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意义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大细胞贫血(巨幼贫)MCV、MCH增高; 正常细胞贫血(再障、溶贫、急性失血贫 血):MCV、MCH、MCHC都正常; 小细胞贫血(慢性炎症贫血、肾性贫血、缺 铁贫、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ຫໍສະໝຸດ BaiduCV、MCH、MCHC下降;
RDW:<14%;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测定;所 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注: ↑轻度增加;↑↑:中度增加;↑↑↑:明显增 加;(-):阴性;(+):阳性;(++):强阳性
.
肝炎病毒血清标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衣 壳蛋白,阳性表示:1、乙型肝炎病人;2、 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③实质性损伤:如肝硬化及化学药品中毒等 所致的进行性肝细胞性疾病,损害Ⅴ、Ⅶ、 Ⅸ、Ⅹ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合成。
④其他:如血循环中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DIC、恶性贫血、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 口服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时,凝血酶原时间 也延长。后者必须经常准确测定凝血酶原时 间,以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
[临床意义] 阳性:出现于HBsAg消失后3-120 天,可持续数年,表示:1、乙肝病毒已被消 除,且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2、乙肝疫苗接 种后,已获得免疫力;3、既往感染过乙肝。
.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正常值范围] 阴 性
[临床意义] 阳性:HBeAg是乙肝病毒Dane颗 粒核心中的组成部分,与完整肝炎病毒的存 在和发展有密切关系。阳性表示:1、传染性 强 。 孕 妇 若 HBeAg 阳 性 , 其 婴 儿 的 阳 性 HBeAg 阳 性 率 高 达 90%-100% ; 2 、 持 续 阳 性 者病情易演变为慢性。
新生儿溶血病HDN:母婴ABO血型不合, 母亲的IgG抗体进入婴儿血液致敏红细 胞,发展为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母Rh 阴性、第一次妊娠Rh阳性胎儿,当第二 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
二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缺铁性贫血(IDA):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 的贮存铁耗尽,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 起的一类贫血;骨髓中幼红细胞的外铁明显 降低甚至消失,内铁阳性率常<10%,甚至阴 性。
.
嗜酸性细胞(E)(0.05—0.5)*109/L:增 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 血液病、猩红热等; 降低:伤寒、副伤寒 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0—15mm/h;女0—20mm/h; 增高: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肿瘤、 免疫原因疾病(肾炎、SLE、RF等)
.
血 清 铁 : 男 性 : 11—30umol/L 女 性 : 9-27umol/L
⑶.纤溶亢进有FDP存在时(DIC)。
⑷.血小板因子缺乏,如在新生儿、妊娠、 淋巴瘤、白血病、肾脏病、感染、晚期肿瘤 转移等。
⑸.其他如尿毒症、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 疾病等。
.
4. 纤维蛋白原(FIB)定量测定
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是2--4g/L;一 般纤维蛋白原(FIB)降低时,表示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上升,常在DIC时出 现。
玻片法:白细胞(-)0-5个/HP;(+)5-10个 /HP ;(++)10-15 个/HP ;(+++)15-20个 /HP;(++++)>20个/HP
常 用 尿 化 学 项 目 : 酸 碱 度 ( PH ) , 蛋 白 (PRO),葡萄糖(GLU),酮体(KET), 隐 血 ( BLD ) , 胆 红 素 ( BIL ) , 尿 胆 原 ( UBG ) , 亚 硝 酸 盐 ( NIT ) , 白 细 胞 (WBC),比重(SG),维生素C(VC);
正常人和三种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测定结果
血清
尿 液 粪便颜色
STB CB UCB CB/S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μmol/L)(μmol/L)(μmol/L)
(定性) (μmol/L)
正常 1.7-17.1 0-6.8 1.7-10.2 0.2-0.4 (-)或弱(+) 0.84-4.2 浅黄色 溶血性黄疸↑ ↑ ↑↑↑ <0.2 (-) ↑↑↑ 变深 梗阻性黄疸↑↑ ↑↑↑ ↑ >0.5 (+ +) ↓或(-) 变浅或白色 肝细胞性黄疸↑↑ ↑↑ ↑↑ >0.2但<0.5 (+) ↓或正常 变浅或正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和IgG(HBc-IgM和HBc-Ig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HBc-IgM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
的早期,用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80%急性乙
肝患者1个月内血清中HBc-IgM为阴性,2个月后
90% 为 阴 性 。 乙 肝 患 者 在 发 病 6-8 周 后 仍 持 续 出
4、感染、脾亢、急慢性失血等。
.
