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7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一(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Ⅰ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年的科举制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
由于科举制影响巨大,人们的评价向来都有很大的差异。
现在多数学者都赞同唐宋时期的科举在历史上起了进步作用,分歧主要在对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评价。
过去对科举的认识往往以偏概全,例如,很多人到现在还以为明清科举只考八股文。
其实,科举考试内容繁多,即使是明清时期的科举,八股文也仅为多种考试内容的一部分或者一科,只是其重要性有点像当代高考或研究生考试中的英语,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罢了。
但明清两代科举也要考三场,除头场考八股文以外,第二场考论、判、诏、表等当时政府的应用文,第三场考经史时务策,只通八股文而不懂其他知识,也是无法考上的。
在1300年的中国科举史上,无论哪个朝代,策问与对策都是重要的考试题型。
策问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文化、教育、天文、地理、民族等各种与国计民生相关的大事或经史典籍中的问题,都可以作为策问题目,统治者也往往通过举子的对策来了解民情、征询解决问题的对策。
同时,策试这种形式可以考查应试者的德、识、才、学以及对“时务”即现实问题的见解。
特别是时务策,主要是与国计民生有关的问题。
在传统社会,教育和考试以人文知识为主要内容,西方的中世纪大学和东亚的书院、科举皆然。
只有到文艺复兴、特别是工业革命之后,教育的内容才逐渐转到自然科学方面来,注重自然科学,即所谓的实科,是工业文明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伴随着坚船利炮强劲东来的西学代表先进的工业文明,而当时的中国还处于农业文明的时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上还停留在古代的古典人文知识,自然逃脱不了被停废的命运。
17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6)
福建师大附中2016-201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命题:吕惠珊审核:林维武试卷说明:本卷共七大题,22小题,解答写在答卷指定位置上,考试结束后,只交答卷。
A卷(50分)一、名句默写(12分,每空1分)1.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的点缀着些白花, , 。
《荷塘月色》(2)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 。
《孔雀东南飞》(3)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
, 。
(《兰亭集序》)(4)在《赤壁赋》中,苏轼用“,”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5)《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句子是 , 。
(6)《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 __ ____ ,____ ____ 。
二、基础知识(30分,每题3分)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参差.(cī) 否.(pǐ)泰小人所腓.(féi) 将.( jiāng)子无怒B.给.(jǐ)予羁.(jī)鸟流觞.(shāng)曲水冯.( píng)虚御风C.奄奄..郁郁(wěng)..(shāng)蓊蓊..(yǎn) 陨.落(yǒng) 淇水汤汤D.伶俜.( pīng) 侘傺.(chì) 义愤填膺.(yīng) 何时可掇.( chuò)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3分)A.幽辟桑葚祈祷夙兴夜寐B.惦记蜿延峰颠安之若素C.目眩真缔枷锁曲水流觞D.箕踞履行疲乏汹涌澎湃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A.改革的红利大家都期待,但改革不会一挥而就,保持耐心也是对改革的支持。
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改革,为改革献计出力。
B.莫言小时候生活在山东农村,他热爱家乡一草一木,现在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了,可是情随事迁,家乡的一切仍让他魂牵梦萦。
C.这是一家国家级的出版社,近几年来,出版了很多深受读者尤其是在校大学生喜爱的精品图书,不少作家对它趋之若鹜。
2017北京市怀柔区高一(上)期末语文含答案
2017北京市怀柔区高一(上)期末语文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2题。
(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寥.(liáo)廓颓圮.(qǐ)漫溯.(shuò)团箕.(jī)B.忸怩.(nì)青苔.(tái)莅.(lì)临不惮.(dàn)C.褴.(lán)褛惩.(chéng)戒横亘.(gèn)百舸.(gě)D.浸渍.(zé)舔舐.(shì)叱咤.(chà) 作.(zuò)践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谄媚欧打喋血陨身不恤B.酝酿租赁撰写巨幅图案C.褪色作缉执拗风合日丽D.桀骜窒息脚指绿草如荫3.根据课文内容,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A.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
