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

合集下载

禽病学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8-鸭瘟)

禽病学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8-鸭瘟)

禽病学(Avian Medicine)讲义第二章家禽的病毒性传染病第八节鸭瘟(Duck Plague,DP)一、简介:(1)名称: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DVE)。

(2)宿主:鸭、鹅和雁形目鸟类。

(3)临床症状特点:(急性、热性、败血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肿头,流泪,体温升高,脚软,绿色稀粪(若打过疫苗,上述症状就并明显了)。

(4)病变特点:食道粘膜有假膜性坏死性炎症(注:念珠菌病也有此症状。

);泄殖腔粘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肝有大小不等的出血点和坏死灶。

二、病原学:(1)鸭瘟病毒(DPV、DEV),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注:ILTV和MDV也属于α疱疹病毒亚科)。

(2)球形,有囊膜,156-384nm。

(3)基因组为双股线性DNA,约150kb。

(4)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对pH3和11敏感(即对酸碱都敏感),对热敏感(56˚C10min灭活)。

(5)鸭胚成纤维细胞;9-14d鸭胚,初次分离不用鸡胚。

(6)不同DEV分离株的致病性有差异,但免疫原性基本相同。

三、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雁行目鸟类(鸭/鹅/天鹅等)。

(2)传染源:病鸭(鹅)和隐性带毒鸭(鹅)。

(3)传播方式:直接接触传播和间接接触传播,水似乎也在病毒传播中起到重要作用。

(4)潜伏感染,三叉神经节潜伏位点。

(5)流行无明显季节性。

四、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1)病初体温升高达43˚C以上,高热稽留(注:AI也能引起体温升高);病鸭表现两脚麻痹无力(腿软),病鸭不愿下水,离群独处。

(2)腹泻,排出绿色或灰白色(黄绿色)稀粪。

(3)头和颈部发生不同程度的肿胀,俗称“大头瘟”(注:AI、IC(传染性鼻炎)、大肠杆菌病、慢性呼吸道疾病也能引起肿头),皮下组织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呈淡黄色冻胶样浸润物。

(4)流泪,眼睑水肿,眼结膜出血(眼底是红色的)。

(5)病鸭鼻中流出稀薄或粘稠分泌物,呼吸困难。

(6)食道粘膜出血、出现粗燥的条纹状纵向排列的黄色假膜(不易剥离,拿水冲不掉,剥离后会粘膜会出血;此外口腔和泄殖腔也会有假膜)。

鸭瘟病毒感染的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

鸭瘟病毒感染的诊断与病毒分离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1发病鸭临床症状 病 鸭初 期表 现精 神沉 郁 ,食 欲
不振 ,之 后排 黄 绿色 稀便 ,眼 睑水 肿 ,头部肿大 ,双翅下垂 ,两腿麻痹 , 不愿走动 ,发病 3~ 5d死亡 。 2.2 发 病 鸭 病 理 剖 检
剖 检可 见鸭 肝表面 以及 切面有 大 小不 等的 灰 白色坏 死点 及小 出 血 点,喉 头及 气管 黏膜 充 血 ,咽喉 部 及气 管有 黏液性分泌物 ,腺胃 、肌 胃、 脾脏 和 肾脏呈 出血 性坏 死 ,肺脏 出 血水肿 ,头 颈部皮下组织胶样浸润 。 2.3痛料 PCR检测
物 (大连 )有 限公 司 ;病毒 基 因组 提 取试 剂盒 、胶 回收试 剂 盒和 质粒 提 取试 剂盒 购 自北京 百泰 克生 物科 技有限公司 。 1.2性床诊 断 1_2.1临床 症状 观 察发 病鸭 的临床 症 状 。 1-2_2 病理 变化 对 病死 鸭解 剖 ,观 察病理变化 。
3讨 论
鸭瘟 是一 种传 染性 强 、死 亡率 高的疾病 ,潜伏期一 般为 3 ~7d, 感 染鸭 表现 出精 神不 振 ,头颈 部会 成缩 起 的状 态 ,病 鸭 喜欢 独处 ,并
18 中国动物 保健 l 2018Ol
猪 宰 后 寄 生 虫 病 检 疫 技 术 研 究
王 一 ’, 鲁延 强 (1.沈阳森 林动物园 沈阳 1 1 0000;2.辽宁省锦州市古塔区动物卫生监督所 辽宁锦州 1 21 000)
1.3实验窒 PCR检测 1.3.1病料样品的处理 无菌采集病鸭 的病变组织 ,研磨后反复冻融 3次 , 离心取上清液即得处理后的病料样品。 1.3.2引物 设计 与合 成 根据参 考 文 献 L4J合 成 1对 鸭 瘟 特 异 性 检 测 引 物 (上 游 引 物 P1:5’一CGAC TA C A TC C A TA C C C A C T一 3’; 下 游 引 物 P2:5’一TATG CTTC AGCT ACAC TA一3’ ,引 物 由生工 生物 工 程 (上 海 )股份 有 限公司合成 。 1.3.3 PCR扩增 取处理后的病料样 品 0.2mL,利 用病毒 基 因组提 取试 剂盒提 取 DNA后进 行 PCR扩增 , PCR扩 增 程 序 为 :95℃ 5min; 95℃ 30s,47℃ 30s,72℃ 45s, 35个 循 环 ;72℃ 10min。PCR 扩 增产物经琼脂糖 凝胶 电泳 检测。 1.4病毒分离 与鉴定 1.4.1病 毒的 增殖 取处 理后 的病 料 样 品 2.0mL经 0.45p,m 滤器 过滤 除 菌 后 ,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 10日龄 鸭胚 10枚 ,12Oh后 收集含 痘斑 的 鸭胚尿 囊 膜和 鸭胚 尿囊 液 ,经 鸭 胚 尿 囊 膜剪 碎并 用尿 囊 液制 成悬 液 , 12000r/min离 心 15min,取 上 清 液 ,-20oC保存 。 1.4.2 分 离 毒 株 PCR鉴 定 取 保 存 的病 毒 液 0.2mL,按照 1.3.3的 方 法进行 PCR扩增与检测 。 1.4.3核酸 序列测定 PCR扩增产物 经胶 回 收试 剂盒 回收 纯化 ,连接 至 pMD1 8-T克 隆 载体 ,质 粒 提取 试 剂盒 提 取重 组质 粒 ,送 生 工生物 工 程 (上海 )股份有 限公司测序 。

