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并生 万物为一 《庄子~逍遥游》赏析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
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及翻译《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庄子《逍遥游》原文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庄子《逍遥游》鉴赏“逍遥”也写作“消摇”,意思是优游自得的样子;“逍遥游”就是没有任何束缚地、自由自在地活动。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至“圣人无名”,是本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余下为第三部分,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本篇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也是诸子百家中的名篇,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逍遥游”也是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
全篇一再阐述无所依凭的主张,追求精神世界的绝对自由。
在庄子的眼里,客观现实中的一事一物,包括人类本身都是对立而又相互依存的,这就没有绝对的自由,要想无所依凭就得无己。
因而他希望一切顺乎自然,超脱于现实,否定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作用,把人类的生活与万物的生存混为一体;提倡不滞于物,追求无条件的精神自由。
庄子《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tuán)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详细解析庄子
《逍遥游》庄子目录《逍遥游》 (1)一、本篇原文: (1)二、思维导图: (2)三、文章解析: (2)四、文章释义: (3)五、关键词句: (4)六、文章背景: (5)七、作者简介: (5)八、仕途经历: (7)九、时代背景: (7)十、作者好友: (8)十一、奇闻轶事: (8)十二、艺术成就: (9)十三、同时代名人: (11)一、本篇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
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逍遥游》全文及赏析
背景介绍《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哲学家、文学家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此文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北冥有鱼【作者】庄周【朝代】先秦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北方的海里有一条大鱼,名字叫鲲。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变化为鸟,名字叫鹏。
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
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南方的大海,那就是‘天池’。
《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时,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鹏鸟奋起而飞,旋转扶摇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北海。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仿佛是由生物气息吹拂。
逍遥游课文原文及注解
逍遥游课文原文及注解关于《逍遥游》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逍遥游课文原文及注解,欢迎阅读参考!《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面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占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平!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鹅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面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逍遥游_赏析
古代散文中的一道异观——《庄子·逍遥游》赏析《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庄子追求的“逍遥游”的境界,是一种天地间根本不可能有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幻想。
但他这篇文章却写得十分漂亮,代表着他非凡的文学成就。
他以寓言作比喻,寓哲理于离奇的想像和形象化的描写之中。
文中的一系列寓言,都写得奇幻无比而又形象逼真。
这些寓言故事性很强,而且穷形尽相,煞有介事,所以能够深深地吸引和打动读者,成为论说事理的有力手段。
除了想像丰富、形象逼真之外,文章的大开大合的写法,纵横跌宕、浩荡奇警的风格也是非常突出的。
这篇千古妙文,不讲究一般文章那些起承转合的程式,而是任情挥洒,不拘一格,很像作者本人那飘逸、洒脱的个性。
