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药学课件第8章解表药幻灯片
合集下载
中药学 课件ppt 解表药

– 2)风寒兼有咳嗽痰多者, ~杏仁、桔梗等(杏苏 散)
【临床应用】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 2. 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 1)偏寒者, ~砂仁、丁香等 – 2) 偏热者, ~黄连、芦根等
【临床应用】
• 3. 用于胎动不安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等
【临床应用】
发汗解表
功效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生姜
呕家圣药
【临床应用】
• 1. 用于风寒感冒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风寒感冒轻证,单煎或~红糖、葱白煎服,或~桂 枝、羌活
【临床应用】
• 2. 用于多种呕吐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 1)胃寒呕吐, ~高良姜、白豆蔻等 – 2) 痰饮呕吐, ~半夏(小半夏汤) – 3)胃热呕吐, ~黄连、竹茹、枇杷叶
4.分类及特点
• 1)发散风寒药
• 多辛温,入肺、大肠经 • 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 2)发散风热药
• 多辛苦,味偏寒凉,入肺、大肠经 • 发散风热 • 主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5.配伍应用
• 1)根据外感风寒、风热不同,选择发散风 寒或风热的药物
• 2)暑多夹湿,秋多兼燥,配伍祛暑、化湿 和润燥药
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小便不 利:~甘草(甘草麻黄汤)
【用量用法】
用量:3~10g。 用法:煎服。发汗 解表宜生用,止咳 平喘宜炙用
麻黄
【使用注意】
麻黄
• 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肾不纳气的虚 喘者慎用
桂枝
一、药用来源
四、用量用法
【临床应用】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 2. 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 1)偏寒者, ~砂仁、丁香等 – 2) 偏热者, ~黄连、芦根等
【临床应用】
• 3. 用于胎动不安
紫苏叶 发汗解表
行气宽中
胎气上逆,胸闷呕吐, ~砂仁、陈皮等
【临床应用】
发汗解表
功效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生姜
呕家圣药
【临床应用】
• 1. 用于风寒感冒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风寒感冒轻证,单煎或~红糖、葱白煎服,或~桂 枝、羌活
【临床应用】
• 2. 用于多种呕吐
生姜
发汗解表 温中止呕 温肺止咳
– 1)胃寒呕吐, ~高良姜、白豆蔻等 – 2) 痰饮呕吐, ~半夏(小半夏汤) – 3)胃热呕吐, ~黄连、竹茹、枇杷叶
4.分类及特点
• 1)发散风寒药
• 多辛温,入肺、大肠经 • 发散肌表风寒邪气 • 主治外感风寒表证
• 2)发散风热药
• 多辛苦,味偏寒凉,入肺、大肠经 • 发散风热 • 主治风热感冒及温病初起邪在卫分
5.配伍应用
• 1)根据外感风寒、风热不同,选择发散风 寒或风热的药物
• 2)暑多夹湿,秋多兼燥,配伍祛暑、化湿 和润燥药
风邪袭表,肺失宣降之水肿、小便不 利:~甘草(甘草麻黄汤)
【用量用法】
用量:3~10g。 用法:煎服。发汗 解表宜生用,止咳 平喘宜炙用
麻黄
【使用注意】
麻黄
• 表虚自汗及阴虚盗汗、肾不纳气的虚 喘者慎用
桂枝
一、药用来源
四、用量用法
《中药学课件解表药》PPT课件

2、用于喘咳实证 寒饮咳喘 -如小青 龙汤 肺热咳喘-如麻杏 石甘汤
用麻黄以宣肺平喘 。
3、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风水证)
医学课件ppt
16
用麻黄以发汗利水。如越婢汤或越婢加术 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或加 白术)。水煎服.
