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cfe316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0b.png)
各高等学校可根据本校学科建设、所在地域等教育资源的优势以及教师的特长和研究成果,开设各种具有特 色的艺术任意性选修课程或系列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有条件的学校,应将任意性选修课程 纳入学分管理。
通知内容
通知内容
公共艺术课程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普通高等学校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公共艺术课 程教学是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要加强对《课程方案》实施工作的领 导,及时总结经验,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 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公共艺术课程与高等学校其他公共课程同样是我国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实施美育 的主要途径。公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艺术课程教学是高等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课程目标
在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的学习实践中,通过鉴赏艺术作品、学习艺术理论、参加艺术活动等,树立正 确的审美观念,培养高雅的审美品位,提高人文素养;了解、吸纳中外优秀艺术成果,理解并尊重多元文化;发 展形象思维,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和谐 发展。
请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所属普通高等学校。 附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指导方案 教育部办公厅 二○○六年三月八日 附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公共艺术课程 指导方案
课程性质 课程目标
课程设置 保障
课程性质
公共艺术课程是为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而设立的限定性选修课程,对于提高审美素 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塑造健全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d11a060f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d.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24.03.26•【文号】教高厅〔2024〕1号•【施行日期】2024.03.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的通知教高厅〔2024〕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深化新时代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改革的决策部署,动态调整优化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本科专业设置,有的放矢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提升教育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力、贡献力,推动形成新质生产力,更好服务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根据《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教高〔2023〕1号)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要求,现就进一步做好高校本科专业设置工作通知如下。
一、实施本科专业目录年度更新发布机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以下简称《专业目录》)每年更新。
新列入和不再列入《专业目录》的专业,与当年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一并公布。
高校本科招生专业按照更新公布的《专业目录》执行。
二、完善本科专业类的设置与调整机制。
增设、更名专业类,或调整专业类下设专业,原则上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相关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类教指委)提出调整方案,并广泛征求意见,教育部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专业设置教指委)进行审议。
三、动态调整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特设专业。
根据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变化,动态调整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范围。
国家控制布点专业调整一般由专业类教指委提出、专业设置教指委审议。
特设专业转为基本专业,按上述程序调整。
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的思考与分析
![对“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课程的思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0a08e9ad51f01dc281f198.png)
“学校音乐教育的历史、改革和发展”涉及学校音乐课程与教学的发展历史、音乐教学研究的发展历史、音乐教育学科发展展望以及音乐课程与教学改革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等内容。
“音乐教材分析”涉及音乐课程标准的解读和实施,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所用教材的选编原则,编写理念、编写内容、课例及校本教材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理解学校音乐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标准等内容。
五、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方面,“纲要”要求:1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可采用课堂问答、讨论,学习调查问卷、单元作业、读书笔记、阅读卡片、课堂教学设计、模拟试讲、课程论文、笔试等方式反馈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既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又关注学生学习目标完成的质量和程度,以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作出整体性的学习评价。2 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在分环节试讲、分专题试讲、小组试讲以及模拟课堂试讲中,对学生的备课、说课、讲课及教学反思进行自评、互评、他评。3 评价指标。包括学习态度和教学创新能力、音乐课堂教学基本操作能力、学科基础理论掌握水平、教材分析能力的质性和量化评价。建议平时成绩占30%—40%,考试成绩占60%—70%。4 一本课程总学时为108学时。学生修习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6学分。建议第三学年开设本课程。
尹爱青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一、明确课程性质,定位培养目标,强化音乐教师教育专业化要求
