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1届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1届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语文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榆树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备考卷(A)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社交化让阅读不再孤独①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受疫情影响,许多读书活动转移到线上开展。

比如,粤鄂澳联合举办“共读半小时”活动,万余人云上共读佳作、品味书香的同时,也传递了对抗疫战士的祝福和关爱;中国原创音乐基地5sing平台发起的寻找青年领读者活动,则号召各路网友以献声朗诵的方式读书、荐书。

②无论是共读还是领读,背后正是日益显著的社交化阅读大趋势。

有学者概括指出,所谓社交化阅读,是一种以内容为核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注重分享、交流和互动的移动阅读新模式。

有人说,阅读是一件私人的事,但从另一个角度看,阅读行为一直就存在社交属性,因为阅读行为本身是作者与读者的一种交流,作者向读者传递知识思想,读者向作者反馈阅读感受。

传统线下读书会的产生,正好满足双方需求。

这种形式虽有互动,但大多仍是作者本人或专业学者带领读者品读书籍。

③互联网时代,新兴科技带来全新传播模式,加之书香社会的倡导建设、优质出版物海量供给、阅读基础设施越发完善、社会平均教育水平不断上升,大环境升级放大了社交化阅读原有特点,并持续释放阅读者需求,促进社交化阅读产生全新变化。

在线上读书会,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领读者,读者群体间交流也更加频繁,激活了书本之外的文化产品,形成思想上的“二次创作”。

也许原作者只是在书中提到了某一个观点,但不同的读者讨论后,或由此形成热议的社会话题,让知识更具有延展性和流动性。

社交互动带来的参与感,也得以让人体会读书的另一种乐趣。

④互联网时代的社交化阅读,进一步“模糊”了作者与读者的界限,使读者兼具信息接受者、知识传播者乃至文化创造者的身份。

尤其是青年群体,他们更热衷表达、愿意分享并擅长利用新兴媒介。

对于90后、00后来说,他们不再那么渴求所谓的“青年必读经典书目”,在大数据和算法的帮助下,他们大可自己私人订制一份个性化书单,读书后通过撰写书评、制作“拆书”视频来分享个人心得,并以此为媒介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每年至少两次进村入户,与帮扶群众唠一唠________,了解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遭遇的各种困难、各种矛盾,并为他们提供一些________的帮助,已经成为全省四十多万名帮扶干部________般的工作常态。

A. 家长里短力所能及家常便饭B. 柴米油盐力所能及司空见惯C. 柴米油盐无微不至家常便饭D. 家长里短无微不至司空见惯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优异成绩的获得,必须经过刻苦勤奋的学习而取得,学到了什么,取决于做了什么,不是教师教了什么。

B. “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具体的学习情境中,经由自己的探索发现,从而获得问题答案的一种学习方式。

C.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是从内因驱动到外因推动的一个转变,是学习者情绪状态的一个转变。

D. 教师如果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式的作法只会消解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学习信心,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3. 下列诗句中,对仗最为工整的一项是(3分)( )A.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B. 弹棋击筑白日晚,纵酒高歌杨柳春。

C. 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D. 田家望望惜雨干,布谷处处催春种。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长篇非虚构作品《一颗子弹与一部红色经典》,是刚健沉浑的交响曲,________,________。

这部作品,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诸多问题上,都给我们以诚恳实在、有理有据而富有情义说服力的启示。

①一方面真实再现艰苦卓绝的战斗历史和义勇无私的英雄生涯②一方面全力还原与此相关的一部戏剧名作的创演历程③如何作用于当代人的心灵④如何处理思想基础和艺术追求的关系⑤如何处理史识与史事的对话⑥如何更清晰地激活蕴藏在历史中的核心价值A. ①②③⑤④⑥B. ①②⑤④⑥③C. ②①③⑥⑤④D. ②①④③⑥⑤5. 对下面这段话的含义理解,最贴切的一项是(3分)( )路是永远有的,即使走到前面无路了,你还可以在那无路处开辟出新路来。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一次联考试卷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2019年被称为“5G元年”,而中国在世界各国面向5G的“冲刺”中占据了先机。

以“大带宽,大连接,低时延高可靠”为特征的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究竟会带来哪些变化?技术改变世界。

技术被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着向前发展,而技术发展又为应用升级提供可能,激励开发者创造层出不穷的应用场景。

