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合集下载

常用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值范围

常用检验科项目临床意义及参考值范围
减少较为少见,常表示严重的肝病,如肝炎合并广泛的肝坏死。
增高:肾前性因素:各种疾病引起的血液循环障碍(肾供血减少)及体内蛋白代谢异常。肾性因素:肾功能减退,如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晚期、肾结核、肾肿瘤、肾孟肾炎等。肾后性因素:尿道阻塞,如前列腺肿大、尿路结石、膀胱肿瘤致使尿道受压等.
肌酐
(CRE)
用于营养状况的评价和治疗效果监测,中度营养不良为0.1—0.16g/L,重度营养不良为<0。08g/L.
胱抑素C(Cys C)
0。54—1。25mg/L
CysC的生成速度和血浓度稳定,不受其他病理变化影响,肾脏是其唯一的滤过和代谢器官,因此可作为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的一种理想的内源性指标,较血清BUN、Cr、β2-MG具有更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临床用于判断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早期损伤,估计肾功能的损伤程度和指导治疗,肾移植排斥反应和治疗反应的监测,其他原因引起的GFR异常(如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管阻塞及尿路梗阻、肾小球损伤)通常不高,直至肾实质损伤时才增高,CRE对晚期肾脏病临床意义较大。
正常情况下CRE:BUN为15-24:1。在肾病早期,BUN增高比CRE更明显,肾前原因引起BUN明显增高。尿道阻塞而使非蛋白含氮滞留,致CRE、BUN同时成比例增高。严重肾小管损害时,CRE:BUN<10:1.
血β2m与肾小球滤过率(GFR)呈直线负相关.当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β2m即开始上升,故测定血清β2m能较好地了解肾小球滤过功能,并且较血肌酐浓度增高更早、更显著;肾移植成功后血清β2m很快下降,甚至比血肌酐浓度下降更早,当发生排异反应时,由于肾功能下降及排异引起的淋巴细胞增多而使β2m合成增加,血清β2m常升高,且往往较血肌酐升高早更明显。
尿β2—微球蛋白(β2m)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生化检验项目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2014-01-17 360doc个人图书馆1、检验项目谷丙转氨酶英文缩写AL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急慢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肝硬化,心梗,胆道疾病等。

2、检验项目谷草转氨酶英文缩写AST正常参考值0-40I/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能不全,皮肌炎等。

3、检验项目转肽酶英文缩写GGT正常参考值0-40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活动期,肝硬化,急性胰腺炎及心力衰竭等。

4、检验项目碱性磷酸酶英文缩写ALP正常参考值30-115IU/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肝癌,肝硬化,阻塞性黄疸,急慢性黄疸型肝炎,骨细胞瘤,骨折及少年儿童。

5、检验项目乳酸脱氢酶英文缩写LDH正常参考值90-245U/L临床意义增高:急性心肌梗塞发作后12-48小时开始升高,2-4天可达高峰,8-9天恢复正常。

另外,肝脏疾病恶性肿瘤可引起LDH增高6、检验项目总胆红素英文缩写TBIL正常参考值4.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

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胆石症等。

7、检验项目直接胆红素英文缩写DBIL正常参考值0.00-6.00umol/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8、检验项目游离胆红素英文缩写IBIL正常参考值0.00-17.39umol/L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血反应。

9、检验项目总蛋白英文缩写TP正常参考值55.00-8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伤,失血。

10、检验项目白蛋白英文缩写ALB正常参考值35.00-55.00g/L临床意义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度上升。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正常值及意义临床上,常用的检验指标有很多,每项指标的正常值都有其特定的意义。

正常值是通过对大量健康人群进行检查和统计得出的,在临床上用于判断一个人的身体功能是否正常或其中一种疾病是否存在。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临床检验指标的正常值及其意义。

1.血常规血常规是评价人体血液性状和造血功能的常规临床检查项目。

正常值范围如下:-血红蛋白:男性130~180g/L,女性120~160g/L。

血红蛋白水平反映红细胞携氧能力,低血红蛋白可能提示贫血。

-白细胞计数:4~10×109/L。

白细胞计数是体内炎症和感染的指标,且不同类型白细胞水平异常可以指导不同病因的判断。

-血小板计数:100~300×109/L。

血小板计数反映止血功能,过高或过低可能提示出血或凝血功能异常。

2.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是评估肝脏功能和肝脏疾病的重要指标。

常见的肝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男性10~40U/L,女性7~35U/L。

ALT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其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肝炎、肝病等肝脏疾病。

- 血清总胆红素(TBIL):3.4~20.5μmol/L。

TBIL是评价胆红素代谢及胆道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明肝胆系统疾病。

-白蛋白(ALB):40~55g/L。

白蛋白是肝脏合成的重要蛋白质,其降低可能表示肝功能减退。

3.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是评估肾脏功能和肾脏疾病的重要指标,常见的肾功能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血肌酐(Scr):男性62~106μmol/L,女性44~84μmol/L。

血肌酐是评估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损伤。

- 尿素氮(BUN):2.8~8.2mmol/L。

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其升高可能表示肾脏功能减退。

4.血脂检查血脂检查是评估血液中脂质代谢情况和心脑血管疾病风险的指标,常见的血脂指标及其正常范围如下:- 总胆固醇(TC):<5.72mmol/L。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

