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河南省周口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高中抽测调研高一语文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古代人名中的“之”孟昭连唐代诗人主之涣在当时就非常出名,房人薛用勒在(集异记)中把王之涣写成"王涣之”,也有人把王之涣写成“王涣"。
到底这位诗人的名字中有无“之”字,是“之涣”还是 "涣之”,颇引得文学研究者争论不休。
事实上,早在先秦时代,人名中就多有带“之”"施”之类语辞者。
如春秋有名曰“介之推”者,(左传)僖公二十四年:“音候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弗及。
”其他如《论语》将“孟反”写成“孟之反”,(孟子》将“ 孟舍”写成“孟施舍”。
那么,古代人名中的“之”字何以有加有不加,这个“之"字究竞起什么作用?其实古人早有解释。
如汉起岐注《孟子》云“孟,姓;舍,名;施,发音也。
施舍自言其名,则但曰舍。
”晋人杜预注《左传》云:“介推,文公微臣。
之,语助。
”这里说的“语助”“发音”都是指“意内而玄外”(许慎语)之“对”,它是只在书面语出现而口语中并不存在的“非口语成分”。
也就是说,口语中为人名,是没有“之”的,带“之”的只是书面语写法。
在书面语阅读时,这个“之”字可以读出,此之谓“发音”,又称“发声”。
至于“之” 于书面语有加有不加,主要根据作者行文的需要而定。
南齐著名文学家颜延之,在萧子显的《南齐书•文学传论》中两次只称“农延”。
钟嵘(诗品)序亦如是“颜延论文,精而难晓。
”这几处只写"颜延”而略“之”字,就是为了前后对仗的需要。
“之”字除了可加可不加,也可颠倒位置。
如《颜氏家训》的作者颜之推,亦作颜推之,其实他的名字在口语中只“颜推”二字而已。
淮北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淮北市2016-2017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 说明的是教育的公益性,这恰恰说明教育不能产业化。
2、C “成为世界性共识”的主语“这”指代的是“经济学把教育定义为‘准公共产品’”。
3、B “为了生存和发展不得不”,表述没有根据。
4、A 既望:过了望日之后,指农历十六日。
5、C ①连词,表承接关系;②连词,表转折关系。
6、C C项错在“借曹操自比,抒发自己急欲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作者写曹操等英雄人物,感慨像他们这类英雄人物,也只是显赫一时,进而感叹自己生命的短暂,引发更多思考。
7、参考译文:(1)我不禁感伤起来,整理了衣裳,端正地坐着,问客人说:“(曲调)为什么这样(悲凉)呢?”(5分)(2)何况我同你在江边捕鱼打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
(5分)8、参考答案:(1)“芙蓉”“兰泽”“芳草”等,营造了清幽、高洁的意境,体现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所表达情感的纯洁、美好。
(2)将主人公置于美好的氛围中,反衬了后文的忧伤之深。
以乐景衬哀情。
(每点3分)9、参考答案:运用虚实结合,由眼前写实,进行联想和想象,拓展了诗歌的意境,使诗歌内容更丰富,情感更深沉、含蓄。
(“对写”、“悬想”亦可)(5分)10、(1)温故而知新(2)隰则有泮(3)集芙蓉以为裳(4)周公吐哺(5)池鱼思故渊(6)悟言一室之内放浪形骸之外(7)万类霜天竞自由(每句1分,共8分)11、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
(3分)12、泻浮笼画(4分)13、(月光)朗照;隔着一层淡淡云的月光。
(4分)14、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2分)15、参考答案:第①段:清晨静观。
第②段:落蕊轻扫。
(答对一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16、参考答案:身在南方却心系北国,热爱、怀念故都之情,随秋的到来自然而至。
(3分)17、参考答案:(1)比如“说到了牵牛花,我以为以蓝色或白色者为最佳,紫黑色次之,淡红者最下”这一句,作家认为以紫黑色为基调太浓了,红色过于热闹(暖色调),只有白色和蓝色(冷色调)比较清静,这也正符合作家内心的孤独、冷清与淡淡的悲凉。
【人教版】2016—2017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试题分数:150分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人很早便与茶发生关系了。
《诗经•谷风》中的“谁谓荼苦,其甘如怡”的“荼”许多人便认为是“茶”。
西汉初马王堆墓葬中的随葬品中即有茶叶。
不过两汉以前,茶不是作为一种饮料存在,而是一种“菜肴”。
晋代郭璞为《尔雅》作的注中曾说道茶“叶可煮作羹饮”。
作羹自然少不了油盐酱醋、姜桂葱椒等调料,还要用一些碾碎的米粉勾芡。
现在,在某些地区还有其遗孑存在,如湘西的“擂茶”、陕西的“三炮台”、洛阳的“罐罐茶”等等,这些都是介于饮料与菜肴之间的。
茶的“文人士大夫化”或说“雅化”是由唐代的“茶圣”陆羽完成的。
这是世界茶的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茶的著作,是茶的“雅化”的标志,至今仍被全世界的茶人们奉为经典。
唐代主要饮的是饼茶,它由茶叶蒸、捣、拍、焙等方法制成,在煮茶之前还要烘烤、碾碎,在釜中煮沸而饮。
在烹煮和品饮过程中,所用器具也是饮茶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陆羽还研制了十分细致考究的二十四种茶具,大都小巧玲珑,可以贮存在一个美观的笼中,携带方便。
使得“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与现在仍在日本流行的茶道类似,当然那是极富诗意的艺术品。
从此饮茶就多了一重意义。
在这种情态下,自然会刺激诗人的想象,于是,便产生了著名的卢全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诗人饮茶后的感觉竟是“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甚至要乘此清风遨游蓬莱仙境。
唐代的饼茶还是比较大众化的,虽然一般平民百姓饮的还只是采下晾干即可饮用的散茶。
宋代的饼茶则是特别贵族化的饮料了。
尤其是官家监制的,制作时选料严格,其价格超过金玉,还往往被皇家垄断。
朝中大老重臣,每逢年节,才有可能得到朝廷一、两饼的赏赐。
平民饮的散茶,宋代称之为“草茶”。
冲泡散茶,虽然自古就有,但正式风行于元末明初。
当时战争消耗大量的生产力,那些过度奢侈、徒耗民力的龙团凤饼,显然为民众负担不起。
