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文献综述定稿(同名39167)
关于大学生抽烟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报告班级:2012级旅管一班组长:林莹成员:刘琼瑶刘琴罗棱萱刘显珍孟巍调查报告完成日期:2014.5.2一.研究背景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自由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
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较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
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
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
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
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吸烟人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目的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
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依然还在抽烟呢,他们又为何抽烟呢,他们对抽烟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小组长李醒的带领下进行了问卷调查,希望通过此次调查深沉次的了解大学生的抽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大学生抽烟的比例。
三、调查方法我们调查的对象是全校本专科生,调查时间为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4月30日。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100份,对获得的样本,课题小组采用统图的方法进行数据处理。
调查问卷的情况不抽烟抽烟单位:百分比四、调查数据及分析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表1:在表1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之小,有的受访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小学、初中、高中,这段期间正是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吸烟极大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
吸烟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引言吸烟作为一种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吸烟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控烟工作。
本报告旨在对吸烟现象进行总结,分析吸烟的危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二、吸烟现状1. 吸烟人群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全球吸烟人数约为10亿,其中男性吸烟者约占80%。
在我国,吸烟人数约为3.5亿,男性吸烟者占大多数。
近年来,女性吸烟人数也在逐渐增加。
2. 吸烟区域吸烟现象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受到吸烟问题的困扰。
在我国,吸烟问题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尤其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
3. 吸烟原因(1)社会文化因素:吸烟在一些地区被看作是一种时尚、成熟的表现,尤其在男性群体中。
(2)经济因素:烟草产业在我国具有较高产值,吸烟者认为吸烟可以缓解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3)心理因素:部分吸烟者认为吸烟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三、吸烟危害1. 健康危害(1)心血管疾病:吸烟可导致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等。
(2)呼吸系统疾病:吸烟可引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气肿、哮喘等疾病。
(3)恶性肿瘤:吸烟与肺癌、口腔癌、喉癌、食管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
(4)生殖系统疾病:吸烟可导致男性不育、女性月经不调等生殖系统疾病。
2. 社会危害(1)经济负担:吸烟导致的疾病治疗费用巨大,给个人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2)社会道德风险:吸烟者容易受到他人歧视,损害社会道德风气。
(3)公共卫生风险:吸烟导致二手烟暴露,对非吸烟者造成健康威胁。
四、控烟对策建议1. 政策层面(1)加强烟草专卖管理,提高烟草税,降低烟草消费。
(2)制定严格的无烟政策,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
(3)加大对吸烟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2. 社会层面(1)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众对吸烟危害的认识。
(2)加强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的控烟宣传,营造无烟环境。
(3)鼓励戒烟,为戒烟者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
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一)2024
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大学生吸烟情况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健康观念的普及,对大学生吸烟问题的重视也逐渐增强。
为了深入了解大学生吸烟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本调查报告将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正文:一、吸烟的原因1. 社交文化因素2. 压力释放和情绪调节3. 模仿和跟随他人4. 好奇心和探索精神5. 将吸烟作为一种成人行为的象征二、吸烟的危害1. 健康影响a. 呼吸系统疾病b. 心血管疾病c. 癌症的风险增加d. 对妇女和胎儿的影响2. 经济负担a. 购买烟草制品的费用b. 医疗费用的增加3. 社会影响a. 二手烟的危害b. 对家庭和亲密关系的影响c. 对工作和学习的影响d. 影响他人的吸烟观念和行为三、吸烟问题与性别、年级的关系1. 性别差异a. 吸烟率的差异b. 吸烟动机的差异c. 吸烟行为的差异2. 年级差异a. 初入大学的新生阶段b. 学业压力的不断增加c. 异地求学对吸烟行为的影响d. 大学生活中的社交圈与吸烟行为的关系四、影响大学生吸烟的因素1. 家庭环境a. 父母吸烟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b. 家庭对吸烟的态度和规范2. 同伴影响a. 同学和朋友的吸烟行为对大学生的影响b. 同伴间的吸烟观念传递和加入吸烟群体的动机3. 媒体的影响a. 广告和宣传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b. 社交媒体与吸烟行为的关联五、应对大学生吸烟问题的措施1. 提供相关的教育和宣传2. 制定和执行禁烟政策3. 加强家庭和社交环境对吸烟的规范4. 发展替代行为和娱乐活动5. 提供戒烟服务和支持总结:本调查报告综述了大学生吸烟的现状、危害、影响因素以及应对措施。