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幻灯片

鸭瘟病毒duckplagueviru幻灯片

鸭瘟
鸭瘟
脾脏出血呈斑驳状
鸭瘟
鸭瘟
胸腺表面和切面有出血斑和黄色病变区
鸭瘟
鸭瘟
胸腺周围有清亮的黄色或红色渗出液
鸭瘟
鸭瘟
法氏囊浆膜面呈紫红色
鸭瘟
鸭瘟
法氏囊肿胀呈灰黄色
鸭瘟 鸭瘟
法氏囊黏膜面有出血和细小的黄色坏死点
法氏囊严重出血
鸭瘟
鸭瘟








深形




鸭瘟
肠 黏 膜 环 漫型 性出 出血 血和 性弥 坏 死
鸭瘟
鸭瘟
【流行特点】
鸭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 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严重。不 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 自然感染病例中,以产蛋母鸭发 病和死亡严重,雏鸭较少发病。 主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呼吸 道、交配和节肢动物叮咬传播。
鸭瘟
鸭瘟
鸭瘟
【临床特征】
鸭瘟
鸭瘟
病 初 精 神 萎 顿
鸭瘟
鸭瘟
厌食,缩颈垂翅(人工感染病例)
人工感染鸭瘟病例,粘膜面可见多 处紫红色出血坏死灶,表面有伪膜
鸭瘟
鸭瘟
肝脏呈浅铜色,表面有不规则出血斑和白色坏死灶
鸭瘟
鸭瘟
肝脏表面有不规则的出血和坏死灶
该斑心 病点外 变,膜 在使, 成其特 年表别 种面是 鸭呈冠 比红状 商色沟 品“有 雏刷密 鸭漆集 更样的 常”淤 见血
鸭瘟
鸭瘟
鸭瘟
心 内 膜 和 瓣 膜 出 血
鸭瘟
鸭瘟
【大体病变】
鸭瘟
鸭瘟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 易感性、感染阶段、病毒毒力 和感染强度均对病变的产生有 影响。鸭瘟的病变主要包括血 管损伤,消化道黏膜特征性糜 烂,淋巴器官病变及实质器官 的退行性变化。

鸭瘟的防治技术

鸭瘟的防治技术
鸭瘟的预防,除不从 疫区引进鸭,加强饲养管理和消毒 外,还要做好鸭瘟疫苗的免疫接种。
免疫程序
肉用鸭:方案I-·7天鸭瘟冻干苗 · 30-35天鸭瘟冻干苗 方案Ⅱ- · 7天鸭瘟冻干苗 鸭瘟油乳剂灭活苗 · 30-35天鸭瘟冻干苗
种用鸭或蛋鸭: · 7天鸭瘟冻干苗 ·鸭瘟油乳剂灭活苗 ·40天鸭瘟冻干苗 ·开产前鸭瘟冻干苗 鸭瘟油乳剂灭活苗 ·以后每隔5-6个月再免一次
临床症状
1、病程短、发病急、死亡快,常见发病 有大批死亡的病例; 2、精神沉郁,行动迟缓,跟不上整个鸭 群,蹲伏或侧卧,随后出现阵发性抽 搐; 3、多数病鸭在出现抽搐症状后会短时间 死亡 4、死亡鸭多呈角弓反张姿势。
病理变化
1、肝脏肿大出血,表面有出血点和出血 斑点,严重者呈刷状出血; 2、肾脏轻度肿大。
病原
本病的病原为鸭肝炎病毒,属 小RNA病毒科成员。鸭肝炎病 毒有1、2、3个血清型,国内发 生的大多为I型肝炎病毒,另外 还在I型变异株。英格兰为Ⅱ型 肝炎病毒,Ⅲ型仅在美国发生。
流行病学
1、I型肝炎病毒主要发生于雏鸭,1-3周龄 多发,10日为发病高峰; 2、本病一旦发病则在鸭群传播迅速,死亡 率20-60%不等,个别达到90%; 3、成年鸭有较强的抵抗力;本病不经蛋传 播; 4、I型变异株可引起5周以上的雏鸭发病, 致病力更强。
流行病学
1、易感鸭:各种品种的鸭均易感, 但以绍鸭、番鸭、绵鸭、麻鸭及其 杂交鸭等更为易感,而北京鸭、半 番鸭和樱桃谷鸭等易感性较差。
2、发病日龄:不同日龄鸭均可感 染发病,但以舍饲或圈养为主的1 月龄的雏鸭少见大批死亡。在鸭瘟 流行时,成年鸭发病鸭发病和死亡 较为严重。但近几年,3周龄的雏 鸭发病率较高。
鉴别诊断
雏鸭煤气中毒:也表现大批死 亡,但大多晚上死亡多,离取暖炉 越近死亡越多,剖检鸭可见血凝不 良、鲜红。

十、鸭瘟(Duck Plague)

十、鸭瘟(Duck Plague)
第五节 鸭瘟
• 鸭瘟是鸭和鹅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为血管破坏、组织出血、消化道黏 膜纤维素炎症、淋巴器官损伤和实质器官 变性。 •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和病死率都很高, 严重地威胁养鸭业的发展。
1 病原
• 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是一种疱疹 病毒。 • 病毒粒子呈球形,有囊膜,基因组为双股 DNA,胰脂酶可消除病毒上的脂类,使病 毒失活。
6 防制
• 坚持自繁自养,需要引进种蛋、种雏或种 鸭时,一定要从无病鸭场,并经严格检疫, 确实证明无疫病后,方可入场。 • 要禁止到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的水 域放牧。
• 病愈和人工免疫的鸭均获得坚强免疫力, 目前使用的疫苗有鸭瘟鸭胚化弱毒苗和鸡 胚化弱毒苗。 • 雏鸭20日龄首免, • 4~5月后加强免疫1次即可。
具有诊断意义的病变
• 泄殖腔黏膜的病变与食道相同, • 也具有特征性, • 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 痂,黏着很牢固,不易剥离,黏膜上有出 血斑点和水肿,具有诊断意义。
• 有些病例腺胃与食道膨大部的交界处有一 条灰黄色坏死带或出血带。 • 肠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 为严重。 • 产蛋母鸭的卵巢滤泡增大,有出血点和出 血斑,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
2 流行病学
• 本病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春夏 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 • 它对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 • 在自然流行中,成年鸭和产蛋母鸭发病和 死亡较为严重,一个月以下雏鸭发病较少。
传播途径
• 病鸭和带毒鸭是本病主要传染源。健康鸭和病鸭 在一起放牧,或是在水中相遇,或是放牧时通过 发病的地区,都能发生感染。 • 鸭瘟的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他还可以通过 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也可能 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 被病鸭和带毒鸭的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 具和运输工具等,都是造成鸭瘟传播的重要因素。

