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网络资源基础元数据模型

合集下载

GPRS核心网各网元介绍

GPRS核心网各网元介绍

GPRS核心网各网元介绍GGSNGGSN (Gateway GPRS Support Node) 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Gateway GSN,网关GSN)主要是起网关作用,它可以和多种不同的数据网络连接,如ISDN、PSPDN和LAN等。

有的文献中,把GGSN称为GPRS路由器。

GGSN可以把GSM网中的GPRS分组数据包进行协议转换,从而可以把这些分组数据包传送到远端的TCP/IP或X.25网络。

GPRS网络与外网的分界线,对内负责Gn网络的传输,对外是一台因特网路由器。

其中的BGGSN(Border GGSN)负责连接不同运营商之间的Gn网络,实现网间漫游。

GGSN通过基于IP协议的GPRS骨干网与其它GGSN和SGSN相连主要功能GGSN具有网络控制的信息屏蔽功能,可以选择哪些分组能够进入GPRS网络,以便保证GPRS网络的安全;GGSN具有计费信息收集功能,能够收集每个MS实用外部数据网和GPRS网络资源相关的计费信息G_CDR。

2)维护路由表,实现路由选择和分组的转发功能GGSN具有存储转发功能,从上一节点接收到的分组数据(PDP PDU)转发给路由中下一个节点的功能。

GGSN同时具有对PDP PDU排序的功能。

GGSN应保证GGSN与MS之间传送的PDP PDU的最大尺寸为1500字节,对从外部数据网收到的大于上述要求的PDP PDU,GGSN应根据PDP的类型和具体实施对其进行分段、丢弃或拒绝。

GGSN具有PDP上下文激活、PDP上下文修改、PDP上下文去激活的功能;GGSN具有地址翻译和映射功能,包括查找DNS,实现域名解析功能;GGSN具有封装和隧道传输功能,可以将来自外部数据网的PDP PDU用GTP字头和TCP/IP或UDP/IP字头进行分装的功能,并以这些字头中的恶相关地址信息作为标识,在GPRS骨干网中,利用一条点对点的双向隧道来传输封装数据。

对于发向外部数据网的PDP PDU,GGSN将去除其封装字头后再转发给外部数据网。

04-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MGW网络资源模型(V3.0.0)

04-移动网OMC北向接口技术规范-MGW网络资源模型(V3.0.0)
4)OMC北向接口-网络资源模型-(网元类型)特定部分,其中网元类型为HLR、MSS、MGW、RNC等,是以网元类型为视角,OMC北向接口关于网络资源模型的信息模型要求;
5)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参数-公共部分,是某一领域各类网元公共的性能测量参数;
6)OMC北向接口-性能测量参数-(网元类型)特定部分,其中网元类型为HLR、MSS、MGW、RNC等,是以网元类型为视角,OMC北向接口关于性能测量参数的信息模型要求;
确认状态改变通知
notifyAckStateChanged
M
变化的告警通知
notifyChangedAlarm
C
清除的告警通知
notifyClearedAlarm
M
新的告警通知
notifyNewAlarm
M
增加说明通知
notifyComments
O
对象状态改变通知
notifyStateChange
M
notifyClearedAlarm
M
新的告警通知
notifyNewAlarm
M
增加说明通知
notifyComments
O
ALink
被管对象类描述
ALinkMgw指实现MGW与BSS间的关联关系(见3GPP TS 23.002)。该对象从ManagedFunction对象继承而来。
属性描述
表8ALinkMgw属性
限定
对象创建通知
notifyObjectCreation
M
对象删除通知
notifyObjectDeletion
M
对象属性值改变通知
notifyAttributeValueChange
M

终于把元数据、数据元、元模型、数据字典及数据模型的区别搞清楚了by傅一平

终于把元数据、数据元、元模型、数据字典及数据模型的区别搞清楚了by傅一平

终于把元数据、数据元、元模型、数据字典及数据模型的区别搞清楚了by傅一平有读者问起元数据、数据元、数据字典、数据模型及元模型的区别,这些相似的概念估计会把不少人饶晕,这里我先给出一个图解的例子,然后再对这些概念作详细解读。

1、数据元就是”个人所得税记录表“中的字段,比如示例中的”个人所得税金额“,注意,数据元既有描述内容,也是数据的一部分,最小单元而已,图中蓝色虚框包含的部分就是数据元。

2、数据模型就是”个人所得税记录表“这张表本身,它是现实世界的一个抽象,见图中黑色虚框包含的部分。

3、”个人所得税金额“的元数据是对”个人所得税金额“这个字段的描述,见图中红色虚框部分,可见它不包含数据。

4、”个人所得税记录表“的元数据是对”个人所得税记录表“这张表的描述,见图中咖啡虚框部分。

5、数据字典就是针对表,字段等数据库对象元数据的一种重新组织形式,示意如上。

6、有了对数据模型的理解再看元模型,元模型是模型的模型,定义了描述某一模型的规范,具体来说就是组成模型的元素和元素之间的关系,如上图对实体和实体间的1:1依赖关系做了定义,对实体的属性做了name、field定义,元模型实例化就成了模型和元数据。

