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园林的基本问题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习题集含答案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习题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de457f7ec4afe04a1dfc0.png)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习题答题要点第一章园林概论1.阐述“园”、“林”、“园林”的区别。
答:“园林”一词在古汉语中由来已久,并非园与林的合称,不是园林中有树林的意思,而是园的总汇,泛指各种不同的园子和其内部要素。
“园”原意为种植花果、树木、蔬菜的地方,周围有垣篱。
园还指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
而“园”在欧美人的意识中则意味着理想的天国。
“林”指的是树木、花卉等植物要素,园林应是以自然素材为主,兼有人为设施,按照科学的规律和艺术的原则,组织供人们享用的优美空间地域。
综合定义:在限定的范围中,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人们欣赏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
2.在当今社会中,园林扮演怎样的角色?答:园林扮演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要求的体现,近代公园的兴起,屋顶花园的出现,抽象园林的产生都反映了园林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由少数人占有和使用的宫苑和花园,发展到为广大群众共享的公共绿地,从居住的宅园到为旅游服务的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园林逐渐从少数人拥有的专用地域转变为大众群体享用的社会空间。
人们对环境效益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加认识到园林的重要。
3.比较东西方园林的差异。
答:西方园林所追求的是人工美,而中国园林则追求自然美; 西方园林可以说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园林则是自然的拟人化; 西方园林注重于形式美,中国园林则蕴含着意境美; 西方园林给人以清晰、明确和秩序井然的感觉,中国园林则朦胧、含混; 西方园林更接近于古典艺术类型,中国园林则充满浪漫色彩。
4.园林演化史即是一部城市建设史,试从各时期园林的特点入手剖析其如何反应一个城市的“思想”?答:从中国的发展史来看,中国商周时期的囿体现的是狩猎、通神、生产和游赏取乐的功能,反应了少数统治阶级的与天地对话的意志;秦汉时期崇尚“一池三山”的仙苑式造景手法,体现了统治阶级寻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意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风格体现了文人的消极避世,追求反朴归真,寄情于自然山水,自我标榜清高、飘逸、洒脱,居城市而又迷恋自然山林野趣,道家、老庄思想倍受欢迎,儒家思想不受欢迎的思想;唐朝以皇家宫苑园林体现了盛唐的繁荣与海纳百川的气魄,儒道释融为一体,形成了壮丽无比的园林;宋朝则更重生活环境的优化,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热衷于园林。
第一章殷周时期园林(园林起源)
![第一章殷周时期园林(园林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fc8e190fb7360b4c2e3f6489.png)
文王之囿
• 齊宣王問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諸?」孟子對 曰:「於傳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猶 以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猶以為大, 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芻蕘者往焉,雉兔 者往焉。與民同之,民以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於境, 問國之大禁,然後敢入,臣聞郊關之內,有囿方四十里, 殺其麋鹿者如殺人之罪。則是方四十里為阱於國中,民 以為大,不亦宜乎!」
夏代早期宫室遗址,系由数组周以回廊的庭院组成
• • • • • •
甲骨文,园、圃、囿的象形字来看商殷开始有园林兴建. 《周礼》:“园圃树之果瓜,时敛而收之” 《说文》:“园,树果; 圃,树菜也”。 最初形式:—囿(园林的雏形上古朴素的囿) 台→观天象、通神明; 台、灵沼 、灵囿
二、园林的最初形式
•
囿
囿在殷代时期相当发达:《诗经》→“囿、天子百 里,诸侯四十里……” 说明天子与百姓均拥有囿。
•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灵台、灵囿、灵沼◎目 的通天、狩猎、采樵。
• 《诗经· 大雅》“灵台的描写” 灵台—高大建筑物,台 地 • “经始灵台,经之营之” • “王在灵囿,濯鹿攸伏” 方 • 以上包含了园林的基本要素 • 观天文,察四时云,可以停放供帝王用的游乐设施 作为一园林设施之一台—观天象,通神明—最早园林建 筑形式 灵沼—水地 灵囿—圈养动植物的地
西伯昌曾使虞(在今山西平陆北)、芮(在今陕西大荔南)两国争 讼和解,提高了威望。他在位时曾多次用兵,先伐犬戎获胜,继因 密须(在今甘肃灵台西南)侵犯阮(今甘肃泾川东南)、共(今甘 肃泾川北)一带,出兵灭密须,使周的西北方得到巩固。随后又向 东发展,战胜黎(或作、耆、饥、)国,引起商贤臣祖伊的恐 慌,告纣,但纣未加警惕。不久,周又伐邘(在今河南沁阳西北), 逼近商王畿边境。最后,攻克崇国(在今陕西长安西北),并在其 地修建新都丰。西伯昌自岐邑迁都于丰,后卒于程(今陕西咸阳东 北),葬在毕(今陕西咸阳东北),相传在位50年。西伯昌晚年, 周的势力已非常强盛,所谓“三分天下有其二”,但他终身没有称 王。其子武王伐商后,始追称他为文王。古书记载文王在被囚羑里 时,因困于忧思,“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
李敏园林学概论1园林与园林学的基本概念
![李敏园林学概论1园林与园林学的基本概念](https://img.taocdn.com/s3/m/788678e6998fcc22bcd10db5.png)
所有这些引诱人修心养性,争取到里面去过逍遥日子的天堂,正是一所园林。 从语言学上看,英语里的“天堂”一词 Paradise,来自古希腊文的单词 Paradeisos; 而这个词又来自古波斯文 Pairidaeza,意思就是“豪华的花园”。 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曾经指出:“全能的上帝率先培植了一个花园;的确,它 是人类一切乐事中最纯洁的。它最能怡悦人的精神。没有它,宫殿和建筑物不过是粗陋的 手工制品而已;……”(《On Gardens》) 在中国,从汉朝到清朝,整整两千多年的时间里,皇家园林的营造大都要仿照“蓬瀛 三岛”的山水形制,因为那就是传说中神仙居住的、长满了长生不老之药的地方。 所以,在全世界,园林就是造在地上的人间天堂,是最理想的生活与游憩场所。 在我国古代,农业中的园艺栽培与绿化环境、供人游赏的园林用地性质未严格区分之 前,二者通称为“园”,有时也混称为“圃”。例如,在反映周代文化的《诗经》里,就 有《将仲子》、《园有桃》等诗篇提到了宅旁的绿地和果园。 一般来讲,种植蔬菜果树花木、四周又用藩篱围绕的场地叫做“园”;栽种蔬菜的土地 则称为“圃”。还有,“场圃”一词的由来是春夏之季称为“圃”,到了秋冬收获季节平整土
在园林名词的发展历史上,虽然也出现过“林泉”、“林亭”、“园池”、“亭台”、 “苑囿”、“园庭”等对游赏园林的不同称谓,但相比之下,“园林”一词更为完美、适 用和蕴涵历史,因而为中国大众和专业机构所普遍接受。所以,1988 年出版的第一部《中 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中,汪菊渊先生1规范定义了“园林”(Park and Garden)一词的含义为:“在一定的地域里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 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 环境和游憩境域”。
风景园林师《园林植物与生态》(第一章 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
![风景园林师《园林植物与生态》(第一章 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b2cddd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08.png)
第一章园林植物基础知识●第一节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一、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三个阶段●种子及种子萌发时期——从卵细胞受精开始到种子萌发以前的时期。
●受精以后●受精卵→胚胎●胚珠→种子→(经过休眠后)(适宜的环境:水分、温度、氧气等)→萌发成幼苗●※休眠的长短与萌发的具体外界条件各不相同●营养生长——从幼苗生长开始到花芽分化以前的时期。
●种子萌芽后形成具有根、茎、叶的幼苗。
●初期——生长量小、速度快、对土壤水分和养分吸收的绝对量不多,但要求严格。
●中后期——进入根茎叶的旺盛生长期。
●生殖生长——从花芽分化开始到种子形成的时期。
●一段时间的营养生长后→内部因素(激素)+外界环境(温度、光照)的诱导→植物体茎间的分生组织形成花芽→经过开花、传粉、受精作用→产生新一代种子●二、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规律性●生长特点——慢-快-慢“S”形曲线规律变化●年周期表现最明显的是——生长期和休眠期●一年生花卉:春天萌发后,当年开花结实后死亡。