鸭瘟病毒UL27基因主要抗原域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鸭瘟病毒UL27基因主要抗原域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应用的开题报告

鸭瘟病毒UL27基因主要抗原域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应用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鸭瘟病(Duck plague,DP)是由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水禽中,对养殖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鸭瘟病毒的治疗方法比较有限,目前采用的主要是预防为主的措施,如疫苗免疫等。

鸭瘟病毒UL27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病毒晚期表达的结构蛋白,具有重要的免疫学意义。

该蛋白的主要抗原域位于其N-端的区域,已被证实是DP病毒感染的目标抗原,可以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抗体,具有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因此,UL27基因主要抗原域蛋白的原核表达、纯化、抗体制备及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本研究拟以鸭瘟病毒UL27基因为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基因克隆通过PCR技术从DPV中扩增UL27基因,并将其克隆至表达载体pET-32a(+)中。

2.原核表达及纯化将重组质粒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菌株中,利用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原核表达UL27基因,分别采用亲和层析和离子交换层析对表达产物进行纯化和富集。

3.抗体制备采用纯化的UL27基因主要抗原域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具有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

4.应用研究利用所制备的抗体,开展对DPV引起的鸭瘟病动物模型中UL27蛋白的表达及分布情况的研究,以及对其免疫保护功能的评价等。

三、研究意义本研究主要探讨UL27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免疫保护机制及其在防治鸭瘟病中的应用价值,为鸭瘟病疫苗研究和防控提供有益的理论参考和实验基础。

同时,研究获得的UL27蛋白的纯化和抗体制备等技术也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相关技术手段和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和实际应用价值。

鸭瘟病毒TK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鸭瘟病毒TK基因的研究与应用

鸭瘟病毒TK基因的研究与应用鸭瘟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又称鸭肠炎病毒(Duck Enteritis Virus, DEV),属于疱疹病毒科α-疱疹病毒亚科,主要引起鸭、鹅、天鹅等雁形目成员的急性、败血性及高度致死性病毒性传染病[1]。

鸭瘟病毒为球形囊膜病毒,直径约为160-180nm,由核心(core)、衣壳(capsid)、外膜(tegument)、囊膜(envelope)四部分组成[2]。

鸭瘟病毒基因组较大,其中TK基因,即胸苷激酶(Thymidine Kinase,TK)基因,编码病毒的非结构蛋白--胸苷激酶,本文针对国内研究概况,对TK基因及蛋白的研究现状进行简述。

基因鸭瘟病毒基因组为双股DNA,约150kb,目前已有多株鸭瘟病毒完成了基因组测序,如强毒株CHv、鸡胚化弱毒疫苗株C-KCE及分离弱毒疫苗株V AC等。

整个基因组分为UL(unique long)和US(unique short)区,病毒的基因依次取名UL1,UL2,UL3等和US1,US2,US3等,其中TK基因位于UL23,因此TK基因又称UL23基因。

TK基因在不同病毒株的位置稍有不同,如在V AC株基因组的74481-75557位置,而在CHv株基因组77994-79070位置,全长1077bp,无内含子结构[3]。

将DPVTK基因与α、β和γ疱疹病毒的TK基因进行核苷酸序列相似性比较,发现DPV 与α疱疹病毒的相似性(36.8%)要高于β(26.8%)、γ疱疹病毒(29.6%),其中与α疱疹病毒亚科的马立克氏病毒(Marek’s Disease Virus, MDV)(相似性36.3%)、鸡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Laryngotracheitis Virus, ILTV)(相似性36.8%)及火鸡疱疹病毒(Herpevirus of turkey, HVT)(相似性40.6%)等禽类疱疹病毒的进化关系最近[4]。

动物传染病课件 鸭瘟

动物传染病课件  鸭瘟
动物传微染生病物学教案
水禽传染病专题
鸭瘟
( Duck plague )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一、病 性
• 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us enteritis),是鸭瘟
病毒引起鸭、鹅、天鹅等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败 血性及高度致死性的病毒性传染病。
• 临床特征:发病快、传播迅速、发病率高、病死率高,
• 感染鸭瘟的病鹅ຫໍສະໝຸດ 要表现体温升高(42.5~43℃)、
精神萎顿、流泪、两脚发软、排灰白色或青绿色稀粪, 个别病鹅还表现出神症状,头颈扭曲和不随意旋转。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四、临床症状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肾脏弥漫性出血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 法氏囊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泄殖腔黏膜有出血性坏死病变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六、诊 断
• 流行病学特点 +特征性临床征状+剖检病变。 • 病毒分离鉴定 将病料经绒毛尿囊膜途径接种9~12日
五、病理变化
胸腺表面出血斑
胸腺周围渗出液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动物微传生染物病教学案
五、病理变化

