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中女作家的不完美婚姻
张曼娟-不是不婚,只是刚好单身 婚内单身

张曼娟:不是不婚,只是刚好单身婚内单身张曼娟:不是不婚,只是刚好单身婚内单身张曼娟是公认的才女,东吴大学教授、最具知名度与最受欢迎的华文女作家,更是一个恋者、爱情的思索者与诠释者。
她有着秀丽的容貌,但是成名20多年,她一直单身。
女人一生的幸福,是不是一定要有婚姻?张曼娟告诉我们:单身女人也可以幸福和快乐。
一个开始,可以贯穿一生那是1985年一个深秋的子夜,24岁的张曼娟辗转难眠。
她的第一本书《海水正蓝》即将出版,天亮以后她就不仅仅是一个硕士研究生,更是一个写作者了,这是她做梦也憧憬的职业角色。
巨大的喜悦需要找人分享,第二天,张曼娟郑重其事地将作品送给了男朋友,他开开心心地拿着书回去了。
转天,他打来电话,声音听起来很低落。
张曼娟说:“没关系,你不喜欢一点也没关系的,那不是重要的事。
”男朋友欲言又止了好一会儿,然后才说:“我看了你写的故事,整夜睡不着,我觉得好害怕,我不知道你都在想些什么?”张曼娟花了好多时间抚慰男朋友的情绪,叫他不要害怕,可是说着说着,她发现自己的情绪缓缓地滑落下去了。
《海水正蓝》阐述的是关于婚姻的理论:相爱的人在一起结婚是最好的结局。
但是两个不再相爱的人分开,那么离婚对他(她)们来说,也许是一种最合适的解脱办法。
这个观点在当时争议很大,却一下子缔造了50万本以上的销售佳绩。
张曼娟后来在世界各地遇见许多读者。
他们告诉她,《海水正蓝》曾经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而她发现,因这本书而改变最大的人,其实应该是她自己。
念完硕士,张曼娟报考博士班。
男朋友是为她才去念的硕士,看见她又考上了博士,脱口而出:“你为什么要念博士?”她又花了不少时间安抚男朋友,却过不了他家人那一关,每个人都在问她:“你为什么要这么做?”她感到疲惫了,其实,《海水正蓝》带给张曼娟许多人生设计的重大改变,如果不是因为畅销招致太多负面批判,她恐怕不会发奋念博士。
她原是个得过且过的懒孩子,但她想做点事情证明自己可以在写作之路上走得更长久。
浅论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因素

浅论人生中刘巧珍爱情悲剧因素[摘要]本文对《人生》中造成女主人公刘巧珍的爱情悲剧的原因作了进一步的思考。
刘巧珍是路遥笔下传统美的化身,她美丽、质朴、单纯。
她认真对待生活,执著面对爱情。
在80年代初封建闭塞的西北农村,巧珍敢于冲破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传统而追求自由恋爱,她的身上折射着新时代的光辉。
但是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巧珍的爱情还是以悲剧而告终。
除了当时社会以及周遭环境对她的压抑和束缚之外,巧珍自身的内在因素也对这段感情的失败不无责任。
巧珍她一方面感奋着新生活的召唤,却又在愚昧中、在旧观念旧道德的限制下,窒息了精神世界的发展;自我意识觉醒得不彻底;而且在爱情上缺乏自立自强的精神。
论文从四个方面对导致刘巧珍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做了梳理与分析。
[关键词]刘巧珍爱情悲剧内在因素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悲剧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①。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评价拉萨尔的剧本《济金根》时,也对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悲剧观的要点作了非常精辟的论述。
在他们看来,所谓悲剧冲突,是指“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矛盾”。
在路遥的小说《人生》当中,高加林和刘巧珍的爱情就是一出悲剧。
诚然,悲剧的发生其社会与环境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是作为男女主人公本身来说,自身的个性缺陷和面对考验时所做的抉择也是形成悲剧的原因之一。
巧珍是一个集真、善、美为一身的女子,而且她的身上还折射着新时代的晶莹光彩。
巧珍的悲剧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灵,也引发了我们进一步的思索。
刘巧珍,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姑娘,她有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善良、纯真、谦让、温柔、朴实……“她虽然没有上过学,但感受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很强,因此精神方面的追求很不平常”,加上她那颗“金子般的心”,就“形成了她极为丰富的内心世界”。
她爱高加林爱得那么深沉。
这种爱,在传统的爱情道德中又折射出对具有文明特征的新的生活的追求。
巧珍她是勇敢的,她同样渴望着现代文明,对自己挚爱的人敢于义无返顾地追求。
王海鸽婚恋小说中女性情感悲剧的原因

绍
王海钨作为婚姻家庭生活的著名写手 , 她的生活 和婚姻 经历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么丰富和顺利 , 一次失败 的婚姻 生
活带给她对生活对婚姻无数 的慨叹 , 她 的作品无可避免地受 到 了失败 婚姻 的影 响 , 作 为女性作家 , 她 的作品用重 墨剖析
家热衷的题材 , 但 王海钨 以女性 的独特 视角剖析 了家庭生 活
牲 品 ,在 与刘凯瑞 的感 情纠葛 中她一直 以第三者 的形象 出 现, 尽管简佳 在物欲横流 的现代社会 中处之淡 然 , 渴望平淡
美满 的家庭生活 ,但她的存在确实伤害 了刘凯瑞 的家庭 , 在 看清刘凯 瑞不会离婚 与 自己结婚 时她断 然地拒绝 了刘凯瑞
[ 关键 词】 婚姻 ; 女性 ; 情感 悲剧 ; 原因
中图分 类号 : I 2 0 6 . 7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 : 1 6 7 2 — 8 6 1 0 ( 2 0 1 3) 9 - 0 0 5 8 — 0 2
王海钨是当代著名的女性作家 , 许 多作品被改编成 同名 影视 , 其作 品大 多是描写 当代社会 家庭婚姻 生活 , 题 材新颖 , 发人深省 。当今价值体系下 , 婚姻 家庭 生活是众多“ 潮流” 作
婚姻一直是王海钨小说关 注的重点 , 是王海钨驾驭作 品 的重要载体之一 ,在其小说 中总是将焦点放在婚后 生活 中, 浪漫爱情只是 曾经存在的记忆 , 而婚 姻生活则是 日复一 日的
了女性在家庭生活 中的定位 , 可以说对 中国当代女性作 了毫
不 留情的深刻剖析和描写。
从《 牵手》 到《 不嫁则 已》 再到《 中国式离婚》 , 女作家王海 钨用手 中的笔记叙 了一个又一个普通人 的婚姻故事 , 她真 实 而又残酷地把婚姻 中的种种生存状态狠狠地揭 开来 , 特别是 《 中 国式离婚 》 , 对于女性 不讲情面 的“ 可 怕” 描写, 似 乎更 能 起到 振聋发 聩 的警示作 用 。从 《 中国式 离婚 》 到《 大校 的女 儿》 , 再 到《 新 结婚时代 》 , 王海钨 只在情 感剧领域 里耕耘 , 王
刘爱武《第三种婚姻》颜丹青形象分析

