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储网络的架构
san结构
![san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ae9bb6b5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eb.png)
san结构SAN (Storage Area Network)是一种专门为数据存储而设计的网络架构,与传统的计算机网络架构有所不同。
SAN结构的核心是存储设备与计算设备之间的高速数据传输。
下面详细介绍SAN结构的工作原理和优点。
一、SAN结构的工作原理SAN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存储设备、SAN交换机、光纤通道和主机适配器等。
存储设备通常是硬盘阵列和磁带库,可以存储大量数据。
SAN交换机是连接存储设备和计算设备的桥梁,负责管理数据流并确保数据的安全传输。
光纤通道是连接存储设备和计算设备的物理介质,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
主机适配器是计算设备上的一个接口,用于与SAN交换机连接。
在SAN结构中,存储设备被抽象成存储池,主机通过主机适配器连接到存储池,通过SAN交换机实现数据的读写。
通过这种方式,多个主机可以同时访问同一个存储池,达到共享存储的效果。
此外,SAN还支持多种数据传输协议,例如Fibre Channel协议和iSCSI协议,可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二、SAN的优点1.高速数据传输:SAN的光纤通道可以实现高速数据传输,在存储和访问数据时可以大大缩短响应时间。
2.可靠性高:SAN使用冗余机制和灾备机制,可以保证数据的可靠性。
在某一个存储设备或网络节点出现故障时,系统会自动切换至其他节点。
3.可扩展性强:SAN结构是基于软件定义的存储,可以根据业务需求随时增加存储设备,扩展存储容量。
4.管理简单:由于存储设备独立于主机,因此可以简化存储管理的复杂度。
5.易于备份和恢复:使用SAN结构可以实现数据备份和恢复,有效保护数据安全。
三、总结SAN作为一种专门为数据存储而设计的网络架构,具有高速数据传输、可靠性高、可扩展性强、管理简单、易于备份和恢复的诸多优点,适用于大规模的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访问的场景。
在企业的数据存储和管理过程中,逐渐成为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
台里存储网络的架构比较和选型
![台里存储网络的架构比较和选型](https://img.taocdn.com/s3/m/c6be8443e45c3b3567ec8bdf.png)
网络封包的一种传输标准, U A 一样 格的远程容灾; 它gN S 没有容量限制。 通过I网络来传输数据, P 但在数据存取方
() 5 基于I网络的存储系统, P 以传统
式上 , 则采 用与 N S不 同的 , 与F —A 以太网的价格实现同等于光纤网络的性能 A 而 CS N
相同的B c rtc l l kPoo o 协议。 o 简单来讲,P 实现真正的即插t ̄P g P y无需客 I — @ l & l, u a 户
早先IS N采用的是光纤通道 (C  ̄A J F, 少了配置、 维护、 管理的复杂度。 企业现有 的网络管理人员就可以完成日常的管理与 维护工作。
() 3 因为是基于l网络的存储系统, P
6结束语
网络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各种网络架 构在全台网建设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实践
应用, 实践也推动了 各种网络架构技术的
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规划 自 己的全台业务
( )PS N 4 I A 基于以太网没有速度限 网络建设。 从技术、 管理 、 运维等多个方 台网的整个生命周期。_ 参考文献:
亦即通过I P网络, ̄ C l jS S 区块数据转换成 制; 没有距离限制, 可无缝连接, 实现低价 面提高全台 业务网络的高可用性, 延长全
空间。由于是基于I协议的, P 能容纳所有
度
成 本
较低
较 快 较 好
较 高
较 快 最 易 扩展
高
极 快 易于扩 展
扩 展性
I协议网络 中的部件, P 因此, 用户可以在 任何需要的地 方创建实际的s N A 网络 , 而 不需要专门的光纤通道网络在服务器和
和现有网络基础结构融 不同的应用环境, 才能根据各自电视台的 世, 为了方便区别, 业界才分别以F- N CS 及 的支持异地容灾。 A i S S N的称呼加以分辨。S S 的出现, 合, S IA C— i I C 支持跨平台数据共享。 标志着低价化S N方案的问世。 A 所谓i S S I C
云存储的基本架构
![云存储的基本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d123f8fd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77.png)
云存储的基本架构
云存储的基本架构通常包括四个主要层次:存储层、基础管理层、应用接口层和访问层。
以下是对这四个层次的详细解释:
1. 存储层:这是云存储最基础的部分,由各种存储设备组成。
这些设备可以是光纤通道存储设备、IP存储设备(如NAS和iSCSI)或DAS存储设备(如SCSI或SAS)等。
这些存储设备通过广域网、互联网或FC光纤通道网络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庞大的存储网络。
在存储层之上,通常会有一个统一存储设备管理系统,该系统可以实现存储设备的逻辑虚拟化管理、多链路冗余管理,以及硬件设备的状态监控和故障维护。
2. 基础管理层:这是云存储最核心的部分,也是最难以实现的部分。
基础管理层通过集群、分布式文件系统和网格计算等技术,实现云存储中多个存储设备之间的协同工作,使多个的存储设备可以对外提供同一种服务,并提供更大更强更好的数据访问性能。
3. 应用接口层:这是云存储最灵活多变的部分。
它可以根据实际需求提供各种应用接口,例如视频监控应用平台、IPTV和视频点播应用平台、网络硬盘引用平台,远程数据备份应用平台等。
4. 访问层:任何一个授权用户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公用应用接口来登录云存储系统,享受云存储服务。
云存储运营单位不同,云存储提供的访问类型和访问手段也不同。
存储系列之DAS、SAN、NAS三种常见架构概述
![存储系列之DAS、SAN、NAS三种常见架构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4ad975c2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f.png)
存储系列之DAS、SAN、NAS三种常见架构概述随着主机、磁盘、⽹络等技术的发展,对于承载⼤量数据存储的服务器来说,服务器内置存储空间,或者说内置磁盘往往不⾜以满⾜存储需要。
因此,在内置存储之外,服务器需要采⽤外置存储的⽅式扩展存储空间,今天在这⾥我们分析⼀下当前主流的存储架构。
