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PPT课件 清热药
合集下载
52中药学第十章清热药PPT课件
• 赤芍:
散瘀止痛作用较强(苦泄力大),常用治瘀血阻滞 的跌打损伤和痛经。反藜芦。
• 紫草:
解毒(甘味)作用较强,且透疹,故常用治热毒炽
盛的斑疹颜色紫黯和麻疹未透。
56
第五节:清退虚热药
本类性味苦寒清泄,或甘寒清养或辛 寒清散,主要作用是清虚热,退骨蒸,适 用于温病后期,邪热未尽,阴液已伤的夜 热早凉,热退无汗和内伤杂病的肝肾阴虚 内热的骨蒸潮热,午后发热,手足心热等。 使用时常配清热养阴药同用,以期标本兼 治。
高热发斑疹和各种火热毒盛之证,如痈疮疔疖、 丹毒、咽喉肿痛、痢疾、虫蛇咬伤以及癌证等。 应用本类药物应注意热毒症候的不同表现,在气 在血,有无挟湿等而作适当配伍。
20
金银花
21
连翘
22
贯众
23
金银花 -- 连翘-- 贯众
共性:
——清中有散 ——清热解毒,散热(疏散风热) ——外感热病
卫 分——发热微恶风寒——配荆芥、桑叶等 气 分——壮热烦渴——配石膏、知母等 营血分——昏谵斑疹——配生地、丹皮等
3.清热解毒,燥湿散肿可用治湿热火毒诸证
42
• 鸦胆子:
1. 本品燥湿杀虫、凉血,故善治冷积久痢,也治 热毒血痢,现用治阿米巴痢,采用口服与灌肠 并用法,疗效较理想。
2. 苦寒燥湿杀虫,归肝经,故有杀虫截疟之功。 3. 本品腐蚀赘疣取其油,可用治多种疣。
用量用法: 内服:治痢10—30粒,治疟10—15粒,以胶囊 或干龙眼肉包裹吞服。 外用:捣烂外敷或取油外涂。
后者以竹沥化服。
个性:
• 蚤休: 清热解毒作用应用广泛,且有消肿止痛作用。
• 熊胆: 息风止痉作用应用广泛,且有清肝明目作用3。0
蒲公英
《中药学清热药》课件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目录
•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 常用清热药介绍 •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01 中药学清热药概述
清热药的定义
清热药
指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的药物,主要用于热病高热、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等 症状。
清热药的特点
具有寒凉性质,能够清除体内的热邪,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泻火等作用。
详细描述
知母味苦性寒,归肺、胃、肾经,具有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的功效。常用于治疗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等症状,也可用于治疗消渴等症状。知母含有多种皂甙和黄 酮类化合物等成分,具有抗炎、抗肿瘤等作用。
03 清热药的配伍与禁忌
配伍原则
01
针对病症
清热药应针对热性疾病,如发热 、炎症等,选择合适的清热药进 行配伍。
药物协同
02
03
药物拮抗
在配伍过程中,应选择能够增强 清热药效的药物,以达到更好的 治疗效果。
避免与清热药产生拮抗作用的药 物,以免降低药效或产生不良反 应。
配伍禁忌
寒凉药配伍
清热药本身具有寒凉性质,不宜与同样寒凉性质的药 物配伍,以免加重寒凉作用。
温热药配伍
清热药不宜与温热性质的药物配伍,以免产生药物相 克,降低药效。
04 中药学清热药的现代研究
药理作用
A
抗炎作用
清热药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能够抑制炎症反 应,减轻红肿热痛等症状。
抗菌抗病毒
清热药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对于多种 细菌、病毒引起的感染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
B
C
抗肿瘤
部分清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能够抑制肿瘤 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调节免疫
清热药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 抗力,提高抗病能力。
中药2清热药PPT课件
1.清热燥湿 2.祛风杀虫止痒 3.利尿
3~10g
脾胃虚寒 忌服 反藜芦
秦皮
1.清热解毒燥湿 苦,寒
2.清肝明日 肝、胆、大肠
3.止咳平喘
6~12g
-
42
黄 芩 善清上焦湿热、肺火
泻
凉血止血,除热安胎
清 火 黄 连 善清中焦湿热,治泻痢要药
解
善泻心、胃火,兼清肝火
热 毒 黄 柏 善清下焦湿热,善泻肾火
【功效】泻肝火,除湿热。
【应用】
1.长于清泻肝胆实火,无论肝胆有热之目赤耳聋,或肝经热 盛,热极生风之高热、手足抽搐,或肝火之头痛眩晕均有 良效。如龙胆泻肝汤。