人体常见化验指标的正常值及临床意义一、肝、胆功能指标:1、谷丙转氨酶(ALT) 正常值 3.00-40.00 u/l临床意义:(1)ALT活性在下列疾病可见升高a.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肝硬化活动期、中毒性肝炎、脂肪肝、胆管炎和胆囊炎等b.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的肝脏淤血、脑出血等c.骨骼肌疾病: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等(2)一些药物和毒物可引起ALT活性升高,如氯丙嗪、异烟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铅、汞、四氯化碳或有机磷等2、谷草转氨酶(AST) 正常值3.00-40.00 u/l临床意义:(1)AST在心肌细胞内含量较多,当心肌梗死时,血清中AST活性增高,在发病后6-12小时之显著增高,在48小时达到高峰,约在3-5天恢复正常(2)疟疾、流行性出血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多发性肌炎、肌营养不良、急性胰腺炎、胸膜炎、肾炎及肺炎等也可引起血清AST活性轻度增高(3)肝炎时,AST和ALT均可明显增高,可高与正常值上限10-30倍,这在其它疾病时少见.在黄疸期间,AST和ALT即可见增高,有助于早期诊断,由于肝中AST含量增高,往往AST>ALT,但由于ALT清除率较慢,所以不久以后即ALT>AST.恢复期一般ALT恢复较慢,持续ALT、AST 增高,往往说明有慢性肝炎.AST/ALT比值如<1,则有可能是慢性迁延性肝炎.如酶活性增高,且AST/ALT比值>1,则很有可能是慢活肝.。

3、r_谷氨酰转移酶(r_GT) 正常值11.00-61.00 u/l临床意义:人体各器官中r_GT的含量按下列顺序排列:肾、前列腺、胰、肝、盲肠和脑.肾脏中含量较高,但肾脏疾病时,血液中的该酶活性增高不明显.肾单位病变时,r_GT经尿排出,检验尿中酶活性可能有助于诊断肾脏疾病,r_GT主要诊断肝胆疾病.显著增高常见于:原发行肝癌、胰腺癌、阻塞性黄疸、胆汁性肝硬化、胰头癌、肝外胆管癌等.轻度或中度增高见于:传染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胰腺炎、胆石症等4、碱性磷酸酶(ALP) 正常值53.00-140.00 u/l临床意义:(1)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a.生理性增高:妊娠期、儿童生长发育期、射入性血糖增多及紫外线照射后b.肝胆疾病:阻塞性黄疸、急性或慢性黄疸性肝炎、肝癌、肝脓肿c.骨骼疾病:由于骨的损伤或疾病使成骨细胞内所含高浓度的碱性磷酸酶释放入血液中,引起血清中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高。

临床检验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及临床意义

正常值临床常规检验项目:一:红细胞记数RBC:临床意义:诊断各种贫血和红细胞增多症正常参考值:男(4。

0-5.5)T/L女(3。

5—5.0)T/L二:血红蛋白HGB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110-160g/L 三:红细胞比积HCT临床意义:同上正常参考值:0。

37—0。

49 四:平均红细胞体积MCV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正常参考值:82—92fl五: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27-31pg六: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临床意义:判断贫血的类型和轻重程度正常参考值:320—360g/L七: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 临床意义:RDW增加可见于营养缺乏性贫血正常参考值:11.6—14.8八:白细胞记数WBC临床意义:增高见于感染、组织损伤、白血病;降低见于血液病、自身免疫病、脾功能亢进等正常参考值:4-10G/L九:白细胞分类DC临床意义:用于血液病等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感染轻重程度。

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感染、白血病;降低见于某些感染、自身免疫疾病、脾亢等嗜酸性粒细胞(EOS)增高见于过敏性疾病、某些皮肤病及传染病的早期;降低见于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后等。

正常参考值:分叶核粒细胞GRAN 50-70%嗜酸性粒细胞EOS50-300G/L(G=106)淋巴细胞LYM 20—40%单核细胞MID 3—8%十:血小板记数PLT临床意义:检测凝血系统的功能正常参考值:100-300G/L十一: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临床意义:判断血小板减少的原因正常参考值:6.8-13。

5fl十二:血小板压积PCT临床意义:同PLT正常参考值:0.1-0.3%十三:血小板分布宽度PDW临床意义:PDW增加见于血小板降低正常参考值:15。

5—18。

0%十四:网织红细胞记数RC临床意义:判断骨髓增生情况,评价疗效正常参考值:0.5-1.5%十五:血沉ESR临床意义:增高见于炎症、恶性肿瘤、贫血、高胆固醇及高球蛋白血症正常参考值:男0-15mm/h女0-20mm/h十六:尿比重SG临床意义:降低:尿崩症、肾功能不全增高:肾小球肾炎、心功能不全、糖尿病正常参考值:1.010—1.030十七:尿酸碱度PH临床意义:酸性尿:尿酸盐结石、酸中毒碱性尿:草酸盐结石、泌尿系统感染等正常参考值:5—8十八:尿沉渣镜检临床意义:红细胞:肾炎、肿瘤可增加白细胞:泌尿系统感染上皮细胞:尿路感染、肾盂肾炎增加管型:各类肾炎肾病正常参考值:OBL:neg 0-5(±)2—6(+)8-15(++) 20—30(+++)>40(++++) LEU:neg 0-5(—)5—10(+)10-15(++)20-40(+++) 〉50(++++)上皮细胞:少量扁平及圆形上皮管型:偶见透明管型十九:本周氏蛋白临床意义:阴性监狱多发性骨髓瘤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尿胆红素U—BiL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正常参考值:阴性1(SCHWACH)3(MAESSIG)6(STARK)二十一:尿胆原URO (UBG)临床意义:阳性见于黄疸及肝病正常参考值:0.2 2(+)4(++) 8(+++)12(++++)二十二:尿酮体U-Ket临床意义:阳性见于糖尿病酮症、腹泻正常参考值:neg 5(±) 15(+)50(++)150(+++)二十三:尿糖U-Glu临床意义:糖尿病、肾性糖尿时增高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四:尿蛋白U-Pro临床意义:增高见于肾炎、肾病泌尿系统感染正常参考值:neg 25(+)75(++)150(+++)500(++++)二十五:尿亚硝酸盐NIT临床意义:阴性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六:便潜血OB临床意义:阳性见于消化道出血性疾病正常参考值:阴性二十七:精液常规RT临床意义:鉴别诊断前列腺炎与前列腺癌;精囊炎与精囊结核正常参考值:1-1。