刘爱武《第三种婚姻》颜丹青形象分析摘要:颜丹青是《第三种婚姻》中人性特征最为复杂的人物之一,在她身上集中体现了当代女性在婚姻生活中的思想弊病。
小说从颜丹青的性格、自我意识、欲望及思想等方面进行描写,体现出了刘爱武对当代女性婚姻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深层思考。
关键词:第三种婚姻;颜丹青;形象分析LiuAiWu The Third Marriage YanDanQing Image Analysis Abstract:YanDanQing is The Third Marriage human nature in the most complex characters characteristics in one of her body embodies the modern women in marriage life the concept of abuses. From Y anDanQing character, novel self consciousness, desires, and thought about and so on, LiuAiWu reflects on the contempo rary female marriage meticulous observation and deep thinking.Keywords: The Third Marriage; Y anDanQing;Image Analysis引言《第三种婚姻》是当代网络女作家刘爱武的一篇长篇小说。
谈及作者刘爱武,知道的人少之又少,原因就是当今网络文学的泛滥,能够跻身而出,独领风骚的人实在太少了。
在网络上并没有太多她的相关信息,因其作品多散见于各报刊杂志,在网上流传的只有《第三种婚姻》和《婚活男女》这两部长篇小说。
从仅有的一些资料中可以了解到,她曾为《婚姻很远暧昧很近》写续,而她自己擅长写作的也是关于家庭伦理及女性题材的文章,也许是因为已婚的关系,她对情感和婚姻有着独特的思考和见解。
浅谈方方笔下“被出轨”女性生存困境

浅谈方方笔下“被出轨”女性生存困境文/梁婉月电影《万箭穿心》剧照。
住进了新房子的李宝莉觉得要依靠马学武,并试图去改变自己,而她的所有思想的转变,都源于她生存在城市的普通阶层,而此阶层带给她的小市民思想,是她走进万箭穿心命运的一层因素。
摘要: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上,一大批女性作家以自己独特的审美视角,揭示了中国现代女性在追求自我解放道路中所遭遇的重重困境。
方方虽然不曾承认自己是女性作家,但她与这些作家一起,对20世纪末女性的悲剧命运进行了多方位的思索与叙述。
本文试图从方方小说中的“被出轨”现象为切入点,窥探分析其笔下的“被出轨”女性形象,进而推及当代中国女性所面临的种种生存困境。
关键词:方方小说 出轨形象 生存困境方方,作为一位具有知识分子人文关怀的“新写实小说”作家,在她的小说中,描写了不同环境、不同阶层和不同背景的女性生存困境和命运走向;她从多角度多侧面反映了当代女性的生活及生存状况。
她在关于两性方面的创作中,通过对女性的情感、精神和欲望等方面的冷静客观描写,对女性在社会化和文明化的语境中深陷绝境的自身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给予了深刻地反省。
1.方方小说中多类型的“被出轨”形象1.1勇敢者的反抗超越方方笔下不乏抗争超越的人们,即使抗争的结果还是回到了原地,但还是勇敢地选择反抗。
在反抗的过程中,不仅实现了自身的超越,提升了自我精神,还将自己从命运的沉沦中拯救,显现生命的价值与意义。
《奔跑的火光》中,英芝与贵清偷欢致孕,草草嫁给贵清。
贵清嫖娼赌博暴打英芝,英芝对于婚姻的绝望变成了“盖房运动”,她想凭借自己的经济能力去盖房子,给予自己安全感,而她的能力就是不断出卖肉体,一次次用自己的身体换来血汗钱。
当她与情人偷欢被公公发现时,经历九死一生走投无路的她失去了理智,烧死了贵清,最终被枪决。
《水随天去》是一部描写妇女心灵破碎悲剧的中篇小说,天美同三霸结婚10年不能生孕,因此三霸同城里的另一女人在一起。
天美长期被三霸遗弃在小镇的废品收购站,独自苦守着合法婚姻孤苦生活,而三霸则在城里养着小老婆抱儿育女。
从子君、流苏的出走看“五四”时期新女性的婚姻爱情悲剧的原因

从子君、流苏的出走看“五四”时期新女性的婚姻爱情悲剧的原因目录目录 (1)摘要 (2)英文摘要 (3)前言 (4)一、 (5)(一)…………………………………………………………………………………………………………5(二)…………………………………………………………………………………………………………5二、 (6)(一) (6)(二) (6)三、 (7)(一)………………………………………………………………………………………………………7(二)………………………………………………………………………………………………………8注释……………………………………………………………………………………………………………………...9 参考文献 (10)后记……………………………………………………………………………………………………………………1 1摘要鲁迅名篇《伤逝》展示了子君、涓生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生活中的爱情悲剧,在张爱玲著作《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看似幸福的结局里也隐藏着极大的悲剧因素。
本文试从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程度,爱情观念以及经济基础三个方面论述在特定时代中不同女性在主体意识的觉醒过程中的努力和失败悲剧的必然原因。
关键词:伤逝倾城之恋悲剧原因ABSTRACT前言“五四”文化张扬爱情至上和个性解放,为了体现其反抗性,青年们选择了离家出走,这在很多作家笔下都有所体现,如胡适的《终身大事》、巴金的《家》,这几乎成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当然,一些作家也看到了“出走”背后隐藏的种种危机,鲁迅的小说《伤逝》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无疑是两部最经典的关于女性出走后的作品。
子君冲破重重封建阻碍,自以为收获到生命的全部,到头来,竟连同自己的生命和激情,一点点的被耗尽,她还没来得及争取到的女性主体地位已然被强大的时代覆盖;而流苏毅然决定“出走”,来到情人身边,还打了一场“爱情保卫战”并得到自己想要的婚姻,但也只是一座没有爱情的“空城”。
浅谈《鬼魅丹青》中的婚姻