以下是我的辨析总结:数据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以及允许值等一系列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数据元的相关信息也是元数据的一部分,数据元=单元数据+基本描述(元数据子集)元数据:关于数据的数据,但元数据无法涵盖理解数据元所要表示的数据所必需的所有信息,元数据=对于数据元有缺失的描述数据字典:用户可以访问的一种信息集合的目录,是元数据的子集和应用,数据字典=元数据的一种特殊应用数据模型:是数据特征的抽象,将若干具有相关性的数据元按一定的次序组成一个整体结构即为数据模型,数据模型=若干数据元组合元模型:对模型的元素和元素之间关系的规范,元模型=数据模型和元数据的抽象规范如果还想了解更多,可以继续往下读,共分为五个部分。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技术规范标准)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分册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QB-×××-×××-××××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技术规范动力及配套资源管理需求Integrated Network Resource Management System: Power and Auxiliary Equipment Resource Management版本号 1.0.02008-××-××发布2008-××-××实施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发布目录前言 (2)1. 范围 (4)2. 规范性引用文件 (4)3. 术语、定义和缩略语 (4)4. 背景 (5)5. 目标 (5)6. 功能需求 (5)6.1. 配套设备管理范围 (5)6.2. 模型要求 (6)6.2.1. 命名规范 (6)6.2.2. 设备状态 (6)6.2.3. 设备之间的关联关系 (6)6.2.4. 设备与逻辑资源之间关联 (7)6.3. 数据编辑和导入功能 (7)6.3.1. 导入模板自动更新 (7)6.3.2. 导入校验功能 (7)6.3.3. 导入失败时的原因提示 (8)6.3.4. 模板填写说明 (8)6.3.5. 导入模板下载 (8)6.4. 查询与统计 (8)6.5. 视图呈现 (8)6.5.1. 树图呈现 (8)6.5.2. 地图呈现 (9)6.6. 配套设备的调拨和调度 (9)6.6.1. 配套设备的调拨 (9)6.6.2. 配套设备的调度 (9)6.7. 业务场景应用 (10)6.7.1. 配套与主设备容量搭配分析 (10)6.7.2. 配套设备容量预警需求 (10)6.7.3. 设备报废期提醒 (10)6.7.4. 设备、站房图片的浏览需求 (10)6.7.5. 设备唯一身份标识的需求 (10)6.7.6. 维修管理 (11)6.7.7. 站房用电来源 (11)6.7.8. 拓扑图 (11)7. 编制历史 (11)8. 附录A 修订详细记录 (11)前言本标准是中国移动总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所依据的技术架构规范,根据中国移动综合网络资源管理系统分阶段实施的规划,将会根据建设步骤对本系列规范进行修改、完善和扩充。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解读

OSI七层模型基础知识及各层常见应用解读

OSI Open Source Initiative(简称OSI,有译作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开放原始码组织)是一个旨在推动开源软件发展的非盈利组织。

OSI参考模型(OSI/RM)的全称是开放系统互连参考模型(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OSI/RM),它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的一个网络系统互连模型。

它是网络技术的基础,也是分析、评判各种网络技术的依据,它揭开了网络的神秘面纱,让其有理可依,有据可循。

一、OSI参考模型知识要点图表1:OSI模型基础知识速览模型把网络通信的工作分为7层。

1至4层被认为是低层,这些层与数据移动密切相关。

5至7层是高层,包含应用程序级的数据。

每一层负责一项具体的工作,然后把数据传送到下一层。

由低到高具体分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第7层应用层—直接对应用程序提供服务,应用程序可以变化,但要包括电子消息传输第6层表示层—格式化数据,以便为应用程序提供通用接口。

这可以包括加密服务第5层会话层—在两个节点之间建立端连接。

此服务包括建立连接是以全双工还是以半双工的方式进行设置,尽管可以在层4中处理双工方式第4层传输层—常规数据递送-面向连接或无连接。

包括全双工或半双工、流控制和错误恢复服务第3层网络层—本层通过寻址来建立两个节点之间的连接,它包括通过互连网络来路由和中继数据第2层数据链路层—在此层将数据分帧,并处理流控制。

本层指定拓扑结构并提供硬件寻址第1层物理层—原始比特流的传输电子信号传输和硬件接口数据发送时,从第七层传到第一层,接受方则相反。

各层对应的典型设备如下:应用层……………….计算机:应用程序,如,HTTP表示层……………….计算机:编码方式,图像编解码、URL字段传输编码会话层……………….计算机:建立会话,SESSION认证、断点续传传输层……………….计算机:进程和端口网络层…………………网络:路由器,防火墙、多层交换机数据链路层………..网络:网卡,网桥,交换机物理层…………………网络:中继器,集线器、网线、HUB二、OSI基础知识OSI/RM参考模型的提出世界上第一个网络体系结构由IBM公司提出(74年,SNA),以后其他公司也相继提出自己的网络体系结构如:Digital公司的DNA,美国国防部的TCP/IP等,多种网络体系结构并存,其结果是若采用IBM的结构,只能选用IBM的产品,只能与同种结构的网络互联。

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

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

网络OSI七层参考模型一、OSI参考模型在整个参考模型中,下层是为上层提供服务。

二、TCP/IP常见的协议(一)应用层为应用软件提供接口,使应用程序能够使用网络服务,应用层协议指定相应的传输层协议,以及传输层所使用的端口等。

应用层的PDU被称为Data(数据)。

Telnet:端口号23,使用传输层TCP协议,远程接入协议,提供远程管理服务,通过Telent客户端程序连接到服务器,用户在客户端中输入命令,这些命令在服务器端运行。