鸭瘟

鸭瘟

流泪和眼周皮肤水肿是鸭瘟的一个特征症状.病初流 出浆性分泌物 黏性或脓性分泌物,眼皮粘连而不 翻 能张开,严重者眼周皮肤肿胀或翻出于眼眶外 开眼睑可见到眼结膜充血或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 头颈部肿胀是鸭瘟的又一特征性症状.
鸭瘟患病鸭头颈部肿胀.
患病鸭精神委顿,头部肿大
呼吸困难,呼吸时发出鼻塞音,叫声嘶哑,个别病鸭 频频咳嗽. 病鸭常发生下痢,排出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严重者黏膜外翻, 肛周羽毛被严重污染并结块.用手翻开肛门时,可见到泄 殖腔黏膜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病鸭临死前体温下降,极度衰竭,不久即死亡.
泄殖腔黏膜有有坏死结痂
病程一般为2~5天,慢性可拖至1周以上,生长 发育不良.角膜浑浊.严重的形成溃疡,多为一侧性.
病理变化
患鸭食道黏膜有灰黄色假膜覆盖.
小肠的浆膜和黏膜面均可见环状出血.
脾脏和胰脏可出现坏死性变化.
图4 鸭瘟病鸭食道黏膜有纵行排列灰黄色假膜覆盖.
图5 鸭瘟病雏鸭小肠出现条 环状出血(浆膜面).
防 制
坚持自繁自养,需要引进种蛋,种雏或种鸭时,一定要从 无病鸭场,并经严格检疫,确实证明无疫病后,方可入场. 要禁止到鸭瘟流行区域和野水禽出没的水域放牧.病愈和 人工免疫的鸭均获得坚强免疫力,目前使用的疫苗有鸭瘟 鸭胚化弱毒苗和鸡胚化弱毒苗.雏鸭20日龄首免,4~5 月后加强免疫1次即可. 一旦发生鸭瘟时,立即采取隔离和消毒措施,对鸭群用疫 苗进行紧急接种.要禁止病鸭外调和出售,停止放牧,防 止扩散病毒.在受威胁区内,所有鸭和鹅应注射鸭瘟弱毒 疫苗,母鸭的接种最好安排在停产时,或产蛋前一个月.

图15 鸭瘟病鸭肠黏膜变 性,崩解,正常结构消失. 200×,H.E染色.

鸭温 、

鸭温 、
鸭对鹅源性DPV敏感性不强
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与鸭的鸭瘟相似
预防
1、避免鹅鸭混养
2、免疫接种:鸭瘟弱毒疫苗 母鹅未免:1日龄注射鸭瘟高兔血清1mL/只,20日龄
注射鸭瘟疫苗,10头份/每只。开产前2-4周再免1次, 免疫期9个月
母鹅已免:20日龄注射鸭瘟疫苗,10头份/每 只,开产前2-4周再免1次
1、免疫接种:鸭瘟弱毒疫苗
1.1 肉鸭一般在20日龄免疫一次即可
1.2 种鸭20日龄免疫一次,开产前2-4周(23-24周 龄)再免疫一次。
2、发生鸭瘟时,停止放牧;病鸭隔离扑杀,并焚烧 或深埋;其他鸭群用疫苗进行紧急预防接种,剂量 加倍。
3、防止鸭瘟的引入:引种后要隔离2周以上,证明 健康后混群。
2、基因组:为双股DNA病毒,大小约150kb
3、血清型;只有一个,毒株间在毒力上有差异,但 免疫原性相似
4、病毒粒子有囊膜,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低
5、培养特性: 一般通过鸭胚或鹅胚进行病毒的分离,病毒通过适应
鸭胚或鹅胚后,能在鸡胚中生长繁殖,并致死鸡胚。
病毒也能在鸭胚、鹅胚胚成纤维细胞上生长 并引起细胞病变,病毒适应鸭胚和鹅胚细胞后, 能在鸡胚细胞上繁殖
4、胸腺有大量出血点和黄色病灶区,在其 外表或切面均可见到。
5、肝脏表面和切面上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 坏死点,少数坏死点中间有小出血点
6、胆囊肿大,充满粘稠的墨绿色胆汁
五、诊断
1、临床诊断 2、病毒的分离鉴定 3、血清学诊断:中和实验、琼扩实验、EliSA 4、分子生物学方法:PCR
六、防制
三、临床症状
高热稽留,体温升高至43℃以上,两脚发软, 腹泻,(大头瘟),眼睑水肿、怕光、流泪,眼睑 周围有分泌物,鼻中也有分泌物流出,呼吸困难

新型鸭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新型鸭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

新型鸭瘟发生特点及防治措施摘要对近些年来在恩施部分地区散养的麻鸭中出现的新型鸭瘟进行了症状和病理分析,并提出了诊断鉴别和具体防治措施,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鸭瘟;病理变化;流行特点;防治措施鸭瘟(duck plague,DP)俗称“大头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enteritis,DVE),是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由鸭瘟病毒(duckplague virus,DPV)引起[1]。

鸭瘟是传播迅速,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的一种传染病。

新型鸭瘟的急性、热性、败血性更强。

1923年该病最早在荷兰发现,1942年被确诊为一种新的独特鸭病毒病,我国自1957年在广东发现后,在许多地区都陆续出现DP疫情暴发。

近些年来在恩施部分地区散养的麻鸭中发现一种症状、剖检变化与鸭瘟相同的疾病,但常用的鸭瘟疫苗不能预防,发病后抗菌药物和鸭瘟抗血清治疗都无效,推测为一种DPV病毒变异引起的“新型鸭瘟”。

现将病理分析及防治效果报告如下。

1 新型鸭瘟发生特点1.1 病源资料2011年9—10月在湖北省恩施自治州利川市汪营、南坪等乡镇农村发生一种主要侵害1月龄以下雏鸭,而成年鸭发病较轻的疾病,以皮下、脏器和肠道出血为主要特征,其发病症状、剖检变化完全符合甘梦候著《禽病诊断与防治》[2]中鸭瘟的诊断标准,几乎所有染病禽都曾注射过常用的鸭瘟疫苗,且发现鸭瘟后早期也进行过抗菌药物和鸭瘟抗血清治疗,但疗效不明显,疫情仍继续发展,故推测该病是由不同病毒引起的“新型鸭瘟”。

1.2 症状及病变病鸭初期表现为垂头缩颈、精神萎靡,体温迅速升高到43 ℃以上,且持续不退,少吃或不吃,走动困难,排绿色、灰绿色稀粪,泄殖腔周围羽毛被排泄物沾污,继而在鼻腔观察到浆液性分泌物,逐步变成黏性或脓性分泌物,随后流泪伏卧不起,出现眼睑水肿,翻开眼睑可以见到眼结膜充血或有小点出血,甚至形成小溃疡,部分病鸭表现出头颈肿大,最后呼吸困难,叫声嘶哑,至衰竭死亡。