(文中是指以引吭高歌来代替哭泣)B.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
(生长在瓦缝中的野草)C.他背诵到酣畅..处,忽然记不起下文,他便用手指敲打他的秃头,敲几下之后,记忆力便又畅通,成本大套地背诵下去了。
(畅快、尽兴)D.拿着血汗换的钱来孝敬工头,在她们当然是一种难堪..的负担,但是在包身工,那是连这种送礼的权利也没有的!(难以忍受)4.对下列课文中语句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解说:本句是疑问句,是说诗人面对大千世界,思绪万千,不禁发问:广阔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消长兴衰命运的真正主人呢?B.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
解说:本句用“伟绩”和“武功”两个词,运用了夸张手法,突出中外杀人者的卑劣凶残,由衷地表达了鲁迅先生的愤怒之情。
C.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
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
解说:这几句话巧妙运用对比手法,强调这次降旗不再是以往港督换任的重复,而是具有标志意义的最后一次。
【经典试卷】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高一语文参考答案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3分)D(A.矿藏cáng,摭zhí拾;B.蒙méng蔽;C.召zhào唤,低徊huí。
本题词语全部出自必修一、二课本。
“脊骨”出自《相信未来》,“矿藏、倔强”出自《让我们一起奔腾吧》,“摭拾”出自《十八岁和其他》,“挣脱、入不敷出”出自《我的四季》,“蒙蔽、教诲、恪尽职守”出自《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犄角”出自《我的五样》,“召唤”出自《获得教养的途径》,“低徊、翘首”出自《乡土情结》,“散落、玉砌雕栏”出自《我与地坛》,“笑靥”出自《林黛玉进贾府》中的“两靥”。
)2.(3分)A(B.缺主语。
将“在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的情况下”改为“十九世纪中俄签订了《爱珲条约》、《北京条约》”。
C.不合逻辑。
应当将“输送”、“培养”两词对调。
D. 结构混乱(杂糅)。
应为“文理分科实际上是导致人才培养水平下降、我国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分离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或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删去。
)3.(3分)③⑤②④①(本题重点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排错不给分。
素材选自苏教版必修一课文《神的一滴》。
)4.(6分)我国的学术论文数量粗制滥造....,理论与实践缺少....现象严重,许多是闭门造车联系,有些是论文的拼凑组合,改头换面....,很少有突破性的学术成果。
(“数量巨大”点1分,“理论与实践缺少联系”点1分,“拼凑,没有自己独创性和突破性”点1分,使用成语一个1分。
相关成语还有“急功近利、敷衍了事、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闭目塞听、苦心孤诣等等,要注意成语使用的感情色彩,请阅卷老师酌情给分。
)二、文言文阅读(19分)5.(3分)D(“赢”为“担负”的意思。
)6.(3分)B(都是“用,凭借”的意思。
A 结交,亲附/和,同;C 作为/被;D 沿袭/乘着,趁着)7.C(各诸侯国与秦国力量的对比是为了突显秦的强盛,而非衰颓。
2017高一语文期末答案
2016-2017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答案:1、答案: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答案:C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答案:B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4.AE(B无厌恶之情C“城市拒绝月光”太绝对D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5分)5.(6分)①“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
6.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
(6分,一点2分,两点6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A(正确断句:邑,赋,者。
震,败。
)8、答案A(《左传》应为编年史。
)9、答案C(齐国国君已经交代有最后的底线。
)10、(1)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
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
(王,动词,统一天下,济,帮助)(2)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热闹,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11、(5分)AD(解析:A“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
“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