FTP:端口号20、21,使用传输层TCP协议,文件传输协议,主要用于文件的下载和上传,采用C/S((主机/服务器)结构。

TFTP:端口号69,使用传输层UDP协议,简单的文件传输协议SNMP:网络管理协议,一般用在管理平台,可将交换机、路由器等一些设备信息上传到网管平台HTTP:端口号80,使用传输层TCP协议,超文本传输协议,提供浏览网页服务。

SMTP:端口号25,使用传输层TCP协议,邮件传输协议DNS:域名解析协议,将域名翻译成IP地址进行访问网址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自动匹配IP地址(二)传输层传输层协议接受来自应用层协议的数据,封装上相应的传输层头部,帮助其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端口号的取值范围:0-655350-1023:知名端口号,发送过程中会在发送端随机匹配一个端口号,并且是在1023之外未使用的。

传输层的PDU被称为Segment(段)1.TCP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层通信协议。

在传输前先建立连接,之后才可以传输,传多少接收多少,丢包之后重传确保全部收到。

使用场景在文件传输或者文档传输中使用。

(1)TCP的建立-三次握手A.主机1向主机2进行syn(查询B.主机2向主机1进行syn查询,ACK确定C.主机1进行ACK确定----------TCP连接建立--------------(2)TCP四次挥手A.主机1向主机2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B.主机2向主机1发送ACK确认C.主机2向主机1发送FIN请求断开连接D.主机1向主机2发送ACK确认----------TCP连接断开--------------(3)TCP序列号与确认序列号序列号:对包进行排序,根据序列号确认序列号:对收到的包进行确认A.主机1向主机2发送3000的数据包,最大数值需要1500包,进行分段传输,0-1499,1500-2999B.主机2收到包后向主机1进行发送确认序列号,未收到或者丢包,主机2会向主机1再次发送所丢失的包进行重传。

元数据和数据模型

元数据和数据模型

元数据和数据模型元数据和数据模型元数据是指描述数据的数据,是对数据的描述和定义,包括数据的结构、属性、关系、语义等信息。

元数据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更好地利用数据。

数据模型是对数据的抽象和描述,它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

数据模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更好地利用数据。

数据模型可以分为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

概念模型是对数据的概念和关系的描述,它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描述数据的概念和关系。

概念模型通常使用实体-关系图(ER图)来表示,它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三个要素。

实体是指具有独立存在和特定属性的事物,属性是指实体的特征或属性,关系是指实体之间的联系或关系。

逻辑模型是对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系的描述,它是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出发,描述数据的逻辑结构和关系。

逻辑模型通常使用关系模型(关系表)来表示,它包括表、字段和关系三个要素。

表是指具有相同属性的数据的集合,字段是指表中的属性,关系是指表之间的联系或关系。

物理模型是对数据的物理存储和访问的描述,它是从计算机系统的角度出发,描述数据的物理存储和访问。

物理模型通常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来实现,它包括表、字段、索引和存储结构等要素。

表、字段和关系与逻辑模型相同,索引是指对表中的字段建立索引,以提高数据的访问效率,存储结构是指数据在磁盘上的存储方式。

总之,元数据和数据模型是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基础,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更好地利用数据。

在数据管理和数据分析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利用元数据和数据模型,以提高数据的质量和效率。

元数据和元模型

元数据和元模型

元数据和元模型1. 介绍在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管理领域,元数据和元模型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元数据指的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可以理解为数据的“数据”。

元模型则是对数据模型进行抽象的模型,定义了数据模型的特征和规则。

本文将详细探讨元数据和元模型的定义、作用、关系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案例。

2. 元数据2.1 定义元数据是用来描述数据的数据,它包含了对数据的定义、结构、格式以及使用方式等信息。

它从不同的维度描述了数据,并提供了查找、管理和使用数据的元信息。

元数据可以理解为对数据进行注释和解释的资源,它为数据的理解和使用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2.2 作用•数据管理和维护: 元数据记录了数据的来源、归属、更新时间等信息,使得数据管理和维护更加高效。

•数据查询和分析: 元数据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和查询感兴趣的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挖掘。

•数据共享和集成: 元数据提供了对数据的描述和定义,可以帮助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和集成,使得数据流动更加顺畅。

•数据安全和隐私: 元数据可以对数据进行分类、分级和权限管理,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

2.3 元数据类型根据元数据的来源和使用范围,可以将元数据分为不同类型,包括:1.技术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物理特性和技术规范,如数据的存储格式、编码方式、备份策略等。

2.业务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业务含义和相关规则,如数据的名称、定义、关联关系等。

3.描述性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结构、格式和内容,如数据库表的字段名、类型、长度等。

4.结构化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模式,如数据模型、数据字典等。

5.上下文元数据: 描述了数据的使用环境和上下文信息,如数据的质量、来源、权限等。

3. 元模型3.1 定义元模型是对数据模型进行抽象的模型,用来描述和定义数据模型的特征和规则。

它是一种元数据的抽象表示,通过元模型可以对数据模型的各个组成部分进行统一的描述和管理。

3.2 作用•数据模型的定义和验证: 元模型定义了数据模型的结构和规则,在设计和开发阶段可以对数据模型进行验证和检查。

石竹元数据管理软件 MetaOne Catalog_1.5

石竹元数据管理软件 MetaOne Catalog_1.5

MetaOne产品简介MetaOne 功能简介MetaOne 基本功能 元模型/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关系维护 自动获取/批量导入 元数据版本管理 基本分析功能元数据全文检索系统管理MetaOne 高级功能 元数据发布流程管理高级分析功能元数据分析基本分析:血统分析、影响分析、映射分析等高级分析:差异分析、表重要程度分析、表无关程度分析等血统分析元数据是企业数据资源管理、使用的基础。