⼀、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连接存储(直连式存储),最常见的⼀种存储⽅式。
意思是存储设备只与⼀台主机服务器连接,如PC中的磁盘或只有⼀个外部SCSI接⼝的JBOD(Just a Band of Disks可以简单理解成磁盘箱)都属于DAS架构。
存储设备与服务器主机之间的通常采⽤SCSI总线连接。
特点:简单、集中、易⽤,主要在中⼩企业应⽤中。
⼆、SAN1、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络。
SAN的兴起源于上个世纪80年代FC协议的出现,FC是Fibre Channel的缩写,⽹状通道的意思。
前⾯我们已经得知DAS是通过SCSI接⼝总线,⽽SCSI接⼝有16个节点的限制,不可能接⼊很多的磁盘。
SCSI并⾏总线结构,传输距离短,是⼀种宽⽽短的电缆结构。
⽽细长的串⾏的FC是⼀种可寻址容量⼤、稳定性强、速度快(1Gbps~8Gbps,现在成熟的技术已经达到上百G)、传输距离远的⽹络结构,所以最终替代了SCSI接⼝和总线,但是SCSI协议或者说SCSI语⾔仍然载于FC进⾏传输。
⽽且FC不仅替代了磁盘阵列前端接⼝,也替代了后端接⼝,从⽽使磁盘阵列真正处于⽹络之中。
到后来,2001年⼜提出了SAS传输⽹络,Serial Attached SCSI,串⾏SCSI,所以FC协议也属于串⾏SCSI。
所以SAS和FC协议⼀样跨越OSI七个层次。
紧接着出现了SAS盘,SAS盘接⼝和SATA盘接⼝是相同的,SAS协议通过STP(SATA Tuneling Protocol)来兼容SATA协议。
存储的三种架构
![存储的三种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41ab57000740be1e650e9aa9.png)
存储架构三种常见架构:DAS DAS、、NAS NAS、、SAN 在数据存储中,存储设备与服务器的连接方式通常有三种形式:1、存储设备与服务器直接相连接--DAS;2、存储设备直接联入现有的TCP/IP 的网络中NAS;3、将各种存储设备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存储网络,以便于数据的集中管理--SAN。
1、什么是直接附属存储(、什么是直接附属存储(DAS DAS DAS)?)?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附属存储),也可称为SAS(Server-Attached Storage,服务器附加存储)。
DAS 被定义为直接连接在各种服务器或客户端扩展接口下的数据存储设备,它依赖于服务器,其本身是硬件的堆叠,不带有任何存储操作系统。
在这种方式中,存储设备是通过电缆(通常是SCSI 接口电缆)直接到服务器的,I/O(输入/输入)请求直接发送到存储设备。
DAS 适用于以下几种环境:1)服务器在地理分布上很分散,通过SAN(存储区域网络)或NAS(网络直接存储)在它们之间进行互连非常困难;2)存储系统必须被直接连接到应用服务器;3)包括许多数据库应用和应用服务器在内的应用,它们需要直接连接到存储器上,群件应用和一些邮件服务也包括在内。
典型DAS 结构如图所示:对于多个服务器或多台PC 的环境,使用DAS 方式设备的初始费用可能比较低,可是这种连接方式下,每台PC 或服务器单独拥有自己的存储磁盘,容量的再分配困难;对于整个环境下的存储系统管理,工作烦琐而重复,没有集中管理解决方案。
所以整体的拥有成本(TCO)较高。
目前DAS 基本被NAS 所代替。
2、什么是网络附属存储(、什么是网络附属存储(NAS NAS NAS)?)?NAS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网络附属存储)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
![高清新闻制播网络存储架构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e6ff01f78a6529647d5322.png)
首播量约 5 时。系统设 计规模为包括精编 工作 站 5 小 0台、文
稿工作站 1 台、审片工 作站 1 ∞ 0台、配音 工作站 5台 、演播
室 接 口模 块 2套 . 以及 后 台 节 目合 成 服 务 器 1 、转 码 服 务 2台
出 的 节 目源 。 从 媒 体 业 务 数 据 来 源 的 角 度 来 看 , 辑 素 材 除 系 统 内部 编
工作模式 . 能够实现 从撰 写文稿 、编排 串单 、节 目制作 到演
播播 出的完 整内部 业务流 程 。同时 , 系统通过 主干 平台 , 该 与高、 标清 共享服务 系统 配合 能够完成节 目备播 、 素材收录 、
向器 . 支持 跨 系统 媒 体 数 据 的 高 速 交 换 。 以
带宽 需求 =设备 数量 X单 台该类 型设 备单层 视音频 占
用带宽 X该 类型设备规划平均视音频层数量 根 据前述 高清新 闻节 目制播 业务规模 . 以及设备数量 规
划 该 系统 主 要存 储 带 宽 需 求 情 况 见 表 2 其 中 一 些 辅 助 性 带 ,
高 清 新 闻 节 目制 播 网络 采 用 网络 化 、数 据 化 、流 程 化 的
2高 清新 闻 节 目制播 业务 系统存 储 需求 分析
2 1存储 内容 分析 . 高清 新闻节 目制播 网络 存储 的媒体 业务数据从 内容上大 致可 以划分 为两 类 : 第一 类是供编 辑、浏览用 的素材。其 中 编辑素材 是供节 目时 间线 制作 、合成 的原始素材 而浏览素 材 主要 用于发布 浏览 、检 索 , 供给 系统内部文 稿等模块 提 以及 对外素 材发 布界 面作 为媒体 参考 。第二 类是 制作 完成、 经合成形 成的节 目成片 , 为演播室直 播的条 目源 和频道播 作
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解决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f51871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8eb9f73.png)
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解决方案传统的数据中心存储网络采用独立的存储网络架构,即存储和网络设备是分离的,分别由不同的供应商提供。
这种架构存在一些问题,如故障隔离困难、管理复杂、扩展性有限等。
而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则解决了这些问题,提供了更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的核心技术是光纤通道 over Ethernet (FCoE)。
FCoE将光纤通道存储协议封装进以太网协议中,实现存储数据流在以太网上的传输。
通过使用FCoE,数据中心可以使用现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来支持存储,同时减少成本和复杂性。
1.统一的存储网络架构: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通过统一的存储网络架构整合存储和网络设备,减少了设备数量和复杂性。
这种统一的架构提供了更好的故障隔离和管理性能,同时提升了存储网络的扩展性。