临床常用检验值及意义

临床常用检验值及意义
1、丙氨酸转氨酶 ALT
主要分布在肝脏,其次是骨骼肌、肾脏、心脏等。 正常参考值 5-40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 、肝坏死、肝癌、胆管炎、胆囊炎、心肌梗塞、心 力衰竭、心肌炎、多发性肌炎、酒精、化学毒物、 药物等因素致肝损害。
血清酶学检查
2、门冬氨酸转氨酶 AST 主要分布在心肌,其次在肝脏、骨骼肌、肾脏
170-200g/L 6.0-7.0 ×10 12 /L
临床意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多见于各种贫血,如急性、慢性再生障
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等。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增多:
红细胞生成素代偿性增加:常见于身体缺 氧、严重的心肺疾病、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红细胞生成素非代偿性增加:如某些肿瘤或肾 脏疾患如肾癌、肝细胞癌、卵巢癌、肾胚胎 瘤、肾上腺皮质腺瘤、子宫肌瘤及肾盂积水、 多囊肾等。
血清酶学检查
4、乳酸脱氢酶 LDH
正常参考值 95-200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肝炎、心肌梗塞、肺梗塞、某些恶 性肿瘤 淋巴瘤、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 癌、宫颈癌等 、白血病、肾病综合征、休克 、溶血性贫血、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等病症。
血清酶学检查
5、r-谷氨酰氨基转移酶 GGT 正常参考值 男性11-50U/L,女性7-32U/L。 临床意义 增高 见于胆道阻塞性疾病、急慢性病毒
性肝炎、肝硬化、急慢性酒精性肝炎、药 物性肝炎、其他 脂肪肝、胰腺炎、胰腺肿 瘤、前列腺肿瘤等 。
3.4血肌酐
血中的肌酐,由外源性和内生性两类组成。 机体每20g肌肉每天代谢产生1mgCr,产生速 率为1mg/min,每天Cr的生成量相当恒定。血 中Cr主要由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肾小管基本 不重吸收且排泌量也较少,在外源性肌酐摄入 量稳定的情况下,血中的浓度取决于肾小球滤 过能力,当肾实质损害, GFR降低到临界点后 GFR 下降至正常人的1/3时 ,血Cr浓度就会明 显上升,故测定血肌酐浓度可作为GFR受损的 指标。敏感性较血尿素氮好,但并非早期诊断 指标。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尿17-羟固醇
17-OH
增高:见于柯兴氏综合症,肥胖症,甲亢,肾上腺皮功能亢进,尤以其肿瘤升高显著。 降低:见于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如阿狄森氏病等。
尿17-酮类固醇
17-KS
增高:见于肾上腺癌,睾丸肿瘤,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 降低:见于柯狄森氏病,性机能减退,脑下垂体前叶功能低下。
尿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VMA)定量
蛋白
脑脊液糖增高:见于病毒性脑炎,乙型脑炎,脊髓灰质炎,脑肿瘤,脑水肿及糖尿病等。 脑脊液糖降低:见于化脓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脑脓肿,流行性脑脊髓炎等。

脑脊液氯增高:见于尿毒症。 脑脊液氯降低: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肌钙蛋白I
TNI
诊断心肌梗塞的灵敏指标,同时它又是判断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与老年痴呆相关
单核细胞化学趋化因子-1
MCP-1
与诱发炎症细胞移行有关
巨噬细胞感染趋化因子-1α
MIP-1α
与诱发炎症细胞移行有关
巨噬细胞感染趋化因子-1β
MIP-1β
与诱发炎症细胞移行有关
RENTS
与诱发炎症细胞移行有关
基质细胞源性因子-1
SDF-1
与诱发炎症细胞移行有关
髓鞘碱性蛋白
MBP
与诱发炎症细胞移行有关
与CKMB的临床意义相似,而特异性稍低。
脂肪酶
Lipase
与淀粉酶的临床意义相似,持续时间更长些。
胸水
LDH(胸水)
恶性肿瘤时胸腹水LDH明显升高。
CL(胸水)
尿毒症病人脑脊液氯化物长高。降低:常见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氯(尿)
一般情况下,尿钠与尿氯保持相对平衡,但连续服用NaCL或KCL 后,尿氯比尿钠高;相反,连服大量碱性钠盐,尿钠比尿氯高。

血液常规检验指标及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检验指标及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

血液常规检验指标及其参考值和临床意义(以下指标仅为参考值,每个检测设备其参考值有一定的差异)一、血红蛋白(Hb)1.参考值男性110~160g/L,女性110~150g/L,新生儿170~200g/L。

2.临床意义(1)贫血(如男性<120 g/L, 女性<110/L)、白血病、大量失血及钩虫病等降低。

(2)慢性缺氧(肺气肿和先天性心脏病等)、严重脱水、大面积烧伤、慢性一氧化碳中毒及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时增高。

