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2021版

合集下载

劳动教育课实践教学大纲(3篇)

劳动教育课实践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背景与目标1. 背景介绍劳动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的良好品质。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增强体质、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本课程以实践教学为主,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价值。

2. 课程目标(1)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培养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学会劳动的良好品质。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为今后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4)通过劳动实践,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课程内容与安排1. 课程内容(1)劳动观念教育:介绍劳动的意义、劳动者的价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2)劳动技能培训:教授基本的劳动技能,如清洁、整理、烹饪、种植等。

(3)团队合作与协作:组织学生参与团队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生活自理能力培养:通过日常生活劳动实践,提高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

2. 课程安排(1)每周一节劳动教育课,共16周。

(2)每周安排2小时实践教学,共32小时。

(3)实践教学分为以下四个阶段:阶段一:劳动观念教育(2周)阶段二:劳动技能培训(6周)阶段三:团队合作与协作(4周)阶段四:生活自理能力培养(4周)三、实践教学环节1. 劳动观念教育(1)邀请劳动模范、优秀劳动者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劳动者的艰辛与付出。

(2)组织学生观看劳动题材的电影、纪录片,感受劳动的伟大。

(3)开展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劳动的认识和感悟。

2. 劳动技能培训(1)清洁、整理:教授学生清洁、整理教室、宿舍、家庭等场所的技能。

(2)烹饪:教授学生基本的烹饪技巧,如炒菜、煮饭、烘焙等。

(3)种植:组织学生参与校园绿化、种植活动,学习植物养护知识。

3. 团队合作与协作(1)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清洁、绿化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大学生劳动实践课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实践课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实践课教学大纲大学生劳动实践课教学大纲大学生劳动实践课是一门重要的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为了更好地开展这门课程,制定一份完善的教学大纲是至关重要的。

一、课程目标和意义劳动实践课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通过参与各种实际劳动活动,学生能够掌握实际操作技能,并且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此外,劳动实践课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程内容劳动实践课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劳动技能培训: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劳动项目,如手工制作、农田劳作、社区服务等。

通过参与这些项目,学生能够学习到各种实际操作技能,如木工、焊接、园艺等。

这些技能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就业竞争力的提升都非常有帮助。

2. 社会实践:学生可以参与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社会实践项目。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社会实践还可以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

3. 创新创业:劳动实践课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

学生可以通过自己的劳动实践项目,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劳动实践课的机会,尝试创业,为自己的未来发展打下基础。

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开展劳动实践课,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以下几种:1. 实践导向:劳动实践课的核心是实践,因此教师应该注重实践导向。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示范、实践演示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2. 问题导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3. 团队合作:劳动实践课通常需要学生进行团队合作。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

四、评估方式劳动实践课的评估方式应该多样化,既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也要注重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大纲

劳动教育课程 课程大纲

劳动教育课程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劳动教育是一门培养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的综合性课程。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将了解劳动的意义与价值,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培养勤劳、负责、合作、创新的劳动品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建设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认识劳动的意义与价值。

2. 掌握日常生活所需的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

3. 培养勤劳、负责、合作、创新的劳动精神。

4. 形成尊重劳动人民、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习惯。

三、课程内容1. 劳动的起源与发展:介绍劳动的起源、演变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

2. 劳动与个人发展:分析劳动对个人成长、成才的重要性。

3. 劳动与社会进步:探讨劳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以及劳动在国家建设中的作用。

4. 劳动技能训练:开展日常生活技能训练,如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等。

5. 职业规划与择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各种职业特点,进行职业倾向测试,为未来的职业选择提供指导。

6. 劳动法律与安全:学习劳动法律法规,掌握劳动安全知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7. 实践与体验: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艰辛与乐趣,培养劳动精神。

四、教学方法1. 理论教学:通过讲授、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基本知识与理论。

2.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动手能力,培养劳动技能。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增强对劳动的理解与认识。

4. 社会调查: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了解社会上的各种劳动现象,增强社会责任感。

5. 家校合作: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与合作,共同推进学生劳动教育。

五、课程评价1. 平时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展现出的态度、技能和成果。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书面作业和实际操作作业。

3. 测验与考试:通过测验和考试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劳动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

4. 社会实践报告:要求学生撰写社会实践报告,评价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理解和收获。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教育逐渐成为大学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也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劳动中去,锻炼自己的劳动技能,并增强社会责任感。

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协作和组织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素质。