《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这门课程,属于学科教育学的范畴,具有音乐教育基本理论与音乐教学实践相结合的课程特点。
其课程总目标体现为: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音乐教育观,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教师职业意识;指导学生较系统地掌握从事学校音乐教育教学所必备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和教学实践能力及教学创新能力,能够胜任学校音乐课堂教学和课外音乐活动的指导工作,为教育实习及教师资质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c3f27ee5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b.png)
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4.12.29•【文号】教体艺[2004]12号•【施行日期】2004.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师队伍建设正文教育部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教体艺[2004]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进一步深化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学校音乐教育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我部委托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组研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
课题组在对国内外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育教学情况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和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根据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改革与发展的需要,起草了《课程方案》。
现将经广泛征求意见和我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审议后修订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方案》说明印发给你们,《课程方案》从2005年秋季开始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综合大学、师范院校、艺术院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中实施。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高校要加强对实施工作的领导,及时总结经验,对《课程方案》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解决,并将有关意见和建议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本通知转发给本地区设有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点的所有普通高等学校。
二00四年十二月二十九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
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
![高师《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7006460f0740be1e650e9a11.png)
音乐 教育 专 业 的学 生毕业 后 大部 分是 从事 中 小学 音乐 教育 工 作 的 ,为 了 以后 的 工作 需要 ,他 们 必须 了解有 关 作 曲技术 理论 各 方 面的 知识 ,但 又 没有 必要 像作 曲指 挥 专业 那么 深入 。 《 多 声部 音乐 分析 与 写作 》这 部 教材对 于 音乐 教 育专业 的 学生 来 说具有 很 强 的针对 性 ,与 传 统的 “ 四大件 ”教 材相 比,在 内容 的广 度上 , 除 了欧 洲 巴洛克 到 l 9 世 纪这 段 时期 以外 ,还 加上 了2 O 世 纪的现 代 音 乐多 声部 特 点 ;在 内容 的深度 上 弱化 了写 作环 节 ,加 强 了分析 环 节 ,注重 实用 ,更加 贴近 音乐 教 育这 个专 业 的特 点 ;在 内容 的 相 互关 系上 ,保 持 原 “ 四大 件 ”各 自的系统 性 的 同时 ,加 以融会 贯 通 ,使得 四 门技术理 论课 的整 体性大 大 加强 。 三 、课 程教 学的预 期效 果 音 乐 教 育 的 学 生 经 过 四个 学期 的学 习 ,所 期 望 达 到 的 效果 如下:l _ 能分 析常 见 的 中外 多 声音 乐作 品 的调式 、调性 及和 声结 构 ,认 识和 声 及复 调表 现技 法在 音 乐表 现及 音 乐风 格表 达方 面 的 作 用 ;能运 用 所学 的和 声 知识 , 为歌 曲选配 适 当 的和弦 ,为演 唱 歌 曲编写 简 易的伴 奏 。2 . 学 习音 乐材料 陈述 及 展 开的基 本手 法 , 把 握 音乐 作 品 曲式结 构 的基本 原 则及 结构 类型 , 能较 熟练地 分 析 中小 型 多声音 乐 作 品的 曲式 结构 , 了解音 乐材 料及 曲式结 构与 音
课 程开 设 的背景 多声 部音 乐 是与 单声 部音 乐相 对而 言 的 ,是 一种不 单 纯依 靠 单 一 旋律 ,还 须 以各种 方 式加 入其 他织 体 来共 同完 成 的这 一音 乐 过 程 。 多声部 音 乐有着 悠 久 的历 史 ,我 们 所接 触 、熟悉 的音乐 大 部分 是多 声部音 乐 。 《 多 声 部音 乐 分 析 与 写 作 》 这 门 课程 的 开设 是 教 育 部 推 行 教学 改革 的 重要 成果 。2 0 0 4 年1 2 月2 9 日教 育 部 印发 《 全 国普通 高 等 学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本 科 专业课 程 指 导方案 》 ,并 于2 0 0 6 年1 1 月2 9 日印发 《 全 国普通 高等 学校 音 乐学 ( 教 师教 育 )本科 专 业 必修 课程 教 学 指 导纲 要 》 。在 2 0 0 7 年5 月 ,教 育部 组 织 召开 了 全 国普 通高 等 学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院系 分管 教学 工作 负责 人 会 议 , 研 究确 定 了全 国4 O 余 所 高校 作 为试 点 学 校 , 首批 进 行 改 革 。2 0 0 7 年9 月l 4 日 ,教 育 部 办公 厅 正式 下 发 《 关 于开 展 全 国普 通 高等 学校 音 乐学 ( 教 师教 育 )本 科专 业课 程教 学试 点 工作 的通 知 》 。 自此 ,全 国范 围 内的普通 高 等学 校音 乐 学 ( 教师 教育 )本
关于中国音乐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若干观点
![关于中国音乐教师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若干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998268fe7c1cfad6195fa776.png)
对 教师教 育课程 基本 要求 的纲领性 文
件, 是制订教 师教 育课程 方案 、 编写 教 材、 建设课程 资源 以及 开展教学和评价
力— —事实上 , 上述《 方案》 《 与 纲要》 在
推行中也受到众多的质疑。 但课 程标 准 的长期缺失或执行不力 , 无疑将 导致办 学质量无法得到监管和保证 , 来音 乐 带 教师教育整个 行业 的“ 誉危机 ” 有 信 。 人更 呼吁尽快 在这两份 文件 的基础 上 建立一套较 为完善的 、 具有可操作性 的 “ 专业规范标准 ”并 以相应 的法律法规 , 予以监督 保障 , 以促进 我国高等 音乐教 育专业健 康、 和谐 、 有序地向前发展1 3 ] 。 “ 教师教 育实施 ”是教师教 育机构 管理者和 教学 者对教 师培养 目标和教 师教 育课程标 准充分理解 、 认真执行和
创造性 开展教 育教 学的过程 , 是教师教