二、红细胞(RBC)1.参考值男性4.0~5.5×1012/L,女性3.5~5.0×1012/L,新生儿6.0~7.5×1012/L。

2.临床意义同血红蛋白,巨幼红细胞贫血时减少更为明显。

三、白细胞(WBC)1.参考值成年人4.0~10.0×109/L,儿童 5.0~12.0×109/L,新生儿15~20×109/L。

2.临床意义(1)细菌性感染、尿毒症、严重烧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白血病和应激状态(如急性出血和大手术)等增多。

(2)妊娠后期、月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可有生理性增加。

(3)病毒感染、伤害及副伤寒、疟疾、再生障碍性贫血、极严重感染、放射性辐照、肿瘤化疗后和非白血性白血病等减少。

四、白细胞分类(DC)1.参考值(1)中性粒细胞0.5~0.70×(50~70%)(2)嗜酸性粒细胞0.005~0.05(0.5%~5%)(3)嗜碱性粒细胞0~0.01(0~1%)(4)淋巴细胞0.2~0.40(20%~40%)(5)单核细胞0.03~0.08(3%~8%)。

2.临床意义(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化脓性细菌感染、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出血、溶血、手术后和尿毒症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疟疾、粒细胞缺乏症、放射性辐照和肿瘤化疗。

(2)嗜酸性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等;其减少见于伤寒和副伤寒等。

(3)嗜碱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何杰金氏病和铅中毒等。

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不同的检验方法和仪器在检测原理、灵敏度、特异性等方 面可能存在差异,导致同一标本在不同仪器上检测结果存 在差异。此外,不同厂家生产的同一种仪器也可能存在性 能上的差异,影响正常参考值的准确性。因此,为了确保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应该尽量采用统一的检验方 法和仪器,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
遗传因素
考虑个体的遗传背景对检验正常参考值的影响,通过基因检测等方法确定个体的生理特点 ,为制定个体化正常参考值提供依据。
环境和生活习惯
环境和生活习惯对个体生理指标的影响逐渐被认识,未来正常参考值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 ,以更准确地反映个体的健康状况。
新技术与方法在检验正常参考值中的应用
生物标志物
新型生物标志物的发现和应用将为正常参考值的确定提供更多依据。例如,新型的生物 标志物可以更准确地反映疾病风险和治疗效果,有助于制定更准确的正常参考值范围。
VS
详细描述
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人群在生理特征上存 在差异,如新生儿和老年人的各项生理指 标与中青年人存在差异,男性和女性在激 素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可能 导致不同年龄和性别的人群在某些检验项 目的正常参考值上存在差异。
检验方法与仪器差异
要点一
总结词
不同的检验方法和仪器可能导致正常参考值存在差异,影 响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规范行业标准
制定规范的行业标准,促进正常参考 值的合理应用。通过建立完善的行业 规范和标准体系,确保检验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健 康服务。
THANKS
感谢观看
指导临床决策
正常参考值在指导临床决策方面具有重要意 义。医生可以根据检验结果的变化趋势,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做出进一步的检查建议。 例如,当血常规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升 高时,医生可能会考虑给患者使用抗生素; 而当血糖检查结果持续高于正常值时,医生 可能会建议患者调整饮食或增加降糖药物的 剂量。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各种实验室检查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各种实验室检查意义一、常规项目 (1)二、生化检查 (4)三、肝炎标志检查 (5)四、临床血液项目 (14)五、常规免疫项目 (29)六、发光免疫项目 (37)七、体液项目 (46)一、常规项目二、生化检查三、肝炎标志检查四、临床血液项目减低:急性和某些慢性肾小球肾炎,各种活动性自身免疫病如慢性肝病、SLE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等。

C4 补体C4 g/L 0。

2 ~0。

4增高:风湿热急性期、结节性动脉周围炎、皮肌炎、心梗、Reiter 综合症和各种类型的多关节炎.减低: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动性肝炎、SLE 活动期、多发性硬化症、类风湿性关节炎、IgA 肾病、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早期等.CRP C 反应蛋白mg/L 0 ~ 8 增高: CRP 是一种急性期蛋白,见于各种急性化脓性感染、菌血症、组织坏死、恶性肿瘤、重症肺结核、急性风湿热、类风湿关节炎、红斑狼疮、心肌梗塞、手术创伤、放射线损伤等。

ENA_A b ENA 自身抗体谱抗sm :阴性抗rRNP:阴性抗u1RNP:阴性抗SSA :阴性抗SSB :阴性抗Jo -1:阴性抗Scl -70:阴性抗D`E :阴? 抗Sm 抗体:是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的血清标记抗体,阳性可达30%左右.?抗核糖体抗体(rRNP ):是SLE 的又一血清标记抗体,阳率10%.?抗U 1 RNP 抗体:在混合性结缔组织病(MCTD )中阳性率高达95% 以上.在SLE 中,该抗体阳性与雷诺氏现象有关。

?抗SSA 抗体:在干燥综合征(SS )中阳性率为60%,也可见于其它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SLE( 35%)、硬皮病、多肌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该抗体阳性也可引起亚急性皮肤狼疮的皮损,与SLE 的性抗DM -53 :阴性抗RA -54 :阴性广泛光过敏性皮炎也相关,IgG 类抗SSA 抗体通过胎盘可引起新生儿狼疮综合征,个别因抗体与心脏的传导系统相结合,可造成先天性心脏传导阻滞.?抗SSB 抗体:是干燥综合征的血清标记性抗体,阳性率达40%左右.? 抗Jo - 1 抗体:是多发性肌炎( PM )和皮肤炎(DM )的血清标记性抗体,在PM 中阳性率达25% 。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