2.用于肝火上炎,头目胀痛,常配石决明、牡蛎、钩藤、夏 枯草等。
【用量用法】3~9克。
【使用注意】凡脾胃虚寒及肝经无实火者忌用。
-
40
【鉴别用药】 龙胆草与夏枯草
2.散郁结——痰火郁结所致的瘰疬、瘿瘤,或
单用夏枯草煎汤或熬膏服。内消瘰疬丸
【用量用法】 6~12g
-
23
其它清热泻火药简表
芦根
甘,寒 肺、胃
清热生津 止呕除烦
10~30g 脾胃虚寒者慎用
鲜品加倍
苦、微甘,寒 1.清热生津
天花粉
10~15g 脾胃虚寒者慎用
肺、胃 2.消肿排脓
甘、苦、咸, 1.清热明目
决明子
微寒
2.平肝潜阳
肝、大肠 3.润肠通便
10~15g
气虚便溏不宜用
-
24
(二) 清热燥湿药
性味:味苦,性寒 归经:上、中、下三焦 功用: 1.均能清热燥湿:用治湿热证(脾胃、
大肠、肝胆、下注、关节)。 2.多兼清热泻火解毒:用治火热证。
中药学-清热药ppt课件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 (2)正性肌力作用 (3)负性频率作用 (4)降压作用 (5)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 抗脑缺血 、抗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金银花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外感发热、疮痈疖肿 热毒泻痢
主要成份
绿原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热毒入血,发斑神昏, 咽喉肿痛,丹毒口疮等
主要成份
菘蓝苷、靛蓝 、靛玉红 色胺酮 、挥发油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有效成份:靛蓝、靛玉红 作用特点: 1)大青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2)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
2.其他药理作用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黄连及小聚碱能提高机体 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3)抗炎、解热
有效成份: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作用特点: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 抑制作用。
(4)抗溃疡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抑制胃酸分泌 、抗幽门螺杆菌
镇静催眠 、降血糖 有效成份:小檗碱
黄连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 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 痛,消渴,痈肿迸疮;外用可 治疗湿疹,湿疮,中耳炎 。 小檗碱 、黄连碱、掌叶防 己碱 、药根碱 等
主要成份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体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1)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2)抗菌强度与炮制、配伍有关
中药学-清热药PPT
青黛
【药性】咸,寒。归肝、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退热:大青叶〉板蓝根〉青黛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
注意事项
本类药物苦寒伐胃,性燥伤阴, 凡脾胃虚寒或津伤阴亏者当慎用,或 酌情配合健脾益胃、养阴生津药同用。
黄芩
黄连
黄柏
一、共性: 1、特点——苦寒之品。 2、作用——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应用:
黄疸——阳黄——身热发黄——配茵陈蒿、栀子 ⑴湿热蕴结 痢疾——热痢——大便脓血——配白头翁、秦皮 所致病证 带下——黄带——色黄质粘——配车前子、椿皮
第一节 清热泻火药
• 热与火的关系:
• “热为火之渐,火为热之极”
• 清热=泻火
清热泻火药含义
• 清热泻火药含义:
以清泄气分邪热为主,主要用于治疗气分实热证 及脏腑热证的药物。
• 主治: • 功效:
温病的气分实热证 ---高热、汗出、烦渴, 甚至神昏谵语,脉象洪大有力 (退热作用)
清气分热
内科杂病脏腑气分实热 – 心肝肺胃火 热证
3.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凡湿热诸证均可应用——胃肠湿热,腹痛泄泻,下痢脓血者 膀胱湿热,小便淋沥涩痛 湿疹瘙痒;湿热黄疸;湿热带下
4.痈肿疮毒,蛇虫咬伤。
板蓝根