清人林云铭评论《逍遥游》说:“篇中忽而叙事,忽而引证,忽而譬喻,忽而议论,以为断而未断,以为续而非续,以为复而非复,只见云气空,往反纸上,顷刻之间,顿成异观。
”《逍遥游》的确是古代散文中突破常规艺术格局的一道“异观”。
此文纵横驰骋,时而述及高飞九万里的大鹏,时而述及低飞数仞的蜩、学鸠、斥鴳;时而述及长寿的冥灵、大椿、彭祖,时而述及短命的朝菌、蟪蛄;时而述及具备世俗小德的官长君主,时而述及超尘脱俗的宋荣子、列子。
凡此种种,其间虽有大小之分,而小者不及大者,但在庄子看来,即使是德大者如腾空高飞的大鹏、御风而行的列子,也仍然“有所待”,算不上“逍遥游”。
只有因循自然而游于无穷的时空中,才是“逍遥游”。
这种观念落实到现实社会中,就是要消除自我意识,无所作为,无所追求,唯其如此,才能达到悠闲自得的逍遥游境界。
【高三语文《逍遥游》赏析】庄子逍遥游全文赏析
【高三语文《逍遥游》赏析】庄子逍遥游全文赏析【高三语文《逍遥游》赏析】庄子逍遥游全文赏析《逍遥游》是庄子文章中的重要篇章,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三语文《逍遥游》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逍遥游》赏析《逍遥游》是一篇神文,像这样的文章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多见的。
我们首先惊讶于庄子超出寻常的想像力。
在庄子的笔下,“鲲”不知有几千里之大,一变而为“鹏”,鹏的背不知几千里,羽翼遮天蔽日,奋起南飞,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何等宏大!作者为什么要创造一个如此巨大的艺术形象呢?首先,庄子是一个大思想家,这样巨大的形象是他所欣赏的。
其次,创造大的形象,也是为了与小的形象进行对比。
你看,大的形象除了鲲鹏,还有冥灵、大椿、彭祖。
小的形象有芥、蜩、斑鸠、朝菌、蟪蛄、斥,这一大一小形成的对比是十分鲜明的。
那么,庄子是在褒大贬小吗?不是。
那么庄子为什么要进行大小的对比呢?这样的对比和下文的宋荣子、列子、至人、神人、圣人是什么关系呢?这是读懂本文的关键所在。
作者写完大小的对比后,接着写了“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者不过就是数仞间跳跃自得自满的小鸟,受到宋荣子的嘲笑。
为什么?因为宋荣子不受外界舆论的束缚,懂得“内外”与“荣辱”的界限。
然而,庄子对他仍然存有遗憾,“犹有未树也”,就是说,宋荣子没有达到庄子心目中的最高境界。
列子可以御风而行,而且轻巧美妙,但他仍然达不到庄子的理想境界,因为列子“有所待”,没有风,他就无法飞,靠的是外部条件。
庄子的理想境界是“无所待”,能够“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
不依靠任何外物,达到绝对自由,这才是庄子的最高理想。
至此,我们明白庄子对比的意图了:大对于小,是相对自由的;宋荣子无视毁誉,较之“征一国者”相对自由;列子御风而行,免受行走之劳,较之于徒步者,是相对自由。
但所有这些,都达不到庄子的最高理想境界,因为他们都“有所待”。
最后,作者推出一种理想化的人物:“至人”、“神人”、“圣人”。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
庄子·逍遥游原文及翻译1. 庄子逍遥游全文赏析整体赏析《逍遥游》是《庄子》的第一篇,集中代表了庄子的哲学思想。
“逍遥游”是庄子的人生理想,是庄子人生论的核心内容。
“逍遥游”是指“无所待而游无穷”,对世俗之物无所依赖,与自然化而为一,不受任何束缚自由地游于世间。
“逍遥”,在庄子这里是指人超越了世俗观念及其价值的限制而达到的最大的精神自由。
“游”,并不是指形体之游,更重要的是指精神之游,形体上的束缚被消解后,自然就可以悠游于世。
逍遥游就是超脱万物、无所依赖、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
在庄子看来,达到这种境界的最好方法就是“心斋”“坐忘”,这两者体现了一种精神自由和天人合一的精神逍遥游。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圣人无名”,是全篇的主体,从对比许多不能“逍遥”的例子说明,要得真正达到自由自在的境界,必须“无己”“无功”“无名”。
第二部分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紧承上一部分进一步阐述,说明“无己”是摆脱各种束缚和依凭的唯一途径,只要真正做到忘掉自己、忘掉一切,就能达到逍遥的境界,也只有“无己”的人才是精神境界最高的人。
第三部分从“惠子谓庄子曰”至结尾,论述什么是真正的有用和无用,说明不能为物所滞,要把无用有用,进一步表达了反对积极投身社会活动,志在不受任何拘束,追求优游自得的生活旨趣。
庄子逍遥游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从“有所待”达到“无所待”的精神境界。
《逍遥游》中庄子运用了许多寓言来表述逍遥游的内涵,揭露世俗“有待”的表现。
首先,庄子指出,大舟靠着积水之深才能航行,大鹏只有“培风”才能翱翔,因此他们都是“有所待者”。
再如,庄子认为宋荣子的思想仍然处于“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的局限并没有完全超越世俗定“内外”和辩“荣辱”的纷争,只是在这种纷争中不动心,因而不是真正的“无待”。
庄子批判了世俗的有所待,提出了追求无待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指出了从“有待”至‘无待”的具体途径。
这就是:“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逍遥游》文言文赏析