教育与社会232 浅谈《鬼魅丹青》中的婚姻梁琪(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四川南充 637009)摘要:迟子建是东北女作家乃至中国女作家中比较独特的一位,她的作品大多取自于家乡大兴安岭,所描写的几乎都是小地方的小人物,对乡土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感悟都深深地烙在了她的作品之中。
《鬼魅丹青》中展现出来的,除了作者一贯的温情风格外,还有更引人深思的内容,那就是关于婚姻,其中展现了当下生活中男女的情感困顿和内心隐痛,折射出理想婚姻家庭的不和谐。
本文将从这几段婚姻悲剧,从婚姻、爱情的千疮百孔之中来浅谈爱与责任,奉献与自私。
关键词:婚姻ꢀ;爱与责任;ꢀ奉献与自私ꢀ一、引言爱情和婚姻是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
爱情与婚姻是美好的,一直以来被人们所歌颂,一切美丽的词也都来源于此,但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社会的急剧转型,普遍表现出对其的质疑、戏谑。
迟子建对于笔下所描写的婚姻,无论其是多么的残缺与不和谐,始终以温情和淡定的姿态为读者展现拉林普通老百姓的爱恨情仇。
对迟子建来说,温情是她怀抱世界的信仰所在,“温情应该是寒夜尽头的几缕晨曦。
”[1]小说看似在讲述拉林的老百姓,但是其实大抵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的爱情和婚姻都有类似的不和谐问题,迟子建曾说道:“小说中,没有绝对的主角与配角。
只要写出个性鲜明的人,即使着墨不多,配角也能焕发出主角的色彩。
”[2]确实,往往在小人物身上,更能呈现生活的本真状态,在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身影。
《鬼魅丹青》中迟子建以蔡雪岚的坠楼命案引出一系列人物关系和情感纠葛,一段段看似美满的婚姻背后都潜伏着巨大的危险。
故事发生在拉林小城,女主角是拉林城最有女人味的布店老板兼做裁缝的卓霞。
以卓霞、刘良阖和齐向荣的情感纠葛为主线展开一个错综复杂的情感世界,记录了拉林城男女的爱恨,他们陷于复杂的多角恋爱和婚外恋中,挣扎于情感的漩涡中。
在传统的道德审判中,妻子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一切出轨的男人和第三者都是被唾弃的,迟子建的这篇小说一反往常,在外人眼里,齐向荣是刘良阖的妻子,是人尽皆知的贤德女人,卓霞这位女主人公却是以小三身份出现,但读者对于卓霞没有厌恶、反有同情,因为在刘良阖和齐向荣这段看似美好的婚姻背后实则矛盾百出,这其中既有因齐向荣性格造成的婚姻破裂也有因时代牢笼的挤压而酿成的悲剧。
“离不了的婚”——浅析现代文学中女性在婚姻中沦陷的原因

2018-11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离不了的婚”———浅析现代文学中女性在婚姻中沦陷的原因徐凡(辽宁大学文学院,辽宁沈阳110136)摘要:中国女性自主意识的亟待确立在新时期西方女性主义的影响下如火如荼的“演练”,陈染、林白的身体写作更是在文学领域掀起了一股奇美的浪潮,这使得当下不得不正视女性的角色义务到底何去何从。
回望现代文学,以女性主义视角思索那个年代下的婚姻与女性,我们不难发现女性在婚姻中的沦陷,婚姻是归宿亦是陷阱,女性往往进的去却出不来,在婚姻的抉择中女性从未能走出婚姻的怪圈。
外在处境的压制与内在规范的“同谋”,离婚对于女性而言早已是天大的难题,当下的女性也似乎未能全身撤离。
关键词:社会歧视;男性霸权;他者;忠君者中图分类号:I20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8)33-0012-01曾树生、李太太、马少奶奶这些陷于婚姻中的女性,她们想过逃脱,然而现实并不给她们喘息的机会。
“离不了的婚”即便跳出时代的局限,我们依然能清楚地看到来自社会与女性内在的深层原因,两方面的原因如同五千年的传统文化般传承未断,但这中间的合理性我们必然要深思与“追究”。
一、外在处境的“专制”叔本华曾称女性为“矮小、窄肩、宽臀、短腿的人群”,这位开创非理性主义哲学先河的智者对于女性的简单论断却写出了女性在社会上的外在群像。
简单的外在丑化实则暴露了社会对于女性的强制性,来自社会歧视与男性霸权两方面的“专制”使其对于婚姻的抉择黯然哑语。
张大哥是《离婚》中的灵魂人物,他“以婚治国”,在张天真未出事之前,他的人生似乎只为两件事,作媒人和反对离婚。
“宁拆七座庙,不破一门婚”,离婚似是要遭天谴的大事儿。
当邱先生谈及邱太太以离婚恫吓他时,大家万分担忧,“大家摇头,家庭是不好随便拆散的,不好意思!”老舍笔下的离婚在社会看来是近乎毁灭,女性在婚姻中的抉择更是惘然。
在离婚这样的重大问题上,女性在男权的压制下“苟延残喘”,这是一场必输的官司。
当代中国女性婚姻的尴尬境地