年周期即为生命周期●二年生花卉:秋播后,以幼苗越冬休眠或半休眠●多年生宿根和球根花卉:开花结实后,地上部分枯死,地下贮藏器官进入休眠●园林树木:多以冬芽休眠。
●三、园林植物生长的相关性●1、地下部分与地上部分●依赖——根深叶茂、本固枝荣●地下部分依赖于地上部分的光合产物+生理活性物质●地上部分依赖于地下部分吸收的水分、矿质元素及合成的细胞分裂素等●制约——旱长根、水长苗●缺水——地下部分照常生长;地上部分生长受到抑制●水多——土壤透气性差,地下根的生长受到抑制;地上部分旺盛●2、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依赖——互为基础●制约——营养物质的争夺●3、顶端优势●顶端优势——一般来说,植物的顶芽生长较快,而侧芽的生长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主根和侧根之间也有类似的现象。
这种顶端生长占优势的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的强弱——与植物种类有关:松杉柏等裸子植物强,形成宝塔形。
●调节植物株型●松杉柏:保持顶端优势。
风景园林-园林基础知识试题
![风景园林-园林基础知识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042c1863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d.png)
第一章园林简史第一节中国古代园林发展史一、单项选择题1.秦代皇家园林的(C)基本脱离了先秦在园林初创期的那种“蓄草木、养禽兽”的单一模式。
A未央宫B大明宫C上林苑D西苑2.以下那个是汉代的皇家宫苑?(A)A未央宫B大明宫C上林苑D西苑3.以下那个是隋代的皇家宫苑?(D)A未央宫B大明宫C上林苑D西苑4.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座宫苑分置,兼作政治活动的行宫御苑是唐代的(B)。
A未央宫B华清宫C上林苑D西苑5.我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私家园林?(B)A秦代B西汉C唐代D明清6.唐代李格非的著作是(B)。
A《洛阳伽蓝记》B《洛阳名园记》C《园冶》D《营造法式》7.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共同遵行的基本原则是(B)。
A富丽华彩B浑然天然C讲究规则D规模宏大二、多项选择题1.世界园林的3大流派是(ABC)。
A东方B西亚C欧洲D中国E美国2.以下属于唐代皇家园林代表的是(ABC)。
A大明宫B华清宫C兴庆宫D圆明园E寄畅园3.下列哪些属于清代皇家园林“三山”?(ABC)A万寿山B香山C玉泉山D五台山E峨眉山4.下列哪些属于清代皇家园林“五园”?(ABCDE)A静宜园B静明园C清漪园(颐和园)D畅春园E圆明园5.下列哪些属于江南私家园林?(ABCD)A个园B片石山房C拙政园D网师园E恭王府6.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是(ABCDE)。
A规模大B造园手法接近写实C设有宫殿D风格富丽华彩E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7.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特点包括(ABCDE)。
A规模较小B曲折有致C有水园亭活D园主是官僚兼地主或富商E 园主多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三、判断题1.未央宫是我国秦代著名宫殿。
(错,汉)2.先秦园林初创期的模式为“蓄草木、养禽兽”。
(对)3.北宋由国家颁布的工程做法专著是《营造法式》。
(对)4.秦代园林中最知名的上林苑。
(对)5.圆明园建立于我国明朝。
(错,清)四、简答题1.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皇家园林的主要特点:1.规模都很大,以真山真水为造园要素,损低益高,十分注意与原有地形地貌的密切配合,更加注重选址,造园手法近于写实;2.皇家园林几乎都有宫殿,集中的宫殿区常在园林入口处,用于听政,供居住用的殿堂则散布在园内;3.艺术风格富丽华采,具皇家气象。
园林设计初步知识点
![园林设计初步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3bd0bd33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9a.png)
园林设计初步知识点整理第一章园林概述第一节认识园林一.定义: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域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就称为园林;二.园林的形式:园林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植物园、动物园等;随着园林学科的发展,还包括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或国家公园的游览区以及休养胜地;举例:孔祥熙宅园,常熟城西尚湖江南最大的牡丹园,杭州西湖雷锋夕照,花港观鱼景点,北京植物园,张家界森林公园,浙江雁荡山风景名胜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景点,中国中央国家公园核心旅游区——太白山三、园林的功能:园林不仅作游憩之用,且具有保护和改善环境的功能;四.园林的开发形式:I、自然式园林a.山林别墅:多为私家别墅b.自然风景区:湖南张家界,四川九寨沟等c.风景名胜区:泰山,黄山等II、人工园林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为改善生态、美化环境、满足游憩和文化生活需要而创造的环境,如:小游园、花园、公园等;五.认识园林的四个发展阶段:世界园林的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原始社会时期——园林的萌芽;2、第二阶段古典园林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从成长渐于成熟;特点:①直接为少数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其所有;②封闭、内向;③以追求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为主要目的;3、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公园”名词的出现;特点:•除私家园林外,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向群众开放的公共园林;•规划设计封闭——开放;•造园不仅为了获得景观之美,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4.第四阶段特点:①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概念;②园林绿化以创造城市生态系统为目的,广泛利用生态学、环境学及各种先进的技术,由城市延伸到郊外,向着更广阔的国土发展,使园林学的领域大为开拓;③园林艺术成为环境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中外造园活动简介一、中国园林发展概况1、园林的最初形式——商朝的囿我国园林的兴建是从殷周开始的,囿是园林的最初形式——初期造园阶段,最初的形式为囿;2、春秋战国的囿苑与文化:春秋、战国文化、艺术比较发达,表现在建筑上也有很大的进步——园林中有了成组的风景;3.秦汉时期:秦朝时期: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物质、经济、思想制度等方面做了不少统一的工作;大量兴建宫殿,比较着名的有信宫和阿房宫;汉朝时期:在汉代的宫室建筑中,长乐宫和未央宫规模都较大,另外还有长杨宫,甘泉宫等;但在汉代众多的宫殿建筑中,上林苑应该是汉代皇家禁苑的代表作;——出现了以宫室为主的宫苑;一池三山,秦汉典范:上林苑是汉武帝在秦时旧苑基础上扩建的,离宫别院数十所广布苑中,其中太液池运用山池结合手法,造蓬莱、方丈、瀛洲三岛,岛上建宫室亭台,植奇花异草,自然成趣;这种池中建岛、山石点缀手法,被后人称为秦汉典范;4、魏晋南北朝的自然山水园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士大夫阶层追求自然环境美;山水画为题材的创作阶段;文人、画家参与造园,代表作有“华林园”;自然山水园的出现,为后来唐、宋、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打下了深厚的基础;佛寺园林的出现:随着佛教的传入,佛寺建筑兴起,佛寺特多;选址的原则是:一是近水源;二是要靠树林;三是地势凉爽、背风向阳和良好的小气候;皇家园林的发展:魏、晋时期在汉旧有的基础上又加以扩建,如芸林苑就是其中之一;——园林风格转向崇尚自然;5、隋、唐、宋宫苑与唐、宋写意山水园隋朝:隋炀帝大业元年606年在洛阳兴建的西苑,是继汉武帝上林苑后最豪华壮丽的一座皇家园林;唐代宫苑公元618~907年:这一时期的园林也大为发展;此时期的宫苑除华清宫、长生殿外,还有朝元阁、集灵台、宜春亭、芙蓉园、斗鸡殿等组成一个规模较大的官苑;别业的出现:别业一词是与“旧业”或“第宅”相对而言,业主往往原有一处住宅,而后另营别墅,称为别业;称别墅时,则是突出其园林气氛以区别于一般住宅 ;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代表之一:王维的辋川别业宋代园林:唐、宋的写意山水园以汴京西北角的着名园林“寿山艮岳”也称“华阳宫”为代表;“寿山艮岳”是北宋有名的皇家园林,它具有很多园林艺术的特点 ;总结:总之,唐、宋打下了非常厚实的造园艺术基础,使我国明、清时期的园林艺术,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园林达到成熟阶段;6、明清宫苑和江南私家园林高峰期明、清时期造园理论也有了重要的发展,出现了明末吴江人计成所着的园冶一书,这一着作是明代江南一带造园艺术的总结;该书比较系统地论述了园林中的空间处理、叠山理水、园林建筑设计、树木花草的配置等许多具体的艺术手法;书中所提“因地制宜”、“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等主张和造园手法,为我国的造园艺术提供了理论基础;明清时期的皇家园林:这一时期宫苑园林的代表作是西苑和太液池 ;总结:明清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意境达到了自然美、建筑美、绘画美和文学艺术的有机统一;明清时期——园林进入精深发展阶段;举例:无锡寄畅园 ,扬州个园四季叠石,苏州留园,苏州拙政园,苏州环秀山庄,苏州网师园“渔隐”中国古代园林知识点总结1、中国古代园林的特色:1造园艺术,师法自然:a、总体布局、组合要合乎自然;b、每个山水景象要素的组合要合乎自然规律;2分隔空间,融于自然;3园林建筑,顺应自然;4树木花卉,表现自然;2、中国古代园林的分类:1按占有者身份分:a、皇家园林,其特点为:规模宏大,真山真水较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建筑体型高大;着名园林有:北京的颐和园和北海公园;b、私家园林,其特点为:规模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色彩淡雅素静;园林有: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拙政园,扬州的个园等;北方皇家园林与江南私家园林的区别主要表现为风格上的差异;客观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1服务对象不同;2规模及所处外部环境不同;3气候条件不同;它们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平面布局、建筑外观、空间处理、尺度大小以及色彩处理等五个方面;2按园林年处地理位置分:a、北方类型b、江南类型c、岭南类型3、中国古代园林的组成要素:1山a、秦、西汉时期b、东汉时期c、魏晋南北朝时期d、唐宋时期e、明清时期2水理水方法:a、掩b、隔c、破3植物树木选择标准:姿美、色美、味香;植物的象征意义:竹子:人品清逸和气节高尚;松柏:坚强和长寿;兰花:幽居隐士;莲花:洁净无瑕;玉兰、牡丹、桂花:荣华富贵;石榴:多子多孙;紫薇:高官厚禄;4动物主要有:鹤、鸳鸯、金鱼、鹿等;5建筑主要有:厅堂;楼阁;书房馆斋;榭;轩;舫;亭;廊;桥;园墙等;6匾额:包括匾额;楹联;刻石;其作用为:陶冶情操,抒发胸臆,点景,为景点增加诗意,提升品位;第三节国外造园活动简介国外代表园林:有东方的日本园林;15世纪中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园林,包括意大利、法国和英国园林等;此外,近代又出现了苏联和美国的园林绿化;一、日本园林——缩景园发展过程:日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公元六世纪,中国园林随佛教传入日本;日本园林的特点和种类:特点:顺应自然、精致小巧种类:日本庭园一般可分为枯山水、池泉园、筑山庭、平庭、茶庭、露地、回游式、观赏式、坐观式、舟游式以及它们的组合等;洗手钵和石灯笼是其特色陈设品;★枯山水又叫假山水,用极少的构成要素达到极大的意韵效果,追求禅意的枯寂美,是日本特有的造园手法,系日本园林的精华;其本质意义是无水之庭,即在庭园内敷白沙,缀以石组或适量树木,实质是以沙代水,以石代岛的做法,因无山无水而得名;日本园林的四分之三都由植物、山石和水体构成;因此,从种植设计上,日本园林植物配置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同一园中的植物品种不多,常常是以一二种植物作为主景植物,再选用另一二种植物作为点景植物;选材以常绿树木为主,花卉较少,且多有特别的含义,如松树代表长寿,樱花代表完美,鸢尾代表纯洁等等;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园林——台地园背景:从可考的历史看,西方园林始于古希腊;意大利位于欧洲南部的亚平宁半岛上,境内山地和丘陵占国土面积的80%;这里夏季在各地平原上既闷且热,而在山丘上,哪怕只有几十米的高度就令人感到迥然不同,白天有凉爽的海风,晚上有来自山林的冷空气,正是这样的地形和气候特征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台地园依地势而建,以浓密的森林为背景,自上而下摆布园林景观;主建筑建在最高处,向下形成多层台地,按左右对称的格局,设置多级瀑布、叠水、壁泉、水池;在台地园中轴线的两边,种植着高耸的杉、松类树木;其下种植花卉,形成欧式图案,春、夏、秋三季繁花似锦;两侧为开阔的疏林草地;在以后的发展中,意大利造园家们在起伏的地形上创造出非常动人的景观效果;另外中轴线的设置也是意大利园林对欧洲体系的一大贡献;在植物的使用上,意大利台地园也少用几何式的修剪,很注意规则式园林与大自然风景的过渡; 植物以常绿树为主,有石楠、黄杨、珊瑚树等,配置方式采用整形式树坛,绿色为基调,鲜有色彩艳丽花卉;三、17、18世纪的法国宫苑17世纪下半叶,法国庭园设计成平地上中轴线对称均匀的规则式布局,不同的是,法式庭园常将圆形或长方形的大型池塘设计在中轴线上,沿池塘两边设平直的窄路;当时号称“太阳王”的国王路易十四下令兴建的凡尔赛宫苑,规模宏大,手法多变,成为法国规则式园林的巅峰之作;四、英国自然风景园18 世纪英国产业革命使其成为世界上头号工业大国,国貌大为改观,人们更为重视自然保护,热爱自然;园中有形状自然的河流、湖泊,起伏的草地,自然生长的树木,弯曲的小径;出现了“自然风景学派”,自然风景园相继出现;它们对自然风景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对造园艺术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典型代表:邱园是英国皇家植物园之一,它在提高人们对植物与人类休戚相关的认识过程中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总结:总之,中西方的园林相互影响,有同有异;西方园林追求物质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布局的美、一览无余的美;中国园林追求意韵的美、自然与人和谐的美、浪漫主义的美、抑扬迭宕的美;典型人物:奥姆斯特德——景观设计之父 ,现代园林之父,美国第一景园大师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Frederick Law Olmsted 1822-1903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景观设计学的奠基人★奥姆斯特德设计原则:1、保护自然景观,在有些情况下,自然景观需要加以恢复或进一步强调;2、除了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尽可能避免使用规则形式;3、保持公园中心区的草坪和草地;4、选用当地的乔木和灌木,特别是用于公园边缘的稠密的栽植林带;5、大路和小路的规划应成流畅的弯曲线,所有的道路成循环系统;6、全园靠主要道路划分不同的区域;◆我国现代园林的发展及前景1、走向生态的设计2、走向文化的设计3、走向区域的设计4、走向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设计第二章制图基本知识1.图板规格:2.比例尺定义:①图样的比例:图形与实物相对应的线性尺寸之比,它是线段之比而不是面积之比;②比例的大与小,是指比值的大与小;③比值大于1的比例,称为放大的比例;比值小于1的比例,称为缩小的比例;3,图纸规格:4.图纸内容:会签栏,标题栏5.规范:文字说明长仿宋字,图纸中表示数量的数字应用阿拉伯数字书写,字高应不小于;6.不同线型的绘制要求:虚线线段长度约 4-6mm,间距为;点划线线段长度约为 10-20mm,间距为 ,点划线线段的端点不应是点;相互平行的图线,其间隙不宜小于其中的粗线的宽度,且不宜小于 ;直线相交或相接应该明确、肯定;实线与实线应相交于一点,或略微有点出头;点划线和点划线交接或点划线与其它图线交接时,应该是线段相接;虚线与虚线交接或虚线与其它图线交接时,应该是线段相接;虚线为实线的延长时,不得与实线连接;弧线相交时,交点要光滑,避免相交部位线条变粗;直线与弧线相交时,应该沿切点方向;交接处应光滑,线条粗细应该一致,先画曲线,后接直线;7.工具线条图的作图步骤:参照课本8.线段的标注:图样上的尺寸由尺寸界线、尺寸线、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组成;9.坡度标注:坡度用%、比例或比值表示;10.尺寸标注的注意事项:①轮廓线、中心线可用作尺寸界线,但不能用作尺寸线,不能用尺寸界线作尺寸线;②应将大尺寸标在外侧,小尺寸标在内侧;③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尺寸注写;④图样上的尺寸数字都不再注写单位;⑤图样上的尺寸数字都不再注写单位;⑥尽量避免在如图所示的30°角阴影范围中标注尺寸;⑦任何图线不能穿交尺寸数字;无法避免时,需将图线断开,如图所示;⑧尺寸界线相距很近时,尺寸数字可注写在尺寸界线的外侧近旁,或上下错开,或用引出线引出后再行标注,如图所示;⑨同一张图纸所标注的尺寸数字字号应大小统一,通常选用号字,如图所示;第四章平面构成1.构成的含义: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平面构成: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色彩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目的组合、搭配,构成整体美的明度、纯度、色相关系的色彩叫色彩构成;2.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和实用元素;3.点、线、面称为“构成三要素”;4.平面构成的形式美法则:a)对称与均衡b)对比与调和c)节奏与韵律d)和谐5.单位形概念:也叫基本形,指在平面构成中,一组相同或相近的形象组成,其每组单位称为单位形;6.