D.“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是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12、(6分)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
(紧扣“意境”,描述意境,2分)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指出手法,2分)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
四川省绵阳市高一期末2017级第一学期语文答案
2017级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 B(A不屑一顾xiè C瞋chēn 浸渍jìn D淬火cuì)2.C(A 噩耗毛骨悚然 B辗转 D张弛有度)3.D(长歌当哭:以放声歌咏代替哭泣,多指用诗文抒发胸中的悲痛;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十室九空:十户人家九家空,形容天灾人祸使得人民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提要钩玄:抓住要点探求精深的道理;教材第15页)4. D(A藕断丝连“最主要的渠道就是各种媒体的新闻报道为我们提供信息”错;B搭配不当,“高雅、时尚、方便”不是功能和作用;C偷换主语,将在未来的四天内同场竞技的主语应该是“创业团队”。
)5. A.(参照高中语文必修一p84页《论语》作品导读)6. B.(“本”“末”是指事字,高中语文必修一p74页汉字的构成)二、(6分,每小题2分)7. C (因:趁机或于是)8. A9. D(“但他又集合各县义兵调头去收复城池,最终战败”错,原文“欲集诸县义兵以图克复,而势已不可为”)第II卷(共82分)三、(22分)10.翻译(8分)(1)不久当地的反贼像蜜蜂一样(成群地)涌起,道童向来不懂军事,心中慌乱,不知道怎么办。
(3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2)恰逢追赶的敌人到了,道童想要迎战敌人,(他)渡河,还没来得及登岸,敌人就进攻(追杀)他,于是(道童)被贼人杀害。
(5分,划线处、大意各1分)11.(4分)D E (D颈联“继续追忆过去”错 E“重在突出诗人当时内心的怯懦”错)12.(4分)①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②国土沦丧、山河破碎的痛苦;③对朝廷不努力谋划恢复的愤慨(或对南宋命运的担忧)④心忧南宋却害怕登楼远望的矛盾。
(每点1分,答到3点给满分)13.(6分)(1)漫江碧透,百舸争流(2)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每空1分,与原文不符该句不得分)四、(12分)14.(2分)B(没有心理描写)15.(4分)①使用拟声词,突出了“弹棉花”的特征,让读者产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②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声音”(扩散方式)比作涟漪,将“村子”比作被投了鱼食的池塘,形象地表现出随着张师傅弹棉花声音的响起,村庄变得更有生机与活力。
【推荐下载】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键入文字]
2017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本文导航
1、首页
2、古诗文阅读
3、文学类文本阅读
4、实用类文本阅读
5、语言文字运用
6、写作期末考试临近,为了帮助大家冲刺复习,小编整理了2017 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末考试卷(6 套),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期末试题
要给自己一个正确定位,哪科是自己的强科,哪科是自己的弱科,哪部分是自己的
弱项,还要分析自己的优点是什么,缺点是什么,影响自己成绩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2017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带答案)
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62017)
20162017 学年高一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带答案)
2017 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专项练习题
20162017 学年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题答案集
1。
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债券(qu a n)B. 混沌(h u n)慰藉(j i)参与(y u)自怨自艾(a i)面面相觑(q u)虚与委蛇(w e i y i)戛然而止(ji a)C.剔除(t 1)湮没(y a n)相形见绌(zhu o)风驰电掣(ch e)D.押解(ji e)思忖(c u n) 义愤填膺(y i ng)一脸横肉(h e ng)【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慰藉(ji e)自怨自艾(y 1)C.剔除(t i)相形见绌(ch u)D.押解(ji e)一脸横肉(h e ng)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歧视誊写鸠占鹊巢鸦雀无声B.陷井琐碎自惭形秽迫不急待C.端详租赁英雄气慨讫今为止D.喝彩帐簿按步就班兴高采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B.陷阱迫不及待 C.英雄气概迄今为止D.账簿按部就班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现当代诗坛上,许多作家一生起伏不平、纵横捭阖,阅历丰富。