《逍遥游》文言文赏析《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下面是小编分享的《逍遥游》文言文赏析,欢迎大家阅读!逍遥游(节选)先秦:庄周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抢榆枋一作:*榆枋)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鷃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
虽然,犹有未树也。
逍遥游全文及翻译赏析
逍遥游全文及翻译赏析导语:逍遥游全文及翻译赏析,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
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逍遥游全文及翻译赏析【原文】北冥有鱼①,其名曰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11),去以六月息者也(12)。
”野马也(13),尘埃也(14),生物之以息相吹也(15)。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16)?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17),则芥为之舟(18);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19)。
而后乃今培风(20),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21),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22):“我决起而飞(23),抢榆枋(24),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25);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26)?”适莽苍者(27),三飡而反(28),腹犹果然(29);适百里者,宿舂粮(30);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
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逍遥游》是战国时期庄周的代表作,被列为道家经典《庄子·内篇》的首篇,庄子通过浪漫主义的想象和浓郁的诗意表达了他那豁达的心境,向世人展示了自由世界的美好。
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逍遥游原文翻译及注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
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此大年也。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
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逍遥游》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逍遥游》庄子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逍遥游》是《庄子》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逍遥游》的主题是追求一种绝对自由的人生观,作者认为,只有忘却物我的界限,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无所依凭而游于无穷,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文章先是通过大鹏与蜩、学鸠等小动物的对比,阐述了“小”与“大”的区别;在此基础上作者指出,无论是不善飞翔的蜩与学鸠,还是能借风力飞到九万里高空的大鹏,甚至是可以御风而行的列子,它们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从而引出并阐述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道理。
文章最后通过惠子与庄子的“有用”、“无用”之辩,说明不为世所用才能“逍遥”。
全文想象丰富,构思新颖,雄奇怪诞,汪洋恣肆,字里行间里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
作品原文:逍遥游1北冥2有鱼,其名为鲲(kūn)3。
鲲之大,不知其几4千里也5;化而为鸟,其名为鹏6。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7而飞,其翼若垂天8之云。
是鸟也,海运9则将徙10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11也。
《齐谐》12者,志怪13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14三千里,抟(tuán)15扶摇16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17者也。
”野马18也,尘埃19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20。
天之苍苍21,其22正色23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4?其视下也25,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26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27大舟也无力。
覆28杯水于坳堂29之上,则芥30为之舟;置31杯焉32则胶33,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34。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35,而后乃今36培风37;背负青天,而莫之夭38阏(è)39者,而后乃今将图南40。