MetaOne 作为企业实施元数据管理的软件支撑平台,其先进的理念、成熟的技术让业界耳目一新。

元模型/元数据管理元模型支持CWM 规范,可完全扩展;元数据展现树型化,体系结构清晰直观;支持常规数据类型,及针对企业应用的特殊类型,如大文本、枚举、公式编辑器、URL 等。

自动获取/批量导入元数据自动获取:PowerCenter 、DataStage 、Oracle 、DB2、DB2 OLAP SERVER 、 Essbase 、TeraData 等批量导入:Excel 格式、XMI 格式、Erwin 、PowerDesigner 等 元数据全文检索多种组合条件的模糊查询,可在整个元数据环境随时检索所需信息系统管理基于角色的用户权限管理;用户可定制系统参数;元数据发布流程管理提供元数据发布流程管理,规范企业元数据的管理流程。

可以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跟踪元数据的整个生命周期, 在元数据的流程管理中, 可以安全地创建、获取、扩展的元数据信息。

元数据关系维护图形化的元数据关系维护,拖拉鼠标轻松实现,效果直观易于维护;图形化维护ETL 程序内部的字段级映射关系,清晰追溯数据来源及加工过程。

元数据版本管理元数据版本变更记录、版本变更查询、版本浏览、版本恢复MetaOne 价值MetaOne 的价值完善决策分析系统基础设施,为数据质量系统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建立企业级的统一元数据视图,从元数据中发现任何变化给全局带来的影响,缩短数据清理周期,提高数据质量;梳理业务元数据之间的关系,规范数据资源管理,确保业务元数据的分类准确、涵义明确,改进企业知识传承机制;快速提供数据变换过程和依赖描述,有助于指标和统计口径的理解,为分析应用结果提供数据质量保障;支持数据仓库的快速部署,为数据集市建设提供坚实基础,促进系统使用和进化拓展。

信息化标准建设整理稿

信息化标准建设整理稿

信息化标准建设整理稿根据网络化信息系统基本模型,按照科学的方法对信息化标准进行分类,提出的信息化标准体系框架如下图所示。

该体系框架由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体系,信息安全标准体系,应用标准体系与管理标准体系构成。

1 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信息技术基础标准体系包含术语、识别卡、存储媒体、软件与软件工程、设备、字符编码标准等。

(1)术语标准:术语标准用于统一信息化建设中的要紧名词、术语与技术词汇,包含基础术语(信息技术、数据处理词汇及标准化有关活动的术语)与专业术语(电子政务、电子商务领域术语及网络与空间信息资源方面的术语)标准两部分。

(2)识别卡标准:包含条码卡、磁卡、(接触式与非接触式)IC 卡与光卡标准。

(3)存储媒体标准:包含光盘、磁盘与磁带标准。

(4)软件与软件工程标准:分为软件工程标准、操作系统与语言标准两部分。

软件工程标准包含编制指南、生存周期过程与管理、产品评价、能力评估、可靠性与可保护性标准。

操作系统与语言标准包含操作系统标准与程序设计语言标准,用于系统与应用软件开发。

(5)设备标准:包含计算机设备、外设专用终端、办公设备与消耗品、信息家电、网络设备、安全设备标准(后两种归类在“网络基础设施标准”与“信息安全标准”中),适用于计算机及有关设备的设计、生产制造与互连。

(6)字符集编码标准:包含字符代码结构、字符编码标准等。

2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狭义的信息资源是指按照特定目的与规则采集、加工与制造的存储在特定载体上的数字化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标准体系从信息资源的采集、分类、目录、存储与服务等环节入手,包含数据元、元数据、信息分类及编码、业务文档/媒体格式、数据库、目录服务与Web标准等,适用于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工作的规划、设计、建设、验收、测评、运行与保护。

(1)数据元标准:数据元是通过定义、标识、表示与同意值等属性描述的数据单元,是不可再分的最小数据单元。

元数据参考模型CIDOC-CRM与OAIS

元数据参考模型CIDOC-CRM与OAIS

两个重要的元数据参考模型——CIDOC CRM与OAIS1、基于本体的概念参考模型CIDOC CRM(Conceptual Reference Model)CIDOC面向对象的概念参考模型的研究机构是ICOM/CIDOC Documentation Stadards Group,2000年9月,在CIDOC CRM SIG和ISO/TC46/SC4/WG9的共同努力下,CIDOC CRM 开始向国际标准发展,到2006年9月,被吸收为ISO 21127国际标准。

CIDOC概念参考模型表述了一个“文化遗产信息本体”的概念,也就是为文化遗产文档中描述的模糊和明确的概念与关系提供了定义和规范的架构。

“本体”就是用来描述概念、实体及它们之间关系的表现形式的概念模型。

CIDOC CRM提供一个通用并且可扩展的语义框架,使任何文化遗产信息都能用该框架描述,从而推动文化遗产信息的共享共识。

该概念模型的研究者准备使该模型成为领域专家和开发者阐述信息系统需求的通用语言,并且能够作为构建概念模型的准则指南。

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为不同的文化遗产信息资源提供必需的“语义连接”。

CIDOC CRM定义的结构是一个树型结构,第一层中的元素是树的根节点。

在该概念模型中的每一个元素都是一个类,除了根节点上的类,其余类都是由别的类派生出来的,并且部分类具有多重继承的特性,表9中用灰色底纹标出的元素就是与多重继承相关的类。