常规生化检验项目各项指标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常规生化检验项目是现代医学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用于评估患者的器官功能、代谢状态及营养状况。

本文将介绍几项常见的生化检验项目,包括血红蛋白、血糖、肝功能指标、肾功能指标和电解质水平,并对各项指标的参考范围及临床意义进行讨论。

1.血红蛋白(Hb):参考范围:男性:130-175g/L;女性:120-160g/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是红细胞中的主要成分,用于评估患者的贫血程度。

低血红蛋白常见于贫血、营养不良等疾病,而高血红蛋白可能与脱水、骨髓增生异常等疾病相关。

2. 血糖(GLU):参考范围:空腹血糖:3.9-6.1mmol/L;餐后2小时血糖:≤7.8mmol/L临床意义:血糖是评估患者糖代谢状态的重要指标。

高血糖常见于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等疾病,而低血糖可能与胰岛素瘤、肝功能不全等疾病相关。

3.肝功能指标:(1)谷丙转氨酶(ALT):参考范围:男性:0-45U/L;女性:0-34U/L临床意义:谷丙转氨酶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2)谷草转氨酶(AST):参考范围:男性:0-40U/L;女性:0-33U/L临床意义:谷草转氨酶也是肝细胞损伤的敏感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肝炎、肝硬化、肝癌等疾病。

(3)碱性磷酸酶(ALP):参考范围:30-120U/L临床意义:碱性磷酸酶是肝细胞和骨细胞等组织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胆管梗阻、骨肿瘤等疾病。

4.肾功能指标:(1) 血尿素氮(BUN):参考范围:2.9-7.1mmol/L临床意义:血尿素氮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肾功能不全、脱水等疾病。

(2) 血肌酐(Cr):参考范围:男性:62-106umol/L;女性:53-82umol/L临床意义:血肌酐也是评估肾脏排泄功能的指标,高水平常见于肾脏疾病、肾功能不全等情况。

5.电解质水平:临床意义:钠离子是维持体液平衡的重要电解质,低水平可能与脱水、肾脏功能异常等疾病相关。

临床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临床检验值正常参考值范围及临床意义

一、血液检验(一)血常规检验(二)贫血及溶血检验(三)止血及凝血检验凝血四项血管壁、血小板功能及相关抗体检查外源性凝血系统检查内源性凝血系统检查纤维蛋白溶解系统及纤维蛋白溶解与抗凝分子标志物检查(四)肝、胆、胰腺疾病检验(五)肾脏、风湿及免疫性疾病检验肾脏疾病检验体液免疫学检验细胞免疫学检验免疫血清学检验自身抗体检验(六)心脏及代谢类疾病检验血糖、脂类代谢检验心肌损伤标志物检验(七)无机离子及微量元素检验无机离子微量元素血气与酸碱分析(八)内分泌疾病检验(九)肿瘤标志物检验(十)过敏性疾病的检验(十一)感染性疾病检验二、尿液检验(一)尿液干化学分析尿沉渣定量检查尿液其他检查三、其他检验(一)粪便检验(二)精液及优生优育免疫学检验(三)脑脊液检验(四)浆膜腔积液与关节腔积液检验浆膜腔积液检验关节腔积液检验(五)痰液检验(六)胃液与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胃液检验十二指肠引流液检验(七)分泌物检查阴道分泌物检查淋球菌检查一、血液检验(一)血常规检验白细胞(WBC,LEU)计数【正常参考值】成人:(4.0~10.0)×109/L;新生儿:(15.0~20.0)×109/L;儿童:(5.0~12.0)×109/L。

【临床意义】1.增多:(1)生理性增多:新生儿白细胞最高,儿童略高于成年人;妊娠5个月至分娩后4~5天,经期,饭后,剧烈运动后,寒冷及情绪激动时等白细胞数都可增高。

一个人的白细胞总是下午比上午高一些,因此对白细胞处于临界值者,应注意定时检查,尤其是正在接受放疗、化疗等治疗观察中的病人。

(2)急性细菌性感染和化脓性炎症:如大叶性肺炎、猩红热、丹毒、败血症、阑尾炎、脓肿、脑膜炎、化脓性扁桃体炎等。

(3)急性中毒:如尿毒症、糖尿病酸中毒、妊娠中毒症、急性铅中毒及安眠药中毒等。

(4)严重的组织损伤及大量的血细胞破坏:如大手术后、烧伤、急性心肌梗塞等。

(5)急性失血、出血和溶血:如外伤大出血,肝、脾等破裂,脑出血,血型不合输血等。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TRON 80-120ug/dl 70-215ug/dl
肌酐
CRE 50-180umol/L 50-180umol/L
尿酸
URIC 2.0-7.0mg/dl 2.5-7.7mg/dl
血糖
GLU
60-110mg/dl 70-150mg/dl
尿素氮
BUN 10.0-25.0mg/dl 17.0-30.0mg/dl
增高:常见于阻塞性黄疸,肝癌,胰头癌,胆石症等 。
增高:见于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黄疸,血型不符的输 血反应。
增高:常见于高度脱水症(如腹泄、沤吐,休克,高 热)及多发性骨髓瘤。 降低:常见于恶性肿瘤,重症 结核,营养及吸收障碍,肝硬化,肾病综合症,烧 伤,失血。
增高:常见于严重失水而导致血浆浓缩,使白蛋白浓 度上升。 降低:基本与总蛋白相同,特别是肝脏,肾 脏疾病更为明显。
FSM PHL
T EL TOXO
CMC
HLG
HCY FA VB12
同上 依据病理 阴、阳性 阴、阳性 阴、阳性 阴、阳性 阴、阳性
流产畸形 胎量功能 阳性阳性 <15μmol/L
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心梗,急慢性肝炎,中毒性肝炎,心功 能不全,皮肌炎等。 增高:原发生胆汁性肝硬化急性黄疸型肝炎,慢性活 动期肝炎,病毒性肝炎。肝硬化,溶血性黄疸,新生 儿黄疸,胆石症等。
抗体
四项诱导血小 板聚集功能测
试 (Mulitipleagen
t Platelet Aggregation
Test)
1.结核印迹试验 2.血管紧张素转
化酶 3.过敏原检测 (1)吸入组Ⅰ (2)吸入组Ⅱ (3)食物组Ⅲ (4)食物组Ⅳ 4.肺炎支原体
IgM 5.肺炎支原体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常见检验指标的临床意义

