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语言差异看文化差异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语言差异看文化差异

——跨文化沟通心理学论文

摘要:中国有句俗语说道,一方水土一方人,不同的生活环境孕育出了各自独特的文化。语言是社会的产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人类历史和文化的结晶。它凝聚着一个民族世代相传的社会意识,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各方面人类社会所有的特征。文化的传播和交流离不开语言。

关键词:中西文化语言交流

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是人类社会的产物和历史文化的沉淀。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人类的生活的环境,不同的文化背影和文化传统,使中西方在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等方面也存在有相当的文化差异。因而各自的文化被赋予其独特的自然环境特色,有浓厚的地域风采。作为文化的一种重要载体,语言便清晰的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词汇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文化的发展和变化,同时也直接反映着文化的差异。

1.价值观

中国文化产生于大河文明,崇尚农业,因而衍生了一种群体性的文化特征,主张群体利益凌驾于个人价值之上。中国人尤其崇尚儒家思想,向来以自我贬仰的思想作为处世准则,接人待物,举止言谈要谦逊,注重温、良、恭、俭、让,反对过分地显露自己表现自我。

而西方国家价值观崇尚个人为中心,宣扬个人主义至上,竭力发展自己表现自我,“谦虚”这一概念在西方文化中的价值是忽略不计的。我们常说美国电影具有鲜明的个人英雄主义,这也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特点,个人价值凌驾于群体利益之上。

正因为如此,中西两种文化在对某些单词所带有褒贬色彩上有差异。如ambition一词,本身具有褒贬两种含义。中国人用其贬义,表示“野心勃勃”,而英美人则取其褒义,表示“雄心壮志”。Aggressive一词,中国人常用来形容某人“挑衅”“好斗”,而美国人则用来形容某人“进取上进,有开拓精神”。

2.年龄

我国的群体性文化,非常重视家庭亲友关系。而在西方国家,崇尚独立自主自强自立。中国人重视传统的君臣,父子,论资排辈,等级森严。而在英美国家,长辈与晚辈间地位平等,不计较老少界限,多以朋友相处。

文化的不同带来价值观念的在不相同。如old一词,中国人历来就有“尊老敬老”的传统。“老”在中文里表达尊敬的概念,如老祖宗,老爷爷,老先生等。中国人往往以年龄大为荣。和别人谈话时,年龄越大,资格越老,也就越会得到别人的尊敬。“姜还是老的辣”。在我们看来,长者不仅是智慧的化身,也是威望的象征。

然而,西方国家极少有人愿意倚老卖老而自称“old”。在他们看来,“old”是“不中用”的代名词,不喜欢别人说自己老。在西方文化中,他们把年龄作为个人极为重要的隐私看待。尤其是女士,更忌讳别人问自己的年龄。即使愿意谈论自己的年龄,也要别人猜测其年龄,而此时,他们的真正目的的期望别人恭维他们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小,是多么年轻。

3.动物

同样的一件事物,在不同的文化背影中,代表的形象大相径庭。

在英语中,“dragon”(龙)是邪恶的象征,常常与残暴的行为联系在一起;但是在汉语中,中国古代将“龙”视为帝王的象征,是珍贵的象征,例如“望子成龙”。中国人也自称为龙的传人,龙是让国人喜欢的象征和图案。因为中西方的认知角度不同,所以对同一个词会有褒贬之分,为了避免歧义,“亚洲四小龙”则译成“fourtigers”,而不是“fourdragons”。

中英两种文化赋予“龙”不同的文化内涵,其他家畜和动物,甚至是植物,在不同的文化中也有着不同的涵义。

在英语中,“monkey”(猴)是指淘气鬼,耍弄的对象;而在汉语中,“猴”则代表机灵乖巧的人,还是十二生肖之一。中国人蔑视狗,因而有“走狗”、“赖皮狗”、“狗急跳墙”、“狗仗人势”、“狗眼看人低”等说法。而在西方国家,人们则欣赏狗的勇敢和忠诚,对狗的赞誉也屡见不鲜,并把人比作狗。如a luck dog(幸运儿);Love me,love my dog (爱屋及乌);Every dog has his day(凡人皆有得意日)。与此相反,中国人十分喜爱猫,用“馋猫”比喻人贪嘴,常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猫”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

在中国人看来,像乌龟,乌鸦,狐狸,猫头鹰等这样的动物是不招人待见的,因为它们往往有一种不吉祥的寓意,国人认为乌鸦晦气,喜鹊报喜,但是一些西方人则讨厌喜鹊,认为喜鹊总是制造噪音,相比认为乌鸦比喜鹊安静而喜欢乌鸦。

4.颜色

中国人对红色情有独钟,认为红色代表着喜庆和吉祥,所以家中办喜事,红色总是少不了的,红色的新娘装,红色的盖头,大红花,大红蜡烛,以及红双喜字等等。在过春节时,写春联总是用红纸,并且家家户户放着红色的鞭炮。关于红色的词语大多含有褒义,如“开门红”指旗开得胜,“红运”指运气好,“红火”指繁荣。

但是英美人没有中国人的这种文化心理,他们对“red”的文化心理往往是伤心与可怕的,因为红色是鲜血的颜色,所以会很容易联想到灾难等不好的事情,例如“red ruin”指火灾,“red light”指危险信号。所以英美人的婚礼不会用红色来装饰,相反会用白色,因为他们认为白色代表着一种纯洁无暇,而中国人在葬礼上才会用白色来装饰,所以中英两种语言中的颜色词的不同含义也表达了人们不同的感受或情绪。

中国人提到色情的事物总是将其比作黄色,而在英语中,则更多会用“blue”(蓝色)来进行描述。

5.数字

在数字方面,不少中国人不喜欢“4”这个数字,因为它是“死”的谐音,是不吉祥的数字,而英语中却认为“13”不吉祥,因为西方人信基督教的很多,而“13”与耶稣受难时的人数有关。但汉语中“13”并没有这种象征。

6.称谓

汉语中的亲属称谓有泛化使用的倾向,常用于非亲属之间。年轻人对长辈称“叔叔”“阿姨”;对平辈称“大哥”“大姐”。但在英语中,亲属称谓不广泛地用于社交,只有关系十分密切的情况下才使用此类亲属称谓且后面不带姓,只带名。又如汉语有尊师的传统,“教师”已不仅仅是一种职业,在中文中将别人称为“X老师”是一种对人的尊称,而英语中teacher只是一种职业。英语中称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