附表1 CIDOC 概念参考模型CIDOC CRM除了定义84个实体,还定义了141个属性,即对每一个实体都定义了与其他实体之间的关系,使实体实现了语义上的关联。

例如:E1 CRM Entity的属性定义P1 is identified by(identifies):E41 Appellation属性名称:P1被标识(标识)这里表示:E1 CRM实体用E41称呼来标识P2 has type(is type of):E55 Type属性名称:P2拥有类型(是其类型)这里表示:E55 Type是E1 CRM实体的类型P3 has note:E62 String属性名称:P3拥有注释这里表示:E62字符串是E1 CRM实体的注释其余关系在这里就不详细阐述了,相关文献可参考Definition of the CIDOC。

主数据、元数据、数据资源、数据要素及数据资产介绍

主数据、元数据、数据资源、数据要素及数据资产介绍

在当今的数字化时代,数据无疑已跃升为驱动社会进步与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

从商业决策的精准制定,到运营流程的高效优化,再到产品创新的持续迭代,数据的力量已经深刻影响着每一个商业环节。

针对数据领域内的诸多概念,如主数据、元数据、数据资源、数据要素及数据资产,本文旨在逐一剖析这些概念,并进一步探讨它们之间错综复杂而又紧密相连的关系。

1.主数据(Master Data)主数据是企业内部跨多个业务过程和应用程序共享的关键数据集合,通常包括客户、产品、供应商、员工等核心业务实体的信息。

这些数据是企业运营的基石,具有高价值、共享性和稳定性,驱动决策与创新。

1.1.特点高价值:主数据作为业务运作的核心实体信息,其蕴含的价值密度远超过一般大数据,是各类业务处理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

共享性:主数据具有跨越部门与系统的广泛流通性,能够在企业内部各业务领域实现无缝共享与高效复用。

稳定性:相较于频繁变动的交易数据,主数据展现出较高的稳定性,其变更频率较低,为企业提供了可靠的基准信息。

1.2.作用主数据作为信息系统构建与大数据分析的坚实基石,是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不可或缺的核心力量。

它聚焦于消除异构系统间关键数据的不一致、不精确及不完整状况,通过整合与优化,为企业的战略决策与业务运营提供精准、全面的数据支撑,从而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与有效性。

1.3.举例以一家典型的制造企业为案例,其核心主数据涵盖了物料、BOM(物料清单)、生产设备、客户群体、供应商以及员工信息等多个关键领域。

这些主数据如同企业的信息血脉,在生产流程、市场销售、供应链采购等多个业务链条中广泛流通与使用,成为驱动企业高效运作与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

2.元数据(Metadata)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它描述了数据的结构、内容、属性、关系等信息。

元数据是数据管理和数据治理的重要基础,有助于数据使用者了解数据的来源、含义、质量和可用性,从而实现对数据资源的有效组织、检索和利用。

(完整版)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V1.1(终版)资料

(完整版)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V1.1(终版)资料

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指导意见为进一步提高中国移动互联网战略的服务能力,对内驱动企业管理的精细化、智能化,对外提供信息服务型产品,实现大数据开放后的运营和服务提升,公司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中国移动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工作,通过整合全公司数据资源,盘活数据资产,助力公司第三条曲线的拓展,以服务“内增效、外增收”的整体企业战略,保证中国移动在激烈市场竞争中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设要求与重点企业级大数据中心作为中国移动唯一、统一的数据采集、处理、服务和运营的平台,通过“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和统一服务”,形成集团及各省市公司“多节点”、“网状网”形态的数据和服务共享能力;具备独立机构以承担平台建维、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服务和数据运营职责。

为企业内、外部客户提供“按需”的服务能力,辅助企业决策,彰显数据价值。

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建设要求包括三方面:(一)建好组织:建立相对独立的、专业的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管理机构,立足公司全局,全面负责企业级大数据平台的规划、建设、运维,以及数据资产管理、产品开发和数据运营等职能。

(二)搭好平台:企业级大数据中心满足中国移动全部数据“统一采集、统一存储、统一管理、统一运营、统一服务”的要求,实现逻辑集中;全部数据的采集、处理和存储分布于多个节点,进行物理分散,同时实现关键数据资产的异地容灾备份。

(三)做好服务:企业级大数据中心能为集团各部门、专业基地(位置等)、专业公司(咪咕、互联网、政企、在线服务、物联网等)、各省公司及外部行业提供灵活的“按需”服务。

二、建设重点企业级大数据中心建设重点要求如下:(一)企业级大数据中心的能力要求为了承接大数据中心的基础平台管理、数据交换、资产管理、应用开发、数据应用、数据运营六个职责,在大数据平台技术架构层面提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系统平台管理能力、数据资产管理能力和应用共享开放能力四个部分: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数据基础服务能力是大数据平台的基础,包含数据采集功能、数据存储运算功能、数据交互功能。

元数据管理规范1.0(讨论版)