因此,制定一份符合现代教育要求的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对于推进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育目标1.增强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劳动教育的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提升,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开发创新能力,并在劳动实践中实现转化和应用。

3.提升学生协作能力:通过各种合作项目和团队建设,在劳动实践中提升学生协作和团队建设能力,为毕业后的职场生涯打下基础。

4.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引导他们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内容前期准备1.制定任务计划:每学期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劳动任务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和完成时间。

2.环境卫生整理:创造整洁、安全、文明的劳动环境。

理论教育1.劳动教育原理:学生需要学习劳动教育的概念、意义以及与实际操作的相互作用关系。

2.劳动安全教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3.工具使用教育:对学生进行工具的设备和使用方法的介绍和操作步骤的了解。

4.生产知识和技能教育:教授学生必要的科学基础,培养其具备相关劳动技能。

实践教育1.安全操作:教会学生如何安全地操作各种工具及使用材料,保障实践操作的人身安全。

2.操作规范培养:指导学生熟练掌握各项操作规范,规范学生劳动流程,确保完成任务。

3.任务完成:根据任务计划,学生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并保证任务质量。

教育评价1.学习小结:领导学生回顾本次劳动实践活动结果,对操作流程和规范操作的效果进行评价。

2.总结课堂:在每学期结束时,组织学生进行总结,评估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并定期报告给学校领导。

《劳动教育4》教学大纲

《劳动教育4》教学大纲

附件1:《劳动教育4》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简介《劳动教育4》是面向大二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通识教育必修课程,是学校落实教育部有关劳动教育要求的重要举措。

本课程为劳动精神篇,主要包含认识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劳动模范、理解劳模精神的内涵、践行劳模精神和奉献精神等。

本课程旨在培养大学生积极的劳动精神,让学生在专业创新劳动中成长成才。

三、课程教学目标四、课程主要教学内容、学时安排及教学策略(一)理论教学(二)实践教学五、学生学习成效评估方式及标准考核与评价是对课程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等进行综合评价。

在本课程中,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满分100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

学生完成学期规定学时并且考核成绩达60分以上者,获得相应的学分(即0.5分),考核成绩低于60分者,按学校规定进行重修。

各项考核内容具体评分标准如下:(一)平时成绩(50%)理论学习情况和劳动表现组成1. 理论学习:采用百分制。

包括课堂学习表现、线上理论拓展学习和交流分享完成情况组成,学习时长由系统自动记录完成情况,交流分享点赞率超过20的可获加分表扬,满分为止。

2. 劳动表现:采取百分制。

包括劳动出勤情况、劳动态度、劳动效果评分组成。

旷课一次扣10分,旷课超过2次本课程0分,劳动效果采取小组互评方式进行。

(二)期末成绩(50%)由个人宿舍内务评比和综合实践报告组成。

1.个人内务(占总成绩的20%):采用百分制。

个人内务卫生由任课教师组织小组评分,同时参考校自律会日常卫检成绩。

评分标准按照学生手册《东莞城市学院公寓内务卫生及纪律检查制度》的公寓卫生检查评分标准执行。

具体如下:① 值日表、卫生纪律制度表、财产登记表(10分)② 地板(包括阳台、洗手间、走廊卫生)干净、玻璃、门窗清洁,无灰尘(20分)③ 风扇清洁、天花板无蜘蛛网(10分)④床铺、床底物品、行李、堆放整齐(20分)⑤学习用品、书本、桌椅摆放整齐(15分)⑥卫生间干净无异味、无污垢、洗漱台干净且物品摆放整齐(15分)⑦公寓美化情况(5分)⑧被检查公寓对卫检人员态度(5分)总分(100分)2. 综合实践报告(占总成绩的30%):采用百分制。

劳动教育课程大纲

劳动教育课程大纲

劳动教育课程大纲一、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本课程旨在通过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教学内容包括:1.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2. 劳动技能的培养3. 劳动安全与健康4.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5. 社会实践与义务劳动二、课程形式与组织方式1. 课程设置为每周一次,每次2小时,总计36学时,由学校指定专业老师授课。

2. 课程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通过讲授、示范、实践操作等方式进行教学。

3. 学校将根据课程要求提前安排相关实验、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活动,学生需积极参与。

三、评价方式与标准1. 课程考核主要以学生的课堂表现、实践操作、报告论文等形式进行。

2. 课堂表现占评分的20%,包括课堂参与、态度端正等;实践操作占评分的30%,包括实验操作、场地整理等;报告论文占评分的50%,包括实践心得总结、社会实践报告等。

