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校园多一分美丽-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方案教程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校园多一分美丽-垃圾分类综合实践活动
方案
“让校园多一分美丽”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基于学生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本次活动内容,我制定了以下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综合实践课程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通过综合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关于自我、社会、自然的真实体验。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上海开始普遍推行强制垃圾分类,湛江市也已在多个生活小区试点垃圾分类。
校园是学生除了家庭以外生活时间最多的地方,但是校园内的垃圾处理情况还有很多方面不符合垃圾分类的要求。通过本次实践活动,同学们能更深入了解垃圾分类,以主人翁的身份去保护美好的校园,进行资源可回收利用,主动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来。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已有过垃圾分类的体验,但是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标准还不是非常了解,但学生已具备较好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能使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信息技术手段帮助了解垃圾分类。学生们能根据自身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小组的组建和分工合作,具备一定的垃圾分类知识储备,能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校园垃圾分类研究。学生有着良好的设计和动手能力,已初步了解一些创客设计制作的方法。
三、活动目标
综合实践课程目标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导向,培养学生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等方面的意识和能力。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以下活动目标:
1.通过了解校园垃圾分类的困难现状,认识到整个社会垃圾分类的严峻
性。
2.通过调查研究学校垃圾分类活动,激发学生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保护校
园环境的责任感。
3.通过考察和分析校园垃圾分类的数据,对学校垃圾分类处理进行有效的
建议并进行垃圾分类。
4.能尝试将可回收物进行二次加工,尝试利用可回收物“变废为宝”,设
计具有垃圾分类宣传效果的垃圾桶,并在校园中使用。
四、活动内容安排
综合实践课程面向学生的个体生活和社会生活,课程实施注重学生主动实践和开放生成。因此我制定了以下的活动内容安排:
1.活动准备(第一阶段)(2课时):选题、方案设计
2.活动实施(第二阶段)(4课时):实践活动
3.成果展评(第三阶段)(2课时):成果展示和分享
五、活动实施
活动准备(第一阶段)
1.主题生成
引导学生从日常学习生活、社会生活或与大自然的接触中提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活动主题。
(1)情境导入
介绍上海市的垃圾分类政策,并通过图片展示学校当前垃圾处理的形式和效果。激发学生保护校园环境的意愿,促生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想法。
(2)热身讨论
从湛江市小区垃圾分类试点的话题引发学生讨论,通过老师的点拨与指导,学生通过上网搜索、查阅书籍等方式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要求,提出对校园垃圾分类感兴趣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3)确定活动主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和讨论的情况,从学生最感兴趣的几个话题中,引导学生总结出几个值得研究的活动方向。如:
1.如何减少课室里的垃圾、垃圾再利用?
2.学校功能室垃圾分类处理探究。
3.教师办公室垃圾分类处理探究。
4.学校公共场所垃圾分类如何进行,分类垃圾桶如何分布?
5.可回收垃圾如何变废为宝?
(4)小组组合
学生根据自己能力的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方向,进行小组组合,选出组长,给活动小组起名,确定小组的活动方向,做好组员分工安排。
2.方案设计
小组根据确定的主题和活动方向,利用互联网搜索和整理相关的资料,进行初步的探究和讨论,确定活动方案,并根据活动方案制定活动内容和目标,填写小组活动计划表。
活动实施(第二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的不同阶段需要的活动时间不同,部分活动需要利用到课余时间和校外场地。本次小组活动实施将基于UMU互动学习平台开展,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小组间的交流评价均可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互动学习平台中进行,可以长久保留。摆脱了时间和场地的限制,让师生可以做到随时沟通。(学生需要用手机或平板电脑下载注册UMU 互动学习平台APP)。
1.校园实地考察
各小组根据小组选择的活动方向,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实地考察,在征得老师同意的情况下,对功能室和教师办公室进行考察。认真按照考察记
录表做好数据记录,收集部分可回收利用的垃圾。通过相机、录音等保存活动现场资料和活动痕迹。
2.分析考察数据
根据实地考察获得的数据材料,分析各个校园场所不同时间段垃圾产生的类型、数量、处理形式等,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各场所垃圾桶的分布进行分析,总结各个场所可能出现的不合理垃圾处理情况,填写好数据统计表。
3.制作“校园分类垃圾桶分布建议图”
各小组根据分析结果中发现的问题,对整改方向提出建议,并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可行性分析,尝试对学校不同场所分类垃圾桶的数量和类型进行布局统计。最后整合所有小组的分布建议图,制作出全校校园分类垃圾桶分布建议图,并向学校提出建议。
4.设计分类垃圾桶
以项目式学习的形式组织学生以“收集可回收垃圾,制作分类垃圾桶”为主题,设计出环保实用的分类垃圾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宣传方向进行分类垃圾桶的设计。
成果展评(第三阶段)
1.小组成果展示
(1)通过美篇、PPT等多种形式展示小组活动过程,如活动照片、考察记录表等。
(2)展示小组成果,如垃圾分类建议图、设计的分类垃圾桶等,由同学们选出最适合在学校推广的,具有宣传和使用价值的垃圾桶,推荐给学校使用。
2.成果评价
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主张多元评价和综合考察,突出评价对学生的发展价值,充分肯定学生活动方式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鼓励学生自我评价与同伴间的合作交流和经验分享。
小组成果的评价由老师的评价和小组互评为主,可参考活动过程中UMU平台上的评价进行总结,学生的自我评价见下表(以网络问卷的形式让学生在问卷星或UMU上进行自我评价,方便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