【药性】苦,寒。 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 凉血, 利咽。
【适应证】
1.外感发热,温病初起,咽喉肿痛。 外感风热,温病卫分及气分——清热解毒,利咽喉 温病热入营血——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病毒性感冒——抗病毒
清肝火、清心火、清肺热、清胃热
• 性能特点:
生津
性味:甘寒为主,其次为苦寒
《中药学》清热药 ppt课件
痰热伤肺 上扰心神
饮食不节 过食辛辣 饮食不洁 脾胃 湿蕴而化热 湿热
熏蒸肝胆 阻滞中焦 蕴结大肠 下注膀胱
清热药的分类:根据里热证的不同,将清热药分
为五类
清热泻火药
清热燥湿药
清热解毒药
清热凉血药 清虚热药
使用注意事项
辨证准确 气分热 清热泻火
实热证
气血两燔
营血分热
气血两清
清营凉血
里热证
阴虚发热(邪热伤阴力强
滋肾阴而除骨蒸 滋阴润燥通便
天 花 粉
[基源]为葫芦科植物栝楼Trichosanthes kirilowii或双边 栝楼T.rosthornii的干燥根。
[药性]甘、微苦,微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消肿排脓 [应用]热病烦渴。肺热燥咳。内热消渴。疮疡肿毒 [用法用量]煎服,10-15g。 [使用注意]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的概念:
性味苦寒,有清热燥湿作用,故称为清热燥湿药。
湿热证 适应证 脏腑火热证
湿 热(湿温)
基本表现:身热不扬、胸脘痞闷、小便短赤、舌苔黄腻。
脾胃 腕腹胀满、呕吐 大肠 泄泻、痢疾、痔疮 肌肤 湿疹、湿疮
肝胆 黄疸、胁肋胀痛、耳肿流脓 湿热下注 带下色黄,热淋灼痛 关节 红肿热痛
散结消肿 润肠通便 疏散风热 养肝
石
膏
[基源]为硫酸盐类矿物硬石膏族石膏,主含含水硫酸钙
(CaS04 · 2H20)
[药性]甘、辛,大寒。归肺、胃经。
[功效]生用:清热泻火,除烦止渴(内服)
锻用:敛疮生肌,收湿,止血(外用)
[应用]
温热病气分实热证 实热消渴
清热药PPT课件
总结词:清热解毒药具有抗菌、抗病毒、抗炎等作用,主要用于治疗热毒炽盛之证。常 见的药物有黄连、黄芩、黄柏、金银花等。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 证,如泄泻、痢疾、黄疸等。这类药 物能够清热燥湿,缓解病情。常见的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总结词: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的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证。 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Part
04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对发热、炎症 、病毒等的作用机制,揭 示其清热抗炎、抗病毒的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评估清热药的毒性作用,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感冒发热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特点,清 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 药等。
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清热泻火
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降 低体温,缓解热证的症状 ,如头痛、口干、口苦等 。
凉血解毒
通过凉血解毒的作用,减 轻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 引起的症状,如疮痈肿毒 、丹毒等。
燥湿止痢
通过燥湿止痢的作用,治 疗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 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清热 药在口腔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所 致,患者常见口腔疼痛、口干等症状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 作用,能有效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病例三: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总结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清热燥湿药