生理性增多:
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或运 动、情绪激动时。
病理性增多:
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紫绀型先心的代偿,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引起的EPO增加;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94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32pg;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蛋白尿:参考值:0—80mg/24h;
主要有:生理性、体位性、病理性(肾小球 性、肾小管性、混合性、组织性、溢出性)
尿糖:血糖超过肾的重吸收阈值8.88mmol/ L
原因:血糖过高;肾性糖尿;暂时性糖尿; 非葡萄性糖尿,
.
尿沉渣细胞:
玻片法:红细胞(-)0-3个/HP;(+)5-10个 /HP ;(++)10-15 个/HP ;(+++)15-20个 /HP;(++++)>20个/HP
.
凝血四项的简介
1.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 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因子如Ⅶ,Ⅹ,Ⅱ,
Ⅰ等减少或缺乏的方法。正常参考值是11-14 秒。它的临床意义:
⑴. PT延长
①各种先天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缺乏症、 副血友病(缺Ⅴ因子)以及Ⅶ、Ⅹ因子缺乏 症等。
.
②维生素K不足:因维生素K的制造、吸收、 利用障碍,致Ⅱ、Ⅶ、Ⅸ、Ⅹ等因子生成减 少,如肠道菌群失调、阻塞性黄疸等症时。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病人预后较好,传染性低, 但不能保证体内乙肝病毒全部消失或已无传 染性。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1、常与HBsAg同时出现。在 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中,HBcAb的阳性率可达 50%-100%,慢性HBsAg携带者几乎100%可查出 HBcAb阳性;2、单独出现提示病毒已清除,无 传染性。
降低:缺铁贫、感染及炎症、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
增高:再障、巨幼贫、慢性酒精中毒、急性 血管内溶血、活动性肝炎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慢性血管内溶血、 PNH、急性血管内溶血后期
尿血红蛋白测定:阳性:急性血管内溶血前 期,血浆中血红蛋白量超过1000mg/L,血红蛋 白可随尿排出;
.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 阳性: 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SLE、RF、恶性淋巴瘤、甲基多巴及青 酶型等药物性溶血反应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意义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
Hb
RBC
成年男性 120--160 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 110--150 g/L (3.5—5.0)*1012/L
新生儿 170--200 g/L (6.0—7.0)*1012/L
生理性减少:
3个月至15岁以前的儿童,生长发育需要,血 容量剧增而致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部分老年 人造血组织减少、妊娠中晚期的胎盘血循环的 需要也可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
.
心梗检测指标:心肌肌钙蛋白T ( cTnT ) , 心 肌 肌 钙 蛋 白 I ( cTnI ) , 肌 酸 激 酶 ( CK )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 MB (CK-MB);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 萄糖1.75g/kg体重,最多不超过75g); 空 腹 血 糖 <6.1mmol/L ; 服 糖 后 0.5-1h 血 糖 升 高 达 峰 值 , 一 般 在 7.8--9.0mmol/L , 应 <11.1mmol/L ; 服 糖 后 2h 血 糖 ≤7.8mmol/L;服糖后3h血糖应恢复至空 腹血糖水平。同时测定上述各时间的尿 糖均为阴性。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方法。它的延 长反映了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Ⅷ、Ⅸ、Ⅺ、 Ⅻ的缺乏。正常参考值是31--44秒。
.
⑴. APTT延长:超过10秒以上时有 意义。因子Ⅰ、Ⅱ、Ⅴ、Ⅷ、Ⅸ、Ⅹ、 Ⅺ、Ⅻ减少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 APTT均延长;若伴有凝血酶原时间延 长,则提示因子Ⅰ、Ⅱ、Ⅴ、Ⅹ减少。
.