3. 考核标准严格执行,学生需按时完成课程要求,否则将影响最终评分。

四、注意事项1. 学生需自备劳动工具和安全防护用品,严禁在未受指导的情况下进行危险操作。

2. 学生在参与实践操作时,应保持专注,严禁戏水嬉闹,以免发生意外。

3. 学生需尊重师长,团结同学,共同完成课程要求,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五、参考书目1. 《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 《劳动安全与健康指南》3. 《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手册》六、结束语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本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实践、提升能力的平台,培养他们的劳动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实现劳动教育的目标。

劳动实践课程教学大纲(3篇)

劳动实践课程教学大纲(3篇)

第1篇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实践课程代码:XXX学分:2学分授课对象:本科生授课学时:32学时授课教师:XXX授课时间:XXX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 课程性质劳动实践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劳动实践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巧,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素质目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劳动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内容与教学安排1. 课程内容(1)劳动实践的基本理论- 劳动实践的定义与意义- 劳动实践的类型与特点- 劳动实践的原则与方法(2)劳动实践的基本技能- 基本工具的使用与维护- 常见材料的加工与处理- 常用工艺的操作与流程(3)劳动实践的创新与实践- 创新思维与技巧- 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 团队协作与沟通2. 教学安排(1)理论教学:8学时- 劳动实践的基本理论讲解- 劳动实践技能概述- 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方法(2)实践教学:24学时- 基本工具使用与维护实践- 常见材料加工与处理实践- 常用工艺操作与流程实践- 创新项目设计与实施实践- 团队协作与沟通实践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 讲授法:系统讲解劳动实践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掌握实际操作技能。

- 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2.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 实验室实践:提供实际操作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

- 现场教学:组织学生参观企业、工厂等,拓宽学生视野。

-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五、考核方式1. 考核内容- 理论知识考核:占30%- 实践技能考核:占40%- 创新与实践能力考核:占30%2. 考核方式- 理论知识考核:闭卷考试- 实践技能考核:实际操作考核- 创新与实践能力考核:项目报告、团队协作表现等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 教材- 《劳动实践教程》2. 参考书目- 《实用劳动技能》- 《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 《现代企业劳动管理》七、教学进度安排第一周:课程导论,介绍课程性质、目标、内容与教学方法第二周:劳动实践的基本理论第三周:劳动实践的基本技能第四周: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方法第五周:基本工具使用与维护实践第六周:常见材料加工与处理实践第七周:常用工艺操作与流程实践第八周:创新项目设计与实施实践第九周:团队协作与沟通实践第十周:课程总结与考核八、课程特色与创新1. 课程特色-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劳动教育》教学大纲(统计)

《劳动教育》教学大纲(统计)

《劳动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设计基本信息课程设计环节代码:111102课程设计环节名称:劳动教育英文名称:1aboreducation课程设计周数:1学分:1适用对象:2023级统计学专业本科生二、课程设计目的和任务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纠正当前青少年中存在的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设劳动教育课程。

1、通过开展劳动专题教育,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

2、通过开展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知晓劳动不分贵贱,能够尊重普通劳动者,形成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

3、通过实施劳动教育课程,让学生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并为将来的生产、生活奠定基础。

三、课程设计方式独立完成或者协作完成。

教师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劳动教育教学环节分成劳动教育理论讲授课和劳动教育实践课,理论和实践课结束后撰写符合要求的课程总结报告。

四、课程设计教学(或指导)方法与要求1、学生仔细阅读《劳动教育》课程设计方案,认真主动完成课程要求。

有问题及时主动通过各种方式与教师联系沟通。

2、学生要积极参与到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课程中,充分利用劳动教育课程时间,树立劳动光荣、劳动崇高、劳动伟大、劳动美丽的观念,通过劳动实践,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3、每天记录学习日志,包括劳动实践时间,劳动实践地点,劳动实践分工,劳动实践内容,劳动实践进展,收获与问题等。

4、成绩根据劳动实践平时表现和课程总结报告纸介质文档(作业)确定。

五、课程设计内容和时间安排(一)劳动教育理论课程(1天)内容:向学生教授劳动教育的必要性,树立学生的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文明行为的养成,增强学生团结协作、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意识,保持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劳动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精神。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可以了解社会生产关系,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自我修养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本教学大纲旨在规范大学生劳动教育的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和劳动精神,提高其对劳动价值的认识和理解。

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和方法,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