鸭瘟

鸭瘟

鸭瘟(DuckPlaqne,DP)提问1.IBD的流行病学特点?2.典型症状和病变?3.特殊的防制措施?概念:鸭瘟是疱疹病毒引起的雁形目禽类如鸭鹅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也叫鸭病毒性肠炎。

其特征是两腿麻痹﹑下痢、头部肿大和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常呈败血症死亡。

发病急、传播快、死亡率高。

病变特点是广泛出血和消化道的纤维素性伪膜性坏死。

本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我国于于1957年广州发生,目前已流行于全国各地。

病原:鸭瘟病毒为疱疹病毒科Ⅰ型疱疹病毒亚科(α亚科)。

属未定。

中等偏上大小,120—180nm,双股DNA,有囊膜,抵抗力较弱,本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各毒株的毒力不同。

可在9日龄鸭胚(致死)中生长,形成核内包含体。

无血凝特性。

鸭胚毒适应于鸡胚后,对鸡的毒力增强,故应注意鸡胚苗的使用,严防感染鸡。

病毒主要存在于肝,脑及消化道。

流行病学感染动物主要是鸭,各种品种的鸭均可感染发病,但主要是成鸭发病严重,但雏鸭严重。

主要是水平传播消化道感染,多见于夏秋季节。

症状潜伏期一般3天左右。

全身症状:精神沉郁,高热,食欲减退,烦渴,垂翅,卧底不起,不愿下水,流泪,头颈部肿胀,眼睑水肿,称“大头瘟”。

流鼻涕,呼吸困难,怪叫,咳嗽,拉灰白色或绿色稀粪,病程3—5天,死亡率高。

鹅与鸭的症状相似,但发病率略低。

病变主要是肠道、食道、泄殖腔的伪膜性、出血性、坏死性炎症,(纵行排列的病灶)可参看教材。

有纵行排列的传染病有:鸭瘟(食道)、粘膜病(食道)诊断主要靠现场诊断,必要时分离病毒,主要与鸭霍乱区分开。

参看教材332页。

防治目前主要靠疫苗预防,鸭胚或鸡胚化,弱毒疫苗效果很好。

国内不少单位有售。

具体使用见教材。

发生本病后可作疫苗或血清抗体紧急接种。

鸭瘟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Anseriformes)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病的持征是流行广泛,传播迅速,发病串高和死亡串大。

临诊持点是体温升高,肿头流泪、两脚麻痹相排出绿色稀类。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

番鸭细小病毒病的诊治番鸭细小病毒病(Duck Plague,DP)是一种主要感染鸭类的急性、高传染性病毒病。

该病主要由番鸭细小病毒(Duck Plague Virus,DPV)引起,其属于鸟类细小病毒科(Avian adenovirus)。

该病在我国分布广泛,全国各地都有报告,尤以东南沿海地区发病较为严重。

1. 病原学特点DPV是一种DNA病毒,相对分子质量为55×10^6,外壳为20面体,直径约70nm。

该病毒不耐受热、酸和碱,对紫外线、电离辐射等非化学方法灭活敏感,对广谱抗病毒药物如磷酸奥司他韦、阿昔洛韦、托烷司琼等无明显敏感性。

DPV的感染来源包括野生鸟类、家禽、病死鸟、昆虫等。

DPV能够感染水、土和粪便等多种物质,可通过多种途径传播,如呼吸道、肝、肺、肠、腹腔等,其中呼吸道和肠道感染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家禽饮用感染水源也是一种主要传播途径,当DPV数量较多的情况下,水源是一种极为危险的传播途径。