通过这些信息的披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吸烟问题的复杂性和严重性,并制定相应的干预和预防策略,以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意识,降低吸烟率,保障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关于当代大学生吸烟状况的分析
关于当代⼤学⽣吸烟状况的分析2019-04-05【摘要】⽂章概述了当代⼤学⽣吸烟的现状,分析了染上烟瘾的原因,提出帮助⼤学⽣戒烟的建议:⼤⼒宣传“吸烟有害健康”的常识,强化同学们对健康的意识;举办有关戒烟活动;建设⽆烟学校;强化家长以⾝作则的意识;学校要创建⽆烟学校的环境。
【关键词】⼤学⽣吸烟;现状;分析;建议⼤学是⼀个增长才⼲、丰富⼈⽣使得⾃⼰⽻翼丰满的地⽅。
然⽽⽬前⼤学⽣吸烟的数量却在持续增涨,并且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的⽅向发展。
现在⼤学⽣烟民已经在新增烟民的数量中占有了较⼤的⽐重。
近年来,随着社会⼤众对“吸烟有害健康”理解的加深,成年⼈的烟民正在减少,但却有越来越多的⼤学⽣开始依赖于烟草。
⼤学⽣是祖国未来的希望,怎能没有⼀个健康的体魄。
⾯对这⼀问题我们对德州市三所⾼校的学⽣进⾏了调查,希望从中找出原因并可以帮助他们摆脱对烟草的依赖,提⾼⽣活品质。
⼀、⼤学⽣吸烟现状及特点1、烟民中⼤学⽣占有很⼤的⽐重,并且还在持续增长;2、较之低年级⾼年级的吸烟⼈数更⾼,并且⼤多数为男⽣;3、⼤多数的⼤学⽣只知道烟草的主要有害成分,但对放射性物质等有害成分知晓率⽐较低;4、⼤多数学⽣知道吸烟有害健康,但是却总是⼒不从⼼,总是想戒却戒不掉;甚⾄还有学⽣认为吸烟具有缓解紧张情绪,提⾼注意⼒等好处;5、吸烟原因不尽相同;6、⼤学⽣烟民成为烟民中的“新⽣⼒量”,且年龄有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的⽅向。
总之,⼤学⽣吸烟⾏为现状不容乐观,校园中的吸烟⾏为已经成为严重的学校和社会现象,亟待我们去解决。
⼆、现代⼤学⽣吸烟原因在对吸烟习惯的调查中发现,影响学⽣吸烟的因素⼤致可以归纳为以下⼏类:1、排解、释放压⼒的需要百分之⼋⼗的学⽣是来到⼤学之后才开始吸烟的,适应不了⼤学的学习环境或者是在受到挫折、同学的排挤等原因为了发泄⽽开始吸烟。
⼤学已经开始接近于社会,可以说是⼀个⼩型的社会,较之中学多了许多压⼒,例如最常见的失恋、与同学发⽣⽭盾、求职实践的失败等等,⽆形中给许多学⽣增加了压⼒。
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二)2024
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二)引言概述:在当今社会,吸烟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
尤其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不仅面临学业的压力,还面临社交、心理等多方面的挑战。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吸烟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旨在了解大学生吸烟现象的普遍程度、原因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正文:一、大学生吸烟现象的普遍程度在调查对象中,有许多大学生表示尝试过吸烟,并且有一定的持续量。
其中一些人从初中便开始抽烟,而另一些人则是在大学期间开始尝试。
而吸烟者中男性的比例明显大于女性,这可能与性别社会化和认知差异有关。
小点:1.1 男性大学生与女性大学生吸烟率的差异;1.2 是否存在吸烟人数高峰期;1.3 吸烟者中是否有多次尝试戒烟的现象;1.4 吸烟者中是否存在间断吸烟的现象;1.5 不同院系和专业之间吸烟情况的差异。
二、大学生吸烟的原因分析通过对吸烟者进行访谈,得知他们吸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
主要原因包括应对压力、社交需要、模仿示范、个人兴趣等。
小点:2.1 吸烟者对吸烟的动机和需求;2.2 压力是大学生吸烟的主要来源;2.3 吸烟者中是否存在寻求仪式感的现象;2.4 吸烟者中是否存在跟风现象;2.5 吸烟成为社交场合的一部分。
三、大学生吸烟对健康的影响吸烟不仅对个人的身体健康有害,还可能对周围的人造成二手烟的危害。
大学生年轻的身体较为脆弱,吸烟对他们的健康有着更大的风险。
小点:3.1 吸烟者身体健康问题的调查统计;3.2 吸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3.3 吸烟对周围人群的二手烟危害;3.4 吸烟与其他不良习惯(酗酒、嗑药)之间的联系;3.5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必要性。
四、大学生吸烟问题解决方案的探讨针对大学生吸烟的现状和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以期减少大学生群体中的吸烟人数和吸烟行为。
小点:4.1 增加吸烟危害的宣传教育力度;4.2 加强心理辅导和压力管理;4.3 设立吸烟限制区域和政策;4.4 提供戒烟服务和支持;4.5 加强大学生健康教育的普及度和连贯性。
毕业论文-我校在校大学生吸烟现象抽样调查以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
【摘要】为了解在校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现状,比较分析不同指标下吸烟状况的差异,并综合探究,为减少大学生吸烟成瘾的的人数提出最实质的对策和建议,笔者对771名数学与统计学院的在校大学生进行分层抽样问卷调查。
数据显示,近期吸烟率为35.8%,现在是否吸烟与性别、年级、家庭环境(父母吸烟状况)、校园环境有关,其中男性是吸烟的危险因素,且随着年级的升高, 吸烟率呈上升趋势。
大学生对吸烟的立场和信念比较健康, 但是吸烟率却依然处于一个居高不下的水平, 近一半的吸烟者并无戒烟的打算, 对此建议采取积极有效的控烟对策,开展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控烟教育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吸烟状况;抽样调查;分层随机抽样【Abstract 】In order to grasp the condition of smoking behavior among college students, and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differences of smoking conditions in different indicators,And through exploring comprehensively to put forward the most useful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reduce the number of college students who addicted to smoking. We take among 771 college students of mathematics and statistics for stratified sampling survey. Recently, smoking rates are at 35.8%, now, whether smoking or not is relating to gender, grade, family environment( parent s’ smoking conditions), campus environment,in which men are risk factors of smoking.And as they get older, smoking rates are rising highly. College students' position and belief about smoking are healthy, but smoking rates are still at a high level, and nearly half of the smokers have no plan to quit smoking, we should take more positive and effective measures to control smoking,and carry out reducing smoking education which includes family, schools,and our society.