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一语文期末统考试题

合集下载

2017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2017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

贵阳市普通中学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质量监测试卷高一语文2017.7注意项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用蓝色或黑色墨水的钢笔、珠笔将答案答在试题答题卷上上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

一、(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词语读音、字形全都正确确的一项是()A.寒喧骐骥(jì)笑靥(yàn)沸反盈天B.榫头吞噬(shì)湮(yīn)没決决不乐C.商贾(gǔ)形骸踌(chú)扣参历并D.盡据渑(shéng)池蹙(cù)缩度长絜大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A.老同学,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我因事不能前往祝贺,送上祝福,望你心领。

B.小儿昨日不懂事,冲撞了您老人家,还请您老人家看在我的薄面上原谅他吧。

C.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生前常告诫我,做人要清清白白。

D.多年不见的老乡来看我,还带来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选举,本来他是最有希望的,但由于他近来的所作所为不.孚.众望..,结果落选了。

B.登上光明顶,放眼望去群山座座相连,鳞次栉比....,绵延至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天际C.他苦心孤诣....地寻求国画艺术的发展道路,多方探素,力求于挥毫泼墨中得以突破创新D.先生博闻强记....,在笔写的讲稿之外,随时引证许多作品,而且大部分他都能背诵得出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百年来,中华书局一直以传承文明为己任,本着守正出新的原则,整理出版了大批古籍,也推出了许多高水平的学术新著。

B.我家附近的建筑工地上,挖土机、装載机和十几辆翻斗车每天都在工作人员的指挥下挖土,好一派建设大贵阳的热闹景象。

C.不但优秀的科普作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而且能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激发我们探求未知世界的兴速。

浙江省宁波市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与答题纸)

浙江省宁波市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与答题纸)

宁波市2017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答题纸)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汗流浃.(jiá)背流涎.(xián)牛虻.(méng)黝.(yǒu)黑B. 擢.(zhuò)发难数繁芜.(wú)双鬓.(bìng)嵯.(cuò)峨C. 斐.(fěi)然成章估.(gū)衣瞭.(liào)望狭隘.(ài)D. 繁文缛.(rù)节憎.(zēng)恶绯.(fēi)闻披露.(lù)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珠必较不可。

B.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祚。

C.面对今天这种“信息爆炸”、形形色色“异文化”纷至杳来的时代,我们需认真思考怎么办。

D.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

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忍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君子慎其独也”,即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无人听到的时候,就要慎独慎微,充分体现了古人在修身上临深履薄....的谨慎态度。

B.凡事要有全局意识,善于从大处着眼,如果目无全牛....,难免纠缠细节,无法作出合理的整体规划。

C.警方根据举报人提供的线索,先找到张某,让他供出进货渠道,再缘木求鱼....,终于把制造地沟油的黑窝点捣毁了。

D.高三复习期间,老师们都针对班级学生知识水平与能力良莠不齐....的情况,制定灵活有效的复习计划。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中国虽说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蒸”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值得推崇。

B.中国经济能否渡过危机,不仅取决于宏观经济政策调整是否及时得当,而且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这一问题考验着各级政府的执政能力。

人教版2017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

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

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

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

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

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

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

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

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吕惠珊审核:林维武试卷说明:本卷共七大题,22小题,解答写在答卷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A卷(50分)一、名句默写(12分,每空1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 , 。

《荷塘月色》(2)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 。

《孔雀东南飞》(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

(《兰亭集序》)(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 。

(6)《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 __ ____ ,____ ____ 。

二、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差.(cī) 否.(pǐ)泰小人所腓.(féi) 将.( jiāng)子无怒B.给.(jǐ)予羁.(jī)鸟流觞.(shāng)曲水冯.( píng)虚御风C.奄奄..郁郁(wěng)..(shāng)蓊蓊..(yǎn) 陨.落(yǒng) 淇水汤汤D.伶俜.( pīng) 侘傺.(chì) 义愤填膺.(yīng) 何时可掇.( chuò)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幽辟桑葚祈祷夙兴夜寐B.惦记蜿延峰颠安之若素C.目眩真缔枷锁曲水流觞D.箕踞履行疲乏汹涌澎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革的红利大家都期待,但改革不会一挥而就,保持耐心也是对改革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献计出力。

B.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C.这是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7

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2017

抚宁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单项选择题部分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说明:1、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和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准考证号、试卷类型和科目涂黑。