蜩(tiáo)41与学鸠42笑之曰:“我决(xùe)起43而飞,抢44榆枋(yú fāng)45而止,时则46不至,而控47于地而已矣,奚以48之49九万里而南为50?”适51莽苍52者,三餐53而反54,腹犹55果然56;适百里者,宿57舂(chōng)粮58;适千里者,三月聚粮59。
《庄子-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
《庄子-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庄子-逍遥游》原文、翻译及赏析【导语】:逍遥游本篇作为《庄子》的开篇,是庄子人生哲学的代表作,也是庄子思想的出发点。
庄子逍遥游二原文与解析
庄子逍遥游二原文与解析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之一,他的思想以其深邃的思考和幽默风趣的言辞而闻名。
《庄子》是他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其中的《逍遥游》被认为是庄子思想的代表作之一。
下面将给予《逍遥游》的原文以及一些解析。
《逍遥游》原文: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无知其数;其生也,一而化三。
三者之道,其行也一。
鲲之为物,无能而为者,三者之道咸天成。
蓋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其致之也,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故根无以静为动,孰知静与动之真宰?蓋天下之动,皆以太和为之主;太和之道,其异也哉!《逍遥游》解析:这首诗以北冥之鱼——鲲为引子,描述了宇宙万物之间的关系和道的理念。
首先,作者以鲲的形象来描绘宇宙万物的众多存在。
鲲的数量巨大,无法计数;它的生命力奇特,一生能转化为三种不同状态的存在。
这三种存在共同遵循一条道,即鲲的本性。
鲲之因果关系,原于宇宙万物的原生动力。
因此,宇宙万物的存在都是被天地赋予并完美地嵌入至宇宙的道理之中。
作者进一步展示了宇宙万物的和谐与平衡。
天得一以清洁,地得一以平静,神得一以灵动,谷得一以充盈,物得一以生长,侯王得一以守贞。
这种和谐与平衡的存在方式使得世界得以运转,并保持稳定。
若是失去这种和谐与平衡,天地将崩裂,宁静将荡然无存,灵魂将消逝,谷物将耗竭,物质将灭亡,侯王将失去尊严和威望。
因此,这种和谐与平衡的存在方式是世界安宁的关键。
但是,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和谐与平衡存在的根基是它们的静态状态还是动态状态?作者的回答是它们既是静态又是动态的。
因为在宇宙中的动态元素,都以太和为主导。
而太和的道则是那些动态存在的根本。
这种道是广义而独特的。
通过上述对《逍遥游》的原文解析,我们可以看到庄子思想中对于宇宙万物的道理的探索。
庄子强调了宇宙的和谐与平衡,以及动静的相互关系。
《庄子·逍遥游》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庄子·逍遥游》全文、注释、翻译和赏析北冥有鱼①,其名为鲲②。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③。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怒而飞④,其翼若垂天之云⑤。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⑥。
南冥者,天池也⑦。
《齐谐》者⑧,志怪者也⑨。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⑩,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⑪,去以六月息者也⑫。
”野马也⑬,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⑭。
天之苍苍⑮,其正色邪⑯,其远而无所至极邪⑰?其视下也⑱,亦若是则已矣⑲。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⑳,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㉑;覆杯水于坳堂之上㉒,则芥为之舟㉓;置杯焉则胶㉔,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㉕。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㉖,而后乃今培风㉗;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㉘,而后乃今将图南㉙。
“蜩与学鸠笑之曰㉚:'我决起而飞㉛,抢榆枋㉜,时则不至㉝,而控于地而已矣㉞,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㉟?’”适莽苍者㊱,三飡而反㊲,腹犹果然㊳;适百里者,宿舂粮㊴;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㊵,又何知!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㊶。
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㊷,蟪蛄不知春秋㊸,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㊹,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㊺,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㊻,众人匹之㊼,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㊽:“穷发之北㊾,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㊿,未有知其修者〔51〕,其名为鲲。
