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放射源的防护 第二篇 工业探伤
工业Ⅱ类放射源γ室外探伤(现场探伤)监督管理办法
工业Ⅱ类放射源γ室外探伤(现场探伤)监督管理办法一、监督检查目的工业Ⅱ类放射源室外探伤,主要用于焊接部件质量好坏的情况检查。
如果使用不当易对工作人员和环境造成潜在危害。
对这类单位进行监督检查,主要通过对探伤现场的控制区、监督区进行监测,以确保工作人员、公众和环境的安全。
二、检查程序适用范围本程序适用于γ室外(现场)探伤单位的监督检查。
三、必须具备的防护设施1.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工作场所电离辐射警示标志和警戒线;2.放射源管理:放射源编码与源对应;3.放射源贮存设施:放射源的存放应具有单独的贮存库并有专人保管;4.贮存库安全措施:应设置安装防盗装置、视频监控装置及安全连锁装置,同时设置双锁并有2人分别保管钥匙;5.放射源使用时的安全措施:应有安全的暂存位置并有专人保管,放射源的使用和归还必须有记录并有领用人和保管人的签字;6.便携式剂量监测仪:能正常运行;7.个人剂量报警仪:能正常运行;8.个人剂量计:工作人员在工作时应佩戴,定期送检,每季度进行一次个人剂量监测,并建有个人剂量健康档案;9.对现场探伤作业要求:在现场探伤作业时必须划出控制区和监督区,并在边界设置辐射警示标志及警示绳等,同时安排人员值守,每次作业完成后应有监测记录;四、必须建立的管理制度及应有的基本内容和相关档案资料1.通过省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审批的核技术应用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和“三同时”验收文件;2.《辐射安全许可证》正、副本;3.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防护专业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和考核合格的相关证明;4.操作规程:(1)辐射装置的操作程序;(2)辐射安全防护设施及仪器的操作程序;(3)仪表的操作程序;5.人员岗位职责:辐射防护负责人、辐射监管及操作人员的职责范围及要求;6.设备的维护与检查制度:(1)辐射装置、设备及核仪器应定期维护维修,并有维护维修记录,有维修人员及验收人员的交接登记及签字;(2)防护设施及警示装置(联锁装置及警示灯等)应定期维修维护,应有维修记录,并有维修和验收人员的签字;(3)监测仪器应定期进行校核;7.辐射防护和安全保卫制度:(1)辐射防护负责人和所有辐射工作人员在上岗前必须参加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认可的培训机构组织的辐射安全专业知识和防护知识培训,做到持证上岗;(2)进入辐射工作场所必须佩带个人剂量仪和个人剂量报警仪;(3)针对辐射装置制定具体的防护和安保措施。
工业射线探伤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2008-1-14 10:54:00( 浏览次数:5294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GB 18465-200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检验检疫总局2001-10-22批准 2002-03-01实施前言本标准除第1章、第2章和第3章外,其余都属强制性条款。
工业丁射线探伤是一项利用放射源的γ射线对金属构件内部结构进行照相的无损检测技术,由于此项作业操作现场复杂,且应用的放射源不止一种,操作过程中射线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为了规范此类操作,保障从业人员的安全,特制定本标准。
主要参考了GB/T 14058、DIN 54115第1部分及其附件和DIN 541.15第5部分的内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制定。
本标准从2002年3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本标准起草人:邓大平、侯金鹏、朱建国、温继惠、汪春亮。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卫生部工业卫生实验所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γ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放射防护和有关监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γ射线探伤机进行金属构件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实践。
2 引用标准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
本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 4075-1983 密封放射源分级(eqv ISO 2919:1980)GB11806-1989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T 14058-1993 γ射线探伤机3 定义本标准采用下列定义。
3.1 移动式探伤 mobile defect detecting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用手提式或移动式γ射线探伤机进行探伤的工作过程。
3.2 固定式探伤 stationary defect detecting在专用γ射线探伤室内用固定安装的或可有限移动的探伤机进行γ射线探伤的工作过程。