9、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APTT)
参考值: 20~40秒,超过10秒有临床意义 危急值:>70秒
监测肝素治疗的首选目标,延长提示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或后 天多种凝血因子缺乏。
缩短见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或妊高症等高凝状态。
10、纤维蛋白原(FIB)
参考值:2-4g/L 增高:
见于糖尿病及酸中毒, 动脉粥样硬化,急性传染病,急性肾 炎,尿毒症,骨髓瘤,休克,外科术后及轻度肝炎 减低:
4、血小板计数(PLT)
危急值区间< 30X109/L > 1000X109 /L <10X109/L 可致自发性出血。若出血时间>15分钟,和(或)已有出血,则应立 即给予增加血小板的治疗。 <50X 109/L在病人有小的出血损伤或将行小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缩物。 <100X 109/L在病人有大的出血性损伤或将行较大手术时,则应给予血小板浓 缩物。 >600X 109/L若无失血史及脾切除史,应仔细检查是否有恶性疾病的存在。 > 1000X109/L常出现血栓,若此种血小板增多属于非光过性的,则应给予抗 血小板药治疗。
见于DIC,原发性纤溶症,重症肝炎,肝硬化。
11、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参考值:5-40u/L 增高:见于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药物或酒精中毒引起的急性
肝损伤;心脏、骨骼肌等组织受损及其他肝胆疾病。 尤其注意的是,重症肝炎时由于大量肝细胞坏死,血清中ALT
可逐渐下降,故ALT活性不一定与疾病的重症程度成正比。
2、红细胞计数(RBC)
病理性减少: ①各种贫血: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
地中海性贫血等; ②急慢性失血:如产后、手术后、消化道溃疡引起的大量出血,钩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检验报告参考值的确定需要通过大规模样本统计,考虑到人群的年龄、性别、地区等因素,以及特定检验项目的生理变化和疾病分布情况。

常见的参考值通常以正态分布为基础,即以标准正态分布的两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数值作为参考上限和下限。

例如,在一般血常规检验中,白细胞计数的参考值通常为4-10×10^9/L,在此范围内被认为是正常的。

检验报告参考值的意义在于对一个体的检验结果进行评价。

如果一些指标的检验结果在参考范围内,那么可以认为这个指标的水平是正常的。

但需要注意的是,正常范围并不代表没有疾病存在,因为参考值是在健康人群中得出的,对于特定疾病的筛查和诊断往往需要更专业的分析和评估。

当一个体的检验结果超出了参考范围,就需要结合其他临床信息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状态。

临床意义的判定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存在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如果检验结果异常与其中一种疾病相关的症状和体征吻合,那么可以推测存在疾病的可能性更大。

例如,血糖检测结果异常且伴有频尿、多饮、体重下降等糖尿病常见症状,可能提示患者有糖尿病的可能。

2.特定疾病的相关性:一些指标的异常结果可以作为特定疾病的标志物或指标。

例如,甲状腺激素TSH的升高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诊断相关。

3.持续性和变化趋势:如果一个体的检验结果多次检测都异常,尤其是在短时间内发生明显变化,那么很可能存在疾病或疾病的进展。

此时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评估。

4.个体差异和个体特点:有些人由于生理特点或药物的原因,其检验结果可能会偏离参考范围,但并不表示存在疾病。

在对异常结果进行评估时,辅助临床医生可以参考患者的病史、家族史、用药情况等因素,以全面判断。

因此,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的分析需要综合考虑临床情况和医生经验。

医生会结合检验结果、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疾病的判断和诊断,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在临床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决策性的指导作用。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检验报告参考值及临床意义分析检验报告是医学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参考依据之一。

其中,参考值是衡量一个人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准。

本文将对检验报告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进行深入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检验结果。

一、什么是参考值?参考值,也称为正常参考范围,是通过大规模人群的对照研究得出的血液、尿液、组织等不同检验指标在一般人群中的平均值,常用百分位数表示。

例如,一项血液检验指标的参考值为"80-120",意味着在正常人群中,该指标值在80至120之间属于正常范围。

参考值的确定不仅依赖于大样本调查,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体重、季节、地理环境等。

因此,在解读检验结果时,个人因素和实际情况也应被充分考虑。

二、参考值的分类参考值根据检验项目的不同可以分为多类,下面将以血常规检验为例进行讲解。

1. 血红蛋白测定血红蛋白是评价贫血情况的重要指标,参考值根据年龄和性别有所不同。

一般成年女性的正常参考值为120-150 g/L,而成年男性为130-170 g/L。

儿童和老年人的参考值则会有所不同。

2. 白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用于评估机体对抗感染的能力,参考值一般为4-10×109/L。