活动 的依据 。 良好 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
包括 目标 的确定 、课程知识 的选择 、 课 程 的实施 、课程 的评估 和 反馈等子 系 统 。教 育部20 年颁 布了《 国普通 高 04 全 等 学校音 乐学 ( 教师 教育 ) 科专业课 本 程 指导方 案》 教体 艺 [ 0]2 , ( 2 41 号 以下 0
证 等四个方面组成。文章结合音 乐教育 学科的特殊性 , 分析 中国音 乐教师教育在这四方面的特点 , 并
认 为相比于课 程设置与教 学方式 改革等 实践探 讨 , 乐教 师教 育的质量保 障更首先在 于观 念的更新 音
与制度的建设。
关键词 : 乐教师教 育 ; 师教 育质量保 障 ; 音 教 中国音 乐教 育
师培养 目标” 一个时期内社会对教师 是
科学性 音乐性 师范性 时代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
![科学性 音乐性 师范性 时代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https://img.taocdn.com/s3/m/74eec5c40508763231121266.png)
科 学 性 音 乐 性 师 范 性 时 代 性
《 国普通 高等学校音 乐学( 师教 育) 全 教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 学指导纲要》 的特点
口 王 耀 华 王 安 国
( 、 建 师 范 大学 音 乐学 院 1福 福 建福 州 3 00 2 首 都 师 范 大学 音 乐学 院 北 京 507 、 10 3 ) 007
高等学校 音乐学 ( 师教 适 应培 养高 素
要》 有如下 几个特 点 , : 学性 、 乐 即 科 音
性、 师范性 和时代性 。
一
质音乐教 师教育工作者 的需要 , 顺应作 曲技术理论 2 O世纪下半叶 以来 学科综 合与交融 的发展趋势 , 体现西方 传统作
曲技术理论 在 我 国民族 文化 环 境 中 的 新创造 , 而将原作 曲技 术理论课程 中基 础和声学 、 调音 乐 、 复 曲式 与作 品分 析 及部分配器法常 识中的基本 教学 内容 ,
和基 本技能 , 同时 , 新 时期 的基 础 知 对
识和 基本技能概念进 行重新界 定 , 予 赋
体验成 为学生 学 习、 长 、 展和 创造 成 发
所必 需经 历的过程 , 从而对 丰富学生 的 内心 世界、 炼 学 生的 意 志 、 锻 培养 学生 的创新精 神和 实践 能 力起 重 要 的促进 作用 。再次 , 学 习知 识 的过程 中 , 在 培
个比较完整的课程 论体系 。
整 合课程产生 的缘 由、 内涵和特点 。 对于各 门必修课程 的课程 目标 , 虽
析 ) 选择性 必修课 程 ( 中 国乐器 、 、 如 外
国 乐器 ) 。特 别 对 整 合 性基 础 课 程 作
对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
![对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改革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51a5d170168884868762d6c3.png)
4 5所 普 通 高 校 作 为推 进 这 一 课 程 改 革 的 试 点 单位 。《 案 》 方 和 《 要 》 的 出 台 ,对 于 我 国 高 等 学 校 音 乐 学 ( 师 教 育 ) 纲 教 的专 业 建 设 具 有 重 要 的 指 导 意 义 , 音 乐 学 教 师 教 育 专业 的 为 改革 指 明 了方 向 。
一
和表现音乐,将 《 合唱 》《 指挥》整合为 《 合唱与指挥》 。整 合 后 的 课 程 使 其 比 原来 更具 有 连 贯 性 和 整 体 性 。
4 、增 加 了选 修 课 程 的 门类 。为 了让 学 生 根 据 自 己的基 础 、 兴趣 与 发 展 需 要 , 动 积 极 地 学 习 。增 加 了 选 修 课 程 的 主
为 了让 学 生 以音 乐 演 唱 者和 指挥 者 的双 重 身 份 来 理 解 、 验 体
和《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必修课程 教学指导纲要》( 以下简称 《 纲要 》) 这两个重要 的教学指导
文 件 。 目前 ,以 《 方案 》和 《 要 》为 指 导 的课 改正 处 于 进 纲 步 具 体 化 和全 国性 试 点 的展 开 进 程 中 ,迄 今 已有 2 2省 的
史文 化 的 背景 中进 行 ,同 时使 音 乐 史 的教 学 内容、教学模 式、教学方法等方面 ,对教师提
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也对音乐教师教育提 出了新的课题 。 为满足 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对师 资队伍建 设的需求 , 对 应
新 一轮 基础 教育 课 程 改革 的呼 唤 ,适 应 高 等 院校 音 乐 学 ( 教 师 教 育) 业 改 革 的 需 要 , 教 育 部 组织 有关 专家 ,经 过 充 分 专 调查研 究和反复征求意见,研制 了 《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 乐 学 ( 师 教 育) 科 专 业课 程 指 导方 案 》 ( 教 本 以下 简 称 《 案 》) 方
“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
![“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https://img.taocdn.com/s3/m/8f8dd03402768e9951e738c2.png)
“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作者:杨健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07年第12期摘要:职业的多样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中,有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两个比较传统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应分别突出“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
关键词:音乐教育;“一专多能”;“多能一专”对人才的类型,目前并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义与区分的标准。
如果一个人在某一专门领域具备了专门知识、技术和技能,通常被称之为“专才”;如果具备了多个领域的知识、技术和技能,则常常被称为“通才”。
显而易见,“专才”与“通才”是相对而言的,通才教育注重人才对未来职业的广泛适应性,是“多能一专”;专才教育则注重人才对未来具体职业的针对性,是“一专多能”。
职业的多样性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决定了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
在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人才培养中,有音乐表演和音乐学两个比较传统的专业,其人才培养模式应分别突出“一专多能”与“多能一专”。
一、“多能一专”是音乐学专业的培养模式我国独立意义上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
从那以后,一批专业音乐家开始积极地理性参与,至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音乐教育家。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高师音乐教育,在实际教学操作过程中过多地、非理性地效仿音乐学院的培养模式,一度提出“一专多能”的教学理念,这实际上与音乐表演专业“一专”的教学理念很贴近,最终造成了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两个专业的人才培养结果没有明显的区别,使音乐学专业的人才在应承担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应具备的教学基本功,只能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步趋于完善。
20世纪80年代以来,高师音乐教育在进一步探求理性化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出一批富有学术创新价值的音乐教育学专著,开始把音乐教育当做教育来研究,逐渐形成了从事音乐教育研究的队伍。