2、答题时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签字)笔或碳素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

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

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

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

2017年高中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中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中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高中语文期末考试作为一种对学期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形式,是对高中师生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效果进行的检测。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语文期末试卷,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期末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

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

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

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

“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

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

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每小题3分)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

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

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

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

《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高中高一高二高三会考小高考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高中>高一>高一语文>高一语文试题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带答案)编辑:-06-04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文章中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是对政治的退避,而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

但他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

B.苏轼在文艺领域中更充分而深刻地透露出对整个宇宙、人生、社会的怀疑、厌倦、无所希冀、无所寄托的深沉喟叹。

C.陶渊明诗歌中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表达出的美,被苏轼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

D.朱熹感受到的苏轼思想中埋藏着的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40分)(一)文言文阅读(20分,4-7题每题2分,第8题12分)阅读下面的三段文言文,完成4-8题。

选文(一)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

”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

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节选自王羲之《兰亭集序》)选文(二)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填空题(6分,每空1分)(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英俊沉下僚。

(左思《咏史》)(2)兼葭萋萋, ____________ 。

所谓伊人,_______________ 。

(《诗经• ______ 》)(3)东晋陶渊明是一位精神上超脱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诗人,在《饮酒》中他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的诗句,表达自己身居世间而对争名逐利的官场冷漠和疏离,获得了宁静的生活。

2 •按要求选择。

(4分)(1)依次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作为一条商业通道,“丝绸之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商业贸易上,可实际上,它的历史作用却远远超出经济交流的。

而今天,“丝绸之路”所经地带又重新成了的所在。

A.界限举世瞩目 B . 界限举足轻重C.范畴举足轻重D.范畴举世瞩目(2)下面两副有关春节和端午节的对联,正确的是() (2分)A. 春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端午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B. 春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

端午节: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C. 春节:碧波竞渡十里欢;青艾驱瘴千家乐。

端午节:门上桃符耀眼红;江边柳线迎春绿。

D. 春节:青艾驱瘴千家乐;碧波竞渡十里欢。

端午节:江边柳线迎春绿;门上桃符耀眼红。

二、阅读理解(70分)(一)阅读下文,回答3-7题。

(15分)(1)在国外时看到,人们对时事做出价值评判时,总是从两个独立的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是国家或者社会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经线;另一个方面是个人的尊严,这像是时事的纬线。

回到国内,一条纬线就像是没有,连尊严这个字眼也感到陌生了。

提到尊严,英文是" dig nity ",这个词不仅有尊严之义,还有体面、身份的意思。

2017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高一第二学期语文期末试卷】第Ⅰ卷(阅读题共66分)一、(9分)阅读下面这首小诗,完成1—3题。

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守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而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它范围存在。

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

这种选择是人比其它生物远为优越的地方,但同时也是可能毁灭人的一生、破坏他的一切计划并使他陷于不幸的行为。

因此,认真地考虑这种选择——这无疑是开始走上生活道路而又不愿拿最重要的事业去碰运气的青年的首要责任。

如果我们的生活条件容许我们选择任何一种职业,那么我们就可以选择一种使我们获得最高尊严的职业,一种建立在我们深信其正确的思想上的职业,一种能给我们提供最广阔的场所来为人类工作,并使我们自己不断接近共同目标即臻于完美境界的职业,而对于这个共同目标来说,任何职业都只不过是一种手段。

尊严是最能使人高尚、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更加崇高品质的东西,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

但是,能给人以尊严的只有这样的职业,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己的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这种职业不需要有不体面的行动(哪怕只是表面上不体面的行动),甚至最优秀的人物也会怀着崇高的自豪感去从事它。