糖 尿 病 : 两 次 空 腹 血 糖 均 ≥ 7.8mmol/L ( 此 为 1985年WHO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 会 即 ADA 推 荐 标 准 是 禁 食 8h 的空 腹 血 糖 为 ≥ 7.0 mmol/L ) ; 或 者 服 糖 后 2h 血 糖 值 ≥ 11.1mmol/L , 随 机 血 糖 ≥ 11.1mmol/L , 或 有 临床症状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缺铁贫: RDW增多,治疗后仍未能恢复正常水 平,可间接反映体内贮存铁尚未完全补足;
.
网织红细胞(Ret):0.05-0.15%; 增高:溶贫、急性失血;降低:再障; WBC计数: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中性粒细胞(N)50-70%:分裂池--成 熟池--贮存池--循环池—边缘池
⑵.APTT缩短见于:因子Ⅴ、Ⅷ增 多,幼儿,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等 症。静脉穿刺不佳、离心速率低,血浆 内混有血小板亦可缩短。
.
3.凝血酶时间(TT)测定参考值是16-18秒。 TT延长超过3秒以上为异常。见于:
⑴.特发性抗凝物质增多症、肝素增多症
⑵.纤维蛋白原少于0.75g/L或结构异常时, TT延长。
.
病理性减少:
1、RBC生成减少: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白血病、巨幼贫、缺铁贫、慢性肾 衰、慢性疾病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等。
2、RBC内在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3、RBC外在异常:免疫性(自免溶贫、新生儿 溶血病等)、机械性(DIC、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等)
糖 耐 量 减 低 : 空 腹 血 糖 <7.8mmol/L ; 服 糖 后 2h血糖为7.8--11.1mmol/L;血糖达高峰时间可 延至1h后,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可推延2—3h以 后,且有尿糖阳性。2型糖尿病、痛风、肥胖 病、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等。
血脂分析:TC、TG、VLDL、LDL、HDL
当ALT和AST都升高时:ALT/AST>1,肝炎常 见;ALT/AST<1,非病. 毒性肝病常见;
⑵. PT缩短:见于DIC早期血液高凝状态时,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参考值:1.0±0.1;INR 即PTRISI;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被检血浆 的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s/ 正 常 血 浆 的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s),ISI为国际灵敏度指数,ISI越小,组织凝 血活酶的灵敏性越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血象:红细胞、血 红蛋白多严重减低,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白 细 胞 明 显 减 少 , 多 数 在 (1.0—2.0)*109/L , 中性粒细胞极少,<0.5*109/L,淋巴细胞相对 增多超过60%;血小板明显减少<20*109/L; 网织红细胞严重减少;
.
慢性: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中度或重 度减低,仍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 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 >0.5*109/L,血小板减少多<50*109/L, 但>20*109/L,且可见形态异常,表现为 体积小,形态不规则,细胞内颗粒减少;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低或正常,但绝对值 低;
大细胞贫血(巨幼贫)MCV、MCH增高; 正常细胞贫血(再障、溶贫、急性失血贫 血):MCV、MCH、MCHC都正常; 小细胞贫血(慢性炎症贫血、肾性贫血、缺 铁贫、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慢性失血等) ຫໍສະໝຸດ BaiduCV、MCH、MCHC下降;
RDW:<14%;红细胞容积分布宽度测定;所 测红细胞容积大小的变异系数;
注: ↑轻度增加;↑↑:中度增加;↑↑↑:明显增 加;(-):阴性;(+):阳性;(++):强阳性
.
肝炎病毒血清标记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HBsAg是乙型肝炎病毒衣 壳蛋白,阳性表示:1、乙型肝炎病人;2、 无症状的乙肝病毒携带者。
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Bs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③实质性损伤:如肝硬化及化学药品中毒等 所致的进行性肝细胞性疾病,损害Ⅴ、Ⅶ、 Ⅸ、Ⅹ因子和凝血酶原的合成。
④其他:如血循环中抗凝血酶物质增加、 DIC、恶性贫血、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 口服双香豆素等抗凝药物时,凝血酶原时间 也延长。后者必须经常准确测定凝血酶原时 间,以保证用药的有效与安全。
.