昆虫也是DPV的重要传播媒介,如轮虫、跳蚤、咬蝮蛇等。

3. 病理学变化DPV引起的病理变化主要在肺、肝、脾、卵巢、肾上腺等器官。

DPV主要通过喙端呼吸进入呼吸道,然后侵入其他器官。

DPV可引起肝、脾、肺、卵巢肿胀、出现灰白色斑点及不同大小的丘疹、水肿等,严重时可形成坏死灶。

细胞水肿、空泡变性、急性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也是DPV感染的主要表现。

4. 临床表现DPV的潜伏期一般在3-7天,多数患鸭在感染后24-48h出现症状。

病燥程为2-4天。

(1)呼吸道症状:患鸭第一天开始有喘气、咳嗽、眼结膜充血、泪腺水肿、鼻清涕等。

(2)神经症状:患鸭会出现发抖、瘫痪、眼球疼痛等神经症状,严重时会附加高热、呕吐、腹泻、口周发红及全身发痒等表现。

(3)严重病症:还可能出现羽毛凌乱、局部水肿、全身玫瑰红斑疹、脚掌发紫等。

5. 诊断方法(1)病理学表现:DPV的主要病理变化和病灶位于肝、肺、脾、肾上腺等器官。

鸭常见传感病的识别与防治和治疗

鸭常见传感病的识别与防治和治疗

慢性鸭瘟
病鸭的消瘦、脱水,口腔 和咽部黏膜有坏死和溃疡 。
雏鸭感染
雏鸭的眼睑水肿,有时出 现心包积液和肝脏坏死。
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病鸭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以做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通过病毒分离、核酸检测等方法可以确诊。
预防与治疗
预防
定期接种疫苗是预防鸭瘟的有效方法。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环境卫生,避 免与感染病毒的鸭子接触也是预防措施。
04
鸭病毒性肝炎
鸭病毒性肝炎
• 请输入您的内容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临床症状
急性型
病鸭出现精神沉郁、食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 。雏鸭感染后死亡率高。
慢性型
多发生于成鸭,表现为消瘦、食欲不振、产蛋量下降等症状 。部分病鸭出现血、水肿,表面有出血点。其他脏器也有不同程度的水肿和出血。
慢性型
病鸭的消瘦、贫血,肺部和其他器官的病变较轻。产蛋鸭的卵巢和输卵管严重萎缩。
鸭瘟病毒可在鸭胚、鸡胚、豚鼠肾细胞等传代细胞系上生长繁殖。
临床症状
01
02
03
急性鸭瘟
病鸭表现为精神沉郁、食 欲减退、体温升高、呼吸 困难、流泪等。
慢性鸭瘟
病鸭表现为食欲不振、消 瘦、步态不稳、头颈弯曲 等。
雏鸭感染
雏鸭感染后会出现食欲不 振、精神萎靡、眼睑水肿 、腹泻等症状。
病理变化
急性鸭瘟
病鸭的口腔和咽部黏膜充 血、水肿,有时可见溃疡 和伪膜。
诊断
临床诊断
根据病鸭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
实验室诊断
通过病毒分离、血清学试验等手段可确诊。
预防与治疗
预防
加强饲养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避免与感 染A型流感的鸟类接触,接种疫苗(针对 不同毒株制定相应的疫苗)。

《禽病学》课件:15 鸭瘟

《禽病学》课件:15 鸭瘟
国沿海多个省区的流行。
二、病原
病原为鸭瘟病毒( DVEV ),属于疱疹病毒科病毒。 病毒粒子呈球形,线性双股DNA病毒,基因组约
150kb。
鸭瘟病毒能在鸭胚成纤维细胞、鸭胚和鹅胚中增殖, 但无血凝活性。
鸭瘟病毒只有一种血清型,但各毒株之间的毒力明显 不同。
病毒存在于鸭各器官、血液,分泌物和排泄物中。肝、 脑、食道、泄殖腔含毒量最高。通常存在于感染细胞 的胞核和胞浆中。
四、临床症状
潜伏期短,人工感染一般为2-4天,有时不到1天。
肿头流泪(头颈肿胀,俗称“大头瘟”) 双脚麻痹无力 体温升高 严重下痢 呼吸困难
病程多为2~5天,慢性>2周,生长发育不良。
羽毛松乱,离群独处
两腿麻痹,行走困难
强行驱赶,则扑翅向前跳跃
部分病鸭头颈部 肿胀,流鼻
黄绿色稀粪、甚至便中带血
三、流行病学
传染源 病鸭、鹅及带毒的鹅、鸭 。
传播途径 主要是消化道,其次可通过交配、眼结膜和呼吸 道传染;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
易感性 不同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成年鸭和产蛋母鸭 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一个月以下雏鸭发病较少。(可能是 小鸭放养较少,母源抗体)
鸭瘟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为严 重。在低洼多水的养鸭地区,由于水源的污染,该病的发生 和流行较为严重。
实验室诊断
(1)动物接种 取肝、脾组织病料,研磨成浆后过 滤,取其过滤液,加入青、链霉素适量,然后给1 日龄易感健康雏鸭肌肉接种,每只接种量为0.5毫 升。接种后3-12天, 可引起发病或死亡,并出现 典型病变。 (2)分离培养 采取肝、脾病料(含毒量最高)。 鸭胚成纤维细胞,分离病毒用鸭胚、鹅胚。 (3)PCR
鸭瘟病雏鸭小肠 出现条环状出血 (浆膜面)。

鸭瘟肝炎小鹅瘟的预防和控制(刁有祥)

鸭瘟肝炎小鹅瘟的预防和控制(刁有祥)

3、本病的死亡率因年龄而 有差异
1周龄以内的雏鸭死亡率可以 达95%
1-3周龄的雏鸭死亡率不到50 % 4-5周龄的幼鸭则基本上无死
三、病理变化
1、本病的特征性病变在肝 脏,常表现为肝肿大,出 血,外观呈花斑状。
2、脾脏肿大,外观也有 花斑。多数鸭肾脏充血、
鹅细小病毒主要是通过孵化室传 播的,因此孵化室中的一切用具、 设备,在每次使用后必须清洗消 毒,收购来的种蛋最好用福尔马 林熏蒸消毒
在本病严重流行的地区,利用 弱毒苗甚至强毒苗免疫母鹅是 预防本病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
在留种前1个月作第1次接种, 每只肌注绒尿原液500倍稀释 0.5毫升,15天后作第2次接种, 每只肌注绒尿液0.1毫升,再隔 10天方可留种蛋,
免疫母鹅所生的后代全部能抵 抗自然及人工的病毒感染,其 效果能维持整个产蛋期。
各种抗生素对本病均无治疗 作用。只有注射抗血清能制 止80%—90%已被感染的雏 鹅发病。
对发病初期的雏鹅,抗血清的 治愈率约40%—50%。
鉴别诊断 本病应注意与禽霍乱和 鸭瘟的区别。
禽霍乱鸭和鸡均可感染发病, 且主要发生于成年鸭、鸡, 幼雏对禽霍乱有抵抗力。
鸭患霍乱后,常呈败血症经过, 缺乏神经症状,肝脏涂片染色 镜检,可见两极着色的巴氏杆
鸭瘟主要发生于成年鸭, 2周龄以内的雏鸭一般少
病变特征是粘膜浆膜出血,咽 喉、食道、泄殖腔粘膜出现溃 疡,很多内脏器官都有出血病 灶。
6、此外,运输鸭群时,也
会使本病由一个地区传至 另一个地区。
7、在自然情况下,鸭瘟的 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其 它还可以通过交配、眼结膜 和呼吸道而传染
8、鸭瘟在一年四季都可发生, 但一般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 最为严重。

鸭瘟临床表现有哪些?鸭瘟从哪几方面确定的了鸭瘟?

鸭瘟临床表现有哪些?鸭瘟从哪几方面确定的了鸭瘟?