GB-Z-132-2002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GBZ132-2002工业γ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s for industrial gamma defect detecting前言本标准第4~8章和附录A、附录B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18465-2001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编制过程中主要参考GB14058、DIN54115第1部分及其附件和DIN54115第5部分的内容,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而编制。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邓大平、侯金鹏、朱建国、温继惠、汪春亮。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负责解释。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γ射线探伤机防护性能及其使用过程中的放射防护和有关监测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应用γ射线探伤机进行金属构件内部结构的无损检测实践。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075 密封放射源分级GB11806 放射性物质安全运输规定GB/T14058 γ射线探伤机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移动式探伤 mobile defect detecting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用手提式或移动式γ射线探伤机进行探伤的工作过程。
3.2 固定式探伤 stationary defect detecting在专用γ射线探伤室内用固定安装的或可有限移动的探伤机进行γ射线探伤的工作过程。
3.3 γ射线探伤室 gamma defect detecting room放置γ射线探伤机和被检物体进行γ射线探伤并具有一定屏蔽作用的专用照射室。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解读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防护要求》解读一、标准的重要意义射线探伤(又称工业无损探伤)在机械制造、石油、化工、冶金和造船等工业方面的应用非常广泛,是检查金属或非金属物体内部缺陷的主要方法之一。
X射线探伤作业方式有固定式和移动式X射线探伤。
前者是被检物体在专用探伤室内进行X 射线透照检查,探伤室的防护墙具有一定屏蔽射线的作用。
后者是用移动式或携带式X射线探伤装置在室外、生产车间或安装现场对物体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防护条件较复杂。
使用单位视被检物体的类别、规格等工作条件选择采用固定式或移动式X射线探伤作业。
工业X射线探伤使用的曝光条件相对较高,管电压可达数百千伏、管电流一般使用5毫安,其辐射输出剂量较大,人员若接受主射线束的照射会引起急性辐射损伤,特别是移动探伤作业,由于受到现场条件的影响,可能会造成工作人员和附近公众接受较高的辐射剂量。
随着工业的发展,从事探伤的人员越来越多,涉及的探伤场所也越来越多,因此出台该标准以规范X射线探伤作业的放射防护、监督与管理,对放射工作人员和公众的健康与辐射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我国机械、石油、化工、冶金与造船等工业的发展,更好地为国民经济服务,也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标准修订的相关背景情况本标准是为适应工业探伤技术的发展和辐射防护新要求,规范工业X射线探伤的放射防护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相关标准对《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GBZ117-2006)进行的修订。
在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IAEA SAFETY STANDARDS SERIES No. SSG(Specific Safety Guide)-11《Radiation Safety in Industrial Radiography》(2011)的相关内容。
同时在相关条文中也引用了《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职业性外照射个人监测规范》(GBZ 128-2002)、《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GBZ132-2008)的相关内容。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与防护讲义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与防护讲义工业上常用的无损检测技术之一是射线探伤技术,是指使用放射性同位素或X射线来对钢铁、铸铁、铝合金及其它金属材料等进行内部缺陷的检测。
而由于射线探伤中放射性物料的使用,使其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因此进行辐射安全与防护是不可或缺的。
本文将概述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与防护的相关知识。
一、射线探伤中的辐射物质射线探伤技术常用的辐射物质有两种,分别是同位素和X射线。
同位素有一定的放射性,产生伽马射线或贝塔射线,常用的有60Co、192Ir、^137Cs等。
而X射线是通过特殊的管道、发射系统产生的。
两种辐射物质的产生方式不同,但在射线探伤的实际操作中,其使用方式基本相同。
二、辐射的危害和防护在射线探伤实验中生产的辐射有可能对人体的健康造成损害。
因此,在进行射线探伤时要严格控制辐射出现的时间、空间和程度,确保操作人员在安全的范围内。
一旦被辐射,人体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比如夏季的阳光就是一种小量辐射来源。
人体接受的辐射剂量超过一定范围,就会出现胃肠道症状、皮肤症状、消化道症状、血液系统症状等。
甚至严重时会影响人体内部器官的组织结构,到达严重影响生命安全的情况。
因此,在进行射线探伤前,需明确辐射剂量,记录好操作时间和空间,及时确定辐射区域和辐射防护措施。
1. 防护措施在射线探伤过程中,必须严格使用防护措施,以确保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1)人员防护:工作人员必须戴上防护服和防护手套,防止辐射物质通过皮肤和黏膜进入身体。