增强学生的劳动安全意识,提高其应对劳动风险的能力。

劳动理论:介绍劳动的基本概念、内涵和价值,帮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作用。

劳动技能:教授学生各类劳动技能和方法,如手工制作、机械操作、电子技术等。

团队协作:通过团队项目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劳动安全:教授学生劳动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提高其应对劳动风险的能力。

理论教学: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掌握劳动理论知识和技能方法。

实践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手工制作、机械操作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项目教学:通过团队项目和实践,让学生在实际问题解决中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平时成绩: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能力等因素进行评估。

期末考试:通过笔试、操作考试等方式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技能掌握情况。

项目评估:对学生在团队项目中的表现进行评估,包括团队协作、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等方面。

综合评估:结合平时成绩、期末考试和项目评估的结果,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本教学计划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如下:教学内容:介绍劳动的基本概念、内涵和价值。

教学方法:实践教学、小组讨论和实践操作等。

教学方法:团队项目和实践、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

教学内容:教授劳动安全知识和应急处理技能。

教学方法: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等。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Labor Studies for College Students)一、课程概况课程代码:0921055学分:2学时:32(其中:讲授学时8,实践学时24)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数字媒体艺术教材:《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丁晓昌、顾建军主编,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21版课程归口:艺术与设计学院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面向全体本科专业开设的通识必修课。

让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建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课程目标目标1.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

帮助学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劳动观:学生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

、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目标2.提升劳动能力。

通过科学劳动素养教育,塑造新史代劳动者所需具备的能力和品质,为未来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助力正确择业,培养创新能力,成就职业理想。

目标3.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

学习劳动精神、领会工匠精神、深化劳模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

目标4.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

能够自觉自愿、认真负责、安全规范、坚持不懈地参加劳动;形成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品质;珍惜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浪费。

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1-1、5-1、8-1、10-2,对应关系如表所示。

三、课程内容及要求(一)理解劳动内涵1.教学内容(1)马克思主义劳动观(2)新时代的劳动新形态(3)新时代劳动与社会的关系2.教学要求劳动是马克思思想体系中的核心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基础。

本模块应使学生认识与学习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观的渊源与内涵,了解新时代劳动的新形态、明确新时代劳动与社会的关系。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特色:本课程主要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通过线上线下的授课方式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全覆盖,丰富劳动教育学习内容,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资源,采取“慕课”等方式,创新劳动教育课堂教学,为开展大学生劳动实践提供系统指导。
英文
简介
五、教学内容及其课程目标支撑关系
章节
顺序
章节名称
课时
知识点
支撑
关系
目标4
在德育培养上,引导学生始终坚守真、善、美的基本原则,确立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的社会责任意识,使学生具有清晰的劳动认知,在思想上具备一定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
(注:课程目标要兼顾 “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导”三方面的目标)
四、课程简介
中文
简介
“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注重知识融合,实现知识的全覆盖,形成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针对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劳动教育的新要求。将劳动教育纳入课堂学习体系,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将劳动体验、劳动实践融入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贯穿培养全程,以“四个相结合”为促进,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全覆盖。按照劳动教育目标,形成理论学习与正确劳动观塑造相结合、品牌活动与劳动积极性培育相结合、专业实习与劳动能力提升相结合就业创业与劳动实践创新相结合的特色劳育体系。
1
学习不同职业对应劳动的特点,并结合当前就业、创业形势的新特点谈一谈劳动教育对就业创业的影响。
了解择业观对大学生的影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合理确定择业目标。
目标1、2、3、4
7
第七章劳动与保障
2
学习劳动与健康保障、安全保障及法律保障的相关内容,了解就业过程中会出现的问题及解决途径,丰富自身安全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在全面了解劳动基础上,提升对自身人生规划与目标的思考,引领学生从时代性与崇高性出发,确立自己奋斗的理想,以及实现理想所需的信念,并坚守理想与信念。

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教育课程代码:劳教001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授课对象:全体本科生授课教师:[教师姓名]教学时间:2学期学分:2学分教学大纲修订日期:[修订日期]二、课程目标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深刻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具体目标:1. 知识目标:- 掌握劳动的基本概念、劳动的分类、劳动的价值以及劳动者的权益等相关知识。

- 了解我国劳动制度、劳动法律法规以及劳动保护的基本知识。

- 熟悉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劳动特点和要求。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技能,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 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乐于奉献的精神,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素质目标:- 树立正确的劳动观,认识到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 增强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 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综合素质。

