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教养之道-胎教和胎养--张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思

-暨听凯老师《文化教养之道》有感

今天一整天都在学校报告厅里聆听了凯老师文化教养之道主题报告,受益颇深。凯老师是一名具有深厚国学底蕴,效仿先古,以自身力量一响一代人的讲师。听过几次国学报告,研究的容纵使不尽相同,有族谱有血脉有姓氏,但是今天我的感触却大不同以往。整个过程中,给我感触最真、最深的是老师从始至终的谈吐举止,以及他的有序谦和的团队----每当有人走进报告厅,标准的90度鞠躬以及声音洪亮的“老师,上课愉快”,每当我们离开报告厅,同样的标准,同样的举止“老师,您辛苦了”。其实受熏的是我们,但是老师的队伍依旧做着执着的坚持。没有

谁要求老师做着这样的坚持,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他做着真我,坚持着心中的清风明月相伴的理想—传承国学,造福后代,唯有国学,只有国学。

老师在上午的报告中提到了胎教和胎养,刚一看到这个题目,我觉得离自己还很是遥远,但是一上午下来就知道老师的用意并不在此,而是在让更多的国人知道,怎么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最高尚的途径、最真实的希冀来让我们的国家后代更好,让家家户户的新生命更具竞争力。那就是围绕着传统教育开展的胎教和胎养。老师首先说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其本而万物理,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君子慎于始。”其实人和人的差距不是在教学中拉开的,同样一节课,有的孩子不用费吹灰之力,而有的孩子却需要老师一直的提醒。老师打趣道,老师并没有把你们孩子的耳朵堵上,眼睛捂死,可为什么还是学不会?家长你要好好反思一下你的怀孕时期给孩子造成了什么,是不是你那时易怒多争吵,挤兑婆婆,或者挖空心思想啃老?一个很浅显的例子开始了今天上午的主题演讲,老师们得到了被认可的感觉,家长们也在心斗争着,是不是再说的我?

所谓“教、养”,就是胎教、胎养、早教、早养、幼教、幼养。三个不同阶段反应

了中国人最缺失的东西。其实如老师所说,偏重于生理方面的保养是养,偏重于心理的是教。两者缺一不可。我们随处可见怀孕时期如明珠般的孕妇,鲍鱼海参,奇异水果,营养蛋白粉,补锌补钙片,应有尽有,真的这些是体缺的么?老师解释道营养就是你体缺了的你需要补充的,最正统的选择应该是五谷杂粮,蔬菜水果。在我爸爸妈妈的描述中他们的童年里整个村子并没有现如今发热名目繁多的病,村居民相安无事。如果我们真的人体离开了那些活不了,为什么我们的繁衍生生不息。

其次老师又说到了教育环境的一直变化,并不是学校是唯一的教育环境,还有婚前、娘胎、家庭、学校、社会。而何为灵魂?纵观世界大背景下的中国,中国文化走向一种停滞,文化界错综复杂,电视媒体、报纸命题、网络媒体都在为了争抢一席之地而用尽各种手段,穿越剧、汉字新说、科幻动画片阵阵让我们觉得每天看到的是一顿色泽鲜美,实则无营养价值的快餐。速食可以,完全无回味可言。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的文化需要回归。而回归的根本在于灵魂二字-----教育需要注入灵魂、全世界的教育魂不附体、卓越都是失去灵魂的卓越、人没有灵魂就是行尸走肉、家没有灵魂就传承不了三代、民族失去了灵魂将会消失、国家没有灵魂就会亡国。其实很简单灵魂就是文化,就是圣贤教育,通过经典教育来实施完成,通过成人教育,通过胎教,通过早教。现代胎早教注重身命、头脑的发展。其实这些都与我们的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除了这些,老师提到的几个点我也印象深刻:

一、儿童脑神经发育过程

-1 岁---- 3岁完成60%

3 岁---- 6岁完成20%

6 岁----13岁完成10%

13岁----成人完成10%

二、智能发展的基础

视觉的发展(眼)

听觉的发展(耳)

嗅觉的发展(鼻)

味觉的发展(舌)

触觉的发展(身)

根本教育(意)慧命的教育,感于善则善,敢于恶则恶。

三、中国有最辉煌的胎教早教历史成就令人惊叹。并不是近代接受了西方文化熏后的,而是上古至汉代的发展。在中国的上古时代至西汉时代,有关胎养的问题已开始萌芽而形成雏形。例如公元前十六——十一世纪,在甲骨文上发现已有孕妇临产得病,母子是否平安的卜辞,以及“育疾”的名目,也就是妇女生育的疾病。公元前十一世纪已成书的《周易》。我国最早的养胎专著《妇人胎藏经》,汉代向所著的《古列女传·母仪传》,汉代贾谊《新书·胎教》,汉代王充所著《论衡·命义篇》。

晋南北朝至唐代的发展到了晋南北朝时代,我国养胎学有了纵深的发展。北齐的徐之才(公元四七二——五七二年),他著有《逐月养胎法》《颜氏家训》中,也提到胎教的方法。唐代的思邈在所著的《备急千金要方》、薛轩的《坤元是宝》子建的《十产论》自明的《妇人大全良方》。同时老师建议我们多看看《佛说入胎经》、《禅秘要经》、《修行地道经》、《大威德陀罗尼经》、《俱舍论》中有关住胎的说法,跟现代人体胚胎学配合起来比较研究,很有趣,也很有意义。

其实我们可以理解隔代亲,学校周围,生活的环境里处处可见,对那些小宝宝们的宠溺,其实恰恰耽误了他们。因为负1---—3岁是感觉统合训练最敏感时期,在孩子生命之初不失时机顺其自然去训练,能达到事半功倍,如一出三翻六坐八爬) 。但是我们都忽略了。

想要记录的还有很多,但是老师的一席话的确让我有胜读十年书的感触。弘扬我们的经典音乐,传统文化,我想我还要继续谦虚学习。这只是一个开始。

文化教养之道---凯演讲提纲

文化教养之道---经典胎教早教

开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正其本而万物理

失之毫厘

差之千里

故君子慎于始

名词解释

教、养

胎教、胎养

早教、早养

幼教、幼养

偏重于生理方面的保养是养,偏重于心理的是教.

教育环境

婚前

娘胎

家庭

学校

社会

教育需要注入灵魂

全世界的教育魂不附体

卓越都是失去灵魂的卓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