最合乎这些要求的职业,并不总是最高的职业,但往往是最可取的职业。

一个选择了自己所珍视的职业的人,一想到他可能不称职时就会战战兢兢──这种人单是因为他在社会上所处的地位是高尚的,他也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保持高尚。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守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会彼此敌对、互相冲突,一种利益必定消灭另一种利益;相反,人的本性是这样的:人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自己才能达到完美。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1、本试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模块考查,第二部分为拓展练习,第三部分为作文;2、第一部分选择题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部分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收答题卡和作文纸;3、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的相应位置,不填写姓名、考号或字迹不清者酌情扣分;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mng)隶脸颊(xi)暗然流血漂橹B、朱拓(t)咀(jǔ )嚼(jio)褴缕万乘之势C、逡(qūn)巡(xn)踌(chu)躇(zh)竦然翁牖绳枢D、呜咽(y)牲(shēng )醴(lǐ )踉跄瘐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2017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17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2017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2017人教版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卷】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搔(sāo)痒撬(qiǎo)开褒(bāo)义词皮开肉绽(zhàn)B.祆(tiān)教庇(bì)护露脊(jǐ)鲸璀(cuǐ)璨夺目C.诬蔑(miè) 弑(shì)君虾(há)蟆陵刨(bào)根究底D.装裱(biǎo) 罪孽(niè) 蹿(cuān)上来畏葸(xǐ)不前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把柄玄虚瓦楞川流不息B.麦秆咀嚼荸荠滥芋充数C.琉璃禀赋纂位撒手人寰D.酗酒蟊贼榫头突如奇来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雨果说,“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________熔化”,这就是读书使人避恶。

(2)最新报告显示,________2013年12月31日,我市共增加十种来汉越冬的候鸟,种类包括蓑羽鹤、淡眉柳莺、针尾沙稚等。

(3)美国总统奥巴马说,他已经命令美国国防部________彻底调查此事,无论事件涉及到什么人,射杀阿富汗平民的美军士兵都将受到法律的严惩。

A.渐渐截止不折不扣B.逐步截至不折不扣C.逐步截止不遗余力D.渐渐截至不遗余力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大鹏冲天飞翔,不是靠一根羽毛的轻盈;骏马急速奔跑,不是靠一只脚的力量,中国要飞得高、要跑得快,就得依靠13亿人民的力量。

B.环境保护部部长表示,要进一步加大环境执法力度,严管“两高一资”行业(高污染、高能耗、资源消耗型),集中开展钢铁、涉砷行业专项检查,巩固饮用水源保护区集中整治成果。

C.文学的“自我”不是独立的、与世隔绝的。

自我的心理和情感不是文学的本源,虚构和幻象不过是现实生活的折射。

D.这几种假说,哪一种更有道理。

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不是观念的图解,也不是旧日文学中常见的类型人物,而更大程度上是来自生活的有血有肉、个性鲜明的形象。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2017年秋黄冈市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秋黄冈市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年秋黄冈市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考试范围:必修1+必修2。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千秋文化诗意解张同吾我国古典诗词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曾诞生了许多才情卓绝的诗人,他们创作出的想象神奇、构思灵妙、语言精湛、意境优美、音韵和谐的诗篇不胜枚举。

这些作品的文化命脉和精神命脉,都源于中华民族的文化江河,它们像熏风细雨一般,浸润着世代中国人的心田,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塑造着我们的文化性格、哲学理念和审美心理。

我们把当代人按照古典诗词的艺术法则、美学范式和表现程式创作的诗词,称为旧体诗词。

当下旧体诗词创作呈繁盛态势,作者之众铺天盖地,成为一种文化现象。

尽管其中多有平泛概念之作,却也不乏显现诗人禀赋和诗艺才华的诗篇。

名山含古寺,佛教文化、道教文化浸染其中,如披神秘的面纱,含蕴氤氲的气氛。

“鸟鸣经卷润泉水,花放杜鹃散炉香”,真是一片不染尘埃的怡乐世界。

江西有很多名载青史的书院,象山书院、白鹿洞书院、白鹭洲书院、鹅湖书院、信江书院、叠山书院等,都以名人足迹、先哲传说而著称。

当代人以凝练的语言和鲜活的意象再现先哲风采和诗家富有个性的价值取向与审美理想。

鹅湖书院在鹅湖山北麓,因以得名,在这里曾有两次“鹅湖之会”,均在南宋淳熙年间,一次是朱熹、陆九渊等四贤讲学,一次是辛弃疾、陈亮等在此共商抗金之事。

诗曰“气象群峰护,天眸一水开。

鹅湖集会地,今古蕴贤才”(《鹅湖书院感事》)。

2017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带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带答案)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1~5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