4、用于风湿关节痛-- 用麻黄发汗祛风 又能利水祛湿,故为主治,如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苡米、甘草)水煎服,治
医学课件ppt
Hale Waihona Puke 93、春夏气候温暖,用量宜轻,秋冬气 候寒凉,用量宜重。另外,注意南北、 老幼、青壮年之差异。
4、解表药性辛散轻扬,一般不宜久煎, 以勉降低疗效。
5.宜热服,助药力,避风寒,防复感 外邪。
6、注意选择配伍:
医学课件ppt
10
第1节 发散风寒药
特点:
1、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发热轻、恶 寒重、头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 浮紧等。
2、用于寒湿痛证 ③、经闭痛经-如温经汤 (吴芋、当归、白芍、川芎、 半夏、人参、甘草、阿胶、 麦冬、丹皮、桂枝)。 ④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 汤。
医学课件ppt
24
取桂枝助阳温通之性而治之。 痰饮证-心脾阳虚,不能 运化津液以致水湿内停。
3、用于痰饮蓄水证 蓄水证-膀胱阳气不化 水湿下蓄则小便不利水肿
故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实为散风寒,宣肺 气,温化膀胱之要药。称“疗伤寒解表第一药” 发汗之力“遍彻皮毛”。
医学课件ppt
14
应用:
恶寒发热
1、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 头痛身痛
无汗脉浮 用麻黄以发散解表,使邪从汗解病从表除。
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水 煎服 。
用麻黄以宣肺平喘 。
3、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风水证)
医学课件ppt
16
用麻黄以发汗利水。如越婢汤或越婢加术 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或加 白术)。水煎服.
4、用于风湿关节痛-- 用麻黄发汗祛风 又能利水祛湿,故为主治,如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苡米、甘草)水煎服,治
医学课件ppt
Hale Waihona Puke 93、春夏气候温暖,用量宜轻,秋冬气 候寒凉,用量宜重。另外,注意南北、 老幼、青壮年之差异。
4、解表药性辛散轻扬,一般不宜久煎, 以勉降低疗效。
5.宜热服,助药力,避风寒,防复感 外邪。
6、注意选择配伍:
医学课件ppt
10
第1节 发散风寒药
特点:
1、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发热轻、恶 寒重、头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 浮紧等。
2、用于寒湿痛证 ③、经闭痛经-如温经汤 (吴芋、当归、白芍、川芎、 半夏、人参、甘草、阿胶、 麦冬、丹皮、桂枝)。 ④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 汤。
医学课件ppt
24
取桂枝助阳温通之性而治之。 痰饮证-心脾阳虚,不能 运化津液以致水湿内停。
3、用于痰饮蓄水证 蓄水证-膀胱阳气不化 水湿下蓄则小便不利水肿
故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实为散风寒,宣肺 气,温化膀胱之要药。称“疗伤寒解表第一药” 发汗之力“遍彻皮毛”。
医学课件ppt
14
应用:
恶寒发热
1、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 头痛身痛
无汗脉浮 用麻黄以发散解表,使邪从汗解病从表除。
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水 煎服 。
中药学8解表药ppt课件

火旺、气机上逆者忌用或慎用 小柴胡汤、逍遥散、补中益气汤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柴胡 葛根
葛根
豆科野葛、甘葛藤干燥根 甘辛凉。归脾胃经。 解肌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口渴、消渴症、泻
痢 生用:解肌透疹生津;煨用:升阳止泻 化学成分:黄酮 葛根汤、升麻葛根汤、玉泉丸、气味白术散
总结
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麻黄、香薷、浮萍 解鱼蟹之毒:紫苏、生姜 止血:荆芥(发散风寒药中) 发散风热、利咽:薄荷、蝉蜕、牛蒡子 发散风热、明目:菊花、桑叶、蝉蜕、决明子 发散风热、疏肝解郁:柴胡、薄荷 解表、透疹:荆芥、薄荷、蝉蜕、牛蒡子、葛
根、升麻 发散风热、清热解毒:菊花、升麻、牛蒡子 清利头目:蔓荆子
一、解表药概述