基本形的建立方式:a、分离:单形与单形之间不接触;b、接触:单形与单形之间的边缘正好相切;c、覆叠:形与形之间是覆叠关系,由此产生上下前后左右的空间关系 ;d、透叠:形与形之间透明性的相互交叠,但不产生上下前后的空间关系;e、减缺:单形与单形相互覆盖,覆盖的形部分被减掉;f、差叠添加:两个单形相互交叠,交叠部分产生一个新的形;g、联合:一个单形与另一个单形相交部分面积较大,经联合形成的图形; 7.平面构成的形式a)重复构成形式b)近似构成形式c)渐变构成形式d)发射构成形式e)空间构成形式f)特异构成形式g)分割构成形式h)肌理形态构成第五章色彩构成1.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三原色相混合而成白光;红+绿=黄;红+蓝=紫;绿+蓝=青;红+绿+蓝=白;2.色彩构成:将两个以上的色彩按照一定的原则,根据不同的目的组合、搭配,构成整体美的明度、纯度、色相关系的色彩叫色彩构成;3.色彩三原色:红、黄、蓝;色彩的三种原色等量混合即产生黑色4.色彩三要素:又称色彩的三属性;三个属性:色相、明度、纯度;5.色彩的对比: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色彩,以空间或时间关系相比较,而显现出差异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即色彩对比;第六章地形表现1.等高线:地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各点连成的闭合曲线,称为等高线;2.地形图:以一系列整数标高的水平面与山地相截,把所得的等高截交线正投影到水平面上,便得一系列不规则形状的等高线,注上相应的标高值,在上图下方,就是一个山地的标高投影图,即地形图;3.等高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差称为等高距,也称为等高线间隔,用h表示;4.等高平距:相邻等高线之间的水平距离称为等高线平距,用d表示;5.地面坡度:地面坡度i 与等高线平距d 成反比;地面坡度较缓,其等高线平距较大,等高线显得稀疏;地面坡度较陡,其等高线平距较小,等高线十分密集;6.基本地貌的等高线A.山头和洼地的等高线山头和洼地又称盆地的等高线都是一组闭合曲线山头洼地山头内圈等高线高程大于外圈等高线的高程,洼地则相反;示坡线是垂直于等高线并指示坡度降落方向的短线;示坡线由高到低往外标注是山头,往内标注的则是洼地;B.山脊与山谷的等高线山脊山谷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高地称为山脊,山脊上最高点的连线称为山脊线或分水线;山脊的等高线是一组凸向低处的曲线;在两山脊间沿着一个方向延伸的洼地称为山谷,山谷中最低点的连线称为山谷线;山谷的等高线是一组凸向高处的曲线;山脊线、山谷线与等高线正交;C.鞍部的等高线相邻两山头之间呈马鞍形的低凹部分称为鞍部,鞍部是两个山脊和两个山谷会合的地方;鞍部的等高线由两组相对的山脊和山谷的等高线组成,即在一圈大的闭合曲线内,套有两组小的闭合曲线;D.陡崖和悬崖的表示方法石质土质悬崖7.等高线的分类:首曲线,计曲线,间曲线,助曲线8.等高线的特性:1等高性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高程相同;2闭合性等高线必定是闭合曲线;3非交性除在悬崖、陡崖处外,不同高程的等高线不能相交;4正交性山脊、山谷的等高线与山脊线、山谷线正交;5密陡稀缓性同一幅图内,等高线越密表示地面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表示地面坡度越缓;第二节中国古代的屋顶样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可分为庑殿式顶、歇山式顶、悬山式顶、硬山式顶、攒尖式顶和录顶等形式;按屋檐的层数分,庑殿顶、歇山顶和攒尖顶又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歇山式、悬山式和硬山式又分出一种没有正脊的卷棚式屋顶;此外,歇山式还分出一种极少见的十字歇山顶;1.又称四阿顶,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2. 歇山顶 ,又称九脊顶;歇山顶主要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歇山顶的第二檐与庑殿顶的第二檐基本相同;在等级上仅次于重檐庑殿顶;2.悬山顶 ,五脊二坡3.硬山顶 ,五脊二坡,与悬山顶不同之处在于,两侧山墙从下到上把檩头全部封住屋顶左右屋檐不出山墙;硬山防风火,悬山防雨,因此南方民居多用悬山,北方多硬山;4.攒尖顶用于正多边形或圆形建筑,顶部有一个集中点,即宝顶;举例:故宫中和殿、天坛祈年殿属攒尖顶;5.录顶屋顶四边或正多边形上部做成平顶,下部做成四面坡四向或多面坡多向排水;垂脊上端有横脊,横脊的数目与角数相同;各条横脊首尾相连,故亦称圈脊;6.卷棚顶硬山式、悬山式和歇山式都可以做成卷棚顶;此种建筑,园林中居多;宫殿建筑群中,太监、佣人等居住的边房,多为此顶;7.硬山式变种——三川脊式硬山正脊中间高起来,并在高起来的两侧增加垂脊;太和殿重檐庑殿顶、中和殿四角攒尖顶、保和殿重檐歇山顶第八章投影基础1.投影四要素:投射中心,投射线,投影面,光源2.投影法的种类:中心投影法 ,斜投影法3.正投影的基本性质:积聚性,真实性,类似性,平行性第九章建筑平面、立面和剖面1.风向频率玫瑰图:又称玫瑰图,它是根据某一地区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按一定的比例绘制的;一般多用8个或16个罗盘方位表示;玫瑰图上所表示的风的吹向,是指从外面吹向地区中心的;3.总平面图:将新建工程四周一定范围内的新建、拟建、原有和需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周围的地形、地物,用直接正投影法和相应的图例画出的图样,即建筑总平面布置图,简称总平面图;4.附:园林设计平面图:是表明在设计范围内的所有内容的图纸,即设计范围内所有造园要素的水平投影图;5.建筑平面图定义:用假设的水平面将建筑物剖切开,移去上面部分,下面的水平面正投影就能反映建筑物的内部平面,称为建筑平面图;6.建筑立面图:用直接正投影法将建筑各侧面投射到基本投影面而成.在平行于建筑物立面的投影面上所作的视图称为立面图;7.建筑的剖面图:若选择一个平行于侧面的铅垂面将建筑物剖切开,移去一部分剖切端面的正投影图就能反映建筑的内部层次变化,该图成为建筑剖面图;7.建筑施工图一般的绘图步骤:通常先按建施图布置的基本要求布置图面,注意预留标注尺寸、标高等所需图幅,然后依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的顺序画建施图底稿;同一图纸上底稿均完成后,才加深图线;8.平面图的画图步骤:1按开间、进深尺寸画定位轴线2量墙厚画墙线3确定柱断面、门窗洞口位置;画门的开启线,窗线定位4画出房屋的细部如窗台、阳台、室外、台阶、楼梯、等细部5布置标注对轴线编号圆、尺寸标注、门窗编号、标高符号、文字说明如房间名称等位置进行安排调整;先标外部尺寸,再标内部和细部尺寸6底层平面图需要画出指北针,剖切位置符号及其编号7认真检查无误后,整理图面,按要求加深、加粗图线8书写数字、代号编号、图名、房间名称等文字;9.立面图的画图步骤1画地坪线、根据平面图画首尾定位轴线及外墙线2依据层高等高度尺寸画各层楼面线为画门窗洞口、标注尺寸等作参照基准、檐口、屋面等横线3画房屋的细部如门窗洞口、窗线、窗台、室外阳台、柱子、外墙面分格等细部的可见轮廓线4布置标注布置标高楼地面、阳台、檐口、台阶、平台等处标高、尺寸标注、索引符号及文字说明的位置等,只标注外部尺寸,也只需对外墙轴线进行编号5检查无误后整理图面,按要求加深、加粗图线6书写数字、图名等文字 ;10.剖面图的绘图步骤⑴画室内外地坪线和首尾定位轴线、各层楼面、屋面等;。
园林景观设计题库习题与答案全
![园林景观设计题库习题与答案全](https://img.taocdn.com/s3/m/1baa275a4431b90d6c85c7f9.png)
第一章问答题1、中国古典园林的产生与发展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分述这些时期的特点及成就。
6-10答:①生成期:皇家园林规划宏大、气魄雄浑、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殷、周朴素的囿;秦汉建筑宫苑和“一池三山”;西汉山水建筑园。
②转折斯: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
南北朝自然山水园;佛寺丛林和游览胜地。
③全盛期:园林发展进入了盛年期,作为一个园林体系,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基本形成。
隋代山水建筑宫苑;唐代宫苑和游乐地,唐代自然园林式别业山居;唐宋写意山水园。
④成熟时期及成熟后期:园林的发展,一方面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于精致,另一方面暴露出某些衰颓的倾向。
北宋山水宫苑;元、明清宫苑;2、综述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10-16答:①出于自然,高于自然;②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③诗画的情趣;④意境的涵蕴3、简述中国古典园林的地方特色。
16-19答“①江南园林②北方园林③岭南园林④巴蜀园林⑤西域园4、简述中国近代公园发展主要标志。
19-21答:公园出现了,西方造园艺术大量传入中国。
5、简述中国现代公园的发展过程及主要特点。
21-23答:①恢复、建筑时期(1949-1959);②调整时期(1960-1965):③损坏时期(1966-1976):④蓬勃发展时期(1977-1989)⑤巩固前进时期(1990年至今)⑥6、简述环境可持续思想园林本质的基本内容。
25答:①功能原则:必须把维护居民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作为园林的主要功能来评价。
②经济与高效原则:强调用最少的人工投入来健全自然生态过程,满足人灯身心再生功能,强调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来实现上述功能,用大量化肥,花坛植物,进行人工或化学除草都是违背这一原则。