因此,“要以发展、前瞻的视角看待5G的可能性”。

5G技术在生活层面的应用最易被大众感知。

“最大的变化就是速率更快。

因为‘大带宽’的特质,5G比4G快10倍左右,下载一部电影大片一两分钟就足够,高清视频也不再卡顿了”,刘多代表介绍。

此外,虚拟现实、无人驾驶、远程医疗……都将在5G的助力下更快更好地得以实现。

影响更为深远的是5G技术在工业互联网中的应用。

“工业互联网有三大体系:网络是基础、平台是核心、安全是保障。

而5G的‘大连接’特质可以把水表、电表、煤气表、设备、家电等都通过传感器连入网络,大大提升工业互联网的智能化水平,其‘低时延高可靠’的特质,为工业互联网的实时控制和预警等提供了技术保障。

”刘多代表认为,这对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的部署有很大帮助。

(摘编自《5G时代的精彩,将超乎想象》,《光明日报》2019年3月13日)材料二:2020-2030年中国5G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和预测(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材料三:一方面,在目前智能手机出货量萎缩的情况下,智能手机产业希望5G能够带来新一轮的换机潮,再造一条这样的曲线。

但是另一方面,其实用户对于智能设备的使用已经基本上达到了饱和甚至过度。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5G到底要为用户提供什么样的服务,这是值得大家去思考的一个问题。

在智能手机出货量萎缩的情况下,有一个领域风景独好,这就是中高速模组的出货量在持续增长。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答案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答案
高三 ▪ 语文 第 1 页(共 5 页)
观点二:小说主人公是“我”。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我”到青石镇给患者做手术,途 中乘坐人力三轮车产生误会,“我”在逃跑途中遇险,“我”在医院手术室休息时得知真相, “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这些都是围绕“我”展开的。②从主题看:本文表 现的是人性的善良与自我反思精神的可贵,这一点正是通过“我”的免费手术体现的。③从 人物关系看:在“我”和“大胡子”两人的对比中,突出了“我”人性的弱点,深化了主题。 (每点 2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 10.(3 分)B 【解析】“中夜“是“奄至”的状语,“奄至”是动词,且主语都是张忠乐 等人,故“环”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C、D 两项;“不敢近”的主语是“贼众”,故“贼 杀”前应断开,据此可排除 A 项。故选 B。 11.(3 分)A 【解析】A 项,“后世一般用年号称呼皇帝”错。明清以前,一般用庙号称 呼皇帝。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明清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 康熙皇帝等。 12. (3 分)C 【解析】C 项,“后被王全斌举荐入朝”理解有误。原文中说的是“全斌遣 入贡京师”,是说王全斌派遣曹光实入朝进贡。 13.(10 分) (1)(曹光实)于是绘制了雅州地形关键图,并陈述用兵攻取的策略,请求 官军先攻克雅州。(给分点:“图”“陈”“下”各 1 分,句意 2 分) (2)(他)派人欺骗曹光实说:“我屡次败逃,形势窘迫不能保存自己了,您答应我投降 吗?”(给分点:“绐”“奔北”“许”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三语文 参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 1.(3 分)D 【解析】A 项,因果逻辑错误,原文表述为“西方人从小背诵《圣经》,中国 人则从小背诵唐诗。在很多中国人的心目中,诗教确实曾经类似宗教,或者说具有宗教般的 力量”。B 项,原因还包括“跟人们推心置腹地说话”。C 项,“这仅是林语堂的看法,不 代表作者的观点”错误,作者也认同这一观点。故选 D。 2.(3 分)A 【解析】A 项,“揭示了古诗词魅力无穷,被读者视如珍宝的特点”错误,应 是揭示了古诗词篇幅短小的特点。 3.(3 分)C 【解析】C 项,“细节典型的《卜算子·咏梅》,如拟人巧妙的《乌衣巷》” 错误,应是“细节典型的《乌衣巷》,拟人巧妙的《卜算子·咏梅》”。 (二) 4.(3 分)B 【解析】B 项,“相比去年同期增长 11.8%”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国 庆长假前 7 天,银联网络的交易金额达到 2.16 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了 6.3%。11.8%是 10 月 1 日和 2 日较去年同期的增长率。 5.(3 分)D 【解析】 D 项,“必须在关键技术、核心零部件、高端设备等方面加大自主 研发力度,才能解决这些问题”错误。原文表述为“要想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在关键 技术、核心零部件、高端设备等方面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才能规避被断供的风险”,“规避 被断供的风险”不能等同于“解决内外循环出现堵点的问题”。 6.(6 分)优势:①国家的重视与支持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得以推行提供政策支持; ②国内消费市场的复苏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得以推行提供保障。(2 分) 短板:①国外:全球经济长期停滞或者低速增长,全球治理体系面临艰难调整,大国分歧和 力量博弈加剧,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重构等。(2 分) ②国内:中国东中西部差距、城乡发展不均衡、市场制度不健全、商贸流通体系没有捋顺、 物流现代化程度不高、商贸流通效率和竞争力有待于提升。(2 分) (三) 7.(3 分)C 【解析】C 项,“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于文无据,而且作品传达的意蕴 也不在此。 8.(6 分)大衣被水冲跑,①是“我”误会大胡子追来的意图导致的结果,推动情节发展; ②为后文“我”免费为大胡子的妻子做手术的情节做了铺垫;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发 读者思考“为什么大胡子不追‘我’而去追大衣”。(每点 2 分) 9.(6 分)观点一:小说主人公是“大胡子”。理由:①从情节结构看:“大胡子”看到“我” 冷,主动把大衣给“我”穿;误解他的“我”在逃跑途中遇险,还是“大胡子”救的;大水 冲跑大衣,让“大胡子”丢了为妻子治病的钱。这些都是围绕“大胡子”展开的。②从主题 看:本文表现的是人品的好坏,不在外表,而在内心,“大胡子”就是一个内心品质好的人。 ③从人物关系看:正是“大胡子”内心的善良与“我”内心的多疑形成对比,从而深化了小 说的主题。(每点 2 分)