清热燥湿药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 证,如泄泻、痢疾、黄疸等。这类药 物能够清热燥湿,缓解病情。常见的 清热燥湿药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总结词:清热燥湿药具有清热燥湿的 作用,主要用于治疗湿热内蕴之证。 常见的药物有黄芩、黄连、黄柏等。
Part
04
清热药的现代研究与临床应用
现代药理研究
药效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对发热、炎症 、病毒等的作用机制,揭 示其清热抗炎、抗病毒的 药理作用。
药代动力学研究
研究清热药在体内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
毒理学研究
评估清热药的毒性作用, 确保药物安全有效。
临床应用与效果
感冒发热
分类
根据药物的功效和作用特点,清 热药可以分为清热泻火药、清热 燥湿药、清热解毒药、清热凉血 药等。
清热药的作用机制
清热泻火
通过清除体内的热邪,降 低体温,缓解热证的症状 ,如头痛、口干、口苦等 。
凉血解毒
通过凉血解毒的作用,减 轻体内的热毒,缓解热毒 引起的症状,如疮痈肿毒 、丹毒等。
燥湿止痢
通过燥湿止痢的作用,治 疗湿热引起的痢疾、泄泻 等症状。
口腔溃疡是一种常见口腔疾病,清热 药在口腔溃疡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口腔溃疡多因心脾积热、阴虚火旺所 致,患者常见口腔疼痛、口干等症状 。清热药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等 作用,能有效缓解口腔溃疡引起的疼 痛,促进溃疡愈合。
病例三:急性胃肠炎的治疗
总结词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清热药在此类疾病治疗中具有显著疗效 。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法:沸水泡服或煎服。
肿节风(草珊瑚)
肿 节 风(草珊瑚)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 嗽、泻痢腹痛。如万通炎康片。
2.祛风通络、活血消斑: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物
内痈、外痈均可用的药物: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喉肿痛。
青黛
青黛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痄腮喉痹、疮痈 丹毒和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2.泻火 定惊
肝火犯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如黛蛤散。
用于肝热惊痫。
板蓝根—善解毒利咽,常治大头温毒、咽喉 疼痛。
清凉热血解。毒,大青叶—善凉血消斑,治温毒斑疹最宜。
青黛—亦凉血消斑;又善清肝泻火,治肝热 惊痫、肝火犯肺咳血胸痛。
取本品清热平肝作用,现代用于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决明子
决明子
1.清肝明目: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常 治目疾(虚实皆宜)。
(1)肝热目赤羞明。 (2)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3)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4)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1)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 散。
2.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煅):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打碎先煎。
知母
知母
1.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 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此外,还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谷精草—风热或肝火目疾多用。
清肝明目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用。
(肝热目疾)
青葙子—清泄肝火力强,肝火头痛眩晕亦用。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的药性多属苦寒,均有清热燥 湿功效,主要用于湿热证(如湿温、胃肠湿 热、脾胃湿热、肝胆湿热、湿热淋证、湿热 带下、湿疹、湿疮等)。