③循环与再生原则:强调利用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再生功能,构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④乡土与生物多样性原则:强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乡土植物和乡土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后堡垒之一,应节制引用外来特种上,保护和发展乡土特种。
第一章风景园林工程教学文稿
![第一章风景园林工程教学文稿](https://img.taocdn.com/s3/m/da5d6412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3.png)
等高线的表示
首曲线:按相应比例尺规定的等高距测绘的等高线。 计曲线:从零米算起,每隔4条基本等高线加粗成粗实线。 间曲线:按等高距的1/2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 助曲线:按等高距的1/4测绘的等高线,用与首曲线等宽的虚线表示。
现有等高线都是用虚线表示,拟 定坡度的新等高线以实线形式标 出。山顶的最高点或谷底的最低 点都用点标高来表示。
设计等高线在进行竖向设计中的应用: (1)陡坡变缓坡或缓坡改陡坡
等高线间距的疏密表示着地形的陡缓。
(2)平垫沟谷
设计等高线与拟平垫部分的同值等高线连接。连接点就是不挖不填的点,叫做零点。
(3)削平山脊
(4)平整场地
园林中的场地包括铺装的广场、建筑 地坪以及各种文体活动和较平缓的种 植地段,如草坪。
扩初阶段的竖向设计
1.2竖向设计的方法
1.2.1等高线法 1.2.1.1高程与等高线 (1)高程 地面上一点到大地水准面的铅垂距离,称为该点的绝 对高程,通常简称高程或标高。
(2)等高线(图1-1自然山水园——颐和园后湖)
等高线是一组垂直间距相等、平行于水平面的假象面,
与自然地貌相交切所得的交线在平面上的投影。
2)方案规划阶段
根据基地规模在地图上绘制竖向规划示意图,一般为1:5000。重要地段的纵向剖面图, 可放大至1:2000 图纸内容: A. 各级园路横断面及其交叉点的标高,以便控制纵坡在规定等级的范围内。 B.各景点、景区的主要控制标高,如主建筑群、河岸、山峰、道路、桥涵、堤岸、水面、 防洪坝沟等。
第一章风景园林工程
一、园林工程的含义和研究内容
1、园林及风景园林学的定义 园林:是以植物为主要材料,发挥休憩、文娱、游览等功能、满足环保要求、布置成实用而美观的场所。 风景园林学:研究风景园林的性质、历史、设计、营造、维护之艺术和科学的学科。 2、园林工程 是研究园林建设的工程技术。 就是在一定地域运用具有风景园林特色的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筑山、叠水、理石)、 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造优美的自然环境
《园林工程》分章节习题和答案
![《园林工程》分章节习题和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9206ff1f90f76c661371af2.png)
第一单元土方工程一、名词理解:10分1、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内自然状况下的土壤重量,单位为kg/m3。
2、土壤自然安息角:土壤自然堆积,经沉落稳定后的表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用a表示。
3、土壤的可松性:指土壤经挖掘后,原有的紧密结构遭到破坏,土体松散导致体积增加的性质,用可松性系数Kp 来表示。
4、园林用地的竖向设计:指在一块场地上进行垂直于水平面的布置和处理,是园林中各个景点、各种设施及地貌等在高程上创造为高低变化和协调统一的设计。
5、等高线:地表面上高程相同的相邻点连接而成的闭合曲线。
二、填空题:10分1、土方工程主要包括竖向设计、土方工程量的计算与平衡调配工作和土方的具体施工三项工作。
2、土壤一般由固相(土颗粒)、液相(水)、气相(空气)三部分组成。
3、一般把土壤含水量<5%称为干土;>30%称为湿土。
4、地形竖向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等高线法、断面法和模型法。
5、模型法进行地形竖向设计的特点是表现直观形象、具体和费时费工、投资多、不便搬动、需专门放置场所。
6、用体积公式计算土方工程量的特点是简易便捷,精度较差,多用于规划阶段的估算。
7、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分为估算和计算两种。
8、土方施工一般包括挖、运、填和压等四个环节。
9、机械挖方常用的机械为推土机和挖土机。
10、土方的运输方法包括人工运输和机械运输。
三、单项选择题:5分1、人力土方挖掘的工作面为(D )㎡/人。
A、1-2B、2-3C、3-4D、4-62、按照土壤的工程性质分类,一类土属于(A )。
A、松软土B、软石C、坚石D、特坚石3、按照土壤的工程性质分类,八类土属于( D )。
A、普通土B、坚土C、砂砾坚土D、特坚石4、边坡坡度指边坡的高度与水平间距的比,用( C )表示。
A、iB、%C、1:mD、m5、土壤空隙中的水重和土壤颗粒重的比值称为(D )。
A、土壤可松性B、土壤容重C、土壤相对密实度D、土壤含水量6、机械压实土方的密实度可达( C )。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https://img.taocdn.com/s3/m/252e9a3b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8d.png)
《中国古典园林史》考研笔记(详解版)第⼀章绪论园林:在⼀定地段范围内,利⽤并改造天然⼭⽔地貌或者⼈为的开辟⼭⽔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构成⼀个供⼈们观赏、游息、居住的环境。
园林:为了补偿⼈们与⼤⾃然环境相对隔离⽽⼈为创设的“第⼆⾃然”。
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嬗、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第⼀节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阶段原始⽂明阶段原始⽂明对园林具有孕育作⽤。
⼈类社会的原始⽂明⼤约持续了⼆百多万年。
原始⽂明后期,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公社和⼈类聚居的部落。
⼈们把采集到的植物种⼦选择园圃种植,把猎获的鸟兽圈围起来养殖。
于是在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后有了果园、菜圃、兽场等在逐渐满⾜了⼈们祭祀温饱需要之后,其中某些动、植物的观赏价值⽇益突出,园林由此得到孕育,进⼊萌芽状态。
原始⽂明后期的园林萌芽状态的特点:1、种植、养殖、观赏不分;2、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3、主观为了祭祀崇拜和解决温饱问题,⽽客观有观赏功能,所以不可能产⽣园林规划。
第⼆阶段农业⽂明——奴⾪社会和封建社会此阶段内,园林经历了萌芽、成长⽽臻于兴旺的漫长过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地⽅风格,最后终于三分天下,形成具有⼀定的国家地域范围、⼀定的造园思想与规划⽅式、⼀定的园林类型和形式,风格特征彼此各异的世界三⼤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⑴欧洲园林体系基督教的《圣经》⾥记载的“伊甸园”;《旧约·创世纪》中亚当和夏娃。
⑵伊斯兰园林体系《古兰经》中的“天园”的旖旎风光:长久不浊的“⽔河”、滋味不变的“乳河”、味道纯美的“酒河”、清澈见底的“蜜河”。
⑶中国园林体系中国古代⼴为流传的“瑶池”和“悬圃”;⽂字记载的“囿”、“圃”。
第⼆阶段园林的特点:⑴绝⼤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们所私有;⑵主流是封闭型、内向型的;⑶追求美的观赏和精神的愉悦,没有体现所谓社会、环境效益。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92ed30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20.png)
中外园林史复习资料第一章园林的基本问题1.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中国园林体系2.中国当代园林三陈:陈植着名林学家、造园学家,有造园学概论这是我国近代最早的一部造园学论、陈俊愉、陈从周说园3.一池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太液池一池三山是中国的一种园林模式,源于中国的道家思想,并于以后各朝的皇家园林以及一些私家园林中得以继承和发展;三山指神话中东海里的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并有仙人居之,仙人有长生不老之药,食之可长生不老,与自然共生;4.园林类型1p6/按构园方式区分:规则式法国古典主义园林、自然式、混合式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划分:皇家园林特点:规模宏大,真山真水多,园中建筑色彩富丽堂皇,体形高大,代表:北京颐和园、北京北海公园、河北承德避暑山庄、私家园林特点:规模小,常用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静;代表:北京恭王府、苏州四大名园、上海豫园、寺观园林3按园林功能分:综合性园林、专门性园林、专题性园林、纪念性园林、自然保护区园林等;5.寺观园林的定义:佛寺,道观等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6.中国四大名园:颐和园,避暑山庄,拙政园,留园7.苏州四大名园:拙政园,留园,狮子林,沧浪亭8.园林形成的三大背景:1大自然的造化 2社会历史的发展3人们的精神需要9.世界园林体系的划分标准:世界文化体系10.