【语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语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

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

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

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

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

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

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府三春也都有专门的塾师,黛玉在进贾府前也有贾雨村做过她的私塾老师,宝钗读书识字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

同时,贾府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诗教环境。

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教育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牡丹亭》《西厢记》等优秀戏曲中的曲词诗句,更能够感染人,形成艺术共鸣。

这些均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女子的启蒙教育情况。

在大观园中,诗教更是无处不在。

诗歌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的学习模式。

大观园中五次结诗社;每逢节日庆祝更是要命题限韵写诗,评出魁首。

这种结社做诗、联诗赛诗活动,是宝玉和女孩子们经常拿来闲遣时光的游戏。

即使是最普通的女孩子香菱也习诗,在黛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

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实际上就是诗歌创作中面向现实、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育过程,对女子诗教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红楼女子因足不出户,其诗词创作往往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如黛玉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和宝钗的《咏海棠》《忆菊》。

这些诗作往往表现出女子细腻的内心和高水平的审美鉴赏力。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统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46分)一、(每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当劲.(jìng)厉的寒风从冰面上旋起,又在笔直而光秃的树梢上呼啸而去时,一个寒颤..(zhàn)涌了上来,一丝悲凉沉到了心底,差一点(吞噬/吞没)了我对冬的希翼..我心的冬之梦就这样被冷..。

白日浮现云隙,万物肃杀凋蔽。

难道萦绕冻了么?而雪,彻底改变了这一切。

漫天的雪混.(hún)沌了天地,浪漫了人间。

风随远山似无意,(甲)。

仰首时白雪满眉眼,俯首时飞絮(盈/飘)白头。

雪,飞扬,旋转,(乙);下落,升腾,奔流如银色的河。

一路东去,缱绻..天涯。

雪舞之夜,好想沏.( qì)茶待朋,和你煮雪夜话。

抚琴雅兴,弹筝(贻/怡)情。

赋一首雪韵在记忆的深处潜藏,听晶莹的雪花无韵无律地低吟浅唱…”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音与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劲(jìng)厉希翼 B.寒颤(zhàn)凋蔽C.混(hún)沌缱绻 D.沏(qì)茶萦绕2.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吞噬盈怡 B.吞噬飘贻C.吞没盈贻 D.吞没飘怡3.在文中甲乙两处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A.雪映红梅自欢喜如白色的火燃烧B.雪落明轩自有情燃烧如白色的火C.雪落明轩自有情如白色的火燃烧D.雪映红梅自欢喜燃烧如白色的火【答案】1.D2.A3.B【解析】1.试题分析:本题既考查字音,又考查字形。

都是平时口语和书面语有误差的字词。

A.希翼一希冀 B.凋蔽一凋敝 C.混hún沌一混hùn沌。

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

能力层级为识记A。

2.试题分析:近义实词可以从适用对象或范围、感情色彩、词义轻重、搭配习惯诸方面辨析。

吞噬:1吞食。

2021届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届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