元数据管理规范1.0(讨论版)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规范V1.0(讨论稿)二○○三年十月目录1 总则 (1)1.1 概述 (1)1.2 目标 (2)1.3 适用范围 (3)1.4 包含附件内容 (3)1.5 起草单位 (3)2 元数据管理规范总体说明 (4)2.1 规范涉及的元数据标准 (4)2.2 元数据基本框架 (6)2.3 省级(包括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架构 (8)2.4 中央元数据库管理架构 (9)2.5 元数据管理系统拓扑图 (11)3 经营分析系统核心元数据 (14)3.1 概述 (14)3.2 经营分析系统基础层元数据 (14)3.2.1 概述 (14)3.2.2 对象模型元数据 (15)3.2.3 基础元数据 (19)3.2.3.1 概述 (19)3.2.3.2 业务信息 (21)3.2.3.3 数据类型 (22)3.2.3.4 表达式 (23)3.2.3.5 主键和索引 (24)3.2.3.6 系统部署 (25)3.2.3.7 类型映射 (28)3.3 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获取层元数据 (29)3.3.2 ETL元数据 (30)3.4 经营分析系统数据存储层元数据 (37)3.4.1 概述 (37)3.4.2 数据仓库元数据 (38)3.4.2.1 关系模型元数据 (38)3.4.3 数据仓库管理元数据 (41)3.4.3.1 仓库过程元数据 (41)3.4.3.2 仓库操作元数据 (44)3.5 经营分析系统数据访问层元数据 (47)3.5.1 概述 (47)3.5.2 OLAP元数据 (47)3.5.3 数据挖掘元数据 (50)3.5.4 信息可视化 (53)3.6 其他可选元数据 (55)4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库存储标准 (57)4.1 概述 (57)4.2 元数据库存储标准 (57)4.3 备份要求 (59)4.3.1 省级元数据备份要求 (59)4.3.2 中央元数据备份要求 (61)5 省级与集团公司元数据接口规范 (65)5.1 概述 (65)5.2 集团公司职责 (65)5.3 各省公司职责 (66)5.4 各省元数据提交范围 (66)5.5 各省元数据提交规定 (66)5.6 接口文件传输要求 (67)5.7 省级与集团公司元数据接口文件和描述文件命名方式 (68)5.8 省级元数据接口文件描述文件格式标准 (70)5.9 省级-中央元数据库CORBA IDL接口 (70)5.10 省级-中央元数据库XMI接口 (73)5.11 校验原则 (75)6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库接口规范 (81)6.1 省级元数据库接口 (81)6.1.1 概述 (81)6.1.2 集团公司职责 (82)6.1.3 各省公司职责 (82)6.1.4 各省元数据接口管理范围 (83)6.1.5 各省元数据XMI接口抽取规定 (83)6.1.6 省级元数据库XMI文件命名规则 (84)6.1.7 省级元数据接口文件描述文件格式标准 (86)6.1.8 省级元数据库省级经营分析系统XMI接口内容与格式要求 (87)6.1.9 省级元数据库CORBA IDL接口 (89)6.2 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库接口 (92)6.2.1 概述 (92)6.2.2 集团公司职责 (92)6.2.3 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提交范围 (93)6.2.4 一级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提交规定 (93)6.2.5 接口文件传输要求 (94)6.2.6 一级与集团公司元数据接口文件和描述文件命名方式 (95)6.2.7 一级元数据接口文件描述文件格式标准 (96)6.2.8 一级元数据接口文件内容格式标准 (96)6.2.9 一级元数据库CORBA IDL接口 (99)6.3 中央元数据库接口 (101)6.3.1 概述 (101)6.3.2 中央元数据接口管理范围 (102)6.3.3 中央元数据库与经营分析系统XMI接口内容与格式要求 (103)6.3.4 中央元数据库CORBA IDL接口 (104)7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规定 (108)7.1 元数据质量要求 (108)7.1.1 概述 (108)7.1.2 本地元数据质量规定 (108)7.1.3 接口文件数据质量规定 (110)7.1.4 传输过程元数据质量规定 (111)7.2 元数据管理平台功能说明 (111)7.2.1 元数据获取 (112)7.2.2 元数据检索和浏览 (113)7.2.3 元数据分析 (116)7.2.4 元数据维护 (118)7.2.5 权限管理 (120)7.2.6 版本控制 (121)7.2.7 中央元数据管理平台特殊要求 (123)7.3 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应用举例 (124)7.3.1 数据时效性探察 (124)7.3.2 指标和报表元素血缘分析 (125)7.3.3 元数据相关性分析 (126)1总则1.1概述为使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移动)适应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有效并准确的使用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的资源,从而对信息进行智能化加工处理,并最终为各级市场决策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科学的辅助决策依据,指导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的元数据管理系统发展,依据《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技术规范》和OMG组织的CWM国际标准与相关标准,并参考《中国移动一级经营分析系统需求说明书》、《二级经营分析系统需求说明书》、特制定《中国移动经营分析系统元数据管理规范》。

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架构和业务模型分析

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架构和业务模型分析

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架构和业务模型分析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是指基于电信网络运营商的网络资源,通过一定的系统架构和业务模型进行有效管理和优化利用的系统。

本文将从架构设计和业务模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架构设计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架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系统整体架构、数据架构、网络架构和安全架构。

1. 系统整体架构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整体架构应该是分层分模块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用户界面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和网络层。

用户界面层主要负责与用户的交互和数据展示;业务逻辑层是系统的核心,负责各类业务逻辑的实现;数据层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网络层负责系统与外部网络的通信。

2. 数据架构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数据架构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数据的结构、数据的存储和数据的访问。

