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清热药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
抗肿瘤 、镇静、 降压、保肝、利胆等
四、常用实验方法 (一)抗菌实验
应选用广泛菌株进行体外抗菌实验;选用敏感菌 株进行感染动物的保护实验。
1、体外抗菌试验:
中药粗制剂对结果有较大的非特异性影响。
2、体内抗菌实验
是判定药物有无临床价值的最主要指标。
(二)抗病毒试验
1、细胞培养法
2、鸡胚法 3、整体动物实验法
(2)抗细菌毒素、抗腹泻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黄连及小聚碱能提高机体 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
(3)抗炎、解热
有效成份:小檗碱、药根碱、黄连碱 作用特点:小檗碱对急慢性炎症均有 抑制作用。
(4)抗溃疡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抑制胃酸分泌 、抗幽门螺杆菌
镇静催眠 、降血糖 有效成份:小檗碱
(三)抗炎实验
炎症模型 一般性炎症(早中晚三期) 免疫性炎症(见袪风湿药)
一般性炎症按早、中、晚三期分别有相应的模型
早期(血管反应期)
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法
腹腔染料渗出法 皮内染料渗出法
肿胀实验法
小鼠耳壳肿胀(二甲苯、巴豆油)
中期(细反应期)
大鼠足跖肿胀(角叉菜胶、蛋清、甲醛) 羧甲基纤维素囊法 巴豆油气囊法
解热
(1)扩张血管,促进皮肤散热; (2)减少致热源; (3)抑制发热介质的合成、分泌: (4)改变Na+/Ca2+比值:,体温;,体 温。 与解表药不同之处: 清热药退热一般不伴明显发汗。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多数清热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某些清热药又可抑制异常的免疫反应
1、抗菌、抗病毒,抗毒素以消除病因; 2、强心,增加血循环动力; 3、扩张血管,解除微循环血管痉挛; 4、调整凝血与抗凝系统平衡的紊乱而减少出血; 5、镇静、解热以改善神经系统症状。
(四)清热燥湿
主治湿热内蕴诸证。见于慢性疾病。 如肝炎,尿道感染,菌痢。 1、抗菌、抗病毒、抗真菌; 2、降脂、保肝利胆;
有效成份:绿原酸、异绿原酸 作用特点: 1)广谱抗菌作用 2)与连连翘合用抗菌范围增加 3)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
(2)抗内毒素
银花提取液对内毒素有直接摧毁作用 (3)其他 :抗炎 、解热 、提高免疫功能
2.其他药理作用
降血脂、抗早孕、利胆、 抗肝损伤、止血
大青叶与板蓝根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靛玉红有抗白血病作用
知 母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泻火,生津润燥 外感热病,高热烦渴 肺热燥咳,骨蒸潮热 内热消渴,肠燥便秘
2.其他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1)抗心律失常 (2)正性肌力作用 (3)负性频率作用 (4)降压作用 (5) 对缺血心肌的保护
其他: 抗脑缺血 、抗血小板聚集 、降血脂
金银花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解毒
外感发热、疮痈疖肿 热毒泻痢
主要成份
绿原酸类及黄酮类化合物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主要成份
黄酮类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体 有效成份:黄芩素、 黄芩苷元 作用特点:抗菌谱广, 对G+、G-都有效
(2)抗炎 有效成份: 黄芩苷元、黄芩素等 作用特点:对急性炎症作用明显,对免疫性 炎症对也有抑制作用,对慢性炎 症作用不明显。 作用机制:抑制炎性介质的生成和释放有关
晚期(肉芽组织增生期)
皮下植入法(棉球、滤纸片、塑料环)
(四)解热方法(见解表药) (五)抗炎方法(参祛风湿药) (六)对免疫的影响(见补益药)
黄 芩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止血、安胎
湿温、暑温,胸闷呕恶, 湿热痞满,泻痢,黄疸, 肺热咳嗽,高热烦渴, 血热吐衄 ,痈肿疮毒, 胎动不安。
扶正
增强免疫功能 保护细胞器 维护钙稳态 增强解毒活性
(二)清热泻火
“火为热之极”,清热泻火药主治气分
热证。表现:高热、烦躁,多见于感 染性疾病的明显期、急性期。

药理作用:清热解毒+解热、镇静、 抗惊厥。
(三)清热凉血
主治热入营血。见于急性传染病的衰竭期, 伴有CNS病变及脏腑功能衰竭。
三、共同的药理 作用
抗病原微生物 *以清热解毒药和清热燥湿药较强,
其中清热燥湿药对真菌有效
*最初的靶点,但并非是主要机制
抗炎
抗急性炎症反应
抗毒素
1、直接作用 (1)降解内毒素(Endotoxin) A、直接破坏内毒素的结构; B、保护溶酶体膜。 (2)拮抗外毒素(Exotoxin) 2、间接作用――降低细菌的毒力。 (1)抗透明质酸酶。 (2)抑制凝固酶的形成
热毒入血,发斑神昏, 咽喉肿痛,丹毒口疮等
主要成份
菘蓝苷、靛蓝 、靛玉红 色胺酮 、挥发油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1)抗病原微生物
有效成份:靛蓝、靛玉红 作用特点: 1)大青叶对多种细菌有抑制作用 2)板蓝根抗病毒作用比较显著
(2)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3)保肝
2.其他药理作用
(2)抗过敏
有效成份:黄芩甙、黄芩素 作用特点:对I型变态反应作用显著
(4)保肝、利胆 有效成份:黄芩素、总黄酮 作用特点:黄芩的保肝作用可能与抗 氧自由基损伤有关。
2、其他药理作用
(1)降血脂、抗动脉粥样硬化 (2)抗氧自由基损伤 (3)降压、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
2.其他药理作用
(1)中枢抑制和肌松 (2)抑制血小板聚集 (3)降压、松弛血管平滑肌
中药学-清热药
来自百度文库
表热:辛凉解表药。 热证 虚热:清虚热药 里热 气分热-清热泻火药 实热 血分热-清热凉血药 湿热――清热燥湿药 热毒疮疡-清热解毒
关于清虚热药现代研究较少
二、清热药分类的药理学特点
(一)清热解毒: 热毒证 温病初起 疮痈肿毒 咽喉肿痛 痢疾
均与细菌、病毒感染有关
袪邪
抗病原微生物 抗炎性反应 抗内毒素 抗过氧化损伤 抗炎性细胞因子
黄连
一、 概述
功能与主治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湿热痞满,呕吐,泻痢,黄疸 高热神昏,心火亢盛,心烦不 寐,血热吐衄,目赤吞酸,牙 痛,消渴,痈肿迸疮;外用可 治疗湿疹,湿疮,中耳炎 。 小檗碱 、黄连碱、掌叶防 己碱 、药根碱 等
主要成份
二、主要药理作用
1、与功效主治相关的药理作用 (l)抗病原体 有效成份:小檗碱 作用特点: 1)具有广谱抗菌作用 2)抗菌强度与炮制、配伍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