中国园林历史阶段的划分:萌芽期——夏--春秋战国生成期——秦--两汉发展期——魏晋--隋全盛期——唐--两宋成熟期——元--清末1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1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2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世界三大园林体系3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林的行形成4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12.园林基本要素:建筑,山石,水体,植物,动物13.园林中水的作用:①导向作用②点缀作用③倒影作用④基底作用⑤连接作用第二章欧洲园林1.美国纽约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设计师{道宁园林理论与实践概要道宁之后的园林大师是奥姆斯特德}2.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国家公园3.造园的理论与实践是“造园艺术的圣经”标志着法国古典主义的园林艺术理论的完全确立;4.英中式园林:由于法国的风景式园林借鉴了英国风景式园林的造园手法,又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新的园林风格,被称之为“英中式园林”;5.布里奇曼规则式园林向自然式过渡,肯特造成过渡,布朗-大地的改造者,胡弗莱画家造园家一起造园,钱伯斯向中国学习肯辛顿公园:伦敦皇家园林中改为对公众开放的最大的公园;第三章伊斯兰园林1.天堂园:面积通常较小,四周有围墙,外观显得比较封闭,类似建筑围和的中庭,与人的尺寸非常协调,其内有十字型的林荫道,构成中轴线;中轴线将园分割成四区,栽有花草,在十字型林荫路交汇点处设有中心水池,象征天堂;2.空中花园又被译为“悬园”或“架空园”,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3.王宫庭园是中世纪伊斯兰的主要园林类型;4.菲恩园是国家王宫庭园的典型代表;第四章中国园林的雏形1.一池三山的应用:建章宫、西苑、元代的大内御苑2.中国古典园林的起源:圃、台、园圃3.中国园林的雏形--囿,最早的囿是畜养禽兽观赏狩猎的场所4.囿中较早的建筑物或构筑物是“台”,即用土堆筑而成的高台;5.2考工记·匠人关于周代王城的描述:匠人营国……德6.从囿到苑发展的思想流派:天人合一思想、君子比德思想、神仙思想7.从囿到苑发展的建筑标志:台苑、代表:姑苏台、荆台、章华台第五章中国园林嗯形成-苑1.秦代建筑以广阔,壮丽,豪放为主要特征2.秦代皇家园林的代表:信宫极庙、阿房宫、兰池宫3.汉代三宫:长乐宫、未央宫萧何建、建章宫;存在时间最长的是:未央宫4.两汉私家园林的代表:梁孝王兔园、梁冀园苑,袁广汉园5.秦代时上林苑广阔、建章宫壮丽、广成苑豪放6.先秦两汉园林特点1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2园林的功能由最早的狩猎、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息与观赏为主3大自然在人们心中尚保持着一种浓厚的神秘感7.上林苑本为秦代营建阿房宫的一处大苑囿,汉武帝时扩而广之为上林苑,上林苑是皇家禁苑,专供皇帝游猎的场所,苑中最大的是昆明湖,是世界上最早的树木园洛阳主要苑囿:鸿池苑、上林苑,广成苑第六章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魏晋-隋1.魏晋六朝时期宗教、哲学、文人思想对园林发展的影响1在时代美学思潮的影响下,中国式风景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2游赏活动成为园林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3私家园林成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4寺观园林的出现开拓了造园活动的新领域集中地代表了一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对风景名胜区的开发起着主导作用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山水地形,花木鸟兽等自然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协调关系2·皇家、私家、寺观园林的代表皇家园林:华林苑曲水流觞的最早起源、芳林园、乐游园私家园林:金谷园、会稽谢家庄园、城廓宅园、张伦宅园、雍宅寺观园林:同泰寺、五台山、峨眉山永宁寺佛塔是最宏伟的佛塔3.中国园林形成了皇家、寺观、私家、陵寝等四大园林类型并行不悖的鼎盛局面,标志着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第七章中国园林的写意化唐宋时代1.大明宫的三大殿:含元殿、宣政殿、紫宸殿2.皇家园林的代表唐城三大内:西内太极宫、东内大明宫、南内兴庆宫大内三苑:西内苑、东内苑、禁苑禁苑面积最大,在长安城北郊一带,风景园林区,狩猎区3.私家园林的代表:辋川别业长安、屡道坊宅园洛阳4.五代、北宋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为董源,李成、关仝、荆浩5.长廊是我国古建筑和园林中最长的廊;6.建筑技术方面出现的官方和民间的两本书籍: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经7.周师厚洛阳花木记、张峋洛阳花谱8.梨园: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一所“皇家艺术学院”9.曲江池:我国历史上见诸文字的第一个公共游览地10.唐代园林的特点:①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安全形成②私家园林的艺术性较之前代有所升华③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形成中国山水园林的独特艺术风格④皇家,寺观,私家三大园林类型都已经完全具备中国风景式园林的主要特点⑤佛教禅宗兴盛⑥这个园林类型所独具的特征,不仅表现为园林规模的宏丽,而且反应在园林总体的布置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面11.建筑技术方面出现的官方和民间的两本书籍:李明仲营造法式,喻皓木经12.宋代造园活动兴盛体现在哪几个方面1文人园林的兴起2造园的叠石技术大为提高3植物栽培技术提高13.艮岳园①主持者是:梁师成;相关的记载文献两篇比较着名艮岳记宋徽宗撰写,华阳宫记僧人祖秀撰写②建园目的:主要是以山水的“放怀适情,游心赏玩”③艮岳的造园艺术成就1园林掇山构思独特,精心经营2园内形成一套完整水系,它几乎包罗壳内陆天然水体的全部形态:河,湖,泉,沼,溪,涧,瀑,潭等3动,植物珍奇丰富,且成为景题对象,使皇家园林平添诗情画意4园林建筑几乎包罗壳当时的全部建筑形式,建筑的布局绝大部分均从小造景的需要出发,充分发挥其“点景”、“引景”、“观景”的作用5假托道教风格,创设多样意境14.东京四苑①琼林苑:除殿亭楼阁、池桥画舫之外,还以树木和南方的花草取胜,是一座以植物为主体的园林②玉津苑:仅有少量建筑,环境比较清幽,林木特别茂盛③宜春苑:以栽培花卉之盛而闻名京师④含芳园:以竹林繁茂而出名⑤辋川别业:唐长安私园,文人别墅园林⑥履道坊宅园:唐洛阳私家园林⑦相国寺:北宋寺观园林⑧灵隐寺:南宋寺观园林15.李格非关于北宋私家园林的着作:洛阳名园记,将私家园林分为宅园富郑公园、环溪、游憩园董氏东园,董氏西园、花园归仁里,李氏人丰园洛阳名园记对洛阳私家园林的总结①除宅园之外,还有许多单独建置的游憩园②洛阳的私家园林都是以莳花栽木着称③当时中原私家园林的筑山仍以土山为主,仅在特殊需要的地方如构筑洞穴时掺以少许石料,一般少用甚至不用④园内建筑形象丰富,但数量不多,布局疏朗16.两宋时期造园的特点①皇家园林出现了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②市民园林开始兴盛③私家、皇家、寺观、三大园林类型都已完全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四个主要的特点④这个时期的园林创作方法逐渐向写意转化⑤寺观园林由世俗化更一步的文人化17.苏州现存园林中建园最早的是苏舜钡的沧浪亭18.文人园林风格特征1简远2疏朗3雅致4天然第八章中国园林的成熟1.迄今传世最早、篇幅最宏的一本画石谱录是:林有麟的素园石谱2.元明清时期园林特点:(1)皇家园林经历了大起大落的波折(2)私家园林沿袭前代高峰水平,民间造园活动广泛普及,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3)宫廷、民间的园居活动频繁,园林由赏心悦目,陶冶性情为主的游憩场所转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4)造园的理论探索(5)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中西园林文化开始交流3.石涛的叠石传世作品是扬州的个园,万石园片石山房假山4.清初三部园林理论着作是作者分别是5.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计成园冶---中国古代造园专着,也是中国第一本园林艺术理论专着6.三山五园分别是:玉泉山的静明园,万寿山的颐和园,香山的静宜园、畅春园、圆明园7.首次较全面的引进江南造园艺术的一座皇家园林是:畅春园,称之为“京师第一园”叶洮负责规划,张然主持叠山工程8.避暑山庄的五个特点:(1)几乎包含了全部天然山水的构景要素(2)湖泊与平原南北纵深联成一片(3)狮子沟北岸的远山和武烈河东岸的奇石,都能提供很好的借景条件(4)湖区有三大水源(5)具有冬暖夏凉优越的小气候条件8.圆明园的五个分区分别是:官区、后湖区、第三区、福海区、第五区包括内宫北墙外的长条分区9.北京城内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刹是:法源寺10.道教全真派的三大祖庭之首是:重阳宫元代关中道教全真教着名圣地还有两个是白云观,永乐宫11.北方园林为什么以北京为中心(1)大量官僚、王宫贵戚集中,世居本地者子孙繁衍分宅而居,外省的大员、蒙古王公都要在北京兴造宅邸而有宅必有园(2)自康熙以来皇家园林建设频繁,至乾隆时达到高峰注:“皇元孙真人道行碑“赵孟頫写12.