当代中国女性婚姻的尴尬境地当代中国女性婚姻的尴尬境地赵建基石咏梅摘要:《中国式离婚》是当代婚姻问题作家王海鸽的又一力作。
作者从女性角度细腻而深刻地揭示了当代女性婚姻在传统与现代、理想与现实、浪漫与世俗、成功与平庸等价值冲突和选择中,所面临的两难尴尬境地,本文从社会问题角度分析当代女性在婚姻和情感上所遭遇的困境,探讨从两难尴尬境地突围的出路。
关键词:中国式离婚;当代女性;婚姻问题《中国式离婚》是王海鸦的又一力作,其改编的电视剧播出后一度引起社会的广泛争议和关注。
作者从女性角度为我们展现了当代女性在社会转型和伦理重构背景下,在婚姻、家庭和幸福的追求中两难尴尬境地。
女主人翁林小枫在丈夫宋建平没有发达时,在小资情怀、相夫教于、夫贵妻荣意识的支撑下,一心扑在丈夫身上,全力以赴推助丈夫晋职升迁,为此她不惜辞去了心爱的教师工作,甘当家庭主妇。
当丈夫功名在望、家庭生活富裕之时,她又在对社会问题的困扰下开始为自己婚姻能否牢固而惶恐不安。
她为此采取的偏激举动让人看来难以名状。
甚至到了变态的地步。
她为了捍卫她的“神圣”的婚姻堡垒。
采取了对丈夫跟踪、窃听、假造证据,在家庭生活中毁损器物、欺辱邻居、自杀威胁等等无理取闹的手段。
她在对婚变的恐惧和困惑中,变得脾气暴躁、疑神疑鬼、语言恶毒、行为刻薄。
正是她内心的冲突和扭曲,让一个大学毕业的人民教师沦落成一个泼妇式的市井人物,而在作者笔下的丈夫宋建平却是才华横溢、为人忠厚、善解人意。
委曲求全,对妻子的举动宽容大量,忍气吞声。
这种鲜明对照似乎向世人展现,导致这种中国式离婚的原因是家庭女性的自私刻薄和无理取闹。
诚然,林小枫在这场失败的婚姻中有着自身弱点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然而,是什么让一个善良贤惠、乐于奉献的女性,却走人了自我缺失、自我沦落的结局呢?笔者认为,这是当今社会伦理转型重构背景下,女性在婚姻面前陷入了两难境地。
1传统伦理和价值观在社会激变转型大潮中的尴尬小说中的林小枫和宋建平也曾有过非常美好而浪漫的爱情。
“中国式婚姻”的困惑与思考——当代女性作家婚姻题材创作之剖析

生存 状况。牵手》《 《 、中国式离婚》《 、新结婚时代》《 、大校的女
儿》 等小说创作 , 构成 了她对“ 中国式婚姻” 思考 的完整序列 , 深刻地指出了“ 中国式婚姻 ” 所面临的种种问题 。 “ 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生活” 苏格拉底当年所 。 强调 的是 人必须认识 自我 , 必须弄 清 自己生活的理据 , 即要 具备 自己认识 自己 、 自己把握 自己的能力 。表现在婚姻生活
精神 与物质 、 情感与理 智等 多个维度 , 艺术地再现“ 中国式婚姻” 幸福” 尴尬” 藉此表达 出了对 当代女性“ 的“ 与“ , 自在 存在 ” 中主体意识的缺 失与伤感 , 自为存在” 对“ 中主体意识的建构与渴望。 关键词 : 中国式婚姻 : 女性认识 : 困惑与思考 中图分类号 : 0 . I 72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3 87 (0 2 0 — 17 0 10 — 4 7 2 1 )3 0 3 —4
“ 中国式婚姻 ” 的创作 , 一度成 为当代文学创作 的热点 ,
超越 的渴望 , 呈现出一种对女性主体性建构的积极探索 。
王海钨 、 六六、 皮皮等一批女性作家 的婚姻题材创作 , 成了 形
一
种探讨 “ 中国式婚姻 ” 的创作高潮 。由女性作家对“ 中国式
钱穆 先生曾说 , 在中 国社会文化变 迁的过程 中 , 中国人
解放 , 确立女性主体地位的强烈愿望 。王海钨 、 六六 、 皮皮从 实之间 , 人总是充满矛盾的 , 是甘于平淡 , 还是浴火重生?是
自身 的经 验出发 , 近当代女性 的婚姻 生活 , 贴 思考 现代 文 明 的演进对婚姻生活的影 响 , 表现婚姻 生活 中女性 的困惑与对 在现实中妥协 , 还是渴望世俗的超越 ? 是平静 中坚持守望 , 还 是期待心灵的翱翔 ? 中的原 因在于 : 个 在理想与现实 , 灵魂与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感情与婚姻困境的解读

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感情与婚姻困境的解读作者:刘婕来源:《文教资料》2009年第19期摘要: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文本里,女性总是为了感情与婚姻忙碌奔波,而最终却很难得到一个好的结局,一系列女性形象在对感情不断的追逐中却日益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本文以若干女性形象为例,对此进行了解读。
关键词:中国当代女性文学感情婚姻困境在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女性在感情与婚姻中总是兜兜转转,难以找到如意郎君。
她们努力认真地寻找着自己的归宿,但是无论她们如何纯真,如何善良,如何优秀,最后似乎也只能陷入困境。
困境一:感情认知的困惑。
在万芳的《空镜子》中,孙家是很普通的人家,有两个女儿,姐姐孙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又漂亮又聪明,大学外语系毕业后在一家旅行社工作;妹妹孙燕模样不如妇姐,也没上过大学,只是在工厂食堂卖饭票。
孙燕十分羡慕姐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如姐姐,经常觉得自卑。
姐姐一直爱着同院从小一起长大的英俊潇酒的马黎明,俩人青梅竹马,早就不是一般的关系,可是她又抗拒不了研究员张波的追求,觉得尽管张波没有马黎明那么让她真的动心,但文化水平高,事业上有建树,对自己将来的发展有帮助,稳妥可靠。
而马黎明只是一个普通国营工厂的采购员……她心情矛盾地同时维持着和两个人的恋爱关系,难以取舍,在马黎明因为倒买倒卖被公安局抓进监狱的日子里,孙丽终于和张波结了婚。
孙燕和她师傅给她介绍的潘树林谈恋爱,孙丽却表示了反对,理由是孙燕的师傅本身就是一个不懂爱情的人:“她根本不懂什么是爱情,也就知道过日子。
找个男的,有工作有房子,有没有共同语言无所谓,反正回家就是买菜做饭,再有,生孩子。
你愿意那样吗?”孙燕这时候也流露出了对爱情的困惑:“孙燕没有回答,可心里却不由自主地思考着姐姐的话,我愿意吗?她想,不,当然不愿意。
可爱情是什么样儿的?爱情在哪儿呢?”孙燕对爱情的认识仅仅只是出于对姐夫的爱慕,她爱得盲目,本来潘树林对她不错,她对潘树林也有好感,却因为潘树林不像姐夫张波那样有文化有情调而放弃了,之后选择的翟志刚虽说是个文化人,却是心胸狭窄猜忌心强的人,一直想要孩子,孙燕怀上却不小心流产,两人终于离婚,离婚后的孙燕曾向姐夫张波表白,却发现张波在姐姐离去之后已经有了新的爱人,她的爱情幻想破灭了。
女性的婚姻困境——《梁与柱》和《锦绣沙滩》的女性主义比较解读