2.高性能的存储网络: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提供了高性能的存储网络,通过增加网络带宽和降低延迟来提升存储性能。
这种高性能的存储网络可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中心的存储需求,支持高吞吐量和低延迟的存储应用。
3.可扩展的存储网络: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提供了可扩展的存储网络,可以根据需求随时扩展存储容量。
这种可扩展性使得数据中心可以轻松地扩展存储资源,适应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
4.灵活的存储配置: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提供了灵活的存储配置,可以根据需要配置不同类型和规模的存储设备。
这种灵活性使得数据中心可以根据具体的应用需求选择最适合的存储设备,提供更好的性能和效率。
5.简化的管理和运维: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通过统一的管理接口和自动化的运维功能简化了存储网络的管理和运维。
这种简化的管理和运维可以减少管理人员的工作量,提高存储网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总之,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是一种高效、可扩展和灵活的存储解决方案,可以帮助数据中心提高存储性能和可靠性,简化管理和运维,适应不断增长的存储需求。
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扩大和存储需求的增长,数据中心融合存储网络将会越来越重要。
存储结构(DAS、SAN、NAS)
![存储结构(DAS、SAN、NAS)](https://img.taocdn.com/s3/m/30a39301a8114431b90dd8cf.png)
DAS、SAN和NAS三种存储方式存储的分类,根据服务器类型分为:封闭系统的存储和开放系统的存储,封闭系统主要指大型机,开放系统指基于Windows、UNIX、Linux等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开放系统的存储分为:内置存储和外挂存储;外挂存储根据连接的方式分为:直连式存储(Direct-Attached Storage,简称DAS)和网络化存储(Fabric-Attached Storage,简称FAS);网络化存储根据传输协议又分为:网络接入存储(Network-Attached Storage,简称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简称SAN)。
大致如图所示:DAS(直连式存储)存储DAS存储在我们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尤其是在中小企业应用中,DAS是最主要的应用模式,存储系统被直连到应用的服务器中,在中小企业中,许多的数据应用是必须安装在直连的DAS存储器上。
DAS存储更多的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IO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包括CPU、系统IO等),数据流需要回流主机再到服务器连接着的磁带机(库),数据备份通常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20-30%,因此许多企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以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的运行。
直连式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
直连式存储与服务器主机之间的连接通道通常采用SCSI连接,随着服务器CPU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存储硬盘空间越来越大,阵列的硬盘数量越来越多,SCSI通道将会成为IO 瓶颈;服务器主机SCSI ID资源有限,能够建立的SCSI通道连接有限。
无论直连式存储还是服务器主机的扩展,从一台服务器扩展为多台服务器组成的群集(Cluster),或存储阵列容量的扩展,都会造成业务系统的停机,从而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对于银行、电信、传媒等行业7×24小时服务的关键业务系统,这是不可接受的。
不同架构网络存储的介绍与区别对比
![不同架构网络存储的介绍与区别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d608b53c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49.png)
影响。
➢ 在传统的存储结构DAS下。无
论如何提高服务器的运算性能,
盘柜
在大量客户请求的情况下,服务 通过SCSI总线连接
器都会成为数据访问的瓶颈
DAS 劣势
1. 不支持多协议客户端 2. 分散式数据管理方式,不利于大量数据的管理 3. 存储容量增加时,这种方式的扩展能力很差,同 时相应管理软件也会升级 4. 高并发用户数条件下易造成数据堵塞,影响使用 5. 较高的维护成本 6 .市场发展状况堪忧,正逐渐被其它高性能的数据 存储解决方案所替代
服务器
客户端
问题就出在虽然NAS具有一定的可扩 展性,但是它的可扩展性不是线性的。 在某一临界点曲线变为水平后,NAS 就无力应付此时的负载。
通过文件共享协议Linux(NFS) Windows(CIFS)。来实现设备存 储或文件的共享。
CAS
Content Addressable Storage
内容寻址存储CAS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信息管理手段,完全适合于 固定内容存储需求。内容寻址技术大大降低了应用软件操纵和管理存储介 质上所存储信息的物理地址的难度。 确保内容的可靠性 提供了全局惟一、位置独立的标识符 单一实例存储
典型应用
适合于非结构化数据的CAS架构
SAN
存储区域网络
光纤通道 IP(新出现的)
适合数据库应用
CAS
实现的内容寻址技术可以有效地隔离对存储数据的非法访问。
内容寻址(Content Addressing)区别于其他网络存储技术的关键所在, 而其他网络存储技术如SAN、NAS等都是基于位置寻址(Location Addressing)的,基于内容寻址的网络存储技术降低了整个存储系统理解、 管理、操纵存储介质上的信息的物理或逻辑位置的难度。
浅析基于IP SAN的存储网络架构
![浅析基于IP SAN的存储网络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d1ebbb661eb91a37f1115cb6.png)