B. 中医治疗失眠症已有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的方药擢发难数...。
C. 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无法通行,部队安步当车,前往救灾。
D. 科研攻关小组全体成员披星戴月、宵衣旰食..,终于提前完成任务。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纵横捭阖: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对象错配。
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对象错配。
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不和语境。
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结构不合理,一看就是敷衍应付的急就章,真是不刊之论。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1、本试卷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为模块考查,第二部分为拓展练习,第三部分为作文;2、第一部分选择题请填涂在答题卡上,其余部分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和作文纸上,考试结束,收答题卡和作文纸;3、答题前请将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纸和作文纸的相应位置,不填写姓名、考号或字迹不清者酌情扣分;4、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A、氓(mng)隶脸颊(xi)暗然流血漂橹B、朱拓(t)咀(jǔ )嚼(jio)褴缕万乘之势C、逡(qūn)巡(xn)踌(chu)躇(zh)竦然翁牖绳枢D、呜咽(y)牲(shēng )醴(lǐ )踉跄瘐毙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B、毕竟采用鉴别C、究竟沿用鉴别D、究竟采用鉴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得到了有效实施。
D、“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普通高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颇具人文情怀的儒家文化以“人”为中心,是儒家文化的特点;因为儒家文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居于主导地位,所以也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显著特点.可以这样说,儒家文化不是西方的人道主义,却有非常深厚的人道关怀思想;不是西方的人文主义,却有非常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的人文气质或人文情怀。
儒家文化的人文情怀重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肯定人的地位,彰显人的价值。
儒家认为,人是万物中的一员,但又不是与万物平起平坐的一员,而是高于和优于万物的特殊存在。
«孝经»引述孔子的话说:“天地之性人为贵。
”荀子说:“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这些论述表达的一个共同的意思是人“为万物之灵”,集天地之精华,五行之秀气。
人的存在有如此之高的地位和价值,那么他的生命就应该被尊重。
正是在这样的思路下,中国传统哲学是“人学”,具有浓郁的人文气质。
重视人伦关系,倡导人伦义务。
儒家文化非常重视人的社会关系网络———人伦关系。
儒家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落入到一张已经织好的人伦网络当中。
没有人伦网络,人是空洞的,甚至是不存在的。
所以,儒家讲“五伦”:父子、君臣、夫妇、长幼、朋友。
不但有这五种关系,而且对应每种人伦关系,还规定了相应的人伦义务:“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儒家认为这些关系是基本的社会关系,不可更改,不容置疑,甚至有些是与生俱来的、无可选择的“天伦”。
推崇人的主体性,强调独立人格。
每个人都有其独立意志、独立人格。
这是儒家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一点。
从中国哲学传统上看,儒家文化特别强调主体内在道德意志自律、道德践行上的主体性。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一切道德的行为都是出自内心的自然要求,强调个人的正心诚意、修齐治平,乃至杀身成仁。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
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附答案)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附答案)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一、话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惊骇/放涎无礼两颊./汗流浃.背方兴术艾./自怨自艾.B.敕造/驽马铅刀门框./夺眶.而出怏怏..大国..不乐/泱浃C.雾霭/震聋发聩巷.道/街谈巷.议星火燎.原/烟熏火燎.D.宣泄/鼓乐喧天哺.育/惊魂甫.定日积月累./果实累.累D(加点字分别渎作“bǔ/fǔ”“lěi/léi”。