四川省绵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一、(12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都正确的一组是A.寥廓.(kuò)解剖.(pōu)埋.怨(mái)殒.身不恤(yǔn)B.浮藻.(zǎo)发酵.(xiào)拗.断(ǎo)叱咤.风云(zhà)C.酝酿.(niàng)骨髓.(suǐ)青苔.(tái)提纲挈.领(qì)D.易帜.(zhì)彷.徨(páng)谦逊.(xùn)浪遏.飞舟(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追溯清澈无耻谰言记忆尤新B.祭祀稠密为虎作伥嘘寒问暖C.桀骜洋缢弹冠相庆不假思索D.废墟签署肆无忌惮人事苍桑3.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得知张东升任滨海市市长后,张东的一帮老同学纷纷发来短信,一是祝贺他的乔迁..之喜..,二是希望他继续做好官。
B.9月11日,“巨星演唱会”在绵阳科技城会展中心华丽开唱,周杰伦等明星的到来,让很多粉丝激动得捶胸顿足....。
C.在春节即将到来之际,绵阳公安机关再次提醒广大市民,外出时一定要锁好门窗,以防不法分子登堂入室....行窃。
D.“富乐山菊展”旨在提升绵阳旅游品牌影响力,其丰富的文化元素和艳丽多姿的菊花,让游者赏心悦目,意兴索然....。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面对考试大纲的调整,我们除了认真学习书本知识外,传统文化与热点时事也不可忽视,这也是我们必须要熟知的知识。
B.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C.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这意味着此次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D.失去臭氧的保护,阳光中的紫外线会畅通无阻地直射到地面,这足以杀死很多生物,让动物失明,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
5.填入下列一段文字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中国先秦就有“名实之辩”,孔子提出了“正名”,主张“名”要正确地反映“实”,①荀子在《正名》篇所说的“名闻而实喻”,②达到“名定而实辨”。
2017高一语文期末答案
2016-2017高一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答案:1、答案:A解析:文中说诗三百篇“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选项中“并没有深刻含意”错。
2、答案:C解析:子展的意思是晋侯纵然有理由,但“人言可畏”,别人看来总是为了一个叛臣。
3、答案:B解析:文中说“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这一些作品不一定被收入诗三百篇中,但都有曲调4.AE(B无厌恶之情C“城市拒绝月光”太绝对D因为现代人只重名利)(5分)5.(6分)①“窗”在文中是人心灵世界的写照,是人类精神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文明的标志;而“门”是指世俗生活,象征人对物质的追求。
6.①忘却虚名浮利(或“淡去功名之心”);②拥有闲情逸致,通过读书把知识化为脑中的智慧,滋养心灵,获得一种“丰富的安静”。
(6分,一点2分,两点6分,意思对即可)7、答案A(正确断句:邑,赋,者。
震,败。
)8、答案A(《左传》应为编年史。
)9、答案C(齐国国君已经交代有最后的底线。
)10、(1)四王统一天下的时候,树立德行,帮助实现大家的共同愿望。
五伯称霸诸侯的时候,勤劳王事,安抚诸侯,奉行天子的命令。
(王,动词,统一天下,济,帮助)(2)虽然没有演奏音乐的热闹,可是一边饮酒一边赋诗,也足够用来畅快地表达各自幽雅的情怀。
11、(5分)AD(解析:A“表达自己归隐田园,不再上书的坚决意志”错误,实际上表达的正是“魏阙心常在,金门诏不忘”的情意。
“南山归敝庐”本非所愿,不得已也。
D.“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白发早生的愤慨和激愤”错误,是表现诗人不愿以白衣终老此生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12、(6分)寒冷的冬夜,一轮冷月透过松树,将清冷的光辉照进窗内,给诗人以清虚空寂之感。
(紧扣“意境”,描述意境,2分)这句诗以景结情,语意双关,(指出手法,2分)既是对眼前清冷、寂寥的实景客观描写,也是诗人求仕不得后内心愁苦与无望的真实写照,含蓄委婉,极有韵致。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期末答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2017.01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D(A.一蹴而就:比喻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成功;一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
B.“延迟”和“延长”相比,还含有推迟的意思,这里应该选用“延迟”。
汪洋恣肆:形容文章、言论、书法等气势豪放,潇洒自如。
恣肆无忌:形容任意胡作非为,毫无顾忌。
)2. A(A项:比拟其余:通感)3. B(①普陀山海岸牌坊②永嘉县七都广济庙戏台③南京芥子园月榭④苏州甪直鸿园里书场)4. A5. D(描写菊花)二、文言文阅读(20分)6. C(赀:估量;计算)7. A(都表转折)8.(1)乡里人才说:“如果没有唐存斋,我们这些人将不能幸免啊。
”(“始”“微”“吾侪”各 1分)(2)不花费官府以及乡民的钱财,在限定日期内完成建筑工程。
(“官帑”“刻日”“就”各1分)(3)如果凭借偌大的国家,自取下策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前例,这就比不上六国了。
(“苟”“以”“故事”“是”各1分)9.刚直豪爽(出言无忌)宅心仁厚(推己及人) 重义轻财(乐善好施、急人之困)好抱不平(一点1分)附译文:唐允隆字吉人,是宣城人。
为人豪爽洒脱,凭恃意气(不肯屈居人下)。
年轻时就考取秀才,有善于写文章的名声。
吴甘来、周宗建都是众所共尊的文坛前辈,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声望,初次见到唐允隆,都器重他。
唐允隆家本来就在钱财方面富裕,因而(唐允隆)喜好施舍,多次散发数千金而不顾惜。
生性刚强正直,喜好评论他人的是非好坏,完全没有隐讳避忌的(人或事),因此一众小人(对他)极其愤恨,每每诬蔑伤害他。