价格 昂贵 ,性能优越。但 由于光纤的距 离限制 ,意味 着在远距 离存储 时 F A 不是一个很 好的选择 。I A 可 以充分利用已 CS N PS N 有的 网络基础设施 , I 在 P网络的 两端采用光纤连接 的 S ,通过 I N A P网络协议进行数据的远距 离传输。I A 的常用的拓扑结 PS N 构有本地( t e 扑 ,桥 ( d ig 扑 ,外展 (xe s n拓扑结构。 Na v) i 拓 mi n ) g 拓 Et i ) no
器 (w t h ) 接 。 s ic s连
( ) I A 一 P S N概述
传 统 的 存 储 专 用 网 络 (A - t r g r a N t o k 一般 SN S o a e A e ew r )
采用 F A (i e h n e t r g r a N t ok ,C S CS F b rC a n lS oa eA e e w r ) F A N N 价格 昂贵,性能优越 。但 由于光 纤的距 离限制 ,意味着在远 距离存储时 F A 不是一个很好 的选择 。例如 一个 公司有两 CS N 个分部 ,相距 5 0 m 0 k ,那么则难以采 用 F A C S N布局 。同时一 般 中小型企业对于 F A 昂贵 的基础设施依然望尘莫及。 CS N
I A (n e n t P oo o t r g r a N t o k 由 P S I tr e r t c l S o a e A e e w r ) N
san的组成 -回复
![san的组成 -回复](https://img.taocdn.com/s3/m/7b16a76e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e0.png)
san的组成-回复“SAN”的组成指的是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的构成。
SAN是一种高速网络架构,用于连接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磁带库等)与服务器,以实现数据共享和存储。
下面将逐步回答“SAN”的组成主题。
第一步:概述SANSAN是一种独立于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高速网络架构,通过光纤通道(Fiber Channel)或以太网(Ethernet)连接服务器和存储设备,提供高性能、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的存储解决方案。
它将存储设备与服务器物理隔离,使得存储资源可以共享给多个服务器,同时提高了数据传输速度和存储容量。
第二步:SAN的基本组成SAN由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构成:主机(Host)、存储设备(Storage Device)和互连网络(Interconnect Network)。
1. 主机(Host):主机指的是连接到SAN的服务器。
它可以是运行各种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UNIX等)的物理服务器或虚拟服务器。
主机通过光纤通道适配器(Fiber Channel Host Bus Adapter)或千兆以太网适配器(Gigabit Ethernet Adapter)与SAN交互。
2. 存储设备(Storage Device):存储设备是SAN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负责存储和管理数据。
存储设备可以是磁盘阵列(Disk Array)、磁带库(Tape Library)、光盘库(Optical Library)等。
这些设备通常具有高性能和高可用性,提供大容量的存储空间。
3. 互连网络(Interconnect Network):互连网络是SAN中用于连接主机和存储设备的网络。
它采用光纤通道或以太网作为传输介质,提供高速数据传输和低延迟。
光纤通道是一种专用的高速串行通信协议,支持多路径、高带宽和高可用性,适用于大规模SAN环境。
以太网是常见的网络协议,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成本效益,在小型和中型SAN中常被使用。
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架构研究
![数据中心存储网络架构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bfe64b7960590c69ec376db.png)
0 引言
当前 , 国 家 电 网公 司 正 在 开 展 信息系统 容灾 中心的建设 工作 。根据 规 划 ,将 在 北 京 、上 海 、 西 安 统 一 建 设 3 集 中 式 信 息 系 统 容 灾 中 心 , 公 个
司 各 单 位 按 就 近 原 则 接 入 共 享 ,从 而 形 成 全 公 司 两 级 数 据 中 心 及 3 集 中 个
k == ==== =
l
_
h === =
0
.
=
、
通 常 在 8 %以 上 。 更 高 的 存 储 利 用 率 0 意 味着 闲置 存 储 设 备 的减 少 ,相 应
的 电源 能耗 和 制 冷 能 耗 也 会 降低 。 部 署 SAN 的 优 势 包 括 集 中 管 控 、 统
式 信 息 系 统 容 灾 中心 的 格 局 。 容 灾 的 功 能 将 分 为 数 据 级 容 灾 和 应 用 级 容 灾 2 阶 段 来 实 现 。 数 据 级 阶 段 完 成 生 个 产 中 心 的 业 务 数 据 备 份 , 应 用 级 阶 段 实 现 接 管 生 产 中心 应 用 系 统 功 能 :即 生 产 端 由 于 自然 灾 害 或 其 他 原 因 发 生 业 务 系 统 中 断 后 ,容 灾 中心 利 用 本 地 的备 份 数 据 接 管 相 应 业 务 系 统 , 保 障
● r
— |
Ⅱ
I
, , r
的 利 用率 。根 据 美 国存 储 专 家 克里 斯 多 佛 的统 计 ,使 用 独 立 存 储 方 式 时 ,存 储 利 用 率 达 到 5 %就 算 比 较 高 0
了 ,而 使 用S AN架 构 的 存 储 利 用 率
软件定义存储网络(SDSN)的架构与应用
![软件定义存储网络(SDSN)的架构与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2b388a4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8f3736e.png)
软件定义存储网络(SDSN)的架构与应用软件定义存储网络(Software Defined Storage Network,简称SDSN)是一种基于软件定义网络(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简称SDN)理念和技术的新型存储网络架构。
SDSN通过将网络与存储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可扩展性和可管理性,从而满足了现代大规模数据存储和处理的需求。
一、SDSN的架构SDSN的核心思想是将传统的存储网络从硬件层面解耦,通过软件和控制器来实现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和灵活配置。
其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组件:1. 存储资源虚拟化层(Storage Resource Virtualization Layer):该层是SDSN的核心,负责将存储设备抽象成通用的虚拟化存储资源,屏蔽了底层存储技术的细节差异,使得上层应用可以透明地访问各种存储设备。