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52〕,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53〕,绝云气〔54〕,负青天〔55〕,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56〕。
斥��笑之曰〔57〕:'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58〕,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59〕。
故夫知效一官〔60〕,行比一乡〔61〕,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2〕,其自视也〔63〕,亦若此矣〔64〕。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65〕。
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66〕,举世非之而不加沮〔67〕,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文学考研 【赏析】庄子《逍遥游》
【赏析】庄子《逍遥游》庄子:《逍遥游》作者简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今安徽省蒙城县,另一说河南省商丘市东北)人。
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
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他的思想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认为一切事物都在变化,他认为“道”是“先天生地”的,从“道未始有封”(即“道”是无界限差别的)。
主张“无为”,放弃生活中的一切争斗。
又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因此他否定知识,否定一切事物的本质区别,极力否定现实,追求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倒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的文章,想像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亦称《南华经》,道家经典之一。
《汉书艺文志》著录《庄子》五十二篇,但留下来的只有三十三篇。
其中内篇七篇,一般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研究价值。
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养生主》,《养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为后世传诵。
赏析《逍遥游》是《庄子》一书的第一篇,它的中心思想是说:人应当不受任何束缚,自由自在地活动。
这实际上反映了庄子要求超越时间和空间,摆脱客观现实的影响和制约,忘掉一切,在主观幻想中实现“逍遥”的人生观。
《逍遥游》很能代表庄子的哲学思想,同时也体现出其散文的文学风格和成就。
这里入选的并非《逍遥游》全篇,只是节录了开头的一部分,但这部分已经可以反映全篇的风格和成就。
这段选文共有三个段落,下面逐段讲解(此文的分段与课文的分段有出入──编者注)。
《逍遥游》赏析
《逍遥游》赏析文学赏析《逍遥游》是集中代表庄子哲学思想的一篇杰作。
在构思上采用了文学上的形象思维的写作手法,运用大量的浅近的寓言、神话、对话,文姿多彩。
想象像匹骏马驰骋于宇宙,摄取与表达中心思想有关的妙趣横生的题材,生动、形象地宣传了作者的鄙视高官厚禄、死抱皇恩厚爵,否定现实,追求无己、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的思想。
对统治者以功爵笼络贤能的伪善给予深刻的揭露,对后世散文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虽然作品中有逃避现实,追求无为境界的消极因素,但在揽宇宙于一纸,包万物于一文的充满生机、遐想的《逍遥游》中,为数众多的读者被作者的富有艺术魅力的文笔所吸引,成为中国古代一篇寓言体的论说文中著名的佳作。
全文在构思上,围绕着逍遥安排了设喻、阐理、表述三个部分。
在设喻中,以鹏与鷃都无知借风力飞翔这一事实,各自显示傲慢得意的形态;顺势转入第二部分阐理上,从政的高官贵人平庸地显示自己的才能,像鷃雀的渺小可怜,最后提出靠豁达、无所求才能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自由虚无的境界。
全篇构思精巧,善于使想象与现实结合,善于使对话与阐理结合,善于使讽刺与剖析结合,吸引边读边思,边思边读,读之有味味无穷成了庄子著作构思的特点。
设喻中先写了鹏的形体,从背与翼的强而有力,才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才能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之情。
蝉、鸠只能在原地起跳,不能有鹏的高傲胸怀,鹏的背与翼再大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
小虫鸟不自量力正如有人非要和长寿的彭祖媲美一样的可怜。
作者将鹏与鷃两个形体悬殊的飞鸟进行对比,点明都靠风力才能飞翔于空中,但由此而认为自己本领大,超群不凡就是无知可悲了。
文章顺势转入阐理,从有己与无己对照入手,有己的人们往往凭着自己的职位高才,可以达到“四个一”的地步,对国君能尽职,也只能靠权势发挥平庸的才能。
当进入豁达无所求、无己、无功、无名境界时,才能摆脱世俗的缠绕,这也是无我的最高标准。
第三部份为表述,通过尧让贤转作者与惠子两段对话,用大瓠和大树来阐明作者反对用大炫耀自己位尊的思想,强调要解除外来的优惠条件,达到无己、无功、无名的境界,这就是作者写作的目的。