,A字形有误,应写作“放诞无礼”。
B.“门框/夺眶而Ⅲ”,两词中加点字读音相同,均读作“kuàng ”。
C字形有误,应写怍“振聋发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纽是(3分) ()④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1 922午的大饥荒夺去了他父母的性命。
②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去闻才能明了。
③第一个肌肤微丰,……。
第二个削肩细腰,……。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
A. 爆发身临其境妆饰B. 暴发设身处地装饰C. 爆发设身处地装饰D. 暴发身临其境妆饰A(暴发vs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两词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有差异。
暴发:①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①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②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及力量、情绪等。
设身处地vS身临其境:前者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后者是亲自面临那种境地。
妆饰vs装饰:前者是“打扮”的意思,与“装束”同义;后者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专家预测,2017年的中国农村将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7-2018学年度人教版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2017-2018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语文科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共23小题友情提示: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答在本试卷上一律无效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很多人说:什么是意境?意境就是“情”“景”交融。
其实这种解释应该是从近代开始的。
XXX在《人间词话》中所使用的“意境”或“境界”,他的解释就是情景交融。
但是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情景交融所规定的是“意象”,而不是“意境”。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艺术的本体就是意象,任何艺术作品都要创造意象,都应该情景交融,而意境则不是任何艺术作品都具有的。
意境除了有意象的一般规定性之外,还有自己的特殊规定性,意境的内涵大于意象,意境的外延小于意象。
那么意境的特殊规定性是什么呢?唐代XXX有句话:“境生于象外。
”“境”是对于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限的“象”的突破,只有这种象外之“境”才能体现作为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的“道”。
从审美活动的角度看,所谓“意境”,就是超越具体的有限的物象、事件、场景,进入无限的时间和空间,从而对整个人生、历史、宇宙获得一种哲理性的感受和领悟。
西方古代艺术家,他们给自己提出的任务是要再现一个具体的物象,所以他们,比如古希腊雕塑家追求“美”,就把人体刻画得非常逼真、非常完美。
而中国艺术家不是局限于刻画单个的人体或物体,把这个有限的对象刻画得很逼真、很完美。
相反,他们追求一种“象外之象”、“景外之景”。
中国园林艺术在审美上的最大特点也是有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楼、台、亭、阁,它们的审美价值主要不在于这些建筑本身,而是如同XXX《兰亭集序》所说,在于可使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成心味的世界。
XXX有两句诗说得好:“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艺术就是要去寻找、发现、体验生活中的这种意味。
成心境的作品和普通的艺术作品在这一点的区别,就在于它不但揭示了生活中某一个具体事物或具体事件的意味,并且超出了具体的事物和事件,从一个角度揭示了整个人生的意味。
绵阳市2017级高一上期期末测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中2017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其中试题卷由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组成,共6页;答题卡共6页。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同时用2B铅笔将考号准确填涂在“准考证号”栏目内。
2. 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漫溯.(sù)叱.骂(chì)团箕.(jī)不屑.一顾(xuè)B.攒.射(cuán)凌侮.(wǔ)长篙.(gāo)重创.敌军(chuāng)C.瞋.目(chēng)菲.薄(fěi)浸.渍(qìn)安步当.车(dàng)D.撰.写(zhuàn)淬.火(suì)劲.敌(jìng)博闻强.记(qiá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惆怅恶耗不寒而栗毛骨耸然B.凄婉碾转万马齐喑风和日丽C.作揖揪心胆战心惊短小精悍D.斑斓忸怩张驰有度动人心弦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在毕业晚会上,同学们强忍泪水,深情地唱起了周华健的《朋友》,长歌当哭....,告别美好的大学生活。