进入21世纪的高师音乐教育,作为以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为办学主导方向的专业,其发展前景中已经出现了引人注目的新趋势。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10f93428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14d8453.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06.11.29•【文号】教体艺厅[2006]12号•【施行日期】2007.09.0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4〕12号)的要求,我部组织专家组,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我部关于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各有关学校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开展教学评估、实施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我部对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点进行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课程纲要》所列的课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列出的必修课程为准,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各校应参照本《课程纲要》的精神制定。
《课程纲要》列出的教学基本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排列体系和具体的教学安排等,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课程纲要》自2007年新学年开始执行。
各校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此件转发到所属有关高等学校。
附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办公厅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附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乐理与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211121781_核心素养下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211121781_核心素养下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实证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dd1800d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6.png)
( 山东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山东 济南 250014)
摘 要: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当前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以及音乐师范生提出了全新的挑战。 音乐师范生
的教学能力不仅对其个人前途、能否胜任教育工作具有直接影响,而且还关乎我国基础教育的教学效果和美育的有
效实施。 通过实地调研,当下音乐师范生的培养理念、培养观念、培养体系均与基础教育现实存在一定偏差,尤其缺
分析法,通过 KMO 检验和 Bartlett 球形检验来确定
效度,测得问卷样本数据 KMO① 值为 0 968,可以做
因子分析。 Bartlett 球形检验 χ 2 = 15306 716,Sig 为
0 000,说明 相 关 系 数 矩 阵 与 单 位 阵 有 显 著 差 异。
( 见表 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126·
齐鲁艺苑 山东艺术学院学报 2023 年第 1 期总第 190 期
此维度均值普遍在 2 分以内,说明音乐师范生
三、对用人单位的访谈结果分析
对教育理念有较强意识。 师范生对教育理想、教学
在对音乐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研究
“ 非常不满意” 。
1—5 分,1 为“ 非常满意” ,2 为“ 很满意” ,3 为“ 满意” ,4 为“ 不满意” ,5 为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核心素养下音乐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实证研究 / 吴 宁 李金羽 ·125·
续表
学校培养
均值
N
标准差
324
念的培养。
[1]
包括三部分: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 感知
应用型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
![应用型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https://img.taocdn.com/s3/m/edc1bace0c22590102029dcb.png)
应用型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作者:张艳军来源:《艺术教育》2013年第06期【内容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我国高校由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型过程中提出来的。
着眼社会对音乐人才的实际需求,文章提出应用型音乐人才应该具备“唱、奏、舞;教、排、创”的复合音乐能力,此外,文章还结合音乐学专业的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本科院校应用型音乐人才人才培养音乐学一、应用型音乐人才的界定在界定应用型音乐人才时,首先从社会需求着眼。
目前,社会提供给地方本科院校培养出来的音乐人才的岗位有中小学音乐教师、音乐表演者、社会音乐培训班教师或管理者、琴行员工、街头艺人、演艺公司组织或策划人、酒吧音乐人、企事业单位文艺骨干、电(视)台音乐编辑、音乐制作、调音师、录音师以及文化旅游领域的文艺表演者等。
这些职业需要的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音乐人才,需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即唱歌(唱)、乐器演奏(奏)、舞蹈(舞)等,并且具备一定的教学、组织、创作等能力,如运用科学的方法传授(教)音乐知识,编排(排)中小型集体文艺节目(合唱、乐队、伴舞等),以及创作(创)简单的音乐作品等。
总的来说,应用型音乐人才应该具备“唱、奏、舞;教、排、创”的复合能力。
二、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目前,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是依据2004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制定的。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7月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之后,《方案》还没有根据《纲要》最新精神进行修改。
大部分教师没有亲身经历过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摆脱精英教育的影响,新的应用型教育模式正处在进一步探索阶段。
基于此背景下的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如下:(一)生源质量参差不齐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的大部分学生报考本专业的理由是,艺术类专业文化课要求低。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法”论文