定义: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功效的 药物。
主要功效:发散表邪(宣肺、利水、透疹、 祛风湿)
适应病证: 外感风寒或风热 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分类:辛温解表 辛凉解表
辛温解表
麻黄(辛、苦、温;肺、膀胱经 )
麻黄科草麻黄、中麻黄、木贼麻黄草质茎 发汗解表 宣肺平喘 利水消肿 风寒表实、无汗、咳喘、水肿等 生用:解表 蜜炙:平喘 慎用: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肾虚咳喘 化学成分:麻黄碱、伪麻黄碱(挥发油) 麻黄汤、麻杏甘石汤、小青龙汤
麻黄
桂枝
桂枝
樟科肉桂嫩枝
辛、甘、温;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通阳(生用)
风寒表实表虚均可、阳气凝滞等
有热像者忌用。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化学成分:挥发油(桂皮醛)
枳子汤
麻黄与桂枝比较
共同:发汗解表 不同点: 麻黄:发汗力较强、风寒表实、无汗 桂枝:发汗力较弱、风寒表实表虚、有汗无
二、多项选择题
中药学精 第八章解表药PPT课件

用;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作用较好。) 白菊花、甘菊花、滁菊花(均为白色之
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用法用量】 煎服,5~9g。
12.06.2021
ppt精选版
32
菊花【附药】
1. 野菊:为菊科植物菊花脑的茎、叶。各地都有野生。 性味苦辛凉。功能清热解毒,可治鼻炎、支气管炎、风 火赤眼、疮疖痈肿、咽喉肿痛。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 煎服。治疗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用三至四两,煎 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 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12.06.2021
ppt精选版
8
薄荷 《新修本草》
【处方用名】 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
切碎用。)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
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12.06.2021
ppt精选版
9
牛蒡子 《名医别录》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 e)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 燥成熟果实。
12.06.2021
ppt精选版
2
薄荷 《新修本草》
12.06.2021
ppt精选版
[来源]为 唇形科 (Labiata e)植物薄 荷 Mentha haplocal yx Briq. 的干燥地 上部分。
3
薄荷 《新修本草》
【药性】 辛,凉。 归肺、肝经。
12.06.2021
ppt精选版
4
46
柴胡 《本经》
12.06.2021
ppt精选版
[来源]为伞形科 (Umberlliferae) 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 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同属数种 植物的干燥根。按 性状不同,分别习 称“北柴胡”和 “南柴胡”。
菊花,生用;平肝作用较好。) 【用法用量】 煎服,5~9g。
12.06.2021
ppt精选版
32
菊花【附药】
1. 野菊:为菊科植物菊花脑的茎、叶。各地都有野生。 性味苦辛凉。功能清热解毒,可治鼻炎、支气管炎、风 火赤眼、疮疖痈肿、咽喉肿痛。一般用量为五钱至一两, 煎服。治疗蛇咬伤、湿疹、皮肤瘙痒,用三至四两,煎 汤熏洗,或鲜草打烂外敷。
【使用注意】 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 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12.06.2021
ppt精选版
8
薄荷 《新修本草》
【处方用名】 薄荷、薄荷叶、苏薄荷(洗净,晒干,
切碎用。) 薄荷叶长于发汗解表,
薄荷梗偏于行气和中。
12.06.2021
ppt精选版
9
牛蒡子 《名医别录》
[来源]为菊科 (Composita e)植物牛蒡 Arctium lappa L.的干 燥成熟果实。
12.06.2021
ppt精选版
2
薄荷 《新修本草》
12.06.2021
ppt精选版
[来源]为 唇形科 (Labiata e)植物薄 荷 Mentha haplocal yx Briq. 的干燥地 上部分。