扬州园林的代表是:个园,晚清第一园是:何园13.岭南四大名园是:顺德的清辉园、东菀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佛山的梁园粤中四大名园14.列举明清两代着名的造园匠师及他们的代表作品叶涛:畅春园张然:畅春园张轼:寄畅园计成:影园15.私家园林矛盾现象表现在哪些方面1宅园的性质发生变化,园林与府邸的关系比过去更为密切2园林建筑物的类型改变,数量随着园林性质的转化而逐渐增多3园内用石掇山更为普遍4园内的植物配置,重艺不重技5私家园林景题盛行,形式倾向日益突出16.复道回廊:“中国立交桥的雏形”17.两堤上的六座桥梁:玉带桥、界湖桥、练桥、镜桥、驼背桥宗教三大花事:法源寺“丁香”与宗教寺中土丹茶、王府海棠18.引静桥:中国古典园林最短的拱形桥19.本时期园林分化为哪三大地方派别举例阐述各自的特点;1江南园林个园,休园,影园①建筑的形式极其多样丰富,个体形象玲珑轻盈②江南园林叠山石料的品种很多,以太湖石和黄石两大类为主③江南气候温和湿润,花木生长良好,种类繁多④园林空间多样而富于变化2北方园林半亩园,恭王府花园,勺园,清华园①建筑体量高大,形象稳重敦实②北京城里水资源匮乏,宅园多数因水源困难,故山水在布局中一般处于辅佐的地位,水池的面积都比较小,而在小水面上求其变化③北京树种比江南少,树木花草多作为点缀④叠石为假山的规模就相对要小一些⑤总体布局上多采取中轴对称的处理方式3岭南园林①规模比较小,且多数是宅院,建筑的比重大,建筑物的通透开敞更胜于江南②叠山常用姿态嶙峋、均折繁密的英石包镶,因而山体的可塑性强,姿态丰富;外形更轻盈活泼,建筑的局部,细部很精致,尤以装修③小型叠山或石峰特置与小型水体相结合而成的水石庭等,尺度亲切而婀娜多姿,乃是岭南园林一绝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园内一年四季都是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老榕树大面积覆盖遮蔽的阴凉效果尤为宜人,故称岭南园林一绝20.颐和园总体规划的蓝本是:西湖;谐趣园仿照的是江南无锡的寄畅园。
第1章 园林史绪论
![第1章 园林史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d0e25079168884868762d6f9.png)
日本 枯山水庭院
第二节 园林的类型 p2
山、水、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四个基本要素 植物、建筑是构成园林四个基本要素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四项 筑山、理水、植物配置、建筑营造是造园的四项 主要工作(手段) 主要工作(手段) 各种风格园林,按照山、 各种风格园林,按照山、水、植物、建筑四者的 植物、 构配方式来分可分为 规则式园林(典型: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规则式园林(典型:法国古典主义园林) 自然式园林(典型:中国园林) 自然式园林(典型:中国园林)
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距皇居近, 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距皇居近,便 建在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 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 建在都城近郊、 行宫御苑和离宫御苑建在都城近郊、远郊风景优美 的地方,或者在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 的地方,或者在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前者供皇帝 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作为皇帝长期居住、 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后者作为皇帝长期居住、 处理朝政的地方 此外,在皇帝出巡外地需要经常驻跸的地方, 此外,在皇帝出巡外地需要经常驻跸的地方,也视 其驻跸时间长短而建置行宫御苑或离宫御苑
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 园林在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时代风格、 时代风格 民族风格、 民族风格、地方风格
中国古典园林指的是世界园林发展第二阶段上的中 国园林体系 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 由中国的农耕经济、集权政治、封建文化培育成 长 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 比起同一阶段上的其他园林体系,历史最久、持 续时间最长、 续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 是一个博大精深而又源远流长的风景式园林体系
补充资料:日本古典园林 补充资料:日本古典园林——枯山水庭园 枯山水庭园
中外风景园林史知识点1
![中外风景园林史知识点1](https://img.taocdn.com/s3/m/29ee5ff5af1ffc4fff47ac70.png)
第一章绪论1.1 什么是园林?园林: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栽植和建筑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园林四要素:山(地形)、水、植物、建筑造园的四项基本工作:筑山(地形)、理水、植物栽植、建筑布置例1:意大利(郎特别墅)、法国(沃勒维贡特庄园、拉·维莱特公园、凡尔赛宫)——规则式园林例2:中国(拙政园)——自然式风景园林1.2 世界园林总览四个阶段——原始文明(后期出现园林萌芽)、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信息文明三大体系——欧洲园林体系、西亚园林体系、东方园林体系(1)四个阶段A.原始文明阶段:种植、养殖,观赏不分;为全体部落成员共同管理,共同享受;主观上为了祭祀和温饱,客观上有观赏功能,园林进入萌芽状态;B.农业文明阶段:为统治者服务;园林空间为封闭的、内向型;追求精神享受;造园工作者工匠、文人和艺术家完成C.工业文明阶段:除了私人园林,还出现公共园林;园林规划设计由封闭内向转化为开放外向;功能除了追求精神享受,还注重园林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由现代型的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D.信息文明阶段: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城市在园林中”;城市外围营造防护带,连接森林公园或更大范围的绿色景观;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园林的规划设计广泛利用多学科知识及各种先进的技术(2)三大体系欧洲体系——尼罗河流域、两河流域——古希腊——古罗马——中世纪——意大利——法国——英国西亚体系——两河流域——古波斯、阿拉伯、东罗马帝国——波斯伊斯兰园林、印度伊斯兰园林、西班牙伊斯兰园林、中亚伊斯兰园林东方园林——中国——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1.3 外国园林史(1)相关概念风景园林史:研究世界上各个国家和地区风景园林的发展历史,考察风景园林内容和形式的演变,总结造园实践经验,探讨风景园林理论与遗产。
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知识题(DOC)
![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知识题(DOC)](https://img.taocdn.com/s3/m/5ecc97be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2a.png)
风景园林专业基础知识题(DOC)1. 树木学1.1 什么是乔木?乔木指高度在六米及以上,具有直立的主干和具有树冠的树种。
例如:榉树、枫树、杉树等。
1.2 什么是灌木?灌木指高度在六米以下,通常是由多数枝干从根或地面处分出,无明显的主干,并且没有树冠的植物。
例如:玫瑰、金钟花、墨竹等。
1.3 树干的结构树干是树木的主要部分之一,负责承受树上的重量并将其传递到地面。
树干可以分为外皮、韧皮部、木质部和髓。
外皮(或树皮)包裹在树的外部,可以保护树木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韧皮部包含了树的蒸发层,负责树的水分管理;木质部是由纤维素和木质素组成的坚硬组织,负责树的结构支持,传递水分和养分;髓是树干的中心部分,可以存储蓄水和养分。
1.4 叶片的结构叶片是树木的重要部分之一,负责光合作用以产生养分。
叶片一般分为叶柄和叶身两部分,叶柄连接叶片和枝干,叶身则负责吸收光和二氧化碳。
叶片的表皮主要是由表皮细胞、气孔和细胞间隙组成。
表皮细胞和气孔可以调节光合作用的速率和水分蒸发量。
2. 花卉园艺学2.1 什么是生长季?生长季是花卉植物从开始生长到成熟结实的时间段。
对不同的花卉植物而言,生长季的时间长短和生长所需的条件也会发生变化。
在生长季,花卉需要足够的光照、水分和养分以支持其生长和发展。
在冬季或寒冷的气候下,花卉需要额外的保护以免过冷过冻或死亡。
2.2 花卉的繁殖方式有哪些?花卉的繁殖方式有许多种,常见的有种子繁殖、无性繁殖和插条繁殖。
种子繁殖是花卉在制作时根据花卉的生物性状,由母株的果实生长出种子,然后通过种子繁殖方式进行花卉的繁殖。
无性繁殖是通过种植者或园艺家细心操作的方式进行繁殖,常见的无性繁殖方式有扦插、分株、压条、挂枝等。
插条繁殖:从成熟的花卉上截取枝条或分枝,将其切断成为独立的芽和芽基,并将其置于营养液中孕育茁壮。