常常到了十分危险的时候,然后才得以避免。
有生以来,为人排除危难、将人从灾难困苦中拯救出来的事迹,多得数不过来。
曾经因为有事到姑熟。
姑熟有个富人被人诬告,当地官吏贪图他的钱财,将要图谋将他关押进牢狱。
唐允隆听说此事,把衣袖一甩,起身去见富人,说道:“我坚持正义不忍心看到你受冤枉。
”富人付给唐允隆数百金,唐允隆就设法营救他,此事最终得以解决,(唐允隆)全数奉还富人的数百金。
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参考答案
2016-2017学年度期末自主练习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9分)1.(3分)D(A“南、北方年夜饭”存在“年糕和饺子的区别”从何时开始文中没有涉及;B说法绝对化;C“春节新变的四大趋势是由现代商家促成的”夸大事实。
)2.(3分)C(“春节的本质正在发生全然性转变”说法错误。
)3.(3分)A(“人类在大自然的威力眼前感到无能为力,只能选择用祭祀的方式来表示妥协”的明白得有悖于春节祭祀传统的本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4分)4.(3分)D(A这一细节表现的应是主人公没有受抵家人关注的失落心理。
B“反映出……翻然悔悟”的明白得于原文缺乏依据。
C“在后来与孙子的对话中进行补叙”错误,对话涉及的内容并非是主人公的真实行踪。
)5.(5分)主人公“厨艺”精湛,且精益求精地预备年夜饭,能够表现对亲情的重视与期望,丰硕小说内容,令人物形象加倍饱满;(1分)主人公大展“厨艺”烹制的年夜饭被沉迷于“穿越”虚拟世界的家人漠视,形成情节上的冲突,利于推动情节进展;(2分)这种借“厨艺”展开的情节上的冲突反映出老人与晚辈之间存在精神隔膜,突显关爱老年人精神生活的重要性,利于深化小说主旨。
(2分)6.(6分)①以小说中“他”的儿孙为代表的现代人,利用电脑、电话等通信工具,穿越时空,沉迷于网络谈天、网络游戏等虚拟世界当中。
②以“他”为代表的空巢老人孤独孤单,穿越时空,沉醉在对畅享天伦、其乐融融的家庭亲情生活的回忆和期盼当中。
③小说提倡人与人之间穿越隔膜,增强明白得与交流,成立精神愉悦、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
(或:小说提倡晚辈穿越与长辈之间的隔膜,关注老人的精神世界,安抚老人的孤寂之心,使其尽享天伦之乐。
)(每点2分。
如有其他明白得,能符合小说内容并言之成理亦可。
)(三)有效类文本阅读(此题共3小题,12分)7.(3分)D(明白得片面,邓丽选择留下的缘故中更重要的是“被需要的幸福感”。
四川省成都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解析)
成都2016-2017学年度下期期末考试高一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热词。
有人认为,提出供给侧改革表明我们放弃了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转向供给学派的主张。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似是而非的观点,根子在于有些人习惯于照搬套用别人的理论分析自己的实践、解决自己的问题,没有勇气也不善于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
我国以前实行的经济政策并非凯恩斯主义,凯恩斯主义属于短期需求管理政策,主张在经济萧条时通过扩大投资刺激经济,但投资可以是组织工人挖沟再填上这样的无效投资。
而我国前些年的扩大投资,主要是投资于基础设施建设、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等,既有利于当期扩大需求,又有利于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这已经超越了凯恩斯主义。
因为我国作为发展很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经济社会各方面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投资远未饱和。
现在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明显不同于供给学派。
供给学派主张从供给角度分析经济、稳定经济,主张减税,但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反对产业政策。
这与我们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产业政策要准”根本不同。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而不是对别人理论、做法的模仿翻新。
如果认识不到这一点,就会误导社会公众,造成不良后果。
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是问题倒逼。
今天,人类社会的复杂程度远超以往,发展变化之快远超以往。
从国际看,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大潮奔涌向前;从国内看,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齐头并进。
应对这种前所未有之大变局,解决全新的经济社会问题,老理论不管用,别人的理论不适用,必须作出自己的创新性理论概括。
作出创新性理论概括,是时代呼唤。
当今时代,新产品、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层出不穷,技术信息每两年增加一倍,一个大学一年级学生所学的知识到三年级就有一半会过时。
北京市2016-2017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北京2016-2017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I卷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字字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债券(qu a n)B. 混沌(h u n)慰藉(j i)参与(y u)自怨自艾(a i)面面相觑(q u)虚与委蛇(w e i y i)戛然而止(ji a)C.剔除(t 1)湮没(y a n)相形见绌(zhu o)风驰电掣(ch e)D.押解(ji e)思忖(c u n) 义愤填膺(y i ng)一脸横肉(h e ng)【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 A.慰藉(ji e)自怨自艾(y 1)C.剔除(t i)相形见绌(ch u)D.押解(ji e)一脸横肉(h e ng)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歧视誊写鸠占鹊巢鸦雀无声B.陷井琐碎自惭形秽迫不急待C.端详租赁英雄气慨讫今为止D.喝彩帐簿按步就班兴高采烈【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 B.陷阱迫不及待 C.英雄气概迄今为止D.账簿按部就班点睛: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