数据的结构应该合理设计,要满足系统的需求,包括各类资源信息、业务信息等。

数据的存储可以选择关系型数据库或者分布式存储系统,根据系统的规模和性能要求进行选择。

数据的访问需要考虑系统的并发性和数据的安全性。

3. 网络架构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网络架构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通信协议、网络的可靠性和性能。

系统的通信协议可以选择HTTP、TCP/IP等,根据系统的需求进行选择。

网络的可靠性需要保证系统能够持续稳定地运行,可以采用主备份或者分布式部署的方式实现。

网络的性能需要保证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并发处理能力,可以采用负载均衡和缓存等技术来实现。

4. 安全架构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安全架构应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系统的身份认证、数据的传输安全和系统的权限管理。

系统的身份认证可以使用用户名和密码、双因素认证等方式进行,确保用户的身份真实。

数据的传输安全可以使用SSL/TLS协议进行加密传输,防止数据被篡改和泄露。

系统的权限管理可以分为不同的角色,保证合法用户只能访问其具备权限的资源和功能。

二、业务模型电信网络资源管理系统的业务模型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资源管理、业务办理和故障处理。

12中国移动综合资源数据模板V30(传送专业)汇总

12中国移动综合资源数据模板V30(传送专业)汇总
引上段的起始点点设施名称,关联到【人手井】-【人手井名称】、 【电杆】-【电杆名称】、【标石】-【标石名称】或【挂墙】-【挂 墙名称】 引上段的起始点点设施名称,关联到【人手井】-【人手井名称】、 【电杆】-【电杆名称】、【标石】-【标石名称】或【挂墙】-【挂 墙名称】
承载光缆段,关联【光缆段】表“光缆段名称”。
机架、机框、机槽、单板、光口、电口、 DDF模块、ODF模块、DDF端子、ODF端子、
EMS、传输系统/子网、传输网元、 通道、隧道、伪线、波道、 传输电路、
OLT、分光器、ONU、保护组、PON通道
红色字体:跨专业关联;蓝色字体:专业内关联。
总体概况
外线资源
内线物理资源 内线逻辑资源
模板分类 管道
截面位置
字符