2. 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器是SDSN的控制中心,通过与存储资源虚拟化层进行交互,实现对存储网络的统一管理和控制。
它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资源的分配和调度,确保数据的高效传输和存储。
3. 数据平面(Data Plane):数据平面负责实际的数据传输和存储操作,它包括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和存储节点等。
在SDSN中,数据平面将根据控制器的指令进行操作,实现数据的传输、存储和恢复等功能。
二、SDSN的应用1. 灵活扩展存储容量:传统存储网络往往受限于物理设备的容量和连接,难以快速扩展存储容量。
而SDSN通过将存储设备进行虚拟化,可以方便地进行存储资源的扩展和配置,满足大规模数据存储的需求。
2. 高效数据管理:SDSN可以对存储资源进行统一管理,根据应用需求对数据进行分级存储和迁移。
通过智能的数据管理策略,可以实现数据的最优存储和访问效率,提高数据的处理效能和利用率。
3. 路由优化和负载均衡:SDSN可以根据实时网络状态和应用需求进行路由优化和负载均衡。
数据中心架构详解数据中心三大基础架构
![数据中心架构详解数据中心三大基础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9893969c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31.png)
引言概述: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和组织的核心基础设施,它承载着大量的数据存储和处理任务。
为了能够高效地管理和处理这些数据,一个合理的数据中心架构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深入探讨数据中心架构的三个基础要素:网络架构、存储架构和计算架构,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数据中心的设计和运维。
网络架构:1. 网络拓扑结构:数据中心通常采用三层网络架构,包括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这样可以提供高可用性和可扩展性。
2. 网络设备:常见的网络设备有路由器、交换机和防火墙等,它们通过虚拟局域网(VLAN)和交换虚拟化技术(VXLAN)等实现数据的传输和隔离。
3. SDN技术:软件定义网络(SDN)可以提高网络的灵活性和可编程性,使得数据中心网络的管理更为简便和高效。
4. 高可用性和负载均衡:通过配置冗余设备和使用负载均衡算法,可以避免单点故障,并实现对网络流量的均衡分配。
存储架构:1. 存储设备:数据中心采用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如磁盘阵列、网络存储设备(NAS)和存储区域网络(SAN)等,以满足不同的存储需求。
2. 存储协议:常见的存储协议有网络文件系统协议(NFS)和块存储协议(如iSCSI和FCP),它们用于数据中心中的文件共享和块级存储。
3. 存储虚拟化:通过存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存储资源抽象成逻辑存储池,并实现数据的动态迁移和资源的动态分配。
4. 数据保护和备份:在数据中心中,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非常重要。
通过定期备份、快照和复制等手段,可以保护数据免受损坏和丢失的风险。
5. 存储性能优化:通过使用高速存储介质(如固态硬盘)和优化数据访问模式,可以提升数据中心的存储性能和响应速度。
计算架构:1. 服务器硬件:数据中心中常用的服务器硬件包括标准服务器、刀片服务器和高密度服务器等,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适合的硬件平台。
2. 虚拟化技术:利用虚拟化技术,可以将物理服务器划分为多个虚拟机,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利用率的提升。
3. 容器化技术:容器化技术(如Docker)可以更加轻量级地实现应用的部署和扩展,提供更高的灵活性和效率。
三种SAN架构比较
![三种SAN架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8ffb7eaad1f34693daef3e13.png)
三种SAN架构比较SAN是通过专用高速网将一个或多个网络存储设备和服务器连接起来的专用存储系统,未来的信息存储将以SAN存储方式为主。
可采用光纤通道(FC)、IP/Ethernet、InfiniBand互连技术分别组建FC-SAN、iSCSI-SAN和InfiniBand-SAN。
现代企业对于存储系统高可靠性、高可用性、高性能、动态可扩展性、易维护性和开放性等众多方面的需求,对现有的存储技术提出了挑战,存储器件和设备这一级无论做得多好,都难以满足网络和企业存储的多种需求,这就需要在存储系统结构这一级来解决问题。
FC-SAN目前基于FC的SAN应用方案最多,成熟的产品也很多。
FC-SAN主要由磁盘阵列、FC-Switch交换机和主机光纤接口卡等组成。
FC-SAN存储系统主要具有如下技术特点:(1) 采用可伸缩的FC-Switch网络拓扑结构,通过高速光纤通道(目前FC的单向速率为200 MB/s)连接,提供SAN内部任意节点之间的多路可选择的数据交换,设备访问的网络拥塞处理也交由高速交换机处理,使得连接设备的增多几乎不影响各个设备的访问速度。
(2) (2) Switch规模越大,吞吐率就越高,如:8-port switch吞吐率为3.2GB/s,16-port switch吞吐率为6.4GB/s。
(3) (3) 支持热拔插,高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RAS)。
(4) 至少在今后两年中,或者性价比良好的IP和InfiniBand解决方案进入市场之前,光纤通道还将继续是SAN的主流,即使到了IP和InfiniBand进入市场的时候,光纤通道结构也不会完全被取代。
(5) IP-SAN(6) FC-SAN虽然性能优越,可扩展性好,但受限于现有的光纤传输方式,其价格昂贵。
因此,基于普通IP协议和以太网的SAN应运而生,这就是IP存储(IPS),它将SCSI协议映射到TCP/IP协议上,使得SCSI的命令、数据和状态可以在传统的IP网上传输。
存储系统结构分析与架构设计说明
![存储系统结构分析与架构设计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18e71a48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faa1767.png)