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在现当代诗坛上,许多作家一生起伏不平、纵横捭阖,阅历丰富。
B. 中医治疗失眠症已有多年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的方药擢发难数...。
C. 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无法通行,部队安步当车,前往救灾。
D. 科研攻关小组全体成员披星戴月、宵衣旰食..,终于提前完成任务。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纵横捭阖:指在政治或外交上运用手段进行分化或拉拢。
对象错配。
擢发难数:形容罪行多得数不清。
对象错配。
安步当车: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不和语境。
宵衣旰食: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
4.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 他的这篇论文,中心不突出,论据不恰当,结构不合理,一看就是敷衍应付的急就章,真是不刊之论。
山东省聊城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抽测高一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考试用时12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
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远离不易捉摸,它可以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水"“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
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月晕,晕外霞光。
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越限于直指的意义就越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
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
既是游离的个别的他就不易控制。
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义含糊甚至支离。
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约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这是一个善用联想意义的例子,联想意义也是最易误用而生流弊。
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喜欢走熟路,熟路抵抗力最低引诱性最大,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越走就越平滑俗滥.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字被人用得太滥也是如此。
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一.语言基础知识(14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摇曳.(y ì) 商榷.(qu â) 百舸.(g ě) 锲.而不舍(q ì) B .喋.血(di ã) 不啻.(zh ì) 矫.饰(ji ǎo ) 熠.熠生辉(y ǜ) C .愀.然(qi ǎo ) 肄.业(s ì) 肴.核(xi áo ) 桂棹.兰桨(zh ào ) D .混沌.(d ùn ) 菲.薄(f ěi ) 恣.意(z ì) 殒身不恤.(x 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苍茫 驽马 恪尽职守 挥斥方遒B .丰腴 元霄 杯盘狼藉 击扬文字C .颓圮 廖廓 汗流浃背 圆凿方枘D .真缔 蛰居 饮觞满酌 休戚相关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是(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②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③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④侣.鱼虾而友麋鹿 ⑤西.望夏口,东望武昌 ⑥顺流而东.也⑦死生亦大.矣 ⑧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⑨有泉侧.出 ⑩常在于险远..A .①⑦⑩/②④/③/⑤⑨/⑥⑧B .①⑦⑩/②③④/⑤⑨/⑥⑧C .①⑦⑩/②③/④/⑤⑥⑨/⑧D .①⑦⑩/②④/③⑤⑥⑨/⑧4.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②死生亦大矣 ③仰观宇宙之大 ④固一世之雄也⑤而今安在哉? ⑥月出于东山之上 ⑦客有吹洞箫者 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A .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B .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C .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D .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全是古今异义词的一组是( )①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②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③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⑥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⑦所以..