![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钢琴教学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0f281bf4910ef12d2af9e7b0.png)
试论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法”摘要:随着我国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进行,我国音乐教育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在课程改革不断向素质教育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也面临着培养出更高层次的全面综合型高素质人才。
“钢琴”教育一直是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方法和教学质量一直是影响高校音乐教育的重要因素。
在此,笔者采用结合我国高校音乐教学的发展状况,联系自身专业知识,对我国高校音乐教育中的“钢琴教学法”进行系统论述。
关键词:高校音乐教育钢琴教学法一、我国好像音乐教育专业中的“钢琴教学法”发展现状“钢琴教学法”不同于一般钢琴课,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
钢琴课主要是以教授钢琴弹奏的方式、钢琴演奏技能进行训练的实际操作课,而“钢琴教学法”“它不仅研究钢琴教学本身的各种技术方法,探索教学中的一般规律,还涉及到心理学、教育学等诸多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是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教学中一门集技艺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基础课”。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他们肩负着对未来提高国民音乐文化水平和整体素质的重任。
钢琴作为从事音乐教学工作必备的重要教学工具,也说明良好的钢琴演奏技巧以及完善的理论知识是应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的必备能力,而“钢琴教学法”课程的开设对于钢琴教学以及培养适合基础教育的师资力量有着直接的关系。
21世纪的到来也推动着钢琴教学的改革。
2004年12月29日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方案中将“钢琴教学法”列入到选修课程当中,要求各高等师范院校根据本校情况进行课程设置。
这一方案的提出,使原本在专业院校开设的课程被提到培养音乐基础教育工作者的音乐教育专业中,从而引起了广大教师的重视,提醒着教育工作者们不得不考虑钢琴教学模式的转变。
为了实现面向未来的人才教育模式,目前各高校的教育也都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以培养学生为重点,构建起学生全面、系统的综合理论知识结构与专业技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3e4dfe2f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f2.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的通知正文:----------------------------------------------------------------------------------------------------------------------------------------------------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部属各高等学校:为了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不断完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尽快使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健康地开展,我部于2003年12月28-29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
会议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就如何建立和完善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加强普通高校艺术教育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满足艺术教育教学的需要,以及如何加强艺术教育的保障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讨。
现将本次研讨会纪要印发给你们,请根据纪要精神,结合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的总体要求,切实加快普通高校美育和艺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步伐。
附件: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教育部办公厅二00四年四月十五日附件: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纪要为了贯彻落实《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不断完善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管理体制,尽快使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和艺术教育教学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促进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的健康开展,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于2003年12月28-29日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艺术教育工作研讨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https://img.taocdn.com/s3/m/0863a90f67ec102de2bd897f.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教体艺厅[2007]10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07.09.14【实施日期】2007.09.14【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的通知(教体艺厅[2007]10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为贯彻落实《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要求,我部于今年5月召开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院系分管教学工作负责人会议,研究确定了部分高校作为实施《方案》和《纲要》的试点学校(名单见附件1)。
开展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工作,将会为实施《方案》和《纲要》提供鲜活的实践经验,对提高我国普通高校音乐学(音乐教育)本科专业课程建设水平与教学水平将会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试点学校切实加强对试验工作的领导,健全教学管理机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及时总结、交流有关情况,为推进我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音乐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请各试点学校认真填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登记表》(附件2),并于10月30日之前将登记表寄交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邮寄地址:北京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艺术处(请在信封上注明:音乐学试点学校登记表),邮编:100816;电子邮箱:yishuchuone@。