鸭瘟临床表现有哪些?鸭瘟从哪几方面确定的了鸭瘟?鸭瘟临床表现有哪些?鸭瘟从哪几方面确定的了鸭瘟?鸭瘟(Duck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virusenteritis,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鸭瘟临床表现有哪些?鸭瘟从哪几方面确定的了鸭瘟?鸭瘟(Duckplague)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virusenteritis,DVE),是鸭、鹅和其他雁形目禽类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

鸭瘟流行特点1、在自然条件下,本病主要发生于鸭,对不同年龄、性别和品种的鸭都有易感性,以番鸭、麻鸭易感性较高,北京鸭次之,自然感染潜伏期通常为2~4天,30日龄以内雏鸭较少发病。

2、在人工感染时小鸭较大鸭易感,自然感染则多见于大鸭,尤其是产蛋的母鸭,这可能由于大鸭常放养,有较多机会接触病原而被感染。

鹅也能感染发病,但很少形成流行。

2周龄内雏鸡可人工感染致病。

野鸭和雁也会感染发病。

3、鸭瘟可通过病禽与易感禽的接触而直接传染,也可通过与污染环境的接触而间接传染。

被污染的水源、鸭舍、用具、饲料、饮水是本病的主要传染媒介。

某些野生水禽感染病毒后可成为传播本病的自然疫源和媒介、节肢动物(如吸血昆虫)因本病为病毒血症也可能是本病的传染媒介。

调运病鸭可造成疫情扩散。

4、鸭瘟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流行较为严重。

当鸭瘟传入易感鸭群后,一般3~7天开始出现零星病鸭,再经3~5天陆续出现大批病鸭,疾病进入流行发展期和流行盛期。

鸭群整个流行过程一般为2~6周。

如果鸭群中有免疫鸭或耐过鸭时,可延至2~3个月或更长。

主要症状病鸭表现精神不佳,食欲减少或停食,渴欲增加,喜卧不愿走动。

病初,体温升高到43度以上。

流泪、眼周围羽毛粘湿,甚至有脓性分泌物,将眼睑粘连。

鼻腔亦有分泌物,部分鸭头颈部肿大。

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

临床症状自然条件下,家鸭潜伏期一般为3~7天。

《陆生动物卫生法典》规定为7天。

鸭瘟2013

鸭瘟2013

病原
鸭瘟病毒 (Duck Plague Virus) 特征:疱疹病毒科,有囊膜, DNA病毒。 培养:鸭胚、鹅胚,鸭胚成纤维细胞。 抗原性:仅一个血清型。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鸭、鹅、天鹅。
传染源:病鸭、带毒鸭、野禽。 传播途径:消化道为主,交配、结膜、呼吸道. 季节性:不明显,以春夏之交和秋季流行最严重。
鸭瘟 (Duck Plague) 鸭病毒性肠炎 (Duck Virus Enteritis) 俗称“大头瘟”
是鸭、鹅和天鹅的一种急性、热性、 败血性、接触性传染病。
临床特点是体温升高,部分出现头 颈肿大,组织出血、消化道粘膜破溃, 淋巴器官损伤、实质器官变性。
简介
• 1923年在荷兰首次发现,1940年首次被提出 鸭瘟的名称。 • 1967年在美国东海岸流行,称鸭病毒性肠炎。 • 中国1957年在广州发现。80年代传到东北各 省。
中和试验、Dot—ELISA
3、PCR
防治
平时免疫预防:鸭瘟鸡胚化弱毒苗 1、备用种鸭和蛋鸭: 首免 20日龄 二免 5个月后 种鸭每年2次,产蛋鸭在停产期接种。 2、肉鸭一般在20日龄左右免疫一次即可。 3、早期治疗可用抗鸭瘟高免血清肌肉注射, 有一定疗效。
2、病鸭口腔、食道、泄殖腔的假膜性病变 具有特征性(有诊断意义)。
3、 实质器官、淋巴器官的坏死
肝脾 有坏死点 胸腺 出血、黄色病灶区、萎缩 法氏囊 出血呈深红色、囊腔有干酪 样渗出物
诊断
通过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作出初步诊 断 1、病原分离鉴定 肝、脾 非免疫鸭胚----绒毛尿囊膜接种 2、血清学试验
症状
潜伏期3-4天,病程2-5天。 1、体温升高,可达43℃,稽留至中后期。 2、两脚麻痹,严重时,卧地不起而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鸭瘟
鸭瘟
头、颈部皮下有医黄学pp色t 胶冻样浸润
26
鸭瘟
鸭瘟
或头、颈、胸部皮下有血性渗出物
医学ppt
27
鸭瘟
鸭瘟
有时腿部皮下也医有学pp黄t 色胶冻样渗出物28
鸭瘟
鸭瘟
口腔 黏膜出血,表医面学pp有t 一层黄绿色假膜29
鸭瘟
鸭瘟
食道黏膜有特征性病变
医学ppt
30
鸭瘟
鸭瘟
感染早期食医学道ppt 黏膜出血
鸭瘟 环




可 深见 红环 色形 出
医学ppt
血 50
鸭瘟



漫环
性型
出出
血血
性和
坏弥
医学ppt
51
人工感染鸭瘟病例,粘膜面可见多 处紫红色出血坏医死学ppt灶,表面有伪膜52
鸭瘟
鸭瘟
肝脏呈浅铜色,表面有不医学规ppt 则出血斑和白色坏死53灶
鸭瘟
鸭瘟
肝脏表面有不规医则学pp的t 出血和坏死灶54
60
鸭瘟
医学ppt
重喉 时头 气、 管气 内管 有黏 血膜 凝点 块状 ,或 黏环 膜形 呈61出
鸭瘟
鸭瘟
产蛋鸭卵泡变形医学、ppt 变色并有出血 62
鸭瘟
鸭瘟