游目骋怀 ⑧望美人..兮天一方 ⑨仰观宇宙..之大 ⑩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A.①②③④⑨B.⑤⑥⑦⑧⑩ C.①③⑥⑦⑨ D.②④⑤⑥⑧6.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咸:全,都) ②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其次:水边)③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信:相信) 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由:发生感慨的原因)⑤壬戌之秋,七月既望(既望:农历十六日) ⑥击空明兮溯流光(溯:顺流而上)⑦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最终) ⑧而吾与子之所共适(适:适合)⑨而卒葬之(卒:死) ⑩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其:代词,指欲出者)A.①②③④⑤ B.③⑥⑧⑨⑩ C.④⑤⑥⑦⑧ D.①②⑤⑦⑨7.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文学史向来以“风骚”并称,“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指的是《离骚》,它们分别开创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传统。
2016-2017年高一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高一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江西省上饶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说明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共9分)语文读本长期以来一直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助手,高中生尤其如此。
无论从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还是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角度,还是单纯从满足学生语文学习和应试需求的角度,一套与教材高度匹配、针对性强、选文视野开阔、编排体例简明实用的高水准语文读本都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样的读本,学生可以借此迁移和验证课内习得的知识与能力,积累专业性更强的语文学习素材,在名家大师不同题材、不同体裁的经典文本阅读中提高文学素养和文化底蕴。
在持续不断的语文课改进程中,经过一大批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和语文教育专家的共同努力,我们欣喜地看到语文教材改革与读本编写进入了一个开放、多元的新时代,诞生了一大批不同版本、不同宗旨、因地制宜、与时俱进的语文教材和读本,逐步改变了过去一套教材、一套读本一统江山的单一局面和封闭状态,进一步满足了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需求,也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教师教学观和学生学习观的变革,对于构建新时期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功不可没。
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今图书市场上的语文读本鱼龙混杂,有不少选文质量低劣、编排粗制滥造的“急就章”,而少数特色鲜明、编排精严的优秀读本却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
尤其当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和高考改革呼之欲出,社会对母语教育的关注热情日益高涨,对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学生对能够适应课改变化、有效促进课内学习、可读性强的优质读本的渴望也必将更加强烈。
作为以人文教育著称的北京传统名校,北师大二附中对语文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始终保有高度的热忱,在语文教研组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下,在众多知名教育专家的悉心关怀下,积累了丰富的语文教学经验和校本教材研究成果。
出于对语文教育的可持续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基于对当前语文课改新形势的整体认识和语文读本功能定位的理解,我们组织精干力量,整合行之有效的教学经验和精品阅读资源,以现行人教版语文必修教材为中心,兼顾苏教版、北师大版教材的内容和体例,经过近两年的潜心酝酿和细心打磨,编写出了这套高中语文读本。
四川省绵阳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扫描版含答案
高中2016级第一学期末教学质量测试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Ⅰ卷(选择题,共18分)一、(12分,每小题2分)1. D(A.埋怨mán B.发酵.j.iào C.提纲挈.领qiâ)2. B(A.记忆犹新C.洋溢D.人事沧桑)3. A(乔迁之喜,原意是“鸟儿飞离深谷,迁到高大的树木上去。
”后来古人用来做祝贺用语,贺人迁居或贺人官职升迁之辞;捶胸顿足,用拳敲打胸部,跺着双脚;形容非常悲痛与懊悔的样子;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意兴索然,索然,全无、空尽之意,形容一点兴致也没有。
)4. C(A.两主争锋,前面的主语是“我们”,后面又出现主语“传统文化与热点时事”,在“传统文化”之前加“对”;B.滥用介词,“批准……被列入……名录”,去掉“被”;D.语序不当,并列短语的语序不当,可改为“这足以破坏生物的免疫系统,让动物失明,甚至是杀死很多生物。
”)5. A6. D (“永不卑贱,永不虚伪,永不残忍”是大卫的姨婆教导大卫的话。
)二、(6分,每小题2分)7. B(益:增加、增派)8. B(代词,这个计策/代词,这把匕首 B 连词,表承接 C 介词,表原因,因为D介词,表被动)9. D(保宁初,为北院枢密使,兼北府宰相。