同时要在操作区域配备辐射监测器,及时发现低剂量辐射区域。
(2)区域防护:对辐射工作区域进行标记和具体防护措施。
对于不需要操作但接近辐射区域的人员进行警告,切断非必要的人员进入辐射区域。
2. 辐射剂量辐射剂量是衡量辐射量的指标。
在射线探伤操作中应该控制辐射剂量,以保护操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但是即使在低剂量下,辐射也会对操作人员的健康造成影响。
3. 辐射探测为确保人员的安全,必须配置辐射探测器,对可能存在的辐射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准确掌握操作环境的辐射量,及时做出合理处理。
工业x、γ射线现场探伤辐射防护
工业x、γ射线现场探伤辐射防护
防护标准与要求及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GB 18871-2002 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
GBZ 117-2006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GB18465-2001 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GBZ132-2008工业γ射线探伤放射防护标准
TK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1)从事射线检测的人员应按GB18871、GBZ117和GB18465标准要求,进行安全防护培训,并应备有剂量测试设备,对透照环境的照射率和个人剂量进行监控。
(2)现场进行X射线照相检测时,应采用剂量测试设备测定环境的辐射剂量,按GBZ117的规定划定控制区和管理区,设置警告标志。
(3)现场检测时,检测工作人员应佩戴个人剂量计,并应携带射线报警仪。
夜间应设专用警示灯,以防他人误入。
(4)尽可能地利用场地场物屏蔽散射线。
检查控制区,清除所有人员以确保检测时控制区无任何人员。
作业时控制区边界应用计量仪进行实测,并按不超过40μGy/h进行调整。
现场工作环境、条件不能保证安全作业时,检测人员应拒绝现场工作的实施。
公众防护安全距离:γ源为132m,X射线为60m剂量限值:4/2.5μGy/h
个人防护安全距离:γ源(12mm防护铅板)为33m,X射线为40m剂量限值:40μGy/h。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导言工业X射线探伤技术在现代制造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其应用也伴随着一定的辐射危害。
工业射线探伤安全与防护讲义
工业射线探伤安全与防护讲义一、工业射线探伤的安全风险1. 射线辐射:工业射线探伤所使用的射线能够穿透物体并使其产生影像,但同时也会释放出辐射。
如果不加以控制,射线辐射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2. 辐射源泄漏:射线探伤设备中的辐射源如出现泄漏,会导致周围环境和人员受到辐射影响。
3. 操作失误:在进行射线探伤过程中,操作人员如果不遵守规定或者疏忽大意,可能会出现意外。
二、工业射线探伤的安全管理措施1. 培训教育:对参与射线探伤的操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和教育,确保其掌握相关操作技能和安全知识。
2. 安全规章制度:明确制定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章制度,并向全体员工宣传和贯彻执行。
3. 安全防护设施:确保射线探伤作业区域的射线防护设施完善,包括辐射防护墙、防护门、防护窗等设施的安装和维护。
4. 辐射监测:定期对射线探伤作业区域进行辐射监测,确保辐射水平符合安全要求。
5. 废弃物处理:对射线探伤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放射源进行规范处理和储存,防止泄漏和污染。
6. 安全应急预案:建立健全的射线探伤作业安全应急预案,一旦发生意外情况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应对和救援。
三、工业射线探伤的个人防护措施1. 佩戴防护用具:操作人员在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应佩戴合格的防护用具,包括铅皮围裙、铅手套、防护眼镜等。
2. 最大限度减少照射时间:在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尽量减少辐射照射时间,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3. 限制进入区域:在进行射线探伤作业时,应限制无关人员进入作业区域,确保其他员工的安全。
通过以上的安全管理措施和个人防护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工业射线探伤作业中的安全风险,保障操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同时,也能够提高工业射线探伤的检测效率和质量,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安全。
四、应急预案和培训1. 应急指导: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状况,应制定针对性的应急预案,包括对辐射泄露、意外伤害等情况进行详细的处理步骤说明,确保人员能够快速应对。
2. 培训教育:定期进行射线探伤作业的安全操作培训和教育,使每位操作人员都能够熟悉安全规章制度和应对突发状况的措施。
工业探伤放射性
• 放射源探伤装置
• 管道爬行器
四、放射源
• 按照GB18871分:密封源和非密封源
• 密封源:密封在包壳里的或紧密地固结在覆盖层里并呈固 体形态的放射性物质。密封源的包壳或覆盖层应具有足够 的强度,使源在设计使用条件和磨损条件下,以及在预计 的事件条件下,均能保持密封性能,不会有放射性物质泄 漏出来。
围裙、手套等。
用人单位应根据实际 需要为工作人员提供适用 、足够和符合有关标准的 个人防护用具, 如各类防 护服、防护围裙、防护手 套等,并应使他们了解其 性能和使用方法。
八、辐射的生物效应