【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Smoking status; Sampling survey;Stratified random sampling目录摘要 .......................................................................... 关键词 ........................................................................ 第一部分调查方案 .. (1)1. 调查主题 (1)2. 调查背景 (1)3. 调查目的及其意义 (1)4. 抽样方案 (1)4.1 所采用的抽样方法 (1)4.2 样本量的确定及分配 (1)4.3 各层内简单随机抽样 (2)第二部分数据的管理与分析 (3)5. 关于吸烟问题的若干名词定义 (3)6. 数据分析结果 (3)6.1 吸烟率 (3)6.2 吸烟强度 (5)6.3 吸烟地点 (7)6.4 吸烟诱因 (7)6.5 对青少年吸烟与被动吸烟危害的认识 (8)6.6 吸烟花销 (9)6.7 吸烟危险因素分析(家庭因素) (9)7. 讨论 (11)7.1 调查情况综述 (11)7.2 控烟对策 (11)7.2.1 家庭方面 (12)7.2.2 学校方面 (12)7.2.3 社会方面 (12)参考文献 (13)附录 (14)第一部分调查方案1. 调查主题我校在校大学生吸烟现象抽样调查(以数学与统计学院为例)2. 调查背景吸烟是当今世界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它不但严重影响个人身体健康,同时也因存在被动吸烟问题,危及公共卫生。
高校大学生吸烟行为研究
高校大学生吸烟行为研究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不断进步,大学生在各方面的压力也随之增大。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因找不到合适的排泄方式而通过吸烟来排泄自己的压力。
另一方面大学生烟民认为吸烟很有个性可以博得在大众人群中的眼球,甚至有的大学生认为吸烟很有型,能够吸引异性。
标签:吸烟;大学生;危害;健康措施引言早在2012年青年时报通过网络、问卷及短信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组织了一场“关于大学生抽烟情况”的调查,其结果显示:大学生吸烟率高达 2.2%,曾尝试过吸烟的人数比例高达36%。
这与国家疾控部门提供的数据很接近,我国大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逐年上升,大中城市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呈上升趋势。
男女大学生吸烟率分别为22.4%和3.9%;大学生尝试过吸烟的男女比例分别为50.9%和23.0%。
而近年来又有更多的大学生加入到烟民的行列中,然而高吸烟率的主要原因为,一是大学生对烟草危害的认知程度较低,尤其对二手烟危害的严重性认识不足;二是将吸烟视为极具吸引力的文化符号、大学生活中的交际需求。
一、大学生吸烟的原因1.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科技的不断发展,不管是在生活上、学习上还是就业上大学生不断的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挑战。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在步入大学校园这个小社会时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新事物,新挑战,而知识及社会经验的不足,情绪的不稳定,承受和调节能力较弱等这些因素会促使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不知所措,往往会选择通过吸烟来排解自身压力。
2.大学生因为要适应新的环境并广交朋友,在与朋友相处时往往会被敬烟,处于这种情况下由于朋友的影响和鼓励有些大学生好面子就不得不随波逐流,久而久之形成烟瘾加入烟民行列。
有部分大学生吸烟是由于追逐潮流、盲目跟风。
看着别人抽烟,感觉很帅、很酷,于是跟着抽烟,久而久之就容易上瘾。
3.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就业的压力是最令人头疼的,千人同台竞争优秀的人比比皆是,在这种高压力的环境下通过吸烟来排解压力往往是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我国青少年吸烟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我国青少年吸烟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引言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目前全球每年约有500万人因吸烟而死亡,烟草已成为继高血压之后的第二号“杀手”。
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20年每年吸烟致死的人数有可能增加一倍。
在全球13亿烟民中,有6.5亿人会因为吸烟而过早死亡。
[1]我国更是世界香烟生产和消费大国,烟民总数超过3.5亿。
伴随民众消费能力的增长,目前我国香烟消费量还在以年均7%的速度上升。
[2]烟草业发展带来的是沉重的健康和生命代价。
我国每年100万的死亡人群中,有3/4死于烟草所引发的疾病。
[3]许多吸烟者本身也对吸烟的危害略知一二,烟草危害是人类健康所面临最大的可以预防的危险因素。
可是几年来,国内外媒体的大量报道显示发展中国家的吸烟人数在逐年增加,而吸烟年龄在逐年下降。
虽然青少年所消费的烟草量不及成年人,但许多成年人的吸烟习惯是在青少年时期建立起来的。
如果一个人能在青少年时期或者成年早期避免染上烟瘾就不大可能在日后成为烟民。
因此控制吸烟的根本措施应该是预防青少年吸烟。
本文通过对青少年吸烟问题研究文献的解读,从基本概念、各学科对其成因的研究、干预措施等维度加以展开,对已有文献研究成果加以概括评述。
二、研究状况我国专家学者等对于青少年吸烟问题的研究已有多年历史,已问世的相关文献甚多,涉及医学、心理学、人际关系学、社会学等内容。
这些文献从不同视角对青少年吸烟原因进行分析,对青少年吸烟问题的防控提出了各自见解。
研究表明,大多数经常吸烟的成年人,在9~15岁就开始了吸烟的尝试。
在中国的3.2亿烟民中,未成年人吸烟约有500万;成年烟民中,有3/4的人是在l5—24岁之前就养成了吸烟的习惯。
[4]这是由青少年时期的心理特点决定,青少年更易在诸如好奇心和周围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下开始吸烟,而且他们中的大多数往往持续吸烟到成年。
很多的吸烟者都认为自己吸烟没有所谓上瘾,他们口中所述:“我其实不吸烟也是可以的”。
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
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
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欢迎阅读与收藏。
大学生吸烟调查报告篇1一、简介:众所周知,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硝烟烈火之灾—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根据英国牛津大学流行病学家里查德·皮托的前瞻性调查显示,到20xx年中国现有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约有5000万人将死于吸烟所致的疾病。
据有关资料表明,由于大学生正处于形成世界观、价值观和就业去向的关键时期,一旦染上吸烟的恶习,再想戒是相当困难的。
因此,为了全面了解大学生吸烟的状况,掌握其影响因素,研究分析吸烟的原因,提高学生的危害意识,消除不良习惯,增强吸烟对人体健康影响的认识,让吸烟的大学生戒烟,不吸烟的大学生远离吸烟,从而为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打好基础,轻松学习,我作了一次了对大学生吸烟现象的研究性调查。
二、研究调查原因:记得,第二十二个世界无烟日的主题是“让肺自由呼吸”,口号是“拒绝二手烟,让肺自由呼吸”。
我通过研究性调查,结合实际状况,吸取并广泛收集有关确实有效的戒烟措施,同时例举实际性例子,以便更好地向广大吸烟大学生提供更有效更迅速的戒烟方法或建议。