三、教学内容第一学期1. 劳动基本知识:- 劳动的概念、分类、价值- 劳动者的权益- 我国劳动制度、劳动法律法规2. 劳动技能培训:- 基本劳动技能训练- 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劳动特点和要求3. 劳动实践:- 校园劳动实践- 社会劳动实践第二学期1. 劳动与社会发展:- 劳动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劳动与科技进步的关系2. 劳动与人生价值:- 劳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 劳动与个人成长的关系3. 劳动与社会责任:- 劳动者的社会责任- 劳动与和谐社会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劳动基本知识、劳动技能和社会责任感等。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3.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校园劳动和社会劳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4.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劳动教育 本科 教学大纲

劳动教育 本科 教学大纲

劳动教育本科教学大纲劳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

作为本科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劳动教育的设置旨在帮助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本文将从劳动教育的重要性、目标与内容以及实施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劳动教育在本科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

在现实生活中,仅有理论知识是不够的,学生需要通过实践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知识。

劳动教育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让他们亲身参与到具体的劳动活动中,锻炼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劳动教育的目标与内容应该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和职业发展密切相关。

劳动教育应该根据不同专业的需求,设置相应的内容和目标。

例如,在工程类专业中,劳动教育可以包括实验操作、工程设计和项目管理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工程实施能力。

而在艺术类专业中,劳动教育可以包括手工制作、绘画和雕塑等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艺术创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此外,劳动教育的实施方式也应该多样化。

传统的劳动教育方式主要包括实验操作和实习实训等形式,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实验和在线实训等新型劳动教育方式也逐渐兴起。

这些新型方式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和在线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实践机会。

例如,学生可以通过虚拟实验室进行实验操作,或者通过在线平台参与实际项目的开发和实施。

最后,劳动教育的评价与认可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劳动教育的成果应该得到学校和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学校可以通过实践能力考核和项目成果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劳动教育成果。

同时,社会也应该给予劳动教育成果一定的认可和奖励,例如在就业时给予劳动教育成果的加分和优先考虑。

总之,劳动教育作为本科教学大纲的一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劳动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教育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还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应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大学生劳动教育 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 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一、课程信息课程名称: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类别:素质选修课/专业基础课课程性质:选修/必修计划学时:32计划学分:2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本课程可作为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学课程,也可作为各行各业进行劳动教育的参考课程。

课程负责人:二、课程简介本课程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进行编写,本课程的编写重在遵循教育规律,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的劳动精神,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品质。

三、课程教学要求注:“课程教学要求”栏中内容为针对该课程适用专业的专业毕业要求与相关教学要求的具体描述。

“关联程度”栏中字母表示二者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按高关联、中关联、低关联三档分别表示为“H”“M”或“L”。

“课程教学要求”及“关联程度”中的空白栏表示该课程与所对应的专业毕业要求条目不相关。

四、课程教学内容五、考核要求及成绩评定注:此表中内容为该课程的全部考核方式及其相关信息。

六、学生学习建议1.理论配合模范故事进行学习,运用大量的优秀案例来弘扬新时代主流劳动价值观,帮助学生理解相关概念,强化情感认同,提升育人效果;2.通过劳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提高他们的责任心和自我管理能力;3.通过开展课堂讨论、实践活动,增强的团队协作能力,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沟通、协调等等。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1.内容循序渐进本课程以《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指导,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遵循从理论到实践的原则,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其在劳动中接受锻炼、磨炼意志,懂得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并培养良好的劳动品质。

2.项目任务式编写本课程打破了传统课程的章节编写模式,采用项目驱动、任务导向的编写模式。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2021版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2021版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2021年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教育》英文名称:Labor education课程编码:1200107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开课学期:第2学期课程模块:公共必修课程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总学时数32,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2二、课程内容与目标高校劳动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的阶段,必须以劳动教育课程化为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 学时。

”开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是贯彻落实《意见》和教育部发部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积极实践。

本课程以普及劳动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动实践需求两个维度相结合,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从劳动品德涵养、劳动情怀培育、专业技能习得、创新创业激励、职业素养提升、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文化塑造、团队意识培养、未来劳动认知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正确认识劳动的现象和本质,深化对劳动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懂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完整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第二,本课程设置12课时劳动实践课程,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乐趣,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真挚情感。

第三,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劳动科学知识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大学生劳动教育教学大纲