存储系统结构分析与架构设计说明一、引言存储系统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数据的存储和管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数据量呈指数级增长,对存储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本文将对存储系统的结构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架构设计。
二、存储系统结构分析1.存储介质存储系统的核心是存储介质,常用的存储介质有硬盘、固态硬盘(SSD)、磁带等。
硬盘适合大容量存储和长期保存,但读写速度较慢;SSD适合高速读写,但价格较高;磁带适合长期归档,但读写速度较慢。
因此,在设计存储系统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存储介质。
2.存储系统架构存储系统的架构通常包括前端存储层、中间存储层和后端存储层。
前端存储层负责接收用户请求并进行初步处理,中间存储层负责数据的缓存和调度,后端存储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
3.存储系统性能优化为了提高存储系统的性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优化存储介质的读写速度,例如增加硬盘的缓存大小;提高存储系统的并发能力,例如采用多线程处理请求;实现数据压缩和去重,减少存储空间的占用;采用分布式存储架构,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优化数据访问算法,例如采用树形结构来加速索引查询。
1.前端存储层设计前端存储层需要提供高效的数据接口,能够支持多种数据协议,例如文件系统、对象存储和块存储。
同时,前端存储层还需要提供访问控制和数据保护功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2.中间存储层设计中间存储层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缓存和调度。
为了提高数据的读写速度,可以采用多级缓存的方式,将热数据存储在快速存储介质(如SSD)上,将冷数据存储在容量较大的存储介质(如硬盘)上。
同时,中间存储层还需要根据访问模式和数据特性进行数据的调度,例如将热数据分散存储在不同节点上,减少单个节点的负载。
3.后端存储层设计后端存储层负责实际的数据存储。
为了提高可靠性和可扩展性,可以采用分布式存储的方式,将数据分散存储在多个节点上。
同时,还可以采用数据备份和容灾的方式,确保数据不会丢失或损坏。
存储产品的的基本架构
![存储产品的的基本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3adebbc2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30.png)
存储产品的的基本架构存储产品的基本架构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的存储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存储产品应运而生。
存储产品是指用于存储和管理数据的硬件和软件系统。
它们的基本架构由多个组件组成,包括存储介质、存储控制器、存储网络和存储管理软件等。
存储介质是存储产品中最基本的组件之一。
它用于存储数据,并具有高速读写和长期保存的特性。
常见的存储介质包括硬盘驱动器、固态硬盘、磁带库等。
硬盘驱动器是最常用的存储介质之一,它通过旋转的盘片和移动的磁头来读写数据。
固态硬盘则采用闪存芯片来存储数据,具有更高的读写速度和更低的能耗。
磁带库则适用于大规模的长期数据存储,它通过磁带来存储数据,并具有较高的容量和可靠性。
存储控制器是存储产品的核心组件之一。
它负责管理存储介质,包括数据的读写、存储空间的分配和数据的保护等。
存储控制器通常由处理器、缓存和接口等组成。
处理器用于执行存储管理的算法和逻辑,缓存则用于提高数据的访问速度,接口则用于连接存储控制器和主机系统。
存储控制器的性能直接影响存储产品的读写速度和可靠性。
存储网络是存储产品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用于连接存储产品和主机系统,实现数据的传输和共享。
常见的存储网络包括本地存储网络(SAN)和网络附加存储(NAS)。
SAN是一种高速的存储网络,它通过光纤通道或以太网连接存储和主机系统,实现高带宽和低延迟的数据传输。
NAS则是一种基于以太网的存储网络,它通过网络协议来实现数据的访问和共享,适用于小规模的文件共享和备份等应用。
存储管理软件是存储产品的关键组件之一。
它负责管理存储系统的各个组件,包括存储介质、存储控制器和存储网络等。
存储管理软件提供了一系列的功能和接口,用于配置存储系统、监控存储资源、优化存储性能和保护数据安全等。
它还可以提供数据压缩、快照、克隆和迁移等高级功能,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
在实际应用中,存储产品的基本架构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预算来选择和配置。
详解大数据时代下的三种存储架构
![详解大数据时代下的三种存储架构](https://img.taocdn.com/s3/m/4016607d25c52cc58bd6be85.png)
详解大数据时代下的三种存储架构大数据时代,移动互联、社交网络、数据分析、云服务等应用的迅速普及,对数据中心提出革命性的需求,存储基础架构已经成为IT核心之一。
政府、军队军工、科研院所、航空航天、大型商业连锁、医疗、金融、新媒体、广电等各个领域新兴应用层出不穷。
数据的价值日益凸显,数据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资产。
作为数据载体和驱动力量,存储系统成为大数据基础架构中最为关键的核心。
传统的数据中心无论是在性能、效率,还是在投资收益、安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兴应用的需求,数据中心业务急需新型大数据处理中心来支撑。
除了传统的高可靠、高冗余、绿色节能之外,新型的大数据中心还需具备虚拟化、模块化、弹性扩展、自动化等一系列特征,才能满足具备大数据特征的应用需求。
这些史无前例的需求,让存储系统的架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基于大数据应用需求,“应用定义存储”概念被提出。
存储系统作为数据中心最核心的数据基础,不再仅是传统分散的、单一的底层设备。
除了要具备高性能、高安全、高可靠等特征之外,还要有虚拟化、并行分布、自动分层、弹性扩展、异构资源整合、全局缓存加速等多方面的特点,才能满足具备大数据特征的业务应用需求。
尤其在云安防概念被热炒的时代,随着高清技术的普及,720P、1080P随处可见,智能和高清的双向需求、动辄500W、800W甚至上千万更高分辨率的摄像机面市,大数据对存储设备的容量、读写性能、可靠性、扩展性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考虑功能集成度、数据安全性、数据稳定性,系统可扩展性、性能及成本各方面因素。
目前市场上的存储架构如下:(1)基于嵌入式架构的存储系统节点NVR架构主要面向小型高清监控系统,高清前端数量一般在几十路以内。
系统建设中没有大型的存储监控中心机房,存储容量相对较小,用户体验度、系统功能集成度要求较高。