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

除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

关中自元昊叛,民贫役重,岐下岁输南山木筏,自渭入河,经砥柱之险,衙吏踵破家。

轼访其利害,为修衙规,使自择水工以时进止,自是害减半。

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

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

”驱使复入。

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

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

雨日夜不止,城不沉者三版。

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

朝廷从之。

徙知湖州,上表以谢。

又以事不便民者不敢言,以诗托讽,庶有补于国。

御史李定等摭其表语,并媒蘖所为诗以为讪谤,逮赴台狱,欲置之死。

锻炼久之,不决。

神宗独怜之,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

轼与田父野老,相从溪山间,筑室东坡,自号“东坡居士”。

四年知杭州。

杭本近海,地泉咸苦,居民稀少。

唐刺史李泌,始引西湖水作六井,民足于水。

白居易又浚西湖水入漕河,自河入田,所溉至千顷,民以殷富。

湖水多葑,自唐及钱氏,岁辄浚治,宋兴,废之,葑积为田,水无几矣。

轼见茅山一河,专受江潮,盐桥一河,专受湖水,遂浚二河以通漕。

复造堰闸,以为湖水蓄泄之限,江潮不复入市。

以余力复完六井。

又取葑田积湖中,南北径三十里,为长堤以通行者。

堤成,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

杭人名为苏公堤。

轼二十年间,再莅杭,有德于民,家有画像,饮食必祝。

又作生祠以报。

1.下列对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父洵游学四方游:求学B. 属文日数千言属:撰写C. 上表以谢谢:谢恩D. 相从溪山间相:偏指一方,相当于“他”。

2017年上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2017年上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益阳市箴言中学2017年上学期期终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时量:120分钟总分 150分答题说明:1.本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

作答时请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生请使用黑色中性笔和2B铅笔作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12分,每小题4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感特质与吟诵叶嘉莹中国古典诗歌自始即以其能予人直接的感发之力量为最基本的特色。

说到作诗,一定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即看到外界的景物情事使内心感动,然后用诗歌表达出来。

所以说,人心是不能够死的。

辛弃疾有两句词:“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意思是,每一棵松树、每一根竹子都是我的朋友,山上的一只鸟、一朵花都是我的弟兄。

人就要有爱惜和关怀宇宙万物之心。

到了南北朝,钟嵘说:“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形诸舞咏。

”他认为天地间阴阳二气的运行感动了万物,万物的生长变化又感动了人心,引起人性情的摇荡,而借以表现这种感动和摇荡的最好方式就是诗歌。

所谓心与“外物”的相感,乃是兼有外界时节景物(物象)与个人生活遭际(事象)二者而言的。

使人心动的,除了外在的、大自然的景物外,人世间的生死离别的现象更加使人心动。

如杜甫写在天宝乱离年间的诗歌:“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如果看到沿途有饥饿冻死的人,难道不会关心吗?所以,这就是我们学习作诗的一个真正的动机和兴起。

学习诗,不仅使人心不死,更可以使人对宇宙万物、社会有一种关怀。

从周朝开始,我们中国人就非常注重诗歌的吟诵。

《周礼》中曾记载:“大司乐……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

”这里“兴”指读诗时应具有一种感发的能力,就是“心”只要心动,就会兴发,就有感动。

因此,教学应先要培养出一种兴发感动的能力。

“道”就是引导的意思,是指对于感发指向的一种导引以及告知诗歌所表达的意思。

为了能对诗歌可以随时随地地感发,并且可以灵活自如地运用,于是又提出了“讽”与“诵”的要求。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人教版2017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一(下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典诗文中的“扁舟”意象“扁舟”是中国古典诗文中最常见的意象之一,承载着中国古代文人淡泊世事、悠然自得的情感,形成了独特的扁舟情结。

最早的“扁舟”,并非失意文人所特有,也不具备悲凉或者超脱的韵味。

《史记》载:“范蠡既雪会稽之耻,乃乘扁舟浮于江湖。

”这里的“扁舟”有隐遁之味,丝毫没有落魄江湖、身处世外的冷寂色彩。

“扁舟”在古代文人眼里,不仅仅是一只小船,它随着无数文人跌宕坎坷命运的无限延伸,演化为一种绝处逢生的处世观。

在儒家提倡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准则支配下,古代文人或积极入世,或隐身出世。

对于潦倒困厄的人来说,“扁舟”是他们寻求再生的一支苇草。

“漂泊”是古代知识分子的宿命,也是“扁舟”意象的基本蕴含。

古代知识分子或为生计、或为科举、或被放逐,他们背井离乡,天涯漂泊,充满无尽的羁旅乡愁。

“扁舟”既是游子漂泊的凭靠,也是其羁旅之愁的寄托。

唐代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的诗句,其中“扁舟”承载着游子无尽的漂泊之苦和思乡之情。