2021届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红楼梦》是反映明清之际女性诗歌教育的绝佳典范。

从红楼女子的诗教,我们可以窥探出中国古代诗教在女性身上绽放出的零星光芒。

女性美德的培养是中国古代女子教育永恒不变的主题。

明清时期女子教育观念处于矛盾之中,虽有一些开明之士从“由礼而通诗”的角度肯定女子研习诗文,但只有文化素养较高的家庭认为教女子识文断字有助于“见礼明透”。

红楼女子的诗歌教育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产生的,并体现出对固有女性德性诗歌教育的反击。

红楼女子身份不同,地位悬殊,但唯有在诗词面前,她们有了乐趣,有了美好,有了平等,有了尊严。

红楼女子能接受到包括“诗教”在内的良好教育。

元春入宫前自幼系贾母教养,贾府三春也都有专门的塾师,黛玉在进贾府前也有贾雨村做过她的私塾老师,宝钗读书识字较之其兄竟高过十倍。

同时,贾府的读书环境和读书氛围为她们提供了良好的诗教环境。

此外,家庭戏曲演出的熏陶,也为她们接受诗歌教育提供了方便,尤其是《牡丹亭》《西厢记》等优秀戏曲中的曲词诗句,更能够感染人,形成艺术共鸣。

这些均可见当时富贵人家女子的启蒙教育情况。

在大观园中,诗教更是无处不在。

诗歌是她们的生活方式,也是有趣的学习模式。

大观园中五次结诗社;每逢节日庆祝更是要命题限韵写诗,评出魁首。

这种结社做诗、联诗赛诗活动,是宝玉和女孩子们经常拿来闲遣时光的游戏。

即使是最普通的女孩子香菱也习诗,在黛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导下,几日后便能谈出些体会。

家庭成员之间的学习切磋,实际上就是诗歌创作中面向现实、互相启发、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教育过程,对女子诗教成长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红楼女子因足不出户,其诗词创作往往多是对景物情状的摹写与感慨,如黛玉的《桃花行》《秋窗风雨夕》和宝钗的《咏海棠》《忆菊》。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吉林省通榆县第一中学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12月)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通榆一中2020-2021学年度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语文试题命题人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泰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名山,经过悠久的历史积淀形成的泰山文化,寄托了“国泰民安”的民族意愿,承载了贵和尚中的民族精神,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泰山文化与黄河、长江一样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同时也有着丰富厚重的文化内涵。

在泰山文化形成的过程中,无论是帝王巡守,还是封禅、祭祀,都把泰山与社稷苍生联系在一起,希翼和祈求的都是江山永固、国泰民安等。

即使是民间信仰的泰山府君和碧霞元君,也是出手其“护国庇民”,“泰”字之本义,即有大、强、安定之意。

只有国家强大安定,才有人民的安康乐业。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共生”,与国泰民安一起,成为泰山文化的一体二翼,“和合共生”的基本精神,强调“贵和尚中”,即《礼记·中庸》所言:“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泰山文化中的“和合共生”,大致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天人合一,二是和谐包容。

以“功成受命”“易姓告代”为标识的泰山封禅已经是天人合一的体现,天人合一还在于泰山神的“灵显昭著,佑庇万民”。

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肤寸成云,霖雨天下”。

即所谓“触石而出,肤寸而合,不崇朝而雨。

遍乎天下者,唯泰山云尔”。

泰山的祈雨活动,在天人合一方面是“天心感召”,在官员方面是“遵旨虔祈”,由于与百姓的愿望契合,所以出现“人心为之安定”等景象。

泰山文化中的和谐包容,本源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

这种“和合”,既包括了“君臣父子亲戚朋友之合”。

也包括了齐、鲁文化之合以及泰山儒释道文化之合,泰山本来就是儒家思想的渊源之区。

儒学一向兴盛,同时,泰山是道教的孕育之地,泰山的佛教虽然处于从属地位,但普照寺、竹林寺、灵岩寺等佛教寺庙同样得到发展,香火繁盛。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I)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I)

2021年高三语文上学期联考试题(I)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将班级、姓名、学号填在密封线内;3.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做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鱼米之乡江西,养育了千千万万的江西人,同时也孕育了独具一格的赣菜文化。