• 辐射对人体的作用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人体从吸收辐 射能量开始,到生成生物效应,乃至机体的损伤和死亡为 止,涉及许多不同性 生育器官损伤 造血器官损伤 消化器官损伤 中枢神经损伤
白内障 免疫系统受损
癌症
遗传病
• 严重灼伤和肢残
bb
•b
北京燕化事故 2001.9.2
照后1天
照后2天
照后4天
天津事故
辽宁灯塔市事故 2001.04.18
本介绍到此结束,十分粗浅, 错谬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大家。
工业X射线探伤的辐射防护
• 固定式探伤----机房应选在厂区的一角,机房 面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探伤室必须与控制室 分开;探伤室门应安装联锁装置,门外应设工 作指示灯;
• 流动式探伤----控制区(100uSv/w)应设有 “禁入X射线区”的标记;管理区(5uSv/w) 在其边界上必须设警戒标志,如信号灯、铃、 警戒,并悬挂清晰可见的“无关人员禁止入内” 警告牌,必要时设专人警戒;
距离防护
X线对周围空间产生的剂量率 随距离增加而减少。X线束似点状 源,剂量率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及距离增加一倍,照射量率减少到 原来的1/4,因此,人体离X射线源 越远,照射量率越低,在相同时间 内受到的照射量也越小。
GBZ 117-2002 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
ICS 13.100 GBZ C57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职 业 卫 生 标 准GBZ 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Radiological protection standardsfor industrial X-ray detection2002-04-08发布 2002-06-01 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发布目 次前言1 范围2 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4 X射线探伤装置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5 X射线探伤作业场所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6 放射防护监测附录A(资料性附录) X射线防护材料半值层附录B(规范性附录) X射线现场作业控制区与管理区的确定前 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原标准GB16357-1996与本标准不一致的,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第4~6章和附录B是强制性内容,其余为推荐性内容。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丹东仪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苏协铭、贺国栋、邓大平、邱玉会等。
本标准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GBZ 117-2002工业X射线探伤卫生防护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和探伤作业场所及有关人员的放射卫生防护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500kV以下的工业X射线探伤装置(以下简称X射线装置)的生产和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8703 辐射防护规定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X射线专用探伤室探伤X-ray defect detecting in the room for special use在专用探伤室对物体内部缺陷进行X射线透照检查的工作过程。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详细版
⼯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详细版⽂件编号:GD/FS-8940(解决⽅案范本系列)⼯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详细版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编辑:_________________单位:_________________⽇期:_________________⼯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详细版提⽰语:本解决⽅案⽂件适合使⽤于对某⼀问题,或⾏业提出的⼀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性分析,最后执⾏。
,⽂档所展⽰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编辑。
1、编制依据1.1编制依据1.1.1《中华⼈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0号;1.1.2《中华⼈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20xx年国家主席令第6号;1.1.3《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20xx年国务院第449号令;1.1.4《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令第31号;1.1.5《关于γ射线探伤装置的辐射安全要求》20xx年国家环保总局8号⽂件;1.1.6《放射⼯作⼈员职业健康管理办法》20xx 年卫⽣部令第55号;1.1.7《放射⼯作卫⽣防护管理办法》20xx年卫⽣部令第17号;1.1.8《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18871-2002;1.1.9《⼯业γ射线探伤放射卫⽣防护标准》GBZ132-2002;1.1.10《⼯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防护标准》GBZ117-2006;编制说明本⼯业射线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措施,以结合我国现⾏相关法律、法规及辐射防护与安全的基本标准及技术标准要求进⾏编制。