杜甫诗中的“扁舟”意象出现得最频繁,表现漂泊思乡的意绪也最强烈。

他诗中的“扁舟”意象,承载着诗人生活的苦难和不幸,是古代知识分子追求理想、历尽艰辛的典型写照。

“扁舟”意象的另一典型蕴含是“自由”。

庄子说“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虚而遨游者也。

”这是古代知识分子的人生理想。

现实有太多压抑和束缚,他们渴望在“扁舟”中获得精神的自由。

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这一境象,表达了他面对被贬谪的处境,渴望摆脱精神苦闷,追求自由生活的强烈愿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A.坍圮.(pǐ) 窸窸窣.窣(sū) 隽.永(jùn)流水孱.孱(chán)B.慰籍.(jiâ) 唠唠叨.叨(dāo) 宫绦.(tiáo)蓊.蓊郁郁(wěng)C.斑驳.(bó) 蹑.手蹑脚(niâ) 脉.脉(mòmò)惟妙惟肖.(xiào)D.寒喧.(xuān) 沸.反盈天(fâi) 湔.雪(qián)涎.皮赖脸(xián)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①世界文学的辉煌殿堂对每一位有志者都敞开着,谁也不必对它收藏之丰富而▲,因为问题不在于数量。

②当我们的来复枪膛空了时,那只狼已经倒了下来,一只小狼拖着一条腿,进入到那▲的静静的岩石中去。

③譬如秋风忽至,再有一场早霜,落叶或飘摇歌舞或坦然安卧,满园中播散着▲而微苦的味道。

A.望洋兴叹不动声色贴心 B.叹为观止无动于衷熨贴C.望洋兴叹无动于衷熨贴 D.叹为观止不动声色贴心3.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对于“教养”的追求,并非是向某些狭隘目标的艰难跋涉,而且是我们的自我意识的增强和扩展。

B.人们早已发现,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坐在这辆车里,将在这样一辆拥挤不堪的车里,开始他们的旅途。

C.我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也以同样的耐心和方式想过我为什么要出生。

D.鉴赏文的写作过程,是对文学作品之美——内容的精深和形式的完美——的感悟、发现过程,也是对文学作品之美的感悟、发现的个性化的传达过程。

4.下列语句中使用修辞手法不一样...的一项是(3分)A.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

B.小艇往来疾驶如奔马,艇后白浪如练,摩托声如猛兽怒吼。

C.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D.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5.下列有关《三国演义》和《呐喊》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三国演义》描写了大小上百次战役,尤以官渡、赤壁和夷陵这三大战役最为经典。

这三大战役均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重要战争。

B.“文不甚深,言不甚俗”是《三国演义》语言的一大特点;用这种精练畅达、明白如话的语言来写长篇小说,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C.在《呐喊》中,到处可见的是封建秩序、礼教和封建迷信在“吃人”。

华老栓、单四嫂子、祥林嫂、阿Q……陆续被“吃”,从精神的扭曲一直到肉体的死亡。

D.“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句话反映了孔乙已爱面高一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子的心理活动,表现出他掩饰错误、自欺欺人、迂腐可笑的性格特征。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我仿佛又看到那高大魁梧的躯干,▲;▲,▲,▲,▲,摇落一串串晶莹的露珠。

①迎着金黄的阳光②看到春天新长的嫩叶③在袅袅的风中晃动如耳坠④卷曲飘拂的长须和浓得化不开的团团绿云⑤透明如片片碧玉A.②①④⑤③ B.④②①③⑤ C.④②①⑤③ D.②①⑤③④二、文言文阅读(33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15题。

师说韩愈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

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圣人无常师。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道受.业解惑也受:接受B.其出.人也远矣出:超出C.则耻师焉,惑.矣惑:糊涂D.官盛则近谀.谀:奉承高一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8.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故无.贵无贱无:没有B.师道之.不传也久矣之:的C.圣人之所以..为圣所以:用来……的D.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然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 以为轮B.孰能无惑C.意有所极,梦亦同趣D.暴秦之欲无厌10.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和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3分)A.不耻.相师B.始指异.之C.舞.幽壑之潜蛟D.后人哀.之而不鉴之1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表述,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作者认为,人是不能没有老师的,凡是能“传道”“受业”“解惑”的人,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老师。