上册思温女为后,加尚书令,封魏王。
)第Ⅱ卷(共82分)三、(21分)10.(6分)①不如按兵不动来疲劳周国的军队(或:来让周国的军队疲劳),(之后)再跟踪并攻击他们,一定可以取得胜利。
(3分。
划线处、大意各1分)②萧思温因为边防失利,害怕朝廷治自己的罪,(于是)上书请求皇帝亲自率军出征。
(3分。
划线处、大意各1分)11.(3分)①通晓经史典籍;②拘泥于小节或注重个人仪表(握笄修边幅);③军事才能平庸(僚佐皆言非将帅才);④善于把握时机(表请亲征、立景宗)(3分。
每点1分,答对三点得满分)12.(6分)(1)“微根才出浪”:“微”极言荷花梗干细小,意为花梗才刚刚伸出水面;“短干未摇风”写出梗干之短,甚至连风亦不能使它摇动;这两句诗通过对荷花初出水面的细节描写极显荷之“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语文试卷一、话言文字运用(14分)1.下列四组词语中,字形正确且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惊骇/放涎无礼两颊./汗流浃.背方兴术艾./自怨自艾.B.敕造/驽马铅刀门框./夺眶.而出怏怏..大国..不乐/泱浃C.雾霭/震聋发聩巷.道/街谈巷.议星火燎.原/烟熏火燎.D.宣泄/鼓乐喧天哺.育/惊魂甫.定日积月累./果实累.累D(加点字分别渎作“bǔ/fǔ”“lěi/léi”。
,A字形有误,应写作“放诞无礼”。
B.“门框/夺眶而Ⅲ”,两词中加点字读音相同,均读作“kuàng ”。
C字形有误,应写怍“振聋发聩”。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纽是(3分) ( )④索科洛夫17岁时十月革命,国内战争时参加了红军,1 922午的大饥荒夺去了他父母的性命。
②味道是最说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写只能闻,要你去闻才能明了。
③第一个肌肤微丰,……。
第二个削肩细腰,……。
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
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
A. 爆发身临其境妆饰B. 暴发设身处地装饰C. 爆发设身处地装饰D. 暴发身临其境妆饰A(暴发vs爆发:都是动词,都含有“突然发作”的意思;但两词适用对象、感情色彩等有差异。
暴发:①指突然发财或得势,多含贬义:②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
爆发:①指因爆炸而迅猛发生,多用于具体事物;②指像爆炸那样突然地发生,多用于抽象事物,如革命、起义、运动等重大事变及力量、情绪等。
设身处地vS身临其境:前者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那种境地,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
后者是亲自面临那种境地。
妆饰vs装饰:前者是“打扮”的意思,与“装束”同义;后者是“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效,专家预测,2017年的中国农村将是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
辽宁省大连市2016-2017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语文命题人:周健张晓波田芳芳校对人:周健注意事项:1.请在答题纸上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2.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题一、名篇名句默写(8分)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8分)(任选4小题作答.)(1)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品德高尚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屈原《离骚》)(2)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出了曹操志得意满,趾高气扬的气势,曹操站在船头“, ”,可谓“一世之雄"。
(苏轼《赤壁赋》)(3)《诗经·氓》中表现女主人公每天都早起晚睡,辛勤劳作的两句是“,。
”(《诗经·氓》)(4)或取诸怀抱, ;或因寄所托,. (王羲之《兰亭集序》)(5)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陶渊明《归园田居》)(6)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
(曹操《短歌行》)二、文言文阅读(23分)(一)课内基础知识(15分)2。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1)~(2)题。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
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
”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不能..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于是余有叹焉。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而人之远,则至者少。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虎林市高级中学高一学年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人会说,幸福这个东西很难说,好像是很主观的感觉,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确实是这样,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但是,你若深入地问为什么会不一样,其实还是有标准的。
一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从大的方面来说,其实是体现了价值观的,就是你究竟看重什么。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幸福是我们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所有的事情其实都是手段。
一个人想要赚钱赚得多一点,这本身并不是目的,他是为了因此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