DB11-T1033-2013《工业射线辐射探伤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
ICS点击此处添加ICS号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DB11 北京市地方标准DB 11/T 1033—2013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Requirements for radiation safety and protection of industrial radiography2013-12-20发布2014-01-01实施目次前言 (II)引言 (I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3 术语和定义 (1)4 分级管理 (2)5 通用管理要求 (2)6 分级管理要求 (5)参考文献 (11)前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北京市环境保护局组织实施。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何荣华、王绍林、李航、薛建中、陈文梅。
引言为规范北京市工业射线探伤行业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性物品运输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和防护分级管理要求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和防护的通用和分级管理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固定式和移动式工业射线探伤作业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
本标准不适用于工业射线探伤设备生产、销售过程中的辐射安全和防护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4058 γ射线探伤机GBZ 117 工业X射线探伤放射卫生防护标准DB11/ 412-2010 放射性物品库安全防范要求DB11/ 413-2007 放射性物品公路运输风险等级和安全防范要求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工业射线探伤 Industrial radiography利用X、γ射线探伤装置(包括含放射源的探伤机、产生X射线的X射线机)对物件进行探伤作业的活动。
工业探伤安全防护规定(3篇)
第1篇一、总则1.1 为了保障工业探伤作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预防职业病,降低工业探伤作业中的辐射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1.2 本规定适用于所有从事工业探伤作业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但不限于射线探伤、超声探伤、磁粉探伤、渗透探伤等。
1.3 工业探伤单位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制度,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
二、作业场所安全防护2.1 作业场所应符合以下要求:(1)作业场所应保持整洁、通风良好,确保作业人员呼吸新鲜空气。
(2)作业场所应有明显的警示标志,如“当心辐射”、“注意安全”等。
(3)作业场所应设置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防护帘、防护罩等,以降低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4)作业场所应有应急处理设施,如应急洗眼器、急救箱等。
2.2 探伤设备应符合以下要求:(1)探伤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测、维修和保养,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2)探伤设备应有防护装置,如防护屏、防护帘等,以降低辐射对作业人员的影响。
(3)探伤设备应设置警示标志,提醒作业人员注意辐射危害。
2.3 探伤作业应符合以下要求:(1)探伤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国家标准的防护用品,如防护服、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
(2)探伤作业人员应遵守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3)探伤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三、作业人员安全防护3.1 作业人员应具备以下条件:(1)年龄在18周岁以上,60周岁以下。
(2)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
(3)通过安全教育培训,掌握本规定和作业场所的安全操作规程。
(4)无职业禁忌证。
3.2 作业人员应遵守以下要求:(1)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使用防护用品。
(2)发现安全隐患,立即报告,并及时采取措施消除。
(3)参加定期体检,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4)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确保自身安全。
四、放射防护4.1 放射防护应符合以下要求:(1)放射防护措施应符合国家标准。
(2)放射防护设施应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