女性的婚姻困境——《梁与柱》和《锦绣沙滩》的女性主义比较解读作者:谢田芳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6期摘要:本文采用女性主义视角对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的《梁与柱》与中国女作家池莉的《锦绣沙滩》进行比较解读,通过分析两位女主人公在男权社会里相似的婚姻困境及其象征性的"突围"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探究了作家通过各自的作品所表露的相似而相异的女性意识,门罗的女性意识更保守,更关注女性自我的呈现,而池莉则较为激进,更关注两性间的冲突。
关键词:《梁与柱》;《锦绣沙滩》;男权社会;婚姻困境;“突围”;女性意识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6-0096-03中国现代传奇女作家张爱玲写过这样一句话:“‘可怜的女人呀!’外表上看上去世界各国妇女的地位高低不等,实际上女人总是低的,气愤也无用,人生不是赌气的事。
”[1]女性在整个男权社会所处的卑微地位是相似的,因此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中作为弱者和“第二性”的女性人物形象不胜枚举。
当代作家中的女性书写也十分引人注目。
被誉为“短篇小说女王”并荣膺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的加拿大女作家艾丽丝·门罗(1931——)的作品大多采用女性视角表现了现当代加拿大普通女性隐含悲剧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挣扎,而以“新写实”风格著称的中国著名女作家池莉(1957——)也以女性作家独有的敏感关注了普通人特别是普通女性的生存状况。
这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虽风格迥异,但它们都重视女性的现实经验,都以写实的风格展现了女性在两性关系参照系中的共同处境和相似诉求,并体现了相通的女性立场,具有可比性。
本文试以门罗的长短篇《梁与柱》与池莉的中篇《锦绣沙滩》为范本,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比较其中所反映的现当代已婚女性的婚姻困境,以探讨当代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两篇作品都书写了普通家庭主妇的情感困扰。
冰心的不完美(议论文二期佳作)

冰心的不完美(议论文二期佳作)邱欣彤张爱玲曾说:“把我同冰心、白薇她们来比较,我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苏青相提并论我是心甘情愿的。
”因为在民国才女之中,冰心的长相与才华并不是最出众的。
但在我看来,她是因不完美而更显完美了。
冰心实在是不美丽!按苏青的评价甚至可以用丑陋来形容。
苏青言:“从前看冰心的文章和诗,觉得很美丽,后来看到她的照片,原来非常难看。
”讽刺之意,溢于言表。
不美丽又如何?高傲、不愿改变自我的张爱玲,经历多场婚恋,她幸福吗?林徽因有沉鱼落雁的美丽,令人倾倒的才气,让徐志摩怀想,金岳霖记挂,而她的精彩却如流星划过天空般短暂。
冰心与吴文藻先生相守走过了半个世纪,过着如木心笔下“一生只够爱一人”的生活,实在是羡煞旁人。
外表不完美的他却拥有令人艳羡的平凡的幸福。
不完美才是人生。
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是高洁心性的意思。
冰心笔下的女性大多心地善良温柔大方,她为女性赢得了很多尊严。
然而这样的冰心也被人嫌弃。
张爱玲曾说:“冰心的清婉往往流于做作,与其容貌极不相称。
”张爱玲认为冰心不真实,过于装腔作势。
冰心并未受这些言论的影响,继续着自己的创作。
她也不像张爱玲苏青那样四处讥讽别人。
她说,自己只是个普通平凡的人。
因为善良的她明白,没有十全十美人生不完美者亦可拥有精彩的人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冰心的诗作也是有争议的。
散文家梁实秋认为冰心诗袭受女流作家之短,而几无女流作家之长。
冰心只是平凡的人,也会有自己不擅长的领域。
而她的《寄小读者》、《小橘灯》等作品陪伴了我们很久。
也许正是因为不完美,才让读者感受到她的多愁善感与平易近人。
冰心奶奶的形象才一直被人们所铭记。
张爱玲到了美国后鲜有作品,死在异国;苏青晚年凄惨,也再无佳作;林徽因过早地陨落……而曾一度被嫌弃的冰心在年仅九旬之时还多次发表作品。
这位不完美的才女笑到了最后。
遗憾何尝不是一种美丽?不完美何尝不是一种完美?人生不必如张爱玲、林徽因般轰轰烈烈,只愿如冰心那般细水长流。
爱到“无字”:张洁后期婚恋小说创作解读

《 无字》就 展现 了作者在平 静之下涌动 的深沉情感 。 《 无字》 共分 为三部 , 以主人公 吴 为的情感 历程 为主 线 ,并在此基础上讲 述了吴 为母 亲及祖母 的婚 恋生 活与坎坷命运 , 故事 时间跨度百余年 , 在这 关于百年 的书写 中, 我们看到 了时代 的变革 、 社会 的变迁及 身 处其中的人们 的命运 沉浮和性情 写真。《 无字》 曾两 次折桂茅盾 文学 奖 ,在张洁 的小说创作 中占据着十 分重要的地位 , 正如王绯所说 : “ 这部 长卷 完全 可 以看 作 是张 洁 多年 思想 与艺 术积 累 的一 次能 量 的 总爆 发, 是 张洁 以纯然 的写作 、 纯粹 的文学方式对 人生的
主义》 中肯定 了张洁 的《 无字》 : “ 用生命 书写 的、 通体 透明 、 惊世骇俗 的一部 力作 。” [ s ]
从《红玫瑰与白玫瑰》到《青蛇》看女性失衡的爱情观和悲剧的命运