有人可能就要反驳了:我不要那么多钱,也可以幸福。
比如说我读几本好书,就会感到很幸福。
其实对后一种人来说,读书就是他获得幸福的手段。
对于什么是幸福,西方哲学史上主要有两种看法、两个派别。
一派叫做“快乐主义”,其创始人是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
近代以来,英国的一些哲学家,如亚当·斯密、约翰·穆勒、休谟对此也有所阐发。
这一派认为,幸福就是快乐。
但什么是快乐?快乐就是身体的无痛苦和灵魂的无烦恼。
身体健康、灵魂安宁就是快乐,就是幸福。
他们还特别强调一点,人要从长远来看快乐,要理智地去寻求快乐。
你不能为了追求一时的、眼前的快乐,而给自己埋下一个痛苦的祸根,结果得到的可能是更大的痛苦。
另一派叫做“完善主义”。
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或者说道德上的完善。
他们认为人身上最高贵的部分,是人的灵魂,是人的精神。
你要把这部分满足了,那才是真正的幸福。
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苏格拉底、康德、黑格尔等,包括马克思,他们强调的是人的精神满足。
这两派有一个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十分强调精神上的满足。
如伊壁鸠鲁强调,物质欲望的满足本身不是快乐,物质欲望和生命本身的需要是两码事。
生命需要得到满足那是一种快乐,但是超出生命需要的那些欲望反而是造成痛苦的根源。
约翰·穆勒则强调,幸福就是快乐,但是快乐是有质量和层次的区别的,一个人只有各种快乐都品尝过了,他才知道哪一种快乐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在中国哲学里,我感觉,道家比较接近“快乐主义”,尤其是庄子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还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快乐。
儒家比较接近“完善主义”,儒家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的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
也有哲学家认为,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典型的就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
他说人是受欲望支配的,欲望就意味着匮乏,你缺什么往往就对什么有欲望,而匮乏意味着痛苦。
所以,欲望没有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但是欲望满足以后,人是不是就快乐了呢?非也。
欲望满足以后是无聊。
叔本华说,人生就像钟摆一样,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幸福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仅仅从满足身体的、物质的欲望层面来理解的话,幸福确实是不可能的。
但是如果我们超越欲望层面来看幸福,这个观点就不成立了。
比如你非常爱读书,你渴望去读那些好书,你知道一些好书在等着你读,那个时候你会痛苦吗?你不会。
读完了以后你会无聊吗?不会。
你感到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你会因此快乐。
这就进一步说明,我们谈幸福问题,一定要超越纯粹欲望的层面,要从价值观角度去谈。
(摘编自周国平《幸福的哲学》)1、下列有关“幸福”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有人说,幸福好像是很主观的个人感觉。
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不尽相同,对幸福的认识也就很难有统一的标准。
B.按照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幸福是一切行为的终极目标,我们做各种事情其实都是获得幸福的手段。
C.亚当·新密、约翰·穆勒一派认为,幸福是身体无痛苦和灵魂无烦恼,而黑格尔等人乃至马克思的主张则与之相反。
D.西方“完善主义”认为,幸福就是精神上的完善,人们在满足自身灵魂、精神的需求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幸福。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近代以来,英国哲学家休谟等人认为,幸福就是快乐,但你若只追求一时的、跟前的快乐,最终你得到的也许是更大的痛苦。
B.伊壁鸠鲁认为,物质欲望的满足不能使人快乐,只有满足了生命本身需要的那种快乐才会更深刻、更持久、更强烈、更美好。
C.叔本华认为人生充满着痛苦和无聊,人受欲望支配,欲望没满足的时候你是痛苦的,而满足以后则无聊,幸福是根本不可能的。
D.在幸福这个问题上之所以众说纷纭,是因为每个人看重的不同。
我们若仅从满足身体和物质欲望的层面理解就不会有幸福感。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西方“快乐主义”认为,身体健康、灵魂安宁让人们惑到很快乐很幸福,人们应该从长远的角度看待快乐,并理智地去寻求快乐和幸福。
B.中国哲学强调生命本身的快乐,也强调精神自由的快乐,以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属于“快乐主义”,庄子认为与天地精神往来快乐无限。
C.中国的儒家思想认为人生的理想境界、最高享受就是道德上的完善,这种思想和西方哲学家苏格拉底、康德等人强调的精神满足比较接近。
D.人们渴望得到幸福,但是想获得真正的幸福,一定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摆脱纯粹物质欲望的支配,丰富精神的世界,寻求心灵的满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4—6题(12分)现代革命思想家——瞿秋白1905年,瞿秋白进入冠英小学读书,学校校长庄苕甫是清末的举人,但他却具有维新思想,主张废科举、办学堂。
1909年春天,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学校校长屠无博在学生中间经常进行反清革命思想教育。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
1916年,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
先在无锡乡间当国民学校校长,继而投奔武昌的堂哥寻找出路。
翌年,瞿秋白到北京进入俄文馆,学习俄文和哲学,开始“做以文化救中国的功夫”。