使它不再成为大学生的难题,使大学生都拥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方能更轻松、更自信地学习,获取知识。
根据来自中国青年报消息称,在我国1.3亿青少年中,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不下4000万,而遭受二手烟危害的高达6500万。
而且报告中还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并且女学生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
大学生吸烟行为极其影响因素分析
大学生吸烟行为极其影响因素分析[摘要]通过研究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其吸烟行为影响因素,探讨促进大学生戒烟行为的方法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现代社会吸烟行为越来越普遍,开始吸烟的年龄也呈现年轻化的趋势,除了男性吸烟行为增加外,吸烟行为更是出现了女性化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国家富兴的重大责任,有全球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吸烟行为越来越普遍,吸烟人数比例不断上升,这对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危害。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吸烟行为和影响因素,引起大学生对吸烟行为的重视,促进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1大学生吸烟行为研究有研究通过调查8760名大学生的吸烟行为,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调查的大学生中,其尝试吸烟率、不规律不定期吸烟率和长期规律吸烟率分别为19.6%、1.9%和1.2%,且这三种吸烟行为流行率均随着年级的增加而增长。
通过该数据发现,吸烟行为在大学生中占一定的比例,并仍有不少大学生不断尝试吸烟行为。
也有研究在对2056名大学生的调查中发现,其中听说过禁烟令的为,和能详细了解其内容大学生分别占79%和15%,长期有吸烟行为的为8.7%。
而在对其面对吸烟行为的态度调查中发现,赞同大学生吸烟的人数为719名,占总调查人数的35%;不赞同人数为863名,占调查人数的42%;而对吸烟行为表示无所谓的学生有474名,占调查人数的23%。
从该调查中也能看出大学生中吸烟行为也相对普遍,学生对吸烟态度也不尽相同。
2吸烟行为影响因素2.1心理因素分析2.1.1好奇心心理很多同学在最初吸烟时是为了满足好奇心,未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看到同学吸烟时会去尝试,心理不成熟他们吸烟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关注和满足好奇心。
2.1.2情绪转移心理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状态和高中有很大差距,一些人会有空虚和无所事事的心理状态,这样以来学生为了缓解内心空虚的状态,会转移注意力来排解自身情绪,因此有些人会选择吸烟就来缓解情内心的空虚。
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报告关于大学生吸烟问题的调查报告一、项目研究背景近日,中国控烟协会发布的《全国高等院校无烟环境创建评估暗访报告》显示,全国800所被暗访的高校中,只有139所高校校区无烟环境达到60分以上。
也就是说,超八成被访高校校区无烟环境得分不合格。
其中,学生食堂、男生宿舍、教学楼三个地点吸烟率最高,体育、政法和农业三类专业的学生最易染上吸烟的习惯[1]。
本课题研究试图通过实证调研的方式,来分析在校大学生吸烟的原因和环境因素。
有人将香烟作为缓解压力的工具,有人将其作为发泄情感的手段,更多的观点是认为,香烟是人社会交际的一种重要方法和手段。
总之,香烟带给吸烟者不仅仅是生理上的影响,更加让我们关注的应该是它带来的心理上和社会的意义。
本课题的最终目的还是希望对控制大学生烟民提出针对性的措施。
二、关于在校大学生抽烟问题的实证调研及其分析(一)研究对象选择本课题的研究首先从吸烟大学生主体出发,运用深度访谈以及发放表格的研究方法,并对结果认真分析,从大学生吸烟的行为、心理以及社会环境几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并进行阐释。
结果显示,大学生的吸烟行为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过程,而是一个与环境、心理、关系、性别等各方面交织复杂的社会行为。
希望通过本次研究能为揭开戒烟难之谜,帮助大学生远离烟草做出一定的参考建议。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主要立足于本市范围内的几所高校进行研究,基本能反映本地区高校大学生吸烟的现状。
(二)调研结论统计在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亲自走访相关高校,发放400份调查问卷,经过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性别大学生在吸烟行为方面的分析2、不同年级的吸烟比例数据分析3、大学生烟民消费水平情况分析在课题调研过程中,课题组还对吸烟大学生购买不同价格的香烟进行了统计。
具体统计数据见下表。
调研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烟民的消费来源都是来自与父母,本身并无收入。
三、对在校大学生吸烟问题的控制与对策调查显示,90%的大学生指导烟草中的主要有害成分,对吸烟危害健康的知晓率较高。
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吸烟在当代社会已经成为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尤其在年轻人中更加常见。
大学生阶段是一个成长和自我认知的阶段,他们在这个阶段的选择和行为会对他们未来的个人健康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
因此,了解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关重要。
一、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分析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呈现出多样性和普遍性的特点。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30%的在校大学生吸烟,其中男性吸烟率高于女性。
随着学生年级的升高,吸烟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此外,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吸烟率也存在差异。
例如,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学生吸烟率较高,而医学、护理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吸烟率相对较低。
二、在校大学生吸烟影响因素分析1.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对在校大学生吸烟行为起着重要的影响。
同伴间的社交活动、家庭环境以及媒体宣传都可能促使大学生接触吸烟,并逐渐形成吸烟的行为习惯。
2.个人因素个人因素也是影响在校大学生吸烟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生个体的心理、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会对吸烟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一些学生可能出于好奇或追求刺激而开始吸烟,还有一些学生可能因为压力过大或心理问题而用吸烟来缓解压力。
3.物质因素物质因素也是促使在校大学生吸烟的重要原因。
一些大学生可能受到烟草产业链中的各种商业诱导,如烟草广告、赞助活动等。
此外,烟草易获得和低廉的价格也会增加大学生吸烟的动力。
4.法律法规和政策法律法规和政策也会对在校大学生吸烟行为产生一定的影响。
针对公共场所的吸烟限制和高校内部的吸烟管控政策等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大学生吸烟率。