[临床意义] 阳性:出现于HBsAg消失后3-120 天,可持续数年,表示:1、乙肝病毒已被消 除,且已获得一定的免疫力;2、乙肝疫苗接 种后,已获得免疫力;3、既往感染过乙肝。
.
乙型肝炎e抗原(HBeAg) [正常值范围] 阴 性
[临床意义] 阳性:HBeAg是乙肝病毒Dane颗 粒核心中的组成部分,与完整肝炎病毒的存 在和发展有密切关系。阳性表示:1、传染性 强 。 孕 妇 若 HBeAg 阳 性 , 其 婴 儿 的 阳 性 HBeAg 阳 性 率 高 达 90%-100% ; 2 、 持 续 阳 性 者病情易演变为慢性。
新生儿溶血病HDN:母婴ABO血型不合, 母亲的IgG抗体进入婴儿血液致敏红细 胞,发展为溶血;
新生儿Rh溶血病:母婴血型不合,母Rh 阴性、第一次妊娠Rh阳性胎儿,当第二 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
二次妊娠的Rh阳性胎儿容易出现溶血病。
缺铁性贫血(IDA):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 的贮存铁耗尽,从而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 起的一类贫血;骨髓中幼红细胞的外铁明显 降低甚至消失,内铁阳性率常<10%,甚至阴 性。
.
嗜酸性细胞(E)(0.05—0.5)*109/L:增 高:过敏性疾病、寄生虫病、皮肤病、 血液病、猩红热等; 降低:伤寒、副伤寒 红细胞沉降率ESR: 男0—15mm/h;女0—20mm/h; 增高:炎症、组织损伤及坏死、肿瘤、 免疫原因疾病(肾炎、SLE、RF等)
.
血 清 铁 : 男 性 : 11—30umol/L 女 性 : 9-27umol/L
⑶.纤溶亢进有FDP存在时(DIC)。
⑷.血小板因子缺乏,如在新生儿、妊娠、 淋巴瘤、白血病、肾脏病、感染、晚期肿瘤 转移等。
⑸.其他如尿毒症、阻塞性黄疸、急性胰腺 疾病等。
.
4. 纤维蛋白原(FIB)定量测定
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参考值是2--4g/L;一 般纤维蛋白原(FIB)降低时,表示纤溶亢进,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上升,常在DIC时出 现。
玻片法:白细胞(-)0-5个/HP;(+)5-10个 /HP ;(++)10-15 个/HP ;(+++)15-20个 /HP;(++++)>20个/HP
常 用 尿 化 学 项 目 : 酸 碱 度 ( PH ) , 蛋 白 (PRO),葡萄糖(GLU),酮体(KET), 隐 血 ( BLD ) , 胆 红 素 ( BIL ) , 尿 胆 原 ( UBG ) , 亚 硝 酸 盐 ( NIT ) , 白 细 胞 (WBC),比重(SG),维生素C(VC);
正常人和三种黄疸时胆红素代谢测定结果
血清
尿 液 粪便颜色
STB CB UCB CB/STB 尿胆红素 尿胆原
(μmol/L)(μmol/L)(μmol/L)
(定性) (μmol/L)
正常 1.7-17.1 0-6.8 1.7-10.2 0.2-0.4 (-)或弱(+) 0.84-4.2 浅黄色 溶血性黄疸↑ ↑ ↑↑↑ <0.2 (-) ↑↑↑ 变深 梗阻性黄疸↑↑ ↑↑↑ ↑ >0.5 (+ +) ↓或(-) 变浅或白色 肝细胞性黄疸↑↑ ↑↑ ↑↑ >0.2但<0.5 (+) ↓或正常 变浅或正常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IgM和IgG(HBc-IgM和HBc-IgG)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HBc-IgM出现在乙肝病毒感染
的早期,用于乙型肝炎的早期诊断。80%急性乙
肝患者1个月内血清中HBc-IgM为阴性,2个月后
90% 为 阴 性 。 乙 肝 患 者 在 发 病 6-8 周 后 仍 持 续 出
4、感染、脾亢、急慢性失血等。
.
