)第四节人防工程规划 (26)一、规划原则 (26)二、人防工程总规模 (26)三、生命线工程人防要求 (26)第十二章环境规划 (26)第一节环境保护规划 (26)一、环境保护现状 (26)二、环境保护规划原则 (26)三、环境质量控制目标 (27)四、环境污染治理与保护措施 (27)五、生态环境建设 (28)第二节环境卫生规划 (28)一、环卫发展目标 (28)二、镇生活垃圾量预测 (28)三、环卫公共设施 (28)四、环卫工程设施 (28)第十三章镇区近期建设规划 (28)一、近期规划原则 (28)二、近期规划年限与规模 (29)三、近期用地布局规划 (29)四、近期建设具体项目 (30)第十四章远景规划构想 (31)一、规划期限 (31)二、发展目标 (31)三、远景规划设想 (31)第十五章实施措施与建议 (31)第一章广济镇概况及规划背景一、广济镇镇域现状概况1.地理位置绵竹市广济镇地处川西平原,距绵竹县城16公里,东与本市玉泉镇接壤,南靠石亭江、与什邡市洛水镇隔江相望,西与本市金花镇相邻,北至本市土门镇分界,镇域面积28.1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震后人口23098人,全镇耕地21798亩。
绵竹规划设计方案模板
绵竹xxx投资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word模板可编辑报告说明—绵竹,四川省辖县级市,由德阳市代管。
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背倚龙门山脉,幅员1245平方公里,辖2街道10镇,2017年总人口50.1万,市境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东北与绵阳市安州区接壤,西南与什邡市隔河相望,西北与阿坝州茂县毗连,是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市、“十三五”多规合一试点城市、资源成熟型城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工业强县示范县(市)、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县重点县。
绵竹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
是中国三大名酒“茅五剑”之一的剑南春的产地。
境内的九顶山是国家地质公园“卧龙——四姑娘山大熊猫生态走廊”的主体部分。
绵竹被誉为“七十二洞天福地”,是中国四大年画之一——绵竹年画的发源地。
201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0.7亿元,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32437元和16855元。
2019年1月9日,凭借年画入选2018—2020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2019中国西部百强县市。
我国是古老的农业大国,有机肥在中国传统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
传统农业依赖施用有机肥获得高产、优质农产品的历史已为世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但涉及商品有机肥的历史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大量施用,大大提高了农产品产量,但也造成了农产品品质下降、土壤板结、污染水源等不利影响,而通过合理施用化肥、增施有机肥等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养分含量。
该xxx项目计划总投资13230.7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9788.5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3.98%;流动资金3442.18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6.02%。
达产年营业收入26676.00万元,总成本费用20341.89万元,税金及附加235.84万元,利润总额6334.11万元,利税总额7443.62万元,税后净利润4750.58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693.04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7.87%,投资利税率56.26%,投资回报率35.91%,全部投资回收期4.29年,提供就业职位490个。
绵竹规划方案范文
绵竹规划方案范文1. 项目简介本规划方案旨在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绵竹市城市规划方案,以适应绵竹市未来的全面发展需求。
本方案包含了绵竹市的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两部分,全面覆盖了绵竹市未来建设发展的各个方面。
同时本方案注重生态保护,强调可持续发展,为绵竹市的繁荣做出了贡献。
2. 总体规划2.1 发展战略为了切实促进城市发展,绵竹市将以“创新、和谐、宜居”为发展战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吸引智力资本、进一步提升城市整体区位优势,打造经济中心区、文化中心区、旅游中心区三大中心,推进全域旅游和绿色低碳发展。
2.2 基础设施建设为了支持城市建设和发展,绵竹市将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重点建设道路交通、水电气供应、通信网络、城市绿化等方面,改善城市交通、环境和居住条件,优化城市空间布局,推进城市现代化发展。
2.3 城市空间规划绵竹市城市空间规划坚持“宜居、安全、美观”的原则,营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明确城市结构和功能区划,提高绿化覆盖率和城市景观品质,设立城市公园、文化广场、绿道等公共空间,形成“人车分流、绿水青山”城市格局,助推城市绿色发展。
3. 详细规划3.1 新城区规划新城区规划总面积为8000亩,预计投资32亿元,将建设产业集群、商业中心、文化广场、生态花园、住宅区和公共绿地,注重细化绵竹市的未来发展方向,完善城市产业体系,加强城市旅游和文化推广。
3.2 交通规划绵竹市交通规划主要包括公路、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规划。
其中,公路规划包括“232”主干道的改造和新建,并将打通城市与地区的交通环线。
高速公路规划将建设成都至南充高速北侧支线和成南高速绵竹段。
轨道交通规划将建设成都地铁7号线和8号线,为绵竹市提供更为便捷的公共交通工具。
3.3 居住区规划绵竹市居住区规划主要包括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城市绿地三部分。
中心城区将由传统住宅区向复合型住宅区发展,形成宜居、舒适的居住环境。
城市新区将以绿色住宅为建设重点,注重生态保护和节能减排。
绵竹规划方案样本
绵竹规划方案样本引言:绵竹市是四川省成都市下属的一个县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东部,地处川中丘陵地区。
目前,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绵竹市面临着日益增长的城市规划需求。
本规划方案将以绵竹市建设成为现代化、宜居宜业的城市为目标,提出了一系列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改善、交通规划和产业发展等方面,旨在为绵竹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1.1水利建设考虑到绵竹市地势较低,易受水灾的影响,应加强水利设施的建设。
规划中应包括建立一套完善的雨水排水系统,修建大型水利枢纽,加强抗洪抢险能力,并建设水坝和水库以储备和调节水资源。
1.2道路建设在道路规划方面,应考虑绵竹市的整体发展情况,构建起一张完善的路网系统。
规划中应注重衔接各个主要区域,并提供便利的交通路线,以提高城市内外交通的便捷性。
1.3供水和供电设施建设供水和供电设施的建设是城市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规划中应考虑到绵竹市用水和用电的供需情况,合理布局供水和供电设施的建设,确保供水和供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环境改善2.1生态保护绵竹市位于盆地地区,存在着一定的环境问题。