三、应对在校大学生吸烟问题的措施为了改善在校大学生吸烟状况,应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健康教育在校大学生吸烟问题可以通过加强健康教育来解决。
学校可以开展吸烟危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知,增强他们的抵制吸烟的意识。
2.建立健康的校园环境学校应建立健康的校园环境,营造一个不吸烟、不被动吸烟的校园氛围。
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
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的范文(通用5篇)当想知道某一情况、某一事件的来龙去脉时,我们务必要去搞清背后真相,调查工作结束后,通常还需要写调查报告。
那么什么样的调查报告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的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学生吸烟情况调查报告篇1一、调查背景吸烟有害健康已成为社会的共识,但高度文明的大学校园中,新一代智能型烟民的队伍却在日渐扩大,且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的方向,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吸烟人数已成为新增烟民的重要组成成份。
在我们的大学校园,大学生抽烟在一定范围内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当今,世界卫生组织认为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就是烟草,称吸烟是20世纪的瘟疫。
为了有效地控制大学生的吸烟行为,使不吸烟者免受被动吸烟的危害,以及阻止不吸烟的大学生加入吸烟者的行列,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综合干预,避免各种不利因素对大学生的影响。
大学生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力量,是先进文化的主要代表使大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应重视大学生吸烟行为对健康的危害,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及对大学生吸烟行为进行干预。
二、现状分析现状一目前大学生烟民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大学阶段中开始吸烟及烟草依赖者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且年龄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的方向,特别是在大学生中吸烟人数已成为新增烟民的重要组成成份。
近些年,大众传媒和社会公众对“吸烟有害健康”有了更深的理解,但却有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依赖烟草,面对这一群体,学校、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帮助他们摆脱对烟草的依赖,注重自己和周围他人的身体健康,提高生活品质。
现状二一部分学生认为吸烟弊大于利,但吸烟行为并不受对吸烟行为认知的影响;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吸烟弊大于利,可以缓解紧张情绪,消闲解闷等。
现状三吸烟原因从社会、家庭等因素,到好奇,社交应酬等也都不尽相同;大学生烟民成为烟民中的“新生力量”,且年龄有越来越趋向于年轻化、低龄化的方向。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正文: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大学生吸烟的调查报告1一、选题目的与意义:众所周知,smoking (吸烟)现象在社会生活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然而,只要我们稍加留意、观察周围存在的吸烟现象,我们会不言而喻:吸烟不但对人们的生理有害,而且时刻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有的吸烟现象甚至对他人的健康生活造成举足轻重的影响,严重则可能会因粗心而引来硝烟烈火之灾—火灾,导致一命呜呼、人财俱失。
在现实生活中因吸烟而带来的灾难更是比比皆是。
美丽的林海—大兴安岭被火烧就是最好的例子,纵观历史,硝烟停熄未久前的中英鸦片战争不也是其例之一吗?朋友,那你是否也体会到吸烟是在自焚,因此,只有放下手中的烟,管好见烟垂涎三尺的嘴,才是保证身心健康唯一的第一步。
为了让吸烟的大学生戒烟,不吸烟的大学生远离吸烟;从而为有强健的身心体魄打好基础,轻松学习,自信迎考;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作了一次了对大学生吸烟现象的研究性调查。
二、研究思路采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男生吸烟率、女生吸烟率以及吸烟者对香烟的依赖情况、生活环境对吸烟者的影响的调查,进而分析总结大学生吸烟的原因及危害。
三、研究方法: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和抽样法对潍坊学院的同学进行调查。
四、时间安排:20xx年5月23日下午在潍坊学院内开展了问卷调查活动五、参考文献:〔1〕原建慧,翟艳丽.医学生吸烟现状调查分析[J].长治医学院学报,20xx,16(1):9-10.〔2〕周国宏,袁杰.某医学院校学生吸烟状况与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xx,23(1):15-17.〔3〕岩磊,孙英梅医学生吸烟调查及控烟措施[J].中国公共卫生,20xx,18(10):1222.〔4〕孟仲莹.50例戒烟成功者原因分析及控烟方法探讨[J].中国健康教育,20xx,20(5):433-434.〔5〕张雪莉,田本淳,侯培森,等.大学生吸烟行为干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xx,19(11):863-865.〔6〕王晓峰,保天行,吴锦屏,等.大中专学生吸烟现状分析及控烟对策探讨[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xx,18(4):305-307.六、调查结果与数据分析:(一):数据分析1、因为大学生主要的吸烟人群是男生,所以我们主要调查了男生的吸烟情况。
吸烟问题学生个人总结范文
吸烟问题学生个人总结范文Smoking is a common issue among students, especially in the teenage years when many young people are exposed to peer pressure and influences from adults. 吸烟是学生中常见的问题,特别是在十几岁的青少年时期,许多年轻人会受到来自同龄人和成年人的影响和压力。
There are various reasons why students start smoking, such as curiosity, rebellion, stress relief, and social acceptance. 学生开始吸烟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好奇、叛逆、缓解压力和社会认可。
Many students may also see smoking as a way to fit in with their peers or as a coping mechanism for dealing with academic pressure and personal problems. 许多学生可能会把吸烟看作是与同龄人融合的一种方式,或者作为应对学业压力和个人问题的一种应对机制。
However, smoking poses serious health risks, including lung cancer, heart disease, and other respiratory illnesses. 然而,吸烟会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包括肺癌、心脏病和其他呼吸道疾病。