生理性增多:
胎儿、新生儿、高原居民、剧烈体力劳动或运 动、情绪激动时。
病理性增多:
严重的慢性心、肺疾患,紫绀型先心的代偿,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肿瘤引起的EPO增加; 红细胞平均值参数
平均红细胞容积(MCV)80-94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26-32pg;平 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350g/L;
蛋白尿:参考值:0—80mg/24h;
主要有:生理性、体位性、病理性(肾小球 性、肾小管性、混合性、组织性、溢出性)
尿糖:血糖超过肾的重吸收阈值8.88mmol/ L
原因:血糖过高;肾性糖尿;暂时性糖尿; 非葡萄性糖尿,
.
尿沉渣细胞:
玻片法:红细胞(-)0-3个/HP;(+)5-10个 /HP ;(++)10-15 个/HP ;(+++)15-20个 /HP;(++++)>20个/HP
.
凝血四项的简介
1.凝血酶原时间(PT)的测定 PT是检测外源性凝血因子如Ⅶ,Ⅹ,Ⅱ,
Ⅰ等减少或缺乏的方法。正常参考值是11-14 秒。它的临床意义:
⑴. PT延长
①各种先天性外源性凝血因子缺乏:如低 (无)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缺乏症、 副血友病(缺Ⅴ因子)以及Ⅶ、Ⅹ因子缺乏 症等。
.
②维生素K不足:因维生素K的制造、吸收、 利用障碍,致Ⅱ、Ⅶ、Ⅸ、Ⅹ等因子生成减 少,如肠道菌群失调、阻塞性黄疸等症时。
乙型肝炎e抗体[HBe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病人预后较好,传染性低, 但不能保证体内乙肝病毒全部消失或已无传 染性。
.
乙型肝炎核心抗体[HBcAb] [正常值范围] 阴性
[临床意义] 阳性:1、常与HBsAg同时出现。在 HBsAg阳性的急性肝炎中,HBcAb的阳性率可达 50%-100%,慢性HBsAg携带者几乎100%可查出 HBcAb阳性;2、单独出现提示病毒已清除,无 传染性。
降低:缺铁贫、感染及炎症、真性红细胞增 多症
增高:再障、巨幼贫、慢性酒精中毒、急性 血管内溶血、活动性肝炎
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慢性血管内溶血、 PNH、急性血管内溶血后期
尿血红蛋白测定:阳性:急性血管内溶血前 期,血浆中血红蛋白量超过1000mg/L,血红蛋 白可随尿排出;
.
抗人球蛋白试验(Coombs test): 阳性: 新生儿溶血病、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SLE、RF、恶性淋巴瘤、甲基多巴及青 酶型等药物性溶血反应
常用检验正常参考值 意义
.
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测定:
Hb
RBC
成年男性 120--160 g/L (4.0—5.5)*1012/L
成年女性 110--150 g/L (3.5—5.0)*1012/L
新生儿 170--200 g/L (6.0—7.0)*1012/L
生理性减少:
3个月至15岁以前的儿童,生长发育需要,血 容量剧增而致造血原料不足,红细胞和血红蛋 白一般比正常成人低约10%--20%;部分老年 人造血组织减少、妊娠中晚期的胎盘血循环的 需要也可致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
.
心梗检测指标:心肌肌钙蛋白T ( cTnT ) , 心 肌 肌 钙 蛋 白 I ( cTnI ) , 肌 酸 激 酶 ( CK ) 肌 酸 激 酶 同 工 酶 MB (CK-MB);
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口服葡 萄糖1.75g/kg体重,最多不超过75g); 空 腹 血 糖 <6.1mmol/L ; 服 糖 后 0.5-1h 血 糖 升 高 达 峰 值 , 一 般 在 7.8--9.0mmol/L , 应 <11.1mmol/L ; 服 糖 后 2h 血 糖 ≤7.8mmol/L;服糖后3h血糖应恢复至空 腹血糖水平。同时测定上述各时间的尿 糖均为阴性。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APTT是检测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方法。它的延 长反映了内源性凝血因子特别是Ⅷ、Ⅸ、Ⅺ、 Ⅻ的缺乏。正常参考值是31--44秒。
.