3
薄荷 《新修本草》
【药性】 辛,凉。 归肺、肝经。
12.06.2021
ppt精选版
4
46
柴胡 《本经》
12.06.2021
ppt精选版
[来源]为伞形科 (Umberlliferae) 植物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或 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或同属数种 植物的干燥根。按 性状不同,分别习 称“北柴胡”和 “南柴胡”。
解表药——中药学ppt

配伍应用
• 温热病邪在卫分,宜用发散风热药,并辅以清热解毒药。 • 表证夹湿,宜以祛风胜湿的 解表药为主,并合用化湿之药。 • 若体虚之人外感,应辨别不同的正气虚衰,分别与益气、助 阳、养血、滋阴药配伍,以扶正解表。 • 此外,还可依据兼有症,进行必要的配伍。如见咳喘 痰多, 或气滞胀闷、呕恶者,可与化痰、止咳、平喘药,或行气和 中药同用。
使用注意
• • • • 微令汗出,得汗即止 用量因时因地制宜 不宜久煎 饭后热服
发散风寒药
麻黄
《神农本草经》
发汗解表 平喘 利尿消肿
发散风寒药
原植物
药材
饮片
发散风寒药
桂枝
发汗解表 温通经脉 温助阳气
发散风寒药
原植物
饮片
发散风寒药
紫苏
发汗解表 行气止呕
发散风寒药
原植物
药材 饮片
发散风寒药
祛风解表 通鼻窍 止痛
发散风寒药
原植物
药材
饮片
发散风热药
薄荷
发散风热 清头目利咽喉 透疹
发散风热药
牛蒡子
疏散风热 清热解毒,利咽 透疹
发散风热药
桑叶
疏散风热 清肺润肺 清肝明目
发散风热药
菊花
疏散风热 清肝明目 平肝阳
发散风热药
蝉蜕
疏散风热,利咽 透疹 清肝明目 息风止痉
发散风热药
解表药
含义 分类 功效与主治 性能特点 配伍应用 使用注意
性能特点
• 辛能散,气味大多芳香,性质轻宣疏散 • 发散风热药因能清泄,又多兼苦味 • 其作用趋向为升浮,能疏散经肌肤或口鼻内犯的邪 气,或开腠发汗,使表邪随汗而外解。肺合皮毛, 开窍于鼻,足太阳膀胱经亦主一身之表。 • 以脏腑辨证而言,则表证在肺;以六经辨证或经络 辨证而言,则表证当属膀胱经的证候,故解表药的 解表功效归此二经。 • 在药性方面,发散风寒药偏于温性,发散风热药偏 于寒凉
《中药解表药》PPT课件

精选ppt
第八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 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
主页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胜者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止痉,治疗破伤风证。
退出
48
羌活 《本经》
精选ppt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或宽叶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 茎和根。
12
桂枝 《名医别录》
精选ppt
3.胸痹心痛、心悸、痰饮、蓄水证。
①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悸动、脉结 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 草汤。
②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 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 桂枝汤
13
桂枝 《名医别录》
精选ppt
③中焦虚寒,脘腹冷痛,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 小建中汤;
④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⑤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奔豚,
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
14
桂枝
精选ppt
【用法用量】 煎服,3~9g。
第八章 解表药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
麻 黄 《本经》
[来源]为麻黄科(Ephedraceae)植 物中麻黄 Ephedra intermedia Schrenk et C.A. Mey.、草麻黄 Ephedra sinica Stapf、木贼麻黄 Ephedra equisetina Bunge 的干
主页
外感表证 祛风之力较强,为“风 风寒、风热均可 药中润剂”, 善治外
感表证兼关节游走疼痛
胜者湿;止痛,治疗风湿痹
痛;
止痉,治疗破伤风证。
退出
48
羌活 《本经》
精选ppt
[来源] 为伞形科多年生
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或宽叶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oiss.的干燥根 茎和根。