Not only does smoking harm the individual who smokes, but it also affects those around them through secondhand smoke exposure, leading to increased risks of health problems for family membersand friends. 吸烟不仅会伤害吸烟者本人,还会通过二手烟暴露影响周围人,导致家人和朋友更容易患上健康问题。
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文献综述定稿
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文献综述定稿大学生吸烟原因及戒烟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吸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吸烟人群不仅增多而且开始年轻化。
大学生吸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分析。
国内外诸多专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并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从两方面着手:吸烟原因与控烟措施。
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五大类:家庭因素、社会榜样、压力、同伴影响、经济宽裕等等。
其中,压力分为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两个方面。
措施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教育方面、药物治疗方面、大学生自身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吸烟;文献综述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且吸烟年龄正从老年向青少年方向发展,而大学生正是青少年人群中吸烟的巅峰。
鉴于吸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广泛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害吸烟被喻为二十世纪的瘟疫,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
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社会来说,吸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吸烟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增加[1]。
浩德文等人[2]发现对个人来说,香烟烟雾是健康的一个大敌,香烟烟雾中有大约3000余种有害物资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有很大影响,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据调查,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3倍。
李庆国[3]发现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其中肺癌病例中,85%是吸烟的结果,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可能性越大。
女性青年吸烟还可导致不育、早产、流产、月经紊乱、痛经、宫颈癌等。
二、大学生吸烟行为发生的原因吸烟原因多种多样,国内外专家也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总结如下:(一)家庭因素余玉群等人[4]发现父母吸烟行为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重要影响。
大学生抽烟调查分析报告
大学生抽烟调查报告————————————————————————————————作者:————————————————————————————————日期:2大学生抽烟调查报告一、导言我为了更清楚地了解我们大学生吸烟行为的状况,并制订相应的观察对策,实施本次的调查。
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高度重视。
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自由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
我们的调查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最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
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
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在法国举行的一次吸烟比赛中,有人连吸了60支香烟就当场死亡了。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个吸烟者在65岁前死亡的机会要比非吸烟者高出1—2倍。
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人因吸烟患病而过早死亡。
据调查,小于15岁开始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高17倍。
据一项针对青年烟草情况的调查报告,中国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
在被调查的近1万余名18岁—24岁大学生中,已有62.5%的男生和8%的女生尝试过吸烟,总吸烟率达70.5%。
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
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吸烟人数,我对此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研究方法我已经在我们亚泰学院经过几次的调查,关于我们大学生抽烟的危害性和对他人的身体健康特别重要,所以我们要尽早戒烟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益。
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优秀范文第1篇: 大学生吸烟情况的调查报告优秀前言:学生吸烟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在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
在我国,由于大学阶段有些同学生活相对比较空闲,大学的交往范围大,社会活动**度增高,其吸烟率随之迅速增长。
我们的**结果证实了这一点,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初始吸烟发生率最高的阶段,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增高。
据有关专家分析,烟草中大约含有1200余种化合物,绝大多数对人体有害,且不少于44种的致癌物质。
其中包括含有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酚甲醛等有毒物质,易引起气管炎、肺癌等病。
尤其是尼古丁危害特别大,1支香烟里的尼古丁可以毒死1只老鼠,20支香烟里的尼古丁能够毒死1头牛,在法国举行的一次吸烟比赛中,有人连吸了60支香烟就当场**了。
据世界卫生**的一份报告指出,一个吸烟者在65岁前**的机会要比非吸烟者高出1—2倍。
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人因吸烟患病而过早**。
据**,小于15岁开始吸烟的人,比不吸烟的人肺癌发病率高17倍。
青年正是身体发育的时期,吸烟不仅对身体不利,而且烟草中的各种毒物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吸烟者或在吸烟环境中生活的青年,患气喘病、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的人数明显增加。