现当代文学从《红玫瑰与白玫瑰》到《青蛇》看女性失衡的爱情观和悲剧的命运杨晶 四川大学摘 要:本文从张爱玲的《红玫瑰与白玫瑰》里“玫瑰”的意象之境谈到李碧华《青蛇》的人物重塑。
通过“红玫瑰”、“白玫瑰”和“青蛇”、“白蛇”的对比分析,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男权社会下女性失衡的爱情观和悲剧命运。
进一步比较了两位女作家在写作风格,故事架构,人物塑造,创作背景等方面的异同。
关键词:张爱玲;“玫瑰”张爱玲曾经在《红玫瑰与白玫瑰》里以男性的角度说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比喻:“每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
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粘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
”这个比喻是这样的一针见血,直抵人心,让女性感慨此岸与彼岸心境是如此的不同,爱情在得到与失去之间严重的失衡。
李碧华在《青蛇》里也对这段话进行了模仿和重新解读:“每个男人都希望他生命中有两个女人:白蛇和青蛇。
同期的,相间的,点缀他荒芜的命运。
——只是,当他得到白蛇,她渐渐成了朱门旁惨白的余灰,那青蛇,却是树顶青翠欲滴脆爽刮辣的嫩叶子。
当他得到了青蛇,她反是百子柜中闷绿的山草药,而白蛇,抬尽了头方见天际皑皑飘飞柔情万缕新雪花。
”同样的结构,同样的隐喻,指出了女性尴尬的处境,任何一个女人都无法成为男人心中完美的女性,都无法将温柔与热情,妻性与情人等全人格融为一体。
两位女作家都以细腻敏感的目光,探索了失衡的情爱世界的悲喜苦乐,描写了红尘男女的挣扎沉浮。
张爱玲是民国时期的才女,李碧华是近代香港文坛上的奇女子,两人生活相差半个世纪之久,却总被人们加以比较。
她们是中国现当代史上的两朵奇葩,都是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擅长写情,揭示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但她们不止于写情,在写情中融入了历史的、社会的、美学的、哲学的意蕴,所以书中人物独具一格,故事别出心裁。
但是她们的叙述模式,写作风格,人物形象却是大不相同的。
试论现当代女作家对爱情的不同解构

其他 比如异常双折射形形色色
假钻石
玻璃 玻璃不仅可以用来制作假钻石,而且几乎可以用来作为任何天
然宝石的代用品。用玻璃磨成的假钻石很轻易区别,因为它的折光率低, 没有真钻石那种闪烁的彩色光线。一种非常简单的区别方法是,用白瓷 碗密一碗清水,将有怀疑的宝石浸入清水中,冒充钻石的无色玻璃制品 似乎消失在水中看不清轮廓,真钻石的轮廓暗黑,在水中十分清楚。
以测得 658nm 吸收峰和 500nm 以下全吸收 天然钻石:绝大部分都是 415.5nm 吸收线
紫外荧光 /list.php/50013875.html ?合成钻石:长波下通常是没有荧光的,短波下有黄绿色、橙
黄色荧光,有“马耳他十字分带”现象,同时有明显磷光 天然钻石:在长波下多为蓝白色荧光,短波下较弱或者显示惰
‘
[3]沈建华.谈体育教师的威信[J].体育函授通讯,1997,
(1).
鉴定机构
GIA 认证 美国宝石学院(Gemological Institute of America) 是把钻石鉴定
证书推广成为国际化的创使者。它是在公元 1931 年由 Mr. Robert Shipley 所创立,至今已有将近 70 几年的历史,GIA 是非营利机构,经费由珠 宝业界人士捐献,但其鉴定费用依旧十分高昂。GIA 在鉴定书内容品质 方面,颇具公信力。
人造尖晶石 和玻璃一样,生产它的目的就是为了作为许多种天然宝石的代
用品和冒充品。它和钻石的区别是,缺少闪烁的彩色光线,将它浸入二 碘甲烷中,也会轮廓模糊不清,而真钻石则十分清楚。
水晶和托帕石 /list.php/50011398.html 这是两种天然矿物。无色透明的水晶和托帕石在琢磨后,粗看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不完美女性形象

试论张爱玲小说中的不完美女性形象作者:徐悦悦任强来源:《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科版》2020年第03期摘要:张爱玲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坛独特的一部“传奇”,在她的文学世界里,没有宏大的普世题材,而是关注于对个人性命运的揣摩和解读。
张爱玲笔下的人物都不是完美的新时代女性,每个人都处于无尽的挣扎和矛盾中,在新旧时代接轨的夹缝中艰难生存。
葛薇龙从单纯走向堕落,体现出她不完美的意志品质。
曹七巧的逐步走向扭曲,体现了她不完美的心理特征。
白流苏作为一个奔向时代潮流的旧式女子,用她不完美的反抗激起了一点点涟漪。
这些人物没有丰满亲情,没有动人的爱恨,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张爱玲用尖锐的笔触刺破一件件华丽的外袍,赤裸裸的揭露了一个凄怆悲凉的文学世界。
她通过塑造这些不完美的女性形象,表现出现代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女性形象;不完美主义一、引言张爱玲是上个世纪中国文坛独特的一部“传奇”,在兵荒马乱的时代里撰写了自己精彩的一生。
她的文学世界里,没有宏大的普世题材,而是关注于对个人性命运的揣摩和解读。
她笔下的人物没有丰满亲情,没有动人的爱恨,每个人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她用尖锐的笔触刺破一件件华丽的外袍,赤裸裸的揭露了一个凄怆悲凉的文学世界,表现出现代女性真实的生命体验和内心情感。
與同时代的五四女作家群不同,张爱玲笔下的女性人物没有以完美的新形象和被新思想武装的头脑出现在世人面前。
不管是《第一炉香》中自甘沉沦的葛薇龙,还是《金锁记》里心理畸形的曹七巧,又或是《倾城之恋》里孤注一掷的白流苏,她们不是世人眼中“完美”的新时代女性,都没有能力带领时代前进,反而处于无尽的挣扎和矛盾中,在新旧时代接轨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在残缺的世界里挣扎徘徊。
世俗命运犹如一把把枷锁,困住了万千无法逃脱的女人。
二、不完美的自我意志:从单纯走向堕落的葛薇龙所谓文学创作的“不完美主义”,换句话说就是“真实的缺憾”。
理想的失落与道德的滑坡——论池莉小说对婚姻爱情的市民诠释