2.3 施肥的原则在花卉园艺学的实践中,施肥是保持植物生长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了确保施肥顺利,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几点原则:•施肥应当适量,避免过度施肥或施肥不足。
风景园林工程-第1章(1竖向设计概述)(1)
![风景园林工程-第1章(1竖向设计概述)(1)](https://img.taocdn.com/s3/m/83d6f948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77.png)
1.5 竖向设计的主要方法 (一)等高线法 (二)断面法 (三)模型法
1.5 竖向设计的主要方法
(一)等高线法 在绘有原地形等高线的底图上用设计等高线进行地形改造或创作。 优点:在同一张图纸上便可表达原有地形、设计地形状况及园林绿
地的平面布置、各部分的高程关系,既方便了在设计过程中进行方案 比较及修改,也便于进一步的土方计算工作。
1.6 各类园林用地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做成较陡的梯步道路
1.6 各类园林用地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陡坡植物造景
1.6 各类园林用地的设计原则和要求
(三)山地(园林的山地主要指土山)
同坡地相比,山地的坡度更大,一般在50%以上。山地根据坡度大小又分 为急坡地(50%-100%)和悬坡地(>100%)两种。山地因其坡度较大,往往 可以营造出奇、险、雄的造景效果。
1.5 竖向设计的主要方法
1.5 竖向设计的主要方法
(5)用设计等高线进行竖向设计
① 陡坡变缓坡或缓坡改陡坡。
坡度: i=h/L i—坡度(% ) h—高差(m ) L—水平间距(m)
坡度系数:m=L/h
等高线间距疏密表示地形的缓陡。 设计时,如果高差h不变可用改变水 平间距L的方式来增加或减缓地形的 坡度。
水平地形自身不能形成私密的空间限制
空间和私密性的建立必须依靠地形的变化 和其他限制因素的帮助
1.2 园林地形的作用
(三)影响游览路线及速度
地形坡度较小 游览速度较快
地形坡度较大 游览速度较慢
如果地形的坡度较大,园路应尽可能 沿着等高线布置,避免垂直横穿等高 线,减小园路的坡度。
1.2 园林地形的作用
奇、险、雄的造景效果。
悬坡地道路设置为爬山磴 道,且必须设置扶手栏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园林特点
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 浓郁的诗情画意 深邃高雅的意境
六、园林史
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替擅、发 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 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 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的一门学科.
章次 第1章 第2章 第3章 第4章 第5章 第6章 第7章 第8章 第9章 第10章
教学时数分配表
课程内容 园林的基本问题 中国园林的雏形-囿 中国园林的形成-苑 中国园林体系的完成 中国园林的写意化 中国园林的成熟 中国陵寝园林 中国园林的组成要素 欧洲园林 伊斯兰园林
总学时 2 2 4 4 8 8 2 4 8 6
2、中国的“园林”定义
狭义:园林是在一定的地段范围内,利用、改造天然 山水地貌或人工开辟山水地貌,结合建筑造型、小 品艺术和动植物观赏,从而构成一个以视觉景观之 美为主的游憩、居住环境。
广义:包括各类公园、城镇绿地系统、自然保护区在 内融自然风景与人文艺术于一体的为社会全体公众 提供更加舒适、快乐、文明、健康的游憩娱乐环境。
70%
第一章 园林的基本问题
一、园林概念 二、园林的性质与功能 三、园林的类型 四、园林基本要素 五、世界园林体系 六、园林史
一、园林的概念
1、国外的“园林”定义 garden and park 。garden包括菜园、果园、草 药园、猎苑等 ;park即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以后 将过去皇室花园、猎苑及贵族庄园没收,或由 政府投资兴建、管理的向全体公众开放的园林
然保护区园林
四、园林基本要素
山岳风景景观
自然景观要素
水域风景景 天观文气象景观
动物景观 园
Hale Waihona Puke 林 基历史人文景观要素名胜古迹景观
本
文物艺术景观
要
民间习俗与节庆活动
素
地方工艺工业及地方风味风情
山水工程
园林工程要素 道路桥梁工程 假山置石工程
建筑设施工程
植物
五、世界园林体系
世界园林体系划分依据 主要影响因子有:种族、宗教、风俗习惯、语言文字 系统、历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尤其以种族、宗教 文化、语言文字系统影响最大。 划分为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 体系三大体系
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私有 离宫御苑:建于远离京城的风景地带,供皇帝长期居
住、处理朝政的地方 行宫御苑:建在都城远效、近效风景优美的地方,供
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的地方 大内御苑:建在首都的宫城或皇城以内,供皇帝日常
临幸游憩的地方
私家(贵族)园林 :属于官僚、贵族、文人、 地主、富商所私有
寺观园林 :各种宗教建筑的附属园林,也包括 宗教建筑内外的园林化环境。
陵寝(寝庙)园林 :为埋葬先人,纪念先人实现避 凶就吉之目的而专门修建的园林。
公园:全体居民游憩娱乐和聚会的场所
3、按园林功能区分
综合件园林:造园要素完整,景点丰富,游憩娱乐设施齐全的 大型园林。 专门性园林:造园要素有所偏重,主要侧重于某一要素观赏的 园林。 专题园林:是指围绕某一文化专题建立的园林 纪念性园林:为祭祀、纪念民族英雄或祖先之灵,参拜神庙等 而建立的集纪念、怀古、凭吊和爱国主义教育于一体的园林 自然保护区园林:是指为保护天然动植物群落、保护有特殊科 研与观赏价值的自然景观和有特色的地质地貌而建立的各类自
中外园林史
临沂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霍宪起
2015年9月
《中外园林史》课程简介
中外园林史是记录和论述中外园林的渊源、发展、 形式和风格类型的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 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一门理论学科。其研究的主要 内容包括中国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与伊斯兰园 林体系的历史渊源、文化背景、园林类型、代表性 园林及其风格特点。另外还包括中国园林体系的历 史分期和造园要素。
理论学时 实践学时
2
0
2
0
4
0
4
0
8
0
8
0
2
0
4
0
8
0
6
0
合计
48
48
0
主要参考书
《中国园林文化史》 王毅,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西方造图变迁史》针之谷钟吉[日],中国建工出版社,2001。 《中国古典园林史》 周维权,清华大学出版社,1993。 《外国造园艺术》 陈志华著,河南科技出版社,2001。 《世界园林发展概论》 张祖刚,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 《西方园林博览》(卷1--24), 重庆出版社, 2003。 考试方式 闭卷考试和平时考核。其中平时成绩30%(小测验) ,期末考试主卷成绩
二、园林的功能
狩猎(或称围猎) 游玩(或称游戏) 观赏 休憩 祭祀 集会、演说 文体娱乐 饮食
三、 园林类型
1、按构园方式区分: 规则式 自然式 混合式
规则式: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几何式、对称式园林,整个 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
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自然式: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 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 相互关系较隐蔽含蓄。
混合式: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 成控制全园的主轴线或副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 对称布局
整个中山陵主体是规则式的,其它则为自然式,整体混合式
2、按园林的从属关系区分
1、世界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原始文明对园林的孕育作用
农业文明形成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工业文明促进了城市园林化和自然保护区园
林的形成
信息文明确立了生态园林目标
2、中国园林历史阶段划分
萌芽期(夏—春秋战国) 生成期(秦一西汉) 发展期(魏晋一隋) 全盛期(唐一两宋) 成熟期(元一清末)
本章小结
一、园林概念 二、园林的性质与功能 三、园林的类型 四、园林基本要素 五、世界园林体系 六、园林史
世界三大园林体系
欧洲园林: 是以古埃及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以法国古典 主义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优秀代表,以规则式和 自然式园林构图为造园流派,分别追求人工美和自然 美的情趣
伊斯兰园林:是以古巴比伦和古波斯园林为渊源,十字形 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封闭建筑与特殊节水灌溉系统 相结合,富有精美建筑图案和装饰色彩的阿拉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