在规划中,应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水土保持和植被恢复工作,提高环境质量,保护城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
2.2空气质量改善建设绵竹市的城市绿肺,加大植树造林力度,提升城市的空气质量。
通过植树造林、绿化公园等措施来去除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
2.3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规划中应加强垃圾处理与回收利用设施的建设,通过建立垃圾分类和回收制度,减少垃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交通规划3.1公共交通系统建设在城市交通规划中,应重视公共交通系统的建设。
规划中应包括建设轨道交通、城市巴士等公共交通设施,优化线路布局,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私人车辆的使用,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3.2非机动交通设施建设规划中应加强非机动交通设施的建设,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的步行和自行车道,并设置公共自行车租赁点,鼓励居民使用非机动交通工具,减少车辆排放对城市环境的影响。
绵竹规划方案
绵竹规划方案一、背景绵竹市是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位于成都市的西南部,东邻都江堰市,南连彭州市,西接青白江区,北邻新津县。
绵竹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县级市,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和经济结构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为了更好地发挥城市的潜力,提高城市的品质和形象,绵竹市政府决定制定一份规划方案,以指导城市的发展方向和建设形态。
二、目标本规划方案旨在打造一个和谐、宜居、繁荣的现代化城市,具体目标如下:1.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区,包括商业、文化、娱乐等各类配套设施;2.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结构,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3.提高城市的空气质量,改善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4.完善公共交通系统,方便市民通勤和旅行;5.保护城市历史和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内涵。
三、规划内容1. 城市中心区规划城市中心区是城市的核心区域,是城市商业、文化、社会活动汇聚地,也是城市的形象入口。
绵竹市中心区规划的主要内容包括:1.建设集购物、餐饮、娱乐、文化等多种业态的市中心商业区,形成一个时尚、舒适、繁华的商业中心;2.建设包括博物馆、图书馆、艺术馆等文化设施,满足市民文化需求;3.改造原有的城市广场,通过景观设计和艺术装置等手段,提升广场的文化氛围和美学价值;4.建设城市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
2. 经济结构调整规划为了提高城市的经济实力,绵竹市政府将调整经济结构,重点发展以服务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
具体内容包括:1.发展健康养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等服务业;2.鼓励和支持科技企业、文化创意企业、新兴制造业等高科技产业的发展;3.加大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和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3. 环境保护规划环境保护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城市公民的共同责任。
政府将制定一系列环境保护政策,保障城市空气质量和水质量的改善。
具体内容包括:1.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环境监管,严格执行环保标准,防止污染;2.加大对城市垃圾处理设施的投入,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减少垃圾对环境的污染;3.加强城市绿化工作,推广生态植被,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
四川省绵竹市
四川省绵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绵竹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绵竹概况 (3)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6)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8)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2)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及任务 (15)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15)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7)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8)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原则 (23)第二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24)第三节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7)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4)第一节积极推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34)第二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36)第三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37)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4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40)第二节城镇工矿用地调控 (41)第三节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47)第四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49)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50)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53)第一节以保护为前提开发建设 (53)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4)第三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55)第四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57)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58)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8)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9)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9)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60)第五节独立工矿用地区 (61)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61)第七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62)第八节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62)第九节其他用地区 (63)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64)第一节全面推进土地整理 (64)第二节积极开展土地复垦 (65)第三节适当开展土地开发 (66)第四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66)第五节稳定和拓展土地整理投资渠道 (67)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69)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制定依据 (69)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指标分解原则 (69)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的方向与重点 (69)第四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方案 (70)第五节各乡镇土地利用的管制 (71)第十章近期规划目标与任务 (73)第一节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 (73)第二节近期土地规划目标 (7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7)第一节完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制度 (77)第二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 (78)第三节强化管理机制和执法监察体系 (79)第四节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80)第五节实施规划技术保障措施 (81)附表一绵竹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82)附表二绵竹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83)附表三绵竹市各镇(乡)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84)附表四绵竹市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85)附表五绵竹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86)附表六绵竹市各镇(乡)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92)附表七绵竹市各镇(乡)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93)前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兴科教、强工业、扶农业、活旅游”的发展方针,依托有利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重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2010年6月)等法律法规,根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绵竹市灾后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绵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按照国家、省、市关于规划修编工作指导意见及省上要求,结合绵竹市实际,绵竹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四川省绵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绵竹规划方案
绵竹规划方案背景绵竹市位于中国四川省资阳市北部,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传承。
然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绵竹市的城市规划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为了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宜居城市,绵竹市政府决定制定全新的城市规划方案。
目标本规划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1.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2.优化城市交通结构,提高道路通行能力;3.打造特色城市,促进城市品牌建设;4.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5.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水平。
重点措施优化城市道路交通绵竹市交通状况不理想,交通拥堵严重。
为了改善这种情况,规划方案拟定如下措施:1.新建城市快速路,缓解城市拥堵;2.改造城市主干道,增加道路通行能力;3.开发公共自行车和共享单车,方便市民出行;4.加强公共交通运营,提供更加舒适、便捷的交通服务。
调整城市空间布局城市规划需要高效合理的用地,经过规划方案组的研究,提出以下调整措施:1.优化市中心区域,建设集商业、文化、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商业区;2.完善城市绿化,提升城市生态环境;3.大力发展现代化产业,扩大城市经济规模。
提升城市品质城市品质是城市形象和城市内外群众对城市认同感的直接体现。
城市规划要注重提升城市品质,本规划拟定以下举措:1.改造城市标志性建筑,提升城市象征性建筑水平;2.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打造绵竹特色文化品牌;3.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提升城市生态环境;4.修改城市规划标准,适配城市未来发展需求。
实施计划为确保城市规划顺利实施,规划部门拟定以下实施计划:1.初步方案制定(6个月):组织开展城市规划初步研究,制定初步设计方案;2.方案优化(3个月):对初步方案进行审查并进行优化;3.方案定稿(3个月):制定最终规划方案;4.实施跟踪(5年):进行工程建设、环境污染治理、城市管理等方面的跟踪和评估。
总结通过本规划方案,将实现绵竹市城市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绵竹规划方案
绵竹规划方案背景绵竹市位于四川省北部,地处成都平原和川北高原的交界处,是川南和川北的咽喉要道,是成绵、宝成、通江三条铁路的交汇点,距成都市中心区仅80公里。
近年来,随着成都经济的快速发展,绵竹市的经济也得到了大力发展。
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绵竹市制定了规划方案。
规划目标绵竹市规划的目标是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一个现代化城市,实现产业优化升级、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环境整治、城市形象提升等目标。
主要的规划重点如下:产业升级绵竹市将坚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积极引进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加强现有产业的技术改造和创新发展,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按照“节约集约用地”原则,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提升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重点在水利、市政、交通、能源、通讯等方面的设施建设,包括输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公交换乘中心等重点项目的建设。
城市环境整治以人居环境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建设城市绿化、综合治理等工程项目,实现城市生态文明建设。