六、学生学习建议
(一)学习方法建议 1. 理论配合课堂训练与课后习题进行学习,提高学生的能力;
2. 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帮助学生快速理解与掌握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
的方法; 3. 书中的“趣味活动”与“劳动体验”板块与劳动主题相关,,一是让大学生通过实
践活动更好地理解正文内容;二是让大学生身体力行地参与劳动,深刻体会劳动不
H
4
研究
L
5
使用现代工具 移动互联网。
L
6
工程与社会
L
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L
适合高等院校“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又可作为各行各
8
职业规范
业进行劳动教育的参考。
L
1
9
个人和团队
H
10
沟通
M
11
项目管理
L
全方位介绍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视频)的相关知识
12
终身学习
和技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劳动教育(附微课 H
了解自我服务、家务劳动、军政
训练与校园环保;熟悉社会调查、
社区服务、勤工助学与基层建设; 掌握实习实训、职业意识、职业
5
选择与职场适应;掌握创新思维、
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和创业要素。
掌握劳动安全意识的树立;掌握 职业道德行为规范;掌握尊重劳 4 动的方法。
学习和掌握劳动纪律;掌握实习、 就业权益的保护;掌握违约责任 4 与劳动争议解决
只有艰辛,还有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和自豪;三是通过实地劳动培养大学生的劳动
精神,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二)学生课外阅读参考资料
《新时代劳动教育教程》
七、课程改革与建设
本书紧扣教育部印发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要求,结合大学生的

《大学生专业劳动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

《大学生专业劳动实践》课程教学大纲1

《大学生专业劳动实践》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实践环节代码:1061149038实践环节名称:大学生专业劳动实践/Professional Labor Practice of Undergraduate课程类别:专业实践课程开课学期:第4学期(暑期)学分:1.0周数:1适用专业:生物技术适用对象:本科先修课程:生物技术专业导论、认识实习开课学院:环境工程与化学学院二、课程简介《大学生专业劳动实践》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程,通过此实践环节的训练,使学生了解社会、了解自己、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深对专业的了解,拓宽知识面,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同时增强学生的劳动观点,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树立运用所学知识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意识。

三、课程教学目标1.课程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指标点1.3能够理解生物技术行业实践的核心价值,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9.2 能够充分理解个人、成员和团队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团队协作的意义和作用;指标点10.1 自觉跟踪生物技术领域的发展,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2. 课程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技术相关行业企业的发展现状,初步具备分析和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2)增强劳动观念,培养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规范的能力,自觉履行个人责任;(3)树立团队意识,理解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具备分工合作、适应、协调和沟通能力;(4)具备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具有自主学习的意识,增强个人综合素质。

四、教学内容与要求本环节在第4学期的暑期进行,时间为1周,采用分散方式,由学生自主完成。

1.教学内容(1)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行选择调研企业、实习企业或科技服务项目;(2)指导教师对学生选题进行审核,也可提供一些题目供参考;(3)进行实践动员,学习学校纪律和学院的相关规定。

(4)深入现场调查,作好调查记录,写好调查报告。

(5)指导教师采用随机走访、现场答疑等方式进行监督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动教育》课程教学大纲(2021年版)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劳动教育》英文名称:Labor education课程编码:1200107课程性质:必修适用专业:全日制本科各专业开课学期:第2学期课程模块:公共必修课程课程学分:2学分课程学时:总学时数32,理论学时20,实践学时12二、课程内容与目标高校劳动教育是明确劳动科学体系、掌握劳动科学知识的阶段,必须以劳动教育课程化为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明确提出:“普通高等学校要明确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其中本科阶段不少于32 学时。

”开设《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通识课程是贯彻落实《意见》和教育部发部的《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积极实践。

本课程以普及劳动科学知识、提高劳动科学素养为着眼点,把劳动科学发展和劳动实践需求两个维度相结合,针对当代大学生特点,从劳动品德涵养、劳动情怀培育、专业技能习得、创新创业激励、职业素养提升、劳动权益保护、劳动文化塑造、团队意识培养、未来劳动认知等多个维度出发,全面系统介绍劳动学科领域基本知识,旨在引导新时代大学生坚定树立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真正懂得劳动创造价值、劳动关乎幸福人生的道理。

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正确认识劳动的现象和本质,深化对劳动内涵的理解与认识,懂得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深刻领会贯穿其中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从历史到未来,完整学习与未来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通用劳动科学知识。

第二,本课程设置12课时劳动实践课程,在劳动实践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一定劳动技能,提高动手能力,通过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练意志,感受劳动带来的收获乐趣,形成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真挚情感。