在市场应用层面,超市、店铺、小型企业、政法行业中基本管理单元等应用较为广泛。
(2)基于X86架构的存储系统平台SAN架构主要面向中大型高清监控系统,前端路数成百上千甚至上万。
主流存储架构介绍
![主流存储架构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c360b77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7d.png)
1主流存储架构介绍●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连式存储。
DAS依赖服务器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I/O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数据备份和恢复要求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数据流需要回流服务器主机再到连接着服务器的磁带机(库),数据备份通常占用服务器主机资源20%——30%,因此许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以免影响正常业务系统运行。
直连式存储的数据量越大,备份和恢复的时间就越长,对服务器硬件的依赖性和影响就越大。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接入存储。
NAS是采用网络技术,通过网络交换机连接存储设备。
NAS是部门级的存储方法,后点在于帮助工作组和部门级机构解决迅速增加存储窝里的要求。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
SAN采用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技术,通过光纤通道交换机连接存储阵列和服务器主机,建立专用于数据存储的区域网络。
SAN专注于企业级存储的特有问题,主要胜于存储量大的工作环境。
SAN结构的组成部分:主机光纤适配卡、光纤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存储设备、管理软件、备份软件等。
SAN提供了灵活的存储连接,服务器可以访问存储区域网络上的任何存储设备,如带库、磁盘阵列;同时存储设备之间、存储设备同SAN交换机之间也可以进行通信。
SAN采用fibre channel协议,在连接上可以使用光纤和光缆。
由于fibre channel具有极高的可靠性、很好的性能、超长距离支持能力、良好的扩展性,因此SAN使得将存储同服务器分开成为现实。
2、SAN集中存储特点●高性能:SAN技术方案中采用光纤通道技术与高性能的光纤交p机连接主机和存储设备。
可以提供每个端口2Gbit/sec——4Gbit/sec的高速度,相对其它竞争产品具有明显的优势。
●高可靠性:磁盘阵列在多方面均采用了高可靠性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存储网络的架构,讲讲什么是 NAS ,SAN,DAS, 它们的区别等等。
。
2, 存储的连接方式,以太网,光纤,讲讲什么事以太网,什么是光纤 3, 再讲讲 RAID 4, 最后再讲讲主流存储厂商的产品 比如 EMC,EMC 分 CX 系列,EQ 系列。
。
CX 又分 120,240.。
。
IBM 的 DS 系列 一般光纤存储一个系列,网口的一个系列 5, 最后再展望一下未来,可以讲讲云存储 EMC Networker, Symantec Netbackup,CommVault,tapeware高端磁盘与磁盘子系统首选品牌中端磁盘与磁盘子系统首选品牌入门级磁盘与磁盘子系统首选品牌网络附加存储首选品牌存储网络设备首选品牌备份和恢复软件首选品牌存储管理产品首选品牌数据安全首选品牌数据保护首选品牌高端磁盘与磁盘子系统年度产品 中端磁盘与磁盘子系统年度产品 入门级磁盘与磁盘子系统年度产品 存储网络设备年度产品 网络附加存储年度产品 备份和恢复软件年度产品 存储管理软件年度产品 磁带系统年度产品 VTL 年度产品 数据归档年度产品 CDP 年度产品 SOHO/SMB 存储年度产品EMC Symmetrix V-Max HDS AMS2000 NetApp FAS2040 Emulex OCe10000 华为赛门铁克 N8000 CA ARCserve Backup r12.5 CommVault Simpana 8.0 昆腾 Scalar i40 SOUL SureSave VTL-5000 HP DataBase Archive 6.2 Atempo Time Navigator 色卡司 Thecus N7700三种存储架构 存储,对个人来说可能就是一块硬盘,一个优盘或者是一根内存条,在我们的印象中,存储 大概指的就是一种能存储数据的设备而已。
但是对企业来说, 存储却是一种架构, 一种技术, 一种可以保证企业业务正常进行的基础设施。
在互联网还未诞生以前,还不存在网络存储这一概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推进,互联网 应用也开始蓬勃发展, 使得人类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强。
企业就是互联网应用的最初受益者。
从而诞生了网络存储技术这一概念。
所谓网络存储技术, 就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实现数据的传输与存储, 数据可以在远程的专 用存储设备上,也可以是通过服务器来进行存储。
网络存储架构大致分为三种:直连附加存 储(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存储区域网络(SAN:Storage Area Network)。
下面我们就以上三种网络存储架构做简单 的介绍,并分析其中区别。
一、直接附加存储(Direct Attached Storage) 直接附加存储( )直接附加存储(DAS),是一种早期的存储应用模式,其特点是依赖主机,存储系统必须 被直接连接到服务器上, 每一台服主机管理它本身的文件系统, 所以不能实现与其他主机的 资源共享。
如上图所示,直接附加存储系统能应用于支持 NFS 或 CIFS 的客户端,也可以作为应 用服务器或者是数据库服务器的存储设备, 各主机之间通过网络互联。
这种网络存储架构的 缺陷非常明显:第一, 这种网络存储架构不能提供跨平台的文件共享功能, 且受限于某个独立的操作系 统。
第二, 分散的数据存储模式, 使得网络管理员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到不同的服务 器下进行相应的系统维护,在增加维护成本的同时,也使得管理起来尤为复杂。
第三,由于各个主机之间的数据独立,使得数据需要逐一备份,使得数据备份工作较为 困难。
直连附加存储过于依赖主机操作系统进行数据的 I/O 读写和存储维护管理, 数据备份和 恢复要求占用主机资源,数据流需要回流主机再到服务器连接着的存储设备。
因此,许多企 业用户的日常数据备份常常在深夜或业务系统不繁忙时进行,而且备份和恢复的时间比较 长。
二、网络附加存储(Networks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加存储( )网络附加存储(NAS)是一种将分布、独立的数据整合为大型、集中化管理的数据中 心,以便于对不同主机和应用服务器进行访问的技术。