吸烟还会使青年学生记忆力减退,精神不振,学习成绩下降。
鉴于吸烟对青少年身心造成的巨大危害及仍呈上升趋势的青少年吸烟人数,我们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
一、**目的据有关专家**,*60%以上的大学生尝试过吸烟,其中且有一定比例的青年已表现出今后吸烟的倾向。
那么到底有多少大学生依然还在抽烟呢,他们又为何抽烟呢,他们对抽烟又有什么看法呢?我们在小组长李醒的带领下进行了问卷**,希望通过此次**深沉次的了解大学生的抽烟的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减少大学生抽烟的比例。
二、**方法及数据统计我们**的对象是全校学生,男女各35份。
本次问卷发放,回收一次完成,本次**共发放问卷70份,回收60份,有效问卷56份,对获得的样本,课题三、**数据及分析问题1:关于您从什么时候开始吸烟的?在表1显示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初次吸烟年龄之小,有的受访者在小学就已经开始吸烟;小学、初中、高中,这段期间正是人长身体的关键时期,吸烟极大影响了他们身体的正常发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文献综述定稿(同名39167)大学生吸烟原因及戒烟对策研究文献综述【摘要】:吸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
吸烟人群不仅增多而且开始年轻化。
大学生吸烟人数也呈逐年上升趋势。
本文主要是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分析。
国内外诸多专家都对此问题进行过研究,并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在总结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分析的基础上,本文将从两方面着手:吸烟原因与控烟措施。
原因大致归纳为以下五大类:家庭因素、社会榜样、压力、同伴影响、经济宽裕等等。
其中,压力分为学习压力和生活压力两个方面。
措施主要从三方面着手:教育方面、药物治疗方面、大学生自身方面。
【关键词】:大学生;吸烟;文献综述吸烟已成为当今世界危害最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且吸烟年龄正从老年向青少年方向发展,而大学生正是青少年人群中吸烟的巅峰。
鉴于吸烟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国内外学者对这一问题作了广泛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一、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危害吸烟被喻为二十世纪的瘟疫,是一种慢性自杀行为。
学术界普遍认为,对社会来说,吸烟是室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吸烟导致疾病和过早死亡,造成大量劳动力的丧失和医疗费用的增加[1]。
浩德文等人[2]发现对个人来说,香烟烟雾是健康的一个大敌,香烟烟雾中有大约3000余种有害物资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有很大影响,是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致病因素。
据调查,吸烟者患冠心病的可能性是不吸烟者的3倍。
李庆国[3]发现吸烟可诱发多种癌症,其中肺癌病例中,85%是吸烟的结果,吸烟量越大,患肺癌的可能性越大。
女性青年吸烟还可导致不育、早产、流产、月经紊乱、痛经、宫颈癌等。
二、大学生吸烟行为发生的原因吸烟原因多种多样,国内外专家也都对此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总结如下:(一)家庭因素余玉群等人[4]发现父母吸烟行为对大学生吸烟行为有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 父亲或母亲吸烟的大学生,其吸烟率高于父亲或母亲不吸烟的大学生,如Rossow 等人[5]就发现, 父母都吸烟的大学生, 其吸烟率两倍于父母只有一方吸烟的中学生, 四倍于父母都不吸烟的大学生。
余玉群[6]等人认为父母的态度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也很大。
母亲的态度与男生的吸烟行为有更显著的关系。
在父母对男女生的影响方面,研究也得到了不同的结论。
Murray等人[7]发现,父亲吸烟, 则男生吸烟的多,母亲吸烟,则女生吸烟的多。
而Nolte 等人[8]发现父亲吸烟行为对男女的影响无明显差异,而母亲吸烟行为对女孩有更大的影响。
Langhanrichsen等人[9]发现大学生的吸烟行为与母亲的吸烟行为有着更高的一致性。
在父母吸烟态度方面, 研究得出了不太一致的结论。
Lauer 等人[10]发现, 父母对吸烟持赞成态度的大学生, 其吸烟的可能性远远超过父母对吸烟持反对态度的大学生。
(二)社会榜样陈平财[11]认为社会榜样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深远。
香烟具有多种象征作用,历史上许多伟人都喜欢吸烟,例如丘吉尔的雪茄,斯大林的大烟斗,毛泽东的烟癖,这些伟人形象会让许多大学生去模仿。
他们会认为连伟人都吸烟,说明吸烟并不是有害的,况且很多医生也在吸[12]。
陈平财[13]还指出现在大学生心里都有他们崇拜的偶像,如某教师、家长、名人、影视名星等等。
在追星的过程中,他们对偶像的言行、举止常常表示羡慕而刻意模仿,当然也包括偶像吸烟时的“优美”姿态和“潇洒”风度。
这些因素都成为了大学生吸烟的正当理由。
余玉群[14]认为,很多同学路遇、串门也会学习递烟,有的同学甚至在学生干部竞选、评优、评奖等都离不开“以烟开路”,认为香烟会使办事顺利,而且还可以联络感情。
总之这种以烟引路的行为在大学校园里见怪不怪。
(三)压力李丹[15]等人认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青年群体,肩负着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任重而道远。
他们作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一员,都要求他们履行相应的义务,扮演好相应的角色。
正是因为大学生的这种特殊的角色,以至于大学生担负着巨大的压力,包括学习压力、生活压力等等。
1. 学习压力祁家骥等人[16]认为这种“压力”一般来自教师与家长。
比如,超出承受能力的作业量,无需解释的强制性命令,不切实际的过高要求,“蒙冤”式的批评,申辩带来的训斥等等,对学生来说都是沉重的压力。
贺兆涛等人[17]发现当学生产生紧张、恐惧的心理并且无从发泄时,女生们会选择看电视,聊天,购物,吃零食等方式。
但是男生的方式比较单一,他们往往就会借吸烟来表示反抗,企求在苦闷中得以解脱。
由此,吸烟成为了男生生活中的一部分。
2. 生活压力贺兆涛等人[18]认为生活压力也与吸烟动机和吸烟行为的持续之间存在联系, 生活压力对吸烟主要是通过其后果:焦虑、抑郁情绪产生作用。
学生一旦遭受诸如经济困难、失恋、孤独寂寞等挫折后,便会产生羞愧、内疚的不良情绪。
这时若没有人理解他,帮助他,使他摆脱苦恼,重建信心,那么,为了逃避受挫的现实,寻求解闷的途径,他们便会把吸烟作为一种新的尝试,试图在“吞云吐雾”中获得精神上的解脱。
裘欣等人[19]认为焦虑、抑郁症状在吸烟者中很常见, 且能使吸烟状况加重, 在大学生企图减轻或缓解抑郁或焦虑症状的过程中, 使用烟草的频率和危险性却在增加。
(四)同伴影响田本淳等人[20]认为同伴是青少年吸烟行为的引发者和主要的参与者。
Urberg等人[21]发现学生的吸烟行为受到同伴中吸烟人数的影响。
同伴群体成员间往往有相近的动机、情感与向往, 能找到自我同一性的归属方向。
既往研究证实大学生吸烟行为受同伴的影响程度与同伴相处时间成正比。
祁家骥等人[22]也认为朋友中有人吸烟以及同宿舍有凡吸烟对大学生吸烟行为的影响最为突出。
(五)经济宽裕杨小丽等人[23]认为大学生一般来说经济都比较宽裕。
周雷、黄敬亨等人[24]认为学生每月生活费用以1000-1500元为多,学生的经济水平基本上能维持一般吸烟者吸烟开支。
三、控制大学生吸烟行为的措施国内外学者都对戒烟方法作了研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一)健康教育方面。