城市形象提升绵竹市将加强城市形象建设,丰富城市形象内涵,重点发展城市文化、旅游等产业,提高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城市品牌。
规划实施实施内容绵竹市规划将实施重点在以下方面:1.加强成果推广和产业引导,努力培育市场主体和文化产业;2.全面推进环境保护,加强城市绿化和环境治理;3.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包括市政工程、工业园等;4.把城市品牌打造作为一项长期工程,争取早日实现规划目标。
实施步骤绵竹市规划的实施步骤分为以下几步:1.积极做好规划宣传,使市民了解规划的内容和目标;2.加强规划人员培训,确保规划实施的专业性和科学性;3.落实各项措施和计划,确保规划顺利实施;4.加强监管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5.持续推进规划实施,做好规划后续工作,确保规划目标不断得到实现。
结论绵竹市规划的实施,将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为市民提供更好、更便捷、更舒适的服务和生活环境,更好地适应和引领未来城市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谢你的观看感谢你的观看四川省绵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绵竹市人民政府二○一○年九月目录前言 (1)第一章规划背景 (3)第一节绵竹概况 (3)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6)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 (8)第四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12)第二章土地利用规划目标及任务 (15)第一节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目标 (15)第二节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7)第三节土地利用目标 (18)第三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23)第一节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调整原则 (23)第二节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 (24)第三节优化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27)第四章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34)第一节积极推动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 (34)第二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36)第三节强化基本农田保护 (37)第五章建设用地调控 (40)第一节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 (40)第二节城镇工矿用地调控 (41)第三节保障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用地 (47)第四节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 (49)第五节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 (50)第六章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 (53)第一节以保护为前提开发建设 (53)第二节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 (54)第三节加强土地生态环境建设 (55)第四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措施 (57)第七章土地用途分区管制 (58)第一节基本农田保护区 (58)第二节一般农地区 (59)第三节林业用地区 (59)第四节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60)第五节独立工矿用地区 (61)第六节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61)第七节风景旅游用地区 (62)第八节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区 (62)第九节其他用地区 (63)第八章土地整治安排 (64)第一节全面推进土地整理 (64)第二节积极开展土地复垦 (65)第三节适当开展土地开发 (66)第四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66)第五节稳定和拓展土地整理投资渠道 (67)第九章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69)第一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制定依据 (69)第二节乡镇土地利用指标分解原则 (69)第三节乡镇土地利用的方向与重点 (69)第四节乡镇土地利用规划指标分解方案 (70)第五节各乡镇土地利用的管制 (71)第十章近期规划目标与任务 (73)第一节灾后恢复重建目标任务 (73)第二节近期土地规划目标 (74)第十一章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77)第一节完善民主决策和公众参与制度 (77)第二节加强规划对土地利用的总体控制 (78)第三节强化管理机制和执法监察体系 (79)第四节强化规划实施的经济调节手段 (80)第五节实施规划技术保障措施 (81)附表一绵竹市土地利用主要调控指标表 (82)附表二绵竹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83)附表三绵竹市各镇(乡)土地用途分区面积表 (84)附表四绵竹市耕地保有量变化情况表 (85)附表五绵竹市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86)附表六绵竹市各镇(乡)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92)附表七绵竹市各镇(乡)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93)前言为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切实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兴科教、强工业、扶农业、活旅游”的发展方针,依托有利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工业集中发展区”为重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应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的理念,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实施“工业强市”战略,更好的统筹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市、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2010年6月)等法律法规,根据《四川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绵竹市灾后重建土地利用专项规划》及《绵竹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五规划》,按照国家、省、市关于规划修编工作指导意见及省上要求,结合绵竹市实际,绵竹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了《四川省绵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是规划期内绵竹市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加强土地宏观调控、发挥市场配置土地资源基础性作用的重要前提,是实行土地用途管制、推进节约集约用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基本手段,通过统筹协调、合理安排规划期间各项土地利用活动,从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绵竹市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各项建设用地安排和灾毁土地整理复垦的重要依据。