黄芩
黄芩
1.清热燥湿:本品苦寒,归肺胃经,善清中上 焦湿热,用于多种湿热证。 (1)湿温、暑湿。
蒲公英
蒲公英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常用于热毒壅盛所致 之疮痈肿毒。
(1)乳痈。 (2)肺痈、肠痈。
2.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同蒲公 英,治疔疮尤宜。(“地丁专为痈肿疔毒 通用之药”《本草正义》)。
鱼腥草
鱼腥草
2.生津润燥: (1)阴虚燥咳。
(2)阴虚口渴或消渴。如玉液汤。 (3)肾阴亏虚,骨蒸潮热,遗精盗汗。 如知
清肺胃实热;煅后外用收敛生
清 热 泻 火 、肌。
除烦止渴。
(气分实热证)
知母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 清虚热;还善生津润燥、泻
相火。
芦根
芦根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本品甘寒,有 “清热不伤阴、生津不敛邪”之特点。
第二章 清热药
一、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
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性能特点
性味多苦寒,归经不一。
三、功效与主治 清热泻火---脏腑火热证、气分实热证。
清 清热燥湿---湿热证。
解 清热解毒---热毒证。
里 热
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
清虚热---虚热证。
四、分类
本类药物分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 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
1.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病。
2.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尤善治崩 漏下血。 3.杀虫:用于绦虫、蛔虫、钩虫、蛲虫。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忌油腻。
穿心莲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本品善清肺火,用 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吐 脓、咽喉肿痛及热毒疮痈、毒蛇咬伤。
三、善清肝火的药物
熊胆、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青葙子。
熊胆
熊胆
1.清肝明目,息风止痉:本品苦寒,主归肝经。
(1)肝热目赤肿痛。 (2) 肝热动风惊痫抽搐。
2.清热解毒:兼能消散痈肿,用于疮痈、痔 疮肿痛。
用法:入丸、散剂,尤宜胶囊剂。
夏枯草
夏枯草
1.清热泻火,明目:用于肝火目赤肿痛、目珠 疼痛。 2.散结消肿: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乳痈, 乳癖,乳房肿痛。
黄柏 —善清下焦湿热,治下焦湿热诸证;且 能清虚热、泻相火,用治阴虚火旺等。
龙胆草
龙胆
本品大苦大寒,主归肝胆经,有清热燥 湿、泻肝胆火之功效,善治肝胆湿热下注和 肝胆实火上炎诸证。
苦参
苦参
长于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泻 痢、黄疸、湿疹、风疹、疥癣、带下、阴痒 阴肿等证。如苦参地黄丸、消风散、苦参汤。
(2)湿热黄疸。 (3)湿热泻痢。 (4)湿热痞闷。
2.泻火解毒:本品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之功。 (1)尤善清肺、上焦实热。
A:肺热咳嗽。如清金丸。 B:热病烦渴。如凉膈散。
(2)少阳证。如小柴胡汤。
(3)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3.止血: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血热妄行的出 血证(多炒炭用)。 4.安胎:有清热安胎作用,用于胎热胎动不安。
2.解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3.泻火除蒸: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遗精。如知 柏地黄丸。
黄芩—偏清上焦湿热、清肺热,为治湿温、 暑湿、肺热咳嗽之要药;还能凉血止 血、安胎,治血热出血、胎动不安。
清泻热火燥解湿毒,。黄连— 泻善痢清之要中药焦,湿又热为、治清心心火胃亢火盛,、为胃治热湿呕热
吐之良品;又可泻火解毒,常治痈疽疔 毒诸证。