NAS 中服务器与存储之间的通信使 用 TCP/IP 协议,数据处理是“文件级”(file level)。
简单来说,NAS 存储架构是为解决直连存储架构中的一系列问题而产生的。
与直连附 加存储的最大不同是,在 NAS 中,存储系统是直接附加到以太网上,存储与服务器是分离 的,并加入了数据集中管理系统。
这样做的好处是释放带宽、提高性能、降低总拥有成本、 保护投资。
其成本远远低于使用服务器存储,而效率却远远高于后者。
此外,NAS 能支持 多种协议,包括 NFS、CIFS、FTP、HTTP 等。
这使得我们可以使用任何一台工作站(无 论是 NT 工作站还是 Unix 工作站),都可以采用浏览器就可以对 NAS 设备进行直观方便的 管理。
NAS 的优点在于摆脱了传统服务器和异构化构架的桎梏,而且这种架构在提供足够的 存储和扩展空间的同时还提供了极高的性价比,很适合中小企业选择。
三、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 存储区域网络对于 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我们首先要强调的是 SAN 一个高 速的子网,通常 SAN 由 RAID 阵列连接光纤通道(Fibre Channel)组成,SAN 和服务器以 及客户机的数据通信通过 SCSI 命令而非 TCP/IP,数据处理是“块级”(block level)。
SAN 实现的硬件基础是存储和备份设备,包括磁带库、磁盘阵列和光盘库等;SAN 高 速子网的实现基础是光纤通道,包括主机总线适配卡和驱动程序、光缆(线)、集线器、交 换机以及 SCSI 间的桥接器等;SAN 的管理软件包括:备份软件、存储资源管理软件、设 备管理软件。
存储域网络的支撑技术是 Fibre Channel(FC)技术,这是 ANSI 为网络和通道 I/O 接口 建立的一个标准集成。
支持 HIPPI,IPI,SCSI,IP,ATM 等多种高级协议,它的最大特性 是将网络和设备的通讯协议与传输物理介质隔离开. 这样多种协议可在同一个物理连接上同 时传送,高性能存储体和宽带网络使用单 I/O 接口使得系统的成本和复杂程度大大降低。
SAN 经过十多年历史的发展, 已经相当成熟, 已成为业界的事实标准。
目前来说, SAN 最高可提供 2Gbps 的存储带宽,因此这种架构的部署成本相对较高。
总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推进, 信息量也呈几何数量增长, 企业作为互联网技术的最大收 益者,伴随着企业业务的发展,对数据的存储需求也将会不断增长。
因此,选择一种合适的 网络存储架构也成为企业关注的话题。
光线和以太网名称: 光纤网 主题词或关键词: 信息科学 光导纤维 电缆 通讯 内容 “信息高速公路”的基础是光纤通信,它用光缆把千万家用户单位联结在一起。
以光纤为基础 的“信息高速公路”有很宽的频带,可以同时传送 500 个电视频道。
因此,无论是文字信息、 声音信息,还是图像信息或电视,都可以在“信息高速公路”的网络中及时传送。
传送的速率 很高,一部《不列颠百科全书》通过“信息高速公路”,不到 5 秒钟就能传送完毕。
美国光缆总长度已达 1280800 万千米,然而与“信息高速公路”的要求相比,传输能力还远 远不够。
在名副其实的“信息高速公路”出现之前,这些光缆系统必须要增容,而所传输的信 息则要数字化和加以标识,这样才能省电,并且精确地传给电话通信系统的用户。
工程师们正就光缆和铜缆哪一个可以为家庭提供实用通信线路的问题展开争论。
问题的关键 是带宽,所用的发射频率越高,带宽就越大。
同轴电缆一般能传输 75 个频道的节目,因此, 同轴电缆是将“信息高速公路”延伸进千家万户的导线。
电话系统有一个巨大的优点, 即已经同全国电话网相连, 而这种网络则是由光缆和最先进的 超级计算机交换系统组成的。
因此建设“信息高速公路”可以利用电话网络。
光纤可能最终会 取代通向家庭的电话线和有线电视的电缆线, 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还不必这样做, 因为同 轴电缆足以处理家庭所需的信息容量。
“信息高速公路”的骨干将是光缆系统。
光缆是由细长的玻璃束构成的,能以激光脉冲形式传 输数字化信息,而同轴电缆中传输的则是无线电波。
激光脉冲比无线电波的波长短,所以光 纤线路的信息容量大。
例如,一根光纤能同时传输 5000 路视频信号,或同时传输 50 万路 电话通话。
光纤抗干扰能力强,信号衰减小,适于远距离传输大量信息。
另一项关键技术是“数字压缩”技术,可降低表达一条信息无论是文件、静止图像、电影或 声音所需的数字码(1 和 0 的数字串)的数量。
数字传输对传输视频信息至关重要,因为 数字化的视频信息占用大量的空间。
例如,只有 4 秒钟长的数字化电影会占满 100 兆字节 的硬驱空间。
如果不加以压缩,一部标准长度的故事片会充满 350 多盘普通光盘。
为了实 现压缩,在从一帧至另一帧的画面中,只录下变化的部分,而不变的(如背景)则只录下一 次。
目前尚不存在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所谓的家用信息电器,它可与“信息高速公路”相接,支 持所有拟议中的视频和文字应用,并且像电话和电视机一样使用方便。
Ethernet 以太网 以太网,属网络低层协议,通常在 OSI 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操作。
它是总线型协议 中最常见的,数据速率为 10Mbps(兆比特/秒)的同轴电缆系统。
该系统相对比较便宜且 容易安装,直接利用每个工作站网卡上的 BNC-T 型连接器,就可以将电缆从一个工作站连 接到另一个工作站,完成网络传输控制任务。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组网技术。
IEEE 制定的 IEEE 802.3 标准给出了以太 网的技术标准。
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以太网是当 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
它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网、FDDI 和ARCNET。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 1000BASE-T 标准)为了最大程度的减少冲突,最大程度的提高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使 用交换机(Switch)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这样,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 辑上,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 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rect 即带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的总线争用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