印爱平[25]认为健康教育是大学生烟草控制的主要形式,目前我国高校还未系统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戒烟教育未得到重视,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引导和干预作用没有发挥。
培养健康行为是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个组成部分,需进行研究与规划。
印爱平[26]还发现控烟健康教育要从一般意义上的文明行为养成教育引人到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中,通过提高大学生对吸烟危害的认识,掌握别人递烟时拒绝的技能,在整体上控制吸烟率。
这种教育应当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使吸烟者能摒弃健康危害行为,使不吸烟者能远离烟草,从避开为主的自我健康保护转变到劝阻、监督吸烟行为,自觉抵制吸烟的危害,才能在整体上控制吸烟率。
另外在家里,家长要做好榜样,不要在孩子面前吸烟,为孩子营造不吸烟环境。
如果可能的话,跟孩子一起戒烟。
(二)药物治疗方面。
贺尚荣等人[27]发现药物治疗可以分为中药和西药。
赵澜等人[28]认为,从古代开始就有了戒烟方法,《鸦片瘾戒除法》一书中提到了赵军制松毛膏一方法。
到了20世纪70年代初,郑明祺[29]发现自从尼古丁被认为是吸烟成瘾物质后,瑞典首创了含尼古丁的口香糖型咀嚼块(尼可戒)。
到了90年代初,美、英等国又发明尼古丁戒烟贴。
杨小丽等人[30]发现近年来药物戒烟方法日新月异,有非尼古丁药物疗法、可乐定疗法、缓释盐酸安非他酮、针灸疗法五日戒烟法还有恶意疗法等等。
杨晓辉等人[31]指出在2006年的时候发现了一款戒烟新药----varenicfine(chantix)。
FDA批准了varenicline(chantix)片剂用于辅助吸烟者戒烟。
Varenicline为α-4-β-2尼古丁受体的部分拮抗剂,它通过两种途径发挥戒烟作用:一是提供某些尼古丁作用以减轻戒断症状;二是对复吸者,能阻断香烟中尼古丁的作用。
(三)大学生自身方面。
李绍昆[32]认为戒烟最主要还是要自身认识到戒烟对自己健康有利。
要控制大学生吸烟,大学生本身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克己[33]认为当他自己意识吸烟的危害性,他就会下定决心戒烟。
就像《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保尔.柯察金那样,一旦说戒烟就当即把正在抽着的烟揉成碎末,从此他真的永远戒除吸烟的习惯。
四、研究评述相关研究对大学生吸烟行为原因的探讨从多角度出发,不仅考虑到大学生本身的原因,还考虑到了家庭因素、社会榜样、同伴影响等等,在一些方面达成共识,并结合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奠定了良好的研究基础。
但这些研究成果距今较早,随着形势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问题,因此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应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参考文献:[1]百度/jkjy/chufang7.htm [2]浩德文、傅征 .吸烟的危害.人民军医,1980年第1期[3]李庆国.男大学生吸烟状况调查分析.医药论坛杂志,2007年3月第28卷第5期�[4]余玉群、李钋、王莉、邢勇等人.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8年第25卷第1期[5] Rossow I,Rise J. Concordance of Parental andAdolescent Health Behaviors.Soc.Sci.Med.1994,38(9):1299 - 1305.[6]余玉群、李钋、王莉、邢勇等人.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8年第25卷第1期[7] Murray M ,Kiryluk M ,Swan AV. Relation be2tween parents'and children's smoking behavior and attitudes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Health.1985 ,39 :169 -174.[8] Nolte AE , Smith BJ, O'Rourke T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Parental Attitudes and Behavior upon Youth Smoking Behavior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1983,53 (4) [9] Langhinrichsen J, Lichtestein E ,Seeley JR ,et al.Parent - Adolescent Congruence for Adolescent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t,1990,19 (6).[10] Lauer RM ,Akers RL,Massey J,etal.Evaluation of Cigarette Smoking among Adolescents :The Muscatine Study. Preventive Medicing,1982,11:417 - 428. [11]陈平财.大学生吸烟动机剖析及解决途径.那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第21卷第2期[12]百度/jkjy/chufang7.htm[13]陈平财.大学生吸烟动机剖析及解决途径.那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4月第21卷第2期[14]余玉群、李钋、王莉、邢勇等人.大学生吸烟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现代预防医学,1998年第25卷第1期[15]李丹/view/b30e4a37ee06e ff9aef807cd.html[16]祁家骥、金永堂、胡传来.合肥市大学生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习卫生,1993年第14期第6卷[17]贺兆涛、丛聿、张峰.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辩学2000年弟9卷第3期[18]贺兆涛、丛聿、张峰.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分析.中国行为医学辩学2000年弟9卷第3期[19]裘欣,项海青,程彬,姜彩霞,王增珍,姜敏敏.杭州市大学生吸烟状况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 年8月第26卷第8期[20] 田本淳,安家敖,任学锋等. 关于学校预防吸烟教育新模式的研究. 中国健康教育杂志,1999,15( 11):38- 40[22]祁家骥、金永堂、胡传来.合肥市大学生吸烟行为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学习卫生,1993年第14期第6卷[23]杨小丽,综述,尚琪,杨焱,审校.国内外戒烟方法研究.卫生研究,2003年10月17日第3卷第3期[24]周雷、黄敬亨.大学生吸烟行为调查及健康教育干预对策.中国健康教育,1994年10月4日[25][26][27]印爱平,贺尚荣,王博恺等.男性大学生吸烟行为影响因素访谈结果及分析.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8年12月第25卷第6期裘欣,项海青,程彬,姜彩霞,王增珍,姜敏敏.杭州市大学生吸烟状况及社会心理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5年8月第26卷第8期[28]赵澜、王旭.古今中医戒烟思路方法与研究.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年6月第12期第6卷[29]郑明祺.戒烟方法ABC.科技文萃,2004年5月[30]杨小丽,尚琪,杨焱.国内外戒烟方法研究.卫生研究,2003年10月17日第3卷第3期[31]杨晓辉,姚崇华.药物戒烟方法.中华医学会杂志2007年1月第4l卷第1期[32]李绍昆.吸烟与戒烟.中国医学伦理学,1993年8月第4期总第30期[33]克己.戒烟方法琐谈.医学文选,1992年05月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