B.体育场馆的建设投资巨大,但建成后的场馆的使用情况往往差强人意....,这就造成社会资源的严重浪费。
C.每年农历新年之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会形成农民离乡外出的大潮,广大农村地区又将陷入十室九空....的状态。
D.高中生要学习提要钩玄....的阅读方法,学会抓住关键词语,概述文章的叙事脉络,提高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___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1.正确的读音为:A。
垝(guǐ)垣汤(shāng)汤颤(chàn)动契(qì)阔谈讌B。
袅娜(nuó)荫(yìn)庇渐(jiàn)车帷裳蓊(wěng)蓊郁郁C。
婆娑(suō)脉(mò)脉溘(kè)死夹(jiā)被D。
愆(qiān)期呦(āo)呦鹿鸣酾(shī)酒蕈(xùn)菌2.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
倩影精悍嬉笑怒骂神彩 ___3.完全正确的一项是:一字多义是汉字的突出特点。
例如“适可而止”的“适”表示“恰好”的意思,“去,往”的意思。
再如“化险为夷”的“夷”表示“平坦;平安”的意思,“平常”的意思。
又如“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爽”表示“舒服;畅快”的意思,“差错”的意思。
因此,研究汉语必须关注一词多义的现象。
答案:D。
削足适履匪夷所思爽然若失4.没有语病的一句是:C。
这项我国自主研发的技术,打开了原本被国外药业长期占领的市场,使口服降糖药成本降低了一倍,为千万糖尿病患者带来。
5.不正确的表述是:A。
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___时期,五言诗日趋成熟。
以___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和东晋大诗人___的作品都很好地继承了“风”“骚”的传统。
家》是___的长篇小说,重点刻画了三个有着不幸遭遇的女子形象——___、___和___。
这三个女子虽然性格不同,但她们的身份地位与悲剧结局却是相同的。
在《巴黎圣母院》中,甘果瓦误入“奇迹宫”。
因此,他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跟绞索配对,要么跟乞丐王国中的女人结婚。
他向___求婚,并得到了同意。
巴黎圣母院》体现了___的美丑对照原则。
女主人公的美貌与男主人的丑陋、女主人公的善良与___的狠毒、女主人公的钟情与___的轻薄,都形成了极为明显的对比。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山东省潍坊市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又见池塘风起XXX①我再次对池塘蛙鸣产生浓厚的兴趣,大约始于五年前的某个夏夜。
②去江南采风,碰巧寓居于一户农家小院。
月白风轻,忽闻远处蛙鸣阵阵。
借着月光,循声寻踪,自然就找到了那半亩方塘。
荷叶平铺,苇草层层叠叠,柔和如梦的轻风中,那清脆悦耳、富有江南神韵的蛙鸣正是从那神秘的荷塘中传出。
③这让我到底惦着故乡的池塘了。
④池塘对于一座村庄来说,它的意义和价值颇为深远。
记忆中的村庄有三方形态各异的池塘,分处于东、西、北不同的方向。
每座池塘的背后似乎都有着某些神奇的传说和美丽的故事,令人无比的憧憬和神往。
⑤村西的池塘曲折蜿蜒,有一条崎岖不平的小路将其东西隔开。
盛夏时节,大雨一过,塘深路没,乘一叶扁舟,飘行其间,看苇草摇曳,水鸟上下翻飞,自有一番别样的情趣。
将小舟摇至苇草丛深处,幽静阒寂,野鱼时时跃出水面,泼剌剌又游向远方,那种神秘而又慌悚的心情自会让你流连忘返。
⑥村北的水池呈椭圆形,西北部与一小圆池相连,东南部又拖曳出一条长长的尾巴。
站在高处俯瞰,活脱脱一只缓缓匍匐的乌龟儿。
夏季一到,寒风寒冷,大雪飘过,水池便结下厚厚的冰层。
冰层越结越厚,待到数九寒天,人已能在水池的冰面自由自在地行走。
那时节,乡村里小小的孩子便鱼贯而出,穿行在坚厚的冰层上,做着各式百般的游戏。
你看,一只小小的陀螺,半米颀长的绳索,拽住绳头,用力摆臂,那陀螺便“嗖”的一声旋转开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含答案)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6分,每小题3分)怎样理解文化的“雅”和“俗”李德顺①对于文化的理解,不少人认为“精英文化”就是“高雅”的,而“大众文化”则是“低俗”的。
其实,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之分。
那么,这种划分的依据是什么,又意味着什么?②对文化之“雅”和“俗”有两种不同理解。
一种理解,是取它们的价值评价含义,就是“根据文化品质的高低优劣”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里的“雅”和“俗”意味着评判一种文化现象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等。
这也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③但是,在日常的语言和应用环境中,人们却还是要给“雅俗”加进另一种含义,就是“根据什么人来占有和享用”来规定什么属于“雅文化”,什么属于“俗文化”。
这样,“雅文化”就可以和“精英文化”等联系在一起,是指以社会上层人群为主体、满足有较高地位人群需要的文化;而“俗文化”自然也就与“大众文化”、“平民文化”乃至“市井文化”相联系,指以社会下层人群为主体、满足一般大众需要的文化。
从逻辑上说,这种理解和划分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如果不加进身份等级歧视和阶级偏见,应该说并不意味着“高低、优劣、贵贱”之分。