赣菜有着悠远的历史和辉煌的过去。

史料中有关赣菜的记载,目前可以考证到的,最早见于《汉书》和《后汉书》,在《豫章记》中有这样的表述:“饭稻羹鱼”,“嘉蔬精稻,擅味八方”。

现在人民大会堂将好几道赣菜列入了国宴菜谱。

xx年北京奥运,“藜蒿炒腊肉”也作为江西菜的代表进入了奥运食谱。

“原汁原味是赣菜最大特色,这是所有赣菜厨师和研究者的共识。

”赣菜所选用的原料,大都产于本地,江西丰富的物产为赣菜的发展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

山清水秀的江西,历来都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鱼米乃菜之基,没有冻米自然也就没有“遂川冻米鸡”,没有好米磨出的粉,哪里会有粉蒸肉、粉蒸鱼的香?江西的菜品原料据统计不下500种,仅鄱阳湖的鱼就有170多种,乌鸡、黑鸡、三黄鸡……鸡的种类也多,还有各种野味。

至于特产,那就更丰富了,安福的火腿,南安的板鸭,还有庐山的石鱼、石耳、石鸡,萍乡的烟熏肉……真正是“物华天宝”!赣菜之所以受到欢迎,其选料之广泛和精细是一个重要原因,而且赣菜讲究“因料施艺,物尽其用”,能够把各种最好的原料用得恰到好处。

赣菜另一大特色就是味道较重,酱油和盐都放得多。

杨西璘对赣菜风味特点的形成有过精炼的分析,他认为,赣人因近山靠水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雨季长,降水量大,湿气重,饮食口味喜香辣,偏咸鲜,味道重,佐料喜欢多,尤其喜用酱油、辣椒、豆豉等调料,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家乡菜”。

取料以地方特产原料为主,配制上讲究选料严实,刀工精细,突出主料,分色配料。

烹饪方法上讲究火工,擅用烧、炒、炖、焖、蒸等方法。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第二次联考试卷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与瓦共舞林延军①台风过后,小院里零星洒落着破碎的红瓦,一片狼藉。

父亲只穿着裤衩,光着肩膀,先是爬上铁大门上面的门檐水泥板平台,父亲站在门檐,接过母亲递过来的瓦片、瓦刀、绳子和已经搅拌均匀的水泥浆桶。

只见父亲用绳子一头绑住水桶两端的耳朵,绳子另一端则远远地抛向屋顶,就在这个时候,父亲像猴子一样利索,爬上了屋顶,直到将水泥浆桶等工具全部吊上屋顶,朝着屋顶修补的位置,一步一步挪过去。

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转凉。

②母亲回到屋里,我也跟着回屋。

母亲站在屋里漏水或破瓦的位置,用竹竿对准屋顶轻轻敲一敲,再报坐标,欲通过这样的方式里外呼应,告诉屋顶上面的父亲,捅到的位置需要修补瓦片。

父亲只能“闻声寻瓦”进行定位,但是,父亲几乎是凭感觉和之前在屋内数过大概的坐标来找位置,最终在目标位置多铺几块瓦片。

③此刻,屋顶就像菜畦,瓦片就像生长在菜畦里的青菜,等待父亲挥刀动瓦“除虫”。

“除虫”后的屋顶,新瓦盖旧瓦,远远望去,像一条天然大裤衩,补丁这里一块,那里一片,又像武侠电视剧丐帮长老衣服的“袋子”。

④南方的天气捉摸不定,刮台风、打雷、暴风雨隔三岔五,记忆中,父亲“补瓦片”也自然多了起来。

有一次,父亲带上屋顶的瓦片不够,便在屋顶上呼喊母亲再递传几块瓦片上去,也不知道母亲是慢了还是不及时,父亲在屋顶上大发雷霆。

我只是隐约地记得,那时候是凛冽的冬天,朝屋顶上看,只看到父亲的背,披着一件作为“工衣”的白衬衫。

我站在小院里,虽然穿着厚厚的衣服,但是感觉阵阵发抖,风吹得更猛了。

⑤只要来台风,屋顶就会漏雨、滴水,父亲又要爬上屋顶补瓦,每一次补瓦,父亲都会朝母亲发脾气。

每次台风,老屋都会元气大伤,我无法忘记父亲补瓦片的姿势,也忘不了父亲在屋顶朝母亲发脾气的画面。

这座屋顶补了又补的三间瓦房,便是我小时候居住过的老屋,似乎瓦片陪着我一起长大。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

2021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第I卷(三部分,共105分)第一部分听力(共20题,每小题1.5分,满分30分)第一节听下面5段对话。

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 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