12
桂枝 《名医别录》
精选ppt
3.胸痹心痛、心悸、痰饮、蓄水证。
①心阳不振,不能宣通血脉——心悸动、脉结 代者,每与甘草、人参、麦冬等同用,如炙甘 草汤。
②胸痹心痛——胸阳不振,心脉瘀阻,桂枝能 温通心阳,常与枳实、薤白同用,如枳实薤白 桂枝汤
13
桂枝 《名医别录》
精选ppt
③中焦虚寒,脘腹冷痛,与白芍、饴糖等同用,如 小建中汤;
④脾阳不运,水湿内停----痰饮病眩晕、心悸、咳嗽 者,常与茯苓、白术同用,如苓桂术甘汤;
⑤膀胱气化不行----水肿、小便不利者,每与茯苓、 猪苓、泽泻等同用,如五苓散。
⑥阴寒内盛,引动下焦冲气,上凌心胸——奔豚,
常重用本品,如桂枝加桂汤。
14
桂枝
精选ppt
【用法用量】 煎服,3~9g。
八解表药PPT课件

6
肉桂
枝
药材桂
7
桂枝 Guizhi
《名医别录》
(嫩枝)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性能特点】 1、发汗力较缓,风寒表实、表虚均可; 2、温通经络、血脉; 3、温助心、肾、脾之阳气。
8
桂枝
【应用】 1.风寒表证:本品具有发散风寒解肌之功。
风寒表实无汗 —— 麻黄汤; 风寒表虚有汗 —— 如桂枝汤。
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 功。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 小建中汤; 妇女寒凝血滞之经产诸证 —— 温经汤; 风寒湿痹者 —— 桂枝附子汤。
9
桂枝
【应用】 3.阳虚证:本品甘温,温助阳气。
温通胸阳,治胸阳不振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 温助心阳,治心阳不足脉结代(炙甘草汤) 温助脾阳以运水,治痰饮(苓桂术甘汤) 温肾阳以助膀胱气化,治水肿(五苓散)
防风
3.风疹瘙痒:本品祛风止痒,药性平和,且
【用法用量】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生用;止 血宜炒用。
19Biblioteka 防 20防 风 Fangfeng
《神农本草经》
(根)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性能特点】
1.本品善祛风,无论外风、内风之病证,均可 使用,为治风之通药; 2.甘缓微温不峻烈,又可胜湿,故外感风寒、 风热、风湿表证,均可使用。
风寒表实证。(麻黄汤) 2.喘咳证:本品辛散苦泄,外散风寒,内开宣肺气
而平喘。(三拗汤) 寒饮咳喘 —— 小青龙汤 肺热咳喘 —— 麻杏甘石汤
3.风水水肿:本品上开肺气,下利水消肿,为宣肺 利水之要药。(甘草麻黄汤)
肉桂
枝
药材桂
7
桂枝 Guizhi
《名医别录》
(嫩枝)
【性味归经】 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性能特点】 1、发汗力较缓,风寒表实、表虚均可; 2、温通经络、血脉; 3、温助心、肾、脾之阳气。
8
桂枝
【应用】 1.风寒表证:本品具有发散风寒解肌之功。
风寒表实无汗 —— 麻黄汤; 风寒表虚有汗 —— 如桂枝汤。
2.寒凝血滞诸痛证:本品辛散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 功。 中焦虚寒,脘腹冷痛 —— 小建中汤; 妇女寒凝血滞之经产诸证 —— 温经汤; 风寒湿痹者 —— 桂枝附子汤。
9
桂枝
【应用】 3.阳虚证:本品甘温,温助阳气。
温通胸阳,治胸阳不振胸痹(枳实薤白桂枝汤) 温助心阳,治心阳不足脉结代(炙甘草汤) 温助脾阳以运水,治痰饮(苓桂术甘汤) 温肾阳以助膀胱气化,治水肿(五苓散)
防风
3.风疹瘙痒:本品祛风止痒,药性平和,且
【用法用量】4.5~9g,不宜久煎。发表透疹生用;止 血宜炒用。
19Biblioteka 防 20防 风 Fangfeng
《神农本草经》
(根)
【性味归经】 辛、甘,微温。归膀胱、肝、脾经。
【功效】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性能特点】
1.本品善祛风,无论外风、内风之病证,均可 使用,为治风之通药; 2.甘缓微温不峻烈,又可胜湿,故外感风寒、 风热、风湿表证,均可使用。
风寒表实证。(麻黄汤) 2.喘咳证:本品辛散苦泄,外散风寒,内开宣肺气
而平喘。(三拗汤) 寒饮咳喘 —— 小青龙汤 肺热咳喘 —— 麻杏甘石汤
3.风水水肿:本品上开肺气,下利水消肿,为宣肺 利水之要药。(甘草麻黄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
恶寒发热
1、用于风寒感冒表实无汗证 头痛身痛
无汗脉浮 用麻黄以发散解表,使邪从汗解病从表除。
如麻黄汤(麻黄、桂枝、杏仁、甘草)水 煎服 。
风寒咳喘-如三拗 汤
2、用于喘咳实证 寒饮咳喘 -如小青 龙汤 肺热咳喘-如麻杏 石甘汤
用麻黄以宣肺平喘 。
3、用于水肿兼有表证者(风水证)
用麻黄以发汗利水。如越婢汤或越婢加术 汤(麻黄、石膏、甘草、生姜、大枣或加 白术)。水煎服.