当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时,表示机体抵抗力较弱;而超过10×109/L则可能暗示存在感染或发炎。

3. 血小板计数血小板计数可反映出机体的止血功能,参考值一般为150-400×109/L。

过低的血小板计数可能导致出血倾向,而过高则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三、临床意义分析参考值提供了一个基准范围,使医生能够判断一个人的检验结果是否正常。

然而,参考值只是初步的判断标准,对于个别人来说,并不一定能准确反映其身体状况。

因此,在解读检验结果时,医生还需要结合临床症状、病史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举个例子,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值一般为120-150 g/L。

假设一个人的血红蛋白测定结果为140 g/L,即在正常参考范围内。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图文

常见化验项目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_图文
中性粒细胞-----------主要是化脓性球菌感染
解读血常规—白细胞参数
淋巴细胞增多(>5)
– 儿童时期(6~7岁后才逐渐下降) – 感染(病毒、结核杆菌等) –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 再障
淋巴细胞减少
– 接触放射线 – 应用激素、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后 – HIV
淋巴细胞-----------主要是病毒性感染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24-36s
临床意义: APTT延长:见于Ⅷ、Ⅸ、Ⅺ明显减少,严重的凝血酶原、因子Ⅴ、Ⅹ和纤维蛋白原缺
乏症,重症肝炎,新生儿出血症,口服抗凝剂,应用肝素等。 APTT缩短:见于血液高凝状态,血栓性疾病,抽血不顺利使血液中混有大量组织液时