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名单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登记表教育部办公厅二○○七年九月十四日附件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名单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山西--太原师范学院长治学院辽宁--沈阳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吉林--东北师范大学黑龙江--哈尔滨师范大学齐齐哈尔大学佳木斯大学哈尔滨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南京晓庄学院苏州科技学院淮阴师范学院常熟理工学院盐城师范学院浙江--杭州师范大学安徽--安徽大学安庆师范学院滁州学院福建--福建师范大学泉州师范学院江西--江西师范大。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年)》](https://img.taocdn.com/s3/m/6589990176a20029bd642dde.png)
附件1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教育部2012年9 月说明一、《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12 年)》是高等教育工作的基本指导性文件之一。
它规定专业划分、名称及所属门类,是设置和调整专业、实施人才培养、安排招生、授予学位、指导就业,进行教育统计和人才需求预测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二、本目录根据《教育部关于进行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的通知》(教高〔2010〕11 号)要求,按照科学规范、主动适应、继承发展的修订原则,在1998 年原《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及原设目录外专业的基础上,经分科类调查研究、专题论证、总体优化配置、广泛征求意见、专家审议、行政决策等过程形成的。
三、本目录的学科门类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2011 年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 年)》的学科门类基本一致,分设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12 个学科门类。
新增了艺术学学科门类,未设军事学学科门类,其代码11 预留。
专业类由修订前的73个增加到92个;专业由修订前的635 种调减到506 种。
本目录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 个,4 种专业;经济学门类下设专业类4 个,17 种专业;法学门类下设专业类6 个,32 种专业;教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2 个,16 种专业;文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 个,76 种专业;历史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 个,6 种专业;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2 个,366 —种专业;工学门类下设专业类31个,169 种专业;农学门类下设专业类7个,27 种专业;医学门类下设专业类11个,44 种专业;管理学门类下设专业类9 个,46 种专业;艺术学门类下设专业类5 个,33 种专业。
四、新目录分为基本专业(352 种)和特设专业(154 种),并确定了62 种专业为国家控制布点专业。
特设专业和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分别在专业代码后加“ T”和K“”表示,以示区分。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https://img.taocdn.com/s3/m/7b913a58a45177232f60a2ee.png)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教体艺厅函[2010]17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10.05.19【实施日期】2010.05.19【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举办“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的通知(教体艺厅函[2010]1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推动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与发展,促进教育公平,突出师范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满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需求,展示当代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精神风貌,我部定于2010年11月中下旬在厦门大学举办“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
“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每两年举办一次,属于教学展示活动,是对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进行教学质量评估的一项重要措施。
请各地尽快将本通知转发至各有关高校,根据《“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见附件1)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并以此项活动为契机,提高高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教学质量。
附件:1.“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2.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教学试点学校名单3.“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报名表(一)、(二)教育部办公厅二○一○年五月十九日附件1:“珠江·恺撒堡钢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学生基本功比赛活动方案一、主办单位教育部二、承办单位厦门大学、广州珠江钢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协办单位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中国艺术教育促进会四、时间与地点时间:2010年11月中下旬地点:厦门大学五、参赛对象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2008级学生。
另一只眼睛看课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为例
![另一只眼睛看课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e39647f1700abb68a982fba7.png)
要 》( 教体 艺 厅 [ 2 0 0 6]1 2 号 )(以 下 简 称 《课 程 纲
一
、
基 本 背景
要 》), 该《 课 程 纲 要 》是 教 育 部 关 于 音 乐 学 ( 教 师 教