第三,要求学生进行一定的自学,并提倡学生广泛阅读参考书,使其更多地了解劳动科学知识及其在各方面的应用。

提倡学生独立地结合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和展开讨论。

在此基础上,学会分析案例,解决实际问题,把劳动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学习融入对经济社会活动的研究和认识之中,切实提高创造性劳动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教学形式建议第一、要系统、全面、准确地阐述劳动品德、劳动情怀、专业技能、创造性劳动、职业选择、劳动权益、劳动文化、集体劳动、未来劳动等的基础知识和最新成果,在理论的阐述和案例的列举中要多联系中国实际,使之既忠实于学科原貌,又通俗易懂。

第二、增加案例教学的比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突出典型案例的剖析。

同时安排必要的作业和实践,给学生接触实际、动脑分析的机会。

第三、课堂教学应着重于重点的归纳、难点的剖析以及作业讲解。

建议布置适量的作业题,以综合练习和案例分析的形式为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线索及发展规律,了解国史、国情,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历史事件、评论历史人物的能力,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从而增强学生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的道路的信念,增强学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三、教学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绪论高校劳动教育的特点与实践(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初步认识劳动,领悟劳动的独特价值,形成个人的劳动观,学生可以提出自身对劳动的看法和态度。

(二)教学内容0.1劳动教育的独特价值0.1.1生存生活教育0.1.2实践能力教育0.1.3职业启蒙教育0.1.4集体主义教育0.2高校劳动教育特点0.2.1以正确劳动观的形成为目标0.2.2以学科专业为基础0.2.3以社会实践为载体0.2.4以就业创业为导向0.3高校教育劳动实施0.3.1统筹推进,实现五育融合0.3.2立足专业,构建劳动体系0.3.3注重实践,践行知行合一0.3.4课堂联动,融通培养环节0.3.5引导激励,加强自我管理0.3.6实现评估,完善制度导向(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 认识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2. 了解新时代劳动精神难点:理解并树立“四最”新时代劳动价值观。

第一章大学生与劳动品德(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认知劳动品德;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日后逐渐改正,不断提升自身劳动素养。

(二)教学内容1.1 劳动品德的内涵1.1.1辛勤劳动1.1.2诚实劳动11.3珍惜劳动成果1.2 大学生群体的常见问题1.2.1消极应付,被动做事1.2.2劳动过程存在投机1.2.3不珍惜劳动成果1.3 大学生劳动品德的涵养1.3.1革新观念,生化劳动认知1.3.2情绪疏导,端正劳动动机1.3.3坚定意志,优化劳动决策1.3.4行胜于言,深化劳动体验(三)重点与难点自我判断和自我反省,端正劳动态度,磨炼并坚定自身意志。

(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学会感受劳动中的快乐,将热爱劳动转为内生动力;学会换位思考并能尊重每一位劳动者;形成社会责任感,掌握国家和时代需要的技能。

(二)教学内容2.1劳动情怀的内涵2.1.1爱劳动2.1.2乐劳动2.1.3尊重劳动者2.2 大学生劳动情怀的维度2.2.1调整个体情绪2.2.2现实归属需要2.2.3传递家国情怀2.3 大学生劳动情怀的培育2.3.1爱劳动与爱自己:明心见性,涵养个人价值2.3.2爱劳动与爱生活:自力更生,创造美好生活2.3.3爱劳动与爱国家:家国一体,融入时代洪流争历程(三)重点与难点重点:1.发现并体会劳动中的乐趣2.尊重劳动者及劳动成果难点:形成为国家发展奋斗的劳动意识(一)教学要求要求学生结合自身专业,通过实践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利用外部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激发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兴趣。

(二)教学内容3.1 专业技能的内涵3.1.1专业知识3.1.2专业思维3.1.3专业实践3.2 专业技能价值3.2.1成为专业人才3.2.2理性规划职业3.2.3培养创新能力3.3 大学生专业技能习得3.3.1掌握传统的专业知识3.3.2强化专业逻辑思维3.3.3积极参与专业实践(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大学生专业技能的三个层次难点:大学生专业技能与未来职业选择(一)教学要求1.理解和掌握创造性劳动的内涵。