2.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 疹瘙痒。
二、主要用于泻痢的药物
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秦皮、铁苋、地锦草。
白头翁
白头翁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善清 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也适用于湿热痢疾。如白头翁汤。
马齿苋
马齿苋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主要 用于热毒血痢、湿热泻痢、热毒疮疡以及湿 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 血等证。
还有利尿之功,用于小便涩痛。 使用注意:反藜芦;脾胃虚寒者禁用。
白鲜皮
白鲜皮
本品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作用,最适 宜湿热证兼皮肤瘙痒者。
臭椿
椿皮
本品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用于湿热泻痢、久泻久痢、赤白带、崩漏、 便血、痔血等。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本类药物多苦寒,有清热解毒之功,主 要用于疮痈、痢疾、咽喉肿痛、温热病、水 火烫伤、虫蛇咬伤、癌肿等热毒证。
(1)热病烦渴。 (2)肺热咳嗽。 (3)肺痈吐脓。
2.止呕:用于胃热呕逆。
3.利尿: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天花粉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本品为治热病伤津烦 渴、内热消渴之良药。
2.清肺 润燥
肺热咳嗽。 肺燥咳嗽。
3.消肿排脓:用于疮疡痈肿。如仙方活命饮。
鸭跖草
二、善清心火的药物 寒水石、竹叶、淡竹叶、莲子心、栀子。
寒水石
寒水石
本品内服清热泻火,治热病烦渴;外用 消肿止痛,治丹毒、烫伤。
竹叶
淡竹叶
竹叶 淡竹叶
清热泻火、 生津利尿: 热病烦渴, 口舌生疮, 尿赤涩痛。
长于清心除烦。 长于清热利尿。
莲子心
莲子心
1.清心安神:本品善清心火,用于温病热陷 心包之高热神昏谵语。如清宫汤。
2.涩精止血:用于心火妄动、心肾不交之失 眠、遗精。
主要用于外痈的药物: 三丫苦、蚤休、木芙蓉叶、野菊花、千里
光、四季青、半边莲、半枝莲、山慈菇、漏芦、 土茯苓、白蔹、绿豆。
以上各药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主要用于热 毒疮痈,部分药物还有以下应用:
木芙蓉
三丫苦
(2)心烦失眠。如黄连阿胶汤。 (3)胃热呕吐、呕吐吞酸。如左金丸。 (4)热毒疮疡。如黄连解毒汤。 (5)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如泻心汤。
黄柏
黄柏
1.清热燥湿:用于各种湿热证。 (1)湿热带下。如易黄汤。 (2)湿热尿赤。如萆薢分清饮。 (3)湿热足膝肿痛。如三妙丸。 (4)湿热泻痢。如白头翁汤。 (5)湿热黄疸。如栀子柏皮汤。
马勃
马勃
1.清热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2.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橄榄
余甘子
橄 榄 —还能醒酒、解鱼蟹毒,适用于中酒 毒和鱼蟹毒。
清热解毒、 利咽生津。 (咽喉肿痛)
余甘子—还能润肺化痰,用于咳嗽咯痰等证。
朱砂根(小罗伞) 金果榄
金果榄—还能清热止痢,适用于疮痈、胃 热脘腹疼痛、泻痢等证。
尚可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鸦 胆 子
鸦胆子
1.清热解毒,止痢: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
2.截疟:用于各型疟疾,对间日疟、三日疟 效果较好。 3.腐蚀赘疣:用于鸡眼赘疣。 用法:内服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
秦皮
秦皮
1.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用于湿热泻 痢和湿热带下。
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黄 枯芩、片芩:老根、中空者---清肺热。 芩 条芩、子芩:嫩根、内实者---清大肠热。
黄连
黄连
1.清热燥湿:本品大苦大寒,善清中焦湿热, 为治湿热泻痢的要药。
(1)湿热脘腹痞满。如半夏泻心汤。 (2)湿热泻痢。如香连丸、葛根芩连汤。 (3)泻痢脓血。如白头翁汤。
2.泻火解毒:本品尤善清心胃之火。 (1)热病高热烦躁。如黄连解毒汤。
4.清解暑热:用于暑热烦渴,小儿热疖、痱子。
连翘