《规划》全面分析了绵竹市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阐明了全市土地利用战略构想、方针原则、总体目标和任务。
制订了各类用地结构与布局优化调整方案,提出了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规划》以2005年为基期年,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
规划范围为全市辖区内的所有土地。
第一章规划背景第一节绵竹概况一、自然地理绵竹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处东经103°54′~104°20′,北纬30°09′~31°42′之间。
幅员面积1245.29平方公里,其形状如一支金笔尖,自西北向东南伸展,东西宽约42公里,南北长约61公里。
西北部属龙门山地区,东南部为成都平原的一部分。
市境东南靠德阳市旌阳区,东北与绵阳市安县接壤,西南与什邡隔河相望,西北与阿坝州茂县毗连。
市境地貌形态区域分异十分明显:地势西北高,东南低,高差悬殊;绵竹西北部为山地,东南部为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至东南逐渐倾斜,有“六山一水三分田”的特点,海拔高度504米至4405米;河流纵横,切割强烈。
西北部山地区,是境内诸河流的发源地。
支流众多,河流向下切割深度为500-1000米,河床狭窄,河谷陡峻;山地、平原界限分明,地貌类型多样。
全市大致分为山地、平原两大部分。
山地区有高、中、低山三种类型,以中山为主,幅员面积648.5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52.08%,平原区幅员面积596.75平方公里,占全市总土地面积的47.92%,属盆西平原亚区的组成部分。
绵竹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大陆季风性气候特点显著,夏无酷署,冬无严寒,无霜期长,春季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回升不稳定,常有春、夏旱发生,盛夏多暴雨,有洪涝天气发生,秋季气温下降快,常有连阴雨天气出现。
年平均气温15.7℃,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全年为5000-6500℃;大于等于10.0℃的积温天数全年为240-300天;最冷月平均气温 4.0℃至10.0℃;年极端最低气温-1.0℃至-2.0℃;干燥度<1.00(彭曼公式计算)。
多年平均降水量1053.2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421.4毫米,最少降水量为608.7毫米,降水的季节分配极不均匀。
年日照时数多年平均为1011.3小时,最多为1178.0小时,最少为802.7小时。
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85天。
市域内河流均属沱江水系,发源于西北部山区,流向东南平原,多属季节性河流。
山区河谷陡峭,落差较大。
平原比降随地势逐渐减缓。
水量变化大,冬春少雨季节,水量较为稳定,夏秋多雨季节,山洪暴发,易造成灾害。
主要河流有:绵远河、石亭江、射水河、马尾河、白水河、龙蟒河等。
绵竹矿产资源丰富,主要矿藏有磷矿、铝土矿、硫铁矿、煤及天然气等。
石灰石是绵竹最为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绵竹西北山区,矿石品位高,可采储量在2亿吨以上。
磷矿,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17376万吨,矿石品位均在25%以上,是磷化工业的主要原料。
铝土矿,主要分布于西北山区,储量994.12万吨,地质储量为468.76万吨。
硫铁矿,主要分布于清平、天池等山区乡镇,储量1439.54万吨以上。
煤炭资源较为丰富,总储量3179万吨,其中天池煤矿1401万吨。
天然气,深层气储量约500亿立方米,浅层气10亿立方米。
土壤的分布,由于受气候、地质地貌、生物等自然因素的影响,因而在不同区域就形成不同类型的土壤。
全市农业土壤分为9个土属,38个土种,8个变种,自然土壤有山地灌丛草甸土、山地棕色灰化土、山地棕壤、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棕紫泥土6个区类,根据其土壤类型的不同,全市土壤改良利用可分5个土壤区。
绵竹被誉为“天下七十二洞天福地之一”,历史悠久。
1995年被命名为“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
现拥有国家级地质公园1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1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1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处。
二、社会经济市人民政府驻地──剑南镇,位于市境东南部平原地区,南距成都市83公里,东南距德阳市31公里,西南至什邡市23公里,东北至安县49公里,东至绵阳市74公里。
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境内公路总里程已达1466公里,建成了绵竹至成都快速通道,有德天铁路、广木铁路和3条地方铁路专线,通过德天铁路至德阳与宝成铁路连接,可与全国各地相通。
即将开工的成兰铁路纵贯全境,绵竹即将成为成兰线上重要的客运中转站。
2004年,全市辖24镇2乡。
2006年绵竹调整行政区划,撤销武都镇将所辖区域并入汉旺镇,撤销观鱼镇将所辖区域并入新市镇,撤销五福镇将所辖区域并入富新镇,撤销清道镇、齐福镇将所辖区域并入孝德镇,东北镇茂泉村划归剑南镇管辖。
行政区划调整后,全市辖剑南镇、东北镇、西南镇、兴隆镇、九龙镇、遵道镇、汉旺镇、拱星镇、土门镇、广济镇、金花镇、玉泉镇、板桥镇、新市镇、孝德镇、富新镇、齐天镇、什地镇、绵远镇、天池乡、清平乡19个镇2个乡。
2008年开展了村级区域调整工作,合并了136个行政村,撤并后全市共有40个居民社区委员会,359个居民小组,157个村民委员会,192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25万人。
2005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0.1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增长速度达到18.10%,创近十年来的历史新高。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160元(按2005年12月31日汇率8.0541折算,达到2503美元)。
2005年全市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4.68亿元,同比增长4.00%;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1.63亿元,同比增长25.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79亿元,同比增长10.00%;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14.67:61.57:23.76;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6.05%、78.53%、15.42%,分别拉动GDP增长0.59、14.93 和2.53个百分点。
2005年全市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1.6亿元,扣除物价因素,同比增长18.90%,占全市GDP总量的51.60%。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41956万元,同比增长 1.15%。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43500万元,同比增长14.86%。
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达到8552元,增长8.09%;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3118元,同比增长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