文言文《逍遥游》赏析优秀10篇
文言文《逍遥游》赏析优秀10篇注释篇一1、逍遥游:闲适自得、无拘无束的样子。
2、北冥:北海,因为海水深黑而得名。
冥,通“溟”,指广阔幽深的大海。
下文中的“南冥”和“冥海”都用此意。
3、鲲(kūn):本义鱼子,小鱼。
在这里被庄子借用为大鱼之义,这符合庄子的《齐物论》本旨和庄子的独特的奇诡文风。
4、几:本义为极微小,引申为“极为接近”。
《庄子》中此种用法不少,如《人间世》中“无传其溢言,则几乎全”;又引申为“尽”,《庄子》中此种用法更多,如“适得而几矣”(《齐物论》),“无时无几”(《则阳》)。
此处当解释为“尽”。
旧说“不知其几千里也”都解释为“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大”,恐误。
因《庄子》一书中表数量的词都用“数”,如“数仞”、“数金”释为“几仞”、“很多金子”;若要表达“几千里大”之义,应为“不知其数千里也”(《逍遥游》后文有“其广数千里”)。
5、千里也:应有千里之大。
6、鹏:传说中的大鸟。
7、怒:通“努”,意为奋力飞举。
8、垂天:天边。
垂,通“陲”,边际。
9、海运:指海啸。
多用于形容海动风起之时。
10、徙:迁徙。
11、天池:天然形成的池子。
12、《齐谐》:志怪小说集。
《隋书·经籍志》史部杂传类著录,七卷,题宋散骑侍郎东阳无疑撰。
《旧唐志》同,《新唐志》入小说家类。
作者事迹不详,今人多以为晋末宋初人。
成书亦在宋初。
该书亡于赵宋,遗文散见于《艺文类聚》、《法苑珠林》、《初学记》、《白孔六帖》等类书中,其中《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征引最多。
常见的辑佚本有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本和鲁迅《古小说钩沉》本,都是十五条。
13、志怪:记述怪异的故事。
志,记述。
14、水击:“击水”一词的倒装,用于形容大鹏起飞时翅膀拍击水面的壮观景象。
15、抟(tuán):盘旋上升。
16、扶摇:旋风。
17、息:气息,指风。
18、野马:云雾之气变化腾涌成野马的样子。
19、尘埃:空中游尘。
20、以息相吹也:以气息相互吹而飘得。
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述错误的是
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述错误的是
关于“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论述错误的是出自《庄子•逍遥游》。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讲的是顺应自然,免除物我之别而融与天地万物之间。
“天地与我并生“就是说化自然于无为之中,顺应天命,不要刻意去追求“我”的欲求,而破坏自然之道。
“万物与我为一”就是让我免除了物我之别,大小之分,体验“无往而非我之妙”。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出自庄子的《齐物论》。
《齐物论》全篇由五个相对独立的故事连珠并列组成,故事与故事之间虽然没有表示关联的语句和段落,但内容上却有统一的主题思想贯穿着,而且在概括性和思想深度上逐步加深提高,呈现出一种似连非连、若断若续、前后贯通、首尾呼应的精巧结构。
《齐物论》末节中的“昔者”二字,为推断其著作年代提供了一项铁证。
庄子卒于公元前286年,已处于战国后期。
“昔者”说明在庄子死后又隔了很长一段时期,推断为秦汉之间,是有可能的。
从文字上看,也确为后人追述的口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逍遥无为万物齐一
《庄子》赏析
庄子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富有魅力的思想家之一,很多人都喜欢他。
不同的人可以从庄子的文章里得到不停的东西:喜欢文章的,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喜欢道的,庄子的道玄妙;淡泊名利的,庄子的文章给予他们抛弃功名利禄的勇气。
所以庄子的文章喜欢的人很多。
<史记》讲到庄子的学问很大,“其学无所不窥”;著书很多且“大抵寓言”,这些寓言很富有想象力,曾经有人想要请他出山,他却宁愿“曳尾于涂中”。
这样一个人为什么会成为著名的思想家呢?
《庄子》书存33篇,以两篇文章作为这本书的纲,一是逍遥游,讲的自由;齐物论讲的平等。
自由平等在古代也是有的,不过与今天含义不同。
逍遥游中,有一篇讲鲲鹏,这个寓言讲的其实是人。
人现实中是不自由的:“今世殊死者相枕也,桁杨者相偷也,刑戮者相望也。
”在当时,刑罚很严厉,死的人很多;人在思想上也有束缚:“夫尧既黑今汝以仁义,而鼻二刀汝以是非矣,汝将何以游夫遥荡恣睢转徙之涂。
”你的内心里已经给自己上了刑法了,又如何逍遥的生活呢?。
庄子看到了人的很多不自由,同时庄子对人的理解还上升到更高的层面,就是人生存层面。
人从根本上来讲,有很多无奈,比如人生极其短暂。
庄子书里感叹啊“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他认为人很可悲,人活得再长,也比不上死的时间长。
总得来说庄子主张两种自由:肉体自由和思想自由,思想自由更重要。
庄子的逍遥游中并没有涉及到身体上的自由怎么办,但思想自由他的却做到了。
齐物论,可以解释为人们的评价都是一样的,齐物论中并不是讲万物都是一样的,而是强调万物的多样性。
一开始讲天籁,天籁就是“吹万不同“,描写天籁是各种各样的东西发出不同的声音。
人不要对不同的东西做出评判,因为人为的区分是没有意义的,从道来看,无贵无贱。
比如人住在潮湿的地方就容易生病,但是泥鳅住在这种地方却能活得很好,如果说这地方不好,泥鳅肯定能够不会同意的,谁是对的呢?因此万事万物不能统一衡量。
自然庄子会有“天下莫大于秋毫之末,而泰山为小;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的想法了。
以逍遥游的心态来对待自己,以齐物论的态度来对待他人,活得会更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