育 ) 专 业课 程建 设 的 一个 指 导性 教 学 文件 , 是 有 关 学
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合作导师 , 教育部艺术教育 委员会委 员, 全 国普通高等 学校艺 术教 育专家讲 学团成员, 教育部 “ 国培 计划” 首批入选专家。 研 究方向: 音 乐教 育 学 , 艺 术课 程 与 教 学 论 。
口 郭 声 健 , 等另 一 只 眼 睛 看 课 程 — — 以 《 全 国 普 通 高 等 学 校 音 乐 学 ( 教 师 教 育 ) 本 科 专 业 课 程 指 导 方 案 》 为 J
须真 正从 人 的 角度去 审视课 程 设 置是 否科 学 可行 , 培 养 目标 是 课 程 设 置 的 最 主 要 依 据 , 并 在
此基 础上提 出了音 乐教 师教 育专 业课 程设 置 的改进 思路 。
关键 词 : 音 乐 艺术 ; 音 乐教 师 教 育 ; 课程 方 案 ; 培 养 目标 ; 改进 思路
试 点 大 学 名 单 。 开 展 试 点 工 作 的 目 的 是 为 实 施 《课 程 方 案 》和 《 课程 纲要 》 提 供鲜 活 的实践 经 验 , 为 提 高
音乐学( 教 师教育 ) 本 科 专 业 必 介 : 郭声健( 1 9 6 3一 ) , 男, 汉, 湖南益阳人, 北 京 师 范 大 学教 育 学 博 士 , 华南师范大学 音乐学院教授 , 博 士生导师 ,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教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清理审核结果》的通知-教高[1991]15号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清理审核结果》的通知-教高[1991]15号](https://img.taocdn.com/s3/m/67a50271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a0.png)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清理审核结果》的通知正文:---------------------------------------------------------------------------------------------------------------------------------------------------- 国家教委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清理审核结果》的通知(教高[1991]15号1991年7月1日)从去年7月开始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清理工作已经完成,现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清理审核结果》(以下简称《审核结果》)印发给你们,并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审核结果》中所涉及的学校系指经原教育部和国家教委正式批准独立设置的普通高等学校,不包括分校(分院、教学点)。
其核准的专业限于1989年以前(含1989年)经正式批准(备案)的本科专业(含专科起点)。
普通高等学校现设的第二学士学位专业和不属于本科专业设置范畴的本科班均不在此列。
二、这次清理核准的本科专业名称绝大多数已按我委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进行整理。
少数专业因其名称规范问题比较复杂,仍保留了原用名称,拟在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中统一研究解决。
对未经正式批准(备案)已招生的专业,区别不同的情况作了处理,核销了其中多数专业,确认了少数专业。
三、为了从根本上改变和杜绝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管理工作中存在的混乱现象,必须加强专业设置审批、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工作的统一性。
从1992年度开始,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编制、招生和毕业生分配等工作,凡涉及本科专业设置的均以《审核结果》中核准的专业及此后经我委批准(备案)的专业为准。
所用专业名称与之不合的,须据此予以规范。
对未经正式批准(备案)的,不得安排招生和进行毕业生分配(从1992年入学新生开始执行)。
今后对违反《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暂行规定》擅自设立本科专业并招生的,国家教委将视其情节轻重按规定对有关专业进行必要处理并追究主要责任者的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法规类别】高等教育【发文字号】教体艺厅[2006]12号【发布部门】教育部【发布日期】2006.11.29【实施日期】2007.09.01【时效性】现行有效【效力级别】XE0303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通知(教体艺厅[2006]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有关高等学校:为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培养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音乐教育人才,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教体艺〔2004〕12号)的要求,我部组织专家组,起草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课程纲要》)。
《课程纲要》是我部关于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建设的指导性教学文件,是各有关学校制定课程教学大纲、组织教学、开展教学评估、实施教学管理和教材建设的重要依据,也是我部对音乐学(教师教育)专业点进行教育、教学评估的重要依据。
《课程纲要》所列的课程,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列出的必修课程为准,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等,各校应参照本《课程纲要》的精神制定。
《课程纲要》列出的教学基本内容,是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
课程教学大纲、教材内容的排列体系和具体的教学安排等,各校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课程纲要》自2007年新学年开始执行。
各校在执行过程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请将此件转发到所属有关高等学校。
附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办公厅二〇〇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附件: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乐理与视唱练耳》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具有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相结合的学科特点。
该课程传授有关音乐基本理论和识谱、听音的基础知识,发展音乐认知、表现和音乐审美能力,为进一步学习音乐打下坚实的基础,对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与理论修养具有重要作用。
(二)课程目标1.学习掌握音乐基本理论知识。
能熟练地识读五线谱及简谱。
2.通过听觉训练,获得运用听觉判断、记忆、分析、听写歌曲及器乐曲片断中基本音乐要素(如音值、音强、音高、音色、调式、调性、和声、织体等)的能力。
3.通过视唱,准确理解和表达各类音乐术语、表情记号、乐句、分句等。
4.具有运用首调唱名法或固定唱名法进行单声部音乐作品的视谱即唱能力,并从音乐理论上认识、理解首调唱名法与固定唱名法的内在关系。
5.了解多声音乐相关知识,培养多声音乐的感知力。
6.理解音乐风格形成的因素,培养多元音乐文化认同感。
7.了解与本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历史与文化知识。