腔卵 内泡 有破 血裂 性, 内腹
医学ppt
容 63
鸭瘟
鸭瘟
【防治要点】
医学ppt
64
鸭瘟
鸭瘟
不从疫区进鸭苗,平时注意不 到鸭瘟疫区放牧,严格执行卫生消 毒措施。对受威胁的鸭群接种鸭瘟 弱毒疫苗,发病鸭群应严格隔离封 锁,并进行紧急接种,据报道病鸭 用高免血清早期治疗有效,病死鸭 应焚烧或深埋,环境、圈舍、垫料 及粪便应严格消毒。
• 对外环境抵抗力差,一般需密切接触才能 传染,在集约化养殖场易爆发。
医学ppt
2
医学ppt
3
致病机理
•病毒只有一个血清型,但毒力有差异。病毒在8~ 14d龄鸭胚绒尿膜及鸭胚成纤维细胞上均易生长, 前者绒尿膜可出现灰白色坏死灶,胚体死亡,肝有 坏死灶。后者可形成核内包涵体。在鸡胚或鸡胚细 胞上经适应后也可生长。 •病鸭发生肠炎、脉管炎以及广泛的局灶性坏死, 产蛋率可下降25%~40%,发病率在5%~100%,出现 临床症状的病鸭大多数死亡。可通过接触传染。
鸭瘟
鸭瘟
后期盲肠黏膜表医学面ppt 有假膜样病变 38
鸭瘟
鸭瘟
直肠黏膜靠近泄殖腔 部分医学可ppt 见坏死性病变39
鸭瘟
鸭瘟
泄殖腔黏膜初期潮红,随后 出血、突起医学pp并t 行成绿色假膜 40
医学ppt
41
鸭瘟
鸭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脾脏大小正常或变小,医学p色pt 深,有出血性梗死区42
鸭瘟
鸭瘟
脾脏出血医学呈ppt 斑驳状
43
鸭瘟
鸭瘟
胸腺表面和切面有出血斑和黄色病变区
医学ppt
44
鸭瘟
鸭瘟
胸腺周围有清亮的医学黄ppt 色或红色渗出液45
鸭瘟
鸭瘟
法氏囊浆膜面呈紫红色
医学ppt
46
鸭瘟
鸭瘟
法氏囊肿医胀学ppt呈灰黄色
47
鸭瘟
鸭瘟
法氏囊黏膜面有出血医学p和pt 细小的黄色坏死点48
法氏囊严重出血
医学ppt
49
鸭瘟
鸭瘟病毒 (duck plague virus)
•DPV是疱疹病毒科、疱疹病毒亚科、鸭疱疹 病毒1型,引致鸭瘟。主要危害家鸭、番鸭、 野鸭、鹅、天鹅及其他水禽也易感。迁徒性 水禽对病毒起传播作用。野鸭在感染后1年 以上仍能分离到病毒。
医学ppt
1
病毒主要特征
• 病毒颗粒直径约150nm的有囊膜病毒,衣 壳呈20面体立体对称,内有线状卷轴样基 因组,是单分子双股线状DNA。
医学ppt
65
医学ppt
22
鸭瘟
鸭瘟
不同品种、年龄、性别、 易感性、感染阶段、病毒毒力 和感染强度均对病变的产生有 影响。鸭瘟的病变主要包括血 管损伤,消化道黏膜特征性糜 烂,淋巴器官病变及实质器官 的退行性变化。
医学ppt
23
鸭瘟
鸭瘟
眼结膜充医学血ppt 、出血
24
鸭瘟
鸭瘟
眼结膜出医学血ppt 性坏死
25
医学ppt
4
诊断
可结合临床症状作组织切片荧光抗体染色,或 检测包涵体,必要时可分离病毒。应注意与雏 鸭肝炎等相区别。
医学ppt
5
预防与控制
• 可接种鸡胚或鸭胚传代的弱毒疫苗,还应 设法防止带毒野生水禽进入鸭群。
医学ppt
6
附鸭 瘟
医学ppt
7
鸭瘟
鸭瘟
鸭瘟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 起的鸭、鹅、雁的一种急性败 血性传染病,以体温升高、黏 膜出血、下痢和部分鸭头颈部 肿胀为特征。
样斑的心 ”点淤外 ,,血膜
使, 其特 表别 面是 呈冠 红状 色沟 “有 刷密
鸭瘟
鸭瘟
医学ppt
55
鸭瘟







医学ppt
血56
鸭瘟
鸭瘟
肾脏弥漫性出血
医学ppt
57
肾脏出血,泄医殖学p腔pt 黏膜出血、坏死 58
鸭瘟
鸭瘟
出肺 血脏
淤 血 、
医学ppt
59
鸭瘟
鸭瘟
腹部脂医学肪ppt 出血
鸭瘟
眼睛流出浆液医性学ppt 、血性分泌物 18
鸭瘟
鸭瘟
病鸭排白医学pp色t 稀便
19
鸭瘟
鸭瘟
黄绿色稀粪、医学甚ppt 至便中带血 20
鸭瘟
鸭瘟
本病传播迅速,发病率 和死亡率均高,两者均可达 50%~100%,一般病程3~ 10天,病程一周以上者,体 重迅速下降。
医学ppt
21
鸭瘟
鸭瘟
【大体病变】
31
鸭瘟
鸭瘟
肠道黏膜弥医学p漫pt 性出血
32
鸭瘟
鸭瘟
后期被隆起医的学ppt 假膜覆盖
33
鸭瘟
鸭瘟
泄殖腔黏膜有医出学ppt 血性坏死病变 34
鸭瘟
鸭瘟
食道病变与其医学pp纵t 褶相平行 35
鸭瘟
鸭瘟
腺胃黏膜环形出血、坏死, 医学pp肌t 胃角质下层出血36
鸭瘟
盲肠黏膜褶间的病斑为单个的散在,有明显的 界限,以后可融合形成医学条ppt 带状或假膜样病变 37
11
鸭瘟
鸭瘟
病 初 精 神 萎 顿
医学ppt
12
鸭瘟
鸭瘟
厌食,缩颈垂翅医学(ppt 人工感染病例)13
鸭瘟
鸭瘟
羽毛松乱,离群独处,呆立一隅
医学ppt
14
鸭瘟
鸭瘟
两腿麻痹,医学行ppt 走困难
15
鸭瘟


鸭瘟








医学ppt
16
鸭瘟
鸭瘟
部分病鸭头颈医学pp部t 肿胀,流鼻 17
鸭瘟
医学ppt
8
鸭瘟
鸭瘟
【流行特点】
医学ppt
9
鸭瘟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 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严重。不同 年龄和品种的鸭均可感染,但自 然感染病例中,以产蛋母鸭发病 和死亡严重,雏鸭较少发病。主 要经消化道传播,也可经呼吸道、 交配和节肢动物叮咬传播。
医学ppt
鸭瘟
10
鸭瘟
鸭瘟
【临床特征】
医学pp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