④对于“俗、雅”与“大众、精英”之间的联系,要有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不能轻易在它们之间画等号。
不要以为“大众文化”只能是粗野简陋的,而“精英文化”则必然是高雅精致的。
事实上,文化的“雅俗高低”是要在每一次的创造中具体地显现和接受评判的。
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却可以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而许多当年被视作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状元文章等,如今却大都和其他文化糟粕一道成了历史的垃圾。
《水浒》、《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俗”文化产品,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历史证明,“大众文化”也可以有自己的精品,有自己的高贵和优美;而“精英文化”也难保不出粗俗之作,也有它们的俗气、无聊和空洞。
只有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而不是凭借某种身份,才能产生精品。
对任何人和任何文化形式说来,都是如此。
⑤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雅”和“俗”有一些严重的误解,甚至偏见。
在某些人的潜意识中,一味地视古为雅、视今为俗;以寡为雅、以众为俗;以远为雅、以近为俗,等等。
这是应该摒弃的陈腐偏见。
因为说到底,“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是最本真的“文化文本”,是民族文化伟力的根源。
没有了普通大众的世俗生活,人类文化就将失去生命力的源泉。
⑥“雅俗”本身是对文化现象品位的一种描述和判断,它以文化产品和文化行为的质量为中心,并不是对文化主体的界定,不应该将二者轻易地等同或混淆。
同时,在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相互关联的问题上,则直接或间接地反映出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
⑦就我国具体情况而言,伴随着整个社会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在文化领域也出现了“重心下移”的趋势,普通大众的文化需求日渐成为市场的主导力量。
一些人称之为“文化世俗化”或“俗文化泛滥”。
对此应有冷静的思考。
“文化重心下移”应该说是一种具有历史合理性的进步,是我们的文化“为人民服务”之必须。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A.文化历来就有“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分,它们之间的划分依据是有所不同的。
B.对文化之“雅”和“俗”的两种不同理解意味着社会文化建设要以追求真、善、美为己任,扶持高雅文化,抵制庸俗文化。
C.文化的“雅”“俗”可以通过其品位的高低、情理的深浅、形式的文野、制作的精糙及走向的提高与普及等来进行评判和区分。
D.从逻辑上说,“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只是反映文化有不同的主体类型和层次,一般情况下并不意味着它们有高低、优劣与贵贱之分。
E.从“什么人占有和享用”的角度来划分的“雅”与“俗”,那么“雅文化”就是“精英文化”,“俗文化”就是“大众文化”。
2. 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中合理的一项是( )A.文化工作者只要凭借创造的智慧和精心的劳动进行文化艺术创作,就能产生文化精品。
B.昔日风雅之极的宫廷御制及状元文章如今却都成了历史的垃圾,可见“精英文化”也会出粗俗之作。
C.人们在文化观念上的根本立场和思维方式的差别可以直接或间接地从如何看待“雅、俗”与“精英大众”之间的相互关联问题上反映出来。
D.“大众文化”才是民族文化最深厚的基础,没有“大众文化”就不可能有“精英文化”。
(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6题。
汉王既用滕公、萧何之言,擢拜韩信为上将军,引信上坐。
王问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向争权天下,岂非项王耶?”曰:“然。
”“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信再拜贺曰:“唯信亦以为大王不如也。
然臣尝事楚,请言项王为人。
项王喑噁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匹夫之勇耳。
项王见人恭谨,言语呴呴,人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印勭繁祝滩荒苡耄怂礁救酥省O钔跛浒蕴煜露贾詈睿痪庸刂校寂沓牵直骋宓墼迹郧装酰詈畈黄健V詈钪钔跚ㄖ鹨宓劢希嘟怨橹鹌渲髯酝跎频亍O钔跛薏徊忻鸲嘣梗傩詹桓剑亟儆谕糠C湮酝酰凳煜滦模试黄淝恳兹酢=翊笸醭戏雌涞溃翁煜挛溆拢尾恢?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不服?以义兵从思东归之士,何不散?且三秦王为秦将,将秦子弟数岁,所杀亡不可胜计。
又欺其众降诸侯至新安,项王诈坑秦降卒二十余万人。
唯独邯、欣、翳脱,秦父兄怨此三人,痛入骨髓。
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秦民莫爱。
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且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
于诸侯约,大王当王关中,民户知之。
大王失职之蜀,民无不恨者。
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