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辐射防护要点分析
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辐射防护要点分析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的设备,用于检测和评估工件表面和内部的缺陷。
在使用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时,辐射防护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的辐射防护要点进行分析,以确保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一、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的辐射类型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通常使用射线或伽马射线等辐射技术进行探测。
这些辐射类型具有辐射能力强、穿透力强的特点,一旦泄漏或不当操作,将对人员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需要采取有效的辐射防护措施。
二、辐射防护要点1. 工作环境的封闭在使用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时,应尽可能将工作环境封闭起来,避免辐射泄漏。
可以采用铅板、铅砖等材料进行围挡,确保辐射能够完全被吸收和阻隔。
在人员频繁出入的地方,应设置防护门,预防辐射外泄。
2. 辐射监测在使用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时,应及时监测周围环境的辐射水平。
可以使用辐射剂量仪、辐射监测仪等设备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工作方式和辐射防护措施,确保环境辐射水平在安全范围内。
3. 人员防护工作人员是最容易受到辐射影响的群体,因此应加强对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
在使用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时,工作人员应佩戴符合相关标准的辐射防护服和防护用具,减少辐射对身体的影响。
工作人员应接受定期的辐射健康监测,确保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辐射伤害。
4. 周围环境保护在使用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时,还需要加强对周围环境的保护。
应设立辐射警戒区域,严禁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对可能受到辐射影响的物品和设备进行定期检测和清洁,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5. 废物处理移动式工业探伤装置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废物和污染物,如废水、废气、废渣等。
这些废物和污染物都可能带有一定的辐射性,因此对废物处理也是辐射防护的重要环节。
应建立科学的废物处理系统,确保废物经过安全处理后再排放。
三、辐射应急处理即使做好了充分的辐射防护工作,也无法完全排除辐射泄漏的可能。
对于可能出现的辐射事故,还需要做好应急处理准备。
精选工业探伤辐射防护与安全
法 律 责 任(续)
第55条 违反本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依据职权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责令停产停业,并处二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不按照规定设置放射性标识、标志、中文警示说明的; (二)不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和制定事故应急计划或者应急措施的; (三)不按照规定报告放射源丢失、被盗情况或者放射性污染事故的。
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续)
进行安全和防护年度自我评估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应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安全与防护状况进行年度评估;发现安全隐患时立即进行整改
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续)
活动终止时要妥善处理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 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单位需要终止的,要事先对本单位的放射性同位素和放射性废物进行清理登记,做出妥善处理,不得留有事故隐患。 在本条例施行前已经终止的生产、销售、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线装置的单位,其未安全处理的废旧放射源和放射性废物,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提出处理方案,及时进行处理。所需经费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承担。
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安全和防护管理(续)
废旧放射源的返回和集中贮存 使用放射源的单位按照合同规定将Ⅰ类、Ⅱ类、Ⅲ类废旧放射源交回生产单位或者返回原生产国,将Ⅳ类、Ⅴ类废旧放射源进行包装整备后送交有相应资质的放射性废物集中贮存单位贮存。
特点之六:加强了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的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要点(续)