连翘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品有“疮家圣药” 之称,用于疮痈肿毒(初起或溃烂均可)、 瘰疬痰核、咽喉肿痛。
肿节风(草珊瑚)
肿 节 风(草珊瑚)
1.清热解毒:用于感冒发热、咽喉肿痛、咳 嗽、泻痢腹痛。如万通炎康片。
2.祛风通络、活血消斑:用于风湿痹痛、跌 打损伤。
使用注意:本品有毒,用量不宜过大。
四、主要用于疮痈肿毒的药物
内痈、外痈均可用的药物: 蒲公英、紫花地丁、鱼腥草、白花蛇舌草。
喉肿痛。
青黛
青黛
1.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于痄腮喉痹、疮痈 丹毒和热毒发斑、吐血衄血。
2.泻火 定惊
肝火犯肺之咳嗽胸痛、痰中带血。 如黛蛤散。
用于肝热惊痫。
板蓝根—善解毒利咽,常治大头温毒、咽喉 疼痛。
清凉热血解。毒,大青叶—善凉血消斑,治温毒斑疹最宜。
青黛—亦凉血消斑;又善清肝泻火,治肝热 惊痫、肝火犯肺咳血胸痛。
取本品清热平肝作用,现代用于 肝火上炎、肝阳上亢之高血压。
决明子
决明子
1.清肝明目:既善清肝热,又兼益肾阴,常 治目疾(虚实皆宜)。
(1)肝热目赤羞明。 (2)风热上攻之头痛目赤。 (3)肝肾阴亏之目暗不明。 (4)肝火上扰或肝阳上亢头痛眩晕。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谷精草
密蒙花
青葙子
(1)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2)肺热喘咳。如麻杏石甘汤。 (3)胃火上攻之头痛、牙痛。如清胃 散。
2.收湿,生肌,敛疮,止血(煅):用于疮 疡溃后不敛,湿疹,水火烫伤,外伤出血。
用法:打碎先煎。
知母
知母
1.清热泻火:有清热泻火、除烦止渴之效,用 于温热病气分实热证。如白虎汤。
此外,还用于肺热咳嗽、胃火牙痛等。
谷精草—风热或肝火目疾多用。
清肝明目
密蒙花—兼养肝阴,肝虚目赤也用。
(肝热目疾)
青葙子—清泄肝火力强,肝火头痛眩晕亦用。
第二节 清热燥湿药
本类药物的药性多属苦寒,均有清热燥 湿功效,主要用于湿热证(如湿温、胃肠湿 热、脾胃湿热、肝胆湿热、湿热淋证、湿热 带下、湿疹、湿疮等)。
黄芩
黄芩
1.清热燥湿:本品苦寒,归肺胃经,善清中上 焦湿热,用于多种湿热证。 (1)湿温、暑湿。
蒲公英
蒲公英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常用于热毒壅盛所致 之疮痈肿毒。
(1)乳痈。 (2)肺痈、肠痈。
2.利尿通淋:用于热淋涩痛、湿热黄疸。
使用注意:脾虚便溏者慎用。
紫花地丁
紫花地丁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功同蒲公 英,治疔疮尤宜。(“地丁专为痈肿疔毒 通用之药”《本草正义》)。
鱼腥草
鱼腥草
2.生津润燥: (1)阴虚燥咳。
(2)阴虚口渴或消渴。如玉液汤。 (3)肾阴亏虚,骨蒸潮热,遗精盗汗。 如知
清肺胃实热;煅后外用收敛生
清 热 泻 火 、肌。
除烦止渴。
(气分实热证)
知母
苦、甘、寒,既清实热,又 清虚热;还善生津润燥、泻
相火。
芦根
芦根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除烦:本品甘寒,有 “清热不伤阴、生津不敛邪”之特点。
第二章 清热药
一、含义 凡以清解里热为主要作用,用治里热证的
药物,称为清热药。
二、性能特点
性味多苦寒,归经不一。
三、功效与主治 清热泻火---脏腑火热证、气分实热证。
清 清热燥湿---湿热证。
解 清热解毒---热毒证。
里 热
清热凉血---血分实热证。
清虚热---虚热证。
四、分类
本类药物分清热泻火药、清热燥湿药、清 热解毒药、清热凉血药、清虚热药五类。
绵马贯众
绵马贯众
1.清热解毒:用于风热感冒、温热病。
2.止血:用于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尤善治崩 漏下血。 3.杀虫:用于绦虫、蛔虫、钩虫、蛲虫。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忌油腻。
穿心莲
穿心莲(榄核莲、一见喜)
1.清热解毒,凉血消肿:本品善清肺火,用 于风热表证、温病初起、肺热咳嗽、肺痈吐 脓、咽喉肿痛及热毒疮痈、毒蛇咬伤。
三、善清肝火的药物
熊胆、夏枯草、决明子、谷精草、密蒙花、 青葙子。
熊胆
熊胆
1.清肝明目,息风止痉:本品苦寒,主归肝经。
(1)肝热目赤肿痛。 (2) 肝热动风惊痫抽搐。
2.清热解毒:兼能消散痈肿,用于疮痈、痔 疮肿痛。
用法:入丸、散剂,尤宜胶囊剂。
夏枯草
夏枯草
1.清热泻火,明目:用于肝火目赤肿痛、目珠 疼痛。 2.散结消肿:用于痰火郁结之瘰疬瘿瘤,乳痈, 乳癖,乳房肿痛。
黄柏 —善清下焦湿热,治下焦湿热诸证;且 能清虚热、泻相火,用治阴虚火旺等。
龙胆草
龙胆
本品大苦大寒,主归肝胆经,有清热燥 湿、泻肝胆火之功效,善治肝胆湿热下注和 肝胆实火上炎诸证。
苦参
苦参
长于清热燥湿、杀虫止痒,用于湿热泻 痢、黄疸、湿疹、风疹、疥癣、带下、阴痒 阴肿等证。如苦参地黄丸、消风散、苦参汤。
(2)湿热黄疸。 (3)湿热泻痢。 (4)湿热痞闷。
2.泻火解毒:本品有清热泻火、清热解毒之功。 (1)尤善清肺、上焦实热。