2.理解和掌握创造性劳动能力的维度。

3.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方法。

(二)教学内容4.1 创造性劳动4.1.1劳动的创造性与创造性的劳动4.1.2创造性劳动的特点4.1.3 创造性劳动的类型4.2 创造性劳动能力4.2.1创造性劳动意识4.2.2创造性劳动思维4.2.3创造性劳动知识4.2.4创造性劳动方法4.3 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4.3.1 价值引领:树立创造性劳动正确的价值导向4.3.2厚积薄发:掌握创造性劳动必要的知识与技能4.3.3行胜于言:在创新创业中提升创造性劳动能力(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的创造性、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劳动的特点、创造性劳动的类型、创造性劳动能力的维度、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难点:劳动的创造性与创造性的劳动、创造性劳动与重复性的劳动的联系区别、大学生创造性劳动能力的培育方式(一)教学要求1.理解和掌握职业选择的内涵。

2.理解和掌握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3.理解和掌握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培育方法。

(二)教学内容5.1 职业选择的内涵5.1.1职业选择与人生发展5.1.2职业选择与劳动价值观5.1.3就业与择业5.2 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形势与问题5.2.1大学生就业形势5.2.2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5.2.3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主要问题5.3 正确择业观的培育5.3.1与劳动价值观相吻合5.3.2与个人能力相匹配5.3.3与国家需求相连接(三)重点与难点重点:职业选择、劳动价值观、择业观、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正确择业观的培育难点:劳动价值观与择业观、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影响因素分析、大学生正确择业观的培育方法(一)教学要求1.理解和掌握劳动权益的内涵。

2.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特殊性。

3.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兼职、实习与就业中的劳动权益的具体内容。

4.理解和掌握大学生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6.1 劳动权益的内涵6.1.1劳动权益基本内涵6.1.1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特殊性6.1.3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6.2 大学生劳动权益的内容6.2.1兼职中的劳动权益6.2.2实习中的劳动权益6.2.3就业中的劳动权益6.3 合法劳动意识培养6.3.1学好相关法律法规知识6.3.2兼职实习前的风险规避6.3.3权益受侵害后的权益保护(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权益、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特殊性、兼职中的劳动权益、实习中的劳动权益、就业中的劳动权益、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难点:大学生劳动权益的特殊性、大学生劳动权益的具体内容、大学生合法劳动意识的培养、大学生劳动权益保护(一)教学要求1.理解和掌握劳动文化的含义与特点。

2.理解和掌握三种不同的劳动文化形式。

3.理解和掌握劳动文化涵养益的具体内容。

(二)教学内容7.1 劳动文化内涵7.1.1劳动文化的含义7.1.2劳动文化的特点7.2 劳动文化形式7.2.1劳动精神7.2.2劳模精神7.2.3工匠精神7.3 劳动文化涵养7.3.1以勤为本,辛勤劳动7.3.2以诚为基,诚实劳动7.3.3以新为求,创造性劳动(三)重点与难点重点:劳动文化的含义与特点、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劳动文化涵养难点:劳动文化的特点、劳动文化的不同形式及其区别、劳动文化涵养的具体内容以及各要素的内在逻辑关系(一)教学要求1.理解集体劳动内涵与特点2.理解集体劳动与团队精神3.理解和掌握团队精神的培育(二)教学内容8.1 集体劳动内涵与特点8.1.1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8.1.2集体劳动的特点8.2 集体劳动与团队精神8.2.1集体劳动与社会分工8.2.2集体劳动与集体主义8.2.3集体劳动与团队精神8.3 团队精神的培育8.3.1正确认知团队精神8.3.2积极践行团队精神8.3.3在更高层次上倡导奉献精神(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个体劳动与集体劳动区别与联系、集体劳动与社会分工、集体劳动与集体主义、正确认知团队精神、积极践行团队精神难点:集体劳动的特点、集体劳动与集体主义、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劳动者的技能培育、积极践行团队精神(一)教学要求1.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

2.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与未来劳动发展变化。

3.理解和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9.1 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9.1.1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9.1.2人工智能的发展类型9.1.3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9.2 人工智能与未来劳动9.2.1人工智能与未来生产9.2.2人工智能与未来管理9.2.3人工智能与未来科研9.2.4人工智能与未来营销9.3 人工智能与未来劳动者9.3.1从人机对立到人机协作: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9.3.2人工智能对未来劳动者的技能需求9.3.3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劳动者的技能培育(三)重点与难点重点: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人工智能发展与未来劳动变化、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劳动者的技能培育难点:人工智能发展与未来劳动变化、人工智能发展对未来劳动者的影响、人工智能时代未来劳动者的技能培育五、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建议《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课程基本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同时辅之以课外实践锻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