解读心肌酶谱
解读心肌酶谱
心肌梗塞后9~20h开始上升,36~60h达到高峰,持续6~10天恢复正常(比 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急性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解读心肌酶谱
AST: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所以当心肌细胞受到损伤时,大
量的酶释放人血,使血清含量增加,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 肌炎的辅助检查。 临床意义 (病理性升高): (1)心肌梗塞发病6~12小时显著升高,增高的程度可反映损害的 程度,并在发作后48小时达到最高值,约3~5天恢复正常; (2)各种肝病AST可增高,肝病早期和慢性肝炎增高不明显, AST/ALT比值小于1。严重肝病和肝病后期增高,AST/ALT比值大 于1; (3)其他疾病如心肌炎、肾炎及肺炎等AST也轻度升高。
在肝细胞对胆红素的 摄取、结合和排泄过 程,任何一个环节发 生障碍,均可使血胆 红素增高,引起黄疸
解读-怎么看肝功化验单
• 第三步--血浆蛋白指标 • 肝脏是机体蛋白代谢的主要器官。测定血清蛋白水平,可了解肝脏对蛋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糖 尿 病 : 两 次 空 腹 血 糖 均 ≥ 7.8mmol/L ( 此 为 1985年WHO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 会 即 ADA 推 荐 标 准 是 禁 食 8h 的空 腹 血 糖 为 ≥ 7.0 mmol/L ) ; 或 者 服 糖 后 2h 血 糖 值 ≥ 11.1mmol/L , 随 机 血 糖 ≥ 11.1mmol/L , 或 有 临床症状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③实质性损伤:如肝硬化及化学药品中毒等 所致的进行性肝细胞性疾病,损害Ⅴ、Ⅶ、 Ⅸ、Ⅹ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合成。
④其他:如血循环中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DIC、恶性贫血、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 口服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时,凝血酶原时间 也延长。后者必须经常准确测定凝血酶原时 间,以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
新生儿溶血病HDN:母婴ABO血型不合, 母亲的IgG抗体进入婴儿血液致敏红细 胞,发展为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母Rh 阴性、第一次妊娠Rh阳性胎儿,当第二 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
二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缺铁性贫血(IDA):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 的贮存铁耗尽,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 起的一类贫血;骨髓中幼红细胞的外铁明显 降低甚至消失,内铁阳性率常<10%,甚至阴 性。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病人预后较好,传染性低, 但不能保证体内乙肝病毒全部消失或已无传 染性。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1、常与HBsAg同时出现。在 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中,HBcAb的阳性率可达 50%-100%,慢性HBsAg携带者几乎100%可查出 HBcAb阳性;2、单独出现提示病毒已清除,无 传染性。
.
凝血四项的简介
1.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 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因子如Ⅶ,Ⅹ,Ⅱ,
Ⅰ等减少或缺乏的方法。正常参考值是11-14 秒。它的临床意义:
⑴. PT延长
①各种先天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缺乏症、 副血友病(缺Ⅴ因子)以及Ⅶ、Ⅹ因子缺乏 症等。
.
②维生素K不足:因维生素K的制造、吸收、 利用障碍,致Ⅱ、Ⅶ、Ⅸ、Ⅹ等因子生成减 少,如肠道菌群失调、阻塞性黄疸等症时。
正常人和三种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测定结果
血清
尿 液 粪便颜色
STB CB UCB CB/S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μmol/L)(μmol/L)(μmol/L)
(定性) (μmol/L)
正常 1.7-17.1 0-6.8 1.7-10.2 0.2-0.4 (-)或弱(+) 0.84-4.2 浅黄色 溶血性黄疸↑ ↑ ↑↑↑ <0.2 (-) ↑↑↑ 变深 梗阻性黄疸↑↑ ↑↑↑ ↑ >0.5 (+ +) ↓或(-) 变浅或白色 肝细胞性黄疸↑↑ ↑↑ ↑↑ >0.2但<0.5 (+) ↓或正常 变浅或正常
⑵.APTT缩短见于:因子Ⅴ、Ⅷ增 多,幼儿,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等 症。静脉穿刺不佳、离心速率低,血浆 内混有血小板亦可缩短。
.
3.凝血酶时间(TT)测定参考值是16-18秒。 TT延长超过3秒以上为异常。见于:
⑴.特发性抗凝物质增多症、肝素增多症
⑵.纤维蛋白原少于0.75g/L或结构异常时, TT延长。
降低:缺铁贫、感染及炎症、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
增高:再障、巨幼贫、慢性酒精中毒、急性 血管内溶血、活动性肝炎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慢性血管内溶血、 PNH、急性血管内溶血后期
尿血红蛋白测定:阳性:急性血管内溶血前 期,血浆中血红蛋白量超过1000mg/L,血红蛋 白可随尿排出;
.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 阳性: 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SLE、RF、恶性淋巴瘤、甲基多巴及青 酶型等药物性溶血反应
.
病理性减少:
1、RBC生成减少: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白血病、巨幼贫、缺铁贫、慢性肾 衰、慢性疾病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等。
2、RBC内在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3、RBC外在异常:免疫性(自免溶贫、新生儿 溶血病等)、机械性(DIC、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等)
⑶.纤溶亢进有FDP存在时(DIC)。
⑷.血小板因子缺乏,如在新生儿、妊娠、 淋巴瘤、白血病、肾脏病、感染、晚期肿瘤 转移等。
⑸.其他如尿毒症、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 疾病等。
.
4. 纤维蛋白原(FIB)定量测定
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是2--4g/L;一 般纤维蛋白原(FIB)降低时,表示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上升,常在DIC时出 现。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意义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
Hb
RBC
成年男性 120--160 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 110--150 g/L (3.5—5.0)*1012/L
新生儿 170--200 g/L (6.0—7.0)*1012/L
生理性减少:
3个月至15岁以前的儿童,生长发育需要,血 容量剧增而致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部分老年 人造血组织减少、妊娠中晚期的胎盘血循环的 需要也可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
缺铁贫: RDW增多,治疗后仍未能恢复正常水 平,可间接反映体内贮存铁尚未完全补足;
.
网织红细胞(Ret):0.05-0.15%; 增高:溶贫、急性失血;降低:再障; WBC计数: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中性粒细胞(N)50-70%:分裂池--成 熟池--贮存池--循环池—边缘池
⑵. PT缩短:见于DIC早期血液高凝状态时,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参考值:1.0±0.1;INR 即PTRISI;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被检血浆 的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s/ 正 常 血 浆 的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s),ISI为国际灵敏度指数,ISI越小,组织凝 血活酶的灵敏性越高。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和IgG(HBc-IgM和HBc-Ig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HBc-IgM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
的早期,用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80%急性乙
肝患者1个月内血清中HBc-IgM为阴性,2个月后
90% 为 阴 性 。 乙 肝 患 者 在 发 病 6-8 周 后 仍 持 续 出
蛋白尿:参考值:0—80mg/24h;
主要有:生理性、体位性、病理性(肾小球 性、肾小管性、混合性、组织性、溢出性)
尿糖:血糖超过肾的重吸收阈值8.88mmol/ L
原因:血糖过高;肾性糖尿;暂时性糖尿; 非葡萄性糖尿,
.
尿沉渣细胞:
玻片法:红细胞(-)0-3个/HP;(+)5-10个 /HP ;(++)10-15 个/HP ;(+++)15-20个 /HP;(++++)>20个/HP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血象:红细胞、血 红蛋白多严重减低,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白 细 胞 明 显 减 少 , 多 数 在 (1.0—2.0)*109/L , 中性粒细胞极少,<0.5*109/L,淋巴细胞相对 增多超过60%;血小板明显减少<20*109/L; 网织红细胞严重减少;
.
慢性: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中度或重 度减低,仍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 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 >0.5*109/L,血小板减少多<50*109/L, 但>20*109/L,且可见形态异常,表现为 体积小,形态不规则,细胞内颗粒减少;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低或正常,但绝对值 低;
注: ↑轻度增加;↑↑:中度增加;↑↑↑:明显增 加;(-):阴性;(+):阳性;(++):强阳性
.
肝炎病毒血清标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衣 壳蛋白,阳性表示:1、乙型肝炎病人;2、 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
大细胞贫血(巨幼贫)MCV、MCH增高; 正常细胞贫血(再障、溶贫、急性失血贫 血):MCV、MCH、MCHC都正常; 小细胞贫血(慢性炎症贫血、肾性贫血、缺 铁贫、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MCV、MCH、MCHC下降;
RDW:<14%;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测定;所 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
嗜酸性细胞(E)(0.05—0.5)*109/L:增 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 血液病、猩红热等; 降低:伤寒、副伤寒 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0—15mm/h;女0—20mm/h; 增高: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肿瘤、 免疫原因疾病(肾炎、SLE、RF等)
.
血 清 铁 : 男 性 : 11—30umol/L 女 性 : 9-27umol/L
糖 耐 量 减 低 : 空 腹 血 糖 <7.8mmol/L ; 服 糖 后 2h血糖为7.8--11.1mmol/L;血糖达高峰时间可 延至1h后,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可推延2—3h以 后,且有尿糖阳性。2型糖尿病、痛风、肥胖 病、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等。
血脂分析:TC、TG、VLDL、LDL、HDL
当ALT和AST都升高时:ALT/AST>1,肝炎常 见;ALT/AST<1,非病. 毒性肝病常见;
4、感染、脾亢、急慢性失血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