B.文章提出了择师的标准:不论他地位高低,也不论他年龄大小,只要他懂得道理,他就是我的老师。

C.作者褒扬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旨在希望士大夫之族能以“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为师。

D.文章列举孔子从师的实例,进一步以“道”和“业”为核心,重新定位了学生与老师的辩证关系。

醉隐公记区大相去.余乡三十里,濒江而居,有隐君子者,号曰醉隐公。

公于他物无所嗜好,而.独寄其情于酒。

方其寄情于酒也,沈冥酩酊,尝累日月。

凡家之有无,亲戚之往来庆吊,世之理乱否泰,身之穷通荣辱,一切弗问也,以是数者为妨于醉也。

年十二三即好读古书,有志著述,寻以为妨于醉而去之。

举于.有司,彯缨系组,谓可券取,以为妨于醉又去之,终身不仕。

或劝之仕,闭目摇首,急呼家人取酒涤其耳,然后快。

其才可以仕竟不仕,其不仕直以.酒,故曰“醉隐”也。

醉隐公既浮沈于酒,于是乡之好事者多载酒从之游.。

耕夫牧子,有招辄往,往辄尽醉,而人亦乐公之易与。

于是风日之朝,月露之夕,或藉花蹊,或荫竹屿,或杖山烟,或棹水郭,皆无不醉之时,无不醉之地。

遗形骸,忘物我,以自适于天地间。

乃自号其乡曰“醉乡”。

乡之前大江曰“酒池”;江之对岸大雁山,曰“糟丘”。

尝命家人曰:“我死,魂气往来于是,祭我多具酒,亲戚或见忆,以杯酒相酹足矣。

”醉隐公既殁,其子即所构楼貌像思焉,曰“醉隐楼”,岁时陈设浆醑肴核如存时。

亲友过.者,必酹以杯酒。

属余为记,余惟古之.以酒为隐者多矣,未必其真好也。

彼生不遇时,或才不遇世,窜高一语文试题第3页(共6页)匿瓶罍①,以避名而远害,所谓有托而逃焉者。

醉隐公生遇明时,怀才不仕,无所托而寄于酒,殆.真隐者耶!(选自《觚剩》,有删改)【注】罍léi,古代一种盛酒的容器。

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去.余乡三十里去:前往B.多载酒从之游.游:交往C.亲友过.者过:拜访D.殆.真隐者耶殆:大概13.下列各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3分)A. ①而.独寄其情于酒B. ①举于.有司②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②不拘于.时C. ①其不仕直以.酒D. ①古之.以酒为隐者②故为之文以.志② 使之.然也1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9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2)有招辄往,往辄尽醉,而人亦乐公之易与。

(3分)(3)祭我多具酒,亲戚或见忆,以杯酒相酹足矣。

(3分)15.根据文本,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醉隐公的性格特点。

(3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锲而不舍,▲。

(荀子《劝学》)(2)▲,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3)▲,金块珠砾,▲。

(杜牧《阿房宫赋》)(4)舞幽壑之潜蛟,▲。

(苏轼《赤壁赋》)(5)人间如梦,▲。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6)▲,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7)携来百侣曾游,▲。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四、现代文阅读(31分)(一)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7~19题(11分)荷塘月色朱自清①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

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

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高一语文试题第4页(共6页)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②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

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

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

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

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

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媛女,荡舟心许;鷁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

③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

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④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⑤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

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17.第①节画线的语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3分)18.作者在文中引用《采莲赋》和《西洲曲》有何作用?(4分)19.请探究第⑤节画线语句的意蕴。

(4分)(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20~23题(20分)胖舅杨俊文①这个春天真的来了,来得让胖舅猝不及防。

②几台拖拉机一起轰鸣在春风拂荡的原野上,一排排雪亮而锐利的犁铧,将大地残留的秸秆飞快地卷入泥土,翻卷的泥土使人眩晕,但很快就撺成一条条笔直而匀整的田垄。

熨熨帖帖的大地仿佛就已经沉浸在一个金色的梦里。

③胖舅在村边的河边溜着他的三匹马和一头骡子,蹲下一会儿又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呆呆地向农机轰鸣后的原野望去。

田野瞬间幻化出的平展却使他的内心感到分外郁结。

自从生产队解体后的春耕起,他家的几头牲畜和老犁铧便开始走进乡邻的田间,让他感受着往日驾驭牲畜的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