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1.Which restaurant will the speakers most likely choose?A.French. B.Italian. C.Chinese.2.What does the man mean?A.He’ll go to the park with the woman.B.The weather report is not always true.C.They’d better stay indoors tomorrow.3.What’s most important for the woman?A.Living environment.B.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C.Job opportunities.4.Why is the man plaining?A. He dislikes filing documents.B. His work is always the same.C. His co-worker was careless.5.How did Adam probably get the football?A.He bought it himself.B.He borrowed it from someone else.C.It was given to him as a birthday gift.第二节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自。

每段对话或独自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

2021届吉林省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

2021届吉林省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

【最新】吉林省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句子默写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2)故木受绳则直,。

(3),;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4)固知,齐彭殇为妄作。

(5)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

二、古代诗歌阅读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新晴刘攽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1)“偷开门户又翻书”一句中的“偷”字在《宋诗别裁》中为“径”字,你认为哪一个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

答:(3分)(2)这是一首夏日即景诗,找出诗中富于季节特征的意象,并结合全诗,简要说明诗歌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3分)三、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共18分)3.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全部有误的一项是(3分)①失其所与,不知(结交,亲附)②邻国之民不加少(更)③吾从而师之(学习)④举世誉之而不加劝(劝勉,努力)⑤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感谢)⑥顾不知计之所出耳(考虑)⑦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难道)⑧既自以身为形役(被)⑨不爱珍器重宝肥沃之地(珍爱)A.①③⑤⑦B.②⑤⑥⑦C.①⑥⑧⑨D.③⑤⑥⑨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以勇气闻于诸侯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A.因击沛公于坐B.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相如因持壁却立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申之以孝悌之义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5.对下列加点词按活用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②天下云集响应③且庸人尚羞之④宁许以负秦曲⑤而相如廷叱之⑥刑人如恐不胜⑦素善留侯张良⑧外连横而斗诸侯⑨却匈奴七百余里⑩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A.①③④⑦/②⑤⑥⑩/⑧⑨B.①④⑥⑨/②⑤⑧/③/⑦/⑩C.①⑥⑩/②⑤⑧/③/⑦/④⑨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6.对下列句子按句式类型划分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为击破沛公军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③求人可使报秦者④倔起阡陌之中⑤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⑥大王来何操⑦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⑧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⑨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⑩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A.①②③④/⑤⑥⑨/⑦⑩/⑧B.①④⑥/②/⑤⑨/③⑧/⑦⑩C.①④/②⑦⑩/⑤⑥⑨/③⑧D.①④⑨/②⑤⑧/③/⑥⑩/⑦7.翻译下列句子。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吉林市第一中学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每年5月20日—22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北半球的节气物候又发生了变化。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在中国内地的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当乳熟后期,所以叫小满,“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南方地区总结的农谚则说:“小满不满,干断思坎”。

②小满节气跟雨水相关。

如果北方冷空气深入到南方,南方暖湿气流也强盛的话,那么就很容易在华南一带造成暴雨或特大暴雨。

“小满大满江河满”,小满节气的后期往往是南方防汛的紧张阶段。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满不下,黄梅偏少”“小满无雨,芒种无水”。

在黄河流域的麦产区,小麦刚刚进入乳熟阶段,如无雨水,再受干热风的侵害,就会导致小麦灌浆不足、粒籽干瘪而减产。

③小满节气跟农事相关。

传统农谚说:“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

”三车指水车、油车和丝车。

此时,农田里的庄稼需要充裕的水分,农民们要忙着踏水车翻水。

收割下来的油菜籽也等待着农人们去舂打,做成清香四溢的菜籽油。

农活不能耽误,家里的桑蚕业也到了紧张关头,小满前后,蚕要开始结茧了,养蚕人家忙着摇动丝车缫丝。

④小满节气跟生长相关,是反映生物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生长发育现象的节气。

大自然如此,人也如此。

人体的生理活动在此节气处于最旺盛的时期,消耗的营养物质在二十四节气中最多,故人体应及时补充营养,才能使身体五脏六腑不受损伤。

⑤中国文化对时空的把握多落实到身体语言上,对小满节气的观察就是如此,人们以色声味触等来理解时间的属性。

如夏天的味道,在中国人看来,就是苦味。

夏天的瓜果蔬菜多有苦味,人们甚至直接以苦命名,如苦瓜、苦菜等。

《诗经》曰:“谁谓荼苦?”什么是苦味?人们说:“感火之气而苦味成。

”可见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苦味与火热的夏天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