理想的失落与道德的滑坡——论池莉小说对婚姻爱情的市民诠释池莉20世纪末的一位重要的的女作家。
她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作家。
近些年来,池莉的创作资源,取之不竭,她的文学观念,与时俱进,她的艺术激情,仍然蓬勃旺盛。
池莉多写市民生活为主,20年来作品不断,在文坛上产生“池莉现象”。
我们发现,在众多的评论文章中,关涉池莉小说文本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婚恋观问题,却言之不多,本文通过透析她的婚恋观念,去解读、破译池莉小说。
首先论文谈到池莉对理想爱情的无情颠覆。
无论西方和东方的婚恋文学,从古至今就有了婚姻爱情这个永恒的母题。
许多动人的婚姻爱情,已成了感天动地的文学经典。
论文认为池莉的婚恋观与传统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一致的。
本文认为先婚姻后爱情是在婚姻生活中,从“过日子”中去体悟感受爱情,因为谈得完的是爱情,过不完的是日子。
所以,归根结底是“过日子”规定了夫妻的现实可行性形态。
中国人传统的婚恋观就是:轻视性行为的瞬间快感,着重恒久而又稳定的情感支付;轻视生理欲望,强调对家庭的责任;轻视个性的解脱和放纵,倡导夫妻间的忍让和配合。
同时,地域文化和时代背景也给审度这种婚恋观提供了参照系统。
池莉的婚恋观的形成与文化低谷的背景,作家自身的生活体验和汉口所具有的独特的大都市小市民文化品性诸多因素之间,皆是息息相关错综复杂的。
池莉用含蓄的说教方式劝说人们放逐理想顺应现实。
在池莉的小说里,无论是早期小说还是晚近的作品,她以“不谈爱情”对爱情解构。
池莉20世纪90年代创作的《不谈爱情》、《绿水长流》可以说是这类作品的经典之作。
池莉的作品,缺少的就是理想,她常常表现出对理想的不信任与嘲讽。
论文以《绿水长流》、《口红》为例进行解析。
“不谈爱情”既是一种拒绝,又是一种宣言:标明一种平民化的价值观念正在确立。
它不仅仅意味着家庭琐事和社会网络将爱情全部淹没,而且昭示了这个时代理想化价值的彻底失落。
池莉的婚恋小说为我们提供的是许多情感世界的悲喜剧。
那些涉足爱河的男人女人的婚恋质量虽然不令人满意,但大多数人却都维系着一种较稳定的婚姻形式。
现代文学中蛮陋婚俗下的女性形象探析