标示出管孔在所属管道段截面图中的位置
管孔状态
枚举

枚举值:未用,占用,预占,已坏.
管孔类型
枚举

枚举值:波纹管、梅花管,组合
管孔材料
枚举

枚举值:硅管、PVC、钢管等
用途
枚举

管孔用途,枚举值:自用,出租,共享
使用单位
字符

管孔使用单位。例:中国移动。
所有权人
字符

管孔所有权人。例:中国电信。
中国移动集团网络部
总体概况
外线资源 内线物理资源 内线逻辑资源
模板分类
模板数量
传送外线资

23
传送内线物 理资源
10
传送内线逻 辑资源
13
模板详细情况
人手井、管道、管道段、管孔、子管孔、 引上段、
电杆、杆路、杆路段、 标石、直埋、直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备接口对应的资源服务 (ServiceDeviceInterfaceDetails)
协议 (Pro tocol) 0.. n 1 0.. n
0..1 0.. n 逻辑设备 (LogicalDevice) 0..1 0..n 设 备接口 (DeviceInterface ) 0..n 0.. n 0..n 0..n 网络地 址 ( NetworkAddr ess) 0..n 0..n 0..n
TMF SID
1 0..n 软件 ( Software ) 0..n
逻 辑设备 (LogicalDevice) 0 ..1 0. .n
0.. n 0 ..n 操作系统 (OperatingSystem)
0..n
0..n
0 ..1 厂商设备操作系统 (Vend orNetwork DeviceOS )
协议 (Protocol)
设备接口 (DeviceInterface)
0..1
复合逻辑设备 (LogicalDeviceComposite)
原子逻辑设备 (LogicalD eviceAtom ic)
逻辑资源 (LogicalResource)
中国移动资源 数据模型规范
0 ..n
逻辑设备 (Logic alDevice) 0.. 1
0.. n
中国移动资源 数据模型规范
物理端口 (Physi calPort)
0..n 0..n
端点 (TerminationPoint)
0..n 面向资 源的业 务 (ResourceFacingService)
逻辑资源模型(设备接口子类) 逻辑资源模型(设备接口子类)
1 设备接口 (DeviceInterface) 0..n
逻辑资源模型(顶级视图) 逻辑资源模型(顶级视图)
逻辑资源 (LogicalResource)
0..n
逻辑设备 (LogicalDevice)
操作系统 (OperatingSystem)
软件 (S oftware)
网络地址 (N etworkAdd ress)
TMF SID
传送实体 (Managed Transmiss ionEntity)
0..n
设 备接口 (DeviceInterface) 0..n 设备接口运行的协议 0..n (ProtocolRunsON ) 1 协议 (Protocol)
TMF SID
逻辑设备与软件的关系 (HasSoftwareCommands) 0..n 软件 (Software) 0..n 原子逻辑设备 (Lo gicalDevic eAtomic)
0..n
中国移动资源 数据模型规范
逻辑设备与操作系统的关系 (Logi calDevic eUsesOS) 0..n 1 0..1 0..n 0..n 网络地址 (NetworkAddress)
逻辑资源模型(设备接口实体关系) 逻辑资源模型(设备接口实体关系)
协议 (Pr otocol ) 1 0.. n 0..n 逻辑设备 (LogicalDevice) 0..1 逻辑设备与设备接口的关系 (DeviceInterfaceMgmtDetails)
逻辑接口 (LogicalInterface)
串口 (SerialInterface)
TokenRing 接口 (TokenRingInterface)
设备子接口 (DeviceSubInterface)
空接口 (NullInterface)
以太网接口 (EthernetInterface)
环回虚接口 (Loo pbackInt erface )
网络资源模型顶级视图
复合资源从更高的抽象 层次将物理资源和逻辑资源 整合在一起, 整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 可以进行方便地管理。 可以进行方便地管理。 复合资源通常是用来描 述管理实体, 述管理实体,它是可管理的 实体的集合。 实体的集合。 复合资源当中每个可管 理的实体, 理的实体,均可以用物理资 源或逻辑资源来单独管理。 源或逻辑资源来单独管理。 例如: 基站” 例如:“基站”就是典 型的复合资源,它是BTS设备 型的复合资源,它是BTS设备 天线、铁塔、站址、 、天线、铁塔、站址、小区 扇区、载频号、 、扇区、载频号、基站电路 等空间资源、物理资源、 等空间资源、物理资源、逻 辑资源的集合
空接口 (NullInterface)
以太网接口 (EthernetInterface)
环回虚接口 (Loo pbackInt erface )
1
设备接口 (DeviceInterface)
0..n
中国移动资源 数据模型规范
例子: ATM 接口 (ATMInterface)
媒介接口 (MediaInterface) 0 ..n 0.. n
逻辑连接 路径 (Connection) (Trail) 1..n 0..1
媒介接口 (MediaInterf...
0..n
0..n
逻辑接口 (LogicalInterface)
网络地址集合 (NetworkCollection) 0..n 1 0..n
网络地址单元 (NetworkElement) 0..n
中国移动资源数据模型规范
逻辑资源模型(协议) 逻辑资源模型(协议)
协议 (Protocol)
例子: 管理协议 (ManagementProtocol) 路由选择协议 (RoutingProtocol) 信令协议 (SignalingProtocol) WAN协议 (WANProtocol)
可路由协议 (RoutedProtocol)
TMF SID
中国移动资源数据模型规范
逻辑资源模型(软件、操作系统) 逻辑资源模型(软件、操作系统)
逻辑资源 (LogicalRe source)
1 0..n 软件 (Software) 0.. n 0..n 1..n
逻辑设备 0..n (LogicalDevice) 0 ..n 0..n 操作系统 (OperatingSystem) 1..n 0..n 0..n 语言 (Language)
0..1 组合软件 (SoftwareComposite) 原子软件 (SoftwareAtomic) 厂商设备操作系统 (VendorNetworkDeviceOS )
软件特性集 (SoftwareFeatureSets)
软件命令 (Softwar eCommand)
逻辑资源 ( LogicalRe source )
2..n
网络资源 (resource)
1..n 复合资源 (CompoundResource) 物理资源 (PhysicalResource) 逻辑资源 (LogicalResource) 0..n
0..n
TMF SID
2..n
网络资源 (resource)
1..n 复合资源 (CompoundResource) 物理资源 (PhysicalResource) 逻辑资源 (LogicalResource) 0..n
逻辑资源模型(网络地址) 逻辑资源模型(网络地址)
网络地址 (Network Address)
逻辑设备 (LogicalDevice ) 0 ..n 0.. n 设备接口 ( DeviceI nterface) 0 ..n 0 ..n 网络地址 (NetworkAddress)
IP地址 (IPAddres)
TMF SID
例子: ATM 接口 (ATMInterface)
媒介接口 (MediaInterface) 0 ..n 0.. n
逻辑接口 (LogicalInterface)
串口 (SerialInterface)
TokenRing 接口 (TokenRingInterface)
设备子接口 (DeviceSubInterface)
0 ..n 0 ..n
端点 ( Terminati onPoint )
0 ..n 面 向资源 的业务 (ResourceFacingService)
InterfaceC ontainsNe tworkAddre ss DeviceInterfaceHasRFServices 0 ..n
设备接口对应的网络地址 (In terfaceNet workAddre ssDetails ) 0 ..n 网络地址 (NetworkAddress )
交换协议 (SwitchingProtocol)
L AN协议 (LA)
逻辑设备 (LogicalDevice)
0..1
0..n 逻辑设备所支持的协议(SupportsProtocol) 协议 (Protocol) 0..n 0..n 1
逻辑设备 0..1 (LogicalDevice) 0..1 0..n 0..n 0..n
软件 (Software) 0..n 0..1
0..n 0..n 0..n 0..n 0..n
0..n 物理端口 (PhysicalPort)
端点 (TerminationPoint) 0..n
厂商设备操作系统 (VendorNetworkDeviceOS)
操作系统 (OperatingSystem)
软件 (Soft ware)
网络地址 (NetworkAddress)
传送实体 (ManagedTransmissionEntity )
协议 (Protocol )
设备接口 (DeviceInterface)
逻辑资源模型(逻辑设备) 逻辑资源模型(逻辑设备)
逻辑设备与设备接口的关系 (DeviceInterfaceMgmtDetails) 逻辑资 源 (LogicalResource) 逻辑设备与设备接口的关系 (LogicalDeviceGovernsDeviceInterfaces) 0.. 1 逻辑设备与协议的关系 (SupportsProtocol) 0..n 1 0..n 逻辑设备与操作系统的关系 (LogicalDeviceUsesOS) 逻辑设备 (LogicalDevice ) 0..n 操作系统 (OperatingSystem ) 0..n 0. .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