中药学课件第8章解表药
第8章:解表药
• 概述
一、含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 的药物称解表药,也称发表药。“体 若燔炭,汗出而散”.
名词:
表邪--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肌表, 未曾传里病症。
三、解表药的适应证 1、用于感受外邪所致的恶寒发热、
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
2、还用于表邪犯肺,肺气不宣之 咳喘证,如细辛、麻黄、生姜等。
产地:主产广东、广西、云南等地。
采制:春夏季(3-7月)剪下嫩桂枝,新 鲜时切圆斜薄片或截成15厘米长的小段,
晒干,用时润透切薄片,以尖稍为佳,生
用。
性能:辛、甘、温、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温经止痛,助阳化气。
功效分析: 归肺、膀胱经外行于表专散肌 表风寒而解肌发汗。
以辛散温通 入心经助心阳通经脉、温助人体 助阳为功 一身阳气而散寒止痛。
3、春夏气候温暖,用量宜轻,秋冬气 候寒凉,用量宜重。另外,注意南北、 老幼、青壮年之差异。
4、解表药性辛散轻扬,一般不宜久煎, 以勉降低疗效。
5.宜热服,助药力,避风寒,防复感 外邪。
6、注意选择配伍:
第1节 发散风寒药
特点:
1、性味辛温,有发散风寒的作用, 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如发热轻、恶 寒重、头身痛、口不渴、舌苔白、脉 浮紧等。
太阳伤寒身无汗;痹疼实喘水肿良。
治荨麻疹验方:麻黄3g、浮萍6g、生 首乌12g 荆芥10g 蝉蜕10g、水煎 服,三剂可愈。
现代研究:成份有麻黄碱、伪麻黄碱、 挥发油等。用于过敏性鼻炎,三叉N痛、 风湿性关节炎等。
桂枝
桂枝 ※
《本经》上品
处方用名:桂枝尖 川桂枝 嫩桂枝
来源:为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4、用于风湿关节痛-- 用麻黄发汗祛风 又能利水祛湿,故为主治,如麻杏苡甘汤, (麻黄、杏仁、苡米、甘草)水煎服,治
一身尽痛,发热,膀晚加重的风湿疼。
用量用法:3-10g入汤剂,古有“麻 黄细辛不过钱”之说。
使用注意:发汗力强,自汗盗汗,肺 虚咳嗽,脾虚浮肿者忌用。
歌括:
发汗平喘宜麻黄;利尿消肿功效强。
2、发汗力强。
麻黄 ※
《本经》中品
命名:以其颜色、气味而命名,其味 辛(味麻)而色黄故名。
来源: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 黄、木贼麻黄干燥的草质茎。
处方用名:麻黄、净麻黄、炙麻黄、 麻黄绒
产地:河北、山西、内蒙、甘肃、辽 宁、河南等地。以黄河流域最多,立 秋至霜降之间采收,扎把阴干,切 0.5cm小段。生用或蜜炙用。
3、用于痰饮蓄水证 蓄水证-膀胱阳气不化 水湿下蓄则小便不利水肿
用桂枝胜寒邪,助阳气化湿利水之功而治之。 如苓桂术甘汤治停饮,五苓散(桂枝、猪苓、 茯苓、泽泻、白术)水煎服,治蓄水。.