“五四”运动前后,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种外来思想目不暇接,瞿秋白进行了广泛阅读与涉猎,他研究过美国的宗教新村运动、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以及狄德罗、卢梭等人的著作,而本着惠及人民大众的内在尺度,他的兴趣开始倾向于共产主义。
不久,瞿秋白觉得书本上的求索和朋友间的探讨,对社会主义仍如“隔着纱窗看晓雾”,看不真切。
这时,翟秋白有了以北京《晨报》特约记者身份到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国家——苏维埃俄国采访的机会。
在俄国,瞿秋白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参观采访和调查研究,他觉得“共产党始终是真正为全体工人阶级奋斗的党”,他认为“共产主义学说在苏俄的逐步实行,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桩伟大事业,是世界第一次的改造事业”。
至此,瞿秋白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改变——由“忏悔的贵族”终于成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1年9月,瞿秋白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2年12月21日,受陈独秀邀请,瞿秋白离开莫斯科回国工作。
1923年1月13日回到北京,立即兼管中共宣传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的主编和《向导》编辑。
他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大量政论文章,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中国国情,考察中国社会状况,论证中国革命问题,为中共的思想理论建设做出了开创性贡献。
1925年1月起,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6月4日,瞿秋白负责主编出版了我党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报道上海和全国人民反帝斗争的消息。
1926春,瞿秋白病重住院,抱病写《俄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农民问题》一书。
1927年4月27日—5月9日,中共五大召开,瞿秋白发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尖锐地批评了陈独秀等以共产国际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8月7日,新来的共产国际代表罗明那兹主持召开会议(八七会议),正式将陈独秀(缺席)免职,指定瞿秋白担任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并主持中央工作。
这次会议在革命危急关头,将打散了的队伍重新团聚起来,使中国革命完成了由国民革命到土地革命的重大转折。
1930年9月底召开六届三中全会,瞿秋白纠正了李立三在工作中的一些错误。
1931年1月7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共六届四中全会,瞿秋白被解除中央领导职务。
此后瞿秋白留在上海养病(肺结核),进行文艺创作和翻译,完成了大量翻译作品和许多重要的论文、杂文,与茅盾、鲁迅来往,结下深厚友谊,领导左翼运动。
1934年1月,瞿秋白遵照中央指示,抱病离开上海前往中央苏区——瑞金,担任中央教育委员。
虽然工作相当劳累,身体又差,还不时咳血,三天两头发高烧,而且物质生活又很艰苦,但他依然勤奋工作,为根据地教育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
1934年10月,红军主力开始撤离苏区,瞿秋白因患肺病,留在江西瑞金坚持游击战争。
1935年2月,他的肺病日益严重中央决定派人送他转道香港去上海就医。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晨,从容就义,年仅36岁。
瞿秋白既是一位伟大的革命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无论是他英勇献身革命事业的光辉事迹,还是涉及政治、哲学、文学、史学、翻译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思想,都值得中国人民学习和珍视。
(有删改)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瞿秋白因交不起学费,被迫中断学业,17岁的瞿秋白进入社会谋生,后来投奔武昌的堂哥,这段经历影响他最终走上了革命道路。
B.瞿秋白受陈独秀邀请,离开莫斯科回到北京工作,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热血日报》主编和《向导》编辑。
C.在“八七会议”上,瞿秋白正式将陈独秀免职,开始主持中央工作。
这次会议在中国革命危急关头举行,是中国革命重大转折点。
D.瞿秋白以自己的思想理论和革命实践奠定了他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历史地位。
5.作为一个革命思想家,瞿秋白在哪些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4分)6.瞿秋白是如何一步一步成为一个自觉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请简要分析。
(5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14分)在途中【美】兰斯顿•休斯这是经济大萧条的年代,一个傍晚,大雪纷飞。
萨劲特从一辆载货卡车上跳下来,面对满天飞雪,反应麻木,视而不见。
他实在是饿极了,困极了,累极了。
多赛牧师拧亮门厅的电灯,打开住宅的大门,他看到外面正下着雪,然而他发现,站在他面前的,是个一脸粘满雪花的大个子黑人,显然是个夜游人,一个失业者。
萨劲特还未意识到自己是否已开口说话,牧师先生就抢先说:“对不起,不行。
你顺着这条街往前走四条马路,往左拐,再走七条马路,就看到收容所了。
对不起,这里不行。
”牧师关上了住宅的大门。
萨劲特想告诉那虔诚的人,他已经去过那个收容所了,在这萧条年代,他被迫去过上百个收容所,而每到一处,得到的回答总是没有床位、晚饭已供应过、地方已被占满。
不管是真是假,他们反正歧视黑人。
可是这位牧师先生,他竟然也说声“不行”,便关上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