二、课程内容与教学(一)课程内容1.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原则(1)根据课程性质和目标,教学内容的选编应把握思想性、艺术性、系统性、实用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
(2)注重音乐基础理论知识与视唱练耳基本技能训练的有机渗透。
以音乐听觉发展为先导,体现音乐感受先于理论概念的原则。
(3)根据内心音乐听觉形成与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采用螺旋式上升的呈现方式,使音乐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不断在高一层次上重复,以加深学生对音乐基本理论的理解。
(4)重视本课程教学内容与其他相关教学科目的联系和渗透。
(5)课程内容选编应注重广泛性与经典性相结合。
选择中外古今音乐实例作为教材,开拓学生的音乐视野。
同时,根据各地的音乐文化资源,结合中小学音乐课程教学实际,选取当地有代表性的民族民间音乐实例作为教学素材。
2.课程基本内容● 视唱(单声部、二声部及简易的多声部;视谱即唱与看谱唱词等)● 音乐听觉分析与听写(节奏、旋律、音阶、音程、和弦的听辨、模唱、听写;音乐作品基本要素综合听觉分析等)● 乐理--音乐基本理论辨析与讨论上述内容可通过"感知与表现"、"理论与听觉分析"两个教学层面的相互交叉、渗透进行。
教学基本内容可分为四个综合部分,每部分内容与一个学期的教学容量相对应,连续学习四个学期。
学生在学习本课程较初级的部分后,在下一部分同一问题的更高层次中,扩大"感知与表现"范围,加深"理论与听觉分析"的程度。
(1)自然音程【感知与表现】旋律● 以无半音的五声音调为基础、级进三音组为核心的自然音程。
包括五声调式内原型三音组(大二度加大二度;大二度加小三度;小三度加大二度)的上行、下行,以及三音组音型的各种变体● 传统大小调音阶的自然音程。
包括大小调音阶式的旋律线运动;以主和弦中自然音程及属和弦中自然音程为旋律因素的曲调节奏● 单拍子与常规节奏● 复拍子与常规节奏【理论与听觉分析】乐音体系与五线谱记谱法;速度与节拍、节奏;音程;音乐术语等(2)自然音程的扩展【感知与表现】旋律● 以我国五声调式为基础的三种传统音阶(正声音阶、下徵音阶、清商音阶)所包含的自然音程曲调● 音程在大小调式旋律中的其他运动形式所形成的曲调,包括构成属七和弦的音程,含有四级和二级和弦的音程为旋律因素的曲调等节奏● 单拍子与非常规节奏●复拍子与非常规节奏【理论与听觉分析】乐句结构;旋律发展常规;调性;和弦;五声调式三种传统音阶形态及大小调以外的其他调式等(3)半音阶与转调【感知与表现】旋律● 民族调式中的变音;同宫调式交替与异宫转调● 大小调式半音体系的音阶式旋律线运动;大小调式的近关系转调节奏● 切分音的进一步运用● 连音符的进一步运用【理论与听觉分析】调式音动律;调性变化;中国传统乐理知识等(4)较复杂的旋律音型与节拍节奏【感知与表现】旋律●音程、和弦的进一步运用;旋律中较复杂的音型及节奏组合节奏●不太常见的拍子与节奏【理论与听觉分析】转调、移调;曲调与织体的表现功能概述;西方近现代乐理知识等(二)课程教学1.音乐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应建立在充分感知和体验音乐作品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鉴赏力,注重以音乐感知力培养为先导的音乐鉴赏力、音乐表现力的全面协调发展,注重理论、听觉与表达的结合,处理好音乐基础理论教学中全面性与侧重性的关系,突出重点,举一反三。
2.视唱练耳教学应尊重学生的唱名思维习惯。
教学中可采用首调唱名体系为主兼学固定唱名法,或以固定唱名体系为主兼学首调唱名法,避免由于唱名体系思维的混乱给学生音乐能力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3.理论联系实际。
根据音乐综合基础课的学科特点,采取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相互渗透、同步教学的方式,将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与学生的音乐学习心理相结合,提升学科知识与学科技能的相关性与互辅性,促使音乐认知过程产生创造性跳越,优化音乐综合基础课的教学。
4.坚持在音乐体验基础上的"精讲多练"。
对具有元素性特点的音乐基本原理、音乐基本结构及特性予以言简意赅的提示,着重于通过听、唱、弹、写、律动等多种方式,结合经典音乐作品进行感知体验,使学生从音乐实践中掌握、理解音乐表现要素的意义、功能,以及音乐表现的一般规律。
5.以教师和学生为教学的双主体,创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互动性。
6.本课程采用课堂分组授课形式。
以学生的音乐学习接受能力、入学时的程度、唱名思维习惯等为分组依据。
每个授课组以15人左右、不超过20人为宜。
三、课程实施与评价(一)学时、学分本课程总学时为144学时。
学生修习完本课程全部内容,成绩合格,可获8学分。
建议在第一、第二学年开设,全部学程为2学年。
其中,音乐基础理论(乐理)的教学约占总学时数的1/4;音乐听觉训练与视唱实践的教学约占总学时数的3/4。
学生通过本课程不同阶段的考试(以一学期、半学期或板块性的教学内容为各教学阶段的划分依据),以及音乐素质的综合考察,成绩合格,每学期平均可获2学分。
(二)教学基本条件1.教师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师德和较高的专业素质,一般应具备讲师以上职称或本专业硕士以上学位。
2.教学设备(1)配备隔音条件良好的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提供网络环境。
(2)配备钢琴、电钢琴、节拍器等。
(3)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
(4)配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像资料;图书、期刊(含纸质和电子等);教学课件、网络资源等。
(5)有条件的学校可配备一定数量的节奏训练乐器。
(三)课程评价1.课程评价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采用课堂问答、讨论、学习笔记等主要方式进行形成性评价;采用期中、期末考试、单元考试等主要形式进行终结性评价。
(2)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
既要关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又要关注教学目标达成的程度和质量,以量性评价和质性评价对教学过程和结果做出全面评价。
做到"质"的描述和"量"的呈示相结合,采用笔试、面试等多种形式收集测试的数量化资料,重视对这些资料的合理解释。
(3)教师与学生的自评、互评、他评相结合。
内容包括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生音乐基本能力、音乐心理素质、音乐文化修养的形成与发展状况;课程进度的合理性、师生之间的适应性等。
2.音乐能力测量的基本过程(1)笔试:音乐基础理论知识;听觉分析与听写。
(2)面试:精唱的视唱;视谱即唱;构唱;弹唱。
3.音乐能力评价的分值比笔试30%,面试30%,平时作业20%,课堂表现20%。
《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一、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性质《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
是为适应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需要,顺应作曲技术理论20世纪下半叶以来学科综合与交融的发展趋势,体现西方传统作曲技术理论在我国民族文化环境中的新创造,而将原作曲技术理论课程中基础和声学、复调音乐、曲式与作品分析及部分配器法常识中的基本教学内容,加以有机整合和拓展而建设的一门综合性的作曲理论课程。
本课程在学生已经学习并掌握音乐基本理论(乐理)知识,具有一定的识读乐谱和听辨音高、节奏、音程、旋律等初步能力的基础上,重在培养学生多声部音乐的分析能力和适应普通学校音乐教学及校内外音乐活动所需的多声部音乐的写作能力,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鉴赏、表现及创作的能力,为学生专业素质的进一步提高和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程目标1.了解多声部音乐的结构要素及形态。
认识、理解多声部音乐基本理论及技法的演进与音乐文化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