4. 依据法律制定相关标准该法律授权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根据辐射环境安全的要求和国家经济技术条件,制定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技术规范和标准。环保总局与质检总局联合发布放射性污染防治的有关技术标准。“电离辐射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是制定相关标准的基本标准。
工业探伤操作工安全防护措施
工业探伤操作工安全防护措施
放射线工作者应遵照国家有关放射护卫生标准的规定制定必要的防护措施,正确进行x线检查的操作,认真执行保健条例,定期监测射线工作者所接受的剂量。
在X线环境工作时要穿戴X射线防护服、铅围裙、铅围脖、铅帽、铅眼睛、铅手套、铅面罩及性腺防护等,并利用距离防护原则,加强自我防护:
1.X线机的固有防护:X线机的固有安全防护性能是X线防护的最重要环节。
球管管套、遮光器应不漏射线,窗口装有铝滤过板,有用线束进入患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量率应小于6R/min。
特别是用床上球管透视时,X线球管及其附件如有辐射线泄漏,工作人员及患者将受到直接辐射。
2.时间防护:尽量缩短X线的辐射时间。
在介入手术前要拟订严格的操作程序,了解患者的有关资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曝光。
术中操作的累计曝光时间不应超过30min,优化最佳投照条件,避免重复照射。
3.距离防护:利用增加术者与辐射源(即球管焦点)和散射体(即受检查)的距离,减少术者所受辐射剂量,距离每增加1倍,辐射剂量减少3/4,透视曝光时除术者及主要助手,其他人员应远离,避开X线辐射源。
4.屏蔽防护:在射线源与工作人员之间设置屏蔽,减少或消除射线的辐射,如果屏蔽铅衣、铅围裙、铅帽、铅眼镜、铅手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像板射线 研究 高速射线 弹道、爆炸、工艺、生物过程研究
核科学技术学院
χ射线探伤
利用χ射线对被检查的部件内部缺陷或结构进行 探测; 多运用于被检查的部件较薄,可以随时随地的开 展工作,保管方便,射线强度调整快捷,无需像 放射源那样随时间衰减而更换等优点; χ射线探伤机工作时需要电源,仅适合在固定场 所或有电源保障的情况下使用。
核科学技术学院
X射线工业探伤装置采用 射线发生器产生 射线工业探伤装置采用X射线发生器产生 射线工业探伤装置采用 X射线,只有在其运行时才会存在辐射安全 射线, 射线 和防护问题。 射线工业探伤装置上所带的 和防护问题。 γ射线工业探伤装置上所带的 γ射线源时放射性同位素源,其生产、运输、 射线源时放射性同位素源, 射线源时放射性同位素源 其生产、运输、 安装、调试、 安装、调试、运行和放置等各个环节的辐 射安全和防护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射安全和防护都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的局限性:
(1)采用散射线成像,主要适用于低原子序数物质、近表面区 采用散射线成像,主要适用于低原子序数物质、 较小厚度范围内缺陷的检测; 较小厚度范围内缺陷的检测; (2)必须考虑基体材料和缺陷对射线的散射差别,也必须考虑 必须考虑基体材料和缺陷对射线的散射差别, 所要求的分辨力和成像时间。 所要求的分辨力和成像时间。
射线对缺陷的检测能力,与缺陷在射线透射方向上的尺寸、 射线对缺陷的检测能力,与缺陷在射线透射方向上的尺寸、其 线减弱系数与物体的线减弱的差别、散射线的控制情况等相关。 线减弱系数与物体的线减弱的差别、散射线的控制情况等相关。
∆I µ∆d =− I 1+ n
核科学技术学院
工业射线探伤照相检测系统
• 射线照相检测技术的主要应用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 工业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或称为工业计算机层 析照相技术,简称为工业CT。 析照相技术,简称为工业 。 基本原理:( ) 基本原理:(1)将测量的射线沿不同路径穿过物体截 :( 面的强度转换为投影数据;( ;(2) 面的强度转换为投影数据;( )利用重建算法处理投 影数据,建立物体截面的灰度级数字图像。 影数据,建立物体截面的灰度级数字图像。
丹东硒- 丹东硒-75 YG-75型 型
核科学技术学院
整套γ射线探伤装置 整套γ射线探伤装置
换源器
2. 设备结构原理
焊接屏蔽容器 S型钛合金管 型钛合金管
核科学技术学院
源辫
柱塞锁 出口
锁结构
导向管连接器 遥控连接器
贫铀屏蔽
核科学技术学院
控制缆
探伤装置
源辫
密封源
遥控手柄
锁结构
屏蔽
出口
源导向管
海门铱-192 海门铱-
X射线光导摄像 生物、文物考古等研究
核科学技术学院
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的类型: 射线荧光检 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的类型:X射线荧光检 测系统、图像增强器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 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 测系统、图像增强器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 成像板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 线阵列射线实 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 成像板射线实时成像检测系统、线阵列射线实 时成像检测系统。 时成像检测系统。 1.1.3 ICT检测系统 检测系统
核科学技术学院 工业射线CT系统主要采用三种射线源:低能X射线源、 工业射线CT系统主要采用三种射线源:低能X射线源、 CT系统主要采用三种射线源 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源。 γ射线源和高能X射线源。