”于是汉王喜,自以为得信晚,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
八月,汉王东出,秦民归汉,汉王遂诛三秦王,定其地,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韩信之谋也。
(节选自刘向《新序》,有删改)注:?wan):磨损。
3.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王自断勇仁悍强,孰与项王断:判断B.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臣:使,臣服C.百姓不附,特劫于威强服耳附:依从,依附D.民无不恨者恨:痛恨4.下列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A.今楚强以威王此三人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B.因问王曰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C.大王之入武关而不在使者之目D.今大王举而东今人有大功而击之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汉王刘邦采用滕公、萧何的意见,提拔韩信,拜韩信为上将军,并放下架子,虚心请教韩信,终于战胜了不可一世的楚霸王项羽。
B.当刘邦问计于韩信时,韩信为感谢刘邦知遇之恩,把自已在项羽军营里了解的情况和项羽犯的错误都告诉了汉王刘邦。
C.韩信认为,项羽的匹夫之勇、妇人之仁、扎营彭城、放逐义帝、任人唯亲、任用降将、失去民心,已使他到了不攻自破的地步了。
D.汉王深为韩信推心置腹的谋划而高兴,并采纳其计策,马上部署将领落实韩信的谋划,最终有了“收诸侯兵讨项王,定帝业”的局面。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 又背义帝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
(4 分)译文:(2)会使辙交驰,北邀当国者相见,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
(4分)译文:(3)于是沛公起,摄衣谢之,延上坐。
(4分)译文:(二)诗歌鉴赏(11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7~8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许浑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
此诗作于作者奔赴长安应试途中。
②太华,陕西的华山;中条,山西的中条山。
两山分别耸立在潼关南北。
7.“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两句中运用的动词历来被人称道,请结合诗句作简要赏析(5分)答:8.简要分析“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6分)答:(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9.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___________,挥斥方遒。
(《沁园春bull;长沙》)10.那河畔的金柳,___________;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再别康桥》)11.真的猛士,___________,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记念刘和珍君》)12.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___________。
(《荷塘月色》)13.桑之未落,___________。
(《氓》)14. ___________,悠悠我心。
(《短歌行》)15.是日也,___________,惠风和畅。
(《兰亭集序》)16.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___________,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赤壁赋》)17. 羁鸟恋旧林,___________。
( 《归园田居》)18.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游褒禅山记》) 乙选考题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4分)生命的滋味①几年前的一个夜里,我走在马路上,路边停满了车,走着走着,一只,两只,几只小猫从车底跑出来,似乎想跟我玩。
我朝它们走去,才看见猫妈妈紧张地看着这几只小猫,更紧张地看着我。
这一家人在城市里流浪,它们会幸福吗?②更早几年,还在学校,夜里我们骑着车,经过学校里的小河,一只猫妈妈带着自己的几只小猫正在行进的途中,它们大概是搬家了,顺着铁栅栏往校墙外走。
见到我们,猫妈妈加快了步伐,一溜烟消失了,小猫也紧紧跟随,但还是有一个落下了,嗷嗷地叫唤。
同学想把小猫抱走,我说,一会它妈妈会来找它的,我只是这么说。
它们最后团聚了么?③前几天,我们去一处废弃的厂房考察,天气已经变凉,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小心翼翼地穿过铁丝网,来到一片荒废的建筑里。
厂房里的机器早已搬空,玻璃都被敲碎,剪断的铁丝电线从高高的房梁上垂下。
地面上堆放着杂物,墙上留下了涂鸦,有个地方写着:“阿凡提到此一游”。
同事拽着我,感觉很害怕,说如果天再暗一点,真的像电影里的绑架现场。
这是被城市遗忘的地方,曾经机器轰鸣,而在我们的眼里,未来它将熙熙攘攘。
而今它仍然具有生命力,厂房的东侧空地长满了树木和没膝的杂草,周边的水泥地上长出了许多的野草。
只是这生命不被承认,迟早有一天它们要接受割除和改造,成为与一片欣欣向荣的商业所匹配的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