现代文学中蛮陋婚俗下的女性形象探析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婚姻自主和女性解放是伴随着以“人”的解放为重要主题的“五四”新文化运动而提出来的响亮口号,回荡在现代文学史的不同领域。
受其影响的现代作家们,不可避免的去关注女性,尤其是被压迫被损害的女性。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又建立在婚姻上,所以婚姻可以说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女性而言,她们的社会生存空间非常狭窄,一般局限于她们的家庭婚姻生活,本文通过对她们真实生存状态的描写来展现女性在以父权制为主导的封建社会里所面临的自由、人格等权利的丧失。
为此本文将关注的焦点放在婚姻中的蛮陋现象,主要是“抱牌位做亲”和“典妻”这两类婚俗,通过对婚俗中浓厚悲剧意蕴的挖掘来探析其中的女性形象。
“抱牌位做亲”中的女性,她们被迫离开自己的闺房去充当一个形同虚设的妻子的角色;而“典妻”中的女性则面临着妻性和母性的被分割。
她们只是一个流通的工具,其所有权和使用权掌握在别人的手中,所以她们既不能确保自我身体的完整和自由,也不能维护精神意志的独立和自主,备受双重的压迫,呈现出蛮陋婚俗下的典型女性形象。
本文主要立足于“抱牌位做亲”和“典妻”这两类题材的小说作品,同时涉及到其他相关体裁的文学创作,并总结和借鉴了之前的研究成果。
首先对“抱牌位做亲”和“典妻”这两类蛮陋婚俗进行历史的考证,进而对蛮陋婚俗中的女性形象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表明此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其次,论文的主体分为三章。
第一章整理“抱牌位做亲”和“典妻”婚俗的书写,详细介绍这两类蛮陋婚俗在现代文学中小说、戏剧等体裁领域相关的文学创作,进而分析在现代文学的三个十年里蛮陋婚俗下女性形象的建构,包括第一个十年里思想革命的需求,第二个十年里社会革命的推动以及第三个十年里民族革命的影响;第二章依据相关小说文本,将这两类蛮陋婚俗下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主要是被物化的女性形象和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其中被物化的女性形象又具体划分为沉默的隐忍者、异化的变态者、孤独的反抗者这三类女性形象,而类型化的女性形象则划分为封建家长、媒婆、看客这三类女性形象,并分别对她们各自的特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章从传统文化的浸染、资本主义文化的冲击、地域文化的波及三方面去挖掘文本所叙述的女性形象的文化内蕴,其中婚姻文化、家族文化、性伦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蛮陋婚俗中女性形象的描写紧密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中女作家的不完美婚姻
一、简述中国当代女性写作
(一)女性写作的概念
女性写作是以女性性别为前提,以女性独立的人格和精神为基础,以鲜明的女性意识为旗帜,寻找一种不带歧视和偏见的、健康的、本真的、充满生机的女性特质,要求作家正视几千年来的人类文化,在解构与重建中,拷问女性的生存状况,融入自己的真知灼见,写出女性生命中转瞬即逝的意念、心灵深处的感受、微妙颤动的对世界的回应,让女性形象、女性命运在一种新的女性观上重新改写,展现女性历史与现实的真实存在。
女性写作是一种姿态,一种与世界对话的方式,一个架通身体与思想的桥梁。
1975年埃莱娜西苏在《美杜莎的笑声》中提出了女性写作这一概念。
西苏认为女性要打破男性创造的二元对立的菲勒斯体系,就要进行阴性书写[1]。
西苏的写自己,你的身体必须被听见这句女性写作的至理名言鼓励女作家们拥抱并利用女性的特点,打捞自己独一无二的、被中心话语放逐的女性经验。
在西苏看来,女人通过书写,在思想领域将能为自己创造出一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并以此为跳板逐渐走向自由王国。
(二)中国当代女性写作态势
中国女性大规模加入到写作阵营始于上世纪初,到五四时期蔚成风气。
在新文化运动启蒙思潮的涤荡与冲击下,以冰心、凌叔华、庐隐、冯沅君、石评梅为代表的女作家先后浮出历史地表,她们以其
或温婉节制或焦虑奔放的文学创作,一起构筑了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第一次高潮。
[2]进入八十年代之后,呼应思想启蒙和人性觉醒的主潮,被压抑了几十年的女性意识得以复苏,女性写作迎来了它的第二次高潮。
九十年代以徐小斌、徐坤、陈染、林白、海男为代表的以其迥异于前辈女作家的崭新个人化书写方式,引发了女性写作的第三次高潮。
新世纪的女性写作依然保持了九十年代女性文学的强劲发展势头。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女性写作的繁盛局面持续了三十多年。
女子弄文诚可罪的时代已成过往,女性由边缘汇入中心的使命已经完成女性话语与男性话语开始初步形成平等和谐的双声共振关系。
二、解析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中女作家不完美的婚姻状态
(一)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中女作家婚姻状态离婚、独身
历数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享誉盛名的女作家,虽然也有爱情美满、婚姻幸福者,但是我们看到更多的却是不完美的收梢。
铁凝五十岁才等来她迟来的爱情。
迟子建大龄结婚,虽然最初婚姻还算幸福,但是没过几年丈夫就出车祸身亡。
张洁从爱是不能忘记的到痛恨男人。
钱钟书曾说过名女人的背后必定跟着几桩离婚案。
虹影45岁时和知名学者赵毅衡离婚。
有中国婚姻第一写手之称的王海鸰的事实婚姻仅维持45天。
描绘过各种婚姻关系的六
六的婚姻依然触礁。
才貌双全的香港女作家林燕妮与李小龙的
哥哥离婚后与才子黄霑在一起,之后又因黄霑的背叛而分开。
陆星儿离婚、赵玫离婚、陈染离婚、林白离婚、徐坤离婚、荒林与王光明离婚或许是因为赶上中国流行离婚的年代,1991年就连与马原
有过惊心动魄的爱情的皮皮也离婚了。
香港的亦舒、台湾的琼瑶也都经历过失败的婚姻。
(二)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中女作家不完美婚姻之因
一方面,女作家知识层次高、个性强;另一方面,女作家经济独立、追求精神自由。
2010年《全球性别差异报告》报告显示,当下的女作家大都出身于高等学府,有着本科、研究生高学历,受过科班的中文专业教育,有着天赋的敏感、不俗的才情和较高的文学修养。
女性受教育水平的提高自然带动其女性意识觉醒自信、自强、独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女性被界定为阴柔,因而应当从人与雌伏。
但在如今的中国文坛,单从一些书名如虹影的《孔雀的叫喊》、池莉的《有了快感你就喊》就可以看出,冰心、茹志鹃百合花式的柔美风格近乎成为异类。
当我们一看到或若梦魇神秘奇诡,或如狂呼锐利奔放,或似冷语峻切的作品时,我们就会惊诧,它怎能出自女作家之手?另外,从如虹影、张抗抗、海男这些女作家的名字中我们也不难看出她们不屈的个性。
我们都知道虹影是一个私生女,她的养父姓陈,生父姓李,虹这个姓在百家姓里面是找不到的。
虹影说她既不随生父姓也不随养父姓,她跟她自己的姓,她只属于她自己。
强势的女人和敏感的女人都不容易在婚姻中得到幸福。
女作家相比其他女性而言更挑剔、更苛刻、更敏感。
六六的强势是让她的婚姻瓦解的主要原因。
简奥斯汀的浪漫、挑剔、不肯妥协,陈染的敏感也是造成她们婚姻失败
的因素之一。
女性主义运动自诞生之日,就与人类的现代化、城市化生活息息相关,它倡导女人们走向公共空间,为女性们走出家庭走向工作获得经济自立而努力。
女作家通过写作,经济独立可以养活自己,不用依附男人。
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认为,现代女性自身的经济地位越来越独立,不需要男人或者婚姻也一样能够生存,这是把她们拉出婚姻的一个重要因素。
男女两性分庭抗礼是女性走向精神独立的必然之路。
首创女性书写先例的夏洛蒂吉尔曼在其短篇小说《黄色壁纸》中,表达了一个女性主义者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探索了觉醒中的女性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揭示了男权社会和家庭对女性压抑与摧残,体现了更深层的新女性意识。
玛格丽特杜拉斯虽没有回避婚姻,但在婚姻生活中她发现,婚姻使女人失去自由。
陈染觉得婚姻中两人之间空间大一些还好点,空间小的话,真是对一个人的一种消灭。
单身精神是一个人自由独立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
它不依赖别人,从物质生活到精神生活整个空间都属于自己所有,始终生活在快乐和创造中。
在不在婚姻中,它都不影响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空间。
在21 世纪的今天,女性选择独身选择的不仅仅是一种独立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种超然的精神状态。
三、探寻中国当代女性写作中女作家的幸福之路
(一)树立健康的婚姻观
婚姻的好坏决定着一个女人一生的幸与不幸。
首先我们应当尊
重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