X射线源:关键要求X射线源的稳定性,特别是电压的稳定性。 射线源:关键要求X射线源的稳定性,特别是电压的稳定性。 γ射线源:可以产生高能光子,并具有特定能量,有利于图像重 射线源:可以产生高能光子,并具有特定能量, 主要缺点是只能产生有限强度的射线。 建。主要缺点是只能产生有限强度的射线。 机械扫描系统通过工件的旋转和平移,来调整射线源、工件、 机械扫描系统通过工件的旋转和平移,来调整射线源、工件、探 测器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其主要的性能要求是:扫描方式, 测器间的距离和相对位置。其主要的性能要求是:扫描方式,移 位特性,控制方法和精度。 位特性,控制方法和精度。 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器件是探测器,它接收射线信号,形成CT系 数据采集系统的核心器件是探测器,它接收射线信号,形成CT系 CT 统的原始数据,它的性能直接影响CT系统的图像质量。 CT系统的图像质量 统的原始数据,它的性能直接影响CT系统的图像质量。 工业CT主要采用的三种探测器:闪烁体光电倍增管、 工业CT主要采用的三种探测器:闪烁体光电倍增管、闪烁体光电 CT主要采用的三种探测器 二极管、气体电离探测器。 二极管、气体电离探测器。
核科学技术学院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设备
• • • • • X射线机 γ射线机 爬行器 加速器 常用的中子源
核科学技术学院
• X射线机 • 由射线发生器、高压发生器、冷却系统、 由射线发生器、高压发生器、冷却系统、 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控制系统四部分组成。 • 便携式X射线机,上海超群无损检测设备有 便携式X射线机, 限责任公司。 限责任公司。 • 移动式X射线机,丹东奥龙仪器有限公司。 移动式X射线机,丹东奥龙仪器有限公司。 • 固定式X射线机。 固定式X射线机。
8
核科学技术学院
χ射线探伤
χ射线 χ射线
工 作 原 理
射线 射
核科学技术学院 1m左右 X射线探伤照相检测系统:将被检物体置于X射线源1m左右 射线探伤照相检测系统:将被检物体置于X射线源1m 的位置,使射线尽量垂直穿透被检部位。 的位置,使射线尽量垂直穿透被检部位。将装有胶片和增 感屏的暗袋紧贴于试件背后放置, 感屏的暗袋紧贴于试件背后放置,使X射线照射适当时间 进行曝光,在胶片乳胶层产生潜像, 进行曝光,在胶片乳胶层产生潜像,把曝光后的胶片进行 暗室处理,经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 暗室处理,经显影、停显、定影、水洗和干燥,得到的底 片置于观片灯上观察, 片置于观片灯上观察,依底片的黑度和缺陷图像判断缺陷 的种类、大小、数量和位置分布, 的种类、大小、数量和位置分布,并按标准要求对缺陷进 行等级分类。 行等级分类。 CR技术系统: CR技术系统:采用储存荧光成像板代替胶片完成射线照相 技术系统 检测。包括射线源、成像板、成像板读出器、 检测。包括射线源、成像板、成像板读出器、电子图像处 理系统、图像显示器和数据记录系统。 理系统、图像显示器和数据记录系统。其中关键的是成像 板和成像板读出器。 板和成像板读出器。
核科学技术学院
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对比CT的优点: 康普顿散射成像检测技术对比CT的优点: CT的优点
(1)单侧几何布置,即射线源与检测器位于物体同一侧; 单侧几何布置,即射线源与检测器位于物体同一侧; (2)图像的对比度在理论上可达到100%; 图像的对比度在理论上可达到100%; 100% (3)具有层析功能,并且一次可以得到多个截面的图像。 具有层析功能,并且一次可以得到多个截面的图像。
核科学技术学院
一. γ射线探伤设备概况
1、设备种类
国内 海门探伤设备联营 丹东阳光仪器 厂、丹东阳光仪器 有限公司、 有限公司、四川核 动力研究设计院 …… 国外
按生产厂家分
美国AEA 美国AEA Technology plc
铱-192γ射线探伤、硒-75γ射线探 192γ射线探伤、 射线探伤 75γ射线探 按放射源核素分 60γ射线探伤机 伤机 、钴-60γ射线探伤机 按探伤机结构分 “S”通道型、直通道型 S 通道型 通道型、
核科学技术学院
• CR技术检测的主要过程如下:透照→成像 板读出→评定
• 热中子射线照相
热中子照相必须采用转换屏, 热中子照相必须采用转换屏,转换屏在中 子的照射下可以发射α、 或 等射线 等射线, 子的照射下可以发射 、β或γ等射线,利用 这些射线使胶片感光, 这些射线使胶片感光,记录透射中子分布 图像,完成中子射线照相。 图像,完成中子射线照相。热中子照相按 照转换屏可把热中子射线照相分为两种方 直接曝光法,间接曝光法。 法:直接曝光法,间接曝光法。
DLTS-B型 DLTS- 核科学技术学院
核科学技术学院 丹东铱- 型 丹东铱-192 TIF型
核科学技术学院
核科学技术学院
γ射线探伤
早期工业探伤只使用χ 早期工业探伤只使用χ射线,但对于检测厚钢板、焊缝或水泥 构件,γ 构件,γ辐射源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多。 源体积小 方法的稳定性高 辐射具有各向同性 高能辐射能检测的壁厚大于χ射线的厚度 高能辐射能检测的壁厚大于 射线的厚度 γ源优点 外部参数对同位素的辐射无影响 对电能、 对电能、冷却水等无特殊要求 辐射源成本低 剂量率低(影响经济效益) 剂量率低(影响经济效益) 壁越薄, 壁越薄,射线照片质量就越差 应用较廉价、 应用较廉价、简单 射线照片的轮廓(几何) 射线照片的轮廓(几何)不清晰度增加 放射源要经常更换 连续辐射, 连续辐射,必须考虑辐射防护问题 连续衰变,需有效时间利用(经济因素) 连续衰变,需有效时间利用(经济因素)
核科学技术学院
第二篇 工业射线探伤辐射安全与防护
核科学 容
γ射线探伤及其防护 X射线探伤及其防护 事故预防与应急处理 事故案例与经 事故案例与经验教训
2
核科学技术学院
第一章 工业射线探伤系统概述 工业射线探伤:利用电离辐射(X、 射线等) 工业射线探伤:利用电离辐射(X、γ射线等)探 测非透明材料或装置的缺陷或内部结构的无损 检测方法。射线探伤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X 检测方法。射线探伤技术应用最广泛的是X射线 射线工业探伤技术。 和γ射线工业探伤技术。 •射线探伤是无损检测材料、零件、部件和构件 射线探伤是无损检测材料、零件、 质量的基本方法、最常用方法, 质量的基本方法、最常用方法,在所采用的无 损检查方法中占80%以上 以上。 损检查方法中占80%以上。 射线探伤使用的辐射源主要来自: 射线探伤使用的辐射源主要来自: 射线机、密封放射源和粒子加速器。 X射线机、密封放射源和粒子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