4、用于心悸 --用桂枝助心阳通血脉之 功而治之。如炙甘草汤(桂枝、人参、附 子、生地、炙甘草等)
用量用法:3--10g,入汤剂。
归膀胱之腑,温化膀胱之气而 通阳化气行水湿。 表邪祛则表证解,寒湿除则阳气通,经脉通畅则 疼痛自止。故有诸功。特点,善行四肢。
应用:
表实无汗症-与麻黄同用。
如麻黄汤
1外感风寒表证表虚自汗症-证见发热、
恶风,自汗出脉浮缓 .
如桂枝汤(桂枝、白芍、
甘草、大枣)
用桂枝发表解肌,调和营卫散风邪之功而治 之.
3、用于风疹、麻疹透发不畅而需 透发者,如柽柳、葛根、牛子等。
4、用于水肿兼有表证或腰以上肿 当发汗者,如麻黄、浮萍。
5、用于头痛、身痛剧烈、疮疡初 起、风湿痹痛等,如羌活、白芷等。
四、使用注意:
解表药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久病体虚及 失血证忌用;
2、不可过量或过久使用,中病即止, 以防发汗太过,耗伤津液,导致亡阴 亡阳等证。
使用注意:辛温助阳易伤阴动血,凡温热 病及阴虚阳盛血热妄行孕妇等均忌用。
现代研究:含挥发油、香豆精、桂皮酊等。 ①有解热降温、发汗利尿作用②扩张血管、 强心抗心律不齐、抗凝血等作用。
总之,桂枝有和营、通阳、散寒、止痛四大 功效。桂枝的发汗作用较麻黄弱,麻黄宣发 卫气开腠发汗遍彻皮毛,专于发表而散寒邪。 桂枝通达营卫解肌而散风邪,二者合用则发 汗力增强,适用于风寒感冒表实证,营卫不 和腠理疏松者则只用桂枝而不用麻黄,取其 散寒解表、调和营卫。又能温阳化气行水以 治蓄水停饮,又心入经,走血分,暖营血, 化寒凝以治寒凝经闭等证。
①风湿痹痛(肩臂肢节痛) -如桂枝附子汤(桂枝、 附子、甘草、生姜、大枣)
②、胃寒腹痛-如小建中汤 (桂枝、饴糖、白芍、生姜
2、用于寒湿痛证 ③、经闭痛经-如温经汤 (吴芋、当归、白芍、川芎、 半夏、人参、甘草、阿胶、 麦冬、丹皮、桂枝)。 ④胸痹心痛-枳实薤白桂枝 汤。
取桂枝助阳温通之性而治之。 痰饮证-心脾阳虚,不能 运化津液以致水湿内停。
麻黄与桂枝功效比较:
麻黄-发汗力强,主伤寒表实无
汗证,喘息 水肿等。发
发散风寒
汗之力遍彻皮毛。
桂枝―发汗力弱,主伤风表虚自
汗证。助阳止痛。特点是
善行四 肢。
均主风寒表证。
※紫苏《本草经注》中品
性能:辛、温、香,归肺,脾经。
发汗解表,行气和胃,解鱼蟹毒。
分析:
辛温入肺走表能发散风寒。
以散寒行气为功香温入脾走里以理气宽中。
性能:辛、微苦、温,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功效分析: 味薄升浮归太阳走肌表,以宣散 太阳风寒表邪而开腠发汗。
以发散风寒为功入肺经则散肺寒,宣肺气而治寒 邪犯肺之咳喘。
苦温入膀胱之腑,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温化膀胱 之气,而利尿行水湿。
故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实为散风寒,宣肺 气,温化膀胱之要药。称“疗伤寒解表第一药” 发汗之力“遍彻皮毛”。
辛香善走,以走窜化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