A:肺热咳嗽。如清金丸。 B:热病烦渴。如凉膈散。
(2)少阳证。如小柴胡汤。
(3)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3.止血:有凉血止血之功,用于血热妄行的出 血证(多炒炭用)。 4.安胎:有清热安胎作用,用于胎热胎动不安。
2.解毒疗疮:用于疮疡肿毒、湿疹湿疮。
3.泻火除蒸:用于阴虚火旺、盗汗遗精。如知 柏地黄丸。
黄芩—偏清上焦湿热、清肺热,为治湿温、 暑湿、肺热咳嗽之要药;还能凉血止 血、安胎,治血热出血、胎动不安。
清泻热火燥解湿毒,。黄连— 泻善痢清之要中药焦,湿又热为、治清心心火胃亢火盛,、为胃治热湿呕热
吐之良品;又可泻火解毒,常治痈疽疔 毒诸证。
2.清热燥湿:用于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 疹瘙痒。
二、主要用于泻痢的药物
白头翁、马齿苋、鸦胆子、秦皮、铁苋、地锦草。
白头翁
白头翁
本品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的功效,善清 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也适用于湿热痢疾。如白头翁汤。
马齿苋
马齿苋
本品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主要 用于热毒血痢、湿热泻痢、热毒疮疡以及湿 疹、丹毒、蛇虫咬伤、便血、痔血、崩漏下 血等证。
还有利尿之功,用于小便涩痛。 使用注意:反藜芦;脾胃虚寒者禁用。
白鲜皮
白鲜皮
本品有清热燥湿、祛风解毒作用,最适 宜湿热证兼皮肤瘙痒者。
臭椿
椿皮
本品清热燥湿、收敛止带、止泻、止血, 用于湿热泻痢、久泻久痢、赤白带、崩漏、 便血、痔血等。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本类药物多苦寒,有清热解毒之功,主 要用于疮痈、痢疾、咽喉肿痛、温热病、水 火烫伤、虫蛇咬伤、癌肿等热毒证。
(1)热病烦渴。 (2)肺热咳嗽。 (3)肺痈吐脓。
2.止呕:用于胃热呕逆。
3.利尿:用于热淋涩痛。
天花粉
天花粉
1.清热泻火,生津止渴:本品为治热病伤津烦 渴、内热消渴之良药。
2.清肺 润燥
肺热咳嗽。 肺燥咳嗽。
3.消肿排脓:用于疮疡痈肿。如仙方活命饮。
鸭跖草
二、善清心火的药物 寒水石、竹叶、淡竹叶、莲子心、栀子。
寒水石
寒水石
本品内服清热泻火,治热病烦渴;外用 消肿止痛,治丹毒、烫伤。
竹叶
淡竹叶
竹叶 淡竹叶
清热泻火、 生津利尿: 热病烦渴, 口舌生疮, 尿赤涩痛。
长于清心除烦。 长于清热利尿。
莲子心
莲子心
1.清心安神:本品善清心火,用于温病热陷 心包之高热神昏谵语。如清宫汤。
2.涩精止血:用于心火妄动、心肾不交之失 眠、遗精。
主要用于外痈的药物: 三丫苦、蚤休、木芙蓉叶、野菊花、千里
光、四季青、半边莲、半枝莲、山慈菇、漏芦、 土茯苓、白蔹、绿豆。
以上各药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主要用于热 毒疮痈,部分药物还有以下应用:
木芙蓉
三丫苦
(2)心烦失眠。如黄连阿胶汤。 (3)胃热呕吐、呕吐吞酸。如左金丸。 (4)热毒疮疡。如黄连解毒汤。 (5)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如泻心汤。
黄柏
黄柏
1.清热燥湿:用于各种湿热证。 (1)湿热带下。如易黄汤。 (2)湿热尿赤。如萆薢分清饮。 (3)湿热足膝肿痛。如三妙丸。 (4)湿热泻痢。如白头翁汤。 (5)湿热黄疸。如栀子柏皮汤。
马勃
马勃
1.清热利咽:用于咽喉肿痛、咳嗽失音。 2.止血:用于吐血衄血、外伤出血。
橄榄
余甘子
橄 榄 —还能醒酒、解鱼蟹毒,适用于中酒 毒和鱼蟹毒。
清热解毒、 利咽生津。 (咽喉肿痛)
余甘子—还能润肺化痰,用于咳嗽咯痰等证。
朱砂根(小罗伞) 金果榄
金果榄—还能清热止痢,适用于疮痈、胃 热脘腹疼痛、泻痢等证。
尚可通淋,用于热淋、血淋。
鸦 胆 子
鸦胆子
1.清热解毒,止痢:用于热毒血痢、休息痢。
2.截疟:用于各型疟疾,对间日疟、三日疟 效果较好。 3.腐蚀赘疣:用于鸡眼赘疣。 用法:内服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
秦皮
秦皮
1.清热燥湿,收涩止痢,止带:用于湿热泻 痢和湿热带下。
2.清肝明目:用于目赤肿痛、目生翳膜。
黄 枯芩、片芩:老根、中空者---清肺热。 芩 条芩、子芩:嫩根、内实者---清大肠热。
黄连
黄连
1.清热燥湿:本品大苦大寒,善清中焦湿热, 为治湿热泻痢的要药。
(1)湿热脘腹痞满。如半夏泻心汤。 (2)湿热泻痢。如香连丸、葛根芩连汤。 (3)泻痢脓血。如白头翁汤。
2.泻火解毒:本品尤善清心胃之火。 (1)热病高热烦躁。如黄连解毒汤。
4.清解暑热:用于暑热烦渴,小儿热疖、痱子。
连翘
连翘
1.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品有“疮家圣药” 之称,用于疮痈肿毒(初起或溃烂均可)、 瘰疬痰核、咽喉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