⑴. APTT延长:超过10秒以上时有 意义。因子Ⅰ、Ⅱ、Ⅴ、Ⅷ、Ⅸ、Ⅹ、 Ⅺ、Ⅻ减少及有抗凝物质存在时, APTT均延长;若伴有凝血酶原时间延 长,则提示因子Ⅰ、Ⅱ、Ⅴ、Ⅹ减少。
.
糖 尿 病 : 两 次 空 腹 血 糖 均 ≥ 7.8mmol/L ( 此 为 1985年WHO诊断标准;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 会 即 ADA 推 荐 标 准 是 禁 食 8h 的空 腹 血 糖 为 ≥ 7.0 mmol/L ) ; 或 者 服 糖 后 2h 血 糖 值 ≥ 11.1mmol/L , 随 机 血 糖 ≥ 11.1mmol/L , 或 有 临床症状者,可诊断为糖尿病。
缺铁贫: RDW增多,治疗后仍未能恢复正常水 平,可间接反映体内贮存铁尚未完全补足;
.
网织红细胞(Ret):0.05-0.15%; 增高:溶贫、急性失血;降低:再障; WBC计数:成人:(4—10)*109/L
新生儿:(15—20)*109/L 6个月-2岁:(11—12)*109/L 中性粒细胞(N)50-70%:分裂池--成 熟池--贮存池--循环池—边缘池
⑵.APTT缩短见于:因子Ⅴ、Ⅷ增 多,幼儿,DIC高凝期,血小板增多等 症。静脉穿刺不佳、离心速率低,血浆 内混有血小板亦可缩短。
.
3.凝血酶时间(TT)测定参考值是16-18秒。 TT延长超过3秒以上为异常。见于:
⑴.特发性抗凝物质增多症、肝素增多症
⑵.纤维蛋白原少于0.75g/L或结构异常时, TT延长。
.
病理性减少:
1、RBC生成减少:再障、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 (MDS)、白血病、巨幼贫、缺铁贫、慢性肾 衰、慢性疾病性贫血、营养缺乏性贫血等。
2、RBC内在异常: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葡 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丙酮酸激酶缺陷、阵 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等。
3、RBC外在异常:免疫性(自免溶贫、新生儿 溶血病等)、机械性(DIC、行军性血红蛋白尿 等)
糖 耐 量 减 低 : 空 腹 血 糖 <7.8mmol/L ; 服 糖 后 2h血糖为7.8--11.1mmol/L;血糖达高峰时间可 延至1h后,血糖恢复正常时间可推延2—3h以 后,且有尿糖阳性。2型糖尿病、痛风、肥胖 病、甲亢、皮质醇增多症等。
血脂分析:TC、TG、VLDL、LDL、HDL
当ALT和AST都升高时:ALT/AST>1,肝炎常 见;ALT/AST<1,非病. 毒性肝病常见;
⑵. PT缩短:见于DIC早期血液高凝状态时,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参考值:1.0±0.1;INR 即PTRISI;PTR凝血酶原时间比值(被检血浆 的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s/ 正 常 血 浆 的 凝 血 酶 原 时 间 s),ISI为国际灵敏度指数,ISI越小,组织凝 血活酶的灵敏性越高。
再生障碍性贫血(AA):急性:血象:红细胞、血 红蛋白多严重减低,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 白 细 胞 明 显 减 少 , 多 数 在 (1.0—2.0)*109/L , 中性粒细胞极少,<0.5*109/L,淋巴细胞相对 增多超过60%;血小板明显减少<20*109/L; 网织红细胞严重减少;
.
慢性:血象:红细胞、血红蛋白中度或重 度减低,仍属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白 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减少,但中性粒细胞 >0.5*109/L,血小板减少多<50*109/L, 但>20*109/L,且可见形态异常,表现为 体积小,形态不规则,细胞内颗粒减少; 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低或正常,但绝对值 低;